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hive for the ‘May 2021’ Category

DENKMAL – 朱剑 Zhu Jian

12月 21, 2022
Picture by Li Wei

Picture by Li Wei

Zhu Jian
DENKMAL

Im WeChat
tauschen positive Nachbarn Erfahrungen aus.
Einer sagt,
“Ich hab so hohes Fieber gehabt,
ich war ganz dumm im Schädel.
Ich hab immer an Dr. Li gedacht,
dem ist es sicher noch schlechter gegangen,
so schade.”
“Welcher Dr. Li, Li Wenliang?”
“Ja! Genau der.”

2022-12-21
Übersetzt von MW im Dezember 2022

 

《纪念》
朱剑

群里
阳了的邻居
在交流体验
一个说
“我高烧的时候
都烧傻了
一直脑子里在想那个李医生
他肯定更难受
可惜呀。”
另一个问她
“哪个李医生
李文亮?”
“对!是他”

(2022.12.21)

 

 

 

MUT – 周芳如 Zhou Fangru

4月 23, 2022

Zhou Fangru
MUT

Ich liebe das Meer
hab aber nicht genug Mut
mich bedenkenlos hineinzuwerfen.
Die Wellen branden
und brüllen,
wollen mich zerreißen.
Ich verbeug mich vorm Meer,
dreh mich um und renn zu dir,
und wenn es mich umbringt.

Das Meer ist traurig, dass es mich nicht kriegt.

2021-05-04
Übersetzt von MW im April 2022

新世纪诗典作品联展#周芳如#(10.0)

 

新世纪诗典第12季,NPC4月24日,4037首,1246人。第10个周芳如(广东)日

《新诗典》小档案:周芳如,1979年生,广东茂名人。有诗作入选《新世纪诗典》《中国口语诗年鉴》《中国先锋诗歌年鉴》《中国女诗人先锋诗选》《汉语先锋》等等选本。有诗作被译成韩语、英语、德语等语种。

伊沙:应该有人好好研究一下周芳如,为什么?因为她有个人风格。这玩意儿可不是谁想有就能有的,绝大部分人写了一辈子,不知个人风格为何物。有的人,人有个性,诗无风格,等于诗无个性。而周芳如,一个在《新诗典》后崛起之70后,却已然建树了个人风格,值得好好研究。

​况禹点评《新诗典》周芳如《勇气》:过去的作者写情,常见的是以江海山海作喻,本诗反向行之,只借怒吼的大海起兴,不但脱了窠臼,反而新开一天地。

李勋阳:周芳如诗里的身体一如她的芳名,很自如!

张敬成:写得狠绝,令人动容!!

西一州:周芳如在我眼里,曾是个怪咖,但当我知道她是茂名人后,心中只剩下“地道”一词,仅剩下对她表达精准的佩服。纵观她的所有上典诗,其实都是高阳片客家人的思维方式,最高级的呈现。
​高阳片客家话,保留了大量的上古语言,又非常喜欢用“一拧”这种方式,三两字,三两句,用词既合理又突兀,不管前面怎样的形势,都能扭转所有,周诗可以说是这种日常交流风格的典型。

【亚坤评诗】
勇气
作者|周芳如
(内容详见新诗典今日推送)

这是一首情诗。
它没有像很多情诗一样,依靠幽微的情绪或生活的细节取胜。而是反其道行之,依靠浓烈的情绪、开阔的气口和奔涌的情感状态取胜。
从这个角度讲,这是一首“大情诗”。

根据我个人的阅读经验,女性情诗有很多。但敢这么直抒心胸,大开大合,跟大海“较真”,比“决心”的,还真是很少。反正,我印象中没有。
这确实需要勇气。从一定意义上讲,也可能和诗人的“性格”相关。

从诗的角度讲,光有勇气还是不够的,还要有作者的“心灵纯度”、“精神诚意”和“情感浓度”。
如果没有这三者,任何人这么写,我的感觉,很有可能会适得其反。这很容易变成“大词”的嘶喊和“情绪”的喧嚣。
所以,一首诗独特的精神气质,本质上还是由作者独特心灵空间带来的。

这么大胆又特别的诗,在诗人自己独特的“精神能量”带动下,还就成功了。而且,还很特别。我甚至都能感受到作者的心跳,几乎能听到她“诗歌诚意的呼吸”。

是的,这首诗最大的优点,在我看来,就是作者的“忘我”、“勇敢”和“决绝”。她信了。所以,从读者的角度讲,我敏感地感受到了这首诗的“真”,自然我也就信了。
这样,这首诗就牢牢站立住了。

从技术角度讲,这首诗是选择“反写”的方式来表达情感。
用大海的“宽阔”、“奔涌”和“无情”来衬托作者内心情感的“决绝”。情感纯度非常高!这也是成功的关键!

最后一句,尤其漂亮,它把作者的“决绝”、“诚意”、“骄傲”、“内醒”、“强力”、“真挚”、“反思”展现的淋漓尽致!

(2022.04.23.上海)

 

STUCK IN TIME – 被时间捆住

4月 19, 2022

《被时间困住》

我被时间困住,
人们被时间困住,
因为病毒,
因为有人
不能失控。
他们无法控制
两年多前,
还有19年前
2003 年。
让我们假装它没那么糟
那时一切很好,
所有一切都很好
但反反复复
现在人们
还陷入了战争。
多么精彩的一年!

水央 译

STUCK IN TIME

I am stuck in time,
people are stuck in time,
because of the virus,
because someone
cannot lose control.
They lost control
over two years ago,
also 19 years ago
in 2003.
Let’s pretend it’s not that bad
worked so well back then,
worked so well everywhere
again and again.
Now people are
also stuck in a war.
What a wonderful year!

MW April 2022

请看本来的问题等等!
https://mp.weixin.qq.com/s/NsgPyF2xHROX7SuYa3VEQQ

图案:
#心向自由
拼贴
创作:柳杨
素材来源:网络

ORIGINAL PROBLEMS – 本来的问题 – PROBLEME, DIE DA WAREN

4月 16, 2022

ORIGINAL PROBLEMS

The pandemic has brought original problems
out for all to see
very clearly
War has brought original problems
out for all to see
very clearly
and even faster
economy problems
society problems
relationship problems
ordinary people
what can they do?
we need
to help each other
that’s clear
for all to see
what else can we do?
we thought
society as it was
economy as it was
relations as they were
would go on like that
nothing could stop it
well, we were wrong

MW April 2022

PROBLEME, DIE DA WAREN

Die Pandemie
bringt die Probleme,
die da waren, ganz klar heraus.
Der Krieg bringt die Probleme,
die da waren, ganz klar heraus,
und zwar noch schneller.
Die Wirtschaft, die da war.
Die Gesellschaft, die da war.
Die Beziehungen, die da waren.
Was können die Leute
da tun?
Wir müssen
einander helfen,
das ist auch ganz klar.
Was kann man noch tun?
Früher haben wir geglaubt,
die Gesellschaft, die da war,
die Wirtschaft, die da war,
die Beziehungen, die da waren,
das geht immer so weiter,
das hält niemand auf.
Das ist gar nicht so,
da kommt man halt drauf.

MW April 2022

本来的问题
维马丁

疫情让本来的问题
显出来
特别清楚
战争让本来的问题
显出来
特别清楚
还要更快
本来的经济
本来的社会
本来的关系
老百姓
可以做什么?
需要
互相帮助​,
这也显出来
特别清楚​
其他还能做什么?
以前以为
本来的社会
本来的经济
本来的关系
一直会下去
不能阻挡
现在知道
并不这样

2022.4

 

​上面头一张图案:
#心向自由
拼贴
创作:柳杨
素材来源:网络

 

 

STILLE PRÜFUNG – 霍巧玲 Huo Qiaoling

9月 27, 2021

Huo Qiaoling
STILLE PRÜFUNG

eine schule im dorf
im klassenzimmer
drei schüler
bei der prüfung
zwei lehrkräfte
passen auf
noch eine person
patroulliert

2021-05-06
Übersetzt von MW im September 2021

伊沙推荐:从植物学上说,叫做只要干,不要枝。从动物学上说,堪称只要骨,不要肉。诗有千万种,别以为葱笼或丰满才叫好。赵立宏助攻。

新世纪诗典11,NPC9月28日,3830首,1207人。霍巧玲(山西)日

况禹点评《新诗典》霍巧玲《考场静悄悄》:我还是更喜欢读语言上有控制力的诗,比如这一首。至于内容,作为曾经教过书的人,读完竟生出一点悲凉——我们的教育怎么了,何至于到如此地步!

黎雪梅读《新世纪诗典》之霍巧玲《考场静悄悄》:诗中所写这种情况看似荒诞,其实在各地的乡村已不鲜见,用我们新疆人的话说,就是“放羊的比羊都多”。诗中没有出现一个“静”字,但寥寥“三名学生”、“两名老师”的考场,其安静程度不言自明。本诗虽短,却叙述清晰凝练,反映出农村学校教育教学的真实现状,也让我们看到现实中没有那么多的岁月静好或现世安稳,有时候更多的是沉甸甸的话题和责任,振聋发聩的同时更引人深思。

晏非跟读《新世纪诗典》|2021.9.27霍巧玲《考场静悄悄》
这是一首静悄悄的诗。诗人像一个素描写生者,不动声色,寥寥数笔,勾勒出了空巢化的乡村学校考试的场景,这个场景虽然极简,但有模有样,考场如剧场,三位学生、两位监堂老师、一位巡视老师,上演者一幕哑剧,看似荒诞又很庄重,看似庄重又有几分滑稽,看似滑稽却又想笑笑不出来。这一幕又是令人感慨的:在城里学生不惜花钱挤破头进好校,挑好班,动辄几十人、大几十人扎堆一室的背景下,不少乡村学生竟然还能惬意地享受着一对一的教学,如果我可以把这三位老师中的两位或三位都理解成本校老师的话。我当然不会为此感动,说到底,待在此地的老师不过是为了混口饭吃,三个学生进不了城也不过是没有能力进城,他们都属于无奈的一部分,被遗忘的一部分,与坚守、崇高等大词没多大关系。尤其,从乡村到城市,无论看起来多么认认真真、挥汗如雨的教室和考场,很大程度上不过是落后的应试应考,与真正的素质教育背道而驰,那我就更没有感动的份儿了。

马金山|读霍巧玲的诗《考场静悄悄》的十一条:
1、诗人的骨头,应该镶嵌在文字的肉体里;
2、写作在于打捞时光的碎银,也在于表达思想,表现生活;
3、霍巧玲,女,长治沁县人,1 971年出生。沁县中学高级语文教师;
4、长治诗群正在一步步显露出其自身本来的面貌与实力,这是一个不容小觑的存在,相信假以时日,毕定会给人带来更为广阔的视角与惊喜;
5、本诗由数字的变化,到内容的铺展,寥寥数语,即勾勒出教育中较为残酷的一面,不仅显露出课堂上的现象之一种,还给人以无限的悲凉感;
6、诗中以白描的手法,将考场最本真的东西展示出来了,虽是个案,但正是这些刻骨铭心的现实,令人哭笑不得,难以言表;
7、尤其是诗在图片式的展现下,还原并构成了这个时代独特的一景,则更加让人心生感慨;
8、诗的标题也用得极为复杂,大多数人只会用到“考场”,而本诗作者却添注进了“静悄悄”,使得整首诗的况味悠然无限;
9、短短八行,但足足有一部书的厚重感所带来的冲击力,对于从事教育行业的人来说,一定会更有共鸣;
10、本诗给予诗人的启示:“简约而不失内涵的丰富,是事物的光芒显现”;
11、教育之诗,现实之诗,残忍之诗。

 

 

 

OLD PAPERS – 莫高 Mo Gao – ALTE ZEITUNGEN

9月 21, 2021

Mo Gao
OLD PAPERS

I have begun to write with a brush,
and to save paper,
found a big heap of old news.
They call it old news,
actually it doesn’t look like anyone read it.
I think I haven’t read papers in over ten years.
While I’m writing,
I am reading some headlines.
These great thick characters,
they’re influencing me.

Translated by MW in September 2021

Mo Gao
ALTE ZEITUNGEN

In letzter Zeit schreib ich gern mit dem Pinsel.
Um Papier zu sparen,
hab ich einen Haufen alter Zeitungen gefunden.
Alte Zeitungen,
sie schauen aber gar nicht gebraucht aus.
Hab auch über zehn Jahre keine Zeitung mehr in der Hand gehabt.
Beim Üben mit dem Pinsel
schau ich ein bisschen die Schlagzeilen an.
Diese dicken, groben Zeichen,
die haben Einfluss auf mich.

Übersetzt von MW im September 2021

新世纪诗典作品联展#莫高#(5.0)

伊沙推荐:很有意思很有趣,习书者体会犹深。什么是诗?如果说破便不存在的东西,即诗。这便是阐释学的诗评模式,弄不好便成为诗之敌。

况禹点评《新诗典》莫高《旧报纸》:本诗揭出了报纸时代生活的一奇——除了输送资讯,报纸还有以下三大用处——练书法、卷烟叶、上公厕。本诗貌似着重落笔于前一种,但又不全是,它在有意无意之间隐含的信息量极大,关乎精神,也关乎个人的认知。没有执着于讨论,而且恰到好处的呈现。

​《新诗典》小档案:莫高,近五十,说人话,写口语诗!

新世纪诗典,NPC9月22日,3824首,1205人。第5个莫高(四川)日

 

MEERWIND IST SALZIG – 周芳如 Zhou Fangru

9月 7, 2021

Zhou Fangru
MEERWIND IST SALZIG

Ich komm zurück vom Meer,
der behinderte Sänger
singt auf dem Damm,
Brennende Liebe, ich mag das Lied.
Er hat lauter Tränen im Gesicht.
Wieviele Geschichten hat er hinter sich?
Ich bleib stehen und warte, bis er fertig ist.
Ich hab auch lauter Tränen in meinem Gesicht.
Wie viele Geschichten hab ich hinter mir?
Ich schau auf den Boden, scan seinen Barcode,
und geb ihm fünfzig Yuan.
Ich zahl die Rechnung für die Traurigkeit.

Übersetzt von MW im September 2021

新世纪诗典作品联展#周芳如#(8.0)

伊沙推荐语:如果只能选一位诗人代表广东,我就选周芳如。表面上看其诗有地方性,实则是基因里带出来的。正如,不久前去世的一位诗坛油嘴子曾在某会现场并不友好地说我的诗:一股羊肉泡馍的味儿!我很自豪!尽管我知道这不友好。这也给天下所有的诗人提供了一个扪诗自问的角度:贵诗能代表贵地否?

况禹点评《新诗典》周芳如《海风很咸》:永恒的情感,写出了当代味儿,而且恰到好处,这后一点太重要了。

黎雪梅读《新世纪诗典》之周芳如《海风很咸》:一首歌确实能唤起很多人的共情,也许是因为歌词,也许是因为配乐或节奏,本诗写出了这种“雅音同赏”的心理,在一定程度上如同命运共同体,有某种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在里面,还兼有某种时代感和地域性。此时海风有着淡淡的咸腥味,除此之外还伴着泪水的咸味,以“给他付了五十元/我为悲伤埋单”作结,诗歌虽戛然而止却余韵悠悠:五十元真能为自己的悲伤买单吗?若真能如此,这世上的人个个都会活得开心快乐,而不知悲伤为何物。整首诗虽写的是诗人的个人体悟和感受,却自有一种直抵人心的力量。

黄开兵:在抄写此诗之前,我先把黄凯芹演唱的《焚情》找出来听一遍,当年,我也很喜欢听黄凯芹,在他的歌声中抄写,分了神,抄错了两个字……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马金山|读周芳如的诗《海风很咸》的十一条:
1、还原世间万物本身的色彩,是诗歌对现实的注解,还是梦境的另一种献词;
2、所谓诗,事实上它的真正密码,便是文字背后流露出来的情感与感觉,以及其中给人带来的一种两种三种,甚至于更多种的况味;
3、周芳如,生于1979年1月,广东茂名人,诗歌入选《新世纪诗典》等选本。有作品被译成韩语、英语、德语等语种;
4、虽同在广东,但是直到今年六月,才第一次见到周芳如,一位越写越自信的诗人,毫无疑问,这与同行的赞扬和肯定是分不开的,更与自身的努力也是分不开的;
5、周芳如的诗,通过对日常生活的横面,打开生命的本真与密码,语调干净自然,蓄满文字本身所承载的力量,更为可贵的是女性的独特视角,且自带地方文化的弹跳力;
6、本诗在语言方面,仍然保持着作者丰富而细腻的表达方式,而在内容上,则抽离出生活的气息与现实的碰撞,构建出人的共情力,深切而又通透;
7、从大海边的所见所感,引述到自身的情感状态,生长出新鲜的内在枝丫,在层层递进与比较之间,多种值得玩味的东西,瞬间迸发而出;
8、而在诗里行间,加之对作者网络生活的了解,而关于大海的印痕,都镶嵌其间了,构建出了人的生活面貌;
9、尤其是最后的结尾部分,把一切归结于作者自己身上,让诗里的画面,倍感亲切和质感;
10、本诗给予诗人的启示:“好的语言表达,能够让人看到纤维的同时,还能够感受到其中细腻的情感纹理”;
11、共情之诗,生活之诗,故事之诗。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黄平子读周芳如《海风很咸》

海风很咸

周芳如

从海边往回走
那个残疾男歌手
在海堤上
正唱着我很喜欢的《焚情》
他竟然泪流满面
他到底有多少故事啊
站定听他唱完整首歌
我也泪流满面
我到底又有多少故事啊
低头扫了地下的二维码
给他付了五十元
我为悲伤埋单

2021.5.7

黄平子读诗:“从海边往回走”,这是去了海边。为什么去海边?从后文看,当然是因为有伤心事。“那个残疾男歌手”,这是一个卖唱的歌手。“在海堤上/正唱着我很喜欢的《焚情》”,《焚情》是香港流行男歌手黄凯芹的一首粤语歌曲,由黄凯芹作词、作曲并演唱。收录于专辑《没结果的一些感情》中,发行于1989年01月01日。一首歌,透露了“我”的年龄信息。残疾歌手来海边卖唱,也是一个另类了。“他竟然泪流满面/他到底有多少故事啊”,一个卖唱的残疾男歌手,肯定不容易。他为歌流泪,也为自己流泪。“站定听他唱完整首歌/我也泪流满面/我到底又有多少故事啊”,“我”独自一人来到海边,肯定有事。“我”为歌流泪,为残疾男歌手流泪,也为自己流泪。“低头扫了地下的二维码/给他付了五十元/我为悲伤埋单”,“我”为歌中的悲伤埋单,为残疾男歌手的悲伤埋单,也为自己的悲伤埋单。歌是老歌,收费的方式却是新式的二维码。时代在变,悲伤却是永恒的,爱也是。海风很咸,这是海的咸,也是悲伤的咸。

2021年9月6日20点08分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EIN BERGWERKCHEF SAGT – Zhao Keqiang 赵克强

9月 1, 2021

Zhao Keqiang
EIN BERGWERKCHEF SAGT,

in seinem Bergwerk
gibt es die Frau von einem Bergarbeiter,
die ist arroganter als er selber.
Am Mahjong-Tisch
stellt sie die Steine auf,
“Was? Ich Alte kann mir nicht leisten,
50 Yuan zu setzen?
Mein Mann fährt hinunter, an einem Tag
bringt er 300 Yuan heim.
Wenn er zum Hundsfott nicht zurück kommt
krieg ich in spätestens drei Tagen
600.000 Yuan Entschädigung
auf die Hand!”

2021-05-17

新世纪诗典作品联展:赵克强(11.0)

 

况禹点评《新诗典》赵克强《一个矿老板说》:传神之作!口语诗写人必须要带感——刚想说“好的口语”,忽然想不对。在口语诗里,不应存在“好口语”“坏口语”之说,所谓“坏”,那就是非诗了。所以说口语诗对作者的考验和残忍,不是其他语态所能比的,没有中间地带,不打马虎眼,要么是诗,要么非诗。对每首作品都是。

黎雪梅读《新世纪诗典》之赵克强《一个矿老板说》:一个普通矿工的婆娘比矿老板还豪横,无非是仗着其丈夫每天有300块的收入,即便“回不来”了更好,还有“60万赔偿款/最多3天/就到老娘手!”。这每个字从她嘴里吐出来都是斩钉截铁,掉到地上都能砸个坑,何等的自信!这背后不争的事实就是:这个沉湎于麻将的女人,她把自己那个为了一家老小辛苦劳作、连命都不顾的丈夫当成了赌注和摇钱树,连最基本的夫妻情分都丝毫不讲,更不用说心疼或怜惜了。这残酷的现实令人触目惊心,也真实得让人怀疑人生。四川方言的使用,增强了语言的质感,使人物形象更加地贴近生活,因而愈发的鲜活。至于一个女人为何会堕落成一个丧失人性的赌棍,那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湘莲子:一个人的命,一个家庭的运,谁知道呢?面对未知,除了赌,又能怎样呢?恐惧,不过对抗恐惧,越豪横,越恐惧。作为一个给工伤康复患者做了十几年心理治疗的医务工作者,为本诗制卡时,心情格外沉重,乃至失眠。半月冠军,当之无愧!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马金山|读赵克强的诗《一个矿老板说》的十一条:
1、生活本身诗意的强大,强过生活本身;
2、作为当代诗人,至少要有两项准则,一个是对生活的敏感,另一个是对生活的热爱,皆藏于人世间;
3、赵克强,60后,属虎。诗作入选《新世纪诗典》《磨铁读诗会》《中国口语诗年鉴》。有诗集《我告诉你什么叫穷凶极恶》《假牙》。荣获2019NPC李白诗歌奖铜诗奖;
4、赵克强,江湖人称赵大爷,既是一种敬语,还是一种态度。今年六月,绵阳诗会初次见到赵大爷,其人率真可爱,幽默风趣,大气磅礴;
5、赵克强的诗,是典型的口语化风格与表达,其个人的性格特征,结合现实生活的细节现场,在日常性的世界里,揭露出事物的本质,多维视角,立体环绕;
6、回到本诗,以口语化的语言,用方言的方式表达,在特定的环境与语境下,构成了从个体家庭到一个时代的命运,震撼人心;
7、从标题到内容,虽然仅仅只有一个画面,却把一个深刻而复杂的情景显现了出来;
8、诗中所描述的内容,充满个人化的气息,现实而富有特色,尤其是四川方言的质地,让人倍感亲切,但结合诗行,又令人感慨万千,残忍而悲哀;
9、一个女人的几句话,活脱脱的一个人物形象出来了,生动而具体,鲜活且充满生活的质感;
10、本诗给予诗人的启示:“回到细节与现场,回到语言的现场,回到诗意的现场”;
11、生命之诗,生活之诗,生存之诗。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108 BUDDHAKINDER – 莲心儿 Lianxin’er

8月 11, 2021

Lianxin Er
108 BUDDHAKINDER

Beim Wenchuan-Erdbeben 2008
wurde die Frauen- und Geburtsklinik von Shifang gefährlich beschädigt.

Die vielen Frauen hat man nebenan in den Tempel der Arhats gebracht,
108 Kinder kamen sicher zur Welt.

 

Meister Suquan ließ zwei Altäre aneinanderstellen,
als Operationstisch und Krankenbett.
Im Tempel wurden sogar Hühner geschlachtet,
für schwangere Frauen.

 

Nach den Regeln
waren Frauen verboten,
Blut war verboten,
Fleisch war verboten.

Alle drei Gebote
auf einmal gebrochen.

Es gibt kein unbedingtes Gebot!

