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hive for the ‘April 2021’ Category

STILLE DER NACHT – 巴旦木仁 Badan Muren

1月 14, 2023

Badan Muren (‘Mandelkern’)
STILLE DER NACHT

Jetzt hör ich
was untertags
untergeht.
Mein Herz,
deinen Atem,
was mitschwingt,
an dem, was du gesagt hast.

2021-04-23
Übersetzt von MW im Jänner 2023

伊沙:思在幽微见深刻,诗在幽微见才华,好一句"弦外之音",什么都有了。

徐江点评《新诗典》巴旦木仁《夜深人静》:心声的认读和敏感,需要环境的助力,通常这是只可意会的,作者想到以诗来道出,敏锐而贴切。

伊沙主持 | 新世纪诗典12一周联展(2023.1.8——1.14)

伊沙主持 | 新世纪诗典12一周联展(2023.1.8——1.14)

 

DENKMAL – 朱剑 Zhu Jian

12月 21, 2022
Picture by Li Wei

Picture by Li Wei

Zhu Jian
DENKMAL

Im WeChat
tauschen positive Nachbarn Erfahrungen aus.
Einer sagt,
“Ich hab so hohes Fieber gehabt,
ich war ganz dumm im Schädel.
Ich hab immer an Dr. Li gedacht,
dem ist es sicher noch schlechter gegangen,
so schade.”
“Welcher Dr. Li, Li Wenliang?”
“Ja! Genau der.”

2022-12-21
Übersetzt von MW im Dezember 2022

 

《纪念》
朱剑

群里
阳了的邻居
在交流体验
一个说
“我高烧的时候
都烧傻了
一直脑子里在想那个李医生
他肯定更难受
可惜呀。”
另一个问她
“哪个李医生
李文亮?”
“对!是他”

(2022.12.21)

 

 

 

STUCK IN TIME – 被时间捆住

4月 19, 2022

《被时间困住》

我被时间困住,
人们被时间困住,
因为病毒,
因为有人
不能失控。
他们无法控制
两年多前,
还有19年前
2003 年。
让我们假装它没那么糟
那时一切很好,
所有一切都很好
但反反复复
现在人们
还陷入了战争。
多么精彩的一年!

水央 译

STUCK IN TIME

I am stuck in time,
people are stuck in time,
because of the virus,
because someone
cannot lose control.
They lost control
over two years ago,
also 19 years ago
in 2003.
Let’s pretend it’s not that bad
worked so well back then,
worked so well everywhere
again and again.
Now people are
also stuck in a war.
What a wonderful year!

MW April 2022

请看本来的问题等等!
https://mp.weixin.qq.com/s/NsgPyF2xHROX7SuYa3VEQQ

图案:
#心向自由
拼贴
创作:柳杨
素材来源:网络

SOMMER – 黄平子 Huang Pingzi

3月 16, 2022

Huang Pingzi
SOMMER

Reis
senkt wie Mutter den Kopf
Mutter
beugt sich hinunter wie Reis
Mutter
schneidet den Reis mit der Sichel
Reis
schneidet mit Halmen Mutter ins Gesicht

Übersetzt von MW im März 2022

新世纪诗典作品联展#黄平子#(2.0)

 

新世纪诗典11,NPC3月17日,4000首,1243人。第2个黄平子(江西)日

《新世纪诗典》大节点一4000首纪念日!

《新诗典》小档案:黄平子,男,70后,中学教师,在《新世纪诗典》、《磨铁读诗会》、《诗快报》等发表作品。磨铁读诗会2020年度汉语十佳诗人。傲夫诗社成员。写作是一种编码的过程,阅读是一种解码的过程。

伊沙推荐:《新世纪诗典》,第4000首推荐诗,留给一首极具经典性的作品。如果没有最后一句质感十足的蛰人句子,这只是一首很一般的诗,有了此句,一跃而居上品,这便是句的重要性,以及句与篇的关系。

伊沙:《新世纪诗典》4000天纪念日,萧衍有言:刻意为之,不算功德一一以此言自勉,走向未来。

​况禹点评《新诗典》黄平子《夏天》:诗是一种非常奇特的文学体裁。奇就在于它不能以逻辑和因果来判定成败。有的诗,句句惊人,捏合到一起不成样子,甚至到结尾彻底掉了链子。有的诗,句句平易,临到结尾却来了句漂亮的翻转。本诗即是后者的一个代表。

黄平子读黄平子《夏天》

——《新世纪诗典》4000

夏天

黄平子

水稻
像母亲一样低头
母亲
像水稻一样弯腰
母亲
用禾镰割水稻
水稻
用叶子割母亲的脸

2021年11月30日6点49分

黄平子,男,70后,中学教师,在《新世纪诗典》、《磨铁读诗会》、《诗快报》等发表作品。磨铁读诗会2020年度汉语十佳诗人。写作是一种编码的过程,阅读是一种解码的过程。首先,要感谢磨铁,感谢沈浩波,里所,后乞。《夏天》先在磨铁读诗会选用。磨铁的肯定,增加了我投稿新世纪诗典的信心。其次,感谢伊沙,感谢他的选稿,感谢他在新世纪诗典4000首大关这个重要节点推荐《夏天》。第三,感谢《夏天》的评论者,翻译者,推荐者。《夏天》是写母亲的,也不仅仅写母亲。《夏天》是写童年记忆的,记忆里有苦痛,又不仅仅是苦痛。我喜欢夏天,喜欢夏天的热。在最热的夏天,我也不戴草帽,一任炎热的太阳晒出我的汗,晒脱我的皮。我一直很怕冷,夏天很好,不用愁没有衣服穿,大不了打赤膊。夏天是农村的收获季节。水稻在夏天成熟,花生在夏天成熟,西瓜在夏天成熟……虽然夏天忙得人直不起腰来,但是忙过了就有吃,有什么不好呢?我的老家太窝要山没山,要水没水。我们一家人就靠几亩薄地糊口。我父亲结扎后身体不好,家里的活大多由母亲做。在农村,割稻子是最辛苦的事。头顶有烈日,脚下有泥水。水稻的长叶子上长着锯齿,像一把把小锯子。一发稻子割下来,脸上、手上,到处都是血口子。稻子上还有细细的绒毛,沾到身上,有说不出的痒。天太热,湿答答的衣服又捂出了一身痱子……这让人又爱又恨的夏天啊!2022年3月16日20点43分

我的新长征之路

黄平子

从《小萝卜头》
到《夏天》
从1.0
到2.0
从3450
到4000
我整整走了
550天
此时
中央红军
已经胜利到达
陕西吴起镇
完全了
举世闻名的
二万五千里长征

2022年3月16日21点31分

 

IM HEIMATORT ZUM BEGRÄBNIS – 张敬成 Zhang Jingcheng

12月 20, 2021

Zhang Jingcheng
IM HEIMATORT ZUM BEGRÄBNIS

Er hält die Seelenfahne
hoch über dem Grab,
wendet sich an die Leute,
lange weiße Haare zucken in seinen Brauen,
macht einen langen Seufzer, sagt:

“Für jeden kommt diese Stunde,
der Mensch frisst jedenTag Staub,
sein ganzes Leben,
dann frisst ihn die Erde, der Staub mit einem Haps.”

Niemand macht mehr den Mund auf,
nur noch
die Erde
sagt

Puh,
puh, puh,
puh puh, puh puh puh,
puh puh puh puh puh
… …

2021-04-10
Übersetzt von MW im Dezember 2021

新世纪诗典作品联展#张敬成#(7.0)

 

新世纪诗典11,NPC12月21日(冬至),3914首,1227人。第7个张敬成(河南)日

​《新诗典》小档案:张敬成,男,1972年9月生于河南济源,中原诗歌节同仁,新诗典诗人,诗歌曾入选《佛城诗刊》、《泉诗刊》、《生活文摘》、《香港流派诗刊》、《雨露风》、《李锋评诗》、《君儿读诗》、《中国教师现代诗选》、《新世纪诗典》、《舌尖上的诗——2019中国口语诗年鉴》、《口语诗人为何必须战斗》等,著有散文集《暗夜明灯》、《巍巍王屋》,诗集《深夜,在路口》。

诗观:做现代人,做先锋诗人,怎么活就怎么写,撷取生活中事实的诗意。

​伊沙推荐:口语诗写风土民情,也占优势,你说口语诗还有写啥不占优势?一方是符号、概念、加泛泛抒情,一方是对于具体事实的挖掘、发现、开采,你说谁会占优势?不言自明。

​况禹点评《新诗典》张敬成《回老家埋人》:人生大感慨,既直观、具体又超验,“土吃人”看得人惊心动魄,后面的象声词小节,进一步强化了这种冲击力。

黎雪梅读《新世纪诗典》之张敬成《回老家埋人》:一句“土吃人只一口”,这是诗中的“他”对人“生于尘土,归于尘土”最深刻的理解,无论是“人吃土”改是“土吃人”都阐释的是“人”与“土”密不可分的关系,也是用最朴素的语言表达了人类对自然现象的认识与把握,以及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顺应与抗衡。 整个最后一节都由拟声词构成“扑 / 扑,扑 / 扑扑,扑扑扑”,这是土埋人的声音,是逝者入土为安的声音,也是生命拔节的声音,也许正是如此这般 生命才能循环往复 ,生生不息。

马金山|读张敬成的诗《回老家埋人》的十一条:
1、作品是最有意义的东西,其次才是作者,才是作品以外其他的东西;
2、写事与物,越细小的部分,越具有丰富而独特的弹性力,在内心深处产生强烈的震撼效果;
3、张敬成,男,1972年9月生于河南济源,中原诗歌节同仁,新诗典诗人,诗歌曾入选《佛城诗刊》等。著有散文集《暗夜明灯》、《巍巍王屋》,诗集《深夜,在路口》;
4、去年十一月,北京磨铁诗歌活动前与敬成兄首次见面,并同居一室,聊诗至晚,倍感亲切与温暖。今年六月份,在绵阳再次见面,仍然印象深刻,这是诗人的聚会,更是纯粹的友谊;
5、张敬成的诗,自带中原风情和乡土气息,在细微的事物变化之间,构筑起本真的生活质感和强大的事实诗意,诗里行间具有丰富而典型的地域文化与思想内涵;
6、本诗由一个情景,在鲜明的画面之中,将深藏生命体验的话,以及震撼人心的生活状态,直观地铺垫出来,无不透着生命之重;
7、诗的第一节,在一系列的动作之中,形成了鲜明场景和效果,不仅交待出了丧事情节,还明确出年长者的形象,为下面的画面提供了有力的铺垫;
8、后面三节,首先是老者的感慨,接着是众人的表情,以及埋葬的填土声,莫名的带给人伤感的同时,就是沉重的内心波动;
9、标题也较为口语化,以极其直接的方式,表达具体的事物,凸显生命之重,既有直叙,又有展开;
10、本诗给予诗人的启示:“好诗不仅是生动的语言,还是一气呵成的产物”;
11、乡土之诗、生动之诗、口语之诗。

 

 

GEMÜSELEUTE HABEN SONNIGE NAMEN – 韩敬源 Han Jingyuan

12月 4, 2021

Han Jingyuan
GEMÜSELEUTE HABEN SONNIGE NAMEN

Ich kauf mein Gemüse oft auf dem Markt.
Wenn ich per WeChat bezahle,
acht ich jedesmal
auf den Namen im Netz.
Die sechs Namen von heute:
Fliegender Molchschwanz
Scharfer kleiner Chili
Blühender Erdapfel
Meine Rettiche gehen nicht fremd
Ausgekochte Ente
und der letzte Name war
Traurig sein schadet der Leber
Sie hat einen Schmetterling
auf ihr Handgelenk tätowiert.
Eine Frau in mittleren Jahren,
prall wie ein Fisch.
Wenn sie in der Früh über den Boden geht,
springt der ganze Markt.

2021-04-04
Übersetzt von MW im Dezember 2021

新世纪诗典作品联展#韩敬源#(27.0)

 

新世纪诗典11,NPC12月5日,3898首,1224人。第27个韩敬源(青海)日

《新诗典》小档案:韩敬源,男,汉族。1980年7月4日出生于云南昆明市石林县,后口语诗人,2005年7月毕业于西安外国语大学中国语言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出版个人诗集《儿时同伴》、《谈论命运的时候要关好门》,撰录出版文学论集《观音在远远的山上——伊沙的文学课》,出版诗歌理论著作《后现代主义口语诗论》。写诗心得:里尔克有言:“有何胜利可言?挺住意味着一切。”

伊沙推荐:此读唤起了我的共鸣:不仅是卖菜的,包括整个第三产业的就业人员,甚至是所有非文人,起的网名都很有意思。最没意思的就是文人,所以文人看他们的网名,会更觉得有意思。

况禹点评《新诗典》韩敬源《卖菜的人多数都有个阳光的网名》:当代世相的一种,常见,但把它写出来,却需要作者对诗歌和生活的觉悟。韩敬源做到了。

韩敬源:劳动人民普遍比较乐观,即便在最苦的环境中,我就是这种苦环境中长起来的。本诗的灵感起源于妻子怀女儿的时候,我固定去买乌骨鸡那家,女店主给自己的微信名叫“三姨妈”,写诗的时候觉得“热”了点,没有录入。这几个名字也是真实的网名,他们存在于丽江市古城区象山市场的菜市场人群中。为生活而歌!干杯!

黎雪梅读《新世纪诗典》之韩敬源《卖菜的人多数都有个阳光的网名》:  同感!比起文人雅士们文绉绉又显得高大上的网名,我更喜欢那些来自普通百姓,散发着着浓浓生活气息、至性又率真的网名,就像一张独树一帜的个人名片,透露出自己的喜好、性格及职业,给对方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现代诗发展到现在,已海纳百川、无所不写,生活中的一切皆是诗之资源,诗人们完全可以自由不羁地抒写时代之诗、现实之诗、情感之诗,从而获得创作上最大的愉悦。

晏非跟读《新世纪诗典》| 2021.12.4诗人韩敬源《卖菜的人多数都有个阳光的网名》
这个还真是这样,我经常用滴滴打出租车,发现支付时对方显示的微信昵称大多煞是有趣。我曾加入饿了吗、美团红包群,发现那里的人们网名也很随意而让人心里一动,比起体制内人们起的网名要活泼得多。这首诗循着诗题作出的诗意判断,一路生发开来,记录了六个有意思的网名,然后给了”伤心伤肝“这个网名一个特写,进行细部聚焦,从网名写到身体,从身体进行联想,写得有趣好玩。

 

 

wann kommt denn der mond?

9月 22, 2021

Su Shi (auch Su Dongpo, 1037 – 1101,Song-Dynastie)

Melodie: Shui Diao Ge Tou

wann kommt denn der mond? ich trink untertags. im palast am himmel, heut nacht, welches jahr?

ich nähm den wind hinauf, fürcht nur die jade dort – so hoch, viel zu kalt. dann tanz, schatten weicht, nicht bei menschen halt!

roter turm, fenster tief und kein schlaf. wieso der hass, zum abschied erst wird er voll? menschenwelt, freud und leid, mond hat auch seine zeit. es hat nie gepasst. mögen wir leben, die frau im mond sehn!

1076
Übersetzt von MW am 20. September 2021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苏轼 〔宋代〕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何似 一作:何时;又恐 一作:惟 / 唯恐)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长向 一作:偏向)

picture by Huang Kaibing

picture by Huang Kaibing

 

 

MYSTERIOUS DEATH – 木匠 Mu Jiang

9月 22, 2021

Mu Jiang
MYSTERIOUS DEATH

Huangshuigou reservoir in late spring,
green grass in a thick mat, wild flowers bloom.
Trees growing all over.
Fish in the reservoir
swim back and forth as they please.
A kingfisher has stuck its long beak
all the way into
the reservoir message board,
ending its life,
leaving it hanging
in an elegant way
over that sign.

4/13/21
Translated by Martin Winter in Sept. 2021

新世纪诗典作品联展#木匠#(4.0)

伊沙推荐语:好极了,很有艺术性,在这个半月的推荐诗中属于上乘之作。虽然才4.0,木匠在语言上和艺术性上的才华是明晃晃的,这么适合写诗的人如果不写诗,那就太可惜了。本典最重要的使命,就是防止这种人才浪费,雪中送炭第一,锦上添花第二。

况禹点评《新诗典》木匠《翠鸟死亡之谜》:物哀之诗。读的时候我也伴随着诗句的推进在问——翠鸟到底是因为什么走向了死亡呢?本诗没有回答。诗在大多数时候都是这样的,主要负责提醒读者注意,有没有一个固定答案,倒不打紧。

黎雪梅读《新世纪诗典》之木匠《翠鸟死亡之谜》:在一个环境如此优美,食物丰富并适合翠鸟繁衍生息的好地方,“一只翠鸟,细长的鸟喙/深深地扎进/水库公示牌/以决绝的方式/结束了它的生命”,这只翠鸟死得如此惨烈,是自杀还是意外?的确是个谜。环境的美好与翠鸟的惨死,给人强烈地视觉冲击,“并把自己/漂亮地/悬挂在了公示牌上”,“漂亮”一词将又将视觉上的刺激上升到了心灵层面:死得再漂亮,怎么比得上活得漂亮?好死远不如赖活,这是源于所有生命体求生的本能。虽然人鸟殊途,但读完此诗仍不免会有一丝淡淡的伤感。

晏非跟读《新世纪诗典》|2021.9.22木匠《翠鸟死亡之谜》
这是一首悬疑诗,有着事实的诗意。诗题指明是翠鸟之死,翠鸟为什么要赴死?诗人不是福尔摩斯,没必要去破案,破案是读者的事儿。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充满生机的画面,暮春,绿草,野花,林木,鱼儿,清澈可见的流水,这样的美,与死亡可以无关。但悲剧还是发生了,翠鸟一头撞向了水库的公示牌。鸟类的行为有着一定的必然性,查阅资料,对这一案件现场分析,极有可能是,翠鸟一头撞向的是蓝天,那个水库公示牌一般都是蓝色的,或者是蓝天背景的,也就是说,翠鸟误将水库公示牌当成了天空!她以为自己飞往的是蓝天,实际上飞向了死亡!我当然知道,一首诗的意义可以不凭借任何一种阐释而存在,但这样一种阐释依然具有意义,那就是人与自然、人与万物相处之道,如何设计得更加具有常识,如何尽可能减少误判,比如这块人类创设的公示牌,作为极有可能引发翠鸟冲动的元凶,本身也是无辜的。

马金山|读木匠的诗《翠鸟死亡之谜》的十一条:
1、诗意在诗之外;
2、回到内心,就是回到了诗内;
3、木匠,本名王春云,女,70后,2020年开始学写口语诗;
4、今年六月份,绵阳诗会见到过木匠一面,给人留下的印象,一位知性优雅的女性,且不泛四川人的地域爽朗气质,倍觉坦然自若;
5、木匠的诗,在口语化的表达里面,透视出深刻的人生感受,无不契合着女性的柔韧度与真情流露,日常而又绵延出语言的紧密,且不泛事物的意味;
6、本诗在一幕幕鲜活的生活场景与死亡之间,将凸显触感的场景一个又一个地呈现出来,细腻入微的味道,让人既熟悉而又充满活力;
7、在读本诗的时候,我把它分成了三个层面,这样既有助于对诗本身的理解,更加有助于感受诗;
8、第一个即是水库周边环境的呈现,是一个个画面的演绎,是一个又一个镜头的推进,让人耳目一新;
9、而第二个则是对一只鸟的阐述,并由此联系到关于死亡的话题,并将第三个底片亮了出来,尤为深刻;
10、本诗给予诗人的启示:“事物的细腻描述,是诗的另一种极致”;
11、画面之诗,场景之诗,生命之诗。

Picture by Huang Kaibing

Picture by Huang Kaibing

BAMM! – 图雅 Tu Ya

9月 10, 2021

Tu Ya
BAMM!

Ich such einen Hintergrund für ein paar Blumen
und hör ein Klopfen, bamm bamm bamm –
von einem Schachtisch, Chinesisches Schach.
Oh, ein kleines Kind!
Ein dickes Händchen
schlägt fest auf das eiskalte Metall.
Die Tante bei ihm sagt, er ist erst eins,
er klopft bis zur Grenze der Han,
wenn er ein bisschen größer ist,
kommt er bis zum Fluss Chu.

