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hive for the ‘March 2022’ Category
3月 5, 2023

Han Jingyuan
WERTE VON EINFACHEN MENSCHEN
Die letzten 20 Jahre
hab ich mit Leuten aus Hongkong verkehrt,
mit Leuten aus Taiwan,
mit Leuten aus den USA,
mit Leuten aus Japan,
mit Leuten aus Großbritanien.
Alle sehr höflich,
verbindlich,
demokratisch.
Ich komme gut mit ihnen aus
und umgekehrt.
Dann dreh ich mich um. Manchmal hab ich
eine Art von Überlegenheit herausgehört,
das alarmiert mich.
Wenn ich mit Leuten aus Burma verkehre,
alarmiere ich mich selbst.
Wer aufgestanden ist, soll nicht mehr knien.
Wer aufgestanden ist, soll Leuten aufhelfen, die noch knien.
21. 3. 2022
Übersetzt von MW im März 2023


《新诗典》小档案:韩敬源,男,1980年7月4日出生,云南石林人,后口语诗人,评论家。2005年7月毕业于西安外国语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著有诗集《儿时同伴》、《谈论命运的时候要关好门》,撰录文学论集《观音在远远的山上——伊沙的文学课》,出版诗歌理论著作《后现代主义口语诗论》。
伊沙推荐:必须承认,诗中所揭示的心理现象存在,说穿了就是嫌贫爱富、恃强凌弱的心理,它是我们的民族性吗?不,全人类都一样,这是现阶段的人性。有人想当"世界公民",只能自欺,欺不了人,任何人在他人眼中都被打下了民族、国家的烙印。
徐江点评《新诗典》韩敬源《老百姓的价值观》:凡人间的接触,常持平心不易。同胞也好,星球同类也罢,都是一个道理。
韩敬源:这是一首因现场触动而引起我去反思和呈现自己内心的诗,因现场而起又脱离了“现场”,心理活动后面又含括了20年来的很多个现场,最后被眼前的这个现场激活,总而言之,要写出一首好诗是不容易的。感谢新诗典和主持人我的老师伊沙!
天山雪:莫名的优越感,国内外,城乡,身边,到处都有。
有的嚣张,有的当面,有的背后。
“站起来了就不要跪下去
站起来了就去扶还在跪的人”。
美好的愿景。
做到还需要勇气和智慧。
标签:attitude, contact, countries, democracy, equality, 韩敬源, Han Jingyuan, help, helplessness, history, intercourse, international contact,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memory, NPC, ordinary, people, politeness, value, values, view, worth, 新世纪詩典
发表在 1970s, 1980s, 1990s, 2000s, 2010s, 2020s, 2022, 2023, 20th century, 21st century, Antique times, February 2023, March 2022, March 2023, Middle Ages, NPC, poetry, Translations, 新世纪诗典 | Leave a Comment »
1月 24, 2023

Zhu Jian
FRÜH AUFGEWACHT
Ich hör ringsum
die überlebenden,
nicht am Neujahrsfest
als Hauptspeise
aufgetischten Hähne.
2023-01-22
Übersetzt von MW im Jänner 2023

《早醒诗》
朱剑
听到了那几道
没被当作主菜
端上过年餐桌
幸存下来的
公鸡打鸣声
(2023.1.22)

Qizi
SO EIN GEFÜHL
Ich möcht einen Aufsatz gegen den Krieg
in einem großen Forum verbreiten
und denke davor
(aber nicht nur heute)
im Forum hat jemand
Texte und Fotos verbreitet
im Beifall für diesen Krieg
und niemand sagt etwas dagegen.
Ich zögere,
bin nicht mehr so mutig,
als ob ich hoffe, Frieden sei falsch.
Den ganzen Nachmittag
bin ich verwirrt
und verwickelt in ein Gefühl
das ich nicht benennen kann.
Währenddessen wird die Sonne rot,
geht im Westen unter.
Ich schau hin
und weiß auf einmal, was das sein kann,
wahrscheinlich Einsamkeit.
2022-03-01
Übersetzt von MW

Photos by Zhu Jian
《某一种情绪》||起子
我想把一篇
反对战争的文章
发到一个大群里
想到之前
(不仅仅是今天)
有人在群里发过
为战争叫好的
文章和图片
没人说一句反对的话
我犹豫了
胆小了
似乎希望和平是错的
整个下午
我都很恍惚
被某种情绪包裹着
又说不出那是什么
此刻太阳渐渐地变红
正在西沉
望着它
我突然好像知道了
那可能就是孤独吧
2022.3.1
起子,1974年生于浙江。作品散见于《人民文学》《诗刊》《新世纪诗典》《当代诗经》等刊物与选本。曾获“磨铁诗歌奖·2016年度汉语十佳诗人”。

似乎希望和平是错的 | 在中国写诗·第204期

标签:alone, animals, cooking, debates, discourse, discussion, discussions, 起子, holidays, lonely, lunar calendar, meat, morning, new year, peace, people, poetry, Qizi, rooster, sounds, speech, spring festival, sun, war, Zhu Jian, 朱剑
发表在 1970s, 1980s, 1990s, 2000s, 2010s, 2020, 2020s, 2021, 2022, 2023, 20th century, 21st century, January 2023, March 2022, Middle Ages, poetry, PR, Translations, 朱剑 | Leave a Comment »
1月 16, 2023

Qizi
IN THE LAND OF DARKNESS
The sun never comes out,
the moon doesn’t either.
The citizens are used to the dark.
They have learned
to see everything clearly.
They look very far
into the pitch-black sky.
There are many stars,
they are their blinking eyes.
March 2022
Tr. MW
Qizi
IM LAND DER DUNKELHEIT
Die Sonne tritt nie hervor,
auch nicht der Mond.
Das Volk ists gewohnt,
im Dunkeln
alles deutlich zu sehen.
Sie schauen in die Ferne,
in den pechschwarzen Himmel.
Dort blinken die Sterne,
das sind ihre Augen.
2022-03-21
Übersetzt von MW

在黑暗国
起子
太阳从不出现
月亮也是
国民习惯黑暗
学会在黑暗中
看清一切
远眺黑暗国
如漆黑的天空
有繁星点点
那是他们的眼睛
一闪一闪
2022-3-21
恍惚
坐着看电脑
看手机
都是不好的消息
站起来去外面
活动活动脖子
难得好天气
抬头看天
天上有个黑影飞过
眼睛也越来越不行
看不清是什么
以为是飞机
又没有声音
应该是鸟
也不知道是什么鸟
2022-3-23
扫码
他举起手中的牌子
让我扫码
我说你看我出小区的
不到两分钟
我能走到哪儿去
有必要再扫行程码吗
他指了指头上的摄像头
说没办法
我们漏掉一个
被抓住就罚50
我还能说什么呢
只有拿出手机来扫码
总不能
因为我觉得不合理
就让他被罚钱
然后我听到
他说了声“谢谢”
2022-3-24
科学与艺术
出小区去做核酸
门口两位大伯
拿着行程二维码的牌子
正在聊刚才
他们遇到的一个黄码
“这个黄
比别人的都要黄一点
但又没到红的程度”
仿佛一阵春风吹来
今天的气温
的确比前几天
升高了两度
2022-3-26

Qizi
IM LIEBEN LAND
Der Diktaktor zeigt ein Lächeln
Der Gewalttätige hat manchmal Mitleid
Der Zensor macht Mittagsschlaf
Dem Betrüger wird etwas peinlich
Der sich vom Dach stürzt
schlägt jemanden tot und überlebt
…
Sie sind nicht perfekt
deshalb sind sie so lieb
2022-04-04
Übersetzt von MW
在可爱国
起子
独*裁者露出一丝微笑
施暴者偶尔有恻隐之心
审稿者打了个盹
骗子突然不好意思
跳楼自杀者
砸死了一个路人而自己没死
……
不完美让他们
如此可爱
2022-4-4

Qizi
IM BAMBUSLAND
Bambus ragt grün empor
in allen Grenzgebieten,
aber die urbaren Böden
sind bald nicht genug.
Der König ermutigt das Volk,
im Fernsehen
in einer wichtigen Rede,
Bambus zu essen.
Am Ende sagt er:
„Seid wie der Bambus,
ragt gerade empor,
ihr werdet zum Schluss
zu kostbaren Pandas!“
2022-04-06
Übersetzt von MW
在竹子国
翠竹挺拔
布满疆域
可耕地很快
就不够了
国王在电视中
作重要讲话
鼓励民众
吃竹子
最后他说
“你们要像竹子
挺直腰杆
并祝福你们
终于成为了
珍贵的大熊猫”
2022-4-6

Qizi
IM LAND DER MASKEN
Wenn Menschen im Maskenland sterben
dann werden die Masken begraben.
Die Verstorbenen aber
bekommen eine
neue Maske
und werden wieder zum Leben erweckt.
Die beim Lächeln bleiben,
denen bleibt ihr Lächeln.
Die mit ernsten Mienen
bleiben ebenso ernst.
Die mit den Mundwinkeln nach unten,
die Gesichter der Trauer,
das sind die Toten
hinter den Masken.
2022-04-07
Übersetzt von MW
在面具国
起子
面具国的人死了
就把面具埋葬
而死去的人
将戴上一个
新的面具
重新获得生命
保持微笑的
继续保持微笑
板着脸的
继续一脸严肃
嘴角向下耷拉着
哭丧的脸
都在面具后面
那是死人的脸
2022-4-7
Qizi
IM IMMERGRÜNEN LAND
Um den immergrünen
Ruf zu verteidigen,
ist die wichtigste
Arbeit der Menschen,
Laub aufzuheben,
die Blätter wieder
an ihre Zweige zu bringen
und grün anzustreichen.
Da sind immer ein paar unvorsichtig
und fallen herunter.
Wenn sie daran sterben,
dann werden sie Helden.
Sie haben mit ihrem Leben
schon so viele Male
den Herbst besiegt.
2022-04-19
Übersetzt von MW im Mai 2022
在常青国 | 起子
为了捍卫
常青的称号
人们最重要的
工作就是
捡树叶
然后把它们
送回到枝头
刷上绿色油漆
总有几个
不小心掉下来
摔死了
就成了英雄
是他们用生命
一次一次
战胜了秋天
2022-4-19
Qizi
FRÜHLINGSKLAGE
Groß, die Zei-ten
klein, das Le-ben
2022-04-12
Übersetzt von MW im Mai 2022
春吟 | 起子
大,时-代
小,命-运
2022-4-12
起子22年4月(2)
Qizi
IM DURCHSICHTIGEN LAND
Dieses Land
gibts nicht mehr,
es ist ein riesiges
Museum.
Drinnen knien lauter
vertrocknete Bürger.
Die sind
innen ganz hohl.
In jedem knienden Körper
sieht man einen
stehenden Menschen.
Auch die sind alle
vertrocknete Leichen.
2022-05-11
Übersetzt von MW am 11. Mai 2022
在透明国
起子
这个国家
不存在了
成了一个巨大的
博物馆
馆内跪着大片
成为干尸的国民
这些尸体
浑身通透
每个跪着的身体
里面都有一个
站直的人
那也是
一具具干尸
2022-5-11
Qizi
TAG DER BEFREIUNG (9. Tag)
Am Abend
wirds im Hof auf einmal lebendig.
Ich schau ins WeChat,
wir dürfen raus aus der Wohnhausanlage!
Ich geh wieder ans Fenster horchen,
und hör wirklich,
einer schreit: “Wir sind befreit!”
Ich glaub, ich hab mich verhört.
Ich horch noch einmal,
da schreit er wieder:
“Wir sind befreit!”
2022-05-11
Übersetzt von MW am 11. Mai 2022
第九日
起子
傍晚
楼下突然热闹起来
在群里一看
原来是可以出小区了
我又到窗口去听
果然听到
有个人在喊“解放了!”
我以为自己听错了
再一听
他又喊了一句
“解放了!”
2022-5-11
标签:bamboo, beloved, black, censorship, corpse, countries, country, cute, dark, darkness, death, deaths, dictators, embarrassment, eyes, 起子, green, greenery, history, king, land, liberation, life, masks, memory, new year, new year's eve, panda, people, presence, present time, Qizi, seasons, sky, spring, spring festival, stars, suicide, survive, survivors, virus
发表在 1980s, 1990s, 2000s, 2010s, 2020, 2020s, 2021, 2022, 2023, 20th century, 21st century, April 2022, January 2023, March 2022, Middle Ages, poetry, Translations | Leave a Comment »
12月 21, 2022

Picture by Li Wei
Zhu Jian
DENKMAL
Im WeChat
tauschen positive Nachbarn Erfahrungen aus.
Einer sagt,
“Ich hab so hohes Fieber gehabt,
ich war ganz dumm im Schädel.
Ich hab immer an Dr. Li gedacht,
dem ist es sicher noch schlechter gegangen,
so schade.”
“Welcher Dr. Li, Li Wenliang?”
“Ja! Genau der.”
2022-12-21
Übersetzt von MW im Dezember 2022
《纪念》
朱剑
群里
阳了的邻居
在交流体验
一个说
“我高烧的时候
都烧傻了
一直脑子里在想那个李医生
他肯定更难受
可惜呀。”
另一个问她
“哪个李医生
李文亮?”
“对!是他”
(2022.12.21)
标签:body, death, disease, Dr. Li Wenliang, fever, health, negative, neighbors, people, positive, sickness, speech, state, statements, virus, warning, Zhu Jian, 朱剑, 李文亮
发表在 1980s, 1990s, 2000s, 2003, 2010s, 2019, 2020, 2020s, 2021, 2022, 20th century, 21st century, April 2020, April 2021, April 2022, August 2020, August 2021, August 2022, December 2019, December 2020, December 2021, December 2022, February 2020, February 2021, February 2022, January 2020, January 2021, January 2022, July 2020, July 2021, July 2022, June 2020, June 2021, June 2022, March 2020, March 2021, March 2022, May 2020, May 2021, May 2022, Middle Ages, NOVEMBER 2020, November 2021, November 2022, OCTOBER 2020, October 2021, October 2022, poetry, September 2020, September 2021, September 2022, Translations, 朱剑 | Leave a Comment »
11月 29, 2022

Ma Jinshan
BAI GUI-ZHEN
白 桂 珍
Die drei Zeichen
schreibt
meine Mama
sehr schön
Leider kennt sie
nur die
drei
2022-03-20
Übersetzt von MW im November 2022


Ma Jinshan, geb. am 26. 6. 1981 in Nanyang, Provinz Henan. War 1998 Soldat. 2001 begann er zu schreiben.
《新诗典》小档案:马金山,1981年6月26日生于河南南阳。1998年曾当过兵。2001年开始写作。部分作品被翻译为英、德、韩、印尼等多种语言。出版诗集《吸引》、《此一歌》(中韩双语版)、《答谢词》、《礼物》等。
伊沙推荐语:狗不嫌家贫,儿不嫌母丑,儿也不嫌母亲是文盲,只是弱弱地轻叹一声"可惜"……口语诗的肌理有多细,与之相比,抒情诗就是大老粗。
徐江点评《新诗典》马金山《白桂珍》:太简单的事实陈述,但谁都能读出真挚的感情,甚至于国人过往大半个世纪生存状态的变迁。
标签:beauty, contemporary, education, 马金山, family, Ma Jinshan, memory, mother, NPC, past, people, reading, regret, skill, writing, 新世纪詩典
发表在 1950s, 1960s, 1970s, 1980s, 1990s, 2000s, 2010s, 2020s, 2022, 20th century, 21st century, March 2022, Middle Ages, November 2022, NPC, poetry, Translations, 新世纪诗典 | Leave a Comment »
10月 22, 2022

Nan Ren
KATZE SCHAUT IN DEN BLAUEN HIMMEL MIT WEISSEN WOLKEN
Die Katze im Zimmer
hockt auf der Fensterbank.
Schaut in den Himmel mit weißen Wolken,
schaut lange Zeit,
steht endlich auf,
packt das Fenster.
Ich hab Angst sie fällt runter,
mach schnell das Fenster zu.
Da fällt mir erst auf,
ihr Fell ist weiß,
ihre Augen sind blau.
2022-08-31
Übersetzt von MW im Oktober 2022

伊沙推荐:诗与人之关系,或对称,或补尝一一南人其人其诗,大概是补尝的关系:人重诗轻,但也不要太轻,成水上漂,要重入轻出才好。
况禹点评《新诗典》南人《猫正看着蓝天白云》:动静相融的一首。带有明显的现代城市诗印记。
标签:animals, blue, cat, cats, colors, danger, Nan Ren, NPC, people, sky, watching, white, window, 南人, 新世纪詩典
发表在 1960s, 1970s, 1980s, 1990s, 2000s, 2010s, 2020s, 2022, 20th century, 21st century, Antique times, August 2022, March 2022, Middle Ages, NPC, October 2022, poetry, Prehistoric times, Translations, 新世纪诗典 | Leave a Comment »
8月 18, 2022

Liu Buwei
PANZER DEMONTIERT
Kann nicht an die Front,
mach im friedlichen Wohnpark
das Notizbuch im Handy auf,
nehm einen Panzer auseinander.
PAN
Z
E
R
Die Waffe bleibt stehen,
die Ketten verrosten.
Angreifer und Verteidiger,
diese jungen Soldaten,
gehen alle nach Hause.
Übersetzt von MW im August 2022


伊沙推荐语:
有的人,平时挺强调诗的代性、先锋性的,可只要重大时事题材一来,便一夜回到解放前,将中国现代诗这四十余年的发展成果拱手相让,将其新诗嘴脸暴露无遗。刘不伟这首写得好,这是后现代的战争,这是后现代的诗人,也给了我们一个必要的警示!
况禹点评《新诗典》刘不伟《拆坦克》:老牌帝国主义死而复活,战火的威胁无处不在,全球的睁眼瞎们在各国政客的拨弄之下一片,这时候,诗人站出来,发出对和平的清醒呼唤。这一次,刘不伟将他走哪儿“拆”哪儿的语言行为艺术的炮口,对准了邪恶的战争。本诗让人素然起敬。
标签:apart, destruction, disassembling, grapheme, language, Liu Buwei, morpheme, morphems, NPC, parts, people, poetry, tank, tanks, war, weapons, word, words, 刘不伟, 新世纪詩典
发表在 1960s, 1969, 1970s, 1980s, 1990s, 2000s, 2010s, 2020s, 2022, 20th century, 21st century, August 2022, February 2022, July 2022, June 2022, March 2022, May 2022, Middle Ages, NPC, poetry, Stone Age, Translations, 新世纪诗典 | Leave a Comment »
8月 10, 2022

Huang Wenqing
MUTTER
Dein Geburtstag ist am 2. 2.
Am 2. 2.
hebt der Drache den Kopf.
Aber als Du 12 warst, ist Dein Vater gestorben
und Deine Mutter war alt.
Deine Tante hat Dich aufziehen müssen.
Dann bist Du verheiratet worden.
Mein Vater war jähzornig.
Du hattest Dein ganzes Leben
nie eine Chance, Deinen Kopf zu heben.
Als Du klein warst, hat Dir Oma
Rosenpfefferkörner in die Ohren gerieben
um Löcher zu machen.
Aber Du hast nie Ohrringe getragen.
Verstorbene Menschen holt man nicht ein.
Ich bleibe immer hinter Dir zurück,
kann Dir nie helfen,
Deinen Kopf zu heben,
oder Ohrringe zu tragen.
2022-03-08
Übersetzt von MW im August 2022

新世纪诗典第12季,NPC8月11日,4147首,1273人。第2个黄文庆(陕西)日
新诗典伊沙推荐语:上个月,在奔赴绵阳诗会的高铁上,经过佛坪时我对同行的诗人说:黄文庆就在这儿。这就是诗人的存在,可以标记神州大地,在陕西的大熊猫之乡,国宝一样的存在。母亲,诗人永远的歌唱,哪天在诗里消亡了,诗与人类都将不存在。
况禹点评《新诗典》黄文庆《母亲》:又一首深情的亲情诗。虽然诗的第五行,有一处语感我没太理顺——“又老好”不知道是啥意思,是方言还是作者发明的简约语?好在整首诗的情绪还是流畅的。亲人,特别是母亲,是人类每一代诗歌永远的灵感。
读黄文庆《母亲》|雪也
好久没写诗评了,刚看到伊沙先生推荐黄文庆的《母亲》,又有了写评的冲动。从推荐语可知,黄文庆就在佛坪,那是陕西的大熊猫之乡。伊沙又说——母亲,诗人永远的歌唱,哪天在诗里消亡了,诗与人类都将不存在。是的,母亲也是诗人永恒的题材。比如,我会想到冰心的《纸船》——母亲,倘若你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白船儿,不要惊讶它无端入梦。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万水千山,求它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
回到黄文庆的这首诗。诗为三层,非常明晰。第一层,简短地概括母亲的身世和遭遇,嫁给脾气暴躁的父亲,几可是遇人不淑。最后两句是概括——您漫漫一生,从来没有机会抬头。这和开头的“龙抬头”相呼应。第二层,是交代“母亲”有耳孔,但从未戴过耳饰。耳孔,是“外婆”用花椒仁研磨的。最后一节,饱含深情,让人不忍卒读。“去世的人再也追不上,我永远落在您身后”,追不上,看不见,只有孤独的思念和叹惋。最后两句,正好承接第一节和第二节。
这是一首优秀的悼亡诗,文字平静、朴素而内敛。用语很轻,哀而不伤。诗典今日推出此诗,恰逢中元节即将到来。让我们在《母亲》这首诗里,共同缅怀我们逝去的亲人吧。
读黄文庆《母亲》
张小云
人来世上总在不同的情景下
堪忍而过。 天下母亲尤甚了了
“钻过耳孔从未戴过耳饰”
读至此甚为不舍。何况我也
曾遇过同样的姑姨姐妹
黄文庆将此揽为己责
我懂得
遗憾常是母子连心的链条
思此,念母之情愈涌矣
2022.8.10
标签:birthday, dates, dragon, ears, 黄文庆, family, grandmother, head, history, Huang Wenqing, lift, memory, mother, people, women, Women's Day, 新世纪詩典
发表在 1940s, 1950s, 1960s, 1970s, 1980s, 1990s, 2000s, 2010s, 2020s, 2022, 20th century, 21st century, August 2022, March 2022, Middle Ages, NPC, poetry, Translations, 新世纪诗典 | Leave a Comment »
6月 29, 2022

楚河汉界
维马丁
楚河汉界
都可以去死
可是老人家
大都可爱
年轻人下棋
都比较无辜的
何况跑来跑去小孩
我们二十多年前
到十四年前
在北京左家庄
所住的院子
都有人下棋
还有麻将等等
下棋无辜的
都坐在外面
不像麻将
有时候有暴力
我下得很差
每次都忘记
怎么走好
所以下得很少
有几天
跟老朋友下围棋
他只有那几天在北京
他下得还可以
我刚刚学会
几天以后
打败了他
学会他下的样子
他有点不高兴
维也纳没人跟我下
有一段时间下国际象棋
跟画家朋友
有咖啡馆不让我们下
怕我们赌博
一直觉得他画画很棒
可对现代诗
也许不感兴趣
在心里当诗人
写诗这个够了
不过其他时候
多么希望
有人感兴趣
也许作艺术
都是孤独
何况在国外
跟朋友下棋多么好
很久不见面了
虽然都住维也纳
画画讲技术
哪怕现代画
写现代诗
一直凭感觉
跟楚河汉界有什么关系
以前住重庆
也住过武汉
为什么说
楚河汉界去死
昨天读了一篇文章
中国几个大学某几个人
都写乌克兰战争
好像不说战争
所以很无聊
有人翻译成英语
希望在国外有人赶兴趣
第一篇就开始谈罗马帝国
文章最后谈楚河汉界
中间谈中国近四十多年
跟着西方新自由主义
就把这个
当世界大规则
相当国际法
不过最近
二零一六年以后
川普要大家都分离
而且美国一直很霸气
所以现在俄国
不顾规则
中国为啥不跟他做朋友
反正他们领导
像罗马恺撒
过卢比孔河
不顾现存规矩
在这种情况
因为西方的霸气
中国跟着那俄国沙皇
没啥不合理
谁都先估计
自己山河
读这篇文章一直觉得
作者很年轻
显出他知道卢比孔河
并希望世界
知道楚河汉界
这个到底有什么可恨
不是很好吗
我觉得问题
是有国际法
有联合国
有八十年前
二战中间
中国抗战
和七十多年前
二战以后
所建立的规则
你觉得因为近四十年
跟着西方新自由主义
富裕了
就可以
想怎么样就怎么样
乌克兰
本来在院子里下棋的老人
跑来跑去的孩子
现在
在哪里
四十多年前
1970年代开头几年
有非常霸气的几个人
开始实行新自由主义
推翻智利民主社会主义政府
让军队独裁者
实行新规则
那个霸气的美国政府
就是去北京建交的政府
同时在越南
打最残忍的战争
我觉得历史
尽量尽能
不看西方
不看中国
看小点的地方
也许更有意思
你没有被轰炸
还可以下棋
欧洲等等
知道楚河等等
很好很好
只是说战争
对我们很近
你如果连这个词
跟着那沙皇都不能说
有谁跟你下
2022.6

标签:asia, board, chess, Chinese chess, East Asia, economy, Europe, friendship, game, games, history,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law, laws, memory, people, rules, russia, Ukraine, UNO, war
发表在 2000s,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0s, 2020s, 2022, 20th century, 21st century, Antique times, April 2022, February 2022, First Emperor, June 2022, March 2022, May 2022, Middle Ages, poetry, Warring States | Leave a Comment »
6月 28, 2022

Nongjia Wang
UNTERM HIMMEL
Den Berg Lu hinauf neben der Lotushöhle
Sieben, acht Mönche kommen vorbei
Vielleicht Spaziergang nach dem Mittagessen
Sie reden beim Gehen
Ukraine
Russland
Kaiser
Militärischer Angriff
Raketen
solche Wörter
hab ich ungefähr
von ihnen gehört
2022-02-25


