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 Zhiping
LIEBE & STRAFE
Dein Name
ist unter Norwegern der häufigste Name,
aber für mich ist es der einzige Name.
Wir werden uns sehen,
das ist vorbestimmt,
wir werden getrennt sein, das auch.
Wenn es einen Gott gibt,
dann soll er mich strafen.
Bevor Gott dazu kommt,
trifft mich schon meine eigene Strafe.
Wenn ich mich selbst nicht mehr liebe,
dann wächst das Gras dort an der Wand
gleich wie lauter Kreuze heraus.
Übersetzt von MW im April 2022
新世纪诗典作品联展#米芷萍#(2.0)
伊沙推荐语:尽管大疫与战争在割裂着地球,我依然相信中文走向世界的脚步不可阻挡,女诗人米芷萍在遥远的挪威写的诗,带给我这样的信心。这是一首泛情诗,写得深写得大。
况禹点评《新诗典》米芷萍《爱与惩罚》:环境的变化,有时能提升诗境,这在汉语作者身上尤为明显。一到异域,同胞们写情诗就变得视野开阔,不再是新诗式的堆砌词语,言之有物的同时,也摆脱了“叨叨令”式的无效絮叨。这种变异发人思考。本诗可谓此类作品中的佼佼者。
【亚坤评诗】
爱与惩罚
作者|米芷萍
(内容详见新诗典今日推送)
我仔细读了新诗典推送的作者两首诗。
“个人诗歌气质”还是很明显的。
作者很喜欢思考大问题。从这两首诗的阅读感觉上讲,作者是典型的向“大空间”延伸的“哲思型”诗人。仅从两首诗上看,还不够严谨。期待读到作者不同空间、纬度和生活质感的好诗。
我不清楚作者有没有宗教信仰。但通读诗歌,还是感受到了作者很明确的“宗教沉思”。如果不是信徒,那就是“哲学思维”在对诗起作用。
本诗写的是大问题。标题也很大。
也许是因为作者居住国外的原因,诗歌语言和气质带来了不一样的“生命质感”。主要就是“质感”,很不一样。
如果在国内,这么写诗,因为“泛文化”的语境,可能就非常危险,也很难有这种质感。
这个问题很值得深思!很紧急!很现实!
由此可见,写诗脱离“语言的巢穴”和“审美生态圈”是多么重要!
(马亚坤.2022.04.26.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