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s Tagged ‘school’
6月 1, 2023

儿童节
维马丁
四年前在西安
任教授、老G、她丈夫和我
走在小湖旁
一个小孩想吓唬我
大喊嘭嘭
手指像开枪
我祝他儿童节好
老G丈夫说
他小时候
也这样干
2023.6.1

Picture by An Qi 安琪
月
维马丁
锥子
侧脸
说话
女孩
抿嘴
口哨
2023.5.30

Mask by Tristan Tréhin
早上六点
早上六点
看见像晚上六点的人
像夜里十二点的人
早上六点
能见太阳
偶尔能坐下
喝杯咖啡
2023.5

Mask by Tristan Tréhin
天
几天都觉得
还在空中在机上
没到维也纳
第一个印象是冷
五月十七非常冷
2023.5

Mask by Tristan Tréhin
颠覆
深圳朋友说
疫情颠覆太多
边境封闭
有人偷渡
有人找医疗更快
偷渡到大陆
虽然在香港
医疗免费
生活
有什么需要
焦虑
你能干别人的工作
能有别人的生活吗
压力
快乐
选择
有选择可以考虑
放弃高压力
找自己的路
朋友买了房车
在车上工作上网课
车开到青海
到东西南北
一直这样
是最好的生活
跟住在城市里比
也非常便宜
朋友说她亲戚朋友
看她的微信非常嫉妒
不显示照片还是更好
有联系断了
生意崩溃
那么多人
都过不去
有选择考虑
做别的生活
非常幸运
边境开了
深圳跟香港
又分不开了
分开但需要过去
颠覆多少
有什么颠覆
以后慢慢
看看
再说
2023.5.15

Picture by An Qi
诗人朋友
江湖海谈到
一个城市的作协主席
原来是杀人犯
杀了一个家庭
十年多以后才发现
这次见面真的太短
不要谈政治
湘莲子说
2023. 5. 17

Sculpture by Tristan Tréhin
诗人
诗人黄开兵强调
每个人都有意义
我觉得很对
大家都点头
只有周瑟瑟否定
说自己没意义
我觉得有意思
他也许很谦虚
只有晚上写诗
也许有一点意义
他说
我觉得也合理
最后才明白
大家说的是抑郁
还都谈到了顾城
2023.5.15

Picture by An Qi 安琪
生命
生命不是一条线
不一定是41度的酒
很可能只有4.1
也很好喝
整个晚上
大家快乐
大部分都
就是这样
2023.5.11

Sculpture and photo by Tristan Tréhin
母亲节
高铁上可以写诗吗
前天喝酒还没恢复
明天又是母亲节呢
德语已经写了一首
给了母亲
估计不能翻译
不提到母亲
主要写蒲公英
英语叫dandelion
我母亲喜欢花
喜欢小野花
跟父母住那时候
我早上出去摘一些野花
最普通的,不会缺少的
回家给母亲
花很多还比蒲公英小
dandelion 这个词
原来是狮子牙齿的意思
德语 Löwenzahn 一样
所以我写了狮子牙疼
老鼠牙疼兔子牙疼
山羊牙疼
然后写了一种仙子
英语叫 tooth fairy
小孩掉牙
她会晚上把牙齿拿走
也许留一个硬币
其实当然是父母做的
我在狮子牙加一个音节
变成狮子牙仙子
又变成蒲公英种子
百度说
花语是无法停留的爱
在迪士尼电影里
小孩出生第一次笑
那些花的种子
变成仙子
飞走了
德语诗很短
刚好有十行
还有押韵
其实不能翻译
为啥要写牙痛
有牙齿的动物
都会有牙痛
中文痛和疼
德语难受也有几个词
英语有 ache 也有 pain
牙疼就是 toothache
德语有 Zahnweh
仙子是 Fee
跟 weh 有押韵
写时候只想写蒲公英
结果变成
我母亲很喜欢的东西
所以寄给她
她在奥地利
我在中国
她不用电脑
不过可以用短信
十行的诗
肯定没问题
牙疼只是因为押韵
其实不只是
写蒲公英
因为刚读一首诗
比较保守
蒲公英比含蓄的人
含蓄的诗人
不会被无情的时代看见
不会看中
其实那个人相当著名
纳粹时候给纳粹拍马屁
在二战结束自杀
英语大诗人奥登
以后跟他住同一个房子
乡下小房子
读那首诗让我觉得
试一下自己写
不做比喻
从声音开始
那么疼为什么继续
老鼠牙疼兔子牙疼
山羊牙疼
一个是写感觉
蒲公英变成狮子牙疼
变成很多动物的牙疼
变成大家的疼
然后因为押韵
也许还因为迪士尼
就有了仙子
大家的疼
在仙子传说里
在吹蒲公英种子
有一种解脱
从你的嘴巴
飘散在空中
所以很美
可以给母亲
也许写诗
都是庆祝
庆祝一种记忆
很可能是
痛苦的记忆
庆祝母亲节
我写了蒲公英
或者说因为母亲节
把蒲公英给母亲
用那十行
感情从你的嘴巴
吹蒲公英
飘散到世界各地
诗歌做到
也没有更好的
2023.5.13

Picture by An Qi 安琪
聽
听风
狗
鸟
时间
空间
身体
呼吸
起伏
树叶的
波浪
声音
直升飞机
蚊子
还没有
2023.5.10

Sculpture and photo by Tristan Tréhin
猫
战争无理
帝国主义去死
那个家伙
在国家
和平的时候
天天找汉奸
那个高喊
法西斯的
诗人
还是让他
好好活着
写他的
猫
2023.5.10

Picture by An Qi 安琪
想象
资本主义
失败了
在一九三十年代
社会主义
失败了
在饥饿和恐怖
基督教天主教
失败了
因为挡不住纳粹
伊斯兰教
失败了吗
不知道
反正人间
人跟人之间
需要尊敬
需要同情
需要爱
其他的
都不一定
2023.5.9

吾辈之道
吾辈之道
可以上长城
老百姓
可以上长城
旅游客
应该去景点
可以上长城
大家都
可以上长城
应该这样
吾辈之道
2023.5.8

立夏
昨晚聚会
都在外面
都是朋友
烧烤跳舞
庆祝立夏
兄弟带了很多啤酒
很多吃的
馕和面包
明昭做厨师
糖糖小音箱
一直很棒
那么多歌
英语中文
摇滚浪漫
桶中篝火
奇怪木材
谈了很多
没有预算
自然成立
我说煮汤
结果没喝
中午喝过
带荞麦面
今天也可以
可惜一周后
我已经走了
2023.5.7

呜呜呜
呜呜!
桥上过火车
长长的运货
过五十厢
就像小时候
也许一百了
这次
还有火车
从反面来
刚刚几个
有点像坦克
2023.5

Sculpture and photo by Tristan Tréhin
今天
今天可以写诗吗
又睡得太少
天灰色
不过也不错
这样不太热
今天看到了石头
看到小花
出去了看画家
艺术家
在北京以北
就在这一带
超过五千人
谢谢瑞画家
做得好面条
西藏可以写诗吗
新疆怎么样
俄罗斯可以吗
在台湾可以
在大陆写
就写得不容易
每天写诗
每天做面条
画画
沟通
商量
文明
传统
民族
婚姻
家庭
记录
都是什么东西
反正暂时
有一个地方
可以画画
可以写诗
可以生活
都不容易
应该怎么写
应该怎么画
应该怎么活
每天试试
试试找找
找找办法
做一幅画
一种艺术
一种东西可以赚钱
昨天做讲座
赚了点点
翻译小说
做编辑等等
反正诗歌
最纯的艺术
最愚蠢的艺术
有人赚钱吗
没关系
可以生活
可以画画
可以沟通
可以工作
可以有
自己的记录
暂时
有一些东西
有一些朋友
有一些作品
有一个世界
每天都问
可以写诗吗
2023.5.5

月
月亮
后面是你
就是脸书
微信
邮件
电话
等等
等等
等等
看着希望
听着等
等一生
2023.5.3

珍惜
维马丁
有一个小子
非常生气
攻击我的诗
我觉得
任何人的好诗
包括他自己
都能回答他
应该珍惜
生命力气
写诗才好
没人想要
诗人啰嗦
2023.5.1

后期措施
大学食堂
四人小桌
用大纸板
分四个小族
一直仍然
到现在五一
后面深处
看到一桌
四五个人
要不更多
没有纸板
就像以前
地铁里
有不少人
没戴口罩
没有人管
不过有人
还一直戴
上课上班
戴到外面
也许这样
有了隐私
一种安全
经济恢复了吗
生活恢复了吗
工作、生意
有人说
也许不可能
完全像以前
2023.4.30

月
月亮恢复了吗
好像可以
昨夜不模糊
不戴口罩
2023.4.30

月
月儿是
一个虫子
疲惫的虫子
雨后疲惫
发光的虫子
前天还是
一条香蕉🍌
安迪^沃霍尔画的
黄金香蕉
不过生活
就
不可靠
2023.4.28 晚上

天津
维马丁
中国是开放的国度
天津是开放之城
奥匈帝国在天津最安全
袁世凯在天津有房
历史归历史
今天不一样
天津开发区国际学校
今天有我的诗
孩子们朗诵我写的感情
我写的希望
我写的家庭
诗里的国度
朗诵多么悦耳清楚
英语和中文
大家感动
孩子们有希望
开放之心
疫情以后
大家都感到
开放的城市
开放国度
多么重要
2023.4.27

《情人节前夕的两声鸟叫 》(黄丽绘)
时间
我的早上
是你的深夜
我的中午
是你的黎明
我下午三点
是你的九点
我的傍晚
是你的中午
我的晚上
是你的下午
你终于到了晚上
我已经开始新的一天
2023.4.22

《痛苦典当行》插画《信任》(黄丽绘)
昨天
昨天跟一群诗人朋友吃饭喝酒
捧杯时王有尾告诉我
那个人真真假假
假假真真
中国文化几千年
就是把这个做得
到最高的程度
其他文化都做不到
我觉得听起来很真
所以问王有尾
那他自己知道吗
他自己也不一定
分得很清楚
这就是完美
的短处
我知道王有尾喝酒
到最高的程度
很少有人能喝过他
所以我相信
他说的话
2023.4.20

谈
我们谈生活压力
在中国
在奥地利
在欧洲
在哪里少
孩子生活压力
在哪里多
有没有
孩子跳楼
生活条件
交税
贫富差距
工作机会
一直谈
一直很好
非常难得
还是很难
很难表达
我一个人
怎么能代表
奥地利人
整个欧洲的人
忧国忧民
还有自己
孩子前途
你是乐观
还是悲观的人
个人情况
那么多不同
不容易说
一共怎么样
能够谈话
谈话很好
见面难得
跟军人谈
跟商人谈
跟大夫谈
跟编辑做剧本
做电影做书
做一本十日谈
跟很多人谈
都是诗人
几乎都是
还有在哪里
在后海西海什刹海
在丰台有军队的地方
大部分都第一次见面
有厨师有保安
出租车司机
直接谈
直接表达
你的感受
写诗
就是
这样
2023.4.15

Sculpture and photo by Tristan Tréhin
浮士德最尴尬的问题
你的诗有没有政治
没有
有生活一切
当然不能
随时都说
一切都表达出来
没有人会
没有人能
是的
浮士德里
小女孩问
因为谈恋爱
很危险的爱情
她必须问
你对信教
态度如何
这个问题
变成成语
在德语里
尴尬的问题
绝对的问题
就是女孩
问出
的问题
所以就说
我的诗有歌德
等等大师
这样说好
2023.04.15

两首诗
诗人宋壮壮
请我吃饭
欢迎我
来到北京
我写了
两首诗
诗人杜思尚
请我吃饭
欢迎我
来到北京
我写了
两首诗
诗人马金山
请我吃饭
欢迎我
来到中国
我写了
两首诗
高校老师
想办朗诵
问我作品
靠不靠谱
我写了
两首诗
我国使馆
文化史
不太热情
我写了
一首诗
艺术馆
邀请我
欢迎我
介绍作品
我写了
两首诗
一共都是
两三首诗
2023.4.15

Picture by Xing Hao
标签:aesthetics, animals, art, artists, book, books, capitalism, child, children, Children's Day, college, 王有尾, Du Sishang, experience, 老G, 邢昊, 马金山, 黄开兵, flight, flower, flowers, friends, goethe, great wall, gun, history, Huang Kaibing, Jianghu Hai, kids, Lao G, life, Ma Jinshan, measure, memory, message, messages, moon, mother, mother's day, Nan Ren, Pang Qiongzhen, place, play, playing, poetry, poets, religion, school, schools, Shangyuan Art Museum, sky, Song Zhuangzhuang, space, summer, Tianjin, time, today, train, trains, universities, wall, walls, Wang Youwei, Xiang Lianzi, Xing Hao, Zhuang Sheng, 南人, 周瑟瑟, 宋壮壮, 庄生, 庞琼珍, 杜思尚, 江湖海, 湘莲子
发表在 1966, 1970s, 1980s, 1990s, 2000s, 2010s, 2019, 2020, 2020s, 2021, 2022, 2023, 20th century, 21st century, Antique times, April 2023, June 2023, May, May 2023, Middle Ages, poetry, PR | Leave a Comment »
4月 11, 2023

Mo Gao
BAUMSTOSSEN
In der Früh
versammeln sich alte Leute im Park
unter Platanen, sie stoßen den Stamm
mit geübten Rücken.
Ich hab das als Kind schon gemacht,
das war auf dem Schulweg,
mit einem möglichst großen Stein
den Baum anstoßen, für saure Datteln,
die runterfallen, ich füll mir die Taschen.
Dann weiter zur Schule im frostigen Wind.
Den ganzen Morgen
machen die alten Leute, Männer und Frauen,
dieselben Bewegungen.
Bumm Bumm Bumm Bumm
klingt so wie wir damals
stoßen, stoßen,
dann kommt der Frühling.
Stoßen, stoßen,
bis du alt bist.
2023-03-02
Übersetzt von MW im April 2023


伊沙推荐语:老人撞树这事儿,一直让我纳闷,小时候自己也撞过,但从未将这两件事联系起来过,直至读到本诗,诗人是干嘛用的?给人开脑洞或补脑洞。
标签:age, 莫高, food, fruit, fruits, health, history, memory, Mo Gao, NPC, old, people, school, trees, youth, 新世纪詩典
发表在 1940s, 1950s, 1960s, 1970s, 1980s, 1990s, 2000s, 2010s, 2020s, 20th century, 21st century, April 2023, March 2023, Middle Ages, NPC, poetry, Translations, 新世纪诗典 | Leave a Comment »
4月 1, 2023

Gao Ge
IMKER
Sein Vater hat sein ganzes Leben
Bienen gezüchtet
um damit ihm und seinem Bruder
das Studium zu finanzieren.
Nachher ist er dement geworden.
Sein Sohn denkt sich die ganze Zeit,
die Demenz kommt davon,
wenn er den Bienenstock aufmacht,
dieses Summen, niedrige Frequenzen,
das hat ihn
sein ganzes Leben begleitet.
Und eines Tages sind ihm die Bienen
praktisch in den Schädel geflogen
um dem Honig zu holen.
Übersetzt von MW am 1. April 2023


高歌:被新诗典摸过顶的、我的第28首代表作诞生。取材自诗友韩敬源的讲述,萦绕脑海不散,得有此作,向父辈们致敬!伊沙酷评,让我默默无语良久,着实不好消化:我咋是这个鬼样子呢?噢,还是疫年三载随波逐流,经常在朋友圈唾骂祸国殃民者留下的不良印象吧,俱往矣,我的所谓“愤怒”屁也不是,经历时事密集洗礼还有洗脑,是该成熟啦,一个十八线小城的城乡结合部维修工,指点江山参政议政,确实不啻于对着浩瀚宇宙放屁不休,关键是屁用没有……我改了。
伊沙:1980年生人,掐指一算已经43岁,就是天天愤怒也都不能叫作愤青了,难道你想刀口漫步一生?或许是40一60后都早熟,映射着70一90后的晚熟,再晚熟,大80后也该熟了吧。愤怒出诗人,愤怒出不了现代诗,本诗的诗核貌似是科学原理。
徐江点评《新诗典》高歌《养蜂人》:很别致、个人化的感受。其实,诗原本就是鼓励作者这样去发现的。作者说源自听来的灵感——只要是先写出来、且写好了的,那就算数。

标签:animals, bees, education, 高歌, family, Gao Ge, health, history, memory, money, NPC, people, school, sound, sounds, University, work, 新世纪詩典
发表在 1960s, 1970s, 1980s, 1990s, 2000s, 2010s, 2020s, 2023, 20th century, 21st century, April 2023, March 2023, Middle Ages, NPC, poetry, Translations, 新世纪诗典 | Leave a Comment »
2月 19, 2023

You Ruoxin
PARALLELWELT
In zehn Minuten
ist mein
sechzehnter Geburtstag,
sag ich zu Mama
im Bett.
Nein,
erst morgen früh
um elf
wirst du geboren,
sagt Mama.
Ich sag,
zu der Zeit
ist mein Unterricht aus,
da komm ich hinaus
aus der Schule.
2022-09-12
Übersetzt von MW im Februar 2023


伊沙推荐:00后这一拨,似乎没有前几年猛了,学校课业加重是一方面,内在因素是都来到了诗的变声期一一变得好还是金嗓子,变不好就成破锣嗓,没有必要再写下去了,艺术就是这么残酷。游若昕也正值这个变声期,似乎变得不错。
徐江点评《新诗典》游若昕《平行世界》:真好。漫威电影满世界普及它的漫画式的科幻思维,不管你喜不喜欢它,这注定会影响一两代人。游若昕这一代可谓首当其冲。有无思维获救的办法?有——诗歌的发散性和相关联想!诗题的灵感,应该是来自动画片《蜘蛛侠:平行宇宙》,但在这里,“平行宇宙”这一时空想象,被年轻的诗人借用来讨论自己的出生和成长,堪称妙手。

标签:bed, birthday, daughter, family, home, mother, people, poetry, school, You Ruoxin, 新世纪詩典, 游若昕
发表在 2000s, 2006, 2010s, 2020s, 2022, 2023, 20th century, 21st century, February 2023, Middle Ages, NPC, poetry, September 2022, Translations, 新世纪诗典, 游若昕 | Leave a Comment »
2月 18, 2023

Li Yan
ZWEI SCHULEN
Volksschule 4 und Mittelschule 4 sind getrennt.
Durch die Sträucher geht ein Drahtzaun.
Jede Schule hat einen Campus.
Vom Norden aus gibt es nur eine unterirdische Garage.
Der Sportplatz daneben ist auch gemeinsam.
Ich seh oft ein Rudel Mittelschüler
auf dem Basketballplatz, auf dem Fussballplatz.
Das Volksschultor geht nach Osten.
Ich hab mit dem Schulsekretär am Stand Bier getrunken.
Später wurde er Erster Sekretär
für Armutsbekämpfung in den Dörfern.
Das Mittelschultor geht nach Westen.
Direkt auf die belebte Große-Mauer-Südstraße.
Rechts an der Ecke ist die Station vom Bus Nr. 15.
Die drei Gebäude der Volksschule sind orange,
so wie die Schuluniform.
Sie heißen Haus der Wahrheit, Haus der Güte, Haus der Schönheit.
Das Mittelschullehrgebäude ist karmesinrot,
die Uniform ist aber blau-weiß, ganz normal.
Übersetzt von MW im Februar 2023



新世纪诗典第12季,NPC2月18日,4338首,1316人。第27个李岩(陕西)日
《新诗典》小档案:李岩,1960年生,1983年陕西师大中文系毕业,从榆林市文联退休。非各级作协会员,无党派,无职称,没当过官。
不装逼(包括装神弄鬼),也可以活。
伊沙推荐语
电影《1917》以"一镜到底"著称,李岩这首诗玩的是"一描到底"一一"白描"的"描",全诗除了叙述和描写,没有一句议论、抒情。本诗宣告着:抒情诗人李岩已经彻底蜕变,自我改造成一名口语诗人。如此极端而有效的形式实验诗,本典大大欢迎,作为诗歌艺术的先锋平台。
徐江点评《新诗典》李岩《两个学校》:老李岩的诗,多年以谣曲风闻名,近年则一直在往“酷”的路径上伸展。本诗便是这样一首新酷诗,口语、克制,不动声色下,却让人听出了岁月的溪流声。

标签:bicycles, bus stop, campus, cars, children, city, directions, fence, garage, gate, great wall, ground, Li Yan, memory, middle school, NPC, parents, place, primary school, pupils, roads, school, separated, space, sports, students, teachers, time, town, uniform, vehicles, walls, 新世纪詩典, 新世纪诗典, 李岩
发表在 1950s, 1960, 1960s, 1970s, 1980s, 1990s, 2000s, 2010s, 2020s, 2022, 2023, 20th century, 21st century, February 2023, June 2022, Middle Ages, NPC, poetry, Translations, 新世纪诗典 | Leave a Comment »
2月 9, 2023

Huo Qiaoling
VATER
Vater trinkt seine Vollmilch, presst die Schachtel flach,
reißt die oberste Schicht weg (die mit der Aufschrift),
um auf der weißen Innenschicht
etwas zu notieren.
Ein Dutzend Zeilen Menschenweisheit,
Zeichen für Zeichen aufgeschrieben.
Er ist Grund- und Mittelschullehrer mit Berufskrankheit,
also gewissenhaft und genau,
nie wütend werden.
Sein Leben lang schlicht, arbeitsam.
Letzte Nacht im Traum geht er mit der Harke,
will ein Stück Land umgraben,
Kürbissamen säen, nördliche, südliche,
im Traum sagt er noch, nicht so viele,
ein paar Stauden sind schon genug.
Übersetzt von MW im Februar 2023


伊沙推荐:我被本诗中的好细节深深打动,好细节真是编不出来的,只能来自于看见。亲情,永恒的题材,好诗的保障。
徐江点评《新诗典》霍巧玲《父亲》:亲情诗与亲情诗是不一样的,词藻、情绪膨化或抑制……它们各自撑起诗作不同的格局。本诗的支撑主干是细节
标签:carton, 霍巧玲, family, father, Huo Qiaoling, milk, NPC, paper, people, school, serious, teachers, teaching, wisdom, writing, 新世纪詩典
发表在 1970s, 1971, 1980s, 1990s, 2000s, 2010s, 2020s, 2022, 2023, 20th century, 21st century, February 2023, July 2022, Middle Ages, NPC, poetry, Translations, 新世纪诗典 | Leave a Comment »
1月 19, 2023

Li Zeyu
MOND ERSCHEINT
Am Abend, mit einer Wolke dahinter,
werfen ein paar Bäume zusammen
eine große Schultasche
in den Himmel.
Auf einmal
ist Licht auf der Erde.
Übersetzt von MW im Jänner 2023


伊沙:在这一波泛羊浪潮的席卷中,我听到见到的最好的现象便是:孩子们羊得快好得快。快要过年了,请他们出来,没有孩子哪里叫年?孩子才是最大的年味儿!本诗在主观感觉上已经达到了牛一级。
徐江点评《新诗典》李泽宇《月出》:树们把大书包抛到了天上,人间只剩下清晖。太棒的想象,多么渴求自由的心灵。

标签:bag, books, earth, evening, Li Zeyu, light, lunar calendar, moon, moon calendar, night, NPC, people, school, sky, trees, 新世纪詩典, 李泽宇
发表在 1980s, 1990s, 2000s, 2010s, 2020s, 2023, Antique times, January 2023, Middle Ages, NPC, poetry, Translations | Leave a Comment »
1月 10, 2023

Nongjia Wang
ALTE AUSTEILEN
Damals war ich schon eine Weile in der Polizeischule.
Es war das erste Mondfest.
Wir haben selbst in der Klasse gelernt.
Ein Ausbildungsleiter kommt herein,
sagt, er hat eine wichtige Ankündigung.
Die Schule kümmert sich um die Familien der Auszubildenden
und wird an alle eine Alte verteilen.
Ich war sehr überrascht
und auch sehr aufgeregt.
Gleich nach seiner Rede
kommt ein Offizier mit einem Sack.
Die beiden machen den Sack auf
und nehmen Mondkuchen heraus.
Die ganze Klasse,
Männer und Frauen,
zwei Stück pro Person.
Die Alte,
das war die Mondkuchenmarke,
so ein Betrug!
2022-09-05
Übersetzt von MW im Jaenner 2023


新世纪诗典第12季,NPC2023年1月10日,4299首,1306人。第3个农家旺(江西)日
《新诗典》小档案:农家旺,江西人氏,资深油腻男,基层小公务员,业余喜欢阅读,偶尔写一些文字自娱自乐,近年开始涉足口语诗写作,曾有口语诗被新诗典、磨铁、现代诗巡展等平台相中,傲夫诗社成员。
伊沙推荐语: 幽默之于口语诗的重要性,是来自于幽默之于后现代文化的重要性。在沉重不堪的生活面前,幽默是一种乐观精神、超拔态度。不过,面对苦厄你不正确一哭,伪口语诗鞭是要挥打你的。
标签:brand, cakes, class, classroom, family, family planning, family tree, learning, lunar calendar, moon cakes, moon calendar, moon festival, Nongjia Wang, people, police, school, studying, wife, 农家旺, 新世纪詩典
发表在 1960s, 1970s, 1980s, 1990s, 2000s, 2010s, 2020s, 2022, 2023, 20th century, 21st century, January 2023, Middle Ages, NPC, poetry, September 2022, Translations, 新世纪诗典 | Leave a Comment »
12月 7, 2022

Xidu Heshang
GRAND NARRATIVE vs PERSONAL NARRATIVE
In the morning I talked to my wife
about the year
when they buried Deng Xiaoping.
My wife wondered
why she didn’t remember that at all.
I said on that day
all students in our school
stood with white flowers
under the classroom building
watching the tribute on TV.
I was talking too much,
conversed with a neighbor.
The director saw me,
pulled me out,
kicked me twice in the legs
in front of the whole school.
I stood alone
fixing my eyes
on the service for the whole time.
Such an experience
how could I forget that?
12/6/22
Tr. MW, 12/6/22

《宏大叙事和个人叙事》
西毒何殇
早上和妻子说起
那一年
小平的追悼会
妻子疑惑
为什么她一点印象都没有
我说当时
我们全校学生
戴着白花
集体站在教学楼下
观看追悼会
话多的我
跟旁边的同学聊天
被校长看见
拉出来
当着全校师生的面
踹了两脚
独自站着
目不转睛
看完了整场追悼会
如此独特的经历
我怎么会忘?
(2022-12-6)

Zhu Jian
POEM ON TIKTOK
In a video
a woman was very excited.
“Whoever brings in enemies,
they are spies and traitors,
selling off our motherland!”
Below someone sadly commented:
“Can’t even sell any corn cobs!”
11/27/22
Tr. MW, 11/30/22

