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hive for the ‘August 2021’ Category

DENKMAL – 朱剑 Zhu Jian

12月 21, 2022
Picture by Li Wei

Picture by Li Wei

Zhu Jian
DENKMAL

Im WeChat
tauschen positive Nachbarn Erfahrungen aus.
Einer sagt,
“Ich hab so hohes Fieber gehabt,
ich war ganz dumm im Schädel.
Ich hab immer an Dr. Li gedacht,
dem ist es sicher noch schlechter gegangen,
so schade.”
“Welcher Dr. Li, Li Wenliang?”
“Ja! Genau der.”

2022-12-21
Übersetzt von MW im Dezember 2022

 

《纪念》
朱剑

群里
阳了的邻居
在交流体验
一个说
“我高烧的时候
都烧傻了
一直脑子里在想那个李医生
他肯定更难受
可惜呀。”
另一个问她
“哪个李医生
李文亮?”
“对!是他”

(2022.12.21)

 

 

 

STUCK IN TIME – 被时间捆住

4月 19, 2022

《被时间困住》

我被时间困住,
人们被时间困住,
因为病毒,
因为有人
不能失控。
他们无法控制
两年多前,
还有19年前
2003 年。
让我们假装它没那么糟
那时一切很好,
所有一切都很好
但反反复复
现在人们
还陷入了战争。
多么精彩的一年!

水央 译

STUCK IN TIME

I am stuck in time,
people are stuck in time,
because of the virus,
because someone
cannot lose control.
They lost control
over two years ago,
also 19 years ago
in 2003.
Let’s pretend it’s not that bad
worked so well back then,
worked so well everywhere
again and again.
Now people are
also stuck in a war.
What a wonderful year!

MW April 2022

请看本来的问题等等!
https://mp.weixin.qq.com/s/NsgPyF2xHROX7SuYa3VEQQ

图案:
#心向自由
拼贴
创作:柳杨
素材来源:网络

SOMMER – 黄平子 Huang Pingzi

3月 16, 2022

Huang Pingzi
SOMMER

Reis
senkt wie Mutter den Kopf
Mutter
beugt sich hinunter wie Reis
Mutter
schneidet den Reis mit der Sichel
Reis
schneidet mit Halmen Mutter ins Gesicht

Übersetzt von MW im März 2022

新世纪诗典作品联展#黄平子#(2.0)

 

新世纪诗典11,NPC3月17日,4000首,1243人。第2个黄平子(江西)日

《新世纪诗典》大节点一4000首纪念日!

《新诗典》小档案:黄平子,男,70后,中学教师,在《新世纪诗典》、《磨铁读诗会》、《诗快报》等发表作品。磨铁读诗会2020年度汉语十佳诗人。傲夫诗社成员。写作是一种编码的过程,阅读是一种解码的过程。

伊沙推荐:《新世纪诗典》,第4000首推荐诗,留给一首极具经典性的作品。如果没有最后一句质感十足的蛰人句子,这只是一首很一般的诗,有了此句,一跃而居上品,这便是句的重要性,以及句与篇的关系。

伊沙:《新世纪诗典》4000天纪念日,萧衍有言:刻意为之,不算功德一一以此言自勉,走向未来。

​况禹点评《新诗典》黄平子《夏天》:诗是一种非常奇特的文学体裁。奇就在于它不能以逻辑和因果来判定成败。有的诗,句句惊人,捏合到一起不成样子,甚至到结尾彻底掉了链子。有的诗,句句平易,临到结尾却来了句漂亮的翻转。本诗即是后者的一个代表。

黄平子读黄平子《夏天》

——《新世纪诗典》4000

夏天

黄平子

水稻
像母亲一样低头
母亲
像水稻一样弯腰
母亲
用禾镰割水稻
水稻
用叶子割母亲的脸

2021年11月30日6点49分

黄平子,男,70后,中学教师,在《新世纪诗典》、《磨铁读诗会》、《诗快报》等发表作品。磨铁读诗会2020年度汉语十佳诗人。写作是一种编码的过程,阅读是一种解码的过程。首先,要感谢磨铁,感谢沈浩波,里所,后乞。《夏天》先在磨铁读诗会选用。磨铁的肯定,增加了我投稿新世纪诗典的信心。其次,感谢伊沙,感谢他的选稿,感谢他在新世纪诗典4000首大关这个重要节点推荐《夏天》。第三,感谢《夏天》的评论者,翻译者,推荐者。《夏天》是写母亲的,也不仅仅写母亲。《夏天》是写童年记忆的,记忆里有苦痛,又不仅仅是苦痛。我喜欢夏天,喜欢夏天的热。在最热的夏天,我也不戴草帽,一任炎热的太阳晒出我的汗,晒脱我的皮。我一直很怕冷,夏天很好,不用愁没有衣服穿,大不了打赤膊。夏天是农村的收获季节。水稻在夏天成熟,花生在夏天成熟,西瓜在夏天成熟……虽然夏天忙得人直不起腰来,但是忙过了就有吃,有什么不好呢?我的老家太窝要山没山,要水没水。我们一家人就靠几亩薄地糊口。我父亲结扎后身体不好,家里的活大多由母亲做。在农村,割稻子是最辛苦的事。头顶有烈日,脚下有泥水。水稻的长叶子上长着锯齿,像一把把小锯子。一发稻子割下来,脸上、手上,到处都是血口子。稻子上还有细细的绒毛,沾到身上,有说不出的痒。天太热,湿答答的衣服又捂出了一身痱子……这让人又爱又恨的夏天啊!2022年3月16日20点43分

我的新长征之路

黄平子

从《小萝卜头》
到《夏天》
从1.0
到2.0
从3450
到4000
我整整走了
550天
此时
中央红军
已经胜利到达
陕西吴起镇
完全了
举世闻名的
二万五千里长征

2022年3月16日21点31分

 

HALSKETTE – 北浪 Bei Lang

3月 15, 2022

Bei Lang
HALSKETTE

Die allerletzte alte Dame im Dorf
mit gebundenen Füßen stirbt auf einmal.
Die Trauernden aus ihrer Familie mütterlicherseits
sagen denen, die sich darum kümmern,
sie wollen der alten Dame
eine goldene Halskette mitgeben.
Das hat sie selbst so bestimmt.
Die Kinder der Alten in Trauerkleidung
sagen, sie werden die Halskette kaufen.
Als der Sarg ins Grab kommt,
liegen eine blinkende Kette
und ein Sack mit Getreide
neben der alten Dame im Sarg.
Manche flüstern,
das sei keine echte,
nur mit Kupfer lackiert.

2021-08-25
Übersetzt von MW im März 2022

新世纪诗典作品联展#北浪#(5.0)

新世纪诗典11,NPC3月15日,3998首,1243人。第5个北浪(甘肃)日

《新诗典》小档案:北浪,原名刘鹏辉,1970年出生,甘肃庆阳人,在庆阳职业技术学院工作,作品入选《新世纪诗典》《中国新乡土诗选》《中国现代诗歌精选》《中国教师现代诗选》及多种诗歌年选,出版诗集《低音区》和文学批评专著《捉影书——21世纪庆阳文学研究》,有文字被译成英、德、韩等语。

伊沙推荐:也许对于作者来说,本诗的重心在于项链的真假,是子女的孝心问题,但是对我这个读者来说,重心前移一一是村里最后一个缠足的大娘,是文化问题、历史问题。事实上,一首现代诗,就该这么开放地读。

况禹点评《新诗典》北浪《项链》:为什么是金?民间以金为贵;过去穷,金更显贵重。为什么是项链,因为是饰物,女性天生爱美。为什么是假项链?还是因为怕穷,不想死者的便宜被别的活人占了。再有就是——现在的人,多数已不信往世和彼岸了。

【亚坤评诗】
项链
作者|北浪
(内容详见新诗典今日推送)

读完这首诗,我的第一反应是:这是一首民间心灵史作品。继而脑海中冒出三个字:民俗志。
乍一听,好像搞得有点高大上。其实不然,通读内容,仔细体会,事实就是如此。

本诗写的是有关丧葬习俗的内容。标题为“项链”。
因为整首诗是依靠“项链”这个点来带动诗歌叙事的,所以“项链”在诗中,很明显,它就是“诗核”。

一直到现代,在中国北方和中原文化系统中,“穿金戴银”依然是丧葬文化中的一个核心“要素”。
“丧葬文化“是整个华夏文化系统中很核心的部分。甚至可以说它就是这部“生存史”中最核心的部分。
因为它本质上牵涉的是“生死问题”。

当然,这首诗也不是只指向“项链”(诗中是“假项链”,这确实是作者想要表达的一个精神点,甚至具有反讽意味),它更深层的意思是通过写丧葬事件,来折射一个地方人的“整体心灵史”。

毫无疑问,通过观察这一家的“丧葬事”,就基本可以窥视这个地方的整体“丧葬习俗”。
通过观察“丧葬习俗”和“人心表现”,就基本能窥探“整个地方人之心灵史”。

请你看诗就明白了。
“村里最后一位/缠足的大娘突然去世”
(有一个很重要的文化符号——缠足。既喻示着传统文化内容,也喻示着年龄辈分很高。)

“来吊唁的娘家人/对管事人提出/要给大娘买一条/金项链陪葬/这是大娘生前的心愿”
(这指出了丧葬文化中很核心的内容:一是娘家人,一是陪葬品。娘家人从礼的角度讲,是贵客。既是丧事,娘家人的重要性仅次于孝子。娘家人提出陪葬品,这也是“礼”的内容,喻示着重要性和尊重。大娘的心愿则喻示着这是一个传统。)

“穿重孝的子女们满口答应/下葬的时辰一到/一条金光闪闪的项链/和五谷杂粮一起/放在棺木里的大娘身边”
(穿重孝喻示着传统,这是大孝。街坊邻居都看着呢!项链和五谷杂粮指向的内容仍然是生活富裕和五谷丰登。这仍是一种“祈佑”。仍然是写活着之人的群象。)

“有人私下议论/那是一条镀铜的/假项链”
(假项链是一个诗眼,也是作者想说的一个点。它最终还是指向了一个现实,指向了人心和人性!我们暂且不管作者的价值判断问题。诗中的假项链,毫无疑问把这首诗的精神内质进一步拉深了。不管它是基于贫困,基于现实,基于人性。)

人性之诗、文化之诗、民俗之诗!

(马亚坤.2022.03.14.上海)

黄平子读北浪《项链》

——《新世纪诗典》3998

项链

北浪

村里最后一位
缠足的大娘突然去世
来吊唁的娘家人
对管事人提出
要给大娘买一条
金项链陪葬
这是大娘生前的心愿
穿重孝的子女们满口答应
下葬的时辰一到
一条金光闪闪的项链
和五谷杂粮一起
放在棺木里的大娘身边
有人私下议论
那是一条镀铜的
假项链

2021.8.25

黄平子读诗:北浪,原名刘鹏辉,1970年出生,甘肃庆阳人,在庆阳职业技术学院工作,作品入选《新世纪诗典》《中国新乡土诗选》《中国现代诗歌精选》《中国教师现代诗选》及多种诗歌年选,出版诗集《低音区》和文学批评专著《捉影书——21世纪庆阳文学研究》,有文字被译成英、德、韩等语。“村里最后一位/缠足的大娘突然去世”,可怜的大娘。可恶的缠足。“来吊唁的娘家人/对管事人提出/要给大娘买一条/金项链陪葬/这是大娘生前的心愿”,这是买项链。客家人说:“天上的雷公,地下的舅公。”舅公就是娘家人。娘家人的要求当然不过份。老一辈的人,把死看得比生还重。“穿重孝的子女们满口答应”,这个去世的,毕竟是子女们的母亲。母亲的一个小小愿望,有什么理由拒绝。“下葬的时辰一到/一条金光闪闪的项链/和五谷杂粮一起/放在棺木里的大娘身边”,这是葬项链。项链为什么不戴在大娘脖子上?五谷压棺是葬礼的另一个习俗。据说其义有二:一、让逝者在另一个世界有吃。二、让逝者庇佑子孙后代。“有人私下议论/那是一条镀铜的/假项链”,这是议项链。项链的真假,当然只有大娘的子女知道了。结尾老大的一个悬念。如欧·亨利的小说一般。
2022年3月14日20点48分

伊沙主持 | 新世纪诗典11一周联展(2022.3.6——3.12)

伊沙主持 | 新世纪诗典11一周联展(2022.3.6——3.12)

STERNENHIMMEL – 叶臻 Ye Zhen

3月 9, 2022

Ye Zhen
STERNENHIMMEL

er ist eingesperrt im verhörraum,
sieht mich stehen am fenster, ich starr in den pechschwarzen himmel
er fragt, ob es sterne gibt,
ich sage, nein

er reibt sich die glatze mit der linken hand,
dann mit der rechten,
sagt, in der nacht als ihr mich hereingebracht habt,
da war der himmel
noch voller sterne

2021-08-24
Übersetzt von MW im März 2022

新世纪诗典作品联展#叶臻#(16.0)

 

新世纪诗典11,NPC3月10日,3993首,1243人。第16个叶臻(安徽)日

伊沙推荐:这是人道主义的悲悯之心在一位罪犯或犯罪嫌疑人身上所产生的诗意,这个可以有,属于现代文明。前一段舆论打拐,对于人贩子,我有一句话差点脱口而出:应该恢复古代凌迟之刑(古代判的就是这个刑)一一我忽然又想到,我曾经说过:有凌迟之刑的朝代应该灭亡一万次。便将此话咽下去了,文明与野蛮的界线究竟何在?值得我们事事处处常思考。

况禹点评《新诗典》叶臻《星空》:把人身上的社会符号掩去,只留下最本真的,然后呈现它。这是现代诗必须要过的一关,许多当代作者做不好,不妨拿叶臻的这一首作为学习的范本。

黎雪梅读《新世纪诗典》之叶臻《星空》:也许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憧憬,是每个人内心不懈地追求,哪怕他(她)是个坏人或罪犯,这样的追求也依旧难以泯灭。本诗从一个执法者的角度写犯罪嫌疑人,没有激烈的立场冲突,也没有呵斥与谴责,却道出了人性的真实与复杂,亦不乏一丝温情与悲悯,这也正是诗歌最有力量、最打动人心的地方。

 

 

AFTERSHOCK – 水央 Shui Yang

2月 16, 2022

Shui Yang
AFTERSHOCK

The car enters a long narrow tunnel
in Boston.
There are lights inside,
but it’s still dark.
Right away I think of Zhengzhou,
the Jingguang Road tunnel
in the dog days.
I feel a shiver,
like I can’t
breathe.

Translated by MW in February 2022

新世纪诗典11,女诗人小辑之二,NPC2022年2月17日,3972首,1241人。第8个水央(美国)日

伊沙推荐:我不想用"一颗中国心"来说,我想用"香蕉人"的反面"菠萝蜜"(我的发明)来说,作者一定是把老公、孩子都听不懂的话,写进了中文诗,祖国的同行读得懂。一有社会公共话题起,便读到一堆矫情烂诗,本诗却让我读来舒服,入心即化,不是自不自然,分不分寸的问题,而是人的问题,现在反而是老手易出烂作,因为你已被异化了。本诗当居2月下半月亚军。

况禹点评《新诗典》水央《后遗症》:地球村的时代,信息再也无法封闭。祖国母亲的每一次颤抖,都牵连着游子持久的心痛。

马金山|读水央的诗《后遗症》的十一条:
1、诗,像一瓶打翻的酒瓶子,你闻到的,就是它的灵魂;
2、无论任何时代,独立的精神与意识,都是最为重要而宝贵的财富;
3、水央,出生四川成都,70后,作品发表中国先锋诗刊《新世纪诗典》、美国诗刊《新大陆》等。出版发行中英文个人诗集《心镜》。荣获2021年度李白诗歌大奖翻译奖;
4、水央的诗,视角独特,题材多样,多以乡愁诗为主,将个人的生活和过去的一切,进行嵌入式的对比与呈现,且不乏禅性之作,这也是一种高度匹配人生与命运的写作;
5、本诗以一种异国他乡的经历,联想到昨日故国相似的体验,却从另一种角度,写出了拳拳的中国心,不禁让人心生感慨;
6、短短十行,已经融入了整个世界的不同境遇,但在情感方面却潜藏着隐秘的力量,通透明亮而又自然天成,一种家国情怀油然而生;
7、诗中所带出来的东西,值得人们深思,因为其中奥秘饱含深情演绎,有生活,也有颤动人心的气氛和画面;
8、标题用得也极为巧妙,是事物本身的一部分,也是其中的奥秘和滋味,让人感受到,诗在语言之外;
9、此诗还揭示出写诗之一种章法,那就是诗无定法,诗由心生;
10、本诗给予诗人的启示:“事物本身的差异化,就是现实的本真状态”;
11、情怀之诗、生活之诗、感受之诗。

 

MEIN VATER SCHLÄFT AUF MEINEM BETT – 周芳如 Zhou Fangru

1月 23, 2022

Zhou Fangru
MEIN VATER SCHLÄFT AUF MEINEM BETT

Seit ich verheiratet war, ist er in meinem Zimmer
und schläft in meinem Bett.
Ich hab den blöden Kerl unbedingt wollen,
deswegen hat mein Vater sicher in meinen Polster geweint.
Und bei meiner Scheidung
ist er dort gelegen, unter Lachen und Tränen.
Wegen meiner Krankheit
hat er in meinem Bett geseufzt bis zum Morgen,
unzählige Nächte.
Ab und zu komm ich auf Besuch,
jedesmal geh ich in mein Zimmer,
also in sein Zimmer,
und sitz still eine Zeit.

2021-08-13
Übersetzt von MW im Januar 2022

新世纪诗典作品联展#周芳如#(9.0)

0121况禹点评《新诗典》周芳如《父亲睡在我的床上》:父女情也是亲情诗中极常见、又极不易写好的。本诗没有过多沉溺于情感的宣泄,而是从具体的器物入手,揭开成长与人生的大幕,回看岁月沉淀下的亲情。落笔克制,信息饱满。

读周芳如《父亲睡在我的床上》|雪也

这首诗,是亲情诗,写父爱,很感人。全诗十三行,可分为三小节。前两句,是第一小节,是具体阐释题目,是出嫁后,“父亲”到了我的房间,在我的床上睡了。第3到第9句,是第二小节,也是全诗最突出的中心部分。三个场景,三个细节,但都是作者的想象。虽是想象,但比事实更动人,更真实。因为遇人不淑,因为离婚,因为病痛,那么作为父亲,一定会泪湿枕头,一定会笑了又哭,一定会叹气到天明,因为父女心心相通。第三节,就是余下四行,宕开一笔,写“我”的一个小细节。那就是,“我”偶尔回家,每次都会到我曾经的房间,“他”现在的房间,什么也不做,就是“静静坐一会儿”。这也是一种留白吧,这个房间也是父女心心相通的空间所在,也是父女之情的明证,也是全诗第二节想象的落脚之处。正如伊沙先生所言,本诗的确是很高级的一种写法。遂想到白居易的那首诗《邯郸冬至夜思家》最后两句“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和本诗的主要手法,大体是一致的。

​黎雪梅读《新世纪诗典》之周芳如《父亲睡在我的床上》: 没有一个大词,没用一句比喻,却将父女之情写到了极致,亦不乏内心的自省与审视,让人深受感染。这样的深情不需任何夸张的言辞,父女之间这一言一行便足以说明一切。诗人直面情感,直面生活的勇气,亦为本诗增色不少。一张小小的床,是身心栖息之地,是诗人与生命的约定,更是两代人之间情感的载体,读完禁不住泪眼婆娑。

​马金山|读周芳如的诗《父亲睡在我的床上》的十一条:
1、在阳光下,把看见的,体验到的,黑暗的部分,写出来,你不会想到吧!它们也会闪闪发光;
2、我的一首写孩子跳楼的诗,有人是这样评论的,“好扎心,不提倡写这样的诗”。这是写社会现象的,写他人的,如果写自己的,会怎么样呢?
3、周芳如,生于1979年,广东茂名人。有诗作入选《新世纪诗典》等选本。有诗作被译成韩语、英语、德语等语种;
4、第一次见到周芳如,是在深圳,不过具体的时间忘记了。第二次,是去年六月,绵阳诗会,前后两次的感觉,可以说是大相径庭,或许,这与其接触“新诗典”有关,这充分体现了一个平台的伟大和重要;
5、周芳如的诗,敢于直面自己的内心,敢于直面自己的生活,敢于直面自己的情感,敢于直面自己的身体,敢于直面自己的人生,而这一切,于口语诗人来说,就是一种能力,就是一种先锋性;
6、本诗通过对“睡在我的床上”的父亲,关于“我”所遭受到的人生境遇,以干净而细腻的语言,呈现出震撼人心的父女情状,沉重而痛切;
7、诗一开头,即直铺真实的生活,将个人的经历还原本貌,不带任何的形容词藻,却已抵达了现场,透彻、质感;
8、诗里行间,因为“要嫁”、“离婚”和“曾经的病”,三种重大的人生经历,来诠释人世的无常和残酷,直击现实,痛击人心;
9、诗的结尾,仍然以直击现场的冷笔触,回到了具有强大诗核的部分,没有一丝情感的东西,却已让人泪目,这就是文字真实的魔力;
10、本诗给予诗人的启示:“事物,就是诗意本身”;
11、命运之诗、生活之诗、残酷之诗。

伊沙主持 | 新世纪诗典11一周联展(2022.1.16——1.22)

伊沙主持 | 新世纪诗典11一周联展(2022.1.16——1.22)

EIER WÄHLEN – 左右 Zuo You

1月 19, 2022

Zuo You
EIER WÄHLEN

im supermarkt eier kaufen
sie glaubt immer ich kanns nicht
erinnert mich jedesmal
ich muss die eier wählen
die auf der schale
hühnerscheisse haben
dann brauch ich mich nicht sorgen
dass die eier schlecht sind

obwohls zehntausendmal zuwider ist
aber ich halt mich immer daran
was sie gesagt hat
und bring einen sack
kotverschmierter eier
heim

2021-08-22
Übersetzt von MW im Januar 2022

新世纪诗典作品联展#左右#(30.0)

 

新世纪诗典11,NPC2022年1月19日,3943首,1231人。第30个左右(陕西)日《新诗典》小档案:1988年9月16日生于陕西省商洛市山阳县。自16岁写作至今。自我爆料:我以前户口上的名字叫左长盼,小名盼盼。诗观:有人为“新诗典”写作,有人为“好诗”写作,有人为“经典”写作,有人为“冒犯”写作,我为“挑战上帝”写作。伊沙推荐语:左右在北京鲁院高研班学习三个月,避开了长安封城之困,他所在之小区属于高风险的重灾区,他这种单身独居听力不便者注定会受困,我对老G说:这是此人长期以来与人为善积德行善修来的一一我现在更加确信这一点。本诗所写之逼真细节,似乎是封城中某一事件的确凿证据:超市里所买鸡蛋是沾鸡屎的!史失,可以求诸诗一一当然,也只有后口语诗可以求。况禹点评《新诗典》左右《挑鸡蛋》:听说过有类似的挑选法。还有一种说法是,沾血的更好(大约属于鸡的头胎)。不过管它呢,大疫情之下,有鸡蛋可买,能自由地买,便是幸运,便值得庆贺。能写出挑鸡蛋的诗(其实是写对“她”的在意),更值得高兴。黎雪梅读《新世纪诗典》之左右《挑鸡蛋》:俗话说“听人劝,吃饱饭”,纵使心里有所怀疑,有一千个不愿意,事到临头时仍会犯嘀咕之后还是听从别人当初的建议,因为不愿怀疑别人的好心,更何况是他人多年生活经验的总结,至少对自己没有什么损害,姑且听之信之吧。本诗写得诙谐俏皮,无奈又苦涩,满是喜感和画面感,读完许久眼前那一袋“沾满屎的鸡蛋”仿佛还在眼前晃动。晏非跟读《新世纪诗典》| 2022.1.18诗人左右《挑鸡蛋》诗里写到的生活经验,”专挑带屎的鸡蛋下手“,每个人或许都曾有过,尽管完全照着经验去做的少之又少,顶多偶尔为之。但作为一首诗这样抓住不放去写却是非常具有典型性的,给人以深意和启迪。口语诗某种意义上就是无畏的苍蝇,专挑生活中有缝的蛋去盯。这首诗盯的是鸡蛋,写出的是万象。​马金山|读左右的诗《挑鸡蛋》的十一条:1、细节就是诗的咽喉;2、在评一首好诗时,我总会花很长的时间,去不断的完善或者补充已经写出来的,也像是在写一首诗,直到自己满意了为止;3、左右,1988年9月16日生于陕西省商洛市山阳县。自16岁写作至今。曾参加《诗刊》第32届青春诗会,出版作品集《命》等十部,编有诗歌绘本《孩子都是天生的诗人》等。现居西安;4、每一次和左右见面,都会聊到诗歌,都会有所启发,这是一件非常愉快的事情,因为他能够看见很多人看见了,却进不到心里的东西,不得不说,这就是一种能力;5、我一直在关注着左右的写作,尤其是他近期的三个月在北京鲁院学习,看到其对自己的以往已经被人认可,且已然成为经典的诗歌作品,进行再次修改,有的仅仅是断行的改变,有的仅仅是三两字的修改,但是,这种对诗歌态度的严谨态度和观念,值得大加赞赏与学习;6、左右的诗,敢于直面自己的身体与内心深处,在其细腻入微,干净利落的诗行里,能够让人感受到其真实、纯粹的生活与精神世界,这是一种宝贵的财富,呈现在诗歌作品里,还是一种境界;7、本诗看似是在描述诗人所经历的,事实上是在以细微的动静,对现实生活的一种有效的挖掘,以及对不同角度的人的内心探究,极具生活化,且饱含情感的浓度和事物的呈现力度;8、诗中的挑鸡蛋细节,在平实的语言中,凸显生活的质感,不仅场景明澈,而且激起读者丰富的思想与想象,还有诗人对生活的态度;9、除了以上的阐述之外,本诗还让我联想到社会的发展与变化,尤其是现实世界的巨变,以及农村人与城里人的观念和思维方式的差异,也是一种文化的不同;10、本诗给予诗人的启示:“把想要表达的,表达清楚,对于口语诗人来说,至关重要”;11、生活之诗、现实之诗、态度之诗。

 

AUF DEM WEG ZUM GEFÄNGNISBESUCH – 第一闲人 Diyi Xianren

1月 8, 2022

Diyi Xianren
AUF DEM WEG ZUM GEFÄNGNISBESUCH

Im Warteraum
schaut mich eine Frau lange an,
auf einmal kommt sie zu mir.
Großer Bruder, eine Frage, kennen Sie mich noch?
Ich schüttle den Kopf. Die große Schwester von Soundso Ping, sagt sie,
vor über 20 Jahren bin ich zu Ihnen gekommen,
mein kleiner Bruder ist, wie Sie wissen,
dann statt zum Tod zu lebenslänglich verurteilt worden.
So viele Jahre sind meine Eltern und ich
die ganze Zeit auf dem Weg zum Gefängnisbesuch gewesen.
Die Fabrik daheim ist auch schon weg,
verkauft worden, wir haben Geld gebraucht.
Papa ist auf dem Weg zum Gefängnis gestorben,
Mama auch bald danach.
Ich selbst bin immer noch allein.
Mein Bruder war verrückt und hat jemanden umgebracht,
aber er lebt noch, nur unsere Familie ist schon gestorben.