伊沙推荐:本诗读来不简单,是对红尘之外僧人六根不净的小调侃吗?标题之正却有肯定之义。那就只是客观表现,懂点佛理就好理解了:普度众生者,如今生灵涂炭,不是你们该关心的吗?
况禹点评《新诗典》农家旺《天下事》:近些年,穷疯了的美国人(也不知道他们是怎么穷的)好像一直在努力拆散地球村,安栅栏、挖壕沟,搞些“大房懒婆娘”闹分家的把戏。问题,地缘意义上的地球村可以用强权或形形色色技术划分边界,但人们意识中的地球村,你是没法分割的。比如诗中的和尚,信息时代,已是拿工资的他们,没法六根清净,也不必清净。和尚也是人,“胸怀天下”不是他们的错,而恰恰是政客们的贡献。
【亚坤评诗】
天下事
作者|农家旺
(内容详见新诗典今日推送)
本诗读后,我喜欢其相对冷静和克制的态度。虽然,从诗中,我无法看出作者的具体观念。既看不出他对战争的态度,也看不出他对“僧人议论战争、政治和国际时事”的态度。他只是选择了呈示一个很平常的画面。
这其实是个很大的优点。说实话,站在诗的角度上,这种冷静和克制肯定是一个可靠的诗写态度。
其次,谈谈佛的入世。我认识不少道门和佛门朋友。如果认为僧人都是那种不食人间烟火的出家人,那可真是大错特错了。这对佛的传统也是一种误读。
恰恰相反,我看到的僧人都是“入世”的,这个“入世”不是贬义词,而是褒义词。
僧人不“入世”,在我的思想里,“佛相缺失”,难成大道!
越是高僧,越通透,毫无挂碍,出入自如,来去自由。
所以,谈论国家大事,谈论战争,讨论国际局势,这太正常不过了。
本诗很好地抓住了这一点!
(马亚坤.2022.06.26.上海)
标签:army, attack, bombs, cave, climbing, Daoism, emperor, food, invasion, life, missiles, monks, Mount Lu, mountain, Nongjia Wang, NPC, people, religion, russia, talk, talking, temple, topics, Ukraine, walking, war, world, 农家旺, 新世纪詩典
发表在 1950s, 1960s, 1970s, 1980s, 1990s, 2000s, 2010s, 2020s, 2022, 20th century, 21st century, April 2022, February 2022, June 2022, March 2022, May 2022, Middle Ages, NPC, poetry, Translations, 新世纪诗典 | Leave a Comment »
6月 23, 2022

Mo Gao
NOTIZ ZUM UKRAINEKRIEG
Als der Krieg ausbrach
sah ich in den Nachrichten
so viele Ukrainer
aus ihrer Heimat flüchten.
Sie hatten Eines gemeinsam:
Sie nahmen nicht viel Gepäck mit
(Es ging einfach nicht).
Jeder Mensch einen Rucksack,
so wie wir auch oft auf der Reise.
Ich sag zu Mu Jiang,
wir müssen unbedingt
solche Rucksäcke gut aufbewahren
und bereit haben.
2022-03-08
Übersetzt von MW im Juni 2022

《新诗典》小档案:莫高,本名肖棱,1972年生,现在企业供职,相信唯有口语诗能表达和写出日常生活状态。
伊沙:莫高算是我近年所交的新朋友,俄乌开战百余日了,我们还从未交流过立场问题,我也从不会去打听什么,更不会去说三道四地干预,我以为这是做人的基本涵养:别人的立场与我无关。而作为诗人、《新诗典》主持人,我只需要保持专业的专注与敏感:这是一首好诗,好在由一个细节生出的共情,让全篇充满代入感和感人的力量。
况禹点评《新诗典》莫高《俄乌战争纪实》:人同此心。每看灾变新闻,都禁不住会设身处地,绝望地想自己会怎么办。本诗便极好地还原了这一层。善良的人,谁不是天生的和平主义者呢——除了那些欺压过和正在欺压我们的人类败类。
高歌:本诗印象深,以至于逛商场时想起它,也想买个逃难时用的双肩包……也许需要给不熟悉诗人的读者解释一下:诗中的木匠系诗人的妻子,也是一位诗人。
【亚坤评诗】
俄乌战争纪实
作者|莫高
(内容详见新诗典今日推送)
全诗总计十二行。前九行如标题所写,它是战争的画面纪实。
当然,这里有一个很核心的点,也是这首诗的精彩点,需要说明一下。
应该讲,这个纪实的视角,是一种转述的视角,它是一个第三视角。说实话,我们也不可能有第一和第二视角。这里的所有人并不在这场战争里直接受难,且也无法如战地记者一样身临现场。
这里就有一个很核心的问题:诗中占据主体性的我,究竟应该怎样去表达战争的问题。这真得很重要。
如果只是依据材料去阐述战争现场。那么它其实是有问题的。自战争开始,这种诗实在太多了。
让我惊喜的是:当我读到这首诗的最后三句时,诗的主人翁出现了。这是最重要的一个转折。一个精彩的“细节提纯”!
它把我们无法直接触摸到的战争带到了一个人的“个体感受里”。由此,诗的内部精神终于链接上了。我们能很直观地感到:战争一点都不远,它其实距离我们很近。
此时,作者幽微的心理状态,是可感的,是现实的,更是落地的。
这首诗除了具有浓厚的“现实反思”意识之外,我还读出了深刻的悲悯、无奈和良善!
(马亚坤.2022.06.23.上海)
标签:backpack, baggage, 莫高, fleeing, flight, Mo Gao, news, NPC, people, running, war, 新世纪詩典
发表在 1970s, 1972, 1980s, 1990s, 2000s, 2010s, 2020s, 2022, 20th century, 21st century, April 2022, February 2022, June 2022, March 2022, May 2022, Middle Ages, NPC, poetry, Translations, 新世纪诗典 | Leave a Comment »
6月 15, 2022

《喊口号》
维马丁
如果说不能一面挺和平一面挺俄,是口号吗?应该怎么说话你才觉得可以?我觉得对我喊文革不对。你觉得我喊口号,还有人叫我红种,也许是你们长大在红肿时代。因为目前的战争,欧洲也有很猛烈的讨论,尤其是作家诗人们,比如在德国。德国笔会刚刚分裂,在柏林建立了新的笔会,就是因为有人觉得必须支持乌克兰,必须很快,其他都是次要的。我觉得他们对。另一方说德国和北约千万不能跟俄国直接打,这是最重要的。两方都不说俄国对,欧洲没有人觉得欧洲有理由开始打战,也许除了一些塞尔维亚人之外。欧洲近三十年是欧洲当代历史,中国人在中国没资格说出简单的判断。尤其是诗里就是很可笑。有时候倒有点道理,从外面看有可能看到里面看不到的。伊沙去过欧洲多次,自眼看到,还听到了些。
西方的逻辑
伊沙
那年去马其顿
出席斯特鲁加诗歌节
诗歌节的司机大哥
谈起该国的生存之道
彻底倒向西方
同时申请加入北约与欧盟
到现在
北约早早批了
欧盟迟迟不批
我想:西方的逻辑大概是
穷人入伙难
其家可架炮
2022.6.12
我当欧洲人一读就觉得有道理,哪怕最近跟伊沙吵架了多少。伊沙这首也许还有一点类似我从外面写中国出现疫情那一刻。
新型肺炎
维马丁
在中国
据说控制一切的人
那据说不可避免的一切的控制
又
失败了。
2020、2、10
CORONA-VIRUS
The people
in China
who are supposed to control everything
which is supposed to be inevitable
have failed
yet again.
MW February 2020
先写了中文,还有德语版。英语以后写的,也许第二天。这首在中国不能发表,网上能看到已经不错。这两年贴了几次,没有人说诗里的批评有什么不对。就是不能发表。同时候写了另一首可以发表的:
相信魔鬼
维马丁
恶性循环
用德语说
是魔鬼循环
所以说
新冠病毒
是魔鬼的错吧
2020、2
魔鬼循环,很多国家都有,疫情这几年都是魔鬼的时代。那么哪一首更重要?也许两种都是好诗,自己不好说。两种批评都很有用,这个可以自己说吗?第一首“据说”包括多年尤其在中国之外的媒体对中国社会的单独看法。
诗人对当代当面的社会问题反应不一定是直接的,也不一定需要很明显的反应,因为艺术需要以后也认得出来,大家都忘了当面细节以后,看到或听到作品就可以认出来某种情况,就是艺术的魔力。几百年,几千年以后还听得出来。不过具体情况也很重要,历史研究和艺术欣赏互相补助。说这些当外国人说也许不用,你们都知道,肯定有很多人说得更好。只是要认定,诗人有很多种。这就是伊沙推新世纪诗典的成功,纳入了那么多完全不同的声音。一开始还纳入了完全不属于任何跟伊沙有接触的圈子,了不起。新诗典是非常开放的东西。可惜这两年有一些很好的诗人不参加了,比如秦巴子,比如西安最出名的口语诗人们除了伊沙都不参加。非常可惜!不过也可以说,有了新诗典,持续了那么多年,做了那么多贡献,是一个非常大的,杰出到成立。大家的成立,还包括老外!
那为什么跟伊沙相处有时候很难?因为伊沙喜欢写政治。诗人有很多种,伊沙写诗也写很多完全不同的形体,同时候写梦,写鸟鸣,写日常生活,写自己家庭,写动物,写小区,写上课记录。所以不能说伊沙必须写政治,只是说长期免不了。不是每个人,每个诗人都这样,有的一辈子都写比较间接的,写得非常好。伊沙第一个代表作是1988年写的《车过黄河》。诗里有一个我隐身到厕所里,厕所里才有自己的时间、自己的地盘。这首诗讽刺一切伟大的期待,一切跟黄河、历史、伟人、民族联系的严肃的期待。伊沙可以讽刺一切,包括诗人自己。整个九十年代都这样,有很多杰出的代表作。新世纪也有不少讽刺自己的诗,也一直继续说到世界一切,说到中国和世界各种严肃的问题和现象。说到这儿都没有回答为什么跟伊沙相处有时候不容易。也许是脾气。跟我相处有时候不容易,就是因为脾气。还有其他的问题,但脾气肯定很明显。骂人很快,很厉害,很粗鲁。伊沙和我都有这个现象。一般看不到,否则哪有可能有了多年的友谊?哪有可能合作那么好?不只是我,如果伊沙脾气每天都这样,可以成功吗?新诗典可以成功吗?
四月份一首拙作说出了本来的问题。不是伊沙一个人,不是我一个人,不是中国或奥地利等等任何一个地方的单独的问题。
本来的问题
维马丁
疫情让本来的问题
显出来
特别清楚
战争让本来的问题
显出来
特别清楚
还要更快
本来的经济
本来的社会
本来的关系
老百姓
可以做什么?
需要
互相帮助,
这也显出来
特别清楚
其他还能做什么?
以前以为
本来的社会
本来的经济
本来的关系
一直会下去
不能阻挡
现在知道
并不这样
2022.4
写了以后在微信给湘莲子看,她马上说你怎么那么清楚说到了上海?写的时候我当然想到很多别的,完全没有具体想法写上海。那时候上海还没有完全封城。写的时候主要想奥地利!还想到资本经济。为啥写中文?想想吧,资本经济哪里最厉害?是先写了中文,一开始都知道说法不完美。问题显出来,也许是口语吧,但是中国有口语诗人这样写诗吗?一开始感觉到这个,还是没办法。以后图雅说就这样写才能写得出来。五月份我们维也纳家有从德国来的客人,德国著名犹太女作家 Esther Dischereit。她曾经在维也纳当教授,2015年跟其他不同大学的教授邀请伊沙、郑晓琼来奥地利。Esther 住在我们家里,杜鹃和我有机会听到她念出诗,就是她十几年前或者更早写的,音乐性非常强的,都是比较短的,说到孩子长大的诗歌。都是她随时能背的。非常好!然后有一天我也给她念自己的最新的作品,《本来的问题》,先读了德语版。她马上说像一个老人家活到老才能说出的判断,有一点讽刺。就是讽刺,谁有资格说整个世界本来的问题?我觉得也许自己从中文翻译成德语不够好,不能翻译出本来的不知道怎么说话的问题。英语 original problems, 德语 Probleme, die da waren。这个很口语,翻译出来了口语的日常语言的味道。只是没足够翻译出来原文显出的尴尬。而且毕竟我和 Esther 是完全不同的诗人,虽然都关心政治,尤其是当面的社会问题。她因为有这个关心,而且是国际的,开放的关心,才接触到中国的诗歌。
伊沙最近只可以随便说西方的问题,其他的不能随便说了,比以前严格的多。结果开始自己说别人批评清零措施就是诗怨,要不是诗冤吗?好像是前者。别人可以写当面的问题,伊沙不能写了?受不了!必须可以怪其他的诗人。因为伊沙就是比较直接反应当面社会情况的诗人。就是写涉及到政治的诗人,中国的和国际的现象都有。这两年世界很多地方有非常大的严重的问题。像 Esther 或像伊沙的诗人,就是虽然背景完全不同,但都是关心社会和政治的诗人,在这样的时代必须有反应。那么如果因为各种原因很多反应都是限制的,怎么办?本来已经写比较间接的诗人还比较容易。可以说不一定需要写铁链女。只是因为伊沙以前写社会问题写了非常成功,所以现在不写有点尴尬。我当外国人也许最容易,完全不公平。
铁链女
维马丁
铁链女
在哪里?
解封了吗?
有没有阳性?
铁链女
永远
隔离
吗?
镇压女人
奥地利也有
有过极大极荒谬的案子
被镇压的女人
消失了吗?
至少
没人禁止你
谈这件事
2022.5
就是不公平!不过我这个老外男人写出来这样的中文诗,有人想读吗?也许不可以发表,除了网上之外。春树喜欢,春树给肯定很难得!就是因为她已经写了很厉害。她的诗可以发表吗?这个题目除了网上也许都不能发表。不过春树有她的小说。写诗重要,一直写诗,但还是主要因为写小说才得到大家都知道的著名作家的位置。
寻找
春树
有一个人被抓走了
下落不明
我们寻找她
就像寻找森林里消失的小鹿
有一个人下落不明
总会还在哪里藏着
我们关注她
就像关注清晨的露水
开放的花朵
她被谁摘走了呢?
叶子上的露水
也要被阳光晒干了
她们在哪里呢?
还有人一直在寻找她们呢
她们的名字是什么呢?
她们自己知道
造物主也知道
2022,4,16
非常厉害!但愿伊沙可以在新诗典推荐这样的诗!以前好像可以,有时候。反正觉得,写了这首诗,春树都不用写战争。已经写了世界级的非常难得的杰作。
好,现在写到哪里?喊口号,湘莲子说喊口号好,友谊万岁!是的,玩玩岁岁,岁岁平安。
谢谢大家!谢谢伊沙,谢谢徐江,谢谢所有的提到和没有提到的朋友!
2022.6.14 – 2022.6.15

标签:animals, asia, austria, china, Chun Sue, control, criticism, critique, Cultural Revolution, demons, devil, disappear, disappearance, disappearances, disappeared, discussions, disease, economy, Esther Dischereit, Europe, fight, fighting, fights, friendship, gender, Germany, health, history, language, life, memory, men, NPC, peace, people, poetry, politics, problems, reading, rights, russia, society, speech, temper, temperament, translation, Tu Ya, Ukraine, virus, war, women, writing, Xiang Lianzi, Xu Jiang, yi sha, 图雅, 徐江, 新世纪詩典, 春树, 湘莲子, 伊沙
发表在 1966, 1970s, 1980s, 1988, 1989, 1990, 1990s,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0s, 2003, 2010s, 2020, 2020s, 2021, 2022, 20th century, 21st century, April 2022, February 2022, June 2022, March 2022, May 2022, Middle Ages, poetry, Translations, Yi Sha, 新世纪诗典, 伊沙 | Leave a Comment »
6月 15, 2022

Xu Jiang
VERSCHIEDENE SACHEN: GEGENMITTEL
Schönheit des Flusses der durch die Stadt geht mit hohen Häusern am Ufer
Schönheit der Wolken die langsam vorbeiziehen vor Fensterwänden im leeren Cafe
Schönheit von Baumkronen im dichten Wald egal ob von oben oder von vorn
Schönheit des Verkehrs in der Nacht auf der Brücke
Schönheit der Sterne auf dem Bildschirm auch auf dem Bildschirm der Himmel ist schön
Schönheit des Windes den du nicht siehst im Frühling von vorn von oben im Herbst
Schönheit des Regens der prasselt auf Köpfe auf Autodächer der vor den Wischern rasch zurückweicht
Schönheit wenn Ketten am Hals an den Händen im Kopf aufgehen
Schönheit die schwankt vom Licht in der halbvollen Teetasse oder natürlich
auch manchmal im Whiskey
Schönheit der Zeichen die vom Pinsel fließen oder die springen von der Tastatur
Schönheit wenn Poesie verschwindet, und du der Wiedergabe nachjagst
Schönheit von abgeriebenen Holzschüsseln
Schönheit im Traum im Traum sich winden egal in welchem Traum dann steigst du auf und fliegst wieder zurück
Schönheit von Zigaretten die brennen im Nichts und ihre einzelnen Schreie
Schönheit von Katzenspuren im Schnee oder von anderen kleinen Tieren
Schönheit des Kriegs der alles vernichtet
Nein! Scheiß auf den stinkenden Krieg in dem alles nicht mehr existiert
Übersetzt von MW im Juni 2022


《新诗典》小档案:徐江,1967年生。著有诗集《徐江的诗》《黄昏前说起天才》《杂事诗》《杂事与花火》《我斜视》、诗学专著《现代诗物语》《这就是诗》等20多种。
伊沙推荐:4.4《新诗典》十一周年云诗会冠军,6月下半月推荐诗冠军。我之所以如此欣赏这首诗,就在于开年以来强大的现实将大把诗人搞得方寸大乱时,本诗是现代主义的。后现代主义口语诗不等于机械写实主义和传统现实主义,我的同志哥们,警醒吧!
况禹点评《新诗典》徐江《杂事诗·反对时事的诗》:诗人没有不关心时事的,但他不能够为时事所累,尤其是不能被所有正的/反的主流喧嚣所裹挟。如果一个艺术家对时事的理解,和随便哪个地区的首相、外交部长和电视新闻主持人近似,那你还是别写了,同时还要反省——自己怎么被魔鬼摄去了魂魄?
【亚坤评诗】
杂事诗·反对时事的诗
作者|徐江
(内容详见新诗典今日推送)
面对徐江老师这首诗,我一下子有点“哑火”。
尤其是面对一个资深诗人,一个三十多年来一直身处中国诗歌一线的诗人。
尤其是面对一个抒情、意向、口语、后口语等都可以自如写作,古典诗境、文化阐释、知识分子理数等都可以“自由进出”的现代诗人。
我原来不想仅就一首诗来评一首诗。我希望看到一个诗人的全部。所以,在新诗典推送的诗人中,我都会去看他的全部推送。
在读诗和评诗的过程中,我总想从中拆解出一些独属于自我的“独特意味”,这其实是有问题的。
追寻意义的过程,也许就是消解意义的过程。何况是面对一首好诗。何况是面对其他人的一首好诗。更何况这是评论。也许,理性退后,我更应该重视感受。
只针对一首诗的精准感受。
以后,也许应该多几种花样评诗。比如:
请看这首诗的文学修养。它每一句都有独立的“诗点”,每一句都有一个独特的“诗性画面”。
请看这首诗的感觉。它每一句都有聚焦和精微的透视。诗歌质感可以抵达“一滴水的内部”。
请看这首诗的形式和节奏的变化。它的形式形成了一种铺陈的“绵密之美”。它长线条的“乐句”中,每一句都有节奏的转折。
而最后一句,恰是一个惊天的节奏变化。
一个完满的“诗核爆破”!
(马亚坤.2022.06.15.上海)
标签:animals, beauty, body, brush, cats, chain, characters, coffee house, computer, dream, dreaming, dreams, flying, footprint, hand, handcuffs, head, keyboard, life, monitor, movement, nature, neck, NPC, PEN, people, poetry, rain, sky, smoking, snow, stars, TEE, traces, trees, use, utensils, whiskey, wind, wood, Xu Jiang, 徐江, 新世纪詩典
发表在 1960s, 1967, 1980s, 1990s, 2000s, 2010s, 2020s, 2022, 20th century, 21st century, April 2022, February 2022, June 2022, March 2022, May 2022, Middle Ages, 徐江, 新世纪诗典 | Leave a Comment »
6月 11, 2022

Xiao Jing
MÄRZ
Tante Fünf
sitzt im Hof
unterm Marillenbaum,
kaut Zuckerrohr.
Zu ihren Füßen spuckt sie
einen Haufen
weißer Brösel.
Der Marillenbaum spuckt zu seinen Füßen
auch weiße Brösel.
Tante Fünf hat ihr Zuckerrohr
schnell fertig gekaut.
Aber im Himmel über dem Baum
strömen lauter weiße Wolken
wie Soldaten
zusammen.
Übersetzt von MW im Juni 2022


伊沙:作者在我微信朋友圈里,诗感很好,出手太快,太轻率,不少诗让人觉得只差一步的可惜,4.4云诗会上朗读的这一首很好,一幅普通人家的生活画卷。
况禹点评《新诗典》晓静《三月》:平凡日子,写得巧。汪曾祺写小说,妙处也在这点上。“白渣”用得好,点睛之笔。
【亚坤评诗】
三月
作者|晓静
(内容详见新诗典今日推送)
这首诗的感觉非常微妙,轻描淡写,云淡风轻一般,好像没讲什么特别内容,但仔细读后,似乎又意味深刻。仅凭这一点,这首诗就已经立住了。
就本诗来讲,我觉得有几个点可以说一下。
其一,诗感好。尤其是语感好。我最明显的感觉是“轻”和“松”。哪怕它写的是一首“生命重诗”。整体给我的感觉还是“踏雪无痕”。
这其实需要很好的控制!
其二,抓点好。本诗有两个核心诗点——“白渣”和“白云”。
这两个“诗点”在本诗中都具有很强的“生命意味”。尤其是“白渣”,指向了一个人生命的“存在”和“消融”。
其中一句“五婶的甘蔗很快吃到了头”,明显喻示了“生命的结局”。
在这片土地上,有无数个“五婶”这样的普通人,他们最终都是“吃”自己,把生命化成了“白渣”,并很快消融在这块土地上。
令人惊喜的是结尾四句。一个精彩的修辞,“军队”产生了。这一对比和转折,不但承接了上句,还把本诗的“现实痛感和生命意味”进一步拉深,直接进入到一个更广阔的现代性空间里去了。
(马亚坤.2022.06.11.上海)


伊沙主持 | 新世纪诗典12一周联展(2022.6.5——6.11)
标签:apricot, aunt, blossoms, chewing, clouds, down, eating, family, feet, NPC, people, poetry, season, sky, soldiers, sugar cane, time, tree, troups, up, war, white, Xiao Jing, 新世纪詩典, 晓静
发表在 1970s, 1973, 1980s, 1990s, 2000s, 2010s, 2020s, 2022, 20th century, 21st century, April 2022, June, June 2022, March 2022, Middle Ages, NPC, poetry, Translations, 新世纪诗典 | Leave a Comment »
6月 10, 2022

Yi Bing
ZUM GRAB
Am Totentag zum Grab,
Opfergaben hingestellt,
aber da war ein Haufen Totengeld,
was sollen wir machen?
Anzünden –
und wenn wir erwischt werden?
Nicht anzünden –
und die Vorfahren enttäuschen.
Mein großer Bruder, Schwerarbeiter,
sagt, eure Jobs gefährden wir nicht,
ich zünd es an.
Auf dem Rückweg
hat mein großer Bruder, der sonst wenig sagt,
den ganzen Weg geredet.
2022-03-08
Übersetzt von MW im Juni 2022

伊沙推荐语:疫年之困种种,流于诗人笔端,再正常不过了。但一经写出,便格有高下之分,事有真伪之别。本诗写得很正、很真,作者之心在于文学在于诗。
况禹点评《新诗典》一兵《上坟》:生老病死,皆是生命要经历的阶段。唯其人人必经,对作者才尤其残忍——一不留神就容易写俗、写水。本诗胜在题材跨界,场景是在悼逝者,诗核却有一多半着落在大疫情下生者的不堪处境。读后一叹。

标签:ancestors, brother, death, family, fire, forbears, forbidden, grave, job, jobs, money, NPC, offering, paper, people, risks, talk, talking, tradition, work, Yi Bing, 新世纪詩典, 一兵
发表在 1970s, 1980s, 1990s, 2000s, 2010s, 2020s, 2022, 20th century, 21st century, June 2022, March 2022, Middle Ages, NPC, poetry, Translations, 新世纪诗典 | Leave a Comment »
6月 8, 2022

和平和戰爭
維馬丁
俄國侵略烏克蘭
大規模侵略烏克蘭
現在一百多天了
歐洲在二戰以後
有哪些戰爭?
南斯拉夫戰爭,
差不多整個九十年代,
非常殘忍,
非常可恥。
還有現在
俄國在烏克蘭
的侵略戰爭
我是歐洲人
十八歲左右才開始學中文
一開始學繁體字
比簡體字早
那時候在維也納
有台灣女朋友
台灣留學生
一直都說中國
幾乎每次說的是台灣
國民黨教育
1988年到1990年
我在台灣
女朋友留在維也納
她很容易吃醋,
太容易相信人家跟她說
我在台灣怎麼樣怎麼樣
其實沒什麼,真的
在台灣發現了很多當代歷史,
台灣和大陸
都需要找民間的資料
台灣1988年雖然剛剛解嚴
可是相當自由,
外國人都自己找房間
我的房東很巧就是歷史學者
以後也是文學專家,
閩南話文學
他因為不屬於國民黨
不能在大學工作,
對我沒關係
我們幾乎每天晚上交談
我的中文因為他進步,
還有自己喜歡北島等等,
還有崔健
跟女朋友的愛情散了,
主要是她不能相信我。
跟房東,跟台灣,跟一些同學
的友情
一直繼續
關注當代現實,
從台灣和大陸的文學、音樂、朋友
找歷史和現實
也不會停止
我是歐洲人
奧地利人
為什麼寫詩?
為什麼學中文?
一直覺得沒具體的答案
也許有才能,其他的
都是偶爾出來的
不過感情,上面說的一切
無論發生什麼
和平和戰爭
也就是這樣
2022.6


