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hive for 2022年2月
2月 27, 2022

Wang Yue
GEFANGENER ADLER
Die Vögel im Tiergarten
leben in einem riesigen Käfig.
Darin gibt es einen künstlichen Berg.
Geier und Eulen
sitzen auf ihren eigenen Klippen,
wenn sie disputieren,
lachen sie
über einen Adlervogel,
der schaut nur ewig
in einen abgetrennten Himmel.
Übersetzt von MW im Februar 2022


囚鹰
@王悦
动物园的飞禽
都居住在一个巨大的铁笼里
铁笼里有一座假山
秃鹫或者鸮
它们常常站在自己的悬崖上
在互相龃龉的时候
顺便嘲笑
一只鹰
永远只面向
一片被分割的蓝天
新世纪诗典11,女诗人小辑之十三,NPC2022年2月28日,3983首,1243人。王悦(陕西)日
《新诗典》小档案:王悦,1994年生,甘肃人。曾在新疆教书三年。现为西北大学创意写作专业在读研究生。作品发表于《延河》、《散文诗》、《绿洲》、《天水文学》《华夏文明导报》等刊物。
伊沙推荐:真好,开放的纯诗,很有现实的质感。如果从今往后的时代,都像开年这两月这么纷纭,人心这么神经,诗就该向纯诗内收了。我早就说过:战争时期非常年代,当口号诗遍地时,学院派的作用就显得重要了(譬如抗战时期的九叶派)。至此,临时起意的"女诗人小辑"圆满结束,由新人+低额推荐诗人占半壁江山的阵容依然能够保持中国一流,这就是《新诗典》这台移动显微镜存在的必要性。
况禹点评《新诗典》王悦《囚鹰》:纯诗!也许最纯正的声音,只有用纯诗的方式表达才最舒服(敏感者请注意,我说得是“最舒服”,没说别的方式不可以表达)。这与审美无关,而与诗型的先天的本体功能有关,也即——滤去一切的非诗性杂质。
【亚坤评诗】
囚鹰
作者|王悦
(内容详见新诗典今日推送)
真好!我由衷地感慨!
在当前特殊时期,在这个如此荒诞的特殊时期,在这个“心性如此迷失”的特殊时代,在这个“大众精神支点”如此“缺钙”的特殊时代,在这个“保持个体沉默和群体疯乱癫狂”如此共舞的特殊时代,在这个“身体自裸和嘴巴自慰”的特殊时代,在这个忘记“历史伤痛”与“传统精神根脉”的特殊时代,在这个人人都是“演员”,人人又都是“导演”的特殊时代,在这个人人都是“上帝”,人人又都是“小丑”的特殊时代……(此处省略一万字)
推荐这样一首诗,它的意义不言自明!
读懂之人,根本不需要解释!不懂之人,或“装作不懂”之人,那就请你继续!
啊!请允许我抒一下情!
这是一首“批判诗”?“反讽诗”?“哲理诗”?忠于“个人心灵空间”的“纯诗”?
又或者这是一首“现场诗”(隐喻当前现场)?“画面诗”(自画当前时代)?“即时诗”(因当前现象,即时灵感写作)?
谁能知道呢!
总之你看,那几只站在笼子里的,自以为站在高山(其实作者写的是悬崖)之巅的,因为意见不合正在掐架的,看着老鹰在天空飞并嘲笑它的“鸟们”,都以为自己获得了“自由”!
更有意思的是:那只觉得自己占据了“蓝天”的鹰,那只感觉自己比笼子里的“那几只鸟”飞得更高,看得更远,更加自由,更加高贵的鹰,当它感觉自己很聪明,当它感觉自己好像已经站在生物链顶端时,猎人的枪突然响了!(就本诗以及作者而言,我并无冒犯之意。只是在诗的层面说诗!)
你说这荒诞么!
更好玩的是:当我自命高深地在这里点评诗时,我感觉自己就是那只鸟,也是那只“鹰”!
这让我对自己也很“失望”!
由此,你看,诗和诗评,它们确实在两个世界里!由此,你再看,“过度阐释”和“张嘴诗评”其实也是很“危险的”。
事实就是这样!
(马亚坤.2022.02.27.上海)
标签:animals, birds, cage, captured, 王悦, derision, discussions, eagle, falcon, hawking, impression, imprisoned, laughter, NPC, people, prison, sky, Wang Yue, zoo, Zoology, 新世纪詩典
发表在 1990s, 1994, 2000s, 2010s, 2020s, 2022, 20th century, 21st century, February 2022, Middle Ages, NPC, poetry, Translations, 新世纪诗典 | Leave a Comment »
2月 26, 2022

San Duo
AMEISEN GEHEN VORAN
Horden von Ameisen
haben rote Gürtel um,
schreiten an der Spitze des Sommers
Übersetzt von MW im Februar 2022