Ich will sagen, hätte man ihn gleich zum Tod verurteilt,
wärs vielleicht besser gewesen.
Aber ich halt mich zurück.

2021-08-29
Übersetzt von MW im Januar 2021

新世纪诗典作品联展#第一闲人#(5.0)

 

伊沙:仿佛日片或韩片的调调儿,现实残酷的调调儿,说明的是中国文艺的差距,以及中国诗歌(主要是口语诗)之入时。如第一闲人般在《新诗典》崛起的60后诗人,大大强化了60后诗人队伍,无代可与之争峰。

况禹点评《新诗典》第一闲人《探监路上》:确是有如日韩等邻国的电影,不过毫无疑问,同胞们拍不出来,准确说自打杨德昌时代过去后,中文电影这方面仅有的基因就褪掉了。但是不要紧,中文现代诗——口语诗,为当代艺术补上了这个空缺。

新世纪诗典11,NPC2022年1月8日,3932首,1227人。第5个第一闲人(广东)日

《新诗典》小档案:第一闲人,男,1964年生人,本名吴宁洲,当过兵打过仗,做过公务员。办了提前退休 ,或游泳或云游。喜欢写点东西。

黎雪梅读《新世纪诗典》之第一闲人《探监路上》:虽说世上的道路千万条,唯独这“探监之路”最凄苦最漫长。一如诗中所写那位妇女的弟弟:“他神经病杀人没死/我们家却死了”,患精神病的弟弟杀了人判死缓,害得一家人终年奔波在探监的路上,直至家破人亡。这不是小说中的情节,类似的家庭悲剧也许我们身边每天都在上演,这也是个人的悲剧和伦理的悲剧。最后“我”的那句“当时判死刑也许更好”,终于没有说出来,这种欲言又止的情态恰是“我”复杂心理的一种表现,也代表了很多人的心声。明白流畅的叙述语言没有丝毫炫技的成分,却能于无形之中深入人心,而其深刻的社会意义应是诗人无心的赋予。

​读第一闲人《探监路上》|雪也

这是一首叙事诗。地点在候车室,主要人物是一位妇女,主要内容是这位妇女的诉说。这位妇女,到底认识“我”吗?我看未必。要么是她认错人了,要么是她太痛苦了,需要找一个人诉说,就像鲁迅笔下的祥林嫂。二十多年了,他们一家一直在探监的路上。家里的工厂,为筹钱,转手了。父亲,死在,探监路上。母亲,不久,也死了。她,也是,孤单的,一个人。
然后她总结说,“他神经病杀人没死,我们家却死了。”无疑其弟弟的杀人,造成了一家的命运悲剧。第二节,可以看作是心理描写,是作者内心的真实反映。是的,如果当初其弟弟被判死刑,也许全家三口的结局,就不会如此。作者忍住了,还是没说,又担心对这妇女也是一种打击。在作者平静的叙述中,展示了一个家庭的悲情。读来让人唏嘘不已。

伊沙主持 | 新世纪诗典11一周联展(2022.1.2——2022.1.8)

伊沙主持 | 新世纪诗典11一周联展(2022.1.2——2022.1.8)

 

 

FAHREN OHNE FÜHRERSCHEIN – 赵克强 Zhao Keqiang

1月 7, 2022

Zhao Keqiang
FAHREN OHNE FÜHRERSCHEIN

Hast du meinen Fuehrerschein gesehen?
frag ich die Freundin, sie kocht in der Küche.
Schlafzimmer, Wohnzimmer, Bibliothek und Büro
hab ich schon ganz durchsucht.
Ohne Führerschein, wenn mich ein Polizist erwischt,
muss ich Strafe zahlen!
Nicht gesehen, sagt die Freundin,
und fügt hinzu,
du und ich,
wir fahren bald drei Jahre ohne Schein,
es ist noch kein Polizist kontrollieren gekommen.

2021-08-14

Übersetzt von MW im Januar 2022

新世纪诗典作品联展#赵克强#(12.0)

 

伊沙推荐:这是一位幽默的诗人,幽默也属于智性。写《李白》时,我大胆地以今川人的幽默来写唐蜀人。昨日上云课,还以川震中川人面对灾难的幽默豁达疏导封闭中的孩子们。口语诗为不幽默的民族注入了幽默,中国现代诗中的幽默十有八九来自于口语诗。

​况禹点评《新诗典》赵克强《无证驾驶》:女友幽默,但也透出幸福中的小埋怨。赵爷爷要留意了。本诗妙在现场感,“无证驾驶”显示出口语的传神。

晏非跟读《新世纪诗典》| 2022.1.5诗人赵克强《无证驾驶》
诗人的女友由现实中寻找驾照联想到男女关系中的无证驾驶,前者无证驾驶违规,因为可能影响公众安全,后者无证驾驶却体现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涉及的只是个人的隐私,当然诗中也有女性意识的觉醒。口语诗捕捉到生活中有趣的点滴并形成诗作,让人们读后从紧绷的现实中幽默一下,轻松一下,也是功德一件。估计这首诗出来后,诗人和她的女友领证的速度应该加快了,想到这儿,不由得笑出声来。

​藕的丝点评:赵大爷的诗看起来幽默、轻松,实则尖锐、深刻。赵大爷不正经,我早有耳闻,其女友这般幽默,倒是出我意料,看来还真是“不是一家人,不入一家门”啊!读了这首《无证驾驶》,才知道赵大爷喜得“香车”了,我得先祝贺一下,不过作为一名资深交警,今天我还得管管“无证驾驶”这事,敲一敲赵大爷那光秃秃的脑瓜子——老赵啊,试驾都三年了,走合期早都过了,该领证就领证去,还磨叽个啥?罚款你不心疼是吧?扣下你的“香车”试试,看你心疼不心疼?(2022.1.5)

黎雪梅读《新世纪诗典》之赵克强《无证驾驶》:万事万物都是讲究“磁场”的,人和人之间也是如此。有些人磁场相吸,就会自然而然走到一起,也就是所谓的“缘分天注定”,想分也分不开。本诗的作者赵克强就是一个幽默风趣的人,相伴三年的女友应该也不乏幽默细胞,即便本身缺少点幽默感,耳濡目染这些年也熏陶得差不多了,所以才会说出“我和你/无证驾驶快三年了/警察也没来查嘛”这样俏皮风趣的话语,很有川妹子快人快语的特点,虽然也包含有嗔怪的弦外之音,但更多的是安于现状的自得和满足。人生得此佳偶,人生一大幸事!可以想象得到,这样的一对磁场相吸的活宝生活在一起是多么地合拍,再平淡的生活也能过得有滋有味,传说中的“神仙眷侣”大概也不过如此吧?

马金山|读赵克强的诗《无证驾驶》的十一条:
1、安静下来,把生活中最细微的东西记录下来,即为诗;
2、让生活,让生命,在诗里面还原它的本来的面目,不仅是一种境界,还是一种能力;
3、赵克强,60后,属虎。诗作入选《新世纪诗典》《磨铁读诗会》《中国口语诗年鉴》。有诗集《我告诉你什么叫穷凶极恶》《假牙》。荣获2019NPC李白诗歌奖铜诗奖;
4、去年六月,参加绵阳诗会,首次见到赵大爷,深切感受到,现实中的赵大爷和网络中的赵大爷一样,不仅幽默风趣,而且豪爽大气,诗如其人,人如其诗;
5、尤其是在他粗犷豪放的身上,散发出来的是洒脱的性格,以及细腻而富有活力的诗,不,应该是魅力四射的光芒,滋润生活,滋润生命;
6、赵克强的诗语言平实,内容丰富而又不失内涵,时而现场,时而现实,其中既有智性的锋利之光,还有一种由内而外的生活质感,又有一种独有的“赵克强式”的幽默与智慧,因为他的诗不是写出来的,而是活出来的;
7、读此诗的第一念是,赵大爷,还是抽时间尽快完证,才是当前最重要,也是最迫切的事情,既是一念,还是期盼;
8、诗中由我问她答的对话,将日常的细节,展现的活色生香,有关生活,有关生活,还是有关生活,既有画面效果,还有人与人之间微妙的关系与变化,更渗透出淡淡的幸福感觉,一切都在其中了;
9、无证驾驶,一语双关,诙谐风趣,滋味浓郁,这是一种生活的态度,还是真切而炙热的情感,引人发笑,而又思绪万分;
10、本诗给予诗人的启示:“诗和小说一样,也可以是对话的艺术”;
11、生活之诗、对话之诗、记录之诗。

 

 

 

ZURÜCK IN DER ZEIT – 陳銘華 Chen Minghua

12月 13, 2021

Chen Minghua
ZURÜCK IN DER ZEIT

Auf einmal ist es 7.7., Liebestag, wenn Mondkalender. Viruskampf wie Widerstand gegen Japan, Autofahren wie frischer Führerschein, Tastatur wie früher, Bildschirm wie gestern…
Daheim im Büro durch das Jahr, immer wieder desinfizieren, im Herzen am ersten Arbeitstag, immer noch
überall Staub aufgewirbelt.

2021-07-07
Übersetzt von MW im Dezember 2021

新世纪诗典作品联展#陳銘華#(7.0)

 

《新诗典》小档案:陳銘華,祖籍廣東番禺,1956年12月生於越南嘉定,1979年9月定居於美國洛杉磯。中學時期開始寫詩,1990年12月偕詩友創辦《新大陸》詩雙月刊,兼任主編。著有詩集《河傳》、《重返地球》等。新世纪诗典11,NPC12月13日(国家公祭日),3906首,1225人。第7个陈铭华(美国)日

伊沙推荐:本诗一提及"七七"、"抗战",让我差点泪目:这是一个生在越南定居美国五十余载的美籍华人的"中国心"!让我以12.13"国家公祭日"推荐来厚待之!诗中说得好:"抗疫如抗戰",全球华人需要这种精神,人类需要这种态度,来面对这场堪比战争的大瘟疫。况禹点评《新诗典》陈铭华《回到從前》:“抗疫如抗战”,说得好!这一句,便高出太多国内油腻作者们的认识。诗需要觉悟,从哪里来——你眼前的生活、你的日思夜想。铭华兄此诗,高级!黎雪梅读《新世纪诗典》之陈铭华《回到从前》:一句“抗疫如抗战”,道出了这两年为疫情所苦的亿万人的心声,在这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多少人付出了时间、自由、健康乃至生命的代价;也改变了无数人关于生产、生活、出行以及处事等方面的思维和行为方式,对人类的影响丝毫不亚于战争。诗人由眼前的日历上的数字自然联想起当年那个不堪回首的日子,以及现实生活中与大疫相关的种种,由表及里揭示出这个时代令人瞩目的一面,无不迸发出诗人思想与智慧的光芒,鲜明而深刻的诗意亦令人过目难忘。晏非跟读《新世纪诗典》| 2021.12.12诗人陈铭华《回到从前》没有经历抗战的,终于经历了抗疫,全民又一次被苦难笼罩,又一次以牺牲和团结赢得安宁,零星的战斗仍在持续,但总体胜劵在握。本诗以个人体验切入生活中司空见惯的场景,劫后余生激发出一连串绝妙的比喻,衬托得一切都是那么鲜亮,记忆在往昔与此在间反复切换,总的来说,上班第一天仍心有余悸,回想新冠肆虐那惊心动魄的一幕幕,总是担心自己不知啥时候又“处处惹尘埃”。

 

WIEVIELE NÄGEL HAT JEDER IM KÖRPER – 杨经纬 Yang Jingwei

11月 28, 2021

Yang Jingwei
WIEVIELE NÄGEL HAT JEDER IM KÖRPER

Erwachsene haben
ca. 4-5g Eisen im Körper.
Wenn man von einem Menschen das alles nimmt
und kleine Nägel macht,
Durchmesser 1,2 mm
Länge 16 mm
Kappenbreite 2,3 mm,
dann werden das 20-25 Nägel,
damit kann man 4-6 Schuhsohlen beschlagen, vielleicht.

Übersetzt von MW im Nov. 2021

 

伊沙推荐:与昨天推荐的诗相似:十分自然地书写,诗成之后却构成寓言,又不是生硬的类型化的寓言诗,这就叫高级,可视为后口语诗的一种发明。况禹点评《新诗典》杨经纬《算上浑身的铁到底能打几根钉啊》:异样、惊愕,这一切来自于作者发明的“魔鬼人体算术法”所带来的震撼。世间事,有太多需要借助于这种算术法,它有助于我们发现自己的问题、灵魂的问题,甚至时代和社会的问题。​黎雪梅读《新世纪诗典》之杨经纬《算上浑身的铁到底能打几根钉啊》:打眼一看诗题就很吸睛,一口气读完本诗,顺便脑补了一下体内的这几克铁,如果真的被制成“20~25根”铁钉后,又重新放进体内会是什么感觉?哈哈,挺有趣!开头的“据说”和结尾的“也许”遥相呼应,表达的内容虽然只是估计或不确定,但整个设想的过程也不乏科学依据,甚至精确到“毫米”,当读者正沉浸在有趣的“铁钉”猜想之中,最后一个“也许”又让人如梦初醒,不禁令人莞尔。有趣的人说有趣的话,写有趣的诗,如果每位诗人都是“万里挑一”而不是“千篇一律”,相信我们的诗歌,我们的生活,该是多么无与伦比的美好。晏非跟读《新世纪诗典》| 2021.11.26诗人杨经纬《算上浑身的铁到底能打几根钉啊》写得精打细算,因而挣脱了数据,写得一本正经,因而溢出了正经,充满寓言性,耐人寻味,给人以启示。本来嘛,人体内的铁就不是用来打钉的,也不会是用来钉鞋掌使其耐磨的,那是用来干什么呢,我从中读出了不动声色的提醒。马金山|读杨经纬的诗《算上浑身的铁到底能打几根钉啊》的十一条:1、把一件事与物说清楚,也是一首诗最关键的事情;2、诗是内心的外露,生活的平铺,诗人的意义,还是灵魂的艺术;3、杨经纬,70后,陕西,日常写作者;4、本诗在语言的表达上,直面事物,纹理清晰,且不乏想象的空间,让人感觉到一种词的磨擦力,异质、特别;5、一切皆诗,至于读懂,或者读不懂,不应该是诗人的事,或者说是诗人的问题;6、诗中的数据,即细节,这是一种细腻的描述,还是一种可以触摸的情绪表达,在诗里,就是一种感觉的变化;7、现代诗还有一种新的观念与特点,那就是数据的排列与组合,或者是事物的罗列与呈现,而凸凹有致的感觉,构成了诗之一种;8、除了诗内的东西,还有一些值得玩味的东西,而这些东西,恰好就是诗最具价值的地方,也是最有意义的地方;9、诗的标题也是诗的一部分,是诗最重要的中心思想,甚至于就是诗的核与灵魂;10、本诗给予诗人的启示:“写出事物的具体内容,就写出了生活的本来面目”;11、数字之诗、排列之诗、意味之诗。

 

 

EXKURSION – 草屋 Cao Wu

11月 11, 2021

Cao Wu
EXKURSION

in der unterstufe
holt man ihn aus der klasse
bringt ihn ins zentrum auf den sportplatz
eines kindergartens
gibt ihm ein megafon
er muss seinem vater zureden
der sich in zimmer 301 versteckt
dass er seine waffe aufgibt
und keine kinder
als geisel nimmt

Übersetzt von MW im Nov. 2021

新世纪诗典作品联展#草屋#(5.0)

《新诗典》小档案:草屋,本名赵学臣,1963年生,吉林梅河口人。诗、小说和评论散见于国内外多家杂志及网刊、民刊,出版小说集《有件事我要告诉你》等。新世纪诗典11,NPC11月10日,3873首,1217人。第5个草屋(吉林)日伊沙推荐:写得过瘾!像小说中对典型人物的刻画。但是"他"该有出处,与"我"产生关联一一如此,方才是后口语诗与小说之区别,目前这样写多了,成惯常手法,别人就会说你《故事会》。况禹点评《新诗典》草屋《课外题》:无论从哪个角度看,诗中所述,都是一段极虐心的残忍事。甚至事实、虚构?已不算重要。人类是世上最凶残的动物吗?我认为是的,尤其对于里面某些道义动物。草屋:写《课外题》这首诗,缘起于一起恶性事件,尽管过去有三十年了,因其行为的残忍程度,至今提起时还是让人唏嘘不已。这个学生的父亲,是我们原单位农药科的一名科员。起因是他工作不顺心,怀疑科长和经理在进口农药、化肥时有贪腐行为。几次写检举信,没有得到政府有关部门的重视,因此对政府不满,伺机报复。那天他拎着装在提包里改短的双管猎枪去政府大院,被门卫拦截,没能入内,便改道去了市中心幼儿园,对无辜的孩子开了枪(有数名死伤),并挟持一个班的孩子当人质,要求单位某领导上去,与他对质。他儿子被公安人员带到操场,劝说他放下武器时,武警除了拦截住拼命往幼儿园里闯的孩子家长们,各个角度都埋伏好了狙击手。也因此他亲眼看见他爹,从窗口刚一露头,就被枪击毙命的场面……黎雪梅读《新世纪诗典》之草屋《课外题》:这道“课外题”确实非常难,一方面在于“他”能否通过自己的劝说,让父亲放下武器,以免在犯罪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最终酿成大祸;另一方面关乎那个被父亲当人质的孩子的安危,让人确实捏了一把汗。所以这不是一道普通的“课外题”,更是一个重要的社会命题。诗歌并没有交代“他”劝说父亲的结果如何,“他”的这段扣人心弦的离奇故事,如同小说中的情节一般,给读者留下了悬念和巨大的想象空间。诗歌的语言很节制,然而透过文字我们依然能够感受到现实的残酷性,以及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对人的成长所带来的影响,塑造出非常态的诗歌主体和艺术形象,而对其命运的隐忧更是其中尤为动人心魄的部分。晏非跟读《新世纪诗典》| 2021.11.9诗人草屋《课外题》事实的诗意充沛,甚至饱和。说的真好,“不要拿孩子/当人质”,但诗中说到的“他”,也不过是一个初一学生,也还是个孩子,就被警察拿出来当作劝说他爹放下武器的人质了!孩子无疑是大人的软肋,我想诗中这次人质解救事件应该以成功告终了,因为双方都是把孩子当作人质了。诗题很有意思,的确是一道“课外题”,这次课外真人秀,拷问着社会和成人的良心,以及我们到底该如何对待孩子。尤其,当“他”被人从教室游街一样带出,带到幼儿园的操场上时,作为一个绑架人质的犯罪嫌疑人的孩子,那种无助、恐惧、害怕、羞辱、委屈,肯定五味杂陈,而这对一个孩子的心灵产生的伤害可能更大,但在形势所迫下却无人很好地顾及。同样,在诗中没有出现的那一个或几个处于犯罪嫌疑人胁迫下的孩子,恐怕感受也大同小异吧。希望在孩子这件事上,现代人都能打个及格分。马金山|读草屋的诗《课外题》的十一条:1、诗里行间动态的东西,是鲜活的魂;2、诗是诗人的信仰。写抒情诗的,信仰就是抒情诗;写意象诗的,信仰就是意象诗;写口语诗的,信仰就是口语诗;3、草屋,本名赵学臣,1963年生于吉林梅河口。诗、小说和评论散见于国内外多家杂志及网刊、民刊,出版小说集《有件事我要告诉你》等;4、草屋的诗,在娓娓道来的故事情节里,有着小说的语言表达和细节描写,还有夺人眼球的诙谐部分,且充满讥讽气息,又兼具现实、现场、现代的生活,读之让人为之一颤;5、本诗通过一个电影镜头式的画面,一气呵成,在日常的语言内,散发出非同凡响的味道,既有现实的残酷,还有留下空白,给人以巨大的想象空间;6、诗一开头,即以一种真实的生活状态,在一种紧张的氛围中,表现出中国式的教育现状与细节,尤其是“带”字和“要求”,诸如此类字眼的情景,显示出了普遍存在的问题;7、诗中描写的故事与情节,尤其是每一行里都有动态的细节,无不闪烁着鲜活的气息,而又反映出现实中极其复杂而残忍的一面,形象、生动;8、自始至终,诗里没有血淋淋的内容,但却已经将现实的残酷表现得淋漓尽致,这就是后口语诗最具代表性与价值的地方;9、诗的标题,用得也极为巧妙,不仅是事实的根源,还是话外弦音,给人以无限的回味与内心的震撼,一语双关,且不乏讽剌的意味;10、本诗给予诗人的启示:“写诗也需要一鼓作气,写尽,写绝”;11、社会之诗、教育之诗、残忍之诗。

 

NEUN SCHWARZE VÖGEL – 晏非 Yan Fei

11月 2, 2021

Yan Fei
NEUN DUNKLE VÖGEL

acht in bewegung
einer nicht
ohne zweifel
schau ich mehr hin
auf den der sich nicht rührt
aber er macht nur
in der luft
eine übertrieben
packende
figur

2021-08-21
Übersetzt von MW am 1. November 2021

新世纪诗典作品联展#晏非#(2.0)

《新诗典》小档案:晏非,男,1975年5月生,山西保德人,新诗典口语诗人。诗人伊沙的坚定拥趸者,我曾有诗:“在伊沙身上/看到了一个/健康中国人/不止是诗人/该有的样子/”。2018年8月起,矢志创作口语诗,诗作入选《新世纪诗典》《2019年中国口语诗年鉴》等权威选本,自编诗集《喷子》《刀片》。出版有《诗赋撷萃——历代咏忻诗文选》《保德史料补遗》,另整理完成《保德史料补遗续编》。2021年9月,与诗人马非、君儿、左右发起编选一本以诗人伊沙为创作题材的口语诗选,并开始跟读新诗典每日荐诗。10月,创设《九原诗刊》并任主编(同名公号半月刊,年度纸质精选),发起设立一年一度的“元好问诗歌奖”。现居忻州,忻州文化研究院(五台山研究院)副院长。伊沙推荐:如果只有鸟没有人,就是古典纯诗,有了人一一有了人的内视与自省,就是现代主义了。并且本诗发现的结果:有料、诗意、很妙,在十一月上半月推荐诗中可居亚军。况禹点评《新诗典》晏非《九只黑鸟》:于诗而言,简洁绝大数时候都是强于唠叨的,即便是写日常所见。尽可能多地把想象空间留给读者,对于本土现代诗,尤其需要如此。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黎雪梅读《新世纪诗典》之晏非《九只黑鸟》:本诗写得很节制,就像钻天的白杨没有多余的枝丫,又像传统的水墨画那样浓淡相宜;就连这九只黑鸟具体是什么鸟都没有去费笔墨加以介绍。不过这些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诗里有“鸟”还有“我”,在这相对狭小的时空里,一个生命对另一个生命平等地注视,没有居高临下,也没有杀戮和伤害。“我”对“鸟”的关注更多地放在了“不动的那一只”上,即便如此也没有去真的惊扰它,只是试探性地“在空中/做了个/捉的/姿势”,姿势虽有些夸张,却没有任何恶意。在令人莞尔一笑的同时,心生阵阵暖意。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马金山|读晏非的诗《九只黑鸟》的十一条:1、诗,就是一门表达的艺术;2、诗人的诗歌,应该是诗人的话,诗人心里面的话,诗人心里面想说的话;3、晏非,男,1975年5月生于山西保德。2018年8月,开始口语诗写作。自编诗集《喷子》《刀片》。出版《诗赋撷萃——历代咏忻诗文选》等。2021年10月,创设《九原诗刊》,并发起“元好问诗歌奖”。忻州文化研究院(五台山研究院)副院长。现居忻州;4、本诗是一幅画面,在作者徐徐展开的纹路里,清晰简洁地呈现出生活的日常,既有净澈的一面,还有浑浊的部分,动与静,思与想同步更新,给人以强烈的视觉效果和思考空间;5、诗一开头,由具体的数字,显示出一幅画面的效果,紧接着是对心理状态的刻画,到一个动作,一个情景,完成了诗与诗意,构成了某种“丰富”;6、诗中是对一个细节的观察,而在这个过程中,突出性的写出了人的内心,这是一种认识,更是一种态度;7、对生命的关怀,或者是对生命的尊重,对人世的微妙洞察,诗里给出了很巧的感觉与裸露;8、诗的标题,直接用了“九只黑鸟”,这是数字的存在,是一种场景化的直击,甚至还是存留于内心的一个画面,能够构成这么多种可能,已经足矣;9、有一点,需要提出来,因为在很多时候,都被大家忽略掉了,那就是字在诗里的精准性,比如最后的“作”字,是否“做”字,在用法上更加精准一些呢;10、本诗给予诗人的启示:“简约的诗,简中有物是核,约中有事为本”;11、生命之诗,画面之诗,态度之诗。马金山读《新世纪诗典》诗的十一条(2021年10月合辑)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UNTER DEN MENSCHEN – 梁园 Liang Yuan

10月 24, 2021

 

Liang Yuan
UNTER DEN MENSCHEN

Nach dem ärztlichen Rat an die Familie,
der Kranke​ solle essen was er wolle,
was eigentlich hieß,
der Kranke hat nur​ noch ein paar Tage,
hat Papa zu seinen Enkeln gesagt,
was ihr jungen Leute gern habt,
das möchte Opa auch.
Wir gehen sofort einkaufen,
Schaschlik mit Meeresfrüchten.
Er kriegt gar nichts runter,
schauts nicht einmal an.
Als ein Krankenpfleger
ihn zum Essen ermuntert,
sagt er, das ist für Sie,
bitte essen!