《抖音里的诗》
朱剑
视频里
一个女人慷慨激昂
“谁把外敌引进来
谁就是汉奸卖国贼
要把卖国贼赶出中国去!”
底下有人幽幽留言:
“我连老玉米棒子都卖不出去!”
(2022.11.27)





pictures by Zhu Jian & Xidu Heshang
标签:buying, death, economy, 西毒何殇, figures, food, goodbuy, government, life, media, memory, people, poetry, politics, school, selling, Xidu Heshang, Zhu Jian, 朱剑
发表在 1980s, 1990s, 2000s, 2010s, 2020s, 2021, 2022, 20th century, 21st century, December 2022, Middle Ages, November 2022, poetry, Translations, 朱剑 | Leave a Comment »
12月 2, 2022

Zhang Haoran
MENSCHENMEER
Unter der Sonne stehen,
stehen, stehen wir,
stehen und dann sind wir die Mörder.
Wir schauen einander an,
schauen, schauen
schauen und dann sind wir Polizisten.
Übersetzt von MW am 1. Dezember 2022
Zhang Haoran
SEA OF PEOPLE
Standing, standing,
standing, standing under the sun,
standing until we are the murderers.
We are watching each other,
watching, watching
watching until we are the police.
Translated by MW, 12/2/22

Zhang Haoran
BEINE
Zehntausende
Beine
fallen
vom Himmel
ganz ohne Ziel,
rennen nach Osten, hasten nach Westen.
Ich schnapp mir zwei,
zieh sie schnell an,
flieh in die U-Bahn.
Übersetzt von MW am 1. Dezember 2022
Zhang Haoran
LEGS
Must be ten thousand
legs
falling
from the sky,
running east, speeding west
without any target.
I grab onto two,
put them on fast,
dash to the subway.
Translated by MW, 12/2/22

Zhang Jingcheng
SUGGESTION
After National Day
I have something to say
that cannot quite wait.
It’s like this,
please don’t stick
little flags
and little red hearts
on my daughter’s cheeks.
When she gets home,
I have to use soap
to get the sticky stuff
from her face.
Washing it hurts her,
so she cries.
She is too small, only five!
Translated by MW, 12/2/22
Zhang Jingcheng
VORSCHLAG
Nach dem Nationalfeiertag
hätt ich einen Vorschlag,
wenn ich nichts sag, werd ich nicht froh.
Es ist so,
bitte klebt meiner Tochter
keine kleinen Fahnen,
keine kleinen roten Herzen
auf ihre Wangen.
Wenn sie heimkommt,
wasch ich mit Seife
die klebrigen Stellen
in ihrem Gesicht,
ihr tut es weh
und sie weint.
Sie ist zu klein, erst fünf.
Übersetzt von MW am 1. Dezember 2022

Ye Zhen
11 FINGERS
My younger cousin finds work in a factory,
the machine twists off her left little finger.
The factory pays eighty thousand.
With those eighty thousand,
her older brother gets enough money to marry.
In the wedding night,
her brother holds the woman he loves,
five fingers on his right hand.
He holds the woman he loves,
five plus one fingers on his left hand.
Translated by MW on Nov. 30, 2022

Yang Li
WOLKENSCHLAF
Eine Regennacht.
Kein Tröpfeln,
ein Prasseln!
Ich hör ein altes
Lied voller Sehnsucht,
hör schon sehr lang,
bin ganz verträumt.
Da kommt er am Morgen zurück,
der andere Yang Li.
Was soll das,
fragt er? Ich hör ein Lied, sag ich.
Er schaut sich um,
neigt lauschend den Kopf,
fragt mich, welches Lied?
Ich bin verschreckt, frag ihn,
ob es draußen noch regnet?
Nein. Heute hat es
gar nicht geregnet!
Oh, sag ich, das war
in der Nacht.
Ich habs noch im Sinn,
das Lied aus der Nacht,
es hat mich bewegt,
ich war noch verträumt.
Übersetzt von MW im November 2022
汉语先锋·2021年度最佳诗歌100首|张浩然《人山人海》入选理由:每一代都有这样的诗人,他一出现,其诗中的灵气就会让人觉得眼前一亮。灵气这东西装不出来也藏不住,往往在诗人年轻的时候体现得最清晰。90后一代中,张浩然就是这样的诗人。所谓有灵气,就是他对事物有感觉,特别敏感。这首《人山人海》就是这样,写的是在人群中的感觉,这感觉太棒了,直接构成好诗。(磨铁读诗会)
汉语先锋·2021年度最佳诗歌100首|张浩然《腿》入选理由:又是一首感觉特别好的诗,脑回路带了电。若以绘画来比,这首诗有某种超现实主义的奇异感,内在气质尤其接近于比利时画家马格利特,非常具有场景感,形成了陌生荒诞的视觉效果。再重申一下什么叫“感觉好”,就是既对事物有敏锐而独特的感觉,写出来又非常自然,毫无用力痕迹。诗感语感双佳,方为感觉好。(磨铁读诗会)
汉语先锋·2021年度最佳诗歌100首|张敬成《建议》入选理由:只有为父母者,才能写出这样一首心疼的诗。诗中的细节,很多家长都会遇到,父母揪心的一瞬,就是最好的诗。张敬成抓住了这一瞬,抓住了那种具体的心疼。这种心疼,又跟社会的某种集体主义浮夸之间,形成了某种对抗张力。心疼是个体的、私人的,贴小旗红心是集体的、宏大的,而孩子,在两者之间。(磨铁诗歌会)
汉语先锋·2021年度最佳诗歌100首|杨黎《云眠》入选理由:杨黎的第三首入选诗,三首中经典性最强的一首,也诗本届最佳诗歌100首中的最强单首之一。提起杨黎,总要提到他的语言,但他的语言在什么状况下最为熠熠生辉呢?在叙述中。杨黎一旦进入叙述,他所有的语言天赋都会大放光彩,语感、节奏、口气、起承转合的结构……一个人就是一支乐队。本诗就是明证。(磨铁读诗会)
汉语先锋·2021年度最佳诗歌100首|叶臻《十一指》入选理由:诗人叶臻是处理现实题材的高手,在这个向度上,他几乎每年都有杰作,今年又有了。八行的短诗,结构非常精巧,内涵犹为沉重。悲愤的情感,不平之控诉,全都被浓缩在一根失去的手指上。彻底绞去那根手指的,不是工厂的机器,是男女不平等的吃人传统。(磨铁读诗会)
目录
七 《黑暗的力量》
祁 国 《瘦金体》《仪式感让生活有了点小意思》《鬼歌》
晴朗李寒 《战时状态》
沙凯歌 《男儿泪》
沈浩波 《金色手表》《死去的亲人》《你们家有没有这样一位老人》
盛 兴 《娘炮》《想起一个骨瘦如柴的女人》《忧伤的蚂蚱小提琴》
石蛋蛋 《他操了大海》
唐 果 《提前致谢》
唐 欣 《表情平静的人》《秋天的校园》
图 雅 《不说了》《轻,而震撼》
王林燕 《高跟鞋》《火车上》
王清让 《1942》
维马丁 《致西毒何殇》
巫 昂 《说》《在触摸你之前,我的手是隐形的》
乌 青 《不管怎么样土豆就是要发芽》
目录
西 娃 《我的客人们》
向宗平 《当年的打狗事件》
晓 角 《改变》《攒人生》
邢 东 《乡村管风琴》
徐 冬 《摘苹果的时候》
徐 江 《银河》
旋 覆 《五月西湖凉似秋》《莲之力》《犹在镜中》
雪 也 《砸掌子》
杨 黎 《数一数二》《好多猫》《云眠》
叶 臻 《十一指》
伊 沙 《久违的鸟鸣》《征服北极》《犁过的土地》
一 丁 《我姐夫的狗命》
一只妖果 《爸妈的账》
游若昕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于 斯 《肾衰竭男人眼红什么?》《阿里作家索琼的长篇小说稿件》

标签:body, cheeks, child, 磨铁, directions, face, falling, finger, fingers, injury, kindergarten, legs, life, love, machine, marriage, migrant workers, murder, national day, noise, people, pleading, poetry, police, rain, red, running, school, sky, song, subway, suggestion, washing, women, women workers, work, workers, 叶臻, 张敬成, 张浩然, 杨黎
发表在 1960s, 1970s, 1980s, 1990s, 2000s, 2010s, 2020s, 2022, 20th century, 21st century, Antique times, Middle Ages, November 2022, poetry, Translations | Leave a Comment »
11月 10, 2022

Li Lan
KLASSENEINTEILUNG
In einem Jahr in dieser Schule
waren lauter Parallelklassen
außer einer Klasse,
da wollte man keine mit guten Noten,
und auch keine mit ganz schlechten,
nur zwischen 80. und 130. Platz
in der Schule.
Das war wegen der Tochter
von einem Chef in der Kreisverwaltung,
die solche Ergebnisse hatte.
2022.9.3
Übersetzt von MW im November 2022


《新诗典》小档案:礼兰,本名李桂兰,80后,喜欢阅读与写作。有作品发表在《新世纪诗典》、《中国现代诗巡展》、《诗快报》、《流派》诗刊等平台。现为傲夫诗社成员。
伊沙推荐:编辑读诗,要有真实感;诗人写诗,要有真实感。直说吧,我觉得本诗所写的是真实的,只有真实才有力量。本主持四川泸州推荐。
徐江点评《新诗典》礼兰《分班》:有的恶习,不需要“活久见”,它几乎在中华民族的几千年历史中“与生俱来”。本诗所呈现的具体事例即是其中一种。

标签:class, classmates, 礼兰, learning, Li Lan, NPC, people, school, society, students, studying, 新世纪詩典
发表在 1950s, 1960s, 1970s, 1980s, 1990s, 2000s, 2010s, 2020s, 2022, 20th century, 21st century, Middle Ages, November 2022, NPC, poetry, September 2022, Translations, 新世纪诗典 | Leave a Comment »
10月 22, 2022

Meihua Yi
ROTE BLUSE
Eileen verliert einen Knopf
an der roten Bluse.
Mama hat keinen roten Faden,
sie nimmt einen weißen.
Am Nachmittag in der Schule
rennt Eileen in der roten Bluse
ins Klassenzimmer,
nimmt vom Lehrertisch
die rote Feder zum Korrigieren,
taucht die Feder in rote Tinte
und benetzt den weißen Faden.
Jedesmal wenn die Bluse gewaschen wird,
muss Eileen mit der roten Feder
den weißen Faden
wieder umfärben.
2022-08-18
Übersetzt von MW im Oktober 2022


《新诗典》小档案:梅花驿,原名秦学昌。生于1965年。中原诗歌节同仁。《新世纪诗典》常青藤诗人。著有诗集《孤独的火车》《云潮集》。现居河南平顶山。
伊沙推荐《红衣衫》:10.2《新世纪诗典》国庆云诗会,名曰"新国风",我感觉本诗最为契合,将民族记忆中鲜活的细节写入诗,是最有表现力的,《新世纪诗典》就是一部由中文诗人集体创作的多卷体的宏伟史诗。
况禹点评《新诗典》梅花驿《红衣衫》:一个年代的少年有一个年代的爱美记忆。本诗所写的,应该是发生在“80后”之前各个年龄段的场景。平淡的表述背后,藏着一段揪心的国家历史。
标签:child, clothes, color, colors, daughter, girl, history, Mama, Meihua Yi, memory, NPC, people, red, school, white, 新世纪詩典, 梅花驿
发表在 1960s, 1965, 1970s, 1980s, 1990s, 2000s, 2010s, 2020s, 2022, 20th century, 21st century, August 2022, Middle Ages, NPC, October 2022, poetry, Translations, 新世纪诗典 | Leave a Comment »
9月 10, 2022

THE QUEEN IS GONE
She was my parents’ and grandparents’ world,
she had it cushier than all of them.
My son knows Freddie Mercury,
not sure if he knows her,
hasn’t been to Britain.
I went with my folks when I was young.
My dad was in England as an exchange student,
when he was young, maybe twelve.
We visited Marjory,
dad was at her place.
Marjory almost like the prime minister,
but a much nicer person.
We went to England and Wales
in a small car.
I even got to swim in the sea
somewhere in Wales on the coast,
no-one was there.
Beautiful, though cold of course.
Queen Mother was still around,
not in Wales at the time.
Freddie Mercury and friends,
I saw them in Vienna,
my first big concert
aside from classical music.
Boy, that was a long time ago.
MW September 2022

标签:age, Britain, cold, empire, Europe, family, father, friends, history, large, memory, music, name, names, people, person, politics, queens, school, sea, small, society, time, Wales, words, youth
发表在 1910s, 1920s, 1930s, 1940s, 1950s, 1960s, 1970s, 1980s, 1990s, 2000s, 2010s, 2020s, 2022, 20th century, 21st century, Middle Ages, poetry, September 2022 | Leave a Comment »
9月 5, 2022

Zhao Keqiang
GROSCHENZEIT
Cent-Zeit, das Wort hab ich heute gelernt.
Also Fen, 100 Fen ist ein Yuan.
Damals waren sehr viele Waren
in Fen angeschrieben.
Als ich in die Grundschule ging,
da hat ein Bleistift 4 Fen gekostet,
eine Briefmarke 8 Fen,
ein Fruchtbonbon 1 Fen,
ein eingelegter Kaninchenkopf 6 Fen.
Eine Streichholzschachtel 2 Fen,
herausgebackene Stangen oder Spiralen zum Fruehstueck 5 Fen.
Eis am Stiel 3 Fen, mit Sahnegeschmack 2 Fen dazu.
Einmal telefonieren 4 Fen.
Mit dem Bus ein paar Stationen
auch nur 5 Fen …
Zum Mondneujahr
haben mir die Großen
20 Fen auf einmal geschenkt,
ich hab mich gefreut wie ein Affe.
2022-06-15
Übersetzt von MW im September 2022


伊沙推荐:本诗作者是今夏绵阳诗会单场季军得主,但本诗并非那首季军诗篇。最终定货时遇到了这种情况:推荐季军诗篇对作者更好,推荐本诗(今夏长安厨艺诗会订货)对《新诗典》更好,个人服从集体需要,我决定推荐后者。因为本诗丁丁当当地太可爱了,它是对听觉、触觉、记忆的全面唤醒。
况禹点评《新诗典》赵克强《分币时代》:好的文学作品能带出一个时代特有的气息。十几年前,我在写八十年代文化史记《启蒙年代的秋千》时就意识到了。文化史记系列在我的计划还包括了九十年代、2000年后部分,近年受环境影响,我也在考虑要不要再加一部七十年代卷。本诗里讲述的细节,多数都是七十年代乃至更早时期的共和国记忆,它们曾经亲切,且渐行渐远。本诗就记下了这种微妙的感觉,且现场感极强。
高歌:君儿曾有诗云:分没有了。赵大爷这次捧出来一大把“分歌子”(鲁地方言,音似),他们60后的童年多“值”啊!我小时候还经历过一段儿,记得五角在心目中就是大钱。到了10后、20后的孩子们这里,以后会没有纸币、只有虚拟货币吗?西方好像没有这么激进,依然要使用纸币保住自己的隐私……诚如主持人语,一首叮叮当当的好诗,唤醒诸多记忆与感觉。
【亚坤评诗】
分币时代
作者|赵克强
(内容详见新诗典今日推送)
1.回不去了。正因为如此,这个时代记忆才如此生动、深刻、活泼、温暖、迷人。
诗的画面感很强,像一个杂货铺,里面全是让孩子眼睛放光的东西。它像一首清单诗,但又不是纯粹的清单罗列,这正是本诗最有趣的地方。它既有浓厚的语言智趣。
2.标题“分币时代”具有多义性。它既指向了那个用“分”来计算物价的时代,更指向了那个时代的背后。那里才是真正的“滋味所在”。那里才是真正的诗意所在。至于这背后是什么,读者自己去体会。
3.本诗语言非常活泼。虽然写的是“回望性内容”,但依然如临现场。读后,感觉就在其中。这确实是诗歌语言带来的特殊效果。最后三句,更是具有特殊的“生命滋味”。“喜得像猴子”,几分幽默,几分温暖,几分酸涩。
我在其它诗评中曾经说过,诗人赵克强老师是一个典型的后现代口语诗人。他诗中的松弛、幽默、智性、荒诞,以及现场感和身体性是天然的。
(马亚坤.2022.09.05.上海)

标签:daily life, 赵克强, food, history, ice-cream, life, memory, money, NPC, pencil, people, price, school, time, worth, Zhao Keqiang, 新世纪詩典
发表在 Uncategorized | Leave a Comment »
8月 17, 2022

An Ruo
AUS DEM FRÜHBEET
Er war dieses schwächliche Kind,
lass ihn Aufgaben schreiben, er weint,
lass ihn keine schreiben, dann weint er auch.
Ich sitz in der Pause an meinem Handy,
er kommt zu mir und sagt,
Frau Lehrer, meine Mama schaut immer auf ihr Handy!
Dann hat er mich auf einmal geschlagen.
Ich dreh mich überrascht um,
er lacht und sagt,
da war eine Fliege.
2022-07-15
Übersetzt von MW im August 2022


伊沙推荐语:本诗作者,本该在一个月前便与大家见面,但是她本来获选的诗夹杂着一个符号化的人物,容量引起非艺术争议,我到临推荐之前放弃了,请她另投一组重选,她经受住了考验。不仅在中国,而是在全世界,不能在纯诗范畴出好诗的就不是真正的好诗人。本诗好在细节的突发,恰似生活的现场。
况禹点评《新诗典》安若《育苗记》:诗中的学生太可爱了。这一瞬间,也正是只有作为教师才能体验到的。大学时各班排话剧,我即兴编的一句“这就是生活”,被三班的钟品大赞,后面排练时反复借用。读此诗不由又想起这句,不过不再是即兴,而是有过类似体验后的有感而发。所谓“艺术来源于生活”,话没错,但也要看作者从生活中拿的是什么。本诗拿的,正是诗歌与文学要的。
【亚坤评诗】
育苗记
作者|安若
(内容详见新诗典今日推送)
特别有趣的一首诗。我个人把诗歌趣味性看成是现代诗的基本属性之一。如果一个写作者始终无法突破这一层(器道并进,进出自由),严格意义上讲,就没有真正进入现代性。有关本诗,说两点思考。
1.它有典型性人物。人物性格特别突出。老师和学生的人物性格都非常突出。尤其是学生,他是有态度的。甚至,心里具有令人难以捉摸的“孩童心思”(通过他的具体行为就能看出来)。
2.诗歌有一种很典型的内部空间。这个空间是由老师和学生的心理空间共同构成的。你不要小看诗中的那几句话。那个时候,师生的“内心河流”一直在相互对撞和交融。
它是诗产生的一个基础。这里面,始终有一种“场域”存在。我把它称之为“诗歌场域”!
本诗就一直有。仔细体会这二人背后的心理和精神空间就能明白。
最后面那个“苍蝇”物象的运用,也特别好,达到了多重效果!
(马亚坤.2022.08.17.上海)

标签:An Ruo, child, children, growing up, memory, mobile phone, NPC, people, phone, school, students, success, surprise, teacher, teaching, weak, 安若, 新世纪詩典
发表在 1970s, 1980s, 1990s, 2000s, 2010s, 2020s, 2022, 20th century, 21st century, August 2022, July 2022, Middle Ages, NPC, poetry, Translations, 新世纪诗典 | Leave a Comment »
8月 12, 2022

Ma Lixia
DIE KLEINE STRASSE
Auf meinem Schulweg ist eine kleine Straße,
ohne Licht, ohne Häuser, still und entlegen.
Wo viele wilde Hunde wohnen.
In der Volksschule denk ich, in der Mittelschule wirds besser.
In der Mittelschule denk ich, in der Oberstufe wirds besser!
In der Oberstufe möcht ich zurück auf die kleine Straße!
In der Oberstufe lassen sich Papa und Mama scheiden,
ich bin umgezogen!
Übersetzt von MW im August 2022


伊沙推荐语:真好!其实这是一首好的抒情诗。好在哪里?意思并不复杂,也是别人说了多遍的意思,但是说得新鲜,带着一股子清新之气。这是我《现代诗写作》课第二届第18首入典诗,换作是你,恐怕成就感不来都不成。
况禹点评《新诗典》马丽霞《那条小路》:读到最后,让人揪心。什么心?“情同此心”的“心”。本诗的特点是忠于情感体验,写得老实。有些资深作者一意识到题材的情感优势,就忍不住扯犊子、膨化词语(新诗或喊着口语万岁的浑语作者皆易如此),本诗的这种老实写法,尤其值得大家思考。
标签:country, countryside, divorce, emotion, 马丽霞, family, father, high school, Ma Lixia, memory, middle school, mother, NPC, parents, paths, people, primary school, roads, school, schools, streets, time, walking, 新世纪詩典
发表在 2000s, 2010s, 2020s, 2022, 20th century, 21st century, August 2022, Middle Ages, NPC, poetry, Translations, 新世纪诗典 | Leave a Comment »
8月 8, 2022

Mu Jiang
14 JIAO
Pasta gegessen, Zeit für die Rechnung.
Die kleine Tochter der Wirtin
malt etwas in ihr Aufgabenheft.
Ich neck die junge Dame:
“Du hilfst deiner Mama schon mit der Rechnung!”
Die Wirtin wischt sich den Schweiß ab und lacht.
“Ich glaub, wenn sie mit Yuan rechnen kann,
dann kann sie helfen.”
Ich nehm das Heft,
da steht ganz schief:
9 jiao + 5 jiao
9 jiao + 5 jiao = 14 jiao
[90 Cent + 50 Cent = 140 Cent]
2022-06-11
Übersetzt von MW im August 2022


伊沙推荐语:木匠是体育专业出身,所以在运动场上、生活之中,做什么动作都显得很帅,英姿飒爽,其实,她与口语诗的关系也是如此一一写到这里,言已尽,只是短了点,怕被误读为不认真,那就多写些字:话虽短,含金量高,恐怕是又一次从另一个角度触及诗的身体性。
张敬成:当时听这首诗时,一愣,真是别出心裁,推出再次细读,更觉其好,祝贺木匠眼光独到,写出好诗,再联系体育专业出身,想不到心思这么细腻,写出这么好的诗,更觉的是奇迹[强][强][强]
高歌:孩子的认知——人类童年的认知,在成人看来,在知识满脑的成人看来,多有“差错”之趣,天真之趣……本诗就呈现了这种趣味。
标签:check, math, Mu Jiang, noodles, NPC, pasta, pay, people, school, work, 新世纪詩典, 木匠
发表在 1970s, 1980s, 1990s, 2000s, 2010s, 2020s, 2022, 20th century, 21st century, August 2022, June 2022, Middle Ages, NPC, poetry, Translations, 新世纪诗典 | Leave a Comment »
6月 28, 2022

Miao Xiaomi
TEMPEL. GLOCKE
Im großen Tempel im Dorf
liegt ein langer Buddha.
Eine Hand ist verschwunden.
Die andere grüßt vor der Brust,
da stecken Kinder Blumen hinein.
Buddha sagt nichts,
Buddha bleibt still.
Unter den milden Kurven der Brauen
hängen die Ohren bis auf die Schultern.
Mit Obstkernen drin, damit spielen die Kinder.
Sie hören
die Glocke.
In den Seitengebäuden
haben sie Unterricht,
lernen
schreiben,
nehmen Kultur auf.
Übersetzt von MW im Juni 2022


伊沙推荐语:好!这才叫佛系,这才叫丰富一一我不认为有些平台的无标准叫作丰富,在有艺术标准、诗学追求、质量底线的前提下,丰富才有意义。至于文学应该批判还是歌颂,让外行去讨论吧,专业人士只管写。
况禹点评《新诗典》喵小咪《寺庙·钟声》:一幅当代乡俗生活的切片,安静的场景,却又静中有动。唯其有动,也才在近似题材作品里显出不同。
【亚坤评诗】
寺庙·钟声
作者|喵小咪
(内容详见新诗典今日推送)
这首诗,我觉得你可以看成是一首宗教诗,也可以看成是一首具有禅思性质的文化诗。
通篇具有“内省”、“反观”和“呈示”的意味。
一般情况下,当一首诗进入某种宗教思考,某种文化沉思,或某种“内观之境”时,好多写作者就会不自觉地想去说理。
我看到好多文本都是这样。写作者的“主观意志”总想进入到“诗歌文本内部”,进行发声或评价。按照我个人看法,这其实很有问题。(当然,有些诗它必须要有“我”在场。这是另外一个话题。)
你看这首诗,它写佛,佛就在那里。作者完全没有主动跳出来干预诗歌本身。它就是靠眼中的细节和直接呈示的“实相”来完成的。
你看这些细节多么具体、可感。它构成了“佛相”的一部分。
一首宁静的“禅画”!
(马亚坤.2022.06.25.上海)
标签:bell, body, Buddha, children, culture, flowers, hand, hands, Miao Xiaomi, NPC, people, reading, religion, school, sound, writing, 喵小咪, 新世纪詩典
发表在 1960s, 1970s, 1980s, 1990s, 2000s, 2010s, 2020s, 2022, 20th century, 21st century, June 2022, Middle Ages, NPC, poetry, Translations, 新世纪诗典 | Leave a Comment »
6月 6, 2022

Wutong Zi
IF THE WORLD BELONGED TO WOMEN
In second grade
I had a fight
with a boy in our class.
Don’t remember now
what about exactly,
just that I said,
if the world had no females like me,
there could be no boys like him around.
He answered,
without us males
you couldn’t even have daughters.
This retort
had me baffled.
Even now
I still haven’t found
any weapon against that.
3/6/22
Translated by MW in June 2022


《新诗典》小档案:吾桐紫,1983年生,福建宁德人。有诗作入选《新世纪诗典》《当代诗经》《中国口语诗选》《中国口语诗年鉴》等。
伊沙推荐语:说理是诗之一义,说理的最高境界是富含理趣,当理趣出现的时候,读者就忘记了作者是在说理,本诗就是如此。
况禹点评《新诗典》吾桐紫《假如世界是女人的》:少年逗嘴,牵出来的生命奥秘。从趣味出发,抵达生的思索。
【亚坤评诗】
假如世界是女人的
作者|吾桐紫
(内容详见新诗典今日推送)
这是一首典型的直接依靠叙述而产生的诗。“叙述出诗意”,或者更进一步,“说话出诗意”,在这首诗中显露无疑。
虽然,在此诗的结尾部分,我们仍能看到“口语化背后诗性的生发和精神空间的延伸”,但它仍然在作者的直接言说中。那是直接言说和陈述带来的诗意。它并没有用“非言说”的诗歌技巧。比如冷抒情、想象、解构、修辞、渲染等等。
这其实很不容易。
尤其令人赞叹的是结尾句的“致命一击”。那是这首口语诗能否成功的“关键”。如果把最后三句删掉,剩下的部分完全就是“陈述”,它无法构成“诗”。一旦加上最后三句,整首诗的“哲理空间”和“生命质感”就全有了。
如果我们再加上标题,这个诗性意味就更足了。本诗标题与内容遥相呼应,内部哲思贯穿全诗,是一首很好的“哲理诗”。
(马亚坤.2022.06.06.上海)
标签:argument, boys, female, fight, gender, girls, life, male, memory, men, NPC, people, reproduction, school, sex, women, world, Wu Tongzi, Wutong Zi, 新世纪詩典, 梧桐紫
发表在 1980s, 1983, 1990s, 2000s, 2010s, 2020s, 20th century, 21st century, June 2022, March 2022, Middle Ages, NPC, poetry, Translations, 新世纪诗典 | Leave a Comment »
6月 3, 2022

Chen Minghua
SAIGON, 30. APRIL
Aus welchem Grund werd ichs vergessen?
Sie kamen aus allen Himmelsrichtungen im Unterleib der S-förmigen Gestalt in diese katholische Schule. Am Vormittag auswendig lernen von “Pfaue fliegen nach Südosten”, am Nachmittag Rezitieren aus dem Truyện Kiều. Sie aßen Fladen aus Fujian, tranken Coca-Cola mit Eis, Salz und Zitrone. Sie schauten Lady Chatterley’s Lover und hörten “Heute kommst du nicht heim” von Yao Surong. Sie lernten für die Matura und waren verliebt.
Aus welchem Grund würd ichs vergessen?
Tränen fließen entlang der immer wieder nach Süden begradigten Fronten des Unterleibs. Der Fluß rauscht ganz nah an den Straßen der Stadt. Ein Kampflugzeug fliegt den Nachbarn ins Wohnzimmer. Ein Panzer bricht durch den Bildschirm des Fernsehers. Ein Stahlhelm ohne Gesicht nach dem anderen hebt sich fragend zum Himmel. Eine Uniform ohne Glieder nach der anderen lässt die M16 sinken. Ein Flachboot ohne Pulverdampf nach dem anderen. Ein Mädchen winkt und wird getrennt.
Aus welchem Grund werd ich 2022 den Jahrestag des Falls von Saigon vor 47 Jahren vergessen?


