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hive for the ‘July 2021’ Category

DENKMAL – 朱剑 Zhu Jian

12月 21, 2022
Picture by Li Wei

Picture by Li Wei

Zhu Jian
DENKMAL

Im WeChat
tauschen positive Nachbarn Erfahrungen aus.
Einer sagt,
“Ich hab so hohes Fieber gehabt,
ich war ganz dumm im Schädel.
Ich hab immer an Dr. Li gedacht,
dem ist es sicher noch schlechter gegangen,
so schade.”
“Welcher Dr. Li, Li Wenliang?”
“Ja! Genau der.”

2022-12-21
Übersetzt von MW im Dezember 2022

 

《纪念》
朱剑

群里
阳了的邻居
在交流体验
一个说
“我高烧的时候
都烧傻了
一直脑子里在想那个李医生
他肯定更难受
可惜呀。”
另一个问她
“哪个李医生
李文亮?”
“对!是他”

(2022.12.21)

 

 

 

STUCK IN TIME – 被时间捆住

4月 19, 2022

《被时间困住》

我被时间困住,
人们被时间困住,
因为病毒,
因为有人
不能失控。
他们无法控制
两年多前,
还有19年前
2003 年。
让我们假装它没那么糟
那时一切很好,
所有一切都很好
但反反复复
现在人们
还陷入了战争。
多么精彩的一年!

水央 译

STUCK IN TIME

I am stuck in time,
people are stuck in time,
because of the virus,
because someone
cannot lose control.
They lost control
over two years ago,
also 19 years ago
in 2003.
Let’s pretend it’s not that bad
worked so well back then,
worked so well everywhere
again and again.
Now people are
also stuck in a war.
What a wonderful year!

MW April 2022

请看本来的问题等等!
https://mp.weixin.qq.com/s/NsgPyF2xHROX7SuYa3VEQQ

图案:
#心向自由
拼贴
创作:柳杨
素材来源:网络

ORIGINAL PROBLEMS – 本来的问题 – PROBLEME, DIE DA WAREN

4月 16, 2022

ORIGINAL PROBLEMS

The pandemic has brought original problems
out for all to see
very clearly
War has brought original problems
out for all to see
very clearly
and even faster
economy problems
society problems
relationship problems
ordinary people
what can they do?
we need
to help each other
that’s clear
for all to see
what else can we do?
we thought
society as it was
economy as it was
relations as they were
would go on like that
nothing could stop it
well, we were wrong

MW April 2022

PROBLEME, DIE DA WAREN

Die Pandemie
bringt die Probleme,
die da waren, ganz klar heraus.
Der Krieg bringt die Probleme,
die da waren, ganz klar heraus,
und zwar noch schneller.
Die Wirtschaft, die da war.
Die Gesellschaft, die da war.
Die Beziehungen, die da waren.
Was können die Leute
da tun?
Wir müssen
einander helfen,
das ist auch ganz klar.
Was kann man noch tun?
Früher haben wir geglaubt,
die Gesellschaft, die da war,
die Wirtschaft, die da war,
die Beziehungen, die da waren,
das geht immer so weiter,
das hält niemand auf.
Das ist gar nicht so,
da kommt man halt drauf.

MW April 2022

本来的问题
维马丁

疫情让本来的问题
显出来
特别清楚
战争让本来的问题
显出来
特别清楚
还要更快
本来的经济
本来的社会
本来的关系
老百姓
可以做什么?
需要
互相帮助​,
这也显出来
特别清楚​
其他还能做什么?
以前以为
本来的社会
本来的经济
本来的关系
一直会下去
不能阻挡
现在知道
并不这样

2022.4

 

​上面头一张图案:
#心向自由
拼贴
创作:柳杨
素材来源:网络

 

 

MACHT DER KLEINIGKEIT – 李东泽 Li Dongze

3月 25, 2022

Li Dongze
MACHT DER KLEINIGKEIT

damals hat es mich überrascht,
erst viele jahre später
hab ich die bewegung kapiert.
er raucht nicht,
hat aber immer ein feuerzeug in der hand,
um einem chef
die zigarette anzuzünden.

2021-07-07
Übersetzt von MW im März 2022

新世纪诗典作品联展#李东泽#(16.0)

 

伊沙推荐语:
口语诗塑造的典型人物,我一方面觉得很可笑,另一方面又对典型人物心生怀疑一一经历决定立场:我也在现实生活中,见过这么一位爷,但是人家在给领导点烟之余,也给我点过烟,我眼见他也给其他普通群众点过烟,所以不典型,不叫人讨厌。究竟典型好还是不典型好?或者中国口语诗学(相当伟大)应该确认哪种?说出来供作者、同行、读者思考。

况禹点评《新诗典》李东泽《细节的力量》:本诗写了一个中国特色的职场—官场—人际的极端型个案。我读的时候,又想起刘傲夫的那首《和领导一起尿尿》,都是国产恶俗等级思维的病灶反应,传统小说里吴敬梓和契诃夫都擅长捕捉这类场景,本诗则呈现了它的当代版本,语言干净、节制,把控得很稳。

黎雪梅读《新世纪诗典》之李东泽《细节的力量》:不得不佩服诗人写法的高明。通过诗歌来塑造生活中我们常见的这类溜须拍马、曲意逢迎的“马屁精”,诗人没有用具体的事例进行“正面突破”,而是采取了“侧面烘托”的方式,从“他”并不起眼的小细节入手:“他不抽烟/却火机从不离手/是为了/给领导点烟”,活画出一个在领导跟前点头哈腰、殷勤点烟的官场投机者形象,让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我”对此人此事的顿悟中亦不乏讥诮与同情,表达上却又非常含蓄。整首诗用力很轻却力道十足,给人留下鲜明而又深刻的印象。

​高歌:上次酒桌上刚好和几位朋友说到我的这个文学观:典型环境中的典型形象,杂取种种人合成这一个的问题——我这几年就存疑:现实生活中的人没那么典型,为什么非要典型化,是不是一种失真甚至单薄了?和几个朋友提到,未有回应。

伊沙主持 | 新世纪诗典11一周联展(2022.3.20——3.26)

伊沙主持 | 新世纪诗典11一周联展(2022.3.20——3.26)

 

AFTERSHOCK – 水央 Shui Yang

2月 16, 2022

Shui Yang
AFTERSHOCK

The car enters a long narrow tunnel
in Boston.
There are lights inside,
but it’s still dark.
Right away I think of Zhengzhou,
the Jingguang Road tunnel
in the dog days.
I feel a shiver,
like I can’t
breathe.

Translated by MW in February 2022

新世纪诗典11,女诗人小辑之二,NPC2022年2月17日,3972首,1241人。第8个水央(美国)日

伊沙推荐:我不想用"一颗中国心"来说,我想用"香蕉人"的反面"菠萝蜜"(我的发明)来说,作者一定是把老公、孩子都听不懂的话,写进了中文诗,祖国的同行读得懂。一有社会公共话题起,便读到一堆矫情烂诗,本诗却让我读来舒服,入心即化,不是自不自然,分不分寸的问题,而是人的问题,现在反而是老手易出烂作,因为你已被异化了。本诗当居2月下半月亚军。

况禹点评《新诗典》水央《后遗症》:地球村的时代,信息再也无法封闭。祖国母亲的每一次颤抖,都牵连着游子持久的心痛。

马金山|读水央的诗《后遗症》的十一条:
1、诗,像一瓶打翻的酒瓶子,你闻到的,就是它的灵魂;
2、无论任何时代,独立的精神与意识,都是最为重要而宝贵的财富;
3、水央,出生四川成都,70后,作品发表中国先锋诗刊《新世纪诗典》、美国诗刊《新大陆》等。出版发行中英文个人诗集《心镜》。荣获2021年度李白诗歌大奖翻译奖;
4、水央的诗,视角独特,题材多样,多以乡愁诗为主,将个人的生活和过去的一切,进行嵌入式的对比与呈现,且不乏禅性之作,这也是一种高度匹配人生与命运的写作;
5、本诗以一种异国他乡的经历,联想到昨日故国相似的体验,却从另一种角度,写出了拳拳的中国心,不禁让人心生感慨;
6、短短十行,已经融入了整个世界的不同境遇,但在情感方面却潜藏着隐秘的力量,通透明亮而又自然天成,一种家国情怀油然而生;
7、诗中所带出来的东西,值得人们深思,因为其中奥秘饱含深情演绎,有生活,也有颤动人心的气氛和画面;
8、标题用得也极为巧妙,是事物本身的一部分,也是其中的奥秘和滋味,让人感受到,诗在语言之外;
9、此诗还揭示出写诗之一种章法,那就是诗无定法,诗由心生;
10、本诗给予诗人的启示:“事物本身的差异化,就是现实的本真状态”;
11、情怀之诗、生活之诗、感受之诗。

 

DIE FLÜCHTIGE TANTE – 木匠 Mu Jiang

2月 1, 2022

Mu Jiang
DIE FLÜCHTIGE TANTE

Mutter und ihre Schwestern waren 4,
sie war die älteste.
Die jüngste Schwester
war nicht mehr jung und frisch,
sie ist zu den Lius verheiratet worden.
Später
hat sie die Schläge echt nicht mehr ausgehalten,
in einer finsteren stürmischen Nacht
ist sie geflüchtet.
Das war vor über 40 Jahren,
sie ist nie zurückgekommen.

Heute
komm ich vorbei an ihrer Stadt.
Ich schau aus dem Fenster,
schau, was sie hier anbauen,
ungefähr dasselbe wie dort bei uns.
Maisfelder, Reisfelder,
Erdnüsse, Weintrauben, Paprika.
Auf einmal ist mir
viel wohler.

2021-07-15
Übersetzt von MW am 31. Januar 2022

新世纪诗典作品联展#木匠#(5.0)

 

新世纪诗典11,NPC2022年2月1日(大年初一),3956首,1236人。第5个木匠(四川)日

伊沙推荐:以二月上半月冠军诗篇,向《新世纪诗典》全体诗人拜年!本诗之所以勇夺新春之桂冠,正在于它写得大(不是假大空的大)写得开阔写得豁达写得畅亮,第一节是世道,第二节是人心。

况禹点评《新诗典》木匠《那个逃婚的姨》:如此长的时间跨度,表达的其实是一个古老国度传统的话题——有时是因为父母包办,有时则纯粹是因为饥饿……这种中国式传统婚姻形形色色的苦,快些在人间绝迹吧。

【亚坤评诗】
那个逃婚的姨
作者|木匠
(内容详见新诗典今日推送)

读这首诗,它通篇的爱和情感的隐忍深深打动了我。
这是一首以女性视角写就的,关乎女性命运的佳作。

作者是女性。诗的标题“那个逃婚的姨”主人公也是女性。而诗歌的核心内容也是在写特殊时期一个普通女性一生的命运。

正因为作者写得很小(只写了她逃婚的小姨),写得很幽微(命运的波折感叙述很细腻),我们才能从一个普通女性一生的命运中看到那个特殊时代,普通女性的整体命运。从这个角度讲,这首诗其实是一首“情感大诗”。

全诗两段。第一段是回忆性的个体叙述。语言平静、舒缓、幽微。这一段中有几个很核心的句子。比如:最小的妹妹,一个干饼子,挨不住打,逃了出去,四十年没回来。
大家仔细看,这里有多少细节。可以讲,完全就是用细节的力量来支撑整个叙事的进行。
“因为一个饼子,就嫁人了。最小的姨因为承受不住挨打,半夜逃了出去,四十年都不愿再回去。”
我们可以想象:这是一种怎样的心灵伤痛!这是一种怎样的情感冲击!

第二段的写作更加精彩!作者从回忆回到了现实。
她路过“那个被打,逃婚的,最小的姨母的城市”。这种情感的冲击是很沉重的。但作者却没有写她姨的具体状况或者自己的感受,而是笔锋一转,写了车窗外地里的庄稼。“看到地里的庄稼 和我们那边差不多  也种的有玉米,水稻 花生,葡萄和辣椒  心里一下子 宽慰了许多”
这真是神来之笔!由具体可感的,活着的,泥土里的庄稼来折射一个普通女人一生的命运。真是精彩!
而最后两句由物思人后的情感宽慰,让这首诗的情绪达到了极致!好诗!

((马亚坤.2022.01.31.上海))

​马金山|读木匠的诗《那个逃婚的姨》的十一条:
1、诗,让思想变得更加丰富与活力;
2、写出来的,都是人生。活下去的,都是灵魂之痕,唯有诗,让生命充满温暖与光;
3、木匠,本名王春云。女,70后,《新世纪诗典》诗人;
4、我注意到,木匠的简介里,每一次入典,都会有些许的变化,这既是一种正常的状态,还是一种写作的态度,比如本次,是《新世纪诗典》诗人;
5、木匠的诗,口语化,生活化,之中,自带对人文的关怀和对时代的揭露与批判;
6、回到本诗,这是一首高级的诗,这是一首抵达时代背景的诗,这是一首充满生命内涵的诗,将人世的沧桑与世事的变迁都展现出来了,开阔而饱满,深入且透彻;
7、诗的第一节,描写的是家庭、社会与事件,而正是这些情节,在自然条件下,形成了旧时代背景,揭示出来的是环境的复杂和现实的残酷;
8、第二节,好像一个电影镜头,一下子切到了现在,把看见的,让自己内心明亮的东西,言之有物地呈现出来了,既是一种心理状态,还是舒心又美妙的感觉;
9、本诗写出来,就是一种批判,就是一种关怀,就是一种生活,就是一种态度;
10、本诗给予诗人的启示:“事物本身,在诗中呈现的逻辑性,于诗而言,是大与伟大的关系”;
11、中国之诗、命运之诗、人物之诗。

​黄平子读木匠《那个逃婚的姨》

——《新世纪诗典》3956

那个逃婚的姨

木匠

母亲姊妹4个
她排行老大
最小的那个妹妹
一个干饼子
就嫁去了刘家
后来
实在挨不住打
在一个夜黑风高的晚上
逃了出去了
40多年过去了
她再没回来过

今天
我路过她住的那个城市
从车窗望出去
看到地里的庄稼
和我们那边差不多
也种的有玉米,水稻
花生,葡萄和辣椒
心里一下子
宽慰了许多

2021.7.15

黄平子读诗:木匠,女,70后,《新世纪诗典》诗人。“母亲姊妹4个/她排行老大”,先前的人姊妹多,真的挺好。“最小的那个妹妹/一个干饼子/就嫁去了刘家”,男大当婚,女大当嫁。“一个干饼子”,说明彩礼可怜。看似闲闲的一笔,却是后来悲剧的起因。“后来/实在挨不住打”,家暴。不过,那个年代好像还没有这个概念。女人挨打是常事。“在一个夜黑风高的晚上/逃了出去了”,夜黑风高夜,杀人放火天。“40多年过去了/她再没回来过”,夫家没什么留恋,娘家呢?“那个逃婚的姨”是不是把不幸的根源归结到了娘家?“今天/我路过她住的那个城市”,人没有回过,联系还是有吧?否则“我”又怎么知道她住哪里?“从车窗望出去/看到地里的庄稼/和我们那边差不多/也种的有玉米,水稻/花生,葡萄和辣椒”,这是一个南方的城市了。从水稻和花生可以知道。“心里一下子/宽慰了许多”,哪块土地不长庄稼,哪块土地不养人。
2022年1月31日18点52分

 

 

TANGSHAN ZUR JAHRHUNDERTWENDE – 后乞 Hou Qi

1月 10, 2022

Hou Qi
TANGSHAN ZUR JAHRHUNDERTWENDE

Über 20 Jahre nach dem Beben
ist der Schatten nicht weggegangen.
Viele viele Alarmübungen,
der primitive Alarm
gewährt genug Zeit, dass die Familie
mit Decken und Thermoskannen
auf den kleinen Versammlungsplatz kommt.
Ich war damals ein Kleinkind,
Camping mitten in der Nacht war ganz toll neu.
Ich spring dauernd zwischen den Beinen
der Erwachsenen hin und her
und hör sie sagen:
Uroma kommt nicht heraus,
sagt, wenn ich erschlagen werd,
werd ich erschlagen.