Übersetzt von MW im Oktober 2021

新世纪诗典作品联展#梁园#(5.0)

新世纪诗典11,NPC10月25日,3857首,1212人。第5个梁园(陕西)日

伊沙推荐:梁园诗如其人,人情味足。我在《点射》集中有议论:有些人毫无人情味,却自以为有人味儿,那人味儿岂不又成了一个概念的空壳?有些人的写作就是靠概念在维持。还有一个真相:梁园写首好诗,要比白立容易,就像木匠写首好诗,要比莫高容易。诗被老婆压着写,作为男人应该感到幸福。

况禹点评《新诗典》梁园《在人间》:人间有无奈,老、病各占其一。置身其间,多有尴尬体验,难得的是在这类时刻,表现出对他人的善意,如本诗所写。

Huang Kaibing

Huang Kaibing

黎雪梅读《新世纪诗典》之梁园《在人间》:看完真是无比心酸,病重到什么都吃不下的老爷子,还劝护士吃儿孙给自己买的食物,老人的纯朴善良让人心疼又感动。举重若轻地叙述,满满都是人间的真情:子女的孝心,对他人的关爱,都让这些人间小事释放出强大的诗意,不仅言之有物,更是言之有情,准确又力道十足地击中人们的软肋,让人久久难以释怀。

黄开兵:那些不懂诗的人,都觉得口语诗冷漠,口语诗人无情。他们永远读不出口语诗那种不动声色之下的真情实感。“于无声处听惊雷”!他们习惯了蹩脚的诗人矫情地表演:啊!悲伤!

Huang Kaibing

Huang Kaibing

马金山|读梁园的诗《在人间》的十一条:
1、诗是听见,是看见,也是感觉,还是想象的艺术;
2、于诗人而言,黄金在生活中,在生命里,在时间的缝隙内;
3、梁园,本名梁晓英,1968年5月生,陕西宝鸡人,年轻时曾有散文作品发表,新诗典诗人,诗作发表在《解放军文艺》《文化艺术报》等报刊,入选《与李白对饮》 《人间最美丽的故事》等;
4、诗人的身体里,已经注入诗意的质素,这是与生俱来的气质与能力,在梁园的语言世界里,显而易见,自然而然,也是天然;
5、梁园的诗,生活化浓,在当代口语化写作的过程中,此优点极为凑效于一身,既有活出来的感觉,还有生长于心的力量;
6、本诗通过对病情严重时期老人的情景描写,结合年轻一代喜欢的饮食文化,构成了一种特殊的反差,并在老人身上和话语之间,所表现出来的感觉,塑造出美好的人物形象,散发出幽远的故事与魅力;
7、诗中的动静极小,也似乎只是完成了一位老人在最后时光的记忆,或者生命的一个瞬间细节,但这个细节给人的感觉无限多,而这些多,正是诗意的部分;
8、尤其是老人两次的话语,无论是对己还是对人,都充斥着对于生命的期待和善念,而这种态度就是活生生的生命,以及为人之本;
9、诗的标题,不仅覆盖了诗意的空间和生活,还进一步加强了诗意的味道与力度,宏大叙事中含有丰富的精神内涵与外延生长;
10、本诗给予诗人的启示:“在与老人的对话中,很多时候,都有自然的诗性和智慧,也是诗的重要元素”;
11、生活之诗,生命之诗,对话之诗。

Huang Kaibing

Huang Kaibing

 

ANSTELLEN – 虎子 Huzi

10月 23, 2021

Huzi
ANSTELLEN

Von meiner Familie kommen Fotos,
anstellen zum PCR-Test.
Die Leute sind im Schatten versteckt.
In der Warteschlange sind Namenschilder,
Haarklammern, Ärmelschoner, Schlüssel,
eine Mineralwasserflasche.
Ein Schirm, eine kleine Zwiebel.
Ich seh auch noch einen
flatternden Schmetterling,
weiß nicht für wen
der sich anstellt.

2021-08-07
Übersetzt von MW im Oktober 2021

新世纪诗典作品联展#虎子#(8.0)

 

虎子存谢:我的8.0。感谢伊沙老师,一路走来,每一步的点拨指导,都让我受益,唯有坚持方不负期待。

伊沙推荐:虎子是善写尖诗的选手,拿过半月冠军、现场冠军便是明证,这一轮入典诗比较平常,反倒让我放心,因为永远写尖诗是不可能的,只靠尖诗才能入典怕是给自己挖坑,平常好诗可以蓄厚。

新世纪诗典11,NPC10月23日,3855首,1212人。第8个虎子(河南)日

​况禹点评《新诗典》虎子《排队》:疫事有关的话题,多数都是沉重和灰暗的。偶有一些带着挣脱努力的亮色,会让人生出喜悦,比如本诗。

黎雪梅读《新世纪诗典》之虎子《排队》:排队做核酸是疫情期间人们的常态,在这种见怪不怪的日常中挖掘诗意,全凭诗人敏锐的洞察力和将发现变为文字的能力。本诗中“胸牌、发卡/袖套、钥匙/矿泉水瓶/雨伞、一把小葱……”凡此种种这些不起眼的小玩意都替代它们的主人排起了长队,它们的主人却在荫凉的地方躲避阳光,这一细节写得有趣又画面感十足,如同一幅静物写生。诗的最后一只飞舞的蝴蝶打破了宁静,“不知它在替谁/排队”拟人的手法中有诗人的疑问,诗的意味由此深长而隽永,值得细细去品味。

晏非跟读《新世纪诗典》| 2021.10.22人诗人虎子《排队》
这首诗读来有趣、提神!新冠疫情给人带来灾难,但灾难下仍有亮色在闪耀,仍有生活的气息在呈现。反复阅读此诗,我还想到,当疫情使人类从大自然回退,大自然的自我修复能力令人赞叹;而当人们做核酸躲进荫凉,我们平时可能忽略的那些小物件,比如胸牌、发卡、袖套、钥匙、矿泉水瓶,包括雨伞、一把小葱,一样闪闪发光,瞬间就能让人内心涌动温情,我们甚至从一个词能回想起过往的诸多记忆。诗的最后写到那只飞舞的蝴蝶,“不知它在替谁排队”,更是令人浮想联翩,一下子把沉闷的现实激活了。

读虎子《排队》|雪也

核酸检测,是疫情时代有关部门采取的统一措施。核算检测,是有效果的,广大市民也是极力配合的。有时核酸检测,是演练,是预防。有时核酸检测,是查漏补缺。不管怎说,人民是愿意的。而反观西方有的国家,因为民主和自由,有些措施不能一竿到底,致使疫情扩散严重。虎子的这首诗,就呈现了国内人们排队核算检测的现状。虽然是照片,但也是来自第一现场。从诗歌的前半部分来看,因为天热,人们都躲在阴凉的地方,代替他们排队的,是发卡、钥匙、矿泉水瓶和一把小葱等物件。看来组织者,也是人性化,没有强求人们必须排队晒太阳。排队,本来是严肃的。但物件在排队,就显得很轻松,甚至有几许荒诞。如果仅仅这样写,那就不是诗了,那就是简单地叙述一件事情。作者在照片里,竟然发现了一只蝴蝶,于是作者就突发奇想,这只蝴蝶,是代替谁在排队呢?排队的物件,都是不动的物体。飞翔的蝴蝶,却是自由的。蝴蝶不怕阳光暴晒,蝴蝶没有疫情,蝴蝶让人羡慕。一只蝴蝶,使照片或画面灵动起来,和谐起来。因为有这样的一只蝴蝶,于是玉成了一首好诗。(修改版)

​马金山|读虎子的诗《排队》的十一条:
1、生活现场,就是诗的现场,因为它是光,照亮别人,也温暖自己;
2、生活里那些微不足道的琐事,会是很好的素材,无用但滋养诗意与灵魂;
3、虎子,本名周海涛,河南南阳人,1962年出生。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中原诗歌节同仁。著有诗集《时光碎语》;
4、今年六月,绵阳诗会首次见到虎子兄,我的南阳老乡,战友诗友,倍感亲切,不仅有同样的人生经历,还有精神的共通之处;
5、虎子的诗,虎虎生风,既有生活的浓郁意味,还有生命的质感,更有禅性的奇妙与智慧,以及历史的纵身和现实的世界;
6、本诗由一个疫情期间的情节,以一个具体的排队细节,并将看到的已经日常化的画面,敏锐地捕捉到生活中真实的模样,犹如一幅静物素描;
7、诗里行间,在一系列司空见惯的画面中,展现出作者对身边事物敏感的描述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现场触感力十足,且给人以悠远的感觉;
8、两个细节,一个是排队的描写,另一个是结尾部分的一只蝴蝶的显现,动静结合,鲜明有力;
9、此诗在思想层面,若隐若现之间,是当代社会现象,还是生活常态本身;
10、本诗给予诗人的启示:“简约到极致即为上品”;
11、疫情之诗,情景之诗,画面之诗。

 

 

STAMM UND KNOSPE – 韦延敏 Wei Yanmin

10月 14, 2021

Wei Yanmin
STAMM UND KNOSPE

auf dem gehsteig
direkt vor mir
kommt eine alte frau
mit einem kleinen kind
an der hand
auf mich zu
in dem moment seh ich
stämme und frische knospen

August 2021
Übersetzt von MW im Oktober 2021

 

新世纪诗典11,NPC10月14日(重阳节),3846首,1210人。韦延敏(重庆)日

伊沙推荐:重阳节到了,对我个人来说,这是有生以来头一个无老人可孝敬的重阳节,更感到生命之可贵,团圆之难得,本诗之有感:生死有轮回,正道是沧桑。

况禹点评《新诗典》韦延敏《树桩和新芽》:老树新芽,生机传承。生活中不时可见的一幕,却又藏了最深刻的感触。还有比这更好的比喻和互文吗。诗歌需要隐喻,也需要明喻、暗喻,只要自然就好。反修辞和刻意掉书袋,都属于智商低的人瞎较劲。还是应该回到诗本身,回到人的感知本身。

黎雪梅读《新世纪诗典》之韦延敏《树桩和新芽》:无论是人类社会还是自然界,老旧的事物终究被新生事物所代替,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自然规律。唐代诗人刘禹锡诗中有云:“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诗人豁达的胸襟由此可见一斑。本诗前半部分,娓娓道来地叙述看似波澜不惊,最后两句一笔宕开:把老婆婆和幼儿比作“树桩和新芽”,将生命轮回、新旧交替这样带有哲思意味的内容写得具体可感,富有趣味性,令人耳目一新。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晏非跟读《新世纪诗典》|2021.10.13人诗人韦违敏《树桩和新芽》
这首诗让人眼前一亮!衰老与新生同时呈现在眼前,诗人的感觉真好,略显灰暗的背影因树桩与新芽的转换一下子明快起来,一幅简洁有力的速写完成了。诗歌的力量之一,就是擦亮司空见惯的事物并使其发出光来。拥有这种能力的诗人是幸福的,至少在拥有的那一刻。

马金山|读韦韦的诗《树桩和新芽》的十一条:
1、写下即活,即为诗的骨肉与生命;
2、诗无定法,能够走进心里面的,还不是诗,能够搅起浪花朵朵的才是;
3、韦韦,本名韦延敏,女,重庆市南川区人,万县师专(现三峡学院)美术专业毕业。2018年开始口语诗写作;
4、首次读韦韦的诗,简约之中散发着浓郁的命理,但映透出内衬的诗质和细腻的情感,却生长出新鲜的风景与深刻的印记;
5、本诗短短七行,却在一景一物之间,已揭透出生命的本相,看似平淡,实则内含丰富的色彩,前有人后有物,构成了强大的呼应,以及内在精神契合;
6、诗分两节,一为造景,直铺生活与人生的细节,二则为生物,将看见的,在寥寥数语之间,即溢于言表;
7、诗中由老婆婆和幼儿对应树桩和新芽,一种是人类,而另外一种是植物,但在后口语之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意义不言而喻,充实着生动与形象;
8、两种“看”的角度,一种只呈现,不表现,一种既言又语,却不尽相同,勾勒出来的生命本源却完全不同;
9、标题仍然延续了诗内的主题,但已经道出了生命的真相,犹如诗内对应的,生死交替,轮回有依;
10、本诗给予诗人的启示:“一闪一念之间,细微的变化,即为诗意的奥秘”;
11、画面之诗,生命之诗,事物之诗。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黄平子读韦延敏《树桩和树芽》

——《新世纪诗典》3846

树桩和新芽

韦延敏

人行道上
我的正前方
老婆婆牵着幼儿
迎面走来
那一瞬
我看到了
树桩和新芽

2021.8.

黄平子读诗:这是由一个比喻撑起的一首诗。本体是:“老婆婆牵着幼儿/迎面走来”。喻体:是“树桩和新芽”。本体是动态的,喻体是静态的。这是画面突然的定格。“人行道上”是地点,说明这是一次路遇。“迎面走来”呼应“我的正前方”。
2021年10月14日14点29分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IM BILD – 江湖海 Jianghu Hai

10月 3, 2021

Jianghu Hai
IM BILD

Auf einmal wisch ich auf eine Nachricht: Laos!
“am 29. 08. in Luang Prabang,
vier neue einheimische Infizierte. ”
Das sind Untertitel, im Bild: ein Mönch
legt Feuerholz nach. Der Sender der Nachricht
kommentiert auf Chinesisch:
“In den Tempeln werden nicht nur
mehr Verstorbene eingeäschert,
die Mönche und Nonnen kümmern sich um Waisenkinder,
sie helfen den Laien bei allen möglichen Sorgen.”
Ich erinnere mich an ein anderes Bild,
das hab ich in Luang Prabang
vor drei Jahren und acht Monaten selbst aufgenommen.
Es hat sich auch in mein Gedächtnis eingebrannt,
als etwas Heilsames:
Sechs junge Brüder in roten Roben,
ein schwarzer Hund, ein fremdes Mädchen in Dunkelblau
scharen sich um ein tanzendes Feuer.
Außerhalb dieses Rahmens sind noch im Bild dabei
ein Haufen Chinesen, das sind wir Dichter von NPC,
wir bringen Poesie. Heuer im Frühling aus China
sind Ärzte gekommen, mit Medikamenten, Masken und Impfungen.

1. September 2021
Übersetzt von MW am 3. Oktober 2021

《新诗典》小档案:江湖海,60后,湖南人,居广东。中国作协会员,新诗典诗人。1979年起发表诗歌、小说、散文、评论1000多首(篇)。出版个人专著20余部。作品入选100余种选本,被译为英、德、俄、法、日、韩等多种文字。获NPC李白诗歌奖金奖、亚洲诗人奖、深圳第一朗读者最佳诗人、广东有为文学奖诗歌奖、井秋峰诗歌奖年度大奖等多个奖项。

新世纪诗典11,NPC10月4日,3836首,1209人。第29个江湖海(广东)日

伊沙推荐:
整合之诗:将《新诗典》文化与当前疫年文化巧妙有效地整合在一起,令人感慨万千,疫情尚未完全控制,地球的未来莫测,我希望在未来我们想起这些出国的经历时不会说:那是《新诗典》的黄金时代。

况禹点评《新诗典》江湖海《画面》:三四年间,天地翻覆,无论是驴友,还是诗人,还是其他的人群,几乎关于生活的所有,人们都在从头适应,从头学起。剧变固然令人惆怅,但滔天疫情下,诗歌又何尝不是心灵之药呢。

黄开兵:那幅照片,我还有印象,画面很令人深刻!和平温暖,诗人诗歌;疫情死亡,医生药品……画面重叠间呈现出悲悯情怀。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黎雪梅读《新世纪诗典》之江湖海《画面》:但凡你去过某个地方,在那里留下了自己的脚印,无形中那个地方就与你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那里的荣辱兴衰也会牵动着你的喜怒哀乐。诗人眼前视频中呈现的悲惨凄凉的疫情景象,与多年前狂欢美好的回忆形成鲜明的反差,令人油然而生淡淡的忧伤,两种画面的叠映中交织的是跨国之谊和诗人之情,还有隐隐作痛的担忧。巧妙的构思,情感的把控,以及文字产生的张力,都彰显出诗人卓越的诗写功力。诗的最后“今年开春之后/前往的是中国医生/他们带去药,口罩和疫苗”,我们看到的不仅是文化的输出,更有中国医生救死扶伤的人间大爱和国际主义精神,让人温暖又心安。

晏非跟读《新世纪诗典》|2021.10.3诗人江湖海《画面》
直到此刻,老挝的新冠疫情仍在持续蔓延,但总体上并不算严重。截止10月1日,老挝境外输入病例27例、本土病例437例;累计确诊病例24310例,死亡19例。这在相当程度上得益于诗人提到的中国医生,提到的药、口罩和疫苗。这首诗从现实的画面切入记忆的画面,从疫情时不时的提醒强行返回三年多前此地一派祥和的情景。这种对比是抖动的,剧烈的,也是丰富的,能看出这样一个崇尚佛教的国家对待生死的态度,以及对待人的态度。“火焰”一词既灼心,又照亮了整首诗。灾难下的火焰,一个重要使命就是超度亡灵火化遗体,因而是死亡之火、祈祷之火;记忆里的火焰,则是六个红袍少僧、一只黑狗、一个少女围簇一起舞蹈的薪火,因而是希望之火、生命之火。给诗人造成强烈视觉冲击,难以释怀的可能还有一点,那就是两种不同意义的火焰竟在同一座城市点燃!资料显示,2018年2月初,新诗典诗人专门组织过西双版纳-老挝行,其中新世纪诗典第50场,正值新诗典2500首诗之夜,就是在琅勃拉邦举行的。诗中写到的琅勃拉邦,算是老挝比较繁华的城市了。短短几年,今非昔比,物是人非,几多悲欢,令人感叹。所幸这一切,有新诗典诗人见证,这位名字里每个字都蓄满水的诗人把两个画面定格,把诗人和医生定格,显得意味深长。事实上,对于任何一个苦难中的国度,诗人和医生,天然承担着“疗愈”之职,二者皆深怀仁爱之心,二者皆有大造于世,我想,老挝的天空一定会铭记他(她)们吧。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马金山|读江湖海的诗《画面》的十一条:
1、简洁语言本身的韧性,或者说弹跳力,给诗意注入了新鲜活力的同时,更增添了它的无穷活力与独特魅力;
2、文本是诗人生命的骨头,生活的血肉,呼吸与声音,还是迷人的身材与心跳;
3、江湖海,60后,湖南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1979年起发表诗歌、小说、散文、评论1000多首(篇)。出版个人专著20余部。作品入选100余种选本,被译为英、德、俄、法、日、韩等多种文字。获NPC李白诗歌奖金奖、亚洲诗人奖、深圳第一朗读者最佳诗人、广东有为文学奖诗歌奖、井秋峰诗歌奖年度大奖等多个奖项。现居广东;
4、江湖海其人,充满了血性的色彩,这是2015年长安诗歌节第163场(深圳专场)的诗会上,我读了一首《两个小孔》,而受到非口语诗人极度的排斥与讥讽,却受到其仗义执言好诗时我感受到的,与此同时,通过对其日常的关注,能够感受到其对待工作就像对待诗歌一样,充满了期待与热情;
5、江湖海的诗,首先凸显出来的是高产,其次就是对个体生活与经历的呈现,既直击现场,又触动人心,并给人带来巨大惊喜的同时,还给人以强烈的力量感;
6、回到本诗,先由看到网络上的国外事物,再回到记忆里曾经所经历过的种种情景,融合于一体,构成了一幅幅色彩斑斓的世界,一切都在同一个时代,却有着不同的变换莫测的人生故事;
7、诗中从几个角度描述,以细腻的笔触呈现出独特的异域风情,并由此带来了不同的文化元素,还能够深刻感受到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善念,这不仅仅是诗的魅力,更应该是文化的胜利;
8、此诗的诗维虽然复杂,却层次分明,犹如一幅画面上的不同色块,既相互兼容,而又相对独立,这也正是本诗在诗维逻辑上,最值得珍视的部分;
9、就诗的内容而言,生动鲜活的画面,何尝不是一首诗呢,更何况带着现实的残酷与大爱和温暖;
10、本诗给予诗人的启示:“我们所经历的这个时代的一切,正在一步步成为史诗”;
11、当代之诗,情景之诗,融合之诗。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伊沙主持 | 新世纪诗典11一周联展(2021.9.26——10.2)

伊沙主持 | 新世纪诗典11一周联展(2021.9.26——10.2)

VERSTORBENE ANGEHÖRIGE – 沈浩波 Shen Haobo

9月 15, 2021

Shen Haobo
VERSTORBENE ANGEHÖRIGE

in einer nacht letztes jahr im august
ruft sie mich auf einmal an.
sie heult und klagt am telefon,
ihr älterer bruder war gestorben.

am nächsten tag flieg ich nach kunming,
ich halte totenwache mit ihr,
nehme an der verabschiedung teil,
stehe an ihrer seite.

vielleicht wenn wir zusammen
einen letzten abschied erfahren,
vielleicht wird unsere beziehung
dadurch ein bisschen wärmer?

ich hab natürlich zuviel erhofft,
es war einfach nicht möglich.

die leute glauben oft,
die toten hätten geheime kräfte,
sie könnten lebende menschen beschützen.
wenn es so wäre,
ihr bruder hätte es sicher gern,
wären wir noch beisammen.

aber die verstorbenen
haben gar keine solchen kräfte,
sie sind hilfloser als sie je waren.

