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 Gao
SCHULWEG
Meine zwei großen Schwestern und ich
sind damals oft barfuß
im matschigen Lehm gesteckt.
Wir mussten durch eine lange Schlucht,
bis unter die Bogenbrücke von Changzhen,
dort haben wir uns den Schlamm abgewaschen.
In der Schultasche hatten wir neue Stoffschuhe
(mit selbstgestickten Sohlen von Mama),
so sind wir dann in die Schule gegangen,
von Stadtkindern
nicht zu unterscheiden.
2021-10-10
Übersetzt von MW am 1. Februar 2022
新世纪诗典作品联展#莫高#(6.0)
新世纪诗典11,NPC2022年2月2日(大年初二),3957首,1236人。第6个莫高(四川)日
伊沙推荐:大过年的,不能因为这半月进前二的是一家子,这个亚军就不给了。本诗之所以是亚军之作,一是有一份难能可贵的诚实,我发现并不是所有口语诗人都能做到这一点(不诚实要口语诗干吗);二是本诗很有社会学意义:农村出身的孩子就是比城里的孩子更知道奋斗,作者自己就是明证。
况禹点评《新诗典》莫高《上学记》:小时曾在南方的矿区小学读过一个多学期,身边的同学与北方的不太一样。当时只以为是地域差别,现在回想,还有城市与城镇的区别。本诗所写的经历,当与我那些南方同学的条件,还要有一定差距。遥想岁月,我们都是从什么样的地方出发,一路坎坷走来呵,改革开放在国人生活中的伟大,由此可见。
黎雪梅读《新世纪诗典》之莫高《上学记》:记忆中留下的多是个人史中弥足珍贵的部分,而细致入微的细节呈现则令诗歌具体而深入人心,唯其如此,诗歌才能传递出被封存的诗意,释放出历久弥香的岁月芬芳。诗歌的最后尤为出彩,也是的点睛之笔,将乡下孩子的自尊与自信展现得淋漓尽致,同时也深入到本诗的内核,一首诗的力度,也正是从这样的内核的抵达而来。
晏非跟读《新世纪诗典》| 2022.2.1诗人莫高《上学记》
春节期间,浓浓的怀旧味道暖人心,新诗典上也不例外。这首诗也是一首暖人心的诗,曾经艰辛的上学路化为多年后的诗作上学记,对细节的刻画倾注着诗人对妈妈和两个姐姐的情感,倾注着对乡村的苔沟、拱桥的情感,当时觉得苦的东西,如今能咂巴出更多的味。最后两句诗“我们就和城里的孩子/没有了区别”,仿佛一下子调亮了整首诗的色调,让读者也跟着明亮起来。
马金山|读莫高的诗《上学记》的十一条:
1、好好生活,就会写出好好的诗;
2、极好的诗,往往表面平静,而给人内心的感受往往极其复杂而且深刻;
3、莫高,本名肖棱,1972年生,《新世纪诗典》典人,中国诗歌学会会员;
4、昨天木匠,今天莫高,一定会让人记住,且会记住很久,不只是因为他们是夫妻关系,更是因为他们的好诗,以及这个重大的新年的日子,值得他们值视一生,骄傲一生。祝贺!祝福!
5、莫高的诗,以平实的语言,善于挖掘内心深处的情感,结合个人的体验,注入新鲜的事物,以及具有深层的含义和引人思考的东西,值得细细回味;
6、本诗以具体的细节,深入浅出的描述,将农村孩子上学的经历,以高清的视角,形象生动的画面,还原了一代人共同的生活和记忆,
7、所揭示出来的东西,不仅仅是本真的社会现象,更是一代人心理世界建构的精神状态,虽然诗里行间的味道平实,但给人带来的回味感,却印象最深;
8、尤其是“妈妈亲手纳的鞋底”,对于那个时代而言,既充满着浓浓的爱与温暖,更是内心的幸福与欢喜,这是一种真实的内心世界,这一点,我极有共鸣;
9、诗的结尾,把社会化的城镇现象,以及童年时光中,最再乎的东西呈现出来了,且达成了某种积极的,健康的感觉,这点对于成长过程中的孩子而言,至关重要;
10、本诗给予诗人的启示:“写具体的事物就好了,情感自己会流泻出来”;
11、记录之诗、童年之诗、时代之诗。
【亚坤评诗】
上学记
作者|莫高
(内容详见新诗典今日推送)
因为新诗典昨日推送的木匠老师和今日推送的莫高老师是一家子。本着对诗严肃的态度,我又回头仔细对比了一下这两首诗。
首先要说一下,今日之诗和昨日之诗都是写内心深处的情感和记忆,都充满着爱意和苦涩,都是以情动人。但这两首诗的内质却非常不同。
昨天的诗,细读之后有一种柔和而又内强的女性气息(请你仔细读,读个几十遍)。诗歌主要靠致命的细节、语言的幽微和女性视角取胜。而今日之诗,语言诚实、质朴、本分。读后,诗歌有一种深远的空间感。气息和内部力量更加克制、平稳、隐忍。
也许是因为我从小生活在农村,又有作者这种深度的生命体验,所以这首诗带给我的情感冲击力还是很强的。
诗的前六行是平静的叙述,没有什么情感波澜,却非常重要。首先它是诗歌整体情绪的累积和推进。这六行内容的具体呈示,是为了后面诗歌内核的爆发做准备的。它越平静越好!事实上,作者完全控制住了。
诗的前六行还有几个细节,非常重要。我整理了一下“我和两个姐姐,经常光着脚,叉着黄泥巴,走很长的苔沟,在进入场镇一座拱桥下,上学前,把泥脚洗干净”。
这些叙述指向作者内心记忆里的一个“情感空间”。贫困生活中带着暖意!它是诗歌内部力量的生发点!是这首诗生命的“魂”!
直到后五句的出现,这首诗的内部情感才最终得到了完满释放!
哦!我们终于知道“赤脚叉黄泥,又洗脚穿鞋去上学”,是因为那是一双母亲手纳的新布鞋。这时,情感的浓度达到高潮。令人泪目!
更重要的还没完。最后三句“穿上后再去学校 我们就和城里的孩子 没有了区别”
这直接把一首高浓度的个体情感之诗推向了更宏阔的社会学语境中去了。由此,它就不再是作者的“个案”,而是特殊时代,农村孩子的“共性命运”。
作者依靠“乡村生活记忆”、“母爱高浓度表达”、“深远社会学反思”三个层面,把一个农村孩子的命运、情感和心理写活了!真诗!情诗!重诗!
(马亚坤.2022.02.01.上海)
标签: children, country, countryside, 莫高, family, history, memory, Mo Gao, mud, NPC, people, river, school, shoes, siblings, sisters, walking, 新世纪詩典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