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s Tagged ‘fleeing’

NOTIZ ZUM UKRAINEKRIEG – 莫高 Mo Gao

6月 23, 2022

 

Mo Gao
NOTIZ ZUM UKRAINEKRIEG

Als der Krieg ausbrach
sah ich in den Nachrichten
so viele Ukrainer
aus ihrer Heimat flüchten.
Sie hatten Eines gemeinsam:
Sie nahmen nicht viel Gepäck mit
(Es ging einfach nicht).
Jeder Mensch einen Rucksack,
so wie wir auch oft auf der Reise.
Ich sag zu Mu Jiang,
wir müssen unbedingt
solche Rucksäcke gut aufbewahren
und bereit haben.

2022-03-08
Übersetzt von MW im Juni 2022

新世纪诗典作品联展#莫高#(7.0)

 

《新诗典》小档案:莫高,本名肖棱,1972年生,现在企业供职,相信唯有口语诗能表达和写出日常生活状态。

伊沙:莫高算是我近年所交的新朋友,俄乌开战百余日了,我们还从未交流过立场问题,我也从不会去打听什么,更不会去说三道四地干预,我以为这是做人的基本涵养:别人的立场与我无关。而作为诗人、《新诗典》主持人,我只需要保持专业的专注与敏感:这是一首好诗,好在由一个细节生出的共情,让全篇充满代入感和感人的力量。

况禹点评《新诗典》莫高《俄乌战争纪实》:人同此心。每看灾变新闻,都禁不住会设身处地,绝望地想自己会怎么办。本诗便极好地还原了这一层。善良的人,谁不是天生的和平主义者呢——除了那些欺压过和正在欺压我们的人类败类。

高歌:​本诗印象深,以至于逛商场时想起它,也想买个逃难时用的双肩包……也许需要给不熟悉诗人的读者解释一下:诗中的木匠系诗人的妻子,也是一位诗人。

【亚坤评诗】
俄乌战争纪实
作者|莫高
(内容详见新诗典今日推送)

全诗总计十二行。前九行如标题所写,它是战争的画面纪实。
当然,这里有一个很核心的点,也是这首诗的精彩点,需要说明一下。
应该讲,这个纪实的视角,是一种转述的视角,它是一个第三视角。说实话,我们也不可能有第一和第二视角。这里的所有人并不在这场战争里直接受难,且也无法如战地记者一样身临现场。
这里就有一个很核心的问题:诗中占据主体性的我,究竟应该怎样去表达战争的问题。这真得很重要。
如果只是依据材料去阐述战争现场。那么它其实是有问题的。自战争开始,这种诗实在太多了。
让我惊喜的是:当我读到这首诗的最后三句时,诗的主人翁出现了。这是最重要的一个转折。一个精彩的“细节提纯”!
它把我们无法直接触摸到的战争带到了一个人的“个体感受里”。由此,诗的内部精神终于链接上了。我们能很直观地感到:战争一点都不远,它其实距离我们很近。
此时,作者幽微的心理状态,是可感的,是现实的,更是落地的。
这首诗除了具有浓厚的“现实反思”意识之外,我还读出了深刻的悲悯、无奈和良善!

(马亚坤.2022.06.23.上海)

 

 

ATOMBOMBE – 劳淑珍 Sidse Laugesen

3月 8, 2021

Sidse Laugesen
ATOMBOMBE

Sitze vorm Grab der Urgroßeltern.
Trinke Limo, sehe Flugameisen rauskrabbeln,
ungeschickt auf den Grabstein klettern,
sich in die Luft schwingen, torkelnd fliegen.

Süß!

Mama, was ist wenn heute
hier jemand eine Atombombe runterwirft,
wirst du dann wegrennen?

Ob ich dann wegrenne?

Kleiner, wenn heute jemand
hier auf diese Kapelle eine Atombombe abwirft,
kann wahrscheinlich gar niemand wegrennen.
Wenn es passiert,
sitz ich weiter neben dir,
schau wie die Ameisen
sich bemühen zu fliegen.