伊沙:也许需要对下一代人加个注释:西贡就是今天的胡志明市,作者还私信告诉我:"南越當時的教育制度高中畢業後考上秀才才能選大學"。这是一首大好之诗,读完心中五味杂陈,作者陈铭华代表着《新诗典》散文诗(或曰"不分行诗")的顶流,他老而弥坚越写越好。本诗是6月上半月推荐诗中毫无争议的冠军之作,特置于中国诗人节一一端午节推荐。
庄生点评《新诗典》陈铭华《4月30日.西贡》:在学生课间休息时,我读了一遍,每次看到繁体字就有亲切感,从小就读繁体字的诗文,没有隔。诗的第二节可以说写学子的岁月静好,而诗的第四节写出了战争的残酷,连续用“我以什么理由忘记”贯穿全诗,撼人身心!在诗人的心中,西贡是淹没了47周年。我不知道诗人是否是1975年的时候去的美国,但看诗人简介是1979年定居美国洛杉矶。人类也没有理由忘记那些过往的惨痛,但诗人唯有以诗记之,告诉后人发生了什么,此诗让人唏嘘!
马金山|读陈铭华的诗《4月30日·西贡》的十一条:
1、分行,或者是不分行,诗,就是诗;
2、人生的经历,即是写作的宝贵财富,不仅暗含着现实的生活,还蕴含着事物的本真面貌;
3、陈铭华,祖籍广东番禺,1956年12月生于越南嘉定,1979年9月定居于美国洛杉矶。中学时期开始写诗,1990年12月偕诗友创办《新大陆》诗双月刊,任主编。著有诗集《河传》等;
4、在陈铭华的诗里,很多次出现过西贡这个地名,可见这个地方对诗人的影响有多大,与此同时,作为诗人,这个地方也成为了他最重要的写作素材;
5、陈铭华的诗,语言厚重而内含丰富,长句子与不分行的文本,既带有典型的时代背景,还具有明显的文化特征,每一首诗,一经发布,即成为经典的诗歌范本;
6、以独具一格的形式,写历史的长河,不容忽视的记忆,不仅告诉我们思维模式的重要性,而且还告诉我们经历对人生的深远影响与意义,本诗即是例证;
7、而第二节(段)不分行的文字里,写满了多重文化信息的内容,字里行间跳动的脉搏,就是历史的文化底蕴与时代符号;
8、诗中以三个独立成行的句子,“我以什么理由来忘记”,既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还有某种情绪的诠释,且饱含着莫名的滋味;
9、而第四节,则布满了战争的痕迹,描述的各种细节深入浅出,而又不免让人有点黯然神伤;
10、本诗给予诗人的启示:“动词,以及文化的信息都是诗歌丰富的内容”;
11、文化之诗、历史之诗、厚重之诗。
【亚坤评诗】
4月30日.西貢
作者|陈铭华
(内容详见新诗典今日推送)
一首大诗!一首内容含量非常丰富的大诗!
首先,这是一首深含“生命况味”的时间回望之诗。从个人角度讲,本诗是作者对自己早年生命旅程和生活记忆的一种深度“回望”和“反哺”。
从历史的角度讲,本诗是作者对西贡那段历史的深度“提纯”、“回望”和“反思”。诗中所展现的“丰富情感”和“幽微情绪”,深刻揭示了作者“个人成长史”中的“暗疤”。
不管是个人的生命痛感,时间记忆,还是历史的“烟尘”,作者内在的“感受”毫无疑问是复杂的、深刻的、厚重的、难忘的。
其次,这也是一首文化之诗。你看诗中第一段提供的“素材”,皆有明显的“文化因素”。我在想:也许是西贡这个地方原本就是一个复杂的“多文化”、“多民族”、“多种群”的集合地。这才给作者“原乡之心”带来了不同的“生命质感”和“文化反思”。
另外,这也是一首反战之诗。你看诗中第二段提供的“内容”,对战争和战争背后的遗留问题,明显具有深度的“思考”和“伤痛”。
全诗素材非常丰富,内容深刻,心灵空间里深含着“善意”。
诗歌形式采用散文化的方式进行推进。很有特点!
两段内容都用相同的主题句来做“引子”。最后还留有“尾声”作为呼应。
诗歌情绪一直贯穿到结尾。情感饱满、思想深刻、意味丰富!好诗!
(马亚坤.2022.06.03.上海)
标签:anniversary, blood, books, Chen Minghua, children, death, destruction, exams, 陈铭华, 陳銘華, face, faces, fall, fighting, films, fire, history, injury, learning, life, limbs, love, maim, memory, people, plane, poetry, school, senses, smoke, songs, surrender, tears, Vietnam, war, 新世纪詩典
发表在 1960s, 1970s, 1971, 1972, 1973, 1975, 1980s, 1989, 1990s, 2000s, 2010s, 2020s, 20th century, 21st century, April 2022, June, June 2022, Middle Ages, NPC, poetry, Translations, 新世纪诗典 | Leave a Comment »
5月 7, 2022

Zhang Zhizhen
ERSTE KLASSE
Die Lehrkraft lässt einen Schueler
vor der ganzen Klasse
rauskommen.
“Stell dich bitte
in die Ecke!”
Er schlurft
gemächlich
in seine Ecke,
will sich hinhocken.
“Warte!”
Die Lehrkraft zögert.
“Na dann geben wir dir
einen Erste Klasse Sitz!”
Sie nimmt einen Stuhl an der Wand
und lässt ihn in der Ecke sitzen.
2022-02-28
Übersetzt von MW im Mai 2022


伊沙推荐语:这一个雅座,何其妙哉!最妙的,一定来自于生活,而非大脑。有人想跟我学口语诗,恕我不线上设坛开讲,看我推荐的诗,让孩子教你,没感觉,教不会,就算了,就当人生中多了一次试错。
况禹点评《新诗典》张致臻《雅座》:我的一个小学兼初中同学,有次回忆对我小时的印象说,“我经常一走出教室,就看见他在门口被罚站。”此诗让我想起了童年的那段岁月,还好,诗中的小朋友遇到了一个风趣的好老师,接着又成就了一位新一代小诗人。
【亚坤评诗】
雅座
作者|张致臻
(内容详见新诗典今日推送)
在我的个人经验里,这是一首挺具有代表性的“后口语诗”。
1.这首诗是典型的“事实诗意呈现”。它没有用到任何传统的诗歌技巧(但不代表它没有技巧)。眼中看到什么,就站在诗的角度,去写什么。这种类型的诗,其实非常考验写作者的“现代性诗感”。作者只有16岁,可喜可贺!
2.这首诗有“智趣”。评价一首“现代性口语诗”的优劣,可以从很多个方面进入。从我个人角度讲,其中有一个很核心的层面,那就是“智趣”。
“智趣”其实是很难的。自然天成,趣味弥漫,诗意彰显。这很不好写。
因为这和写作者的“心灵能量”相关。据我目力所及,恰恰是很多成熟的写作者很难写出非常自然的“智趣”作品。主要是因为在写作一首诗时,思考的问题太多。(尤其是精神性、社会化和情感性问题)
3.这首诗的语言也非常好。它都是落地的。整首诗没有任何“虚空”的词。小作者更没有想去“写”诗,他只是非常老实地“呈示”画面。
在我个人看来,这个路子是非常正确的。他一出笔,就直接进入了“现代性”文学语言。
现在,很多小朋友写诗或文(我一直在关注),受书本、应试和教学影响,一出手就进入了“词语”里。这非常要命!这种思维,从一定意义上讲,很难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写作者!
即使以后有机缘,他进入了“写作语境”里。自我还要从头反思和重新校订。
4.这首诗的标题也非常好。“雅座”与诗中的内容形成了非常紧密的“链接”。增加了本诗的“智趣”,提升了它的“诗歌色彩感”。
祝福作者!
(马亚坤.2022.05.06.上海)
马金山|读张致臻的诗《雅座》的十一条:
1、发现,是写作的基础;
2、每一首好诗,都将会是情感的宝藏,这个世界重要的一部分;
3、张致臻,2006年12月生于北京,现就读于厦门五中初二年级。诗作入选《新世纪诗典》等;
4、张致臻的诗,善于捕捉身边的事物,并以口语化的方式,写生活,写好玩的,写自己感受到的东西,故在诗里行间,最易触及到事物质感的部分,尤显珍贵与惊喜;
5、本诗中的情节,很容易引起共鸣,因为在几代人的教育过程中,或多或少都会碰见这样的情况,而此诗的呈现,再次给我们提了个醒,任何时候,生活中再平常的事物,都是现代诗最好的素材;
6、诗一开头,显得格外引人注目,在特定的环境中制造出一个巨大的场景,让人感觉到严重,且又唤起了不少人的记忆;
7、紧接着,进行了很大的调整,这既是因为这位同学的表现决定的,也是老师忽然意识到了什么,总之,让人觉察到了什么;
8、诗中没有交待“被罚”同学具体犯了什么错,也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有效惩罚,却写出了极其复杂而又微妙的教育现场;
9、结尾部分,在幽默风趣的话语中,足见老师的仁爱之心,以及轻松愉快的教育现场和内心变化;
10、本诗给予诗人的启示:“触及人心的感觉,就是诗的源头”;
11、教育之诗、现场之诗、感觉之诗。
标签:children, class, memory, NPC, people, punishment, school, sitting, squatting, standing, teacher, treatment, wall, Zhang Zhizhen, 张致臻, 新世纪詩典
发表在 2000s, 2006, 2010s, 2020s, 20th century, 21st century, February 2022, May 2022, Middle Ages, NPC, poetry, Translations, 新世纪诗典 | Leave a Comment »
5月 5, 2022

Xiao Xia
HYPNOSE
Als erfahrene Therapeutin
hat sie damit vielen geholfen.
Liebeskranken,
Schulversagern,
Alleinerziehenden,
Taxifahrern,
Leitenden Managern,
Streunern…
Sie hat auch durch Hypnose
jemanden, der wegen eines Fehlers
für immer die Augen geschlossen hatte,
lebendig gemacht.
Übersetzt von MW im Mai 2022

午休起来看见自己
颤颤巍巍来到6.0
就当54礼物了
感恩感谢[合十][合十]
解析一下:
该篇原型来自于身边一位好友,她对心理学热爱程度可以说是如痴如狂,不疯何以成魔?[偷笑][偷笑]她所学到的深度也是我等所无法企及的,望尘莫及这个词用在这想来就对了。她利用自身所学帮助了身边很多的人,在此就不一一列举,感恩这位心理咨询师。
愿我们都越活越清明,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玫瑰][憨笑]
伊沙推荐:好一个资深的心理咨询师,《新诗典》题材之广,恐怕无人能出其右。这一方面是以口语诗为主造成的,口语诗的食材得以保其质,不像抒情诗、意象诗,先把素材全剁成了馅儿,包成饺子、包子。另一方面,是编选者的自觉使然。
况禹点评《新诗典》小虾《催眠术》:近八九年跟医院交道打得多了些,每至那些三甲医院乃至社区医院,看到年龄不一的患者,都在感慨做医生需要一颗强大的心脏,每个被病患围绕的好医生,又何尝不是菩萨降世。本诗是写心理医生的,多半部在展示医生的常态,结尾飞了起来,融入想象的天堂。
【亚坤评诗】
催眠术
作者|小虾
(内容详见新诗典今日推送)
本诗标题为“催眠术”。诗歌素材选的好。
“催眠”本身就具有“现实”和“精神”两个世界的重要意义。选择这个“题材”,一定意义上讲,“诗的精神方向”就有了。
本诗告诉我们——“职业是自我写作一个重要素材来源”。一定意义上讲,“职业更容易出好诗”,特别是特殊职业。我们应该回到自身,深度挖掘人、事和生活。
本诗纯口语,没有依靠其它“技巧”做特别支持。平实的口语叙述,如果没有“特别具有质感的个人化语言”做辅助,就很容易变得扁平。所以,最后一般都要“从诗的内部进行致命一击”。这其实很难,想写好也很不容易。
这首诗“最后四句”就进行了“诗歌内部精神的转折”。这是它成功的关键!
如果说前面八句都是诗歌叙述性的“铺垫”,还没有出诗的话,那么最后四句就是“典型的诗的生发阶段”。
这既需要稳定成熟的叙述,又需要精准高效的“诗歌思维。
本诗本质上写的是“众生相”。它精准指向的是一种“人间精神病态”。它的“精神内核”是一种“生命况味”的“提纯”。
我们总不能每天都做一个“闭着眼睛的人”!
(马亚坤.2022.05.04.上海)
马金山|读小虾的诗《催眠术》的十一条:
1、写出来即是赞美;
2、诗的素材,决定了诗的意趣,而题材,则是诗的生命;
3、小虾,女,80后,广西来宾人;
4、小虾的诗,生活化程度非常高,且充满了现实的质感,不仅情感丰富,而且细节极其动人,还不乏趣味横生的佳品,让人回味不已;
5、本诗以口语化的形式,将心理咨询师的工作情况,以及所遇到的各类群体及由此发生的一切,构成了新的题材类型和剧情,让人不由感叹人世的无常;
6、前半部分,以排比的句式,将心理咨询师的日常,以及特定的人群,进行了有效的呈现,既凸显行业,又饱含了事物的内容;
7、后半部分,继续以递进的方式,进入到一个极不寻常的场面,画面极致而且充满生机,且蕴含着丰富的想象空间;
8、诗中不同的身份,有着不同的时代特征和精神面貌,而心理咨询师这个特殊的群体,在诗人的笔下,描绘出极为丰富的一面,事实具体,现场本真;
9、诗的标题,在不同的选本中,是较为常见的标题,具有普遍的经典性,而诗人却写出了与众不同的新意,使得诗的现代性,呈现出丰富的想象力;
10、本诗给予诗人的启示:“那个惊艳的一点,是诗的灵魂”;
11、职业之诗、时代之诗、赞美之诗。

标签:death, family, hypnosis, life, memory, NPC, people, psychology, school, society, work, Xiao Xia, 小虾, 新世纪詩典
发表在 1970s, 1980s, 1990s, 2000s, 2010s, 2020s, 2022, 20th century, 21st century, April 2022, May 2022, Middle Ages, NPC, poetry, Translations, 新世纪诗典 | Leave a Comment »
4月 8, 2022

WANNA FIGHT?
You think
you have to say what’s right.
So you write
sodden poetry.
No one has to say what’s true or not.
If you have a feeling
you can write how the war is absurd,
how people suffer.
You can write what you feel.
You cannot write
what people should think.
Yesterday I told a friend
a story from the year 2000.
I was in Xinjiang,
spent the night in Kashgar.
In the lobby at the hotel,
someone screamed:
Wanna fight?
In several languages,
including Chinese.
Huge guy,
not a bad fighter.
Some people tried,
couldn’t get past him.
I said something,
don’t remember exactly,
maybe let’s sit down,
have a drink.
He calmed down a little,
sat down with me, told me his story.
He was from Kazakhstan,
going back and forth
buying and selling,
had been on the road for many years.
He spoke Russian at home.
At that time Putin had just come to power.
He really liked Putin,
Putin would reinstate the Soviet Union.
We were sitting and talking,
sometimes he would get up
to see if anyone
would want to fight him.
Calming down
was a process.
I remember feeling
he was very direct,
I could respect him.
At the same time
I was hoping no one would get hurt.
I respect him,
like every ordinary person.
He is a person,
his Putin is a fantasy.
A rather funny fantasy at the time.
You are an ordinary person,
you tell me your fantasy,
I don’t get mad at you.
You think a poet
has to tell you what’s true.
On the contrary,
you can say what you feel,
what’s in your heart.
Some say it well,
it gets very moving.
If you take your fantasy
to tell people
what you think is right,
I’d rather have that guy
who wanted to fight.
MW 4/5/22 in Chinese,
English version 4/9/22

WILL RAUFEN
du glaubst
du musst sagen was richtig sei
deshalb schreibst du
schlechte gedichte
niemand muss sagen was stimmt oder nicht
wenn du das gefühl hast
kannst du schreiben wie absurd der krieg sei
wie hilflos die leute
du kannst schreiben was du spürst
du kannst nicht schreiben
was irgendwer denken soll
gestern hab ich einem freund
eine geschichte erzählt
im jahr 2000, vor über 20 jahren
war ich in xinjiang unterwegs,
nicht weit von pakistan
hab in kashgar übernachtet
im hotel in der lobby
hat auf einmal einer geschrien
wer will mit mir raufen?
in mehreren sprachen
auch auf chinesisch
ein grosser kerl,
wahrscheinlich betrunken
nicht schlecht im raufen,
ein paar habens versucht
ich hab mit ihm geredet,
vielleicht hab ich gesagt,
trinken wir was zusammen
er hat sich hingesetzt und erzählt,
er sei ein händler aus kasachstan,
er lebe schon viele jahre auf reisen,
kaufen und verkaufen
in seiner familie spreche er russisch
putin war damals erst grad an der macht
der raufende händler
war sehr für putin
putin werde die sowjetunion wiederherstellen
wir sind gesessen und haben geredet
manchmal ist er noch aufgestanden
er hat sehen wollen
ob noch wer bereit war zu raufen
es hat länger gedauert
es war ein prozess
ich hab das gefühl
er war sehr direkt
ich kann ihn respektieren
gleichzeitig hoff ich
dass niemand verletzt war
ich respektier ihn
ich respektier alle gewöhnlichen leute
hoffentlich
er ist ein mensch
sein putin ist seine vorstellung
damals eine eher lustige vorstellung
du bist ein gewöhnlicher mensch
du erzählst mir was du dir vorstellst
ich reg mich nicht auf
du glaubst ein dichter
muss sagen was richtig sei
ich mein im gegenteil
du kannst von deinen gefühlen erzählen
was du auf dem herzen hast
manche können das sehr bewegend
wenn du deine vorstellung nimmst
und allen sagst was stimmt oder nicht
dann hab ich noch lieber
den raufenden händler
MW auf Chinesisch am 5. April,
auf Deutsch am 6. April 2022

《想打架》
维马丁
你以为
你需要讲道理
所以进来
你写得不好
没有人需要讲道理
诗人有感觉
可以写战争的荒谬
可以写平民的无助
可以写自己的感觉
不可以写
应该想什么道理
昨天跟朋友
讲一个故事
2000年,二十多年前
我在新疆旅行
在喀什过夜
旅馆一楼
突然有人喊
谁跟我打架?
用两三种语言
也包括中文
他身体很大
也许喝醉了
打架还可以
有几个人试试
打不过他
我跟他说话
不记得很清楚
也许说我们坐下
一块喝一杯吧
他安静下来
坐下跟我讲
他是哈萨克人,
做生意多年了
跑来跑去做买卖
他的家庭讲俄语
那时候普京刚上台了
那个人说
他挺喜欢普京
普京该恢复苏联
我们坐着讲话
有时候他还站起来
看看有没有人
想跟他打架
安静下来
是慢慢的过程
回忆里我觉得
这个人很直率
可以尊敬他
同时候希望
打架没有人受伤
我尊敬他
尊敬所有碰到的普通人
他是人
他的普京是幻想
那时候是有点可笑的幻想
你当普通人
你讲你的幻想
我不跟你生气
你以为大诗人
都需要讲道理
我觉得刚刚相反
可以讲你的感觉
可以讲你的心情
有的人讲得非常感动
如果拿你的幻想
给大家讲道理
你还不如那个
想打架的人
2022.4.5

记录
维马丁
一条很长很长的桌子
只有一个独坐者
他死了
也许这是最后的记录
也许其他的记录都丢了
以后谁看
还真的难说
2022.3.29 晚上于维也纳

RECORD
A very long table.
One lone guy
sits at one end.
He’s dead.
Maybe this is the last thing recorded.
Maybe all other records are lost.
Hard to say
who is going to watch it.
MW 30/3/22

AUFZEICHNUNG
Ein sehr langer Tisch.
Ein einsamer Kerl
sitzt an einem Ende.
Er ist tot.
Vielleicht ist das die letzte Aufzeichnung.
Vielleicht sind alle anderen verloren gegangen.
Schwer zu sagen
wer sie anschauen wird.
MW Chinesisch 29. März 2022, deutsche Fassung 5. April 2022

GEDICHTE SCHREIBEN
Gedichte schreiben ist keine Schule,
es ist ein Spiel für zwischendrin.
Schreiben ist nicht etwas begründen,
Gedichte sind grundlos.
Manche haben Regeln,
Regeln des Klanges,
eine Stimmung für die Musik.
Klang und Bedeutung sind nicht zu trennen.
Im Kern des Gedichts steckt dein Gefühl.
Dein Gefühl, wenn dus schreibst,
dein Gefühl, wenn dus liest.
Dein heimlicher Spaß außer der Schule,
deine diebische Freiheit.
MW Chinesisch März 2022, deutsche Fassung 5. April 2022

Picture by Xing Hao 邢昊
写诗
维马丁
写诗不是上课
是课外的游戏
写诗不是讲道理
诗没有道理
有的诗有规则
声音的规则
音乐的调律
意思和声音是分不开的
诗的核心是你的感觉
作者的感觉
读者的感觉
给你偷偷的
课外的乐
偷偷的自由
2022.3

Picture by Xing Hao 邢昊
LIEBESGESCHICHTE
Gestern hier in der Klasse
hat jemand gesagt,
Gedichte Schreiben sei grundlos.
Heute werden wir diskutieren
warum diese Annahme
völlig grundlos ist.
Werfen wir einen Blick
auf das Buch der Lieder,
aufgezeichnet um 500 vor unserer Zeitrechnung.
Darin sieht man ganz deutlich
den Stand der Gesellschaft,
die Situation der Zentralebene.
Schauen wir noch
auf andere Kulturen,
zum Beispiel sumerische
oder ägyptische alte Gedichte,
die sind von Gesellschaft und Religion
überhaupt nicht zu trennen!
Ich glaub hier in der Klasse
hat noch jemand gesagt,
durch dreitausend Jahre
seien im Buch der Lieder
die Liebesgeschichten
immer am beliebtesten gewesen!
Das sei ähnlich wie mit dem Hohelied
in der hebräischen Bibel!
Liebesgeschichten
als Liebesgeschichten
sind völlig grundlos!
Gut, Schluss für heute,
morgen schreiben wir Prüfung,
ihr müsst euch gut vorbereiten!
MW Chinesisch März 2022, deutsche Fassung 7. April 2022

爱情故事
维马丁
昨天上课
有同学说
诗没有道理
今天我们好好讨论
无道理说法
为什么无道理
你们看诗经
是不是反应
社会的状态
九州的局势
那么看看
其他的文化
中东古老诗歌
不是跟那边
那时候社会宗教情况
都分不开的?
好像还有同学
说诗经里
读的最广
三千年下去
仍然还都是
爱情故事
跟圣经雅歌
同样的局势
爱情故事
当爱情故事
多么无道理!
好,时间到了
今天下课了
明天有考试
要好好准备!
2022.3

EIGENE AUFZEICHNUNG
Hoffentlich hat jeder gern keinen Krieg,
hoffentlich hat jeder gern keinen Streit.
Ich muss nicht unbedingt sehr viel schreiben.
Deutsch zwei Gedichte, Englisch zwei Texte,
noch ein paar Chinesisch ist schon genug.
Manche Wut muss ich nicht wieder herzeigen.
MW April 2022, zuerst auf Chinesisch

自己的记录
希望谁都宁可无战争
也宁可无吵架
自己写了少点好了
德语两首,英语两首
中文几首已经很好
有的气话不用再宣扬
2022.4

天气愚人节
维马丁(奥地利)
我们这里
在奥地利
一直到昨天
雨水太少
一直太干燥
都几个月了
受到大西洋
等等的影响
好像中国这几个月
雨水不少,下雪很多
如果你本来就觉得
北约近二十几年
在南斯拉夫等等方面
不一定很成功
要不说非常糟糕
也许你觉得欧盟一样
那么如果官方媒体
说欧洲下雨下雪很厉害
整个北约一直都下雪
都几个月了
你相信吗?
奥地利不属于北约
奥地利对俄罗斯
对苏联
对南斯拉夫
有很复杂的历史
很复杂的关系
这几个月到底怎么样?
我们这里不下雨
一直到昨天
而且没有人
制裁古典音乐
除了本来
不喜欢古典音乐的人
你想相信啥
跟这里的情况
也许完全不符合
那么整个欧洲
整个欧盟
整个北约美国西方天下
都制裁古典音乐吗?
会吗?
近几十年
到底谁一直都相信官方新闻?
二战时候
犹太人和纳粹
都热爱贝多芬、
莫扎特、舒伯特
欧洲等等
没有人制裁俄罗斯音乐
纽约也没有
有一个指挥因为他一直
非常支持俄罗斯领导
现在不受欢迎
这也很可惜,俄罗斯指挥
对俄罗斯音乐感觉很好
就这样而已
那么现在这里的天气
我跟你说
你相不相信?
2022.4.1