新世纪诗典11,女诗人小辑之十二,NPC2022年2月27日,3982首,1242人。三朵(辽宁)日
伊沙推荐:好一句"系上红腰带",什么都有了:陌生化、天趣……最近比较纷纭,诗人心比较神经,越是这样,我越是更喜读纯诗,似乎纯诗诗人更值得信任一一这已经说明了一切,我也在纷纭与神经之中,但却没有糊涂。
0224况禹点评《新诗典》喵小咪《大口井》:近些天审稿,一直在看一部关于过去几十年农村生活的口述实录。里面有多个篇章写到打井抗旱和疏浚河道的工程会战。农村打个井不容易,更何况是修蓄水池乃至水库。诗中的“大口井”,应该是蓄水池吧。不管是什么,供人自杀显然不是修建初衷,这个结果的出现当然震惊人,但——事件酝酿过程呢,细想之下,背后所藏的命运感,比结尾还要让人恐怖。
0225况禹点评《新诗典》蓝狐《学抽烟》:“堂弟”可怜,抽树叶抽到中毒。我也没听过这样学抽烟的。早年倒是听老烟鬼们说过抽树叶,但那是在有烟瘾找不到烟叶的情况下,据说还有抽废茶叶的。一上来学抽烟就敢抽这些,还是初次听到。可见世界之大,凡事都没有定规。本诗算是提供了又一个例证。我在没什么烟瘾的时候抽过的最烈的烟是莫合烟。一口吸进去,如吃芥末,眼泪能辣出来。不过倒不讨厌,迄今也依然能应付,至少比关东烟更对路子。
0226况禹点评《新诗典》三朵《蚂蚁走在最前面》:有视觉,有动感,有想象力,一首三行的诗里,同时有这三条,足够了。
黎雪梅读《新世纪诗典》之三朵《蚂蚁走在最前面》:只有一颗未泯的童心才能写出这样情趣盎然的小诗,细致的观察,超然物外的想象力,无不喜感满满,动感十足的画面让人如闻其声、如见其“蚁”,仿佛一幅美好的夏天画卷在眼前徐徐展开,蓬勃而出的生命力量无不令人心生欢喜。
标签:animals, ants, body, NPC, poetry, red, San Duo, summer, 新世纪詩典, 三朵
发表在 1970s, 1980s, 1990s, 2000s, 2010s, 2020s, 2022, 20th century, 21st century, February 2022, Middle Ages, NPC, poetry, Translations, 新世纪诗典 | Leave a Comment »
2月 25, 2022

Lan Hu
RAUCHEN LERNEN
Der Papa von meinem Cousin raucht nicht,
der junge Cousin kann keine Zigaretten stehlen,
also dreht er sich welche aus Laub
und raucht sie mit Spielkameraden.
Andere haben gelernt zu rauchen,
dem Cousin hat man wegen Vergiftung den Magen ausgewaschen,
er hat es sich bis heute nicht angewöhnt.
Übersetzt von MW im Februar 2022


新世纪诗典11,女诗人小辑之十一,NPC2022年2月26日,3981首,1241人。第2个蓝狐(内蒙古)日
《新诗典》小档案:蓝狐,原名:吴晓雪,女,汉族1968年生人。现居呼和浩特。作家、心理咨询师。喜欢口语诗,努力学习、创作中。
伊沙推荐:抽树叶,事实的诗意,如此学抽烟,果然爱不上,我很怀疑诗中学会者,是这一次学会的,莫说通过抽树叶,就是抽真烟,初学者也得经过多次才可学会。
黎雪梅读《新世纪诗典》之蓝狐《学抽烟》:“堂弟”学抽烟却不幸“中毒洗胃”,这个代价确实大了点。想起我小时候看大人们抽烟也好奇地跟着吸了一口,呛得我半天没缓过神来,从那以后再也没敢碰过烟。类似这样学抽烟的故事可以说每天都在上演,能够抚今追昔以诗歌的形式呈现的,却并不多见。可见诗人对诗歌的素材进行提炼加工的能力极佳,一个真实而又令人深思的故事,带给人的是质朴而又从容的阅读感受之外,更有一种穿越时空的厚重感。
标签:childhood, cigarettes, 蓝狐, family, Lan Hu, leaves, NPC, people, poison, smoking, trees, 新世纪詩典
发表在 1960s, 1970s, 1980s, 1990s, 2000s, 2010s, 2020s, 2022, 20th century, 21st century, February 2022, Middle Ages, NPC, poetry, Translations, 新世纪诗典 | Leave a Comment »
2月 25, 2022