湘莲子制图

Juliane Adler/Martin Winter
Früher war hier der Himmel sehr weit
Fotos und Gedichte
标签:accidents, asia, austria, Bei Dao, characters, china, Chinese, Chinese Studies, communication, Cui Jian, 維馬丁, 维马丁, democracy, dialect, East Asia, Europe, feelings, friendship, history, landlord, language, languages, learning, life, literature, love, Martin Winter, memory, music, party, peace, people, poetry, society, studying, taiwan, Taiwanese, talent, talk, teaching, Vienna, war, writing, 催健, 北岛, 台灣, 台湾, 廖瑞铭
发表在 1960s, 1966, 1970s, 1980s, 1983, 1984, 1985, 1986, 1987, 1988, 1989, 1990, 1990s, 2000s, 2010s, 2020s, 2022, 20th century, 21st century, April 2022, February 2022, June, June 2022, March 2022, May 2022, Middle Ages, poetry | Leave a Comment »
6月 8, 2022

Qing Rongbo
SPALT
in der früh einen apfel gegessen
irgendein stück
steckt in den zähnen
nehm zum ersten mal zahnseide
trau mich fast nicht
mach die augen zu
zieh den faden hinunter
in der zeit nachher
schau ich
in jeden spalt
an meinem körper
überall stochern
hab zuviel angst
so viele spalten
sind in mir drinnen
2022-03-02
Übersetzt von MW im Juni 2022


伊沙推荐:卿荣波之6.0,一路上也伴随着一定的失败率,原因比较明显,我在此点明一二:水至清则无鱼,意道破则无诗,清浊浓淡之间的分寸感是诗人才华的一部分。这一首就把控得比较好。

标签:apple, body, cleaning, cleft, crack, cracks, fear, fissure, floss, NPC, people, pieces, Qing Rongbo, space, stuck, teeth, thread, 卿荣波, 新世纪詩典
发表在 1980s, 1983, 1990s, 2000s, 2010s, 2020s, 2022, 20th century, 21st century, March 2022, Middle Ages, NPC, poetry, Translations, 新世纪诗典 | Leave a Comment »
6月 6, 2022

Wutong Zi
IF THE WORLD BELONGED TO WOMEN
In second grade
I had a fight
with a boy in our class.
Don’t remember now
what about exactly,
just that I said,
if the world had no females like me,
there could be no boys like him around.
He answered,
without us males
you couldn’t even have daughters.
This retort
had me baffled.
Even now
I still haven’t found
any weapon against that.
3/6/22
Translated by MW in June 2022


《新诗典》小档案:吾桐紫,1983年生,福建宁德人。有诗作入选《新世纪诗典》《当代诗经》《中国口语诗选》《中国口语诗年鉴》等。
伊沙推荐语:说理是诗之一义,说理的最高境界是富含理趣,当理趣出现的时候,读者就忘记了作者是在说理,本诗就是如此。
况禹点评《新诗典》吾桐紫《假如世界是女人的》:少年逗嘴,牵出来的生命奥秘。从趣味出发,抵达生的思索。
【亚坤评诗】
假如世界是女人的
作者|吾桐紫
(内容详见新诗典今日推送)
这是一首典型的直接依靠叙述而产生的诗。“叙述出诗意”,或者更进一步,“说话出诗意”,在这首诗中显露无疑。
虽然,在此诗的结尾部分,我们仍能看到“口语化背后诗性的生发和精神空间的延伸”,但它仍然在作者的直接言说中。那是直接言说和陈述带来的诗意。它并没有用“非言说”的诗歌技巧。比如冷抒情、想象、解构、修辞、渲染等等。
这其实很不容易。
尤其令人赞叹的是结尾句的“致命一击”。那是这首口语诗能否成功的“关键”。如果把最后三句删掉,剩下的部分完全就是“陈述”,它无法构成“诗”。一旦加上最后三句,整首诗的“哲理空间”和“生命质感”就全有了。
如果我们再加上标题,这个诗性意味就更足了。本诗标题与内容遥相呼应,内部哲思贯穿全诗,是一首很好的“哲理诗”。
(马亚坤.2022.06.06.上海)
标签:argument, boys, female, fight, gender, girls, life, male, memory, men, NPC, people, reproduction, school, sex, women, world, Wu Tongzi, Wutong Zi, 新世纪詩典, 梧桐紫
发表在 1980s, 1983, 1990s, 2000s, 2010s, 2020s, 20th century, 21st century, June 2022, March 2022, Middle Ages, NPC, poetry, Translations, 新世纪诗典 | Leave a Comment »
6月 4, 2022

Li Dongze
IM GEHEN ANGEFANGEN, VOM KRIEG ZU SPRECHEN
Meine Tochter fragt, wenn Krieg ist,
sind wir hier sicher, in Daqing?
Ich sag, Daqing hat Öl.
Hast du vergessen, warum Japan
Pearl Harbour überfallen hat?
Sie denkt nach, fragt: Ist Xi’an sicher?
Xi’an ist eine Kaiserstadt, “an” heisst zwar Frieden, aber das hilft nicht.
Und Beijing?
Das politische Zentrum.
Shanghai?
Finanzzentrum.
Kanton?
Im Süden am Meer, auch nicht weit von Taiwan.
Meine neunjährige Tochter denkt nach und sagt,
dann sollt ich ein Testament schreiben.
Aber an wen? Ich hab noch keine Kinder.
An den kleinen Cousin? Der wird ja auch sterben.
Nehmen wir 100 Heliumflaschen
und steigen in den Himmel?
Und wenn wir eine Rakete erwischen?
Dann sind wir alle nur Müll.
Auf einmal bin ich traurig.
Liebe Tochter, wir können nichts tun,
außer
beten, im Stillen.
2022-03-07
Übersetzt von MW am 4. Juni 2022

伊沙推荐:真是咄咄怪事,有人已经异化成啥样了,以提祖国、国家为耻,所以面对眼前的战争,你不能提"从国家安全意识出发"一一那好,"本体安全意识"总可以提吧,本诗所写正是一位正常的合格的父亲对自家女儿所上的本体安全教育课,非常可贵,在6月上半月推荐诗中当居亚军。
况禹点评《新诗典》李东泽《走路的时候聊起战争》:动荡的年代,哪里能放一张平静的书桌或课桌呢?好像我们过去从书中读到的祖辈童年经受的恐慌,又跑到了我们的眼前。人类爱折腾,今天在全世界作恶的人就是七八十年前祖辈感念过的解放世界的人,这种诡异的转变不是哪个善良单纯的人所能解析的。但危机却始终如一地横亘在我们眼前。本诗以父女对话的形式,如实地传递了这种危机感。我认为它是世界级的——而且超出了文学的局限。如果把作者名字遮住,把地名换成国外哪个地名,它像不像出自一部得大奖的外国电影,或是某个当代名家的长篇小说?这些够水平的文艺作品我们现在都没有了,但汉语诗人不用遗憾,因为口语诗替它们完成了时代的召唤。
马金山|读李东泽的诗《走路的时候聊起战争》的十一条:
1、对话里充满了思想,是诗歌充足的素材;
2、把当下的生活状态写出来,也意味着忧患意识;
3、李东泽,70后,男,诗人,媒体人,黑龙江生人。诗作入选多种重要选本。现居大庆;
4、李东泽的诗,给我最深的印象就是丰富,不仅仅是事物的层层叠叠和多重视角,更在于其中所饱含的生活环境和思想内涵,总能够很自然的即已抵达到了诗意的深处;
5、对于本诗来说,与孩子聊这些话题,本身就是一件残忍的事情,而诗人却写出了极为深刻且重要的忧患意识,这一方面尤为珍贵;
6、本诗通过与女儿的对话,详尽的描述并记录了面对战争所带给人们的精神状态,既贴近现实生活,而又饱含着复杂的况味,不由得让人细思极恐;
7、对于诗中女儿的年龄而言,这个极其重要的信息,全然被诗人交待清楚了,读到此处时,瞬间有种莫名的感觉,达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8、诗中既有历史的记载,还有时代的分析,而这些都是作为父亲的教育内容,同样传递出浓烈的亲情和强烈的忧患;
9、读完全诗,我不由得想,如果再发生战争,日本侵华战争的状况还会重演吗?说实话,对于当下的人们来说,我不敢想象;
10、本诗给予诗人的启示:“个体化的生活,即意味着公众性的状态”;
11、战争之诗、亲情之诗、时代之诗。
标签:air, capital, children, daughter, death, economy, escape, family, father, finance, gas, helium, history, Li Dongze, memory, NPC, peace, people, politics, safety, talk, testament, war, will, 新世纪詩典, 李东泽
发表在 1970s, 1980s, 1990s, 2000s, 2010s, 2020s, 2022, 20th century, 21st century, June, June 2022, March 2022, Middle Ages, NPC, poetry, Translations, 新世纪诗典 | Leave a Comment »
5月 24, 2022

Wei Shitong
EIN TEIL VOM WASSER AUF DER ERDE
Die Tränen von den Aliens
sind auf die Steine gefallen,
als die Saurier ausgestorben sind.
2021-03-31
Übersetzt von MW im Mai 2022

《新诗典》小档案:魏诗童,女,八岁,甘肃天水人。现就读于天水市实验小学二年级。兴趣爱好广泛,有诗歌入选《新世纪诗典》等刊物杂志。
伊沙推荐:战火连天、大疫弥漫、怪病横生、人心错乱……地球已经陷入了严重的危机之中,在此严峻的形势下,读一读一位中国孩子对上一次地球浩劫的诗意阐释,是否会换来多一些警醒与刹车?
况禹点评《新诗典》魏诗童《地球上的一部分水》:如果仅仅是外星人的眼泪、恐龙灭绝,这基本上还是属于孩子想象世界里常见的元素,甚至可以说,是多年来好莱坞科幻在影视银幕屏幕上,为我们植入的效果。但一加上题目——《地球上的一部分水》,这就厉害了,彻底进入了童叟皆宜的想象世界,而且着想象离我们生活的环境并不那么远。诗就是这样,一句之差(有时甚至是一词之差),天地完全不同。
【亚坤评诗】
地球上的一部分水
作者|魏诗童
(内容详见新诗典今日推送)
一首想象力奇绝,深含时代隐喻又内部充满文明守望的好诗。
小作者只有八岁。应该讲,她不会想到这些“非诗”的问题,但当她随口说出这些诗性话语时,一首诗的所有内容就全有了。
有时候,孩子的诗,就是一种“天赐”。可遇不可求。所以,我一直主张家长应该随手记录孩子的说话。一旦时间过去了,又没有发现,就自我失效了。
这首诗的标题真是点睛之笔!它是全诗的精神内核,是整首诗的“发动机”。
“外星人的眼泪”在孩子的心中多么具有“神秘又超能量的光辉”。它散发出的是真正的爱!
如果结合标题看,眼泪就是那一部分水,或者说是地球的“水眼”。这样,诗歌的思想性就更高了。它散发出的不光是童心之怜悯,更是“地球之光”,是“人类之光”,是一种真正的生命大爱!
通过本诗,站在成人的视角,我确实看到了一个超纯度的“孩童之心”。她透明的眼睛里,照射的是整个地球!
(马亚坤.2022.05.24.上海)
标签:aliens, children, dinosaurs, earth, 魏诗童, memory, NPC, people, rocks, tears, water, Wei Shitong, 新世纪詩典
发表在 2000s, 2010s, 2014, 2020s, 2022, 20th century, 21st century, Antique times, March 2022, May 2022, Middle Ages, NPC, poetry, Prehistoric times, Translations, 新世纪诗典 | Leave a Comment »
5月 18, 2022

Pang Qiongzhen
VATERS SCHIRM
Vater zieht sich an,
kommt nicht ins Gewand.
Er zieht mir den Mantel an.
Es fängt an zu regnen.
Wir rennen im Regen.
Ich trage Vaters Regenmantel.
Vater wird nass.
Ich will ihm einen Regenschirm kaufen.
Der Regen wird stärker, kein Schirm ist zu finden.
Wir rennen im Regen,
ich find keinen Schirm.
Wir kommen nicht aus dem Regen heraus.
Vater ist vor zehn Jahren gestorben,
aber in meinen Träumen, der Mantel,
der Schirm. Vater, wie bring ich ihn Dir?
2022-03-03
Übersetzt von MW im Mai 2022

新世纪诗典第12季,NPC5月19日,4062首,1254人。第21个庞琼珍(天津)日
《新诗典》小档案:庞琼珍:终于将父亲写进了《新诗典》,而这距我写父亲的第一首诗已经过去37年。那首诗《带着我 父亲》1985年3月发表在中国政法大学《星尘》诗刊(那一期与海子老师同刊)。我是父亲40岁时的孩子,是父母异地工作生活的意外之喜。那时,父亲在油田井队,难得探亲一次。当时条件艰苦,但我很被家人看重。上小学时,父亲给我订的第一本杂志,就是复刊后的《诗刊》。诗是各类学习中最美的文字。我和父亲可以比赛着学习。我上大学时,父亲接近我现在的年龄。那天,在编好父亲十年祭诗歌公号的早晨,我看见了日晕彩虹。哦,父亲,在另一个地方,您十岁了!正是在沙地上撒欢儿的时候。我也希望能和您遥相呼应,每天有新鲜的生命力在长。
伊沙推荐:4.4云诗会订货作品,一首抒情诗之上品。亲情诗依然是典诗的一大热门题材,诗人们真情流露各显神通。本诗的形式是记梦,记梦诗一定要有梦味儿。
况禹点评《新诗典》庞琼珍《父亲的伞》:很艺术的亲情诗,读时我也在琢磨——为什么跑不出雨呢?也许,雨就是另一种形式的亲情和思念。
【亚坤评诗】
父亲的伞
作者|庞琼珍
(内容详见新诗典今日推送)
“情感诗”依然是当代诗的一个“母题”。
我不知道这样说对不对。但在我的阅读经验里,这是基本成立的。
每天,中国诗坛都会生产出很多情感诗(好诗和坏诗都很多)。这样看,当代诗在系统回到生活内部,完成“写实”任务后,自然也就完成了生活背后“个体心灵”的“勾画”。
这是一份厚重的,非常可信的,独属于中国人的“心灵史”文本。
这是由这首“亲情诗”(情感诗一种)突然想到的一个问题。
下面看诗。
这是一首写“梦”的诗。作者写的是“梦中的父亲”。我们都知道,“梦”具有高度的“精神性”。从“情感沉淀”这个角度讲,“梦”的情感纯度要比现实部分(现实的不可说或没法说或没机会说)更高。
通读本诗,作者在梦中完成了“亲情的倾诉”和“情感的渲泄”。作者的父亲,毕竟已经离开了她。即使在梦里,在暴雨中,她也没能给父亲打上伞。这是一种怎样的“生命痛感”啊!
情感的纯度和思念的浓度,在梦里达到了极致!
你再看当代诗的画面感,这种极端清晰且准确的画面感。它需要非常精准的语言阐述。诗歌看似口语化,很简单,但其实是非常难的。
要知道:梦其实就是“精神影像”。本诗已经形成了一种非常生动的“动态镜头” 。
它一下一下,逐渐把画面推到了我们的心里。
尤其精彩的是:在梦中,大雨里奔跑,作者和父亲都没能从雨中跑出去。
这太幽微了!生命的“况味”是多么复杂,情感的滋味是多么丰富,才能沉入雨中啊!
好诗!一首让人印象深刻的亲情诗!
(马亚坤.2022.05.18.上海)


标签:afterlife, clothes, coat, dream, dreams, family, father, NPC, Pang Qiongzhen, people, rain, time, umbrella, 庞琼珍, 新世纪詩典
发表在 1940s, 1950s, 1960s, 1966, 1970s, 1980s, 1990s, 2000s, 2010s, 2020s, 2022, 20th century, 21st century, March 2022, May 2022, Middle Ages, NPC, poetry, Translations, 新世纪诗典 | Leave a Comment »
5月 16, 2022

Li Suo
WAS TUN?
Ich weiß nicht,
was ich mit den restlichen Kartoffeln
anfangen soll.
Vor ein paar Tagen
waren sie noch
ahnungslose Kinder.
Jetzt haben sie
Triebe,
jede eine Mama.
März 2022
Übersetzt im Mai 2022


《新诗典》小档案:里所,诗人、译者、编辑。1986年生于安徽,在新疆喀什度过中学时期,现居北京。2006年开始写诗,2008年本科毕业于西安外国语大学,2012年获北京师范大学硕士学位。曾获评“磨铁诗歌奖·2017年度汉语十佳诗人”、第1届“先锋书店诗歌奖·青年诗人奖”、第8届“NPC李白诗歌奖·推荐奖”、第11届“NPC李白诗歌奖·铜诗奖”。出版有诗集《星期三的珍珠船》,译作《爱丽丝漫游奇境》、布考斯基书信集《关于写作》。
伊沙推荐语:我不是因为两个妙喻而要把一个半月冠军送给里所,而是感觉到这已经出自她手上精妙的功夫了,她在更年轻的时候也未必全是观念型的诗人,现如今却已然成其为功夫型的诗人,诗歌是观念的艺术,诗人却必须锤炼至功夫型才更可靠。
况禹点评《新诗典》里所《怎么办》:带了喜悦的一首诗,发芽的土豆,通常会被人带了恶感描述,妙解“发了芽的妈妈”,一下子,生命感出来了。本诗以孩子借喻时用的是在这里趋近于无性别差异的阳性词“他们”,用“妈妈”喻指时,用了“她们”,微妙的转换里,生长的过程也显现出来了。本诗秉持了里所诗里一贯的细腻,又呈现出了语言上的新变化。
高歌:发了芽的妈妈,质朴而精妙,这样的心声,只能来自心有真爱与深情的诗人!酷评又是宝贵一课,新观念锤炼真功夫!
标签:children, 里所, food, growth, Li Suo, life, Mama, NPC, plants, poetry, potatoes, sprout, time, use, 新世纪詩典
发表在 1980s, 1986, 1990s, 2000s, 2010s, 2020s, 2022, 20th century, 21st century, March 2022, May 2022, Middle Ages, NPC, poetry, Translations, 新世纪诗典 | Leave a Comment »
5月 3, 2022

Lianxin Er
KEHRT NICHT ZURÜCK
Oma Zhen ist gegangen,
sie ist 109 geworden.
Leute vom Dorf sind vorbeigekommen,
sie ist ganz still vor dem Grabstein gesessen.
Im Grab war kein Körper, nur Kleider,
von ihrem “Gatten”, den sie nie getroffen hat,
er wurde nach Burma verschickt als Soldat
und starb im Grenzgebiet vor ein paar Jahren.
Er war nicht der einzige dort
ohne Staatsangehörigkeit.
Als Oma Zhen in seine Familie kam,
trug sie bei der Zeremonie einen Hahn.
Der Mann war gerade eingezogen worden, zum Verteidigungskrieg.
Die Schwiegereltern wollten ihn vorher verheiraten.
Später schrieb der Mann aus Yunnan,
da war ein Foto von ihm in Uniform.
Das war ihr einziges Andenken von ihm.
Als sie starb,
hielt sie dieses Bild
auf ihrem Schoß.
2022-03-01
Übersetzt von MW im Mai 2022


首先要感谢伊沙老师在“春天敲响和平的钟”云诗会上订货本诗《没有回家的士兵》,由此,也会有更多人了解和关注到这个群体。
做公益多年,其中一块就是关爱抗战老兵,这是一群被遗忘、被闲置、被灰色的群体,尤其是非常敏感。他们少小离家抗战战死沙场,有墓地墓碑者甚少,能有尸骨回家的更甚之。
在国内,原媒体人孙春龙是关爱抗战老兵的创始人和领路人,他写过一本书《没有回家的士兵》,我也曾有幸参与朗读录制。
其实我一直想多写这个题材,但是这些年写过此类题材确实不多,以后会更多的去写、去做事,铭记历史,他们不能被遗忘。
再次感谢伊沙老师和广大诗友的支持鼓励。遥祝安康顺意!
新世纪诗典第12季,NPC5月3日,4046首,1249人。第10个莲心儿(北京)日
伊沙推荐:
对于抗战中的赴缅远征军,我知道些什么?这是美式装备武英烈的家属,我又能知道些什么?活到109岁,一定是其未曾谋面的丈夫的阳寿加到了她的头上。细读这个故事这首诗,希望下一代不要太离谱,在阅读历史与现实时显得越来越不靠谱的下一代。
况禹点评《新诗典》莲心儿《没有回家的士兵》:一个多月的时间,在电视和网上看人们消费苦难和战争,看到想吐,此刻读此诗,泪目。
高歌点评:
没有国籍的远征军,邢昊兄有杰作在耳,本诗同样令人动容,守望远征军的遗属,怀抱从未谋面的丈夫的照片故去……永恒之爱的雕像。
【亚坤评诗】
没有回家的士兵
作者|莲心儿
(内容详见新诗典今日推送)
当前俄乌战争还没有结束,读到这首写“赴缅远征军”的诗,真是百感交集。
此诗原来在其它群我就读过,也和莲心儿交流过,现在仔细再读,依然深受感动。
最主要的一点是——“这首诗没有落在宏大叙事或空泛抒情上,而是牢牢落在了个人和生命细节上。”
历史有时候很虚无,有时候又很可感。
比如:我如果跟你说80年前远征军赴缅作战如何艰苦,如何悲壮,你只能当故事听,很虚无。但如果我要告诉你——“本诗珍奶奶的故事”,特别是带你去现场看坟。这段历史立马会变得很可感、很具体、很真实。
这首诗就是用“书写个体命运和心灵史”的方式来为远征军的历史“立传”。
这与我写《马家沟纪事》的意义是一样的。
当然,一个具有明确历史、文化和群体意义的文本,需要非常丰富的“个案素材”做支撑。
诗人莲心儿常年关注帮扶“远征军老兵”,这方面,她有很大的优势。
我很期待莲心儿能给我们带来更多这方面的“素材”和“诗歌文本”。
一首叙述很精彩,生命细节很充分,个人情感很饱满的好诗。
(马亚坤.2022.05.02.上海)

标签:bones, Burma, clothes, custom, customs, death, 莲心儿, family, feelings, grave, history, Lianxin Er, Lianxin'er, life, marriage, men, NPC, people, poetry, record, records, time, war, women, Yunnan, 新世纪詩典
发表在 1940s, 1950s, 1960s, 1970s, 1980s, 1990s, 2000s, 2010s, 2020s, 20th century, 21st century, March 2022, May 2022, Middle Ages | Leave a Comment »
5月 1, 2022

Jiang Ningping
EIN BUB MALT EIN BILD
Im Gedränge im Luftschutzbunker
bleibt er dicht bei Mama.
Mit zitternden Fingern
malt er auf das Zeichenpapier
eine zähnefletschende
Kanonenkugel
mit rotem Hintern.
Aber gleich
knirscht er selbst mit den Zähnen
und zerreißt sein Bild.
2022-03-02
Übersetzt von MW am 1. Mai 2022


伊沙推荐语:这是自俄乌开战两个多月以来,《新诗典》推荐的第二首涉战诗,何以如此之少?并未刻意为之,大小题材平等,自然而然的选稿结果。在这样的一首诗面前,你会问:作者站在哪一边的?立场何在?我没问,谁问谁无聊。说穿了,我的立场永远站在好诗一边,并且反对将诗沦为反映现实的工具,诗生性不是工具,它是生物,兀自开花。在五月上半月推荐诗中,本诗当获亚军。
况禹点评《新诗典》江宁坪《一个小男孩的画》:关于国际战争话题,先说两句——我一直觉得对于国人来说,那多数是个宣泄话题——因为疫情和持久被迫的封闭,人的神经变得脆弱,于是为(并非不相干的战事)而吵,成了不分阶层、不论年龄的普遍现象。但相对于真正的战争,多数人不是亲临者,尤其是在信息超级倾斜(双方都在自我神圣化、并对敌方污名化)的当下,很可能一动笔就掉入自选的泥潭。本诗之聪明在于——回到了人和战争关系的本位,尤其是“妈妈”一出现,所有的描写(哪怕是虚构的)都有了充足的合理性和——人类的道义感。
【亚坤评诗】
一个小男孩的画
作者|江宁坪
(内容详见新诗典今日推送)
这是一首写战争的诗。作者借助一个小男孩的视角(画了一个红屁股的炮弹,立即又咬牙切齿撕得粉碎),把自己内在的感受和观念情绪清晰地表述了出来。
当然,你也看成是一种事实画面的直接呈示。作者并没有做任何个人情绪或观念的植入。
不管何种方式,这首诗是写完了。而且,完成度很好。
先说画面感。这首诗有很好的画面感。既有色彩感,又有动作细节,层次分明。
从诗中,判断不出这个画面感是“实相”,还是作者内化出来的“心相”。
这其实给我们一个启示:诗绝不仅仅是事实的呈现。它必须要有“精神”、“血液”,甚至“灵魂”的植入。
其次这首诗写的比较“内收”。作者主体“隐藏”的比较好。诗歌情绪压制很好。
对于战争诗来讲,这很重要。仅有的情绪表达(小男孩的情绪表达)也只有最后两句“咬牙切齿,撕得粉碎”。然后节奏和情绪都立即刹车了。所有诗歌“内部意味”,都留给读者自己去体会!
(马亚坤.2022.05.01.上海)
标签:art, bomb, bombing, bunker, cellar, children, Jiang Ningping, NPC, people, war, 新世纪詩典, 江宁坪
发表在 1940s, 1950s, 1960s, 1970s, 1980s, 1990s, 2000s, 2010s, 2020s, 2022, 20th century, 21st century, April 2022, March 2022, May 2022, Middle Ages, NPC, poetry, Translations, 新世纪诗典 | Leave a Comment »
4月 28, 2022

Kuai Renjun
ZERSTÜCKELTE LEICHE
Die Sonne scheint auf Beton in der Dajianyin Gasse.
Im Winter ist warme Sonne hier selten.
Die Blüten an der Shuizuogang Strasse kommen auch früh heraus.
An einer unbeachteten Stelle am Drachenkönig-Berg
sprießt ein frischer Trieb.
Studierende an der Uni Nanjing,
überrascht von einer neuen Studentin.
Als wär sie
wieder gekommen.
Übersetzt von MW im April 2022