2021-07-16
Übersetzt von MW im Januar 2022

新世纪诗典作品联展#后乞#(2.0)

 

新世纪诗典11,NPC2022年1月10日,3934首,1227人。第2个后乞(北京)日

《新诗典》小档案:后乞,1995年生于唐山,毕业于四川大学。诗人,编辑。现居北京。作品刊登于多个网络平台。

伊沙推荐:一次大的灾难,对于当事者及其后代的影响有多大?大学时代,我认识一位体育系的同学,对于毕业分配,只有一个要求:打死不回原籍唐山,最终如愿分到首钢附中教体育(首钢后来是否又搬到了唐山?)。这位同学生于1964年,唐山大地震中亲眼目睹了全家的死亡。后乞是生于1995年的唐山的孩子,完全没有经历那次灾难,但通过本诗你可以看出其心理的阴影。诗如一面幽幽的镜子,照出岁月照出山河照出人心。

​况禹点评《新诗典》后乞《世纪之交的唐山》:此诗来得及时。刚才在等候核酸的队列里还听家长们提及,这两年学童们的不易。灾难留给人的伤痛和震撼是很难挥之而去的。津京唐大地震在我的记忆里始终是清晰的,那些残垣断壁、临建棚、人们为两根柳杆一捆油毡几罗秫秸秆奔忙的情景……不时会随意识的流动浮出岁月的水面。它们一方面承载着我们的亲情与怀念。一方面又构成了我们坚强面对日后灾变的经验和精神支撑。(写于等候本市全员核酸检测的队列。)

​黎雪梅读《新世纪诗典》之后乞《世纪之交的唐山》:提起唐山人们会自然而然和“大地震”三个字联想到一块儿,因为当年那场突如其来的灾难带给人们的惨痛记忆可以称得上刻骨铭心。俗话说:“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灾难留给人的阴影往往影响其一生,甚至几代人。本诗给人们呈现的就是“震后二十多年”,也就是世纪之交的唐山的真实写照,地震带给人们的阴霾还未完全散去,幸存的人犹如惊弓之鸟,随时要做好逃生的准备。虽是童年的记忆,却无比清晰而深刻;这样的记录是个人史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构成民族史与国家史的不可或缺的内容。

 

 

DREAM OF AN INJURED BICYCLE – 维马丁 Martin Winter – TRAUM VOM VERLETZTEN FAHRRAD

1月 8, 2022

Photo by Lu Hangang

Photo by Lu Hangang

Martin Winter
DREAM OF AN INJURED BICYCLE

Dreamt of an injured bicycle,
or was it a deer pulling a vehicle?
Or something in between,
brown, very beautiful.
I want to pull it out of a fence.
Have to be careful, of course.
Seems to be female, probably.
She is quiet, must be in pain.
I think someone has hurt her.
Body and bicycle buttoned together,
I see there are buttons.
Brown leather with metal,
not strange at all in my dream.

July 2021, written in Chinese in a train in Italy.
English version January 5, 2022

 

Martin Winter
TRAUM VOM VERLETZTEN FAHRRAD

hab von einem verletzten fahrrad getraeumt
oder war es ein reh, das einen wagen zieht
oder etwas dazwischen
jedenfalls sehr schoen
ich wollte es aus einem zaun befreien
das war nicht einfach
wahrscheinlich ein weibliches reh
es ist ganz ruhig, trotz seiner wunden
da ist sicher ein mensch schuld
koerper und fahrrad sind eine einheit
aber es gibt knoepfe
leder mit fell und metall oder so
im traum bin ich nicht sehr erstaunt

MW 3. Juli 2021, zuerst auf Chinesisch geschrieben, im Zug nach Rom.

新世纪诗典作品联展#维马丁#(16.0)

从2019年新世纪诗典每月冠军、亚军诗

实力榜第54位

实力榜第54位

张敬成:前两天我给学生说一定要学好中文,长大以后发现外国人中文比你学的好,会羞愧的。你说你很爱国,连自己的母语都没学好,情何以堪!!!现在看到维马丁写中文诗写的这么好,还有啥说的呢?坚持努力呀,别让自个羞愧!!

伊沙评:真正的有梦味儿的写梦的杰作,在12月下半月推荐诗中可居亚军。一个外国人,将中文运用得如此精心、娴熟、艺术,值得我们中国诗人扪心自问:我们对自己的母语,可曾有如此的态度?

​况禹点评《新诗典》维马丁《梦见受伤的自行车》:物—我—他(或她/它),许多梦呈现的无非是这三者(或三个层面)关系的纠结与扭曲。在本诗里,物是“自行车/鹿”,它/她不确定,好像一会儿是篱笆,一会儿又是女性。而按照题目的提示,女性好像又是自行车,与篱笆无关。超现实的氛围由此在纠结中铺展开来。写梦境忌讳拖泥带水,本诗恰恰叙述得很干脆。这种清晰,与梦本身的含混形成了反差。

庞琼珍读《新世纪诗典》维马丁《梦见受伤的自行车》:一个奇特的梦,而又梦得合情合理。梦里有自行车,拉车的鹿,篱笆,纽扣,棕色的皮和纽扣等6种事物,生动离奇。在诗里,我似乎看见诗人维马丁着急的样子,是因为找不到合适的量词。量词在外语学习,尤其是孤立语和黏着语的学习中,是最难的,数词太简单,量词的匹配最难。我读到诗人的敏感,担心,伤害,疼痛,然而是不确定的,就如火车行进中的动静。意大利的火车,我在20年前坐过,很舒适,愉悦,场景适合做梦。

黎雪梅读《新世纪诗典》之维马丁《梦见受伤的自行车》:以梦为题材进行写作的诗人何其多,可是能够写好的却是少之又少。今天读到维马丁老师用汉语写成的这首诗,除了惊叹之外,更多的是折服。一个给诗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梦境,诗人以诗歌的形式将其“情景再现”,“一匹受伤的自行车”、“也许是一头拉车的鹿”,是梦中的主角也是意象,梦境里的一切多多少少是现实的变形,却不乏理性的分析,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扩大了书写的叙事空间。诗人以自己娴熟的汉语语言组织能力以及卓越的诗歌表现力,为我们呈现了一个亦真亦幻的梦中世界,虽然是在梦里情感依然丰富:有赞美、有思考、有担忧,还有同情等等,读到这样的文字,无形之中我们的心灵会不同程度地受到某些感染和触动。

晏非跟读《新世纪诗典》| 2021.12.29诗人维马丁《梦见受伤的自行车》
进入梦,也就进入了一个超现实的境地,不管看到什么事物,总和现实中是有些许区别的。这首写梦的诗,写了一辆自行车与一头鹿子的纠葛,要么是有人将鹿子与自行车缝扣在一起,要么是鹿子要把一辆自行车从篱笆的束缚中挣脱出来,无论是哪一种,都感到是诗人在梦中睁开眼睛看到了现实向梦境坠落时伤感的一幕,都饱含着人对世界的观察和内省,而这一切在“梦里一点儿都不奇怪”,梦让不可能的成为了可能!整首诗有着强烈的隐喻味道,但写得通透明澈,仿佛梦中有无数的灯照亮了现场。坐在火车上是否有助于做梦,无从考证,但这首诗让我想到一点,火车上做的梦极可能让梦境也具有有更多的行动。

马金山|读维马丁的诗《梦见受伤的自行车》的十一条:
1、写作是诗人的事情,诗歌的命运交给上帝就是了;
2、一首好诗是怎么写出来的,不想写之外的任何私心杂念,只管写已经想好的,一口气把它写完,然后再大声地读一遍两遍三遍,把多余的枝蔓,全部裁剪;
3、维马丁,1966年六月生于奥地利维也纳。诗人、译者。曾经住台北、上海、武汉、重庆、北京等。教过书,在《人民画报》、《人民文学》等报刊作翻译、编辑。诗和译作刊登于瑞士、德国、美国、中国等等权威报刊。代表作《报摊》(晚报,晚报!)等;
4、维马丁的诗,以汉语的写作风格,表现出强大的精神力量,既随性自然,而又真实有感,且颇具文化观念与意识,有对这个世界的独特体验与感受,还有对人性的有力揭示,总能给人们带来新鲜的惊喜与感动;
5、本诗以极富想象力和艺术性的方式,将几种不相关的事物联系在一起,使得其既互相达意,而又互为转化,绽放出口语化新鲜的诗意人生;
6、一个个场景,在细致化的描述下,是梦幻之种种,而事实上,何尝不是现实生活中的又一种再现或折射呢;
7、诗中每行里都有奇妙的东西,既有含糊其词的效果,还有一瞥惊鸿的感觉,因为一旦醒来再回想梦中的一切,的确会有清晰的内容,以及记不起来的地方,这种状态正好构成了梦之风貌;
8、尤其是诗中溢出的种种情绪,无不体现出诗人对事物的领悟能力和诗性的繁殖能力,读来无不令人动容;
9、对于此诗,哪怕再写上十一条,还远远不够,因为它的可阐释性实在太强,换言之,这就是好诗的样子,让你深刻感受到它的丰富性和艺术价值;
10、本诗给予诗人的启示:“想象力是花,只有让它任意地绽放,才是正果”;
11、梦境之诗、现实之诗、生活之诗。

黄平子读维马丁《梦见受伤的自行车》

——《新世纪诗典》3923

梦见受伤的自行车

维马丁

梦见一匹受伤的自行车
也许是一头拉车的鹿
不知道应该​用什么量词
棕色的,非常漂亮
正要把它从一个篱笆拉开
当然需要小心
好像是女的,母的,不确定
她很安静,应该很痛苦
我觉得有人伤害她了
身体是跟自行车扣在一起,
有纽扣
也许是棕色的皮跟金属
梦里一点儿都不奇怪

2021.07.03  早晨,在意大利的火车上

黄平子读诗:维马丁, 1966年六月生于奥地利维也纳。诗人、译者。教过书, 在《人民画报》、《人民文学》等报刊作翻译、编辑。诗和译作刊登于瑞士、德国、美国、中国等等权威报刊。“梦见一匹受伤的自行车/也许是一头拉车的鹿/不知道应该​用什么量词”,维马丁不知道该用什么量词,不是不懂语法,是梦产生了错位:不知道梦见到是自行车还是鹿。梦总是荒诞到的,这是证明。“棕色的,非常漂亮”,这是颜色和观感。“正要把它从一个篱笆拉开”,这是位置。“当然需要小心”,因为受伤了。“好像是女的,母的,不确定”,这是性别。鹿才有性别,自行车没有。“她很安静,应该很痛苦/我觉得有人伤害她了”,再写受伤。“身体是跟自行车扣在一起,/有纽扣/也许是棕色的皮跟金属”,在这里,梦又将鹿和自行车扭结到了一起。“梦里一点儿都不奇怪”,梦里可以天马行空,所以不奇怪。梦醒之后再看就奇怪了。因为梦太过天马行空,所以没有必要谈主题。虽然弗洛伊德说梦是愿望的达成。维马丁将诗题命名为《梦见受伤的自行车》,在他到潜意识里,这个怪物的自行车成分还是要多一点。
2021年12月31日17点53分

伊沙主持 | 新世纪诗典11一周联展(2021.12.26——2022.1.1)

伊沙主持 | 新世纪诗典11一周联展(2021.12.26——2022.1.1)

 

 

ZURÜCK IN DER ZEIT – 陳銘華 Chen Minghua

12月 13, 2021

Chen Minghua
ZURÜCK IN DER ZEIT

Auf einmal ist es 7.7., Liebestag, wenn Mondkalender. Viruskampf wie Widerstand gegen Japan, Autofahren wie frischer Führerschein, Tastatur wie früher, Bildschirm wie gestern…
Daheim im Büro durch das Jahr, immer wieder desinfizieren, im Herzen am ersten Arbeitstag, immer noch
überall Staub aufgewirbelt.

2021-07-07
Übersetzt von MW im Dezember 2021

新世纪诗典作品联展#陳銘華#(7.0)

 

《新诗典》小档案:陳銘華,祖籍廣東番禺,1956年12月生於越南嘉定,1979年9月定居於美國洛杉磯。中學時期開始寫詩,1990年12月偕詩友創辦《新大陸》詩雙月刊,兼任主編。著有詩集《河傳》、《重返地球》等。新世纪诗典11,NPC12月13日(国家公祭日),3906首,1225人。第7个陈铭华(美国)日

伊沙推荐:本诗一提及"七七"、"抗战",让我差点泪目:这是一个生在越南定居美国五十余载的美籍华人的"中国心"!让我以12.13"国家公祭日"推荐来厚待之!诗中说得好:"抗疫如抗戰",全球华人需要这种精神,人类需要这种态度,来面对这场堪比战争的大瘟疫。况禹点评《新诗典》陈铭华《回到從前》:“抗疫如抗战”,说得好!这一句,便高出太多国内油腻作者们的认识。诗需要觉悟,从哪里来——你眼前的生活、你的日思夜想。铭华兄此诗,高级!黎雪梅读《新世纪诗典》之陈铭华《回到从前》:一句“抗疫如抗战”,道出了这两年为疫情所苦的亿万人的心声,在这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多少人付出了时间、自由、健康乃至生命的代价;也改变了无数人关于生产、生活、出行以及处事等方面的思维和行为方式,对人类的影响丝毫不亚于战争。诗人由眼前的日历上的数字自然联想起当年那个不堪回首的日子,以及现实生活中与大疫相关的种种,由表及里揭示出这个时代令人瞩目的一面,无不迸发出诗人思想与智慧的光芒,鲜明而深刻的诗意亦令人过目难忘。晏非跟读《新世纪诗典》| 2021.12.12诗人陈铭华《回到从前》没有经历抗战的,终于经历了抗疫,全民又一次被苦难笼罩,又一次以牺牲和团结赢得安宁,零星的战斗仍在持续,但总体胜劵在握。本诗以个人体验切入生活中司空见惯的场景,劫后余生激发出一连串绝妙的比喻,衬托得一切都是那么鲜亮,记忆在往昔与此在间反复切换,总的来说,上班第一天仍心有余悸,回想新冠肆虐那惊心动魄的一幕幕,总是担心自己不知啥时候又“处处惹尘埃”。

 

GRAB A STAND – 张致臻 Zhang Zhizhen – STAND SCHNAPPEN

11月 25, 2021

Zhang Zhizhen
GRAB A STAND

Two people
fight back and forth.
Each wants to snatch
the spot
out of the sun.
They shout for five minutes,
then city security comes.
The two of them run
along with the others.

Translated by MW in Nov. 2021

Zhang Zhizhen
STAND SCHNAPPEN

Zwei Leute
streiten hin und her
jeder will den Stand
der keine Sonne hat.
Sie argumentieren fünf Minuten.
Die Stadtwache kommt
und die zwei
rennen
mit allen anderen.

Übersetzt von MW im Nov. 2021

新世纪诗典作品联展#张致臻#(4.0)

 

《新诗典》小档案:张致臻,2006年12月生于北京,现就读于厦门五中初二年级。诗作入选《新世纪诗典》、《小诗人诗选》、《春天不会迟到》、《城市被按下暂停键》、《孩子选孩子的诗》、《人间最美好的故事》等。伊沙:事实的诗意,又构成了寓言。自古诗人出少年。总觉得有张小云这样的父亲,张致臻的成长叫人放心。成长吧,少年!况禹点评《新诗典》张致臻《抢摊位》:不动声色,干净利索,张致臻的这首诗是不是他这个年龄段的作者里写得最好的,我不敢武断,但之一是绝对没问题的。岂止他这个年龄段,就是跟他老子张小云那个年龄段的老炮儿们比起来,也不见得逊色。诗歌作为艺术的希望,和对一代又一代作者的诱惑,也正在于此。​高歌:让人哑然失笑之作……闷声做生意,千万别惊动上面。张小云:读张致臻《抢阳光》中秋诗会儿子被订货这令我体会到另一种欣喜比自己被订货更充实也更踏实充实的是看到他“自食其力”踏实的是感受到他渐渐写稳了当初刚放暑假被我索要诗作他貌似急就缴交的“作业”居然有点味外之味在选参赛诗时我跟儿子说“这回你估计能抢到阳光”2021.11.25黎雪梅读《新世纪诗典》之张致臻《抢摊位》: 本来是“一根绳上的蚂蚱”,都是挣扎在底层的苦命人,本应相互扶持与尊重,却为一个小小的摊位互不相让,结果城管一来,谁也没捞到好处,还连累了其他摆摊的同行一起跑路。这种生活中常见的凡人小事,看似毫无诗意,却逃不过我们小诗人观察世界的“法眼”,寥寥数行,人物的形象与关系一目了然,诗人对其命运的同情和怜悯,更多的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无奈与遗憾。也许读者还能从中读到更多、更深层次东西,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而诗人小小年纪已有对世事如此的洞察力与驾驭文字、情感的能力,实属难能可贵,更让我们看到了希望和未来。晏非跟读《新世纪诗典》| 2021.11.25诗人张致臻《抢摊位》两败俱伤,还殃及池鱼。召来渔人,渔人看似得利,实际上渔人也失利,整个微缩的事件中没有赢家。这是中国式难题,不懂妥协的艺术解不了这个难题,克服不了低端内斗解不了这个难题,不懂国人性格及成原解不了这个难题,即便懂了无法改变仍无解。希望下次这两个抢摊者都能及时止损,别吵了,制订一个合理规则,至少可以轮换着享用“没太阳的那个”摊位。读张致臻《抢摊位》|雪也这首诗,都是短句,极具画面感。前六句,是一个画面,写两个小商贩,要争抢没有太阳的摊位,所以争吵,而且吵了5分钟。从作者所写的时间来看,应该是夏天,太阳毒辣。第二个画面,是城管来了,他们两个和其他摆摊的,一起跑了。所以这又是一个城管和摊贩的故事,还好没有暴力冲突。重点落在摊贩之间的矛盾,而城管却一笔带过。那个摊位最后谁也没争到,白白吵了5分钟,最后因为城管,都灰溜溜地跑了。作为15岁的少年,看到这样的画面,不知内心有何感想,他只是忠实地记录下来。不是学校作文,还可以精雕细琢,还可以兴之所致,发点感想。城管,是当下中国城市化发展而诞生的特殊组织和群体,不好藵贬,但时有暴力事件发生,大多是城管和打游击的小商贩之间的矛盾。虽然作者,在这首诗里把城管一笔带过,但城管又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社会的某种阴暗或荒诞,就这样走进了小作者的笔下。伊沙推荐语写得很好,可以看出爱才惜才之意。15岁,但诗典已经4.0,前途不可限量。祝福好少年!​马金山|读张致臻的诗《抢摊位》的十一条:1、语言上的先锋,不是真先锋,而思想性,才是真先锋性;2、把作品写成生活本身的样子,就是好作品,但是只是还原生活本身,还远远不够;3、张致臻,2006年12月生于北京,现就读于厦门五中初二年级。诗作入选《新世纪诗典》等;4、久违的诗人,我没有在诗人前加上一个小字,是因为其已经写得足够成熟,如果不看诗人简介里的年龄,你是无法想象这是一位05后诗人的作品;5、张致臻的诗,既有生活,有内涵,有细节,还有时代的基调与现实的寓意,在平实的语言里,充满了鲜明的特点与浓厚的气息;6、诗一开头,即直面现实,把本真的一个画面,一种现象,以矛盾冲击矛盾,以冲突消解冲突;7、诗中描写的场景,诙谐幽默而又不失细节的呈现,且不乏意味深长的情节,弹跳出让人回味不已的东西;8、而结尾的“一起跑了”,禁不住让人破涕而笑,而又决绝极致;9、标题《抢摊位》,又加重了一重内容上的变化,让趣味性又浓重一重,使“抢”的角度,又有新的一重;10、本诗给予诗人的启示:“现实即荒诞,荒诞即真实,而写出这些真实,就是时代的诗史”;11、现实之诗、现场之诗、荒诞之诗。

 

 

WINZIGE WOHLTAT – 徐厌 Xu Yan

11月 24, 2021

Xu Yan
WINZIGE WOHLTAT

Beim Essen in Hohhot,
am Nachbartisch sind Leute aus Henan.
Ich versteh eher nicht was sie reden,
aber sie regen sich gar nicht auf.
Fast zwei Wochen nach der grossen Überschwemmung
wird mein Herz zum ersten Mal ruhig.

