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uang Pingzi
DER ERSTE
Vater
ist der erste aus Zhusha
in der Stadt
auf dem Friedhof.
2022-06-20
Übersetzt von MW im Oktober 2022
伊沙:本来就想说黄平子的写作存在问题:方向太明确(乡土?),意义太清晰,他又夫子自道地给我提供了证据:"写作是一种编码的过程,阅读是一种解码的过程。"一一我想说的是:诗是文科、是艺术,跟编码解码不是一个思维,探寻规律没问题,把规律简约简单化,问题就大了。
【亚坤评诗】
第一
作者|黄平子
(内容详见新诗典今日推送)
一首极短诗。全诗只有四行,其实就是一句话,而且还是一句完全叙述性的话。这就带来一个现实问题:这首诗是如何成立的?
顺着这个思路,下面,我们来仔细看看这首诗。
最核心的一点,我个人认为这首诗的“空间”是打开的。也就是说它不仅仅止于是一句话,更重要的是这句话背后的“诗性空间”是开阔的,有精神性。
简单来讲,它最起码指向了三个纬度。
其一是在特殊时代背景下,中国人的“个人生死”和““幽微心理”问题(本诗主要是死亡身后事问题)。
其二是对传统丧葬文化,特别是对乡村丧葬文化的关照和思考。
其三是借“亡人在城里住公墓”这个角度折射了“活人在城里住商品房”的问题。也就是国人牵肠挂肚的“房子问题”。
你看,短短四句诗,国人三座大山,指出了其中两个。诗歌背后的意味不可谓不“宽”。
这首诗,还有一个值得关注的点,那就是它没有发力。轻描淡写,一句话,就说出了作者的心中事。至于,面对“父亲是朱砂第一个在城里住公墓的人”这个现实,作者内心究竟是怎样一种“况味”,外人无法感知。这也促成了这首诗的产生。
总之,这是一首滋味比较复杂的诗!
标签: cemetery, city, death, 黄平子, family, father, grave, Huang Pingzi, life, NPC, people, public, real estate, reality, success, town, 新世纪詩典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