PARENTS
what did we have ten years ago?
what did not have ten years ago?
we had everything
we must have lacked something
where did we screw up?
where did we succeed?
some things I know
some things I don’t know
it was yesterday
it was long ago
MW March 2022

父母
我们十年前有什么?
我们十年前缺什么?
我们曾经拥有一切
我们一定是缺失了什么
我们在哪里搞砸了?
我们在哪里成功了?
有些已知
有些不知
那是昨天
那是很久以前
维马丁 2022 年 3 月
石见译

《世界日》
世界喷嚏日
世界咳嗽日
世界窒息日
世界精疲力尽日
世界伤痛日
世界遗忘日
世界之日
阳春
或秋日
维马丁2022 年 3 月 20 日
3/20/2022 石见译

WORLD DAY
world day of snot
world day of coughing
world day of short breath
world day of exhaustion
world day of pain
world day of forgetting
world day
of spring
or fall
MW March 20, 2022

标签:aggression, April Fool's Day, asia, brawl, buying, children, computer, countries, 石见, 维马丁, daughter, day, days, drink, drinking, East Asia, Europe, family, feeling, feelings, fight, fighting, fights, forgetting, freedom, friendship, history, hotel, Kashgar, key, life, literature, lobby, love, Martin Winter, meeting, meetings, memory, money, NPC, online, parents, peace, people, poetry, poets, reading, record, recording, records, religion, sad, sadness, school, selling, Shi Jian, society, spring, stories, story, trade, translation, travel, truth, violence, war, weather, world, writing, Xinjiang
发表在 1960s, 1966, 1970s, 1980s, 1989, 1990s, 2000, 2000s, 2010s, 2020s, 2022, 20th century, 21st century, April 2022, February 2022, March 2022, Middle Ages, NPC, poetry, Translations, Yi Sha, 新世纪诗典, 伊沙 | Leave a Comment »
3月 29, 2022

Hai Qing
WENN
Wenn alle im Alter Pension bekommen,
werden viele Filme
verschwinden.
Wenn es vom Kindergarten bis zur Oberstufe Pflichtschule gibt,
werden viele Filme
verschwinden.
Wenn alle Menschen öffentlich krankenversichert sind,
werden viele Filme
verschwinden.
Wie wenn ein Meer plötzlich austrocknet!
Z.B. 1981 “Xi Ying Men”, dieser Film mit dem alten Hoftor.
Übersetzt von MW im März 2022


《新诗典》小档案:海青,60后先锋诗人,山东人。诗作发表或入选《新世纪诗典》《当代诗经》《山东文学》《当代传世诗歌三百首》《诗探索》《中国诗影响》《诗》(韩国)《中国当代诗经》(韩国,双语)等选本和刊物及众多公众号。出版中韩双语诗集《花落的方式》,《梦境(一)》,《梦境(二)》。
伊沙推荐语:
这个角度太刁了,看起来在说电影,实际上在写现实。选出好的角度,插入一个杠杆,就能撬起地球。本诗在这扩大的半月中属于特点突出的上乘之作。
况禹点评《新诗典》海青《如果》:好角度。诗歌不是不能反映现实,但写的时候,务求艺术化,在反映对问题的思考和追问同时,也要展示出诗歌本身灵动的特质。这不算太难的事,但不知为什么,近些年钟爱写实与宣泄的热血诗人,恰恰忘掉了。本诗的出现和入典,非常及时。
黎雪梅读《新世纪诗典》之海青《如果》:“免费养老”、“免费教育”和“免费医疗”,一直是国人梦寐以求的福利,胡星斗教授这些年也多次建议全面推行免费教育、免费医疗和免费养老,但因为种种原因都不了了之了,看样子任重道远。本诗行文上由三个排比构成,收到了循环往复、一唱三叹的效果,虽是预设的场景,却表达了诗人内心强烈的情感与诉求、责任与良知,这既是对现实民生的反照,也让我们从中看到了某种希望。
张小云:读海青《如果》
好一个重复的如果
好一串电影消失的碎碎念
好一部《喜盈门》。呵呵
咀嚼出来了
表层都读到了
海青中间层触及孝亲育儿现实
内里那一层她可是直刺
计划生育所造成的
不可逆转的代价
她这首诗最妙在于
读的人得解码
这正与伊沙荐评语
所用了那个“刁”字暗合
解得有味道,是她“刁”得妙
“刁”在她转了三道弯
2022.3.28
标签:art, disease, education, films, Hai Qing, health, history, hospitals, imagination, insurance, life, medicine, memory, movies, NPC, pensions, people, public, responsibility, school, sickness, socialism, society, state, stories, 新世纪詩典, 海青
发表在 1960s, 1970s, 1980s, 1990s, 2000s, 2010s, 2020s, 2022, 20th century, 21st century, March 2022, Middle Ages, NPC, poetry, Translations | Leave a Comment »
3月 13, 2022

Da Jiu
DORFVERSTEHER
die vom gemeinsamen geld geheuerte lehrkraft
kann nur bis zum vierten jahr unterrichten
nachher muss man ins nachbardorf ins internat
mein mitschüler Guo Wowo
seine eltern müssen sparen
sagen ihm lern ein paar zeichen verstehen
dass du nicht betrogen wirst
also hat er vier jahre gelernt
dann die schafe gehütet
und das dreißig jahre
ab heuer ist er bürgermeister
der einzige junge mensch im dorf
wird selbstverständlich
der dorfvorsteher
Übersetzt von MW im März 2022

新世纪诗典11,NPC3月13日,3996首,1243人。第9个大九(内蒙古)日
《新诗典》小档案:大九,本名郭彦星,1981年生,有诗集《灵书》《肉危机》《七色空》等,编著诗选集《百年新诗精选》《我们的诗篇》《马兰诗集》等。诗歌作品偶见各种期刊,入选《新世纪诗典》《中国先锋诗歌年鉴》《中国诗歌排行榜》《口语诗——事实的诗意》《舌尖上的诗》《给孩子的诗》《爸爸们的诗》《中国青年诗选》等。作品被翻译成英、法、韩、德、蒙等语言。
伊沙推荐:现实的质感,地方的味道,是我欣赏本诗的两点,这类诗堪称当代新乐府,文人趣味沾得越少越好,多怨则伤,过而不及,心正则宜。
黎雪梅读《新世纪诗典》之大九《照门人》:看似平淡无奇的叙述,却包含着来源于生活的最深沉的诗意,我们追随着文字可以清晰地看见诗意从无到有,由淡至浓的过程,尽现语言之奇妙;“村里唯一的年轻人/理所当然/成了村子的照门人”,一语道出农村人口凋敝、老龄化严重的现状,既有典型性又有代表性。主人公的命运令人喜忧参半,沉甸甸的同时也带给人更多地思索。
标签:administration, animals, care, characters, chiefs, education, learning, mayor, old, people, school, sheep, teaching, understanding, village, young
发表在 1970s, 1980s, 1990s, 2000s, 2010s, 2020s, 2022, 20th century, 21st century, March 2022, Middle Ages, NPC, poetry, Translations, 新世纪诗典 | Leave a Comment »
3月 1, 2022

Changka Gyamtso
EIN KLUMPEN BUTTER
Wenn jemand im Krankenhaus liegt,
besuch ihn und bring einen Klumpen.
Zum Abschied von Verwandten und Freunden
bring einen Klumpen.
Gehst du zu jemand,
bring einen Klumpen.
Nach dem Streit zur Versöhnung
bring einen Klumpen.
Großer Chef kommt ins Dorf,
bring ihm einen Klumpen.
Sprechstunde beim Lehrer deines Kindes,
bring einen Klumpen.
Also
in tibetischen Breiten
gibt es kein Gefühl,
das ein Klumpen nicht ausdrückt.
Oder doch,
dann halt zwei.
2021-10-28
Übersetzt von MW am 1. Maerz 2022


新世纪诗典11,NPC3月1日,3984首,1243人。第5个宗尕降初(四川)日
伊沙推荐:尽管我个人无福消受一一不吃奶及所有的奶制品,但我深知酥油在藏族人民生活中有多重要,不可或缺,本诗将此一点写得酣畅淋漓,是一首十分优秀的现代抒情诗,在这个扩大的三月上半月中,在一众名将高手的比拼中脱颖而出,夺取冠军!宗尕降初,为藏族增了光,为90后争了气!
侯马:写的好。顿时想喝,顿时想到奶茶,去牧民家必送上一块砖茶,千百年深厚的传统和交流交融的历史流淌至今。
况禹点评《新诗典》宗尕降初《一坨酥油》:一方水土,生一方饮食,而有些食物对于人际,还会溢出“果腹”之外的意义。从本诗看,酥油在藏民之间,显然属于后者。本诗结尾幽默、灵动,使传统的主题罩上了现代色彩。
【亚坤评诗】
一坨酥油
作者|宗尕降初
(内容详见新诗典今日推送)
宗尕降初,藏族,1992年生,甘孜州人。
我认为这是一首典型的“文化诗”。
如果抛开读者身份,尽力靠近作者内心,走进本诗的情感内部,仔细体会,你就能发现这首诗内部涌动的“民族情感”。
这样看来,它本质上又是一首“抒情诗”。
由于这首诗是用口语写作,除了最后的“个体表达”外,基本上都是事实陈述。所以,从诗歌表层上看,我并没有读出太多“显性抒情的内容”。
这正式此诗值得称赞的地方。现代诗写作,尤其是基于现实生活,立足脚下的一线当代诗写作,据我目力所及,现在基本上没有人会选择“传统抒情诗的模式”。
那种建立在词语之上的“拔高式”抒情模式,在很具体的“事实物象”面前,在很现代的“社会情景模式”面前,在非常复杂的人类情感模式面前,在万物互联的“虚拟空间”面前,已基本失效了。
所以,我看到的抒情诗,更多是让诗歌内容或身体本身说话。它甚至都超越了“冷抒情”,直接回到了“自抒情”模式(姑且这样称呼)。
这首诗就是如此。看似写的是藏区常见的“酥油”,看似只是一种事实的陈述,实则是写藏区人民的“精神内部生活”,实则是写一种“生命之道”。
作者对这块土地上的爱和感情,不是用大而显的“词语抒情”展示出来的(那种力量很弱),而是用一种食物(酥油)的“使用频率”来事实陈述的。
我把这种方式称为“事实的抒情”。
很显然,“酥油”不光是藏区人情、礼仪、风俗、生活的“代表物”,更是一种深入民族心灵内部的“生命物”。它是一种“生命之奶”。更是一种“精神血液”!
这样看,它确实又是一种高度提纯的“文化诗”!
(马亚坤.2022.02.28.上海)
黄平子读宗尕降初《一坨酥油》
——《新世纪诗典》3894
一坨酥油
宗尕降初
有人生病住院
拿一堆酥油去看望
与亲戚朋友告别
送一坨酥油
登门拜访
也拿一坨酥油
打架道歉
还是拿一坨酥油
领导进村入户
也送一坨酥油
家长见孩子老师
当然也可以送一坨酥油
因此
在藏区
没有什么情感是
一坨酥油
表达不了的
如果有
那就两坨
2021-10-28
黄平子读诗:宗尕降初,藏族,1992年生,甘孜州人。有诗歌、小说散见《民族文学》、《西藏文学》、《草堂》等报刊,有作品入选《新世纪诗典》、《汉语先锋:2019年度最佳诗歌100首》、《正在写诗的年轻人》等选本。“有人生病住院/拿一堆酥油去看望”,酥油是健康。“与亲戚朋友告别/送一坨酥油”,酥油是思念。“登门拜访/也拿一坨酥油”,酥油是祝福。“打架道歉/还是拿一坨酥油”,酥油是和平。“领导进村入户/也送一坨酥油”,酥油是关坏。“家长见孩子老师/当然也可以送一坨酥油”,酥油是尊敬。“因此
在藏区/没有什么情感是/一坨酥油/表达不了的/如果有/那就两坨”,酥油是物质。情感是精神。精神要通过物质来传递。物质可以传递精神。一坨酥油是一分情感。两坨酥油是两分情感。一切都是那么简单,一切都是那么质朴,一切都是那么纯洁。一切都是那么美好。好一坨酥油!
2022年3月1日20点16分

伊沙主持 | 新世纪诗典11一周联展(2022.2.20——2.26)
标签:butter, Changka Gyamtso, cows, culture, friends, history, hospital, life, memory, milk, NPC, past, people, present, presents, relatives, school, visit, yak, 宗尕降初, 新世纪詩典
发表在 1970s, 1980s, 1990s, 1992, 19th century, 2000s, 2010s, 2020s, 20th century, 21st century, Antique times, February 2022, March 2022, Middle Ages, NPC, October 2021, poetry, Translations, 新世纪诗典 | Leave a Comment »
2月 19, 2022

You Ruoxin
EDGE OF HISTORY
My desk neighbor,
to get ahead of me next term
at the history exams,
bought a roll of toilet paper on Taobao,
printed with the main points of history.
One day when she didn’t pay attention,
I ripped off a square
and ran to the bathroom.
Just when I returned to class,
she who would never leave the room,
flew at me, chasing me
all through the corridor.
1/21/22
Tr. MW in February 2022

新世纪诗典11,女诗人小辑之五,NPC2022年2月20日,3975首,1241人。第26个游若昕(福建)日
《新诗典》小档案:游若昕,女,2006年出生,2012年开始诗歌创作。现就读于福建省宁德市高级中学。曾获第四届李白诗歌奖入围奖(2015)、第七届李白诗歌奖金诗奖(2018年),2021年获评《新世纪诗典》新世纪中国十大女诗人。系中国口语诗年鉴编委。在《诗歌月刊》《作品》《诗潮》《青春》《读诗》《边缘艺术》《雨露风》《鹿鸣》《新大陆诗刊》等海内外刊物发表诗作,作品被译成英语、德语、韩语、日语、阿拉伯语、西班牙语、俄语等。
伊沙推荐:游若昕是《新诗典》所推出的最有才华、实力与成就的少年诗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她不可避免地来到了蜕变期。在诗上给人的印象:感觉上的新鲜感少了,知性在增强,但还远远没有多到能够制造新的新鲜,这个蜕变期一定不会在短时期结束,甚至会带来困惑与痛苦一一这一切我都经历过,我的建议是在以学习为主的正常生活中自然解决问题,学习最忙(譬如高考之年)时可以暂停写诗。
况禹点评《新诗典》游若昕《历史的一角》:有喜感。喜感背后起支撑的,仍是我们熟悉的内地学校教育所特有的气息。只是这次镜头太近,已近乎“偷拍”——这就是“诗人卧底”所带来的效果。本诗属于纯写实,与作者以往那种想象力跳脱式的写法不太一样,但游若昕就是游若昕,即便写实也还是比旁人多出不少生趣来。
黎雪梅读《新世纪诗典》之游若昕《历史的一角》: 这是若昕版《同桌的你》,虽写的是求学的日常,细细品味,却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它不是一般的酸甜苦辣,有着青苹果的清甜与纯净;满是纯真无邪的少年情怀与深挚的同窗之情,也许若干年后回想起来嘴角依然会微微上扬。这样的记录不仅仅是当年的情景再现,更是自己一段青春岁月与生命情感的密码,在漫漫的人生长河中的尤显得弥足珍贵。
标签:bathroom, class, classroom, exams, girls, history, memory, NPC, paper, people, pupils, running, school, students, toilet, You Ruoxin, 新世纪詩典, 游若昕
发表在 1880s, 1890s, 18th century, 1900s, 1910s, 1920s, 1930s, 1940s, 1950s, 1960s, 1970s, 1980s, 1989, 1990s, 19th century, 2000s, 2006, 2010s, 2020s, 2022, 20th century, 21st century, Antique times, February 2022, First Emperor, Han dynasty, January 2022, Middle Ages, NPC, Old Egypt, Persia, poetry, Prehistoric times, Qin Dynasty, Qing Dynasty, Roman times, Song Dynasty, Stone Age, Tang Dynasty, Translations, Warring States, 新世纪诗典, 游若昕 | Leave a Comment »
2月 2, 2022

Mo Gao
SCHULWEG
Meine zwei großen Schwestern und ich
sind damals oft barfuß
im matschigen Lehm gesteckt.
Wir mussten durch eine lange Schlucht,
bis unter die Bogenbrücke von Changzhen,
dort haben wir uns den Schlamm abgewaschen.
In der Schultasche hatten wir neue Stoffschuhe
(mit selbstgestickten Sohlen von Mama),
so sind wir dann in die Schule gegangen,
von Stadtkindern
nicht zu unterscheiden.
2021-10-10
Übersetzt von MW am 1. Februar 2022


新世纪诗典11,NPC2022年2月2日(大年初二),3957首,1236人。第6个莫高(四川)日
伊沙推荐:大过年的,不能因为这半月进前二的是一家子,这个亚军就不给了。本诗之所以是亚军之作,一是有一份难能可贵的诚实,我发现并不是所有口语诗人都能做到这一点(不诚实要口语诗干吗);二是本诗很有社会学意义:农村出身的孩子就是比城里的孩子更知道奋斗,作者自己就是明证。
况禹点评《新诗典》莫高《上学记》:小时曾在南方的矿区小学读过一个多学期,身边的同学与北方的不太一样。当时只以为是地域差别,现在回想,还有城市与城镇的区别。本诗所写的经历,当与我那些南方同学的条件,还要有一定差距。遥想岁月,我们都是从什么样的地方出发,一路坎坷走来呵,改革开放在国人生活中的伟大,由此可见。
黎雪梅读《新世纪诗典》之莫高《上学记》:记忆中留下的多是个人史中弥足珍贵的部分,而细致入微的细节呈现则令诗歌具体而深入人心,唯其如此,诗歌才能传递出被封存的诗意,释放出历久弥香的岁月芬芳。诗歌的最后尤为出彩,也是的点睛之笔,将乡下孩子的自尊与自信展现得淋漓尽致,同时也深入到本诗的内核,一首诗的力度,也正是从这样的内核的抵达而来。
晏非跟读《新世纪诗典》| 2022.2.1诗人莫高《上学记》
春节期间,浓浓的怀旧味道暖人心,新诗典上也不例外。这首诗也是一首暖人心的诗,曾经艰辛的上学路化为多年后的诗作上学记,对细节的刻画倾注着诗人对妈妈和两个姐姐的情感,倾注着对乡村的苔沟、拱桥的情感,当时觉得苦的东西,如今能咂巴出更多的味。最后两句诗“我们就和城里的孩子/没有了区别”,仿佛一下子调亮了整首诗的色调,让读者也跟着明亮起来。
马金山|读莫高的诗《上学记》的十一条:
1、好好生活,就会写出好好的诗;
2、极好的诗,往往表面平静,而给人内心的感受往往极其复杂而且深刻;
3、莫高,本名肖棱,1972年生,《新世纪诗典》典人,中国诗歌学会会员;
4、昨天木匠,今天莫高,一定会让人记住,且会记住很久,不只是因为他们是夫妻关系,更是因为他们的好诗,以及这个重大的新年的日子,值得他们值视一生,骄傲一生。祝贺!祝福!
5、莫高的诗,以平实的语言,善于挖掘内心深处的情感,结合个人的体验,注入新鲜的事物,以及具有深层的含义和引人思考的东西,值得细细回味;
6、本诗以具体的细节,深入浅出的描述,将农村孩子上学的经历,以高清的视角,形象生动的画面,还原了一代人共同的生活和记忆,
7、所揭示出来的东西,不仅仅是本真的社会现象,更是一代人心理世界建构的精神状态,虽然诗里行间的味道平实,但给人带来的回味感,却印象最深;
8、尤其是“妈妈亲手纳的鞋底”,对于那个时代而言,既充满着浓浓的爱与温暖,更是内心的幸福与欢喜,这是一种真实的内心世界,这一点,我极有共鸣;
9、诗的结尾,把社会化的城镇现象,以及童年时光中,最再乎的东西呈现出来了,且达成了某种积极的,健康的感觉,这点对于成长过程中的孩子而言,至关重要;
10、本诗给予诗人的启示:“写具体的事物就好了,情感自己会流泻出来”;
11、记录之诗、童年之诗、时代之诗。
【亚坤评诗】
上学记
作者|莫高
(内容详见新诗典今日推送)
因为新诗典昨日推送的木匠老师和今日推送的莫高老师是一家子。本着对诗严肃的态度,我又回头仔细对比了一下这两首诗。
首先要说一下,今日之诗和昨日之诗都是写内心深处的情感和记忆,都充满着爱意和苦涩,都是以情动人。但这两首诗的内质却非常不同。
昨天的诗,细读之后有一种柔和而又内强的女性气息(请你仔细读,读个几十遍)。诗歌主要靠致命的细节、语言的幽微和女性视角取胜。而今日之诗,语言诚实、质朴、本分。读后,诗歌有一种深远的空间感。气息和内部力量更加克制、平稳、隐忍。
也许是因为我从小生活在农村,又有作者这种深度的生命体验,所以这首诗带给我的情感冲击力还是很强的。
诗的前六行是平静的叙述,没有什么情感波澜,却非常重要。首先它是诗歌整体情绪的累积和推进。这六行内容的具体呈示,是为了后面诗歌内核的爆发做准备的。它越平静越好!事实上,作者完全控制住了。
诗的前六行还有几个细节,非常重要。我整理了一下“我和两个姐姐,经常光着脚,叉着黄泥巴,走很长的苔沟,在进入场镇一座拱桥下,上学前,把泥脚洗干净”。
这些叙述指向作者内心记忆里的一个“情感空间”。贫困生活中带着暖意!它是诗歌内部力量的生发点!是这首诗生命的“魂”!
直到后五句的出现,这首诗的内部情感才最终得到了完满释放!
哦!我们终于知道“赤脚叉黄泥,又洗脚穿鞋去上学”,是因为那是一双母亲手纳的新布鞋。这时,情感的浓度达到高潮。令人泪目!
更重要的还没完。最后三句“穿上后再去学校 我们就和城里的孩子 没有了区别”
这直接把一首高浓度的个体情感之诗推向了更宏阔的社会学语境中去了。由此,它就不再是作者的“个案”,而是特殊时代,农村孩子的“共性命运”。
作者依靠“乡村生活记忆”、“母爱高浓度表达”、“深远社会学反思”三个层面,把一个农村孩子的命运、情感和心理写活了!真诗!情诗!重诗!
(马亚坤.2022.02.01.上海)
标签:children, country, countryside, 莫高, family, history, memory, Mo Gao, mud, NPC, people, river, school, shoes, siblings, sisters, walking, 新世纪詩典
发表在 1970s, 1972, 1980s, 1990s, 2000s, 2010s, 2020s, 2021, 2022, 20th century, 21st century, February 2022, Middle Ages, NPC, October 2021, poetry, Translations, 新世纪诗典 | Leave a Comment »
1月 11, 2022

Kuang Hongyu
DER TURNLEHRER HAT DIE SCHLECHTESTE GESUNDHEIT
Der Mathe-Lehrer sagt:
“Heute hat der Turnlehrer Kopfweh,
wir machen jetzt Mathematik.”
Die Englischlehrerin sagt:
“Heute hat der Turnlehrer Fußschmerzen,
wir machen jetzt Englisch.”
Der Sachkunde-Lehrer sagt:
“Heute hat der Turnlehrer Hüftprobleme,
wir machen jetzt Sachkunde.”
Unter allen Lehrkräften
hat der Turnlehrer
die schlechteste Gesundheit.
Übersetzt von MW im Januar 2022

新世纪诗典11,NPC2022年1月11日,3935首,1227人。第2个匡鸿羽(浙江)
《新诗典》小档案:匡鸿羽,男,2010年6月出生,浙江省嘉兴市嘉善县吴镇小学六年级学生。中国诗歌学会会员。发表诗歌140余首、作文40多篇,散见于《诗刊》《诗潮》《中国青年作家报》《中国少年儿童》等70多种报刊,诗歌被收录《新世纪诗典》等10多本诗集。主持“鸿羽之光”微信公众号“每周小诗星”专栏,主编《每周小诗星诗选》2020年卷、2021年卷。出版个人童诗集《蟠桃味的筋斗云》。
荣获:嘉善县第十一届文学艺术“红杜鹃新苗奖”,第一届“母语时代杯”全国童诗大赛一等奖,第二届“长嘉”全国少儿诗歌大赛一等奖,第九届白天鹅诗歌奖“最佳童诗奖”、《艺术界·儿童文艺》2019年度“最佳作品奖”、《少年诗刊》星光小诗人等30多个全国性奖项。
伊沙推荐:幽默感之于孩子,太重要了!长安封城之中,我们教师上云课,学校交给了心理疏导的责任与义务,冥冥之中我直觉,一个富有幽默感的孩子一定不会抑郁、暴躁,并且在成长中更有可能长成一个聪明、智慧的人,不是体育老师真的身体不好,而是这个孩子很幽默,写的是现代诗。
况禹点评《新诗典》匡鸿羽《体育老师身体最差》:学校对师生而言,就是缩微的世界。本诗写出了课堂下的真生活。对于年轻作者,这本就是太难得的一件事。更难得的,是作者抓住生活本身呈现出的幽默。
高歌:让人会心一笑、举重若轻的好诗。众所周知,我们的中小学到底有多么重视体育课,体育课几乎全部占去,我打小上的体育课更是屈指可数,坚强的体魄全是操蛋职场练出来的……所以体育大赛的争金夺银,和国人的整体身体素质真是不挨着,唐欣老师的《奥运会》基于这个语境,是完全成立的。
川江点评《新诗典》匡鸿羽《体育老师身体最差》:这是一个事实,我也经历过。犹其我父亲当年既是数学老师又兼体育老师,经常发生挤占体育课的情况。但我们当学生时没有悟出诗来,紧张的学习,也没心情多想。匡同学发现了,估计这一发现还缓解了紧张的学习氛围,不简单!整首诗语言朴实流畅,朗朗上口,感觉匡同学就在我跟前,很真实。所以事实的诗意,既要有事实,更要提炼出诗意。缺一不可。
丁玲爱(匡鸿羽的语文老师)点评《体育老师身体最差》:体育老师和数学老师同时追求一个英语老师,结果英语老师嫁给了体育老师,原因就是体育老师把课都送给她了。
黎雪梅读《新世纪诗典》之匡鸿羽《体育老师身体最差》:哈哈,不是体育老师身体最差,是体育老师的课被其他教主科的老师以各种莫须有的借口给占用了。在中小学阶段,音体美等课程本来是学生们最喜欢的科目,然而主科老师们为了教学成绩常常占用这些科目的课程,来完成自己的目标。小诗人以诗歌的形式,从侧面反映这一学校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含蓄表达出内心的无奈与不满,很有代表性。类似于归纳法的诗写方式,条理清楚逻辑分明;语言诙谐而又俏皮,却不乏反讽的力量, 真相也不言自明,彰显出优越于同龄孩子的成熟与幽默。令人会心一笑的同时,忍不住击节赞叹。
雨兰点评《新诗典》匡鸿羽《体育老师身体最差》:体育课是一门经常被语文课等主课侵占的“副课”, 体育老师经常和学生们一起运动,应该是体格健壮身体棒棒的,小诗人没有直接揭示这一现象,而是以儿童的视角和思维,如实写来,层层铺垫,得出了一个有趣的结论:在所有老师中,体育老师身体却最差,让整首诗又有了一种反讽意味。小诗人可谓独具慧眼,角度美妙。
标签:English, Kuang Hongyu, math, NPC, people, physical education, pupils, school, science, sports, students, subjects, teachers, teaching, 匡鸿羽, 新世纪詩典
发表在 2010, 2010s, 2020, 2021, 2022, 20th century, 21st century, January 2022, Middle Ages, NPC, poetry, Translations, 新世纪诗典 | Leave a Comment »
12月 17, 2021