Übersetzt von MW im März 2021

新世纪诗典作品联展#劳淑珍#(2.0)

伊沙推荐:少拿什么”女权”说事,我和《新诗典》从来都尊重女性热爱女性,我们的信念是:是女性创造了我们!国际劳动妇女节,本来准备推荐一位女诗人,现在扩大成一个”女诗人周”,从一位丹麦女诗人开始,她的诗感好极了,对汉语的运用也是相当娴熟。愚众群氓认为中国现代诗死了,好吧,那让外国友人救下命如何?

况禹点评《新诗典》劳淑珍《原子弹》:战争的阴影对同胞来说,曾经貌似遥远,但伴随自川普开启的“美国(或西方)更年期时代”的到来,似乎人类、尤其是离中文读者更近了。政客发神经,诗歌和文学怎么办?没错,“他打他的原子弹,我扔我的手榴弹”,诗歌和文学最致命的武器,依然是爱。

默问点评劳淑珍的《原子弹》:从磨铁认识劳女士,用震惊不能代替内心感受的十分之一,在女性视角,尖锐,深刻,敢于直面。有的人说什么这个那个,我能懂的就是,好诗,带给人的震撼,有时是心灵层面,有时是灵魂层面。你说不出来做的出来的,你做的出来说不出来的,你想到了不敢写的,你写了写不好的,诗无外乎如此,谁打动了自己,谁打动了众人,谁在做自己。

黎雪梅读《新世纪诗典》之劳淑珍《原子弹》:一首语感极好,促人反思的好诗。诗的第一节“曾祖父的坟墓”、“喝汽水”、“可爱的飞蚂蚁”,一派春意盎然、岁月静好的画面,儿子的一句:“如果今天/有人在这里投下原子弹/你要不要跑?”如同在平静的水面扔进一块石头,瞬间打破了这暂时的宁静:是啊?要不要跑?能跑得了吗?自人类诞生之日起,围绕着利益、冲突、及信仰等等,大大小小的战争就没有真正结束过,战争的危险时刻都存在。一旦发生战争,或者敌人投下了原子弹,我等小民又能藏身何处呢?在得到否定的答案之后,“我”的回答是:“好像没法逃跑/如果这样/还是继续坐在你旁边/静静看蚂蚁/努力飞行”,这样智性的回答应该能代表大多数人的心声:是啊,既然跑不了,那么只有珍惜眼前、珍视和自己所爱之人的每分每秒,哪怕是一瞬,也将成为永恒。

    君儿读诗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马金山|读劳淑珍的诗《原子弹》的十一条:
1、把事情,或者事物说清楚,是诗的骨血,是呼吸,是诗的命;
2、诗的活力与张力,在场性,以及诗意的再造,于诗而言,是一件天大的事情,因为它们在自然生长诗人,以及灵魂的强壮与丰盈;
3、劳淑珍,丹麦人,翻译家,诗人。1975生于丹麦,奥胡斯。毕业于奥胡斯大学比较文学系 (主修中国当代诗歌)。译作有余华小说多部。残雪 《苍老的浮云》(合作)。王小波《黄金时代》、《似水柔情》,孙频 《无极之痛》、《万兽之夜》,于坚《0档案》、《拒绝隐喻》等;
4、劳淑珍的诗,以独特的节奏感和自然性,直面现实与生活,直击人性与生命,描绘出事物的直觉体验,打通内心与内心,人与人之间的边界,直触现场和现实;
5、回到本诗,以日常化的态度,细腻的情感表达,揭露出诗人对生命的鲜活写照,在语气、语境、语感方面,均有异于常人的创新力,还有对现场感的有效集采,思想和语言共通融汇,巨有内心的相互震荡;
6、诗中的一问一答,显现出诗人的心境和人生态度,与此同时,还写出了世界的当下性,尤其是人类之大变局,正在悄然发生变化,而诗人的淡然与超脱,构建出诗意人的精神境界;
7、其诗的纹路与维度,思维和思想,完全有别于汉语写作者,不仅视觉和画面感均具有强大的冲击力,而且生命的力量感十足,在有限的诗里行间,达到多重通感;
8、写自己,做自己,此诗还通向教育观、人生观和世界观,通达了一种生命的智慧,于感受渲染于汉字之间;
9、诗的标题,《原子弹》,直面物体,宛如野草一般,疯长诗意的源体;
10、本诗给予诗人的启示:“节奏感,节、奏、感,就是这样,于诗,一切皆为众神”;
11、生活诗,生命诗,教育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