伊沙推荐:我的现代诗写作课第二届学生中的第二位入典者,该生是从上此课才开始写诗的,足见自身天赋之重要,足见观念引导之有效。这个题材真不好写,尤其是误以为释放点人性恶即先锋的文青,很容易砸手里,本诗却写得干净而好。
况禹点评《新诗典》蒯仁君《碎尸》:初读本诗对背景有些懵懂,于是做了一下背景功课,方知诗中的“她”系指26年前震惊南京的一起碎尸案(迄今未破)的遇害大一女生。受害人的命运看了令人觉得愤怒和悲凉,本诗则意不尽此,而是从与遇害者当初经过地段的阳光、新花入笔,为逝者奉上一首言简意丰的挽歌。
【亚坤评诗】
碎尸
作者|蒯仁君
(内容详见新诗典今日推送)
这真是一首很特别的诗。
首先是它的标题。如果不看标题,只看内容,没了解过“南大碎尸案”的人,甚至会觉得不知所云。问题是作者明确写了题目——“碎尸”。
这样一来,这首诗的所有一切都成立了。它给了我们一个明确的“诗歌内核”。所以,这是一首真正的“挽歌”。一首对重大社会事件和逝去的生命做出“当代回望”的“挽歌”!
所以,标题“碎尸”,毫无疑问是这首诗的“诗眼”。
从形式和内容上看,这首诗也很特别。
诗歌分为两段。第一段内容对具体地点的环境烘托,非常重要。整体空间环境的“铺陈”,给这首“生命回望”之作带来了很干净,很严肃,很有精神纯度的诗歌气质。
诗歌叙述角度由“大”及“小”,语言非常干净,没有多余的延伸动作。也就是说,第一段环境描写,作者对自己的诗写目的非常明确。
第二段的写作,整首诗的“精神内核”终于被释放了出来。尤其是第一段结尾的“小芽”(花朵)和第二段她的“新生”形成了“精神互动”。
生命的叩问、回望、怜惜、悲悯、沉思等意味,都在这一刻得到了释放。
一首很节制,角度很特别,很有个体心灵纯度的好诗!
(马亚坤.2022.04.28.上海)


标签:blossoms, corpse, death, 蒯仁君, flowers, Kuai Renjun, life, Nanjing, NPC, parts, people, pieces, places, spring, students, sun, University, winter, 新世纪詩典
发表在 1990s, 2000s, 2010s, 2020s, 2022, 20th century, 21st century, April 2022, March 2022, Middle Ages, NPC, poetry, Translations, 新世纪诗典 | Leave a Comment »
4月 19, 2022

《被时间困住》
我被时间困住,
人们被时间困住,
因为病毒,
因为有人
不能失控。
他们无法控制
两年多前,
还有19年前
2003 年。
让我们假装它没那么糟
那时一切很好,
所有一切都很好
但反反复复
现在人们
还陷入了战争。
多么精彩的一年!
水央 译
STUCK IN TIME
I am stuck in time,
people are stuck in time,
because of the virus,
because someone
cannot lose control.
They lost control
over two years ago,
also 19 years ago
in 2003.
Let’s pretend it’s not that bad
worked so well back then,
worked so well everywhere
again and again.
Now people are
also stuck in a war.
What a wonderful year!
MW April 2022
请看本来的问题等等!
https://mp.weixin.qq.com/s/NsgPyF2xHROX7SuYa3VEQQ
图案:
#心向自由
拼贴
创作:柳杨
素材来源:网络

标签:control, 维马丁, disease, Martin Winter, sickness, time, virus, war, year, 水央
发表在 2000s, 2003, 2010s, 2019, 2020, 2020s, 2021, 2022, 20th century, 21st century, Antique times, April 2020, April 2021, April 2022, August 2020, August 2021, December 2019, December 2020, December 2021, February 2020, February 2021, February 2022, January 2020, January 2021, January 2022, July 2020, July 2021, June 2020, June 2021, March 2020, March 2021, March 2022, May 2020, May 2021, Middle Ages, NOVEMBER 2020, November 2021, OCTOBER 2020, October 2021, poetry, September 2020, September 2021, Translations, 新世纪诗典 | Leave a Comment »
4月 19, 2022

Xia Wei
LABA-KNOBLAUCH VOM 2. 2.
Am 2. Februar am späten Abend
schälen Vater und Sohn eine Schüssel voll Knoblauch.
Sie haben beide daheim einen Haarschnitt bekommen.
Ich poste ein Video von ihnen
in unsere WeChat Familiengruppe
und steck den Knoblauch
in ein Essigglas mit Rosengelee und Honig,
dazu trockene Orangenschale, Anis,
Kandiszucker, Lorbeerblätter und Kochwein.
Nach sieben Tagen mach ich das Glas auf,
die Knoblauchzehen sind dunkelgrün
wie vergiftet.
Übersetzt von MW im April 2022


伊沙推荐:《新诗典》不论资排辈,但毕竟已做11年,毕竟有个总成绩(实力榜)戳在那儿,那么后来者如何能够居上?当有制度保障才是。在4.4十一周年云诗会上刚获季军的本诗,在4月下半月推荐诗中又获亚军,何以能连获佳绩?就在于陌生化带来的新鲜感,诗贵新,永无错。
况禹点评《新诗典》夏微《二月二腌制腊八蒜》:本来是平易的生活情趣,但因为一句“下了毒一般”,一下子反向托起了诗的亮点。当汉语和思维的活跃连在一起,妙处真是无处不在。由此也想到了诗外,中国的饮食也确实奇特,明明好吃的东西,有时看着、闻着吓人(臭豆腐、腊肉之类)。不过转念一想,国外饮食也未必没有这个情况,法餐吃蜗牛,日本人吃纳豆,其实也是近似的情况。这也是大千世界有意思的地方。
马金山|读夏微的诗《二月二腌制腊八蒜》的十一条:
1、好的分节,也是好的诗感;
2、于写作者,意外总是能够带出来不同的惊喜,像突如其来的灵感;
3、夏微,女,本名音璠。六十年代生于北京,高校声乐教师。有诗入选《新世纪诗典》,作品发表于《速读》、《诗意人生》及市报和市文联刊物《惊蛰》、《漳河文学》、《潞州文学》等;
4、夏微的诗,写得生活化浓重,不仅饱含深情,而且凸显现实的情感色彩,极富生命感染力与细节的智趣,生动有趣,鲜活有力;
5、估计诗人自己都不会想到,本诗如此的具有丰富的文化气息和奇妙色彩,让生活本来的面目既全新还原,还平添出无限的遐想空间和思想内涵,这就是事物奥秘的另一面;
6、诗的第一节,在短短的三行以内,以平实的语言,叙述了一个又一个饱含质感的生活细节,既互相融合,又自然而然;
7、紧接着,还是日常生活叙述方式的层层推进,充满了浓浓的现场气氛,饱满的情感和事物内在,构成了另外一种境地,与前后之间既个体存在,又互为补充;
8、最后一节,在独立看来,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而仅仅是最后一行形象的比喻出了彩,但是前后内容融合在一起,则出现了一种极其复杂而又奇特的感觉,即后口语的鲜活;
9、诗的标题,直面生活现实,有时令的情景,还有具体的事物与行为,构成了一种奇妙的现象;
10、本诗给予诗人的启示:“创新能力,对于写作,是生命力的源泉”;
11、生活之诗、事物之诗、现实之诗。

伊沙主持 | 新世纪诗典12一周联展(2022.4.10——4.16)
标签:child, cooking, family, father, garlic, home, mother, NPC, people, preserve, spices, vinegar, Xia Wei, 夏微, 新世纪詩典
发表在 1960s, 1970s, 1980s, 1990s, 2000s, 2010s, 2020s, 2022, 20th century, 21st century, April 2022, February 2022, March 2022, Middle Ages, NPC, poetry, Translations, 新世纪诗典 | Leave a Comment »
4月 16, 2022

ORIGINAL PROBLEMS
The pandemic has brought original problems
out for all to see
very clearly
War has brought original problems
out for all to see
very clearly
and even faster
economy problems
society problems
relationship problems
ordinary people
what can they do?
we need
to help each other
that’s clear
for all to see
what else can we do?
we thought
society as it was
economy as it was
relations as they were
would go on like that
nothing could stop it
well, we were wrong
MW April 2022

PROBLEME, DIE DA WAREN
Die Pandemie
bringt die Probleme,
die da waren, ganz klar heraus.
Der Krieg bringt die Probleme,
die da waren, ganz klar heraus,
und zwar noch schneller.
Die Wirtschaft, die da war.
Die Gesellschaft, die da war.
Die Beziehungen, die da waren.
Was können die Leute
da tun?
Wir müssen
einander helfen,
das ist auch ganz klar.
Was kann man noch tun?
Früher haben wir geglaubt,
die Gesellschaft, die da war,
die Wirtschaft, die da war,
die Beziehungen, die da waren,
das geht immer so weiter,
das hält niemand auf.
Das ist gar nicht so,
da kommt man halt drauf.
MW April 2022

本来的问题
维马丁
疫情让本来的问题
显出来
特别清楚
战争让本来的问题
显出来
特别清楚
还要更快
本来的经济
本来的社会
本来的关系
老百姓
可以做什么?
需要
互相帮助,
这也显出来
特别清楚
其他还能做什么?
以前以为
本来的社会
本来的经济
本来的关系
一直会下去
不能阻挡
现在知道
并不这样
2022.4
上面头一张图案:
#心向自由
拼贴
创作:柳杨
素材来源:网络
标签:acceptance, Africa, art, asia, body, control, 維馬丁, 维马丁, 美国 America, death, deaths, disease, East Asia, economy, Europe, food, future, health, international contact,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international news,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life, lockdown, Martin Winter, pandemic, past, people, present time, problems, relations, relationships, russia, sickness, society, state, Ukraine, war
发表在 18th century, 1940s, 1950s, 1960s, 1966, 1970s, 1980s, 1989, 1990, 1990s,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19th century, 2000, 2000s,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0s,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2020s, 2021, 2022, 20th century, 21st century, April 2022, December 2019, December 2020, December 2021, February 2020, February 2021, February 2022, January 2020, January 2021, January 2022, July 2020, July 2021, June 2020, June 2021, March 2020, March 2021, March 2022, May 2020, May 2021, Middle Ages, NOVEMBER 2020, November 2021, OCTOBER 2020, October 2021, poetry, September 2020, September 2021, Translations, Warring States, Welcome! | Leave a Comment »
4月 8, 2022

WANNA FIGHT?
You think
you have to say what’s right.
So you write
sodden poetry.
No one has to say what’s true or not.
If you have a feeling
you can write how the war is absurd,
how people suffer.
You can write what you feel.
You cannot write
what people should think.
Yesterday I told a friend
a story from the year 2000.
I was in Xinjiang,
spent the night in Kashgar.
In the lobby at the hotel,
someone screamed:
Wanna fight?
In several languages,
including Chinese.
Huge guy,
not a bad fighter.
Some people tried,
couldn’t get past him.
I said something,
don’t remember exactly,
maybe let’s sit down,
have a drink.
He calmed down a little,
sat down with me, told me his story.
He was from Kazakhstan,
going back and forth
buying and selling,
had been on the road for many years.
He spoke Russian at home.
At that time Putin had just come to power.
He really liked Putin,
Putin would reinstate the Soviet Union.
We were sitting and talking,
sometimes he would get up
to see if anyone
would want to fight him.
Calming down
was a process.
I remember feeling
he was very direct,
I could respect him.
At the same time
I was hoping no one would get hurt.
I respect him,
like every ordinary person.
He is a person,
his Putin is a fantasy.
A rather funny fantasy at the time.
You are an ordinary person,
you tell me your fantasy,
I don’t get mad at you.
You think a poet
has to tell you what’s true.
On the contrary,
you can say what you feel,
what’s in your heart.
Some say it well,
it gets very moving.
If you take your fantasy
to tell people
what you think is right,
I’d rather have that guy
who wanted to fight.
MW 4/5/22 in Chinese,
English version 4/9/22

WILL RAUFEN
du glaubst
du musst sagen was richtig sei
deshalb schreibst du
schlechte gedichte
niemand muss sagen was stimmt oder nicht
wenn du das gefühl hast
kannst du schreiben wie absurd der krieg sei
wie hilflos die leute
du kannst schreiben was du spürst
du kannst nicht schreiben
was irgendwer denken soll
gestern hab ich einem freund
eine geschichte erzählt
im jahr 2000, vor über 20 jahren
war ich in xinjiang unterwegs,
nicht weit von pakistan
hab in kashgar übernachtet
im hotel in der lobby
hat auf einmal einer geschrien
wer will mit mir raufen?
in mehreren sprachen
auch auf chinesisch
ein grosser kerl,
wahrscheinlich betrunken
nicht schlecht im raufen,
ein paar habens versucht
ich hab mit ihm geredet,
vielleicht hab ich gesagt,
trinken wir was zusammen
er hat sich hingesetzt und erzählt,
er sei ein händler aus kasachstan,
er lebe schon viele jahre auf reisen,
kaufen und verkaufen
in seiner familie spreche er russisch
putin war damals erst grad an der macht
der raufende händler
war sehr für putin
putin werde die sowjetunion wiederherstellen
wir sind gesessen und haben geredet
manchmal ist er noch aufgestanden
er hat sehen wollen
ob noch wer bereit war zu raufen
es hat länger gedauert
es war ein prozess
ich hab das gefühl
er war sehr direkt
ich kann ihn respektieren
gleichzeitig hoff ich
dass niemand verletzt war
ich respektier ihn
ich respektier alle gewöhnlichen leute
hoffentlich
er ist ein mensch
sein putin ist seine vorstellung
damals eine eher lustige vorstellung
du bist ein gewöhnlicher mensch
du erzählst mir was du dir vorstellst
ich reg mich nicht auf
du glaubst ein dichter
muss sagen was richtig sei
ich mein im gegenteil
du kannst von deinen gefühlen erzählen
was du auf dem herzen hast
manche können das sehr bewegend
wenn du deine vorstellung nimmst
und allen sagst was stimmt oder nicht
dann hab ich noch lieber
den raufenden händler
MW auf Chinesisch am 5. April,
auf Deutsch am 6. April 2022

《想打架》
维马丁
你以为
你需要讲道理
所以进来
你写得不好
没有人需要讲道理
诗人有感觉
可以写战争的荒谬
可以写平民的无助
可以写自己的感觉
不可以写
应该想什么道理
昨天跟朋友
讲一个故事
2000年,二十多年前
我在新疆旅行
在喀什过夜
旅馆一楼
突然有人喊
谁跟我打架?
用两三种语言
也包括中文
他身体很大
也许喝醉了
打架还可以
有几个人试试
打不过他
我跟他说话
不记得很清楚
也许说我们坐下
一块喝一杯吧
他安静下来
坐下跟我讲
他是哈萨克人,
做生意多年了
跑来跑去做买卖
他的家庭讲俄语
那时候普京刚上台了
那个人说
他挺喜欢普京
普京该恢复苏联
我们坐着讲话
有时候他还站起来
看看有没有人
想跟他打架
安静下来
是慢慢的过程
回忆里我觉得
这个人很直率
可以尊敬他
同时候希望
打架没有人受伤
我尊敬他
尊敬所有碰到的普通人
他是人
他的普京是幻想
那时候是有点可笑的幻想
你当普通人
你讲你的幻想
我不跟你生气
你以为大诗人
都需要讲道理
我觉得刚刚相反
可以讲你的感觉
可以讲你的心情
有的人讲得非常感动
如果拿你的幻想
给大家讲道理
你还不如那个
想打架的人
2022.4.5

记录
维马丁
一条很长很长的桌子
只有一个独坐者
他死了
也许这是最后的记录
也许其他的记录都丢了
以后谁看
还真的难说
2022.3.29 晚上于维也纳

RECORD
A very long table.
One lone guy
sits at one end.
He’s dead.
Maybe this is the last thing recorded.
Maybe all other records are lost.
Hard to say
who is going to watch it.
MW 30/3/22

AUFZEICHNUNG
Ein sehr langer Tisch.
Ein einsamer Kerl
sitzt an einem Ende.
Er ist tot.
Vielleicht ist das die letzte Aufzeichnung.
Vielleicht sind alle anderen verloren gegangen.
Schwer zu sagen
wer sie anschauen wird.
MW Chinesisch 29. März 2022, deutsche Fassung 5. April 2022

GEDICHTE SCHREIBEN
Gedichte schreiben ist keine Schule,
es ist ein Spiel für zwischendrin.
Schreiben ist nicht etwas begründen,
Gedichte sind grundlos.
Manche haben Regeln,
Regeln des Klanges,
eine Stimmung für die Musik.
Klang und Bedeutung sind nicht zu trennen.
Im Kern des Gedichts steckt dein Gefühl.
Dein Gefühl, wenn dus schreibst,
dein Gefühl, wenn dus liest.
Dein heimlicher Spaß außer der Schule,
deine diebische Freiheit.
MW Chinesisch März 2022, deutsche Fassung 5. April 2022

Picture by Xing Hao 邢昊
写诗
维马丁
写诗不是上课
是课外的游戏
写诗不是讲道理
诗没有道理
有的诗有规则
声音的规则
音乐的调律
意思和声音是分不开的
诗的核心是你的感觉
作者的感觉
读者的感觉
给你偷偷的
课外的乐
偷偷的自由
2022.3

Picture by Xing Hao 邢昊
LIEBESGESCHICHTE
Gestern hier in der Klasse
hat jemand gesagt,
Gedichte Schreiben sei grundlos.
Heute werden wir diskutieren
warum diese Annahme
völlig grundlos ist.
Werfen wir einen Blick
auf das Buch der Lieder,
aufgezeichnet um 500 vor unserer Zeitrechnung.
Darin sieht man ganz deutlich
den Stand der Gesellschaft,
die Situation der Zentralebene.
Schauen wir noch
auf andere Kulturen,
zum Beispiel sumerische
oder ägyptische alte Gedichte,
die sind von Gesellschaft und Religion
überhaupt nicht zu trennen!
Ich glaub hier in der Klasse
hat noch jemand gesagt,
durch dreitausend Jahre
seien im Buch der Lieder
die Liebesgeschichten
immer am beliebtesten gewesen!
Das sei ähnlich wie mit dem Hohelied
in der hebräischen Bibel!
Liebesgeschichten
als Liebesgeschichten
sind völlig grundlos!
Gut, Schluss für heute,
morgen schreiben wir Prüfung,
ihr müsst euch gut vorbereiten!
MW Chinesisch März 2022, deutsche Fassung 7. April 2022

爱情故事
维马丁
昨天上课
有同学说
诗没有道理
今天我们好好讨论
无道理说法
为什么无道理
你们看诗经
是不是反应
社会的状态
九州的局势
那么看看
其他的文化
中东古老诗歌
不是跟那边
那时候社会宗教情况
都分不开的?
好像还有同学
说诗经里
读的最广
三千年下去
仍然还都是
爱情故事
跟圣经雅歌
同样的局势
爱情故事
当爱情故事
多么无道理!
好,时间到了
今天下课了
明天有考试
要好好准备!
2022.3

EIGENE AUFZEICHNUNG
Hoffentlich hat jeder gern keinen Krieg,
hoffentlich hat jeder gern keinen Streit.
Ich muss nicht unbedingt sehr viel schreiben.
Deutsch zwei Gedichte, Englisch zwei Texte,
noch ein paar Chinesisch ist schon genug.
Manche Wut muss ich nicht wieder herzeigen.
MW April 2022, zuerst auf Chinesisch

自己的记录
希望谁都宁可无战争
也宁可无吵架
自己写了少点好了
德语两首,英语两首
中文几首已经很好
有的气话不用再宣扬
2022.4

天气愚人节
维马丁(奥地利)
我们这里
在奥地利
一直到昨天
雨水太少
一直太干燥
都几个月了
受到大西洋
等等的影响
好像中国这几个月
雨水不少,下雪很多
如果你本来就觉得
北约近二十几年
在南斯拉夫等等方面
不一定很成功
要不说非常糟糕
也许你觉得欧盟一样
那么如果官方媒体
说欧洲下雨下雪很厉害
整个北约一直都下雪
都几个月了
你相信吗?
奥地利不属于北约
奥地利对俄罗斯
对苏联
对南斯拉夫
有很复杂的历史
很复杂的关系
这几个月到底怎么样?
我们这里不下雨
一直到昨天
而且没有人
制裁古典音乐
除了本来
不喜欢古典音乐的人
你想相信啥
跟这里的情况
也许完全不符合
那么整个欧洲
整个欧盟
整个北约美国西方天下
都制裁古典音乐吗?
会吗?
近几十年
到底谁一直都相信官方新闻?
二战时候
犹太人和纳粹
都热爱贝多芬、
莫扎特、舒伯特
欧洲等等
没有人制裁俄罗斯音乐
纽约也没有
有一个指挥因为他一直
非常支持俄罗斯领导
现在不受欢迎
这也很可惜,俄罗斯指挥
对俄罗斯音乐感觉很好
就这样而已
那么现在这里的天气
我跟你说
你相不相信?
2022.4.1

PARENTS
what did we have ten years ago?
what did not have ten years ago?
we had everything
we must have lacked something
where did we screw up?
where did we succeed?
some things I know
some things I don’t know
it was yesterday
it was long ago
MW March 2022

父母
我们十年前有什么?
我们十年前缺什么?
我们曾经拥有一切
我们一定是缺失了什么
我们在哪里搞砸了?
我们在哪里成功了?
有些已知
有些不知
那是昨天
那是很久以前
维马丁 2022 年 3 月
石见译

《世界日》
世界喷嚏日
世界咳嗽日
世界窒息日
世界精疲力尽日
世界伤痛日
世界遗忘日
世界之日
阳春
或秋日
维马丁2022 年 3 月 20 日
3/20/2022 石见译

WORLD DAY
world day of snot
world day of coughing
world day of short breath
world day of exhaustion
world day of pain
world day of forgetting
world day
of spring
or fall
MW March 20, 2022

标签:aggression, April Fool's Day, asia, brawl, buying, children, computer, countries, 石见, 维马丁, daughter, day, days, drink, drinking, East Asia, Europe, family, feeling, feelings, fight, fighting, fights, forgetting, freedom, friendship, history, hotel, Kashgar, key, life, literature, lobby, love, Martin Winter, meeting, meetings, memory, money, NPC, online, parents, peace, people, poetry, poets, reading, record, recording, records, religion, sad, sadness, school, selling, Shi Jian, society, spring, stories, story, trade, translation, travel, truth, violence, war, weather, world, writing, Xinjiang
发表在 1960s, 1966, 1970s, 1980s, 1989, 1990s, 2000, 2000s, 2010s, 2020s, 2022, 20th century, 21st century, April 2022, February 2022, March 2022, Middle Ages, NPC, poetry, Translations, Yi Sha, 新世纪诗典, 伊沙 | Leave a Comment »
4月 7, 2022

Jianghu Hai
GEHEIMNIS
Vaters kleinen Geheimschrank
haben wir Jungen gemeinsam aufgemacht.
Mit fiebrigem Blick und flinker Hand
hab ich mir wie der Blitz was geschnappt.
Nach dem Brauch im Dorf
verbrennen wir Vaters Sachen vorm Tor.
Das Feuer schlägt hoch,
ich werf hinein, was ich geschnappt hab.
Sie machens genauso,
niemand hat mich gefragt,
was ich mir gegriffen
und wieder verbrannt hab.
März 2022
Übersetzt von MW am 7. 4. 2022

伊沙推荐语:江湖海近期屡有选空,也留下了掉轮记录,一则是在诗的形式上躺得太平,二来自恋过度自信满满而不思,这一首例外,但也很难说是自觉的产物,只是亲人离世冰冷而强大的事实把一个独特的发现硬塞给了诗人,我由于刚经历过同样的事,所以能洞悉。
况禹点评《新诗典》江湖海《秘密》:读至诗末,发现内容如题,带出了悬疑和神秘感。我国地大,民俗的种类、层次与内涵都颇丰富,而且事关家长,读者读了也不好妄猜。但本诗也因此成了,它的切入点是生命的离去,但指向的依然是生。
黎雪梅读《新世纪诗典》之江湖海《秘密》:秘密之所以成为秘密,就在于其不为人知的隐蔽性。所以父亲小密柜里被我抓住之后,又扔进火堆里的东西究竟是什么,就无从知晓了。然而也许正是这样的仪式或风俗,才能体现对逝者最大的尊重,让秘密永远尘封于历史的烟尘中,使秘密真正成为秘密。也使诗歌也蒙上了一层迷离而神秘的色彩,诗歌最后家人们的“心照不宣”,反映了亲人之间的理解与默契,在父亲离世这样悲情的气氛中透出阵阵暖意。
江湖海:荣幸进入新世纪诗典新季先遣团。此为第三十首,三十而立,诗歌已立,从汉语诗歌第一品牌而立。感谢伊沙兄,感谢新诗典!
马金山|读江湖海的诗《秘密》的十一条:
1、诗在事实之中;
2、唯有诗,才是事物的金子;
3、江湖海,60后,湖南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1979年起发表诗歌、小说、散文、评论1000多首(篇)。出版个人专著20余部。现居广东;
4、江湖海的诗,对日常生活化描述的东西非常多,题材极为丰富,内容涉及面广泛,不仅关乎到生命的内涵,还涉及到瞬间的顿悟,互照现实,又独自成史;
5、本诗以特定的环境和背景,写下了较为复杂而深刻的生命体感,清晰的语言之中,饱含着沉重的情绪与神秘气息,察觉到无以复加的内心觉知;
6、诗一开头,直面现场,不仅将一连串的动作呈现出来,而且还把一个具体的细节,处理得奇妙而深入,言轻而意深;
7、诗中将一种在场写得细致入微,既凸显地方性风俗民情,又充实着隐秘的东西,让人察觉到人性的真相和背后的故事;
8、最后部分,“我”的举动,构成了诗意的另外一种可能与感觉,并由此挖掘出微妙的变化和活脱脱的现实与人性;
9、诗的标题,已然成为内容的本质与核心,将事物的一切精要含入其中了,既有指向性,又有隐秘感;
10、本诗给予诗人的启示:“踏实的记录生活,就是完整的还原世界”;
11、人性之诗、现场之诗、隐秘之诗。
标签:death, family, father, fire, funeral, habits, heritage, Jianghu Hai, memory, NPC, people, possessions, Qingming, ritual, secret, secrets, tradition, village, 新世纪詩典, 江湖海, 清明
发表在 1960s, 1970s, 1980s, 1990s, 2000s, 2010s, 2020s, 2022, 20th century, 21st century, April 2022, March 2022, Middle Ages, NPC, poetry, Translations, 新世纪诗典, 江湖海 | Leave a Comment »
4月 7, 2022