 

2021-05-12

Übersetzt von MW im August 2021

新世纪诗典作品联展#莲心儿#(7.0)

伊沙推荐:是的,佛无定法,人间有善。更有意思更为重要的是:诗在世相、宗教面前,找到了自己的位置,显示了自己的存在。诗不比谁小,也不比谁大,就是用来诗意地命名罗汉娃的。

况禹补评《新诗典》莲心儿《108个罗汉娃》:大爱为善。此系公理,无论哪个文明体系,都是一样的。真正的文明,是反教条的。

 

黎雪梅读《新世纪诗典》之莲心儿《108个罗汉娃》:世间所有的条条框框没有一成不变的,佛法无边也因缘和合而生,并没有绝对的“有”或绝对的“无”,更何况在巨大的灾难降临之时,有什么比危急关头挽救生命更重要的事情呢?佛家的慈悲为怀在住持素全法师身上尽显,108个罗汉娃的顺利出生,便是佛门最大的功德。苍天或许有眼,也许冥冥之中一种无形的力量,让108这个数字与罗汉寺产生某种奇妙的关联。因为悲悯、良善和大爱,才能让我们见证了这样的人间奇迹,所以即使破了三戒又何妨?

马金山|读莲心儿的诗《108个罗汉娃》的十一条:
1、诗,亦无定法;
2、再好的故事也不一定是诗,但好的诗事,一定是经典的故事;
3、莲心儿,原名陈雪薇,号妙因。北京通州出生,80后。诗人,创作人,公益人,受残障影响女性,无障碍推广者,残障人群生活重建导师;
4、几年前,在北京见过作者,后其来到深圳,但因各种因素未能再聚,相信来日可期,其诗多以个人的身体和信仰为素材,写出了多数常人难以想象到的部分,为个体的生活与精神,更是残酷的现实;
5、本诗所写可谓人世无常,除此之外,还是人间大爱,在寺庙这个特定的环境中,突破三戒,却行至于善,给宗教这一存在,还人以命;
6、此诗分为六节,四个层次,首先由地震引发出一系列的事件,特别是108个新生婴儿在罗汉寺出生,使得本诗厚重起来;
7、紧接着是孕妇进寺,寺庙内杀鸡,让清修之地突破了戒律,但却呈现出了慈悲为念的善良之举,描绘得细致入微,不由令人心中一颤;
8、而第三层和第四层,则总结佛门圣地的大忌,与前面三节构成了强烈的反差,但正是这种状况,才更加的凸显人性的光辉和佛门的大善与佛无定法;
9、此诗标题既独具匠心,又有创意的设计,尤其是108,这个数字,在佛法中有着特殊的含义,而罗汉娃则带来了诗的意味和地理位置的命名,着实巧妙而又鲜活;
10、本诗给予诗人的启示:“写自己熟悉的,写身边的,尽量不写听到的”;
11、宗教之诗,人世之诗,人性之诗。

伊沙主持 | 新世纪诗典11一周联展之女性诗小辑(2021.7.4——7.14)

伊沙主持 | 新世纪诗典11一周联展之女性诗小辑(2021.7.4——7.14)

张小云读莲心儿《108个罗汉娃》

信仰的追求当“完成在人格”
太虚大师倡行人生佛教是
为现实人生的是服务大众的
“人成即佛成,是名真现实”
这句名言广为传诵和践行
诗人写及震时
什邡罗汉寺的故事
正是其中的一例
慈悲,是
佛法的“莲心儿”

2021.7.10

黄开兵手书新诗典(2021年7月合辑)

黄开兵: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何况是108个初生的生命。此诗写人间善行,大爱无垠。写得宁静却让人深受震动。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AUFWERTUNG – 王乙蓝 Wang Yilan

7月 29, 2021

Wang Yilan
AUFWERTUNG

Heute vor elf Jahren
haben wir uns den Trauschein geholt
für neun Yuan.
Zusammen mit dem Grundbuch der Wohnung
sind die beiden Scheine
nun um ein Vielfaches aufgewertet.

2021-05-27
Übersetzt von MW im Juli 2021

Wang Yilan, geb. 1985, wohnt in Qinhuangdao. Seit Ende 2020 Mitglied der Aofu Poetry Society. Liest immer schon gern, schreibt alles Mögliche. 《新诗典》小档案:王乙蓝,1985年生人,现生活在河北秦皇岛,对文字一直有深刻的热爱,喜欢阅读各种书籍,平时也写一些说不上什么类型的文字,2020年底加入傲夫诗社开始接触口语诗,进而开始这方面的创作,有诗作发表在一些诗歌公众号。

 

伊沙:诗是一扇窗户,从中可以看到自己,本诗一定会让婚期更早婚龄更长年纪更大者感慨更多。但愿一切都在升值:不是表面的价格,而是实际的价值。

新世纪诗典11,NPC7月30日,3770首,1192人。王乙蓝(河北)日
距3800首大节点还有30天,1200人大节点还有8人!

​况禹点评《新诗典》王乙蓝《升值》:一个“升值”,既意在言外,却又始终在事实之内。体现出变与不变之妙。

黎雪梅读《新世纪诗典》之王乙蓝《升值》:成功度过“七年之痒”的考验,迎来结婚十一周年纪念日,可喜可贺!在当今离婚率居高不下的中国,这无疑收获的不仅是房本的升值,更是爱情的增值;世间任何物质财富都能以金钱来衡量,但爱情的价值却是无法估量,且愈来愈显得格外珍贵。本诗短短六行,信息量不小,尤为动人的是诗人字里行间,溢出的是满满的幸福和满足,极易让读者不同程度地受到感染。

 

 

ICH WOHN NICHT GERN IN DER HÄMATOLOGIE – 日月念念 Riyue Niannian

7月 26, 2021

Riyue Niannian
ICH WOHN NICHT GERN IN DER HÄMATOLOGIE

Es wird erst hell, ein Wagen wird hinausgeschoben.
Noch ein Wagen wird hinausgeschoben.
Ich versteck meinen Kopf im Bett,
hör immer noch auf dem Gang die Räder,
das furchtbare Quietschen am Boden, die Schritte des Personals
wirr hin und her, den Lärm und das herzzerreißende Schluchzen.

Nachher …
totenstill.

Mein Kind ist krank, das rennt in mir herum,
lässt mich nicht atmen.
Sie schieben wieder einen Wagen hinaus,
weiß zugedeckt.
Die Erwachsenen in der Hämatologie
halten die Kinder ganz fest.

2021-05-25
Übersetzt von MW im Juli 2021

新世纪诗典作品联展#日月念念#(2.0)

伊沙点评《我不愿意住在血液科》:生命中无法承受之沉重!不论我的写作还是我的编选,对这路诗都持同一种态度:不希望满眼都是,一但出现绝不逃避。愚以为:除此之外的极端两头,都是有问题的。

况禹点评《新诗典》日月念念《我不愿意住在血液科》:医院是个让人揪心的地方。其实何止是家长,又何止是血液科。生命受苦的地方,每双注视的眼睛,都联系着一颗颤抖的心。这也是我们永远不得不面对的大主题。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马金山|读日月念念的诗《我不愿意住在血液科》的十一条:
1、尊重每一个字,每一个词,每一行诗,瞧!它正在发光;
2、看自己比较陌生的书籍,给缺损的部分补补钙,诗句是骨头,诗意是营养;
3、日月念念,本名汪彩明,甘肃漳县人,现居贵州。中国诗歌协会会员、甘肃省作家协会会员、漳县第九届政协委员。作品见于国内外各种刊物,出版诗集三部,有作品被译为英语、德语、韩语等多国语言。获第六届中国当代诗歌奖(2019-2020)新锐奖;
4、日月念念的诗,自带生活的态度,和生命的温度,还饱含事物的智性之羽,以及现实的一切光辉;
5、本诗承载着生命之重,在进入式的场景描述中,再现出医院里最真实的一面,细节生动而形象,并包括着人生的终极奥义;
6、诗中以自己熟悉的事物为根本,从内部的角度出发,平铺直叙,道出个体的人生轨迹,整体描写波澜起伏,鲜活有效,言之有物;
7、从声音到画面,再从心理活动到现实世界的情感,呈现出场景中的各种细节,无不彰显出永远的生命之路;
8、尤其是诗内由思想状态到现实生活,凸显生命的重要课题,动静有常,生活无限况味;
9、最后两行,点燃了整首诗的生命的终极之线,还是作为父母的下意识行为,更是对命运的另类态度,本真而又充满现场感;
10、本诗给予诗人的启示:“从自身出发,挖掘生命中最具价值的事与物,是一件非常奇妙的事情”;
11、生命之诗,现场之诗,本真之诗。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TANTENMILCH – 白立 Bai Li

7月 21, 2021

Bai Li
ICH HAB BEI MEINER TANTE GETRUNKEN

Ich bin zurückgefahren zum Begräbnis,
da hab ich noch nicht gewusst, dass es im Dorf
möglich ist, Verstorbene im Eiswasser-Kristallsarg
zu sehen. Aber niemand ist hinter den Opferaltar
gegangen und hat die Tante im Kühlsarg besucht,
nicht einmal ihre Kinder.
Ich bin hingegangen,
bin lange bei der Tante gestanden,
mir sind die Tränen heruntergeronnen.
Ihre Kinder haben sich gewundert,
haben fast gefragt:
wieso trauerst du mehr als wir?

Sie kommen nie darauf, als ich klein war,
und Mama war nicht da,
ich hab die Milch von der Tante getrunken.

Übersetzt von MW um Juli 2021

 

伊沙推荐:中文有句俚语:给奶便是娘一一系贬义语。本诗反其道而行之,给奶未必是娘,但是给奶当记人恩。在我们的文化传统中,哪些向善?哪些向恶?要仔细辨析。

况禹点评《新诗典》白立《我吃过姨的奶》:白立写出了乡村(甚至也包括了一些城镇)童年特有的经历。中国有着广阔的乡村人口,相信太多人有过类似的童年记忆,关键是你怎么把那些自己难忘的情感写出来。

黎雪梅读《新世纪诗典》之白立《我吃过姨的奶》:姨妈去世,“我泪水止不住地流”,伤心难过的程度竟比姨妈亲生的子女有过之而无不及,难怪他们“都是一副奇怪的表情”,我的悲伤并不是人前作秀,而是内心真实情感的自然流露。不为别的,只为小时候“我吃过姨的奶”,这样的恩情必须铭记于心。现在老人离世,泪洒棺前也是人之常情,羊尚有跪乳之恩,鸦亦有反哺之义,更何况是重情重义的好男儿呢?本诗以广阔的农村生活为背景,有传统民俗,有亲情伦理,还有真实人性的交织……等等,都让本诗如同钻石的切面,从每一个角度看都熠熠生辉。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黄开兵:知恩感恩,是作为人的最基本的伦理。生存于世,最小的善,本应最易做到的,却猛然发现:其实也很难!以致于变得弥足珍贵的人类情感。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马金山|读白立的诗《我吃过姨的奶》的十一条:
1、诗的虚构性是存在的,但诗意的虚构是不存在的,这不是主张,而是写作的更宽的拓展;
2、热爱就是伤疤痒痒,就是时时刻刻惦念,就是诗意颤颤,除此之外,别无其他;
3、白 立,1963年出生,《秦岭文学》执行主编,陕西省作协会员,宝鸡市作协副主席。作品入《当代诗经》《新世纪诗典》等多种选本。作品被翻译成英语、韩语、俄语、德语等多种语言。出版散文集《为了梦中的椰子树》,诗集《西部之恋——白立抒情诗百首》《一个被漠视的诗人》《诗歌的普及》等;
4、六月中旬,绵阳诗会,又一次见到白立兄,和几年前一样,依旧的潇洒如往,其积极的人生态度,无不叫人神往;
5、白立的诗,不做作,不张扬,从生活的具体细节为背景,保持着自身独具个性与温度的语言,成为了一位实在而本真的被漠视的诗人;
6、本诗以后口语的方式,以叙述记事的方式抒写情景,但诗里行间却饱含深情,尤其是诗中的细节呈现,更显内心深处的话语,深彻而又纯澈;
7、诗中通过对人物的描写,既是真实的写照,还是现实生活本身的存在,不仅如此,还道出一种真切的内心之声;
8、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姨的儿女们对我伤心难过一事的问题,让人感到内心一凉,人情冷暖,世态炎凉,瞬间一目了然;
9、而我没有说出的话,成为了诗的核心内容,鲜活地构成了这首诗的诗意,让作者内心深处的情感更加清晰,准确;
10、本诗给予诗人的启示:“丰富的情感,在文字自身,也在语言之外”;
11、亲情之诗,感动之诗,恩赐之诗。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SCHWARZ & WEISS – 杨艳 Yang Yan

7月 9, 2021

Yang Yan
SCHWARZ UND WEISS

Ich war das erste Mal bei der Arbeitsstelle von meinem Mann
bei einem Symposion.
Wollt einen guten Eindruck machen,
hab geschwankt zwischen vielen Sachen zum Anziehen,
dann etwas gewählt,
ich glaub, attraktiv und seriös.
Dann wieder daheim beim Ausziehen seh ich,
unter der leicht durchsichtigen Bluse
trag ich zwei BH,
schwarz und weiß.
In der Hitze in dieser Sitzung
den ganzen Nachmittag
hab ich gar nichts gemerkt.

2021-05-20
Übersetzt von MW im Juli 2021

schwarz-weiss_hand_20210708183019

伊沙推荐:有心人恐怕已经注意到了:此次《新诗典》"女诗人小辑"(史上已有多次了)正名为"女性诗小辑"。女性诗可分为两种,一种是泛女性诗:所有女性作者写的都是,另一种是典型性女性诗:专写女性持殊性的诗,今天推荐的本诗就属于后一种。自命"女权主义者"的某男拿《新诗典》开刀问罪,殊不知我们以专业态度尊重女性的善举早已经甩了他八条街,别拿"女权主义"四处寻衅滋事,你也不过是个一不小心坠入其列的无知主义者、反智主义者、泛道德主义者罢了。

况禹点评《新诗典》杨艳《黑与白》:老话有“关心则乱”一说,本诗写的状态也可以看作是其中一种。你可以读解成生活状态的描摹,也可以读解成一首低奢的情诗。

黎雪梅读《新世纪诗典》之杨艳《黑与白》:典型的女性经验之诗。也许越在乎越容易出错,不小心叠穿两件胸罩,还在炎热的天气里开了一下午会而不自知,可能是由于兴奋、紧张,也可能是注意力高度集中所致,以至于回家后才发现,至于参会的其他人是否注意到这一点,不得而知。类似诗中这样的糗事,估计很多人都有过,有的可能更甚于此。只是谁先写出来谁就占了先机,就这一点而言杨艳无疑拔了头筹,以一首既现代又有趣、还关乎爱情的好诗告诉我们,机会永远是给有准备的人。

马金山|读杨艳的诗《黑与白》的十一条:
1、意识,于口语诗写作而言,至为重要;
2、趣在现场,以及现实之中;
3、杨艳,1982年生于福建柘荣,新诗典中国十大女诗人、第六届长安诗歌节大奖唐·青年诗人奖得主,《中国口语诗年鉴》编委。现居宁德;
4、上月中旬,绵阳诗会,初次见到杨艳,和想象中的一样,饱含着诗性的特质与感觉,或许,这也是一个好诗人的形象吧;
5、不得不说,杨艳是一个日常写作者,而且在生活的内部,从独特的自身诗歌向度,到诗意的深处挖掘之处,具有超乎常人的质感和超验性;
6、杨艳诗的先锋意识与身体性毋庸置疑,是最具代表性和典型性的,因为其一再捕捉到了自己身上所发生的事情,于其他人而言,是那么的微不足道,正是这些,才更加的重要和弥足珍贵;
7、诗中以“杨艳式”的描述及生活中式微的气息,构建出女性独有的味道与体验,并在内心深处跳荡着微澜,形成了一幅幅鲜明且丰富的情感故事,细腻而又深刻;
8、此诗还告诉我们,专注于某一件事情,在潜意识里面,已然成为值得往深层挖掘的质地,既是一种状态,还是现实的描绘与再现;
9、另外一点就是,诗里面洋溢着一种紧张、温暖和生动的氛围,给人一种高级的质感,这是生活中本有的东西,还是内心深处最真实的动画;
10、本诗给予诗人的启示:“生活之中有黄金,沉静下心来,写,就是诗的一切”;
11、生活之情,爱情之诗,女性之诗。

张小云:

读杨艳《黑与白》

既然伊沙和侯马的评价点
落在“女性诗”上
自然转移焦点,竟暗合徐江的
“关心则乱”——关乎心便出差错
大热天里叠穿一黑一白两件胸罩
出这糗事(黎雪梅语)是因为
“第一次去男友单位”
除此,从诗中“微透的白衬衫”
还瞥见诗者杨艳将自带的
好看且端庄的审美“性征”具象化
黑与白可以是错乱颠倒的自讽
又可以是单纯分明的自证
 
2021.7.8

黄平子读杨艳《黑与白》

——《新世纪诗典》3749

黑与白

杨艳

第一次去男友单位
参加座谈会
想让自己形象好点
试了好几套衣服
最后选了一套
自认为好看且端庄的
回家后脱衣服才发现
我在微透的白衬衫里
叠穿了
一黑一白
两件胸罩
那么热的天气
开了一下午会
完全没有发觉

2021.5.20

黄平子读诗:“第一次去男友单位/参加座谈会/想让自己形象好点”,“男友”是私,“单位”是公,于公于私,“第一次”的“形象”都很重要。这叫做首因效应。“试了好几套衣服/最后选了一套/自认为好看且端庄的”,“好看”,自然是为男友,“端庄”自然是为单位。“几套”里挑“一套”,估计折腾得也够呛了。《战国策》说:“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是不是这样?“回家后脱衣服才发现/我在微透的白衬衫里/叠穿了/一黑一白/两件胸罩”,胸罩肯定也是在试衣服时叠穿的。不同颜色的衣服配不同颜色的胸罩。试衣服时没有发现,大概是因为匆忙。“那么热的天气/开了一下午会/完全没有发觉”,大概是因为紧张。爱情会冲昏人的头脑!不过这是幸福的昏。

2021年7月8日21点59分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SCHÖNSTE SCHWESTER – 湘莲子 Xiang Lianzi

7月 4, 2021

Xiang Lianzi
SCHÖNSTE SCHWESTER

Bevor sie gewählt wurde
hab ich sie gefragt, erinnerst du dich
wie vielen Patienten hast du von deinem eigenen Geld Essen gekauft
wie viele Feiertage hast du im Krankenhaus verbracht
wie oft haben sie dich in der Nacht zurück gerufen
wie oft hast du auf dem Weg in den Urlaub
auf dem Weg zum Familientreffen
den Anruf gekriegt, dass du sofort zurück musst
Sie hat nicht überlegt,
nur scharf gesagt
wenn ich satt bin
was soll ich mich erinnern
ich hab gelacht,
du weißt sicher nur dass dein ex-freund
angst gehabt hat dich zu küssen
du hast ihn beatmet wie einen notfall
Sie sagt
das geht noch
ich war selber schuld, war zu jung
in meinem kopf waren lauter patienten
wenn ich von einem mann sein ding gesehen hab
hab ich gedacht er kann nicht pissen
ich muss einen katheder legen

2021-05-04
Übersetzt von MW im Juli 2021

新世纪诗典作品联展#湘莲子#(29.0)

 

 

伊沙:十年前,如果有人预言湘莲子会在十年后当选新世纪十大女诗人,甚至会获得新世纪十大诗人奖,肯定没有一个人会相信,因为那时候她还是一个古诗诗人。所以,还是《新诗典》敢想敢干,一但确立规则就会按规则玩到底。一个平台不能从零开始培养推出自己的人才,只会吃诗坛或江湖的剩饭("名家汇"不过如此),那还叫什么好平台?诗坛第一平台上面,站着一批湘莲子。

况禹点评《新诗典》湘莲子《最美护士》:每个职业浸入得深了,思维就会产生一些扭曲,俗称“职业病”。本诗写的就是这种情形。按低端的口语诗写法,题目很容易就叫《职业病》。可那样一来就没意思了。主人公的职业是护士,满脑子救助病人的事,这种“职业病”让病人受益无穷。说是最美护士,确实名正言顺。写诗不要直通通。不止是正文,从题目就要开始。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黎雪梅读《新世纪诗典》之湘莲子《最美护士》:看过莲子老师以前写的古体诗,古典文学的底蕴十分深厚,可以说是才华横溢,甩一般的“老干体”写作不止十条街。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受传统文化熏陶的女诗人,在《新诗典》的熔炉里百炼成钢,锻造成一位与时代共呼吸、勇立于潮头的先锋女诗人,这一变化如同脱胎换骨,却成了她矢志不移的毕生追求。本诗中的女护士形象,迥异于一般诗人写女护士多赞美她们的外貌和心灵,仿佛不食人间烟火的女神。而本诗里的女护士看似并没有那么高大上,甚至还有“职业病”,却更真实,更接近我们的生活,反而更让人觉得可亲可敬,真就是善,就是美,这才是真正的“最美护士”。没有什么创作比真实更能直击人心的了,这就是真诗人、真诗歌,所带来的真实的力量。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马金山|读湘莲子的诗《最美护士》的十一条:
1、呈现吧!是诗的种子;
2、于诗人而言,写,是一切;
3、湘莲子,本名肖功莲,诗人,心理治疗师。 60后,湖南衡阳人。曾多次获奖。作品被译介为英语、德语、韩语、日语等,并在美国、奥地利、韩国发表。著有《未了集》《火祭》《想好梦话再睡觉》《机车必须替轨道行驶》。主编《新世纪中国诗歌版图》(广东卷)。现居东莞;
4、上月中旬,去参加绵阳诗会,在深圳机场,第三次见到湘莲子,明显感觉到她比2016年首次见到时憔悴了不少,作为同在那一时段从“疫区”出发的诗人,唯有一句:“珍重”,是最实在的;
5、读完全诗,再结合作者的职业,更像是一幅自画像,而事实上,通过对医务人的呈现和对话,显现出其工作的不易,以及职业的“病体”,既让人忍俊不禁,又叫人突感悲凉;
6、诗一开头,展开了总结性的罗列,深入透视出医护人员的职业特点和具体的奉献内容,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人生的种种真相,实属不易;
7、尤其是休假与家人团聚中,一个“指令”,就需急匆匆地赶回去,既是敬业的精神,背后却是生存的一部分,以及生活所需的驱使和召唤;
8、紧接着,是对话,而正是医护这种专业人士的讨论,让诗的层次更加丰富而独特,成为真实的感受与体验;
9、诗的标题也别具韵味,暗藏玄机,构成了诗性更为广阔的视野,值得关切;
10、本诗给予诗人的启示:“把自己赖以生存的东西写出来,就是一件奇妙的事情,因为各行各业各有各的不易,唯有笔墨,才是诗人最好的武器”;
11、职业之诗,生存之诗,赞美之诗。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EINÄUGIGER SCHNEEMANN – 周鸣 Zhou Ming

6月 17, 2021

Zhou Ming
EINÄUGIGER SCHNEEMANN

Ich war klein.
Eines Tags hat es groß geschneit.
Ich hab draußen vor der Tür
einen Schneemann gebaut,
mit schwarzen Knöpfen
als Augen.
Am nächsten Tag in der Früh
bemerk ich ein Knopf ist weg,
als wär er ganz von selbst fortgeflogen.
Ich will grad rufen „Einäugiger Schneemann!“,
hab noch nicht „ein“ gesagt,
da halt ich mir schon
den Mund zu.
Denn neben mir
steht
groß und ernst
mein einäugiger Vater.