2021-07-30
Übersetzt von MW im November 2021

新世纪诗典作品联展#徐厌#(2.0)

 

伊沙推荐:最小的慈善,用最小的动静来表现,就是最对的,本诗有着与生活同步的真实,像人的呼吸一样自然一一这也体现出口语诗的要诀。况禹点评《新诗典》徐厌《最小的慈善》:餐厅哪有不热闹的。热闹下却衬出心静。“小慈善”不算小,反倒隐藏着沉甸甸的大爱心。晏非跟读《新世纪诗典》| 2021.11.24诗人徐厌《最小的慈善》除了物质方面支持遭受洪灾的人民,其实我们可以做的还有很多,比如这首诗里体现出的对灾民的尊重,连吵闹也不觉得是吵闹了,反而感到心静。这的确是最小的慈善,人人似乎都可以做到的慈善,也是一个现代文明的社会应有之义。继中原之后,山西今年稍后也被灾,但引起的关注并不大,于是,在微博上,我见到与本省洪灾有关的帖子都会点个赞,希望一个个赞能有助于把它送上热搜,在我看来,这也是小小的慈善。小小的慈善,辽阔的抚慰,把心都融化了,口语诗功莫大焉。莲心儿读《新世纪诗典》徐厌之2.0诗《最小的慈善》我在此次大西北公益回访之行抵达呼和浩特时,徐厌大哥和众诗友、文友设宴招待,我第一次见到了行侠仗义、为正能量为正义两肋插刀的老徐本人。那之后的每次酒宴,都是读诗谈诗写诗的盛宴,老徐在进入写诗状态时简直是那种走火入魔的痴狂状态,只见他是边琢磨边嘟囔边修改每一句每一个词,写到绝妙之处他会站起来击掌疾奔。我还记得他写了特棒的一首《秋天的妹妹都是好命的》。这首《最小的慈善》从意想不到之处着手,却又颇显人之常情,微妙之处见真善,微小之处更震撼。本诗写得短小精悍毫不赘述,结尾之处一语中的简直太妙了!大好之诗!黎雪梅读《新世纪诗典》之徐厌《最小的慈善》:七月的大洪灾给中原人民造成了严重的生命财产损失,牵动着亿万国人的心,每一个善良朴素的人都对灾区人民致以诚挚的祈祷与祝福。古语云大音希声,其实大爱也是无声的。有时候不需要你去施舍,也不需要主动地去做些什么,而是默默地给予关注,以及理解与宽容,让自己获得心灵的宁静澄澈,就已足够。如果每个人都能对他人抱有“最小的慈善”,那么所有这些“小善”就会汇成“大爱”的海洋,人间也会因此变得更加温暖与祥和。诗人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了我们什么是“最小的慈善”,言简而意深,“情动于衷而形于言”,加之平民化、个人化的视角,无不彰显出一个诗人的良知与胸襟,令人肃然起敬。马金山|读徐厌的诗《最小的慈善》的十一条:1、记录生活,记录心境,就是记录人生,于诗人而言,就是写诗;2、细小的事物,在细微的变化之间,构成了鲜明与丰富,这是诗艺的节奏,也是一门高境界的写作;3、徐厌,男,1964年4月生于江苏金坛,久居呼和浩特,长期从事建设工程。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发表诗作,偶获小奖,上过《新世纪诗典》;4、徐厌的诗,充满生命的思考和生活的奥义,在简洁的语言风格里,流露出浓烈的奇特气息,让人感受到不易察觉的细节,凸显个体的人生与精湛的技艺;5、本诗的动静真小,但这种小的细节,却让微妙的感觉,给人无限的震撼力,简直干净极了,就像诗里由纯粹而带出来的情感一样,饱满而富有魔力;6、短短六行,语言通俗而结实,层次分明,从场景到心境,从感觉到的事物,丝毫不掺加任何修饰,即把真实的生活,完完全全地呈现出来,却迸发出非同寻常的感觉来;7、诗里行间,有多种对应关系,有情景的,有地理位置的,有心境的,有事件的,互相呼应,而又紧密相连;8、不得不说,诗的标题用得真好,既一语中的,而又意味深长,有形容的东西,但又落到了实处,且留下了内心的激荡;9、此诗还告诉我们,诗除去思想和生活的表达外,还是文字与文字的碰撞与融合;10、本诗给予诗人的启示:“诗,也是把自己放进去,然后再自然地跳脱出来”;11、生活之诗、感觉之诗、时代之诗。

伊沙主持 | 新世纪诗典11一周联展(2021.11.14——11.20)

伊沙主持 | 新世纪诗典11一周联展(2021.11.14——11.20)

 

 

MEINE MADELEINES – 韩德星 Han Dexing

11月 9, 2021

Han Dexing
MEINE MADELEINES

Oma und Opa nacheinander gestorben,
Geschenke daheim von Begräbnissen.
Am meisten große Kekse eingewickelt
mit bunt bedrucktem dünnem Papier,
ordentlich aufgetürmt in einer Ecke.
Die Kekse sind hart,
meine Schneidezähne sind schon verbogen.
Ich tauch die Kekse in eine Schale
mit warmem Wasser
oder stecks in die Tasche,
brechs auseinander auf dem Schulweg.
So hat sich mein Schmerz
als ich klein war im Magen
mit Süßem verdünnt.

2021-07-19
Übersetzt von MW im Nov. 2021

新世纪诗典作品联展#韩德星#(5.0)

 

伊沙推荐:70后诗人也开始回忆了,很好。这种吃法让我太有亲切感了,这是细节的力量,今昔中外之间架起通道也甚好。个人的史诗就是民族的、家国的。况禹点评《新诗典》韩德星《我的玛德兰点心》:巧了,我昨晚还这么吃木糖醇饼干来着(没什么油,不蘸水吃太容易碎)。“小玛德兰点心”语出普鲁斯特《寻找逝去的时间》,描写主人公追忆童年时吃点心的美妙瞬间。本诗则借写贫穷岁月里孩子的幸福瞬间,婉转地悼念了亲人。黎雪梅读《新世纪诗典》之韩德星《我的玛德兰点心》:把“门牙都咬歪了”的硬饼干,当作香酥可口的玛德兰点心,多少带有点阿Q“精神胜利法”中以苦为乐的味道,也写出了童年对于悲伤非常真切的感受,既没有捶胸顿足,更没有悲痛欲绝。老老实实又有条不紊地叙述,令读者仿佛穿越时空回到诗人的童年,一起见证那透着苦楚与酸涩的生命过往,代入感很强,让人觉得这不是诗人个人的生活经历,而是我们很多人身上都有的刻骨铭心的印记。具体而微的细节描写活画出有血有肉、活生生的人物形象,也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性和可读性,所以说“没有细节就没有艺术”,这句话没毛病。晏非跟读《新世纪诗典》| 2021.11.8诗人韩德星《我的玛德兰点心》有时候就是这样,悲伤不会是永恒的,就像欢乐也不会是永恒的一样,悲伤中孕育着新的希望,生活总要继续。我想起一部名著里写到的,送葬的人群到了最后,跳起了欢快的舞,也是这个道理。这首诗令人欣赏的是叙述的口气,细节的呈现令人难忘,把一段过往岁月里从记忆里打磨得异常明亮,也让人记住了一种叫玛德兰的点心。​马金山|读韩德星的诗《我的玛德兰点心》的十一条:1、现代诗,就是生活本身,就是时代的背景;2、写,是写作者的通行证;作,就是写作者的墓志铭;3、韩德星,70后,河南杞县人。有诗入选《新世纪诗典》、《中国先锋诗歌年鉴》、《中国口语诗年鉴》等。现居杭州;4、韩德星的诗,充满了现代的生活气息,有着丰富的现场感与人文性,让人倍感生命的音色和时代的元素,且不乏强烈的批判意味;5、本诗以饼干的事物为主线,将吃的细节过程,融入身体的感受为语言,在一连串的动作面前,既存于个体化的体验,还唤起了一代人共同的生活记忆;6、在朴实的语言世界里,将个人的经历和情感结合其中,构成了鲜明的时代特征,充斥着满满的生命印记,充满了人性的魅力;7、诗中虽然未曾交待具体的时间,但出现了奶奶爷爷的字词,即已明确了时代背景,而这些内容,也是诗源的根和本;8、而吃饼的诸多细节,不仅鲜活,形象,而且深刻有力,通透性加强,事实上的诗事已裸露无疑;9、诗的最后两行,晃动着身体的魔力和语言的艺术,着实妙不可言,令人回味悠长;10、本诗给予诗人的启示:“除了写下去,还要写出来”11、记录之诗,回忆之诗,时代史诗。

 

 

SCHNEELAMPE – 侯马 Hou Ma

10月 18, 2021

Hou Ma
SCHNEELAMPE

An einem Fluss innerhalb der Stadt
auf einer Lichtung in einem Wald
seh ich eine Lampe mit einem Schirm
die ist von einer Freundschaftsstadt im Nachbarland,
ein Geschenk an diese Stadt.
Sie ist schon sehr alt,
geliebt und beschädigt
und nach der Versöhnung,
was wird noch wieder gut?

2021-07-24
Übersetzt von MW im Okt. 2021

 

新世纪诗典作品联展#侯马#(32.0)

新世纪诗典11,NPC10月17日,3849首,1212人。第32个侯马(内蒙古)日

伊沙推荐:口语的说法真好,以这种弱弱的口气透着无奈说出来真好。其他的我就不阐释了,一切尽在诗本身。在十月下半月推荐诗中稳稳地拿走冠军。

​况禹点评《新诗典》侯马《雪灯》:国际话题、时政话题,在口语的处理里,也是可以有体温的,关键看作者的处理得足够细腻,当然还有诗人非同一般的格局。

​庞琼珍读《新世纪诗典》侯马《雪灯》:游泳回来,站在秋阳下晾头发,读到侯马的这首诗。一种难得的如今天空气指数19的清澈和湛蓝铺开。《雪灯》很轻,很柔,甚至有些空灵。但它写的却是重大的复杂多变的双边国家关系:“深爱过/又伤害过/已经和好了/还怎么再和好呢”,以极其简练的笔触勾画出两国关系的历史。这个邻国,现在是世界上最不发达的国家之一,七百多年前却是世界霸主。我曾给该国学员讲课,他们送我一幅牛皮画。在边疆肩负重任的侯马,举重若轻,将千钧之力、万般情绪蕴于笔下,提纯的却是如一盏灯安静明亮的诗。复杂得纯粹,安静得深远。艺术就像那盏自带屋檐的雪灯,可以抵御漫天而降的大雪,超越历史、疆域、民族、文化的局限,散发持久的光芒。诗人也该做世界文明的促进者吧。这首国际关系领域的杰作,让人深思:“还怎么再和好呢”?

马金山|读侯马的诗《雪灯》的十一条:
1、把一首诗写大,写重,需要灵感,除此之外,更重要的在于胸怀;
2、写作,予生活,是山珍海味;予生命,是血肉呼吸;
3、侯马,1967年生于山西。最新出版诗集《夜行列车》(中国桂冠诗丛第三辑),其他个人诗集有《他手记(增编版)》、《大地的脚踝》、 《夜班》、 《侯马的诗》等。多次获得诗歌大奖。现居呼和浩特;
4、全诗以境为引,以情为本,从物象达到事政的结构与功效,显现出国与国之间,人与人之间,深刻的感受与情感,高级而又极富感染力;
5、诗一开头,直抵事物现场,且在寥寥数笔之间,已勾勒出景与境的风物,是画面的布局,还是个体参与的景象呈现;
6、紧随着目光的焦点,镜头缓缓向前推进,高清晰度里深触现实的物体,并由此一目,汇聚到一座城,又由一座城聚焦于一盏灯,质感、细腻;
7、诗中以细小的事物,描绘出宏大的世界,并在场域的开阔与宽广度上,均表现出非凡的效果与水平,言简而意趣幽深;
8、“——已破旧了”,此承上启下的一行,既有对前一节场景化描述的过渡与缓冲,又有对后一节情感的表达与阐释,绝妙而进退有度;
9、最后一节,亳不拖沓,直接回到人,回到了人的内心,回到了真情实感的部分,不由得给人以重重一击,见微知著;
10、本诗给予诗人的启示:“达到化境的效果,不仅需要对事物深入的观察和思考,更需要胸怀与真实的情感”;
11、现场之诗,现实之诗,现史之诗。

 

 

 

BIRDS NEED TO SING – 伊沙 Yi Sha – VÖGEL WOLLEN SINGEN

8月 30, 2021

Yi Sha
BIRDS NEED TO SING

Last night the birds
have all slept in.
They were watching
the opening of the Tokyo olympics.
Not to partake in the humans’ carnival
after their great calamity,
but to help the origami pigeons
they folded for peace
with their songs.

Translated by MW on August 31st, 2021

Yi Sha
VÖGEL WOLLEN SINGEN

Diese Nacht haben die Vögel
alle lange geschlafen.
Sie haben sich die Eröffnung
der Olympischen Spiele in Tokio angeschaut.
Nicht um teilzunehmen an diesem Karneval
nach dem großen Unheil unter den Menschen.
Aber um für die Papiertauben,
die für den Frieden gefaltet wurden,
zu singen.

Juli 2021
Übersetzt von MW am 30. August 2021


Yi Sha
VOGELRUF

Gott sagte, es werde Klang!
Und es war Klang,
und die Vögel sangen.

