DAS MEER HÖREN – 藕的丝 Ou De Si

Ou De Si
DAS MEER HÖREN

Meine Mutter hat nie
das Gebirge verlassen,
also natürlich auch
nie das Meer gesehen.
Dieses Mal
ist sie wegen ihres schweren Augenleidens
nach Xiamen gekommen.

In der Nacht vor der Operation,
obwohl ich genau weiß,
dass sie gar nichts sieht,
besteh ich darauf,
bring Mutter zum Strand.
Wellen hören,
Wind blasen lassen.

Übersetzt von MW im Mai 2021

Ou Desi, geb. in den 1970er Jahren, kommt aus Sanming, Provinz Fujian. Mitglied der Aofu Poetry Society. Einfacher Volkspolizist, dauernd beschäftigt, schreibt, wenn er kann. 《新诗典》小档案:藕的丝,男,福建三明人,傲夫诗社成员,70后基层公安民警,平常工作琐碎、繁忙,闲暇之余写写诗。

新世纪诗典作品联展#藕的丝#(1.0)

伊沙主持 | 新世纪诗典11一周联展(2021.5.23——5.29)

伊沙推荐:新老诗人共建本月下的亲情诗热。虽然我欣赏并熟悉优秀的台湾流行歌曲《听海》一一尤其是那一句:听海哭的声音。但是落到具体的某个人身上,落到母亲身上,落到具体的地方,落到厦门,我还是很感动一一这便是具体的力量。

 

况禹点评《新诗典》藕的丝《听海》:平实而真挚,在亲情诗里做到这一点非常难得。

 

黄开兵:母亲,这真是永远写不尽的主题。也是常出优秀作品的主题。也是容易被写烂的主题。君不见每年母亲节,有多少无病呻吟的假大空喊口号的“亲爱的妈妈!”写母亲,还得回到自己母亲身上,正如伊沙先生所强调的:具体。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黎雪梅读《新世纪诗典》之藕的丝《听海》:多么温暖的亲情诗呀,读完许久,母慈子孝的画面仍在眼前萦绕,挥之不去。在当今人人疲于奔命的时代,多少人因为“忙”没有时间陪老人说话、陪他们就医,甚至连过年过节都很少回家,让多少老人望眼欲穿。相形之下,本诗中的母亲无疑是幸福并令人羡慕的,儿子陪母亲看病,顺便圆了母亲看海的梦,无奈母亲“眼疾”严重,看海变成了“听海”,并且把时间选在“手术前夜”,既坚定了母亲克服疾病的信念,也让我们看到了希望。细腻的心理活动,不仅对凸显人物思想和性格的起了画龙点睛的作用,更具震撼人心的力量。

 

刘傲夫:祝贺藕的丝!傲夫诗社有20位左右诗人入过《新世纪诗典》。我常对诗社社员说,诗歌方面修炼得怎么样,可以投投《新世纪诗典》、磨铁读诗会两平台,我们傲夫诗社跟这两平台是一脉相承下来的!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马金山|读周芳如的诗《我在怀疑等待》的十一条:
1、思维即诗维,宽与厚,皆在其中;
2、事物的意外之处,皆是诗意的宝石;
3、周芳如,生于1979年,广东茂名人。有诗作入选《新世纪诗典》《中国口语诗年鉴》《中国先锋诗歌年鉴》《中国女诗人先锋诗选》等等选本。有诗作被译成韩语、英语、德语等语种;
4、周芳如的诗,浸透生活的汁液,饱含自然的状态与情感,向自身开刀,向生命要诗,语言自由而畅快,肆虐着人性的本真;
5、本诗里惦着一种活性,既是诗性的韧带,还是一种事物鲜有的立体感,在当下的语境里,抛离出更具空间的弹跳力,拉力得更显质地;
6、诗的第一节完成了干净的场景再现,无一多余字眼,就连一波浪花都不多,让熟悉而亲切的画面映入眼前;
7、与此同时,最后一节,则话锋一转,让诗的意味充满了混沌感,不只是海景浮出,更是情感溢于言表,空间结构立意尽显;
8、事实证明,有过诗内同样情感经历的人,更容易解读本诗,甚至于共鸣性更强,这就是不同体裁或内容的诗,所具有的独特奥秘;
9、不一样,不一样,不一样,于情感的孤寂性和独立性,还原了个体的差异,尤为珍贵;
10、本诗给予编选者的启示:“在诗写内容同质化愈发严重的当下,选出诗人的异质化作品,既是专业性,还是境界”;
11、异质之诗,情感之诗,情景之诗。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黄平子读藕的丝《听海》

听海

藕的丝

母亲从没
离开过大山
当然也就
从没见过海
这一次
因为眼疾严重
来了厦门

手术前夜
我明知母亲
啥也看不见
还是执意
把她带到沙滩上
听听海浪
吹吹海风

黄平子读诗:“母亲从没/离开过大山/当然也就/从没见过海”,这是“母亲”的一辈子,也是上一辈普通农村妇女的一辈。“这一次/因为眼疾严重/来了厦门”,“眼疾严重”,这是不幸。“来了厦门”,这是幸运。“手术前夜”,这是时间。“我明知母亲/啥也看不见”,这是“母亲”的眼疾严重的具体体现。“还是执意/把她带到沙滩上/听听海浪/吹吹海风”,“执意”写出了“母亲”的不愿与“我”的强烈要求。“我”为什么不等到“母亲”眼疾好了之后再来看海?是为了帮“母亲”消除手术前的紧张心理吗?这自然是“我”的孝心了。我不知道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会不会向往海。我也不知道看过海和没看过海的人会不会有什么不同。多年以前,我还在读大学的时候,和晓建去过一次北京。晓建他姐夫说:“不到长城非好汉,到了长城更遗憾。”多年以前,我也去看过海,我也不知道看过之后有没有对我产生什么影响。是了,“母亲”的眼疾现在好了没?好了之后有没有去看看海?

2021年5月28日20点15分
 
 
伊沙主持 | 新世纪诗典11一周联展(2021.5.23——5.29)

伊沙主持 | 新世纪诗典11一周联展(2021.5.23——5.29)

 

 

标签: , , , , , , , , , , , , , , ,

发表评论

Fill in your details below or click an icon to log in:

WordPress.com 徽标

您正在使用您的 WordPress.com 账号评论。 注销 /  更改 )

Facebook photo

您正在使用您的 Facebook 账号评论。 注销 /  更改 )

Connecting to %s

这个站点使用 Akismet 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你的评论数据如何被处理


%d 博主赞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