2021-05-25
Übersetzt von MW im Juni 2021

新世纪诗典作品联展#周鸣#(15.0)

伊沙推荐:几天前,在绵阳,李白诗歌奖十年大奖颁出了当代诗歌史上空前(希望不绝后)的团体奖一一中国新世纪十大诗歌强省奖。此奖颁发时,不少诗人都在计算自己对所在省的贡献。浙江省幸得第十,仅比第十一名广西多得3分。因此刚才,我看了看实力榜,看看周鸣为浙江贡献了几分?结果是13分,今天是第14分。本诗在4.4云诗会上险些进三甲,这半月险些进冠亚,它好在脱离了反映什么,表现什么,而达诗趣自成。

况禹点评《新诗典》周鸣《独眼雪人》:读至诗尾,也有点儿替小时候的作者担心,虽说童言无忌,可那也是要挨揍的节奏啊——而诗(乃至文学)的韵味,就在于传递这种简单却又醇厚的生活感。

黎雪梅读《新世纪诗典》之周鸣《独眼雪人》:哈哈,面前是“独眼雪人”,身后是“独眼父亲”,而中间是怕“祸从口出”,紧紧捂着嘴巴的“我”,这搞笑的画面定格在脑海中,让人忍不住哈哈大笑。我小时候因为乱说话没少挨打,所以不禁为诗中的“我”捏了一把汗,幸好“我”反应灵敏才及时止损,不然恐怕免不了遭受皮肉之苦。这种近似的情感经验很容易勾起读者的回忆和共情,更具生活的质感和诗歌的意趣,实属难得。

 

 

 

UNDERGROUND 朱莉雅 Zhu Liya U-BAHN

6月 14, 2021

Zhu Liya
UNDERGROUND

the underground
is a book of poetry
every character is
moving

Translated by Martin Winter in June 2021


Zhu Liya
U-BAHN

die u-bahn
ist ein gedichtbuch
jeder buchstabe ist
in bewegung

Übersetzt von MW im Juni 2021

新世纪诗典作品联展#朱莉雅#(1.0)

伊沙推荐:好,正宗意象诗,味道非常正。绵阳诗会上,谈及少儿写诗,读什么样的书最重要。我相信作者一定读过庞德。

黎雪梅读《新世纪诗典》之朱莉雅《地铁》:这孩子的诗感太好了!一看简介也是个“老作者”了,难怪信手拈来不费吹灰之力,读来格外舒畅,毫无阻塞之感。本诗的角度新颖,意象新奇,将飞驰的地铁比喻成静态的诗集,就已出手不凡,然后又由静而动:“每一个字都是/活动的”,从地铁上上下下的旅客可不就是诗集中活动的字符吗?实在太形象,太有现代感了!人生如诗,旅途如梦,不过如此。孩子眼里的世界永远都是这么引人入胜,纯净透亮。

黄平子读朱莉雅《地铁》

——《新世纪诗典》3725

地铁

朱莉雅

地铁
是一本诗集
每一个字都是
活动的

黄平子读诗:伊沙荐诗说:“我相信作者一定读过庞德。”我觉得也像。庞德写过一首著名的《在一个地铁车站》:“人群中这些面孔幽灵一般显现;/湿漉漉的黑色枝条上的许多花瓣。”(杜运燮 译)朱莉雅把地铁比作一本诗集已经新颖了,不过更出彩的是后两句:“每一个字都是/活动的”,那些活动的字,是不是流动的人?生活是一个图书馆,十岁的小朋友朱莉雅正好翻到了《地铁》。朱莉雅的《地铁》属于毕升活字版,铁板上没有铺松脂、蜡及纸灰的那种。读者可以根据想象自行排列组合自己所需要的诗。

2021年6月14日19点28分

 

 

 

MIR FEHLTS NICHT AN MÄNNERN – 顽石 Wan Shi

6月 12, 2021

Wan Shi
MIR FEHLTS NICHT AN MÄNNERN

Eine Freundin
hat mir
eine Gesamtausgabe
von Lu Xuns Werken geschenkt.
Schön gebunden,
ich war sehr froh.
Es war das erste Mal,
dass mir ein weibliches Wesen
Schriftwerke verehrt hat.
Später hab ich erfahren,
dass sie die gleiche Ausgabe
auch einem anderen Freund geschenkt hat.
Da wars mir dann
nicht mehr so kostbar.
Und ich hab mir gedacht,
wahrscheinlich war das Geschenk
zum Ausgleich,
weil ich damals
mit ihr Essen einkaufen war
und für uns beide bezahlt hab.
Nachher hat sie mir gesagt,
sie hat fünf Gesamtausgaben
an fünf Freunde verschenkt.
Dann hat sie mir ernsthaft erklärt,
„Mir fehlt es nicht an Männern.“

Übersetzt von MW im Juni 2021

伊沙:60后,继续抢"新人"名额。退休前后再出发,将构成这一代人特有的现象。这一代人还远远不到下结论的时候。本主持在四川青莲陇西院推荐。

黎雪梅读《新世纪诗典》之《我不缺男人》:诗中的“女性朋友”,身上有种女文青的气质,也可能是大龄剩女,送给她的“男性朋友”,而且是“给五个男性朋友”都送了同款的鲁迅全集,以证明自己“我不缺男人”,又透出某种自得、虚荣和庸俗的市侩气息,至于这位声称不缺男人的女子是否真如她自己所说,只有她自己心里知道。诗人寥寥数行就将生活中这类令人厌弃、附庸风雅的女子刻画得淋漓尽致,令人叫绝。

马金山|读顽石的诗《我不缺男人》的十一条:
1、诗是生活磨出来的粉,是生命炼出来的墨,文字就是它滚烫的尸骨;
2、诗究竟能解决什么问题,它将通向哪里,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3、顽石,原名,史曙明,男,生于60年代中期,江西省永新县第二中学高中语文教师。今年起开始写口语诗;
4、本诗作者,前段时间在刘傲夫的朋友圈见到过,顺带读了他一些诗,对于生活的经历,以及对生活的理解有着深刻的感受与个体化的体悟与切入;
5、此诗不仅回到了内心,还还原了生活的本来面貌,读之叫人会心一笑,又意趣绵长,这就是生活,以及生活所展现出来的细节力量之谜;
6、诗一开头,在自然的人际交往中,把具体的事物进行有效的处理,并娓娓道来,在亳无防备的情况下,给人带来莫名的惊喜,即为诗的铺垫;
7、随即而来的,好像是一种揭秘,让某种意外瞬间产生,而事实上,也是诗性的发生;
8、诗中的送书,或者是一种巧合与偶然,也或许就是用心而为的行为,却让诗意的滋味增色不少,既是现实所缺的精神状态,还是人情世故的用心而为;
9、最后部分,当事人对于结果的揭露,凸显出一种人性的存在,还是诗的另一种互通,又增强了诗的张力与动感;
10、本诗给予诗人的启示:“情节的一波三折,构成了诗意的强大与丰富,质感和通透性”;
11、生活之诗,人性之诗,滋味之诗。

伊沙主持 | 新世纪诗典11一周联展(2021.6.6——6.12)

伊沙主持 | 新世纪诗典11一周联展(2021.6.6——6.12)

 

 

 

 

 

FETTE HEUSCHRECKE – 壹篮小麦

6月 12, 2021

Yilan Xiaomai
FETTE HEUSCHRECKE

Die alte Tante vom Westen im Dorf
ist groß und stark wie ein Pferd.
Ihr Spitzname ist „Fette Heuschrecke“.
Erwachsene Leute sagen,
zum Gräbertag im Hungerjahr
war sie beim Grab von der grad verstorbenen Oma.
Der ganze Friedhof war totenstill,
sogar der Wind war kraftlos vor Hunger.
Nur sie
hat geheult, dass es Himmel und Erde schreckt,
„Aii ah, meine Mama —
iih, eine fette Heuschrecke da!“
Den zweiten Satz hat sie gesagt,
nachdem sie dreimal gekreist ist ums Grab
bis sie eine Heuschrecke erwischt hat.
Andere Leute zwischen den Gräbern
wollten lachen
und haben doch nicht gelacht.

2021-05-06
Übersetzt von MW im Juni 2021

新世纪诗典作品联展#壹篮小麦#(1.0)

伊沙推荐:60后诗人又跳出来抢占"新人"名额,这一代人似乎挖不尽,好啊!咱们就看看,何时能挖到底。这是一首质感尤其突出的诗,写口语诗就是要讲质感,有人做很多工,效果甚微,有人做工不多,效果却佳,质感强烈。

况禹点评《新诗典》壹篮小麦《大肉蚂蚱》:读到第三行就觉出好玩儿。没想到后半部分还有惊喜。口语的微妙、火候适度尽显。

黎雪梅读《新世纪诗典》之壹篮小麦《大肉蚂蚱》:本诗讲述了一个牛高马大的女人绰号“大肉蚂蚱”的来历,读完想笑却没笑出来,瞬间就淹没随之而来的心酸里,这种心酸不是人们常说的那种“感同身受”,因为我根本就没有这样的生活经历和生命体验。虽然我们几乎没有饿过肚子,但还是被诗中饥肠辘辘的大妈见到“大肉蚂蚱”时的惊喜所深深打动,语言极富表现力,细节的刻画也是本诗最大的亮点,每一个细节里都藏有值得细细玩味的东西。闭上眼睛那情那景仿佛就在眼前,那人那声让人身临其境,好诗的感染力就是如此之强,根本无需咬牙切齿,费着吃奶的劲去想着如何表现,如同武林高手杀人于无形,一切都不露痕迹,就已稳操胜券。

马金山|读壹篮小麦的诗《大肉蚂蚱》的十一条:
1、质感,是文字的一种通透度;
2、如果:“活”,是口语诗的灵;那么,生命力,就应该是口语诗的魂;
3、壹篮小麦,本名孙海。男,1966年出生,山东威海人,1986年开始发表诗歌,中间停笔二十余年,2021年重新提笔;
4、此诗看到标题与作者名字,就觉得欢喜,即刻写出一首诗:

《奥秘》

今天
伊沙推荐的
诗:《大肉蚂蚱》
壹篮小麦
写的,连起来读
又是一首诗。

诗不正是这样嘛,貌似无关的事物,组合在一起的时候,它忽然就显得通透、明亮起来;
5、本诗在一个巧合的细节内,把一个鲜活的画面,以干净而纯粹的语言,表现出极度通透的状态来,尤其是在人们司空见惯的情节里,注入了强大的生命力,表达得清晰而准确;
6、除了对人物的剧情描述之外,诗中还隐藏着几处“暗器”,如“人高马大”、“挨饿那年”,将人物形象、年代特点及生存条件自然地融入并呈现,由此延伸出人类的另类世界;
7、诗中还有一点让诗凸显感觉,在于一种气味,一句“哎哟我的妈呀——/咦,一个大肉蚂蚱”,倾刻而出,还充满了情趣和鲜活的生活质地,这应该也是口语诗给我们带来的惊喜;
8、结尾部分,令人忍俊不禁,尤其是诗中的人物与现实中的“事物”产生了巨大的互应时,更是将某种意味推向了无限的遐想空间,使得诗意更加的复杂与饱满;
9、毫无疑问,本诗是有生活积淀的,尤其是一连串的事物自然的存在和变化,构建出又一个后现代主义的精彩瞬间,且诗中各方面的度,亦把握得恰到好处,堪称此类题材的完美之作;
10、本诗给予诗人的启示:“写熟悉的生活与事物,让它们最大程度的通,透起来”;
11、饥饿之史,人类之诗,后口语诗。

 

 

 

TRÄUME – 伊沙

6月 4, 2021

Yi Sha
TRAUM 1776

In einer Stadt in Europa
auf dem Stadtplatz,
vor den Springbrunnen
kommen NPC – Dichter.
Ich sag zu Ma Fei:
“Ich bin grad im Traum,
Springbrunnen hab ich
imTraum am häufigsten
gesehen.
Also träume ich!”

Mai 2021
Übersetzt von MW im Juni 2021

《梦(1776)》
伊沙

欧洲某国某城
城市广场
喷泉前
《新诗典》诗人
来也
我对马非说:
"我在做梦
喷泉是我
梦见过的

最多的东西
说明我在做梦"

2021.5

Yi Sha
TRAUM 1780

Preisverleihung 10 Jahre NPC
findet in Beijing statt.
Meine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meine Studentenzeit, 1500 Plätze,
Halle der Wissenschaft und Kultur
Ich bringe Preise mit,
aber drei zuwenig.
Vielleicht daheim vergessen?
Muss sie holen, zurückfliegen,
aber zuerst ruf ich Mama an.
Ah! Damals lebt Mama noch!
Wenn was nicht klappt, wird jemand sagen:
“Nicht gleich aufregen,
wird nicht so schlimm sein.”

Mai 2021
Übersetzt von MW im Juni 2021

《梦(1780)》
伊沙

《新诗典》十周年颁奖礼
似在北京举行
我大学时代的北师大
一千五百座的
科学文化厅
我带去的奖杯
少了三座
是不是落在了家里
我准备飞回去取
还是先打电话问问妈妈
啊!这时候妈妈还活着
出了错有人会对我说:
"先别急
有什么大不了的呢"

2021.5

Yi Sha
TRAUM 1781

Auch im Traum
macht mich das
wütend.
An einer Strassenecke
legt ein Dichter
einem anderen
eine Hundeleine an.

Mai 2021
Übersetzt von MW im Juni 2021

《梦(1781)》
伊沙

即使在梦里
这个场面也让我
出离愤怒
在街角
一个诗人
给另一个诗人
拴上了狗链子

2021.5

 

 

WINDVERWEHT – 李泽宇 Li Zeyu

5月 31, 2021

Li Zeyu
VOM WIND VERWEHT

Ein Baum
dreht seine Blätter
wie ein Mensch
seine Augen verdreht
weil zugleich
Sternschnuppen und Fische
am Horizont sind

Übersetzt von MW am 31. Mai 2021

Li Zeyu, geb. im Juli 2010, geht in die 5. Klasse in Shenzhen. Liebt Poesie, hat schon bald 3000 Gedichte geschrieben. Manche sind publiziert und haben Preise gewonnen. 《新诗典》小档案:李泽宇,2010年7月出生,现就读于深圳市光明区楼村学五年级。热爱诗歌,迄今已创作诗歌近三千首,有作品发表及获奖。

新世纪诗典作品联展#李泽宇#(2.0)

伊沙:不论作者是何年龄,这是一首经典纯诗。前几日,在长安,与贺中、张志聊到朦胧诗:等时过境迁,脱离了某个特殊年代的阐释语境,很可能顾城式的童心未泯的纯诗(00后10后模仿抄袭的对象)是其最高价值体现。考虑到作者的年龄,特意安排在儿童节推荐,祝所有适龄的《新诗典》诗人儿童节快乐!

新世纪诗典11,NPC6月1日(国际儿童节),3711首,1179人。第2个李泽宇(广东)日

况禹点评《新诗典》李泽宇《风吹过》:北方人管白杨树叫“鬼拍手”,估计名字是得自于风起时叶子翻动的瞬间,很形象。本诗作者是个南方的红领巾,他眼中的树应该不是白杨,但把树叶掀动说成是人翻白眼儿,不止形象,还带出了童趣。诗的想象,就应该是好玩儿的、不落窠臼的。

黎雪梅读《新世纪诗典》之李泽宇《风吹过》:本诗可谓出手不凡,将“翻动的叶子”比喻成“像一个人/翻着白眼”,这种主客体交互流转的自然天成本已足够惊艳,但小诗人大有“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冲劲,以“这种时候/流星和鱼/都在天际”结尾“,“流星”和“鱼”这两种事物在一般人眼里,风马牛不相及,但在孩子天马行空的想象里,没有什么不能相提并论的,它们可以在“天际”、也可以在“水中”,或者其他任何地方。这时候还有比我们沉浸在孩子为我们营造的奇异世界中,静静地聆听他们热爱生活的纯净心灵,更美好的吗?

黄平子读李泽宇《风吹过》

——《新世纪诗典》3711

风吹过

李泽宇

一棵树
翻动叶子
像一个人
翻着白眼
这种时候
流星和鱼
都在天际

黄平子读诗:这首诗的题目,也是诗的正文,读的时候要连起来。所以第一句应该是:“风吹过/一棵树/翻动叶子”。“像一个人/翻着白眼”,这是全诗的精华。这是由一个比喻撑起的一首诗。人翻白眼,是为了表示内心的不满。一棵树无端被风吹动,它也不高兴吗?“这种时候/流星和鱼/都在天际”,这算联想还是想象?流星出现在晚上,如果李泽宇小朋友写的是晚上的情形,那么“一棵树/翻动叶子”可能就不是视觉,是听觉效果了。如果这句是听觉,那么下一句比喻里就应该有通感。鱼是水里的动物,它怎么可能也出现在天际?这是不是传说中的“流星与鱼儿起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李泽宇小朋友只有11岁。小朋友的世界大人不懂。最少我不懂。

2021年5月31日20点39分

 

 

 

 

 

 

ARBEITSLOS IM TRAUM – 君兒 Jun Er

5月 30, 2021

Click on the picture to read the poem in Chinese!

Click on the picture to read the poem in Chinese!

Jun Er
ARBEITSLOS IM TRAUM

Im Traum hab ich gekündigt,
hab mich wegen einer Kleinigkeit aufgeregt
und wirklich meine Stelle verlassen.
Hab mein Lohnverhältnis aufgekündigt
und mich verwandelt von einer Angestellten in eine haltlose Landstreicherin.
Ich war recht aufgewühlt,
wie sollt ich Geld verdienen,
mit Schreiben oder mit Schweine hüten,
das war die Frage.
Oder erst einmal weniger Kleider, weniger Essen.
Hab mir das restliche Leben ungefähr ausgerechnet,
herumstreifen mit der Wohnungsablöse,
satt und warm werden vom Bücherschreiben?
Lieber zuerst gründlich überlegen,
wie groß das Risiko jeweils sein mag.
Ich überwinde die Hemmung, geh mein Bettzeug abholen,
aber auf meiner Lagerstatt schläft eine Neue.
Ich will nachfragen, aber mir wird bewusst,
ich gehöre nicht mehr zu ihnen.
Nehm meine Tasche, zieh mich zurück
und hör die anderen hinter mir reden,
“sie sieht schon aus wie zehn Jahre älter”

2005
Übersetzt von MW im Mai 2021

Click on the picture to read the poem in Chinese

Click on the picture to read the poem in Chinese

 

 

 

VON KARTOFFEL ZU KARTOFFEL – 晓角 Xiao Jiao

5月 30, 2021

Xiao Jiao
VON KARTOFFEL ZU KARTOFFEL

Geh möglichst wenig aus untertags,
lange stehen unter der Sonne
macht dich am Hinterkopf schwarz.
Auch möglichst nicht dort wohnen, wo es warm ist,
die Lust, auszutreiben
musst du unterdrücken.
Außerdem darfst du nicht schlaflos werden von den Maschinen Tag und Nacht,
ja nicht in Panik
diskutieren.
In unseren Körpern gibt es Stärke,
das ist unvermeidlich.
Also mach dir nicht dauernd alle mögliche Sorgen,
Kartoffel werden sonst sauer.

Übersetzt von MW im Mai 2021

Xiao Jiao, eigentl. Li Hua, geb. im August 2003 Im Dorf Feng bei Ulan Cha, Innere Mongolei. Konnte aus Familiengründen nicht in die Schule gehen, lernte u.a. bei ihrem Opa schreiben und lesen. Veröffentlichte Gedichte und Prosa in mehreren namhaften Zeitschriften und im “Jahrbuch der Poesie 2020”. Mag Xiao Hong, Lu Xun und Wang Xiaobo. Sie ist eine dekadente Person.

《新诗典》小档案:晓角,本名李华,2003年8月生于内蒙古乌兰察布市丰镇农村,因家庭缘故未能上学,受外公等人帮助自学识字。有诗歌,散文若干发表于《诗刊》《草原》《中国校园文学》《文苑》《南方都市报》《西南作家》《特区文学.诗》等刊物,入选《2020年度诗歌精选》。喜欢萧红、鲁迅、王小波。是个颓废的人。

新世纪诗典作品联展#晓角#(1.0)

伊沙推荐:本诗来自于侯马的助攻,说明地方官开始关注当地的诗歌创作了。本诗的视角令我眼前为之一亮,太新鲜太新颖了!其次是笔触,显得与众不同。作者只有十八岁,她似乎已经进入了中国诗坛,这让我不免有些担心,但愿她成长得好。

新世纪诗典11,NPC5月31日,3710首,1179人。晓角(内蒙古)日

0530况禹点评《新诗典》晓角《土豆告诉土豆》:与众不同从“土豆”开始。这样一首诗,如果主持人不剧透作者只有“十八岁”,相信很多人都会往远至杜甫(中)、近至象征派(西)的写法去猜测。其实土豆就是土豆,谜底依旧是谜面,才华也不一定非靠隐喻或象征来支撑。一首诗落笔不俗、视点清新,这就够了。别希望一个新诗人复杂,也别暗示一个新诗人“你的大前途将是混沌、复杂”——这是我给那些评论此诗和为此诗叫好的声音说的,问题是——有几个真会用心听?

黎雪梅读《新世纪诗典》之晓角《土豆告诉土豆》:喜感十足的一首小诗,读完让人忍俊不禁,太有意思了!如同一个童话故事里主人公的对白,也只有童心未泯的诗人才能这样地驾轻就熟,如同长者似的谆谆告诫,用的是天真烂漫的语气,水晶般纯洁的心灵,满满的新鲜感外带嘎嘣脆,真是妙不可言!

庞琼珍读《新世纪诗典》晓角《土豆告诉土豆》:很新鲜的诗,土豆与土豆的聊天记录,需要与土豆多深的情缘才能写出来。内蒙的土豆是极好的。记得小时候,北方冬季的蔬菜极少,爸爸单位的车队出发,去内蒙拉回土豆,河北拉回大白菜,这就可以过冬了。本诗写出了土豆的生命历程,成长中要注意的问题,也折射出诗人小小的年龄里面体验的种种不易和艰辛。但是,这些苦难并没有扼杀她过人的天赋和才华,本诗为证。感谢侯马的关注和推荐,祝福晓角。

黄平子读晓角《土豆告诉土豆》

——《新世纪诗典》3710

土豆告诉土豆

晓角

尽量不要在白天出门
阳光下久站
脑后会发青
也尽量不要在温暖的
地方住
发芽的欲望
必须压制
还有,日夜听见机器轰鸣
不要失眠
不要惊慌
议论
我们身体里都含有淀粉
这是没有办法的事
最后不要老是想各种事情
(包括以上)
土豆,会变涩

黄平子读诗:读诗的时候,发现诗卡和手抄有几处不同。最明显的是诗卡里少了打括号的那句,我冒昧地根据手抄作了以上的小调整。“尽量不要在白天出门/阳光下久站/脑后会发青”,这是说阳光会诱使土豆发芽。“也尽量不要在温暖的/地方住/发芽的欲望/必须压制”,这是说温暖会诱使土豆发芽。“还有,日夜听见机器轰鸣/不要失眠/不要惊慌/议论/我们身体里都含有淀粉”,这是说土豆正在接受人类的加工,被人类制成各种食品。“这是没有办法的事”,这些事情包括:1、“不要在白天出门”。2、不要“阳光下久站”。3、“不要在温暖的/地方住”。4、“发芽的欲望/必须压制”。5、“不要失眠”。6、“不要惊慌”。7、不要“议论”。8、“我们身体里都含有淀粉”。“最后不要老是想各种事情/(包括以上)”这是再次告诫,有强调作用。“土豆,会变涩”,这是原因。土豆变涩了,就不好吃了。“发青”、“发芽”,这对土豆来说,是多么幸福的事情。“机器轰鸣”、“失眠”、“惊慌”这对土豆来说,是多么恐怖的事情。因为土豆的幸福是人类的不幸,因为土豆的恐怖是人类的幸福,所以土豆不但不能议论,连想也不能想。“我们身体里都含有淀粉”,这是土豆存在的价值,也是土豆所有不幸的根源。晓角写的,是一堆逆来顺受,任人宰割的土豆!晓角今年18岁,其小档案说:“因家庭缘故未能上学,受外公等人帮助自学识字……喜欢萧红、鲁迅、王小波。是个颓废的人。”晓角也是一颗顽强的小土豆啊。这是“土豆告诉土豆”的话,也是土豆告诉晓角的话,更是晓角告诉大家的话。

2021年5月30日19点31分

 

 

 

 

 

MUTTER TRAGEN, FRÜHLING SCHAUEN 远村之子 Yuancun Zhizi

5月 29, 2021

Yuancun Zhizi
MUTTER TRAGEN, FRÜHLING SCHAUEN

Die Sonne strahlt,
die Vögel singen.
Mutter sagt,
ich war den ganzen Winter im Bett!
Er ist auch schon 70,
weiß genau, wovon sie redet.
Mit der Hand durch den Raps fahren im Wind,
Weizensprossen sehen im Feld,
die Erde riechen.
Also nimmt er sie auf den Rücken,
genau wie sie ihn, als er klein war,
so gehen sie hinaus.