August 2021
Übersetzt von MW am 30. August 2021

《鸟鸣》

上帝说要有声
于是便有了声
有灵则鸣

新世纪诗典作品联展:伊沙(31)

《新诗典》小档案:伊沙,男性中国公民,当代著名诗人、作家、翻译家、编选家,五十五岁,写诗逾两万,出书百余本,中国口语诗之中兴者、大成者、光大者,近三十载始终影响着中国现代诗的发展态势,对中国现代文明进程有着积极的贡献。

​伊沙推荐语:奥运会与世界杯,原本就是年代标记,延后一年举行的东京奥运会一定会成为大疫之年的重要标记,《新世纪诗典》应该以诗做出反应,别人没选出,那我自己来,而这是必须达到的目标:在当下性中爆发永恒性。爱诗者中体盲多,我来普及一个历史知识,是本诗利用的软掌故:1988年汉城奥运会开幕式上,放飞和平鸽时,一部分鸽子飞入圣火,被烧死了,放飞仪式随之取消,此次在东京以纸鸽复活。本诗当居八月下半月冠军。

况禹点评《新诗典》伊沙《鸟欲鸣》:奥运一奇景,它源自另一则奥运逸事,体现了人的进步,文明的进步,且在全球大疫之下,更具震撼和警示。

黎雪梅读《新世纪诗典》之伊沙《鸟欲鸣》:一首净化心灵的好诗。汉城奥运会飞入圣火的鸽子被烧死,这次东京奥运会以纸鸽的形式复活,这么做也许是出于安全的考虑,为了避免悲剧的再次发生。只是纸鸽毕竟不是活物,它永远不可能发出鸟儿的鸣叫。于是一群围观的鸟儿便想替纸鸽“发出鸣叫”,所以这些不是普通的鸟儿,鸟欲鸣而必鸣,只因它们有悲悯的情怀,以及向往和平的心愿,这足以令人肃然起敬。什么时候我们能够处在一个幸福祥和的大环境中,耳边听到的天籁,是天空传来的真正的和平鸽的鸣叫(而不是由别的鸟儿替其发声),相信那才是你我想要拥有的幸福生活。本诗聚焦当下残酷的现实,紧握时代的脉搏,体现了一个优秀诗人应有的责任和担当,当然这也是内心的需要和时代的要求。

简评伊沙《鸟欲鸣》|雪也

“昨夜”,指的是东京奥运开幕时。“鸟儿睡得都晚”,这是诗人的主观判断。鸟儿为何睡得都晚?因为“他们在围观”,注意此处诗人没有用“它们”,而是用“他们”,也就把鸟儿和人平等看待。鸟儿的围观,不是参与人类的狂欢,而是替和平纸鸽发出鸣叫。为何是纸鸽呢?且看诗人自荐语提到的掌故:1988年汉城奥运会开幕式上,放飞和平鸽时,一部分鸽子飞入圣火,被烧死了,放飞仪式随之取消,此次在东京以纸鸽复活。鸽子被烧死,多么惨烈的场面,虽然是无意而为之。其他诗人没有注意到,但伊沙觉得必须要写,要达到的目标就是——“在当下性中爆发永恒性”,这也是诗人应该达成的一致目标。鸟鸣,大自然中美好的天籁之音。毋庸讳言,本诗作者站的更高,想的更远。这是一首大诗!关乎人与自然,关乎世界和谐。

马金山|读伊沙的诗《鸟欲鸣》的十一条:
1、诗的共情力,也是一种境界与能力;
2、把一首诗写透之前,首先要先写通亮,那么它所蕴含的意义和价值将超乎想象;
3、伊沙,原名吴文健,1966年5月19日生于四川成都,当代诗人、作家、翻译家、编选家。1989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现居陕西西安,任教于西安外国语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
4、伊沙其人,越来越是一位精神贵族,这不单单仅靠其写了多少诗,出了多少本书,编了多少人的诗,或者就一句对于文学的热爱所能够阐释清楚的,更是一种信仰;
5、伊沙的诗,从题材的角度出发,既包罗万象又丰富多姿,而从内容的角度来看,具有良好的语言质地和细节抓取,且深入思想内涵与现实生活;
6、回到本诗,在一连串的现实生活中的鲜活事物,所标注出来的内容留下了时代最重要的痕迹,有知识的凝思,还有对生命的悲悯情怀,以及对和平的有效诠释;
7、短短九行,从时间到空间,从大事件到人类文明,再从自然到和平,无不透着精神与力量,有责任坦露,还有胸怀宽广,更有时代之光;
8、诗中描写的事物层层叠叠,不仅饱满细腻,而且厚重有力,不鸣则已,一鸣即歌,是意识和观念,还是热爱与聚焦;
9、尤其是诗的最后部分,把整首诗提升到极致,个中奥妙无穷魅力,散发出迷人的弦外之音;
10、本诗给予诗人的启示:“汉语的博大精深,自身所包含的东西,丰富而又精彩;
11、时代之诗,情怀之诗,人类之诗。

马金山读《新世纪诗典》诗的十一条(2021年8月合辑)

LIED AN DER GRENZE – 游若昕 You Ruoxin

8月 28, 2021

You Ruoxin
LIED AN DER GRENZE

Unterwegs zum Flughafen Baita,
auf dem Weg nach Haila’er
bin ich extra
zum Grab von Zhaojun gefahren.
Ich geh in die Ausstellung,
seh die Geschichtszeugnisse,
denk wie Zhaojun
aus der Hauptstadt Chang’an
tausend Meilen weit weg
an die Hunnen verheiratet wird,
für den Frieden
zwischen der Han-Dynastie
und dem Volk der Xiongnu.
Und ich flieg in die Innere Mongolei,
komm zu Zhaojuns Grab
nur zum Vergnügen,
nur als Touristin.
Ich weiß wirklich nicht, soll ich mich freuen
oder schämen.

2021-07-14
Übersetzt von MW im August 2021

新世纪诗典作品联展:游若昕(25.0

新世纪诗典作品联展#游若昕#(25.0)

伊沙推荐语:在草原,我在游若昕的身上看到了成长,看到她的思维方式已经诗人化了。由此可见,把孩子锁在真空里,未必是好事,有选择地接触一下诗坛,不见得是坏事。教无定法,因人而异。

况禹点评《新诗典》游若昕《出塞曲》:关于昭君,后人的“惭愧”之感(包括变体),已经读到不少,有的出于格局,有的是出于个人对历史的奉献感,它们更多是源自文化、传统和课堂的升华式教育;“欣喜”则是承平日久的当代人、在父母和爱心教育呵护下的当代少年普遍会产生的。两种感觉都有其合理与偏颇之处。本诗发乎于心,止笔在“欣喜”和“惭愧”两者间的摆动,有着少有的平衡感和智性成分。

黎雪梅读《新世纪诗典》之游若昕《出塞曲》:在内蒙草原,小诗人游若昕与王昭君相遇了,只是二人一生一死跨越千年,当年的王昭君因为和亲来到了内蒙草原,个人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因而想到这些小若昕会自然而然与昭君进行比较,产生“飞到内蒙/来到昭君墓/仅仅是为了/欣赏/游玩/我真不知应当欣喜/还是惭愧”这样微妙而复杂的心理。如果诗人还处在孩提时代受知识和阅历所限,应该不会做出这样的比较,而处在少女时期的若昕就不同了,这种对比正是小诗人思想日趋成熟,对事物、历史有着独立的思考和判断的体现,诗的力度也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增强,着实令人惊喜。相信随着岁月增长,小若昕还会给大家不断带来更多的惊喜,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略评游若昕《出塞曲》|雪也

诗的前半部分,是写“我”抽空前往昭君墓和展览馆参观,看史料。诗的后半部分,是“我”和昭君的对比。都是远到内蒙,且都是女性(虽然作者年龄尚小,但早就应该有性别的意识)。对比的结果,“我”有“欣喜”或“惭愧”之感。因为昭君,是为了和平,为了民族大义。而我,为了“欣赏游玩”。在此,作者并没有过分地拔高自己,而是描述事实。这其实也是过去的“名人”和当今“平民”的对比。这样看来,作者无须惭愧,平常心就好。

韩敬源:少年游若昕正在长成青年游若昕,诗歌也随年龄增长而风格渐变,本诗里有着15岁年龄里生命感觉中的“纯”和“真”——我们遗忘了“惭愧”顺便也失去了诗意——后现代口语诗不是人文化的不是观念化的,是最真切的生命感,所以能撼动人心。祝贺若昕15岁生日快乐!

黄开兵:幸好!游若昕没有去学书法。如果去学,肯定会让书法老师给教坏了!小游的字和她的诗一样有灵气。重心下移,结体外拓,我试着用毛笔临了她的手稿,真有写经体的味道!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马金山|读游若昕的诗《出塞曲》的十一条:
1、诗达极境则意趣幽远;
2、对事与物的挖掘,以及其中的意与味,在于人性和智慧;
3、游若昕,女,2006年出生。福建宁德人。第七届李白诗歌奖金诗奖得主。中国口语诗年鉴编委。2021年获评《新世纪诗典》新世纪中国十大女诗人;
4、游若昕的诗,有着对现实深入的感受与理解,还有对生命深刻的领悟和启示,并时刻保持着一颗敏感而自然的敏锐洞察力,又不乏充实的感觉与意味;
5、回到本诗,典型的后口语诗的表达,在日常的生活与语言之间,将个人与历史人物进行了有效的融合,并联系上自身以及内心的思想状态,不仅有既视感,又不乏空间感;
6、诗一开头,去一个目的地的途中,突然改道至新的旅游景点,却由此触及历史的现实,而正是因为游玩,使得全诗颜色透彻而自然;
7、诗中文字干净细腻,情节曲折而不失质感,并且文字之间通透着思想的纹路和思维模式的变化,充满惊喜与思考;
8、一波三折之间,微妙的细节裸露,显现出对事物的独特感受和体验,并将历史的长河延绵出无限种可能性,饱满而且鲜活;
9、诗的结尾,是一记长长的问号,是一种心境,还是一个总结与反思;
10、本诗给予诗人的启示:“历史赋予生活的,不仅是政治,还有诗意的栖居与人生的感悟”;
11、游记之诗,自省之诗,体验之诗。

马金山读《新世纪诗典》诗的十一条(2021年8月合辑)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108 BUDDHAKINDER – 莲心儿 Lianxin’er

8月 11, 2021

Lianxin Er
108 BUDDHAKINDER

Beim Wenchuan-Erdbeben 2008
wurde die Frauen- und Geburtsklinik von Shifang gefährlich beschädigt.

Die vielen Frauen hat man nebenan in den Tempel der Arhats gebracht,
108 Kinder kamen sicher zur Welt.

 

Meister Suquan ließ zwei Altäre aneinanderstellen,
als Operationstisch und Krankenbett.
Im Tempel wurden sogar Hühner geschlachtet,
für schwangere Frauen.

 

Nach den Regeln
waren Frauen verboten,
Blut war verboten,
Fleisch war verboten.

Alle drei Gebote
auf einmal gebrochen.

Es gibt kein unbedingtes Gebot!

 

2021-05-12

Übersetzt von MW im August 2021

新世纪诗典作品联展#莲心儿#(7.0)

伊沙推荐:是的,佛无定法,人间有善。更有意思更为重要的是:诗在世相、宗教面前,找到了自己的位置,显示了自己的存在。诗不比谁小,也不比谁大,就是用来诗意地命名罗汉娃的。

况禹补评《新诗典》莲心儿《108个罗汉娃》:大爱为善。此系公理,无论哪个文明体系,都是一样的。真正的文明,是反教条的。

 

黎雪梅读《新世纪诗典》之莲心儿《108个罗汉娃》:世间所有的条条框框没有一成不变的,佛法无边也因缘和合而生,并没有绝对的“有”或绝对的“无”,更何况在巨大的灾难降临之时,有什么比危急关头挽救生命更重要的事情呢?佛家的慈悲为怀在住持素全法师身上尽显,108个罗汉娃的顺利出生,便是佛门最大的功德。苍天或许有眼,也许冥冥之中一种无形的力量,让108这个数字与罗汉寺产生某种奇妙的关联。因为悲悯、良善和大爱,才能让我们见证了这样的人间奇迹,所以即使破了三戒又何妨?

马金山|读莲心儿的诗《108个罗汉娃》的十一条:
1、诗,亦无定法;
2、再好的故事也不一定是诗,但好的诗事,一定是经典的故事;
3、莲心儿,原名陈雪薇,号妙因。北京通州出生,80后。诗人,创作人,公益人,受残障影响女性,无障碍推广者,残障人群生活重建导师;
4、几年前,在北京见过作者,后其来到深圳,但因各种因素未能再聚,相信来日可期,其诗多以个人的身体和信仰为素材,写出了多数常人难以想象到的部分,为个体的生活与精神,更是残酷的现实;
5、本诗所写可谓人世无常,除此之外,还是人间大爱,在寺庙这个特定的环境中,突破三戒,却行至于善,给宗教这一存在,还人以命;
6、此诗分为六节,四个层次,首先由地震引发出一系列的事件,特别是108个新生婴儿在罗汉寺出生,使得本诗厚重起来;
7、紧接着是孕妇进寺,寺庙内杀鸡,让清修之地突破了戒律,但却呈现出了慈悲为念的善良之举,描绘得细致入微,不由令人心中一颤;
8、而第三层和第四层,则总结佛门圣地的大忌,与前面三节构成了强烈的反差,但正是这种状况,才更加的凸显人性的光辉和佛门的大善与佛无定法;
9、此诗标题既独具匠心,又有创意的设计,尤其是108,这个数字,在佛法中有着特殊的含义,而罗汉娃则带来了诗的意味和地理位置的命名,着实巧妙而又鲜活;
10、本诗给予诗人的启示:“写自己熟悉的,写身边的,尽量不写听到的”;
11、宗教之诗,人世之诗,人性之诗。

伊沙主持 | 新世纪诗典11一周联展之女性诗小辑(2021.7.4——7.14)

伊沙主持 | 新世纪诗典11一周联展之女性诗小辑(2021.7.4——7.14)

张小云读莲心儿《108个罗汉娃》

信仰的追求当“完成在人格”
太虚大师倡行人生佛教是
为现实人生的是服务大众的
“人成即佛成,是名真现实”
这句名言广为传诵和践行
诗人写及震时
什邡罗汉寺的故事
正是其中的一例
慈悲,是
佛法的“莲心儿”

2021.7.10

黄开兵手书新诗典(2021年7月合辑)

黄开兵: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何况是108个初生的生命。此诗写人间善行,大爱无垠。写得宁静却让人深受震动。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AUTOVORHERSAGE – 卿荣波 Qing Rongbo

8月 9, 2021

Qing Rongbo
AUTOVORHERSAGE

an der straße stehen
augen zu, zählen
bei zehn, augen auf
welches auto vorbeifährt
das fährst du
in zukunft

vor ein paar jahren
steh ich mit ihr an der weiling strasse
wir machen den test
das erste mal sehen wir einen bus
ich sag, das zählt nicht
das zweite mal sehen wir ein lastendreirad
ich sag schamlos, zählt auch nicht
das dritte mal
bet ich beim zählen
lass es ein feines auto sein
am besten eine kolonne
von feinen autos
wir waren schon bei zehn
haben uns kaum getraut
die augen aufmachen

ich weiss noch
am ende war das ergebnis
ein chinesischer BYD-FO
diese marke
wird schon längst nicht mehr hergestellt

Übersetzt von MW im August 2021

新世纪诗典作品联展#卿荣波#(5.0)

 

伊沙:有意思!有意思是什么意思?有意思就是有意思,口语诗尤其要写得有意思。我们也要渐渐学会用口语来评论口语诗,如此才更精准,更有意思。

况禹点评《新诗典》卿荣波《买车测试》:普通人的生活当然不易,但也没有整天写得比生活本身还苦——杜甫和陆游也都没教过人这样去写。本诗写得就是这类生活,苦中作乐。乐作不成怎么办——把它身上的幽默感挖出来,这也是成功的办法之一。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黎雪梅读《新世纪诗典》之卿荣波《买车测试》:一个有趣的小测试,测试的结果因为不可控,也许并不尽如人意。只是测试的过程里包含着太多对生活的希冀和向往,因而令测试者内心忐忑不安。“不敢睁开眼睛”就是怕这样的希望会落空,巨大的心理落差大概是很多人的软肋。微妙而真实的心理活动,反映了当代人的生活态度与追求,自有一种容易让人产生共情的魔力,并具有别样的喜感,诗的末尾处测试的结果,又加深了这种喜剧效果。

黄开兵:人们对未来的憧憬,总是美好的。而现实往往让人尴尬。本诗好在于,没有陷入悲哀的俗套,有一种自嘲的洒脱和淡淡的惆怅……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马金山|读卿荣波的诗《买车测试》的十一条:
1、写诗的意义,在于事物本身散发出来的光;
2、每一个热爱生活的人,都是一个诗人。每一个诗人,不一定是一个艺术家;
3、卿荣波,1983年出生于陕南,媒体人,《新世纪诗典》诗人。现在西安;
4、卿荣波的诗,以口语表达为基础,以生活现实为诗核,以情感状态为背景,以事实话说实事,挖掘颇具内涵的部分;
5、读罢本诗,像极了人的一生,过程,过程,还是过程,在口语的过程中,在生活的过程中,在过程的过程中;
6、诗一开头,抛出一个引子,或者说是悬念吧,将闭眼数车这件事,更多的是人心里面的一个意念性的东西;
7、第二节,直击现场,在一次又一次的情节描述当中,将个体化的感觉溢于文字;
8、最后一节,令人出其不意,或许这就是一种意味性的东西,透彻、深入;
9、而标题则丝毫没有变化,正视买车与测试,一种行为,还有一种是情景;
10、本诗给予诗人的启示:“把数个戏剧化的场景,分为一个个戏剧化的场景,就是一个戏剧化的场景”;
11、戏剧之诗,经历之诗,生活之诗。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WOLKENLEBEN – 周献 Zhou Xian

8月 7, 2021

Zhou Xian
WOLKENLEBEN

wolken haben
ein flüchtiges leben
wolken schweben
schweigend im himmel
manche können noch traurig sein
lärm machen wenn sie runter fallen
manche lösen sich gleich wieder auf
als hätt es sie nie auf der welt gegeben

Übersetzt von MW um August 2021

Zhou Xian, geb. in den 1960ern. Vater von Xiao Ye. Studierte Chinesisch an der Universität Sichuan, lernte ein Jahr bei Prof. Qian Liqun an der Peking-Universität. Unterrichtet an einer Hochschule. Publiziert Gedichte online am liebsten bei Yi Shas NPC.