2021-04-21
Übersetzt von MW im September 21

新世纪诗典作品联展#图雅#(27.0)

 

伊沙推荐语:中国教师节到了,作为《新诗典》诗人群第一大职业一一教师的节日,我们得有所表示。有请教育工作者、天津女诗人图雅老师出场!至于诗之妙,您品吧。

新世纪诗典11,NPC9月10日(中国教师节),3812首,1200人。第27个图雅(天津)日

《新诗典》小档案:图雅,生于1964年,居天津。诗人。绘画、摄影、音乐爱好者。国际跨界诗人沙龙创立者。新世纪诗典第四届评论奖获得者,第十届文化奖获得者。 获得过2017年亚洲诗人奖;《新世纪诗典》(2011—2021)新世纪中文诗歌百大诗星、十大60后诗人、中国十大女诗人等荣誉;“2020中国天津摄影周”优秀奖。 现为新世纪诗典活动策划,主持过四场百人大型云诗会。

黄开兵:好诗人,都善于从生活场景中抓取诗意,而且裁剪得体。此诗之妙,在于“道具”,很生活、很中国!

马金山|读图雅的诗《拍》的十一条:

1、当代的写作,新鲜感,也是诗的命;

2、对于冗长的东西,我抱以反感的态度,那怕是长长的东西,我也会把它们切成一片一片的出现在人们的面前;

3、图雅,生于1964年,居天津。诗人。绘画、摄影、音乐爱好者。国际跨界诗人沙龙创立者。新世纪诗典第四届评论奖获得者,第十届文化奖获得者等;

4、几年前,因工作在东戴河,距离天津不是很远,加之对诗歌的热爱,以及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并在此期间,多次见到这位真心爱诗且勇于为诗奉献自己光与热的知心姐姐; 5、图雅的诗,独具女性的个体魅力,在身体性与精神层面的双重作用下,构建出鲜活的生命力,且颇显诗意的先锋性和思想的艺术气息;

6、回到本诗,从生活的场景里汲取诗意,由画面和事物中的情节与人物融合于一体,在生动形象中自然地展现了出来,值得思考与玩味;

7、一道亮丽的风景,就是活生生的美,而这些在诗人的角度与视角,则生发出灵巧而精彩的画面,细腻入微;

8、诗的结尾,不仅在文字上充满活力,还在文化的底蕴方面凸显魅力,惊奇而奇趣;

9、诗的标题,一个《拍》字,把诗里的每一个字都带活了,不仅如此,还将一切刻骨铭心的东西推向了极致;

10、本诗给予诗人的启示:“写出事物中式微的部分,除了技艺,更是感触”;

11、画面之诗,风景之诗,灵动之诗。 李勋阳:大人看着小孩拔节似的成长,就会有一种不由自主地欣喜感,诗里的阿姨用了棋盘的标尺在欣喜地看着小孩变化,同时也能知道阿姨经常带这小孩在这儿玩,这些已经成了小孩无意识的玩具。

黄平子读图雅《拍》 ——《新世纪诗典》3812

图雅

正在给一丛花儿选景

忽然啪啪啪几声

从不远处的象棋桌上传来 哦,一个小娃娃

胖乎乎的手掌

使劲地拍在冰凉的铁面棋桌上

旁边的阿姨说他才一岁

只能摸到汉界

再长大一点就拍到

楚河了

2021.4.21

黄平子读诗:诗的题目叫做《拍》。本诗一共写了三个“拍”。第一个“拍”,是“我”在拍照片:“正在给一丛花儿选景”。这个“拍”正在准备阶段,被第二个“拍”打断了。第二个“拍”,是“一个小娃娃”在“拍”棋桌:“忽然啪啪啪几声/从不远处的象棋桌上传来/哦,一个小娃娃/胖乎乎的手掌/使劲地拍在冰凉的铁面棋桌上”,“突然”写事件的突兀。“啪啪啪”是声音描写。“小娃娃”写孩子的年龄。“胖乎乎”写孩子的可爱。“使劲”和“小娃娃”形成鲜明对比。“铁面棋桌”写棋桌的结实。棋桌而用铁面,说明这是永久性棋桌。永久性棋桌意味着这里有固定的象棋铁粉。棋桌“冰凉”有两种可能:一是天气冷,二是棋桌在阴凉处。第三个“拍”出自带孩子的阿姨之口:“旁边的阿姨说他才一岁/只能摸到汉界/再长大一点就拍到/楚河了”,阿姨的话里,有满满的自豪。孩子健康活泼,长得很快。一个带孩子的阿姨也知道楚河汉界,说明象棋的普及程度广。不过阿姨可能不知道,楚河就是汉界,汉界就是楚河。

2021年9月9日21点06分

黎雪梅读《新世纪诗典》之图雅《拍》:一首妙趣横生的小诗,在常人看似平淡无奇的生活场景,落到正在选景的诗人眼里,于是花朵一般调皮又天真的孩子,对孩子满是宠溺和疼爱的“阿姨”,都成了眼前最美的风景,诗人便成了美的发现者和记录者;由拍汉界到拍楚河,一个“拍”字,寄予了长辈对孩童成长的殷殷期盼。本诗切入的角度、诗语的灵动以及诗思的精妙,都值得细读与品味。 张小云读图雅《拍》: 拉远距离来看图雅的“拍” 她“拍”到的是一个人的成长史 而小娃娃今天他“拍”着汉界 是向着楚河的 那位阿姨所说的“目标” 算不算是个引导? 不管小娃娃怎么个长大 这朵“花儿”从本来的“被”取景 将渐渐成为主角了 尤其是在那位阿姨的心里 而在这首诗里 牢牢控制着快门的 是诗人

2021.9.9

川江十六:图雅老师是我走进诗歌圈子的导师。她的诗经常都是寥寥数句,但诗意却有丰富的人文情感和世间乐趣。比如这首“拍”,是生活中司空见惯的场景,但她用心抓住了,并用诗的语言抒发出了妙不可言的乐趣[微笑]

​况禹点评《新诗典》图雅《拍》:幼儿的一举一动都易带感,不止是由于稚嫩,更因为勾连着生命的成长。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IM DORF – 刘傲夫 Liu Aofu

8月 27, 2021

Liu Aofu
IM DORF

Vorm Fenster die Vögel,
innen singen sie auch.
Liangxiang ist so still,
ich hör wie die Erde
ganz leise beben will.

Übersetzt von MW im August 2021

新世纪诗典作品联展:刘傲夫(11.0)

新世纪诗典作品联展#刘傲夫#(11.0)

伊沙推荐:刘傲夫,如今已成名诗人了,不过,同行见面谈及他,话语间都透着隐隐的担心,说白了便是:怕他与虎谋皮遭内卷,现如今出个名,哪有不负代价的?我若替他想个办法,只能是:坚守《新诗典》方向和标准不动摇。这首依然很好,以静制动,哪管东南西北风,坚守纯诗之静。

况禹点评《新诗典》刘傲夫《小镇》:网上的热闹,让不少看客以为刘傲夫是练“外家拳”的,不想这次展示出的却是“内家”功夫。其实每个诗人的气质和潜力里都是有多层面的,读者看到的,永远只是一部分。而对于成长路上的写作者来说,就看在路途中自己怎样把握好平衡了。这一点非常重要。

黎雪梅读《新世纪诗典》之刘傲夫《小镇》:真是名副其实的小镇,也许正是因为其“小”,没有大城市的喧嚣嘈杂,才会
令一声鸟鸣由窗外直达窗内,如此具有穿透力,这是从侧面衬出其静;当然诗歌不会就此戛然而止,诗人又从正面加以突破:“我感觉到地球/在轻微颤动”,简直是神来之笔让人脑洞大开,整首诗也因此一下亮了起来,诗人轻轻一笔宕过便将小镇之静写到了极致,连地球的“颤动”都能感受得到,这得环境多么安静,诗心多么敏锐才能捕捉得到啊,如此小中见大,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虚实结合的手法为我们营造了一个环境静谧安逸的良乡小镇,让身居闹市的人们禁不住心神往之。

评刘傲夫《小镇》|雪也

“鸟鸣”是本诗的关键词,让人想到刘傲夫的另外一首诗《窗外鸟鸣》和伊沙的《井绳》,都有鸟鸣,而且都巧妙地运用了通感的手法。本诗很短,共五行。前两行,强调鸟鸣的穿透力,很清脆,很悦耳。鸟鸣本在窗外,室内也听得清楚。之所以听得清楚,是因为,良乡很安静。良乡,是北京房山区下辖镇。平时能看到刘傲夫发的朋友圈,其住处有葱绿的庄稼,有很美的风景。也正是因为安静,诗人能感觉到心灵的悸动和地球轻微的颤动。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这首诗,成功地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

思房:小镇,非常细微敏锐,心动还是地球动,心动也,诗人内心极其敏锐敏感细腻。诗人栖居的狭小空间,以庄子的精神遨游于地球空间,展现了唯心哲学的核心命题。

黄开兵:以鸟鸣写“静”,并不鲜见王维有句:鸟鸣山更幽。刘傲夫惟有再推进,来一次“小题大作”:以地球颤动写静。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马金山|读刘傲夫的诗《小镇》的十一条:
1、把诗写到极境,也是一种境界;
2、始终坚守自己内心的声音,无论是何种角色都要深入敏感的人心,何况是诗人;
3、刘傲夫,本名刘水发,男,1979年2月出生于江西瑞金,先后就读于清华大学、北京电影学院,获得艺术硕士学位。上世纪90年代开始诗歌写作,创建有傲夫诗社,主持“中国现代诗巡展”诗歌栏目;
4、刘傲夫,一位日常的写作者,一位把诗达到日常化境的人,一位从头到脚对诗都饱含深情的人,一位对诗有着大情怀的人,一位越来越重要的诗人;
5、刘傲夫的诗,蕴含着丰富的生活态度,和具体而生动的细节,对现实社会与现象的刻画颇具戏剧性,而且充实着岁月的痕迹,以及事物本真的质感;
6、初读本诗,首先想到的是作者的另外一首诗《窗外鸟鸣》,而本诗则更像是续写,构成了巧妙的融合与创造;
7、回到本诗,由鸟鸣声的嘎然而止,回到本我的内心深处,而正是这样的感觉,又复现出一个小镇的模样,在动、静之间,给人以百感交集的感觉;
8、诗里仅仅五行,二十五个字,却将一种时空感,以及两个情节深入到极致,把动与静的状态,刻画得入木三分;
9、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本诗虽然是在描述画面,但呈现出来的则是两极之间的通感,在互不联系的两种事物之间,达成了某种穿透力;
10、本诗给予诗人的启示:“极简与通透,需要深厚的功力”;
11、透彻之诗,情景之诗,感觉之诗。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小镇
刘傲夫

窗外是鸟鸣
窗内也是
良乡很安静
我感觉到地球
在轻微颤动

黄文庆点评:“小镇”就是“良乡”,一个很安静的地方。怎样安静了?窗外、窗内都是鸟鸣。有鸟鸣,才鸟鸣山更幽,以鸟鸣衬托小镇的幽静。
最后两句,来得突兀,分明不安静嘛,为什么说安静?细细一想,原来最后两句和前面三句是倒装结构。整个诗就是,尽管我感觉到地球在轻微颤动,可是良乡窗外窗内都是鸟鸣,非常安静。
这就是伊沙说的,以静制动。
生活不就应该如此吗?尽管现在世界极不安静,可我们不能惶惶不可终日,而必须镇静处之。
“小镇”,是地名,也呼应“轻微颤动”。
此诗张力强大,内核密度极大。

2021.8.27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POESIE AUS CHINA, GERUCH VON BERLIN – 中国诗歌的柏林气味

5月 18, 2021

POESIE AUS CHINA, GERUCH VON BERLIN – 中国诗歌的柏林气味

Von Jing Bartz, aus: Caixin Weekly, 10. Mai 2021

Der österreichische Dichter und Übersetzer Martin Winter hat mir ein Buch geschickt, es steckt ganz starr in meinem Briefkasten fest. In Hamburg hat sich die Corona-Situation weiter verschlechtert, mein Briefträger hat wie alle keine Lust, an der Tür zu klingeln und mir ein Päckchen in die Hand zu geben. Also stopft er es in den Schlitz, soweit es hineingeht, lässt es hängen und trollt sich. Ich zieh wie zehn Zugochsen, krieg es heraus und reiß es gleich auf. Ein sehr dicker Gedichtband, über 500 Seiten, von einem kleinen österreichischen Kunstverlag. Das Buch ist auch deshalb so dick, weil es zweisprachig ist. Auf Chinesisch heißt es Xin Shiji Shi Dian, auf Englisch New Century Poetry Canon, abgekürzt NPC. Und NPC ist auch der Titel auf Deutsch, Neue Poesie aus China, übersetzt von Martin Winter. Martin hat mir vor langer Zeit erzählt, dass er jeden Tag ein chinesisches Gedicht übersetzt, ich hab nicht geglaubt, dass er es ernst meint. Jetzt liegt das Buch vor mir, auf der linken Seite ist das chinesische Original, auf der rechten Seite Martins Übersetzung, man kann es zusammen lesen und vergleichen. Ich kenne nur Bei Dao, Chun Sue und Han Dong, alle anderen sind mir fremd.

Weiter (Hier Klicken!)

 

 

STEINLÖWEN – 莫高 Mo Gao

5月 17, 2021

Mo Gao
STEINLÖWEN

Unsere Nachbarn renovieren,
die Hofmauer und das Tor werden wie in Europa.
Das Steinlöwenpaar, die sind überflüssig,
sie liegen beim Kieshaufen gegenüber.
Wenn es regnet, sieht man verweinte Gesichter.
Meine Frau sagt, wir sollten mit den Herrchen verhandeln,
die Steinlöwen könnten vor unserer Tür stehen.
Ich sag, das geht nicht,
die Steinlöwen sind schon lange bei denen,
die haben eine Seele.

2021-04-16
Übersetzt von MW im Mai 2021

新世纪诗典作品联展#莫高#(4.0)

伊沙:记得游若昕也写过石狮子,那石狮子是死的、冰冷的,莫高的这只石狮子是活的、会流泪的、有灵性的一一前者是鲁迅"吃人派",占大多数的正确认识,所以后者就是祛蔽,就是别开生面,就是5月下半月亚军。我年轻时不是一个彻底的"吃人派",我中年以后也不是一个完全的"复古派",我永远关心的是思维不能僵化、诗维拒绝正确。前些日子,华少"代孕诗"所引起的种种争议,我的心迹也无非如此。

况禹点评《新诗典》莫高《石狮子》:好题材!国人爱在门前立物辟邪,狮子是最常见的一种。不过姿态神情却是随着匠人们的趣味各异,记得有好几次在幼儿园之类的门前看到小狮子咧着嘴,分明像那些哭闹着不想上幼儿园的娃娃。莫高这首涉及到了时代的审美风尚改变,一部分石狮子也开始步入“退役”时段。读了让人感慨。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黎雪梅读《新世纪诗典》之莫高《石狮子》:我国人民自古以来就认为石狮子是风水上的瑞兽,摆放在大门口不仅可以化解很多房屋格局造成的形煞,还能够增强建筑物的阳气,因为狮子生性凶猛,所以才会有镇邪护宅的作用。这样的传统一直延续到现在,才有了本诗中命运多舛的那对石狮子,只是因为主人装修风格的变化,在欧式风格面前,石狮子显得有些不伦不类,于是便沦落到“被丢到对面的一堆砂石旁”的下场,可谁知大至一世界,小至一微粒,万物都是有灵性的,这对狮子当然也被认为“是有灵性的”,可正是因为“石狮子跟着主人久了/是有灵性的”,才使得它们的命运注定不会被改变。所以今后的日子里每当下雨,石狮子依然会“泪流满面”,读到此处不由令人心酸:石犹如此,人何以堪?妻子的感性与善良,我的理智与坚决,形象鲜明生动,寥寥数语便呼之欲出。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马金山|读莫高的诗《石狮子》的十一条:
1、言外之意,即为诗;
2、事物的错位,甚至是移位,构成的弹性,皆为诗性,或者诗意;
3、莫高,本名肖棱,1972年生,新世纪诗典典人,中国诗歌学会会员;
4、去年北京磨铁诗歌活动中,见到过作者一面,其诗与其人一样,具有同质的感觉,里面都潜藏着一个字:“活”,或许,这就是生命力;
5、本诗的好,除了其中极为丰富的合义,和画面的清晰与真实感外,还有故事情节的新鲜感和生命活力,不仅轮廓分明,而且线条自然流畅;
6、正如诗中所写的那样,石狮子被作者写活了,带有生命的质感、事物的触碰和时光的纹理性,语言通俗而紧实,并暗含某种深意;
7、诗中石狮子的命运,虽然写的是物的,但在物的背后,揭露的是人的信仰和传统观念的影响力,特别是中西文化的碰撞,挖掘出更深一层的思想性;
8、不难看出,诗中描写的是旧题材,而思想给予了它“新”的东西,且既有深刻的认识,还有对生命更深层面的感受,不可谓不绝妙而精彩;
9、特别是结尾的观念情节,充斥着人性的光辉形象,溢满生活的智慧,灵动、鲜活而明澈,冒出诗意的光芒;
10、本诗给予诗人的启示:“诗维的奇异和鲜活,构成了诗的层次与境界”;
11、生命之诗,情景之诗,画面之诗。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黄平子读莫高《石狮子》

 

 

 

 

 

 

OUT OF MY HAIR – 陳銘華 Chen Minghua

5月 4, 2021

Chen Minghua
OUT OF MY HAIR

Every time I wash myself, I always pick up the comb and face the mirror, wanting to comb – all this hair I shaved off completely, working at home, cleaned off three hundred or thirty strains of pain, as the Buddha says.

He really doesn’t know anymore how to say it, the comb cannot abandon the head,
or the other way round.