Zhang Tao
FISCHEN
Am Abwasserkanal unserer Schule
sind ein paar alte Männer am Fischen.
Die glauben sicher,
in jedem Wasserlauf gibt es Fische.
Ein alter Herr fragt einen anderen,
ob er heut schon was gefangen hat?
Der Gefragte antwortet sehr deutlich,
Nagel auf den Kopf, hörst du!
“Wie kann da drin ein Fisch sein?
Ich will nur nicht nach Haus!”
März 2020
Übersetzt von MW im Dezember 2021


新世纪诗典11,NPC12月18日,3911首,1227人。第2个张韬(四川)日
《新诗典》小档案:张韬,男,1997年生,四川绵阳人,傲夫诗社成员,“诗人最好的名片是诗”,看诗吧,不扯了。
伊沙推荐:此诗将老人心态揭示得好,或许越是年轻人反而越能揭示老人的心态。作者国庆期间来长安,在诗上表现得不错,路还长,健步走。
况禹点评《新诗典》张韬《钓鱼》:诗乃世间最难事(当然是之一),只待有心人。本诗即如此,作者有心,于是好在细节——不是描绘,而是对内心处境的呈现。
黎雪梅读《新世纪诗典》之张韬《钓鱼》:古有欧阳修“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今有大爷明知“排污水的河边”钓不到鱼,却偏偏一本正经地装作钓鱼,真是“钓翁之意不在鱼,在乎不想回家也”,至于为什么不想回家,诗中并没有交代,从而留给读者极大的想象空间,也正是诗歌的张力所在,不同的人会做出迥然不同的解读。诗题为《钓鱼》,实则河中并无鱼,二者之间构成的反差,让人不免对有家不愿回的大爷动同情与恻隐之心。简洁有力的对话将大爷的性情、心态、想法及生存状态表现得淋漓尽致,浓浓的时代感和生活气息扑面而来。
马金山|读张韬的诗《钓鱼》的十一条:
1、对于写作者,唯有作品才是生命,至于其他,关心则乱;
2、语言的奥秘,在于弦外之音,在于细节的意味和事物本身带来的惊喜;
3、张韬,男,1997年生,四川绵阳人,傲夫诗社成员;
4、张韬的诗,多写自己看到的,想到的,感受到的事物,从日常生活的细节出发,饱含人生的奇妙和趣味,且迸发出弦外之音;
5、本诗以一种情景化的形式,描述出细微的日常生活,既关乎生命里极为微妙的东西,又反映出老人的生活与心境,让人五味杂陈,不由得又感慨不已;
6、诗一开头,由一个具体的场景,在细腻的笔触下,将看见的画面,以及想象中的状态,不紧不慢地道来,趣味十足;
7、一对老人的对话,使得另一位老人的心事坦露出来,揭示出一个家庭矛盾与社会问题,而正是这些,才击中人心,况味倍增;
8、诗里行间,层次分明,而朴实的文字背后,是耐人寻味的故事,更是人生中极为复杂的一面,揭示出现实而本真的世界;
9、很多时候,把经历过的一切写出来,就是再一次把生活进行了还原;
10、本诗给予诗人的启示:“细节的呈现,是现代诗重要的一部分”;
11、对话之诗、画面之诗、情境之诗。
标签:age, animals, aquaeduct, canal, clean, conversation, death, dirty, education, fish, fishing, flow, garbage, life, men, NPC, old, out, outside, people, poetry, river, school, water, Zhang Tao, 新世纪詩典
发表在 1930s, 1940s, 1950s, 1960s, 1990s, 1997, 2000s, 2010s, 2020, 2021, 20th century, 21st century, December 2021, March 2020, Middle Ages, NPC, poetry, Translations, 新世纪诗典 | Leave a Comment »
12月 15, 2021

Nika Auer
DIE KLEINE GEFLOHENE ELLEN
Ellen ist fünf, will nicht in den Kindergarten.
Sie weint jedesmal, will nach Haus.
Ein Blatt Papier, ein Buntstift,
und sie beruhigt sich.
“Schau, was sie da malt!”
Farzane zeigt uns die Zeichnungen ihrer Tochter.
Ellen malt Soldaten, Panzer und Bomben.
Übersetzt von MW im Dezember 2021


《新诗典》小档案:赵小北,诗歌散见于《诗潮》《诗歌月刊》《星星诗刊》《扬子江诗刊》《深圳诗刊》《星火》等,已出版两本个人诗集,现居德国。Nika Auer, chin. Name Zhao Xiaobei, schreibt und veröffentlicht seit den 1990er Jahren. Hat in China zwei Gedichtbände publiziert. Heute lebt sie in der Nähe von Frankfurt.
伊沙推荐:《文友》小开本时代的作者,在《新诗典》重逢,人已经在德国,这种时空变幻的动感,让我感到诗文有缘。本诗似曾相识,但对作者来说,却是第一手材料,希望她为《新诗典》守住一个德国前沿视角。
况禹点评《新诗典》赵小北《小难民艾琳》:汉语的海外视角,怎么让其具有足够的文学价值?不同的时代,可能指标不是很一致。但究其根本,还是反映人生存的作品,更容易震撼人一些。本诗尤其如此,小小的孩子,内心里装满着太多东西,她必须找一个途径宣泄出来,然后才能回归她本来年龄的生活,但——真回得去吗?
黎雪梅读《新世纪诗典》之赵小北《小难民艾琳》:亲眼目睹了战争的残酷性,以及周围环境恶化,不仅不利于儿童成长,对儿童心灵的伤害也极大,容易让儿童缺乏安全感造成自闭自卑等症状。本诗中可怜的小女孩艾琳,就是这样一个罪恶战争的无辜受害者,才只有五岁的她就成了难民当中的一员。本是无忧无虑、活泼可爱的年龄,却承受了本不该承受的人间苦难。“一张纸,一支画笔”是她排遣内心痛苦的有效方式,有了这两样“她就能安静下来”,而她画中的“士兵、坦克和炸弹”,是她刻骨铭心的记忆,是造成她痛苦的根源,也是一生都要努力消弭的梦魇。惟愿所有像小艾琳一样的孩子,早日走出战争的阴影,愈合心灵的创伤,投入新生活的怀抱,开启正常孩子应有的幸福模式,毕竟未来可期。
标签:children, 赵小北, kindergarten, Nika Auer, NPC, painting, paper, parents, pens, people, refugee, refugees, school, teachers, war, Zhao Xiaobei, 新世纪詩典
发表在 1980s, 1990s, 2000s, 2010s, 2020, 2021, 20th century, 21st century, December 2021, Middle Ages, NPC, poetry, Translations, 新世纪诗典 | Leave a Comment »
12月 3, 2021

Ma Fei
UNI-ABSCHLUSSARBEIT
Ich hab drei Monate verwendet,
fünfmal umgeschrieben,
auf dreißig Seiten Papier
über zehntausend Zeichen.
Meine Note war “gut”.
Ich hab für Chen Feng geschrieben,
in einer Nacht,
in einem Zug,
dreitausend Zeichen Abschlussarbeit.
Er hat ein “sehr gut” bekommen.
Übersetzt von MW im Dez. 2021


《新诗典》小档案:马非,生于1971年。出版诗集《一行乘三》《致全世界的失恋书》《宝贝》《青海湖》《四处走动》《我不是来睡觉的》《那个人》等8部,部分作品被译成英语、德语、西班牙语、韩语、日语。荣获2013年长安诗歌节现代诗成就奖、磨铁诗歌奖·2017中国年度诗人大奖、第十届(2020)《新世纪诗典》李白诗歌奖成就奖、李白诗歌奖"新世纪中国十大诗人奖"。现居西宁。
伊沙推荐语:诗人要有身份感,譬如《新诗典》满额诗人(数据王)、李白诗歌奖成就奖(最高大奖)得主就不能满足于刚过底线水准的推荐诗,为此我否掉了马非两首订货,让其在压力下写了一个月,虽无惊喜,但也还好,沉淀在记忆中的事实胜过各种观念。
况禹点评《新诗典》马非《大学毕业论文》:马非犀利,貌似从记忆中打捞出一团岁月的纠结,实质拎起了一长串当代教育之怪、乃至智识之怪,隔了长长的岁月望过去,越想越觉得惊悚。
高歌:话说我这个没上过大学的人,也替人写过一篇研究生论文,优秀。平心而论,中国论文价值几何?除了抄来抄去,就是代笔。真正做学问一样去面对课题者,才令人起敬。
韩敬源:叙述的语气口气、内在的节奏都有现代感,在清醒和悲痛的迷离中有种情感线索上的清晰。现实与基于现实基础上的超现实质感都以情感的深邃为线,最后“我”的冷静有种别样的通透而又清澈的气质!好诗!
黎雪梅读《新世纪诗典》之马非《大学毕业论文》:诗中所写这是典型的付出与得到不成正比,或者人们常说的“有意栽花花不发,无意插柳柳成荫”,这样的生活或学习体验脱胎于日常,也许很多人都会有,也更容易引起共鸣,折射出教育体制、评审机制等方面存在的现象及弊端,从而跳出个人史的窠臼,汇入时代的洪流之中,而每一个个人史又是构成整个民族史不可或缺的要素,因而不容被忽视。
闫闫:写论文太痛苦了,那时候最怕接到导师的电话,所以都是静音,写完论文就换了铃声
马金山|读马非的诗《大学毕业论文》的十一条:
1、诗中的现实,比想象更加长久,正如思想高于一切;
2、经历是人生宝贵的财富,而记忆就是写作的来源,使得生命更具意义;
3、马非,生于1971年。出版诗集《一行乘三》《致全世界的失恋书》《宝贝》《青海湖》《四处走动》《我不是来睡觉的》《那个人》等8部,部分作品被译成英语、德语、西班牙语、韩语、日语。荣获2013年长安诗歌节现代诗成就奖、磨铁诗歌奖·2017中国年度诗人大奖、第十届(2020)《新世纪诗典》李白诗歌奖成就奖、李白诗歌奖"新世纪中国十大诗人奖"。现居西宁;
4、马非是我敬重的一类诗人,因为其人的真,和诗的实,融合于诗中,达成了人诗合一,都是这个时代最为珍贵的东西,更是多数诗人尤为重要的部分;
5、马非的诗,以口语的方式,在日常化的生活中,由自觉的写作意识和先锋性,以及对事物的认知与观察能力,让事物回到真实,生长出值得玩味的东西,且已然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
6、本诗通过几个数据的变化,在前后之间的对比,所得出的结果,勾勒出教育中的某种现象,不仅引人深思,更加呈现出一个时代的世相面貌;
7、诗由两节构成,一节关于“我”自己的,第二节则是关系到别人的,不同的是“我”的代笔,而这样的变化,就是诗意最具价值的东西;
8、而诗中简约的描述,紧凑的语言和行为,成为中国教育之一种,也是人生之一种;
9、标题直白地表达阶段性情状,既有传统的教育时间,还有具体的内容,皆为经历的过程与事物,共性,共鸣;
10、本诗给予诗人的启示:“写出本真与事实,就是写出了现实的奥秘”;
11、记忆之诗、数据之诗、荒诞之诗。
本期诗人:
李荼、晏非、李勋阳、李东泽、周鸣
洪君植、小麦、蒲永见、韩德星、草屋
胡泊、刘健、川江、麦甜、曲煜萌
于斯、宋壮壮、唐欣、严力、潘洗尘
李少君、庞琼珍、易小倩、毛姐、徐厌
张致臻、杨经纬、李启践、黎贡、陆勤应
标签:college, education, 马非, graduation, life, Ma Fei, memory, people, qualification, quality, school, society, thesis, University, writing, 新世纪詩典
发表在 1970s, 1971, 1980s, 1990s, 2000s, 2010s, 2020, 2021, 20th century, 21st century, December 2021, Middle Ages, NPC, poetry, Translations, 新世纪诗典 | Leave a Comment »
11月 22, 2021

Pang Qiongzhen
SAKA SAKA!
– für meine Freundinnen aus der Republik Kongo
Saka Saka!
Das Geräusch der Maniokblätter,
mir rinnt das Wasser im Mund zusammen.
Saka Saka!
Wir sind in Strandkleidung im Unterricht,
Saka Saka!
wenn wir müde sind, kauen wir Blätter und tanzen.
Saka Saka!
Es ist lustig, aber ich lächle gezwungen.
Saka Saka!
Kongo! Kongo!
Zwei Mal im Leben ein großes Fest!
Hochzeit! Begräbnis!
Uebersetzt von MW im Nov. 2021
(Saka Saka ist im Kongo ein typisches Essen aus Maniokblättern.)

新世纪诗典11,NPC11月22日,3885首,1220人。第19个庞琼珍(天津)日
伊沙推荐:记得我早年有首诗《非洲食葬仪式上的挽歌部分》,读过那首诗的人便会知道我为什么会选择本诗,以及我的语言观:我就是希望汉语能够呈现多姿多彩,它可以击出非洲鼓的节奏,近四十余年以来,现代汉诗的巨大进步与现代汉语的开放包容发展相辅相成,诗人们为母语的生长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况禹点评《新诗典》庞琼珍《萨卡!萨卡!》:语感、节奏都不错,双行内容的选择也把握到位,一首诗就这么成了!
黎雪梅读《新世纪诗典》之庞琼珍《萨卡!萨卡!》:一首节奏感很强的诗歌,读着读着心也跟着仿若鼓点的韵律飞扬起来,眼前就会浮现出刚果人载歌载舞的画面,“萨卡”作为当地的特色食品,也是人们生命力量的载体和凝聚,虽远隔万里也似乎能闻到其散发出的诱人的香味,这就是文字带来的超强感染力。而“萨卡!萨卡!”一句在诗中的反复使用,也构成了段与段之间的排比,如同串项链的绳子贯穿始终,串起的是记忆里最珍贵的点点滴滴,也是是制造节律、渲染气氛、抒发感情的必要手段。简洁有力、脆生响亮的短句,跳跃而活泼,好像惟其如此才能写得酣畅淋漓,曲尽其妙。就连诗句里不变的深情与灵魂,以及诗歌最后的感叹也不曾离开它。诗歌表达的内涵是无比丰富的,但“诗无尽解”,不同的人可以有不同的理解。仅仅感受一下这节奏、气势、色彩以及蓬勃而出的命力,就已足矣。
晏非跟读《新世纪诗典》| 2021.11.21诗人庞琼珍《萨卡!萨卡!——写给刚果(布)双边班的朋友》
有的诗让人若有所思,有的诗教人热情起舞,这首诗显然是一首能让人起舞的诗,至少在内心里会有节奏的律动。有的诗适合念,有的诗适合唱,这首诗写得极具气势,章法有度,充满生命的活力,唱起来一定也会是明快奔放的。萨卡作为刚果的一种食品,不知什么味道,但我想能让诗人一下子激情四射,仿佛唤醒了身体内沉睡的摇滚,一定有它的别样滋味吧。我想像琼珍写这首诗时,像一个人在打架子鼓,不亦忙乎,不亦乐乎,她脑海中出现的是她中刚双边班的朋友们,大家服饰华丽,笑容洋溢在脸上,一起在她“萨卡!萨卡!”节奏的驱动下,进入她的诗行,成就了这首别开生面的好诗。
马金山|读庞琼珍的诗《萨卡!萨卡!》的十一条:
1、诗歌评论是诗弹跳出来的球,至于它会不会再弹跳回诗人的诗里,那不是诗评家的事情;
2、好诗都是活出来的,我不禁要问,在这个看似蓬勃发展,实则混乱不堪的人世,又有谁不是在用力地活着呀?所以好诗不只是活出来的,更是写出来的;
3、庞琼珍,诗人、法律人、援外老师。1966年生于四川南充。中国政法大学法学学士,南开大学经济学硕士。著有诗集《时间停在里面》,汉英对照诗集《庞琼珍短诗选》,中韩双语诗集《断代史》;
4、本诗的巧妙之处,在于节奏,节奏,还是节奏,本诗的丰富之处,在于语言的生长能力,生长能力,而独特的文化,就是现实的丰盈;
5、诗中的动词,就是跳动的脉搏,让诗性充满活力与朝气,这既是节奏的声音,也是时代的跳荡,更是文明的状态,融合为现代,强化于母语;
6、一行一行的串联,构成的是在场,是画面,是情景,是细节,还是精彩纷呈的一面,两面,多面;
7、结尾的两行,尤为突出,而又极其重要,突出的在于写尽了一生,重要在两次礼成,鲜活而又生动;
8、诗的标题,尽管是一个词的累积,但其中还是带有动态的效果,而这种感觉,是带有惯性力的,还带着语言的魅力,耐人咀嚼;
9、此诗在分节上,把每两行分为一节,这样的变化,一定会让诗增色不少,虽然这是西方国家很多诗人和中国官方诗人把诗写短后常用的技艺,但如果在这首诗里用到也会漂亮不少;
10、本诗给予诗人的启示:“不要忽视了简单的重复,这可也是生活真实,诗写的精要”;
11、现场之诗、情景之诗,生动之诗。
标签:Africa, Cassava, dance, dancing, death, eating, food, leaves, life, marriage, memory, music, NPC, Pang Qiongzhen, poetry, Republic of Congo, school, 庞琼珍, 新世纪詩典
发表在 1960s, 1966, 1970s, 1980s, 1990s, 2000s, 2020, 2021, 20th century, 21st century, Middle Ages, November 2021, NPC, poetry, Translations, 新世纪诗典 | Leave a Comment »
11月 15, 2021

Qu Yumeng
OHNE TITEL
Der Strom des Lebens fließt auf der Tafel,
darin ist das Blut der Unterdrückten.
Übersetzt v. MW im Nov. 2021

Qu Yumeng
NO TITLE
The river of destiny flows on the blackboard.
In there is the blood of the oppressed.
Translated by MW in Nov. 2021

新世纪诗典11,NPC11月15日,3878首,1220人。曲煜萌(江苏)日
伊沙推荐:一个旧词"受压迫者",置于新的语境中竟能产生奇妙的效果新鲜的表达,这也属于陌生化手法。感谢袁源的助攻。
况禹点评《新诗典》曲煜萌《无题》:写现代诗,陌生化写法是必然要过的一道关。但问题是,有多少作者能始终让自己的灵感浸泡在陌生化的情境里呢?其中,激活常态用语,或者已被淡忘的曾经流行过的用语,也能写出陌生化的好诗,关键是你选的词语,和把它们与怎样的背景放到一起。
高歌:教育大问题,诗意新呈现,历史长河里的受压迫者,给予我们的是什么……不该遗忘,绵延不绝。
黎雪梅读《新世纪诗典》之曲煜萌《无题》:现在已经很少有人提及“受压迫者”这样的词语了,仿佛这个词语与现代文明社会格格不入,也怕引来一些不必要的麻烦。本诗让我联想起美国著名诗人休斯的代表作《黑人说江河》,他通过江河的形象,沉思默想世界的秩序,由此宣称自己的精神是神圣的,并且早于人类的诞生”。与休斯个人宣言式的写法不同的是,本诗的作者打通了横亘在“黑板”和“生命之河”之间的神秘暗道,通过隐喻和象征赋予了对“受压迫者”悲悯和痛惜,内涵异常丰富,异质感十足。
晏非跟读《新世纪诗典》| 2021.11.14诗人曲煜萌《无题》
大凡叫无题的诗,要么是不方便叫个啥,要么就是拿不定主意叫个啥,诗总还是有个方向的。这首诗也不例外,不同人生阅历的人可能体会有所不同,但读到“受压迫者”这一几乎陈旧的词语时一定会眼前一亮,继而会心一笑。新诗典上以短诗取胜者多矣,少至一行,一般不超十行,往往隽永深刻,诗意爆发力超强,本首也不例外,两行诗,攫取一个场景,就呈现出惊人的事实的诗意。进入本诗,该怎么理解黑板上那条生命之河?我的阅读感受,一种是老师画上去的一条河,一种是看上去像一条河的一条线或一条裂缝,这些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当诗人把所看到的视为一条河时,它必须同时还是生命之河,为了把第二句里蕴藏的巨大的诗意发射出来!
黄平子读曲煜萌《无题》
——《新世纪诗典》3878
无题
曲煜萌
黑板上流淌着一条生命之河
里面是受压迫者的血液
黄平子读诗:曲煜萌,女,00后,学生,西安人,现居南京。曲煜萌这首诗怪怪的,她将这首诗叫无题,估计是像大多数作者一样,自己也无法确定这首诗的主题吧?曲煜萌是学生,所以诗里很自然地出现了“黑板”这个意象。“黑板上流淌着一条生命之河”,这条河可能是事实上的河,比如老师在上课,刚好投影了一条河。不过也可能是想象的河。这只有曲煜萌知道了。“里面是受压迫者的血液”,水是生命之源,河里的水是卑贱的水,所以河里流淌的是受压迫者的血液。河里流的,也可能是失败者的血液,不是有一个成语叫做“血流成河”吗?曲煜萌有没有从这个成语里获得灵感?
2021年11月14日20点44分
马金山|读曲煜萌的诗《无题》的十一条:
1、诗的目的是提纯情感,升华内涵;
2、对于写诗而言,诗是边缘化的艺术,而时间则是最好的答案;
3、曲煜萌,女,00后,学生,陕西西安人,现居江苏南京;
4、一位首次听说的诗人,但通过今天的《无题》,不由心中有一个期许,愿作者写出更多更好的,像今天这类深刻而又饱满的意象之诗;
5、本诗以司空见惯的字词,组合于生命的一部分,构成了鲜明的时代印记,既有旧的观念语调,更有奇妙的轮廓效果,激发出无限的遐想空间与视觉变化;
6、短短两行,画面的骨骼瞬间生长,并且显现出来,既有活生生的现实意义,还有精神的内在力量,关乎生命,关乎思想意识;
7、诗中通过一种感受到的,看见的,动态的,触动内心深处的细节,刻画出非同凡响的情景,抵达事物的终极;
8、以《无题》为题,让诗在简约的文字表面,更显丰富的感觉与魅力,可解读的面更加富有内涵,此为新思想的另一种不凡表现;
9、在无意间,我还有一个特别的发现,比如诗里的空间表达,“黑板”与“里面”;比如动态的部分,“流淌着”与“河”和“血液”;再比如活的内容,“生命”与“受压迫者”。这些内容,都构成了绝妙的对应关系,让诗达到了另外一种境界;
10、本诗给予诗人的启示:“以简驭繁,也是诗的精要”;
11、意象之诗,形象之诗,想象之诗。
标签:blood, class, education, history, language, memory, NPC, oppression, people, Qu Yumeng, river, school, students, teachers, teaching, 新世纪詩典, 曲煜萌
发表在 2000s, 2010s, 2020, 2021, 20th century, 21st century, Middle Ages, November 2021, NPC, poetry, Translations, 新世纪诗典 | Leave a Comment »
11月 11, 2021

Cao Wu
EXKURSION
in der unterstufe
holt man ihn aus der klasse
bringt ihn ins zentrum auf den sportplatz
eines kindergartens
gibt ihm ein megafon
er muss seinem vater zureden
der sich in zimmer 301 versteckt
dass er seine waffe aufgibt
und keine kinder
als geisel nimmt
Übersetzt von MW im Nov. 2021