俄国侵略乌克兰
维马丁
俄国侵略乌克兰
这几个星期
一直都准备
一直都否认
他会开始打战
俄罗斯🇷🇺侵略乌克兰🇺🇦
欧洲和平
一下取消了
很多人都说了
二零年不好
二一年不要了
二二年会好
俄国侵略乌克兰
这次虎年可以取消吗?
2022.2.24
RUSSLAND ÜBERFÄLLT DIE UKRAINE
Russland überfällt die Ukraine.
Diese paar Wochen
haben sies die ganze Zeit vorbereitet,
die ganze Zeit verleugnet,
dass sie Krieg machen.
Russland überfällt die Ukraine.
Frieden in Europa
ist auf einmal gestrichen.
Viele haben gesagt,
2020 war schlecht,
2021 wollen wir nicht mehr,
2022 wird besser.
Russland überfällt die Ukraine.
Können wir dieses Tigerjahr
streichen?
MW 24. Februar 2022,
auf Chinesisch geschrieben, selbst übersetzt
“Хотят ли русские войны? Я очень хотел бы ответить на этот вопрос. Но ответ зависит только от вас, граждане Российской Федерации”.
《比赛》
维马丁
写作
是一种优待
阅读
是一种优待
吃喝
玩耍上班
跳舞
睁开你的眼睛
聆听
我们需要互相照顾
人们需要互相对待
有尊重
有尊严
人不是牛
牛需要好好对待
土壤要好好处理
我们需要互相尊重
我们需要互相关心
作为人类
无论如何
不管我们说什么
我们相信
不管政府怎么说
我们是人
无论如何
每个人都需要尊严
如果我们只有比赛
但没有尊重
我们就没有尊严
当比赛结束时
我们有什么?
哦,是的,我们有枪炮。
维马丁 2022 年 2 月
荒目 译
GAMES
to write
is a privilege
to read
is a privilege
to eat to drink
to play to work
to dance
to open your eyes
to listen
we need to look out for each other
people need to treat one another
with respect
with dignity
people aren’t cattle
cattle need to be treated well
soil needs to be treated well
we need to respect one another
we need to care for each other
as human people
no matter what
no matter what we say
we believe in
no matter what the government says
we are people
no matter what
every one needs dignity
if we have games
but we don’t have respect
we don’t have dignity
when the games are over
what do we have?
oh yeah, we have guns.
MW February 2022
标签:aggression, animals, bad, better, cancel, dignity, Europe, history, invasion, Martin Winter, memory, new year, olympic games, pandemic, peace, people, politics, respect, russia, Russians, society, Ukraine, war, year
发表在 1930s, 1940s, 1950s, 1960s, 1970s, 1980s, 1989, 1990, 1990s, 1991, 2000s, 2010s, 2020, 2020s, 2021, 2022, 20th century, 21st century, February 2022, Middle Ages, poetry, Translations, Warring States | Leave a Comment »
2月 24, 2022

Miao Xiaomi
GROSSER BRUNNEN
Großer Brunnen,
das Wasserspeicherprojekt unseres Dorfes,
dafür hat die “Jugend-Guerilla”
einen Teich ausgehoben,
zwanzig Meter Durchmesser.
Buben schwimmen darin,
Mädchen waschen ihr Haar,
Männer gießen die Felder,
Frauen waschen Kleider.
Und einige wenige jungen Leute
bringen sich darin um.
Übersetzt von MW im Februar 2022

新世纪诗典11,女诗人小辑之十,NPC2022年2月25日,3980首,1241人。第2个喵小咪(山西)日
《新诗典》小档案:喵小咪,本名李小艳,山西长治诗群一员,有诗歌、散文在当地纸媒发表,有诗入《新世纪诗典》,新近加入傲夫诗社。
伊沙推荐语:一定有人认为本诗结尾好,甚至认为只需要结尾两句一一错,本诗好就好在有这么多句,是原生态,是全生态,才给人更真实的感觉一一这就是我为什么越来越讨厌愤青偏激幼稚之作的原因。
黎雪梅读《新世纪诗典》之喵小咪《大口井》:一个被辛辛苦苦挖出来、本该造福于民的蓄水工程——大口井,就像一把双刃剑在人们的心头高悬,在人们享受其所提供的生活之便利时,竟也成了年轻人自杀的“鬼门关”,由热闹归于寂静,不免令人感慨唏嘘。先扬后抑的写法,前后形成鲜明的反差,情节跌宕起伏给人印象极深。质朴的文字揭示的是生活的秘境与残酷的现实,是独属于诗人的那份心灵的震颤。
读喵小咪的《大口井》|雪也
题目是《大口井》,这井可真够大的,直径二十米。又称之为池塘,其实是村里的蓄水工程。是青年突击队挖的。青年突击队,是夸年代的,具有历史感的名词。最早的一支青年突击队,诞生于50年代,出现在北京。又可分为临时型、业余型和固定型三种。诗人没具体说,这里的青年突击队,是指何年何月,但估计时间应该有很长一段时间了。
第一节,是简单的介绍大口井的来历和规模。第二节,诗人具体阐释大口井的作用。前四行,分性别来说明大口井对于村民的作用。男孩,凫水。男人,浇地。女孩,洗头。女人,洗衣。很显然,这里有年龄的区别了。很容易就想到那两句——“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诗歌到这里,还是很温馨,很美好的。但生活,不仅于此。如果,仅限于此,那就不是真正的生活了。最后一句,诗人说——为数不多的几个年轻人用它自尽。这就是大口井的另一面,也是生活的另一面。就好比,我们这边的黄河和运河,也有为数不多的年轻人跳河。
这就是大口井,这就是生活。诗人,无能为力,只能叙述,无法拯救。在叙述的背后,诗人的内心,是如何波涛汹涌,不得而知。
标签:children, grown-ups, irrigation, Miao Xiaomi, NPC, people, pond, suicide, swimming, village, washing, water, well, 喵小咪, 新世纪詩典
发表在 1950s, 1960s, 1970s, 1980s, 1990s, 2000s, 2010s, 2020s, 2022, 20th century, 21st century, February 2022, Middle Ages, NPC, poetry, Translations, 新世纪诗典 | Leave a Comment »
2月 23, 2022

Yu Ze
NACH DEM WEINEN
die von den tränen gewaschenen
wangen
fühlen sich
schön glatt an
Übersetzt von MW im Februar 2022


