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UMOHR – 李秦冀 Li Qinji

Li Qinji
HOLZOHR

Baumohren
sind Ornament,
ein Baum hat so viele
und hört überhaupt nichts.

Mir scheint,
auch die Pflanzenwelt
hat Prothesen.

Übersetzt von MW im Juni 2021

新世纪诗典作品联展#李秦冀#(1.0)

 

伊沙:《人民文学》"看好体"事件让我感到愤怒的是:我可以容忍这位编辑看不出那首诗有无"事实的诗意"(绝大部分国刊编辑也确实看不出),但是我无法容忍这位文学博士看不出这是难看的不及格的汉语!既然有人提及《新诗典》中孩子们的诗,那我就要强调本典底线之高之硬,继续用小学生的诗嘲笑你们。

况禹《新诗典》李秦冀《木耳》:“植物的假肢”,这是个非常棒的发现。木耳是“树的耳朵”,这又是个很有意思的理解——来源在于字面。两下一碰撞,崭新的诗意出现了。孩子的发现,永远比那些成人假装孩子后的“发现”,来得实在,来得智慧。

 

黎雪梅读《新世纪诗典》之李秦冀《木耳》:厉害!在一个四年级小学生眼睛里,我们常用的食材木耳,无异于树木身上的摆设,因为“长了那么多/它还是/啥也听不见”,是啊,不是摆设又是什么?读到这里,你会无形之中被孩子富有童趣的语言所深深吸引,而结尾处不但顺理成章,更是语出惊人:“看起来/植物界/也有假肢”,由眼前之景到由此而引发的“植物界也有假肢”这一“重大发现”,天真烂漫的遐想不禁让人哑然失笑,虚虚实实的写法,独立自主的思考能力,令一首咏物诗显得卓尔不群,令人击节赞叹!

 

马金山|读李秦冀的诗《木耳》的十一条:
1、诗在物中;
2、事物与事物之间,是骨与肉的关系,如歌如诗;
3、李秦冀,女,2010年12月出生,西安高新第一小学四年级7班学生,喜欢绘画、阅读。作品入选《孩子选孩子的诗》等多本诗集。
4、又一位入典的新人,把自己的诗写得如此透彻、明亮,还不乏孩子干净的感觉,十分珍贵,值得期许;
5、本诗以童话故事的形式,由一个孩子从纯粹的角度进入植物的内部,并由此削离出鲜明的事物与场景,构成了本真的世界本相;
6、首先,把耳朵比喻成木耳,不仅形象、自然,而且事物与事物之间饱含生命的韧劲,还是关乎植物生命化的哲理;
7、诗中通过听与看,两种不同的视角与维度,呈现出一个全新的世界,在文字的力量下,沉浸出可触及可感受的生命气息,浓厚而且沉实;
8、除了本身的物理特性之外,诗意在作者的口吻里,也倍感亲切与质感,还有一种声调的回响在耳边,让人意犹未尽;
9、最后一节,以一种审视的姿态直面现实与人身,画面撷取纯澈无瑕,充满智性的光芒;
10、本诗给予诗人的启示:“让文字呼吸起来,它的身体就会出现起伏的喘息声”;
11、植物之诗,生命之诗,觉察之诗。

 

 

 

标签: , , , , , , , , , , , , , ,

发表评论

Fill in your details below or click an icon to log in:

WordPress.com 徽标

您正在使用您的 WordPress.com 账号评论。 注销 /  更改 )

Twitter picture

您正在使用您的 Twitter 账号评论。 注销 /  更改 )

Facebook photo

您正在使用您的 Facebook 账号评论。 注销 /  更改 )

Connecting to %s

这个站点使用 Akismet 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你的评论数据如何被处理


%d 博主赞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