Yi Sha
TRAUM 1494
Gewittertag
Nur ein Schirm ist übrig
Aber da sind zwei Leute,
ich und ein früherer Freund.
Er spannt den Schirm auf,
ich geh unterm Schirm,
wir gehen und schweigen
auf dem ganzen Weg.
2018
Übersetzt von MW im März 2022

Yi Sha
TRAUM 1510
Ich bin
ein jüdisches Kind
und versteck mich in jedem Eck,
das es im Traum gibt
und fühl mich immer noch
nicht sicher.
Erwacht
fühl ich noch weniger sicher.
2018
Übersetzt von MW im März 2022

Yi Sha
TRAUM 1538
Meiner früh verstorbenen großen Schwester
(vielleicht in Wirklichkeit die früh verstorbene Tante?)
wird in der Unterwelt vor dem Richter gewährt
sie darf wiederkehren,
sie darf wieder leben.
Sie hat abgelehnt
und diese Chance weitergegeben,
an den Dichter Lu Xun.
Der große Meister lebt also länger,
er wird 71
und schreibt seinen weltberühmten Roman:
„Dinocruta, die Riesenhyäne“.
2018
Übersetzt von MW im März 2022

Yi Sha
TRAUM 1541
Poesiefestival in einem Hotel,
heute Abend gibts einen Ball.
Zhong Dao sagt:
„Wir haben zuwenig Damen,
ruf Chen Hong an!“
Ich sag: „Sie schreibt keine Gedichte,
das geht nicht!“
…
Chen Hong,
meine Spielkameradin, als ich klein war,
im Traum will ich sie noch beschützen.
2019
Übersetzt von MW im März 2022
Yi Sha
TRAUM 1542
Ich schwimme oben in einem Strom,
über mir am Himmel ist noch ein Strom.
2019
Übersetzt von MW im März 2022

Yi Sha
TRAUM 1595
Äxte stecken weithin in der Erde.
Jede Axt
ist ein Grabstein.
Jeder Stein ist voller Namen
von den Erschlagenen.
Auf jeder Axt.
2019
Übersetzt von MW im März 2022

Yi Sha
TRAUM 1660
Ich geh mit der Mutter zusammen,
sie geht schnell,
ich geh langsam.
Sie wird vor meinen Augen
in den Strom von Menschen hineingezogen.
Um sie noch zu erwischen,
muss ich auf eine Mauer klettern
und oben weitergehen.
Als ich sie eingeholt hab,
kann ich nicht gut hinunter.
Die Mutter schreit,
um mich vom Springen abzuhalten.
2020
Übersetzt von MW im März 2022

Yi Sha
TRAUM 1698
Seltsames Gedicht.
Die Zeilen berühren
ist wie in der Nacht
eine Hand ergreifen,
mit lauter Haaren.
2020
Übersetzt von MW im März 2022
Yi Sha
TRAUM 1695
Der Traum letzte Nacht
ist wie die Mondkuchen
vom Mondfest im Jahr 2020.
In der schwarzen Bohnenpaste
mit grob gemahlenem Zucker
steckt ein kaltes Herz
aus bitteren
Mandeln.
2020
Übersetzt von MW im März 2022

Yi Sha
DAUERFEUER
Sie kennen ihr ganzes Leben
nur was auf dem Tisch liegt,
nur dieses Prinzip.
Abgesehen davon
sind sie keine Menschen.
Februar 2022
Übersetzt von MW im Februar 2022
《点射》
伊沙
他们一辈子
就懂桌面上
这点道理
除此之外
不是人
2022.2.24
Yi Sha
ICH FÄLSCHE KAFKAS TAGEBUCH
Tigerjahr 22, 24. Tag
Vormittag, Russland-Ukraine Krieg ausgebrochen
Nachmittag, Fußball
Februar 2022
Übersetzt von MW im Februar 2022
《仿卡夫卡日记》
伊沙
壬寅虎年,正月二十四
上午,俄乌战争爆发
下午,踢球
2022.2.24
Yi Sha
FRIEDEN UND KRIEG
Der ukrainische Sportler,
der letzten Monat
bei der Olympiade in Peking
einen russischen Sportler
so herzlich umarmt hat,
der ist jetzt auf dem Schlachtfeld gefallen.
Ich kann nicht garantieren,
ob diese Nachricht stimmt.
In einem Roman
so etwas zu schreiben
würde mir etwas
künstlich vorkommen.
Aber das beeinflusst nicht
mein Gesamturteil
von diesen Jahren der Pandemie:
Die Köpfe der Menschen
sind vom Virus vergiftet.
Was früher da war,
wird zusammengepresst
und in eine Dose gesteckt,
inklusive Frieden und Krieg.
2022-03-08
Übersetzt von MW am 8. März 2022
《和平与战争》
伊沙
上个月
在北京冬奥会上
与俄罗斯选手
热烈拥抱的
那个乌克兰选手
战死在战场上
我不敢保证
这条消息是真的
假如小说里
这么写
我会觉得
有点假
但这不会影响
我对大疫之年
所做的整体判断
人类的头脑
被病毒毒坏了
往常的一切
都被压缩了
被压进一个罐头中
包括和平与战争
2022.3.8

Yi Sha
BLICK AUF DIE LEUTE
Ein Krematorium in Kiev,
Urnen
in einer Ecke,
niemand holt sie ab.
Die Kirchenglocken
läuten pünktlich,
das macht nicht der Priester,
das machen die Menschen.
März 2022
Übersetzt von MW im März 2022
Yi Sha
TRAUM 1934
Mach mir immer noch Sorgen wegen der schlechten Note in Chemie.
Mach mir immer noch Vorwürfe,
weil den Schal verloren hab, den mir die Mutter gestrickt hat.
Im Traum in den Bergen ist ein Regenbogen,
dort kann ich in die Kindheit.
März 2022
Übersetzt von MW im März 2022
《梦(1934)》
还在为化学成绩不佳而焦虑
还在为搞丢了
母亲亲手织的毛围脖而自责
梦境仿佛山峰之间的彩虹
让我回到了少年时光

Yi Sha
RITUS
Am Friedhof ist alles streng verboten,
Papier verbrennen, Feuerwerkknallen.
Am Friedhofstor
verkauft jemand Popcorn.
Eine Weile, dann Peng!
Eine Weile, dann Peng!
Bald sind es
21 Schuss Salut
für alle Seelen.
Ende März 2022
Übersetzt von MW Ende März 2022
仪式
伊沙
墓园严禁
烧纸、放炮
墓园门口
有人卖爆米花
过一阵儿嘣一声
过一阵儿嘣一声
便是为所有亡灵
鸣放的二十一响
礼炮

标签:afterlife, animals, aunt, cemetery, ceremony, childhood, clothes, death, dinosaurs, dream, dreaming, dreams, fake, family, father, fireworks, food, forbidden, history, hyena, Kafka, knitting, life, literature, Lu Xun, lunar calendar, lunar data, memory, moon cakes, moon calendar, moon festival, mother, news, novel, olympic games, paper, peace, people, poetry, popcorn, rainbow, ritual, rules, salute, shawl, sister, soul, souls, underworld, vendors, war, yi sha, 伊沙
发表在 1940s, 1950s, 1960s, 1966, 1970s, 1980s, 1989, 1990s, 2000s, 2010s, 2018, 2019, 2020, 2020s, 2021, 2022, 20th century, 21st century, April 2022, February 2022, March 2022, Middle Ages, poetry, Prehistoric times, Translations, Yi Sha, 伊沙 | Leave a Comment »
3月 30, 2022

Song Zhuangzhuang
ANGEHENDE MAMA
Sie steht starr wie ein Holzhuhn
im Korridor,
vier oder fünf Meter
von der Tür ihres Sprechzimmers.
Ich frag sie, was sie da macht.
Sie sagt, drinnen wärmt jemand Essen in der Mikrowelle.
Aber da muss man sich doch
nicht so weit verstecken!
Als ob da was explodiert!
Mit der Zeit merk ich,
ihr Bauch
ist ein bisschen gewölbt,
dann versteh ich, was los ist.
2022-03-03
Übersetzt von MW am 30. März 2022

伊沙推荐:另一位成长很快的85后诗人,是宋壮壮。对于医生,我很好奇,见多识广的他们是变得更麻木还是更敏感?本诗告诉我,至少兼作诗人的医生变得更敏感、更有爱心、更有领悟力。本诗在这个扩大的半月中亦属上乘之作。
高歌:宋大夫好诗[强]人类的情感啊,有些是无须经历与体验,就能怦然心动的,而有些是浸淫其中也无感的,也实在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所谓共情,有时也是双向的,有时自己共不到别人,别人也共不到自己,却也不必苛责,一切随缘吧,无缘对面不相逢啊。题外话。
黎雪梅读《新世纪诗典》之宋壮壮《准妈妈》:诗中所写女同事对有人用“微波炉热饭”的强烈反应,不由想起人们常说的,“女本柔弱,为母则刚”,这样的反应应该是一个“准妈妈”出于本能对胎儿进行的保护,虽然感觉有些夸张,但也完全可以理解。“我”由当初的“大惑不解”到“恍然大悟”的过程,写得真实细腻而又富有表现力,叙述的节奏不徐不缓,为我们展现了同事之间温暖如春的和睦关系,亲切自然的“准妈妈”形象更是给人留下了深刻而又难忘的记忆。
马金山|读宋壮壮的诗《准妈妈》的十一条:
1、生活是诗歌之母;
2、诗,是安静的产物,你在读它们的时候,哪怕是再大声;
3、宋壮壮,1988年出生,针灸科大夫,猫咪、篮球及野钓爱好者;
4、宋壮壮的诗,常常以细微的事物,最小的动静,把一首诗呈献得独特而有力量,不仅奇妙,而且妙趣横生,既有荒诞的效果,还有隐秘的智慧,反映出先进的现实与世相;
5、本诗通过一个细节,支撑起一首极其细腻而精致的诗,而正是这种奇特的感觉,以及诗人敏感的发现,才构成了充满温暖的诗;
6、前半部分,以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为背景,在细致入微的感受与观察之中,构成了奇妙的现实生活的景象,画面撷取干净、明澈;
7、诗中所流露出来的意味,以及其中所包含的内容,纹路清晰,内涵极富感染力,且画面的质感效果极富特点;
8、后半部分,事实上是最后的四行,由一个细节的发现,给出了明确而具体的答案,这是一种极强的感悟能力,也是生活的智慧;
9、题目也用得巧妙极了,不仅极含新颖别致,而且独具创意,让人一目了然,而又深刻;
10、本诗给予诗人的启示:“把握好细小的事物,就是把握住了本真的诗意”;
11、细节之诗、发现之诗、世相之诗。
标签:attention, body, care, child, childbirth, doctor, fear, hospital, NPC, people, physician, pregnancy, Song Zhuangzhuang, woman, women, 宋壮壮, 新世纪詩典
发表在 1980s, 1988, 1990s, 2000s, 2010s, 2020s, 2022, 20th century, 21st century, March 2022, Middle Ages, NPC, poetry, Translations, 新世纪诗典 | Leave a Comment »
3月 29, 2022

Zhuang Sheng
MILCHZAHN
Der zweite Milchzahn der großen Tochter
ist beim Brotessen rausgefallen.
Sie hat ein bisschen geweint,
dann hat sie den Zahn genommen,
ist ins Bad gegangen,
hat ihn mit ihrer kleinen Bürste
sauber gemacht
und in die Milchzahnschachtel gelegt.
Zum Schluss hat sie ihrer Mama gesagt,
heute gehen wir früher schlafen,
und im Wohnzimmer darf kein Licht sein,
sonst kann die Zahnfee nicht kommen.
2022-02-08
Übersetzt von MW im März 2022


《新诗典》小档案:庄生,1985年生,广东潮汕人。新诗典常青藤诗人,视觉艺术家。主编《蝴蝶》诗刊。2020年10月1日,创办“庄生诗歌奖”。中国首位拒绝任何诗歌奖的诗人。著有诗集《冷的光》、诗文集《火焰的脸上》,摄影集《这就是爱》。现居深圳。
伊沙点评:《新诗典》快满11周岁了。11年前中国诗坛的生态环境是什么样子?80后已出现,但都是大80,85后以降还都是全新的。今明两天,我们推荐两位由《新诗典》发现并推成的85后诗人,他们都已成长为颇具实力的诗人。首先是庄生,这首诗写得多可爱,童趣与民俗跃然纸上,融化人心。
0329况禹点评《新诗典》庄生《乳牙》:戾气过众的春天(我当然知道它为什么,但不展开讲,反正绝不是众人自作聪明飞蛾扑鬼火的那类原因),太喜欢读真、纯之诗,庄生这一首,从孩子的成长出发,却已泯然超拔于时代的公共噪音,堪为大作。
黎雪梅读《新世纪诗典》之庄生《乳牙》:伴着童话故事长大的孩子们真幸福,乳牙掉了也不怕,晚上还会梦见牙仙子;有个诗人爸爸更幸福,孩子长大以后总能在爸爸的文字里找到自己成长的点点滴滴……本诗写得
充满童趣,记录了女儿换牙期中的某个片段,一系列富有个性特点的动作描写,可以说给足了画面感,使女儿乖巧可爱的形象呼之欲出,令人莞尔一笑的同时,觉得心也被这纯洁美好的童真给萌化了。
【亚坤评诗】
乳牙
作者|庄生
(内容详见新诗典今日推送)
记得前几年,诗人盛兴开始每天写六首诗,并一直持续到现在。我也弄不清楚从什么时候开始,诗人庄生也每天开始写好几首诗,并按时发到公众号上。
这个行为其实挺难坚持的!它很考验一个诗人的精力、耐力和创造力!
通过阅读庄生兄的诗,我基本可以确认他是一个当代意识很强的诗人!
他正在自己的诗歌生态和美学里疯狂跋涉!
他也是一个“自我诗学”意识很强的诗人。这是由朋友圈的相处,得到的一个确切感受!
他想突围(更多的是精神性的,而不是纯功利性的)。正如我想突围一样!虽然我们都有自我不同的“诗歌内心”!
是的,诗歌需要“突围”!我主要指的是个体意识上的“突围”!
庄生兄的诗,从口语的角度讲,非常干净!他是纯粹的后口语诗人!
他的诗很“及物”,很“生活”,很可感!从美学的角度讲,“词语诗性”释放很干净!诗本身的“纯度”很高!
就本诗来讲:这是一首成年人写的童话诗!
成年人的童话诗自然就与真正的童话诗不同。
作者站在父亲的视角,去观察“女儿掉乳牙”这个事情,像是在看一幕童话剧!而可爱的女儿,就是他的童话!
也就是说,这首诗本质上写的其实是爱、生活和生命的感受。
“乳牙”其实是一个很有生命况味的词!
一定意义上讲,它也深含“生命密码”!
而钥匙,就在生活经历、情感体悟和生命成长里!
这是一首真正的亲情诗!爱之诗!生活之诗!整首诗玲珑剔透,干净有趣!好极了!
祝贺庄生兄!
(马亚坤.2022.03.29.上海)
标签:child, daughter, eating, fairytales, food, girl, night, NPC, people, spirits, story, teeth, tooth, Zhuang Sheng, 庄生, 新世纪詩典
发表在 1980s, 1985, 1990s, 2000s, 2010s, 2020s, 2022, 20th century, 21st century, February 2022, March 2022, Middle Ages, NPC, poetry, Translations, 新世纪诗典 | Leave a Comment »
3月 29, 2022

Hai Qing
WENN
Wenn alle im Alter Pension bekommen,
werden viele Filme
verschwinden.
Wenn es vom Kindergarten bis zur Oberstufe Pflichtschule gibt,
werden viele Filme
verschwinden.
Wenn alle Menschen öffentlich krankenversichert sind,
werden viele Filme
verschwinden.
Wie wenn ein Meer plötzlich austrocknet!
Z.B. 1981 “Xi Ying Men”, dieser Film mit dem alten Hoftor.
Übersetzt von MW im März 2022


《新诗典》小档案:海青,60后先锋诗人,山东人。诗作发表或入选《新世纪诗典》《当代诗经》《山东文学》《当代传世诗歌三百首》《诗探索》《中国诗影响》《诗》(韩国)《中国当代诗经》(韩国,双语)等选本和刊物及众多公众号。出版中韩双语诗集《花落的方式》,《梦境(一)》,《梦境(二)》。
伊沙推荐语:
这个角度太刁了,看起来在说电影,实际上在写现实。选出好的角度,插入一个杠杆,就能撬起地球。本诗在这扩大的半月中属于特点突出的上乘之作。
况禹点评《新诗典》海青《如果》:好角度。诗歌不是不能反映现实,但写的时候,务求艺术化,在反映对问题的思考和追问同时,也要展示出诗歌本身灵动的特质。这不算太难的事,但不知为什么,近些年钟爱写实与宣泄的热血诗人,恰恰忘掉了。本诗的出现和入典,非常及时。
黎雪梅读《新世纪诗典》之海青《如果》:“免费养老”、“免费教育”和“免费医疗”,一直是国人梦寐以求的福利,胡星斗教授这些年也多次建议全面推行免费教育、免费医疗和免费养老,但因为种种原因都不了了之了,看样子任重道远。本诗行文上由三个排比构成,收到了循环往复、一唱三叹的效果,虽是预设的场景,却表达了诗人内心强烈的情感与诉求、责任与良知,这既是对现实民生的反照,也让我们从中看到了某种希望。
张小云:读海青《如果》
好一个重复的如果
好一串电影消失的碎碎念
好一部《喜盈门》。呵呵
咀嚼出来了
表层都读到了
海青中间层触及孝亲育儿现实
内里那一层她可是直刺
计划生育所造成的
不可逆转的代价
她这首诗最妙在于
读的人得解码
这正与伊沙荐评语
所用了那个“刁”字暗合
解得有味道,是她“刁”得妙
“刁”在她转了三道弯
2022.3.28
标签:art, disease, education, films, Hai Qing, health, history, hospitals, imagination, insurance, life, medicine, memory, movies, NPC, pensions, people, public, responsibility, school, sickness, socialism, society, state, stories, 新世纪詩典, 海青
发表在 1960s, 1970s, 1980s, 1990s, 2000s, 2010s, 2020s, 2022, 20th century, 21st century, March 2022, Middle Ages, NPC, poetry, Translations | Leave a Comment »
3月 28, 2022

Martin Winter
LIEBE
Liebe,
wie soll ich das schreiben?
Ich schreib gerne Zeichen
mit ein bisschen mehr Strichen.
Ai, dieses Zeichen,
da ist ein Herz drin.
Aber
die meiste Zeit
ist Zeichen schreiben
besonders wie viele Striche
gar nicht
so
wichtig.
MW Chinesisch im Febr. 2022, auf Deutsch im April 2022
Martin Winter
LOVE
Love,
how to write it?
I’ve always liked
to write traditional characters.
There is a heart in the “ai”,
same as in Japanese.
But actually,
most of the time,
writing,
especially wondering
how many strokes,
isn’t
really
that important.
First written in Chinese,
February 2022. Tr. 3/27/22

新世纪诗典11,NPC3月28日,4011首,1243人。第17个维马丁(奥地利)日
《新诗典》小档案:维马丁 (Martin Winter), 1966年生于奥地利维也纳。诗人、译者。住过台北、上海、武汉、重庆、北京等等。在《人民画报》、《人民文学》等等媒体作翻译、编辑。他的诗歌和译作发表在美国、欧洲、亚洲和澳洲。2020年磨铁出版了汉英双语诗选《最终我们赢得了雪》。2013年开始了参加新诗典。
伊沙:维马丁同志最近很忙,忙于为中文诗歌军团当李德,忙于肃清我这种不正确分子诗中的流毒,带病还要工作,动作那么多,行为那么多,说话那么多,到自己的诗上,都不及这一个"爱"字。所以呀,诗真的是做减法,"窗含西岭千秋雪",我要的是窗中千秋雪,不要你的西岭,不要你的冬天。
况禹点评《新诗典》维马丁《爱》:读马丁这首,一是赞叹诗好,二是深受启发——有紧迫感,一位奥地利诗人写汉语诗能写得这么精准、语言那么节制,身为中文作者,还是要老老实实、时刻返观自己的语言状态,尤其是对矢志于口语诗的作者而言。
读维马丁的诗《爱》有感 | 亚黎
每个男人心里都存有一股男孩气
每个女人心里都住着一颗少女心
作为奥地利诗人
一个纯老外
能这么喜欢汉字
还能用我们现在生活里基本不用的
大多出现在书法作品里的繁体字
写出这个“爱”
那句话说得好
“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2022.4.5
韩敬源:在好诗人这个前提下,仅只是因为对单一“公共事件”观点不同就“痛下杀手”的绝对不是现代人,也不是现代诗人,那是把诗工具化了。微马丁本诗在“写字”的过程把敏锐的感觉呈现为微妙的诗意,尤其结尾处还有“得其意忘其形”的发现,诗的高级发现。李勋阳:诗中所写,也正如一些语言文字学家所讲,大陆的文字简化将繁体字里面很多东西没了,比如这个“愛”字就特别典型,让人遗憾,但是我又不会向不少人,呼吁退回去,为什么呢?因为我知道,许多事一旦打开,再退回去几乎是不可能的,花费几倍的力气都没用,徒劳这些精神干嘛,因此我也给我身边写书法的盆友交流过。既来之则安之,不要一写书法还固执地认为繁体才是王道,相反简体字的书法到现在还没有人成为立法者,这才是现在还写书法者的机会。扯远了,这首诗说的“愛”这个字的精华在哪里,所以哪怕字写得不好,正因为里面的心,心意所至,天地可鉴[微笑]

张小云读维马丁《爱》
常常骂简化字胡搞的例子中
无心之“爱”便是其一
没想到维马丁居然将它写成诗
还好,知道“爱”在心理学
被视为贪著,便没露出
嫉妒恨的表情来
但对他在汉语汉字上的用“心”
却生起了深深的敬意
2022.3.27
黄文庆评维马丁的《爱》
维马丁的诗无论长短,内里都有某种“大”的气场,这可能与他的气质和他跨国界、跨语种的写作有关。
这一首透过对一个“爱”字的汉语写法,显示了他内心的开阔、纯真和暖意。
他的这种气度和性情是装不出来的,作为血液里流淌着汉语基因的我们,看到他这样认知、这样写,心里对他油然而生出很多敬意。
当然,字只是一种符号载体,他对太多的其他字无感,我们也是如此。
这首诗,就是因为他所说的“心”字,把我们的心烫了一下,亮了一下,激活了一下,我们,包括伊沙对他投出了仰视的目光。
最近一个阶段,维马丁对伊沙有点意见,且表现得有点尖锐,语言和观点都多少带刺。我也看到了伊沙一改以前的凌厉,做了一定的包容。
其实,他们的小矛盾让我想起恩格斯的一句名言,改造一下就是——“他们的冲突是思想认知角度的,不是相互人格的”。
维马丁写了这样的诗,伊沙选了,我看到他们两位都很“有心”,越过这个坎,友谊还是友谊,只会更加深厚。
所以,这首诗,不单单是一首好诗,他见证和记录了两位重要诗人、一对诤友之间友谊回暖、气度拓展的断代史般的节点。
这是一段诗坛经历思想碰撞后握手言和的划时代事件史话。
2022.3.27
爱
워터 미틴
爱자를
어떻게 쓰나
나는 언제나
번체자를 쓰기 좋아한다
마음을 나타내는 글자가
바로 이 글자이다
그러나
대부분의 경우
글을 쓸 때
글자의 획은
조금도
중요하지
않다
2022.2
全京业 洪君植 译
读维马丁《爱》|雪也
有个观点是知人论世,所以在谈维马丁这首诗之前,首先来谈谈我对维马丁的印象。我没见过维马丁,我翻看了聊天记录,是去年11月5日我加了他微友。他首先解释了他的名字——我在奥地利维也纳,所以交维马丁(应该是叫,他粗心打错了)。他还说——在中国以前在人民画报,目前给人民文学做德语版。奥地利有翻译组织参加了。我回复说,都是国刊都是大刊。同几乎所有的微友一样,我们也只是加微友的时候,简单地聊了几句,后来就很少交流过。我后来拉他进了我的公号微信群,他偶尔也在群里帖诗,公号也选用过他的诗。我经常翻看他的朋友圈,他貌似经常在伊沙老师的朋友圈里留言,有时是询问,有时他会谈他自己的观点。以至于这次乌俄战争,引起了两人不同的争论,甚至友谊的小船差点就翻了。正如赵大爷的留言,他没想到伊沙诗典会推送维马丁的诗,我也没想到。也许这就是君子和而不同吧,当然也可以看出伊沙的胸襟。我感觉到的维马丁,按照我们的界定,可能就是刀子嘴豆腐心,有点执拗,有点偏执,有点一根筋,情商可能不高。但人品,真的不错,这也是伊沙老师没有和他真正分手的原因吧。在我的观感中,很多大艺术家,都是天真烂漫的,维马丁就有类似的品质。
下面我们走近维马丁的这首小诗吧。爱的繁体字,是愛。我是在初中的时候,就知道是这样写的。当时有一位女同学,说了一个谜语,打一个字。具体谜语忘记了,有一句把你搂在怀里,谜底就是愛。关于这个字,维马丁说,他喜欢繁体字,因为是代表心意。但诗歌的后面,他又说,大部分时候,写字笔画一点都不重要。这其实并不矛盾哈。汉字,就是一种书写的工具,可以用来表情达意,具体的笔画真的不重要。但,愛很重要。
愛,让人靠近,让不同国籍的人相识。愛,让人们可以靠近。因为有愛,这个世界,才那么可爱。
【亚坤评诗】
爱
作者|维马丁
(内容详见新诗典今日推送)
维马丁的诗让我很惊叹!这绝不是虚话!
为了评他的诗,我把新诗典推送他的17首中文诗仔仔细细看了几遍。
说实话,我一下子真不知该从哪个纬度说起。
他的中文诗歌,结合他的语言(母语)、生活环境和文化语境看,有很多东西可以说。
如果再结合国内诗歌语言环境看,则可说的东西更多。这甚至能形成一个“诗学个案”。
这个课题可以结合女诗人劳淑珍的“诗学个案”进行对比研究。
因为是短评,我实在无法展开。现在,我换一种策略,在本诗评中,只选择提出问题!
1.维马丁写中国文化诗比较多,往往能写得很纯粹!他甚至能抵达文化精神本体最要害的部位(17首中文推荐诗中有很多首)。相反,母语诗人,则困难很多!甚至,越想写 越远离,这是为什么?
2.就本诗来讲,他的中文诗歌语言已经把“非诗的语言水分”拧得很干了!从诗的角度讲,纯度真得很高!从心的层面、情的层面、物的层面、语言的层面都“很干净”。这到底是天分,还是后学和修炼?
(不光是这一首,请通读他的诗,如果你在那个纬度里,看看就知道了)
3.我从维马丁的朋友圈和各种小细节中发现,他其实是个很单纯、善良,性格有些偏执的人!(不好意思,这只是我的感觉,没有恶意),他对中国的现实生态和骨子里的世俗和情理,其实并没有完全内化。但他却可以写出纯度非常高的“中文诗歌”,尤其文化诗!这到底是什么在起做作用?语言和心象的距离,到底有多远?
4.就本诗来讲,它依然是一首很完满,很有深度的文化诗!毫无疑问,诗人维马丁理解了“爱”这个汉字的深意。
通过他后七句的“转折阐述”,我基本可以确认:他超过了“愛”这个字的“形式部分”,抵达了内容的细部和深部。
中国汉字的“形”、“意”,背后的“情”、“思”、“礼”等问题,我在这首诗中,都读到了。
这是一首好诗,带给我的诗学感受!祝贺诗人维马丁!我就先提这四点感受吧!
(马亚坤.2022.0327.上海)
马金山|读维马丁的诗《爱》的十一条:
1、诗意的终极奥义,还是语言;
2、有的诗,需要多重意趣,而更多的时候,诗只需要一个就好;
3、维马丁 (Martin Winter),1966年生于奥地利维也纳。诗人、译者。住过台北、上海、武汉、重庆、北京等等。在《人民画报》、《人民文学》等等媒体作翻译、编辑。他的诗歌和译作发表在美国、欧洲、亚洲和澳洲。2020年磨铁出版了汉英双语诗选《最终我们赢得了雪》。2013年开始了参加新诗典;
4、维马丁的诗,其对这个世界的感受力极强,这是与生俱来的东西,而正是这种敏感而鲜活的状态,会给勤奋的人,更多的回馈,且惊喜不断;
5、读完这首诗,我专门又搜出“爱”的繁体字来看,惊讶于维马丁的发现和创新精神,这个字中间真的有一个“心”字,而正是这些刻骨铭心的情感,让人更觉温暖;
6、本诗通过一个世界性的字“爱”,以个体独特的思维方式和文化视角,复述内心深处对“爱”的表达,简单直接,却又情深意浓;
7、一开始,即抛出一个问题,来诠释这个“爱”字,由此联系到作者自己的内心想法和感受,并大胆创新入诗,呈现出一种大爱无疆;
8、后半节,诗人对于字的理解,进行了深入而广泛的研究,并付诸于诗中,让观点构成一种“意”,既是一种诗意,还是一种心境;
9、此诗写得智慧且诗意开阔,这些都是很容易让人能够感受到的,是一种气质、气场和境界;
10、本诗给予诗人的启示:“像诗一样,人,简单一点好”;
11、汉字之诗、大爱之诗、感受之诗。
《爱本无心》
张小云
这几天为了下阶段练刻字
题材上找出来的语句中
有带“爱”字的
心想人家繁体字是有心之爱呢
顺便跟大伙儿又对简化字揶揄一通
为了弄清楚字源,还是查了查
翻说文解字,本义是行皃
也就是行走的样子
跟爱不搭界
继续查,才知甲骨文没出现过
到金文才有但它恰恰是由
欠心或旡(即无)心
构成
也就是伸脚一般的笔划
往东拐是欠心
往西歪则是无心
2022.1.13