《新诗典》小档案: 周献,男,60后,网络用名小也,小夜之父。毕业于四川大学中文系,北京大学师从钱理群先生访学一年。现在某学院副教授。主要诗作发表在伊沙主持的《新诗典》,其它诗作散见《磨铁读诗会》《坏诗歌》《独立》等公众号。

伊沙:"六八一代"都有经典情结,欲写永恒之诗,只是有的人真在做,有的人做给人看。作者属于前者,本诗写得经典。
新世纪诗典11,NPC8月8日,3778首,1193人。第5个周献(四川)日况禹点评《新诗典》周献《云的一生》:一首实实在在、沉甸甸的作品。​

黄开兵:过眼云烟。云的一生,即人的一生。前人之述备矣。此诗其实也没刻意翻出新意,却还能令人心生共鸣,实属难得。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黎雪梅读《新世纪诗典》之周献《云的一生》:明着写云,实则隐喻人的一生。无论是云还是人,一生都是“短促的”,如果说有区别那就是“有的还可以悲伤 /落在地上响一下”,而“有的直接就飘散了/仿佛没来过这世上”,清晰、深沉的语言,表达的虽是诗人独特的个人感受和思考,却将轻飘飘的云彩写得举轻若重,有着一种直抵人心的力量。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马金山|读周献的诗《云的一生》的十一条:
1、在形成铅字前,我的每一个字,都至少经过三次以上眼睛的扫描仪扫过,又有谁不希望自己作品的寿命比诗人更长久呢;
2、诗歌不仅要经过情感的浸染,还要有细节的式微和诗意的深刻;
3、周献,男,60后,网络用名小也,小夜之父。毕业于四川大学中文系,北京大学师从钱理群先生访学一年。现在某学院副教授。主要诗作发表《新诗典》,其它诗作散见《磨铁读诗会》《坏诗歌》《独立》等公众号;
4、周献的诗,有口语的浑浊,有经历的沧桑,有人生的体验,还有思想深处自然的风景,在平常的事物之中,发现并挖掘出谜一样的东西;
5、本诗以云之轻,写出了生命之重,让一切如风一样平淡的东西,沉入其中,呈现出数种云的变化与色彩,更是人生的状态和真谛;
6、一开头,作者从云的表象出发,直观地进行呈现,渐渐的写出类似人类的情感和变化,并在荒漠的情景中,敲出声响,击中人心;
7、诗中纹理清晰,语感质朴,将司空见惯的所见所闻包含其间,抓取的细节,描绘得细腻入微,沉实有度;
8、看到诗题《云的一生》,首先让我想起我的一首《盘子的一生》,同样就是隐藏着拟人化的手法和技巧,且一目难忘;
9、此类题材,把诗写活尤其难,但本诗做到了,而且还做得很好;
10、本诗给予诗人的启示:“把陈旧的观念和思维写新,需要对所写事物有新的感悟或者发现”;
11、隐隐人生,感悟之诗,发现之诗。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GESPRÄCHE 《最终我们赢得了雪》终于回维也纳!

7月 29, 2021

liebe freundinnen und freunde, liebe leute, liebe sternchen und stars, liebe familie ;),

hier unten ist ein text. bitte weiterverbreiten, wenn ihr wollt. und oder sagt mir was euch einfaellt. wies euch geht. bin neugierig!

gestern hab ich endlich mein buch aus china bekommen. 2020 im herbst erschienen, die buecher gibts dort in buchhandlungen und online, bis mai 2021 haben sich nachweislich ueber fuenfhundert stueck verkauft. das ist wenig dort, aber immerhin, von wien aus gesehen. oesterreichische kunst und kultur. Uebersetzt von Yi Sha 伊沙 und Lao G 老G.
mein chinesisches handy hat keine umlaute, sorry. oder ich bin inkompetent oder beides 🙂

oesterreichische kunst und kultur, also z.b. auch ein gedicht für den toten vierzehnjährigen florian p., den ein polizist in den rücken geschossen hat, als der bub etwas stehlen wollte in einem supermarkt. dieser text ist drinnen, ebenso wie andere aus beijing, die auch kritisch sind. es ist ein gutes buch. (dieser absatz ist ein nachtrag mit umlauten 🙂

der chinesische zoll hat mehrere mal diese chinesischen buecher aus china nicht durchgelassen. aber diesmal war es sehr schnell, nur zehn tage oder so. xiron heisst der verlag, xiron poetry club 磨铁读诗会  ist die reihe, begruendet von Shen Haobo 沈浩波. sichuan wenyi 四川文艺出版社 ist der verlag der die isbn bereitgestellt hat. es gibt ja keine privaten verlage in china. jedenfalls duerfen nur organisationen der provinzen des staates etc. isbns erhalten, die verkaufen sie dann weiter. sichuan wenyi, da faellt mir ein, wenyi kann auch seuche sein, mit anderen zeichen. wenyi im sinn von kunst und kultur in diesem fall selbstverstaendlich.

FINALLY WE HAVE SNOW heisst das Buch, auf Chinesisch 最终我们赢得了雪. eine zitrone. a lemon also kein superhit vorlaeufig vielleicht. auf dem umschlag ist eine zitrone. sollte eine scheibe sein. ist es ja, ist ja ein bild. a slice of lemon a slice of tangerine a ginger cake finally we have snow ein stueck zitrone ein stueck mandarine ein ingwerkuchen endlich haben wir schnee. das ist das titelgedicht.

manche texte im buch sind in beijing entstanden, manche in wien, viele an vielen anderen orten. manche sind sehr kritisch. manche haben absichtlich oder unabsichtlich etwas beruehrt oder erwaehnt, was dann nicht gedruckt werden durfte. die meisten dieser texte spielen nicht in china. es sind nicht so viele. aber es gibt ein eigenes kleines extra-buch dafuer im verlag fabrik.transit, auch letztes jahr erschienen.

im maerz ist ja auch hier in oesterreich ein buch mit gedichten herausgekommen, auf chinesisch und deutsch. BRETT VOLLER NAEGEL 布满钉子的木板子, NPC-Anthologie. neue poesie aus china. 1.Band A-J, 81 Autorinnen und Autoren, mit Sternchen und Stars.

Dieses zweite Buch habe ich uebersetzt, herausgegeben haben es Juliane Adler und ich. Wird fortgesetzt!
fabrik.transit heisst der verlag, www.fabriktransit.net

das buch ist natuerlich auch vom chinesischen zoll abgefangen worden, obwohl keine dissidentinnen und dissidenten dabei sind, nur sternchen und stars, wie gesagt. ein oder zwei sind durchgekommen. aber es wird gehen.

liebe gruesse

euer
martin
(usw)

GESPRAECHE

ich bin jeden tag im gespraech mit china
mein china ist ein dichter kreis
oder ein loser kreis
von gewinnern
von verlierern
von leuten die gedichte schreiben
von freunden
bekannten
unbekannten
das sind die meisten
leute die schreiben
lesen
schuften manchmal
hoffentlich keine schufte
aber faschisten
aber vorsitzende
europaeische sowjetische asiatische ehemals jugoslawische usw
ihre verteidiger mittelfeldspieler
stuermer
die haben alle gedichte geschrieben
jedenfalls viele
frauen eher weniger
oder gibts solche schuftinnen?
was weiss ich
ich bin jeden tag im gespraech
mit meiner sprache
mit unseren sprachen

MW Juli 2021

 

AUFWERTUNG – 王乙蓝 Wang Yilan

7月 29, 2021

Wang Yilan
AUFWERTUNG

Heute vor elf Jahren
haben wir uns den Trauschein geholt
für neun Yuan.
Zusammen mit dem Grundbuch der Wohnung
sind die beiden Scheine
nun um ein Vielfaches aufgewertet.

2021-05-27
Übersetzt von MW im Juli 2021

Wang Yilan, geb. 1985, wohnt in Qinhuangdao. Seit Ende 2020 Mitglied der Aofu Poetry Society. Liest immer schon gern, schreibt alles Mögliche. 《新诗典》小档案:王乙蓝,1985年生人,现生活在河北秦皇岛,对文字一直有深刻的热爱,喜欢阅读各种书籍,平时也写一些说不上什么类型的文字,2020年底加入傲夫诗社开始接触口语诗,进而开始这方面的创作,有诗作发表在一些诗歌公众号。

 

伊沙:诗是一扇窗户,从中可以看到自己,本诗一定会让婚期更早婚龄更长年纪更大者感慨更多。但愿一切都在升值:不是表面的价格,而是实际的价值。

新世纪诗典11,NPC7月30日,3770首,1192人。王乙蓝(河北)日
距3800首大节点还有30天,1200人大节点还有8人!

​况禹点评《新诗典》王乙蓝《升值》:一个“升值”,既意在言外,却又始终在事实之内。体现出变与不变之妙。

黎雪梅读《新世纪诗典》之王乙蓝《升值》:成功度过“七年之痒”的考验,迎来结婚十一周年纪念日,可喜可贺!在当今离婚率居高不下的中国,这无疑收获的不仅是房本的升值,更是爱情的增值;世间任何物质财富都能以金钱来衡量,但爱情的价值却是无法估量,且愈来愈显得格外珍贵。本诗短短六行,信息量不小,尤为动人的是诗人字里行间,溢出的是满满的幸福和满足,极易让读者不同程度地受到感染。

 

 

SCHACHSTAND – 冯自军 Feng Zijun

7月 28, 2021

Feng Zijun
SCHACHSTAND

Am Straßenrand,
auf den Gehsteigkanten,
in den Wohnhausanlagen,
dort wo ein Schachstand ist, ein Schachtisch,
werd ich immer langsam,
such nach Vaters Figur,
weil er ja Schach liebt,
obwohl
er vor 17 Jahren von uns gegangen ist.

Übersetzt von MW im Juli 2021

新世纪诗典作品联展#冯自军#(1.0)

 

伊沙:口语诗,是否一定要新、奇、怪?不一定,就像这一首,发现及写得相当平实,但却真挚动人,能够唤醒人们普遍的经验一一也就是共鸣。

​况禹点评《新诗典》冯自军《棋摊》:人生在世,无论处在少年青年,还是中年老年,有一些过往的情境是会始终追随着你,它们平时静悄悄地潜伏着,只有到了某个瞬间才冲出来,叫醒你,让你在猝不及防间回首往事,满心温馨,或是怅然若失。这类情形,绝大多数是与亲人紧紧相关联的。本诗所写,即是其中一种。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高歌:我们拥有太多太多的怀念诗文,更有不少要把被怀念者向伟光正推,其实最打动人心的,往往就是那些充满诗意与异样感受的细节事实,对它们的呈现比空洞的父爱母爱词汇的堆积强上天,本诗的找寻多么自然,相信父亲在生前也被作者这样找过……

黄开兵:确实有这种感觉!我也经常,在人群中寻找逝去的父亲,总希望那个似曾相识的背影,能转过身来,叫我的乳名。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马金山|读冯自军的诗《棋摊》的十一条:
1、一首好的口语诗,首先是有生命的,其次是有无限的生命力的;
2、口语诗就是生活的本真裸露,以个人化的说话方式,思想意识,还原出事物本身的诗意和智慧;
3、诗的自然性,也是一种境界,还是一门高深的艺术;
4、冯自军,笔名一拴二钉,男, 70后,甘肃会宁人。有作品散见《中国文化报》《山东诗歌》等纸媒及网络;
5、本诗围绕父亲的爱好,进行细致和多角度的现场呈现,以达到怀念的感觉与诗意效果,内容平实而且丝毫不掺杂任何杂质,即达到了语言的功能与作用;
6、前三行,开场简单、直白,丢出三个场景,一下子唤起人们的记忆,而正是这种状态,才更显朴实与真实;
7、四五六行,紧接着就是对前几行的延续,并由此引入到了父亲身上,自然之间,作者都以“探寻”的目光,再次勾勒出内心的情感;
8、最后三节,再次递进情感的感觉,交待出现实中本来的样子,随即引起共鸣,不仅如此,因为残酷的事实,不由得叫人泪目;
9、诗中描写的画面和心理内容,事实上不只是记录一事一情,于诗而言,不也是随时就会闯入我们心里的诗句嘛;
10、本诗给予诗人的启示:“口语诗的智慧与艺术性,也在于弦外之音”;
11、怀念之诗,亲情之诗,现场之诗。

黄平子读冯自军《棋摊》

——《新世纪诗典》3769

棋摊

冯自军

马路边
道牙上
小区里
凡是有棋摊的地方
我都要放慢脚步
仔细找寻父亲的身影
爱棋的父亲
尽管
离开我们一十七年

黄平子读诗:冯自军的《棋摊》,应该是象棋摊,因为象棋在中国最普及。象棋只有三十二个棋子,下法又相对简单,可以说是老少皆宜。“马路边”,地点一。“道牙上”,地点二,其实这也是马路边。不过,有道牙的马路是更好的马路。“小区里”,地点三。通过三个不同的地点,写棋摊的普遍。我读中学的时候,同学们常常在教室后面的屋檐下下象棋。没有棋盘,就在地上画一个。没有棋子,就用瓦片做一副。“凡是有棋摊的地方/我都要放慢脚步”,观棋吗?不是。“仔细找寻父亲的身影”,原来“父亲”是棋迷啊。“父亲”走丢了吗?不是。“爱棋的父亲/尽管/离开我们一十七年”,原来“父亲”走了。这是典型的睹物思人。一个小小的《棋摊》里,满满的都是思父之情。
2021年7月28日21点59分

EXPOSED – 王瑾 Wang Jin

7月 27, 2021

Wang Jin 王瑾《暴露》
EXPOSED

Playing a big​ game of chess
in the desert​,
there is sand​ all over the board.
You make a move​,
exposing your king.
I make a move​,
also exposing my king.
Rattlesnakes
and lizards
are sitting with us,
watching
this battle that’s ending,
they stick​ out
their tongues.

Translated by MW in J​uly 2021

伊沙:形象,神秘,诗就有了,还要什么?年轻的"新人",带来了足够的新鲜感。所以说,给"新人"留足空间,不仅有管理学意义,更有诗学意义。有些"旧人",真不知道自己有多旧。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况禹点评《新诗典》王瑾《暴露》:本诗有嚼头。有人当成真事儿来读,也有人当成意念想象诗来读,可能还有人会当成超验诗来读。都解得通。好诗是经得起误读的。沙海里对奕,响尾蛇和蜥蜴为伴,这一画面一旦进入阅读者大脑就够了,怎么解倒成了次要的事。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马金山|读王瑾的诗《暴露》的十一条:
1、现实,是诗,也是史;
2、至少在低头写东西的时候,整个人必须是孤独的;
3、王瑾,1995年生,处女座,岳阳市诗歌学会会员。写作数十年,发表若干。现居岳阳;
4、第一次听说这位诗人,而且在网上几乎找不到其太多的信息,但是读到本诗,不禁令人叫好,因为他的陌生化语境和对事物描述的新鲜感;
5、本诗从大家印象中较为熟悉的事物,寻找潜入其中的神秘元素,构成了现实的诗意生活,鲜活之中饱含意外,语言通俗而透彻;
6、诗中像在描绘的一个画面,宏大的场面上,铺设着具体而式微的人与物,并结合自然的效果,刻画出质感十足的聚焦;
7、而其中所阐释出来的内在意味,不仅形象而显得格外清晰,而且细腻丰富又逻辑分明,人与动物,以及人与自然,最为合谐的生活之光;
8、诗里面的环境与物体,在互相切换之间,达到了显现的效果与层次,尤其是人与动物之间的互换,简直是太奇妙了;
9、特别是结尾的情节,叫人耳目一新,将现场及沙漠之物,描摹得回味悠长,而且掷地有声;
10、本诗给予诗人的启示:“把不同的事与物,写出反向的感觉来,离不开自觉的意识与观念”;
11、情景之诗,现场之诗,画面之诗。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黄平子读王瑾《暴露》

——《新世纪诗典》3767

暴露

王瑾

下一盘大棋
在沙漠里
棋盘上全是沙子
你走一步
暴露了将军
我走一步
也暴露了将军
响尾蛇
和蜥蜴与我们
一样端坐在此
望着一盘
即将结束的战斗
伸出
舌头

黄平子读诗:“下一盘大棋/在沙漠里/棋盘上全是沙子”,这盘棋真大。这棋子不分黑白,全是黄的。棋子的数量也多得数不清。这是一盘永远也下不完的棋,这也是一盘永远分不出胜负的棋。“你走一步/暴露了将军/我走一步/也暴露了将军”,这是什么棋?那个对弈的“你”又是谁?“响尾蛇/和蜥蜴与我们/一样端坐在此”,呵呵,这是看客吗。“望着一盘/即将结束的战斗/伸出/舌头”,我还说这是一盘永远也下不完的棋呢。怎么就要结束了。胜负如何啊?“观棋不语真君子”。响尾蛇和蜥蜴真是好样的,面对如此大棋,它们也就是“伸出/舌头”。这首诗让我想起了一副对联:“天作棋盘星作子,谁人敢下?地作瑟琶路作弦,哪个能弹!”
2021年7月26日21点03分

ICH WOHN NICHT GERN IN DER HÄMATOLOGIE – 日月念念 Riyue Niannian

7月 26, 2021

Riyue Niannian
ICH WOHN NICHT GERN IN DER HÄMATOLOGIE

Es wird erst hell, ein Wagen wird hinausgeschoben.
Noch ein Wagen wird hinausgeschoben.
Ich versteck meinen Kopf im Bett,
hör immer noch auf dem Gang die Räder,
das furchtbare Quietschen am Boden, die Schritte des Personals
wirr hin und her, den Lärm und das herzzerreißende Schluchzen.