新世纪诗典11,女诗人小辑之九,NPC2022年2月24日,3979首,1241人。第2个玉泽(青海)日
伊沙推荐:玉泽的诗,写得很大,我择其中最小者而推之,独特的发现,事实的诗意,感人的力量,可与拙作《细节的力量》相媲美。诗之好坏与大小无关。
况禹点评《新诗典》玉泽《泪流之后》:细节精准、敏锐,直抵至心。
黎雪梅读《新世纪诗典》之玉泽《泪流之后》:每个人一生中总会有很多流泪的机会,估计没有几人会如作者这样,发现眼泪会对脸庞起到特殊的美容效果 :“摸起来/很光滑”,这样的发现不仅需要真实的生命体验,更要有一颗“诗心”,由内在的情感抒发到外在的触觉感受,妥帖而自然,巧妙完成了文字与心灵的碰撞,却自有一种动人心魄的力量。
标签:cheeks, crying, 玉泽, face, memory, NPC, people, smooth, tears, Yu Ze, 新世纪詩典
发表在 1970s, 1980s, 1990s, 2000s, 2010s, 2020s, 2022, 20th century, 21st century, February 2022, Middle Ages, NPC, poetry, Translations, 新世纪诗典 | Leave a Comment »
2月 23, 2022

Jian Xi
GESCHENK
Bei der heutigen Untersuchung
haben sie Uterus-Divertikel gefunden.
Der Kaiserschnitt ist nicht gut ausgeheilt.
Seit zehn Jahren
tropf ich dauernd bei jeder Regel,
sie haben nie den Grund herausgekriegt.
Hab geglaubt, es fehlt was im Qi und im Blut,
vorbeugend für die Wechseljahre
lauter chinesische Kräuterkuren!
Die neuen Instrumente sind genauer, sagen sie,
jetzt kann man Medikamente erwägen.
Wir haben das daheim besprochen,
das zehnjährige zweite Kind hat es mitbekommen.
Er räumt still Geschirr und Stäbchen ab,
trägts in die Küche.
Übersetzt von MW im Februar 2022


新世纪诗典11,女诗人小辑之八,NPC2022年2月23日,3978首,1241人。第2个简兮(山西)日
伊沙推荐:这是一首典型性的"女性诗歌",女性意识的觉醒是一切觉醒的基础,是女性尊严的基础,是这四十年来由女诗人们自己创造出的独特成果,结尾处家人的关爱,让人感到温暖,这绝不是硬加上去的"光明的尾巴"。
黎雪梅读《新世纪诗典》之简兮《礼物》: 在国人的理念里“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没有健康就没有一切,而真正能把这句话当一回事的人很多已是人到中年。本诗写得极具生命感,没有这样的经历和体验是绝对写不出来的,巧妙地融诗歌、艺术与生命为一体。文字细腻而幽深,彰显的是女性丰富而含蓄的内心世界。诗歌的最后写到年仅十岁的“二宝”这一细节:“他默默收拾碗筷/到厨房洗去了”,懂事得令人心疼也格外暖心,这珍贵的亲情是无形的,也是自己多年苦心经营的结果,恐怕是这人世间最为珍贵的“礼物”,值得一生拥有并珍藏。
标签:birth, blood, body, children, 简兮, disease, doctors, eating, home, Jian Xi, life, medicine, NPC, woman, women, 新世纪詩典
发表在 1970s, 1980s, 1990s, 2000s, 2010s, 2020s, 2021, 2022, 20th century, 21st century, February 2022, Middle Ages, NPC, poetry, Translations, 新世纪诗典 | Leave a Comment »
2月 22, 2022

Hua Shao
GRÜNER PASS
Aus dem Team hör ich,
der alte Lu schwindelt.
Mit diesem Sportler sollte man nicht mehr verkehren.
Ein paar Jahre später hat der alte Lu
geborgtes Geld nicht zurückgezahlt,
er kommt gerichtlich auf die schwarze Liste,
er darf nicht fliegen und nicht in den Hochgeschwindigkeitszug.
Gestern ruft er mich an,
ich soll beantragen,
dass das Gericht seine Beschränkungen aufhebt.
Ich antworte ihm,
Anstand wäre ein unbeschränkter
grüner Pass.
2020-09-09
Übersetzt von MW im Februar 2022