Translated by MW in May 2021

新世纪诗典作品联展#陳銘華#(6.0)

伊沙推荐:刚经历过4.20《新诗典》十年大评我心里有本明账:1959年以前出生的宿将榜,一首诗最值钱,陈铭华从5.0升到6.0,便迈进了"十大",在11季首轮。有一次我向陈铭华约诗,他问我散文诗可以吗,我回答:当然可以一一诗体的丰富永远是本典所追求的。还有一次,我说陈继承了台湾商禽体的散文诗,他说他学的是旅美的秀陶一一这不矛盾,李白自认为学的是鲍照、谢朓,文学史却认为他继续了屈原、陈子昂。

况禹点评《新诗典》陈铭华《发之外》:寻常的感觉、情境不易出诗。除非你让瞬间的异样感,带出来人对存在的追问。如本诗。

黎雪梅读《新世纪诗典》之陈铭华《发之外》: 某种习惯一旦养成,短时间内很难改变。一如本诗中的“他”,明明头上稀疏的头发已经“剃光、净了”,但在每次盥洗毕/总不由自主地拿起梳子来对镜梳——”,多年梳头的习惯,总会在不经意间显露,以至于“他实在分不清楚,是梳不舍头还是头不舍梳”,看似无意识的动作有时恰是内心世界真实的袒露,表面是写头发,可每位读者却能从字里行间读出发之外的更多隐秘的东西,生命感十足,令人不胜感慨唏嘘。

黄平子读陈铭华《髮之外》

髮之外

陈铭华

每次盥洗畢,總不由自主地拿起梳子來對鏡梳——那在家上班,剃光、淨了三百或三十煩惱絲的頭
他實在分不清楚,是梳不捨頭還是頭不捨梳

黄平子读诗:《新世纪诗典》至今推荐了陈铭华六首作品,其中五首都是散文诗。这首也是。陈铭华是越南华侨,西贡沦陷或解放时,举家跑到美国。陈铭华写的还是繁体字,我引用时尽量保持原貌。估计年轻人读起来会有点辛苦,但是也没办法。“每次盥洗畢”,这是时间。“總不由自主地拿起梳子來對鏡梳”,这是事件。对镜梳什么?当然是梳头发?可是:“那在家上班,剃光、淨了三百或三十煩惱絲的頭”。“我”有头,但是已无发!“我”将头剃光,将发剃尽,有两个原因:一是在家上班,一是头发日渐稀少。佛家用三千烦恼丝喻头发。言其多。“他”用“三百或三十煩惱絲”喻头发。言其少。多是烦恼,少是另一种烦恼。“他實在分不清楚,是梳不捨頭還是頭不捨梳”,这是点睛之笔。“他”分不清,别人也分不清。因为“梳”本来就是因“头”而存在的。有了“头”,“梳”才有用。有了“梳”,“头”才能顺。梳不舍头,头也不舍梳。是“髮之外”,也是“梳之外”。

2021年5月4日20点32分

张小云:

读陈铭华《髮之外》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铭华兄都光头了
当然只能是发之外咯
“净了三百或三十烦恼丝的头”
照此逻辑似乎寻见发之外的
什么。什么的源头又是啥
“不由自主”“分不清楚”
这才是做为人
长着“烦恼丝”的根源
这根源在与“发”纠缠的表象
“是梳不舍头还是头不舍梳”
于是,诗在哲学层面究某种境
(是境不是竟)
他厉害在不露痕迹地究

2021.5.4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TRIVIALITIES: LONG AND SHORT 徐江 Xu Jiang

5月 3, 2021

Xu Jiang
TRIVIALITIES: LONG AND SHORT

The France I used to like has disappeared,
Paris is thronged with people from places
very far away from the outskirts of Gaul.
The America I used to love
has gone back into the movies.
Many people who live there now are villains from fiction,
Robert Penn Warren, William Styron, Faulkner and Steinbeck.
Hemingway characters have been condensed into fairytales.
And those bumpkins ridiculed by Thomas Wolfe,
they would like to hold the world by its throat as a matter of course.
I am thinking of Ellery Queen, Bogart, Jack Nicholson
and all sorts of Pacino,
standing between shadows and light, DeNiro people.
I am not sure whether the lives
described by the great Annie Proulx and Ring Lardner
have really existed.
If it really was like that,
then Philip Roth and Salinger, those two masters,
they didn’t have it any easier than Bernard Malamud or myself.
The Britain I liked and also hated,
the world of Dickens, Hardy, Emily Brontë, Evelyn Waugh,
also the world of Guy Maddin.
Chaplin and Hitchcock, they came from England,
no matter if they thought of it as their grandmother‘s home or whatever,
that kind of world is gone, no-one can go back to it.
Italy, of Umberto Saba’s bitter poetry,
of Tornatore’s splendor,
Fellini’s ghosts and deities,
a world has gone under but another world has not risen.
Poor Barcelona, poor Spain,
aside from Messi, what else can you make me think of?
The bullets shot at Lorca?
Thick smoke covers Cervantes and Unamuno.
But you are singing, saying what does this have to do with you?
As you go north, farther north, everywhere north in the world
you’ll run into people drinking forever.
They are crawling out of Ibsen, Hamsun, Dostoyevski’s White Nights,
Crawling all the way till today until half of what Solzhenitsyn described is gone.
I really don’t know if this is a good thing or not.
Neither Tolstoy nor Maupassant nor the wisdom of Martin du Gard can advise me.
Old Hesse stares into the distance with his Steppenwolf eyes and doesn’t speak.
At this time everyone can understand a little why Stefan Zweig and Richard Strauss broke down.
Bukowski didn’t care about any of this, he drank a bottle and went on writing.
Pasternak screwed up his horse face and stared at a row of trees in the snow.
Wandering souls drive their chariots, circling and circling,
soundlessly crushing expectations and fear;
crushing Nietzsche and Stephen Hawking, actually
all of this can be seen to belong to Stephen King.
But it’s ok,
just be glad it’s still ok,
food is eaten, television’s turned on.
Ineffective dreams are about to start,
about to start again.
You will wake up, we will wake up,
from utter sadness, wake up to enter
indefinite nights, poisoned days.
Yes, everything definitely indefinite.
Let us clear away this forest,
let us see the distance in the past.
Not so we can see the past,
but so we can see once more
the distance we longed for.

Translated by MW on May 2nd, 2021

新世纪诗典作品联展#徐江#(32.0)

伊沙推荐:徐氏现代感怀赋体诗,是徐江在一首决胜争奖时惯用的杀手锏,确实能够展示一名诗人的综合修养与实力,但在我的评判中并非次次都奏效,取决于真知灼见与书生义气所占比例之多寡,当然是前者百分比越高就越好。本诗不算高也不算低,所以入典推荐但不染指荣誉,好在作者新近刚获李白诗歌奖新世纪中国十大诗人奖并继续保持满额。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况禹点评《新诗典》徐江《杂事诗·长短调》:本诗的缘起当然是横行全球的新冠疫情,主题则是这一疫情下文明的崩溃与混乱,以及人所应持有的正确反应。属于作者当下题材的作品中,最重要的主题之一。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黎雪梅读《新世纪诗典》之徐江《杂事诗.长短调:》这是一首关于疫情的诗歌,在诗中你能感受到各种秩序的混乱,无论欧洲还是美洲;你还能遇见很多熟悉的作家及诗人的名字,仿佛跨越时空,他们都站在你的面前,与你探讨自由、正义和死亡等有关人类存在最基本的问题,也许每个人的观点不同,但人们还是看见了远方的曙光,这正是人类的希望所在。

黄开兵:密集恐惧症——抄了两个多小时!孩子都快看完两部电影了。推荐词部分特意用了朱墨书写,避免因为密集而难以辨别。视觉效果不错!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黄平子读徐江《杂事诗·长短调》

——《新世纪诗典》3682

黄平子读诗:百度了一下“长短调”,由于该词涉及到音乐、摄影等知识,徐江老师又将其运用到诗里,我还是搞不大明白。不懂不装懂,这是我的读诗原则。猜一下:该诗叫长短调,大约是前后两节写了不同的内容,用了不同的手法吧。从“我喜欢的法国消失了”到“所有这些你也都可以看成是斯蒂芬·金”是诗的第一小节。诗人从法国开始,先后写到美国、英国、意大利、巴萨罗那、西班牙、北方、更北方、全世界所有的北方。诗人通过追忆那些逝去的大师们,最终发出感慨:“一个世界沉没了可另一个世界并没有升起来”。从“不过还好”到“我们过去向往的远方”是诗的第二小节。诗人由回忆回到现实:“你将醒来我们将醒来/从确切的悲伤中醒来”。过去很美好,现在不尽人意,不过将来肯定会更好。徐江不是悲观论者,这一点,诗写得很清楚:“不是为了看到过去/而是为了重新看一看/我们过去向往的远方”。第一小节偏叙事,第二小节偏议论。从百度关于长短调的定义来看,第一小节应该属于短调,第二小节属于长调。不知道有没有搞错。好几个诗人都说这是一首疫情诗。我觉得不是。《长短调》缅怀的是逝去的大师和过去璀璨的文明:“那样的世界今天的人现在都回不去了”。

2021年5月2日21记47分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马金山|读徐江的诗《杂事诗·长短调》的十一条:
1、文字燃烧思想,现实成就诗史;
2、当代性,即先锋性。活出文明,诗写人生;
3、徐江,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1991年创办《葵》。著有诗集《黄昏前说起天才》《徐江的诗》《花火》《雾》《杂事诗》《我斜视》、诗学论著《这就是诗》《现代诗物语》等二十余种。主持编选《1991年以来的中国诗歌》《给孩子们的诗》。五次荣获新世纪诗典“李白诗歌奖”。曾获首届亚洲诗人奖、《世界诗人》2006年度国际最佳诗人;
4、徐江的诗,尤其是短制系列作品,是极其少有的值得我整理打印出来一读再读的,其作品给我最多的意义在于丰富与智慧,并且文字的言外之意,何等绚烂、精彩;
5、《杂事诗》系列,对于诗人徐江来说,应该是尤为重要的,不仅如此,对于新世纪的诗坛来说,何偿不是一部重要的作品呢,既有个人化的印记,还有时代的呼吸与脉搏,庞大而丰富;
6、本诗写作的背景,毫不回避的是现实与疫情,不只如此,还有个体的情感与生活,除此之外,还有审视的眼光和内在的格局,均对世界物象的触感具有智性的广度与深度;
7、诗里行间,不仅有细小的颗粒,还有辽阔的世界性建构,在纹理细腻的情感排列中,既有清晰的空间,还有现代的文明,锋利而又鲜活;
8、浓厚与庞杂,是这个世界的秩序,还是我读这首史诗的深切感受,几乎每一节,都是芬芳,都是灿烂与文明,这是很多作品所不具备的,而此诗有,想要的一切;
9、未来可期,这是本诗给予我提供的精神价值,传递健康积极的生活态度与思想观念,也是此诗给予的力量;
10、本诗给予诗人的启示:“伟大的诗,源于伟大的时代,而这个时代,何尝不是伟大的历史时期呢”;
11、时代之诗,文化之诗,文明史记。

150-YEAR-OLD MULBERRY TREE 君儿 Jun Er

5月 1, 2021

Jun Er
150-YEAR-OLD MULBERRY TREE

Entering a compound,
before the houses there is a big tree,
they put a fence around it
and installed a sign:
Old mulberry tree, 150 years.
Not many branches with leaves any more.
Holes in the trunk are filled out with concrete.
150 years, that means in 1870,
this tree was born.
It has witnessed some desintegration,
war and unrest.
But it has kept on living
all the way until
I happened to come by its side,
so it could have this little biography
for me to write.

Translated by MW on May 1st, 2021

新世纪诗典作品联展#君儿#(31.0)

伊沙推荐:替树作传一一充满文化性的事实的诗意一一仅凭这一点,本诗便从众诗中拔出来了,当获五月上半月亚军,也是作者刚获荣誉一一李白诗歌奖新世纪中国十大诗人奖的新证。君儿是《新诗典》十年排名最高的女诗人,靠的不是诗歌内外以"先锋"为名的各种"作",靠的就是行大道走长路的正常诗的好,有心的懂行人当看在眼里。

况禹点评《新诗典》君儿《150岁的老桑树》:如果是人事,150年的时长,足以承载几代人参与其中的史诗了,但是树呢?只能等候有心人的到来、读解。不过本诗的亮点不在上述虚拟的史诗性,而在于树与诗人内心的关系。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黎雪梅读《新世纪诗典》之君儿《150岁的老桑树》:邂逅一棵150岁的老桑树,也许是巧遇,也许是上天冥冥之中的安排,恐怕更是人与树百年修来的缘分,在这一刻诗人与老桑树无声地灵魂交流,为了纪念这段奇缘,“为它的身世/作此小传”,以诗作传传递的是诗人的感动与喜悦,时间与空间交错,历史的纵深感使人深受感染。一首好诗无需多言,懂的人只要读进去,便知道它的好。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黄平子读君儿《150岁的老桑树》

——《新世纪诗典》3681

150岁的老桑树

君儿

进入一个小区时
楼前一株大树
被圈了起来
并立了牌子
写着老桑树,150岁
枝头叶子没几片了
树干残缺处糊着水泥
150年,也就是说1870年
它就诞生了
它目睹过多少分崩离析
连年战火与动乱
竟一直活着等我
偶然来到它的身边
为它的身世
作此小传

黄平子读诗:“进入一个小区时”这是地点。“进入”和后文的“偶然”相互应,说明这不是“我”所在的小区。“楼前”写树的具体位置。“一株大树”这是远观,是“我”的第一映像。“被圈了起来”,这是重点保护。此树在建小区时没有被挖,当属万幸。“并立了牌子/写着老桑树,150岁”,这是近看,也是点题。“枝头叶子没几片了/树干残缺处糊着水泥”,这是细赏,是细节描写。桑树是落叶乔木。前一句暗示看树的时间。后一句写桑树的老态。“150年,也就是说1870年/它就诞生了/它目睹过多少分崩离析/连年战火与动乱”,这是在为桑树的身世作小传。桑树目睹了什么,“我”并不知道。所谓的“分崩离析/连年战火与动乱”也只是“我”一厢情愿的猜测。“竟一直活着等我/偶然来到它的身边/为它的身世/作此小传”,这是拟人。把桑树的“活着”,想象成“等我”“为它的身世/作此小传”,君儿的脑洞真大啊。老桑树,这首诗就是你的小传。你看到了吗?

2021年5月1日20点43分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马金山|读君儿的诗《150岁的老桑树》的十一条:
1、拟人化,在于诗人化;
2、先锋诗写,已不是身体本身,而在于生命本真的样子和抵达;
3、君儿,1968年生。有诗著和评论集10余种。曾多次获奖。编选《中国先锋诗歌地理天津卷》《君儿读诗》《中国女诗人先锋诗歌》等。现居天津;
4、君儿一贯的“狠”,一贯”毅然决然”,一贯的直指现场,一贯的毫不掩饰,一贯的意有多重,一贯的语言朴实、鲜活;
5、本诗以树喻人,写出了最具人文的气息,是几代人的印记,是一棵树的形象,还是累累伤痕的所解之语,现代性的物语,当代化的启示;
6、诗一开始,即以现代化的小区,目睹到一株大树,不仅如此,还150岁了,此刻在诗的肌理上,已构成了某种意义上的反差或对比,或许可称之为诗的意趣;
7、不仅如此,还以司空见惯的姿态,面对平实的事物,以细节的角度深度观察与挖掘,并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深刻而复杂的结构特点,充实而饱满;
8、结尾部分,引向了类似人的传记性的诗性,真可谓绝妙而奇特,并在自然的呈现中,有效达到了生命的至高境界,引发无限的况味;
9、诗题连结两个点,均关乎到生命的一部分,一个是“150岁”,一个是“老”,毫不犹疑的,均直达一株桑树,平实而大气,并直抵生命的本真;
10、本诗给予诗人的启示:“写生命,在于拐出原始的固化思维模式和状态,是珍贵的”;
11、生命之诗,当代史诗,岁月之痕。

 

 

GOLDENE UHR – 沈浩波 Shen Haobo

4月 30, 2021

Shen Haobo
GOLDENE UHR

Ich hab eine Armbanduhr gehabt,
eine goldene Uhr.
In meiner Handfläche
war sie wie eine ganz kleine Sonnenblume.

Als ich sie gehabt hab
war sie eine gewöhnliche Armbandihr,
ich hab sie einfach irgendwo hingelegt.

Viele verlorene Gegenstände
tauchen im Gedächtnis wieder auf
und können dabei etwas zeigen,
was du damals nicht bemerkt hast,
aber es hat schon zu ihnen gehört.

Kurz vor meinem Abschluss an der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ich war Vorsitzender des Literaturklubs,
bin ich zum letzten Mal in den Laden gegangen,
Laser-Phototypesetting,
ganz in der Nähe.

Damals war ich praktisch jeden Monat dort,
für unsere Literaturzeitung,
also für das Layout,
den Satz und den Druck.

Das Geschäft war sehr klein.
Die Chefin war jung,
sie hat oft selbst unsere Zeitschrift gesetzt,
ich hab mich hingesetzt und zugeschaut.

Ich hab sie nie
nach ihrem Namen gefragt.
Am letzten Tag, als ich gehen wollte,
da sagt sie, ich hab ein Geschenk für dich.

Wahrscheinlich war es als Dank
für die treue Kundschaft,
ich hab gar nichts extra gesagt,
sie hat auch gar nichts extra gesagt.

Aber zwischen uns beiden
war dann eben noch eine Uhr,
eine jetzt schon verlorene
Armbanduhr.

Eines Tages hab ich mich erinnert
an diese golden glänzende Uhr,
und an den Ausdruck auf ihrem Gesicht,
als sie mir die Uhr gegeben hat,
als wär es eine beliebige Sache.

Als würde sie mir etwas geben,
das man nicht extra erwähnt,
und ich hab wirklich geglaubt,
ich muss es nicht extra erwähnen.

25. Januar 2021
Übersetzt von MW am 30. April 2021

Shen Haobo, geboren 1976 in Taixing, Provinz Jiangsu, 1999 Abschluss der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im Fach Chinesische Literatur. Lebt in Beijing. International berühmter Dichter und Verleger.

《新诗典》小档案:沈浩波,1976年出生于江苏泰兴,1999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现居北京。

1998年发表《谁在拿90年代开涮》一文,这篇文章后来成为引发1999年中国先锋诗界“民间立场”和“知识分子写作”大论争(盘峰论争)的导火索。并成为该诗歌论争中“民间立场”一方的中坚人物之一。

2000年7月和一些朋友一同发起创办《下半身》同人诗刊,并写作《下半身写作及反对上半身》。掀起了对中国诗歌影响深远的“下半身诗歌运动”。

出版有诗集中文诗集《心藏大恶》、《蝴蝶》、《文楼村记事》、《命令我沉默》、《向命要诗》、《花莲之夜》等,西班牙语诗集《下半身》,韩语诗集《理想国》。

曾获得2000年《作家》杂志诗歌奖;2008年御鼎诗歌奖;2010年《人民文学》诗歌奖;2011年中国首届桂冠诗集奖;2012年首届“新世纪诗典”金诗奖等;2012年第三届长安诗歌节. 现代诗成就大奖;第十一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诗人奖。2013年《十月》诗歌奖。2016年度王维诗歌奖等。第八届李白诗歌奖成就奖。

2016年12月3日,在微信朋友圈发表《关于各种诗歌奖》一文,宣布从此不再接受任何国内诗歌奖项。

2015年创办“磨铁读诗会”,致力于传播、推广、出版中国当代先锋诗歌和世界范围内的优秀诗歌。

诗歌被翻译成英语、西班牙语、德语、俄语、丹麦语、韩语、荷兰语、波斯语、阿拉伯语、印地语等在海外发表约100多首。

新世纪诗典作品联展#沈浩波#(32.0)

伊沙推荐:浩波之诗,还得我选。众人总选出一个固化的沈浩波(或者说他们想要固化沈浩波),我却能选出一个位移的沈浩波,前者属于诗坛,后者属于诗歌。本诗正是他今年诗作中被众选家漏选之作,正好入《新诗典》。这是他对学生时代青春岁月的一次重写,却是在更对的一个生命点上:心性不再有青春激情的热,语言却抵达炉火纯青的纯,构成了十分完美的事实的诗意,是其开年以来的经典之作,当得五月上半月冠军,是其刚获荣誉一一李白诗歌奖新世纪中国十大诗人奖的新证。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况禹点评《新诗典》沈浩波《金色手表》:细腻,且入微。诗中描写的母校和场景读起来令我感到亲切、似曾相识。不止是因为印象中学生时代的沈浩波,还因为我的学生时代——所有中国式文青,我们都曾走过的青年时代。那些岁月,中年以后回看,会大不一样,不仅仅是它余烬中的温暖,还有对以往生活的重新觉醒。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黎雪梅读《新世纪诗典》之沈浩波《金色手表》:一块金色的手表,关乎一段青春的岁月,关乎再也回不去的曾经,以及那些“你以为的”其实并不真的是“你以为的”;也许只有经历了岁月的沉淀,蓦然回首才会有所顿悟;也许有些东西失去了才会觉得弥足珍贵,但已是“昨日之日不可留”,只能“明朝散发弄扁舟”了,试想谁没有追悔莫及的青春?而能将心中所想、所念述以此文者,则少之又少……冷静凝炼而又余韵绵长的文字,呈现的是滋味厚重的时代感,相信很多人都能在其中找到自己的青春记忆。诗人对内心世界真诚地袒露,对细节细腻传神地呈现,对情感洞幽烛微地探察,无一不彰显出诗人诗写之风头正劲,活力不减当年,着实令人叹服。

 

黄平子读沈浩波《金色手表》

金色手表

沈浩波

我曾经有过一块手表
金色的手表
放在掌心
像一朵小小的向日葵

当我拥有它时
它是一块普通的手表
被我随意搁在某处

很多消失的事物
会在记忆中重现
呈现出我当时没有注意
但却是它
本来应该有的样子

大学毕业前夕
作为北师大文学社的社长
我最后一次
走进学校附近的
那家激光照排店

那两年我几乎每个月
都会去那里
给我们编辑的文学报
排版、出片

照排店很小
老板是个年轻女人
很多时候
她亲自动手排版
我坐在旁边看

我从来没有问过
她叫什么名字
那天我走的时候
她说我送你一个礼物

大概是对我
一直以来照顾她的生意
表示感谢吧
我没有多说什么
她也没有多说什么

但是我们之间
多出了一块手表
一块现在已经
消失了的手表

有一天我又想起
这块金色的手表
想起她递给我时
脸上有种
看起来很随意的表情

就好像送出了一件
不值一提的东西
而我竟真的以为
它是不值一提的

2020.1.25

黄平子读诗:第一小节点题。“曾经”说明过去。“像一朵小小的向日葵”,说明手表漂亮。第二小节,写“我”对手表的态度。“普通”,“随意搁在某处”,说明“我”对手表不在乎,不重视。第三小节,写由手表的消失引出的回忆与思辨。第四小节是追忆。“大学毕业前夕”,是具体时间。“北师大文学社的社长”,是“我”的身份。“那家激光照排店”,是“她”工作的地点。第五小节,写“我”去“激光照排店”的原因。“两年”说明持续的时间长。“几乎每个月”说明去的频率高。第六小节追忆“我”和“她”在一起度过的美好时光。第七小节,追忆送手表的情节。“我从来没有问过/她叫什么名字”,说明“我”对“她”没有任何感觉。第八小节写“我”对“她”送表行为的猜测:“我”是北师大的高才生,“她”只是激光照排店的小老板。“我”和“她”身份悬殊,除了“表示感谢”,还能有什么意思呢?“我没有多说什么/她也没有多说什么”,说明彼此心照不宣。“她”的话已经在表里。“我”的话在猜测里。第九小节,写表的出现和消失。“我”和“她”之间,难道仅仅多出了一块表吗?第十小节,再次追忆“她”送“我”手表时的情形:“想起她递给我时/脸上有种/看起来很随意的表情”。“看起来很随意”,其实呢?第十一小节是诗眼。“好像”“不值一提”,恰恰说明礼物珍贵。“以为”“不值一提”,说明“我”年少无知。好一块金色手表,好一段金色回忆,好一段金色年华。

2021年5月1日15点52分于寻乌

 

 

 

FREE – 自由了 – FREUDE آزاد. سروده مارتین وینتر. ترجمه فرزانه دُرّی

4月 30, 2021

I wrote this poem in response to photos of a lawyer in China, reunited with his family after years in detention. That was one year ago at the end of April. Liao Yiwu wrote a poem, and I wrote mine in response. I wrote the poem in Chinese and in German, later also in English. When I posted the Chinese version in China, many people thought the poem was about the end of the first Covid lockdown in Austria. That’s okay. Poetry is poetry. Freedom, let’s hope it is freedom. Heartfelt thanks to Farzaneh Dorri for the Persian translation!

https://farzanehdorri.wordpress.com/2021/04/29/free-by-martin-winter-translated-by-farzaneh-dorri/

FISCHE UND LUFT – 冯子航 Feng Zihang

4月 29, 2021

Feng Zihang
FISCHE UND LUFT

Menschen sehen die Luft nicht,
also
sehen dann Fische das Wasser?