Nachher …
totenstill.

Mein Kind ist krank, das rennt in mir herum,
lässt mich nicht atmen.
Sie schieben wieder einen Wagen hinaus,
weiß zugedeckt.
Die Erwachsenen in der Hämatologie
halten die Kinder ganz fest.

2021-05-25
Übersetzt von MW im Juli 2021

新世纪诗典作品联展#日月念念#(2.0)

伊沙点评《我不愿意住在血液科》:生命中无法承受之沉重!不论我的写作还是我的编选,对这路诗都持同一种态度:不希望满眼都是,一但出现绝不逃避。愚以为:除此之外的极端两头,都是有问题的。

况禹点评《新诗典》日月念念《我不愿意住在血液科》:医院是个让人揪心的地方。其实何止是家长,又何止是血液科。生命受苦的地方,每双注视的眼睛,都联系着一颗颤抖的心。这也是我们永远不得不面对的大主题。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马金山|读日月念念的诗《我不愿意住在血液科》的十一条:
1、尊重每一个字,每一个词,每一行诗,瞧!它正在发光;
2、看自己比较陌生的书籍,给缺损的部分补补钙,诗句是骨头,诗意是营养;
3、日月念念,本名汪彩明,甘肃漳县人,现居贵州。中国诗歌协会会员、甘肃省作家协会会员、漳县第九届政协委员。作品见于国内外各种刊物,出版诗集三部,有作品被译为英语、德语、韩语等多国语言。获第六届中国当代诗歌奖(2019-2020)新锐奖;
4、日月念念的诗,自带生活的态度,和生命的温度,还饱含事物的智性之羽,以及现实的一切光辉;
5、本诗承载着生命之重,在进入式的场景描述中,再现出医院里最真实的一面,细节生动而形象,并包括着人生的终极奥义;
6、诗中以自己熟悉的事物为根本,从内部的角度出发,平铺直叙,道出个体的人生轨迹,整体描写波澜起伏,鲜活有效,言之有物;
7、从声音到画面,再从心理活动到现实世界的情感,呈现出场景中的各种细节,无不彰显出永远的生命之路;
8、尤其是诗内由思想状态到现实生活,凸显生命的重要课题,动静有常,生活无限况味;
9、最后两行,点燃了整首诗的生命的终极之线,还是作为父母的下意识行为,更是对命运的另类态度,本真而又充满现场感;
10、本诗给予诗人的启示:“从自身出发,挖掘生命中最具价值的事与物,是一件非常奇妙的事情”;
11、生命之诗,现场之诗,本真之诗。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NACHT – 河崎深雪 Miyuki Kawasaki

7月 23, 2021

Miyuki Kawasaki
NACHT

Vom Berg oben seh ich,
Straßenlichter sind Goldfische,
die durch die Nacht
schwimmen.

Im dunklen Aquarium
funkelt
ein Schwarm.

In der Nacht
seh ich im Glas des Aquariums
am andern Ufer den Schatten des Fuji.

Goldfische schwimmen
im dunklen Meer.

Goldfische schwimmen
zum anderen Ufer zu Dir.

Izukogen, März 2021
Übersetzt von MW im Juli 2021

Miyuki Kawasaki, Sprach- und Literaturwissenschaftlerin, Dichterin. Lebte viele Jahre in Shanghai, schreibt auf Japanisch und Chinesisch. 《新诗典》小档案:河崎深雪(河崎みゆき)日本人。女,文学博士。诗人。诗歌作品《武汉的樱花》和《一行诗》入选《新世纪诗典》。诗歌作品登载于《香港文学》等。日本语性别语言学会评议员,日本社会语言科学杂志编委。曾在上海交通大学日语系任教,现在日本,国学院大学研究生院任教。出版物有中文著作《汉语角色语言研究》2017年商务印书馆。在日本杂志上写过《在上海的诗人》等文章。

新世纪诗典作品联展#河崎深雪#(3.0)

 

伊沙:在距推迟一年举行的2020东京奥运会开幕还有4小时的时刻,推荐一位日本诗人用中文写的诗。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先生对当前的世界做了最准确的概括:"在这动荡、脆弱的世界上……"在全人类共克时艰中,在地球的艰难时世,不论体育还是文学,不论运动员还是诗人,都应该坚守住自己在文明中的角色,并做出相互的呼应。不要忘了:古代奥运会,诗歌是比赛项目。

况禹点评《新诗典》河崎深雪《夜景》:信息量不低。至少我是头一回知道,伊豆原来算是高原。这一点无论是前几年身临其景,还是早年读川端的小说、吉永小百合的电影,都不曾知道的。山下的灯火,如金鱼缸中的小鱼,这种比方和想象非常独特。把“大”写“小”,是有难度的。本诗完成得漂亮。

庞琼珍读《新世纪诗典》河崎深雪《夜景》:很特别的一首诗,街灯,金鱼,街道,金鱼缸,海洋,山顶,伊豆高原,富士山,倒影,你在的地方……唯美,深邃,静谧中有微波。汉语的表达很新颖,奇妙,节奏和分行也很别致。在疫情仍然肆虐的东京,这样的安宁弥足珍贵,一定可以慰藉更多的心灵。具有日本文化特点的汉语诗,也是深雪博士的一个贡献吧,特别是在东京奥运会即将开幕之时。

张小云

河崎深雪《夜景》

那回是白天从游乐场
遥看富士山的“正面照”
也就容易观想河崎深雪的“夜景”

这世界,就如钻进拍摄架
翻起黑幕看倒映在镜框的影像
恰好正是诗人所晒的景致

是的,金鱼游弋的玻璃缸
对着黑暗是必须“游到对岸的”
今晚奥运的“夜景”很快来
不知金鱼们是否“游到你在的地方”
但读完诗仍感觉还钻在黑幕里
看着世界的底片

2021.7.23

 

 

TANTENMILCH – 白立 Bai Li

7月 21, 2021

Bai Li
ICH HAB BEI MEINER TANTE GETRUNKEN

Ich bin zurückgefahren zum Begräbnis,
da hab ich noch nicht gewusst, dass es im Dorf
möglich ist, Verstorbene im Eiswasser-Kristallsarg
zu sehen. Aber niemand ist hinter den Opferaltar
gegangen und hat die Tante im Kühlsarg besucht,
nicht einmal ihre Kinder.
Ich bin hingegangen,
bin lange bei der Tante gestanden,
mir sind die Tränen heruntergeronnen.
Ihre Kinder haben sich gewundert,
haben fast gefragt:
wieso trauerst du mehr als wir?

Sie kommen nie darauf, als ich klein war,
und Mama war nicht da,
ich hab die Milch von der Tante getrunken.

Übersetzt von MW um Juli 2021

 

伊沙推荐:中文有句俚语:给奶便是娘一一系贬义语。本诗反其道而行之,给奶未必是娘,但是给奶当记人恩。在我们的文化传统中,哪些向善?哪些向恶?要仔细辨析。

况禹点评《新诗典》白立《我吃过姨的奶》:白立写出了乡村(甚至也包括了一些城镇)童年特有的经历。中国有着广阔的乡村人口,相信太多人有过类似的童年记忆,关键是你怎么把那些自己难忘的情感写出来。

黎雪梅读《新世纪诗典》之白立《我吃过姨的奶》:姨妈去世,“我泪水止不住地流”,伤心难过的程度竟比姨妈亲生的子女有过之而无不及,难怪他们“都是一副奇怪的表情”,我的悲伤并不是人前作秀,而是内心真实情感的自然流露。不为别的,只为小时候“我吃过姨的奶”,这样的恩情必须铭记于心。现在老人离世,泪洒棺前也是人之常情,羊尚有跪乳之恩,鸦亦有反哺之义,更何况是重情重义的好男儿呢?本诗以广阔的农村生活为背景,有传统民俗,有亲情伦理,还有真实人性的交织……等等,都让本诗如同钻石的切面,从每一个角度看都熠熠生辉。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黄开兵:知恩感恩,是作为人的最基本的伦理。生存于世,最小的善,本应最易做到的,却猛然发现:其实也很难!以致于变得弥足珍贵的人类情感。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马金山|读白立的诗《我吃过姨的奶》的十一条:
1、诗的虚构性是存在的,但诗意的虚构是不存在的,这不是主张,而是写作的更宽的拓展;
2、热爱就是伤疤痒痒,就是时时刻刻惦念,就是诗意颤颤,除此之外,别无其他;
3、白 立,1963年出生,《秦岭文学》执行主编,陕西省作协会员,宝鸡市作协副主席。作品入《当代诗经》《新世纪诗典》等多种选本。作品被翻译成英语、韩语、俄语、德语等多种语言。出版散文集《为了梦中的椰子树》,诗集《西部之恋——白立抒情诗百首》《一个被漠视的诗人》《诗歌的普及》等;
4、六月中旬,绵阳诗会,又一次见到白立兄,和几年前一样,依旧的潇洒如往,其积极的人生态度,无不叫人神往;
5、白立的诗,不做作,不张扬,从生活的具体细节为背景,保持着自身独具个性与温度的语言,成为了一位实在而本真的被漠视的诗人;
6、本诗以后口语的方式,以叙述记事的方式抒写情景,但诗里行间却饱含深情,尤其是诗中的细节呈现,更显内心深处的话语,深彻而又纯澈;
7、诗中通过对人物的描写,既是真实的写照,还是现实生活本身的存在,不仅如此,还道出一种真切的内心之声;
8、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姨的儿女们对我伤心难过一事的问题,让人感到内心一凉,人情冷暖,世态炎凉,瞬间一目了然;
9、而我没有说出的话,成为了诗的核心内容,鲜活地构成了这首诗的诗意,让作者内心深处的情感更加清晰,准确;
10、本诗给予诗人的启示:“丰富的情感,在文字自身,也在语言之外”;
11、亲情之诗,感动之诗,恩赐之诗。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METEORITENLADEN IM HAUS – 吴雨伦 Wu Yulun

7月 19, 2021

Wu Yulun 吴雨伦《家门口的陨石店》
METEORITENLADEN IM HAUS

Unten im Haus von meiner neuen Wohnung
gibt es ein Meteoritenmuseum
wo sie Steine versteigern.

Ein Meteorit, braun, groß wie ein Kühlschrank,
hat tausende Lichtjahre hinter sich,
ein toter Brocken
verstreuter Sternenstaub,
angeschrieben für
1, 8 Millionen Yuan.

Sein Bruder,
ein abgetrennter
Sternensplitter,
verarbeitet in ein Jadearmband:
Rufpreis zweitausend.

Übersetzt von MW im Juli 2021

新世纪诗典作品联展#吴雨伦#(19.0)

伊沙推荐:我与作者同时到过本诗现场,他有诗,我无诗,这说明写得再多的人也有无感的时刻,写得再少的人有感之时也是无可替代。作者仍处于学龄,并准备以影视为职业,在诗上走量少而质优的道路,我一直是支持的。

况禹点评《新诗典》吴雨伦《家门口的陨石店》:天体残留物与人间商业对撞,迸发出怪异的感觉。但这不是想出来的,依然属于生活的诗意。本诗的与众不同来自于诗意发掘的角度。作者有一阶段对科幻情有独衷,相信这也是本诗把陨石店写得这么带感的原因之一。

 

黄开兵:即使是来自同一个地方,甚至同胞兄弟,有的飞黄腾达,有的失意潦倒。“大人物”之大,“小人物”之小,亦如这天外来客乎?

 

读吴雨伦的诗《家门口的陨石店》有感 | 亚黎

来自外太空的陨石
就在家门口
这本身就有一种神奇感
相信宇宙里还有
别的智慧生命
只是与我们隔的光年太过遥远
互相看不见
或人家比我们高级很多
路过
而不加理会我们
作者诗中的陨石被以兄弟相称
这种生命的赋予仿佛一下子
拉近了地球人与外太空的距离

无独有偶
我昨晚梦见自己带着一只
通人性的猴子
在一个蓝色星球的雨林里赶路
头顶是一片奇形怪状的星际
伸手触摸不到
目测距离又不是很远

2021.7.18

 

SONNENNUDELN – 李勋阳 Li Xunyang

7月 18, 2021

Li Xunyang
SONNENNUDELN

In der Früh nach dem Unterricht
geh ich raus
aus dem riesigen Schatten
des Klassengebäudes
und die Sonne gießt es
auf einmal auf mich
mit einem Zischen.
Ich fühl mich direkt
wie eine Schüssel Nudeln,
aufgegossen
mit heißer Sauce.

Übersetzt von MW im Juli 2021

Li Xunyang, geb. 1980 in Danfeng, Provinz Shaanxi. Dichter, Erzähler, Kinderbuchautor. Lebt in Lijiang, Provinz Yunnan.《新诗典》小档案:李勛陽,生于1980年,陕西丹凤人,现居云南丽江。诗人、小说家、新锐儿童文学作家,创作有诗歌专辑《身体快乐》,小说《我们都是蒲公英,飘着飘着就散了》《黑白心跳》,儿童文学《小尾巴奇遇记》《少林鼠》等。活成诗也写成诗,诗得自在。

新世纪诗典作品联展#李勛陽#(27.0)

伊沙推荐:商洛虽处秦岭以南,属于陕南,但属于关中语言、文化区,所以商洛之子李勋阳好的就是一口好面,尤其是一口好的油泼辣子面,这是再好吃的云南过桥米线所替代不了的,再好吃的别的什么也替代不了的,正如同为商洛之子的贾平凹先生在其散文所写:"最好的就是小时候吃的"。本诗属于情结出奇感出妙喻出佳篇。

况禹点评《新诗典》李勋阳《阳春如面》:一不留神,落户云南多年的李勋阳还是露出了对故乡的思念。胃口决定潜意识,然后再传递到想象、到诗句。后者也因此,有了一层来自故乡日常的华彩。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马金山|读李勋阳的诗《阳春如面》的十一条:
1、诗,是一记响声,是石子投入河水里的波澜,是泛起的一圈一圈的光环;
2、诗人可以死,但是诗,永远不会,哪怕是有一天,对诗形成一种法律禁令,它也不会死;
3、李勋阳,生于1980年,陕西丹凤人。诗人、小说家、新锐儿童文学作家。创作有诗歌专辑《身体快乐》,小说《我们都是蒲公英,飘着飘着就散了》《黑白心跳》,儿童文学《小尾巴奇遇记》《少林鼠》等。现居云南丽江;
4、李勋阳的诗,从内在的思想来说,较以往的作品具有强大的内在意识,而在诗的形式方面,更加厚实与沉稳;
5、本诗通过胃觉,推到生活现场,延展到情感的世界,充实着想象与境况,无不回荡着纯澈的味道,深入而又绵绵延延;
6、诗中由“垂影”与“阳光”,形成了鲜明的反差,而正是这种状态,显示出一种强烈的立体感,连接上“油泼面”,达到了声情并茂的效果;
7、且正是由“呲啦一声”的过渡与转折,达成了环境与情感的融通,凸显生活的质感和层次感;
8、结尾一个奇特而又形象的比喻,细腻的情节,构成了一幅鲜活的画面,引伸出颇具地方性的饮食文化,叫人回味悠长;
9、诗的标题,《阳春如面》,具有多么独特的色彩,形象且生动;
10、本诗给予诗人的启示:“寄物传意,也是另外一种高级的抒情”;
11、思乡之诗,味蕾之诗,生活之诗。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黄开兵:故乡情结,除了亲人故旧,那就是饮食习惯了。这都是深埋于骨头血液里的,可以说,味蕾才是最真切的故土。

SCHWARZ & WEISS – 杨艳 Yang Yan

7月 9, 2021

Yang Yan
SCHWARZ UND WEISS

Ich war das erste Mal bei der Arbeitsstelle von meinem Mann
bei einem Symposion.
Wollt einen guten Eindruck machen,
hab geschwankt zwischen vielen Sachen zum Anziehen,
dann etwas gewählt,
ich glaub, attraktiv und seriös.
Dann wieder daheim beim Ausziehen seh ich,
unter der leicht durchsichtigen Bluse
trag ich zwei BH,
schwarz und weiß.
In der Hitze in dieser Sitzung
den ganzen Nachmittag
hab ich gar nichts gemerkt.