标签:characters, Chinese, 維馬丁, 维马丁, expression, feeling, feelings, friendship, heart, history, importance, Japanese, life, love, Martin Winter, memory, people, simplified, society, strokes, tradition, writing, 新世纪詩典
发表在 1966, 1970s, 1980s, 1990s, 2000s, 2010s,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2020s, 2021, 2022, 20th century, 21st century, February 2022, March 2022, Middle Ages, NPC, poetry, Translations, 新世纪诗典 | Leave a Comment »
3月 26, 2022

3A
DER TAUCHER A GENG
Jedesmal wenn er taucht,
liegt die abgelegte Halbprothese
einsam auf dem Boot.
Einmal ist er runtergegangen
und seine Ausrüstung war kaputt.
Er hat die Reserve-Sauerstoffflasche genommen,
aber die hat auch geleckt.
Wegen seiner
langen Erfahrung
ist er noch sicher hinauf gekommen.
Er hat sich prustend,
außer Atem,
den Bauch voller Wasser gehalten
und erzählt von der Gefahr.
Zuerst mit ganz erschrecktem Gesicht,
aber sehr bald
mit einem unwillkürlichen Lächeln
über das eigene Überleben.
In diesem Moment
hab ich bemerkt,
seine Prothese daneben
hat auf einmal gezittert.
Übersetzt von MW im März 2022


伊沙推荐《潜水手阿更》:这首人物诗写得好,有特点,是"这一个"。结尾处,在一般作者大脑最容易缺氧的地方,又保持着足够的灵性,是这个扩大半月中的上乘之作。
黎雪梅读《新世纪诗典》之三个A《潜水手阿更》:本诗成功塑造了一位经验丰富、身残志坚的潜水手阿更形象,身体残疾,但能够成功地在水下处理突发状况并化险为夷,这是身体健康的正常人都难以做到的。阿更沉着冷静而又乐观积极的精神风貌立体又生动,着实令人钦佩不已,也避免了人物形象的概念化和单一化。叙述上流畅自然,丝毫不拖泥带水,结尾处“假肢/突然抖动了一下”,这一细节的捕捉亦真亦幻,令人颇感意外,其实另有深意及复杂的情感,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读三个A的诗《潜水手阿更》有感 | 亚黎
生活里
与我们和谐共处的事物
不管有无生命
日子久了
或多或少会有一些感情
花、草、宠物、衣物、床、居室……
假肢这个人造肢体
与人体长久磨合融为一体
更甚于那些身外之物
成了主人身体的一部分
2022.3.26
【亚坤评诗】
潜水手阿更
作者|三个A
(内容详见新诗典今日推送)
这首诗,很有意思,可以和昨天新诗典推送的那首诗对比着解读。
昨天那首诗——《细节的力量》,是由一个单一性的特殊细节(“不抽烟,但常备打火机,时刻准备给领导点烟”——这实际是一个心理细节,再追深一点,本质是一个精神细节)来带动全诗的。
而本诗,恰恰相反,它是依靠多种很具象的人物细节,结合很生动的画面细节(靠叙述呈现的),在非常可视化的诗歌空间里来完成诗歌运动的。
本质上看,一个是抽象的精神细节。一个是具象的生活细节。
当然,《潜水手阿更》这首诗,在结尾处,也由实(作者叙述的现实画面)入虚了(“假肢抖动了一下”其实就是心象。现实是不可能的。这就是作者个体感受上的精神细节)。
这恰恰是本诗的精彩点!坦诚讲,如果抛开最后四句,只看前面的内容,这首诗虽然叙述也很精彩,但还够不上是一首极其出彩的好诗。
一旦在结尾处加上“假肢抖动”(精神化)这个细节,就与开头的“假肢”(现实生活)形成了内部呼应。
这样看,整首诗,不管是形式上,还是内容上,甚至是精神上,都打通了!
这一抖,虽然是虚的,但从诗的角度讲,是站得住的,是成功的,是出彩的!
此诗语言细节丰富,画面感十足,叙述老练,最后的一抖,成功把诗带进了精神性的内部世界里。
让我们体会到了一种生活的酸楚和生命的质感!好诗!
(马亚坤.2022.03.26.上海)

标签:3A, accident, air, belly, breathing, danger, experience, NPC, people, prosthetic, survive, talking, water, 新世纪詩典, 三个A
发表在 1970s, 1980s, 1990s, 2000s, 2010s, 2020s, 2021, 2022, 20th century, 21st century, March 2022, Middle Ages, NPC, poetry, Translations, 新世纪诗典 | Leave a Comment »
3月 25, 2022

Li Dongze
MACHT DER KLEINIGKEIT
damals hat es mich überrascht,
erst viele jahre später
hab ich die bewegung kapiert.
er raucht nicht,
hat aber immer ein feuerzeug in der hand,
um einem chef
die zigarette anzuzünden.
2021-07-07
Übersetzt von MW im März 2022

伊沙推荐语:
口语诗塑造的典型人物,我一方面觉得很可笑,另一方面又对典型人物心生怀疑一一经历决定立场:我也在现实生活中,见过这么一位爷,但是人家在给领导点烟之余,也给我点过烟,我眼见他也给其他普通群众点过烟,所以不典型,不叫人讨厌。究竟典型好还是不典型好?或者中国口语诗学(相当伟大)应该确认哪种?说出来供作者、同行、读者思考。
况禹点评《新诗典》李东泽《细节的力量》:本诗写了一个中国特色的职场—官场—人际的极端型个案。我读的时候,又想起刘傲夫的那首《和领导一起尿尿》,都是国产恶俗等级思维的病灶反应,传统小说里吴敬梓和契诃夫都擅长捕捉这类场景,本诗则呈现了它的当代版本,语言干净、节制,把控得很稳。
黎雪梅读《新世纪诗典》之李东泽《细节的力量》:不得不佩服诗人写法的高明。通过诗歌来塑造生活中我们常见的这类溜须拍马、曲意逢迎的“马屁精”,诗人没有用具体的事例进行“正面突破”,而是采取了“侧面烘托”的方式,从“他”并不起眼的小细节入手:“他不抽烟/却火机从不离手/是为了/给领导点烟”,活画出一个在领导跟前点头哈腰、殷勤点烟的官场投机者形象,让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我”对此人此事的顿悟中亦不乏讥诮与同情,表达上却又非常含蓄。整首诗用力很轻却力道十足,给人留下鲜明而又深刻的印象。
高歌:上次酒桌上刚好和几位朋友说到我的这个文学观:典型环境中的典型形象,杂取种种人合成这一个的问题——我这几年就存疑:现实生活中的人没那么典型,为什么非要典型化,是不是一种失真甚至单薄了?和几个朋友提到,未有回应。

伊沙主持 | 新世纪诗典11一周联展(2022.3.20——3.26)
标签:boss, cigarette, cigarette lighters, fire, gesture, hand, hierarchy, leaders, Li Dongze, light, lighters, memory, movement, NPC, people, poetry, work, 新世纪詩典, 李东泽
发表在 1970s, 1980s, 1990s, 2000s, 2010s, 2020s, 2021, 2022, 20th century, 21st century, July 2021, March 2022, Middle Ages, NPC, poetry, Translations, 新世纪诗典 | Leave a Comment »
3月 24, 2022

Liu Aofu
SONNENBLUME
Man sagt, du sehnst dich nach dem Licht.
Ich sag, du richtest dich nach dem Sonnengesicht,
hängst dein Fähnchen nach dem Wind,
du stehst nur auf, wenns etwas bringt.
Die Sonnenblume sagt,
ihr habt jeder recht.
Aber ich denk an meine hunderttausend Körner im Bauch.
Übersetzt von MW im März 2022


主持人伊沙推荐语:一个诡辩,自圆其说,甚好甚好,向日葵这个热门题材,便有所突破。作为网红诗人,傲夫走红后让我最满意之处在于:他近几轮的诗各首都不一样,有区别,说明用心很深。
况禹点评《新诗典》刘傲夫《向日葵》:把一个熟知的意象放入现实的语境,一切看起来就不一样了。而这时对其做进一步的现场剖析,便显得格外具有震撼性。
周鱼:相比旁观者的声音,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该做什么、为什么负责更重要。
王乙蓝:以往的文学作品中的向日葵不管怎么写都是理想的象征,正能量的化身,诗人刘傲夫的向日葵是千千万万个真实的你我中的一个。
兰象戎:这首厉害,两个转折的思辨,自然物相的社会启示,格物致知……
王飞长沙:向日葵一直很无辜,古往今来诗人们陟罚臧否,用以寄托各自的理想,今天终于有人替向日葵说了句公道话。
读刘傲夫《向日葵》|雪也
向日葵,也是永恒的题材了,古今中外写向日葵的诗歌很多了。在当代诗人中,印象最深刻的是刘家魁老师的《向日葵》——
我只把太阳仰望
我只向泥土低头
我只遵守一个法——季节
我只开放一朵花——自由。
只有四行的诗歌,却让人读后过目不忘。同样也许会给你带来如电视剧《金粉世家》片头般那样的视觉冲击力和震撼。
诗歌和其他所有艺术一样,都讲究的是创新。刘傲夫的《向日葵》就有与众不同的艺术特质。诗歌7行,两个小节,三种说法。“有人说你向往阳光”,这是中性的看法,或褒义,因为向往阳光,没问题啊。世间万物,都需要阳光的普照。“我”的看法,明显就是贬义了。“看太阳脸色”,“见风使舵”,“无利不起早”等等,这也是“我”批驳向日葵的理由,这也有道理啊!对应人间,有很多的人可以对号入座的。
真是横看成岭侧成峰啊。最后我们再来看看向日葵的答辩——你们都说得对,但我得对腹中的十万颗籽粒负责。也就是说,你们说的都有道理,但是我有十万颗籽粒(这里是夸张的修辞手法),我要对他们负责,他们就是我必须护佑的子女。既然要对他们负责,那我就必须要看太阳的脸色,必须见风使舵,必须起早,必然向往阳光。
表面上,本诗似乎没什么意义。其实,这里有象征和隐喻的。太阳,向日葵,作为诗歌的意象,可以有哪些所指。这首诗,和目前的俄乌战争,有没有什么关联。这都是我们可以联系起来的方向和思路。

标签:attraction, children, conversation, family, flowers, following, light, Liu Aofu, loyalty, NPC, opportunity, people, plants, responsibility, sun, wind, yearning, 刘敖夫, 新世纪詩典
发表在 1970s, 1979, 1980s, 1990s, 2000s, 2010s, 2020s, 2022, 20th century, 21st century, Antique times, March 2022, Middle Ages, NPC, poetry, Translations, 新世纪诗典 | Leave a Comment »
3月 23, 2022

Liang Yuan
SPUREN
Das Qinling-Gebirge
im silbernen Schnee.
Kleiner weißer Weg,
eine Wildspur
schräg darüber.
Im Reif am Wegrand
ein Haufen Müll.
Trinkflaschen, Esstaschen
wirr durcheinander.
2022-02-19
Übersetzt von MW im März 2022

《新诗典》小档案:梁园,本名梁晓英,1968年5月出生,陕西宝鸡人,年轻时曾有散文作品发表,新诗典诗人,诗作发表在《解放军文艺》《文化艺术报》等报刊,入选《与李白对饮》 《人间最美丽的故事》《中国女诗人先锋诗选》等。
伊沙推荐:一首环保诗。大家设想一下,假如本诗所写地点不是秦岭,换成别的随便什么山,诗的力量就小多了,这充分说明了符号的力量。所以,诗人不要虚妄,我们可以创造语言,但更多时候,我们只是在利用、消费语言以及语言学的成果。
况禹点评《新诗典》梁园《痕迹》:城里人为什么向往自然?因为远离人群以及人类自身的浊气。可惜,随着商业化进程,人迹罕至的地方确乎已然不多,凡有景观处,皆有人之污浊行为的遗迹。本诗中把所描写的污染发生地选在秦岭,更凸显了问题。秦岭是什么地方?中国南北地理和气候的分界线,也是历代假隐士们迷恋的终南山等名山的所在。
黎雪梅读《新世纪诗典》之梁园春晓《痕迹》:作为一名环保志愿者,诗人没有在诗中向人们大声疾呼保护环境,不要乱扔垃圾。而是先描绘了一幅美丽的“雪后秦岭图”,野兽也在此留下了脚印👣,而与美景格格不入的是人类留下的“一堆丢弃的垃圾”,鲜明的反差触目惊心,这样的一幕已足够令人反省与深思。先扬后抑的写法使得批评与谴责反而显得多余,“大音希声”便是如此。秦岭被尊为华夏文明的龙脉,尚且逃不脱环境污染的尴尬,想必其他地方也好不到哪儿去。所以环保意识不是嘴上说说而已,不落实到身体力行一点一滴去做,都是空谈,于事无补。
【亚坤评诗】
痕迹
作者|梁园
(内容详见新诗典今日推送)
一首好诗!一首灵动的画面诗!
一首干净的纯诗!
由于这首诗作者选择的地点是“秦岭”,从内部气息、精神干净度和诗歌空间感上讲,它确实起到了很纯正的“引领作用”。
秦岭是华夏命脉!
作者写“秦岭”,尤其又是写“痕迹”,不管是写“野兽的脚印”(文明的心迹,诗中有一种神秘性,指向很深的文化肌理),还是写“塑料瓶和食品袋”(现实的痕迹,诗中有一种批判力,指向很深的社会肌理),内部精神都折射出一种“文化心迹”!
也就是说,这其实是一首基于现实反思意识上的文化诗!
它内容上写的是“环境生态问题”,实际诗核内部写的是“精神生态问题”。
这是个很复杂的问题。所以,作者选择写“秦岭”,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它的空间足够大,精神视野足够辽阔,基本能容纳作者“精神的表达”!
标题“痕迹”与诗中的内容遥相呼应!
诗中野兽出没的痕迹(脚印)和人类活动的痕迹(垃圾)形成了两种精神空间的“交涉”,把“精神痕迹”这个母题带到历史、文化、自然和社会现实中去了!
“浅”可述“环境生态”,“深”可表“文化精神”。
可谓好诗!“内化”的妙!“拾取”的妙!
(马亚坤.2022.03.22.上海)

伊沙主持 | 新世纪诗典11一周联展(2022.3.13——3.19)
标签:animals, garbage, Liang Yuan, mountains, NPC, path, people, Qinling, snow, steps, trace, 新世纪詩典, 梁园, 梁园春晓
发表在 1960s, 1970s, 1980s, 1990s, 2000s, 2010s, 2020s, 2022, 20th century, 21st century, February 2022, March 2022, Middle Ages, NPC, poetry, Translations, 新世纪诗典 | Leave a Comment »
3月 21, 2022

Pan Xichen
STOP, ICH FRAG WARUM
Stop! Wünsch mir nicht sofort
Frohes Neues Jahr!
Ich will dich zuerst fragen,
Die Blütenpracht letztes Jahr im Garten,
Bauhinie, Azalee, Kamelie, Magnolie…
Jetzt sind alle verblasst,
und warum?
Übersetzt von MW im März 2022

新世纪诗典11,NPC3月22日,4005首,1243人。第27个潘洗尘(云南)日
伊沙推荐:继续过全球诗人节一一世界诗歌日。面向世界,中文诗歌的最大平台,照样还是里子面子同讲,再请出一位老将、名将、悍将。中文诗玩抒情,潘洗尘是顶级高手,你看本诗写得多么节制,话说一半藏一半,时代的巨浪打过来,自以为真理、正义、大道在手的诗人写起来就大喊大叫大讲大理无节制一把草了,诗最终惟艺术性是取,本诗是个很好的提醒。
况禹点评《新诗典》潘洗尘《停,我先问问你这是为什么》:最近不时在电视上看到“二手玫瑰”的主场梁龙,他那辨识度极高的糙嗓,每听都让我快乐。前两天还想,这个穿一身花花绿绿西装的家伙怎么这么眼熟?哦,还真有点儿像诗人潘洗尘!这不,又看到了老潘的玉照。还真像。本诗是一设问,问得空灵、跳脱,举重若轻。不用讨论,也无须急着回到。跟着问题进入思考和冥想,并尽量把这状态延长就好。
黎雪梅读《新世纪诗典》之潘洗尘《停,我先问问你这是为什么》:诗中提出的问题,也许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答案,也许答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诗人想让你多抬眼看看周围的世界,多关心关心“去年还满园都姹紫嫣红的/紫荆、杜鹃、茶花、玉兰”,它们是否快乐?如果它们都不快乐,何必问我快不快乐?心怀悲悯的人,不仅对他人怀着温情,就算是动物,花花草草牵亦挂于心,也会如同人一般看待。即便答案诗人早已了然于胸,但对于我们每一个被提问的人来说无异于一次警醒与沉思。
张小云:读潘洗尘《停,我先问问你这是为什么》
停!气势在先
问——反问,还是个不容回避的责问
这时代就是停不下来呀
去年的满园春色今年的暗哑
老潘没有答案吗
当然有
他要是的
你
必须给交待
疫情连绵战火纷飞的眼下
跟老潘诗中的境相不相干吗
他责问的你
是谁呢
2022.3.21
黄平子读潘洗尘《停,我先问问你这是为什么》
——《新世纪诗典》4005
停,我先问问你这是为什么
潘洗尘
停 先不要急于跟我说
新年快乐
我想先问问你
去年还满园都姹紫嫣红的
紫荆、杜鹃、茶花、玉兰……
今年都暗哑
这到底是为什么
黄平子读诗:潘洗尘:当代诗人。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诗歌创作,有诗作《饮九月初九的酒》、《六月我们看海去》等入选普通高中语文课本和大学语文教材,先后出版诗集、随笔集17部。2009年以来先后创办并主编《诗歌EMS》周刊、《读诗》、《译诗》、《评诗》等多种诗歌刊物。曾获《绿风》奔马奖、柔刚诗歌奖、《十月》文学奖、《上海文学》奖、《诗潮》最受读者喜爱的诗歌年度金奖、《新世纪诗典》李白诗歌奖成就奖等多种诗歌奖项。“停 先不要急于跟我说/新年快乐”,打断别人的话是很不礼貌的,何况是新年祝福。连新年祝福都忍不住要打断,你可以想象“我”的内心有多么着急。“我想先问问你/去年还满园都姹紫嫣红的/紫荆、杜鹃、茶花、玉兰……/今年都暗哑”,今昔对比。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没有对比,就不知去年的好。没有对比,就不知今年的惨。“这到底是为什么”,这到底是为什么?只要看到过去年美景的人,肯定要问一问。这到底是为什么?只要看到过今年现状的人,肯定要问一问。这到底是为什么?天知,地知,你知,我知。
2022年3月21日20点48分
标签:beauty, blossoms, death, flowers, life, lunar calendar, new year, NPC, Pan Xichen, poetry, time, year, 新世纪詩典, 潘洗尘
发表在 1960s, 1970s, 1980s, 1990s, 2000s, 2010s, 2020s, 2022, 20th century, 21st century, Antique times, March 2022, Middle Ages, NPC, poetry, Translations, 新世纪诗典 | Leave a Comment »
3月 20, 2022

Yan Li
ERSCHEINUNG
die fußspur hat körperwärme
ich fall hin
sie geht weiter
ich hab die augen zu
mein gesicht ist wach
Übersetzt von MW im März 2022


新世纪诗典11,NPC3月21日(世界诗歌日),4004首,1243人。第28个严力(美国)日
《新诗典》小档案:严力(诗人、艺术家)1954年生于北京。1985年从北京留学美国并于1987年在纽约创立“一行”诗刊(2000年停刊),2019年6月在纽约复刊。继续任主编。2018年出任纽约“法拉盛诗歌节”主任委员,同年出任纽约“海外华文作家笔会”会长。
伊沙推荐:世界诗歌日。面向世界,中文诗歌的最大平台,里子面子同讲,请出一位老将、名将、悍将。中文诗玩意象,以老严为最高,比起其《今天》派同仁,虽说玩的都是意象,但老严在精神领域朝后现代挪了半步,所以它的意象有诡异带幽默。
况禹点评《新诗典》严力《现象》:读此诗,我想起老严早年的那些名作。好像一触碰到与鞋、脚及其周边相关的元素,严力就特别能写出名篇。本诗也是,它伴着诗人生命的步伐,结结实实,继续向前。
黎雪梅读《新世纪诗典》之严力《现象》:是的,“脚印是有体温的”,因为它还残存着人体的温度,所以“我倒下”,它仍然能够“独自往前”。就如同那些著作等身的文学艺术家们,即使他(她)们的生命逝去,后人依然能够从他(她)们的作品里感受到温度和心跳,因而人们并未觉得他们已经逝去,只是换了一种存在的方式与这个世界交流、沟通而已。本诗写出了异于常人的生命感,你能从中感受到蓬勃向上的力量和不轻易放弃的执拗;当一般人的目光只是停留在物象的表面时,我们的诗人早已用睿智的目光洞穿了它的本质。
黄平子读严力《现象》
——《新世纪诗典》4004
现象
严力
脚印是有体温的
我倒下
它独自往前
我闭眼
脸醒着
黄平子读诗:严力(诗人、艺术家)1954年生于北京。1985年从北京留学美国并于1987年在纽约创立“一行”诗刊(2000年停刊),2019年6月在纽约复刊。继续任主编。2018年出任纽约“法拉盛诗歌节”主任委员,同年出任纽约“海外华文作家笔会”会长。现象是指事物在发展、变化中所表现的外部形式。本诗写了三种现象。现象一、“脚印是有体温的”。脚印是人留下的。脚印的体温缘自人。脚印还有体温,说明这是刚刚留下的脚印。现象二、“我倒下/它独自往前”。脚印是人留下的。“我倒下”,脚印自然会终止。能够“独自往前”的,不可能是事实的脚印,只能是“我”的精神。臧克家在《有的人》中说:“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本诗写的,是不是这种情况?现象三、“我闭眼/脸醒着”,“我闭眼”承“我倒下”。有一个词语叫做“死不瞑目”,指人目的未达到,死也不甘心。这里用“闭眼”,是不是指死而无憾?如果是,脸上也就会安详、平静了。不过这里的“闭眼”也可以指休息、睡觉。“脸醒着”,指内心的宁静。
2022年3月20日20点01分
标签:awake, body, eyes, feeling, feet, i, life, NPC, poetry, time, trace, warmth, Yan Li, 嚴力, 新世紀詩典, 新世纪詩典, 严力
发表在 1950s, 1954, 1960s, 1970s, 1980s, 1990s, 2000s, 2010s, 2020s, 2022, 20th century, 21st century, February 2022, March 2022, Middle Ages, NPC, poetry, 新世纪诗典 | Leave a Comment »
3月 19, 2022