2021-08-22
Übersetzt von MW im September 2021

新世纪诗典作品联展#沈浩波#(33.0)

伊沙推荐:四位硕果仅存的满额诗人中的两位率先继续保持满额,用实力宣示:我们不但有量,还有质,包揽九月下半月冠亚军。今天推荐冠军沈浩波,感谢众选家承让,将沈近期整理诗作中最好的一首留给了《新诗典》,事实是:我们先选时也与众选家不一致。本诗动了真气、元气,投入成本高昂,欲发死者之功以挽留生者而不如愿,哀莫大焉!实为抒情大作,当夺冠军。

况禹点评《新诗典》沈浩波《死去的亲人》:本诗撼人。它表现出了生活凌驾于生、死之上的强力,并有着某种对东方神秘主义的祛魅——后者并不让人舒服,但惟其如此,更反映出了生活的残酷性。是作者非有超强的控制力,才能驾驭好的诗。

​黎雪梅读《新世纪诗典》之沈浩波《死去的亲人》:只要两个恋人当中有一个人放弃了坚持,一段感情基本上就等于宣告结束。而另一个不愿放弃的人仍会抱有各种幻想,甚至于寄希望于死去的人能有所保佑,而残酷的现实是“落花有意,流水无情”,至此才会幡然醒悟:“”他们比活着时/更无能为力”。本诗六个小节,环环相扣层层递进,聚焦当下人们的情感生活,还有对生死的思辨,对社会伦理的认知;情动于衷却又没有任其如江水泛滥,写得极为克制隐忍。虽是个人性的情感经验,但感性与智性的完美结合,反而极易唤起读者的共鸣。“死者长已矣”,活着的人懂得放下,并继续努力地活着才是王道。

 

 

VIZEDIREKTOR – 大九 Da Jiu

9月 6, 2021

Da Jiu
VIZEDIREKTOR

Vorher hat er weiße Hemden verlangt.
Jetzt sitzt er links von mir,
er ist der Vizedirektor,
aber er trägt ein graues Hemd.
Nach der Sitzung beim Plaudern frag ich,
warum er Grau trägt.
Er sagt, denk daran,
unser Direktor hat sicher ein weißes Hemd an.
Ich sitz neben ihm
und trag grau,
dann ist er schön weiß.

Übersetzt von MW im September 2021

新世纪诗典作品联展#大九#(8.0)

 

伊沙推荐:本诗所表现的可谓是官场文化之副职文化,假如没有口语诗,这个题材在诗中完全无法表现,抒情诗之分支讽刺诗吗?那不过是一种表现起来严重变形的打油诗,类似于用哈哈镜照人。我早就说过:是口语诗让现代诗在当代文学中有了发言权。

黄开兵:官场多人精,不是人精也难在官场上混。大九此诗妙绝,可当官场教材。然而,学得不好,可能当场被呵斥:谁让你穿得如此灰溜溜的!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黎雪梅读《新世纪诗典》之大九《副局长》:哈哈,如同一部微型的“官场现形记”,好一个深谙官场之道的副局长。职场中善于明面上阿谀逢迎的人不在少数,而能暗地里如此工于心计便能起到“绿叶配红花”的讨巧效果的人却为数不多,可谓是达到了炉火纯青之境界。短短几行,有情境也有对话,从细节和场景入手,使人物的典型形象呼之欲出,隐含诗人对此类现象不动声色地讽刺和批判,诗中既有诗人个人性的东西在里面,同时又兼具社会性,因而诗歌的内涵非常丰盈和深刻。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简评大九《副局长》|雪也

讽喻诗向来是传统诗歌的一种题材,官场文化也是其中之一。当然,正如伊沙所言,目前的抒情诗和意象诗,是很难做到的。所谓学而优则仕,有人说中国的官场,几乎云集了全国所有高智商和高情商的人才。官场有官场的生态或生存法则。溜须拍马,很常见。如何拍得自然,拍得让受拍者舒服,也是需要一定技巧的。回到这首诗,这位副局长,就是拍马高手,就很有计谋。在大会统一要求穿白衬衣的情况下,还穿灰衬衣,目的就是显示旁边局长白衬衣的白。真是煞费苦心,处心积虑啊。不知那位局长心里是否特别的舒服呢。这首诗,通过一件衬衣,巧妙地反映了官场文化,讽刺了现实。可谓以小见大,亦可见一斑。

 

马金山|读大九的诗《副局长》的十一条:
1、一气呵成的诗,不是流于肤浅,就会成就经典;
2、诗内的思想性和艺术性,一个取决于语言本身,另一个取决于内心的激荡;
3、大九,本名郭彦星,1981年生于陕西神木,2006年起定居内蒙古鄂尔多斯。著有诗集《永远的星雨》《灵书》《肉危机》《七色空》等。编著有诗选集《百年新诗精选》《我们的诗篇》《马兰诗集》等。
4、大九的诗,不仅显现出口语化的气息,更有现代性的效果与先锋性的特质,并保持着一个自觉写作者独特的魅力,鲜活而且鲜明;
5、本诗活生生一幅官场现形记,通过一个具体的灰白色彩的着装细节,刻画出隐含其中的文化,而在诗中人物这里,则表现出一种自然而然的状态,平添了些许让人啼笑皆非的意味;
6、诗一开头,即以后口语的表达方式,呈现出开会着装的具体要求与内容,并由此引发诗意的生活,构成了现场的极大反差与质地;
7、诗中由一个情节,一个鲜明的画面,在一问一答之间,凸显现实的生活,以及内部暗含的社会现象与人性的本质;
8、很多时候,把本真的生活,毫无保留的写出来,就会产生强烈的诗意,正如生活即诗,现场即诗;
9、诗的结尾,一个大反转,仿佛一个谜底,更显现出官场中的一个心计,聚点虽小,但所蕴含的文化却巨大无比;
10、本诗给予诗人的启示:“现实即荒诞,荒诞即真实”;
11、荒诞之诗,现实之诗,批判之诗。

 

黄平子读大九《副局长》

——《新世纪诗典》3808

副局长

大九

会前要求穿白衬衣
坐在我左侧的
某单位副局长
却穿了一件灰衬衣
会后闲聊问他
怎么穿了件灰衬衣
他说你想
我们局长
肯定要穿白衬衣
我坐他旁边
穿灰
显他白

黄平子读诗:“会前要求穿白衬衣”,荒唐,搞笑。“坐在我左侧的/某单位副局长/却穿了一件灰衬衣”,一个另类。副局长带头唱反调。要不要表扬一个?“会后闲聊问他/怎么穿了件灰衬衣”,是“我”问,也是代参会人员问,更是代读者问。“我们局长/肯定要穿白衬衣/我坐他旁边/穿灰/显他白”,果然是另类。不过是另类马屁精。果然要表扬,可以发一张“年度最有创意溜须”奖状!

2021年9月5日20点41分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AFFENKÖNIG – 高歌 Gao Ge

9月 2, 2021

Gao Ge
AFFENKÖNIG

An der Kreuzung an einem Eck
seh ich den Affenkönig,
ein Mensch mit Fell aus dem Fernsehen.
Liu Xiao Ling Tong, “das sechsjährige Kind”,
mit seinem grossen Stab,
er wartet auf die Ampel.
Als es rot wird,
humpelt er auf seinen Stab gestützt,
unbeholfen,
zu einer Reihe von Autos,
klopft immer an die Scheibe
und bittet um Almosen.
Ich bekomm feuchte Augen.
Mein großer Bruder in Buddha
ist hoffentlich genug geprüft
auf seiner Reise in den Westen.

Übersetzt von MW im Sept. 2021

新世纪诗典作品联展#高歌#(25.0)

 

伊沙:用喜剧的方法写悲剧,也许才是正剧。并且这还是正宗的华夏文明中国诗。80后者,名为愤青的乖戾之徒不少,高歌能够得以幸存,从身居穷乡僻壤却爱出国、爱足球,就找到答案了。

《新诗典》小档案:高歌,山东滕州人,生于1980年6月9日。《新世纪诗典》“新世纪中文诗歌百大诗星”、常青藤诗人、十大80后诗人,曾荣获第三届亚洲诗人奖,唐·名人堂成员,葵同仁,泉同仁。说几句心里话:不好意思,我就是那个写前妻,把自己写得声名狼藉的男人。三年来由于“前妻诗”和随感论语《断言》(不是诗),感觉自己继蒋涛之后,也成了女诗人公敌。可我们一点都不厌女,恰恰是被女厌受害者。本来都是去中心化、身在边缘的诗人,抒写的也都是个人的遭际与心灵,奈何一遇宏大叙事,就抱团主流话语圈,去攻击真正独立的思考,写个离婚就是不尊重女性,写个代孕就是宣扬剥削思想,难道先锋得就剩下一堆正确了吗?

黎雪梅读《新世纪诗典》之高歌《大圣归来》:乍一看题目,以为大圣归来必是衣锦还乡,谁料读完才发现这是一首让人悲喜交集的诗,悲的是归来的大师兄“悟空”竟然沦落到“敲着车窗化缘”的境地,让人悲从中来;喜的是这个“悟空”的“照着六小龄童/粘毛妆扮”的模样,着实滑稽可笑,再加上他拿着金箍棒当拐棍,走路“一瘸一拐”的形象,行为举止与大家心目中“孙大圣”相去甚远,更添了几分喜剧色彩。诗的最后对“大师兄”真诚的祝愿,让我们看到了诗人一颗悲天悯人之心,完全不同于那些只是沉浸在关注自我的、“小我”式写作当中的诗人,而是将视线投向了社会,投向了那些需要被关注的,挣扎在温饱线上的底层人民身上,这样的作品也定是读者所喜闻乐见的。

简评高歌《大圣归来》|雪也

这是诗人在十字路口看到的现象:打扮成孙悟空的乞丐,在红灯亮起的时候,拄着拐棍,走向一辆辆小车,敲着车窗化缘。金箍棒,本是孙悟空的致胜武器,此处却成了拐棍。这样的一身行头,到底能否乞讨更多的钱,不得而知。但这副景象,却打动了作者,“眼眶一热”,并且还有美好的祝福。不知这样的悟空,是男是女,年龄多大,但要知道,我们的低保和养老机制,要加强和进一步完善。这是一首情怀之诗,但写法不同,诚如伊沙所言,是用喜剧的方法写悲剧。诚哉斯言。

马金山|读高歌的诗《大圣归来》的十一条:
1、在事物之中,力量即一切;
2、在写作过程中,不必追求全方位的写作,只需要有钉子精神,有的放矢,定会有所收获;
3、高歌,山东滕州人,生于1980年6月9日。《新世纪诗典》“新世纪中文诗歌百大诗星”、常青藤诗人、十大80后诗人,曾荣获第三届亚洲诗人奖,唐·名人堂成员,葵同仁,泉同仁;
4、今年六月,绵阳诗会,首次见到高歌,既能够感受到生活带给他的沧桑感,更能够感受到他对诗歌炽热的心,透着真实与赤诚;
5、高歌的诗,语言通俗而结实,在现实的事物中,凸显现场的情节,其中蕴藏着丰富的生活,以及绝妙的先锋意识和后口语的质地,还不乏历史的纵深;
6、诗的前面一节,布满了欢快的节奏与氛围,浓郁而又饱满,且平铺着淡淡的生活意味,具体而又形象;
7、而后面的一节,则话锋一转,让人潸然泪下,与前一部分形成鲜明而强烈的反差;
8、诗中极其平常的一幕,在作者的笔下,散发着迷人的气息,细节强大而且细腻,实现了画面和内心的完美融合;
9、还有一点,就是诗里的动作,让诗意成为了一种骨感,也是一种诗感;
10、本诗给予诗人的启示:“通过另外一种角度或者思维方式,达到更加丰富的诗意,也是一种写作能力”;
11、悲剧之诗,现场之诗,生活之诗。

别名(老健)

新诗典推荐高歌的诗
大圣归来
诗里写有人照着
六小龄童扮的悟空
扛着金箍棒
在路口
敲车窗化缘
为新诗典荐诗
翻译的
远在奥地利诗人
维马丁问
六小龄童
是一个还是六个
六岁的儿童
打扮当孙悟空
一个人去乞讨
高歌回复
中国家喻户晓的
1986版电视剧
西游记中孙悟空的
扮演者叫
六小龄童
维马丁说哦明白
是孙悟空的
别名

黄平子读高歌《大圣归来》

——《新世纪诗典》3805

大圣归来

高歌

十字路口的一角
照着六小龄童
粘毛妆扮的悟空
扛着金箍棒
在等红绿灯
红灯亮起
他拄着
金箍棒的拐棍
一瘸一拐地走向
一辆辆小轿车
敲着车窗化缘
我的眼眶一热
祝大师兄化够
人生西行的盘缠

黄平子读诗:“十字路口的一角”,这是地点。“照着六小龄童/粘毛妆扮的悟空”,这是人物。六小龄童扮演的孙悟空是最深入人心的孙悟空。要扮孙悟空,当然要学他的样。“扛着金箍棒”,这是孙悟空的标配。“在等红绿灯”,电视里的孙悟空可是一个筋斗云十万八千里啊。想不到现实中的大圣被一个红绿灯给挡住了。“红灯亮起/他拄着/金箍棒的拐棍/一瘸一拐地走向/一辆辆小轿车”,红灯停,绿灯行。大圣为什么反其道而行之?金箍棒变成了拐棍,这大圣原来是残疾人啊?孙悟空是猴子,不残疾,走路也是一瘸一拐的。“敲着车窗化缘”,解谜。十字路口很危险,这位大圣也是迫于生计吧。“我的眼眶一热”,这是神态描写。“祝大师兄化够/人生西行的盘缠”,这是心理描写。“大师兄”是孙悟空在《西游记》中的排行。网络上说:“人生如西行,妖精真磨人,大圣归来……被尿淋。”想不到电视里上天入地的角,变成了生活中被迫乞讨的主。

2021年9月2日20点06分

 

 

EIN BERGWERKCHEF SAGT – Zhao Keqiang 赵克强

9月 1, 2021

Zhao Keqiang
EIN BERGWERKCHEF SAGT,

in seinem Bergwerk
gibt es die Frau von einem Bergarbeiter,
die ist arroganter als er selber.
Am Mahjong-Tisch
stellt sie die Steine auf,
“Was? Ich Alte kann mir nicht leisten,
50 Yuan zu setzen?
Mein Mann fährt hinunter, an einem Tag
bringt er 300 Yuan heim.
Wenn er zum Hundsfott nicht zurück kommt
krieg ich in spätestens drei Tagen
600.000 Yuan Entschädigung
auf die Hand!”

2021-05-17

新世纪诗典作品联展:赵克强(11.0)

 

况禹点评《新诗典》赵克强《一个矿老板说》:传神之作!口语诗写人必须要带感——刚想说“好的口语”,忽然想不对。在口语诗里,不应存在“好口语”“坏口语”之说,所谓“坏”,那就是非诗了。所以说口语诗对作者的考验和残忍,不是其他语态所能比的,没有中间地带,不打马虎眼,要么是诗,要么非诗。对每首作品都是。

黎雪梅读《新世纪诗典》之赵克强《一个矿老板说》:一个普通矿工的婆娘比矿老板还豪横,无非是仗着其丈夫每天有300块的收入,即便“回不来”了更好,还有“60万赔偿款/最多3天/就到老娘手!”。这每个字从她嘴里吐出来都是斩钉截铁,掉到地上都能砸个坑,何等的自信!这背后不争的事实就是:这个沉湎于麻将的女人,她把自己那个为了一家老小辛苦劳作、连命都不顾的丈夫当成了赌注和摇钱树,连最基本的夫妻情分都丝毫不讲,更不用说心疼或怜惜了。这残酷的现实令人触目惊心,也真实得让人怀疑人生。四川方言的使用,增强了语言的质感,使人物形象更加地贴近生活,因而愈发的鲜活。至于一个女人为何会堕落成一个丧失人性的赌棍,那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湘莲子:一个人的命,一个家庭的运,谁知道呢?面对未知,除了赌,又能怎样呢?恐惧,不过对抗恐惧,越豪横,越恐惧。作为一个给工伤康复患者做了十几年心理治疗的医务工作者,为本诗制卡时,心情格外沉重,乃至失眠。半月冠军,当之无愧!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马金山|读赵克强的诗《一个矿老板说》的十一条:
1、生活本身诗意的强大,强过生活本身;
2、作为当代诗人,至少要有两项准则,一个是对生活的敏感,另一个是对生活的热爱,皆藏于人世间;
3、赵克强,60后,属虎。诗作入选《新世纪诗典》《磨铁读诗会》《中国口语诗年鉴》。有诗集《我告诉你什么叫穷凶极恶》《假牙》。荣获2019NPC李白诗歌奖铜诗奖;
4、赵克强,江湖人称赵大爷,既是一种敬语,还是一种态度。今年六月,绵阳诗会初次见到赵大爷,其人率真可爱,幽默风趣,大气磅礴;
5、赵克强的诗,是典型的口语化风格与表达,其个人的性格特征,结合现实生活的细节现场,在日常性的世界里,揭露出事物的本质,多维视角,立体环绕;
6、回到本诗,以口语化的语言,用方言的方式表达,在特定的环境与语境下,构成了从个体家庭到一个时代的命运,震撼人心;
7、从标题到内容,虽然仅仅只有一个画面,却把一个深刻而复杂的情景显现了出来;
8、诗中所描述的内容,充满个人化的气息,现实而富有特色,尤其是四川方言的质地,让人倍感亲切,但结合诗行,又令人感慨万千,残忍而悲哀;
9、一个女人的几句话,活脱脱的一个人物形象出来了,生动而具体,鲜活且充满生活的质感;
10、本诗给予诗人的启示:“回到细节与现场,回到语言的现场,回到诗意的现场”;
11、生命之诗,生活之诗,生存之诗。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BIRDS NEED TO SING – 伊沙 Yi Sha – VÖGEL WOLLEN SINGEN

8月 30, 2021

Yi Sha
BIRDS NEED TO SING

Last night the birds
have all slept in.
They were watching
the opening of the Tokyo olympics.
Not to partake in the humans’ carnival
after their great calamity,
but to help the origami pigeons
they folded for peace
with their songs.

Translated by MW on August 31st, 2021

Yi Sha
VÖGEL WOLLEN SINGEN

Diese Nacht haben die Vögel
alle lange geschlafen.
Sie haben sich die Eröffnung
der Olympischen Spiele in Tokio angeschaut.
Nicht um teilzunehmen an diesem Karneval
nach dem großen Unheil unter den Menschen.
Aber um für die Papiertauben,
die für den Frieden gefaltet wurden,
zu singen.

Juli 2021
Übersetzt von MW am 30. August 2021


Yi Sha
VOGELRUF

Gott sagte, es werde Klang!
Und es war Klang,
und die Vögel sangen.

August 2021
Übersetzt von MW am 30. August 2021

《鸟鸣》

上帝说要有声
于是便有了声
有灵则鸣

新世纪诗典作品联展:伊沙(31)

《新诗典》小档案:伊沙,男性中国公民,当代著名诗人、作家、翻译家、编选家,五十五岁,写诗逾两万,出书百余本,中国口语诗之中兴者、大成者、光大者,近三十载始终影响着中国现代诗的发展态势,对中国现代文明进程有着积极的贡献。

​伊沙推荐语:奥运会与世界杯,原本就是年代标记,延后一年举行的东京奥运会一定会成为大疫之年的重要标记,《新世纪诗典》应该以诗做出反应,别人没选出,那我自己来,而这是必须达到的目标:在当下性中爆发永恒性。爱诗者中体盲多,我来普及一个历史知识,是本诗利用的软掌故:1988年汉城奥运会开幕式上,放飞和平鸽时,一部分鸽子飞入圣火,被烧死了,放飞仪式随之取消,此次在东京以纸鸽复活。本诗当居八月下半月冠军。

况禹点评《新诗典》伊沙《鸟欲鸣》:奥运一奇景,它源自另一则奥运逸事,体现了人的进步,文明的进步,且在全球大疫之下,更具震撼和警示。

黎雪梅读《新世纪诗典》之伊沙《鸟欲鸣》:一首净化心灵的好诗。汉城奥运会飞入圣火的鸽子被烧死,这次东京奥运会以纸鸽的形式复活,这么做也许是出于安全的考虑,为了避免悲剧的再次发生。只是纸鸽毕竟不是活物,它永远不可能发出鸟儿的鸣叫。于是一群围观的鸟儿便想替纸鸽“发出鸣叫”,所以这些不是普通的鸟儿,鸟欲鸣而必鸣,只因它们有悲悯的情怀,以及向往和平的心愿,这足以令人肃然起敬。什么时候我们能够处在一个幸福祥和的大环境中,耳边听到的天籁,是天空传来的真正的和平鸽的鸣叫(而不是由别的鸟儿替其发声),相信那才是你我想要拥有的幸福生活。本诗聚焦当下残酷的现实,紧握时代的脉搏,体现了一个优秀诗人应有的责任和担当,当然这也是内心的需要和时代的要求。

简评伊沙《鸟欲鸣》|雪也

“昨夜”,指的是东京奥运开幕时。“鸟儿睡得都晚”,这是诗人的主观判断。鸟儿为何睡得都晚?因为“他们在围观”,注意此处诗人没有用“它们”,而是用“他们”,也就把鸟儿和人平等看待。鸟儿的围观,不是参与人类的狂欢,而是替和平纸鸽发出鸣叫。为何是纸鸽呢?且看诗人自荐语提到的掌故:1988年汉城奥运会开幕式上,放飞和平鸽时,一部分鸽子飞入圣火,被烧死了,放飞仪式随之取消,此次在东京以纸鸽复活。鸽子被烧死,多么惨烈的场面,虽然是无意而为之。其他诗人没有注意到,但伊沙觉得必须要写,要达到的目标就是——“在当下性中爆发永恒性”,这也是诗人应该达成的一致目标。鸟鸣,大自然中美好的天籁之音。毋庸讳言,本诗作者站的更高,想的更远。这是一首大诗!关乎人与自然,关乎世界和谐。

马金山|读伊沙的诗《鸟欲鸣》的十一条:
1、诗的共情力,也是一种境界与能力;
2、把一首诗写透之前,首先要先写通亮,那么它所蕴含的意义和价值将超乎想象;
3、伊沙,原名吴文健,1966年5月19日生于四川成都,当代诗人、作家、翻译家、编选家。1989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现居陕西西安,任教于西安外国语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
4、伊沙其人,越来越是一位精神贵族,这不单单仅靠其写了多少诗,出了多少本书,编了多少人的诗,或者就一句对于文学的热爱所能够阐释清楚的,更是一种信仰;
5、伊沙的诗,从题材的角度出发,既包罗万象又丰富多姿,而从内容的角度来看,具有良好的语言质地和细节抓取,且深入思想内涵与现实生活;
6、回到本诗,在一连串的现实生活中的鲜活事物,所标注出来的内容留下了时代最重要的痕迹,有知识的凝思,还有对生命的悲悯情怀,以及对和平的有效诠释;
7、短短九行,从时间到空间,从大事件到人类文明,再从自然到和平,无不透着精神与力量,有责任坦露,还有胸怀宽广,更有时代之光;
8、诗中描写的事物层层叠叠,不仅饱满细腻,而且厚重有力,不鸣则已,一鸣即歌,是意识和观念,还是热爱与聚焦;
9、尤其是诗的最后部分,把整首诗提升到极致,个中奥妙无穷魅力,散发出迷人的弦外之音;
10、本诗给予诗人的启示:“汉语的博大精深,自身所包含的东西,丰富而又精彩;
11、时代之诗,情怀之诗,人类之诗。

马金山读《新世纪诗典》诗的十一条(2021年8月合辑)

LIED AN DER GRENZE – 游若昕 You Ruoxin

8月 28, 2021

You Ruoxin
LIED AN DER GRENZE

Unterwegs zum Flughafen Baita,
auf dem Weg nach Haila’er
bin ich extra
zum Grab von Zhaojun gefahren.
Ich geh in die Ausstellung,
seh die Geschichtszeugnisse,
denk wie Zhaojun
aus der Hauptstadt Chang’an
tausend Meilen weit weg
an die Hunnen verheiratet wird,
für den Frieden
zwischen der Han-Dynastie
und dem Volk der Xiongnu.
Und ich flieg in die Innere Mongolei,
komm zu Zhaojuns Grab
nur zum Vergnügen,
nur als Touristin.
Ich weiß wirklich nicht, soll ich mich freuen
oder schämen.

2021-07-14
Übersetzt von MW im August 2021

新世纪诗典作品联展:游若昕(25.0

新世纪诗典作品联展#游若昕#(25.0)

伊沙推荐语:在草原,我在游若昕的身上看到了成长,看到她的思维方式已经诗人化了。由此可见,把孩子锁在真空里,未必是好事,有选择地接触一下诗坛,不见得是坏事。教无定法,因人而异。

况禹点评《新诗典》游若昕《出塞曲》:关于昭君,后人的“惭愧”之感(包括变体),已经读到不少,有的出于格局,有的是出于个人对历史的奉献感,它们更多是源自文化、传统和课堂的升华式教育;“欣喜”则是承平日久的当代人、在父母和爱心教育呵护下的当代少年普遍会产生的。两种感觉都有其合理与偏颇之处。本诗发乎于心,止笔在“欣喜”和“惭愧”两者间的摆动,有着少有的平衡感和智性成分。

黎雪梅读《新世纪诗典》之游若昕《出塞曲》:在内蒙草原,小诗人游若昕与王昭君相遇了,只是二人一生一死跨越千年,当年的王昭君因为和亲来到了内蒙草原,个人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因而想到这些小若昕会自然而然与昭君进行比较,产生“飞到内蒙/来到昭君墓/仅仅是为了/欣赏/游玩/我真不知应当欣喜/还是惭愧”这样微妙而复杂的心理。如果诗人还处在孩提时代受知识和阅历所限,应该不会做出这样的比较,而处在少女时期的若昕就不同了,这种对比正是小诗人思想日趋成熟,对事物、历史有着独立的思考和判断的体现,诗的力度也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增强,着实令人惊喜。相信随着岁月增长,小若昕还会给大家不断带来更多的惊喜,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略评游若昕《出塞曲》|雪也

诗的前半部分,是写“我”抽空前往昭君墓和展览馆参观,看史料。诗的后半部分,是“我”和昭君的对比。都是远到内蒙,且都是女性(虽然作者年龄尚小,但早就应该有性别的意识)。对比的结果,“我”有“欣喜”或“惭愧”之感。因为昭君,是为了和平,为了民族大义。而我,为了“欣赏游玩”。在此,作者并没有过分地拔高自己,而是描述事实。这其实也是过去的“名人”和当今“平民”的对比。这样看来,作者无须惭愧,平常心就好。

韩敬源:少年游若昕正在长成青年游若昕,诗歌也随年龄增长而风格渐变,本诗里有着15岁年龄里生命感觉中的“纯”和“真”——我们遗忘了“惭愧”顺便也失去了诗意——后现代口语诗不是人文化的不是观念化的,是最真切的生命感,所以能撼动人心。祝贺若昕15岁生日快乐!