Falls die Fische das Wasser nicht sehen,
und die Menschen es sehen,
also
sehen dann Fische die Luft?

Diese Fragen
könnten nur Fische beantworten.

Übersetzt von MW im April 2021

Feng Zihang, geboren im Februar 2010, geht in Shenyang zur Schule. 冯子航,笔名:如一,男,2010年2月出生,就读于沈阳市勋望小学云峰分校。诗歌发表在《华商晨报》《众诗》等刊物,曾获得《诗刊》主办的“美佳华杯”全国少儿诗歌大赛优秀奖,“长嘉”全国少儿诗歌大赛三等奖等奖项。

伊沙推荐:冯子航五次投稿,终于入典。未成年诗人学习创作,一定要对自己的成长产生正面的作用。大家看本诗:能发出此问并做出此答的孩子,一定帮到了自己思维的发育。

况禹点评新诗典冯子航《鱼与空气》:逆向视角(我不愿意叫换位思考,因为换位不完全等于逆向)是现代诗构成中很重要的一种方式。但不是所有的逆向都对诗歌构成具有意义。关键在于,你的意象要触及大问题。本诗涉及不同生命体对世界的认识,严肃,且有意思。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黎雪梅读《新世纪诗典》之冯子航《鱼与空气》:小诗人提出的问题让人脑洞大开,他提出的问题不但一般人无法回答,估计鱼也一样回答不了。不过这并不重要,记得爱因斯坦曾在《物理学的进化》中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 因为发现并提出问题可以培养我们从生活实际中善于观察、善于变换角度看问题的能力;以及学会质疑,不会轻信现成的结论,并时刻保持一颗好奇心;尤其是富有创新的想象力至关重要。本诗的小作者不但能提出问题,还能将这些有益的思考入诗,确实难能可贵,于我们而言更觉欣慰。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黄平子读冯子航《鱼与空气》

——《新世纪诗典》3679

鱼与空气

冯子航

人看不见空气
那么
鱼能看见水吗?

如果鱼看不见水
人可以看得见水
那么
鱼能看得见空气吗?

这些问题
只有鱼知道

黄平子读诗:这是用类比手法写的诗。人的生存离不开空气,鱼的生存离不开水。“人看不见空气”,“鱼能看见水吗?”按照类比推理,答案是:看不见。“人看不见空气”,但是“人可以看得见水”。“如果鱼看不见水”,“那么/鱼能看得见空气吗?”按照类比推理,答案是:看得见。“这些问题/只有鱼知道”。是的,两千多年前的惠子也是这么说的:“子非鱼,安知鱼之乐?”这首诗又让我想起了村上春树的《挪威的森林》:“鱼对水说:你看不见我的眼泪,因为我在水中。水对鱼说;我能感觉到你的眼泪,因为你在我心中。”我也按照这个逻辑仿写一个句子:我对空气说:你看不见我的呼吸,因为我在空气中。空气对我说:我能感觉到你的呼吸,因为你在我怀里。

2021年4月29日22点03分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DREAM 1773 – 伊沙 Yi Sha

4月 28, 2021

Yi Sha
DREAM 1773

Most interesting thing
in this dream: one man and one woman,
two friends,
(the woman is Tu Ya,
the man is unclear),
they stay at my place.
Getting up in the morning,
they stand in a row
at the wash basin of the male students
in my university time,
brushing teeth, washing their face.
I am in Innsbruck
in the kitchen of the hotel
where we stayed last year in January,
making breakfast for them.
Even making two kinds,
white rice and Jiaozi.

April 2021
Translated by MW in April 2021

 

《梦(1773)》
伊沙

梦最有意思的地方
在于:一男一女
两个朋友
(女为图雅
男不清晰)
住在我家
晨起
他们两人并排
在我大学时代
男生宿舍的水房
刷牙洗脸
我在因斯布鲁克
去年初我们下榻的
旅馆的厨房
为他们做饭
竟然还做了两种
米饭和饺子

Click for photos by Tu Ya from Innsbruck and other places

图雅摄影精选:海外之旅

图雅摄影精选:海外之旅

 

Click for photos by Tu Ya from Innsbruck and other places

 

FALLENDES LAUB – 孙嘉翌 Sun Jiayi

4月 28, 2021

Sun Jiayi
FALLENDES LAUB

Laub fällt allgemein im Herbst herunter.
Aber der Kampferbaum,
der lässt im Frühling die Blätter fallen.
Das ist recht sonderbar,
es heißt doch, er sei immergrün.
Also,
dieses abgefallene Laub,
das sind sicher ältere Blätter.
Neue wachsen nach
und ersetzen die alten.

Übersetzt von MW im April 2021

新世纪诗典作品联展#孙嘉翌#(1.0)

伊沙推荐:孙嘉翌同学七次投稿,终于入典。我们对这个时代真的不能妄下结论,不要只看到骂诗者有史以来最众,还要看到诗少诗童比上世纪80年代更多。前者不过是放向空气的屁,后者才是诗人大军的基石。本诗所写比成人丝毫不差。

况禹点评《新诗典》孙嘉翌《落叶》:许多诗人老爱说落叶是传统意象和题材,回避去写,以示“先进”和“先锋”。可依我看那不过“先锋版的叶公好龙”,属于样子货。真要是追求先锋,你得尝试去写得跟过往诗歌不一样。本诗就有这个特色,春天的落叶,你们谁写过?我不是泛进化论者。可新一代的成长,总比看那些实已油腻和心机的假先锋让我快乐。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黎雪梅读《新世纪诗典》之孙嘉翌《落叶》:落叶本是自然界最常见的现象,也是文人比较喜欢的题材,要写得出彩却并不容易。本诗的小作者以“初生牛犊不怕虎”的诗才写出了与成人眼中不同的落叶,在于他抓住了香樟树与其他植物落叶的季节不同,“它竟然在春天落叶了/这有点反常”,小诗人敏锐地观察力既凸显了香樟树的与众不同,又将他诗写的能力尽情展现;诗的结尾处“那些掉的叶子/肯定是比较老的/新长出来的叶子/代替了它们的位置”,大有唐代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诗句中,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异曲同工之妙,其中深意颇显老辣,将平常之物写得如此奇崛,不由令人啧啧称奇。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张小云读孙嘉翌《落叶》

南方许多树
比如说龙眼啦高山榕啦
到了春天还在“换叶”
我晓得这些是因为整个童年
天天要捡它们回家当柴烧
跟我辈依生存体验起手写东西
所不同也值得赞许的是
才13岁的00后小诗人孙嘉翌
他已能凭一叶知“春”的思惟力
长出“思考生命”这一诗人
所具备也所应当培养的
“天赋”之芽

2021.4.28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BUTCHER WANG ZHA – 叶惠康 Ye Huikang

4月 27, 2021

Ye Huikang
BUTCHER WANG ZHA

Wang Zha had an iron-cast
body.
Tall and vigorous,
famous in the slaughterhouse
for his killing skills.

He could
face a yak
with one hand on each horn
and his knife between his teeth,
yanking his arms
to wrestle a big healthy yak
till it crashed to the ground.
Then with his right hand
he seized the knife from his mouth
and stabbed the yak through the heart.

He was worshipped
by those other butchers,
they needed three or four of them
to overpower
one yak.

On a still night with a bright moon,
Wang Zha went on with domestic violence,
then there was one shot from a rifle.
His lion-like roar
suddenly
ceased.

2021-01-12
Translated by MW in April 2021

 

伊沙推荐:人物小传,口语诗体之一种,可以浓缩一生,也可以造一切片。作者在小档案中的话不是头一次听说,代表了一种现象:"在口语诗中找到了乐趣和自我"一一是的,似乎也只有口语诗能够带了这个结果。

况禹点评《新诗典》叶惠康《屠夫旺扎》:屠夫、牦牛和家暴,这是很奇特的组合,但却突显出人生的底色和关键节点。显现出了作者的表现功力。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黎雪梅读《新世纪诗典》之叶惠康《屠夫旺扎》:让屠夫们佩服得五体投地的“杀牛能手”旺扎,却在“一个月圆风轻的夜晚”,因为家暴,“随着一声猎枪的响起/他那狮子般的咆哮/戛然/归于平静”,一个英雄般的人物就这样结束了他悲剧性的命运,故事背后的隐情足够让人脑补,厚重的内涵、惊心动魄的细节,让本诗跌宕起伏,令人回味悠长。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马金山|读叶惠康的诗《屠夫旺扎》的十一条:
1、生命的过程,即是诗史;
2、每一个个体生命,都是一首首鲜活的现代诗;
3、叶惠康,女,60后,金融企业退休人员,现居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西昌市。2020年末开始学写口语诗;
4、叶惠康,此前在刘傲夫推荐的诗人名单里见过这个名字,一直以为是个男的,今日新诗典推荐出来才知道,其是位女诗人,而且诗的语感及意味都很好;
5、回到本诗,以一个切面,写尽了一个人的一生,尤其是诗内的空间感与奇妙的一系列事物为主线,勾勒出生命的重要时刻和值得回味的部分,惊颤心神,狠辣无比;
6、一个人,因为其生存的手段就是屠宰牛,而却又因家暴而遭遇枪杀,真可谓因果轮回,皆会有报,并由此产生相互转化,互相影响,及物与物的隐喻性;
7、活生生的,一个个场景,跃然纸上,形成一种立体的视觉效果,给人以痛切之感;
8、而诗的结尾,像极了故事的结局,无疑就是悲剧,残酷而无情,真实且令人回味悠长;
9、诗题直面具体人物,包括职业和技能,具有大气的诗歌元素,不仅饱含生命的颜色,还有一个代表性的人物形象,写出即一生;
10、本诗给予诗人的启示:“细节与切面,都会生长诗性的光辉”;
11、小人物诗,命运之诗,现实之诗。

黄开兵:叶惠康女士此诗,就像一部惊心动魄的微电影!写得非常地冷静、节制。我抄写此诗,也很克制,尽量简静,留出大片的空白,对应诗中的所营造的故事空间感。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BAMBUSGRÜN WIE EIN TEPPICH – 比邻先生 Bilin Xiansheng

4月 27, 2021

Bilin Xiansheng
BAMBUSGRÜN WIE EIN TEPPICH

In den Geisterhöhlen
ein kleiner Pass,
den GPS nicht findet.
Eine ganz komplizierte
Ordnung, steck eine
Tragstange hinein.
Sofort
wachsen Bambusblätter heraus,
sofort fliegen Käfer,
Vögel kreisen
dreimal um das Grün.
Die zweite Tante, Hände im Rücken,
summt eine kurvenreiche
Arie vor sich hin.

Übersetzt von MW im April 2021

伊沙推荐:影视人拍古装片,最怕穿帮,当代诗人写自然却不怕,还能够很好地利用现代观测工具制造的独特视角一一这正是现代诗有意思的地方,诗务必向前,前方有无限风光。

新世纪诗典11,NPC4月27日,3676首,1168人。比邻先生(福建)日

况禹点评《新诗典》比邻先生《绿竹如毯》:本诗吸引我注意的,是“二婶婶”和“歌声”,有人的地方,景与境才是活的。

Calligraphy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黎雪梅读《新世纪诗典》之比邻先生《绿竹如毯》:人迹罕至的小山坳,因一根扁担的横空出世,打破了原有的秩序,速度之快令人眼花缭乱:不仅“立马/长出竹叶,立马/有虫儿飞/有鸟儿/绕叶三匝”,一切都变得欣欣向荣,富有生机与活力;更神奇的是竟然“有背着手的二婶婶/哼着迤逦而来的/咏叹调”,有了人的介入,小山坳显得有声有色,画面感极强。让人不由觉得这根扁担简直就是神笔马良手中的画笔,这笔一挥,趣味性、神秘感和诗意,什么都有了。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张小云点评
读比邻先生《绿竹如毯》

最早读到这样形容北大荒之肥
“插根筷子也发芽”
再后常看到南方地域宣传片说
“插根扁担都能发芽”
现在被比邻先生活用“到家”了

他家乡上饶应是满山翠竹
“鬼窟里”这种南方人常叫的
小山坳,它不仅长出“芽”
还迤逦出“二婶”的“咏叹调”
这些词语构筑的现场
都由他那根扁担长出了诗境

2021.4.26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新诗典》小档案:比邻先生,70后,江西上饶人,现工作于厦门,中学教师,诗歌散见于网络,诗刊。2020年加入傲夫诗社。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黄平子读比邻先生《绿竹如毯》

——《新世纪诗典》3676

绿竹如毯

比邻先生

鬼窟里
GPS找不到的
小山坳,
盘根错节的
秩序里,插上
一根扁担
立马
长出竹叶,立马
有虫儿飞
有鸟儿
绕叶三匝
有背着手的二婶婶
哼着迤逦而来的
咏叹调

黄平子读诗:“鬼窟里”是地点。一个地方叫鬼窟,自然很偏僻,很吓人。“GPS找不到”说明其偏。“小山坳”说明其小。“盘根错节”指树木的根枝盘旋交错。诗题叫《绿竹如毯》。这些盘根错节的,估计大多是竹子吧。“插上/一根扁担/立马/长出竹叶,立马/有虫儿飞/有鸟儿/绕叶三匝”,这里不仅是夸张,还是神话,是鬼话,是聊斋,是魔术,是梦……就在人惶恐不安,惊疑不定的时候,突然传来了悠扬圆转的歌曲。哦,原来是“背着手的二婶婶”来了。多么神奇的鬼窟啊!

2021年4月26日21点48分

 

 

 

 

MICROWAVE – 张书菲 Zhang Shufei – MIKROWELLE

4月 25, 2021

Zhang Shufei
MICROWAVE

Baked bread
Baked mantou
Baked sweet potato
Our teacher
bakes students
in the classroom

Translated by MW in April 2021

新世纪诗典作品联展#张书菲#(3.0)

Zhang Shufei

MIKROWELLE

 

Brot backen,

Mantou backen,

Süßkartoffeln backen.

Die Lehrkraft

backt in der Klasse

die Schüler.

 

Übersetzt von MW im April 2021

Zhang Shufei, geboren am 5. März 2014 in Tengzhou, Provinz Shandong. Tochter von Gao Ge. Sie sagt: Die Tränen der Fische im Sternzeichen sind bald genug für ein Aquarium. 《新诗典》小档案:张书菲,2014年3月5日出生,山东滕州人,高歌的女儿。有诗入选《新世纪诗典》(第十季)、《孩子们自己写的诗》(第二季)。自我介绍:双鱼座的眼泪,可以装满鱼缸。

伊沙:敢于推未成年诗人,敢于用成年诗人的标准选择未成年诗人,都是《新世纪诗典》的重要成果和带给当前诗坛的风气。反而在这一块,抄袭现象倒不严重,我的体会是:选大人代笔不了的,或不屑于写的。

况禹点评《新诗典》张书菲《微波炉》:把教室和微波炉放到一起,是个惊人的想象。乍一看,好像孩子在夸张。但细想想这些年围绕教育出现的那些新闻和话题,难道不是吗?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黎雪梅读《新世纪诗典》之张书菲《微波炉》:读完此诗不由令人拍案叫绝!小书菲用六行十八个字将她诗写的才华充分展现,也暗合了严羽所说“夫诗有别材,非关学也;诗有别趣,非关理也。” 由日常微波炉的功用自然而然联想到“老师在/教室里/烤学生”,由彼及此、由表及里地未着一字既写出了天气的热,又道出了学生们所忍受的煎熬,以及与此相关的教育方面的诸多话题,每读一遍都会收获不同的惊喜。这些来自于一个小学生切身感受写出的文字,成人无法取代,他人也模仿不了,是实实在在从小诗人思想里长出来的智慧的花朵,芬芳而又特别,叫人焉能不爱?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黄开兵:现在的学生苦,而老师何尝不苦?老师自己,也在这个微波炉里!问题的根源不在老师这,老师却成了第一个被攻击的“罪犯“,没办法,身在现场,在所难免……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VIZE-DIREKTORIN:雪克 Xue Ke

4月 24, 2021

Xue Ke
VIZE-DIREKTORIN

Er kommt frisch von der Uni,
hängt bei seinem Schreibtisch
ein Holzschnittporträt des Dichters Lu Xun auf.
Die Vizedirektorin
bemüht sich von Herzen,
belehrt ihn: Wir sind alle junge Menschen,
wenn, dann häng Wirtschaftsleute des Jahres,
wie kannst du deinen Opa
den ganzen Tag ausstellen?

Übersetzt von MW im April 2021

新世纪诗典作品联展#雪克#(4.0)

伊沙推荐:好一句"你爷爷"!肯定是人家的"爷爷"!让人哭笑不得的一首诗。口语诗貌似语言简单,但一定要写出味道来,如此五味杂陈,甚好!