伊沙推荐:《新世纪诗典》在我眼中就是浩瀚史诗长卷,由中国当代优秀诗人集体创作,本诗为我们贡献了一个老赖的典型人物(在此之前还从未有过),这便是作者来源丰富的好处。
况禹点评《新诗典》华少《通行证》:“老赖”这些年似乎已经成了民间常见的一个老大难的问题。诗歌当然应该对其有所反应,难度在于怎么反映。本诗好在叙述时所把握的距离感,太近容易单纯被愤怒和不满点燃;远了则又太淡默。
黎雪梅读《新世纪诗典》之华少《通行证》:如诗中“老陆”这样的人,在我们的周围并不鲜见。他们的这种“赖”不止体现在经济方面,也表现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这是由其人品所决定的。所以往往被人称之为“老赖”,表示对其不讲规则、缺乏底线、失信于人的行为最大的蔑视。此类人不仅在舆论或道德层面受人谴责,近些年上升到法律层面也对其进行打击和制裁,“限高”便是其中最有力的手段之一。本诗最精彩的部分是诗人对“老陆”的回答 : “我回复他,人品/是没有年限的/绿色通行证”,诗人成了生活的见证者与观察者,通过巧妙地说理与反讽,有力、有节,又义正辞严地将自己的想法与看法表达了出来,更是对公序良俗的维护。真是酣畅淋漓、大快人心!
读华少《通行证》|雪也
这是一首平实的诗歌,或者说是一首写实的诗歌。诗歌反映的或塑造的人物形象,就是我们身边存在的一类人物,他们有了统一的名称——老赖。
由诗歌的题目——通行证,自然我们就会想起北岛的那首诗歌《回答》起首的两句: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当然,本首诗歌的“老陆”,是不是可以冠之以卑鄙,或值得商榷。但品行不好,是确定的。
第一节,就有球友对我说,老陆打球作弊,并且劝我不要和他打交道。不知这是啥球,不管是啥球,本是游戏,游戏都作弊,人品也好不到哪里去。这和考试作弊,这和文坛抄袭是一样的。所谓细节看人品。
第一节可以看做是草蛇灰线,是合理的铺垫。第二节,就印证了那位球友说的话。老陆上了法院的黑名单。
第三节,老陆打“我”电话,请“我”给法院申请,取消对他的限高。且不说,这申请是否可以有效。即使有效,“我”也未必答应。对于这样的人,作者还是很干脆很坚决地拒绝了。当然,从表达来看,还是很委婉的——人品,是没有年限的绿色通行证。正好是,卒章显志,篇末点题。
老赖进诗歌,很少。老赖进诗典,也是第一次。编选者伊沙老师,是最有发言权的。
标签:cheat, fairness, Hua Shao, law, NPC, poetry, relationships, rules, society, sports, 华少, 新世纪詩典
发表在 1970s, 1980s, 1990s, 2000s, 2010s, 2020s, 20th century, 21st century, February 2022, Middle Ages, NPC, poetry, September 2020, Translations, 新世纪诗典 | Leave a Comment »
2月 21, 2022

Li Liuyang
ALTER BAUM
alter baum alter baum
stein da war fleisch
kunst knüpf in ein buch
wasch es mit blut
zusammen der glaube
Übersetzt von MW im Februar 2022

新世纪诗典11,女诗人小辑之六,NPC2022年2月21日,3976首,1241人。第9个李柳杨(海南)日
《新诗典》小档案:李柳杨,双鱼座,著名白日梦专家,著有小说集《没有玫瑰的街道》。
伊沙推荐:总觉得李柳杨的诗有些词大于物,但愿不是绕开了物直接捣鼓词,那就太危险了。这首有点意思,写出了质感,也是这个理儿。
况禹点评《新诗典》李柳杨《古树》:李柳杨这两年致力于小说写作,能同时坚持诗歌,实属难得。虽说世界文学史上不少大家都是诗歌小说“两门抱”,但小说思维与诗歌思维终归是两个劲儿,对作者的拉扯非实践者不能体验。本诗外形类似寓言,实则是作者自身的领悟。好在如此。
【亚坤评诗】
古树
作者|李柳杨
(内容详见新诗典今日推送)
说实话,这首诗我也不知道该怎么评。这并不妨碍它是一首好诗。
我想了想,这其实也很正常。也就是说并不需要每首诗都依靠自我感觉去砸碎它,去细评。
这种自我感觉也不一定可靠,大部分时候,它可能只对自己有效。
就独特性而言,这首诗,如李柳杨其它的诗一样,是一首很有自我特点的“大诗”。
本诗涉及到一个很宏大的主题。既有身体的部分,亦有精神的部分。既有时间的沉思,亦有历史的追溯。既有哲学的思考,亦有宗教的反思。既有艺术的诘问,又有政治的隐喻。
当然,你也可以说我多想了。也许这首诗写的只是一种感觉!基于个人经验上的“生命感觉”。
再多说几句。
李柳杨是90后,既写诗也写小说。她是一个感觉型的诗人,最起码目前是。我很想看到更多她落到“实处”和“生活”的诗!我保持期待!
(马亚坤.2022.02.20.上海)
标签:art, blood, book, flesh, history, Li Liuyang, memory, NPC, people, poetry, religion, soul, stone, tree, writing, 新世纪詩典, 李柳杨
发表在 1980s, 1990s, 2000s, 2010s, 2020s, 2022, 20th century, 21st century, 22nd century, Antique times, February 2022, Middle Ages, NPC, poetry, Roman times, Translations, 新世纪诗典 | Leave a Comment »
2月 19, 2022

Lianxin Er
BRA
I have infrared treatment for my right shoulder,
need to take off some clothes.
Can’t avoid to show my skin-colored
brassiere.
Didn’t get to cover myself in time,
a male doctor comes by,
exclaims “aiyah!”,
reminds me I’m still attractive.
And the handsome guy from recovery
speaks in a very soft voice to me.
2/2/22
Tr. MW in February 2022