2021-05-20
Übersetzt von MW im Juli 2021

schwarz-weiss_hand_20210708183019

伊沙推荐:有心人恐怕已经注意到了:此次《新诗典》"女诗人小辑"(史上已有多次了)正名为"女性诗小辑"。女性诗可分为两种,一种是泛女性诗:所有女性作者写的都是,另一种是典型性女性诗:专写女性持殊性的诗,今天推荐的本诗就属于后一种。自命"女权主义者"的某男拿《新诗典》开刀问罪,殊不知我们以专业态度尊重女性的善举早已经甩了他八条街,别拿"女权主义"四处寻衅滋事,你也不过是个一不小心坠入其列的无知主义者、反智主义者、泛道德主义者罢了。

况禹点评《新诗典》杨艳《黑与白》:老话有“关心则乱”一说,本诗写的状态也可以看作是其中一种。你可以读解成生活状态的描摹,也可以读解成一首低奢的情诗。

黎雪梅读《新世纪诗典》之杨艳《黑与白》:典型的女性经验之诗。也许越在乎越容易出错,不小心叠穿两件胸罩,还在炎热的天气里开了一下午会而不自知,可能是由于兴奋、紧张,也可能是注意力高度集中所致,以至于回家后才发现,至于参会的其他人是否注意到这一点,不得而知。类似诗中这样的糗事,估计很多人都有过,有的可能更甚于此。只是谁先写出来谁就占了先机,就这一点而言杨艳无疑拔了头筹,以一首既现代又有趣、还关乎爱情的好诗告诉我们,机会永远是给有准备的人。

马金山|读杨艳的诗《黑与白》的十一条:
1、意识,于口语诗写作而言,至为重要;
2、趣在现场,以及现实之中;
3、杨艳,1982年生于福建柘荣,新诗典中国十大女诗人、第六届长安诗歌节大奖唐·青年诗人奖得主,《中国口语诗年鉴》编委。现居宁德;
4、上月中旬,绵阳诗会,初次见到杨艳,和想象中的一样,饱含着诗性的特质与感觉,或许,这也是一个好诗人的形象吧;
5、不得不说,杨艳是一个日常写作者,而且在生活的内部,从独特的自身诗歌向度,到诗意的深处挖掘之处,具有超乎常人的质感和超验性;
6、杨艳诗的先锋意识与身体性毋庸置疑,是最具代表性和典型性的,因为其一再捕捉到了自己身上所发生的事情,于其他人而言,是那么的微不足道,正是这些,才更加的重要和弥足珍贵;
7、诗中以“杨艳式”的描述及生活中式微的气息,构建出女性独有的味道与体验,并在内心深处跳荡着微澜,形成了一幅幅鲜明且丰富的情感故事,细腻而又深刻;
8、此诗还告诉我们,专注于某一件事情,在潜意识里面,已然成为值得往深层挖掘的质地,既是一种状态,还是现实的描绘与再现;
9、另外一点就是,诗里面洋溢着一种紧张、温暖和生动的氛围,给人一种高级的质感,这是生活中本有的东西,还是内心深处最真实的动画;
10、本诗给予诗人的启示:“生活之中有黄金,沉静下心来,写,就是诗的一切”;
11、生活之情,爱情之诗,女性之诗。

张小云:

读杨艳《黑与白》

既然伊沙和侯马的评价点
落在“女性诗”上
自然转移焦点,竟暗合徐江的
“关心则乱”——关乎心便出差错
大热天里叠穿一黑一白两件胸罩
出这糗事(黎雪梅语)是因为
“第一次去男友单位”
除此,从诗中“微透的白衬衫”
还瞥见诗者杨艳将自带的
好看且端庄的审美“性征”具象化
黑与白可以是错乱颠倒的自讽
又可以是单纯分明的自证
 
2021.7.8

黄平子读杨艳《黑与白》

——《新世纪诗典》3749

黑与白

杨艳

第一次去男友单位
参加座谈会
想让自己形象好点
试了好几套衣服
最后选了一套
自认为好看且端庄的
回家后脱衣服才发现
我在微透的白衬衫里
叠穿了
一黑一白
两件胸罩
那么热的天气
开了一下午会
完全没有发觉

2021.5.20

黄平子读诗:“第一次去男友单位/参加座谈会/想让自己形象好点”,“男友”是私,“单位”是公,于公于私,“第一次”的“形象”都很重要。这叫做首因效应。“试了好几套衣服/最后选了一套/自认为好看且端庄的”,“好看”,自然是为男友,“端庄”自然是为单位。“几套”里挑“一套”,估计折腾得也够呛了。《战国策》说:“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是不是这样?“回家后脱衣服才发现/我在微透的白衬衫里/叠穿了/一黑一白/两件胸罩”,胸罩肯定也是在试衣服时叠穿的。不同颜色的衣服配不同颜色的胸罩。试衣服时没有发现,大概是因为匆忙。“那么热的天气/开了一下午会/完全没有发觉”,大概是因为紧张。爱情会冲昏人的头脑!不过这是幸福的昏。

2021年7月8日21点59分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HERZSUTRA IM KLOSTER LASANG – 西娃 Xi Wa

7月 8, 2021

Xi Wa
HERZSUTRA IM KLOSTER LASANG

Zhagana im Juni ganz in der Früh
6 Grad plus.
Ich zittre leicht
im Sommerkleid,
betrete den Tempel.
Die Lamas sind beim Morgenprogramm,
leiser Gesang im kalten Dunst.
Ein fünfjähriger Lama zieht die ganze Zeit die Nase auf.

Ich setz mich hin,
fang mit meinem heutigen Herzsutra an:
“Nicht so kalt!
nicht so kalt!
nicht so kalt!”

16. Juni 2021
Übersetzt von MW im Juli 2021

新世纪诗典作品联展#西娃#(29.0)

伊沙推荐:同样,十年前,如果有人预言西娃会在十年后当选新世纪十大女诗人,甚至会获得新世纪十大诗人奖,肯定没有一个人会相信,因为那时候她的诗人身份并未完全确立,在很多人的印象,她还只是张小波推出的小说作者。平台推出了优秀的诗人,优秀的诗人反过来就将标记平台,证明平台的有效性。十年并不长,但对正值创作盛期的诗人而言,却可以奠定一生。

况禹点评《新诗典》西娃《拉桑寺心经》:涉宗教题材不好写,首先要跟向上一路拔高的陈腐惯性作搏斗。本诗回到了人本身的体感,由体感返回精神的真。“五岁的小喇嘛”是亮点,也是进入诗核的通道。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黎雪梅读《新世纪诗典》之西娃《拉桑寺心经》:一首有趣又有温度的禅诗。六月已经入夏,中国大部分地区的温度都已经很高,然而甘南的扎尕那早晨的温度只有六度,和南方冬天的气温差不多,难怪“五岁的小喇嘛/不停吸着鼻涕”,而“我”这成人也难敌这低温,“在夏天的衣服里/轻轻发抖”,这么写似乎还有些意犹未尽,诗人又用反复的手法,连着三次重复“不要这么冷/不要这么冷/不要这么冷……”,并风趣地称之为“心经”,将其瑟缩在单衣里的狼狈情状写得活灵活现,令人人忍俊不禁。语言之高妙,表现力之强,一般人难以企及。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杨岸森:此心经非彼心经,彼心经为佛说,此心经为诗人在寒冷状态下内心的真实的祈祷,而彼此又有关联,均为真经,场景感很强,非常好的一首诗,为诗人点赞。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马金山|读西娃的诗《拉桑寺心经》的十一条:
1、诗本身也是一种信仰;
2、光芒生长于泥土深处,像诗生长于内心的宁静里;
3、西娃,70后生于西藏,长于李白故里。玄学爱好者。2016年出版首部诗集《我把自己分成碎片发给你》获得首届“李杜诗歌奖”贡献奖,曾出版过长篇小说《过了天堂是上海》、《情人在前》、《北京把你弄哭了》;《外公》、组诗《或许,情诗》入选台湾大学国文教材。多次获得诗歌奖。诗被翻译成德语,印度语,英语,西班牙语,俄语等。现居北京;
4、从西娃的一首《画面》开始记住她,到近年来,在不同诗歌活动中见到西娃,其人一直保持着气质优雅的形象,而诗则从一位抒情诗人,转变成了一位诗型多样的“精油诗人”,诗的题材则愈加丰富与独特;
5、本诗为上月中旬绵阳诗会中的现场订货作品,同时也是西娃较多涉及到的宗教题材,诗中以夏天零下寒冷的体验,融入信仰与心经,达成了精神世界的高度汇集与自由;
6、诗的前半节,是时间以及场景的描述,寒冷让整个空间显得格外关键,使所有的事物聚焦在拉桑寺的小喇嘛身上,充满了身体感;
7、后半节则由触感回到了身心,返回到了精神深处,而叫心经成为外在的体现,那就是“不要这么冷”的再三复调;
8、诗里行间,简约而不失个性的呈现,加上“我”的感受融合,生长出智慧之光,形神兼备,自然而然;
9、且诗的标题,带有地理的特征,还有直面精神信仰的存在,别有一番滋味;
10、本诗给予诗人的启示:“诗歌就是骨头穿上了衣服,撑起圆鼓鼓的肉”;
11、信仰之诗,智慧之诗,宗教之诗。

 

张小云:

读西娃《拉桑寺心经》

“不要这么冷”
西娃连奏的该称为
拉桑寺三叠

此三叠迂回是因“我”穿得太小
除了“在夏天衣服里”的诗意表述
更有五岁小喇嘛不停吸鼻涕作细节渲染

有了这一切,西娃所叹之三叠
符合“凡事启白”加行修法轨则
它建立在如实思如实语上

是为“心经”,名副其实矣

2021.7.4

 

黄平子读西娃《拉桑寺心经》

——《新世纪诗典》3745

拉桑寺心经

西娃

早晨六月的扎尕那
冷到6度
我在夏天的衣服里
轻轻发抖
进入拉桑寺
喇嘛们正在早课
唱经声的阴冷里
一个五岁的小喇嘛
不停吸着鼻涕

我坐下来
开始自己此刻的心经
“不要这么冷
不要这么冷
不要这么冷

2021,6,16

黄平子读诗:这是度娘里的拉桑寺:“青考日迪德琅,始建于1645年,位于迭部县益哇乡扎尕那,是由东哇宗盖才巴之第格西高巧塔野提仪,才巴与卓尼阿毛主持修建而成的格鲁派寺院,达仓郎木格尔登寺的属寺。”“早晨六月的扎尕那
冷到6度”,这是扎尕那的“冷”。“我在夏天的衣服里/轻轻发抖”,这是“我”的“冷”。“进入拉桑寺/喇嘛们正在早课”,这是拉桑寺的日常生活。“唱经声的阴冷里”,这是唱经声的“冷”。“一个五岁的小喇嘛/不停吸着鼻涕”,这是小喇嘛的“冷”。“我坐下来/开始自己此刻的心经”,来了拉桑寺,自然要诵念经文。“‘不要这么冷/不要这么冷/不要这么冷’”这是“我”诵念的独特心经。这是一份驱“冷”的心经!

2021年7月4日21点52分

 

BOURDEAUX-PANDA:里所 Li Suo

7月 7, 2021

Li Suo 里所《波尔多熊猫》
BOURDEAUX-PANDA

die peruanische dichterin momo
sagt mir auf chinesisch
sie hat solche sehnsucht nach chinesisch
verglichen mit spanisch und englisch
mit diesen zeiten und konjugationen
sei chinesisch
so einfach und fortschrittlich
lässt dir im kopf platz für phantasie
in letzter zeit redet sie viel französisch
das sei so kompliziert
wie diese regeln der französischen küche
halb gar oder dreiviertel?
genug!
sie verkündet
die weltsprache sei
ab heute chinesisch
das werde sofort umgesetzt
ihr hof sei die zone
der chinesischen sprache
sie sagt aufgeregt zu mir
wir müssen den chilenischen dichter parra
von spanish ins chinesische uebersetzen
sie rezitiert mit lauter stimme
ihr publikum außer mir am telefon
sind vögel auf den bäumen
eine katze auf der mauer
sie hat dieses haus deshalb gekauft
weil es einen hof voller bambus hat
eine seltenheit
auch in bordeaux
das sei china
sagt sie
genau wie in sichuan

2021-06-03
Übersetzt von MW im Juli 2021

伊沙推荐:中外交流诗,正在构成一个品种。过去为什么没有呢?一开始是个体无交流机会,后来是有了机会便当作个人资源私藏起来不愿与人分享,另一方面是诗的形式落后,啥都表现不出来。本诗中写到的莫沫女士我也接触交流过,印象最深的是身为外交官子弟的她打小没有建立起"母语"这个概念,所以她对汉语的热爱是相当真实的。

况禹点评《新诗典》里所《波尔多熊猫》:中国诗人很喜欢听到外国同行称赞自己的母语,这跟我三十多年前我读到纽约派开山祖弗兰克·奥哈拉(虽然后来这些年中国读者见识了该派的几个美国瘪三,但我只承认他奥哈拉是真纽约派)在诗中提到李白的感觉是近似的。本诗的亮点是范围传递,对电话中对话双方状态的还原,非常娴熟、到位。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黎雪梅读《新世纪诗典》之里所《波尔多熊猫》:每个国家的人民都热爱自己的语言文字,这无可厚非。但真的不是厚此薄彼,我十分认同诗中莫沫对汉语的看法:“只有汉语/最简洁先进/能让人的大脑充满想象力”,这绝不是她凭自己的喜好或语言习惯简单下的结论,而是基于与英语、西语、法语等多国语言的使用相比较之后,所说的由衷之言,既事实又客观。虽说这只是个个例,稀罕得就像波尔多的熊猫,也足以令人欣喜,并从某种程度上加强了民族的认同感。本诗所反映的本是一种复杂的语言文化现象,诗人里所却用不长的文字化繁为简,清楚明白地加以呈现,驾驭语言文字的超强能力由此可见一斑。

黄开兵:汉语确实让人着迷!我到十一岁,才开始真正学习汉语,之前在乡下,都一直用壮语,在学校里,老师讲课,也是用壮语。所以,当我转学到县城读书,我既听不懂更不会说汉语受尽了各种嘲笑……但是,从此,我也只能用汉语写作,用汉语表达我的思想。现在,让我使用壮语写诗,是不可能了,实在不会。

 

马金山|读里所的诗《波尔多熊猫》的十一条:
1、观念也是诗的一部分,里面饱含着人生的五味;
2、所写出来的自然而然,就是重要的诗;
3、里所,诗人、译者、编辑。1986年生于安徽,在新疆喀什度过中学时期。2006年开始写诗,2008年本科毕业于西安外国语大学,2012年获北京师范大学硕士学位。出版有诗集《星期三的珍珠船》,译作《爱丽丝漫游奇境》、布考斯基书信集《关于写作》。现居北京;
4、上月中旬,绵阳诗会,再次见到诗人,依然的优雅且颇有气质,这是我对里所的印象,其诗在这个泥沙俱下的时代,所呈现出来的效果,凸显个性与成熟,厚重且丰盈;
5、本诗围绕作者与秘鲁诗人莫沫对汉语的探讨与交流为背景,尤其是对汉语展开了多角度,深层次的体悟与思考,既显真切,又感汉语的博大精深;
6、诗一开头,即对经历过的事情娓娓道来,还原本真的现实状态,并将汉语的文化底蕴和丰富,以最具温度的姿态和笔触描绘了出来;
7、诗中由中外两位诗人的交流,构成了鲜活的事实与现场,这些既关乎语言,还关系到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融汇其中;
8、除此之外,对于中外语言和诗歌的交流,也是一种文化的打通,让世界了解中国的又一种形式,极其弥足珍贵;
9、此诗标题,直接铺尘为波尔多熊猫,形态特征鲜明地体现了这一现象,而未用到像字,但诗里该有的意味都已经有了;
10、本诗给予诗人的启示:“生活中,本真的东西就是写作的最好素材”;
11、文化之诗,交流之诗,情感之诗。

 

黄平子读里所《波尔多熊猫》

——《新世纪诗典》3747

波尔多熊猫

里所

秘鲁诗人莫沫
坐在晨光中
用汉语告诉我
她有多想念汉语
她说相较于
英语的时态西语的变位
只有汉语
最简洁先进
能让人的大脑充满想象力
而她近来最常使用的法语
复杂得简直就像
法餐的就餐礼仪
半熟?七分熟?
够了
她果断宣布
世界通用语应该
改为汉语
并立即践行这一论断
把她的院子命名为
汉语语言区
她激动地和我交谈
把智利诗人帕拉的诗
从西班牙语翻译成汉语
大声朗读
她的听众除了电话这端的我
还有树上的鸟
墙上的猫
而当初她选择买下这所房子
也正因为
波尔多少见这种
种满竹子的
院子
她说
这很中国
就像在四川

2021/06/03

黄平子读诗:“秘鲁诗人莫沫”,这是人物,也是身份。“坐在晨光中”,这是时间。“用汉语告诉我/她有多想念汉语”,秘鲁诗人想念汉语,多么难得!“她说相较于
英语的时态西语的变位/只有汉语/最简洁先进/能让人的大脑充满想象力”,通过对比,写汉语的三个妙处。“而她近来最常使用的法语/复杂得简直就像/法餐的就餐礼仪/半熟?七分熟?”,写法语的复杂,就是赞汉语的简洁。“够了
她果断宣布/世界通用语应该/改为汉语”,我觉得莫沫可以当联合国秘书长!“并立即践行这一论断/把她的院子命名为/汉语语言区”,事实胜于雄辩!莫沫真是一个雷厉风行的人!“她激动地和我交谈/把智利诗人帕拉的诗/从西班牙语翻译成汉语/大声朗读”,又一个行动!“她的听众除了电话这端的我/还有树上的鸟/墙上的猫”,多可爱的听众啊!“而当初她选择买下这所房子/也正因为/波尔多少见这种/种满竹子的/院子”,为什么偏爱这种院子?“她说/这很中国/就像在四川”,行动三,莫沫爱汉语竟然到了这样的地步!那些崇洋媚外的人要不要汗颜?莫沫还有一个重要的行动,里所没有写到,她用汉语写了小说《理想情人》!2021年7月6日20点42分

 

BRÜCKE – 笨笨SK Ben Ben S. K.