况禹点评《新诗典》雪克《女副总》:本诗所写读来有喜感。抱歉——不是喜感,却是现实。而且与鲁迅作品在教材中锐减、萧红作品在课本中被改得百孔千疮……相映成趣。鲁迅的祖国对鲁迅正变得陌生起来,这一幕会越发常见——说来也是,好东西,阿猫阿狗也不配知道。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黎雪梅读《新世纪诗典》之雪克《女副总》:曾以为鲁迅先生在中国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女副总的一句“咱们都是年轻人/要摆/也要摆那些年度经济人物/怎能把你爷爷/成天搁这呢”令人啼笑皆非,也写出了某种精神和物质的疏离感,看样子女副总崇拜的莫过于那些年度经纪人物,这也许就是所谓的“道不同不相为谋”吧,所以也就不足为奇了。清晰集中的语言,所蕴涵的爆发力和张力却是无穷的,相信每个人都能在诗中反复咂巴出不同的滋味。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黄平子读雪克《女副总》

女副总

雪克

刚入职的大学生
在案头摆了
一帧鲁迅先生的木刻画像
女副总发现后
掏心掏肺地
教育他:咱们都是年轻人
要摆,也要摆那些年度经济人物
怎能把你爷爷
成天搁这呢

黄平子读诗:维马丁先生说:“怎么可能她认不出鲁迅画像?”呵呵,她认不出就对了。其一,人家“是年轻人”嘛。中国的年轻人,虽然天天学着鲁迅的文章,但那是教材,是为考试学的,为老师学的。谁会在意鲁迅长啥样呢?其二,人家的精力全在“那些年度经济人物”身上嘛。鲁迅算老几?没钱不说,还又矮又小的。我不奇怪女副总认不出鲁迅先生的像,我只奇怪她搞错了鲁迅先生的辈分。鲁迅先生于1881年9月25日,病逝于1936年10月19日,享年56岁。流行画像中的鲁迅先生最多只能当刚入职大学生的爸爸,女副总怎么就认成了爷爷呢?不过话又说会来,人家年纪轻轻就混到了副总,还是有两把刷子滴。“刚入职的”帅哥(不是哥,怎么会迷鲁迅,不是哥,怎能让女副总掏心掏肺),快收下女副总的心和肺吧。2021年4月24日21点18分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IM PARADIES – 默问 Mo Wen

4月 23, 2021

Mo Wen
IM PARADIES

Frau, Anfang 40,
kriegt Krebs und stirbt.
„Sie war wirklich ein guter Mensch,
macht Sauerkraut für die ganze Anlage.
Sogar der alte Wächter am Tor hat geweint.“
Nachbarn seufzen,
„Gute Menschen haben kein langes Leben.“
Jemand, der eigentlich nicht religiös ist,
sagt etwas gewunden,
gute Menschen, die kommen zuerst
ins Paradies des Buddha im Westen
und habens dort besser.

2021-03-06
Übersetzt von MW im April 2021

伊沙:是的,我听说过"好人活不长",我也听说过"坏人没有好下场",我发现随着在诗中浸淫越深,我对文化越宽容一一但凡能入诗的东西,就是文化。诗人有态度,诗歌很包容一一对不起,很显然,口语诗才可能如此,说穿了吧,口语诗就是当下现代诗的实体,全球都一样。

况禹点评《新诗典》默问《天堂之谜》:善恶与命运是两个话题。但习惯了被教育的国人,千百年来喜欢把它们混到一起谈论。是同胞们都糊涂吗?不一定。都是普通人嘛,有时候,他们需要骗骗自已,比如诗中人。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黎雪梅读《新世纪诗典》之默问《天堂之谜》:中国人是最讲究“天道轮回”、“因果报应”的,认为善恶到头会有报,无论做的是好事或者坏事,老天总是会记着,好人终有好报,老天爷不会轻易去放过一个坏人的。并且这样的观念深入人心,令大多数人深信不疑,尤其对那些早逝的好人、亲人,人们都愿意相信他们是去天堂“享福”去了。是否真的如此,虽无可考证,但对活人来说毕竟是一种心理安慰,也可以适当减少失去至亲或好友的痛苦。本诗角度新颖,融中国的文化元素、生死观与宗教信仰于一体,构成了一首内蕴丰富、厚重、人情味十足的口语诗佳作.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黄平子读默问《天堂之迷》

天堂之迷

默问

女人四十出头
患癌死亡
“她真是个好人
做盆咸菜满小区送
她一走,门卫大爷都哭了”
邻居们感叹着
“好人是不长寿的”
一个未皈依的俗家弟子
婉转表示
所谓好人,都要提前
去极乐世界
享福

2021.3.6

黄平子读诗:我以为是《天堂之谜》,看了一下手稿,的确是《 天堂之迷》,好吧,“迷”也有解。“女人”是性别。用性别代人而不用名字,说明“女人”普通、平凡。用真名涉及隐私,用化名又显得不实。对一般的读者来说,有名字又怎么样?没名字又怎么样?“四十出头”是年龄。网上调侃说:“人到中年不得已,保温杯里泡枸杞。”“四十出头”正是人生的中年。中年人的压力最大。“患癌死亡”是事件。“她真是个好人/做盆咸菜满小区送/她一走,门卫大爷都哭了”,这是邻居们对“女人”的评价,有理有据。“门卫大爷都哭了”是感人细节。“好人是不长寿的”,这是邻居们的感叹。普通民众没有多大的追求,大家只想活着。好好活着,最好。不好好,能活着,也行。“好死不如赖活”嘛。所以民众对“好人”的最大希望就是“长寿”!“好人”是会对大家做“好事”的。“好人”越长寿,做的“好事”自然会越多。“所谓好人,都要提前/去极乐世界/享福”,这是“一个未皈依的俗家弟子”的“婉转表示”。“未皈依的俗家弟子”不算真弟子,就像没有文凭的学生,他说的话不能算数哦。有文凭的,说了也不算,极乐世界又不是他家的。

2021年4月24日14点37分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FLUCHT – 刘德稳 Liu Dewen

4月 22, 2021

Liu Dewen
FLUCHT

Einarmiger Alter
im Morgenlicht
sitzt am Steintisch,
spielt eine Partie mit sich selbst.
Ich bin schon weit weg,
hör nur
von hinten
laut:
„Schach!“

2021-01-18
Übersetzt von MW im April 2021

新世纪诗典作品联展#刘德稳#(6.0)

伊沙推荐:活色生香的孤独。有志的口语诗人都有这个意识:古体诗、抒情诗、意象诗能写的,我们都能写,并且可以表现得更鲜活更好。与此对应,这三种诗型的诗人面对口语诗就不会这么想,一副无知的傲慢姿态,所以必将走向灭亡。

况禹点评《新诗典》刘德稳《出逃》:常态的生活出诗难。不是没有诗,是难在你怎么把诗核拎出来。一句“将军”出来,诗的抓手就有了。

黎雪梅读《新世纪诗典》之刘德稳《出逃》:一声“将一军”,将孤独感写到了极致。“晨光”、独臂老人”、“石桌”、等意象构成了一幅幽远、禅意的境界,干净、漂亮的语言令小诗含蓄隐忍,回味悠长。

黄开兵:曾经,我也经常一个人下象棋,左手黑棋,右手红棋,输了要打手背……此诗中的独臂老人无法“左右互博”,孤独比我更甚!诗题“出逃”还指向一个孤独的身影:诗人!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黄平子读刘德稳《出逃》

出逃

刘德稳

晨光中
独臂老人
坐在石桌前
自个下棋
我走出很远了
只听得
身后
大叫一声
“将——军”

2021.1.18

黄平子读诗:“晨光中”是时间。晨而有光,说明太阳出来了。这是一个好天气。“独臂老人”是人物。“独臂”写外貌。“老人”写年纪。“坐在石桌前”是地点。“自个下棋”是事件。以上是“我”的所见。后面是我的所闻:“将——军”!从这一声“将——军”里,可以知道老人下的是象棋。老人本来是自个儿下棋,这一声大喊,是喊给谁听的呢?赵师秀《约客》云:“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独臂老人约了没?诗的题目叫做《出逃》。这个出逃者是谁?为什么要出逃?出逃和这首诗的内容有什么关系?刘德稳把读者带到一个棋局里了。

2021年4月23日21点46分

REDNER – 祁国 Qi Guo

4月 21, 2021

Qi Guo
REDNER

Aua!
Meine Zunge!
Meine Zähne haben meine Zunge gebissen!
Muss sofort ins Krankenhaus!
Wenn ich jetzt nicht hinfahre,
wird meine Wunde
vielleicht schon verheilt sein.

Übersetzt von MW im April 2021

伊沙:祁国之5.0,距上一轮推荐已经过去了六年。没关系,《新诗典》容纳各种节奏各种玩法的诗人。本诗最好的地方在于它是来自于作者肉体敏感幽微处的体验,又暗藏着通达万事万物的道理。

况禹点评《新诗典》祁国《演讲者》:本诗延续了祁国的荒诞式创作理念,且又有了新的拓展,黑色幽默起自肢体的细微,却又伸向更恢宏的世界。

黎雪梅读《新世纪诗典》之祁国《演讲者》:哈哈,有意思!演讲者是靠口才吃饭的,也免不了牙齿和舌头打架,更何况普通人呢?只是这冲突后造成的伤口恢复得也太快了吧,“这得赶紧去医院/再不去/我的伤口/可能就要长好了”,诗人独特的生命体验和生活阅历,透着智性与幽默,及豁达乐观的性格特点,读来如沐春风,如品醴酪,格外惬意。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马金山|读祁国的诗《演讲者》的十一条:
1、字的立体感,就是诗;
2、文字背后的东西,令人心动不已,这既是谜,还是秘而不宣的意,在诗中,它就是味儿;
3、祁国,男,1968年生。诗人、书画家、剧作家 。曾获当代诗歌精神骑士奖、黄河金岸诗歌节鸿派国际诗会新世纪十年诗歌推动奖、《诗参考》创刊30周年中国诗歌贡献奖、第五届北京诗歌节金向日葵奖章等荣誉;
4、祁国的诗,幽默、智趣,而且绝、妙、巧,这是给人带来的最直观的感受和印象,又不乏个人化的生命和生活的印记,蓄满诙谐与活力,构成了鲜明的祁国式写作;
5、回到本诗,虽然短制,却包含着多种形式的人身与行为,荒诞和幽远,来自于身体和内心感受,并由此形成鲜明的个性与诗意;
6、诗一开头,通过一声“哎呀”,进入到一个动人的状态,不仅引人入胜,而且正是这个细节的表达,引入一系列可能的话题与想法,语言朴实无华而又充满活力;
7、而结尾的灵光一闪,一个大回转,使得现场写照更显传神,并由此形成鲜明的诗质和丰富的生命体验,幽深且况味深刻;
8、此诗让人眼前一亮,而且内心一乐,又不易忘怀,就是好诗,绝佳之作;
9、诗题《演讲者》,用得巧妙,隐约处潜藏事物的本质变化与特点,既有汉语的含义解析,还有敏锐的洞察与扑捉,好玩、有趣;
10、本诗给予诗人的启示:“每个人的生命体验,都是一首鲜活的现代诗”;
11、荒诞之诗,身体之作,欢快之作。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TABU – 易小倩 Yi Xiaoqian

4月 20, 2021

Yi Xiaoqian
TABU

Ich geh mit meiner Freundin spazieren, auf einem Feldweg.
Sie sagt mir, sie sei noch Jungfrau
und fragt, wie sich das anfühle beim ersten Mal.
Ob es weh tue.
Ich will grad antworten,
da hält sie mich auf einmal zurück,
zieht mich ein Stück nach vorne,
dann sagt sie erst,
hier in der Nähe liegt ihre Oma begraben.

Übersetzt von MW im April 2021

伊沙:易小倩也就空了两年,但似乎与生活的变故相关,所以不免有些担心,4.4云诗会上,以这首佳作订货,我很替她高兴:就像经受了一次大考,闯关成功。近来精研李白,感慨颇多,天下诗人写不过李太白,才所不及只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便是他在寻阳狱中,脑袋快掉了还在天天喷诗,所以说,不怕天才天才,就怕天才疯魔,我辈共勉。

况禹点评《新诗典》易小倩《避讳》:诗中一幕带了时代气息,同时还有着人生的纵深感。有价值的诗作,往往是生活的活体切片。这话也适用于本诗。

黎雪梅读《新世纪诗典》之易小倩《避讳》:中国人是很注意避讳的,尤其在长辈面前说话做事更要小心翼翼。特别是女孩子绝对不能随便讨论与性相关的话题,如同洪水猛兽,会被认为“不知羞”或者“厚脸皮”。虽然现在比以往有所改变,但人们对有些神圣的、不洁的、危险的事物所持态度还是根深蒂固的。诗中的细节便将女孩子对于私密话题的好奇与羞怯心理展现了出来,现场感和画面感极强,后口语诗对于这类题材的处理,无疑是驾轻就熟的。

马金山|读易小倩的诗《避讳》的十一条:
1、诗,在生活中,自然生辉;
2、沾满生活的墨汁,积出的即是诗的良药;
3、易小倩,90后,童书编辑。作品入选《新世纪诗典》《当代诗经》《中国口语诗选》《中国先锋诗年鉴》等选本。入选长安诗歌节·唐名人堂,《中国口语诗年鉴》编委。现居北京 ;
4、易小倩的诗,汲取了生活的营养,自带鲜活的语感,且浸透着生命之光,不仅诗维的层次感十足,而且颇具画面的质感,诗感亦叫人欢喜;
5、回到本诗,短短九行,但仍有三个层次,一是交待出具体的场景;二是一问欲答的环节;三是终极的究竟。构成了全部的张力和后现代主义的况味;
6、诗一开头,以日常化的方式,介入到诗歌现场,介入到女性私密的话题当中,介入到最微妙的生命之微,活生生,脆砰砰;
7、诗中的故事,以平实的表现手法,欲言又止,微妙而意外,使得一个问题充满迂回和变化,且暗含女性私秘的话题,紧密而精彩;
8、结尾的情节,着实让人感到意外,虽然言出又止,但丝丝诗意已微澜尽显,澎湃、亮堂、微颤;
9、标题以一词,而道全身,个中滋味,自然流淌,一念一顿,皆在其中;
10、本诗给予诗人的启示:“以最具生活气息,最具生命力的语言,最具个性化的方式,呈现现场与现实的活力,也是一种境界”;
11、隐秘之诗,生活之诗,微妙之诗。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黄平子读易小倩《避讳》

——《新世纪诗典》3670

避讳

易小倩

和发小散步在乡间小路
她说自己还是处女
问我第一次是什么感觉
疼不疼
我正准备回答
她却突然制止了我
拉着我往前走了一段
才告诉我
这附近是她奶奶的坟地

黄平子读诗:“避讳”是一个很传统、很保守的词,“问我第一次是什么感觉/疼不疼”,是一件很前卫、很先锋的事。易小倩把两者放一块儿写,让诗产生了一种独特的喜剧效果。“发小”是独特的关系。“散步”是独特的背景。“乡间小路”是独特的地点。“处女”是独特的身份。“第一次是什么感觉/疼不疼”是独特的问题。这是两个姑娘的悄悄话。“第一次是什么感觉/疼不疼”?这是一个吸引女孩子们的问题,也是一个吸引男孩子们的问题。易小倩很会设局,在吊足了人的味口后,神不知鬼不觉地就转移了话题:“这附近是她奶奶的坟地”。这可不是大家要听的哦!2021年4月23日9点13分

STATE OF THINGS – 侯马 Hou Ma – LAGE

4月 19, 2021

Hou Ma
STATE OF THINGS

In a bar in Beijing
I ask Mang Ke, if he‘s still writing.
He asks me back, openly,
are there any changes?
A few years later
when I was at that age
I didn’t write for a while,
and I was even proud,
even content.
Later Yi Sha went back
to editing and presenting poetry.
I knew I had to come forth,
to write something for NPC.
10 years have gone by,
to me it’s like yesterday.
NPC is the boat,
I have saved myself on it.

2021-03-06
Translated by MW in April 2021

Hou Ma
LAGE

In Beijing in einem Lokal
frag ich Mang Ke, ob er noch schreibt.
Er fragt mich völlig gelassen zurück,
hat sich an der Lage etwas geändert?
Ein paar Jahre später
war ich auch in dem Alter
und hab eine Zeit nichts geschrieben,
und war sogar stolz
und hielt es für richtig.
Nachher hat Yi Sha wieder angefangen,
Gedichte zu suchen und zu präsentieren.
Ich hab gewusst, da muss ich hin,
für NPC schreiben.
Zehn Jahre sind verflossen,
es ist noch wie gestern.
NPC ist das Boot,
auf das ich mich gerettet hab.

2021-03-06
Übersetzt von MW im April 2021

新世纪诗典作品联展#侯马#(31.0)

伊沙推荐:当代诗歌史料:丁当"为《他们》写作",成全了自己的80年代,伊沙"为《一行》写作",成全了自己的90年代,侯马"为《新诗典》写作",成全了自己新世纪第二个十年。不是所有的平台,值得你为之而写作,但值得的平台一旦出现,能不能将它一把抓住进而成全自己的写作,那就看个人的智慧了。

况禹点评《新诗典》侯马《情况》:写作是为了追求荣誉,还是为了自救?我们过去往往说:“不同的人自有不同的选择。”侯马以此诗告诉大家——其实不全对,它不止是不同人生的选择,还是同一个人不同阶段的选择,以及一个人对自己生命纯度的选择。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黎雪梅读《新世纪诗典》之侯马《情况》:
若干年前和若干年后情况有所不同,做出的选择也会相应发生变化,关键是遇见了对的人或者平台,心境也跟着有所变化。古语云:“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为了报答他人的知遇之恩,很多人会像古代的英雄不惜倾其所有,会义无反顾、执着地做自己认为值得的事情,甚至会把这么做当成自救,并乐此不疲,其实这也体现了人的精神价值,他们在自己的人生舞台上也是拥有自由个性、血性勇气的独立战士。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马金山|读侯马的诗《情况》的十一条:
1、坚定的坚守,也是诗之源;
2、生活,即诗,即为时代之诗,史记之诗;
3、侯马,1967年生于山西。1989年开始现代诗写作。最新出版诗集《夜行列车》(中国桂冠诗丛第三辑),其他个人诗集有《他手记(增编版)》、《大地的脚踝》、 《夜班》、 《侯马的诗》等。曾多次荣获。现居呼和浩特;
4、去年,在北京,参加磨铁诗歌活动,首次见到侯马,正如其诗内所写,透着鲜活与本真,没有诗外的油腻感,有的是诗内的纯澈见底和厚重深沉;
5、回到本诗,在一问一答之间,构成了新世纪作者的写作状态,且不乏反思之语,“为《新诗典》写作”,这将载入诗册的智慧之光,不仅给典人以指引,更给诗坛以光辉;
6、诗一开头,即由诗人之间的生活脉络为根茎,由诗人之间的交流为核心,由不同的观点为主题,迸发出世纪的一诗一问;
7、紧接着,结合自己的写作和价值观念,融入现代的生活当中,并且倾情于思维变化,皆因诚于诗心,无不彰显着生命之痕;
8、而结尾部分,在写作理念的指引下,十年如一日,既有传统的诗路之路,还有自我审视的自救之舟,透彻而明亮;
9、标题的《情况》,看似无痕,实际在诗行之中,充满变化和张力,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情况,一切皆蕴含其中,绝妙而高级;
10、本诗给予诗人的启示:“诗人的写作、生活,和思考,都是诗,这就是诗格,层次,与魔力”;
11、诗人之诗,生活之诗,世纪之诗。

黄开兵:2021年开始跟抄新诗典推荐,今抄到了侯马先生的第二首诗,也就是说,又是新的一轮了。才惊觉,我已经坚持了近4个月了!但我马上又按住了激动:伊沙老师已做了整整十年!真是小巫见大巫,不值一提,唯有继续努力,坚定前进!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黄平子读侯马《情况》

——《新世纪诗典》3669

情况

侯马

在北京一家酒吧
我问芒克还写嘛
他十分坦然地反问我
情况有什么变化嘛
若干年后
到了芒克那时的岁数
一阵子不写
我竟也骄傲
竟也心安理得
后来伊沙恢复
选诗编诗
我知道必须冲了
为新诗典写作
漫漫十年
犹如一日
新诗典是我搭上的
自救之舟

2021、3、6

黄平子读诗:“在北京一家酒吧/我问芒克还写嘛/他十分坦然地反问我/情况有什么变化嘛”,这是情况一。诗人写诗,属于正常情况。诗人不写诗,属于不正常情况。“我”的北京之问,看似多余,其实透露出了对芒克的关心。芒克的坦然反问,说明其情况正常。“若干年后/到了芒克那时的岁数/一阵子不写/我竟也骄傲/竟也心安理得”,这是情况二。“一阵子不写”,已经不正常。“竟也骄傲/竟也心安理得”,实属反常。特别提一句“到了芒克那时的岁数”,是为了和芒克对比。当“我”“骄傲”当“我”“心安理得”的时候,有没有忘记芒克当年说的话:“情况有什么变化嘛”?“后来伊沙恢复/选诗编诗/我知道必须冲了/为新诗典写作”,这是情况三。诗人恢复写诗,这是新诗典的幸运,更是诗人自己的幸运。“漫漫十年/犹如一日/新诗典是我搭上的/自救之舟”,这是情况四。恢复写诗,只是小幸,坚持十年,是为大幸。十年一日,也是小幸。自我救赎,是为大幸。早上起来,收到洪君植老师北京时间2:20发来的短信:“一直等你的大评。谢谢。可以收尾了。”以前跟《新世纪诗典》留言,都是第一时间。近段时间因为多了几次应酬,喝完酒回来不想写,借口事情多,积压了几天。本来以为拖几天也无所谓,看了洪老师的信息让我汗颜,也让我高兴。我掉队了,有人在等我,快赶啊!还没有刷牙,洗脸,先补上一篇。新世纪诗典,也是我的自救之舟。

2021年4月23日7点24分

TRINKEN – 洪君植 Hong Junzhi

4月 18, 2021

Hong Junzhi
TRINKEN

Die koreanische Kirche
lässt einen nicht rauchen,
lässt einen nicht trinken.
Am Samstag kommt aus China
ein gut geeichter Herr.
Ich hab ihn bewirtet.
Am nächsten Tag zu Mittag
gehts in die Kirche zum Gottesdienst.
Ich komm rein, sing mit dem Chor,
der Lobpreis klingt wie Trauermusik,
ich fang an zu schnarchen.
Die Leute in meiner Bank
rütteln mich hin und her,
kriegen mich nicht wach.
Es geht nicht anders,
der Pfarrer kommt selbst vom Altar
bis an meine Seite
und schreit,
Herr Hong,
Station Paradies!
Ich blinzle ein bisschen,
frag den Herrn Pfarrer,
wieso seh ich dann Jesus nicht,
leg meinen Kopf auf die Schulter
der schönen Christin rechts neben mir
und schnarch weiter.