Übersetzt von MW im Mai 2021

Yuancun Zhizi, Künstlername von Liu Changqian. Geb. in den 1970er Jahren im Kreis Feidong, Provinz Anhui. Mittelschullehrer auf dem Land, liest gerne, schreibt ein bisschen. Seit 2021 Mitglied der Aofu Poetry Society. 《新诗典》小档案:远村之子,本名刘昌前,男,70年出生,安徽省肥东县人,乡村中学教师,课余喜欢阅读,偶尔写一点。2021年元月加入傲夫诗社。

新世纪诗典作品联展#远村之子#(1.0)

伊沙推荐:多好!在我看来,即使写母亲,写矫情写滥情了也是罪,更是罪。前几天,袁隆平去世,悼诗一片,又成诗的车祸现场,传统抒情诗长久不变革的下场,就是每写社会公共题材,便是他们丢人现眼的灾难现场。口语特则须独特发现、事实诗意、搅出新意思。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况禹点评《新诗典》远村之子《背起母亲看春天》:写得细腻而节制。情在可感,细在日常。这种真切的蕴涵,中文作品里不多见。让我想起山田洋次、木下惠介导演的日本电影。

 

黎雪梅读《新世纪诗典》之远村之子《背起母亲看春天》:一个“懂”字胜过千言万语,所以儿子知道母亲“在床上熬了一冬了”,最需要“摸一摸风中的油菜/看一看地里的麦苗/闻一闻泥土的气息”,这样的默契是几十年相濡以沫培养出来的亲情之花;一个动作“背”,便是对“孝”最好的诠释,光“懂”还远远不够,毫不犹豫付之行动才能让爱落到实处:“像母亲背起自己的童年/他背起母亲/出了门。”这既是角色的互换,也是“他”强烈责任感的体现,更加深了自己对亲情的理解。整首诗虽寥寥数行,却如一杯浓缩的咖啡,散发的是馥郁的生活气息,是诗人对母亲和家人的挚爱,呈现给我们的是人世间最珍贵、最美好的春天,让人不知不觉间被深深感染。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又一首令人感动的写母亲的诗!诗中句句平实言语平常物事,但呈现出了最真切的母子之情。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DAS MEER HÖREN – 藕的丝 Ou De Si

5月 28, 2021

Ou De Si
DAS MEER HÖREN

Meine Mutter hat nie
das Gebirge verlassen,
also natürlich auch
nie das Meer gesehen.
Dieses Mal
ist sie wegen ihres schweren Augenleidens
nach Xiamen gekommen.

In der Nacht vor der Operation,
obwohl ich genau weiß,
dass sie gar nichts sieht,
besteh ich darauf,
bring Mutter zum Strand.
Wellen hören,
Wind blasen lassen.

Übersetzt von MW im Mai 2021

Ou Desi, geb. in den 1970er Jahren, kommt aus Sanming, Provinz Fujian. Mitglied der Aofu Poetry Society. Einfacher Volkspolizist, dauernd beschäftigt, schreibt, wenn er kann. 《新诗典》小档案:藕的丝,男,福建三明人,傲夫诗社成员,70后基层公安民警,平常工作琐碎、繁忙,闲暇之余写写诗。

新世纪诗典作品联展#藕的丝#(1.0)

伊沙主持 | 新世纪诗典11一周联展(2021.5.23——5.29)

伊沙推荐:新老诗人共建本月下的亲情诗热。虽然我欣赏并熟悉优秀的台湾流行歌曲《听海》一一尤其是那一句:听海哭的声音。但是落到具体的某个人身上,落到母亲身上,落到具体的地方,落到厦门,我还是很感动一一这便是具体的力量。

 

况禹点评《新诗典》藕的丝《听海》:平实而真挚,在亲情诗里做到这一点非常难得。

 

黄开兵:母亲,这真是永远写不尽的主题。也是常出优秀作品的主题。也是容易被写烂的主题。君不见每年母亲节,有多少无病呻吟的假大空喊口号的“亲爱的妈妈!”写母亲,还得回到自己母亲身上,正如伊沙先生所强调的:具体。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黎雪梅读《新世纪诗典》之藕的丝《听海》:多么温暖的亲情诗呀,读完许久,母慈子孝的画面仍在眼前萦绕,挥之不去。在当今人人疲于奔命的时代,多少人因为“忙”没有时间陪老人说话、陪他们就医,甚至连过年过节都很少回家,让多少老人望眼欲穿。相形之下,本诗中的母亲无疑是幸福并令人羡慕的,儿子陪母亲看病,顺便圆了母亲看海的梦,无奈母亲“眼疾”严重,看海变成了“听海”,并且把时间选在“手术前夜”,既坚定了母亲克服疾病的信念,也让我们看到了希望。细腻的心理活动,不仅对凸显人物思想和性格的起了画龙点睛的作用,更具震撼人心的力量。

 

刘傲夫:祝贺藕的丝!傲夫诗社有20位左右诗人入过《新世纪诗典》。我常对诗社社员说,诗歌方面修炼得怎么样,可以投投《新世纪诗典》、磨铁读诗会两平台,我们傲夫诗社跟这两平台是一脉相承下来的!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马金山|读周芳如的诗《我在怀疑等待》的十一条:
1、思维即诗维,宽与厚,皆在其中;
2、事物的意外之处,皆是诗意的宝石;
3、周芳如,生于1979年,广东茂名人。有诗作入选《新世纪诗典》《中国口语诗年鉴》《中国先锋诗歌年鉴》《中国女诗人先锋诗选》等等选本。有诗作被译成韩语、英语、德语等语种;
4、周芳如的诗,浸透生活的汁液,饱含自然的状态与情感,向自身开刀,向生命要诗,语言自由而畅快,肆虐着人性的本真;
5、本诗里惦着一种活性,既是诗性的韧带,还是一种事物鲜有的立体感,在当下的语境里,抛离出更具空间的弹跳力,拉力得更显质地;
6、诗的第一节完成了干净的场景再现,无一多余字眼,就连一波浪花都不多,让熟悉而亲切的画面映入眼前;
7、与此同时,最后一节,则话锋一转,让诗的意味充满了混沌感,不只是海景浮出,更是情感溢于言表,空间结构立意尽显;
8、事实证明,有过诗内同样情感经历的人,更容易解读本诗,甚至于共鸣性更强,这就是不同体裁或内容的诗,所具有的独特奥秘;
9、不一样,不一样,不一样,于情感的孤寂性和独立性,还原了个体的差异,尤为珍贵;
10、本诗给予编选者的启示:“在诗写内容同质化愈发严重的当下,选出诗人的异质化作品,既是专业性,还是境界”;
11、异质之诗,情感之诗,情景之诗。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黄平子读藕的丝《听海》

听海

藕的丝

母亲从没
离开过大山
当然也就
从没见过海
这一次
因为眼疾严重
来了厦门

手术前夜
我明知母亲
啥也看不见
还是执意
把她带到沙滩上
听听海浪
吹吹海风

黄平子读诗:“母亲从没/离开过大山/当然也就/从没见过海”,这是“母亲”的一辈子,也是上一辈普通农村妇女的一辈。“这一次/因为眼疾严重/来了厦门”,“眼疾严重”,这是不幸。“来了厦门”,这是幸运。“手术前夜”,这是时间。“我明知母亲/啥也看不见”,这是“母亲”的眼疾严重的具体体现。“还是执意/把她带到沙滩上/听听海浪/吹吹海风”,“执意”写出了“母亲”的不愿与“我”的强烈要求。“我”为什么不等到“母亲”眼疾好了之后再来看海?是为了帮“母亲”消除手术前的紧张心理吗?这自然是“我”的孝心了。我不知道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会不会向往海。我也不知道看过海和没看过海的人会不会有什么不同。多年以前,我还在读大学的时候,和晓建去过一次北京。晓建他姐夫说:“不到长城非好汉,到了长城更遗憾。”多年以前,我也去看过海,我也不知道看过之后有没有对我产生什么影响。是了,“母亲”的眼疾现在好了没?好了之后有没有去看看海?

2021年5月28日20点15分
 
 
伊沙主持 | 新世纪诗典11一周联展(2021.5.23——5.29)

伊沙主持 | 新世纪诗典11一周联展(2021.5.23——5.29)

 

 

GAZA 伊沙

5月 28, 2021

Yi Sha
MEINE EINSTELLUNG

Im Konflikt Israel – Palästina
schein ich die ganze Zeit
auf der Seite von Israel zu stehen
aber dann find ich endlich
einen palästinensischen Film
und ich bin irrsinnig froh

Mai 2021
Übersetzt von MW im Mai 2021

 

《我的态度》
伊沙

巴以冲突
我似乎一直站在
以色列一边
可是好不容易
搜到一部
巴勒斯坦电影时
我又是多么欣喜

2021.5


Yi Sha
FILM AUS PALÄSTINA

In Gaza
graben die Leute
Tunnel
bis nach Ägypten
aber
was haben sie
der Welt
zu verkaufen?
Not und Elend
gefiltert
durch singende Kinder
im Chor
Not und Elend
Die Welt hört es gern

Mai 2021
Übersetzt von MW im Mai 2021

《巴勒斯坦片》
伊沙

在加沙
人们挖有
地下通道
通向埃及
可是
有什么
可以
卖给世界的呢
苦难
沉淀在
童声合唱中的
苦难
他们爱听

2021.5


Yi Sha
GAZA

Cool! Rennende junge Burschen in unendlich weiten Ruinen!

Mai 2021
Übersetzt von MW im Mai 2021

 

《加沙》
伊沙

酷!在轰炸造成的辽阔的废墟上跑酷的少年

2021.5

Yi Sha
GAZA LIED

unser land
war noch nie
in den bergen und flüssen
immer wieder zerschlagen
zerschlagen bis es nicht schlimmer geht
die kinder
spielen wieder fröhlich
sie wissen nicht
wie auf der welt
andere kinder
leben mögen
hinter der mauer

Mai 2021
Übersetzt von MW im Mai 2021

《加沙吟》
伊沙


从来就不在
山河
被反复打破
破得不能再破
孩子们
照样很快乐
他们不知道
世界上
别的孩子
在隔离墙之外
怎样生活

2021.5

 

 

 

 

I AM DOUBTING AND WAITING – 周芳如 Zhou Fangru WARTEN & ZWEIFELN

5月 27, 2021

Zhou Fangru
ICH WARTE UND ZWEIFLE

Er nimmt einen Stein,
schleudert ihn über das Wasser des Beckens,
acht Mal springt er weiter.
Seine Freundin nimmt einen Stein,
sie schafft es zwei Mal.
Ich schleudere auch einen Stein,
„klunk“
macht es, einfach nur „klunk“.

Die Fische im Becken, die im Meerwasser aufwachsen,
warten Tag für Tag, Nacht für Nacht auf die Wellen,
zweifeln an ihrem Meer Nacht für Nacht, Tag für Tag.

2021-01-31
Übersetzt von MW im Mai 2021

 

Zhou Fangru

I AM DOUBTING AND WAITING

 

He picks up a small rock,

flings it over the pond,

it splashes eight times.

His girlfriend picks up a rock,

two splashes.

I also pick up a stone and fling it,

“plonk!”

and that’s all, just one “plonk”.

 

The fish in the seawater pond

wait for waves day by day, night by night.

Night by night, day by day they are doubting the sea.

 

2021/01/31

Translated by MW on May 27, 2021

新世纪诗典作品联展#周芳如#(7.0)

伊沙:无体不成熟,后口语诗业已成体,甚至有配方一一无才无感者也可以照方抓药写得有模有样。不懂此方难以入流,太守此方难以为大,有才有感者既尊又活,本诗便是佳例,从后口语诗结构法来说,最后一段多了,但效果反而更佳,这就叫活。

况禹点评《新诗典》周芳如《我在怀疑等待》:按机械口语诗的思维,两节貌似不太挨着(唯一的接合部是鱼塘),难以构成一首诗。但本诗偏偏好就好在这一点,两节互为空间延展,有了“出神儿”和“思”的韵味。诗的结构不应该是死的,一下到底的思路有时反而会显得笨和庸俗化。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黎雪梅读《新世纪诗典》之周芳如《我在怀疑等待》:初读此诗颇感讶异,因为太特别了:诗的第一节是我们熟悉的口语诗的叙述方式,平淡不惊、干净利落;而第二节由人入鱼,看似多余,其实是在第一节做了的铺垫的情况下的异军突起,又如助跑后的凌空一跃,一下子就跳出了某种固化的窠臼,整首诗因而熠熠生辉,闪出钻石般的光芒。如果光有第一节的话,本诗就不免陷于平庸了。所以诗人这种写法上的突破,既是对诗歌的探索,也是贡献,值得你我深思和学习。

黄开兵:上一次抄写她推荐诗的时候,她就想收藏手稿。但听说我有展出的想法,她说那先留着吧。这次,我精心抄在绢面折扇上,此诗也挺适合抄在折扇上,诗的长短刚刚好!广东已经很热了,拿把折扇太应景了,这次,芳如可以收了!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IM JAHR 756 – 桑克 Sang Ke

5月 26, 2021

Sang Ke
IM JAHR 756

Wohin soll ich noch fliehen?
Dörfer sind keine Dörfer mehr, auch in den Bergen
kann man sich nicht verstecken. Kann nur hier warten,
Schafott oder sonst ein Schicksal. Der Zug
steht am Bahnsteig, die Leute schauen aus den Ritzen,
beneiden mich wahrscheinlich. Ich dagegen
beneide die flatternden Spatzen,
die Wolken, die reinen Asketen, die sich bald auflösen.
Weiß keinen Ausweg, dreh mich im Kreis,
denk mir das Ende ist mir ganz klar, aber dann
wein ich doch. Bin noch verwirrt,
über den Augen sitzen nur Weißkopfraben,
Köpfe am Stadttor, krah krah.

2020-06-02
Übersetzt von MW im Mai 2021

新世纪诗典作品联展#桑克#(6.0)

伊沙:从杜甫的视角写开去,桑克是能写清楚的知识分子诗人一一大部分知识分子是写不清楚或者不敢写清楚的,因为腹中空空没有啥,一清楚就现原形了。在北师大诗群中,桑克也是一个独特的存在,这更说明这群诗人不是学校培养出来的,只是学校幸运,赶上了这群人。

况禹点评《新诗典》桑克《天宝十五载》:“谜底就在谜面上”,天宝十五年,是安史之乱爆发的年头。作者在想象中把自己幻化成了杜甫,往来穿行于唐代和现代,发着人生和时光的感怀。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黎雪梅读《新世纪诗典》之桑克《天宝十五载》:如同一部穿越剧的片段,随着诗圣杜甫的脚步来到了天宝十五载,在这特殊的时间节点,杜甫为避免兵祸从奉先老家出逃,本诗的记录应该与此经历相关。诗中的“我”即“杜甫”,“杜甫”即“我”,这一段内心独白将心理活动刻画得极为细腻动人,可以清晰地感受到“我”惶恐无助、迷茫孤独的心绪,在此刻“蓬间雀”、“虚无的云”都成了“我”眷恋的对象,以至于“无计可施”、“落下泪来”, 内心的纠结与眼前之景令人徒增感伤;而诗的末尾一笔宕开:“眼球们/延秋门上的白乌头/呱呱叫了起来。”由虚入实,余韵袅袅。史诗般的记录,精彩地语言表达,也许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诗史与史诗,是可以相互书写的。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马金山|读桑克的诗《天宝十五载》的十一条:
1、清而不白,是诗的妙处,更是妙用;
2、把诗的层次感写的清晰、明了,就是一首诗的魅力所在,还是一首诗的思想内涵;
3、桑克,1989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
著有《桑克的诗》《朴素的低音号》等。现居哈尔滨;
4、桑克的诗,语言结实而丰盛,层次清晰且分明,有强烈的趣味性和思辨力,且有活泼的内在质地,文本极具通感和鲜活效果;
5、本诗以仿写他人为我心,犹临其境,又如某人,视角独特而丰富,穿越古今,如果背景清楚了,这首诗就不难理解,可感可触了;
6、诗一开头,很自然地进入到了一个特定的场域,由地的方位到环境的幻境,由物及事,隐含其中;
7、诗中写到的每一个事与物,细节透亮,语境颇有韧性,每一句与另一句之间,既独立成句,又互为关联,构成了强大的诗性张力;
8、此诗既是现场的娓娓道来,又是情境的一一再现,还是心理的游记与滑行,毫无违和地撕裂开生活的实锤;
9、诗题直面历史的时间纵轴,像极了记叙的味道,又直抵原形原貌,既是开始,还是结尾的纵深;
10、本诗给予诗人的启示:“混沌是一个人的世界,也是一首现代诗的状态”;
11、穿越史诗,情境之诗,另一首诗。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黄平子读桑克《天宝十五载》

——《新世纪诗典》3706

天宝十五载

桑克

我还往哪儿逃呢?
乡下已非过去的乡下,而山野之间
也藏不住人了。只能在这里等着
斧钺或者命运的指令。火车
停在站台上,那些从孔隙向外张望的人
恐怕还在羡慕我吧。而我呢,
却在慕恋着从空中飞过的蓬间雀,
慕恋着已将境界修炼得近于虚无的云。
想到无计可施,原地转了几个圈,
便以为将结局想透彻了,谁知竟然
落下泪来。还是糊涂哇,
眼球们/延秋门上的白乌头
呱呱叫了起来。

2020.06.02.

黄平子读诗:伊沙老师说,这是一首“从杜甫的视角写开去”的诗。他的第一根据应该是“延秋门上的白乌头/呱呱叫了起来”,这两句诗吧?因为杜甫写过一首《哀王孙》,其诗有云:“长安城头头白乌,夜飞延秋门上呼。这里提个小小的疑问:“白乌头”有没有写错?是不是应该为“白头乌”。杜甫诗中说的“头白乌”指的是白头颈的乌鸦。这种乌鸦称“头白乌”和“白头乌”都可以,称“白乌头”好像解释不通。伊沙老师的第二根据应该是本诗的题目:《天宝十五载》。天宝是唐玄宗李隆基的年号,共计使用15年。天宝三载正月朔,改“年”为“载”。天宝十四载,发生了安史之乱。天宝十五载——安禄山在洛阳称大燕皇帝。六月,唐玄宗由延秋门(长安禁苑西门)出长安,赴蜀避难,途中发生了马嵬驿之变。杜甫的《哀王孙》写的就是这件事。百度杜甫年谱说:“756年杜甫45岁。岁初,在长安。五月,至奉先避难。闻肃宗(唐玄宗之子) 即位灵武,即留妻子于三川,只身从芦子关奔行在所(皇帝行宫)。途中为贼所得, 遂至长安。”756年就是天宝十五载。天宝十四载十月,也就是安史之乱前一个月,杜甫曾赴奉先探望寄居此地的妻儿,写下了著名的《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桑克写的,是杜甫的那次至奉先避难之事吗?有意思的是,桑克还让主人公玩了一次小小的穿越:“火车/停在站台上,那些从孔隙向外张望的人/恐怕还在羡慕我吧。”伊沙老师说这是杜甫的视角,可我读来读去总觉得诗中的“我”像李隆基。最后“眼球们”几个字没读懂,也是穿越吗?是不是指哪些看热闹的人?
2021年5月26日20点27分

伊沙主持 | 新世纪诗典11一周联展(2021.5.23——5.29)

伊沙主持 | 新世纪诗典11一周联展(2021.5.23——5.29)

AUFKLÄRUNG – 南人 Nan Ren

5月 25, 2021

Nan Ren
AUFKLÄRUNG – WASSER UND STEINE

In der ersten Lebenshälfte
steigt das Wasser an,
die Flut steht jeden Tag höher,
du siehst dich mit fallenden Blüten im Spiegel,
von fahrenden Schiffen
fühlst du dich gezogen.

In der hinteren Lebenshälfte
geht das Wasser täglich zurück,
die Flut steht jeden Tag weniger hoch,
die Knochen, die Steine, aufrichtige Worte
werden wie Pflastersteine
nacheinander recht deutlich.

2020-09-04
Übersetzt von MW im Mai 2021

新世纪诗典作品联展#南人#(21.0)

伊沙推荐:与同行、读者分享一下我作为编选者和诗人的心迹:4.4《新诗典》十周年"十年磨一剑"云诗会上,我初听(读)本诗时,在订不订货的决定做出前,犹豫了五秒,说明有纠结,实话说我不喜欢本诗这种总结的口气,又觉得写得很形象,并未脱诗性。也就是说,本诗留下了理性的痕迹。口语诗的高境界是大雪无痕。

况禹点评新诗典南人《水落石出》:南人此诗,能看出源自活体生活的赐予,有现代禅诗的味道,却又同时是明明白白的实话。

庞琼珍读《新世纪诗典》南人《水落石出》:很精微的一首诗。人生确如诗中所写:后半生骨销形瘦,明澈深远。记得曾和一位90多岁的老先生恳谈,他讲早年的故事,用的都是极淡极简的词,但多年后仍能记起。我想来自那些入骨的勾勒。本诗如此。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黎雪梅读《新世纪诗典》之南人《水落石出》:常读南人的诗,他的诗温和、理性,时时迸溅出思想的火化,他的每一首都不甘于平庸,只要你认真读完,总能发现文字背后潜藏的深意。本诗是诗人对人生独特的感悟,将人的前半生与后半生加以对比,道出了二者心路历程的变化,将生命的真相以“水落石出”高度概括,十分生动形象,也许我们每个人的一生都是一个等待“水落日出”的过程,潮涨潮落也不过如此:“潮水一天天落下去/骨头,结石,真心话/鹅卵石一般/粒粒显现”,这也不失为人生的另一种风景,但整首诗的基调却并不低沉,有看破世事的通透和坦然,以及铮铮的骨感。诗歌分为两节,句式整齐鲜明,结构上独具匠心,用语干净讲究,是一首文质兼美的佳作。

韩敬源:体制内的口语诗人越来越保守,尤其像南人兄这种高级的——本诗承袭了经典性,但先锋性就钝了,但是会获得大众的认可和喜欢。本诗也确实有种艺术的形象性和生命的通透,能同时在一首短诗里做到这个程度,非常难,这就是新诗典的高度。致敬南人兄!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马金山|读南人的诗《水落石出》的十一条:
1、诗是一把钢尺,更是灵魂的摆渡;
2、我一直坚信,中国的汉字也是有温度,有立体感,甚至是有气味的,而它在诗里面,就是智慧;
3、南人,男,江苏泰州人,1994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2000年创办先锋诗歌网站《诗江湖》。获磨铁诗歌奖2017年度十佳诗人奖;获新世纪诗典第十届李白诗歌奖特别奖。现居北京;
4、南人的诗,具有丰富的精神状态,简约的文字表达,现代的先锋意识,又不乏个性的诗理纹路,通透而明亮;
5、本诗通过前半生与后半生的描述,构成了人的完整的一生,以及诗意的张力与现实,形象生动而且极富立体感,语言及口吻个性且深入奇崛;
6、诗的第一节,既有事物的本质加码,又有时光的记忆脉络,而且多是一个填充的过程,暗含人生的深意,文字背后潜藏着巨大的力量;
7、第二节,则是在做减法,所有的景物均可触可感,关乎生命成熟的纹理,和第一节形成鲜明的对照,还有颗粒状,何等形象;
8、这是一首活出来的诗,这是一首现代式的禅诗,这是一首打破常规思维的诗,这是一首包含生命体验的诗,这是一首自带生活痕迹的诗;
9、标题别具匠心,以一成语囊括诗的内容,还有某种层次感,可谓骨感、充实;
10、本诗给予诗人的启示:“生命是场马拉松,里面饱含诗意的色彩与图案”;
11、思考之诗,禅味之诗,人生之诗。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黄平子读南人《水落石出》

——《新世纪诗典》3705

水落石出

南人

人的前半生
水分日渐充盈
潮水一天天涨起来
落花倒影
过往的船只
搅动心灵

人的后半生
水分日渐消退
潮水一天天落下去
骨头,结石,真心话
鹅卵石一般
粒粒显现

2020-09-04

黄平子读诗:“水落石出”出自欧阳修的《醉翁亭记》:“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欧阳修用“水落石出”来写大自然的秋季,很形象。现在南人用它来写人的后半生,也很形象。“人的前半生/水分日渐充盈/潮水一天天涨起来”,如果把人生比作一条河,这是人生、事业的高潮期。“落花倒影/过往的船只/搅动心灵”,落花和船只是人生中的过客。倒影是相对固定的物事。不管是匆匆的过客,还是长驻内心的物事,它们对心灵的搅动都是相同的。“人的后半生/水分日渐消退/潮水一天天落下去”,如果把人生比作一条河,这时已经走到了人生、事业的低潮期。“骨头,结石,真心话/鹅卵石一般/粒粒显现”,这是本诗的诗眼。骨头是“石”,结石是“石”,真心话也是“石”。它们都有是硬度的。正如“涨潮”会让江水变得更加混浊一样,“落潮”也会让江水变得更加清澈。“水落石出”有一个前提:水底必须有石头。如果水底没有石头,就算把水全部抽干,你看到的,也只是一堆烂泥巴!

