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YEAR-OLD MULBERRY TREE 君儿 Jun Er

Jun Er
150-YEAR-OLD MULBERRY TREE

Entering a compound,
before the houses there is a big tree,
they put a fence around it
and installed a sign:
Old mulberry tree, 150 years.
Not many branches with leaves any more.
Holes in the trunk are filled out with concrete.
150 years, that means in 1870,
this tree was born.
It has witnessed some desintegration,
war and unrest.
But it has kept on living
all the way until
I happened to come by its side,
so it could have this little biography
for me to write.

Translated by MW on May 1st, 2021

新世纪诗典作品联展#君儿#(31.0)

伊沙推荐:替树作传一一充满文化性的事实的诗意一一仅凭这一点,本诗便从众诗中拔出来了,当获五月上半月亚军,也是作者刚获荣誉一一李白诗歌奖新世纪中国十大诗人奖的新证。君儿是《新诗典》十年排名最高的女诗人,靠的不是诗歌内外以"先锋"为名的各种"作",靠的就是行大道走长路的正常诗的好,有心的懂行人当看在眼里。

况禹点评《新诗典》君儿《150岁的老桑树》:如果是人事,150年的时长,足以承载几代人参与其中的史诗了,但是树呢?只能等候有心人的到来、读解。不过本诗的亮点不在上述虚拟的史诗性,而在于树与诗人内心的关系。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黎雪梅读《新世纪诗典》之君儿《150岁的老桑树》:邂逅一棵150岁的老桑树,也许是巧遇,也许是上天冥冥之中的安排,恐怕更是人与树百年修来的缘分,在这一刻诗人与老桑树无声地灵魂交流,为了纪念这段奇缘,“为它的身世/作此小传”,以诗作传传递的是诗人的感动与喜悦,时间与空间交错,历史的纵深感使人深受感染。一首好诗无需多言,懂的人只要读进去,便知道它的好。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黄平子读君儿《150岁的老桑树》

——《新世纪诗典》3681

150岁的老桑树

君儿

进入一个小区时
楼前一株大树
被圈了起来
并立了牌子
写着老桑树,150岁
枝头叶子没几片了
树干残缺处糊着水泥
150年,也就是说1870年
它就诞生了
它目睹过多少分崩离析
连年战火与动乱
竟一直活着等我
偶然来到它的身边
为它的身世
作此小传

黄平子读诗:“进入一个小区时”这是地点。“进入”和后文的“偶然”相互应,说明这不是“我”所在的小区。“楼前”写树的具体位置。“一株大树”这是远观,是“我”的第一映像。“被圈了起来”,这是重点保护。此树在建小区时没有被挖,当属万幸。“并立了牌子/写着老桑树,150岁”,这是近看,也是点题。“枝头叶子没几片了/树干残缺处糊着水泥”,这是细赏,是细节描写。桑树是落叶乔木。前一句暗示看树的时间。后一句写桑树的老态。“150年,也就是说1870年/它就诞生了/它目睹过多少分崩离析/连年战火与动乱”,这是在为桑树的身世作小传。桑树目睹了什么,“我”并不知道。所谓的“分崩离析/连年战火与动乱”也只是“我”一厢情愿的猜测。“竟一直活着等我/偶然来到它的身边/为它的身世/作此小传”,这是拟人。把桑树的“活着”,想象成“等我”“为它的身世/作此小传”,君儿的脑洞真大啊。老桑树,这首诗就是你的小传。你看到了吗?

2021年5月1日20点43分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马金山|读君儿的诗《150岁的老桑树》的十一条:
1、拟人化,在于诗人化;
2、先锋诗写,已不是身体本身,而在于生命本真的样子和抵达;
3、君儿,1968年生。有诗著和评论集10余种。曾多次获奖。编选《中国先锋诗歌地理天津卷》《君儿读诗》《中国女诗人先锋诗歌》等。现居天津;
4、君儿一贯的“狠”,一贯”毅然决然”,一贯的直指现场,一贯的毫不掩饰,一贯的意有多重,一贯的语言朴实、鲜活;
5、本诗以树喻人,写出了最具人文的气息,是几代人的印记,是一棵树的形象,还是累累伤痕的所解之语,现代性的物语,当代化的启示;
6、诗一开始,即以现代化的小区,目睹到一株大树,不仅如此,还150岁了,此刻在诗的肌理上,已构成了某种意义上的反差或对比,或许可称之为诗的意趣;
7、不仅如此,还以司空见惯的姿态,面对平实的事物,以细节的角度深度观察与挖掘,并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深刻而复杂的结构特点,充实而饱满;
8、结尾部分,引向了类似人的传记性的诗性,真可谓绝妙而奇特,并在自然的呈现中,有效达到了生命的至高境界,引发无限的况味;
9、诗题连结两个点,均关乎到生命的一部分,一个是“150岁”,一个是“老”,毫不犹疑的,均直达一株桑树,平实而大气,并直抵生命的本真;
10、本诗给予诗人的启示:“写生命,在于拐出原始的固化思维模式和状态,是珍贵的”;
11、生命之诗,当代史诗,岁月之痕。

 

 

标签: , , , , , , , , , , , , , ,

留下评论

这个站点使用 Akismet 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你的评论数据如何被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