Übersetzt von MW im April 2021

新世纪诗典作品联展#洪君植#(11.0)

伊沙:4.4《新诗典》十周年云诗会季军之作+4月下半月亚军之作。普遍的幽默绝对是后现代主义的产物,中国后口语诗的成熟标志之一。在此之前,人类在诗中不苟言笑,儒家思想教化出来的中国人犹甚:诗可以这样,可以那样,就是不可以乐。看到以苏轼为代表的宋人坚决认为李白《戏赠杜甫》等有喜感的诗为伪作,我知道问题之严重了。本诗好就好在幽默中见智慧。

况禹点评《新诗典》洪君植《喝酒》:有一段时间,我诗作的重要韩语翻译家、旅美诗人洪君植,不时会就微信里的表情问我——“为什么笑”,以至于我以为他是个缺少幽默感的、极其严肃的家伙(当然后来见面后发现他不是),本诗也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证据。想想在美国的教堂里,一个喝醉了的亚裔诗人呼呼大睡的情形,就觉得好玩儿。而能把这种略带尴尬的好玩儿写进诗里,便是鲜明的现代诗审美。

黎雪梅读《新世纪诗典》之洪君植《喝酒》:一首有趣、有料让人忍俊不禁的小诗,语言轻松幽默,诗人喝点酒,可谓“酒胆包天“,敢于突破韩国教会的禁忌,在教堂内“开始打呼噜“、“把头靠在/右边美少女教友肩上/呼呼睡去”,醉酒的窘态呼之欲出,大有诗仙太白“天子呼来不上船”的洒脱与不羁,凸显的是后口语诗人的幽默感与真性情,妙极!

小易浅析洪君植诗《喝酒》:小易不才,就冲着诗人把我的诗翻译成韩语,就得评几句增加人气。这首诗喜感十足,仿佛看到诗人口水流淌,呼噜声响彻教堂,和教堂的严肃庄重极不协调。于熟睡中被惊醒的第一句话往往来自潜意识:“耶稣来了吗?”,一个终极问题,问懵了牧师。最后,留下诗人的再次呼噜声,美女的尴尬表情,现场信众的欢笑,以及牧师的无可奈何……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黄平子读洪君植《喝酒》

——《新世纪诗典》3668

喝酒

洪君植

韩国教会
不让抽烟
不让喝酒
星期六大陆来了
特能喝的主
招待完了
第二天中午
到教堂做礼拜
进门随着唱诗班的
像哀乐的赞美歌中
开始打呼噜
坐在旁边的教友
摇晃了半天
就是不醒
无奈
牧师亲自下圣台
走到我身边
大声喊
洪先生
天堂到站了
我睁开一小缝眼睛
望着牧师问
我怎么没见到耶稣呢
接着把头靠在
右边美少女教友肩上
呼呼睡去

黄平子读诗:“韩国教会/不让抽烟/不让喝酒”,这是背景。“星期六大陆来了/特能喝的主/招待完了”,这是犯戒,也是典型的中国式信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喝乎。”能让“我”犯戒的朋友,肯定是好朋友。“第二天中午/到教堂做礼拜/进门随着唱诗班的/像哀乐的赞美歌中/开始打呼噜”,这是隔宿醉。醉酒,让“我”再次犯错。“坐在旁边的教友/摇晃了半天/就是不醒”,这是教友要“救”“我”。“无奈/牧师亲自下圣台/走到我身边/大声喊/洪先生/天堂到站了”,这是牧师要“救”“我”。“天堂到站了”,充满幽默色彩。“我睁开一小缝眼睛/望着牧师问/我怎么没见到耶稣呢”,哈哈,“我”已经“无可救药”了。还耶稣呢!“睁开一小缝眼睛”呼应牧师的“大声喊”。喝酒是一错,睡觉是二错,“接着把头靠在/右边美少女教友肩上/呼呼睡去”,是三错了。好一顿害人的美酒!

2021年4月22日20点33分

ARMENIA AND AZERBEIJAN – 摆丢 Bai Diu

4月 18, 2021

Bai Diu
ARMENIA AND AZERBEIJAN

Su Bugui, who went to Armenia,
this week he shared some stuff in his feed
that had to do with this conflict.
His friend Dima,
40 years old, ordinary
disabled guy with a firm mind,
his gun across his dinner table;
chambers fully loaded,
bandage next to the gun.
Dima is waiting.
Enemy’s eight kilometres away.
Bugui calls on him via internet,
friends in China want him to live,
poets in our chat group want him to live,
Bugui’s dad wants him to live.
Everyone tells him
don’t be a hero!
Just be a guy with a life,
a husband, a father.
8 hours pass,
no news from Dima.
Everyone waits for the news that Dima still lives.
If Dima’s alive,
there are a few more people
alive.

2020-10-10
Translated by MW in April 2021

伊沙推荐:4.4《新诗典》十周年云诗会冠军之作+4月下半月冠军之作。大题目固然可贵,更可贵的是通过现代社交平台所找到的这个刁钻的角度,让他者的战争变成了亲历的战争。角度是后口语诗的成熟标志之一,有些不可写的题材,通过角度可以救活。

况禹点评《新诗典》摆丢《亚阿冲突》:枪和子弹都正常,难得是旁边还有一条绷带。体现出细节感。本诗反映出了微信时代地球村的特点——不论谁、出于什么目的,都很难再像旧时代那样隔绝人们对信息的接收与回应了。

黄开兵:与摆丢、苏不归神交已久!有关季马的故事,苏不归也写出过杰作。作为朋友,我们一致认为:季马活着,比杰作更重要!祝贺摆丢写出杰作,也祝福季马平安!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黎雪梅读《新世纪诗典》之摆丢《亚阿冲突》:古往今来几乎每一场战争给人们所带来的人身安全和经济影响都无比巨大,只要战争开始最先受伤的总是无辜的百姓,他们因此而陷入了战争的泥沼,生产生活也受到了严重的影响,连基本的生命安全也得不到保障。本诗便是以亚阿冲突为背景,叙述了诗人苏不归的好友季马卷入战争冲突的事件,“饭桌上横着—把枪/弹夹塞满子弹/枪旁边跟着一条绷带”,这一细节可以看出季马对“8公里外敌人的到来”已做好了充分的思想和行动的准备,让人不禁捏了把汗。每一个关心他的朋友都不希望他“成为英雄”,“而是成为完整人生的/人夫人父”,是啊,“英雄”的虚名相对于生命来说根本不值得一提,毕竟活着才是最重要的。季马的生死、以及他周围更多人的生死牵动着所有善良的心,但愿大家等来的是他安然无恙的好消息。诗人对战争不动声色的批判,表面上看没有用任何激烈的词语,却隐藏在字里行间,让人清晰可感,也足够引人深思。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苏不归:谢谢摆丢的诗!去年十月,我的生活一下被拉进一场战争,只因我曾独自走访过纳卡地区,有幸结识了比我大两岁的好友季马。他邀请我到他深山的家中做客,我见识到了当地人的热情善良,以及他们的生活现状。纳卡是一个不停流血的伤口上的“国家”,一个坚韧互助的迷彩色之邦,第一次纳卡战争爆发的时候,季马只有8岁,停战时他14岁。此后纳卡地区一直是火药桶, 男孩女孩随时准备举起枪杆,季马在服役期间一只眼失明,左腿的伤直到今天也没能恢复,需要天天为自己注射镇痛药物。季马不轻易展示创伤,反而在这次战争期间,用那只健康的右腿驾车陆续送村里人以及受伤的前线士兵到安全地带,300个人的村庄,最后只剩他一个人持枪驻守,独自驻守的日子维持了10来天,此诗就发生在这个时期。试想如果他身强体健,他一定会第一时间冲到前线,而另一位我们一起相聚晚餐过的年轻朋友,就是在那几天牺牲的。当时,摆丢成为我第一个倾诉的对象,事实上即使他不太关心也无可厚非,而令我感动的是摆丢明显也受到了震动,他和一些诗友随即也写下了关于这场战争的诗,摆丢让季马这个人物突破了疆域和种族的限定,让我相信,人性的温暖能抵御和消解一切残酷。一场战争把亲友们凝聚在一起,在他们的影响下,我更清楚地意识到:我的朋友季马是个英雄,但我的立场只能是必须是,不要让他成为英雄。摆丢这首诗还原了当时生死攸关之下的情境。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黄平子读摆丟《亚阿冲突》

——《新世纪诗典》3667

亚阿冲突

摆丢

去过亚美尼亚的苏不归
这一周在群里及时发出
与冲突有关的图文消息
他的朋友季马
一个40岁
身残志坚的平民汉子
饭桌上横着一把枪
弹夹塞满子弹
枪旁边跟着一条绷带
季马在等待
8公里外敌人的到来
不归在网上极力劝他
中国的朋友希望他活下去
群里的诗友希望他活下去
不归的爸爸希望他活下去
大家都不希望他
成为英雄
而是成为完整人生的
人夫人父
但8个小时过去
季马生死未卜
大家在等待季马活着的消息
季马活着
那就还有更多的人
活着

黄平子读诗:亚是亚美尼亚,阿是阿塞拜疆。这是由图文消息引出的一首诗,属于二手资料写作。一手资料的提供者苏不归也是诗人。苏不归写过很多关于战争的诗,这次他只提供的图文,可能是没有找到好的角度。如果让苏不归来写,肯定会是另一个样子,千人自有千诗。“他的朋友季马”,这句交代苏不归与季马的关系。“一个40岁”,这句交代季马的年龄。“四十不惑”。40岁的人做出的决定,肯定经过了大脑。“身残志坚的平民汉子”,这句交代季马的身份。“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中国人如此想,外国人也会如此想。“饭桌上横着一把枪/弹夹塞满子弹”,枪上饭桌,子弹入夹,说明战争一触即发。“枪旁边跟着一条绷带”,这是为负伤作准备。“季马在等待/8公里外敌人的到来”,这两句说明敌人就在身边。以上是对图文消息的描述。“不归在网上极力劝他/中国的朋友希望他活下去/群里的诗友希望他活下去/不归的爸爸希望他活下去/大家都不希望他/成为英雄/而是成为完整人生的/人夫人父”,这是大家对季马的良好祝愿。不过,大家心里肯定也明白,没有英雄,国家怎能安定!静好的岁月,必须有人负重前行。季马用自己的付出,为他人争取一个完整的人生,当然是好样的!“但”是一个转折。诗的后6句,给读者留下了一个大大的悬念。我想用田间的《假使我们不去打仗》作为这次阅读的结尾:假使我们不去打仗,/敌人用刺刀/杀死了我们,/还要用手指着我们骨头说:/“看,/这是奴隶!”

2021年4月21日21点35分

HEIM INS DORF ZU NEUJAHR – 小易 Xiao Yi

4月 16, 2021

Xiao Yi
HEIM INS DORF ZU NEUJAHR

Sonst immer hat er
eine normale Wegwerf-Maske.
Diesmal
nimmt er die letzte
N95 mit Ventil
die er voriges Jahr gekauft hat
und setzt sie auf.

2021-02-07
Übersetzt von MW im April 2021

Xiao Yi, eigentlich Wang Hongzong, geb. in den 1990er Jahren in Shanyang, Provinz Shaanxi. Schreibt seit Januar 2021 Gedichte in Alltagssprache. 《新诗典》小档案:小易,男,本名汪宏宗,90后,生于陕西山阳,2021年一月份开始诗歌创作,诗歌逐渐成为我的生活方式。

伊沙:生活尚未正常,后疫情诗就在延续,并且它令日常生活变得很有深刻性。现实生活与诗歌创作的关系,在口语诗人这里变成了不言自明的常识,曾几何时,世纪之交,盘峰论争中,连这个话题都要争一争。

况禹点评《新诗典》小易《回村过年》:又是一首口罩诗。疫情强行给人们普及不少知识,口罩也在其列。一次性的,没有N95的经用。难道过年回乡防疫,有人也在讲究性价比?

黎雪梅读《新世纪诗典》之小易《回村过年》:疫情尚未结束,口罩还将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重要的角色,也会继续成为写作者们创作当中最常见的题材。终于可以回乡过年了,也许因为N95口罩的防范效果更好,也许因为显得比一次性口罩更正式,更酷,“这次“和“平时“明显的不同:他把仅剩的/一年前买的/N95带阀的/套在嘴上”,细节描写真的是能够决定成败,这一细节将人物的欣喜、激动、郑重其事的心理表现得淋漓尽致,是人们的日常生活在诗歌作品当中真实的反映,因而具有直击人心的力量。

 

 

 

 

 

NAMENLOS – 沉可爱 Shen Ke’ai

4月 15, 2021

Chen Ke’ai
NAMENLOS

Abendwind weht, Wind von Hulunmu.

Löwenzahn leuchtet und schwebt,
schwebt herunter auf freiem Feld.
Eine Narbe ist noch nicht verheilt.
Ich seh den Schneeflockstrauch blühen,
Marillenblüten fliegen und fallen.

Im März seh ich die Qinling-Berge nicht,
und auch nicht dich.
Der April ist noch nicht da.
Was gesagt worden ist, wird schon vergessen.
Wind legt sich, ich verstehe,
ich werd auch vergangen sein im Vergangenen.

Übersetzt von MW im April 2021

Shen Ke’ai, geb. 1995, lebt in Chang’an (Xi’an). Ich bin eine Amateurin und kann noch nicht schreiben. Aber ich möchte Dir sagen, Poesie ist kein grundloses Stöhnen. Poesie kommt aus der Tiefe, der Wahrheit des Lebens. Aus tiefer Erfahrung Deines Lebens und Deiner Gesellschaft. 《新诗典》小档案:沈可爱:长安姑娘生于終南长于秦岭 1995年生 現居長安城。簡單的詩歌愛好者,到現在仍是不會写詩的人。我想告诉的是,诗歌不是无病呻吟矫情。是来源于生活的深度和真,是来自生命中深刻的生活体验和社会体验。

新世纪诗典11,NPC4月16日,3665首,1166人。沈可爱(陕西)日

伊沙推荐:本诗立意、手法都很传统,我之所以选,全在于语言干净,毫无杂质,读来舒服,也向泛诗坛表明:本典海纳百川,不以风格废诗,惟以诗质取诗。

况禹点评《新诗典》沈可爱《无名》:离情诗,虽意在告别,但也还属于情诗的范畴。这类诗,无论写法现代还是传统,有一点是共通的——言简、老实,才出动人之作。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黎雪梅读《新世纪诗典》之沈可爱《无名》:一首清丽纤巧的抒情诗,打眼一看叙述上比较传统,然而瑕不掩瑜,整体来说仍不失为一首不错的小诗。作者将一系列具有中国元素的意象“晚风”、“蒲公英”、“田野”、“腊梅”、“杏花“入诗,将淡淡的离愁别绪和人生如梦、尘缘如风的失落与叹惋融为一体,首尾以“风”呼应,结构上浑然一体;动词“吹过”、“散落”、“绽放”、“飘落”的使用,营造出富有动感的画面,并通过画面的构图和色彩对比来暗示情感,尤以结尾句“我也会成为过往中的过往“,写出了女子细腻微妙的内心世界和顿悟,欲说还休,显得愈发意味深长。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黄开兵:诗如其名,清新可爱。可惜我的字,属于野逸粗率一路,抄写时,只能尽量轻松一点……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黄平子读沈可爱《无名》

——《新世纪诗典》3665

无名

沈可爱

呼伦木的晚风吹过
蒲公英亮的艳丽
在田野间散落下来
伤还没有痊愈
我见腊梅绽放,杏花飘落

三月不见秦岭,也不见你。
四月还没有到来。
说过的话都在遗忘。
风散去,
我明白,我也会成为过往中的过往。

黄平子读诗:一开始我以为是《无题》,看了手稿,的确是《无名》。无名有很多意思,我觉得有一个义项契合本诗:“难以描述的。”沈可爱的本意是哪个呢?诗卡第一句单独成一个小节。看手稿不是,看内容也不像,我就根据手稿把它和后面四句放到一起去了。这样一来,诗就成了相对齐整的两节。手抄里,第二小节第四句是单独成行的。从内容上看,“我明白”和下一句“我也会成为过往中的过往”也联系得更紧密。我也根据手稿,擅自将“我明白”移到了下一行。从手稿的抄写可以看出,沈可爱是一个大大咧咧的姑娘,抄诗的诗候,连最起码的首字对齐也没有注意。表现得最明显的,是“风散去”这一句。沈可爱抄诗的时候,是不是受了“还没有痊愈”的伤的影响?下行的字行暗示着不自信,波动的字行暗示着情绪的不稳定。写诗的时候,是情绪的释放,抄诗的时候,又是情绪的释放。一开始沈可爱想把诗抄得居中点,但是抄着抄着,字就不知不觉地跑到左边来了,而且越写越大。这是一个很情绪化的女孩子,激动的时候,自己都控制不住自己。不过明白了就好了:“我也会成为过往中的过往。”这就像“亮的艳丽”的蒲公英(黄平子注:应该是“亮得艳丽”),像绽放的腊梅,像飘落的杏花,像秦岭的三月,像说过的话,像你……“呼伦木在哪里?”维马丁老师在荐诗后留言。我也想知道,可是百度里没有这个地方。2021年4月19日11点50分

FAMOUS ALL OVER – 杭爱护 Hang Aihu – WEITHIN BERÜHMT

4月 14, 2021

Hang Aihu
FAMOUS ALL OVER

If you come to our city
and want to find me
you don’t have to mention my name.
Just ask anyone in this county town,
where is that guy
who repairs cars and bikes
and writes poetry with greasy fingers?
They’ll tell you right away
my exact address.

Translated by MW in April 2021

 

Hang Aihu
WEITHIN BERÜHMT

In unserer Kreisstadt,
wenn du mich finden willst,
brauchst du nicht nach meinem Namen zu fragen.
Frag den Erstbesten
einfach nach dem,
der Fahrzeuge repariert
und dabei mit schmierigen Fingern Gedichte schreibt.
Der sagt dir sofort
die genaue Adresse.

