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i Sha
SEHR SCHWER
An dem Tag als mein Vater starb,
hab ich auch ein Gedicht vorgestellt.
Den Autor
vergess ich mein Lebtag nicht.
Nächstes Mal, wenn ich sie seh,
frag ich, ob sie mir ein Essen spendiert,
oder eine Zigarette.
Denn das war
wirklich sehr schwer.
Ich hab die allerkürzeste
Präsentation
aller Zeiten geschrieben.
Ein kleiner Satz mehr
war einfach nicht möglich.
Obwohl
es eine Dichterin war.
Übersetzt von MW am 30. Dezember 2021
新世纪诗典作品联展#伊沙#(32.0)
伊沙推荐:太难了!真的是太难了!怕引起大家身心不适,当时推荐诗的时空环境我就不讲了,这也是我在疫年之中的终极体验,致命时刻!个人之诗,泣血之作,且为内出血,当得起半月冠军!叫人五味杂陈七窍生烟的2021年,再见!
况禹点评《新诗典》伊沙《太难了》:确实太难了。读诗的此刻又何尝不难!当全国为西安的疫情突然吃紧而震惊、叹息和鼓劲儿的时刻,本诗的作者却和往常一样,继续他十年如一日的创作、教研,以及为新诗典选诗、评诗的历程!太难了,在最难的时节,在全世界最难的艺术人生里矢志不渝,这就是我这一代作者中最杰出者为中国文学树立的地标!
黎雪梅读《新世纪诗典》之伊沙《太难了》:确实难!十年如一日地、没有一天间断地推荐好诗和诗人,即使在至亲离世这样痛彻心扉日子里也要咬牙坚持,没有超常的毅力和高度的责任感是很难做到的:这边还沉浸在悲伤里难以抑制,又要处理许许多多相关的事宜;那边又要按时推荐好诗,因为职责所在。所以在两难的情形下,“我写了史上/最短的/推荐语/多一句/都写不出来”,这绝不是找理由敷衍或搪塞,这一细节让我们看到诗人和所有面临相同变故的人一样,这是最正常的反应:大脑昏沉,连思维似乎都停止了……真实的经历,真实的心态,一字一句都是从艰难生活中提炼出来的一滴血、一行泪,或者是一声哽咽或叹息;又如同一记记重锤,敲在诗人的心里,响在读者的耳畔,心头的敬意便油然而生。
马金山|读伊沙的诗《太难了》的十一条:
1、写吧!写你心心念的东西,准没错;
2、写作这种事,只要你写,它就有,不写,再说什么它也没有;
3、伊沙,原名吴文健,文学家,以诗名世。1966年生于四川成都,1989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后于西安外国语大学任教至今。现已出版著、译、编作品一百余部。获国内外数十项诗歌奖及其他文学类奖项。应邀出席国内外众多诗歌节、文学节和其他交流活动。代表诗集有《车过黄河》《鸽子》《蓝灯》《无题》《唐》《白雪乌鸦》等;
4、不可否认,在不知不觉之间,伊沙已经成为这个时代最伟大的诗人,哦,这样描述他还不够准确,因为无论是在小说,评论,还是翻译方面,都表现出非凡的能量和成就,不得不让人敬重,他就是精神的贵族;
5、对于伊沙主持的《新世纪诗典》,已然成为当代最重要的一个诗歌推荐平台,而且已不仅仅是一个诗人平台,更是一群志同道合者的天堂,以及无可替代的社交载体;
6、近些年,和伊沙见过一二三四五次面,每次见面的感觉都会不尽相同,但是每一个场景都历历在目。第一次是2014年,从容主持的“第一朗读者”活动上,虽是首次见面,但倍感亲切与美好;第二次是2016年,参加“饿死诗人”伊沙诗歌分享会,从他口中让我记住了诗性的智慧与生活的诗意;第三次是2017年,由江湖海主办的新诗典惠州诗会活动中,让人看到了一个激情燃烧的伊沙;第四次是2018年,沈浩波的磨铁诗歌活动中,没有交流,但感到了他对诗歌的严谨态度;第五次是2020年,新诗典绵阳诗会,他的一份责任和使命感,扑面而来;
7、读到本诗,首先在我脑海里出现几个关键词:一是责任,二是命运,三是真实,四是残酷,而这些不仅构成了现实中的生活,还是五味杂陈,矢志不渝的人生;
8、诗里行间,结合疫情的背景,融合进推荐诗的情节和状况,呈现出来的是诗人的博大情怀与终极体验,是含泪的撕心裂肺的记忆,还是活生生的残酷现实,而作为诗人,以最好的方式把它写成了诗;
9、一句“太难了”,一语多关,在这个大疫环境下,又有几人没有共鸣呢,而背后又有多少无奈与痛苦呢,只有遇到的人才能够真正的体悟;
10、本诗给予诗人的启示:“好诗就是毫不掩饰地把真实的东西真诚地写出来”;
11、命运之诗、现实之诗、泣血之诗。
黄平子读伊沙《太难了》
——《新世纪诗典》3924
太难了
伊沙
父亲去逝那天
推荐的诗人
我将永生难忘
下次见面
我会向她讨吃一顿饭
或讨要一条烟
因为当时
太难了
我写了史上
最短的
推荐语
多一句
都写不出来
虽然
她是位女诗人
黄平子读诗:伊沙,1966年生,男人。中国当代写诗最多、著作最丰的诗人,量大而质优,全能文学家,最具专业性的写作教授。力争成为中国文学界最老的踢球者。“父亲去逝那天”,这是人生生活中的大难。“推荐的诗人/我将永生难忘”,伊沙十几年如一日,每日推荐一首诗,这种坚持,是执着中的大难。在这种关键时刻的推荐,肯定永生难忘。“下次见面/我会向她讨吃一顿饭/或讨要一条烟”,“讨吃”,“讨要”,说得非常谦恭。伊沙是个豪爽的人,敌人满诗坛,朋友更是满诗坛。在这个物资极大丰富的时代,一顿饭,一条烟,这是多么微不足道的事情。“因为当时/太难了/我写了史上/最短的/推荐语”,回顾当时具体的难。其实好的推荐语当然不在长短。“多一句/都写不出来”,这两句诗让我想起了宋玉的《登徒子好色赋》:“东家之子,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 ;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虽然/她是位女诗人”,女诗人心思更细腻,估计更能体谅推荐者彼时的心情。
2022年1月2号19点44分
标签: cigarette, death, drink, family, fate, father, feelings, food, friendship, life, memory, men, NPC, people, poetry, presentation, short, time, women, yi sha, 新世纪詩典, 伊沙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