黄开兵:幸好!游若昕没有去学书法。如果去学,肯定会让书法老师给教坏了!小游的字和她的诗一样有灵气。重心下移,结体外拓,我试着用毛笔临了她的手稿,真有写经体的味道!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马金山|读游若昕的诗《出塞曲》的十一条:
1、诗达极境则意趣幽远;
2、对事与物的挖掘,以及其中的意与味,在于人性和智慧;
3、游若昕,女,2006年出生。福建宁德人。第七届李白诗歌奖金诗奖得主。中国口语诗年鉴编委。2021年获评《新世纪诗典》新世纪中国十大女诗人;
4、游若昕的诗,有着对现实深入的感受与理解,还有对生命深刻的领悟和启示,并时刻保持着一颗敏感而自然的敏锐洞察力,又不乏充实的感觉与意味;
5、回到本诗,典型的后口语诗的表达,在日常的生活与语言之间,将个人与历史人物进行了有效的融合,并联系上自身以及内心的思想状态,不仅有既视感,又不乏空间感;
6、诗一开头,去一个目的地的途中,突然改道至新的旅游景点,却由此触及历史的现实,而正是因为游玩,使得全诗颜色透彻而自然;
7、诗中文字干净细腻,情节曲折而不失质感,并且文字之间通透着思想的纹路和思维模式的变化,充满惊喜与思考;
8、一波三折之间,微妙的细节裸露,显现出对事物的独特感受和体验,并将历史的长河延绵出无限种可能性,饱满而且鲜活;
9、诗的结尾,是一记长长的问号,是一种心境,还是一个总结与反思;
10、本诗给予诗人的启示:“历史赋予生活的,不仅是政治,还有诗意的栖居与人生的感悟”;
11、游记之诗,自省之诗,体验之诗。

马金山读《新世纪诗典》诗的十一条(2021年8月合辑)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IM DORF – 刘傲夫 Liu Aofu

8月 27, 2021

Liu Aofu
IM DORF

Vorm Fenster die Vögel,
innen singen sie auch.
Liangxiang ist so still,
ich hör wie die Erde
ganz leise beben will.

Übersetzt von MW im August 2021

新世纪诗典作品联展:刘傲夫(11.0)

新世纪诗典作品联展#刘傲夫#(11.0)

伊沙推荐:刘傲夫,如今已成名诗人了,不过,同行见面谈及他,话语间都透着隐隐的担心,说白了便是:怕他与虎谋皮遭内卷,现如今出个名,哪有不负代价的?我若替他想个办法,只能是:坚守《新诗典》方向和标准不动摇。这首依然很好,以静制动,哪管东南西北风,坚守纯诗之静。

况禹点评《新诗典》刘傲夫《小镇》:网上的热闹,让不少看客以为刘傲夫是练“外家拳”的,不想这次展示出的却是“内家”功夫。其实每个诗人的气质和潜力里都是有多层面的,读者看到的,永远只是一部分。而对于成长路上的写作者来说,就看在路途中自己怎样把握好平衡了。这一点非常重要。

黎雪梅读《新世纪诗典》之刘傲夫《小镇》:真是名副其实的小镇,也许正是因为其“小”,没有大城市的喧嚣嘈杂,才会
令一声鸟鸣由窗外直达窗内,如此具有穿透力,这是从侧面衬出其静;当然诗歌不会就此戛然而止,诗人又从正面加以突破:“我感觉到地球/在轻微颤动”,简直是神来之笔让人脑洞大开,整首诗也因此一下亮了起来,诗人轻轻一笔宕过便将小镇之静写到了极致,连地球的“颤动”都能感受得到,这得环境多么安静,诗心多么敏锐才能捕捉得到啊,如此小中见大,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虚实结合的手法为我们营造了一个环境静谧安逸的良乡小镇,让身居闹市的人们禁不住心神往之。

评刘傲夫《小镇》|雪也

“鸟鸣”是本诗的关键词,让人想到刘傲夫的另外一首诗《窗外鸟鸣》和伊沙的《井绳》,都有鸟鸣,而且都巧妙地运用了通感的手法。本诗很短,共五行。前两行,强调鸟鸣的穿透力,很清脆,很悦耳。鸟鸣本在窗外,室内也听得清楚。之所以听得清楚,是因为,良乡很安静。良乡,是北京房山区下辖镇。平时能看到刘傲夫发的朋友圈,其住处有葱绿的庄稼,有很美的风景。也正是因为安静,诗人能感觉到心灵的悸动和地球轻微的颤动。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这首诗,成功地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

思房:小镇,非常细微敏锐,心动还是地球动,心动也,诗人内心极其敏锐敏感细腻。诗人栖居的狭小空间,以庄子的精神遨游于地球空间,展现了唯心哲学的核心命题。

黄开兵:以鸟鸣写“静”,并不鲜见王维有句:鸟鸣山更幽。刘傲夫惟有再推进,来一次“小题大作”:以地球颤动写静。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马金山|读刘傲夫的诗《小镇》的十一条:
1、把诗写到极境,也是一种境界;
2、始终坚守自己内心的声音,无论是何种角色都要深入敏感的人心,何况是诗人;
3、刘傲夫,本名刘水发,男,1979年2月出生于江西瑞金,先后就读于清华大学、北京电影学院,获得艺术硕士学位。上世纪90年代开始诗歌写作,创建有傲夫诗社,主持“中国现代诗巡展”诗歌栏目;
4、刘傲夫,一位日常的写作者,一位把诗达到日常化境的人,一位从头到脚对诗都饱含深情的人,一位对诗有着大情怀的人,一位越来越重要的诗人;
5、刘傲夫的诗,蕴含着丰富的生活态度,和具体而生动的细节,对现实社会与现象的刻画颇具戏剧性,而且充实着岁月的痕迹,以及事物本真的质感;
6、初读本诗,首先想到的是作者的另外一首诗《窗外鸟鸣》,而本诗则更像是续写,构成了巧妙的融合与创造;
7、回到本诗,由鸟鸣声的嘎然而止,回到本我的内心深处,而正是这样的感觉,又复现出一个小镇的模样,在动、静之间,给人以百感交集的感觉;
8、诗里仅仅五行,二十五个字,却将一种时空感,以及两个情节深入到极致,把动与静的状态,刻画得入木三分;
9、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本诗虽然是在描述画面,但呈现出来的则是两极之间的通感,在互不联系的两种事物之间,达成了某种穿透力;
10、本诗给予诗人的启示:“极简与通透,需要深厚的功力”;
11、透彻之诗,情景之诗,感觉之诗。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小镇
刘傲夫

窗外是鸟鸣
窗内也是
良乡很安静
我感觉到地球
在轻微颤动

黄文庆点评:“小镇”就是“良乡”,一个很安静的地方。怎样安静了?窗外、窗内都是鸟鸣。有鸟鸣,才鸟鸣山更幽,以鸟鸣衬托小镇的幽静。
最后两句,来得突兀,分明不安静嘛,为什么说安静?细细一想,原来最后两句和前面三句是倒装结构。整个诗就是,尽管我感觉到地球在轻微颤动,可是良乡窗外窗内都是鸟鸣,非常安静。
这就是伊沙说的,以静制动。
生活不就应该如此吗?尽管现在世界极不安静,可我们不能惶惶不可终日,而必须镇静处之。
“小镇”,是地名,也呼应“轻微颤动”。
此诗张力强大,内核密度极大。

2021.8.27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MÜSSIGE KLASSE – 曾涵 Zeng Han

8月 26, 2021

Zeng Han
MÜSSIGE KLASSE

Mama Liu
lebt von Mindestsicherung,
sie kauft Kirschen,
nimmt eine nach der anderen in die Hand,
kauft 50g
Sonnenblumenkerne,
wählt jeden Kern
einzeln.
Sie streitet mit jemandem
ebenso gründlich,
stößt ein Wort
nach dem anderen
heraus.

Die junge Kassierin sagt,
seit Mama Lius
Sohn im Gefängnis ist,
ist seine Frau mit dem Enkel weg,
hat einen anderen geheiratet.
Onkel Liu ist
in den Fluss gesprungen.
Sie hat jetzt viel Zeit,
die kann sie sich
vertreiben.

Übersetzt von MW im August 2021

新世纪诗典作品联展:曾涵(5.0)

新世纪诗典作品联展_曾涵(5.0)

伊沙:不要说"底层关怀",而要说"平民精神",后者是《新诗典》的主流,类似于《诗经》中的国风,也是口语诗天然的精神基石。

况禹点评《新诗典》曾涵《有闲阶级》:节奏很稳,于不紧不慢中讲述了一个沉甸甸的“性格与人生”的故事——不仅仅是故事,还有生活的复杂。

黎雪梅读《新世纪诗典》之曾涵《有闲阶级》:本诗中“刘妈”这一形象,与真正的“有闲阶级”是有出入的,可以说这个人物典型性中又有着特殊性。生活中像这样吃着“低保”,有着大把的时间可以消磨,慢节奏地混吃等死的人不是个例,可怜、可恶又可悲。虽然造成这种情况的因素有很多,甚至也很值得人同情。但要如何去生活、怎样待人接物完全在于个人的选择。诗人对”刘妈”的言行不予置评,只是通过倒叙与补叙的方式展现其生活细节与态度,有一定的讽刺意味,但全凭读者自己去做客观或主观的判断与思考,这正是他的高明之处。

黄开兵:乍一看,恶人!读毕,可怜人!又应了那句俗话:可恨之人必有可怜之处,可怜之人常做可恶之事。诗中刘妈,着墨不多,却写得形象立体,呼之欲出。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马金山|读曾涵的诗《有闲阶级》的十一条:
1、空间即诗意,而生动的现实更是诗意的一部分;
2、静夜里的诗,多半能够抵达事物的本质,人性的极致,以及岁月的痕迹;
3、曾涵,70后,男,满族,内蒙古鄂尔多斯人。现从事电影工作,鄂尔多斯诗歌那达慕发起人。爱好诗歌、书法,诗词作品散见于国内诗歌期刊;
4、曾涵的诗,充满了后现代主义荒诞的气息,是现实中的荒诞,也是荒诞中的真实,其平实的语言里面生动有趣,而且信息量巨大,并饱含人生的积淀;
5、回到本诗,从题目到内容,都有一种平实的味道,更有一种嵌入生活的质地与气息,浓烈而又极富感染力,与此同时,诗里行间,还平添几分悲伤的感觉;
6、第一节,由物及人,把事物变幻成人事,且里面的动词鲜明有力,拨动人心,无不透视出现实的抖颤之声,衔接得结实而自然;
7、第二节,从超市小妹的嘴里,再次无缝衔接上第一节里的故事,显得更加丰富和完整,不仅如此,还在时间的流逝中,构成了本真的诗意;
8、诗的语言细腻而富有活力,满满的充斥着各种各样的味道与感觉,还不乏体感,并借他人之口,巧妙地融合于一体;
9、诗的最后一句,升华了整首诗,也将悲伤的东西推到了极致,还给人留下了深刻而复杂的想象空间;
10、本诗给予诗人的启示:“细密有致的语言表达,都会是诗意的大小因子”;
11、悲剧之诗,质感之诗,故事之诗。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简评曾涵《有闲阶级》|雪也

开篇“吃低保”,为刘妈所处的阶层或阶级,定了调。正因为吃低保,所以买樱桃和瓜子,都是一颗颗地挑。也正因为光脚的不怕穿鞋的,刘妈和人吵架从容不迫,不疾不徐,一个字一个字往外“崩”,说明有力度。

诗的第二节,是进一步阐释刘妈为何吃低保。可以说是和首句相呼应,原因出自超市小妹之口,就显得更加可信:儿子坐牢,儿媳改嫁,刘叔跳河。原来是如此一个悲情人物,如人饮水,冷暖自知。那么第一节人物的行为也就可以理解了。虽然有大把的时间,但她是孤独的,痛苦的。

黄平子读曾涵《有闲阶级》

——《新世纪诗典》3796

有闲阶级

曾涵

吃低保的
刘妈
买樱桃
一颗一颗地捏
买一两
葵花籽
同样一颗一颗
地挑
跟人吵架
不急不徐
一个字
一个字地
往外崩

超市小妹说
自从
儿子坐了牢
儿媳带孙子
改了嫁
刘叔就
跳河了
她有大把的时间
可以
消磨

黄平子读诗:“吃低保的”,是身份。“刘妈”,是人物。人而用“妈”,说明其年纪也不小了。“买樱桃/一颗一颗地捏”,细节一。可怜的樱桃。“买一两
葵花籽/同样一颗一颗/地挑”,细节二,无聊的大妈。“跟人吵架/不急不徐/一个字/一个字地/往外崩”,细节三,可怕的有闲。“超市小妹说”,第三者补叙。连超市小妹都清楚,刘妈的大名可谓鼎鼎。“儿子坐了牢”,子不子。不幸之一。“儿媳带孙子/改了嫁”,媳不媳。不幸之二。“刘叔就/跳河了”,夫不夫。不幸之三。“她有大把的时间/可以/消磨”,人不人。不幸之四。好可怜的有闲阶级!好讨厌的有闲阶级!
2021年8月26日9点19分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ALTERSSICHTIG – 隐形鸟 Yinxing Niao

8月 24, 2021

Yinxing Niao
ALTERSSICHTIG

Ich sehe oft
das Wort für Feind:
敌人 [dí-rén]
und les es als
alter Freund:
故人 [gù-rén]

Übersetzt von MW im August 2021

新世纪诗典作品联展#隐形鸟#(5.0)

伊沙推荐:妙!妙在真实,不是在那儿硬憋生造出来的。自然是人间大道、诗之大道。有人写一辈子连边都挨不着,人的问题一一假人儿岂能做真诗?

况禹点评《新诗典》隐形鸟《眼花》:确是生活所赐,身体、岁月所给。但更关键的,需要有心人去捕捉并写出来。“眼花”也是一个出灵感的题材类型,就像疫年里的“口罩”。所不同的,前者更日常。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新诗典》小档案:隐形鸟,女,原名陈秀銮,1969年12月出生,广东揭阳人,教师。口语诗爱好者。

黎雪梅读《新世纪诗典》之隐形鸟《眼花》:不经意的一瞥或者眼花很容易造成误读,定睛一看才发现原来并非如此。本诗正是基于这种真实的生活经验,写出了现实当中的某种残酷:伴着年龄的增长,眼花这一生理现象会随时出现,随手记录下来一首趣诗便这样手到擒来。由“敌人”到“故人”,词语仿佛突破了原有的语意屏障,不但“形似”,更兼“神似”,带给我们一种奇妙神秘的关联,仔细一品,还真的颇有几分道理:多少“故人”变成了“敌人”,多少“敌人”曾经是“故人”。所以生活如此广阔,只要心中有诗,所见即诗,所写即诗。

庞琼珍读《新世纪诗典》隐形鸟《眼花》:一首难得的佳作,把那一愣神的错觉,恰如其分地写出来,先是诧异,后是会心一笑,回味悠长,貌似妙手偶得,实是做人胸襟。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马金山|读隐形鸟的诗《眼花》的十一条:
1、在诗中,深刻的另一个名字叫透彻;
2、把诗写绝,不只在于极简,更在于把它写通透到极致;
3、隐形鸟,女,原名陈秀銮,1969年12月出生,广东揭阳人,教师。口语诗爱好者;
4、从隐形鸟每天乐此不疲地推出《诗快报》,足以见得其是真爱诗,反过来看,也因为每天的诗都是极速推出,也免不了泥沙俱下;
5、回到本诗,不得不说出一个字:“绝”,看似一句话分行,但其中饱含的人与事不可谓不质感,而在另一方面,这也是诗神的眷顾;
6、全诗仅仅十一个字,却深藏着人性本真的部分,而且是在自然而然的状态下发生的,更加显现出汉字一撇的奥秘;
7、诗中关于“敌”和“故”字的一笔,这个发现不容小觑,把两个向度的东西全部深埋其中了,另一方面就是感觉的事情了;
8、从某种意义上说,本诗还是后现代主义的解构之诗,而这细微的变化正在于它激发出无限的况味;
9、标题《眼花》,与诗的内容,达成了完全的一致,构成了人性的复杂,而且由看,到见,又在一个逻辑上形成统一;
10、本诗给予诗人的启示:“用最少的字,把话说清楚,也是一门技艺”;
11、发现之诗,人生之诗,奥妙之诗。

张小云读隐形鸟《眼花》

都说慈悲没有敌人
隐形鸟又呈现另一种境界
“眼花”没有敌人
眼花不执着
眼花不较真儿
其间何止是逻辑
何止是善解汉语之妙
更蕴含着智慧

2021.8.24

黄平子读隐形鸟《眼花》

——《新世纪诗典》3795

眼花

隐形鸟

我常常

敌人
看成了
故人

黄平子读诗:这首诗很短,连题目一起也只有十三个字,但这首诗的含义却很深,深得每一个词都值得推敲。“我”自然是人物。“常常”不仅指事情发生不止一次,还指时间相隔不久。“把/敌人/看成了/故人”,是事件。原因在题目:“眼花”。“把/敌人/看成了/故人”有两个解。第一个解是:把“敌人”这个词看成了“故人”这个词。“我”“眼花”当然是原因,但是还有一个原因:这两个词太像了,只有一笔之差。第二个解是:把生活当中的“敌人”,看成了生活当中的“故人”。“敌人”是敌对的人,“故人”是老朋友。把敌对的人看成了老朋友,“我”“眼花”当然是原因,但是还有一个原因:“敌人”太狡猾了,竟然扮成了故人!或者说,“故人”太狡猾了,原来是个深藏不露的敌人。好可怕的敌人!好可怕的故人!好单纯的“我”!愿大家都能擦亮眼睛如擦亮皮鞋!
2021年8月24日20点44分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NACHTWEG IM TIEFEN WINTER – 赵卡 Zhao Ka

8月 23, 2021

Zhao Ka
NACHTWEG IM TIEFEN WINTER

Im Moment
geh ich auf der Straße,
Wind im Gesicht.
Mir ist kalt,
es tut weh.
Wenn jetzt
ein Eskimo
auf der Straße geht,
Wind weht ihm ins Gesicht,
wird er sagen,
der Wind ist kalt,
der Wind tut weh.

2020-11-19
Übersetzt von MW im August 2021

新世纪诗典作品联展#赵卡#(2.0)

伊沙推荐:有了《新诗典》,中国诗坛做田野调查时第一次有了一笔明账,譬如说,赵卡上次推荐是在2011年6月4日,今天第二次推荐是在2021年8月24日,相隔10年2月20天,一举打破了两轮之间相隔时长纪录。为什么会这样?一、他没有日常投稿习惯;二、2014年冬从容办的深圳诗会他在现场未订上货一一关键在于,这些技术因素造成的结果能否反映他创作的真实?我认为能够反映:他有理论敏感,观念上变化快,貌似什么诗都可上手,东写写,西写写,打几枪换个地方,像个老游击队长,近些年他终于接受了后口语,目前还处于初尝解放的撒欢状态,滥用自由的状态,最终入典的这一首却是浓度极高的感觉型纯诗一一这应该给其带来新启示。

​况禹点评《新诗典》赵卡《寒冬夜行》:祝贺赵卡。人到中年,赵卡进行了一次极为巨大的个人美学拓展——进军口语。本诗为证。我认为赵卡可能更适合口语,无论当年网上的印象,还是不久前见面后的感觉。至于本诗,唯一可能需要留意的可能是目前的出版规范——“爱斯基摩人”(我也经常这么用)已被统改为“因纽特人”了(据说前者略带西方殖民者的不敬)。苛求概念的做法,会令创作者不快,但,它们的分量有限,构不成前进的障碍。

黎雪梅读《新世纪诗典》之赵卡《寒冬夜行》:对于寒冷,每个人的身体感受大同小异,而用文字来表述这种感受时,就会千差万别。本诗由诗人自身的生命体验出发,由此及彼设想到“一个爱斯基摩人”会如何面对寒冷,既反映出不同民族的这种精神及文化差异,虚实结合又不乏幽默风趣,独特的诗写角度,都令本诗别有一番意味。

马金山|读赵卡的诗《寒冬夜行》的十一条:
1、诗,是洒在心上的水,让心清透洁净,还有一些,犹如案上的尘,风一吹,桌面净彻如初;
2、有些诗人的诗里面,能够攥出水来,还有一些诗人的诗,只能给你词语的震荡与空荡荡的感觉,像一栋房子,装修好了,但没有一件的家私家电;
3、赵卡,1971年生,内蒙古人,主要写诗和小说,现居呼和浩特;
4、早些年深圳诗歌活动现场,见到过赵卡兄一面,骨子里是标准的内蒙古汉子,不仅人放的开,而且其写的诗,也一样放的开,达成了某种意义上的高度统一,这一点尤其值得称道;
5、在剖析本诗时,诗里的爱斯基摩人不得不说,爱斯基摩人也叫因纽特人,为生活在北极地区的人类族群,对于理解本诗,更加深刻;
6、从后现代口语的观念和意识,由两种不同的感受,写出两个人的最微妙的体验与心理变化,既是对寒冷的注解,还是对生命的细微感触;
7、作者对诗的切入感和把握度不是一般的透彻与自然,诗里行间,层次分明,由此及彼,事与物虚实相合,言简而意深;
8、诗中所反映出来的精神,可谓本真而意切,虽然有文化上的差异,更有内心的真实感受,独特的质感,使得诗意的空间更加开阔与明澈;
9、还有一个细节,构成了诗性的别样风味,那就是“我”和“风”的比较,其中包含的内涵,无不散发出别样的滋味;
10、本诗给予诗人的启示:“清晰度,也是口语诗的重要组成部分”;
11、感受之诗,观念之诗,文化之诗。

黄平子读赵卡《寒冬夜行》

——《新世纪诗典》3794

寒冬夜行

赵卡

此时
我走在街上
风吹着我的脸
我很冷
也很难受
如果此时
一个爱斯基摩人
走在街上
风吹着他的脸
他会说
风很冷
风也难受

2020-11-19

黄平子读诗:“此时”,是什么时候?“我走在街上”,“我”为什么走在街上?“风吹着我的脸”,风吹的,也不止“我”一个人吧?“我很冷”,这仅仅是因为风吗?“也很难受”,为什么难受?“如果此时/一个爱斯基摩人/走在街上”,现在,爱斯基摩人已经不叫爱斯基摩人,叫因纽特人了。爱斯基摩人有街逛吗?爱斯基摩人会逛街吗?“风吹着他的脸”,爱斯基摩人是世界上最耐寒的人,这一点风对他们来说算什么呢。“他会说/风很冷/风也难受”,那最强悍、最顽强、最勇敢和最为坚韧不拔的爱斯基摩人,他们有时间,有精力来考虑“难受”这件事?
2021年8月23日20点53分

INSTRUMENTE – 张韬 Zhang Tao

8月 21, 2021

Zhang Tao
INSTRUMENTE

am abend um sieben, außerhalb der bibliothek
aus der baustelle
kommen klänge her
von metall auf metall, eine zeit

weiss nicht warum
dort gibts kein licht
es kommen nur zwei figuren
mit helmen hervor

mir fällt etwas ein
bin aber nicht sicher
denn
sie tragen gar nichts
in ihren händen

Übersetzt von MW im August 2021

 

伊沙推荐:感觉好,乃诗人本色。近期在读一本回忆八九十年代西安大学生诗人生活的书,读到许多对我的好评、质疑、非议。其中有的叫我无话可说,譬如人生价值观成功观不同的,譬如对诗毫无感觉者,后一种情况大多来自于理科男,让我说什么呢?没感觉就是没感觉,感觉这东西,越解释越不是,有则有,没有则没有,缪斯女神毫不含糊毫不留情。

况禹点评《新诗典》张韬《乐器》:工地、声音、金属、音乐、工人、空着的手……诗中有情境,有好奇,还有一点不易察觉的生活的幽默感(或者叫机趣),自成一格。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黎雪梅读《新世纪诗典》之张韬《乐器》:宁静的夜晚,图书馆、建筑工地,特殊的时间与地点,因“金属碰撞的声音”引起了诗人强烈的好奇,这声音来自各种乐器?“那两个人手上/并没有/任何东西”,那乐声从何而来?答案如此扑朔迷离,在“确定”与“不确定”间让人脑洞大开之时,似又为我们唱响了一首《劳动者之歌》。诗人良好的语感,捕捉诗意的能力,对城市文明的思考等等,让我们看到了其不可限量的诗歌未来。

黄开兵:中元节读到此诗,有点诡异的气息。在别的地方,中元节可能没啥存在感,而在两广,是个仅次于春节的节日,一个有神秘气息的节日,它还有个名称:鬼节。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马金山|读张韬的诗《乐器》的十一条:
1、作为诗人,要写诗,不写小说,重点在于写,而不是不写;
2、事物本身会说话,如果它来找你,就必须抓住它,绝对不能辜负了它,因为你辜负它一次,它就会永远消失不见;
3、张韬,男,1997年生,四川绵阳人,2021年毕业于成都大学,大一时在黄宇玲、李华林老师的影响下开始写诗,大二时在张起与李天鹏老师的影响下接触口语诗歌。现居成都;
4、从语言角度到诗性本身的味道,以及诗内所散发出来的意味,很难联想到一个95后诗人的身上,但本诗却就是出自95后之手,不由得让人赞叹不已;
5、本诗从一个画面到另一个画面,在相互之间转换,而又在最后的一个场景之中,欲言又止,让人倍感某种神秘感,或许这就是所谓的诗意情趣;
6、诗一开头,即从时间到场景的描述,再到情节的具体呈现,无不透着现代的感觉与环境气息,是写实,也是本象;
7、第二节,犹如一个镜头的推拉,由远及近,保持着难以说清的效果与感觉,这需要细心的观察力和细腻的感受力;
8、最后一节,不由得让人想到某个历史的瞬间,既叫人内心一颤,又有一种无限的存在感和不忍直视的感觉,深刻而复杂;
9、题目以《乐器》为名,是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味道,是某种程度的自我觉醒与自省,也或许是特定场景下的内心事物的想象力;
10、本诗给予诗人的启示:“汉语言最大的魅力在于自身的色彩、声音和想象”;
11、神秘之诗,想象之诗,玩味之诗。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MEINE WELT IST KLEIN – 潘洗尘 Pan Xichen

8月 19, 2021

Pan Xichen
MEINE WELT IST KLEIN

Meine Welt ist klein.
Als ich klein war, so klein wie ein Dorf.
Als ich groß war, so groß wie eine Firma.
Als ich 45 war
ist meine Welt wieder kleiner geworden,
so klein wie ein Haus in einer Wohnanlage
im großen Südwesten.