Lu Fuxiang
NERVENKRANKE
Er hat eine Hacke
und überfällt das Nervenkrankenhaus.
Die Patienten beschützen
die Ärzte,
sie können entkommen.
Übersetzt von MW im März 2022

新世纪诗典11,NPC3月20日(春分),4003首,1243人。第9个陆福祥(广西)日
《新诗典》小档案:陆福祥,1985年8月生,壮族,广西南宁人,新诗典诗人。
伊沙推荐:最近对精神病人体会深,尤其身处于中外诗人之中,我在开战第一时间用的肾上腺素飙升不足以概括他们面对这场战争的疯狂,所有人好像都动了元气,因为这是对价值观的总清算。回到本诗,这是一首荒诞诗,写出的是现实的荒诞不经。
况禹点评《新诗典》陆福祥《精神病人》:全世界的病人在医院遇袭时都是和医护人员站在一起的,只有一个例外和变数——精神病人,因为你说不好病患在发作时会是什么反应。本诗好玩儿在于,精神病人这一次表现得英勇而理性,这其实又构成了另一次的反常。荒诞如此突如其来,以至于读者已经来不及去追问那位挥着柴刀的袭击者了。
黎雪梅读《新世纪诗典》之陆福祥《精神病人》:袭击精神病院的人,大概率也是一个精神出了问题的人。对于这样一个突发事件,医生竟然能“在病人们的掩护下/成功逃离”,让人深感意外,与袭击者相比,这些精神病院的病人们倒是更像一群正常人。 也许精神病人和正常人之间本就是一念之差。“他”是谁?为什么袭击精神病院?诗中并无交代,留给读者想象与猜测。本诗所写看似荒诞又滑稽,其实现实远比文学作品更为残酷荒诞;极简的文字因其特有的张力,开出了纷繁艳丽的花朵,尽显语言的奥妙与奇异。
【亚坤评诗】
精神病人
作者|陆福祥
(内容详见新诗典今日推送)
一首荒诞派诗小说!
一首现实主义诗小说!
这首诗很短,只有五行。作者仅用24个字,就写出了一篇既荒诞又现实的“诗小说”。
说它荒诞,是因为诗的内容。请看诗!
标题虽然叫精神病人,但作者在诗中并没有写谁是精神病人。也就是说诗歌标题是一种开阔性结构。
如果结合诗歌内容来看,依我的理解,它总计出现了四个角色。他们分别是:手持砍刀的施暴者、精神病院的病人、医生、社会大众(注意这个其实是隐藏在诗歌背后的)。
诗歌内容是这么写的——“他用柴刀/袭击精神病院/在病人们的掩护下/医生成功逃离”。
我们可以设想:施暴者本人是不是精神病人?他是不是这个精神病院的病人呢?他去精神病院袭击的到底是病人还是医生,还是无差别攻击?(从内容看好像是袭击医生),更荒诞的是医生(正常人)在精神病人(非正常人)的掩护下,成功逃离了。
你说这是不是很荒诞?你感觉是不是在读一篇离奇故事?!离奇么?
问题就在于:这首诗还不是纯粹的荒诞离奇。它本质上是在批判现实。甚至,它有可能写的就是现实。
我们都知道: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人的各种压力快速增大。精神病群体现象、现代人心理问题和医患矛盾都非常严重。
近些年,“医患事件”屡屡发生,“高额医疗费”也一直是国人心中的一座大山。
由此,再来看本诗。读者们可以仔细体会它背后的内容指向究竟是什么?
这样看,它是不是一首“基于现实主义基础上的批判性作品”?
更重要还有:我们都在这个故事的局中!我们都是主角,也都是看客!
你说这是不是一篇既荒诞又现实的“诗小说”?
一声叹息罢了!
(马亚坤.2022.03.19.上海)
黄平子读陆福祥《精神病人》
——《新世纪诗典》4003
精神病人
陆福祥
他用柴刀
袭击精神病院
在病人们的掩护下
医生
成功逃离
黄平子读诗:陆福祥,1985年8月生,壮族,广西南宁人,新诗典诗人。本诗最少写了三个精神病人。第一个,用柴刀袭击精神病院的人。一个正常的人当然不会去袭击精神病院。这个人为什么要袭击精神病院?不知道。第二个,精神病院的病人们。不过这群病人好像没有病。你看:“在病人们的掩护下/医生/成功逃离”。多么荒唐、多么可笑。医生和病人的角色是不是反了?如果精神病院的病人们没有精神病,那么有精神病的当然是第三个人:把这些人当作病人关进精神病院的人。呵呵,不说了,就此打住。
2022年3月19日19点20分

伊沙主持 | 新世纪诗典11一周联展(2022.3.13——3.19)
标签:disease, doctors, 陆福祥, hospital, hospitals, knife, knives, Lu Fuxiang, mad, madness, mental, mental illness, patients, people, protection, psychology, psychosis, rage, sick, sickness, 新世纪詩典
发表在 1980s, 1985, 1990s, 2000s, 2010s, 2020s, 2021, 2022, 20th century, 21st century, March 2022, Middle Ages, NPC, poetry, Translations, 新世纪诗典 | Leave a Comment »
3月 18, 2022

Zhang Jingcheng
GEBRÜDER ZHOU
Ich habe einige Bücher gesammelt,
von Lu Xun
und von seinem Bruder Zhou Zuoren.
Zuerst in einem kleinen Teil des Bücherschranks,
dann in einem großen Rahmen.
Ich hab die zwei Brüder
niemals getrennt.
Ich glaub ihre beiden Seelen im Himmel
haben auch nichts dagegen.
Alles in Rauch und Wolken verstreut.
Übersetzt von MW im März 2022

《新诗典》小档案:
张敬成,男,1972年9月生于河南济源,中原诗歌节同仁,新诗典诗人,诗歌曾入选《佛城诗刊》、《泉诗刊》、《生活文摘》、《香港流派诗刊》、《雨露风》、《李锋评诗》、《君儿读诗》、《中国教师现代诗选》、《新世纪诗典》、《舌尖上的诗——2019中国口语诗年鉴》、《口语诗人为何必须战斗》等,著有散文集《暗夜明灯》、《巍巍王屋》,诗集《深夜,在路口》。
诗观:做现代人,做先锋诗人,怎么活就怎么写,撷取生活中事实的诗意。
伊沙推荐:有意思!在当前国际形势国内舆情下,特别有意思。汉奸身份,不该也并未影响二先生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但是终究成不了大先生这般的"民族魂",历史公正,文学有道。此诗对作者本人来说,属于另辟蹊径,十分可贵。
况禹点评《新诗典》张敬成《周氏兄弟》:本诗写出了不少现代文学读者+书虫的共有体验。周大+周二,这兄弟俩的书就该放在一起,互为映衬,互为对照。同理——概念人儿写不出这首诗。这也恰是大先生和二先生的生平与作品留给今人的启迪。
黎雪梅读《新世纪诗典》之张敬成《周氏兄弟》:背道而驰的周氏兄弟,却在诗人的书柜里相依相偎:“从来没有让他兄弟俩/分开过”,诗中毫不掩饰对两位文学大师作品的尊敬与喜爱,足见诗人内心对他俩最终分道扬镳的遗憾和惋惜,只想尽一己之力帮助他俩“复合”,并设想“他们的在天之灵/也没什么意见”,因为在诗人看来,所有的恩怨情仇,在时间的长河里早该“一切都烟消云散了”。短短十行里不仅涉及文学与历史、还有自我意识的彰显,以及特立独行的诗歌精神与素养。
【亚坤评诗】
周氏兄弟
作者|张敬成
(内容详见新诗典今日推送)
坦诚讲,这首诗不太好评。
原因在于:这首诗涉及到的内容比较复杂。
最复杂的是:本诗涉及到一个史观问题。
历史是当下的历史!当然也是非当下的历史!历史是发生的历史,当然也是书写的历史!历史是活着的历史,更是死去的历史!
这里面的复杂性和特殊性问题,搞史学研究的人,应该深有体会。
从我的史学观角度讲,作为一个后学,审视前人的观念、行为、作品等内容时,我会尽力回到“事件本身”,直接呈示,而不会做价值评价,更不会做史学评判!
这倒不是说我本身没有观念或价值标准,而是自我进行“个体悬置”了!这也许是一种相对冷静的史学研究策略!
这首诗说的核心问题,其实就在这里。不管是文学史意义上的,还是政治观念上的,还是生活和情感上的,先不说对错,用作者的原话讲——“一切都烟消云散了”。
是否真的烟消云散了,我们暂且不讲。但,历史的真实性(发生史)影响逐渐弱化,历史的书写性(评价史)影响逐渐增强,这倒是不争的事实!
如果只从文学史的角度看,二周在自己的系统中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这个基本没有争论!
如果从时代行为的角度讲,这兄弟俩的选择差别可就大了。这里面牵涉到政治、价值观、时代处境、个人思想、命运等一系列问题。非常复杂!
但周作人亲日,并在伪政府工作这是事实!
这当然是致命的“污点”!
如果从生活和家庭的角度讲,周家兄弟,唯有周作人处理的最好!也做的最到位!这又是另一个层面的问题了!
不管怎么讲,本诗最终给了一个答案。这个答案,我本人也很认同。
那就是:
“从来没有让他弟兄俩/分开过/我想他们的在天之灵/也没什么意见/一切都烟消云散了”
我想他们如能看到今日之国运,应该感到欣慰!
(马亚坤.2022.03.18.上海)

伊沙主持 | 新世纪诗典11一周联展(2022.3.13——3.19)
标签:art, books, brothers, collection, culture, history, language, literature, loyalty, Lu Xun, memory, nation, NPC, people, society, soul, souls, time, war, Zhang Jingcheng, Zhou Zuoren
发表在 1910s, 1919, 1920s, 1930s, 1940s, 1950s, 1960s, 1970s, 1972, 1980s, 1990s, 2000s, 2010s, 2020s, 2021, 2022, 20th century, 21st century, January 2022, March 2022, Middle Ages, NPC, poetry, Translations, 新世纪诗典 | Leave a Comment »
3月 17, 2022

Shi Jian
NACH DEM FENSTERPUTZEN
Ein Blauhäher
knallt gegen die Glastür,
fällt auf die Terrasse, liegt fünf Minuten,
dann kommt er torkelnd
weg.
2021-12-18
Übersetzt von MW im März 2022

新世纪诗典11,NPC3月18日,4001首,1243人。第2个石见(美国)日
《新诗典》小档案:石见,1962年生于北京,八十年代末去加拿大多伦多留学工作,九十年代末去美国。从事的工作有跨国企业设计总监,纪录片编导,翻译,服装设计师及色彩设计师。2020 年开始写口语诗,并翻译诗作,是国际跨界诗人沙龙成员,2021年,诗作《雪天》入选《新世纪诗典》。摄影作品和诗作曾经参加年先锋诗人跨界影展,著有设计教程。喜爱旅行,摄影,和茶。
伊沙推荐:太棒了!这个扩大半月中纯诗的上品!4000首抵达后一个新的开端!提醒我们:在纷纭的乱世中,在时代的洪流中,一定要守住诗的窗口一一这才是诗人的本分!
况禹点评《新诗典》石见《擦完玻璃后》:动感、戏剧感,有趣。一首诗有其中的两条,也就足够不错。
黎雪梅读《新世纪诗典》之石见《擦完玻璃后》:太有画面感了!飞来的冠蓝鸟却在撞晕之后一瘸一拐地“走了”,可怜的鸟儿让人好笑又心疼,怪也只怪这玻璃擦得太干净了!诗人没有直接夸赞玻璃擦得有多么一尘不染,而是从鸟儿的误判导致撞晕的结果,侧面来说明玻璃擦得干净程度,充满了智性;而抓住鸟的细节来写,又无形之中增加了诗歌的趣味性,同时又留给读者无限的遐想空间,在一首篇幅精短的小诗里,能做到这些实属不易。
标签:animals, birds, clean, 石見, 石见, danger, dizzy, flight, flying, glass, gone, life, living, NPC, observation, people, poetry, Shi Jian, wobbling, 新世纪詩典
发表在 1960s, 1962, 1970s, 1980s, 1990s, 2000s, 2010s, 2020s, 2021, 2022, 20th century, 21st century, March 2022, Middle Ages, NPC, poetry, Translations, 新世纪诗典 | Leave a Comment »
3月 16, 2022

Huang Pingzi
SOMMER
Reis
senkt wie Mutter den Kopf
Mutter
beugt sich hinunter wie Reis
Mutter
schneidet den Reis mit der Sichel
Reis
schneidet mit Halmen Mutter ins Gesicht
Übersetzt von MW im März 2022

新世纪诗典11,NPC3月17日,4000首,1243人。第2个黄平子(江西)日
《新世纪诗典》大节点一4000首纪念日!
《新诗典》小档案:黄平子,男,70后,中学教师,在《新世纪诗典》、《磨铁读诗会》、《诗快报》等发表作品。磨铁读诗会2020年度汉语十佳诗人。傲夫诗社成员。写作是一种编码的过程,阅读是一种解码的过程。
伊沙推荐:《新世纪诗典》,第4000首推荐诗,留给一首极具经典性的作品。如果没有最后一句质感十足的蛰人句子,这只是一首很一般的诗,有了此句,一跃而居上品,这便是句的重要性,以及句与篇的关系。
伊沙:《新世纪诗典》4000天纪念日,萧衍有言:刻意为之,不算功德一一以此言自勉,走向未来。
况禹点评《新诗典》黄平子《夏天》:诗是一种非常奇特的文学体裁。奇就在于它不能以逻辑和因果来判定成败。有的诗,句句惊人,捏合到一起不成样子,甚至到结尾彻底掉了链子。有的诗,句句平易,临到结尾却来了句漂亮的翻转。本诗即是后者的一个代表。
黄平子读黄平子《夏天》
——《新世纪诗典》4000
夏天
黄平子
水稻
像母亲一样低头
母亲
像水稻一样弯腰
母亲
用禾镰割水稻
水稻
用叶子割母亲的脸
2021年11月30日6点49分
黄平子,男,70后,中学教师,在《新世纪诗典》、《磨铁读诗会》、《诗快报》等发表作品。磨铁读诗会2020年度汉语十佳诗人。写作是一种编码的过程,阅读是一种解码的过程。首先,要感谢磨铁,感谢沈浩波,里所,后乞。《夏天》先在磨铁读诗会选用。磨铁的肯定,增加了我投稿新世纪诗典的信心。其次,感谢伊沙,感谢他的选稿,感谢他在新世纪诗典4000首大关这个重要节点推荐《夏天》。第三,感谢《夏天》的评论者,翻译者,推荐者。《夏天》是写母亲的,也不仅仅写母亲。《夏天》是写童年记忆的,记忆里有苦痛,又不仅仅是苦痛。我喜欢夏天,喜欢夏天的热。在最热的夏天,我也不戴草帽,一任炎热的太阳晒出我的汗,晒脱我的皮。我一直很怕冷,夏天很好,不用愁没有衣服穿,大不了打赤膊。夏天是农村的收获季节。水稻在夏天成熟,花生在夏天成熟,西瓜在夏天成熟……虽然夏天忙得人直不起腰来,但是忙过了就有吃,有什么不好呢?我的老家太窝要山没山,要水没水。我们一家人就靠几亩薄地糊口。我父亲结扎后身体不好,家里的活大多由母亲做。在农村,割稻子是最辛苦的事。头顶有烈日,脚下有泥水。水稻的长叶子上长着锯齿,像一把把小锯子。一发稻子割下来,脸上、手上,到处都是血口子。稻子上还有细细的绒毛,沾到身上,有说不出的痒。天太热,湿答答的衣服又捂出了一身痱子……这让人又爱又恨的夏天啊!2022年3月16日20点43分
我的新长征之路
黄平子
从《小萝卜头》
到《夏天》
从1.0
到2.0
从3450
到4000
我整整走了
550天
此时
中央红军
已经胜利到达
陕西吴起镇
完全了
举世闻名的
二万五千里长征
2022年3月16日21点31分
标签:bending, body, cut, 黄平子, face, food, Huang Pingzi, leaves, mother, NPC, plant, poetry, rice, work, 新世纪詩典
发表在 1970s, 1980s, 1990s, 2000s, 2010s,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2020s, 2021, 2022, 20th century, 21st century, April 2011, April 2012, April 2013, April 2014, April 2015, April 2016, April 2017, April 2018, April 2019, April 2020, April 2021, August 2011, August 2012, August 2013, August 2014, August 2015, August 2016, AUGUST 2017, August 2018, August 2019, August 2020, August 2021, March 2022, Middle Ages, November 2011, November 2012, November 2013, November 2014, November 2015, November 2016, November 2017, November 2018, November 2019, NOVEMBER 2020, November 2021, NPC, poetry, Translations, 新世纪诗典 | Leave a Comment »
3月 15, 2022

Cai Xiyin
TESTAPPARAT
Die Dampfbrötchen-Verkäuferin
kommt vorbei an unserer Tür,
fragt uns,
ob wir welche wollen.
Mutter wedelt mit der Hand,
das heißt nein.
Als sie weg ist,
sagt die kleine Schwester,
“Ihre Mantous sind nicht gut.”
Ich werde neugierig,
“Woher weisst du das?”
“Mama hat einen schlechten Magen,
wenn etwas nicht stimmt mit der Qualität,
wird sie sofort krank,
gleich nach dem Essen.
Das ist genauer
als jeder Test.”
2022-01-04
Übersetzt von MW im März 2022

新世纪诗典11,NPC3月16日,3999首,1243人。第4个蔡喜印(湖北)日
《新诗典》小档案:蔡喜印,生于1966年10月,毕业于合肥工业大学勘查地球物理专业,工程师,有诗作入选《葵》、《新世纪诗典》、《1991年以来的诗歌》、《口语诗年鉴》、《先锋诗歌年鉴》等。
伊沙推荐:本诗写的是贫困、艰辛、苦难吗?是,但是我们中国人不这么课题化,变成了眼前这首诗,不光这些,还包括忍耐、坚毅、苦中生趣,这才叫丰富,这才是中国人三观与诗学的高级。
况禹点评《新诗典》蔡喜印《检测仪》:久未读到蔡喜印,葵论坛时代的老朋友,再读新作,果然又厚重了许多。本诗写出一个事实——欧美人鉴别食物和养分多靠仪器,我们呢,多靠身体——此生吃的不靠谱东西太多了,于是自身的痛感也就成了另一种更精密的鉴别仪器,带着苦难和艰辛的光泽。
黎雪梅读《新世纪诗典》之蔡喜印《检测仪》:如果说检测仪对食品质量的检测靠的是经验,那么人的身体对它的检测完全靠的是体验,往往更直接更有效。如本诗所写的这种体验很多人都有,但如何将其转化为诗歌考验的却是诗人的功力。本诗滋味厚重,有对底层百姓的艰辛所动的悲悯之心,亦有亲人之间的关爱与呵护,还有种源自生活的冷幽默。相信不同的人读到这首诗时,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触动,这便是好诗的力量。
韩敬源:俄乌战争掀起中国先锋诗人们的头脑风暴,比疫情掀起的还强,今天授课讲到情感态度、个人经验和生命智慧在诗中的作用,但忘记了其局限性,经验使人追求“正确”,本诗真是一反常态,切入被遗忘或者本没有的死角,可引发新的启示。
【亚坤评诗】
检测仪
作者|蔡喜印
(内容详见新诗典今日推送)
这又是一首带有中国文化属性的,体现生命幽微质感、生活细节画面和精神丰富肌理的好诗。
这几天新诗典推送的诗,已形成了一个“小组合”。即:深入中国传统文化内部,立足民间、乡土和历史,深挖民族心灵史背后的内容和精神。
这种拨开面纱,直达精神本质的诗(不管是精华的,还是糟粕的),在当前的语境下,都很有意义。也很及时!
就本诗而言,有三点可以说一说。
1.标题“检测仪”,很显然,在诗中,它是一个精准“意象”。指向的内容是诗中作者母亲的“胃”。老母亲的“胃”,从本质上讲,它指向的是一种“民族之胃”、“生活之胃”,更是一种“生命之胃”。
诗中母亲的“胃”不好,它像检测仪一样,精准预测着“食物”的好坏。
你要明白,“胃”这个概念,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深厚的“精神况味”。它是很复杂的。既可以是功能上的,也可以是文化上的,更可能是精神上的。
虽然诗中只写的是食物,但通读之后,我还是体会到了更复杂和幽微的“味道”。
这是由“胃”的广阔空间感和强悍生命力所带来的一种感受。
2.本诗除了是一首文化诗之外,它明显还具有生命的质感!这是一首活出来的诗!一切的“生命况味”都存在诗核——母亲的胃里。
同时,要特别强调的是:它还是一首批判诗。
作者通过写“卖馒头女人”做的馒头质量不行,进而指向了一个“中国胃”的反应。在这里,我明显读到了作者的价值判断。
这样看,本质上,它又是在“批评”,如果基于文化的意识,它也是在“批判”。
一个具有无限空间、无限容量、无限内容,更具有复杂情绪、复杂情感、复杂文化的“中国胃”。这真是“检测仪”一般透析的“胃”!
(马亚坤.2022.03.15.上海)
标签:Cai Xiyin, 蔡喜印, family, food, memory, mother, NPC, quality, stomach, test, 新世纪詩典
发表在 1960s, 1966, 1970s, 1980s, 1990s, 2000s, 2010s, 2020s, 20th century, 21st century, January 2022, March 2022, Middle Ages, NPC, poetry, Translations, 新世纪诗典 | Leave a Comment »
3月 15, 2022

Bei Lang
HALSKETTE
Die allerletzte alte Dame im Dorf
mit gebundenen Füßen stirbt auf einmal.
Die Trauernden aus ihrer Familie mütterlicherseits
sagen denen, die sich darum kümmern,
sie wollen der alten Dame
eine goldene Halskette mitgeben.
Das hat sie selbst so bestimmt.
Die Kinder der Alten in Trauerkleidung
sagen, sie werden die Halskette kaufen.
Als der Sarg ins Grab kommt,
liegen eine blinkende Kette
und ein Sack mit Getreide
neben der alten Dame im Sarg.
Manche flüstern,
das sei keine echte,
nur mit Kupfer lackiert.
2021-08-25
Übersetzt von MW im März 2022


新世纪诗典11,NPC3月15日,3998首,1243人。第5个北浪(甘肃)日
《新诗典》小档案:北浪,原名刘鹏辉,1970年出生,甘肃庆阳人,在庆阳职业技术学院工作,作品入选《新世纪诗典》《中国新乡土诗选》《中国现代诗歌精选》《中国教师现代诗选》及多种诗歌年选,出版诗集《低音区》和文学批评专著《捉影书——21世纪庆阳文学研究》,有文字被译成英、德、韩等语。
伊沙推荐:也许对于作者来说,本诗的重心在于项链的真假,是子女的孝心问题,但是对我这个读者来说,重心前移一一是村里最后一个缠足的大娘,是文化问题、历史问题。事实上,一首现代诗,就该这么开放地读。
况禹点评《新诗典》北浪《项链》:为什么是金?民间以金为贵;过去穷,金更显贵重。为什么是项链,因为是饰物,女性天生爱美。为什么是假项链?还是因为怕穷,不想死者的便宜被别的活人占了。再有就是——现在的人,多数已不信往世和彼岸了。
【亚坤评诗】
项链
作者|北浪
(内容详见新诗典今日推送)
读完这首诗,我的第一反应是:这是一首民间心灵史作品。继而脑海中冒出三个字:民俗志。
乍一听,好像搞得有点高大上。其实不然,通读内容,仔细体会,事实就是如此。
本诗写的是有关丧葬习俗的内容。标题为“项链”。
因为整首诗是依靠“项链”这个点来带动诗歌叙事的,所以“项链”在诗中,很明显,它就是“诗核”。
一直到现代,在中国北方和中原文化系统中,“穿金戴银”依然是丧葬文化中的一个核心“要素”。
“丧葬文化“是整个华夏文化系统中很核心的部分。甚至可以说它就是这部“生存史”中最核心的部分。
因为它本质上牵涉的是“生死问题”。
当然,这首诗也不是只指向“项链”(诗中是“假项链”,这确实是作者想要表达的一个精神点,甚至具有反讽意味),它更深层的意思是通过写丧葬事件,来折射一个地方人的“整体心灵史”。
毫无疑问,通过观察这一家的“丧葬事”,就基本可以窥视这个地方的整体“丧葬习俗”。
通过观察“丧葬习俗”和“人心表现”,就基本能窥探“整个地方人之心灵史”。
请你看诗就明白了。
“村里最后一位/缠足的大娘突然去世”
(有一个很重要的文化符号——缠足。既喻示着传统文化内容,也喻示着年龄辈分很高。)
“来吊唁的娘家人/对管事人提出/要给大娘买一条/金项链陪葬/这是大娘生前的心愿”
(这指出了丧葬文化中很核心的内容:一是娘家人,一是陪葬品。娘家人从礼的角度讲,是贵客。既是丧事,娘家人的重要性仅次于孝子。娘家人提出陪葬品,这也是“礼”的内容,喻示着重要性和尊重。大娘的心愿则喻示着这是一个传统。)
“穿重孝的子女们满口答应/下葬的时辰一到/一条金光闪闪的项链/和五谷杂粮一起/放在棺木里的大娘身边”
(穿重孝喻示着传统,这是大孝。街坊邻居都看着呢!项链和五谷杂粮指向的内容仍然是生活富裕和五谷丰登。这仍是一种“祈佑”。仍然是写活着之人的群象。)
“有人私下议论/那是一条镀铜的/假项链”
(假项链是一个诗眼,也是作者想说的一个点。它最终还是指向了一个现实,指向了人心和人性!我们暂且不管作者的价值判断问题。诗中的假项链,毫无疑问把这首诗的精神内质进一步拉深了。不管它是基于贫困,基于现实,基于人性。)
人性之诗、文化之诗、民俗之诗!
(马亚坤.2022.03.14.上海)
黄平子读北浪《项链》
——《新世纪诗典》3998
项链
北浪
村里最后一位
缠足的大娘突然去世
来吊唁的娘家人
对管事人提出
要给大娘买一条
金项链陪葬
这是大娘生前的心愿
穿重孝的子女们满口答应
下葬的时辰一到
一条金光闪闪的项链
和五谷杂粮一起
放在棺木里的大娘身边
有人私下议论
那是一条镀铜的
假项链
2021.8.25
黄平子读诗:北浪,原名刘鹏辉,1970年出生,甘肃庆阳人,在庆阳职业技术学院工作,作品入选《新世纪诗典》《中国新乡土诗选》《中国现代诗歌精选》《中国教师现代诗选》及多种诗歌年选,出版诗集《低音区》和文学批评专著《捉影书——21世纪庆阳文学研究》,有文字被译成英、德、韩等语。“村里最后一位/缠足的大娘突然去世”,可怜的大娘。可恶的缠足。“来吊唁的娘家人/对管事人提出/要给大娘买一条/金项链陪葬/这是大娘生前的心愿”,这是买项链。客家人说:“天上的雷公,地下的舅公。”舅公就是娘家人。娘家人的要求当然不过份。老一辈的人,把死看得比生还重。“穿重孝的子女们满口答应”,这个去世的,毕竟是子女们的母亲。母亲的一个小小愿望,有什么理由拒绝。“下葬的时辰一到/一条金光闪闪的项链/和五谷杂粮一起/放在棺木里的大娘身边”,这是葬项链。项链为什么不戴在大娘脖子上?五谷压棺是葬礼的另一个习俗。据说其义有二:一、让逝者在另一个世界有吃。二、让逝者庇佑子孙后代。“有人私下议论/那是一条镀铜的/假项链”,这是议项链。项链的真假,当然只有大娘的子女知道了。结尾老大的一个悬念。如欧·亨利的小说一般。
2022年3月14日20点48分