《新诗典》小档案:草屋,本名赵学臣,1963年生,吉林梅河口人。诗、小说和评论散见于国内外多家杂志及网刊、民刊,出版小说集《有件事我要告诉你》等。
新世纪诗典11,NPC11月10日,3873首,1217人。第5个草屋(吉林)日
伊沙推荐:写得过瘾!像小说中对典型人物的刻画。但是"他"该有出处,与"我"产生关联一一如此,方才是后口语诗与小说之区别,目前这样写多了,成惯常手法,别人就会说你《故事会》。
况禹点评《新诗典》草屋《课外题》:无论从哪个角度看,诗中所述,都是一段极虐心的残忍事。甚至事实、虚构?已不算重要。人类是世上最凶残的动物吗?我认为是的,尤其对于里面某些道义动物。
草屋:写《课外题》这首诗,缘起于一起恶性事件,尽管过去有三十年了,因其行为的残忍程度,至今提起时还是让人唏嘘不已。这个学生的父亲,是我们原单位农药科的一名科员。起因是他工作不顺心,怀疑科长和经理在进口农药、化肥时有贪腐行为。几次写检举信,没有得到政府有关部门的重视,因此对政府不满,伺机报复。那天他拎着装在提包里改短的双管猎枪去政府大院,被门卫拦截,没能入内,便改道去了市中心幼儿园,对无辜的孩子开了枪(有数名死伤),并挟持一个班的孩子当人质,要求单位某领导上去,与他对质。他儿子被公安人员带到操场,劝说他放下武器时,武警除了拦截住拼命往幼儿园里闯的孩子家长们,各个角度都埋伏好了狙击手。也因此他亲眼看见他爹,从窗口刚一露头,就被枪击毙命的场面……
黎雪梅读《新世纪诗典》之草屋《课外题》:这道“课外题”确实非常难,一方面在于“他”能否通过自己的劝说,让父亲放下武器,以免在犯罪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最终酿成大祸;另一方面关乎那个被父亲当人质的孩子的安危,让人确实捏了一把汗。所以这不是一道普通的“课外题”,更是一个重要的社会命题。诗歌并没有交代“他”劝说父亲的结果如何,“他”的这段扣人心弦的离奇故事,如同小说中的情节一般,给读者留下了悬念和巨大的想象空间。诗歌的语言很节制,然而透过文字我们依然能够感受到现实的残酷性,以及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对人的成长所带来的影响,塑造出非常态的诗歌主体和艺术形象,而对其命运的隐忧更是其中尤为动人心魄的部分。
晏非跟读《新世纪诗典》| 2021.11.9诗人草屋《课外题》
事实的诗意充沛,甚至饱和。说的真好,“不要拿孩子/当人质”,但诗中说到的“他”,也不过是一个初一学生,也还是个孩子,就被警察拿出来当作劝说他爹放下武器的人质了!孩子无疑是大人的软肋,我想诗中这次人质解救事件应该以成功告终了,因为双方都是把孩子当作人质了。诗题很有意思,的确是一道“课外题”,这次课外真人秀,拷问着社会和成人的良心,以及我们到底该如何对待孩子。尤其,当“他”被人从教室游街一样带出,带到幼儿园的操场上时,作为一个绑架人质的犯罪嫌疑人的孩子,那种无助、恐惧、害怕、羞辱、委屈,肯定五味杂陈,而这对一个孩子的心灵产生的伤害可能更大,但在形势所迫下却无人很好地顾及。同样,在诗中没有出现的那一个或几个处于犯罪嫌疑人胁迫下的孩子,恐怕感受也大同小异吧。希望在孩子这件事上,现代人都能打个及格分。
马金山|读草屋的诗《课外题》的十一条:
1、诗里行间动态的东西,是鲜活的魂;
2、诗是诗人的信仰。写抒情诗的,信仰就是抒情诗;写意象诗的,信仰就是意象诗;写口语诗的,信仰就是口语诗;
3、草屋,本名赵学臣,1963年生于吉林梅河口。诗、小说和评论散见于国内外多家杂志及网刊、民刊,出版小说集《有件事我要告诉你》等;
4、草屋的诗,在娓娓道来的故事情节里,有着小说的语言表达和细节描写,还有夺人眼球的诙谐部分,且充满讥讽气息,又兼具现实、现场、现代的生活,读之让人为之一颤;
5、本诗通过一个电影镜头式的画面,一气呵成,在日常的语言内,散发出非同凡响的味道,既有现实的残酷,还有留下空白,给人以巨大的想象空间;
6、诗一开头,即以一种真实的生活状态,在一种紧张的氛围中,表现出中国式的教育现状与细节,尤其是“带”字和“要求”,诸如此类字眼的情景,显示出了普遍存在的问题;
7、诗中描写的故事与情节,尤其是每一行里都有动态的细节,无不闪烁着鲜活的气息,而又反映出现实中极其复杂而残忍的一面,形象、生动;
8、自始至终,诗里没有血淋淋的内容,但却已经将现实的残酷表现得淋漓尽致,这就是后口语诗最具代表性与价值的地方;
9、诗的标题,用得也极为巧妙,不仅是事实的根源,还是话外弦音,给人以无限的回味与内心的震撼,一语双关,且不乏讽剌的意味;
10、本诗给予诗人的启示:“写诗也需要一鼓作气,写尽,写绝”;
11、社会之诗、教育之诗、残忍之诗。
标签:Cao Wu, child, children, 草屋, history, kindergarten, memory, news, NPC, people, school, terror, 新世纪詩典, 新世纪诗典
发表在 1960s, 1963, 1970s, 1980s, 1990s, 2000s, 2010s, 2020, 2021, 20th century, 21st century, August 2021, Middle Ages, November 2021, NPC, poetry, Translations, 新世纪诗典 | 3 Comments »
11月 5, 2021

Hong Junzhi
FEDER
in der mittelschule
sieht ein freund
ich schreib nur mit kugelschreiber
und schenkt mir eine feder,
die hat sein vater als preis gewonnen.
eine kusine die neben uns wohnt
sagt ich hab ihre feder gestohlen.
ich weine beim fahrradfahren
zu meinem schulfreund fünf kilometer,
bitte ihn dass er für mich aussagt.
am nächsten tag macht mein freund
die sache in der schule publik.
ich geh nach haus und finde
in meiner schultasche
zwei dutzend federn.
also müssen
mehr als die hälfte der klasse
mir federn geschenkt haben.
eine davon
verwend ich
bis heute.
Übersetzt von MW im Nov. 2021




新世纪诗典11,NPC11月6日,3869首,1217人。第13个洪君植(美国)日
伊沙推荐:60后诗人开始忆同学少年,很好,要忆就要为自己负责,为读者负责,为历史负责,为文学负责:细节准确、质地朴素,不拔高,不贬低,无可辩驳,不可置疑,比最好的现实主义小说家还要真实,惟后口语诗可以胜任。
况禹点评《新诗典》洪君植《钢笔》:读着心里热乎乎,甚至有些泪目。连带着也回想了一下自己的童年,似乎没有如此暖人的记忆,大概东北的人情味儿更浓,加上那时天津属于超一线城市,大城市的人情更冷漠吧。班上同学闹唤丢文具的记忆倒还是有的,不过最后也终归成了岁月中的“无头案”。多年后分析“案情”,大约还是那时的小伙伴们家里太穷吧。贫穷足以改变孩子的品行,不变的要么是那时家教(一个没啥家教的年代)的超级成功,要么归功于天性。也惟其如此,本诗所写的委屈,和接踵而来的温情,显得尤其动人。这同样也是口语和日常视角的成功。
李勋阳:诗写钢笔,别说作者,就连小一代的我到初高中还盼望自己🈶 一支好钢笔(诗里最后竟然一下有20多支钢笔,真是都有点“小富翁”了啊),到现在我还有浓重的钢笔情结,为数不多的写字机会都使用钢笔——最后赞叹一下,作者的钢笔书法真漂亮啊,用得多写🉐 就好,正如现在人们所说,电脑毁了一代人的书法,80后以降普遍书法不好,就是手写已经都不常用了啊
黎雪梅读《新世纪诗典》之洪君植《钢笔》:在我看来,同学情是仅次于亲情的人类情感,不掺杂任何功利性在里面,在当今物欲横流的时代尤觉弥足珍贵,更有许许多多共同学习和陪伴成长的快乐,令人终生难忘。本诗从一只钢笔入手,引出一段少年时代的回忆,后来一只钢笔变成二十几只钢笔的过程,不仅仅是钢笔的量变过程,更是友情、同窗之情的沉淀和累积,水晶般清澈透明;叙述一波三折富有故事性,情感起伏跌宕格外扣人心弦,读来温暖动人极易唤起读者的共鸣。
读洪君植《钢笔》|雪也
这是一首温暖的诗。是一首有关钢笔的故事,我相信作者没有任何的虚夸,是事实的诗意,是人性的温暖。故事,也是发生在初三。朋友看作者用的是圆珠笔,于是送了作者一支钢笔。而且,是朋友父亲领奖的钢笔。谁知道,邻家的表妹说作者偷了她的钢笔。这样的委屈,年少的作者难以承受,哭着骑自行车到九里外朋友家,请朋友过来澄清。那么这事情,也算告一段落了。没想到,这位朋友又在学校里把这事公开地说了出去。可能主要目的,也是澄清和安慰吧。但结果是,放学回家后,作者发现书包里有二十几只钢笔,全班半数同学都送了作者一支钢笔。作者啥心情呢?没说。这里就是留白。作者的心情也无需多说。第二节,只有三行。其中的一只,作者一直在用。那作者的内心,读者或可以猜测到了。又是一首回忆之诗,又是一首动人之诗。没有任何的矫饰,只是平静地叙述。让人读来,也倍感温暖。这里闪耀着人性的光辉。
标签:accusation, friendship, history, Hong Junzhi, memory, NPC, PEN, people, poetry, school, society, solidarity, writing, 新世纪詩典, 洪君植
发表在 1960s, 1970s, 1980s, 1990s, 2000s, 2010s, 2020, 2021, 20th century, 21st century, Middle Ages, NPC, poetry, Translations, 新世纪诗典 | Leave a Comment »
11月 4, 2021

Zhou Ming
BAMBUSBLÄTTERSCHUHE
im ersten jahr mittelschule mit 12
in der nacht hats geschneit
in der früh muss ich
sechs oder sieben kilometer gehen
den berg hinunter zur schule
ich habe keine gefütterten schuhe
meine großmutter nimmt große bambusblätter,
wickelt die alten gummischuhe,
die ich trage,
wie man reisdreiecke wickelt,
und bindet sie fest mit spagat.
das gehen war mühsam
durch den schnee auf dem berg
aber als ich ankomm in der schule
ist mir den ganzen tag warm.
Übersetzt von MW im Nov. 2021


《新诗典》小档案:周鸣,1966年8月生,浙江黄岩人。口语诗人,《新世纪诗典》"百名诗星"。
新世纪诗典11,NPC11月5日,3868首,1217人。第16个周鸣(浙江)日
伊沙推荐:细节、地方性、朴素,是本诗留给我最深刻的印象。往昔是贫寒的,回忆是温暖的,文学是最感性的个人史。
高歌:专门查了一下什么是竹箬,然后再想象用竹箬包裹的鞋子,贫瘠时代的美好回忆……稍稍富裕一点,不能作回去啊。
况禹点评《新诗典》周鸣《竹箬鞋》:“箬”读ruò,据说是一种叶大而宽的竹子,可编竹笠、包粽子,放在本诗理解,不妨将其理解成一种大粽叶。粽叶包鞋取暖,这一定是贫寒岁月的记忆。记忆欺骗人的地方在于,哪怕是最痛苦的经历,隔着时间的河面回看,都容易让人错解出一丝悠然。其实哪里有,苦就是苦,悠然不过是人类用来自我治愈的马后炮罢了。或者说,再悠然的回忆里,多少都藏了疼痛。
黎雪梅读《新世纪诗典》之周鸣《竹箬鞋》:似乎女性做了母亲以后,身上的潜能都被莫名地激发出来了。为了子孙们总能费劲心力地去做各种别人望而却步的事情,用以呵护他们的成长。一如本诗中的祖母,在寒冬腊月没有棉鞋的情况下,祖母就地取材,用几片竹箬给孙子做成了暖和的竹箬鞋,不仅温暖了那个冬天,也足以温暖一生,令一段本来透着心酸的回忆,充满了亲情的美好。诗中的竹箬鞋,不再是一个简单的意象,而是特定年代的特殊产物,更是承载着祖孙三代人情感的载体。诗歌的语言朴实无华,细节处理深挚动人,生命感和时代感交织,自有一种直抵人心的力量。
晏非跟读《新世纪诗典》| 2021.11.4诗人周鸣《竹箬鞋》
口语诗的一个功能,就是让人对某个地方风物记忆深刻。这首诗里写到的竹箬就是这样的,同时还有着诗人独特的命名:竹箬鞋。竹箬,竹名,也叫箬竹,竹子的一种,其特点是叶片大,质薄,多用以衬垫茶叶篓或作各种防雨用品,也用以包裹粽子。本诗中,祖母就是用生活中显见之物,灵动一机,用来包裹鞋,让普通的胶鞋变成了蹩脚但暖和的“竹箬鞋”,写出了人世间那种永恒的慈爱与心疼。是叙述,也是细节,让这双“竹箬鞋”清晰地走在积雪的山路上,也让这首生发于大山深处的诗作定格为个人不灭的心灵记忆。
标签:bamboo, history, memory, mountain, NPC, people, school, shoes, snow, wrap, Zhou Ming, 周鸣, 新世纪詩典
发表在 1960s, 1966, 1970s, 1980s, 1990s, 2000s, 2010s, 2020, 2021, 20th century, 21st century, Antique times, Middle Ages, November 2021, NPC, October 2021, poetry, September 2021, Translations, 新世纪诗典 | Leave a Comment »
11月 2, 2021

Li Xunyang
FRÜH ENTSCHLOSSEN
In der 3. oder 4. Klasse
hatte ich einen Freund,
der hat wegen Lu Xun,
der das Zeichen für “früh”
in seine Schulbank geritzt hat,
sich mit einer Tuschefeder
das Zeichen in seinen Arm gestochen.
Aber sieben oder acht Jahre später
hat er die Oberstufe aufgegeben
und wollte Soldat werden.
Wegen dieses Tattoos
auf seinem Arm
hat er die Untersuchung nicht bestanden,
ist heimgeschickt worden.
Übersetzt von MW am 2. Nov. 2021


新世纪诗典11,NPC11月3日,3866首,1217人。第28个李勋阳(云南)日
伊沙推荐:忆往昔,本典有男女二诗怪,现如今,隐居一段时间的女诗怪李荼回来了,依然怪;一直在线的男诗怪李勋阳不怪了,由此可见,诗上怪,不是想怪就能怪的,也不是随时都能怪的,做出来的怪一一怪的有理就没意思了,就像有人当过顶多一年天才,就以为自己永远是天才,于是一直扮天才,像个演员。
况禹点评《新诗典》李勋阳《早立志》:挺好,从“怪”一变,而为“黑色幽默”。鲁迅元素让诗中人在生活面前“碰壁”,好像之前还没人写过。但没人写,不等于它不存在。
黎雪梅读《新世纪诗典》之李勋阳《早立志》:哈哈,太真实了!虽然人们常说早起的鸟儿有虫吃,然而有时候也并非如此。也由本诗想到自己当年上学时有同学模仿鲁迅先生,在桌角用小刀深深刻了个“早”字却仍然天天迟到的梗。只不过本诗中“我”的小伙伴敢想敢做,“直接用用墨水笔/在自己胳膊上/扎了个“早”字”,的确勇气可嘉。一时的意气用事让胳膊上多了个令人羡慕的“早”字,也许还化为了某种学习的动力。孰料多年以后却因胳膊上这个“早”字属于纹身的范围过不了体检,断送了自己当兵的梦想,从而改变了自己的人生轨迹。本诗写得极为精炼,从“立志”到“失志”,过程并不复杂但信息量十分丰富,并刻有明显的时代印记,举重若轻的手法令诗歌轻松风趣却不失深刻。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晏非跟读《新世纪诗典》| 2021.11.2人诗人李勋阳《早立志》
这首诗可视为是一首解构之作,是对我们习惯里极为肯定的“早立志”的一次诗意颠覆,反转得自然,又撞进现实。从口语诗本身来讲,也永远在追求另一个的样本,另一个与众不同的样本,因为不同而显得无比珍贵。当然,这个样本还显得诙谐风趣而又意味深长,值得读者玩味。
黄开兵:我家瓜哥7岁,读暴走漫画版的鲁迅早字典故,他说:这个学不了,老师会骂乱写乱画破坏公物!
时代不同了……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马金山|读李勋阳的诗《早立志》的十一条:
1、诗歌,是对现实世界的又一次重构与重现;
2、写作是愉悦的过程,是惊喜不断的生活,是内心深处的一团火;
3、李勋阳,1980年生于陕西丹凤,诗人、小说家、新锐儿童文学家。创作有诗歌专辑《身体快乐》,小说《别摇了,滚吧》、《黑白心跳》,儿童文学《小尾巴奇遇记》、《少林鼠》等。新世纪诗典常青藤诗人,第七届唐青年诗人奖和第十届李白诗歌奖银奖获得者。现居云南丽江;
4、李勋阳的诗,日常事物中,有着敏锐的观察力和洞察能力,且饱含生活的质感与现实的残酷,既有奇的一面,更有朴实的部分,完成了鲜明的时代元素;
5、本诗由前后的时间轴为线索,通过一个人的少年与青年,贯穿一个人的人生轨迹,并浸入鲁迅的典敌,在平实的语言世界里,一气呵成,把一个人的命运,自然而然地勾勒出来;
6、对于当兵的人来说,体检和政审是至关重要的一环,而这个细节,却构成了诗人笔下的最具代表性的文化内涵,给人以共鸣感;
7、尤其是诗中的一个“早”字,暗含着人生的一段时期,还自带某种程度上的启示意义,更有命运的捉弄与无奈;
8、除了字面内外的意思之外,诗里行间还流露出某种根源性的东西,日常而又非常态,滋味浓郁而绵长;
9、诗的标题,用得巧妙,让本诗的内容增色不少,与此同时,这也是李勋阳的拿手绝活,颇具参考意义和价值;
10、本诗给予诗人的启示:“人生无常,常有不可言说的话,而诗,正好就是这个载体”;
11、人生之诗,命运之诗,时光之诗。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标签:army, early, 鲁迅, history, Li Xunyang, Lu Xun, memory, NPC, people, poetry, school, story, tattoo, writing, 新世纪詩典, 李勋阳
发表在 1980s, 1990s, 2000s, 2010s, 2020, 2021, 20th century, 21st century, Middle Ages, November 2021, NPC, poetry, Translations, 新世纪诗典 | Leave a Comment »
9月 28, 2021

Yi Sha
MITTHERBSTMOND
heuer im mondjahr
der mond am 15. 8.
war vor allem gelb
wie eine ganz runde
selbstgemachte torte
mit wirklich sehr viel
ei
Übersetzt von MW im September 2021
《中秋月》
伊沙
今年
八月十五的月亮
黄是最大特色
像一块圆圆的
鸡蛋加得过于实在的
自制蛋糕

Yi Sha
TRAUM 1826
In der zweiten Nacht
nachdem ich beim Tor vorbeigegangen bin,
hab ich von meiner Schule geträumt,
der Dritten Mittelschule von Xi’an.
In einer Nacht mit starkem Wind, ohne Mond
kann ich nicht heraus
aus dem Hof,
als wär ich im Horrorfilm
die Hauptperson.
Übersetzt von MW im September 2021
《梦(1826)》
伊沙
在从它门口
经过的第二天晚上
梦回母校
西安三中
在月黑风高之夜
封闭庭院式的校园
我出不来了
像恐怖片的
主角
Yi Sha
BONUS-POESIE
Jedesmal, wenn ich das Hotel seh,
das All Seasons Hotel,
denk ich an Poesie
als Geschenk für die Kunden,
obwohl sie noch gar nicht
mich hergeschenkt haben,
sondern den von meiner Frau und mir
übersetzten Martin Winter.
Übersetzt von MW im September 2021
《送诗的酒店》
伊沙
每次看到
全季酒店
我心里都会说:
给顾客
送诗的酒店
虽然还没有
送过我
但送过
我和老G译的
维马丁

Yi Sha
15. TAG NACH VATERS TOD
Jahreszeit ändert sich,
ich acht immer noch
auf das wechselnde Wetter,
merk aber auf einmal,
niemand ermahnt mich.
Übersetzt von MW im September 2021
《父亡第15天》
伊沙
换季时节
我还在关心
天气的瞬息万变
忽然发现
已经无人叮嘱
Yi Sha
TRAUM 1827
Sternenhimmel,
Fische schwimmen.
Übersetzt von MW im September 2021
《梦(1827)》
伊沙
夜望星空
鱼翔浅底
Yi Sha
KEINE SCHMUTZIGEN WÖRTER
ich glaub immer,
die beziehung von mensch und natur,
ohne austreten
können die beiden nicht eins werden.
September 2021
Übersetzt von MW im September 2021
《不说秽语你以为我就写不了吗》
伊沙
总是感觉
人与山河大地的关系
不排泻一下
就不算融为一体
Yi Sha
MODERNE GEDICHTE: GUT ALS NOTIZBUCH
Gestern frag ich meine Frau:
„Die Tante vom jüngeren Onkel
hat uns letztes Jahr Niangao-Kuchen geschenkt,
zu welchem Feiertag?
„Weiß nicht mehr.“
„An dem Tag waren wir
beim Changning-Palast …“
Sie erinnert sich nicht.
Heut in der Früh
seh ich die Zeitschrift „Masken“
hat ein Gedicht von mir.
In dem Gedicht
steht das mit dem Kuchen war am Nachmittag
vom Heiligen Abend.
Übersetzt von MW im September 2021
《现代诗:记事的功能》
昨天我还问妻:
"小舅妈给咱们
送年糕是在去年的
什么节日?"
"记不清了"
"就是咱们
去常宁宫的那天……"
妻还是想不起来
今晨
我见《脸谱》微刊上
选发了我的一首诗
该诗告诉我
这件事发生在
去年平安夜的下午

All photos by Yi Sha
Yi Sha
3 WOCHEN NACH VATERS TOD
Friedhof Shou Yang Shan,
elf Uhr am Vormittag,
Totengeld verbrennen.
Beim Anzünden, in dem Moment
hört der Regen auf,
der uns das Mondfest
und die nationale Olympiade
die ganze Zeit durchnässt hat.
Aber ich hab schon gehört,
nach dem Nationalfeiertag,
grad wenn wir das Poesie-Kochen machen,
da kommt wieder
der Regen.
September 2021
Übersetzt von MW im September 2021
《父亡三七日》
伊沙
寿阳山陵园
上午十一点
祭奠亡父烧纸钱的火
点燃的一瞬间
自中秋节后开始下
浇透了全运会的雨
住了
但听说
等国庆节后
厨艺诗会举办时
另一场雨
还会再来
Yi Sha
TRAUM 1824
Im Nachlass meines Vaters
ist ein Auto,
ein Spielzeugauto.
September 2021
Übersetzt von MW im September 2021
《梦(1824)》
伊沙
在父亲的遗产中
有一台车
玩具车
Yi Sha
VATER UND SOHN
In der Mittelschule,
wenn jemand seinen Vater erwähnt hat,
wollt ich nichts davon hören.
Das hat sich geändert,
als ich jemanden hatte
der mich erwähnen kann.
Erst dann hab ich auch meinen Vater erwähnt.
Übersetzt von MW im September 2021
《子与父》
记得上中学时
别人提父亲
我是不愿听的
我开始愿意听
甚至自己也开始提
是在我也有人提
之后

Yi Sha
LIVE-UNTERRICHT
meine erste lehrveranstaltung
in diesem semester
wird von studierenden
live übertragen.
aus einem corona-gebiet
hat es jemand nicht hergeschafft.
deshalb macht jemand mit handy
und ständer
die übertragung.
dieses detail
gibt mir auftrieb
und spornt mich an.
15. September 2021
Übersetzt von MW im September 2021
《上课》
伊沙
本学期
第一次上课
有直播
一个学生
为另一个
因在疫情风险区
而延迟报到的学生
架上手机
做了直播
这个细节
成为我
将课上好的
新动力
Yi Sha
AN MEINEN GEOGRAPHIELEHRER
ich hab in PUPPENTHEATER
über ihn geschrieben.
heute hab ich mir plötzlich gedacht,
so alt wie er sein muss,
wahrscheinlich war er noch nie im ausland,
und wegen seiner gesundheit,
wahrscheinlich hat er die welt schon verlassen.
ich denk an damals,
er hat mir so viele orte,
so viele namen,
wo er nie war,
vorgetragen wie verse,
voller gefühl,
extra für mich,
so lernte ich von anfang an
die welt zu lieben
und kein lokaler trottel zu werden.
Übersetzt von MW im September 2021
致我的地理老师
伊沙
我在《木偶剧场》中
写过他
今晨我忽然想到
由于岁数的因素
他可能至今未出过国
由于身体的因素
他可能已不在人世了
遥想当年
他把他从未抵达过的
那么多的地方
那么多的地名
朗诵诗一般
充满感情地
讲授给我
让我从根儿上开
学会爱世界
不做土巴佬

Yi Sha 1993, photo by Jiang Tao
Yi Sha
HORROR-EXTREM
geistermofa
geisterauto
geisterzug
geisterboot
geisterflugzeug
geisterraumschiff
geistersatellit
geistermond
geistersonne
geistererdball
geisterweltall
September 2021
Übersetzt von Jacqueline und Martin Winter im September 2021
《恐怖至极》
伊沙
幽灵摩托
幽灵汽车
幽灵火车
幽灵船
幽灵飞机
幽灵飞船
幽灵卫星
幽灵月亮
幽灵太阳
幽灵地球
幽灵宇宙
Yi Sha
! ! !
Mein Vater ist von uns gegangen,
ab jetzt werd ich vielleicht noch
von Älteren ermahnt und ermutigt,
aber sicher nicht mehr
mit so vielen Rufzeichen!
September 2021
Übersetzt von MW im September 2021
《!!!》
伊沙
父亲走了
往后或许
我还会得到
长辈的叮嘱与鼓励
但是再也不会夹杂
那么多的感叹号了

Picture by Xing Hao
Yi Sha
IM HERZEN
Warum starr ich die ganze Zeit
auf ausländische Filme?
Weil früher für mich
als Kind und als Bursch
die Filme die Welt waren.
Von diesen Filmen her hab ich
meine ersten guten Gedichte geschrieben.
Heute,
indem meine Zeit alt wird mit mir,
ist es immer noch so.
September 2021
Übersetzt von MW im Sept. 2021
《心思》
伊沙
我为什么
死死盯住外国电影不放
因为曾经一度
从童年到少年
它是我全部的世界
并因此而写出过
最初的好诗
今后
当时代与我一起老去
它仍然会是如此

Picture by Xing Hao
Yi Sha
MILIEU
Vorm Südttor der Uni
an der Straße
ein Lastwagen,
eine Bauersfrau
sammelt Recycling.
Scharf
und grob
ist ihre Sprache,
mit schmutzigen Wörtern:
„Du Schasverkäufer!
Du Furzfabrikant!“
Ich hör das,
für mich klingts
so warm und vertraut,
ich bin schon als Kind
damit aufgewachsen,
und hab es genau
in Romanen beschrieben.
September 2021
Übersetzt von MW im Sept. 2021
《环境》
伊沙
校南门外
马路边上
一个拉架子车
收破烂的农妇
尖锐地
粗鲁地
骂出了人间
最脏的话:
"你个卖P货!"
我听着
好熟悉
好亲切
我打小
就是听着
这种话长大的
《中国往事》
所写属实

Picture by Xing Hao
Yi Sha
TRAUM 1831
Ich träum von einer Dichterin.
Alle männlichen Dichter im Traum
in Beziehung zu ihr,
das stimmt alles nicht.
Aber sie selbst, soweit sie kenne,
das ist wie in Wirklichkeit.
September 2021
Übersetzt von MW im Sept. 2021
《梦(1831)》
伊沙
梦见一位女诗人
我梦见的
与之有关的男诗人们
都是不对的
但对她的认识
梦与现实无异
Yi Sha
TRAUM 1832
Bin vielleicht noch in Hohhot,
Xu Yan bringt mich in ein Gasthaus,
wie ein mongolischer Palast.
An der Tür zum Separee in einem Becken
schwimmen zwei Schildkröten.
Xu Yan sagt:
“Die essen wir heute.”
September 2021
Übersetzt von MW im September 2021
《梦(1832)》
伊沙
好像还在呼和浩特
徐厌带我去一家
蒙古王府式的酒楼
包间门口的水盆里
游着两只乌龟
徐厌说:
"今天我们就吃它"