伊沙点评《胸衣》:什么叫先锋?内容与形式的高难度、高风险,还要平稳落地一一于情于理站得住脚。本诗即是,其心也正,生命感好,当居2月下半月冠军,莲心儿已不是首次夺冠了,诗尖者方能夺冠,这也说明半月冠亚军的设立,是一个非常好的信息释放。
况禹点评《新诗典》莲心儿《胸衣》:此诗体现了瞬间感受的捕捉。作者对自我身体的意识的拓展,没有指向特异,而是指向日常的善意。这点在展露身体意识的作品里,显得非常难得。
马金山|读莲心儿的诗《胸衣》的十一条:
1、意识,于诗,就是珍宝;
2、给人带来巨大想象空间的,不是没有说出的,而是已经说出的;
3、莲心儿(jane),原名陈雪薇,号妙因。北京通州出生,80后。诗人,创作人,公益人,受残障影响女性,无障碍推广者,残障人群生活重建导师;
4、莲心儿的诗,具有强大的生命感与身体性,并将个体的体验和生活,全部凝于诗中,构成了个人写作的真实与情感,且不乏对人性的揭露,细腻而富有色彩;
5、本诗通过特殊的身体状况,将个体的经历与感受,融入其中,构成了生活,也充满了这个社会极为质感的一面,既有意识的微妙,还有生命的力度;
6、第一节,细腻的笔触,描绘出一幅就医的视图,既是一个具体的,明确的,还是一个日常的生活状态,其本身已展露出身体性;
7、第二节,则通过“一次意外”,由男医生的语气变化,交待出极为丰富的感知,未说出的那部分,更加显得特别而精彩;
8、诗里行间,由一个场景的再现,融入个人化的深入感受,将身体重心集中在精神层面,无不透露出一种心境,而此刻的意识,事实上是一种纯粹的心态;
9、其中有一个词值得商榷,那就是第五行中的“过去”,软化了诗的在场感,如果用“进来”,那么从感觉到层次感受,是不是更加黏合且紧密全诗了;
10、本诗给予诗人的启示:“细节的体验,让生命充满活力与感受力”;
11、身体之诗、生命之诗、日常之诗。
张小云:
读莲心儿《胸衣》
好美一件肤色胸衣
好敏感一声轻叹
好温润一位帅医生
好神速一瞬自娇
好旖旎一湾带恩义的暖色互动
好妙巧一诗由内而外缈缈散发的意趣
还加一样给选编者
好尖精一双叼诗的鹰眼
2022.2.15
标签:attraction, beauty, body, breasts, clothes, doctor, 莲心儿, hospital, Lianxin Er, Lianxin'er, NPC, 新世纪詩典
发表在 1980s, 1990s, 2000s, 2010s, 2020s, 2022, 20th century, 21st century, February 2022, Middle Ages, poetry, Translations, 新世纪诗典 | Leave a Comment »
2月 19, 2022

You Ruoxin
EDGE OF HISTORY
My desk neighbor,
to get ahead of me next term
at the history exams,
bought a roll of toilet paper on Taobao,
printed with the main points of history.
One day when she didn’t pay attention,
I ripped off a square
and ran to the bathroom.
Just when I returned to class,
she who would never leave the room,
flew at me, chasing me
all through the corridor.
1/21/22
Tr. MW in February 2022

新世纪诗典11,女诗人小辑之五,NPC2022年2月20日,3975首,1241人。第26个游若昕(福建)日
《新诗典》小档案:游若昕,女,2006年出生,2012年开始诗歌创作。现就读于福建省宁德市高级中学。曾获第四届李白诗歌奖入围奖(2015)、第七届李白诗歌奖金诗奖(2018年),2021年获评《新世纪诗典》新世纪中国十大女诗人。系中国口语诗年鉴编委。在《诗歌月刊》《作品》《诗潮》《青春》《读诗》《边缘艺术》《雨露风》《鹿鸣》《新大陆诗刊》等海内外刊物发表诗作,作品被译成英语、德语、韩语、日语、阿拉伯语、西班牙语、俄语等。
伊沙推荐:游若昕是《新诗典》所推出的最有才华、实力与成就的少年诗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她不可避免地来到了蜕变期。在诗上给人的印象:感觉上的新鲜感少了,知性在增强,但还远远没有多到能够制造新的新鲜,这个蜕变期一定不会在短时期结束,甚至会带来困惑与痛苦一一这一切我都经历过,我的建议是在以学习为主的正常生活中自然解决问题,学习最忙(譬如高考之年)时可以暂停写诗。
况禹点评《新诗典》游若昕《历史的一角》:有喜感。喜感背后起支撑的,仍是我们熟悉的内地学校教育所特有的气息。只是这次镜头太近,已近乎“偷拍”——这就是“诗人卧底”所带来的效果。本诗属于纯写实,与作者以往那种想象力跳脱式的写法不太一样,但游若昕就是游若昕,即便写实也还是比旁人多出不少生趣来。
黎雪梅读《新世纪诗典》之游若昕《历史的一角》: 这是若昕版《同桌的你》,虽写的是求学的日常,细细品味,却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它不是一般的酸甜苦辣,有着青苹果的清甜与纯净;满是纯真无邪的少年情怀与深挚的同窗之情,也许若干年后回想起来嘴角依然会微微上扬。这样的记录不仅仅是当年的情景再现,更是自己一段青春岁月与生命情感的密码,在漫漫的人生长河中的尤显得弥足珍贵。
标签:bathroom, class, classroom, exams, girls, history, memory, NPC, paper, people, pupils, running, school, students, toilet, You Ruoxin, 新世纪詩典, 游若昕
发表在 1880s, 1890s, 18th century, 1900s, 1910s, 1920s, 1930s, 1940s, 1950s, 1960s, 1970s, 1980s, 1989, 1990s, 19th century, 2000s, 2006, 2010s, 2020s, 2022, 20th century, 21st century, Antique times, February 2022, First Emperor, Han dynasty, January 2022, Middle Ages, NPC, Old Egypt, Persia, poetry, Prehistoric times, Qin Dynasty, Qing Dynasty, Roman times, Song Dynasty, Stone Age, Tang Dynasty, Translations, Warring States, 新世纪诗典, 游若昕 | Leave a Comment »
2月 18, 2022