Übersetzt von MW im April 2021

Hang Aihu, geb. 1968. Lebt in Xi’an, arbeitet in einer Forschungseinrichtung. Wurde als junger Mann tief von Bei Dao beeinflusst, brachte Anfang der 1990er Jahre einen eigenen Gedichtband heraus. Später angeregt von “Poesie durch Fakten”, begann er in den letzten Jahren mit Gedichten in Alltagssprache. Dabei hat er Poesie der Realität als Kern moderner Lyrik erkannt. 《新诗典》小档案:杭爱护,男,1968年生人。陕西省西安市人,现就职于西安某研究所。年轻时受北岛影响较深,90年代初出个人诗集。后被“事实的诗意”理论所感,近年开始写口语诗,并认定事实的诗意是现代诗歌的核心。

伊沙推荐:第11季伊始,所谓"新人"中连出60后的事实提醒我:本典强推"新人"之策的必要性,所谓"新人"只是对本典而言,好多"新人"并不年轻。《新诗典》的逻辑应当是:推得越少越金贵,推得多了,被推者也麻木了,你若把人家不区别对待当成"大师",人家立马白眼以对跟你翻脸,一些年轻的"大师"脾气渐大不就是如此嘛。本诗好在超脱有趣。

况禹点评《新诗典》杭爱护《声名远扬》:短短数行,层次却丰,乾坤却大,有暖意,有自足,好诗!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黎雪梅读《新世纪诗典》之杭爱护《声名远扬》:“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无论从事什么行当,做得好做得久自然会声名在外,而如本诗中的“我”:“一边修车/一边用满是油污的手写诗”的人却凤毛麟角,少之又少,所以要找他的人,根据这个特点便能轻易锁定目标。本诗很有趣味性,行文着眼以小见大,进而真实地反映了诗人真实的生存状态,对工作和诗歌的热爱也跃然纸上,让人不知不觉间受到感染,流畅简洁的语言读来轻松舒服,实属难得。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马金山|读杭爱护的诗《声名远扬》的十一条:
1、趣味性,一直在诗中;
2、感受力,在诗里面,也是生命力;
3、杭爱护,男,1968年生。陕西西安人。现就职于西安某研究所。早年受北岛影响较深,90年代初出个人诗集。后被“事实的诗意”理论所感,近年开始写口语诗;
4、通过作者的简介纹路可以得知,多数诗人的写作变化,如出一辙,至少我也是这样,而写作,对于多数人来说,就是一生的事业,适合自己的表达方式,才是生命的活力;
5、回到本诗,自带后现代主义风格,只言事,而不言情,在生活现场娓娓道来,把所有的事物镶嵌于自然而然之中,诗意饱满而且细致入微,激荡起内心深处巨大的微澜;
6、诗一开头,引出一个话题,回到诗人自己,回到一个县城(回到现场),回到一个具有的人,一个不需要提名字就能知道的人,其文字背后,隐含的是本真的生存状态;
7、随即展开的,是具体的两种不同的身份,一个是关于生计的,关于物质创造的,另一个,则是有关精神文明的,在扎实的语言基础上,构筑成意趣横生的超然境界;
8、结尾部分与前半节,形成互关与映照,直观而不张扬,鲜明却又含蓄,这些正是本诗的奥妙和魅力所在,透彻而自然;
9、此诗标题为又一成语,不知道怎么的,我对此倍感兴趣,或许是因为汉语文化博大精深的缘故吧,不仅如此,本诗亦让人感到内容既熟悉而又深刻;
10、本诗给予诗人的启示:“写事实,写实在的事物,剩下的,让文本自己说话”;
11、生存之诗,生活之诗,在场之诗。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VERBORGENE SEUCHE – 四面来峰 Si Mian Lai Feng

4月 13, 2021

Si Mian Lai Feng
VERBORGENE SEUCHE

In einem Stück Wald
bemerk ich eine arge verborgene Seuche,
die kommt von einem Nagel
an einem Baum.

Dieser Nagel erscheint
wo keiner hingehört
und versucht die ganze Zeit
mit seinem Rost
den gesamten Wald zu entzünden.

2021-03-02
Übersetzt von MW im April 2021

Si Mian Lai Feng, eigtl. Long Jianfeng, geb. Ende 1960er Jahre, lebt in Gao’an, Provinz Jiangxi. 《新诗典》小档案:四面来峰,本名龙剑锋,上世纪六十年代末出生,现居江西高安,诗歌爱好者,近年来有诗在《磨铁读诗会》、《舌尖上的诗—中国口语诗年鉴(2019)》等平台或选本推发。

伊沙:好一颗钉子,制造了森林的陌生化。试想:当代写古诗的遇到这颗钉子,该怎么写?怎么写都别扭,弄不好会把人恶心死。这就说明:古诗对应的纯自然,已经不复存在,传统抒情诗大概也是吧。现代诗,你得消化一颗钉子一一这是美国诗歌上世纪60年代提出过的命题。

新诗典就是中国诗歌的《新青年》杂志,审美建设之外是文明的启蒙!(高歌)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况禹点评《新诗典》四面来峰《隐患》:由远及近,再由近拉远,移动中的意境才是现代诗的意境,让人过目难忘。最亮点是那一点火——钉子上的锈。

黎雪梅读《新世纪诗典》之四面来峰《隐患》:真是一枚神奇的钉子:它从哪儿来,怎么会出现在这不该出现的地方?它还竟然“一直试着/用身体上的锈/把整个林子点着”……这神来之笔让我们意识到这也是一枚危险的钉子,它的存在简直就是潜藏着的林中隐患,让人陡然心生警惕。至于它身体上的锈能否真把整个林子点着这是个谜,但我们却看到这颗锈蚀的钉子心有不甘,具有“点锈成火”的破坏力。为何一枚钉子能成为林子的重大隐患?是我们的弦绷得太紧,还是生活中这样的危险本就无处不在?这不仅是林中的钉子,也是时代的钉子,还可能是我们每个人的“眼中之钉”……到底这颗钉子隐喻着什么,似乎很清晰,但又不确定,令本诗蒙上了一层神秘色彩,浓厚的现代意识也如同为诗歌打上了时代的烙印,颇为耐人寻味。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新世纪诗典11,NPC4月14日,3663首,1164人。四面来峰(江西)日

李子缘点评:太吓人了,这不一枚钉子,分明是一枚炸弹,在引爆的千钧一发和提心吊胆的状态下又保持着悠然无事的永恒,这究竟是一种什么状态?就这种状态,太像我们的生活了!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DAMALS AN DER PEKING-UNIVERSITÄT – 礼兰 Li Lan

4月 12, 2021

Li Lan
DAMALS AN DER PEKING-UNIVERSITÄT

2015 in den Sommerferien
wollten wir mit den Kindern
die Uni Peking und die Uni Tsinghua besichtigen.
Ich und meine Freundin, beide mit Kind
kommen aus Jiangxi im Süden nach Peking.
Das Hotel ist leider ein bisschen weit weg,
bis wir dort sind, ist es schon zu Mittag.
Vor dem großen Tor der Peking-Uni
steht eine sehr lange Schlange.
Am Nachmittag wollen wir noch zur Tsinghua!
Wir gehen auf und ab links und rechts vom Tor,
bemerken nach einiger Mühe
an der Mauer unten gibt es ein Loch!
Wie ein Hundeeingang!
Wir zwängen uns mit den Kindern hinein
und haben großes Glück
dass uns die Wächter grad nicht erwischen.

2021-03-25
Übersetzt von MW im April 2021

Li Lan, eigtl. Li Guilan, kommt aus Wanzai, Provinz Jiangxi. Mittelschulprofessorin, liest gerne. Begann Angang 2021 Gedichte in Alltagssprache zu schreiben. 《新诗典》小档案:礼兰,真实姓名李桂兰,江西万载人,中学教师,喜欢阅读,2021年年初开始爱上口语诗,希望成为文字的朋友。

伊沙:备战《李白》长知识:可怜天下父母心一一不是慈禧太后写的,还是唐人写,前者抄的。但凡一语道破不拐弯的佳句,几乎都出自唐人之手,大唐国风民风使然。从本诗也可以看出:今人超过古人的地方,就是发微词不见得情况很严重,不影响孩子日后考上清华北大。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黎雪梅读《新世纪诗典》之礼兰《那一年,我们去北大》:中国孩子的父母是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因而他们对子女的期望值也是最大的。无论是出于感受北大清华的历史、精神也好,还是感受北大清华的学习氛围、激励孩子刻苦学习的目的也罢,带孩子不远千里去参观一些名校就成了很多家长的不二选择,本诗中的“我”和“朋友”便是这样的家长,为了带孩子达成参观北大清华的目标,冒着“险些被值班保安抓住”的危险,即使钻“狗洞”也在所不惜,这么做家长也是做到极致了。让人笑过之后会品出淡淡的苦涩,相信人多家长都能从中找到自己的影子,会生出“同病相怜的情愫。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COOLE LEUTE – 香如故 Xiang Rugu

4月 11, 2021

Xiang Rugu
COOLE LEUTE

Das Poesiefest ist vorbei,
der Vorsitzende des Schriftstellerverbandes befiehlt,
Mitglieder vortreten
zum gemeinsamen Foto,
alle anderen ab.

In einem Korridor abseits des Saales
ist außer mir
noch einer dort an der Wand,
der Dichterfürst Li Bai.
Li Bai lächelt
in meine Richtung.
Ich lächle mit ihm.
Li Bai ist nicht beim Schriftstellerverband,
ich bin auch nicht dabei.

2021-03-14
Übersetzt von MW im April 2021

Xiang Rugu, geb. in den 1960er Jahren, kommt aus dem Bezirk Dunliu in der Stadt Changzhi, Provinz Shanxi. Publiziert in Zeitschriften und Anthologien, u.a. in Beijing und Hongkong. Mitglied einer privaten Vereinigung von Avantgarde-Kritikern chinesischer Poesie. 《新诗典》小档案:香如故,60后,山西长治市屯留区人。作品散见于《磨铁读诗会》、《中国先锋诗歌年鉴》、《中国教师现代诗选》、《读诗》、《流派》(香港)、《绿风》、《山西文学》等,现为中国先锋诗平民派成员。

伊沙推荐:备战长篇小说《李白》,今天我读到的资料是:宋代大部分文人并不认为李杜诗中的讥刺是诗,今天大多数读者依然如此。所以,并非所有的诗属于所有的人,而大诗人永远是最开阔的风景线。本诗正是讥刺,这一部分正是在后现代口语诗中发扬光大的,是我们比传统抒情诗比古诗明显多出来的那一部分。

况禹点评《新诗典》香如故《惺惺相惜》:不是我迷信,无论怎样的当代题材,只要其出发真,一与李白的名字相遇,立马就会带来不一样的视角和发现。本诗的起点是个太常见的俗话题,但却又指向了一个极为严肃的话题——雅是怎样被破坏的。

黎雪梅读《新世纪诗典》之香如故《惺惺相惜》:一首写出诗人切身感受的小诗,道出了很多人共同的心声,活画出某“作协主席”的市侩嘴脸,颇具封刺性。读来颇有感触:是啊,李白也不是作协的,他的诗歌照样流传千载,成为唐代诗歌无人企及的最高峰。如果你要认为只要是作协的人,写出的作品一定比一般的写作者要好的话,那你就大错特错了,人们常说:“高手在民间”,这话是有一定道理的。所以加不加入作协并不重要,写作者的第一要务是写出好的作品才是硬道理,用作品来说话,这就叫“事实胜于雄辩”。诗歌取名“惺惺相惜”,可谓滋味复杂,情感微妙,读者可自行体悟。祝贺平方兄荣登大典,新诗典的队伍正是因为有了新鲜血液的不断输入,才得以永葆活力,生生不息!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马金山|读香如故的诗《惺惺相惜》的十一条:
1、于诗,文本自己的声音,才是真正的响动;
2、写诗和摄影一样,虽然在本质上有着千差万别,但内在事物联系上,却带有无限的遐想和张力;
3、香如故,60后,山西长治市屯留区人。作品散见于《磨铁读诗会》、《中国先锋诗歌年鉴》、《中国教师现代诗选》、《读诗》、《流派》(香港)、《绿风》、《山西文学》等,现为中国先锋诗平民派成员;
4、去年七月,去长治找立宏兄和吴涛兄玩,在饭桌上初识如故兄,相互添加了微信,并由此关注起如故兄的诗歌创作,这才了解到,其近年来才转写口语诗,一写开来,即刻好诗不断,值得期许;
5、回到本诗,一是作协的人合影资格,二是作者与李白的对笑,同样不是作协会员,一个诗歌作品已流传千年,而令外一个,“我”,则构成了强烈的反差与张力;
6、诗中语言描述干净细腻,断落分节讲究,既有实用效果,还有轻松活泼的场景,均在微妙的变化之中,写出了透彻的复杂情绪,体味入微,酣畅淋漓;
7、而诗中的肖像,即“李白朝我/保持着微笑”,和“我也和李白笑了笑”,尽管没有其他任何语言上的交流,但是仅此一笑,已经足够深刻,足够勾勒出强大的诗意和现实活力;
8、诗的结尾,两个不是,构建出同一种生命共体和情感共振,不同的一个是几千年以前李白的,另一个是当下诗人自己的,但是在本质上却有着某种精神意识上的契合,蕴含着内在的意趣;
9、诗的标题,由一个独立的成语组成,却能够贴切诗与事物本身,不仅给人留下了深刻的感受,而且还完全融合于诗的中心思想,核硬、质感,字面上的“惺惺”,又像极了两个人;
10、本诗给予诗人的启示:“写现实的纵深和诗意开阔,尺寸的把握,是一切”;
11、批判之诗,当代之诗,诗人之诗。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STERNZEICHEN – 黎雪梅 Li Xuemei

4月 10, 2021

Li Xuemei
STERNZEICHEN

Als Mutter Krebs gehabt hat,
als es ihr immer schlechter gegangen ist,
hat sie beschlossen wer Schuld war:
Vater, der sich die ganze Zeit um sie gekümmert hat.
Vater sei ja ein Tiger
und sie ein Huhn, die bekämpfen einander.
Würde sie Vater nicht mehr sehen,
dann würde es langsam besser werden.
Vater ist nichts übriggeblieben,
er hat sich in der Ecke versteckt
und still geweint.

Als Mutter eingesargt worden ist,
hat Vater seine Schweizer Uhr,
die er über 20 Jahre getragen hat,
Mutter um die Hand gelegt
und ein Foto von ihm als er jung war,
an der Brust eine große rote Blüte,
das hat er Mutter heimlich
unters Kopfkissen geschoben.

Erster April 2021
Übersetzt von MW im April 2021

新世纪诗典作品联展#黎雪梅#(4.0)

伊沙推荐:好诗!既有文化性,写得又感人。口语诗已经完全取代了抒情诗,替之更好地发挥着诗歌的抒情功能,急也没有用,骂也没有用,实际情况即是如此,四十年来中国大陆现代诗融入世界的大方向绝不会改变。

况禹点评《新诗典》黎雪梅《属相》:属相是十足的中国元素,中国人理解起来很容易,但外国朋友可能就会觉得怪,如果以星座来向他们解释,说不定就会进入到另一个似是而非的思路上去。这样的元素不可替代,有着牢固的中国体质。但本诗所揭示的主题又是通行人类的——父亲对母亲的爱。这也是真正的来自生活的诗意。

《属相》自评

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生最大的痛苦,莫过于失去至亲,如两条相交的线段,短暂地交集之后再也消失不见。午夜梦回,与父母在一起的那些场景历历在目,恍若刚刚才发生……以诗歌为喉记录下来,让这一切在文字里永恒,让爱得以传承。对于爱情,也许每个时代的人都有不同的表达,我们的父辈也许一辈子也没有向对方说过爱,但他们的一举一动无不彰显着这世间最真、最纯净的人伦之爱,也让我们深深懂得,人生就是一张单程车票,珍惜当下,真诚付出,才能无怨无悔。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GOLDFISCHE – 黄开兵 Huang Kaibing

4月 10, 2021

Huang Kaibing
GOLDFISCHE

Ich eile zur U-Bahn,
geh durch die Kontrolle,
seh eine junge Frau
mit einem Kind
die gerade flehend
zum Sicherheitsmenschen sagt:
„Nur ein paar kleine Goldfische,
welche Gefahr können die verursachen?
…“
Nach der Kontrolle
steig ich in den Aufzug.
Der Sicherheitsmensch
hat sie noch nicht ausgelassen.

28. März 2021
Übersetzt von MW im April 2021

新世纪诗典作品联展#黄开兵#(9.0)

 

伊沙:开年以来,黄开兵自觉加入了《新诗典》的义工团队,用自己专业的书法技能为典诗服务,一下子就将自己的诗人形象放大了一一有些人永远不懂得奉献与得到之间的辩证关系,你让他(她)为大家做点奉献,那简直就是在割其肉,这种人反而得不到什么。十年《新诗典》,我自然收获多多,其中一大项就是对人的认识:社会上有多少种人,诗人中就有多少种人,甚至更难打交道。本诗,典型性现代都市生活中的"事实的诗意"。

况禹点评《新诗典》黄开兵《小金鱼》:是啊,小金鱼又能造成什么伤害呢?我也在问。人类到底怕什么呢?也许是自己吧。

黎雪梅读《新世纪诗典》之黄开兵《小金鱼》:本诗宛如一部微型的都市生活剧。赶地铁过安检这样的事,再稀松平常不过了,然而在这种人流密集的地方,每天都会有各种各样的故事上演,只要你是个眼中有诗、心中有诗的的人,总会在这诗歌的宝库里挖掘出潜藏的诗意。本诗反映的便是生活中情与理的冲突:带孩子的年轻女子,“正可怜巴巴地/对安检员说:/就几只小金鱼/能造成什么危害呢?……”是啊,微不足道的小金鱼能有什么危害呢?可安检员有自己的职责所在,双方僵持不下,于是就出现了诗人最后看见的那一幕:“我过了安检/上了垂直电梯/安检员还没有/为她们放行” ,由此可见情与理是两相矛盾的东西,情更加注重是否符合自己的意愿,而理更加尊重事实,何况中国本就是讲究人情的大国。所以只要有人的存在,像这样的冲突就会永远继续。这不仅是情与理,也是个体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冲突,而作为旁观者,因看问题的角度不同,也会得出不同的结论。

黄开兵:那天,朋友约饭。我下完课就赶地铁,过安检时看到了这一幕,之后就一直在我心里盘旋。我儿子很喜欢小动物,那天在朋友处拿了两只乌龟,上不了地铁,只好坐公交车回来。我至今还记得儿子过不了安检时可怜的模样。我不知道小金鱼的结局如何,我只写我看见的。感谢新诗典,感谢伊沙先生!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HEUTE NACHT, ÜRÜMQI – 丁燕 Ding Yan

4月 9, 2021

Ding Yan
HEUTE NACHT, ÜRÜMQI

Heute Nacht, Ürümqi; heute Nacht, Zentrum von Asien.
Heute Nacht, Bodgda-Gipfel; heute Nacht, Döngkövrük.
Heute Nacht, Sven Hedin; heute Nacht, Gao Shi und Cen Shen.
Heute Nacht, weiße Marillen, Granatapfelsaft; heute Nacht, Loulan und Xiaohe.
Heute Nacht, Schmelzwässer der Gletscher fluten deine Träime.
Heute Nacht, die Flammenden Berge sind nicht nur Flammende Berge.
Heute Nacht sind Kamelen Flügel gewachsen.
Heute Nacht fliegt der Konqi-Fluss bis zum Irtysch.
Heute Nacht, Kleines West-Tor, Fünf-Sterne-Straße, Jugend-Straße.
Heute Nacht, Glücksstraße, Südtor, Platz des Volkes.
Heute Nacht, wirbelnder Schnee wird unter Straßenlampen zu Glühwürmchen.
Heute Nacht wird der weite Westen die allerweiteste Tiefenschärfe der Linse.

20. Juli 2020 in Dongguan, Provinz Kanton
Übersetzt von MW im April 2021

新世纪诗典作品联展#丁燕#(5.0)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伊沙推荐:丁燕之5.0,一首写故乡的深情的好诗。身为资深老诗人,作为本主持的老相识,亮相算少的,这与这十年作者以非虚构文学创作为主打有关。新赛季伊始,借推丁燕之机向那些久违的老作者释放一个信号:欢迎随时回家,只要你不怀敌意、无有恶行、没有不良想法,家门的钥匙还记得吗?花坛之下,你的好诗。

0408况禹点评《新诗典》丁燕《今夜,乌鲁木齐》:已迁居南国的丁燕,在致诗她上一个家园所在的乌鲁木齐。感触的丰富,显然不是我等“外地人”所能尽窥的。可以说,是故园赋予了诗以词语和想象的双重张力。而这样的诗,又必须等作者走出故园后,才能写出来。

 

WÖRTERHEIRATSREGISTER – 曲有源 Qu Youyuan

4月 7, 2021

Qu Youyuan
WÖRTERHEIRATSREGISTER

schriftzeichen im wörterbuch
hätten auch gern ein glückliches leben
nur weil sie ein stift einander

lieblos zuteilt

schämt sich
ein weißes blatt papier
vor den augen der leute

Übersetzt von MW im April 2021

新世纪诗典作品联展#曲有源#(12.0)

伊沙:曲有源先生的近期写作照令我心生感慨:诗人老了,依旧诗人!内行老了,还是内行!众所周知,《作家》杂志从上世纪80年代迄今,一直是推助现代主义诗歌的重镇,前期正是拜曲先生所赐,如今他老了,在案头放《新诗典》写作,那真是前证《作家》后证本典!世界上没有多少东西值得你如此在乎!难怪40后以前,只剩他一人还在写,还能写!