Später ist meine Tochter groß geworden,
in meine Welt ist eine kleine mir unbekannte Insel
im Mittelmeer dazugekommen.
Von heute an
folgt meine Welt meiner Tochter,
steigt über ein anderes großes Meer,
ein mir unbekannter Ort kommt dazu,
der heißt Boston.

Übersetzt von MW im August 2021

新世纪诗典作品联展#潘洗尘#(25.0)

 

伊沙:女儿,是母亲的小棉袄,是父亲的心头肉,不论母写女,还是父写女,都容易出好诗。老潘以前在这个题材上就出过佳作,今天再添加一首。至此,为期一周的涉情诗小专题就圆满结束了,由此可见出:诗歌的本质还是抒情,只是这抒情的方法、手段再也不止于:啊,大海!

况禹点评《新诗典》潘洗尘《我的世界很小》:老潘一写女儿,诗便显得出奇的温情和从容,这类诗在潘氏抒情诗里堪称上品。本诗亦是明证。

黎雪梅读《新世纪诗典》之潘洗尘《我的世界很小》:每个人眼里的世界都不一样,都会随着年龄的增长及眼界的大小而不同,或大或小都是相对而言。诗人的心灵世界因一系列清晰的时间线索“小时候”、“长大后”、“45岁以后”、“后来”、“从今天开始”等等,由面到点变换着着不同的归属:“一个村子”、“一家企业”、“大西南一个居民小区里的/一栋房子”;再由点到点:“地中海上我一无所知的小岛”、“跨过了另一个大洋/多了一个更加一无所知的/叫波士顿的地方”。由本省到外省、由国内到国外;由已知到一无所知,诗人生活经历中这些或大或小的世界,有些只是生命中的驿站而已。后来因为女儿的原因,视野不断延伸和扩大:“多了一个”、“又多了一个”可以安放亲情的地方,这才是诗人心灵及爱的归宿。诗人平静如水的叙述里,抑制不住的父女情如暗流涌动,是思念更是牵挂,即使万水千山也难以阻隔。正所谓爱有多大,世界便有多大。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黄开兵:孩子即世界!特别是中国人,一切都围着孩子转,自己的世界越来越小,希望孩子的世界越来越大,又整天牵挂……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马金山|读潘洗尘的诗《我的世界很小》的十一条:
1、写诗和干任何事情都是一样的,找到自己的乐趣,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2、诗歌是一场修行,还是生命的内涵与特征;
3、潘洗尘,当代诗人。1963年生于黑龙江。有作品入选普通高中语文课本和大学教材。先后出版诗集17部。作品被译成英、法、德、俄等多种文字,获得各类文学奖项百余次。现为《读诗》主编,天问诗歌艺术节主席,天问文化传播机构董事长;
4、潘洗尘的诗,毫无疑问是用生命修炼出来的作品,还是用情感融化进去的,更是用智慧堆积出来的,质朴无华而且本真鲜活,透着诗意的旋律和现实的记忆;
5、本诗以质朴的语言为基础,通过丰富多彩的生活状态呈现,构建出辽阔的思想境界和人生轨迹,其中饱含的情感丰富而独特,凸显个性化的生活体悟;
6、诗中由大与小的比较与描述,形成了诗意的无限张力和情感的碰撞,这既是一种力量,更是一种精神境界的魅力;
7、特别是前一节,通过小,通过层层叠叠的逻辑关系,推进了内在的思想意识与观念,是现实,还是事实;
8、而后面一节,则由女儿的世界变化,无形之中扩大了我的世界,这里面当然包括情感方面的,其本质上就是生命的意义和生活的重要部分;
9、诗里行间,写出了作者自身的生活与本身的样子,并由自身回到了女儿的身上,既是生命的延续,还是世界的不断扩大与展开;
10、本诗给予诗人的启示:“要么把事物往小里写,具体到很小的一个点上;要么把事物往大里写,大到世界也无法包裹。也是诗的一种要义”;
11、生命之诗,亲情之诗,现实之诗。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JIAOZI KOCHEN: 一丁 Yi Ding

8月 17, 2021

Yi Ding
JIAOZI KOCHEN

Die Zeit vergeht jetzt wirklich schneller,
ich hab in der Küche Jiaozi gekocht,
sie waren
gleich fertig.
Ich war klein, meine Mama hat Jiaozi gekocht,
ich bin ein paar Mal zum Topf gerannt,
jedes Mal hat Mama gesagt,
noch nicht fertig, ein bisschen warten.

2021-06-26 in Beijing
Übersetzt von MW im August 2021 in Wien

Yi Ding, Künstlername von Ding Jianbao, 1971 in einem Dorf im Wanda-Gebirge in der Provinz Heilongjiang. Die Familie kommt ursprünglich aus Shandong. Wohnt in Beijing. Hat viel nachgedacht, viel gesucht, viel gelesen. Glaubt immer noch, NPC repräsentiert chinesische Poesie am besten. Auch wenn er es 77 Mal versucht und nicht hinein kommt.

《新诗典》小档案:一丁, 本名丁建宝,1971年出生于黑龙江省完达山脉一山村,籍贯山东,现居北京。
我一直在思考, 我要走的诗歌道路。 不停地摸索,阅读不同风格的作品, 还是认为《新诗典》代表华语诗歌的正源。
即便是发诗77遍没有入选, 也不会对新诗典失去信心。

伊沙:不论是主观感觉,还是客观事实,不论惟心,还是惟物,这都是诗意的,是事实的诗意。多关心点诗意,少关心点意义,关心诗意,就是对人生品质的最大讲究。
韩敬源:浪漫主义诗歌很难有后现代口语诗中这种瞬间出来的神感觉,灵光闪闪。一快一慢的时间感之下是事实的诗意,形成的反差装满了延绵不绝的光影交错的深情。

况禹点评《新诗典》一丁《煮饺子》:似曾相识的瞬间,似曾相识的记忆,谁都有,关键是——如果你是个创作者,你要把它们写出来。

高歌:没错,就是这种感觉……

马金山|读一丁的诗《煮饺子》的十一条:
1、诗,不仅是一种表现方式,还是一种呈现的形式;
2、写诗,写现代诗,首先要有从内到外的感受力,其次是意味的深刻,内涵与思想的高度集中和呈现;
3、一丁, 本名丁建宝,1971年出生于黑龙江省完达山脉一山村,籍贯山东。现居北京;
4、本诗写出的不只是一个人的生活与经历,更是一代人的记忆和心声,还是一个个人最直观的感受和体验,而且诗里行间的两个细节,也十分的到位;
5、如果将诗分为三个层面的话,似乎读评起来更加的好玩,如诗一开头,即直接描述了个体的感觉,也是一种总结性的句子;
6、紧接着,是诗人就近煮饺子所感悟到的状态与事实,因为饺子一会儿功夫,就煮好了,它不仅是时间上的,还是内心深处的抒发;
7、在这个饱满、形象的重现之下,竖立起一种直观的生活境况,语言紧密结合,逻辑清晰而透彻,诗意之间的断层,干净利落;
8、诗中所言,所述的各个层次,均颇具生活的色彩与温度,还具有非常现实的感觉,三种感受都可触可感;
9、最后一层,瞬间回到自己的童年,即回到了那个充满悸动与物质匮乏的年代,并且落实到妈妈煮饺子的过程,回到了妈妈的味道身上,温暖而温馨;
10、本诗给予诗人的启示:“把话说清楚,把事记清楚,是最简单但是最重要的事情”;
11、记录之诗,感觉之诗,生活之诗。

 

 

MUTTER KANN NICHT LESEN – 周向山 Zhou Xiangshan

8月 17, 2021

Zhou Xiangshan
MUTTER KANN NICHT LESEN

meine mutter hat uns mit einem obststand durchgebracht.
sie sagt mir nichts, zeigt mir nur,
wie sie mit dem blitzenden messer
schlechte und faule stellen, narben
rausschneidet,
das süße fruchtfleisch freilegt.

Übersetzt von MW im August 2021

新世纪诗典作品联展#周向山#(1.0)

伊沙:本诗是口语诗还是意象诗?我认为是后者,庞德式的正宗的意象诗应该理解为富含俚语的清澈意象诗。绝大部分人为什么在这个问题上比较糊涂呢?他们误以为朦胧诗即中国的意象诗,其实朦胧诗只有一少部分达到了,大部分还是浪漫主义、象征主义等,我们以为意象诗的"词咬词"其实是浪漫主义。

况禹点评《新诗典》周向山《母亲不识字》:我也倾向于认为本诗的意象属性,一种更当代化的、活体的意象写法。有一个诗史层面的误会,不少汉语的现代诗作者可能忽视了(早在十几年前所写的《意象之路》里我曾强调过)——庞德等人发起的意象主义诗歌,其初衷是给现代诗注入东方式的感性与灵性(而非对“词”的强调),而汉语始自内地20世纪七十年代的“意象诗”强调的则是借助“词”的象征手段,为汉语的浪漫式写法做一定的理性因素升级,从而达成一种“类现代主义”的诗学和语言状态。后一种意象诗可以看作是对意象主义所做的新诗化修正。它当然是一种本土诗歌事实。但并不意味着代表意象主义诗歌美学的全部。相反,倒更像是汉语在特殊人文背景下为靠近现代意识所形成的一个意象诗支流。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黎雪梅读《新世纪诗典》之周向山《母亲不识字》:“言传”与“身教”到底哪个重要,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同文化背景的家庭有不同的教育方式。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身教最为贵,知行不可分,这当中讲究的是“知行合一”,二者互为表里,不可分割。本诗中不识字的“母亲”,是典型的身体力行“身教”的实践者,她深知“实践出真知”的道理,绝不玩纸上谈兵。一个小小的行动,远胜于千言万语空洞的说教,即使这个过程痛苦不堪,如同“专门剜掉/创伤,溃疡,暗疾”也在所不惜,因为要达到“裸露流蜜的果肉”的目的,一切便是值得的。

高歌:​好!提醒每一位做家长者……

黄开兵:平凡人物,平凡生活,平凡举动,因为诗而闪光。好像说反了:好诗,因为发现了平凡人物平凡生活平凡举动的闪光……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马金山|读周向山的诗《母亲不识字》的十一条:
1、归根到底,诗歌是心灵的艺术,更是诗人内心深处最本真的反映;
2、写作是终生的事业,和人生的道路是一样的,会有波澜起伏,唯有保持精神的良好状态,是作家基本的素养;
3、周向山,安徽省马鞍山市《马钢日报》编辑,现退休。诗歌曾获全国冶金“铁流文学奖”及报刊奖。有作品入选《中国现代诗巡展》、《磨铁读诗会》;
4、通过本诗作者微信公众号定期推出的《大山选诗》栏目不难看出,其是一个对好诗有着独特的辩识能力的,足见其是真爱诗,这还不算,其还写得一手好诗,明快、味足;
5、本诗短短六行,即写尽了一个伟大的母亲光辉形象,以养家糊口的一把明晃晃的刀,来诠释生活本质的意义,无不透着水果和生命的原味,一切皆凝聚于教育过程的行为之中;
6、诗一开头,以直接铺陈的方式,将一个颇具温度的母亲形象展现出来,在语言层面,则由一个具体的细节一气呵成,瞬间便吸引住了人们的目光与情感;
7、前一节,唤起一代人的共同经历,而后一节,更透出一个“活”字,让那些凸显质感的动作,变得鲜活起来;
8、诗中无一亲情与爱的一个字,全都在写事物,但内容之中所包含的东西,在一连串的具体细节之内,无不透着浓浓的意趣;
9、诗的标题,充满了现代气息,看似不像题目的题目,显得格外的平实而具象;
10、本诗给予诗人的启示:“把一个细节进行到底,才是写作者该有的态度”;
11、教育之诗,生命之诗,情景之诗。
黄平子读周向山《母亲不识字》

——《新世纪诗典》3787

母亲不识字

周向山

母亲摆水果摊养家
不言传,只身教
手中闪光的水果刀
专门剜掉
创伤,溃疡,暗疾
祼露流蜜的果肉

黄平子读诗:“母亲摆水果摊养家”,三百六十行,行行能养家。“不言传,只身教”,身教往往胜过言传。“手中闪光的水果刀/专门剜掉/创伤,溃疡,暗疾/祼露流蜜的果肉”。这是在剜水果吗?当然是,因为“母亲”只是一个摆水果摊的,而且还不识字。一个不识字的人当然没法读书,一个没读过书的人当然讲不出什么大道理。“闪光”说明水果刀锋利。“创伤,溃疡,暗疾”,这是水果身上的毛病。“流蜜的果肉”,这是诱人的水果。这只是在剜水果吗?当然不是。水果的身上有“创伤,溃疡,暗疾”,人的身上呢?当然也有。水果身上的“创伤,溃疡,暗疾”要剜掉,人身上的当然也要剜掉。当人剜掉了身上的“创伤,溃疡,暗疾”后,也会“祼露流蜜的果肉”。水果和人的最大区别在于:水果不会喊疼(谁知道呢),人会。人可以轻易地对一个有毛病水果开刀,但是很难对一个人开刀。“母亲”虽然不识字,但是应该懂得这个道理。

2021年8月16日20点08分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BERG DES GLÜCKS – 刘不伟 Liu Buwei

8月 15, 2021

Liu Buwei
BERG DES GLÜCKS

1998 war ich im Filmstudio Peking Statist,
es war große Oper.
Zwei Tage, zwei Nächte,
dreitausend Statisten mit dem Rücken zur Kamera
klettern auf den Berg des Glücks.

Im Millieniumsjahr,
auf einmal ein Anruf von meiner Mama:
Sohn, ich hab dich im Fernsehen gesehen!
Mama, wie hast Du meinen Hinterkopf rauserkannt?

Ich bin deine Mama,
deinen Quadratschädel kenn ich auch unter
drei Millionen Hinterköpfen!

Übersetzt von MW im August 2021

Liu Buwei, geb. 1969 in Anshan, Provinz Liaoning. Lebt in Hohhot.《新诗典》小档案:刘不伟,本名刘伟,诗人,1969年出生于辽宁鞍山,祖籍辽宁辽阳,现居呼和浩特。

伊沙:过七夕,推荐了两首泛情诗之后,我发现手头尚有三首儿子写母亲的亲情诗,准备依次推荐,今天推荐的这首是其中之最佳,来自于诗人侯马的积极助攻。儿子写母亲,最易出好诗,难度最为低,佳作最为密一一由此可见,知识分子和评论家爱说的"难度"是个什么玩意儿!

况禹点评《新诗典》刘不伟《幸福山》:只有母亲才能从电视上的背影认出自己的儿子,这不是迷信,而是人类身体的记忆(父亲这方面我怀疑会差一些)。不伟这首写得朴实,也正因此,本诗探入了人类感知最神秘的所在。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马金山|读刘不伟的诗《幸福山》的十一条:
1、艺术本身充满了意外,没有意外的艺术是平庸的,而凸显意外的作品是闪耀的光芒;
2、有人批评两句,不要太在意了,全部说你好,那不成圣人嘛,反过来说,圣人在现在的语境里,好像也是骂人吧;
3、刘不伟,本名刘伟,诗人,1969年出生于辽宁鞍山,祖籍辽宁辽阳,现居呼和浩特;
4、本诗以细腻的叙述方式告诉我们,妈的爱永远是这个世界上最朴实无华的,与此同时,生活中最细微的情景,都在其中变成了可触可感的事物;
5、诗一开头,即以回忆的方式交待出“我”的工作情境及画面,在具体的行为状态里,构成了那段时期凸显质感的影像;
6、在接下来的三节诗里,内容的关联性极其丰富,思路清晰明澈,表达的干净利落,却从头到尾都跳荡着一颗闪亮的心;
7、尤其是诗中的母亲,一眼就能辨识出来儿子这一点,最为动人心弦,缘于诗意本身的真实与现实,以及亲人之间最敏锐的感知力;
8、诗中作者个体化的经历,透露出亲情、生活、工作,以及时代的印痕,饱含深情与深刻,母亲的话不仅是成就了本诗的点,更加回荡于心;
9、幸福山,这个颇具深意的名字,在本诗中既凸显张力,又尤为珍贵,朴实而独特;
10、本诗给予诗人的启示:“把深有感触的点点滴滴一五一十地表达出来,也是一门重要的技艺”;
11、亲情之诗,感知之诗,细节之诗。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KLEINE PRINZESSIN – 蒋涛 Jiang Tao

8月 14, 2021

Jiang Tao
KLEINE PRINZESSIN

Im Erdgeschoß vom Supermarkt
sind nur lauter Sachen für kleine Kinder.
Eine alte Tante mit schwarzen Haaren nimmt ein kleines Röckchen,
sagt zu ihrem weißhaarigen Partner:
kauf mir das Prinzessinnenkleid,
ich bin auch eine kleine Prinzessin.

2021-02-12
Übersetzt von MW im August 2021

新世纪诗典作品联展#蒋涛#(26.0)

伊沙:君不见,中国没有老人电影,目前,也未形成老年文学、老年诗歌。起步晚、商业化所致。好在诗没有商业化这座大山的压迫,只待这一代日常写作者写到老,自然就会有。谁说七夕只属于年轻人?老年人照样也可过,我在课堂上讲过:人间最好的情诗,譬如说《当你老了》,都是未遂的情人在晚年写的。

​况禹点评《新诗典》蒋涛《小公主》:很吃惊!蒋涛写出了一首极精妙的“七夕诗”,肯定不是刻意为之,但惟其如此,才能如此奇巧,且带有鲜明的当代色彩。

庞琼珍读《新世纪诗典》蒋涛《小公主》:外星诗人蒋涛总是出人意外地给人带来惊喜。这不,在七夕之夜,带来一首童话般的爱情诗。人到老年,心境和表达多么重要!诗中的黑发大妈多可爱!她说是小公主就一定是小公主,至少在二人世界里是这样。特别是人到老年,不能老是强调自身的暮气,而是想办法激发藏在深处的生气和朝气。感谢蒋涛带来这么新鲜的好诗。

《新诗典》小档案:蒋涛:

1969年2月出生于西安市。诗人、作家、编剧、导演。现居北京。
1990年受伊沙影响开始写诗,1991年在美国《一行》发表《一旧旧一年历》。
第五届李白诗歌奖铜诗奖、第四届亚洲诗人奖大奖得主。
《新世纪诗典》十大60后诗人,常春藤诗人、新世纪中文诗歌百大诗星。

韩敬源:写圣诞树上挂羊肉串的蒋涛大师兄又出开脑洞的诗作,他的诗看起来波澜不惊,就是些日常之事,但总是让还敏感的人心一惊,在我们的文学谱系里,正如主持人所说,表现老年人生活和精神的文学,稀缺得就像没有攻克的尖端科技。

黎雪梅读《新世纪诗典》之蒋涛《小公主》:
有意思!记得有人曾说:无论年龄多大的女人,她的身体里都有一颗少女心。看样子,所言非虚。虽然寥寥几行却妙手天成,既当下又敏锐,极其自然地通过”黑发大妈”的动作和言语,尽显她撒娇卖萌的情态,如同一个被宠坏的小女孩。相信大多数读者读到此处都会报以宽容的一笑。毕竟这样的诗作不是经常能看到的,实在太难得了。

马金山|读蒋涛的诗《小公主》的十一条:
1、有的诗,是从结尾开始写成的;而有的诗,是从一个点写成的;
2、对于优秀艺术家们的影响,真正的作家不必拒绝,更不必刻意的拿橡皮把他们擦掉,即使是一个无名小辈,也不必擦掉,真正的作家应该具有这样的胸怀与雅量;
3、蒋涛,1969年2月出生于西安市。诗人、作家、编剧、导演。1990年受伊沙影响开始写诗,1991年在美国《一行》发表《一旧旧一年历》。现居北京;
4、蒋涛的诗,保持着自己无来由的个性化写作方式,构成了好玩而纯澈的诗歌理念,语言生动且简约,形象而不失生活气息;
5、本诗在日常生活之中,以敏感之心,挖掘出平淡的一面,显现出现实中闪烁的光芒,再联系上七夕这样一个节日,让童话般的美好绽放光彩;
6、诗一开头,把一个画面准确明了地传达出来,并在此基础上,将一个人物形象地表现出来,平实而且直观;
7、在具体化的场景中,诗中大妈活泼可爱的一句话,不只蓄满绵绵的真情,还充斥着纯真的生活质地,纤细而深藏意趣;
8、俏皮灵动的气息,在文字的热气腾腾里,油然而生,诗中的黑发大妈和白发老伴形成鲜明对比,也是其中较为鲜活的一部分;
9、此诗还在于一个妙字,不仅如此,还在于诗意的现代性,令人惊喜而有趣;
10、本诗给予诗人的启示:“日常中最具活力的东西,是值得记取与一再挖掘的”;
11、画面之诗,可爱之诗,生动之诗。

 

 

TEICH DER WEISSEN PFERDE – 北浪 Bei Lang

8月 14, 2021

Bei Lang
TEICH DER WEISSEN PFERDE

Ich war mit Song Yulan in der Oberstufe.
Vor dem Liebesfest kommt sie aus dem Süden und besucht Verwandte.
Wir treffen uns bei der Schule wie vor 30 Jahren.

Die Oberstufe ist jetzt ein Kindergarten.
In den Bergen im Westen am Teich der weißen Pferde
ist immer noch ein stiller Weg unter Bäumen.
Wir sitzen Schulter an Schulter im Wald,
reden über Mitschüler von damals.
Wang Jun und Zhao Qiong kommen auf,
wir versinken in Schweigen.
Nach dem Abschluss wollten sie heiraten,
die Eltern haben die Hochzeit verhindert.
Die beiden haben sich im Teich ertränkt ,
das war in der Gegend
ganz lange das Thema.

Den Hang hinauf
nehmen wir uns von selbst
an der Hand.