Man Man
BLUE
I wake up in the morning,
A Yu tells me old Mr. Ren is gone.
Just saw him last year,
he was hale and strong.
I make a sound,
then go out to buy food.
Lifting my head to look at the sky,
a rare clear blue.
You can see how a plane flies by,
a grey blinking light.
August 2020
Tr. MW in February 2022


新世纪诗典11,女诗人小辑之四,NPC2022年2月19日,3974首,1241人。第10个蛮蛮(陕西)日
《新诗典》小档案:蛮蛮,90后,山东兰陵人,毕业于西安外国语大学。现居西安。作品见于《新世纪诗典》《当代诗经》《口语诗——事实的诗意》《给孩子的诗》《陪孩子读诗》。
伊沙推荐:口语诗真不只是语言的口语化,它已经积累了很多东西:譬如个人性,本诗充分体现了这一点。关于任洪渊先生之死,我这么写就不对了,蛮蛮这么写对得很,如果是传统抒情诗又会统一成一个口径。天然的诗人,绝无矫情之忧,因为她不懂表演,写给自己顶多还有阿煜看。本诗在这个半月中绝对算上品。
况禹点评《新诗典》蛮蛮《蓝》:诗意自然,不矫情。挺好。一个人生死的讯息对于不同的人,激起的反应是不一样的。哪怕这讯息是关于诗人的。一句“任老”就够了,里面流露出自然而然的尊敬,同时有毫不矫情的淡然。任洪渊先生天上有知,一定也会感到欣然。此诗也可作为去新诗化的学习范本——尤其对那些爱为非亲非故逝者大写嚎啕过誉词句的作者。
黎雪梅读《新世纪诗典》之蛮蛮《蓝》: 从诗的表面看似云淡风轻,实则是诗人对情感表达的拿捏恰到好处: 若是表现得捶胸顿足、肝肠寸断,明显过了头,太假;而不痛不痒、无动于衷又显得过于冷漠无情。诗人只是用天空“清澈的蓝”便将自己对逝者的尊敬与追思恰到好处地展现出来,哀而不伤,毫不做作。诗歌的结尾处亦颇有深意:人的一生也许正如天空中经过的飞机,能够留给世间的便是那道“闪着银灰色的光”。
标签:blue, color, colors, death, 蛮蛮, grey, light, Man Man, message, news, NPC, people, plane, sky, 新世纪詩典
发表在 1910s, 1920s, 1930s, 1940s, 1950s, 1960s, 1970s, 1980s, 1990s, August 2020, February 2022, Middle Ages, NPC, poetry, Translations, 新世纪诗典 | Leave a Comment »
2月 17, 2022

Pang Qiongzhen
QUARANTINE DAWN
Snow has fallen,
the compound is clean and still.
A cat slinks out
along the wall
looking for something.
It is very light,
but the sound-sensitive lamp
above the door
goes on.
1/22/22
Tr. MW in February 2022


新世纪诗典11,女诗人小辑之三,NPC2022年2月18日,3973首,1241人。第20个庞琼珍(天津)日
《新诗典》小档案:庞琼珍:诗人,法律人,知识产权研究人。1966年生于四川南充,现居天津。
伊沙推荐:这是一首教科书般的后口语诗,像冬奥会上运动员所穿的优质羽绒服,极度保暖但又十分轻便,不会影响体形,变成冰墩墩。本诗是这半月中的上品之作,想起作者是从重口味的泛抒情诗起步的,人还特别体制化欠诗意,到今天能写教科书,我只能说:诗无定律。
况禹点评《新诗典》庞琼珍《清零的拂晓》:最近看到的负面喧嚣有点多,读本诗,倒读出一点治愈系的感觉。小猫呆萌,声控灯带感,这种反差透出一点惊喜。联系到诗题,和春节前后天津疫情清零的反复与艰难,诗中显现的温暖,可谓极为珍贵。
黎雪梅读《新世纪诗典》之庞琼珍《清零的拂晓》: 极简的语言,如汝窑中刚烧出的瓷器一般干净漂亮。一双慧眼将生活中极易被人忽视的小细节捕捉并提纯后,立体而又清晰地再现。一只轻巧的猫让声控灯亮了起来,这是下雪天冷与暖的交织,画面温暖而又宁静,结合诗题《清零的拂晓》,不难看出诗人内心难掩的喜悦,以及对未来可期的生活满满的自信,于无形之中让人深受感染。加之对历史、日常与生活的体认,宏大的叙事被个人化的视角所取代,这些都令本诗闪烁着诗性的光芒。
标签:cat, compound, door, lamp, light, movement, NPC, Pang Qiongzhen, people, quarantine, quiet, snow, sound, weight, 庞琼珍, 新世纪詩典
发表在 1960s, 1966, 1970s, 1980s, 1990s, 2000s, 2010s, 2020s, 2022, 20th century, 21st century, February 2022, January 2022, Middle Ages, NPC, poetry, Translations, 新世纪诗典 | Leave a Comment »
2月 16, 2022