2021年5月25日20点49分

伊沙主持 | 新世纪诗典11一周联展(2021.5.23——5.29)

伊沙主持 | 新世纪诗典11一周联展(2021.5.23——5.29)

VERGANGEN WIE RAUCH – 高歌 Gao Ge

5月 24, 2021

Gao Ge
VERGANGEN WIE RAUCH

Die Nacht wird immer finsterer.
Ingenieur Guo sagt zu Ingenieur Gao,
ich möchte nicht mehr rauchen.
Ingenieur Gao sagt, nichts leichter als das.
Zieht Lederhandsschuhe an,
geht in die Werkstatt,
bringt einen halben Becher Flüssigsauerstoff,
minus 183 Grad Celsius, blasses Blau,
nimmt die Zigarettenschachtel von Guo,
taucht sie ein,
holt sie mit der Grillzange raus,
wirft ein brennendes Zündholz hin.
Bumm!
Ein weißer Blitz
und die ganze Packung ist weg.

Übersetzt von MW im Mai 2021

新世纪诗典作品联展#高歌#(24.0)

伊沙:生活中的诗意,人类形为中的诗意,事实的诗意,如果我们的文字不能将这种诗意记载下来,那文字便是功能不全,如果观有的诗体不能此诗意表达出来,那诗体就需要革新改造,说时迟那时快,好在已经有了后现代主义口语诗,你反对也好赞同也好,人类的诗歌发展都与你无关一一就像原子弹,就像航天飞机。

况禹点评《新诗典》高歌《往事如烟》:高歌写了一种工业和化学混搭的戒烟法,有点儿吓人,又有点儿神奇。诗中人戒没戒成烟,我们不知道,但经过液氧浸泡和火烧,烟显然是没了,想抽也没了——这个场景带了点幽默。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荒目點評高歌《往事如煙》: 第一眼看到「液氧」和「火柴」兩個詞,就驚呆了,因為我知道液氧是航天器的燃料,沾火就燃燒,甚至爆炸。好在高工是從車間接了半杯液氧出來。不過,為了戒煙,出此險招,大概只有作者高歌(另一個「高工」)才能(敢)想得出。

為什麼不敢呢?古人可以「語不驚人死不休」,今天生活在互聯網時代和大航天時代的詩人們,為了拓寬詩歌的邊界,又有何畏懼呢? 高歌做了一次很勇敢的嘗試。

黎雪梅读《新世纪诗典》之高歌《往事如烟》:看题目浪漫而诗意,换成别的诗人大概会写成缠绵悱恻、婉转忧伤的抒情诗,而口语诗人则不然,一个生动有趣的戒烟故事,加上具体而微的细节处理,以及富有个性特点的动作描写,还有人物之间的关系,都跃然纸上。诗的结尾处“ 噗的一声/一道白光闪过/整盒烟无影无踪”与题目巧妙呼应,内容和诗题高度契合,另类阐释了词语“往事如烟”的内涵,言有尽而意无穷,值得细细品味。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读高歌《往事如烟》:今天再读这首诗时,我发现本诗的重点不在“戒烟”,而在标题“往事如烟”上。不论往事是不堪回首得想“戒掉”还是美好得想永久回忆,它都“一道白光而过”,连“烟”带“烟盒”都“无影无踪”了,尤其是在这个科技日新月异的时代,在这个每天都在革新的有点神秘色彩的“车间”(周焱)

马金山|读高歌的诗《往事如烟》的十一条:
1、事与物,是诗和意;
2、把听见的东西,变成自己的血液,并且流动起来,这就是诗的鲜活的生命;
3、高歌,本名张超,山东滕州人,生于1980年6月9日。《新世纪诗典》“新世纪中文诗歌百大诗星”、常青藤诗人、十大80后诗人,曾荣获第三届亚洲诗人奖,唐·名人堂成员,葵同仁,泉同仁;
4、高歌的诗,题材一直在向自己的生活里挖,在向自己的生命里挖,不仅如此,还在向真实的本心里挖,构成了一个鲜活,且生命力旺盛的一个个文本;
5、回到本诗,根据作者自评,将二手材料,自然地转化为一手材料,而且成为有温度,有生活质感的文字,还有生命里最具鲜活的精神内涵,并饱含幽默的情趣,本身就是一首经典的诗;
6、诗中描写既生动形象,又自带语言的陌生感,在特定的环境中,由两个人的对话和车间里的专业场景,促成了一种形为与诗意;
7、工人以化学的技术和思维方式,提供了一种新型的戒烟,以物指事,由烟浸透生活,充满现代主义气息,浓郁而沉实;
8、还有一点,值得珍视,细节不仅精彩,而且动人心,又饱含趣味性;
9、正如诗题一样,人世间的万物,一切皆如云烟,正如诗里的“烟”和“液氧”一样,存在着某种意义上的暗含;
10、本诗给予诗人的启示:“动词产光辉,动作生诗质”;
11、对话之诗,现场之诗,化学之诗。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黄平子读高歌《往事如烟》

——《新世纪诗典》3704

往事如烟

高歌

夜色渐浓
郭工对高工说
我想戒烟
高工说好办
戴上皮手套
进了车间
接回半杯液氧
-183℃淡淡的蓝
将郭工的一盒烟
泡了进去
又拿火钳夹出来
擦根火柴一扔
噗的一声
一道白光闪过
整盒烟无影无踪

黄平子读诗:“夜色渐浓”,是时间,说的是天在慢慢地变黑。“郭工对高工说/我想戒烟”,郭工突然想戒烟,肯定是出了什么事。“高工说好办”,对于烟民来说,戒烟是非常困难的事,高工有什么戒烟妙招?“戴上皮手套”,悬念一。“进了车间”,悬念二。“接回半杯液氧/-183℃淡淡的蓝”,悬念三。好一个“淡淡的蓝”!“将郭工的一盒烟/泡了进去”,悬念四。“又拿火钳夹出来”,悬念五。“擦根火柴一扔/噗的一声/一道白光闪过/整盒烟无影无踪”,大揭秘!这哪里是帮人戒烟,这是林则徐的虎门销烟啊!维马丁先生在伊沙老师朋友圈里留言问:“郭工、高工都是员工吗?”肯定不是!“工”一般是对从事技术研发和工程管理人员等的尊称。一般的员工,哪里有雅兴玩这样的游戏?高歌的这首诗让我想起了多年以前的一句流行话:“你们城里人真会玩!”呵呵,高工真会玩!高歌真会玩!

2021年5月24日21点39分

伊沙主持 | 新世纪诗典11一周联展(2021.5.23——5.29)

伊沙主持 | 新世纪诗典11一周联展(2021.5.23——5.29)

PLATZ – 邢昊 Xing Hao

5月 23, 2021

Xing Hao
PLATZ

Ein alter Dichter
vermachte zu Lebzeiten seine Sachen
als es ihm noch ganz gut ging
dem Museum moderner Literatur
um rechtzeitig
einen herausragenden
Platz zu erhaschen.

Übersetzt von MW im Mai 2021

新世纪诗典作品联展#邢昊#(24.0)

邢昊诗画近作选

伊沙:此事是一则旧闻,那个人我记得是谁,现在是真的死了,代表作早已没有人读。永恒之事,人算不过天,搞点小动作没啥用。前几日看电影《柳青》,他说作品好不好,五十年后再看,他说的五十年已经到了,再往后更没指望一一时间就是如此残酷,你生前就算是绿巨人又能奈何得了它吗?

况禹点评《新诗典》邢昊《位置》:看此诗,又学习了一个常识——原来现代文学馆是不展活人东西,只展出遗物的(原来还以为活的死的都一起展呢)。这也是本诗的一个关键前提——“老诗人”过于在意不朽,玩了一手“低级操作”。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黄开兵:新儒林外史!这样的“诗人”,又能写出什么好诗呢?就这个着急劲,最多也只能赶赶“公共汽车”,还是那种喝令年轻人让座的货色!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黎雪梅读《新世纪诗典》之邢昊《位置》:古语云:“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由此可见,普天之下芸芸众生为了各自的利益而劳累奔波并乐此不疲,其中的“利”,不外乎金钱和名望。而文人墨客更看重的是“名留青史”或“流芳百世”,所以才会有本诗中那位“老诗人”,为了在文学馆抢占一个显赫的位置,“人还好好的/就早早把遗物/给送来了”,这种行为在一般人觉得匪夷所思,甚至还认为有些“不吉利”,但对于利欲熏心的个别人来说,为了达到目的,没有什么手段是不可以采用的。作为一个诗人如此执着于名利,真是可悲又可叹。想起臧克家先生在他的名作《有的人》中写道:“把名字刻入石头的,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两相对照,境界之高下立见,有如云泥之别,时间能验证一切,无需多言。诗人现实主义的手法只是呈现,并未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加以评判,相信读者心里自有见地,诗中辛辣的讽刺意味却忍不住令人拍手称快。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黄平子读邢昊《位置》

——《新世纪诗典》3703

位置

邢昊

一位老诗人
为了在现代文学馆
抢占一个
显赫的位置
人还好好的
就早早把遗物
给送来了

黄平子读诗:“一位老诗人”是人物。“位”暗示了“我”对“老诗人”的尊敬。“老”写“诗人”的年龄。“人还好好的/就早早把遗物/给送来了”,这是事件。“遗物”本来是死者留下来的东西,人还没有死,就把“遗物”给送来了,多么搞笑的行为啊!“好好”、“早早”是叠词,叠词可以使意思更形象,更确切,还有强调的效果。“老诗人”为什么有这么搞笑的行为?原来是“为了在现代文学馆/抢占一个/显赫的位置”。呵呵,这位“老诗人”看来是白活了。文学馆又不是饭店,难道是凭先来后到吗?邢昊的诗让我想起了臧克家的《有的人》。伊沙说这位老诗人已经死了。不知道他(她)的遗物现在摆在现代文学馆的哪个位置。

2021年5月23日19点54分

 

 

BITTE – 梁园 Liang Yuan

5月 22, 2021

Liang Yuan
BITTE

Meine Uroma
hat sechs Kinder geboren.
Bei jedem hat sie im Tempel
100 Teigtaschen geopfert,
für die Kinder gebetet,
langes Leben, Gesundheit.
Uroma war Pächterin,
Getreide war knapp,
die Teigtaschen waren
in Daumengröße.

Den Gottheiten waren
die Teigtaschen vielleicht zu klein.
Von den Kindern
ist eines 18 geworden,
das kleinste nur 6,
sie sind alle gestorben,
nur eines von ihnen
ist alt geworden,
meine Oma.

2021-01-15
Übersetzt von MW im Mai 2021

新世纪诗典作品联展#梁园#(4.0)

伊沙推荐:有人写诗,天然有优势,不论写什么,写得有意思一一这个"有意思"怎么能翻译成书面语词汇呢?"有趣"吗?"好玩"吗?"有天趣"吗?好像都差点意思,总之就是"有意思",梁园就是这样的诗人。

0522况禹点评《新诗典》梁园《许愿》:家族记忆中的生活,也依然是实实在在的生活。本诗与宗教关系不大,更多地涉及近代的风俗。也是写人生的诗、生命的诗,言之有物,但又拒绝被形形色色的概念和意义框住。就像生活本身。

黎雪梅读《新世纪诗典》之梁园《许愿》:正如主持人所说,这是一首有意思的诗。有民俗,有家史,有个人的命运,还有关于神灵的神秘感,不知“太姥姥”的几个孩子早夭和 “也许神灵/嫌弃饺子小”有没有必然联系,与太姥姥的不幸遭遇相比,“我姥姥”能够“最终活到老”无疑是不幸中的万幸,简洁流畅的语言,读来格外舒服,淡淡的忧伤与无奈萦绕期间,让人读之难忘。

韩敬源:口语诗的“冷抒情”真是高级,规避了那种不知所云酸不溜秋的直抒胸臆,本诗就是间接抒情、冷抒情的典范,沉重而有趣的诗,生命之诗。十部新诗典,一部近现代中国人的心灵史,上苍保佑还没有吃饱饭的人民,上苍保佑吃饱了饭的人民。

MUTTER, DIE ARBEITERIN – 乌城 Wu Cheng

5月 21, 2021

Wu Cheng
MUTTER, DIE ARBEITERIN

Mutter hat ein rasches Temperament.
Als Arbeiterin
hat sie sich am meisten angestrengt.
Wenn der Chef nicht da war,
hat sie genauso um ihr Leben gearbeitet,
bis sie nicht mehr konnte.
Auch wenn der Chef gekommen ist,
hat sie sich dann ausgeruht.
Jedesmal wenn sie davon erzählt,
ist es nicht,
um zu zeigen, wie ehrlich sie ist.
Sie will mich warnen,
man muss die Situation im Auge behalten.
Beim Arbeiten muss man aufpassen,
sonst geht es einem wie ihr.
Sie war ihr ganzes Leben nur Arbeiterin
und ist immer kränker geworden
und früh in Krankenpension gegangen.

2021-01-18
Übersetzt von MW im Mai 2021

新世纪诗典作品联展#乌城#(15.0)

伊沙:活出来的诗,风吹雨打的诗,中国人民的诗。在平实的外表下,是生活深厚的积淀,中国特有的人情世故与做人原则的纠结,它不像那些大词说得那么大,却比那些大词微妙复杂得多。

况禹点评《新诗典》乌城《工人母亲》:对母亲的爱有万千内容,只有口语现代诗才能呈现出它的丰富与复杂。有乌城此诗为证。

张小云读乌城《工人母亲》

母亲把自己当“反面教材”
所有付出在“我”这里却是正向的
都因为爱:去付出,去感知
乌城实诚的叙事塑绘了
真实的百姓生活场景
言辞中透出角色之微妙
行文过程也紧紧把住
人物关系的分寸

2021.5.21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高歌:多少人生智慧——中国智慧,都是迫不得已、血泪教训后的挫败感,然后传递给下一代要明哲保身,不要逞能,难得糊涂,能喘息时且喘息,真不想一代代重复下去,可是怎么办……善待劳模母亲,善待所有的劳模,不是最需要的吗?

黎雪梅读《新世纪诗典》之乌城《工人母亲》:在事业上遭受挫败的长辈们,总是将自己失败的工作经验或生活经验当成反面教材,指导自己的孩子们在职场上该如何应对,就是为了让子女们少走些弯路。一如本诗中的工人母亲告诫我:“做事要有眼力见/干工作要多长个心眼”,这些活生生的掺杂着生活血泪的经验,无疑也是长辈留给子女珍贵的精神财富,富有中国元素和年代感的叙述,丰富内敛的情感,读来滋味厚重, 有着淡淡的苦涩。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马金山|读乌城的诗《工人母亲》的十一条:
1、微言大义,也是诗的精华;
2、诗的厚,在于味,而诗的微妙,则在于思维的广度与深度;
3、乌城,生于1977年,吉林辽源人,毕业于东北师大。高中数学教师。诗歌收录于《新世纪诗典》、《葵》、《中国先锋诗歌年鉴》、《中国口语诗年鉴》等。现居顺义;
4、翻开和作者的聊天记录,忽然想起很多东西,并由此可以看到其诗的内敛与精湛,其人的纯粹、低调,像诗的结实和细腻总是滋味悠长;
5、此诗和乌城很多的诗一样,语言通俗,内涵丰富,情景交融,微妙而颇具现实意义,这一切,都含有生活的质感与生命的力量;
6、本诗既是在写自己的母亲,而事实上是在写一代人,甚至是一个群体的人物形象与性格,还充满深厚的温情与爱;
7、诗中描写的各种情节,不仅细腻深刻,而且妙趣丛生,在直铺的语言里面,包裹着浓浓的情感,既有老一辈的体验与分享,还有人世的冷暖和世故人情;
8、而诗中母亲鲜明的性格,是那个时代极为常见且坚守自我做人的一种准则,映照出人性的复杂与残酷的现实;
9、现实里都是诗,呈现是一切,这是本诗的思想,也是所有口语诗,以及后口语诗里所自带的能量;
10、本诗给予诗人的启示:“抓住关键点,深入浅出地讲述与挖掘,也是诗写核心的技艺”;
11、人生之诗,生活之诗,一代记忆。

黄开兵:乌城此诗,工人母亲的形象非常典型。之后母亲的告诫更加典型。如果按“套路”写作,强行升华:塑造一个任劳任怨的母亲,肯定流俗了!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MAMA! 馬金山 Ma Jinshan

5月 20, 2021

Ma Jinshan
MAMA!

Meine Tochter ist 16,
hat noch eine „Ma“ zu rufen,
wie gut ist das!

Ich bin bald 40,
hab noch eine „Ma“ zu rufen,
wie gut!

Meine Ma ist bald 62,
ruft noch eine „Ma“,
wie gut!

Meine Oma ist 82,
sie ruft „Ma“, kniet sich hin, fällt hin
und weint!

Übersetzt von Martin Winter im Mai 2021

新世纪诗典作品联展#马金山#(13.0)

伊沙推荐:三节直抒胸臆,加一节陈述事实,歌颂着人类最常见最炽烈的情感一一母爱。就现代诗而言,就口语诗而言,如果你不知道怎么写,那就说一点大实话,并尽量说得精彩。

新世纪诗典11,NPC5月21日,3700首,1176人。第13个马金山(广东)日

大节点3700首纪念日(不庆)!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况禹点评《新诗典》马金山《喊“妈”》:同样的字面和称谓,不同的代际与人生阶段,它们勾连起来,酿造出对生命、对永恒母爱的崇敬和赞颂。

 

黎雪梅读《新世纪诗典》之马金山《喊妈》:有妈的人每天喊妈,可能并没有觉得有什么大不了,但对于失去母爱的人来说,却觉得弥足珍贵,既羡慕又扎心。诗人马金山的这首诗着眼于生活中最微不足道的细节,将“闺女”、“我”、“我妈”、“我外婆”四代人喊妈的情节层层递进加以呈现,条理分明富于形式之美,并对前三次用“多好”做一小结,流露出的是发自肺腑的喜悦与满足,可见母爱对每一个人是如此地重要;而以外婆喊妈来结尾,笔锋急转直下,“她喊‘妈’时,跪一次,摔一次哭一次”,一连串的动作描写,写尽了老人内心的凄楚与悲痛,虽已掩卷,声犹在耳,绕梁三日而不绝。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马金山:
马金山|读马金山的诗《喊“妈”》的十一条:
1、有力的事实,就是现实的诗意;
2、语言干净,思想干净,情感干净,生活干净,诗人干净,就是诗意干净;
3、马金山,1981年6月26日生于河南南阳。1998年曾当过兵。部分作品被翻译为英、德、韩、印尼等多种语言。出版诗集《吸引》、《此一歌》(中韩双语版)、《答谢词》、《礼物》等;
4、本诗由四节组成,正如主持人推荐语所言,前三节均为直铺,最后一行是事实,而现代诗正是结尾的升华,才构成了强大的情感饱合度和丰富的精神内涵;
5、毫不避讳地说,本诗是我最爱的那种,干净净,脆生生,对于一个完美主义者,它就连一个字都去不掉,更添入不了,而这一切,正是我所追求的;
6、毫不夸张地说,诗内的年龄就是锋利的刀子,在现实面前,一刀刀在割心上的肉,这是我的感受,更是岁月的刻痕;
7、诗中除了时间轴,还依照四代人的层次,勾勒出简约而清晰的线条,言简但诗意饱和,仅有这些,已经足够;
8、几个排比句,从生活出发,到身边的亲人,到事物的事实,到浓烈的情感,到简约的语言,再到精彩的内心世界,既是一种逻辑,还是一种状态;
9、至于标题,一声《喊“妈”》,又有谁的心不震动一下,不心碎成饺子馅,又有谁的内心不瞬间荡漾呢,既一刀直刺心神,又直指亲情;
10、本诗给予诗人的启示:“层次感,也是诗的立体感”;
11、亲情之诗,母爱之诗,现实之诗。

 

江西黄平子:黄平子读马金山《喊“妈”》

——《新世纪诗典》3700

喊“妈”

马金山

我闺女十六岁了
还有“妈”喊
多好

我快四十岁了
还有“妈”喊
多好

我妈快六十二岁了
还有“妈”喊
多好

我外婆八十二岁了
她喊“妈”时,跪一次,摔一次
哭一次

黄平子读诗:这又是诗歌版的《世上只有妈妈好》了。第一小节写“女儿”还有妈“多好”。第二小节写“我”还有妈“多好”。第三小节写“我妈”还有妈“多好”。第四小节是变,写“我外婆”没有妈了,不好。从字数上看,这是一首小诗,从内容上看,这却是一首大诗。诗人用短短的四个小节写了四代人的母亲情节。为了写出“代痕”,诗人特意在每个对象前加上了年龄。“闺女十六岁”,“我快四十岁了”,“我妈快六十二岁了”,“我外婆八十二岁了”。诗人强调年龄,也无非要强调另一点:思念无年龄!正是因为如此,当八十二岁的“老外婆”“喊‘妈’时,“跪一次,摔一次/哭一次”就格外感人了。

2021年5月20日20点30分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SCHLAFMITTEL – 赵克强 Zhao Keqiang

5月 19, 2021

Zhao Keqiang
SCHLAFMITTEL

Nachdem Vater von uns gegangen ist,
nicht einmal zwei Jahre später ist Mama gegangen.
Beim Aufräumen von ihren Sachen,
im Kleiderkasten
entdeck ich eine Flasche Schlafmittel,
eine volle Flasche.
Weiß nicht wie lange sie gebraucht hat
um so viel zusammen zu kriegen.
Wär ich nur die paar Jahre
bei ihr eingezogen,
hätt ich bei ihr gewohnt,
vielleicht
wär sie jetzt noch da.