12. 8. 2021
Übersetzt von MW im August 2021

新世纪诗典作品联展#北浪#(4.0)

伊沙推荐语
七夕,中国的情人节,特推荐本诗。殉情的事,任何年代都有,推荐这个,是何用意?这只是一首诗,跳过诗去探寻它的社会意义,有些人(甚至还是"诗人")病得不轻,异化至变态。拒绝异化,让我专注于诗。

新世纪诗典11,NPC8月14日(七夕节),3784首,1194人。第4个北浪(甘肃)日

况禹点评《新诗典》北浪《白马池》:中国人是没有情人节的。为何?文化。存天理、灭人欲,貌似是中华文化的基因。今人硬要对标欧美,选了个惨兮兮的牛郎织女纪念日。即便如此,还是无来由,世间本无“牛郎”,国外倒是有,属于腐朽制度下的男性工作者。“织女”一直倒是有,但不是来自天上,而是黄道婆一类的苦工总称(当然,也有例外。《四世同堂》里大赤包倒是被委任为“织女”管理者,但那其实又不是“织女”称谓本意,而是旧社会性工作者了)。总之,情侣过节,在我国似乎一直放不准位置(古人多放在清明节和元宵节)。但事实真是如此吗?答案是否定的。不信就去读志在教化百姓而编的《诗经》,孔夫子大砍大删后的情诗,许多时候也都洋溢着开心和欢乐。从这点说,《白马池》由殉情回忆,到享受岁月过后的“劫后”欢乐,实在是给“七夕”注入了全新的人间正能量。

黎雪梅读《新世纪诗典》之北浪《白马池》:临近七夕,读到这首诗心里多少有点沉甸甸的。宁静的白马湖边令人触景生情,旧事重提之时同窗之情与爱情交织,殉情的悲情故事让人不由想起莎士比亚戏剧《罗密欧与朱丽叶》里的主人公,也许正是因为经历了失去的惋惜与留恋,所以才分外懂得珍惜。随着的流逝带给人更多的是默然的思索与感触,诗的结尾处:“我们不约而同地/牵着彼此的手”,此处无声胜有声,只有彼此的相偎相依,更深切而动人。

李子缘点评《新世纪诗典》之北浪《白马池》:同是棒打鸳鸯散,但没走极端,活着才是硬道理……这怕是入典最快的一首[Laugh]此诗亦悲亦喜,结尾圆了多少人的梦,甚好……是的,选稿信息不知多少人看见了,我也看见了,但没敢投稿,投新诗典不是撞大运,要想写出如北浪老师一击即中的诗,还是需要阅力和功力的。诗的结尾,诗人用看似轻描淡写的笔调,用饱含深情悲天怜人的大爱,让一对恋人复活……我们即他们。

 

李振羽点评北浪新诗典4.0《白马池》:
北浪是我大学时的同门师弟,他的诗歌又一次上典,我比任何人都兴奋。他原是官刊的宠儿,也是陇东乃至陇上最有影响力的中青年诗人和评论家。大约2014年他开始跟读《新世纪诗典》,次年参与筹办新诗典·崆峒山诗会后,他也上典了,至昨天推荐,已有《闪着光》《碑文》《火攻》《白马池》四首好诗上典。凭这四张金色的诗歌名片,北浪开始真正走出了陇上一隅,而得以跻身全国先锋诗界。
《闪着光》属意象淑清类的新乡土诗,也是他过往十多年此类诗歌的登顶之作;自《碑文》开始转向口语,撮取生活片段写世相人心,已入佳境;《火攻》写疫情下的民俗细节,颇显口语之妙趣;《白马池》以复调笔触写历经三十年时光冲刷濯洗的感情、爱情、同学友情,语言天然质朴,叙述干净老道,感情控制与溢出恰到好处,几已臻于化境。
据我所知,北浪为人,心底纯净,且对生活颇多思考感悟,在芜杂纷繁的当下真有一颗虔诚的“佛心”;北浪为诗,视域宽阔,广涉博取,且对文本多有打磨萃取,在激荡变革的诗歌大潮中,真有一颗金贵的“诗心”。在大70后的这拨诗人开始迈入理智之年,大多处于气踹嘘嘘爬坡求变的瓶颈式困境,《白马池》让我看到了北浪写作的一次实实在在的大提升大突破,也由此似乎可以预见他日后诗歌写作的光明之境。
去年之初,我力主把谷熟来禽·谷熟(新锐)诗歌奖授予北浪,当时心底还有点恻隐之心,有了这首《白马池》,我就完全可以坦然了。
再次祝贺北浪!这样真好,我的诗歌旅途中的好兄弟。
(2021年8月14日星期六)

马金山|读北浪的诗《白马池》的十一条:
1、当一行诗蹦出来,钻进你心里面的时候,一定要抓住它,很有可能,它是一首伟大诗篇的骨头;
2、无论任何人,哪怕你是他人口中的天才,也千万别把写诗当成一件容易的事,更别把它当做儿戏,因为谁糊弄它,它必定会给你开一个大大的玩笑,让你身败名裂,成为历史的笑柄;
3、北浪,原名刘鹏辉,1970年2月出生于甘肃庆阳,在庆阳职业技术学院工作,作品发表于《新世纪诗典》等,著有诗集《低音区》和文学批评专著《捉影书——21世纪庆阳文学研究》,有文字被译成英、德、韩等语种;
4、北浪的诗,带有原始固有的个体性思维习惯和观念,将自身的经历和生活汇集其中,且蕴含着丰富多样的内容与形式,意境深远而不失个性;
5、本诗以当下的生活,穿插记忆深处的故事,在七夕这个特殊的日子,写出了最具痛切与震撼人心的情感本身,叫人唏嘘不已;
6、第二行中的“七夕”,把这首诗的调子,定在了这个颇具含义而又具体的情景,让一个特定时间和区域凸显质感;
7、在平实而自然的语言里,把一种再次的相聚,以及身边的一事一物,触动内心深处最真实而深刻的一面,情景交融,生死交织;
8、切除掉中间一节,仅仅一头一尾两节,也是一首诗,但是却不会构成一种真实的情感纠葛与现实,更不会达到深度的效果与深刻的情态;
9、标题则再度成为一个地方性的印记,使得一首诗的份量更加丰富与厚实,更加凸显一首诗的力量;
10、本诗给予诗人的启示:“记录即诗,细节即诗”;
11、记录之诗,生活之诗,现场之诗。

 

伊沙主持 | 新世纪诗典11一周联展(2021.8.8——8.14)

伊沙主持 | 新世纪诗典11一周联展(2021.8.8——8.14)

 

 

 

SPUREN – 蓝風 Lan Feng

8月 13, 2021

Lan Feng
SPUREN

diese paar strassen
die bin ich viele jahre gegangen
da sind viele fussspuren
von mir.
in diesen tagen
werden die bauarbeiter
die strassen teeren
und meine spuren
sind bald asphaltiert.​

11. 6. 2021
Uebersetzt von MW im August 2021

Lan Feng, geb. in den 1970er Jahren in Xiangyang, Provinz Hubei. Hat zwei Gedichtbände publiziert. 蓝风,70后,湖北襄阳人,著有诗集《彼岸》《俗世的光芒》

伊沙:好多文学青年(其中不乏诗人),总以为变形、玩虚、浮夸才得诗意,殊不知原形、实在、本质亦生诗意,本诗就是佳例,来自"导演诗人"刘一君的助攻。

况禹点评《新诗典》蓝风《足迹》:老老实实的诗意。不是所有老老实实的诗句都能唤起读者的兴趣,但当诗中住着真实的人生,以及对它的直面,那一切的感觉都不一样了。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黎雪梅读《新世纪诗典》之蓝风《足迹》:布满自己足迹的小路,即将被沥青覆盖,多少有点不舍与失落,也是人之常情。本诗写出了现实之中的某种残酷性,好在“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只要好好地活着,被沥青覆盖的路面将会重新留下自己的脚印👣。其实世上本没有什么是永恒的,旧的事物迟早会被新事物所替代,所以生活里总是充满了各种变数,该如何去面对,也许是每一个人都要直面的深刻而艰辛的话题。

 

黄开兵:蓝风的《足迹》,我竟然读出一种幽默感。过度解读反而没意思了。但是,说者可能无心,听者也许有意,误读,也是诗意的某种延伸。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马金山|读蓝风的诗《足迹》的十一条:
1、勤奋是天才的垫脚石,作品是诗人的硬骨头;
2、现实的生活,饱含着荒诞的一切,这是再丰富的想象力也不可能呈现出来的;
3、蓝风,70后,湖北襄阳人,著有诗集《彼岸》《俗世的光芒》;
4、本诗以一种通俗易懂的语言,平实简约的方式,在不动声色之间,将生活中最不易察觉的事物予以呈现,构成了后现代主义风格迥异的作品;
5、诗一开头,即以一个平面的情景再现所经历的画面,并由此进一步引入一种存在的境遇,将“我”的足迹以本真的姿态予以裸露;
6、紧接着,更进一步的是从时间上,在物理的变化中,显现出另外一种状态,这是形式的发展,也是质地的改变;
7、诗中极为珍贵的,是在同一个场域的不断深入与变化之中,回到了人的身上,构成了现实世界的人文景观和艺术价值;
8、最后一部分,将本质抵达到一种极致,除此之外,还有一种无言和不舍的感觉,沉实而回味悠长;
9、还有一点尤为重要,那就是本真,此诗还原了生活的本来面目,并由此带来了生命中所蕴含的不易言说的部分;
10、本诗给予诗人的启示:“诗意安静地待在生活中,需要敏感和锐利的眼光去发现,去记取”;
11、本真之诗,平实之诗,复刻之诗。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108 BUDDHAKINDER – 莲心儿 Lianxin’er

8月 11, 2021

Lianxin Er
108 BUDDHAKINDER

Beim Wenchuan-Erdbeben 2008
wurde die Frauen- und Geburtsklinik von Shifang gefährlich beschädigt.

Die vielen Frauen hat man nebenan in den Tempel der Arhats gebracht,
108 Kinder kamen sicher zur Welt.

 

Meister Suquan ließ zwei Altäre aneinanderstellen,
als Operationstisch und Krankenbett.
Im Tempel wurden sogar Hühner geschlachtet,
für schwangere Frauen.

 

Nach den Regeln
waren Frauen verboten,
Blut war verboten,
Fleisch war verboten.

Alle drei Gebote
auf einmal gebrochen.

Es gibt kein unbedingtes Gebot!

 

2021-05-12

Übersetzt von MW im August 2021

新世纪诗典作品联展#莲心儿#(7.0)

伊沙推荐:是的,佛无定法,人间有善。更有意思更为重要的是:诗在世相、宗教面前,找到了自己的位置,显示了自己的存在。诗不比谁小,也不比谁大,就是用来诗意地命名罗汉娃的。

况禹补评《新诗典》莲心儿《108个罗汉娃》:大爱为善。此系公理,无论哪个文明体系,都是一样的。真正的文明,是反教条的。

 

黎雪梅读《新世纪诗典》之莲心儿《108个罗汉娃》:世间所有的条条框框没有一成不变的,佛法无边也因缘和合而生,并没有绝对的“有”或绝对的“无”,更何况在巨大的灾难降临之时,有什么比危急关头挽救生命更重要的事情呢?佛家的慈悲为怀在住持素全法师身上尽显,108个罗汉娃的顺利出生,便是佛门最大的功德。苍天或许有眼,也许冥冥之中一种无形的力量,让108这个数字与罗汉寺产生某种奇妙的关联。因为悲悯、良善和大爱,才能让我们见证了这样的人间奇迹,所以即使破了三戒又何妨?

马金山|读莲心儿的诗《108个罗汉娃》的十一条:
1、诗,亦无定法;
2、再好的故事也不一定是诗,但好的诗事,一定是经典的故事;
3、莲心儿,原名陈雪薇,号妙因。北京通州出生,80后。诗人,创作人,公益人,受残障影响女性,无障碍推广者,残障人群生活重建导师;
4、几年前,在北京见过作者,后其来到深圳,但因各种因素未能再聚,相信来日可期,其诗多以个人的身体和信仰为素材,写出了多数常人难以想象到的部分,为个体的生活与精神,更是残酷的现实;
5、本诗所写可谓人世无常,除此之外,还是人间大爱,在寺庙这个特定的环境中,突破三戒,却行至于善,给宗教这一存在,还人以命;
6、此诗分为六节,四个层次,首先由地震引发出一系列的事件,特别是108个新生婴儿在罗汉寺出生,使得本诗厚重起来;
7、紧接着是孕妇进寺,寺庙内杀鸡,让清修之地突破了戒律,但却呈现出了慈悲为念的善良之举,描绘得细致入微,不由令人心中一颤;
8、而第三层和第四层,则总结佛门圣地的大忌,与前面三节构成了强烈的反差,但正是这种状况,才更加的凸显人性的光辉和佛门的大善与佛无定法;
9、此诗标题既独具匠心,又有创意的设计,尤其是108,这个数字,在佛法中有着特殊的含义,而罗汉娃则带来了诗的意味和地理位置的命名,着实巧妙而又鲜活;
10、本诗给予诗人的启示:“写自己熟悉的,写身边的,尽量不写听到的”;
11、宗教之诗,人世之诗,人性之诗。

伊沙主持 | 新世纪诗典11一周联展之女性诗小辑(2021.7.4——7.14)

伊沙主持 | 新世纪诗典11一周联展之女性诗小辑(2021.7.4——7.14)

张小云读莲心儿《108个罗汉娃》

信仰的追求当“完成在人格”
太虚大师倡行人生佛教是
为现实人生的是服务大众的
“人成即佛成,是名真现实”
这句名言广为传诵和践行
诗人写及震时
什邡罗汉寺的故事
正是其中的一例
慈悲,是
佛法的“莲心儿”

2021.7.10

黄开兵手书新诗典(2021年7月合辑)

黄开兵: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何况是108个初生的生命。此诗写人间善行,大爱无垠。写得宁静却让人深受震动。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SCHÄDLINGE – 李小溪 Li Xiaoxi

8月 11, 2021

Li Xiaoxi
SCHÄDLINGE

Das Universum ist ein Riese
Die Erde ist sein Mund
Die Häuser sind seine Zähne
Wir sind die kleinen Schädlinge

Übersetzt von MW im August 2020

新世纪诗典作品联展#李小溪#(3.0)

伊沙推荐:李小溪,久违了。00后+10后诗人,读书、成长更重要,只要这二者做得好,就是好的,写作来日方长。本诗写得好,比大多数成年诗人,深刻得多,本质得多,又很形象。

况禹点评《新诗典》李小溪《蛀虫》:想象独到。估计不少人会欣赏第四行的“蛀虫”,但我更欣赏第二行(如果不写“嘴巴”而写“嘴”可能会更好),这种想象跳出了大人(或大人教给孩子们)的逻辑。

黎雪梅点评《新世纪诗典》之李小溪《蛀虫》:哈哈,读完仍不住笑了。我们都是蛀虫,多么新奇的想象,才会有如此新鲜的比喻,纯真的童心水晶般透明,诗句却不乏逻辑富有条理,个性化的语言彰显的是自由的思想和不羁的灵魂。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马金山|读李小溪的诗《蛀虫》的十一条:
1、在诗里行间,写出内心世界里想象中的真实,是一件既惊喜又震撼人心的事情;
2、归根结底,诗就是一个人内心世界里的真实写照,更是情景与情感的碰撞和交融;
3、李小溪,本名李雨萱,2008年7月28日出生,4岁写出人生第一首诗《雪花》,曾被选为“中国诗歌春晚福娃”。诗歌多次入选《新世纪诗典》等; 2016-2017荣获第二届、第三届“当代小诗人奖”;
4、李小溪的诗,给人一种深刻的感受,那是一种事物之中暗含某种充满活力的气息,且饱含想象空间的大胆与真实,并给人带来巨大的思想波动力;
5、本诗短短四行,三种事物从形状到不同的层次,都形象而且物体清晰,这些排比与现实之间的比喻,质地细腻而富有创意,而结尾又回到了人的身上,可谓深彻而又丰富;
6、从结构来看,诗以总分总的形式呈现,即一开头就将宇宙作为一种人的感觉存在,直观而大胆;
7、诗中由空间到人,再由人到具体的部位,在几种不同的角度下,构筑成一个完整的世界,对应的事物不同,其中所迸发出来的效果完全不同;
8、而最后把人变回想象中的一种状态,不仅独特,而且在某种程度上,还有一种特殊的意味感;
9、标题以自嘲的形象作为一个具体的事物,且以此作为最本真的样子,塑造感极具色彩;
10、本诗给予诗人的启示:“想象力,永远是诗歌至关重要的元素之一”;
11、想象之诗,空间之诗,本真之诗。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STATT – 韦笳 Wei Jia

8月 10, 2021

Wei Jia
STATT

Noch im alten Jahr
ist unsere Mama mit einem Schlag
ins Spital. Sie gibt bald den Geist auf,
hab ich mir gesagt. Könnt ich statt ihr
leiden! Ich möcht, dass sie Frieden hat.

Am 28. vor dem Mondneujahr
hab ich einen Schlaganfall,
muss ins Spital.
Am Neujahrstag
kommt die gute Nachricht
aus der alten Viererbande auf WeChat:
die Mama hats überstanden,
sie ist 87, das war eine Schwelle.

Aber später sagt mir meine kleine Schwester,
die Krankenpflegerin hat vor meiner Mama
gesagt, dass ich auch einen Schlag hab.
Dann ist es ihr wieder schlechter gegangen,
am Zwanzigsten des zweiten Monats
ist meine Mutter gestorben.
Mich haben sie am selben Tag
aus dem Spital entlassen.

2020-03-07
Übersetzt von MW im August 2021

新世纪诗典作品联展#韦笳#(2.0)

伊沙:悲不胜悲,在后现代主义口语诗中尤为难得。因为后现代主义会转悲为冷甚至转悲为喜,我觉得大可不必,可从杜工部之现实主义传统,直面悲剧,由是观之:我这个中国诗人中第一位后现代主义自觉实践者之灵活之整合之原创,绝非理论教条的机械执行者。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0810况禹点评《新诗典》韦 笳《替》:悲痛的诗。来自生活和命运的纠缠。读者甚至无法完全责备护工的多嘴(因为事实瞒不住)。本诗无意中还揭示出一个现实问题:许多中年人的健康,已经危及到了他们对老人的尽孝。这一方面是由于这一代人空前的工作和社会压力,另一方面则跟不良的生活作息和食品安全有很大关系。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黎雪梅读《新世纪诗典》之韦笳《替》:深爱的人之间常常会产生替人受过,代人受罪的念头,但这往往只是一厢情愿的痴心妄想罢了。可读完本诗你会被诗中感天动地的母爱所震撼,本来“老妈挺过了/八十七岁这道坎“,结果听人“说我也得了脑梗/结果老妈病情恶化”,母亲病逝那天,“我刚好出院”,这当中母亲和“我”之间,那母子连心的一幕幕感人肺腑。与其说是现实空间和时间上的巧合,更像是母亲在替“我”受过,感觉是母亲用自己的死,换来了我的生。这不是什么封建迷信,是爱所焕发出的令人不可思议的、巨大而神奇的力量。诗中流露出的思念与悲恸,不是假大空的伪抒情,而是落实到每一字每一句,具象化于人物和事件,于是情感才有所附着,令人悲从中来,因而极富感染力。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AUTOVORHERSAGE – 卿荣波 Qing Rongbo

8月 9, 2021

Qing Rongbo
AUTOVORHERSAGE

an der straße stehen
augen zu, zählen
bei zehn, augen auf
welches auto vorbeifährt
das fährst du
in zukunft

vor ein paar jahren
steh ich mit ihr an der weiling strasse
wir machen den test
das erste mal sehen wir einen bus
ich sag, das zählt nicht
das zweite mal sehen wir ein lastendreirad
ich sag schamlos, zählt auch nicht
das dritte mal
bet ich beim zählen
lass es ein feines auto sein
am besten eine kolonne
von feinen autos
wir waren schon bei zehn
haben uns kaum getraut
die augen aufmachen

ich weiss noch
am ende war das ergebnis
ein chinesischer BYD-FO
diese marke
wird schon längst nicht mehr hergestellt

Übersetzt von MW im August 2021

新世纪诗典作品联展#卿荣波#(5.0)

 

伊沙:有意思!有意思是什么意思?有意思就是有意思,口语诗尤其要写得有意思。我们也要渐渐学会用口语来评论口语诗,如此才更精准,更有意思。

况禹点评《新诗典》卿荣波《买车测试》:普通人的生活当然不易,但也没有整天写得比生活本身还苦——杜甫和陆游也都没教过人这样去写。本诗写得就是这类生活,苦中作乐。乐作不成怎么办——把它身上的幽默感挖出来,这也是成功的办法之一。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黎雪梅读《新世纪诗典》之卿荣波《买车测试》:一个有趣的小测试,测试的结果因为不可控,也许并不尽如人意。只是测试的过程里包含着太多对生活的希冀和向往,因而令测试者内心忐忑不安。“不敢睁开眼睛”就是怕这样的希望会落空,巨大的心理落差大概是很多人的软肋。微妙而真实的心理活动,反映了当代人的生活态度与追求,自有一种容易让人产生共情的魔力,并具有别样的喜感,诗的末尾处测试的结果,又加深了这种喜剧效果。

黄开兵:人们对未来的憧憬,总是美好的。而现实往往让人尴尬。本诗好在于,没有陷入悲哀的俗套,有一种自嘲的洒脱和淡淡的惆怅……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马金山|读卿荣波的诗《买车测试》的十一条:
1、写诗的意义,在于事物本身散发出来的光;
2、每一个热爱生活的人,都是一个诗人。每一个诗人,不一定是一个艺术家;
3、卿荣波,1983年出生于陕南,媒体人,《新世纪诗典》诗人。现在西安;
4、卿荣波的诗,以口语表达为基础,以生活现实为诗核,以情感状态为背景,以事实话说实事,挖掘颇具内涵的部分;
5、读罢本诗,像极了人的一生,过程,过程,还是过程,在口语的过程中,在生活的过程中,在过程的过程中;
6、诗一开头,抛出一个引子,或者说是悬念吧,将闭眼数车这件事,更多的是人心里面的一个意念性的东西;
7、第二节,直击现场,在一次又一次的情节描述当中,将个体化的感觉溢于文字;
8、最后一节,令人出其不意,或许这就是一种意味性的东西,透彻、深入;
9、而标题则丝毫没有变化,正视买车与测试,一种行为,还有一种是情景;
10、本诗给予诗人的启示:“把数个戏剧化的场景,分为一个个戏剧化的场景,就是一个戏剧化的场景”;
11、戏剧之诗,经历之诗,生活之诗。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WM-ZEITUNGSKIND:小雨 Xiao Yu

8月 9, 2021

Xiao Yu
WM-ZEITUNGSKIND

als kleines kind
war ich wirklich ein zeitungsjunges
bei der fussball-wm
ein fernseher drei haushalte
papa hat mich losgeschickt
ich hab eine zeitung zusammengerollt
und das ergebnis hinaustrompetet
mindestens bis zur fünften familie

2018-06-08
Übersetzt von MW im August 2021

新世纪诗典作品联展#小雨#(2.0)

 

伊沙推荐语:本诗作者曾以笔名"小龙女"入过典,今又易名为"小雨"以"新人"面目再入典。照理说这算是佳话,但我不喜欢这样的佳话,易名是作者的自由(虽然我也不喜欢),但我希望我面对的作者是一个稳定、正常的社会人,我不希望《新诗典》掺有任何可疑的因素(那正是敌人所欢迎的)。

况禹点评《新诗典》小雨《世界杯报童》:男足不行,现在女足也被祸祸得差不多了。但全民为足球狂热的年代,还是一段温馨且纯真的记忆。那是一段向上的、充满光明希望的岁月。

新世纪诗典11,NPC8月10日,3780首,1193人。第2个小雨(内蒙古)日

黎雪梅读《新世纪诗典》之小雨《世界杯报童》:一段童年的回忆,打着那个时代特有的烙印。简洁明快又清新活泼的文字,再现了自己当年做“世界杯报童“的经历,让人嘴角忍不住荡漾出笑意。这样的生活经验不是人人都有,诗作者却可以凭借这一资历丰富了阅历,丰盈了人生,真好!

马金山|读小雨的诗《世界杯报童》的十一条:
1、写作的意义在于觉醒一些什么,更加在于给予人类一些什么启示;
2、在写诗前,企图一写就是经典的观念是诗歌的敌人,更是诗人的敌人,且会是失败的诗人;
3、小雨,原名王雨涵,70后,1996年毕业于内师大中文系,内蒙古达拉特人。作品入选《HPW》(国际诗坛)2020年秋创刊号。寄居青城;
4、在北京参加诗歌活动见过作者一面,其敏感里透着浓浓的生活气息,并且对人生有着非常独特的认知与观点,我把这些理解为思想上的充分自由;
5、今天的这首诗,作者以小雨为名,且取自于自己本名中的中间一个雨字,我觉得挺好,又一个全新的自己,这不仅是书面文字上的,更是内心深处的;
6、本诗把一群热爱球的人聚集在一起,场景和球迷们熟悉的画面,生动而具体地再现,更是一段激动人心的特殊时期;
7、诗中一气呵成,将一段美好的记忆瞬间,以诗歌的形式表达出来,既纯粹又疏缓,散发出迷人的光芒;
8、特别是诗里一系到的动作,把一个报童形象展现的淋漓尽致,尤其诗中报信的过程,细腻而富有色彩;
9、结尾部分,一个漂亮的“挺进”,一语双关,意味深长,给人以无限的力量;
10、本诗给予诗人的启示:“所有的诗,都应该是一口气的产物,或者是一个情景再现的产物”;
11、球迷之诗,回忆之诗,时代之诗。

 

WOLKENLEBEN – 周献 Zhou Xian

8月 7, 2021

Zhou Xian
WOLKENLEBEN

wolken haben
ein flüchtiges leben
wolken schweben
schweigend im himmel
manche können noch traurig sein
lärm machen wenn sie runter fallen
manche lösen sich gleich wieder auf
als hätt es sie nie auf der welt gegeben

Übersetzt von MW um August 2021

Zhou Xian, geb. in den 1960ern. Vater von Xiao Ye. Studierte Chinesisch an der Universität Sichuan, lernte ein Jahr bei Prof. Qian Liqun an der Peking-Universität. Unterrichtet an einer Hochschule. Publiziert Gedichte online am liebsten bei Yi Shas NPC.