伊沙主持 | 新世纪诗典11一周联展(2022.3.6——3.12)
标签:Bei Lang, chain, coffin, death, family, funeral, gold, history, life, memory, metal, mourning, necklace, NPC, people, poetry, village, 北浪, 新世纪詩典
发表在 1970s, 1980s, 1990s, 2000s, 2010s, 2020s, 2021, 2022, 20th century, 21st century, August 2021, March 2022, Middle Ages, NPC, poetry, Translations, Uncategorized, 新世纪诗典 | Leave a Comment »
3月 13, 2022

Huzi
NEUJAHRSGELD
Als ich klein war, waren wir arm.
Mond-Neujahrsgeld, das waren vielleicht ein paar Mao,
also ein Bruchteil von einem Yuan.
Meine Eltern haben es lang vorbereitet,
ich hab sie oft gehört,
sie haben gestritten,
wem geben wir mehr,
wem geben wir weniger.
Zum Schluss hat natürlich
meine Mutter entschieden.
Später hab ich gemerkt,
bei Verwandten, die ihm wichtig waren,
da hat mein Vater offen etwas gegeben,
und dann hinterm Rücken von Mutter
heimlich noch einmal etwas dazu.
Übersetzt von MW im Maerz 2022


伊沙推荐:换个角度想想:本诗所写内容,原本只属于不分行的文字:散文、小说、日记、回忆录、传记,便知道口语诗让诗拓宽了多少,文体的表现功能增强了多少。
新世纪诗典11,NPC3月14日,3997首,1243人。第9个虎子(河南)日
《新诗典》小档案:虎子,本名周海涛,河南南阳人,1962年出生。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中原诗歌节同仁。《新世纪诗典》诗人,有诗作收入《中国口语诗年鉴》2018卷、2019卷,《中国先锋诗年鉴2018卷》、《2019年中国诗歌排行榜》等。著有诗集《时光碎语》。
晏非跟读《新世纪诗典》| 2022.3.13诗人虎子《压岁钱》
曾几何时,过年的诱惑除了能吃好吃的,穿新衣服外,还有就是可预见的压岁钱。这在今天的小孩那里绝对不可同日而语。今天的小孩感受一定是轻飘飘的,得来全不费功夫,也自然失去了那种深刻的记忆。这种记忆与特定年代的贫穷有关,与远疏亲近有关,与人情世故有关,如今读来,那些争吵和区别对待更多的化为了折射变迁的光。最后五句像是盖上了一个清晰的水印,让前面有关压岁钱的絮语更加立体,景深感强烈!
标签:amount, customs, 虎子, family, history, Huzi, lunar calendar, memory, money, new year, NPC, people, presents, relatives, 新世纪詩典
发表在 1960s, 1970s, 1980s, 1990s, 2000s, 2010s, 2020s, 2022, 20th century, 21st century, February 2022, March 2022, Middle Ages, NPC, poetry, Translations, 新世纪诗典 | Leave a Comment »
3月 13, 2022

Da Jiu
DORFVERSTEHER
die vom gemeinsamen geld geheuerte lehrkraft
kann nur bis zum vierten jahr unterrichten
nachher muss man ins nachbardorf ins internat
mein mitschüler Guo Wowo
seine eltern müssen sparen
sagen ihm lern ein paar zeichen verstehen
dass du nicht betrogen wirst
also hat er vier jahre gelernt
dann die schafe gehütet
und das dreißig jahre
ab heuer ist er bürgermeister
der einzige junge mensch im dorf
wird selbstverständlich
der dorfvorsteher
Übersetzt von MW im März 2022

新世纪诗典11,NPC3月13日,3996首,1243人。第9个大九(内蒙古)日
《新诗典》小档案:大九,本名郭彦星,1981年生,有诗集《灵书》《肉危机》《七色空》等,编著诗选集《百年新诗精选》《我们的诗篇》《马兰诗集》等。诗歌作品偶见各种期刊,入选《新世纪诗典》《中国先锋诗歌年鉴》《中国诗歌排行榜》《口语诗——事实的诗意》《舌尖上的诗》《给孩子的诗》《爸爸们的诗》《中国青年诗选》等。作品被翻译成英、法、韩、德、蒙等语言。
伊沙推荐:现实的质感,地方的味道,是我欣赏本诗的两点,这类诗堪称当代新乐府,文人趣味沾得越少越好,多怨则伤,过而不及,心正则宜。
黎雪梅读《新世纪诗典》之大九《照门人》:看似平淡无奇的叙述,却包含着来源于生活的最深沉的诗意,我们追随着文字可以清晰地看见诗意从无到有,由淡至浓的过程,尽现语言之奇妙;“村里唯一的年轻人/理所当然/成了村子的照门人”,一语道出农村人口凋敝、老龄化严重的现状,既有典型性又有代表性。主人公的命运令人喜忧参半,沉甸甸的同时也带给人更多地思索。
标签:administration, animals, care, characters, chiefs, education, learning, mayor, old, people, school, sheep, teaching, understanding, village, young
发表在 1970s, 1980s, 1990s, 2000s, 2010s, 2020s, 2022, 20th century, 21st century, March 2022, Middle Ages, NPC, poetry, Translations, 新世纪诗典 | Leave a Comment »
3月 11, 2022

Bai Jun
WO KANN ICH WEINEN?
Daheim sind die Mama,
meine Frau, mein Sohn,
im Büro sind Kollegen,
auf der Straße
gehen lauter Leute hin und her.
An dem Tag bin ich im Keller,
einfach beim Stöbern,
komm drauf, die große Schwester, letztes Jahr
krank geworden, gestorben, hat mir den Pullover gestrickt.
Halts nicht mehr aus,
meine Augen werden feucht und warm,
ein Schluchzer
und draußen wirds hell,
die klangempfindliche Lampe.
2022-01-05
Übersetzt von MW im März 2022


伊沙推荐:一首优秀的口语抒情诗。用口语诗抒情,与传统抒情诗最大的区别在于:抒情主人公必须回到个体从个体出发(小我),抒情这个动作必须有"止动",而不是惯性延伸或无端放大一一这个概念,我是从一代乒乓名将庄则栋先生大著《闯与创》中借鉴来的。
况禹点评《新诗典》柏君《哪里能让我大哭一场?》:亲情是核,声控灯是亮点。千古的亲情,被现代的光源再次映照。这也是正是现代的口语诗该做的事,以自身的、当下的体感,赋予永恒的主题以全新的视角。
黎雪梅读《新世纪诗典》之柏君《哪里能让我大哭一场?》:泣血的文字,忍不住令人泪眼潸然……世界真的很大,可当你要大放悲声的时候才发现,竟然没有一个地方可以安放这突如其来的悲伤,因为你不想让你的情绪影响到别人,哪怕是最亲近的家人;也不想让别人以讶异的目光看待自己,这时就连声控灯都不允许你的感情恣意汪洋。个人情感经验地真实再现,永远是诗人诗思不竭的源泉。读了这样的文字,眼里再也容不下那些假大空的矫情,就如同眼里容不得沙子。因为能清晰地感受到这首诗里的每一个字符,都能与灵魂碰撞出耀眼的火花,这灵魂的震颤便是诗歌无与伦比的魅力之所在。
标签:cry, crying, death, disease, family, grief, intimacy, memory, NPC, poetry, privacy, private, sick, sickness, sister, tears, 新世纪詩典, 柏君
发表在 1970s, 1973, 1980s, 1990s, 2000s, 2010s, 2020s, 2021, 2022, 20th century, 21st century, January 2022, March 2022, Middle Ages, NPC, poetry, Translations, 新世纪诗典 | Leave a Comment »
3月 10, 2022

Ma Jinshan
DAMALS
Familienplanung steht vor der Tür!
In der Panik
versteckt mich Vater
in dem Sarg, den Opa
vorbereitet hat für sich selbst.
Ich krieg keine Luft
und hämmere
an die Wände.
Also werd ich entdeckt,
und der letzte
Sack Reis
den wir haben
wird
fortgetragen.
2021-10-19
Übersetzt von MW im März 2022


新世纪诗典11,NPC3月11日,3994首,1243人。第15个马金山(广东)日
《新诗典》小档案:马金山,1981年6月26日生于河南南阳。1998年曾当过兵。部分作品被翻译为英、德、韩、印尼等多种语言。出版诗集《吸引》、《此一歌》、《答谢词》、《礼物》等。现居深圳。
伊沙推荐:计生时代,已然过去,但记忆还在,一个诗人就是一个民族的记忆,与此同时,一个人要是失去对自己的命运感,也太麻木了,枉为诗人一一这便是本诗的可贵。
况禹点评《新诗典》马金山《那年》:家有二孩飞速升至家有三孩的年代,公共话题速朽的年代,谁还记得独生子女时代超生家庭的惶恐不安,诗当代不是生活的流水账,诗人也不是社会的记录员(旧小说家才去干那个),诗的功能是——自觉承担起良知对历史与现实的审视。本诗即是。
黎雪梅读《新世纪诗典》之马金山《那年》:所有的历史都会在人们的记忆里留下深深浅浅的印记,而诗人作家们的作品就如同帮助人们进行记忆恢复,让某些曾经模糊的东西变得越发清晰。尽管人生经历了一些个人无法抗拒的痛苦与磨难,但对于诗人来说,也可能是命运的恩赐和馈赠,这样的经历内化为诗人写作的动力,更守住了内心水晶一般的本真。
标签:child, children, coffin, 马金山, family, family planning, father, food, grandfather, Ma Jinshan, NPC, people, poetry, punishment, rice, sack, 新世纪詩典
发表在 1980s, 1990s, 2000s, 2010s, 2020s, 2021, 2022, 20th century, 21st century, March 2022, Middle Ages, NPC, October 2021, poetry, Translations, 新世纪诗典 | Leave a Comment »
3月 9, 2022

Ye Zhen
STERNENHIMMEL
er ist eingesperrt im verhörraum,
sieht mich stehen am fenster, ich starr in den pechschwarzen himmel
er fragt, ob es sterne gibt,
ich sage, nein
er reibt sich die glatze mit der linken hand,
dann mit der rechten,
sagt, in der nacht als ihr mich hereingebracht habt,
da war der himmel
noch voller sterne
2021-08-24
Übersetzt von MW im März 2022


新世纪诗典11,NPC3月10日,3993首,1243人。第16个叶臻(安徽)日
伊沙推荐:这是人道主义的悲悯之心在一位罪犯或犯罪嫌疑人身上所产生的诗意,这个可以有,属于现代文明。前一段舆论打拐,对于人贩子,我有一句话差点脱口而出:应该恢复古代凌迟之刑(古代判的就是这个刑)一一我忽然又想到,我曾经说过:有凌迟之刑的朝代应该灭亡一万次。便将此话咽下去了,文明与野蛮的界线究竟何在?值得我们事事处处常思考。
况禹点评《新诗典》叶臻《星空》:把人身上的社会符号掩去,只留下最本真的,然后呈现它。这是现代诗必须要过的一关,许多当代作者做不好,不妨拿叶臻的这一首作为学习的范本。
黎雪梅读《新世纪诗典》之叶臻《星空》:也许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憧憬,是每个人内心不懈地追求,哪怕他(她)是个坏人或罪犯,这样的追求也依旧难以泯灭。本诗从一个执法者的角度写犯罪嫌疑人,没有激烈的立场冲突,也没有呵斥与谴责,却道出了人性的真实与复杂,亦不乏一丝温情与悲悯,这也正是诗歌最有力量、最打动人心的地方。
标签:conversation, hair, hands, head, jail, memory, NPC, people, police, prison, prisoners, sky, stars, Ye Zhen, 叶臻, 新世纪詩典
发表在 1960s, 1970s, 1980s, 1990s, 2000s, 2010s, 2020s, 2022, 20th century, 21st century, August 2021, March 2022, Middle Ages, NPC, poetry, Translations, 新世纪诗典 | Leave a Comment »
3月 8, 2022

Ding Xiaoqi
EINES TAGES, EINE JÜNGERE SCHWESTER
Eines Tages hat eine jüngere Schwester
ein leuchtend grünes Kostüm getragen,
grün wie eine Melone. Ich frag warum,
sie sagt, mein Mann hat mich betrogen,
und ich geh so zu seiner Familie,
ich will, dass das allen bei ihnen auffällt,
was er aus mir gemacht hat.
Übersetzt von MW am 8. 3. 2022

新世纪诗典11,NPC3月9日,3992首,1243人。第3个丁小琪(河南)日
《新诗典》小档案: 丁小琪,女,南阳人,60后。声乐教师,诗人,历史文化随笔作家。出版有诗集《花儿开在月光下》《爱情伸长了手》等。
伊沙推荐:继续过三八,推荐一位中国女诗人,本诗属于女人写、写女人,算是女性诗歌。祝《新世纪诗典》全体女诗人节日快乐!这是丁小琪的3.0,她从1.0到2.0,用了五年;从2.0到3.0,用了四年一一以往我要列举出来,一定是带批评的,今天不,在经历了开年以来公共话题密集期中国诗人(包括少数外国诗人)相互强迫症式的自虐之后,我意识到不强求一律才是人性,才是尊重,才是美德,每个人请按自己的节奏来!
况禹点评《新诗典》丁小琪《有一天,一个妹妹》:女性不容易,以幽默来这样表现愤怒的女性更了不起,同样,意识到捕捉这样的情节入诗的作者同样具备了现代诗的大心脏。
黎雪梅读《新世纪诗典》之丁小琪《有一天,有一个妹妹》: 一个被老公背叛了女人,只能以一身绿衣去婆家表示抗议,不免令人心疼又心酸。本诗反映的是现代人婚姻家庭中并不鲜见的实际问题,并有一定代表性,同时也带给人启发与深思:虽然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好了,可经营一段婚姻的难度却提升了。
【亚坤评诗】
有一天,一个妹妹
作者|丁小琪
(内容详见新诗典今日推送)
哈哈!太好玩了,我读笑了。
曾几何时,我们读现代诗,更多的是沉重、悲伤、反思、批判等偏内化的情绪。现在,随着口语诗的发展,越来越多偏向“智性”、“幽默”和“解构”的诗开始进入我们的视野。应该讲,这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
试问:
如果你觉得一个人站在黑暗中哭泣是一种“深度情感”释放,那么当一个人给你讲一段脱口秀,你开怀大笑,而他笑着笑着,却流泪了,这是不是一种“深度情感”?
试问:
当你聆听贝多芬音乐的“沉重命运”或肖邦音乐的“极致抒情”时,你觉得这很艺术。那么当你聆听莫扎特的“松弛”、“纯净”、“幽默”和“含着眼泪欢笑”时,请问这是不是艺术?
归根结底,现代诗的发展,不会因为一种思潮的影响,或者一种诗歌审美的“凝固”与“偏见”而停止“自我内部更新”的步伐。它一定会站在“诗歌身体内部”不断推陈出新!
回到这首诗,我们也可以看到一些有意义的东西。
1.这首诗的标题是整首诗的第一句。
我的写作经验告诉我:一首诗的标题、起始句和收尾句是最难整的三个部分。
其中标题尤其难搞!很多写作者,当标题难以确定时,他会直接选择诗里的一句或第一句作标题。这个很常见!这首诗就是。这未尝不是一个办法!
2.这首诗给我们的第一感觉是很松弛、很口语、很生活、很幽默、很简单。
但我想问的是:在现代快餐文化盛行的现实环境里,你觉得这首诗真正的“情感本质”和“内核指向”是什么?
你觉得它的本质轻松么?幽默么?它真正的现实意义是深刻的,还是浅薄的?
(马亚坤.2022.03.08.上海)

伊沙主持 | 新世纪诗典11一周联展之女诗人小辑(2022.2.16——2.28)
标签:clothes, colors, conversation, family, marriage, memory, men, people, poetry, relationships, women, Women's Day
发表在 1960s, 1970s, 1980s, 1990s, 2000s, 2010s, 2020s, 2022, 20th century, 21st century, February 2022, January 2022, March 2022, Middle Ages, NPC, poetry, Translations, 新世纪诗典, 三八國際婦女節 Women's Day | Leave a Comment »
3月 7, 2022

CLOSE THE SKIES
It’s very much
like the Bosnian war
NATO waited for years
Srebrenica
8000 people
One UN safe haven
Tens of thousands
raped
Sarajewo
burned
They waited for years
They are afraid
if they close the skies
over Kiev
Putin won’t wait
Maybe Berlin
Paris, Vienna
Although we’re not in NATO
I wonder if we still have that plane
One Serbian plane
over our city
Not Vienna, maybe it was Graz
Please can I land
We had been proud of our radar
I wonder if we still have that plane
MW March 2022

關閉天空
非常像
波西尼亞戰爭
北約等了多年
斯雷佈雷尼察
8000人被殺
一個聯合國避難之地
成千上萬的人
被強姦
薩拉熱窩
被燒毀
他們等了多年
他們害怕
如果他們關閉
基輔的天空
普京不會等待
也許是柏林
巴黎,維也納
雖然我們不在北約
我想知道我們是否仍然扣留那架飛機
一架飛臨我們城市上空
的塞爾維亞飛機
不是維也納,也許是格拉茨
請問我可以著陸嗎
我們已經在為我們的雷達感到驕傲
我想知道我們是否仍然扣留那架飛機
維馬丁 2022 年 3 月
(荒目 譯) 🇺🇦☮️[合十][玫瑰]

标签:air, airplanes, Bosnia, death, deaths, Europe, history, memory, murder, people, rape, Ukraine, waiting, war, yugoslavia
发表在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20s, 2022, 20th century, 21st century, February 2022, March 2022, Middle Ages, poetry, Translations | Leave a Comment »
3月 7, 2022

Sidse Laugesen
ASPHALTSTRASSENENDE
Damals nach China. Kaum Zeichen gekonnt. Alles fremd. Sehr erdig.
Vor vielen Jahren. Fahrradfahren. Hitze in der Sonne. Pechschwarzer Asphalt.
Am Asphaltstraßenende, goldgelber Mais. Rundherum Stille. Auch keine Leute.
Zu meinen Füßen eine Jauchegrube. Angelegt am Asphaltstraßenende.
Die erste Jauchegrube, die ich gesehen hab. Rundherum Stille. Keine Leute. Sonnenhitze.
Pechschwarzer Asphalt. Goldgelber Mais. Nur in der Jauchegrube Bewegung. In dem warmen dunkelbraunen Kot viele tausend Insekten, die tummeln sich froh.
Übersetzt von MW aus dem Chinesischen am 7. März 2022

新世纪诗典11,NPC3月8日(国际劳动妇女节),3991首,1243人。第4个劳淑珍(丹麦)日
伊沙推荐:国际劳动妇女节,推荐一位丹麦女诗人。用中文写中国,过去的中国,当然可以写,让一般外国朋友最受不了的去处,当然可以写,善意、恶意或敌意暴露的是诗人自己的品,本诗处理得极好。大道理决定不了什么,诗的分寸在毫厘之间,心正者把握起来很容易。
侯马:写出了几十年来我多次设想的一个问题,以给人启发使人愉悦豁达的文学笔触。
黎雪梅读《新世纪诗典》之劳淑珍《柏油路尽头》:柏油路的尽头会有什么?相信很多人会浮想联翩,各种画面应有尽有……然而读者在劳淑珍的引领下看到的是“金黄玉米田出现”还有“一片粪坑”,这样的情景也许和大多数的想象多少有些出入,尤其是“粪坑”的出现会让一些喜欢唯美主义的人产生不适感。然而正是有了这“粪坑”才会孕育出“金黄玉米田”美丽而震撼的景象,这丰收在望的场景让人看到了希望、看到了明天;生命在这里图腾、成了生命的乐园:“成千上万的小虫子快乐地奔腾。”这一幕留在诗人的脑海里经年未散,回忆式的记录让人仍能体会到诗人当时温暖宁静、寂寞欢喜的心境,以及对诗歌独到的发现与体验。
李勋阳:这也是国内乡村卫生最大的问题,记得有段时间,推广把茅厕转变为沼气池,但似乎不太成功。所以春暖花开,骄阳似火时,有时会突然碰见诗里这样的情形,印象中写天热和嘤嘤嗡嗡的情景,我记得马原的《白宽石河滩》里也最让人印象深刻。

伊沙主持 | 新世纪诗典11一周联展之女诗人小辑(2022.2.16——2.28)
标签:animals, asphalt, bicycle, bicycles, characters, corn, country, countryside, heat, history, insects, international contact, joy, language, life, memory, NPC, people, poetry, quiet, road, shit, Sidse Laugesen, stink, street, sun, Women's Day, 劳淑珍, 新世纪詩典
发表在 1970s, 1980s, 1990s, 2000s, 2010s, 2020s, 2022, 20th century, 21st century, March 2022, Middle Ages, NPC, poetry, Translations, 新世纪诗典 | Leave a Comment »
3月 6, 2022

Yuan Yuan
FRISCHES FUTTER
In der Nacht freigelassen
aus der Quarantäne.
In der Früh aus dem Bett,
in der Wohnung sind Menschen
und Sachen ok,
aber das Futter für die Kaninchen
ist aufgebraucht.
Im untersten Regal
sind die “Sternstunden der Menschheit”
und die “Gedichte von Gary Snyder”
schon ganz
angeknabbert,
zwei richtige Löcher.
2022-01-07
Übersetzt von MW im März 2022

伊沙推荐:同城诗人,我特别注意在一个月的封城期间写的诗,虽说人在幽闭空间里的抗压力和忍耐力有差异,但也能够看出诗人的道行。袁源也没有以头抢地嘛,其实兔子咬出的豁口比怨声载道怨气冲天更有力量,这是诗的力量。
况禹点评《新诗典》袁源《新粮》:重大题材,尤其是带有公共话题性质的重大题材前,保持自控力是非常难的,诗歌恰恰需要一定程度的冷凝作用。
黎雪梅读《新世纪诗典》之袁源《新粮》:两本经典的文学名著成了饥饿的兔子的“新粮”,这是疫情期间真实的文字记录,读来不免有些心疼又心酸。所幸的是“人、事安好”,这应该是最大的安慰。没有捶胸顿足,没有大放悲声,只是精妙的语言、内敛的情感加之具体而微的细节,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后疫情时代对人们的生产生活造成的影响,生动而又深刻。这些都令本诗显得卓尔不群,成为近期读到的最好的疫情诗,没有之一。
马金山|读袁源的诗《新粮》的十一条:
1、关怀力,也是一种力量;
2、后口语的妙处在于,让事物自己表达诗意;
3、袁源,男,1984年11月12日生于陕西宜川。2003年毕业于西北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就职于西安交大附中兴庆校区教科研中心。2013年6月9日《新诗典》推荐的《饥饿史》一诗,为首次发表诗歌作品;
4、袁源的诗,具有独特的现代感,对事物的观察细微而通透,且不乏机智的东西,不仅带有明显的中国元素,还深谙世事的无常与现实,幽默风趣之间,凸显时代特征;
5、本诗以记录生活的方式,将疫情下的事物呈现出来,而其中的细节却在不惊意之间,已道出丰富的情感和疫情对生活的影响,背后是一种态度和力量;
6、诗的前半部分,是对人所处环境的细节描述,以及具体事物的细微感受,这不仅是一种细节的表现,还是真实生活的写照;
7、后半部分,落实在一只兔子上,落在两道豁口上,而这个细节,诗人却赋予它鲜活而生动,让某种独特的感受,自然而然地流淌出来了;
8、诗中描写,是对现实生活的再现,更是对生命的一种尊重与关怀,在本身封闭的环境中,写出了一种生动的状态,着实让人心动;
9、诗的标题用得很是巧妙,让诗歌的内容更加丰富,且充满了意味,这是本诗的另外一个亮点,精准而徒增质感;
10、本诗给予诗人的启示:“发现与呈现,也是种诗写的能力”;
11、疫情之诗、关怀之诗、记录之诗。
标签:animals, books, 袁源, food, Gary Snyder, grain, history, memory, NPC, people, poetry, rabbits, Stefan Zweig, Yuan Yuan, 新世纪詩典
发表在 1980s, 1984, 1990s, 2000s, 2010s, 2020s, 2021, 2022, 20th century, 21st century, Antique times, February 2022, January 2022, March 2022, Middle Ages, NPC, poetry, Translations, 新世纪诗典 | Leave a Comment »
3月 6, 2022

Meihua Yi
EINSIEDLER AUFGESUCHT, NICHT ANGETROFFEN
Wir gehen in die Berge, Hundertjährigen-Suche.
Ein alter Mann sitzt vor der Tür
beim Körbeflechten.
Wir fragen ihn nach seinem Alter.
Der alte Mann sagt, 97.
Als er erfährt, warum wir kommen,
sagt er, ihr seid ein bisschen zu spät.
Seit ein paar Tagen gibts keinen mehr.
Kommt in drei Jahren,
vielleicht könnt ihr dann einen sehen.
2022-01-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