2021-02-08
Übersetzt von MW im Mai 2021

新世纪诗典作品联展#赵克强#(10.0)

伊沙推荐:本主持过生日,当寿星就想对自己人道一点一一譬如,推人要推喜相的,推诗要推较好的。赵克强是不二人选,而本诗却是沉重的、疼痛的一一本诗是这个亲情泛滥的半月里最好的一首亲情诗,是五月下半月冠亚军的有力争夺者。

况禹点评《新诗典》赵克强《安眠药》:重题材,且细节尖锐得扎人。亲情、生命、老年人决定告别世界的不忍深想的过程……经常外表欢乐的作者,内心自有某处旁人难以轻易走入的深沉空间。诗人赵克强如是。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马金山|读赵克强的诗《安眠药》的十一条:
1、口语诗,在生命之中,也在生活之外;
2、精彩,可以是人,也可以是口语诗,还可以是人生的皱纹;
3、赵克强,60后,属虎。新诗典诗人。诗作入选《新世纪诗典》等,出版诗集《我告诉你什么叫穷凶极恶》《假牙》。荣获2019NPC李白诗歌奖铜诗奖、新世纪中文诗歌百大诗星;
4、未曾见过作者,但在网络上经常看到,就有一种莫名的亲切感,这或许就是人格的魅力吧,甚至是很多人一生都在追求或修炼的状态与境界吧,这还不算,人融于诗,诗如其人;
5、通过对这位人称“赵大爷”的关注,以及诗写的日常性,结合个人对口语诗的特征特性,不禁想说:“赵克强,就是一首当代的口语诗”;
6、个人化口吻和语气,是内心深处自带的响动与光芒,不仅照耀事与物,还照耀人心和人性,正如本诗,饱含深情;
7、此诗从字面上看,是平常化的语言讲述,但其内在饱满的细腻情感,则潜藏着巨大的亲情力与生命质感;
8、诗内的几个层次极为丰富而且鲜明,但无不提振某种内在的觉知力,即痛切感,或许亦是自我的有效释怀;
9、这是一首容易引起共鸣的诗,这是一首痛彻心脾的诗,这是一首充满自我反省的诗,这是一首重如千钧的诗;
10、本诗给予诗人的启示:“情感在诗内关于‘度 ’的把握,值得警惕与掌握”;
11、人生之诗,反省之诗,亲情之诗。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刚才读了赵兄的典诗

韦笳

《安眠药》
读后一个字

赵兄的痛
触及我的痛
我曾答应母亲
退休后回老家陪她
后来返聘一直忙
食言了
母亲弥留之际
我鼓励她好好养病
养好了回家
她嘴上说好
但她的眼神告诉我
她已不想回去
一个人待在乡下
虽然她有四个孩子
床单下还藏着
几十张毛爷爷
5.19

 

 

 

SCHWIMMERGESCHICHTE – 梅花驿 Meihua Yi

5月 18, 2021

Meihua Yi
SCHWIMMERGESCHICHTE

Die heißen Sommertage sind da.
Die Schule verbietet
das Schwimmen im Fluss.
Am Nachmittag am Schultor
kontrolliert der diensthabende Lehrer.
die nackten Arme der Jungen.
Er zieht einen leichten Strich
mit einem Fingernagel.
Die Jungen, bei denen nichts zurückbleibt,
rennen Hals über Kopf in die Klasse.
Die Jungen mit einem weißen Strich
müssen in der Sonne stehen und nachdenken,
bis es zum Unterricht läutet.

Übersetzt von MW im Mai 2021

新世纪诗典作品联展#梅花驿#(22.0)

伊沙推荐:我在课堂上讲过:什么人应该成为"细节仓库"?小说家、电影导演一一现在,似应加入诗人,当然只能是口语诗人。细节,业已成为中国口语诗之利器一一本诗告诉你,这个利器有多强,我向来文质并重,本诗是五月下半月冠亚军的有力争夺者。

况禹点评《新诗典》梅花驿《游泳史》:什么时候学校开始不组织校外活动了?好像是九十年代。一代代金贵的独生子女、越来越乱的城镇交通,让学生的安全问题构成了学校的困扰,孩子们也随之失去了认识大千社会的许多机会。什么时候学校和老师不让学生下河游泳了?让我再想想——好像从我小时候那阵就这样了,理由当然还是安全——在我和比我更年长的人的记忆里,几乎每个人都知道一两条河、一两个湖,年年在相同的节令淹死一两个孩子——有的家长说,那是一代代淹死鬼在寻找替身。梅花驿这首诗提供了新的生动细节,在胳膊上划、验白道儿。别小看这白道儿,仅仅一笔,就把读者带入了诗中的现场。

黎雪梅读《新世纪诗典》之梅花驿《游泳史》:夏季能在清凉的河里游泳是男孩子们的一大乐事,然而因此而引起的安全事故也层出不穷,学校针对这样头疼的事情,也自有其妙招:“下午同学进校门/值班老师逐个检查/在男生的光胳膊/用指甲轻轻划一下”以能否划出白线,来判定学生是否在中午偷偷下河游泳了,方法很简单却很奏效(此法或可为也其他学校提供一个范本)。对有胳膊上划出白线的学生的惩罚,也只是让他们“反省”,虽有些严厉却也不乏人情味,至于会起到什么样的作用,估计只有当事者心里清楚了。本诗读来明白晓畅,强大的细节呈现是一大亮点,“事实的诗意”由此得以彰显。诗题为《游泳史》加以记录,不仅是游泳史,也是个人成长史、校史和社会史,是耐咀嚼
值得一读的好诗。

黄开兵:梅花驿此诗一下把带回少年时代,当年我们,每到夏天,天天跑到河里游泳,个个晒得油黑油黑的……在胳膊上划痕太有经验了!我把此诗抄到绢面折扇上,夏天了,扇子更应景。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马金山|读梅花驿的诗《游泳史》的十一条:
1、诗的状态,即是诗的格局与境界;
2、诗歌文本的硬,在于内心的微,和生命的气味,更在于细节的累积与生命力的生长和繁殖;
3、梅花驿,原名秦学昌。生于1965年。入选“新世纪中文诗歌百大诗星”及常青藤诗人。著有诗集《孤独的火车》《云潮集》。现居河南平顶山;
4、和昨天的莫高一样,本诗作者,也是在北京磨铁诗歌活动中见过一面,不同的是,梅花驿还是我河南的老乡,为人质朴,口含浓厚的河南话,让人倍感亲切;
5、梅花驿的诗,在平实的语言情境里,自带平民化的质地,不仅意味纯正,而且饱含艺术的魅力与文化,剧透文明之光;
6、回到本诗,以“胳膊上划白线”的细节,再现了一代人共同的成长记忆,语言生动形象,细腻入微,生长出独特的感受与自然的魅力;
7、尤其是诗中,对违反“下河游泳”要求这一行为,以体罚的手段,还原了生活的本来面貌,且不乏智慧与意趣,构成了强大的诗意空间;
8、以点概面,由局部引伸全面的意味,是口语诗神奇的秘密武器,更是独立的先锋精神,幽中见深;
9、诗题《游泳史》,大气而不失质感,是生活史,生命史,还是诗歌史,现代史,高级而厚重;
10、本诗给予诗人的启示:“平实的语言,在任何时候,都是诗骨头的脆响”;
11、诗歌之史,现场之诗,时代之诗。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POESIE AUS CHINA, GERUCH VON BERLIN – 中国诗歌的柏林气味

5月 18, 2021

POESIE AUS CHINA, GERUCH VON BERLIN – 中国诗歌的柏林气味

Von Jing Bartz, aus: Caixin Weekly, 10. Mai 2021

Der österreichische Dichter und Übersetzer Martin Winter hat mir ein Buch geschickt, es steckt ganz starr in meinem Briefkasten fest. In Hamburg hat sich die Corona-Situation weiter verschlechtert, mein Briefträger hat wie alle keine Lust, an der Tür zu klingeln und mir ein Päckchen in die Hand zu geben. Also stopft er es in den Schlitz, soweit es hineingeht, lässt es hängen und trollt sich. Ich zieh wie zehn Zugochsen, krieg es heraus und reiß es gleich auf. Ein sehr dicker Gedichtband, über 500 Seiten, von einem kleinen österreichischen Kunstverlag. Das Buch ist auch deshalb so dick, weil es zweisprachig ist. Auf Chinesisch heißt es Xin Shiji Shi Dian, auf Englisch New Century Poetry Canon, abgekürzt NPC. Und NPC ist auch der Titel auf Deutsch, Neue Poesie aus China, übersetzt von Martin Winter. Martin hat mir vor langer Zeit erzählt, dass er jeden Tag ein chinesisches Gedicht übersetzt, ich hab nicht geglaubt, dass er es ernst meint. Jetzt liegt das Buch vor mir, auf der linken Seite ist das chinesische Original, auf der rechten Seite Martins Übersetzung, man kann es zusammen lesen und vergleichen. Ich kenne nur Bei Dao, Chun Sue und Han Dong, alle anderen sind mir fremd.

Weiter (Hier Klicken!)

 

 

STEINLÖWEN – 莫高 Mo Gao

5月 17, 2021

Mo Gao
STEINLÖWEN

Unsere Nachbarn renovieren,
die Hofmauer und das Tor werden wie in Europa.
Das Steinlöwenpaar, die sind überflüssig,
sie liegen beim Kieshaufen gegenüber.
Wenn es regnet, sieht man verweinte Gesichter.
Meine Frau sagt, wir sollten mit den Herrchen verhandeln,
die Steinlöwen könnten vor unserer Tür stehen.
Ich sag, das geht nicht,
die Steinlöwen sind schon lange bei denen,
die haben eine Seele.

2021-04-16
Übersetzt von MW im Mai 2021

新世纪诗典作品联展#莫高#(4.0)

伊沙:记得游若昕也写过石狮子,那石狮子是死的、冰冷的,莫高的这只石狮子是活的、会流泪的、有灵性的一一前者是鲁迅"吃人派",占大多数的正确认识,所以后者就是祛蔽,就是别开生面,就是5月下半月亚军。我年轻时不是一个彻底的"吃人派",我中年以后也不是一个完全的"复古派",我永远关心的是思维不能僵化、诗维拒绝正确。前些日子,华少"代孕诗"所引起的种种争议,我的心迹也无非如此。

况禹点评《新诗典》莫高《石狮子》:好题材!国人爱在门前立物辟邪,狮子是最常见的一种。不过姿态神情却是随着匠人们的趣味各异,记得有好几次在幼儿园之类的门前看到小狮子咧着嘴,分明像那些哭闹着不想上幼儿园的娃娃。莫高这首涉及到了时代的审美风尚改变,一部分石狮子也开始步入“退役”时段。读了让人感慨。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黎雪梅读《新世纪诗典》之莫高《石狮子》:我国人民自古以来就认为石狮子是风水上的瑞兽,摆放在大门口不仅可以化解很多房屋格局造成的形煞,还能够增强建筑物的阳气,因为狮子生性凶猛,所以才会有镇邪护宅的作用。这样的传统一直延续到现在,才有了本诗中命运多舛的那对石狮子,只是因为主人装修风格的变化,在欧式风格面前,石狮子显得有些不伦不类,于是便沦落到“被丢到对面的一堆砂石旁”的下场,可谁知大至一世界,小至一微粒,万物都是有灵性的,这对狮子当然也被认为“是有灵性的”,可正是因为“石狮子跟着主人久了/是有灵性的”,才使得它们的命运注定不会被改变。所以今后的日子里每当下雨,石狮子依然会“泪流满面”,读到此处不由令人心酸:石犹如此,人何以堪?妻子的感性与善良,我的理智与坚决,形象鲜明生动,寥寥数语便呼之欲出。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马金山|读莫高的诗《石狮子》的十一条:
1、言外之意,即为诗;
2、事物的错位,甚至是移位,构成的弹性,皆为诗性,或者诗意;
3、莫高,本名肖棱,1972年生,新世纪诗典典人,中国诗歌学会会员;
4、去年北京磨铁诗歌活动中,见到过作者一面,其诗与其人一样,具有同质的感觉,里面都潜藏着一个字:“活”,或许,这就是生命力;
5、本诗的好,除了其中极为丰富的合义,和画面的清晰与真实感外,还有故事情节的新鲜感和生命活力,不仅轮廓分明,而且线条自然流畅;
6、正如诗中所写的那样,石狮子被作者写活了,带有生命的质感、事物的触碰和时光的纹理性,语言通俗而紧实,并暗含某种深意;
7、诗中石狮子的命运,虽然写的是物的,但在物的背后,揭露的是人的信仰和传统观念的影响力,特别是中西文化的碰撞,挖掘出更深一层的思想性;
8、不难看出,诗中描写的是旧题材,而思想给予了它“新”的东西,且既有深刻的认识,还有对生命更深层面的感受,不可谓不绝妙而精彩;
9、特别是结尾的观念情节,充斥着人性的光辉形象,溢满生活的智慧,灵动、鲜活而明澈,冒出诗意的光芒;
10、本诗给予诗人的启示:“诗维的奇异和鲜活,构成了诗的层次与境界”;
11、生命之诗,情景之诗,画面之诗。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黄平子读莫高《石狮子》

 

 

 

 

 

 

WHITE HOUSE – 周瑟瑟 Zhou Sese

5月 16, 2021

Zhou Sese
IN THE WHITE HOUSE

Elderly people
live in the white house.
They have not come outside.
Trees grow on the hill,
black carp swim in the pond.
From the white house on lush green grounds,
odd-looking elderly people near the end of their lives
walk out at night, holding on to each other.
Under the stars
they curse me
and the green trees
and the frolicking fish.

Translated by MW in May 2021

新世纪诗典作品联展#周瑟瑟#(10.0)

君儿读诗

伊沙推荐:当典型性后口语诗写亲情题材扎了堆,这首口语化的超观实诗显得神秘诡异、晶莹剔透、最有辨识度,是作者入典以来最优异的一首,当获5月下半月冠军。我说《新诗典》鼓励多元容纳百川,你们不信,爱信不信。

况禹点评《新诗典》周瑟瑟《白色的房子》:岁月更迭,生命演进。所有的轮回都在貌似静止的假相下进行。本诗还有一亮点——像讲述传说一样讲自己的事,这种半陌生化的视距带给读者新意。

黎雪梅读《新世纪诗典》之周瑟瑟《白色的房子》:这是一所具有魔幻色彩的白色房子,如同童话故事里巫师住的一样。而房子里住着谁,诗人没有交代,只知道他们都是“衰老的人”,而“树木”、“青鱼”、“大地”却正在“生长”、“游荡”、“绿油油的”,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两者形成鲜明的对比,意象丰盈,色彩感和神秘感交错,饱含诗人对生命和人生的感悟和思考。诗歌虽短小,但语言简洁富有穿透力,富有金属般的色泽和质感。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hkb_20210517213524

马金山|读周瑟瑟的诗《白色的房子》的十一条:
1、题材是诗的骨头;
2、诗意的弹性,在于语言,还在于思想;
3、周瑟瑟,1968年生于湖南岳阳栗山。著有诗集《栗山》等,评论集《中国诗歌田野调查》《当代诗歌文明:周瑟瑟研究集》,长篇小说《暧昧大街》等30多部。曾多次参加国际诗歌节。主编《中国当代诗歌年鉴》《中国诗歌排行榜》年选。创办栗山诗会与卡丘·沃伦诗歌奖。现居北京与深圳;
4、周瑟瑟的诗,在平实的语言世界里,其大部分的作品带有浓烈的个人空间,文本独具韵味与智慧,诗里行间暗含着思想的碰撞与现实的交融,混沌而丰富;
5、本诗在事物的本象下,滋生出生命的力量,诗意的混合性强,带有明显的视觉效果和内涵图章,颇有现实主义感觉,并自带神秘的视界;
6、诗一开头,由一栋“白色的房子”,这一物体,引伸出现实的场景与幻境,既多元,又显现色彩的碰撞与融合,纹理细腻而富有活力;
7、诗中由“我”、“树木”和“青鱼”,在一系列的事物之间,充斥着生命的质地和层次感,也不乏鲜亮的色泽,晶亮而透彻,干净且厚实;
8、诗里前后的辉映与重叠,构建成异于常规的诗维与意境,不仅形象,而且具体,极富感染力;
9、从标题角度看,“白色的房子”即是空间力,即自带魔幻现实主义;
10、本诗给予诗人的启示:“混沌与丰富,是艺术,也是境界和魅力”;
11、生命之诗,情景之诗,现实之诗。

CHAMÄLEON – 张腾逸 Zhang Tengyi

5月 16, 2021

Zhang Tengyi
CHAMÄLEON

Ich möchte ein Chamäleon sein,
verschwinden, egal wo und wann.
Wenn Mama mich Musik üben lässt,
Hausaufgaben schreiben,
für Prüfungen lernen
kann niemand mich finden.

Übersetzt von MW im Mai 2021

伊沙推荐:这回是孩子的感觉、孩子的口吻、孩子的笔触了,绝对错不了,果然也没有错。与其说是动用了修辞,不如说是回到了零感觉。而在日后的成长中,一边接受文化教育,一边保护住这份零感觉,就是艰辛漫长的诗人之路。

况禹点评《新诗典》张腾逸《想成为一只变色龙》:写得多好!也不止是这一次了,我都升起这样的感叹——娃娃们一碰诗,就写真人生。成人们一碰诗,就用自己的糊涂给真生活刷上怪颜色。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黄开兵:活在当下,有众生皆累的感觉。天天和孩子们打交道,有的孩子情商很高,他在捣蛋时,我走到他身边,他会笑着说:老师,刚才你看到的是幻觉,我很乖,我什么都没做!做了你也看不见看不见……我很怕另一种孩子,坐着一言不发面无表情只想等着下课。

小易简评《想成为一只变色龙》:教育的底色应该是和善和友爱,教育的初衷应该是让孩子健康茁壮地成长,只要有一个孩子因为被教育而选择轻生,那就是人性的恶,事实呢?儿童自杀率最高的国家是our country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黎雪梅读《新世纪诗典》之张腾逸《想成为一只变色龙》:孩子纯洁的诗心总是让人莞尔一笑,这不是耍小聪明,而是孩子在各种学业压力之下,所能想到的唯一逃避现实的方法,或者说是无奈之举。当然想法归想法,只能是想想而已,终究还得面对现实,而纠结在理想和现实之间,便催生了这首让人心疼,却又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的小诗,既是童年生活的成长记录,也算是“苍天不负有心人”,当成意外的收获吧!惟愿我们的孩子们都能少些压力多些快乐,度过一个无忧无虑、自由自在的美好童年。

马金山|读张腾逸的诗《想成为一只变色龙》的十一条:
1、诗歌,不仅是语言的艺术,还是事物构建,或者堆砌的艺术;
2、在某个瞬间,一种生活状态,一种内心真实的情感,一种感觉,或许就是一首很好的诗;
3、张腾逸,7岁,陕西省宝鸡石油小学一年级学生。自2020年写童诗以来,已创作了近100首童诗,在各类纸媒发表10多首,入选一本童诗集;
4、本诗的文字背后,是孩子身上的某种重负,是学生时代最本真的状态,是触及内心深处的感觉世界,还是生命里调整自我的方法论;
5、短短六行,却有多种层次,且内在的逻辑性,流溢着纯真的情景,皆暗含着“我”的主旨思想,干净、明彻;
6、诗一开头,仅有一条主线引发关于作者的相关状态,但正是这些,不正还原了生活的本有状态吗;
7、第二行“随时随地隐藏自己”,以总结的形式,凸显“我”之内心深处的存在,并由此抖露出童年时光里的点点滴滴;
8、不由让人,心里一紧,比如在“练琴时”、“写作业时”、“刷题时”,“我”都期望自己,变成一个隐形人,这份感觉:纯粹,自然;
9、诗里行间,也不乏排比句式,在孩子的世界里,显得格外质朴而接地气,这就是本诗尤其珍贵的部分;
10、本诗给予诗人的启示:“回到在场,回到内心深处最真实的状态,也是一种奇妙与美好”;
11、成长之诗,生长之诗,生命之诗。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黄平子

——《新世纪诗典》3695

想成为一只变色龙

张腾逸

我想成为一只变色龙
随时随地隐藏自己
妈妈让我练琴时
让我写作业时
让我刷题时
谁都看不到我

黄平子读诗:这是孩子的诗。这是关于学习的诗。这样的诗很能引起人的共鸣。七岁的小朋友要练琴,要写作业,要刷题,当然很辛苦。不过,比起没琴练的人来,张腾逸小朋友还是很幸福的。张腾逸小朋友只知道变色龙可以隐身,但他可能不知道,变色龙的身边危机四伏。他肯定不知道大自然有一个生存法则:“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不过,在七岁的孩子面前讲这些有点煞风景。且让他先做一只快乐的变色龙吧。和妈妈捉一捉迷藏也是蛮幸福的。

2021年5月15日20点48分

 

 

OPAS GEWOHNHEIT – 王若南 Wang Ruonan

5月 14, 2021

Wang Ruonan
OPAS GEWOHNHEIT

Feuer machen und Wasser kochen,
seit Opa am Feld nicht mehr arbeiten kann
macht er das jeden Tag.
Auch im Sommer,
der große Herd auf dem Hof
muss ordentlich brennen,
dann sitzt er am Tor, wo es kühl ist.
Ich frage Opa,
so ein heißer Tag,
wieso machst Du Feuer?
Opa lacht und sagt,
er ist es gewohnt.