马金山|读曲有源的诗《文字的鸳鸯谱》的十一条:
1、将诗看成信仰搬进自己的内心,一时是兴起,一段时期是兴致,一世才是真爱;
2、在诗行之间,能够让人看见生活起伏,看见岁月的波澜,看见生命的呼吸,看见景物的纵身,看见人性的光辉,看见对现实的批判,那将是一首人生的语言;
3、曲有源,1943年生,男,汉族,吉林省怀德县人,祖籍山东蓬莱;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理事。著有诗集《爱的变奏》、《句号里的爱情》、《曲有源白话诗选》、《曲有源绝句体白话诗集》、《删繁就简》。诗歌《关于入党动机》获全国中青年诗人优秀诗歌奖(1979-1980);诗集《曲有源白话诗选》获第二届鲁迅文学奖;
4、曲有源老先生对诗写的坚守,令人感佩,尤其是其一直倡导的“白话诗”,在其不断的坚持写作下,已然成为一个无法替代的符号,而通过对其各类只言片语的描述了解到,其对诗的现代性的推广,亦起着无可替代的革命性作用,境高意广;
5、本诗文字的哲学,生命的意义,还有敬畏的心性,以及内在的逻辑和思维关系,在诗理的命义里,回放到一张白纸上,回到人的世界里,都在这短短的七行之内了;
6、智慧,是读这首诗的第一感觉;力度,是读这首诗的第二感觉;深刻,是读这首诗的第三感觉;
7、正如诗中所言,“美满/都因为笔”,还有“尊严”,无一例外,于写作,都是妙笔;
8、其中上下传导的一行“乱点鸳鸯谱”,起到了承上启下的效果,至关紧要,且不乏创意和灵感,自由而独具特色;
9、诗的标题也是颇具匠心,以文字的名义,乱点一通,引入鸳鸯与谱,构建出令人敬畏的新篇,幽默且具有内涵,丰富而独特;
10、本诗给予诗人的启示:“极简,精致,深刻,厚重,需要时间,更需要用心去感受”;
11、思想之诗,文明之诗,情感之录。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黎雪梅读《新世纪诗典》之曲有源《文字的鸳鸯谱》:自古以来,适龄男女最怕被人乱点鸳鸯谱,因为弄不好会葬送一生的幸福。在曲老师的笔下,连文字“也希望美满”,结果“都因为笔/乱点鸳鸯谱/让一张白纸/在世人的面前/失去尊严”,可见“笔”造成的后果是多么的严重,所以牢牢把握好手中的笔,在“白纸”上让所有的文字都有一个美满的归宿,有尊严地活着,是多么地重要。拟人化的写法,把没有生命的文字写活了,有着跟人一样丰富的情感,鲜明地传达出诗人的看法和观点,让跟文字打交道的人们,顿生敬畏之心,同时也陷入深刻的思考。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新世纪诗典11,NPC4月8日,3657首,1161人。第12个曲有源(吉林)日

《新诗典》小档案:曲有源,1943年生,男,汉族,吉林省怀德县人,祖籍山东蓬莱;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理事。现居家写作,每日笔耕不辍。

著有诗集《爱的变奏》、《句号里的爱情》、《曲有源白话诗选》、《曲有源绝句体白话诗集》、《删繁就简》。诗歌《关于入党动机》获全国中青年诗人优秀诗歌奖(1979-1980);诗集《曲有源白话诗选》获第二届鲁迅文学奖。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ICH SEH EIN SCHULKIND LERNT BLINDENSCHRIFT UND LACHT LAUT HERAUS – 左右 Zuo Yuo

4月 6, 2021

Zuo You
ICH SEH EIN SCHULKIND LERNT BLINDENSCHRIFT
UND LACHT LAUT HERAUS

Ich möchte auch
eine Muttersprache
berühren
die extra für uns Schwerhörige
erfunden ist.

Übersetzt von MW im April 2021

伊沙推荐:我有名评:只要与耳朵和声音有关,左右就是世界级一一这不,又添一个佐证。但也正因如此,诗诗未进半月前二一一我刚把左右的世界命名为《万籁俱寂》(新诗集名),便更加珍视向他传递的每一条信息,务必是正确的:不要止于"一招鲜"。

况禹点评《新诗典》左右《看见一个小朋友学习盲文开怀大笑的场面有感》:读了本诗不禁一愣——是啊!盲人有盲文,人类却没有为听障人士发明专属于他们的文字。外语国家先不管,汉语是形声文字。与普通人共用汉字,却只能体悟其行,无法领略其声,此中的大憾,又不是我等寻常所能想象的了。一想到此,眼眶中有酸楚。

黎雪梅读《新世纪诗典》之左右《看见一个小朋友学习盲文开怀大笑的场面有感》:又一首有着诗人左右个人印记的诗歌,只要稍微熟悉他的人,光看内容不用看署名,便能准确判断出非左右莫属。题目起得很棒,省去了诸多交代的笔墨,直接切入正题;表述极为简练,然而并不单薄,因为有着强大的诗核支撑。因目睹小朋友学习盲文开怀大笑的场景而深受感染,自然而然萌生了“也想摸一摸/专为/我们听障人士/创造的/母语”,这种对“母语“迫切的精神诉求,如同一个孤单的孩子想要寻找母亲温暖怀抱的心情,估计健全人是很难体会得到的。这种独属于诗人的个人性的情感经验和生命体验常常会成为他诗歌灵感的源泉,“痛并快乐着”的基础上产生的绝不是停留在文字表面的语言产品,而是深入骨髓和灵魂的、真正意义上的诗歌精品。

马金山|读左右的诗《看见一个小朋友学习盲文开怀大笑的场面有感》的十一条:
1、诗,骨缝里流淌出来的翅膀;
2、我所写下,读诗的文字,只是几种关于诗的感受,而已;
3、左右,1988年生于陕西山阳,新世纪诗典外联部主任,曾参加《诗刊》第32届青春诗会,出版作品集《命》《地下铁》等十部,编有诗歌绘本《孩子都是天生的诗人》《城市被按下暂停键》等。现居西安;
4、以极简的方式,写出文本的况味,既是一种境界,更是一种能力,是的,这些都是我对左右诗写的印记,而身体性,在诗内的无限生长,构成了个体的一种命名性;
5、回到本诗,作者写得入木三分,不仅纯彻深刻,而且心藏“信仰”,在简洁的文字背后,道出巨大的诗意空间,增添了语言的无尽繁殖力;
6、诗中由一个动作,一个想法,一个场景,直抵信仰与现实,既先锋,又有深度,直入生命的根部;
7、从内容上,此诗看似单薄,却以含蓄的一面,支撑起决绝的一首诗,厚重而立场鲜明;
8、一个细节,一个自省,引发一个群体的共鸣,尤其是一个“创造”,和一个“母语”,契合人性,融汇西东;
9、诗的标题,二十个字,算是较长的一个题目,颇具在场感与进入性,还有特定的主旨性,并由盲文引发出内心深处的感受,况味、悠远;
10、本诗给予诗人的启示:“写自己最熟悉的事物,更需要写作者具有强大的挖掘能力”;
11、身体之诗,声音之诗,情境之诗。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与左右相识很久了。见过一次面,那时他还是在校生。我路过西安,上午去逛了碑林,下午约他一起爬古城墙,他邀了一群年轻的诗人,在巷子里吃羊肉泡馍喝冰峰汽水。临别,他紧紧握着我的手,打着手势,我能猜出来是:下次再来!但因为一直为生存奔忙,再也没能去长安。但以后一定会再去!因为有碑林,因为有诗歌,因为有诗人!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FLASCHENPOST – 唐突 Tang Tu

4月 6, 2021

Tang Tu
FLASCHENPOST

Wellen schieben
eine Flasche aus Glas
zu mir an den Strand.

Ich denk mir,
in dieser schwimmenden Flasche
könnte ein Brief sein.

Ich mach sie auf,
es sind viele weiße Tabletten
und eine Anleitung.

Amisulprid,
ein Mittel gegen Kognitionsstörungen
und gegen Schizophrenie.

„Ich bin gerettet!“,
ruf ich und
hüpfe vor Freude.

27. Januar 2021
Übersetzt von MW im April 2021

新世纪诗典作品联展#唐突#(19.0)

 

伊沙:《新世纪诗典》第十一季第一个半月亚军之作。荒诞诗。毋须讳言,唐诗是中国最不像50后的50后诗人,即意识、感觉、方法最先进的50后诗人,他和下三代人一起玩一起成长。他的存在,让50后全面显土显旧。

况禹点评《新诗典》唐突《漂流瓶》:非常高级的一首。既是写实,也是超验;既是个人视角,也蕴涵了共通的体验。

黎雪梅读《新世纪诗典》之唐突《漂流瓶》:明明是一首荒诞之诗,读来却觉得无比真实,丝毫没有违和感,也许因为我们所处的这个世界,比我们想象的更为荒诞吧。诗中亦真亦幻的场景,让人分不清真与假、是与非,既无界限也无鸿沟,或许根本无需去进行区分,它们之间本来并无差别;也许在荒谬的世界之中才能看清世界真实的本质,在这种荒诞的超越中,也可以获得生命的欢乐和自由,如诗的结尾处所写:“有救了/我竟然/蹦起来欢呼”,不仅没有对深信不疑的世界提出质疑,也没有失去对生活的信心和对这个世界的热爱。从而说明荒诞既是存在的本质,也是存在的意义。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SCHWARZ – 图雅 Tu Ya

4月 6, 2021

Tu Ya
SCHWARZ

Jedesmal beim Hintergrund malen oder bei großen Farbflecken,
schwarz, da verwend ich nie direkt die schwarze Farbe,
sondern misch es aus mehreren Farben zusammen.
Dieses Schwarz,
da gibt es ein kaltes, ein warmes,
da gibt es ein Gefühl, das du sonst nicht ausdrücken kannst,
die sind alle schwarz.
Ich muss ein Schwarz in einer anderen Stimmung bekommen.
Das ist kein totes Schwarz.
Das atmet und hat eine Seele,
da werden alle Sachen dunkel
und Sterne leuchten herauf.

Übersetzt von MW im April 2021

新世纪诗典作品联展#图雅#(26.0)

伊沙:60后诗人的好状态从第十季延续到了第十一季,新赛季开始了,谁拿下第一个半月冠军谁就是书的头条诗人。本诗写得极为高级,来自于艺术实践中所获得宝贵经验与启迪,它告诉世人:后现代口语诗不仅可以在平面上铺开来写,还可以如此这般朝纵深里写去。

况禹点评《新诗典》图雅《黑》:写诗的人不少都喜爱书画。所以古人有“诗书画同源”之说,现代艺术分工比古典时代更精密,但也还是有相通之处。关键在于,写作者是把它们看成才艺,还是生活本身的一部分。本诗属于后者,有的地方还触及到了人生。

马金山|读图雅的诗《黑》的十一条:
1、于诗,或者艺术,爱将是一切;
2、诗艺的锋利,不在于语言的刀光,而在于诗意的凌厉与思想;
3、图雅,诗人。绘画、摄影、音乐爱好者。国际跨界诗人沙龙创立者。新世纪诗典第四届评论奖获得者,第十届文化奖获得者。现为新世纪诗典活动策划,主持过三场百人大型云诗会。生于1964年,居天津;
4、图雅的诗,给我印象深刻的是,一个字:“狠”,如果还有另外一个字,那就是:“酷”,有效揭示这些的,是其写作的现实性和立体主义,而情感的浓度与质感,亦是诗的爆发力;
5、跨界有诗,有好诗,是艺术的魅力,还是诗人的幸运,而创造这一切的,离不开真爱和真心的付出,正是这些,使得思想的深度无限宽广;
6、本诗在画面之上,语言之内,舒缓而心无旁骛,娓娓道来,直抵灵魂的骨肉,生长出独特与鲜活,幽远而深厚的生命活力;
7、诗中的哲学思考与探索,幻化为另外一种世界和世界观,人生与人生观,迷幻且令人感动;
8、诗性的感觉宽松浓厚,诗意的呼吸上下起伏,色彩丰富而简单自然,透着淡淡的气息,而不乏神秘感;
9、一个字:“黑”,这样的标题本身是一个特别难写的命题,而在图雅的笔下,则切入自身的另一喜好,平缓开阔,沉浸弥深;
10、本诗给予诗人的启示:“不同的艺术形式,在内涵之中,都具有共性,都有精神的互融与互通”;
11、艺术之诗,纵深之诗,高级之诗。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10 YEARS – NPC十岁了!NPC德语第一本目录

4月 3, 2021

10 YEARS – NPC十岁了!

10 years ago, Yi Sha 伊沙 began to present one poem each day on Chinese social media. This has become a representative collection of new poetry in the new century, aptly named NPC, New Poetry Canon 新世纪诗典.
Eight years ago I began to look for NPC poems each day, translating more and more into German and English. In 2014 my own poetry appeared on NPC for the first time. After two books of Yi Sha’s poetry, I have now published, along with Juliane Adler, the first book of a 4-volume-series of NPC poetry in Chinese and German. Here are the contents:

BRETT VOLLER NÄGEL 布满钉子的木板
NPC-Anthologie 新世纪诗典
Band 1: A–J. Gedichte
Chinesisch/Deutsch
Übersetzt von Martin Winter
Herausgegeben von Juliane Adler und Martin Winter
ISBN 978-3-903267-00-8
Lieferbar
€ 24.00

Bestellen 

ORDER HERE

 

 

 

 

 

 

 

WINTER – 伊沙 Yi Sha

4月 3, 2021

Yi Sha
WINTER

On my way to the vegetable supermarket
in our compound
I see a small girl
on a big rock at the artificial lake
right above the ice going to
jump!
I am shouting:
„Don’t jump! Danger!“
But in this time
she has jumped already,
lightly,
safely
landing on the thick surface.
She turns around to me,
makes a ballet move
and becomes a small white swan.

Translated by MW, 4/3/2021

Yi Sha
WINTER

Ich geh zum Gemüsesupermarkt
in der Wohnhausanlage,
seh auf dem Weg ein kleines Mädchen
auf einem Felsen am künstlichen See,
sie will auf das Eis hinunter
springen!
Ich schrei:
„Achtung! Nicht springen!“
aber in der Zeit
ist sie schon gesprungen,
ganz leicht
und sicher
auf dem festen Eis gelandet.
Sie dreht sich zu mir um
in einer Bewegung aus dem Ballett
und wird ein kleiner weißer Schwan.

Übersetzt von MW am 3. April 2021

新世纪诗典作品联展#伊沙#(30.0)

Yi Sha, orig. name Wu Wenjian. Well-known poet, writer, critic, translator, editor. Born in 1966 in Chengdu, lives in Xi’an. Graduated from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in 1989. Has written over 20,000 poems, published, translated and edited 122 books. Received the Henry Luce prize for contemporary Chinese poetry and many other awards. Invited to poetry festivals in China, Sweden, England, Netherlands, South Korea etc., incl. the 2nd, 3rd, 4th & 5th Qinghai Lake international poetry festival, the 50th Struga poetry festival in Macedonia and many more. Vermont Studio Center fellow 2014. He has recited at the University of Vienna, at Arizona University etc. 《新诗典》小档案:伊沙,原名吴文健,男,当代著名诗人、作家、批评家、翻译家、编选家。 1966年生于四川成都。1989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写诗逾两万首,出版著、译、编122部作品。获美国亨利•鲁斯基金会中文诗歌奖金、韩国“亚洲诗人奖”以及中国国内数十项诗歌奖项。应邀出席瑞典第16届奈舍国际诗歌节、荷兰第38届鹿特丹国际诗歌节、英国第20届奥尔德堡国际诗歌节、马其顿第50届斯特鲁加国际诗歌节、中国第二、三、四、五届青海湖国际诗歌节、第二届澳门文学节、美国佛蒙特创作中心驻站作家、奥地利梅朵艺术中心驻站作家、美国亚利桑那大学为其举办的朗诵会、奥地利两校一刊为其举办的朗诵会与研讨会、2021年世界诗歌日线上国际诗歌节等国际交流活动。

GEISTESKRANK – 李岩 Li Yan

4月 2, 2021

Li Yan
GEISTESKRANK

Der alte Vater, vor Jahren gestorben,
hat gewusst, dass seine dritte Tochter geisteskrank war.
Die große Schwester in hohem Alter,
die zweite Schwester, die nicht mehr lebt
und die seit langem verwitwete vierte
wussten und wissen nicht, was die dritte hat.
Der vom anderen Ufer aus Shanxi adoptierte Bruder
und sein siebzigjähriger jüngerer Bruder,
die wissen es auch beide nicht.

Ihr über 80jähriger Mann,
sie sind mehr als 60 Jahre verheiratet,
der weiß nicht, dass sie krank ist.
Ihr großer Sohn ist 60 Jahre gequält, er weiß es,
auch seine Frau, die oft Unfälle verursacht.
Ihr zweiter Sohn und seine Frau haben keine Ahnung,
die beiden Enkel wissen nicht, was mit Oma los ist.
Alle sonstigen Verwandten,
Nachbarn oben, unten, links, rechts
wissen nicht, was sie hat,
finden sie nur komisch.

Sie selbst weiß es manchmal
und manchmal nicht.
Die es wissen,
stehen ihr am nächsten
und sind innerlich am meisten verzweifelt.

Juli 2020
Übersetzt von MW im April 2021

新世纪诗典作品联展#李岩#(22.0)

伊沙推荐:这个前超现实主义谣曲诗人、准赋体批判现实主义诗人,已经如此会玩口语诗料:先散漫着、散漫着,最后给它一家伙,贯口是:精神有毛病!该诗在《新诗典》十年最后一个超大的半月中可居亚军。十年终点线就在眼前,陕西队正与北京队展开团体冠军的争夺战,陕西二宿将靠诗抢得接力赛最后两棒的殊荣,是一个自然而然瓜熟蒂落的结果,也是天意!如我在《点射》中点明:卅年前该省还是现代诗西北小省,但恐怕越往后传统的地力就会越显现,不信咱们走着瞧。

况禹点评《新诗典》李岩《精神有毛病》:伴随着“60后”作者缓缓步入中老年,汉语诗开始了大量收获“老、病、死”主题诗歌的时段。与以往的资深诗人不同,这一代作者处理类似题材,其视角多是个人的、个体的,哪怕所写的人、事都打着特定年代和本土风俗的烙印。

黎雪梅读《新世纪诗典》之李岩《精神有毛病》:精神类病的疾病,有的比较明显,一看便知;有的不很明显,顶多给人的印象是“脾气怪”。如诗中的“三姐”,楼上楼下左邻右舍及家中大部分成员都不知道她精神有毛病,包括当事人”她自己有时知道/有时不知道”,为什么呢?诗人李岩没有直接给出答案,而是抽丝剥茧一般层层推进,于是想知道答案的读者就会跟着诗人踏上按图索骥的”发现之旅”,最后”图穷匕现”,原来是“知道她精神有毛病的人/是最亲她/心里也最凄厉的人”,这才是答案所在,最爱她、亲她的人忍受着心里的凄凉,一直替她保守着秘密,有的人直到死也没透露。如同匕首射出的一道寒光,映射出流逝的时光及时代的、人性的、中国人特有的爱的光芒,令人醍醐灌顶,忍不住一个激灵。

 

 

 

EINE MASCHINE WERDEN WÄR SCHÖN – 潘洗尘 Pan Xichen

4月 1, 2021

Pan Xichen
EINE MASCHINE WERDEN WÄR SCHÖN

Die letzten Jahre waren ein Hin und Her
zwischen allen möglichen medizinischen Maschinen.
Mir kommt vor,
ich werd bald mit diesen Apparaten
verschmelzen.

Heute beim MRT
stechender Lärm;
könnt ich doch einfach
ein Roboter werden,
wär das nicht schön!
Kein komlizierter
menschlicher Körper:
Leber, Galle, Milz, Magen, Nieren.
Keine Freude, kein Zorn, keine Lust oder Trauer!
Und das Allerwichtigste,
nur noch ein eisernes,
steinernes Herz.

2020-01-15
Übersetzt von MW am 1. April 2021

新世纪诗典作品联展#潘洗尘#(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