Picture by Xing Hao
Yi Sha
TRAUM 1830
Ein Mensch
bringt Regen.
Wohin er auch geht,
bringt er den Regen mit.
September 2021
Übersetzt von MW im Sept. 2021
《梦(1830)》
伊沙
一个人
自带雨季
走到哪里
把雨带到哪里
标签:car, cooking, 维马丁, death, dream, dreams, family, father, film, food, geography, ghosts, history, holiday, holidays, horror, hotel, language, life, live, Martin Winter, memory, mobile phone, money, moon, online, poetry, school, soul, teaching, toys, train, translating, world, writing, Xi'an, yi sha
发表在 1960s, 1966, 1970s, 1980s, 1990s, 2000s, 2010s, 2020, 2021, 20th century, 21st century, Middle Ages, poetry, Translations, Uncategorized, Yi Sha, 伊沙 | Leave a Comment »
8月 14, 2021

Bei Lang
TEICH DER WEISSEN PFERDE
Ich war mit Song Yulan in der Oberstufe.
Vor dem Liebesfest kommt sie aus dem Süden und besucht Verwandte.
Wir treffen uns bei der Schule wie vor 30 Jahren.
Die Oberstufe ist jetzt ein Kindergarten.
In den Bergen im Westen am Teich der weißen Pferde
ist immer noch ein stiller Weg unter Bäumen.
Wir sitzen Schulter an Schulter im Wald,
reden über Mitschüler von damals.
Wang Jun und Zhao Qiong kommen auf,
wir versinken in Schweigen.
Nach dem Abschluss wollten sie heiraten,
die Eltern haben die Hochzeit verhindert.
Die beiden haben sich im Teich ertränkt ,
das war in der Gegend
ganz lange das Thema.
Den Hang hinauf
nehmen wir uns von selbst
an der Hand.
12. 8. 2021
Übersetzt von MW im August 2021


伊沙推荐语
七夕,中国的情人节,特推荐本诗。殉情的事,任何年代都有,推荐这个,是何用意?这只是一首诗,跳过诗去探寻它的社会意义,有些人(甚至还是"诗人")病得不轻,异化至变态。拒绝异化,让我专注于诗。
新世纪诗典11,NPC8月14日(七夕节),3784首,1194人。第4个北浪(甘肃)日
况禹点评《新诗典》北浪《白马池》:中国人是没有情人节的。为何?文化。存天理、灭人欲,貌似是中华文化的基因。今人硬要对标欧美,选了个惨兮兮的牛郎织女纪念日。即便如此,还是无来由,世间本无“牛郎”,国外倒是有,属于腐朽制度下的男性工作者。“织女”一直倒是有,但不是来自天上,而是黄道婆一类的苦工总称(当然,也有例外。《四世同堂》里大赤包倒是被委任为“织女”管理者,但那其实又不是“织女”称谓本意,而是旧社会性工作者了)。总之,情侣过节,在我国似乎一直放不准位置(古人多放在清明节和元宵节)。但事实真是如此吗?答案是否定的。不信就去读志在教化百姓而编的《诗经》,孔夫子大砍大删后的情诗,许多时候也都洋溢着开心和欢乐。从这点说,《白马池》由殉情回忆,到享受岁月过后的“劫后”欢乐,实在是给“七夕”注入了全新的人间正能量。
黎雪梅读《新世纪诗典》之北浪《白马池》:临近七夕,读到这首诗心里多少有点沉甸甸的。宁静的白马湖边令人触景生情,旧事重提之时同窗之情与爱情交织,殉情的悲情故事让人不由想起莎士比亚戏剧《罗密欧与朱丽叶》里的主人公,也许正是因为经历了失去的惋惜与留恋,所以才分外懂得珍惜。随着的流逝带给人更多的是默然的思索与感触,诗的结尾处:“我们不约而同地/牵着彼此的手”,此处无声胜有声,只有彼此的相偎相依,更深切而动人。
李子缘点评《新世纪诗典》之北浪《白马池》:同是棒打鸳鸯散,但没走极端,活着才是硬道理……这怕是入典最快的一首[Laugh]此诗亦悲亦喜,结尾圆了多少人的梦,甚好……是的,选稿信息不知多少人看见了,我也看见了,但没敢投稿,投新诗典不是撞大运,要想写出如北浪老师一击即中的诗,还是需要阅力和功力的。诗的结尾,诗人用看似轻描淡写的笔调,用饱含深情悲天怜人的大爱,让一对恋人复活……我们即他们。
李振羽点评北浪新诗典4.0《白马池》:
北浪是我大学时的同门师弟,他的诗歌又一次上典,我比任何人都兴奋。他原是官刊的宠儿,也是陇东乃至陇上最有影响力的中青年诗人和评论家。大约2014年他开始跟读《新世纪诗典》,次年参与筹办新诗典·崆峒山诗会后,他也上典了,至昨天推荐,已有《闪着光》《碑文》《火攻》《白马池》四首好诗上典。凭这四张金色的诗歌名片,北浪开始真正走出了陇上一隅,而得以跻身全国先锋诗界。
《闪着光》属意象淑清类的新乡土诗,也是他过往十多年此类诗歌的登顶之作;自《碑文》开始转向口语,撮取生活片段写世相人心,已入佳境;《火攻》写疫情下的民俗细节,颇显口语之妙趣;《白马池》以复调笔触写历经三十年时光冲刷濯洗的感情、爱情、同学友情,语言天然质朴,叙述干净老道,感情控制与溢出恰到好处,几已臻于化境。
据我所知,北浪为人,心底纯净,且对生活颇多思考感悟,在芜杂纷繁的当下真有一颗虔诚的“佛心”;北浪为诗,视域宽阔,广涉博取,且对文本多有打磨萃取,在激荡变革的诗歌大潮中,真有一颗金贵的“诗心”。在大70后的这拨诗人开始迈入理智之年,大多处于气踹嘘嘘爬坡求变的瓶颈式困境,《白马池》让我看到了北浪写作的一次实实在在的大提升大突破,也由此似乎可以预见他日后诗歌写作的光明之境。
去年之初,我力主把谷熟来禽·谷熟(新锐)诗歌奖授予北浪,当时心底还有点恻隐之心,有了这首《白马池》,我就完全可以坦然了。
再次祝贺北浪!这样真好,我的诗歌旅途中的好兄弟。
(2021年8月14日星期六)
马金山|读北浪的诗《白马池》的十一条:
1、当一行诗蹦出来,钻进你心里面的时候,一定要抓住它,很有可能,它是一首伟大诗篇的骨头;
2、无论任何人,哪怕你是他人口中的天才,也千万别把写诗当成一件容易的事,更别把它当做儿戏,因为谁糊弄它,它必定会给你开一个大大的玩笑,让你身败名裂,成为历史的笑柄;
3、北浪,原名刘鹏辉,1970年2月出生于甘肃庆阳,在庆阳职业技术学院工作,作品发表于《新世纪诗典》等,著有诗集《低音区》和文学批评专著《捉影书——21世纪庆阳文学研究》,有文字被译成英、德、韩等语种;
4、北浪的诗,带有原始固有的个体性思维习惯和观念,将自身的经历和生活汇集其中,且蕴含着丰富多样的内容与形式,意境深远而不失个性;
5、本诗以当下的生活,穿插记忆深处的故事,在七夕这个特殊的日子,写出了最具痛切与震撼人心的情感本身,叫人唏嘘不已;
6、第二行中的“七夕”,把这首诗的调子,定在了这个颇具含义而又具体的情景,让一个特定时间和区域凸显质感;
7、在平实而自然的语言里,把一种再次的相聚,以及身边的一事一物,触动内心深处最真实而深刻的一面,情景交融,生死交织;
8、切除掉中间一节,仅仅一头一尾两节,也是一首诗,但是却不会构成一种真实的情感纠葛与现实,更不会达到深度的效果与深刻的情态;
9、标题则再度成为一个地方性的印记,使得一首诗的份量更加丰富与厚实,更加凸显一首诗的力量;
10、本诗给予诗人的启示:“记录即诗,细节即诗”;
11、记录之诗,生活之诗,现场之诗。

伊沙主持 | 新世纪诗典11一周联展(2021.8.8——8.14)
标签:Bei Lang, children, death, history, holiday, love, lunar calendar, marriage, memory, NPC, people, pupils, school, students, suicide, talk, 北浪, 新世纪詩典
发表在 1980s, 1990s, 2000s, 2010s, 2020, 2021, 20th century, 21st century, Antique times, August 2021, Middle Ages, NPC, poetry, Translations, 新世纪诗典 | Leave a Comment »
6月 21, 2021

Han Dexing
ANGEHALTEN
Eine alte Lehrkraft, grad pensioniert,
war erkrankt und gestorben.
Die Hochschule wollte in zwei Gruppen
zur Bestattung gehen und Abschied nehmen.
Busse waren organisiert,
Kränze bestellt.
Eine Stunde vor der Abfahrt
die plötzliche Absage.
Das Krankenhaus, wo die Lehrkraft verstorben war
da wurde ein Brite, der in Hangzhou lebte
positiv auf Corona getestet.
Jemand von uns hat gesagt,
wir sollten im Herzen Abschied nehmen.
Ich hab mir gedacht,
im Himmel gibt es kein Covid,
hoffentlich hast dus dort gut.
Und bitte verzeih uns
was unter den Menschen hier noch passiert.
2021-01-07
2020-07-08
Übersetzt von MW im Juni 2021


伊沙点评《叫停》:疫后时代的诗,十分难能可贵,今日的现实,未来的历史。什么才是货真价实的当代诗?一比较便知真相:当疫情初发,成为公共事件,诗人群起而上时,抒情诗人很积极,拼命朝前凑抢镜头,一旦转入常态化,跑得比兔子还快,便只有拜托口语诗人料。
况禹点评《新诗典》韩德星《叫停》:本诗写出了全新环境给常态生活所带来的变异。诗末对逝者的祝愿,令全诗变得凝重。
黎雪梅读《新世纪诗典》之韩德星《叫停》:真的是“计划不如变化”,特别现在疫情尚未结束的特殊时期,一切安排都有可能会被突发的疫情打乱或叫停。在这样的灾难面前,普通人人的力量便显得格外薄弱,而作为诗人将这段历史以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也算是功莫大焉。本诗不长,叙述有条不紊,字里行间透出的是厚重的同事之情,还有深深地遗憾。唯有希望逝者能够收到诗人心中这真挚的祝福:“愿逝者在没有病毒的天国/好好享福/并请多多包涵这糟糕的人间” 。
马金山|读韩德星的诗《叫停》的十一条:
1、诗者:写下来,放手机里,“控一控”,水就会流出来;
2、在我的观念里,诗的立意高于一切,甚至于诗性本身;
3、韩德星,1974年生于河南杞县。有诗作选入《新世纪诗典》、《中国先锋诗歌年鉴》、《中国口语诗年鉴》、《诗潮》、《北京文学》等。现居杭州;
4、韩德星的诗,从自身角度出发,以口语诗的方式,表达自己的内心,表现自己的所见所闻,既触及生命,又融汇生活;
5、此诗在疫情卷土重来的当下,作为身处疫区的一分子,结合司空见惯的事物,倍感触感和真实,残酷且现实;
6、口语诗有一个非常丰富而有趣的东西,那就是它的质感性,还有就是它的生命感,以及由此产生的生命力;
7、正如本诗,从开始的老教师病逝,到计划去告别,再到突然发现逝者住的医院查出阳性,到最后同事的话和我的想象,构成了一首活生生的现代口语诗;
8、诗的结尾,作者内心深处所呈现出来的情感,真可谓充满善意与真诚,现实而残酷;
9、读完全诗,回头再看标题,突然发现,作者用得真是精准,而且又有一种力量感,还像一个阀门,一拧就关住了;
10、本诗给予诗人的启示:“特殊时期,于口语诗人而言,更容易看见诗”;
11、疫情之诗,现实之诗,生活之诗。
黄平子读韩德星《叫停》
——《新世纪诗典》3732
叫停
韩德星
一位退休不久的老教师
因病去世
学院准备分两拨
去殡仪馆追悼告别
车安排好了
花圈也订好了
临出发前一小时
突然通知活动取消
逝者最后住的医院
查出一位在杭英国男子
新冠病毒阳性
有同事说
我们就在心中悼念送行吧
当时我想的是
愿逝者在没有病毒的天国
好好享福
并请多多包涵
这糟糕的人间
2021.1.7
2020.7.8
黄平子读诗:“一位退休不久的老教师/因病去世”,退休不久,所以人缘犹在。“学院准备分两拨/去殡仪馆追悼告别”,说明人多。“车安排好了/花圈也订好了”,万事具备。“临出发前一小时/突然通知活动取消”,始料不及。“逝者最后住的医院/查出一位在杭英国男子/新冠病毒阳性”,大疫之下的人间万象。“有同事说/我们就在心中悼念送行吧”,心中的悼念才是真正的悼念。“当时我想的是/愿逝者在没有病毒的天国/好好享福/并请多多包涵/这糟糕的人间”,这是美好的祝愿。不过,去天国的,都是老人、病人。天国不可能比人间好吧?
2021年6月21日20点14分
标签:death, disease, 韩德星, funeral, grief, Han Dexing, hospital, NPC, people, school, sickness, teacher, teachers, 新世纪詩典
发表在 2000s, 2003, 2010s, 2019, 2020, 2021, 20th century, 21st century, January 2021, July 2020, June 2021, Middle Ages, NPC, poetry, Translations, 新世纪诗典 | Leave a Comment »
6月 10, 2021

Yi Bing
NORDDORF – BEI ZHUANG CUN
In der Volksschule
hab ich ein Formular ausgefüllt.
Bei Zhuang Cun, Norddorf.
In der Mittelschule hab ich geschrieben
Gemeinde Ulmenwald, Norddorf,
auf Chinesich Yulin xiang, Bei Zhuang cun.
Als ich in der Stadt war, hab ich geschrieben,
Kreis Xiangyuan, Gemeinde Ulmenwald.
Von der Provinz aus hab ich geschrieben
Stadt Changzhi, Kreis Xiangyuan.
Heute würde ich schreiben,
Provinz Shanxi, Kreis Xiangyuan.
Nach dem Ausfüllen
würd ich manchmal
im Herzen
innehalten, ein paar Sekunden,
und „Norddorf“ denken.
2021-03-11
Übersetzt von MW im Juni 2021

伊沙:人之为人的三大命题:我从哪里来?我是谁?我到哪里去?籍贯关涉对前两个命题的认知。本诗向我们展示了认知的过程。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籍贯可是已经落伍了,于是便出现了这样滑稽的现象:有的人,年纪不小了,却从未去过他的籍贯。如果将籍贯填成出生地,可生下俩月就迁走的人呢?总之,这是一个文化性的选题。
况禹点评《新诗典》一兵《北庄村》:像电影镜头,从一隅无限拉远,拉出一路辽远的岁月,但无论岁月再壮阔、再幽深,它的中心点仍然来自我们降临人世的那个小小的角落,并一次次令我们在不同的节点上回首。生命之旅正是这样。本诗很形象,也让读者想起自己的那一个“北庄村”。
黎雪梅读《新世纪诗典》之一兵《北庄村》:随着时代的变迁,“籍贯”一词在如今的社会文化中已经价值不大了,但在法律意义上,籍贯仍有严格的定义,也是各类个人资料必填项目之一。诗人以一首小诗将“籍贯”这个具有历史意义的名词载入“诗册”,也是贯穿其半生个人文化生活的记录,有着独特的历史感,打着时代的烙印。结尾处“北庄二字/有时也会/在心里/停留那么几秒”,面对再熟悉不过的故乡名,它不仅仅是表格上填写的一个地名,更有一种故土难离的复杂滋味,流露出的是淡淡的乡愁,使人“心有戚戚焉”。
马金山|读一兵的诗《北庄村》的十一条:
1、诗界性,有时候就是一个点;
2、记录即诗,无论是对事物的,还是内心变化的;
3、一兵,本名张一兵。山西襄垣人。70后,诗歌作品见于《新世纪诗典》、《磨铁读诗会》、《中国口语诗年鉴》(2019年卷)、《山东诗歌》、《中国诗影响》、《角落》等报刊杂志;
4、去年七月,与赵立宏兄和吴涛兄长治相聚,首次见到一兵兄,近一年来对于其写作的关注,越来越有生命的质感和生活的浓稠度,并在不同的向度有新鲜的挖掘,值得点赞;
5、谈及籍贯,尤其是在职场,仍具有极强的实用价值,面对每一个员工,都有必要进行深入的了解,以求服务于管理,所以它的重要性在不同的领域,仍然有用且有效;
6、而本诗中所写到的各个环节,是有不同的触及感,无论是谁都逃脱不掉这个事实,更脱离不掉其中所暗含的情感,更是一个宏大的时代课题;
7、诗开始由两节组成,一个是层层递进,由地名的状态,到心理的状态,而且是极其重要、敏感而深刻的点;
8、诗中由村到乡,再由县到市,并由市到省,由省回到村,这样描写的纵深推进,将籍贯的角色转换,变成了活生生的现实;
9、一生能够写出一首关于故乡的好诗,是一件特别值得庆贺的事情,更是一件一生都值得骄傲与自豪的事情,无疑诗人一兵抓取住了;
10、本诗给予诗人的启示:“层次即逻辑,清晰即细腻的质地,情感的宝藏”;
11、故乡之诗,时代之诗,情感之诗。
黄平子读一兵《北庄村》
——《新世纪诗典》3721
北庄村
一兵
小学时
籍贯栏里填写
北庄村
上了初中写
榆林乡北庄村
到了市里是
襄垣县榆林乡
再到省里时
长治市襄垣县
如今我填写
山西省襄垣县
填完表
北庄二字
有时也会
在心里
停留那么几秒
2021.3.11
黄平子读诗:“小学时/籍贯栏里填写/北庄村”,读小学没有出乡。“上了初中写/榆林乡北庄村”,读初中没有出县。“到了市里是/襄垣县榆林乡”,这是没有出市。“再到省里时/长治市襄垣县”,这是没有出省。“如今我填写/山西省襄垣县”,这是出省了。这时可以算是真正离开了家乡。因为离开了家乡,所以对家乡开始了思念:“填完表/北庄二字/有时也会/在心里/停留那么几秒”。那停留的几秒,就是思念,虽然只是短短的几秒。现代人离乡的概率远比古人大,离乡的时间也不会比古人短,但是现代人很少有乡愁,究其原因,应该是交通太发达,通讯太方便!
2021年6月10日17点14分
标签:address, adults, age, city, county, district, forms, history, life, memory, north, NPC, origin, people, province, pupils, school, students, time, village, Yi Bing, youth, 新世纪詩典, 一兵
发表在 1960s, 1970s, 1980s, 1990s, 2000s, 2010s, 2020, 2021, 20th century, 21st century, June 2021, March 2021, Middle Ages, NPC, poetry, Translations, 新世纪诗典 | Leave a Comment »
6月 5, 2021

FENSTERTAG
Fenstertag,
heute war Schule,
jedenfalls in Leos Schule.
Nächstes Schuljahr
gibt’s nicht mehr,
die Bildungsdirektion
der Stadt Wien,
der Stadtschulrat,
sagt, es gibt kein Geld
vom Ministerium,
um denen, die es brauchen,
noch Schule zu geben.
Das betrifft uns.
Und noch ein paar Eltern
und Kinder, Jugendliche.
Und Friederike Mayröcker
ist gestorben.
Und heute ist 4. Juni,
Gedenktag für 1989 in China,
nur nicht offiziell halt.
Offiziell hat der junge Oberdissident
von Belarus
alles zugegeben,
im Fernsehen.
Martin Winter 4. Juni 2021



标签:1989, age, asia, authority, beijing, Belarus, calendar, china, days, death, deaths, dissidents, East Asia, Europe, family, Friederike Mayröcker, history, hope, hopelessness, learning, life, massacre, memory, news, people, protest, religion, school, Vienna, violence, youth
发表在 1920s, 1930s, 1940s, 1950s, 1960s, 1970s, 1980s, 1989, 1990s, 2000s, 2010s, 2020, 2021, 20th century, 21st century, June, June 2021, May, Middle Ages, poetry | Leave a Comment »
5月 18, 2021

Meihua Yi
SCHWIMMERGESCHICHTE
Die heißen Sommertage sind da.
Die Schule verbietet
das Schwimmen im Fluss.
Am Nachmittag am Schultor
kontrolliert der diensthabende Lehrer.
die nackten Arme der Jungen.
Er zieht einen leichten Strich
mit einem Fingernagel.
Die Jungen, bei denen nichts zurückbleibt,
rennen Hals über Kopf in die Klasse.
Die Jungen mit einem weißen Strich
müssen in der Sonne stehen und nachdenken,
bis es zum Unterricht läutet.
Übersetzt von MW im Mai 2021


伊沙推荐:我在课堂上讲过:什么人应该成为"细节仓库"?小说家、电影导演一一现在,似应加入诗人,当然只能是口语诗人。细节,业已成为中国口语诗之利器一一本诗告诉你,这个利器有多强,我向来文质并重,本诗是五月下半月冠亚军的有力争夺者。
况禹点评《新诗典》梅花驿《游泳史》:什么时候学校开始不组织校外活动了?好像是九十年代。一代代金贵的独生子女、越来越乱的城镇交通,让学生的安全问题构成了学校的困扰,孩子们也随之失去了认识大千社会的许多机会。什么时候学校和老师不让学生下河游泳了?让我再想想——好像从我小时候那阵就这样了,理由当然还是安全——在我和比我更年长的人的记忆里,几乎每个人都知道一两条河、一两个湖,年年在相同的节令淹死一两个孩子——有的家长说,那是一代代淹死鬼在寻找替身。梅花驿这首诗提供了新的生动细节,在胳膊上划、验白道儿。别小看这白道儿,仅仅一笔,就把读者带入了诗中的现场。
黎雪梅读《新世纪诗典》之梅花驿《游泳史》:夏季能在清凉的河里游泳是男孩子们的一大乐事,然而因此而引起的安全事故也层出不穷,学校针对这样头疼的事情,也自有其妙招:“下午同学进校门/值班老师逐个检查/在男生的光胳膊/用指甲轻轻划一下”以能否划出白线,来判定学生是否在中午偷偷下河游泳了,方法很简单却很奏效(此法或可为也其他学校提供一个范本)。对有胳膊上划出白线的学生的惩罚,也只是让他们“反省”,虽有些严厉却也不乏人情味,至于会起到什么样的作用,估计只有当事者心里清楚了。本诗读来明白晓畅,强大的细节呈现是一大亮点,“事实的诗意”由此得以彰显。诗题为《游泳史》加以记录,不仅是游泳史,也是个人成长史、校史和社会史,是耐咀嚼
值得一读的好诗。
黄开兵:梅花驿此诗一下把带回少年时代,当年我们,每到夏天,天天跑到河里游泳,个个晒得油黑油黑的……在胳膊上划痕太有经验了!我把此诗抄到绢面折扇上,夏天了,扇子更应景。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马金山|读梅花驿的诗《游泳史》的十一条:
1、诗的状态,即是诗的格局与境界;
2、诗歌文本的硬,在于内心的微,和生命的气味,更在于细节的累积与生命力的生长和繁殖;
3、梅花驿,原名秦学昌。生于1965年。入选“新世纪中文诗歌百大诗星”及常青藤诗人。著有诗集《孤独的火车》《云潮集》。现居河南平顶山;
4、和昨天的莫高一样,本诗作者,也是在北京磨铁诗歌活动中见过一面,不同的是,梅花驿还是我河南的老乡,为人质朴,口含浓厚的河南话,让人倍感亲切;
5、梅花驿的诗,在平实的语言情境里,自带平民化的质地,不仅意味纯正,而且饱含艺术的魅力与文化,剧透文明之光;
6、回到本诗,以“胳膊上划白线”的细节,再现了一代人共同的成长记忆,语言生动形象,细腻入微,生长出独特的感受与自然的魅力;
7、尤其是诗中,对违反“下河游泳”要求这一行为,以体罚的手段,还原了生活的本来面貌,且不乏智慧与意趣,构成了强大的诗意空间;
8、以点概面,由局部引伸全面的意味,是口语诗神奇的秘密武器,更是独立的先锋精神,幽中见深;
9、诗题《游泳史》,大气而不失质感,是生活史,生命史,还是诗歌史,现代史,高级而厚重;
10、本诗给予诗人的启示:“平实的语言,在任何时候,都是诗骨头的脆响”;
11、诗歌之史,现场之诗,时代之诗。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标签:arm, arms, boys, class, control, discipline, forbidden, health, history, hot, Meihua Yi, memory, NPC, people, river, safety, school, skin, summer, sun, swimming, 新世纪詩典, 梅花驿
发表在 2020, July 2020, May 2021, Middle Ages, NPC, poetry, Translations, 新世纪诗典 | Leave a Comment »
5月 13, 2021

Chen Qianrun
GRABSTEIN
wieder ein wagen wieder ein wagen
fährt auf die wiese der nachhilfeschule
bis
ein langer stein eingedrückt und aufgestellt ist
und dieser kahle rasen
hat endlich
einen grabstein
Übersetzt von MW im Mai 2021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伊沙推荐:不瞒您说,初读时我以为本诗出自于成人之手一一即使是成人,如此表达都算老练:"一块条石被车碾压立起",没想到是10后一一一个十岁的孩子,在第五次投稿后入典。所以,我的评语不会因年龄而修改。
况禹点评《新诗典》陈芊润《墓碑》——不简单。事实的诗意——诗完全来自事实,饱含了世相,却是来自童真的眼睛和诗笔。
黎雪梅读《新世纪诗典》之陈芊润《墓碑》:一块绿茵茵的草坪,因“一辆又一辆车”的碾压,变成了“光秃的草坪”,而一块“被车碾压立起”的条石如同一块墓碑,宣告了草坪使命的完结,孩子们同时也失去了一个可以愉悦身心的好去处。这样的事例在我们身边时常会发生,但大多数人对此无知无觉,然而落在小诗人的眼里,她将内心引起的波澜和震动化为文字,用明晰的语言和不俗地表达,收到了“于无声处听惊雷”的艺术效果,不由得令人刮目相看。
黄开兵:一个十岁的孩子,写出如此老练的诗,确实让人惊叹!谁说口语诗不可以意象?谁说意象诗不可以口语?纠结于此的人,只能去写“老干体”了……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黄平子读陈芊润《墓碑》
——《新世纪诗典》3693
墓碑
陈芊润
一辆又一辆车
开上补习班门前的草坪
直到
一块条石被车碾压立起
这片光秃的草坪
终于
有了一块墓碑
黄平子读诗:“一辆又一辆车”,说明车多。车多,补习的学生自然多。“开上补习班门前的草坪”,说明补习地点偏僻。如果补习班在城区,绝对不会允许汽车碾压草坪。“直到/一块条石被车碾压立起”,这是一个意外,也是一个细节,还说明补习班的路不好。“这片光秃的草坪”,呵呵,既然是草坪,怎么会光秃秃的呢?“终于/有了一块墓碑”,这是一个吓死人的比喻。陈芊润小朋友才十岁,怎么会有这么怪异的想象?是因为那块草坪曾经是墓地吗?有很多地方用客山建校园。据说学生的阳气旺,不怕鬼。陈芊润小朋友的这首诗,让我感到了些些鬼气。
2021年5月13日20点09分
陈芊润妈妈:这个墓碑说来还挺巧的,清明节给芊芊姥姥下葬,她也去了,她对墓碑的印象便是来源于此。后来有一天送她去补习班,因为补习班门前车位紧张,总有车开上门口的草坪,芊芊觉得小草好可怜,都被车压死了,刚好有一辆车把一块条石压起来了,芊芊说这块条石太像一块墓碑了,然后回家就写了写首诗,倒数第二句芊芊开始用的是“好像”大概自己觉得不好,又改成了“终于”,后来她拿给我看,问我用哪个词更好,我说我叫不准,问问张明宇老师吧,我就把这首诗的两个版本一起发给了张老师,张老师不仅帮着分析了两个词,还鼓励我给芊芊投稿,他说这首诗有入典的可能,因为之前投过没中,感觉入典的路好远,后期就没敢再试,有了张老师的鼓励,我试着投了,没想到张老师慧眼如炬,这次一投即中@张明宇 谢谢张老师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标签:cars, Chen Qianrun, children, class, death, 陈芊润, grass, grave, lawn, NPC, people, poetry, school, stone, 新世纪詩典
发表在 2010s, 2011, 2020, 2021, May 2021, Middle Ages, NPC, poetry, Translations, 新世纪诗典 | Leave a Comment »
3月 27, 2021