《新诗典》小档案: 周献,男,60后,网络用名小也,小夜之父。毕业于四川大学中文系,北京大学师从钱理群先生访学一年。现在某学院副教授。主要诗作发表在伊沙主持的《新诗典》,其它诗作散见《磨铁读诗会》《坏诗歌》《独立》等公众号。

伊沙:"六八一代"都有经典情结,欲写永恒之诗,只是有的人真在做,有的人做给人看。作者属于前者,本诗写得经典。
新世纪诗典11,NPC8月8日,3778首,1193人。第5个周献(四川)日况禹点评《新诗典》周献《云的一生》:一首实实在在、沉甸甸的作品。​

黄开兵:过眼云烟。云的一生,即人的一生。前人之述备矣。此诗其实也没刻意翻出新意,却还能令人心生共鸣,实属难得。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黎雪梅读《新世纪诗典》之周献《云的一生》:明着写云,实则隐喻人的一生。无论是云还是人,一生都是“短促的”,如果说有区别那就是“有的还可以悲伤 /落在地上响一下”,而“有的直接就飘散了/仿佛没来过这世上”,清晰、深沉的语言,表达的虽是诗人独特的个人感受和思考,却将轻飘飘的云彩写得举轻若重,有着一种直抵人心的力量。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马金山|读周献的诗《云的一生》的十一条:
1、在形成铅字前,我的每一个字,都至少经过三次以上眼睛的扫描仪扫过,又有谁不希望自己作品的寿命比诗人更长久呢;
2、诗歌不仅要经过情感的浸染,还要有细节的式微和诗意的深刻;
3、周献,男,60后,网络用名小也,小夜之父。毕业于四川大学中文系,北京大学师从钱理群先生访学一年。现在某学院副教授。主要诗作发表《新诗典》,其它诗作散见《磨铁读诗会》《坏诗歌》《独立》等公众号;
4、周献的诗,有口语的浑浊,有经历的沧桑,有人生的体验,还有思想深处自然的风景,在平常的事物之中,发现并挖掘出谜一样的东西;
5、本诗以云之轻,写出了生命之重,让一切如风一样平淡的东西,沉入其中,呈现出数种云的变化与色彩,更是人生的状态和真谛;
6、一开头,作者从云的表象出发,直观地进行呈现,渐渐的写出类似人类的情感和变化,并在荒漠的情景中,敲出声响,击中人心;
7、诗中纹理清晰,语感质朴,将司空见惯的所见所闻包含其间,抓取的细节,描绘得细腻入微,沉实有度;
8、看到诗题《云的一生》,首先让我想起我的一首《盘子的一生》,同样就是隐藏着拟人化的手法和技巧,且一目难忘;
9、此类题材,把诗写活尤其难,但本诗做到了,而且还做得很好;
10、本诗给予诗人的启示:“把陈旧的观念和思维写新,需要对所写事物有新的感悟或者发现”;
11、隐隐人生,感悟之诗,发现之诗。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SUTRA LESEN – 水央 Shui Yang

8月 7, 2021

Shui Yang
SUTRA LESEN

Ich sitz in der Sonne,
beim Lesen im Diamant-Sutra.
Eine Fliege kommt geflogen,
landet auf einem Sessel,
nach einer Weile
fliegt sie mir auf die Schulter,
am Ende springt sie
auf das funkelnde
Buch.

Übersetzt von MW im August 2021

新世纪诗典作品联展#水央#(7.0)

伊沙点评《读经》:经、人、蝇,有静有动,一首禅诗,妙不可言。真正的禅诗,皆来自于生活,而不是故纸堆。没文化的抄书,有文化的目击道存。

况禹点评《新诗典》水央《读经》:蝇与经的小“纠缠”。一个生活所赐的活泼场景。

黎雪梅读《新世纪诗典》之水央《读经》:阳光、《金刚经》,一派意境清幽的禅境,让人心灵一下空明澄澈起来。直到一只不速之客——苍蝇的贸然闯入,打破了这里的宁静。“椅子”、“肩头”都成了它暂时的落脚点,最后不知是不是受到了某种神秘力量的感召,它落在了“金光闪闪的书页上”,诗歌至此戛然而止,却于无形之中拓展了诗歌的意义空间和想象空间。在这里,动乃静,静乃动;实却虚,色即空,虚实相生。这便是在”动”中得到”静”,在实景中得到虚景,诗人在自己的个性化生活中获得无尽的灵感,在瞬间的直感中得到永恒,于纷繁世界中静守灵魂的安宁。云卷云舒,鸟鸣春涧,就在这与心灵对话的片刻顿悟中,你会发现世间上没有不变的东西,没有独存的东西,一切都要仰赖因缘才能存在。一个生命的出现,亦是上天赐予的惊喜,你只需善待即可。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马金山|读水央的诗《读经》的十一条:
1、细节和情节,都是值得写的东西,因为这些才是拨动心弦至关重要的部分;
2、对自己的作品永不满意,既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平常的感觉与境界;
3、水央,原名李黎英,出生四川成都,70后,作品发表中国先锋诗刊《新世纪诗典》、美国诗刊《新大陆》等,2020荣获“新时代杰出华语诗人”等,出版发行中英文个人诗集《心镜》;
4、水央的诗,时时跳荡在口语化的表达与意象化的情感之间,就此也形成了鲜明的个性化抒写方式,且自带着某种淡淡的禅意空间;
5、本诗通过对一系列动态场景的描述,将现实生活中一幕幕的事物予以呈现,但背后却暗含着秘而不宣的光芒,深刻之中自带妙不可言的禅意;
6、诗中由口语化的表达来表现生活的场域,而文字的背后却隐藏着意象的情感与气息,当然这些东西都是意味难述的,只有靠心灵的感受;
7、尤其诗里的人与苍蝇,同步的转换之间,构成了读经与读经,将二者进行了有效的描述与涂抹,是生活所示的一种,更是内在的某种暗合;
8、还有一点是给诗增添灵动色彩的重要元素,那就是一个个的动词,既形象又深刻;
9、如果非要提出一点什么的话,那就是诗里的形容词,多少会影响或者破坏到诗感的效果,但无论如何,都不可否认这是一首好诗;
10、本诗给予诗人的启示:“生活中,处处不只有事物自身的磁场,还有更多只需意会的东西”;
11、禅意之诗,生活之诗,画面之诗。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张小云读水央《读经》

愉快地读着水央的诗
欣喜地想起金刚经那个
“所谓…即非…是名…”的公式来
刚好伴我读后所生的“禅意”

读经诗中水央说“我在念”
即非我在念
是名我在念

又,《读经》诗中飞而落之
所谓蝇者
即非蝇
是名为蝇

再,诗中蝇落经书时境
谓金光闪闪
即非金光闪闪
是名金光闪闪

2021.8.6

黄开兵:有的诗,读后不宜过度阐释。佛曰:不可说。书法亦是,初级阶段,斤斤计较于点横竖撇捺,写得标不标准?已离艺术远矣!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EINSAMER KUSS – 刘一君 Liu Yijun

8月 5, 2021

Liu Yijun
EINSAMER KUSS

Die Schauspieler sind längst gegangen.
Die Produzenten sind längst gegangen.
Die Kameraleute sind längst gegangen.
Die bildende Kunst ist längst gegangen.
Die Cutter sind weg.
Die Beleuchtung ist weg.
Die Special Effects sind gegangen.
Die Musik ist grad weg,
der Sound Engineer am Mischpult
wird grad verabschiedet.
Als Letzter
kriech ich lahm zur Leinwand
und geb ihr mühsam
für jeden Film
einen von Rotz und Tränen verschmierten
einsamen Kuss.

5. Juni 2021
Übersetzt von MW im August 2021

伊沙点评《孤单一吻》:八月以来,一周之内,有两大宝贝:惟一的现役军人杜思尚,惟一的电影导演刘一君,之所以宝贝,就在于独一门的职业可能带来诗的独一门,拿本诗来说,堪称"导演心曲"。

况禹点评《新诗典》刘一君《孤单一吻》:一行有一行的甘苦。尤其是文艺创作。刘一君用诗清晰写出了电影导演的甘苦,我忽然生出好奇——哪一天,我们能在中文电影里看到以内行视角(迄今没有)反映诗歌的。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黎雪梅读《新世纪诗典》之刘一君《孤单之吻》:不仅仅是“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其实干好任何一个行当都不容易,即便是在众人眼里实力雄厚的导演也不例外。诗歌的从开头连用七个“走了”,以及“刚走”、“送走”等词语,紧锣密鼓地渲染了一种喧嚣过后人去楼空、孤单凄清的情境;而结尾处“瘫软”而又“艰难”地献上这“孤单的一吻”,还是“被眼泪和鼻涕濡湿的”,写实性地记录,道尽了工作的过度劳累与对事业执着的追求,每一部作品都倾注了无数的心血,饱含着深情及不为人知的那些辛酸苦辣。相信这首带着诗人独特情感和生活经验的作品,会令每一位认真读完本诗的读者们,对导演这一职业更多一份理解和支持。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黄开兵:读完此诗,不知为何,就想起周星驰星爷。特别是最后一幕,简直就是星爷的无厘头演绎。我喜欢周星驰的表演,笑中有悲悯,不像后来的那些模仿者,只见恶俗的尬笑。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papierfrau – 黄海兮 Huang Hai

8月 4, 2021

 

 

Huang Haixi
PAPIERFIGUR

Der Junggeselle Huang Einei
ist gestorben,
keiner trauert um ihn.
Als er am Leben war,
hat keiner mit ihm geredet.
Ein Verwandter sagt,
er war immer allein,
stechen wir ihm eine Papierfigur
und verbrennen sie!
Jemand schlägt vor,
schreibt einen berühmten Namen drauf!
Zhao Liying
Liu Shishi
Yang Mi
Liu Yifei
Alles reiche Fernsehstars!
Aber jemand meint,
diese Namen,
in der Unterwelt,
wie kommt er an so eine heran?
Schreiben wir lieber Spitznamen,
Blümchen,
Pflänzchen,
Mädel,
Pupperl
Solche Namen passen zu ihm,
die kann er kriegen und erhalten.
Außerdem, ein Bein ist genug,
passt auch zu Einei.

Übersetzt von Martin Winter im August 2021

新世纪诗典作品联展#黄海兮#(25.0)

伊沙点评《纸人》:有的人,人幽默,诗幽默,譬如我,有的人,人不幽默,诗幽默,譬如黄海兮。本诗笑死我,使我开心颜。本主持呼和浩特推荐。

况禹点评《新诗典》黄海兮《纸人》:有点儿调侃有点逗,接时代生活的地气,当你把这些笑着看完,才发现有那么一点无奈刚刚探出头来。

黎雪梅读《新世纪诗典》之黄海兮《纸人》:一个小人物葬礼上颇有戏剧性的一幕。作为光棍的他活着的时候不招人待见,死后烧个女性的纸人还得“少扎一条腿”……诗人通过自身对世事的体察与感悟,将一个光棍毫无生命价值与尊严的一生加以呈现,具体而微的描写如同小说中的细节,无一不彰显出诗人 深厚的文字功底;富有中国元素的丧葬习俗,冷静客观地叙述折射出诗人特有的心灵与情感的轨迹。整首诗写得轻松自然亦不乏幽默,读完却感觉滋味复杂,心里沉甸甸的。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黄开兵:又想起那句:喜剧的内核是悲剧。现实中,悲剧现场也充满了笑点,古人造词:啼笑皆非!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黄平子读黄海兮《纸人》

——《新世纪诗典》3773

纸人

黄海兮

光棍黄少球
死的时候
无人祭奠
活着的时候
没人搭讪
族人说
他寂寞惯了
扎几个纸人
烧给他吧
有人提议
写上明星的人名
赵丽颖
刘诗诗
杨幂
刘亦菲
这些名字富贵好听呀
但有人觉得
这些人名
在阴曹地府
跟他沾不上关系
还是写上这里女人的小名吧
小花
小草
小丫
小妞
这样的名字适合他
好娶好养
而且,少扎一条腿
该是门当户对吧

黄平子读诗:“光棍黄少球”,这是人物。“光棍”是其身份。“死的时候/无人祭奠”,这是无后。“活着的时候/没人搭讪”,这是无人缘。可怜的黄少球!“族人说/他寂寞惯了”,寂寞也会成习惯吗?“扎几个纸人/烧给他吧”,这算是族人对黄少球的一点善举吧。“有人提议/写上明星的人名/赵丽颖/刘诗诗/杨幂/刘亦菲/这些名字富贵好听呀”,“这些名字”虽然“富贵好听”,可是人家都还活着啊。“但有人觉得
这些人名/在阴曹地府/跟他沾不上关系”,当然沾不上关系,人家可是明星。你黄少球算个什么球?“还是写上这里女人的小名吧/小花/小草/小丫/小妞/这样的名字适合他/好娶好养”,呵呵,这里的女人如果适合他,他还会打光棍吗?这里的女人再好娶再好养也轮不到他啊。“而且,少扎一条腿/该是门当户对吧”,这个“而且”再次证明:人就算死了,也是不可能平等的!
2021年8月2日21点01分

 

 

WELLE – 庞琼珍 Pang Qiongzhen

8月 4, 2021

Pang Qiongzhen
WELLE

Ich, jetzt, sechs in der Früh, beweg mich im Wasser wie eine Welle.

Davor hat sich mein Wagen bewegt wie eine Welle auf der leeren Straße.

Danach bewegt sich meine Figur wie eine Welle im Büro, im Sitzungsraum, Akten, Bestätigungen, Handybildschirm, Computerschirm, Anzeigeschirm…

Dazwischen nach dem Mittagessen am Fluss, Gras, Laub, Schiffe, Frachter, Tuten, Vogelrufe, Möwen, Klappbrücke, die Brücke nach Anzang in Bau, das Zittern im Wasser unter den Pfeilern, deine Augen starren auf die Striche im Wasser, Wellenbewegungen…

Ganz davor schwimm ich wie eine Kaulquappe, mach Wellen in Mamas Bauch.

Ganz danach beweg ich mich in Wellen in der durchsichtigen Luft.

Übersetzt von MW im August 2021

新世纪诗典作品联展#庞琼珍#(18.0)

伊沙点评《水波》:不是每一轮,但有很多轮,庞琼珍很难,但最终都过了关,态度使然一一于是,她也成了别人的镜子:她在十大女诗人榜上后来居上,便是这样实现的。这一轮的这一首,她采用了散文诗体,反而找到了新鲜的节奏,并让感觉变得锐利。

况禹点评《新诗典》庞琼珍《水波》:以散文体写诗,节奏、内在的韵律(不是押韵)比分行体还要重要。在本诗里,“水波一样流动”既是灵感抓手,也是节奏的支撑主干。

黎雪梅读《新世纪诗典》之庞琼珍《水波》:在诗人“水波一样流动”的诗行里,诗人自己、读者,及我们视野所到之处都好像被淹没在时间的流里,“现在”、“这之前”、“这之后”、“间歇的午后”、“这之前的之前”和“这之后的之后”,这些时间的词语如同一根弹力绳,将生活中的琐碎、人一生的经历串成一条耀眼夺目的珍珠项链,这当中无论形而上还是形而下,都从“存在”到“虚无”,引人嗟叹……散文诗的笔法,不徐不疾,读来音韵和谐,朗朗上口。

FEUERWERK-WASSERFALL: 韩敬源 Han Jingyuan

8月 3, 2021

Han Jingyuan
FEUERWERK-WASSERFALL

Feuerwerkskracher die ganze Nacht,
die Kinder sollten früh schlafen,
werden ganz durcheinander.
Und Kracher von weiter weg
wie wenn plötzlicher Regen
auf Bananenstauden schlaegt.
Ein bisschen wie, was ich gehört hab,
im Februar vor dem Frühling,
unterwegs, wo ich gegangen bin.
Berstende, explodierende Knochen
von Verstorbenen,
immer weiter, ein reissender Fluss.

2021-02-27
Übersetzt von MW im August 2021

新世纪诗典作品联展#韩敬源#(26.0)

伊沙点评《爆竹瀑布》:绵阳诗会单场季军之作。不管你称之为口语诗还是意象诗,反正它写得挺活挺好。那有没有把口语诗或意象诗写死的呢?那还用说嘛!所以,诗型不等于包好。

况禹点评《新诗典》韩敬源《爆竹瀑布》:边看奥运双杠比赛,边欣赏作者的这首诗。竟然感觉也像是一套精彩的体操动作——首先,题目就是一个很奇的动感意象,到诗的最后三行彻底“爆裂”,像是对着诗题发出的精彩回响。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黎雪梅读《新世纪诗典》之韩敬源《爆竹瀑布》:一首风格独特,技巧娴熟的诗歌。由连绵不断炸响的爆竹,到“逝去人们的骨头/
崩裂爆炸”,亦是“延绵成河”,本该喜庆的气氛中透着无法言喻的悲壮,将二者进行关联的是诗人奇妙而合理的想象和联想,看似其中类比和比喻的逻辑性不强,其实是深得意象之精髓的佳作,营造出别具一格的诗意空间。爆竹声声恰如瀑布飞流直下连绵不绝,而读完本诗仍声犹在耳,内心如瀑布轰鸣。

​黄开兵:由近及远,由实入虚,从孩子(生命之初始)到逝去的亡魂,衔接自然,巧妙!当所有的意象“汇聚成河”,马上立住,手段高明,不落俗格,而“瀑布”,已自落入读者之心,轰然奔腾。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黄平子读韩敬源《爆竹瀑布》
——《新世纪诗典》3774
爆竹瀑布
韩敬源
响了一晚上的爆竹
让早睡的孩子们
紊乱
更远处的爆竹
像一阵急雨
打芭蕉
这多少有点像我走过的路
在早春二月里
才能听到
逝去人们的骨头
崩裂爆炸
延绵成河
2021年2月27日
 黄平子读诗:“爆竹瀑布”,这是一个比喻。爆竹和瀑布本来挂不上钩,是声音把两者联系在一起。爆竹如瀑布,当然说明爆竹声大,且多。“响了一晚上的爆竹”,说明爆竹声持续久长。“让早睡的孩子们/紊乱”,爆竹声影响了孩子们的睡眠。以前我们喜欢打爆竹,是因为爆竹打得越多,可以捡到越多未爆的爆竹。现在的孩子不捡爆竹了,他们对爆竹可能少了一份感情。“更远处的爆竹/像一阵急雨/打芭蕉”,这是关于爆竹声的另一个比喻。雨打芭蕉,噗噗有声。“这多少有点像我走过的路”,爆竹声和“我走过的路”有什么联系?“在早春二月里”,这是一个特殊的时间。春是生机,也是希望。“才能听到/逝去人们的骨头/崩裂爆炸”,这是关于爆竹声的另一个比喻吗?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中说:“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如瀑布般的爆竹声,不仅辞旧,也迎新。是这辞旧迎新的爆竹,惊醒了逝去的人们吗?“延绵成河”,这又是一个比喻。爆竹声是瀑布,骨头声是河流。
2021年8月3日21点14分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TRANSLATOR OVERLORD – 伊沙 Yi Sha

8月 1, 2021

Yi Sha
TRANSLATOR OVERLORD

Austrian poet Martin Winter
speaks eight different languages
(his wife Jackie speaks seven),
he is Translator Overlord.
I translate him English to Chinese,
striving to make his Chinese edition
even more poetic.
Today I discover
in the manuscript
of English poems he gave me,
there is one in Danish!
Danish knows me,
though I don’t know Danish.
Seems like he also thinks I am
Translator Overlord.

8/7/18
Translated by Martin Winter, 2021
Translator’s note: Actually she speaks in more tongues!

超级译霸

伊沙

奥地利诗人维马丁
自己会八种语言
(他老婆杜鹃会七种)
是个超级译霸
我为他英译中
只是为了让他的中译本
更诗一些
今天,我发现他
在给我提供的
其诗的英文版中
有一首是丹麦文
丹麦文认识我
我不认识丹麦文
看来他也把我
当成超级译霸了

2018.8.7

Yi Sha
DRAGONFLY

From childhood on
there was a dragonfly
going round in my brain:
three-dimensions,
beautiful
like a glittering
translucent blade of grass,
flying and flying
all the way
till I grew up.
Entering my middle age,
I began to worry,
that thing must be my fate,
why hasn’t it flown
out of my head?

2017
Translated by MW in 2021

 

Yi Sha
THOUSAND-YEAR-RAIN

I come back from Japan
to a downpour in Chang’an,
finally got to use the umbrella
I hadn’t needed for the whole trip.
From under there
I size up the clouds
racing over the city,
it’s the same sky
the Tang dynasty envoy
must have spied
under his bamboo hat.

2018
Translated by MW in 2021

Yi Sha
SANCTUARY

It has snowed hard all day, now it suddenly stops. At the end it snows while the sun is shining. Colored clouds are floating, until dusk finally falls, all over this deserted intersection in Space City …
The three of us are walking over the zebra crossing.
Five or six little restaurants along the road, not one person inside.
Maybe it is the snow, our son chooses northeast cuisine from the home of the winter, a steaming welcome.
“Into such a deserted restaurant, there comes a frustrated man, this is the begin of a movie, a movie with Ken Takakura. He orders rice wine, pork liver fried rice, and a few sticks of grilled meat. The landlady says, now that’s a real man, he can eat! And that’s how the story begins …”, I say to my son the film student.
This evening he eats a lot. My wife eats very little.
This night, because of the snow, we are stuck at our new apartment. It is the base I have prepared for my writing in my old age – my last sanctuary.

2018
Translated by MW in 2021

Yi Sha
LONELY ISLAND

One year, the poet Shen Haobo and I came to a lonely island. We met a university student, a genius in expressing himself in colloquial language …
I predicted: He will become a good poet.
Xiaobo didn’t agree, said he loved money too much.
Both our predictions came true.
He went on to write very well, you can even say, not bad at all.
But his writing was short-lived, gone very fast.

2018
Translated by MW in 2021

Yi Sha
COOL PROF

In times of yearning for classical learning, the poet teaches the nation.
In times of romance, the poet is a rebellious prince in self-exile.
In modernist times, the poet is the cultural elite, a detached philosopher.
In neo-modernist times, the poet doesn’t look like a poet, but like a next-door uncle.
This is how the image of the poet develops through history, it’s how the role of the poet changes as civilization moves forward.
For this here above, I award myself 100 points, you won’t hear this in a university lecture anywhere in China.
If you don’t take this down it’s your loss! Because I won’t say this twice, we don’t have time for it either.
Class dismissed!

2018
Translated by MW in 2021

Yi Sha
LONELY FIGURE

The way I am going to think of Cambodia,
a lonely guy who has lost his whole family,
with broken teeth and a false leg,
who totters ahead to no-one knows where,
at least his future cannot get worse.

2019
Translated by MW in 2021

Yi Sha
ARCTIC

The first
“Eskimo” kid,
who rode in a white man’s airplane, said:
“I have sat in the soul of a raven.”

2019
Translated by MW in 2021

NEW MOUNTAINS AND SEAS – 維馬丁《新山海經》Martin Winter

8月 1, 2021

NEW MOUNTAINS AND SEAS

Japanese
are like Germans.
Chinese
are like Italians.
Other people
are in between.
The alps
are as deep
as the Mediterranean sea.

Written in Chinese 1/31/21, English version 8/1/21

NEUE MEERE UND BERGE

deutsche
sind wie japaner
italiener
sind wie chinesen
alle anderen
sind dazwischen
die alpen sind so tief
wie das mittelmeer​

31. 1. 2021 Chinesisch
Deutsche Fassung Sommer 2021

新世纪诗典作品联展#维马丁#(15.0)

伊沙:什么是诗人?对人公平者,维马丁就是如此。这首诗太难得了,叫人肃然起敬!当居8月上半月冠军。本主持内蒙古武川县推荐。

新世纪诗典11,NPC8月2日,3773首,1193人。第15个维马丁(奥地利)日

0801况禹点评《新诗典》维马丁《新山海经》:完全同意诗中的印象。每次看意大利电影,那些剧中人在街上唠唠叨叨,包括家长管教孩子,都让我联想到童年的记忆。日本人近似德国人,这一点几乎也是不少同胞的共同印象。但它们现在出自欧洲诗人笔下,还是让人有些惊讶。但诗的后三分之一更惊人,把地中海的深度和阿尔卑斯的高度并提,我相信中国诗人肯定不会想到,可马丁这么写了——用汉语!了不起,祝贺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