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E FLÜCHTIGE TANTE – 木匠 Mu Jiang

Mu Jiang
DIE FLÜCHTIGE TANTE

Mutter und ihre Schwestern waren 4,
sie war die älteste.
Die jüngste Schwester
war nicht mehr jung und frisch,
sie ist zu den Lius verheiratet worden.
Später
hat sie die Schläge echt nicht mehr ausgehalten,
in einer finsteren stürmischen Nacht
ist sie geflüchtet.
Das war vor über 40 Jahren,
sie ist nie zurückgekommen.

Heute
komm ich vorbei an ihrer Stadt.
Ich schau aus dem Fenster,
schau, was sie hier anbauen,
ungefähr dasselbe wie dort bei uns.
Maisfelder, Reisfelder,
Erdnüsse, Weintrauben, Paprika.
Auf einmal ist mir
viel wohler.

2021-07-15
Übersetzt von MW am 31. Januar 2022

新世纪诗典作品联展#木匠#(5.0)

 

新世纪诗典11,NPC2022年2月1日(大年初一),3956首,1236人。第5个木匠(四川)日

伊沙推荐:以二月上半月冠军诗篇,向《新世纪诗典》全体诗人拜年!本诗之所以勇夺新春之桂冠,正在于它写得大(不是假大空的大)写得开阔写得豁达写得畅亮,第一节是世道,第二节是人心。

况禹点评《新诗典》木匠《那个逃婚的姨》:如此长的时间跨度,表达的其实是一个古老国度传统的话题——有时是因为父母包办,有时则纯粹是因为饥饿……这种中国式传统婚姻形形色色的苦,快些在人间绝迹吧。

【亚坤评诗】
那个逃婚的姨
作者|木匠
(内容详见新诗典今日推送)

读这首诗,它通篇的爱和情感的隐忍深深打动了我。
这是一首以女性视角写就的,关乎女性命运的佳作。

作者是女性。诗的标题“那个逃婚的姨”主人公也是女性。而诗歌的核心内容也是在写特殊时期一个普通女性一生的命运。

正因为作者写得很小(只写了她逃婚的小姨),写得很幽微(命运的波折感叙述很细腻),我们才能从一个普通女性一生的命运中看到那个特殊时代,普通女性的整体命运。从这个角度讲,这首诗其实是一首“情感大诗”。

全诗两段。第一段是回忆性的个体叙述。语言平静、舒缓、幽微。这一段中有几个很核心的句子。比如:最小的妹妹,一个干饼子,挨不住打,逃了出去,四十年没回来。
大家仔细看,这里有多少细节。可以讲,完全就是用细节的力量来支撑整个叙事的进行。
“因为一个饼子,就嫁人了。最小的姨因为承受不住挨打,半夜逃了出去,四十年都不愿再回去。”
我们可以想象:这是一种怎样的心灵伤痛!这是一种怎样的情感冲击!

第二段的写作更加精彩!作者从回忆回到了现实。
她路过“那个被打,逃婚的,最小的姨母的城市”。这种情感的冲击是很沉重的。但作者却没有写她姨的具体状况或者自己的感受,而是笔锋一转,写了车窗外地里的庄稼。“看到地里的庄稼 和我们那边差不多  也种的有玉米,水稻 花生,葡萄和辣椒  心里一下子 宽慰了许多”
这真是神来之笔!由具体可感的,活着的,泥土里的庄稼来折射一个普通女人一生的命运。真是精彩!
而最后两句由物思人后的情感宽慰,让这首诗的情绪达到了极致!好诗!

((马亚坤.2022.01.31.上海))

​马金山|读木匠的诗《那个逃婚的姨》的十一条:
1、诗,让思想变得更加丰富与活力;
2、写出来的,都是人生。活下去的,都是灵魂之痕,唯有诗,让生命充满温暖与光;
3、木匠,本名王春云。女,70后,《新世纪诗典》诗人;
4、我注意到,木匠的简介里,每一次入典,都会有些许的变化,这既是一种正常的状态,还是一种写作的态度,比如本次,是《新世纪诗典》诗人;
5、木匠的诗,口语化,生活化,之中,自带对人文的关怀和对时代的揭露与批判;
6、回到本诗,这是一首高级的诗,这是一首抵达时代背景的诗,这是一首充满生命内涵的诗,将人世的沧桑与世事的变迁都展现出来了,开阔而饱满,深入且透彻;
7、诗的第一节,描写的是家庭、社会与事件,而正是这些情节,在自然条件下,形成了旧时代背景,揭示出来的是环境的复杂和现实的残酷;
8、第二节,好像一个电影镜头,一下子切到了现在,把看见的,让自己内心明亮的东西,言之有物地呈现出来了,既是一种心理状态,还是舒心又美妙的感觉;
9、本诗写出来,就是一种批判,就是一种关怀,就是一种生活,就是一种态度;
10、本诗给予诗人的启示:“事物本身,在诗中呈现的逻辑性,于诗而言,是大与伟大的关系”;
11、中国之诗、命运之诗、人物之诗。

​黄平子读木匠《那个逃婚的姨》

——《新世纪诗典》3956

那个逃婚的姨

木匠

母亲姊妹4个
她排行老大
最小的那个妹妹
一个干饼子
就嫁去了刘家
后来
实在挨不住打
在一个夜黑风高的晚上
逃了出去了
40多年过去了
她再没回来过

今天
我路过她住的那个城市
从车窗望出去
看到地里的庄稼
和我们那边差不多
也种的有玉米,水稻
花生,葡萄和辣椒
心里一下子
宽慰了许多

2021.7.15

黄平子读诗:木匠,女,70后,《新世纪诗典》诗人。“母亲姊妹4个/她排行老大”,先前的人姊妹多,真的挺好。“最小的那个妹妹/一个干饼子/就嫁去了刘家”,男大当婚,女大当嫁。“一个干饼子”,说明彩礼可怜。看似闲闲的一笔,却是后来悲剧的起因。“后来/实在挨不住打”,家暴。不过,那个年代好像还没有这个概念。女人挨打是常事。“在一个夜黑风高的晚上/逃了出去了”,夜黑风高夜,杀人放火天。“40多年过去了/她再没回来过”,夫家没什么留恋,娘家呢?“那个逃婚的姨”是不是把不幸的根源归结到了娘家?“今天/我路过她住的那个城市”,人没有回过,联系还是有吧?否则“我”又怎么知道她住哪里?“从车窗望出去/看到地里的庄稼/和我们那边差不多/也种的有玉米,水稻/花生,葡萄和辣椒”,这是一个南方的城市了。从水稻和花生可以知道。“心里一下子/宽慰了许多”,哪块土地不长庄稼,哪块土地不养人。
2022年1月31日18点52分

 

 

标签: , , , , , , , , , , , , , , , , ,

发表评论

Fill in your details below or click an icon to log in:

WordPress.com 徽标

您正在使用您的 WordPress.com 账号评论。 注销 /  更改 )

Facebook photo

您正在使用您的 Facebook 账号评论。 注销 /  更改 )

Connecting to %s

这个站点使用 Akismet 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你的评论数据如何被处理


%d 博主赞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