Li Dongze
ECHO EINES JAHRHUNDERTS
Vor 100 Jahren
hat jemand gesagt
Gott sei gestorben.
100 Jahre später
säubern wir Lehrbücher
von vertrockneten Resten.
Übersetzt von MW im März 2021

伊沙:作者乃诗江湖旧将一一这一支,是我初开《新诗典》时思想上倚重的主力军(那时候尚不敢设想土生土长于《新诗典》者会发展成怎样的力量),又走过了《新诗典》十年,当祝贺之!有这两个十年的历练,今生便注定了。本诗写得好,写得大,口语诗人,也要敢于朝大里写去,敢于表现自己的时代概括力和命名力。
况禹点评《新诗典》李东泽《世纪回响》:本诗触及了一个巨大的主题——人类精神状态的演变。说“神死了”是一回事,彻底将其残余的影子和碎片(干尸)从人的视野里逐出则是另一回事。前者属于心智的自我觉醒,后者则属于因噎废食和认知上的画地为牢。许多事,过犹不及。相信始作俑者尼采天上有知,也是要对此发狠诅咒的。
高歌:虽说老百姓没资格关心政治,但意识形态无孔不入,方方面面高度统一,却是不争的事实。你不关心它,也躲不掉它,它会追着揍你,比如我们的孩子,课本里就没有上帝了,将来和有信仰的国度的交流就缺了一块……还要等着将来再补上。前几天读西方哲学,才知道我们马列教科书里的概念与西哲的形而上学概念完全相反,几乎是信口胡说,也太他妈不负责任了,包括唯心主义、经验主义等等,之前的灌输的根本就不是那么回事,还有左和右也一样,不一个意思。所以,交流会变成驴唇不对马嘴……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马金山|读李东泽的诗《世纪回响》的十一条:
1、诗是生活的再创新;
2、诗是时代的符号,是认知,是思想,是午后的一个美梦;
3、李东泽,1976年出生,2000年大学专科毕业,同年开始从事传媒工作,20年间多次获得国家及省级新闻奖。1998年开始从事文学创作,2001年在《岁月》杂志发表处女作,2007年成为《葵》同仁,20年间发表诗作600余首,诗歌入选多种选本;
4、李东泽的诗,多维视角,层次丰富,题材多样,一方面对其作品的变化表示欣赏,另一方面对其多种类的试验表示疑虑,此也为一把双刃剑;
5、回到本诗,两节六行,从时间到空间,由上帝到干尸,具有独特而丰富的层次感,不仅如此,空间结构和布局轮廓,均表现出非凡的知识概述;
6、诗的第一节,引用别人的话,将一个形象的人物呈现出来,既有对精神意识的觉醒和思考,还有对时空的拉伸与揭示;
7、第二节,则回到当下的状态,回到百年前的时间衔接,不只具有教课书式的描述,还有首尾呼应的映照,多阐释的暗合;
8、诗的层次鲜明,语言言简意赅,形式逻辑丰富,观点和立场坚定;
9、诗的标题,具有时间的穿透力,时空穿越性,以及内心的强大震撼力,无限写意;
10、本诗给予诗人的启示:“大而不空,需要诗意的硬核与厚实的质地”;
11、时空之诗,觉知之诗,精神之诗。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黎雪梅读《新世纪诗典》之李东泽《世纪回响》:在宗教里上帝是正义而全能的,人们约束自己的欲望然后作一个有爱心和善良的人,就会活着平安死后入天堂,这是大部分宗教的教义和基本的理论。而尼采的“上帝死了”,并不是说没有上帝了,而是说,上帝原先的决定性影响力,正在逐渐消逝,也可以说我们认为我们完全不需要上帝,从而也证明了尼采是一个无神论者。反观19世纪的欧洲,也确实如尼采这句话所说的,人们的思想逐渐摆脱宗教的束缚,迎来了人文主义的全面觉醒。除了尼采,俄罗斯的陀思妥耶夫斯基在《卡拉马佐夫兄弟》里面也说到“上帝死了”,可见人们对于摆脱蒙昧信仰的需求。所以百年前就死了的“上帝”,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在这个创新的时代、思维改变的时代、在“一百年后/我们把他的干尸/清理出课本”是无比及时且正确的选择,不仅是时代的要求,也是社会发展进步的需要,这是世纪的回响,也是诗人发出的时代的最强音。
黄平子《新世纪诗典》留言307
3644
世纪回响
李东泽
一百年前
有人说
上帝死了
一百年后
我们把他的干尸
清理出课本
“一百年前”是时间。是很久的时间,也是一个大概的时间。“有人说/上帝死了”,说这句话的人大约是尼采。尼采是一个哲学家。他曾经自诩为太阳,后来精神崩溃了。黎雪梅说陀思妥耶夫斯基也说过类似的话。我打开《卡拉马佐夫兄弟》,发现果然不错。不但说了,还有很多处。其中一处说:“同样,设若他认定灵魂无法不灭,上帝并不存在,那就马上去加入无神论者和社会主义者的行列。”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卡》发表时,尼采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还没有开写。陀思妥耶夫斯基才是“上帝死了”的第一人吧?管他呢。中国人不信上帝。中国人也不信尼采。中国人什么都不信。上帝是死是活,中国人一点都不感兴趣。“一百年后”也是时间。这个时间就是现在。诗人用“一百年后”说现在,意在营造一种沧桑感。“我们把他的干尸/清理出课本”是事件。维马丁先生说,本诗有“思想误会”和“假的历史”。他指的,应该是这两句吧。这两句诗太简洁,所有有很多不清楚的地方。其一是“我们”。“我们”是谁?是中国,还是世界?是哲学界,还是神学界?其二是“他的干尸”。这是上帝的干尸,还是尼采的干尸?尼采说,哲学家的第一特性是缺乏历史感,几千年来,凡是经哲学家处理的一切都变成了概念木乃伊。尼采杀死了上帝,诞生了第一具木乃伊。尼采说完“上帝死了”,又诞生了一具木乃伊。其三是“清理出课本”。因为干尸的不确定性,连带出了课本的不确定性。“我”读的是师范,后来自考中文本科。在我有限的学历里,不知道哪本课本有上帝和尼采。
2021年3月27日22点41分
标签:books, history, ideology, Li Dongze, memory, NPC, religion, school, 新世纪詩典, 李东泽
发表在 19th century, 2020, 2021, 20th century, 21st century, Antique times, February 2021, March 2021, Middle Ages, NPC, poetry, Translations, 新世纪诗典 | Leave a Comment »
3月 22, 2021

Mu Jiang
ERWACHSEN
Auf dem Sportplatz
eine dunkle Menschenmasse.
Auf der Bühne
knien mehrere gefesselte Menschen,
mit weißen Pappschildern um den Hals:
Einbrecher, Räuber, Mörder.
Einer der Verbrecher, zum Tod verurteilt,
war hier ein Schulkind, sein Abschluss ist noch nicht zwei Jahre her.
Ich weiß noch, wie er in der Schule ausgesehen hat,
nicht großgewachsen,
recht klein und mager,
Brille mit dickem schwarzem Rahmen.
Vor Lehrkräften hat er sehr gern gelächelt und nichts gesagt.
Hätt nie gedacht, dass er wegen 3 Yuan 90
einen Lastenfahrradfahrer getötet hat.
Am Tag der Tat
war er grad 18 geworden.
Als der Vorsitzende auf der Bühne das Urteil verliest,
hält er seinen Kopf tief vergraben.
Bei den Worten “zum Tod verurteilt”
schaut er mit glänzenden Augen in Richtung der Lehrer.
Seine Tränen haben
auf dem weißen Papierschild
die großen roten Striche verschmiert.
Das ist die erschütterndste Zeremonie
des Erwachsenwerdens die ich gesehen hab.
Übersetzt von MW im März 2021
Mu Jiang, Künstlerinname von Wang Chunyun, geboren in den 1970er Jahren. Zuerst NPC-Angehörige, dann NPC-Fan, nun als NPC-Dichterin Mitglied dieser großen Familie. 《新诗典》小档案:木匠,本名王春云,女,70后,新世纪诗典典人。曾在《新世纪诗典》发表诗歌并被翻译成英、韩文,由新诗典家属、粉丝,影响成为新诗典大家庭一员。
伊沙推荐:本诗是广西跨年诗会单场季军之作一一怎么样?《新诗典》的任何荣誉都不是随意颁发的吧?它一定是出于好诗。这是一首标准到可以进入教科书的后口语诗,木匠作为70后,虽然来得晚,但却是天生契合口语诗,是我十分看好的女诗人。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况禹点评《新诗典》木匠《成人礼》:沉重与客观的一首诗。每个人成长的过程中,都会体会过那么一两次懵懂中的撞击吧,哪怕多年后才能会过味儿来。它们有时是死亡,有时是被死亡。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黎雪梅读《新世纪诗典》之木匠《成人礼》:刚从学校毕业的孩子,为了“三块九毛钱”,还未来得及走上社会就先上了刑场,可能很多人都会追问:现在的人怎么了?这个世界怎么了?为什么会这样?恐怕没人能给出一个令人满意的答案。诗的最后第三节“他用眼角的余光看向老师们站立的方向”,这一“看”别有深意,是依恋、痛恨还是后悔?不得而知。“泪水已经打湿了/白色纸牌上/醒目的大红叉叉”,细腻的观察与描摹,让这样的记录格外触目惊心,令人叹惋,然而更深的是思索。这样的成人礼显然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成人礼,它对作者生命过程的影响力,也许远远超过当今流行的所谓”成人仪式”,注定会对一个人的一生产生极为深刻的影响。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标签:age, capital punishment, ceremony, children, coming of age, crime, legal age, Mu Jiang, Mujiang, murder, NPC, people, poetry, pupils, robbery, school, square, students, teachers, youth, 新世纪詩典, 木匠
发表在 1970s, 1980s, 1990s, 2000s, 2010s, 2020, 2021, 20th century, 21st century, December 2020, January 2021, March 2021, Middle Ages, NPC, poetry, Translations, 新世纪诗典 | Leave a Comment »
3月 15, 2021

Liu Ge
URINIERRECHT
Ich komm in die Volksschule,
das Erste, was ich weiß,
ist das Recht, urinieren zu dürfen,
liegt nicht an dir selbst,
sondern an den Lehrkräften.
Wenn du aufs Klo willst,
hebst du die Hand,
die Lehrkraft erlaubt es,
dann kannst du erst die Klasse verlassen.
Viele Kinder
heben zuerst die Hand,
werden noch nicht genehmigt,
haben sich gleich still
in die Hose gemacht.
Übersetzt von MW im März 2021





况禹点评《新诗典》瑠歌《撒尿权》:我一直以为,幼儿园、小学是一个人天性受到束缚和磨砺的开始。只不过,成熟后的我们过于强调了它们积极的一面,有意无意地掩盖了让人不适的那些“小细节”——哪怕这些细节,通向了我们内心最初的隐痛。瑠歌这首诗,准确地揭示出了小学对童年的这种伤害感。
姜普元评:瑠歌的诗《撒尿权》
威权主义、形式主义、非人道主义——者,是人类的孽障。它为社会贡献了大致4种人:
1.孽障的继承人。
2.愚蠢的羊。
3.行为上的叛逆者。
4.行为上的和语言上的叛逆者:诗人。
(所以,诗人,是大多数人不需要和不欢迎的。他知道秘密并且说出去。)
庞琼珍读《新世纪诗典》瑠歌《撒尿权》:读时想起侯马的《致未来》,权利意识是一点一点培养起来的。父亲发自肺腑的爱和嘱咐,形成孩子这样清澈透明的权利意识。我的印象里,只有拉肚子才敢向老师举手报告去上厕所。小便就自己憋着,也不敢喝水,怕课间厕所排不上队。女生的生理期就更难熬。有很长时间,我们是漠视或者意识不到自身的身体需求权利,也没有找到表达的出口。比起侯马的《致未来》,瑠歌的《撒尿权》更有年轻人的果决和明晰,直接命名一种身体权利——撒尿权。我认为文明最伟大的进步就是具体到人类日常生活细节的关怀,包括物质和精神领域,本诗写出了这种人本关怀。相信未来,随着瑠歌这首诗的流传,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并且勇敢主张天赋人权之一种——撒尿权。
左右:
读瑠歌《撒尿权》,同题一首
撒尿权
虽然后来
我的膀胱炎
不治而愈
但至今
我对上帝无法原谅
儿时
读私塾
听不见也罢了
连举手
发言
去一趟厕所的权利
都没有
2021-3-15 消费者权益日
张小云:
读瑠歌《撒尿权》
重重的一惊
瑠歌曝晒出人们司空见惯的
撒尿权。这可是
遗忘的漠视的却又是
人生基本的权利
他撩起了多少麻木的末梢
自己无法选择与拱手相让之间
选择性给予与剥夺之间
不仅仅豢养出权力的虎与熊
更养育出了权力心理的
大象狮子狐狸犬蛇鼠飞蝇蝼蚁
跟吃饭权睡觉权行动权一样
瑠歌以撒尿权切入
令人无一不回视
这是特殊语境下的智慧
2021.3.15
马金山|读瑠歌的诗《撒尿权》的十一条:
1、再好的诗,没有一颗沉静的心来读,永远都不会有太大的收获,或者惊喜;
2、读,也要用心对待,诗,自然也会反馈于你;
3、瑠歌,1997年生于北京。毕业于波士顿大学。著有诗集《公路旅行》、小说集《灵魂住着老头的少女》、公众号《十二美人图》;
4、瑠歌的诗,持续的关注下来,明显的感觉到其语言的力度、诗艺的变化和丰富,以及诗里行间充满了浓浓的个人味道,还有独属于自己的那份思考力,极为重要,而且珍贵;
5、在读此诗前,很自然地想起作者父亲侯马的一首诗《致未来》,同本诗一起读,不由得滋生出无限的况味与延伸,达成某种精神意识和人本关怀的高度统一,纯粹而且贯穿始终;
6、本诗既写出了童年教育的中国式,又呈现出极致极端的不容掩盖的真实细节,不只是撒尿本身,而是权力的作怪与意识形态,阐释出对于人性的思考;
7、诗中的经历,相信是一代又一代人共同的成长印记,而且会自然地产生共鸣,个中滋味,因时因地,因情因境不同,所出现的现象也截然不同,但是内心的那份惧怕,应该是相通的;
8、从另外一个视角看,本诗还是以一个旁观者的角度分析与呈现,也由此成为普遍现象的一部分,值得所有人警醒和关切;
9、此诗标题,毫不躲躲闪闪,而是直接植入骨血,以最接近事物本质的语言表达方式,裸露身体性及权力的行为,直面现实;
10、本诗给予诗人的启示:“对人本身的有效挖掘,也是一件必须而值得写的事情”;
11、人权之诗,人文之诗,人性之诗。
标签:children, 瑠歌, experience, history, knowledge, Liu Ge, memory, NPC, people, pupils, school, students, teachers, toilet, urine, 新世纪詩典
发表在 1990s, 2000s, 2010s, 2020, 2021, 20th century, 21st century, February 2021, March 2021, Middle Ages, NPC, poetry, Translations, 新世纪诗典 | Leave a Comment »
2月 17, 2021

You Ruoxin
MY OWN POETRY
In my review material
is a Beijing middle school essay topic,
writing it
feels like a poem,
just about 20 lines.
I am very glad,
this isn’t easy to get.
Makes me think,
even if middle school exams in Fujian
let you
write poetry,
maybe I would be worse off.
Wouldn’t get even one point,
could be.
Because here down south,
teachers love
Ah …
Ahh …
That kind of poetry.
1/17/21
Translated by Martin Winter in February 2021


伊沙:本诗所写多么真实!梦回唐朝又如何?考诗是真,平仄对仗,李白即使上考场,也是落第的命。古往今来,大诗人不是考出来的。大年初七,有请90、00、10三代诗人中总推荐数最高的游若昕向典中这三代”年轻诗人”拜年!
况禹点评《新诗典》游若昕《我写的诗》:照片里的若昕一天比一天大,诗也在随着稳步推进,而且一直保持着高标准。是什么样的环境和教育,导致我国的青少年对诗歌的认识自动分成两个阵营(广大的新诗八股思维和小众的自由精英思维)?这个大问题限于篇幅,在此不做讨论。本诗触及的是另一个大话题——在以上大背景下年轻作者的自我身份确认——带着孤独和源于天赋的骄傲
黎雪梅读《新世纪诗典》之游若昕《我写的诗》:本诗如实道出了口语诗的现状。以前中考作文题目都会有“体裁不限,诗歌除外”的要求,近几年虽有所改观,允许写诗歌,但写诗歌的学生依然寥寥无几,因为会写的学生太少了。偶尔有几个能写出来的也纯粹是为了应付考试,还要符合老师们眼中诗的样子:满篇“啊啊啊”地空洞抒情,意象也无非是蓝天白云外加青草和花朵,毫无新意可言。教师对诗歌的认知和审美尚且如此,更不要说学生了。所以口语诗的前景可以说是“道阻且长”,还需要同仁们继续努力,写出更多更好、经得起岁月考验的作品,才能让我们的诗路走得更高更远。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张小云:读游若昕《我写的诗》
“我想”vs“啊……”
“转念一想”vs“啊……”
理性思惟的思辨的vs随情绪而发的
可以后者吗?当然可以
但后者诸类生灵共有
前者却惟人独有
本就思惟而言便见高下
假使平等视之那岂能全倾“阿”派
游若昕碰到的作文题
触及所谓五千年文明地盘
必须面对
却少有人思考的重大课题
在物质化功用至上形而下主导的时代
更当珍惜和开发世人正在遗弃的
大脑处理器与心性共同作用
所具备的宝藏
谢谢游若昕提供了如此别有的
“诗考”
2021.2.17
标签:country, culture, essays, exams, expression, feeling, feelings, freedom of expression, high school, language, middle school, NPC, people, poetry, province, region, school, score, style, thinking, writing, You Ruoxin, 新世纪詩典, 游若昕
发表在 2020, 2021, 20th century, 21st century, February 2021, January 2021, Middle Ages, NPC, poetry, Translations, 新世纪诗典, 游若昕 | Leave a Comment »
2月 9, 2021

Zhao Keqiang
EIN YAK, DAS VON WISSEN TRÄUMT, UM SEIN SCHICKSAL ZU ÄNDERN, WIRD TOTGESCHOSSEN
Am 11. 11. am Vormittag
entkommt ein Yak aus dem Schlachthof
und rennt auf den Sportplatz des Schulversuchs-Gymnasiums Mianyang.
Die Schule macht sofort Meldung bei der Polizei.
Auf dem Video sieht man
fünf, sechs Polizisten,
die das Yak in ein Mauereck treiben.
Peng!
Peng!
Peng!
Insgesamt
neun Schüsse,
dann erst fällt das Yak
zu Boden.
Ein tapferes Vieh.
12. November 2020



伊沙推荐语
在3600首大节点同时又是过年单元起点上,我想安排一个喜相人儿(死相人儿太多了),赵大爷是相对最合适的一个。本诗虽悲,却也自带喜感,好在这种无来由,大部分口语诗写得太有来由太有因果太有逻辑了。
新世纪诗典10,NPC2月10日,3600首,1157人。第9个赵克强(四川)日
况禹点评《新诗典》赵克强《一头梦想知识改变命运的牦牛被打死了》:题目和形式都是亮点。前者传递了幽默感,后者展示了与口语叙述长处相适应的形式美感。
《新世纪诗典》第3600首纪念日!
况禹点评《新诗典》赵克强《一头梦想知识改变命运的牦牛被打死了》:题目和形式都是亮点。前者传递了幽默感,后者展示了与口语叙述长处相适应的形式美感。
马金山|读赵克强的诗《一头梦想知识改变命运的牦牛被打死了》的十一条:
1、一切笑的艺术背后,都有悲伤的不为人知,包括诗歌;
2、赵克强,60后,属虎,新诗典诗人,诗作入选《新世纪诗典》《中国口语诗年鉴》。有诗集《我告诉你什么叫穷凶极恶》《假牙》。荣获2019NPC李白诗歌奖铜诗奖;
3、未曾谋面过的诗人,但是能够让人觉得已经跟他熟悉了很久,这就是诗人之间的无隔,还是人格魅力的个性化体现,美好而况味幽远;
4、赵克强的诗,和他的人一样,充满了诙谐幽默和搞笑的成分,而且颇具个人化的温度与味道,并带有强烈的内在精神内涵,质朴无华而又本真实在;
5、此诗由一条新闻,诗人以记录和呈现的方式,由一个乃至数个形象的画面,展现出牛年的独特视角,将一种现实的意外,写得悲喜同在;
6、诗的第一节,从“屠宰场”到“操场”,再由“警察”把它“撵到一个墙角”,几次的起承转合,到最后的“砰/砰/砰”,画面既血腥,又动感,直接而立体;
7、诗的结尾,“太牛了”,连续上第一节,融合于一体,将喜悦的东西提升到了极致,既让人会心一笑,而又意味深长;
8、除此之外,诗的形式,也颇值得玩味,倒下去,是牛的型,立起来,是牛的状,包括最后的日期,宛如一个牛鼻子绳;
9、诗的标题,十七个字,挺长的一句诗的内涵题目,里面却蕴含着数个内容,“一头牦牛”、“梦想知识改变命运”、“被打死了”,让一头畜生有了梦想,本身就是一种梦想,结果却是死了;
10、本诗给予诗人的启示:“生活中的一切事物,都是诗,都是诗的意味源泉”;
11、生活之诗,批判之诗。
读张小云点评:赵克强《一头梦想知识改变命运的牦牛被打死了》
——新诗典3600首节点本人对上典诗人赵克强的“采访”
“赵大爷,俺正在读您的‘牛诗’诗,想问您几个小问题”
“好”
“牦牛进校园会伤人吗”
“这个我还真不晓得”
“警察硬是把牦牛打死了,大家怎么看”
“有的说打得好,有的说牦牛也是命,可以打麻醉弹嘛”
“您自己什么态度”
“我觉的用麻醉枪比较讲牛道,而且九枪才打死,枪法,嗬嗬,哈哈”
“真好。写得有意趣,蛮喜欢这首‘牛诗’。入选第3600首大节点的典诗,请想听您说句话”
“祝新诗典牛年牛气冲天”
“如果不是在新诗典而是其他平台,这样的诗,包括您的其他许多诗,价值发现将会如何?”
“肯定只会是‘蜗牛’吧”
“Ok,谢谢!愿从新诗典平台上读到您更多牛诗”
2021.2.9
标签:animals, corner, death, dream, dreams, 赵克强, fate, food, guns, knowledge, life, NPC, people, police, refugee, school, shot, shots, symbol, symbols, Zhao Keqiang, 新世纪詩典
发表在 2020, 2021, 20th century, 21st century, December 2020, February 2021, January 2021, Middle Ages, NOVEMBER 2020, NPC, poetry, Translations, 新世纪诗典 | Leave a Comment »
1月 27, 2021

Luo Shifang
SINGEN
Wir spucken lauter Erbsen.
Die Erbsen springen im Klassenzimmer,
Peng, peng! Tata!
Die Lehrer können sie gar nicht einfangen.
Morgen
blühen sie vielleicht
im Eck an der Wand.
Übersetzt von MW im Januar 2021
Luo Shifang, geb. 2013, begann mit sechs zu schreiben. Liebt lesen, Poesie, spielen. Geht in die zweite Klasse Grundschule an der Spatzenbergstrasse in Liuzhou. 《新诗典》小档案:罗十方,男,2013年出生,6岁开始写诗,爱阅读,爱诗歌,爱玩。现就读于柳州雀儿山路第二小学。

伊沙推荐语:
本诗作者是广西诗会上升起的两位10后小诗星之一,令人惊讶的是:他在诗会上展示的每一首诗都在《新诗典》的及格线以上,我从中选出的是更不"童诗"更加"纯诗"的一首。而更令人震惊的是:现如今,发现这样一位小诗星,毫无新闻价值,已经大有人在-以至于,在我明年动笔的长篇小说《李白》中,我对如何表现李白的聪明早慧已经兴趣锐减。
《点射》‖伊沙
隐隐透出一丝
大唐气象
盛世之象
诗人出少年
况禹点评《新诗典》罗十方《唱歌》:声音和歌词都成了跳跳豆,关键是不能让老师抓到。这才是人在儿童时出现的真实诗感,而不是语文课上教的儿歌八股。
黎雪梅读《新世纪诗典》之罗十方《唱歌》:孩子们口中唱出的每一个音符,竟然变成了“一颗颗豆子”,这神奇的豆子“蹦蹦跳跳/老师我抓不住它”,甚至“明天/它可能会/在墙角开花”,这天马行空的想象、绘声绘色地描写,使诗歌具有童话故事一般引人入胜的魔力,读来好看又好玩,令人喜不自胜!挡不住的才华让人真正明白什么叫“口吐莲花”,何况只有水晶一般纯洁透明的心,才能开出如此炫目的花朵!
标签:beans, blossoms, children, 罗十方, flowers, food, Luo Shifang, people, plants, school, teachers, 新世纪詩典
发表在 2010s, 2020, 2021, 20th century, 21st century, January 2021, Middle Ages, NPC, poetry, Translations, 新世纪诗典 | Leave a Comme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