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INSIEDLER AUFGESUCHT, NICHT ANGETROFFEN – 梅花驿 Meihua Yi

Meihua Yi
EINSIEDLER AUFGESUCHT, NICHT ANGETROFFEN

Wir gehen in die Berge, Hundertjährigen-Suche.
Ein alter Mann sitzt vor der Tür
beim Körbeflechten.
Wir fragen ihn nach seinem Alter.
Der alte Mann sagt, 97.
Als er erfährt, warum wir kommen,
sagt er, ihr seid ein bisschen zu spät.
Seit ein paar Tagen gibts keinen mehr.
Kommt in drei Jahren,
vielleicht könnt ihr dann einen sehen.

2022-01-27

新世纪诗典作品联展#梅花驿#(24.0)

 

伊沙推荐:古题新写,也是口语诗的一类,但并不一定通向新古典。广西巴马村的阴影不散,这年头啥不造假?连寿星都造假,所以别当真,而本诗用一种轻松调侃的口气在写,恐怕也是没当真。

况禹点评《新诗典》梅花驿《寻隐者不遇》:“隐居”和鼓吹长寿,似乎是这二十年的俗尚。承平日久,人想长生,可以理解。像此刻正满腹心思、一团乱战的“熊大”“熊二”的国民肯定是没心情作此想。国人好福气,国人同时也好无聊,幸好作者借高龄老人之口幽上这一默,赋予了城乡接合部时代以智性。

黎雪梅读《新世纪诗典》之梅花驿《寻隐者不遇》:题目来自古诗名,扑面而来的古风既神秘又吸睛。内容完全是现代感十足的口语诗,将“寻百岁老人”的过程写得富有戏剧色彩,虽然我国人口的平均年龄已达七十岁左右,但真正要找到一位百岁老人也不是件容易的事。也许寻找的结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参与这一过程当中的乐趣。结尾处那位九十七岁老人所说“三年之后再来/没准能见到百岁老人”,这既是对寻访者给予善意的心理安慰,也流露出自己能长命百岁的自信。看似写人记事,实际上也是对人的观察与思考,“失望”与“希望”交织,也令本诗滋味醇厚,如品醴酪。

【亚坤评诗】
寻隐者不遇
作者|梅花驿
(内容详见新诗典今日推送)

读这首诗,脸上不自主露出会意的微笑。这可能就是“诗歌整体气质”带来的一种心理感觉。

就我个人而言,本诗可以说两点内容。

1.诗歌的标题为:寻隐者不遇。从我的阅读经验上看,“古题新用”在现代诗写作中,还是比较常见的。也许,从一定意义上讲,它能满足诗人向中华诗歌本源进行“追溯”和“应答”的“内在期待”。

即使进入二十一世纪,我们已经处在非常当代的诗歌环境中。我还是认为“那遥远的回声”是一种“诗歌基因”,它一直都活在每一个诗人的精神本体中。这甚至形成了一种“当代招引”!
虽然现代性诗人已经普遍不再写古体诗,但它一定在!最起码它一直存在我的体内,而且还在一直起作用!

本诗标题用得很巧!标题的“古典空间”和作者写的现代性内容非常“同和”。它们基本没有突兀感!很和谐!
我的体会告诉我:“古题今用”,或者更深一步“古诗今译”,其实并不容易操作!很容易适得其反!这里面牵涉到很复杂的“语言、语境、内容等诠释和转换的问题”。这个问题以后可以再讨论!

2.现代诗写作,想写得很松弛、很幽默,甚至产生一种“智趣”,其实很难。这首诗恰恰就有这样的优点。语言看似“漫不经心”,好像既没有发力,也没有太多情绪和情感释放,但就是在这种平实的语言中,诗歌内核已经推进完成了。这就是“释放的好”!“化而无觉”!

我个人的诗歌写作,有很长一段时间,一直掉在“沉”和“重”里,想飞,但飞不起来。一直到现在,其实还有一些!这其实就是“习惯性发力”的问题。本质上,跟“心性”和“成长”有关!

本诗语言松弛,非常生活化,带着一种智性和幽默感。尤其值得学习的是:诗的幽默不是作者硬加入的,而是依靠一个九十七岁的老人之口自然阐述的。这种松弛和幽默的质感巧妙地增加了“生命的厚度”!

一种当代生活意义上的“生命禅诗”!

(马亚坤.2022.03.05.上海)

伊沙主持 | 新世纪诗典11一周联展(2022.2.27——3.5)

伊沙主持 | 新世纪诗典11一周联展(2022.2.27——3.5)

 

标签: , , , , , , , , , , , , ,

留下评论

这个站点使用 Akismet 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你的评论数据如何被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