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ERKAUFE BOB DYLANS AUTOBIOGRAFIE – 谷驹休 Gu Juxiu

Gu Juxiu
VERKAUFE BOB DYLANS AUTOBIOGRAFIE

Das Cover ist abgenutzt,
die Seiten vergilbt.
Ich habs vor zehn Jahren in die Hand bekommen,
aber nie richtig ernsthaft
auch nur einen Abschnitt gelesen,
obwohls meine Jugend repräsentiert.

He, du Nobelpreisträger,
mit Zigarette und Gitarre,
lieber Herr Dylan,
bitte hören Sie zu:

Ich verkaufe Sie, aber das heißt nicht,
dass meine Welt zusammenbricht.
Ich hör noch Rock’n’roll,
alle möglichen Arten,
obwohl nicht mehr live in der Bar oder auf einem Festival.
Aber ich glaub –
ich hab Ihr Buch schon verstanden.

Unzähligen Trivialitäten und Problemen ins Auge schauen,
das ist ja auch Rock’n’roll.
Außerdem bin ich 8x oder mehr
umgezogen, in Shanghai allein.
Also schon länger ein rolling stone.

Übersetzt von MW im Mai 2022

新世纪诗典作品联展#谷驹休#(9.0)

 

感谢伊沙老师推荐上典,从诗自评几句题外话:

​1、诗题借鉴了万青乐队《杀死那个石家庄人》曲名,而“崩塌”一词在诗中也有新的表达,我想,相比十年前,精神世界有过修正和重塑的同龄人,肯定不止我一个。

2、诗中特地提一嘴“诺贝尔文学奖”,可看作我揶揄西方话语霸权的一个小动作,其实,英美全方位全学科的洗脑能力,坑遍的国家不在少数,它比大多数中国人所意识到的更强大,择善学取之,择不善弃之。

3、摇滚乐普遍有很强现实隐喻,不同乐队不同歌曲怎么解读,可左可右,见仁见智,不变的可贵的是抗争意识和呐喊态度。但是,如果思考过度依赖摇滚歌词上,难免会跑偏。

4、诞生于英美的摇滚乐,曾是解体苏联的外部因素之一,好在这招放今日中国已不灵了,甚至年轻摇滚歌手刘森《温情》里写了一句“灯塔不愿倒”,什么意思你懂。

5、有人说,年轻人越来越“左”,张口“资本”闭口“剥削”,其实这种“左”未经历练并不牢靠,跟十年前,网络上众口一词“民主与自由”的现象相似,大部分属于一种牢骚。

6、与此同时,奥威尔、阿伦特、哈耶克……等名字,开始以短视频形式,下沉到一些城市中老年的朋友圈,与年轻人的b站弹幕互为奇观了。但我信一个老师说的话:任何人任何事任何国家,都没有回头路可走。某种担忧,未必成真,至少会走形。

7、接受 “左”的情绪流量还是“右”的情绪流量,很多时候是屁股决定脑袋,无可厚非,只是一些大热话题,背后姓“资”还是“社”,为改革还是为捣乱,有些屡出谣言,不可不慎。

8、回到此诗,我是想说:不可尽信各路意见领袖,要动用你自己的经验、立场、本心……西方有些社科理论,也许不适合巍巍中华,“自由主义泛滥”或“百家争鸣”的时候,在这片土地上都不是啥好年代。

伊沙推荐:曾经一度,摇滚乐是现代文明教育的部分,在中国,没有当过摇滚青年是悲哀的,当一辈子摇滚青年也是悲哀的,本诗就是这个意思。

况禹点评《新诗典》谷驹休《卖掉那本鲍勃·迪伦自传》:书有千万种,摇滚乐不一定是独属于青春期的,但与摇滚乐有关的书——无论翻译还是原创,却大多数只适合青春期阅读。我曾经想过这个问题,大约跟作者的文笔和涉世都有些关系。而且作者一旦成长,自然也就会对读物有更高的要求。不过本诗还可以扩大一下理解范围——好多青春时节吸引/影响过我们的书,伴随着光阴流逝变得不再吸引我们了,这里面起决定作用的,依然是人的成长与成熟。

【亚坤评诗】
卖掉那本鲍勃·迪伦自传
作者|谷驹休
(内容详见新诗典今日推送)

1.本诗标题就是作者“回望自我青春”的一种现实结果。它暗含作者当下的现实心境。事实上,“卖掉这本自传”就意味着不爱或者结束么,肯定不是。它意味着自我对生活、时间、青春、成长、理想、际遇等现实问题的一次“系统总结”。

2.事实上,作者在接下来的诗中已经解释的很清楚了。“卖掉你/绝非出于什么/精神世界的崩塌……但我想/我已读懂了你”(原诗摘录)。很显然,在生活和时间的“磨砺”下,作者已然更加清醒和成熟。虽然,这里面包含着无法示人的“伤痛”。

3.最后一段尤其好。最后一句更是点睛之笔。“一块滚石”既指向了现实生活对作者的“精神打磨”,又应和了本诗的主体内容(诗歌、摇滚、青春、理想)。

4.由本诗我其实想到了我自己。我与作者差不多。大学作为贝斯手也玩过四年摇滚,也写诗,也喜欢鲍勃·迪伦,在上海也曾搬过七次家,也干过好几种工作。只不过,这些我早早就放下了。所幸,它们都还在心底。有些,甚至已经开花结果!
可见,“守”与“放”都是一种“爱的深度体现”。这中间,贵在一个“诚”字。正如这首诗的优点一样——“赤诚”!

(马亚坤.2022.05.21.上海)

 

标签: , , , , , , , , , , , , , , , , , , ,

发表评论

Fill in your details below or click an icon to log in:

WordPress.com 徽标

您正在使用您的 WordPress.com 账号评论。 注销 /  更改 )

Twitter picture

您正在使用您的 Twitter 账号评论。 注销 /  更改 )

Facebook photo

您正在使用您的 Facebook 账号评论。 注销 /  更改 )

Connecting to %s

这个站点使用 Akismet 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你的评论数据如何被处理


%d 博主赞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