Übersetzt von MW im Mai 2021

新世纪诗典作品联展#王若南#(1.0)

伊沙推荐:与昨天推荐的诗,正好相反:初读时我以为是小朋友写的,刚刚打开小档案才知是大朋友,并且老如60后。作者千万不要以为我的话贬低了你,俗话说:孩子眼尖,孩子耳聪一一孩子发现细节的能力强于大人,并且他们的视角一般没有被文化污染一一本诗也正是如此。至于60后老跑出来抢占"新人"名额的现象,正是客观公正地反映了60后诗歌队伍之兵强马壮,为什么在《新诗典》显得尤其突出?因为本典不是"坛选"、"江湖选",而是"自然来稿蒙眼海选"。

况禹点评《新诗典》王若南《爷爷的习惯》:本诗反映的也是一个大主题,而且是极具中国特色的——上两辈劳作一声、闲不下来,中间一辈在时代的变幻中拼力辗转适应,年幼一代被学校应试教育和课外补习捆得紧紧的,稍有压力就直奔出走和寻死而去。本诗着力于表现老辈人的生态,却让人读罢联想起当下的两代。滋味复杂。

黎雪梅读《新世纪诗典》之王若南《爷爷的习惯》:生活的烟火气挟着浓浓的亲情扑面而来。一个老人在“干不动农活”之后,只能把生火烧水这样的轻活,当成自己力所能及为家人所做的事情,并且乐此不疲。即便夏天也是如此,也许爷爷只是认为他做了自己该做的事情,并没有什么不妥,所谓的“习惯成自然”便是如此吧。隐藏在诗歌背后的还有爷爷淡淡的苦涩和对命运的妥协,这是作者从平简朴素的农村生活中挖掘出的、别人无法模仿的、真正的诗意,读来百感交集五味杂陈。

马金山|读王若南的诗《爷爷的习惯》的十一条:
1、生活,即可为诗;
2、构成鲜活画面的,除了行为,还有心理状态,以及文字留下的诗意的想象空间;
3、王若南,男,1968年生,农民,家住甘肃省康县阳坝镇龙潭村,在《飞天》、《百花园》、《诗词百家》`《心潮诗词》、《陇南日报》发过小小说、诗歌和诗词;
4、新诗典之伟大,不只是在于对于老诗人的一再擦亮,还在于对于新人的挖掘与发现,这是它最珍贵的价值,还是源源流长的生命力;
5、回到本诗,以朴实的语言,毫无杂念的状态,在场的情景瞬间,呈现出最佳的本真生活,个中滋味,耐品;
6、诗中的动静极其式微,甚至于微不足道,然而,在一位老人这里,在一个诗人心里,却是生而续命的重要内容,这个细节不仅动人心魄,还隐含着鲜为人知的一面;
7、此诗由一个点,以一贯之,一气呵成,构成百般滋味,真可谓干净整洁,纯澈而自然,而正是这种不易察觉,才让本诗的境界更胜一筹;
8、第四行“即是夏天”,一个新的场面的建构,使得整个过程更加充满丰富的色彩,让一个习惯,达成了广泛的程度,尤显精彩;
9、这还不算,在“爷爷”的进一步行为中,把生活的状态融入到了血液里,最终形成了他的“习惯”;
10、本诗给予诗人的启示:“把一个点,绽放成一朵花,也是一种至高的境界”;
11、纯粹之诗,生活之诗,现场之诗。

黄平子读王若南《爷爷的习惯》

——《新世纪诗典》3694

爷爷的习惯

王若南

生火烧水
是爷爷干不动农活后
每天必做的事情
即是夏天
也要把堂屋的炉火
烧得很旺
然后坐到门口歇凉
我们问爷爷
这么热的天
生火干啥
爷爷笑笑说
习惯了

黄平子读诗:“干不动农活”,说明爷爷年纪大了。“生火烧水”,这是爷爷的另一份工作。农民没有退休,干不了这个,就干那个。农村里有的是杂七杂八的事。“即是夏天/也要把堂屋的炉火/烧得很旺”,在堂屋里烧炉火,是甘肃农村的习俗吗?王若南的简介说他是康县阳坝镇人。我是江西人,没听过有在堂屋里烧炉火事。王若南是68年的,他写的显然是小时候的事情了。“把堂屋的炉火/烧得很旺/然后坐到门口歇凉”,这是非常奇怪的事情。冬天烧炉火,估计是为了御寒。夏天这么热,为什么还烧得这么旺?不仅“我们”要问,谁看了都要问。“爷爷”的回答,绝了:“习惯了”!是真习惯了吗?怕不是,估计是“爷爷”老得有点糊涂了。

2021年5月14日20点40分

 

 

GRABSTEIN – 陈芊润 Chen Qianrun

5月 13, 2021

Chen Qianrun
GRABSTEIN

wieder ein wagen wieder ein wagen
fährt auf die wiese der nachhilfeschule
bis
ein langer stein eingedrückt und aufgestellt ist
und dieser kahle rasen
hat endlich
einen grabstein

Übersetzt von MW im Mai 2021

新世纪诗典作品联展#陈芊润#(1.0)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伊沙推荐:不瞒您说,初读时我以为本诗出自于成人之手一一即使是成人,如此表达都算老练:"一块条石被车碾压立起",没想到是10后一一一个十岁的孩子,在第五次投稿后入典。所以,我的评语不会因年龄而修改。

况禹点评《新诗典》陈芊润《墓碑》——不简单。事实的诗意——诗完全来自事实,饱含了世相,却是来自童真的眼睛和诗笔。

黎雪梅读《新世纪诗典》之陈芊润《墓碑》:一块绿茵茵的草坪,因“一辆又一辆车”的碾压,变成了“光秃的草坪”,而一块“被车碾压立起”的条石如同一块墓碑,宣告了草坪使命的完结,孩子们同时也失去了一个可以愉悦身心的好去处。这样的事例在我们身边时常会发生,但大多数人对此无知无觉,然而落在小诗人的眼里,她将内心引起的波澜和震动化为文字,用明晰的语言和不俗地表达,收到了“于无声处听惊雷”的艺术效果,不由得令人刮目相看。

黄开兵:一个十岁的孩子,写出如此老练的诗,确实让人惊叹!谁说口语诗不可以意象?谁说意象诗不可以口语?纠结于此的人,只能去写“老干体”了……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黄平子读陈芊润《墓碑》

——《新世纪诗典》3693

墓碑

陈芊润

一辆又一辆车
开上补习班门前的草坪
直到
一块条石被车碾压立起
这片光秃的草坪
终于
有了一块墓碑

黄平子读诗:“一辆又一辆车”,说明车多。车多,补习的学生自然多。“开上补习班门前的草坪”,说明补习地点偏僻。如果补习班在城区,绝对不会允许汽车碾压草坪。“直到/一块条石被车碾压立起”,这是一个意外,也是一个细节,还说明补习班的路不好。“这片光秃的草坪”,呵呵,既然是草坪,怎么会光秃秃的呢?“终于/有了一块墓碑”,这是一个吓死人的比喻。陈芊润小朋友才十岁,怎么会有这么怪异的想象?是因为那块草坪曾经是墓地吗?有很多地方用客山建校园。据说学生的阳气旺,不怕鬼。陈芊润小朋友的这首诗,让我感到了些些鬼气。

2021年5月13日20点09分

陈芊润妈妈:这个墓碑说来还挺巧的,清明节给芊芊姥姥下葬,她也去了,她对墓碑的印象便是来源于此。后来有一天送她去补习班,因为补习班门前车位紧张,总有车开上门口的草坪,芊芊觉得小草好可怜,都被车压死了,刚好有一辆车把一块条石压起来了,芊芊说这块条石太像一块墓碑了,然后回家就写了写首诗,倒数第二句芊芊开始用的是“好像”大概自己觉得不好,又改成了“终于”,后来她拿给我看,问我用哪个词更好,我说我叫不准,问问张明宇老师吧,我就把这首诗的两个版本一起发给了张老师,张老师不仅帮着分析了两个词,还鼓励我给芊芊投稿,他说这首诗有入典的可能,因为之前投过没中,感觉入典的路好远,后期就没敢再试,有了张老师的鼓励,我试着投了,没想到张老师慧眼如炬,这次一投即中@张明宇 谢谢张老师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SCHNEETAG – 石見 Shi Jian

5月 12, 2021

Shi Jian
SCHNEETAG

Rehe sind wieder da,
in Paaren, in Herden.
Dieser Wald gehört eigentlich ihnen,
ich bin nur eine Zeit lang zu Gast.

2020-11-24

Shi Jian, geb. 1962 in Beijing, ging Ende der 1980er Jahre nach Kanada zum Studium, arbeitete dort, ging Ende der 1990er Jahre in die USA, arbeitet in einer internationalen Firma. Schreibt seit 2020 Gedichte in Alltagssprache, hat in Tianjin eine internationale Ausstellung von Photographie und Poesie mitorganisiert. 《新诗典》小档案:石见,1962年生于北京,八十年代末去加拿大多伦多留学工作,九十年代末去美国,于跨国企业任职体验设计总监,曾经从事的工作有纪录片编导、翻译、服装设计师及色彩设计师。
2020 年开始写口语诗,并翻译诗作,是国际跨界诗人沙龙成员,摄影作品和诗作曾经参加2020年中国天津摄影周先锋诗人跨界影展。喜爱旅行、摄影和茶。

伊沙推荐:好!显然是来自于斯奈德、默温们的路数。据说,庞德是发明了中国诗的人一一这是对西方人而言。对于中国人自己,庞德帮我们从现代诗的角度重新认识了自己祖先创造的智慧一一只有这一部分人才能做到洋为中用、古为今用,其它顶多成为消费者罢了。

况禹点评《新诗典》石见《雪天》:有空间,有意境,更要紧的——有一颗对环境、生灵平视的爱心。

黎雪梅读《新世纪诗典》之石见《雪天》:
诗题是《雪天》,读来却感觉到浓浓的暖意。干净漂亮的四句诗,将人与自然、人与野生动物的和谐融洽的关系立体地呈现了出来。曾经因无序的人类活动,不断侵占、挤压着野生动物的生存空间,使它们几乎从人们的视野中消失无踪。受疫情的影响,这两年人类的活动范围有所缩减,而动物的活动范围却扩大了许多,数量也有所增加,“偶遇“野生动物的机会也越来越多。如诗中“鹿又来了”,可见鹿不是第一次来,而且是“成群结伴”,可以看出数量不少,一个“借”字道出了林子的真正主人是“鹿”而不是“我”,对自己处境清醒地认识难能可贵,这样地认识不仅利于动物们的生存和发展,归根结底保护的还是我们人类自己。

李勋阳:最近的东北虎新闻啊,包括我们陕西秦岭,据说有好久都野猪为患了,更有这两年疫情之下,许多动物的生态突然一下焕发起来了,让我们再次正视自己,我们老妄自尊大自己是地球的主宰,但终究是不是呢?恐龙告诉我们不是,病毒告诉我们不是,这些动物也以各种方式会告诉我们不是,也许我们要重拾敬畏才成。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马金山: 马金山|读石见的诗《雪天》的十一条:
1、诗意也是寻味而觉;
2、一切事物回到现场,就回到了诗性本身;
3、石见,1962年生于北京,八十年代末去加拿大多伦多留学工作,九十年代末去美国,于跨国企业任职体验设计总监,2020 年开始写口语诗,并翻译诗作;
4、本诗仅仅四行,以超现实主义笔法,简练的语言,触及事物最本真的部分,抵达想象中的世界,诗性内涵丰富,意蕴深厚,既有饱满的思考,还有自然的觉察;
5、前两行是场景,是现场,更是铺垫,犹如一群突如其来的身影,庞然大物;
6、与自然,与动物和谐相处,并怀揣一颗善良、敬畏之心,本来就是生命之间的互动与本身的生活,唯有正视这一切,才能够回归到本心的境界;
7、诗的内容联系上标题,由鹿与雪,形成明显的现实场景和内心互联效果,既互为补充,又相互烘托,并由此激起颇具弹性的想象空间;
8、诗的最后两行,以平常心面对生命中的一切,自然之物,在“我”身上回到心之本身,好一个“借”字了得;
9、与此同时,从旁观者视角,瞬间转换成第一人称,真可谓别出心裁,给人以新鲜感;
10、本诗给予诗人的启示:“一切的事物皆是平等的,一切的美好都在于一颗敬畏之心”;
11、物物之心,物我之诗,后现代诗。

 

 

NEUJAHRSNACHT – 冰何 Bing He

5月 11, 2021

Bing He
NEUJAHRSNACHT

Zwei Mäuse, zwei Ratten!
Eine auf der Kommode,
eine unter der Kommode.
Sie schauen vom Fell her
beide nicht gut aus,
wie nass vom Regen,
oder sie haben
was Schlechtes gefressen.
Hocken da, rennen nicht weg.
Hab noch nie eine totgeschlagen,
aber
dieses Mal,
die schaut krank aus,
fürchte, die wird nicht entkommen.
Nehm einen Stock,
erwisch die eine,
jag die andere,
aber
die kanns noch,
kann immer ausweichen.
Ich schlag mich ganz wach,
aber sie krieg ich nicht.
0 Uhr,
Feuerwerk prasselt von weitem
wie kochende Suppe,
Abschiedsfeier
der Ratte.

Neujahrsnacht 2020
Übersetzt von MW im Mai 2021

新世纪诗典作品联展#冰何#(1.0)

伊沙推荐:"煮粥样的鞭炮"一一一句见才华,这样的诗人岂能不推?修辞说起来简单,仿佛一个公式,用起来却因人而异,高低不同。《新诗典》就是不看资历看才华。

况禹点评《新诗典》冰何《跨年夜》:鼠年让人百感交集。跨年打鼠,告别鼠年,既来自许多人不太熟悉的别样真实,也是无意中碰来的一种“隐喻”——其实质,仍然是事实的诗意,且是只有现代人才能理解的诗意。“煮粥样的鞭炮”带感,是细节中的妙笔。

黎雪梅读《新世纪诗典》之冰何《跨年夜》:梦里打老鼠,梦外欢送鼠年,梦幻与现实构成一个亦真亦幻的奇妙世界,在跨年之夜以这样的方式辞旧迎新,确实值得记录。梦里打老鼠的心理描写很微妙,细节也妙趣横生,简洁利落的短句读来富有节奏感,“煮粥样的鞭炮”更是有声有色,生动传神,将传统的春节写得别具一格、年味儿十足。

马金山|读冰何的诗《跨年夜》的十一条:
1、心理活动,与生活现场一样,具有独特而丰富的诗意性;
2、卸掉伪装,回归庸常的现实的生活状态,或直抒,或嘲讽,或批判;
3、冰何,女,本名,刘理英,60后,湖南衡东人。现在湖南株洲打工,2018年开始在微博练习写诗,看到《新世纪诗典》从此爱上口语诗;
4、对本诗作者一无所知,寻问度娘,一无所获,也好,唯有好好的读一读本诗;
5、把梦境和现实,隐秘与真实有效的融于一体,个中缘由是某种不可忽视的动物,还是岁末年关的又一次生笔,一瞬之间的转换,构成了既熟悉又深刻的时晨,意趣不言自明;
6、前二十行,都是对梦境的描述,还有现场的细节变化,以及作者在其中的心理活动,真实而且极富感染力;
7、第二十一行,“直到打醒了”,一个转折句,起到了极为重要的变化作用,既承上启下,又充满诗意的张力,使得梦幻空间更加开阔,且富有妙趣;
8、而第二十二行的“也没打着老鼠”,连结上上面的内容,不由得让人开怀一笑,简直绝妙极了,是总结,也是又一层次抒写的开始;
9、最后五行,以“煮粥样的鞭炮”,这样的神来之笔,想象成是对老鼠的欢送,既生动形象,又饱含意味,通透又明澈;
10、本诗给予诗人的启示:“想象是智慧,自带明亮的光照”;
11、记录之诗,心理之诗,现场之诗。

写到不动声色处,是很难的!诗和书法都一样,而且,人们只看到了你的简单,甚至还会讥笑:我幼儿园的孙子都会!是的,幼儿园孙子都会,但他就是不会!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BETTLER – 紫伊 Zi Yi

5月 11, 2021

Zi Yi
BETTLER

Auch der Bettler schaut sich die Leute an,
eigentlich ist das seine Technik.
Ich geh an der Hand von Omi vorbei,
er verschwendet auf uns keinen Blick.
Neben uns geht eine feine Dame,
er schüttelt die Gelddose um sein Leben.

2021-02-13
Übersetzt von MW Im Mai 2021

新世纪诗典作品联展#紫伊#(6.0)

伊沙推荐:就是这么个情况,将之客观纪录下来,信息量已经足够丰富一一这便是一首诗所要做的。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一些诗人已经沦为正确动物、观点动物、态度动物,在他们面前,你怎么写都有错可挑,譬如本诗,便有歧视弱势群体的嫌疑。好在00后诗还不懂得这些打着文明旗号的劳什子。

况禹点评《新诗典》紫伊《乞讨者》:诗首先是观察和感知的产物,本诗呈现出了细致观察所爆发的力量。与此同时,它还保有了天真,避开了形形色色教育灌输给大家的的“文明正确”陷阱。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黎雪梅读《新世纪诗典》之紫伊《乞讨者》:小诗人写乞丐,从儿童的视角入笔表现乞丐乞讨的“技巧”——无非是嫌贫爱富,看人下菜碟,这点小心思竟也瞒不过我们观察细致入微的小诗人,没有那么多叽叽歪歪,单是把它呈现出来,就已是一首很有现场感和嚼劲的好诗,相信大多数人读完会报以会心的一笑,这便是对诗人最大的肯定。

黄开兵:职业乞丐,那可是人精的了,真应了一个词儿:阅人无数!紫伊小朋友此诗,可谓是世相之白描。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马金山|读紫伊的诗《乞讨者》的十一条:
1、呈现即诗;
2、在口语诗中,事实是黄金;
3、紫伊,2007年出生于河南滑县,成长于苏州,2017年开始发表作品,有作品入选《新世纪诗典》《孩子们自己写的诗》《陪孩子读诗》《孩子们的诗》《城市被按下暂停键》《李锋评诗》《中国女诗人先锋诗选》《君儿读诗》等选本,出版诗集《外星人》《秘笈》。2019年获第四届亚洲诗人奖·少年奖,2021年被评为“新世纪诗典十大新秀诗人”(2000年后出生的诗人榜);
4、父母的行为举止,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和教育,是的,在这里,我主指本诗作者,以及其也是诗人的父母(原音和毛姐),让人不禁感慨,真可谓幸福的诗人之家;
5、本诗自然地呈现出作者的直观感受,以一个切面的角度,平铺直叙,却饱含人性的本质,其中的丰富内涵已然涌现,语言简练,观察细致入微;
6、诗一开头,以对乞丐的观察,或者以一种感觉来判断,从而定义这个群体的存在,至少他也是有技巧性和选择性的;
7、紧接着,由两类不同的群体,佐证了“我”的这一判断,而得到的结果,的确如此,不仅有既视性,还有在场感;
8、诗中的除了平实的记录,还别具匠心地运用了一系列的动词,使诗质精彩并增色不少,尤其是语言的爆发力和冲击感,强劲十足;
9、整首诗下来,凸显精、短、真的底色,留给人以宽面的空间与色彩,张力十足;
10、本诗给予诗人的启示:“写触动人心的部分,极有可能就是好诗”;
11、画面之诗,现实之诗,生存之诗。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ICH GLAUB DAS IST NICHT PRIVAT – 华少 Hua Shao

5月 10, 2021

Hua Shao
ICH GLAUB DAS IST NICHT PRIVAT

Ich war fast 40,
da haben wir in Kalifornien legal eine Leihmutter gefunden,
einen Sohn und eine Tochter bekommen, beide gesund.
Bei verschiedenen Gelegenheiten,
wenn dieses Thema zur Sprache gekommen ist,
hab ich allen anderen von der Erfahrung erzählt.
Fünf Familien
haben sich so auch ihren Traum erfüllt.

Assistierte Reproduktionstechnik
gibt wie jede andere medizinische Behandlung
den Menschen, die sie brauchen
zusätzliche Möglichkeiten, und eine Wahl.
Und wenn ich mein Herz ausschütte,
dann nur in der Hoffnung,
dass weniger Menschen das durchleben,
die Verzweiflung und Hilflosigkeit,
die ich gehabt hab,
gegenüber dem Untersuchungsbericht.

2021-01-21
Übersetzt von MW im Mai 2021

伊沙推荐语
古人以内容为质、形式为文,文质兼容,论其优劣。曾记否,第三代,推崇"怎么写",小视"写什么",此一歪风,被我扭转,一声断喝:形式与内容,不是皮与肉的关系,而是血肉难分。仅凭其内容,其质,我也要力推本诗,它写了我们从未有过的生活,现代诗务必与时俱进。

况禹点评《新诗典》华少《我不认为这是隐私》:大题材。只要是生活,生、老、病、死都属大题材,事实上,我们迄今还真没见到过比它们更重要的人间话题。本诗属于“生”,而且涉及近来大热的“代孕”话题。诗中写到了合法代孕,给无法常规生育的父母,所带来的生活希望。凡事适度则宜,世间事,皆如此。

新世纪诗典11,NPC5月10日,3689首,1171人。第2个华少(四川)日

庞琼珍读《新世纪诗典》华少《我不认为这是隐私》:一首有光亮、能量和智慧含金量的诗。最初读到时,是在当时社会经受的尖锐的争论中,诗人本着科学精神,将本人的隐痛,面对检测报告单的绝望和无助,平实地写出,发出了诗人理性的有担当的声音,独树一帜,颇具力量。平等而真实地分享个人亲身经历,其实是非常难的,因为难才更可贵。云诗会听到,母亲节再次读到,做母亲多难,做母亲多好。

《新诗典》小档案:华少,本名张华;四川绵阳人,现居成都,企业创始人,说唱俑口语诗群同仁。2020年8月开始学写口语诗,喜欢口语诗的简练、随性记录生活点滴,这是一件值得一直做下去的事。

黄开兵:一个非常独特的题材,也是极易引起争议的题材。我手抄此诗时,心里一直为诗人的勇气点赞。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AM KRANKENHAUSTOR – 起子 Qizi

5月 8, 2021

Qizi
AM KRANKENHAUSTOR

Ein Geländewagen
mit blinkenden Lichtern,
ein großer Mann steigt aus.
Der ist wirklich hochgewachsen,
sicher über 1-85.
Aus dem Kofferraum
nimmt er einen Rollstuhl,
dreht sich um, macht hinten eine Tür auf,
hebt jemanden heraus.
Ich sehe ein sehr kleines Paar Schuhe,
denk es muss ein Kind sein.
Bis er sich wegdreht,
dann seh ich es ist eine alte Dame,
wahrscheinlich seine Mutter.
Sie ist wirklich klein,
nimmt im ganzen Rollstuhl
nur den halben Platz ein.