7月 6, 2021

Ben_Ben_SK_20210705182220

Ben Ben SK 笨笨SK《桥》
BRÜCKE

Unterwegs in Malaysia,
da war eine Brücke in einem Park.

Auf der einen Seite verbrennen sie die Leichen von Reichen.
Auf der anderen Seite die Leichen von Armen.

Beim Verbrennen der Leichen entstehen Geräusche,
peng peng peng peng –

Wie Feuerwerkskracher,
die Armen die Reichen werden zu Asche;
die Tauben die auf dem Rasen spazieren,
fliegen auf in den Himmel.

2016-06-13
Übersetzt von MW im Juli 2021

Bridge_20210705175443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SCHÖNSTE SCHWESTER – 湘莲子 Xiang Lianzi

7月 4, 2021

Xiang Lianzi
SCHÖNSTE SCHWESTER

Bevor sie gewählt wurde
hab ich sie gefragt, erinnerst du dich
wie vielen Patienten hast du von deinem eigenen Geld Essen gekauft
wie viele Feiertage hast du im Krankenhaus verbracht
wie oft haben sie dich in der Nacht zurück gerufen
wie oft hast du auf dem Weg in den Urlaub
auf dem Weg zum Familientreffen
den Anruf gekriegt, dass du sofort zurück musst
Sie hat nicht überlegt,
nur scharf gesagt
wenn ich satt bin
was soll ich mich erinnern
ich hab gelacht,
du weißt sicher nur dass dein ex-freund
angst gehabt hat dich zu küssen
du hast ihn beatmet wie einen notfall
Sie sagt
das geht noch
ich war selber schuld, war zu jung
in meinem kopf waren lauter patienten
wenn ich von einem mann sein ding gesehen hab
hab ich gedacht er kann nicht pissen
ich muss einen katheder legen

2021-05-04
Übersetzt von MW im Juli 2021

新世纪诗典作品联展#湘莲子#(29.0)

 

 

伊沙:十年前,如果有人预言湘莲子会在十年后当选新世纪十大女诗人,甚至会获得新世纪十大诗人奖,肯定没有一个人会相信,因为那时候她还是一个古诗诗人。所以,还是《新诗典》敢想敢干,一但确立规则就会按规则玩到底。一个平台不能从零开始培养推出自己的人才,只会吃诗坛或江湖的剩饭("名家汇"不过如此),那还叫什么好平台?诗坛第一平台上面,站着一批湘莲子。

况禹点评《新诗典》湘莲子《最美护士》:每个职业浸入得深了,思维就会产生一些扭曲,俗称“职业病”。本诗写的就是这种情形。按低端的口语诗写法,题目很容易就叫《职业病》。可那样一来就没意思了。主人公的职业是护士,满脑子救助病人的事,这种“职业病”让病人受益无穷。说是最美护士,确实名正言顺。写诗不要直通通。不止是正文,从题目就要开始。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黎雪梅读《新世纪诗典》之湘莲子《最美护士》:看过莲子老师以前写的古体诗,古典文学的底蕴十分深厚,可以说是才华横溢,甩一般的“老干体”写作不止十条街。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受传统文化熏陶的女诗人,在《新诗典》的熔炉里百炼成钢,锻造成一位与时代共呼吸、勇立于潮头的先锋女诗人,这一变化如同脱胎换骨,却成了她矢志不移的毕生追求。本诗中的女护士形象,迥异于一般诗人写女护士多赞美她们的外貌和心灵,仿佛不食人间烟火的女神。而本诗里的女护士看似并没有那么高大上,甚至还有“职业病”,却更真实,更接近我们的生活,反而更让人觉得可亲可敬,真就是善,就是美,这才是真正的“最美护士”。没有什么创作比真实更能直击人心的了,这就是真诗人、真诗歌,所带来的真实的力量。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马金山|读湘莲子的诗《最美护士》的十一条:
1、呈现吧!是诗的种子;
2、于诗人而言,写,是一切;
3、湘莲子,本名肖功莲,诗人,心理治疗师。 60后,湖南衡阳人。曾多次获奖。作品被译介为英语、德语、韩语、日语等,并在美国、奥地利、韩国发表。著有《未了集》《火祭》《想好梦话再睡觉》《机车必须替轨道行驶》。主编《新世纪中国诗歌版图》(广东卷)。现居东莞;
4、上月中旬,去参加绵阳诗会,在深圳机场,第三次见到湘莲子,明显感觉到她比2016年首次见到时憔悴了不少,作为同在那一时段从“疫区”出发的诗人,唯有一句:“珍重”,是最实在的;
5、读完全诗,再结合作者的职业,更像是一幅自画像,而事实上,通过对医务人的呈现和对话,显现出其工作的不易,以及职业的“病体”,既让人忍俊不禁,又叫人突感悲凉;
6、诗一开头,展开了总结性的罗列,深入透视出医护人员的职业特点和具体的奉献内容,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人生的种种真相,实属不易;
7、尤其是休假与家人团聚中,一个“指令”,就需急匆匆地赶回去,既是敬业的精神,背后却是生存的一部分,以及生活所需的驱使和召唤;
8、紧接着,是对话,而正是医护这种专业人士的讨论,让诗的层次更加丰富而独特,成为真实的感受与体验;
9、诗的标题也别具韵味,暗藏玄机,构成了诗性更为广阔的视野,值得关切;
10、本诗给予诗人的启示:“把自己赖以生存的东西写出来,就是一件奇妙的事情,因为各行各业各有各的不易,唯有笔墨,才是诗人最好的武器”;
11、职业之诗,生存之诗,赞美之诗。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1975 – 虎子 Huzi

7月 2, 2021

Huzi
1975

Auf der Staudammbaustelle
sagt der Chefkoch,
wenn ich ihm eine Armeekappe
borge,
dann trägt er für mich jeden Tag
zehn Punkte ein für volle Arbeit.
Die Versuchung war zu groß.
Ich konnt nicht widerstehen,
mein Onkel hat Verwandte besucht
und hat seine Kappe dagelassen,
die hab ich hergeborgt.
Und so
hab ich die ganzen Sommerferien
mit einer Armeekappe
mühelos geerntet,
ohne zu säen.

2021-06-21
Übersetzt von MW am 2. Juli 2021

新世纪诗典作品联展#虎子#(7.0)

伊沙:依然是中原诗人,依然是向杜甫的"诗史"传统致敬,依然是现代编年诗。我在想:有些时代特色,不了解历史背景的下一代是否可以完全读懂?我想错了,或许不了解反而读出了更多的事实的诗意,像童话,像传说。

况禹点评《新诗典》虎子《1975》:如果我说,“1970年代”时的一顶绿军帽对一个年轻人的吸引力,就像是前两年一个中学生在苹果手机、苹果电脑面前的所感受到的。不知道会不会被人认为夸大?一点儿没夸大。物质生活空前匮乏的时代,一本新华字典、一顶绿军帽,所带来的诱惑绝对是今人无法想象的。诗歌在今天记下了这一幕,恰恰说明它是现有文学体裁里唯一没有死掉的。

黎雪梅读《新世纪诗典》之虎子《1975》:正如主持人伊沙老师所说,不知道那段历史的就当是欣赏一个故事或传说,而曾经经历过或对那段历史有所了解的人,就会知道本诗所写是多么的真实。一首小诗便是一段浓缩的历史,诗人对其所写不予置评,全凭读者自己去解读,无论是事实也好,人性的弱点也罢,注定由一个人的生活阅历和知识结构,来决定他(她)的阅读体验。

马金山|读虎子的诗《1975》的十一条:
1、经历是宝藏,是诗的翅膀;
2、记忆所留下的痕迹,事实就是诗的黄金;
3、虎子,本名周海涛,河南南阳人,1962年出生。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中原诗歌节同仁。作品入选《中国口语诗年鉴》2018卷、2019卷等多种选本。著有诗集《时光碎语》;
4、早已加了虎子兄微信,六月中旬绵阳诗会,终得一见,犹如自家兄弟,倍感亲切与美好,或许这就是更大的收获;
5、又是一首史诗,昨天是我们的河南诗人王清让,今天还是河南老乡虎子,同样以年代为主题,却写出了不同特点的经历,还原了那个年代本来的面貌;
6、本诗选材新颖独特,描述简捷明快,却把“我”经历的那个记忆犹新的日子,充满了意趣,而正是这种体验,尤显珍贵与重要;
7、诗虽简短,但所包含的内容,包括了三个层次,以总分总的方式,表达那个时期的记忆,分别从一个是借军帽,记工分,和第二个是军帽的来历,到最后一个是军帽所带来的好处;
8、诗中反映出一段时期,先辈们所经受过的贫困生活,并显现出精神世界里的缺失,而本诗正好再现了这样一种场景,极为丰富而且颇具意义;
9、此诗的独特在于一顶军帽,更在于军队的个体化经历,构成了更为真实的一面,因为作者的当兵经历,使得本诗更加原质原味;
10、本诗给予诗人的启示:“时间就是生命的过程,更是诗意的生活”;
11、历史之诗,生活之诗,记录之诗。

 

 

DENKMAL – 蒲永见 Pu Yongjian

7月 2, 2021

Pu Yongjian
DENKMAL

Im letzten Sommer
hat sich meine Mutter den rechten Fuß gebrochen.
Ich war Tag und Nacht bei ihr im Krankenhaus.
Das erste Mal beim Urinieren
zieh ich ihr grad die Hose aus,
sie hält sie sich gleich mit der rechten Hand
wieder fest.
Ich sag, Mama,
du hast mich geboren,
wovor hast du Angst?
Dann erst lässt sie langsam die Hand los,
aber sie schämt sich,
legt sich hin, macht die Augen zu.
Vor vier Jahren
in derselben Jahreszeit
hat sie sich den linken Arm gebrochen.
Ich helf ihr duschen im Bad bei ihrem Krankenzimmer,
sie hält sich auf einmal die Brust zu mit der rechten Hand.
Ich sag, Mama,
da hab ich getrunken und bin groß geworden,
wovor hast du Angst?
Dann erst lässt sie langsam die Hand aus,
dreht sich auf einmal um
und drückt mich mit der rechten Hand,
legt ihren Kopf auf meine Brust.
In der Minute muss ich weinen.
Von da an, diese Szene dort in der Enge,
bleibt mir im Herzen immer
ein Denkmal.

2021-05-09, Muttertag am Vormittag in Jiangyou
Übersetzt von MW am 1. Juli 2021

新世纪诗典作品联展#蒲永见#(9.0)

伊沙推荐:有些事,须反复参,方能参透,譬如江油埋伏了个蒲永见,来成全李白诗歌奖,这倒底暗藏着怎样的玄机?我越参一一不,我越观,越不玄,很简单:只因蒲是一个真诗人,一个好诗人,否则轮不到我一一不,《新诗典》落便宜。本诗就一个字:好!当获七月上半月冠军。

况禹点评《新诗典》蒲永见《雕像》:蒲永见此诗,道出了最日常、最贴身、也最真挚的亲情。堪称献给母亲的最佳诗作之一。也再次提醒我们注意到两重事实:一、过去一百年间,汉语最能引起共鸣的亲情诗不是新诗,一直是现代诗。二、新诗典推出的亲情诗,绝大多数均位居当代最佳之列。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黎雪梅读《新世纪诗典》之蒲永见《雕像》:两段回忆,都是母亲骨折,都是在夏季,照顾母亲的日子,显然成了母子二人相互沟通与理解的契机,于是上演了一幕幕感人肺腑的亲情图,可亲可感、纯洁而又神圣,不仅“成为我心中/永恒的雕像”,也成为每个读者心中永恒的雕像。文字中彰显的是人性中的良善、关爱与美德,是真正意义上的“患难见真情”。精微的细节描写将人物复杂微妙的情感世界表现得淋漓尽致。好诗就是这样,不需华丽的词藻和漂亮的修辞,只需老老实实、认认真真扪心去写,自然每一个字、每一句诗都会自带情感,且别具一种动人心魄的力量。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马金山|读蒲永见的诗《雕像》的十一条:
1、好诗需要用心写下每一字;
2、碎片化的生活,真实地记录着诗意的人生;
3、蒲永见,中国诗歌学会会员、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八十年代开始习诗。诗歌曾入选《新世纪诗典》等。出版诗集《穿过》。现居江油;
4、本月中旬,在绵阳诗会见过作者,并在首场诗会中现场听其读了本诗,就觉得极好,因为他把母亲写出了厚实感且丰富性,并给人以无限回味之感;
5、本诗是值得一再品读的佳作,尤其是其中诗意之间的生活与情感,紧密而且浓烈,日常的现场,清晰而饱满,一幕幕场景时不时浮现在眼前,坦诚且贴切身心;
6、诗分两个层次,分别以母亲右腿骨折和左臂骨折为背景,由“我”在照顾她的过程中,母亲表现出来的羞涩与不自在为主调,写出了复杂而微妙的生命情感;
7、诗中描写的细节感人至深,方言独特而迷人,给诗性增添不少乐趣与魅力,让动作显得格外明亮,这也是文字的立体效果,所具有的表现力;
8、最后三行,以前面两个次层为图像,瞬间构成内心深处的场景,既有总结的意味,还有温暖的情感,沉实且厚重;
9、能够将自己所经历过的生活,写得如此清晰而透彻,细腻而丰富,体现出作者强大的文字驾驭能力和高深的技艺水平,无不让人敬佩;
10、本诗给予诗人的启示:“把话说清楚,往更细腻的深处去挖,是当代诗最为珍贵的东西”;
11、生命之诗,方言之诗,亲情之诗。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1942 – 王清让 Wang Qingrang

7月 1, 2021

Wang Qingrang 王清让
1942

Ein japanischer Soldat
hat einen Kohlenzug requiriert.
Er liegt auf der Lokomotive
mit einem schweren Maschinengewehr,
kreuz und quer durch die Zentralebene,
als wär das Land menschenleer.

Übersetzt von MW am 1. Juli 2021

新世纪诗典作品联展#王清让#(6.0)

伊沙推荐:今明两天,两位中原诗人,将以两首编年诗,向其伟大的同乡杜甫的"诗史"传统致敬!今天这一首,本来要放在七七事变纪念日推荐,只是为了保障即将亮相的"女性诗小辑"的完整性而提至今天:让诗中所写的这一幕,永远不会重演,当为全体国民的共同目标。

况禹点评《新诗典》王清让《1942》:有点突兀、有点怪诞。前者是简洁带来的效果,后者是历史贡献的滴血的剪影。

黎雪梅读《新世纪诗典》之王清让《1942》:浓缩就是精华,一点没错。本诗短短六行,如同电影里的蒙太奇镜头,却将那个特殊年代里很有代表性的历史事件,直观地呈现在读者眼前,信息量大且画面感很强,但是带给人内心的震撼和强烈的屈辱感,足可匹敌小说及影视剧。“一个日本兵”和“中原大地”形成强烈的反差,令人不胜唏嘘。诗歌题目和内容相互映照,构成强大的张力。好在这段历史已成过去,并坚信永不会再来,直到它们凝聚成人们记忆深处的幻像并被渐渐遗忘。

马金山|读王清让的诗《1942》的十一条:
1、现场就是现实,现实就是诗里的生活与生命;
2、史诗,在口语诗人的笔下,依然可以“只呈现,不表现”;
3、王清让,男,1976年8月生。在《人民文学》等发表诗歌,有诗入选《新世纪诗典》等多种选本。出版诗集《那年》。现居河南新乡;
4、在绵阳诗会,首次见到作者,并在首场诗会中听到其读了本诗,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抗日剧里面的一个情节,但在诗人的笔下,却构成了一种史记;
5、本诗仅仅六行,一行一个印记,在一连串的动词中,构建出多重画面,让人不由觉得历历在目,而又心有余悸;
6、诗的前两行,作者从具体的数据角度来显现那个让人不忍直视的一幕,可以想象那个不堪回首的残酷现实,一人一车,尤其耐人寻味;
7、三四行,笔触继续深入,又从另外一个画面,将情节加以延展,使得戏剧化的一面显得格外突出,更加让人反思,当以史为镜;
8、诗中语言充满活力与弹性,凸显某些特定的状态,很易引入人们的视线范围,印象中,王清让对于这类编年史诗体颇为见长;
9、此诗标题,为标准的编年诗,而且是带着沉重记忆的年份,写下这个时间,似乎佳作已成功一半,剩下的就是真实的画面了;
10、本诗给予诗人的启示:“动词,让诗意蓬勃、生辉,透视出鲜活的光”;
11、史诗之诗,反思之诗,年代之诗。

 

 

 

 


%d 博主赞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