2020-10-15
Übersetzt von MW im Mai 2021

新世纪诗典作品联展#起子#(24.0)

伊沙推荐:今晨确定6.12《新诗典》绵阳颁奖礼十年大奖一一中国新世纪十大诗歌强省奖暨中文诗歌最佳海外地区奖领奖人时,我刚写下:起子(浙江),相信领取团体奖会是一种奇特刺激的体验,因为前所未有特别新鲜。母亲节到了,本典推荐本诗:高大的儿子、渺小的母亲,也可能是:渺小的儿子、高大的母亲。

 

黎雪梅读《新世纪诗典》之起子《医院门口一幕》:高大的儿子与瘦小的母亲,医院门口这反差强烈的一幕,带给我们的不仅是视觉上的冲击,更是心灵上的激荡。就如同一幅书法作品,大与小的比例反差愈大,节奏就愈加鲜明,这与作品的风格气息有着直接的关系,风格越是奔放跳荡,大小的反差就越大。当表现文雅恬静的风格时,一般大小的反差就相对要小。同为艺术作品的诗歌,诗人很好地利用了这样的对比,营造出眼前温暖动人的亲情氛围,给人极其鲜明的形象和强烈的内心感受。尤以诗的最后几句“她真小啊/放在轮椅里/还有一半的空隙”,这一细节令人揪心,不知是母亲是被病痛折磨得愈发瘦小,还是原本如此,不过这已不重要了,重要的是读完本诗后轮椅里母亲的形象久久挥之不去,并愈发高大起来。

起子黄老师,也是个诗“疯子”!记得第一次见面,就是把酒谈诗。因为比较熟了,抄写他的佳作,心情比较放松,字迹也自由自在了……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WÄCHTER DER HAUPTSTADT – 原音 Yuan Yin

5月 7, 2021

Yuan Yin
WÄCHTER DER HAUPTSTADT

Die Wohnstätte des Dichters Lu Xun,
an einem bedeckten Tag.
Ich betrete den Hof.
Um zu verstehen,
wo unser Lehrer der Moderne geschlafen hat,
frag ich einen Wächter:
„Wohin ist Süden?“
„Sag ich Ihnen nicht!“
„Wieso?“
„Ich bin Wächter, kein Führer!“
„Ich frag Sie ja nur
nach der Richtung!“
Der Wächter zeigt in eine Richtung:
„Ich sag Ihnen nur,
dort geht die Sonne auf!“

2020-11-16
Übersetzt von MW im Mai 2021

伊沙推荐:语言歧义出好诗,后现代的花样多着呢,一个只知道平仄格律的读者,你让他怎么阅读观代诗?就算他读了文学专业的博士在大学里把一辈子教授,也不见得会懂这些,怎么办呢?有大志的诗人只好抛弃读者。

况禹点评《新诗典》原音《北京保安》:大学时几乎隔两周就去新街口一带的北魏书店(离今天的新街口地铁站不远)去逛,鲁迅的八道湾故居好像也离那一带不太远。但时间有点久,已记不清自己到底去凭吊过没有。貌似没有,又貌似去过。不过今天回过头来琢磨这件事,如果去过,那是应该的本分。如果确实没去过,考虑各地旅游部门对名人故居的做派,倒也不是多遗憾的事。鲁爷的书在我的每间书房里,鲁爷的文字甚至也融入了我对母校的记忆里,那还需要什么形式感吗。读原音这首诗,保安那令人不太舒服的俏皮,让我又一次想到这些。

黎雪梅读《新世纪诗典》之原音《北京保安》:哈哈,好一个职责分明,“不在其位,不谋其政”的保安,人在异地摸不清东西南北很正常,运气好的话能遇到热情周到的当地人给你指个方向,如果遇到本诗中保安这样的,你也只能苦笑不得,好在最后保安手指一个方向, “只告诉你太阳/是从那边升起来的” ,含蓄地告知东面的方位,让人心里稍稍有所宽慰。诗人将“人在旅途”中遭遇的尴尬,写得饶有趣味,极易唤起读者的共鸣,语言简洁明了,却张力无限。

马金山|读原音的诗《北京保安》的十一条:
1、诗是共鸣的艺术;
2、对话录,在诗里诗外,都具有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纵深;
3、原音,70后,诗人,《摘星楼》主编,星语诗社发起人,少儿诗歌教育研究者和践行者;
4、在北京磨铁诗歌活动中,见到过同说河南话的熟面孔原音兄,畅谈甚欢,而且其近半年来的《摘星楼》诗刊亦办得如火如荼,甚是精彩;
5、由作者亲身经历,在一问一答之间,构筑成语言之谜途,沾染生活的底色,勾勒出别具韵味的声响,智慧、深切;
6、诗中的地名,可谓承载着特别的意义,在某些特定的时间和空间里,均会给人以极强的共鸣感,既显复杂,又不失含蓄;
7、而结尾的一句“我只告诉你太阳/是从那边升起来的”,既是习惯性的地域强势语调,还是另外一种想象的引伸,真可谓掷地有声;
8、题目中特别的区位,确定了特殊的人群,而正是这种特殊,构成了敏感的现实与话题的呈现力,以及精神层面丰富的内在事物关联,明晰而鲜活;
9、此诗凸显后现代主义风格,在平实的语言世界里,道出了人与人之间极为微妙的东西,既中国化,还是中国式的;
10、本诗给予诗人的启示:“对话的世界里,充满话题和值得玩味的元素,这既是汉语的魅力”;
11、现代之诗,对话之诗,中国之诗。

黄平子读原音《北京保安》

——《新世纪诗典》3687

北京保安

原音

参观鲁迅故居
那一日阴天
走进院内
为弄明白
先生住的方位
我问保安
“哪边是南?”
保安回答“不告诉你”
“为什么?”
“我是保安不是导游”
“我也只是问你
方向又不是别的”
保安手指一个方向说
“我只告诉你太阳
是从那边升起来的”

2020.11.16

黄平子读诗:我喜欢有趣的诗,像这首一样。我喜欢有趣的人,就像那个北京保安。在所有的职业中,我觉得保安是挺无趣的。你想想,一个人整天在一个地方坐着或者站着,看人或者车子进进出出,多无聊啊。如果有人过来搭讪,当然要幽他一默喽:“哪边是南?”——什么人哦?我在这里当了一辈子保安,还从来没有人问过我这个问题吔!这个人想耍什么阴谋诡计?“不告诉你”!“为什么?”为什么?因为“我是保安不是导游”,你又没有给我钱,我凭什么要告诉你?“我也只是问你/方向又不是别的”。你确定?你确定?不过,你没给我钱,“我只告诉你太阳/是从那边升起来的”,够意思了吧。这是鲁迅故居的保安,有鲁迅一样的冷幽默。一个小幽默,可以扫除一日的阴霾。

2021年5月7日15点42分

 

BORGEN UND ZURÜCKGEBEN – 苇欢 Wei Huan

5月 6, 2021

Wei Huan
BORGEN UND ZURÜCKGEBEN

Meine Tochter und ich,
wir stehen im Wind an der Station.
Sie nimmt meine Hand,
führt sie an ihre Nase, reibt hin und her,
legt ihren Kopf schräg, sagt:
„Du hast etwas von Omi geborgt.“
„Was hab ich geborgt?“
„Den Knoblauch, nach dem ihre Hand riecht.“
Ich streichle sie am Kopf.
„Keine Sorge,
wenn Omi zu uns kommt zum Frühlingsfest,
geb ich ihr das zurück.“

Übersetzt von MW im Mai 2021-05-06

新世纪诗典作品联展#苇欢#(15.0)

伊沙:我相信这是真的一一发生在生活中真实的语言游戏、修辞消费、诗意人生一一首先有了这些的发生,成为强大的事实,才有语言文字记录的必要,于是便产生了文本的诗一一这便是"事实的诗意"的前缘后续。

况禹点评《新诗典》苇欢《借与还》:借味道——换味道——亲情,这是意义之妙、词语之妙,但它们来自口语,如果你对口语诗的认知不深入,即便它们在那里,也会写不出来。

庞琼珍读《新世纪诗典》苇欢《借与还》:我相信这是真的,妈妈的味道,妈妈手上的蒜味儿,妈妈劳作的味道,妈妈做的美食的味道,想念妈妈的味道。在母亲节即将来临之际,读到一首写妈妈、写妈妈的妈妈的诗,温馨温暖温情。

黎雪梅读《新世纪诗典》之苇欢《借与还》:发生在母女之间的对话,轻松俏皮并漾满了生活的诗意,这一“借”一“还”之间是亲情的流露,是爱的传递;孩子的天真、狡黠,妈妈的温柔、风趣跃然纸上,强烈的代入感让人“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读来格外暖心,情不自禁莞尔一笑。

黄平子读苇欢《借与还》

——《新世纪诗典》3686

借与还

苇欢

我和女儿
站在风里等车
她拿起我的手
放在鼻边蹭蹭
歪着头说
“你问姥姥借东西了”
“借什么?”
“借她手上的蒜味”
我摸摸她的脑袋
“别担心
等过年姥姥来了
我就还给她”

黄平子读诗:“我和女儿”是人物。“站在风里等车”是背景。“她拿起我的手/放在鼻边蹭蹭/歪着头说”,“拿起”、“放在”、“蹭蹭”、“歪”、“说”是一系列连续的动作,写女儿对“我”的亲昵。“‘你问姥姥借东西了’/‘借什么?’/‘借她手上的蒜味’”这是点题,是“借”。蒜味能借吗?当然不能。“女儿”不过是从“我”手上的蒜味想到了“姥姥”。“我摸摸她的脑袋”,这是“我”对“女儿”的亲昵。“‘别担心/等过年姥姥来了/我就还给她’”这也是点题,是“还”。蒜味能还吗?当然不能。“我”只是顺着“女儿”的话,告诉女儿,等过年姥姥就会来。等“姥姥”来了,就会帮“妈妈”剥蒜了。

2021年5月6日21点07分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FAMILIENPORTRÄT – 二月蓝 Eryue Lan

5月 5, 2021

Eryue Lan
FAMILIENPORTRÄT

Meine große Schwester und ihr Mann
kommen nach Chongqing zurück auf Besuch.
Bevor sie wieder abreisen, machen wir
zum ersten Mal mit Vater und Mutter
ein „offizielles“ Familienphoto.
Bei genauer Betrachtung fällt mir auf,
im Lächeln von Vater kann man deutlich sehen,
dass er gerade erst operiert worden ist.
Der Mann neben meiner Schwester
ist auch nicht ihr erster.
Meine kleine Schwester und ich,
wir sind nacheinander wieder Single geworden.
Von meinen kleinen Brüdern trägt der große schon Altersgläser,
der ganz kleine hat ein Bein verloren.
Auf unserem Weg weiter ins Alter
weiß ich nicht, ob der Freund meiner Tochter
und die Freundin von meinem Neffen
schließlich am Ende mit uns gemeinsam
zur Familie gehören.

2020-12-09
Übersetzt von MW im Mai 2021

新世纪诗典作品联展#二月蓝#(15.0)

伊沙推荐语:二月蓝也口语诗了,生活逼的,表达欲催的。本诗就是我们爱说的那种"活出来的诗",属于钝刀砍人,貌似没有锋芒,实则刀刀致命。

况禹点评《新诗典》二月蓝《全家福》:生活之诗。一张家庭合影,浓缩了家族的生活与沧桑岁月。

黎雪梅读《新世纪诗典》之二月蓝《全家福》: 读完本诗不知不觉竟湿了眼眶,在我心里有张全家福的人家都算得上是幸福的,直到父母相继离世,我们几个兄妹都没有和父母同框过,这不能不说是人生最大的遗憾。本诗以小见大以一张“全家福”反映了一家数人的各种变故:得与失、分与合,有疼痛、遗憾,还有对未来的期许,这便是人生的滋味;又如开启了一扇窗子,扑面而来的是我们熟悉的生活气息,及岁月悄然远去的脚步声。整首诗极具中国特点和厚重的生命感,令人感慨唏嘘而过目难忘。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沙凯歌:写太好了,越读越有味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OUT OF MY HAIR – 陳銘華 Chen Minghua

5月 4, 2021

Chen Minghua
OUT OF MY HAIR

Every time I wash myself, I always pick up the comb and face the mirror, wanting to comb – all this hair I shaved off completely, working at home, cleaned off three hundred or thirty strains of pain, as the Buddha says.

He really doesn’t know anymore how to say it, the comb cannot abandon the head,
or the other way round.

Translated by MW in May 2021

新世纪诗典作品联展#陳銘華#(6.0)

伊沙推荐:刚经历过4.20《新诗典》十年大评我心里有本明账:1959年以前出生的宿将榜,一首诗最值钱,陈铭华从5.0升到6.0,便迈进了"十大",在11季首轮。有一次我向陈铭华约诗,他问我散文诗可以吗,我回答:当然可以一一诗体的丰富永远是本典所追求的。还有一次,我说陈继承了台湾商禽体的散文诗,他说他学的是旅美的秀陶一一这不矛盾,李白自认为学的是鲍照、谢朓,文学史却认为他继续了屈原、陈子昂。

况禹点评《新诗典》陈铭华《发之外》:寻常的感觉、情境不易出诗。除非你让瞬间的异样感,带出来人对存在的追问。如本诗。

黎雪梅读《新世纪诗典》之陈铭华《发之外》: 某种习惯一旦养成,短时间内很难改变。一如本诗中的“他”,明明头上稀疏的头发已经“剃光、净了”,但在每次盥洗毕/总不由自主地拿起梳子来对镜梳——”,多年梳头的习惯,总会在不经意间显露,以至于“他实在分不清楚,是梳不舍头还是头不舍梳”,看似无意识的动作有时恰是内心世界真实的袒露,表面是写头发,可每位读者却能从字里行间读出发之外的更多隐秘的东西,生命感十足,令人不胜感慨唏嘘。

黄平子读陈铭华《髮之外》

髮之外

陈铭华

每次盥洗畢,總不由自主地拿起梳子來對鏡梳——那在家上班,剃光、淨了三百或三十煩惱絲的頭
他實在分不清楚,是梳不捨頭還是頭不捨梳

黄平子读诗:《新世纪诗典》至今推荐了陈铭华六首作品,其中五首都是散文诗。这首也是。陈铭华是越南华侨,西贡沦陷或解放时,举家跑到美国。陈铭华写的还是繁体字,我引用时尽量保持原貌。估计年轻人读起来会有点辛苦,但是也没办法。“每次盥洗畢”,这是时间。“總不由自主地拿起梳子來對鏡梳”,这是事件。对镜梳什么?当然是梳头发?可是:“那在家上班,剃光、淨了三百或三十煩惱絲的頭”。“我”有头,但是已无发!“我”将头剃光,将发剃尽,有两个原因:一是在家上班,一是头发日渐稀少。佛家用三千烦恼丝喻头发。言其多。“他”用“三百或三十煩惱絲”喻头发。言其少。多是烦恼,少是另一种烦恼。“他實在分不清楚,是梳不捨頭還是頭不捨梳”,这是点睛之笔。“他”分不清,别人也分不清。因为“梳”本来就是因“头”而存在的。有了“头”,“梳”才有用。有了“梳”,“头”才能顺。梳不舍头,头也不舍梳。是“髮之外”,也是“梳之外”。

2021年5月4日20点32分

张小云:

读陈铭华《髮之外》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铭华兄都光头了
当然只能是发之外咯
“净了三百或三十烦恼丝的头”
照此逻辑似乎寻见发之外的
什么。什么的源头又是啥
“不由自主”“分不清楚”
这才是做为人
长着“烦恼丝”的根源
这根源在与“发”纠缠的表象
“是梳不舍头还是头不舍梳”
于是,诗在哲学层面究某种境
(是境不是竟)
他厉害在不露痕迹地究

2021.5.4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PRISON VISIT – 阿煜 A Yu

5月 3, 2021

A Yu
PRISON VISIT

In a row of shaved heads,
my little sister finds our dad
in the blink of an eye.

Over his blue prison garb,
he wears an eye-catching vest.
This is something
other people’s dads don’t have.

On the way back,
little sister is excited.
„Daddy has become an official,
hasn’t he?“

Translated by MW in May 2021

新世纪诗典作品联展#阿煜#(12.0)

伊沙推荐:在中国青年节里,我要推荐一名真正的中国青年诗人一一为什么这样说呢?联合国把青年的上限定在了45岁,不知是不是这个原因,中国诗人一代比一代晚熟,我想回到古人的标准:三十而立以前,所以选择了今年27岁的阿煜。他18岁时曾创造了《新诗典》诗人最年轻入典纪录,那时还没有推荐游若昕,00后也还没有冒出来。九年过去,他已成长为90后一代中的优秀诗人。本诗黑色伪幽默,尽是生活的沉重与荒凉,也是五月上半月冠亚军的有力争夺者。

况禹点评《新诗典》阿煜《探监记》:整齐划一的特殊世界里,爸爸身上的蓝马甲意味着某种不一样——但依然是环境许可的不一样,这是一层。另一层发现是妹妹的天真解读——无论是否准确,依然显露出女儿对爸爸生活前景的某种期待。

黎雪梅读《新世纪诗典》之阿煜《探监记》:本诗写得淡定而从容,诗人力图轻松地写出兄妹俩探监的感受,尤其结尾部分“妹妹兴奋不已”,来自于她对父亲那件“别人家爸爸/所没有的”马甲的猜想,不管妹妹的猜测是否正确,这短暂的快乐仿佛足以弥补以往父爱的空缺,重新点燃了希望之火……我们不难从中读出生活之重和现实之殇,以及对服刑人员子女成长问题的关注与思考。

庞琼珍读《新世纪诗典》阿煜《探监记》:举重若轻,千钧之力泻于笔下,呈现出诗人日渐增长的语言和情节推进的控制力,妹妹的话让撕开的伤疤更疼了。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黄平子读阿煜《探监记》

——《新世纪诗典》3683

探监记

阿煜

在一排光头中
妹妹一眼就找到了
我们的爸爸

他蓝色的狱服外
套了件醒目的马甲
那是别人家的爸爸
所没有的

回来的路上
妹妹兴奋不已
“爸爸一定是当官了
对吧”

黄平子读诗:我查了一下百度,据说中国的囚服有多种颜色。蓝色的囚服也有两种,一种是戒毒所的,衣领上有着竖的红白条纹。一种是成年犯人的,深蓝色服装的背部有蓝白相间条纹。“一排”说明被探的人多。“光头”是犯人的特殊标志。“妹妹”和“我”是探监者。“我们的爸爸”是被探监者。“醒目的马甲”标明了“爸爸”的特殊身份。是这件“醒目的马甲”,让“妹妹一眼就找到了”“爸爸”。是这件“醒目的马甲”,让妹妹为爸爸自豪:“那是别人家的爸爸/所没有的”。也是这件“醒目的马甲”,让妹妹兴奋不已:“爸爸一定是当官了”。马甲是随便穿的吗?当然不是。度娘说:监狱犯人不穿马甲,只有看守所在押的犯罪嫌疑人外提审讯时穿马甲。马甲的颜色也分多种,桔色马甲一般是普通在押犯罪嫌疑人,黄色和粉色马甲是被判决完的犯罪嫌疑人……有可能判死刑的,都穿蓝马甲。“妹妹”还小,她不懂这些。阿煜很精,他故意留下了悬念。

2021年5月3日21点16分

TRIVIALITIES: LONG AND SHORT 徐江 Xu Jiang

5月 3, 2021

Xu Jiang
TRIVIALITIES: LONG AND SHORT

The France I used to like has disappeared,
Paris is thronged with people from places
very far away from the outskirts of Gaul.
The America I used to love
has gone back into the movies.
Many people who live there now are villains from fiction,
Robert Penn Warren, William Styron, Faulkner and Steinbeck.
Hemingway characters have been condensed into fairytales.
And those bumpkins ridiculed by Thomas Wolfe,
they would like to hold the world by its throat as a matter of course.
I am thinking of Ellery Queen, Bogart, Jack Nicholson
and all sorts of Pacino,
standing between shadows and light, DeNiro people.
I am not sure whether the lives
described by the great Annie Proulx and Ring Lardner
have really existed.
If it really was like that,
then Philip Roth and Salinger, those two masters,
they didn’t have it any easier than Bernard Malamud or myself.
The Britain I liked and also hated,
the world of Dickens, Hardy, Emily Brontë, Evelyn Waugh,
also the world of Guy Maddin.
Chaplin and Hitchcock, they came from England,
no matter if they thought of it as their grandmother‘s home or whatever,
that kind of world is gone, no-one can go back to it.
Italy, of Umberto Saba’s bitter poetry,
of Tornatore’s splendor,
Fellini’s ghosts and deities,
a world has gone under but another world has not risen.
Poor Barcelona, poor Spain,
aside from Messi, what else can you make me think of?
The bullets shot at Lorca?
Thick smoke covers Cervantes and Unamuno.
But you are singing, saying what does this have to do with you?
As you go north, farther north, everywhere north in the world
you’ll run into people drinking forever.
They are crawling out of Ibsen, Hamsun, Dostoyevski’s White Nights,
Crawling all the way till today until half of what Solzhenitsyn described is gone.
I really don’t know if this is a good thing or not.
Neither Tolstoy nor Maupassant nor the wisdom of Martin du Gard can advise me.
Old Hesse stares into the distance with his Steppenwolf eyes and doesn’t speak.
At this time everyone can understand a little why Stefan Zweig and Richard Strauss broke down.
Bukowski didn’t care about any of this, he drank a bottle and went on writing.
Pasternak screwed up his horse face and stared at a row of trees in the snow.
Wandering souls drive their chariots, circling and circling,
soundlessly crushing expectations and fear;
crushing Nietzsche and Stephen Hawking, actually
all of this can be seen to belong to Stephen King.
But it’s ok,
just be glad it’s still ok,
food is eaten, television’s turned on.
Ineffective dreams are about to start,
about to start again.
You will wake up, we will wake up,
from utter sadness, wake up to enter
indefinite nights, poisoned days.
Yes, everything definitely indefinite.
Let us clear away this forest,
let us see the distance in the past.
Not so we can see the past,
but so we can see once more
the distance we longed for.

Translated by MW on May 2nd, 2021

新世纪诗典作品联展#徐江#(32.0)

伊沙推荐:徐氏现代感怀赋体诗,是徐江在一首决胜争奖时惯用的杀手锏,确实能够展示一名诗人的综合修养与实力,但在我的评判中并非次次都奏效,取决于真知灼见与书生义气所占比例之多寡,当然是前者百分比越高就越好。本诗不算高也不算低,所以入典推荐但不染指荣誉,好在作者新近刚获李白诗歌奖新世纪中国十大诗人奖并继续保持满额。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况禹点评《新诗典》徐江《杂事诗·长短调》:本诗的缘起当然是横行全球的新冠疫情,主题则是这一疫情下文明的崩溃与混乱,以及人所应持有的正确反应。属于作者当下题材的作品中,最重要的主题之一。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黎雪梅读《新世纪诗典》之徐江《杂事诗.长短调:》这是一首关于疫情的诗歌,在诗中你能感受到各种秩序的混乱,无论欧洲还是美洲;你还能遇见很多熟悉的作家及诗人的名字,仿佛跨越时空,他们都站在你的面前,与你探讨自由、正义和死亡等有关人类存在最基本的问题,也许每个人的观点不同,但人们还是看见了远方的曙光,这正是人类的希望所在。

黄开兵:密集恐惧症——抄了两个多小时!孩子都快看完两部电影了。推荐词部分特意用了朱墨书写,避免因为密集而难以辨别。视觉效果不错!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黄平子读徐江《杂事诗·长短调》

——《新世纪诗典》3682

黄平子读诗:百度了一下“长短调”,由于该词涉及到音乐、摄影等知识,徐江老师又将其运用到诗里,我还是搞不大明白。不懂不装懂,这是我的读诗原则。猜一下:该诗叫长短调,大约是前后两节写了不同的内容,用了不同的手法吧。从“我喜欢的法国消失了”到“所有这些你也都可以看成是斯蒂芬·金”是诗的第一小节。诗人从法国开始,先后写到美国、英国、意大利、巴萨罗那、西班牙、北方、更北方、全世界所有的北方。诗人通过追忆那些逝去的大师们,最终发出感慨:“一个世界沉没了可另一个世界并没有升起来”。从“不过还好”到“我们过去向往的远方”是诗的第二小节。诗人由回忆回到现实:“你将醒来我们将醒来/从确切的悲伤中醒来”。过去很美好,现在不尽人意,不过将来肯定会更好。徐江不是悲观论者,这一点,诗写得很清楚:“不是为了看到过去/而是为了重新看一看/我们过去向往的远方”。第一小节偏叙事,第二小节偏议论。从百度关于长短调的定义来看,第一小节应该属于短调,第二小节属于长调。不知道有没有搞错。好几个诗人都说这是一首疫情诗。我觉得不是。《长短调》缅怀的是逝去的大师和过去璀璨的文明:“那样的世界今天的人现在都回不去了”。

2021年5月2日21记47分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马金山|读徐江的诗《杂事诗·长短调》的十一条:
1、文字燃烧思想,现实成就诗史;
2、当代性,即先锋性。活出文明,诗写人生;
3、徐江,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1991年创办《葵》。著有诗集《黄昏前说起天才》《徐江的诗》《花火》《雾》《杂事诗》《我斜视》、诗学论著《这就是诗》《现代诗物语》等二十余种。主持编选《1991年以来的中国诗歌》《给孩子们的诗》。五次荣获新世纪诗典“李白诗歌奖”。曾获首届亚洲诗人奖、《世界诗人》2006年度国际最佳诗人;
4、徐江的诗,尤其是短制系列作品,是极其少有的值得我整理打印出来一读再读的,其作品给我最多的意义在于丰富与智慧,并且文字的言外之意,何等绚烂、精彩;
5、《杂事诗》系列,对于诗人徐江来说,应该是尤为重要的,不仅如此,对于新世纪的诗坛来说,何偿不是一部重要的作品呢,既有个人化的印记,还有时代的呼吸与脉搏,庞大而丰富;
6、本诗写作的背景,毫不回避的是现实与疫情,不只如此,还有个体的情感与生活,除此之外,还有审视的眼光和内在的格局,均对世界物象的触感具有智性的广度与深度;
7、诗里行间,不仅有细小的颗粒,还有辽阔的世界性建构,在纹理细腻的情感排列中,既有清晰的空间,还有现代的文明,锋利而又鲜活;
8、浓厚与庞杂,是这个世界的秩序,还是我读这首史诗的深切感受,几乎每一节,都是芬芳,都是灿烂与文明,这是很多作品所不具备的,而此诗有,想要的一切;
9、未来可期,这是本诗给予我提供的精神价值,传递健康积极的生活态度与思想观念,也是此诗给予的力量;
10、本诗给予诗人的启示:“伟大的诗,源于伟大的时代,而这个时代,何尝不是伟大的历史时期呢”;
11、时代之诗,文化之诗,文明史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