Shui Yang
AFTERSHOCK
The car enters a long narrow tunnel
in Boston.
There are lights inside,
but it’s still dark.
Right away I think of Zhengzhou,
the Jingguang Road tunnel
in the dog days.
I feel a shiver,
like I can’t
breathe.
Translated by MW in February 2022


新世纪诗典11,女诗人小辑之二,NPC2022年2月17日,3972首,1241人。第8个水央(美国)日
伊沙推荐:我不想用"一颗中国心"来说,我想用"香蕉人"的反面"菠萝蜜"(我的发明)来说,作者一定是把老公、孩子都听不懂的话,写进了中文诗,祖国的同行读得懂。一有社会公共话题起,便读到一堆矫情烂诗,本诗却让我读来舒服,入心即化,不是自不自然,分不分寸的问题,而是人的问题,现在反而是老手易出烂作,因为你已被异化了。本诗当居2月下半月亚军。
况禹点评《新诗典》水央《后遗症》:地球村的时代,信息再也无法封闭。祖国母亲的每一次颤抖,都牵连着游子持久的心痛。
马金山|读水央的诗《后遗症》的十一条:
1、诗,像一瓶打翻的酒瓶子,你闻到的,就是它的灵魂;
2、无论任何时代,独立的精神与意识,都是最为重要而宝贵的财富;
3、水央,出生四川成都,70后,作品发表中国先锋诗刊《新世纪诗典》、美国诗刊《新大陆》等。出版发行中英文个人诗集《心镜》。荣获2021年度李白诗歌大奖翻译奖;
4、水央的诗,视角独特,题材多样,多以乡愁诗为主,将个人的生活和过去的一切,进行嵌入式的对比与呈现,且不乏禅性之作,这也是一种高度匹配人生与命运的写作;
5、本诗以一种异国他乡的经历,联想到昨日故国相似的体验,却从另一种角度,写出了拳拳的中国心,不禁让人心生感慨;
6、短短十行,已经融入了整个世界的不同境遇,但在情感方面却潜藏着隐秘的力量,通透明亮而又自然天成,一种家国情怀油然而生;
7、诗中所带出来的东西,值得人们深思,因为其中奥秘饱含深情演绎,有生活,也有颤动人心的气氛和画面;
8、标题用得也极为巧妙,是事物本身的一部分,也是其中的奥秘和滋味,让人感受到,诗在语言之外;
9、此诗还揭示出写诗之一种章法,那就是诗无定法,诗由心生;
10、本诗给予诗人的启示:“事物本身的差异化,就是现实的本真状态”;
11、情怀之诗、生活之诗、感受之诗。
标签:bodies, body, Boston, cars, catastrophy, dark, darkness, disaster, Henan, history, light, memory, NPC, people, present time, Shui Yang, Zhengzhou, 新世纪詩典, 水央
发表在 1970s, 1980s, 1990s, 2000s, 2010s, 2020s, 2021, 2022, 20th century, 21st century, August 2021, February 2022, July 2021, Middle Ages, NPC, poetry, Translations, 新世纪诗典 | Leave a Comment »
2月 15, 2022

Li Ziyuan
GRILLENZIRPEN IST EIN GERICHT
Grillenzirpen,
das sind lauter grüne Erbsen,
die bratet der Wind,
wirft sie hin und her den ganzen Sommer
in der großen Pfanne der Sonne.
.
Übersetzt von MW im Februar 2022

新世纪诗典11,NPC2022年2月15日(元宵节),3970首,1241人。李子远(湖南)日
伊沙点评:身为解封的长安人,我发誓要过好这个年,过好包括过完整,过到正月十五元宵节才叫过完整,过好还包括做好《新诗典》的日常推荐,十二年来它已成为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以往逢年过节推荐的都是一些热门种子选手,今年改革了,元宵节由一位10后"新人"担纲,因为蝉声这道菜,因为春天到了,夏天还会远吗?本诗来自于图雅的助攻。
况禹点评《新诗典》李子远《蝉声这道菜》:禅声如豆,这种联想已经很奇,放到大锅里一炒,就进到了夏天。这种想象即便是到了古诗中,也是毫不逊色的。这首少年作者的诗揭开了一个大话题——当代人其实在想象力上并不逊色古人,只要开掘得当,并找到合适的语言方式。
【亚坤评诗】
蝉声这道菜
作者|李子远
(内容详见新诗典今日推送)
这首诗很短,我把内容抄录于此。
“蝉声
是一粒粒绿色的豆子
一个夏天
风都在太阳这个大铁锅里
炒来炒去”
读完这首诗,当我看到作者竟然和我儿子一般大,只有十岁时,我震惊了!
这首以想象力取胜的干净的“纯诗”写得实在太好了!
真得很难想象,这是出自一位十岁孩子之手。“少儿诗人现象”现在似乎已经成为一种很普遍的“地域诗歌现象”。由此可见,现代诗的发展纬度之深、之广、之博。
它似乎已经远离学校教学和体制内容,以家庭化为单位,结合民间现代性诗歌土壤,掺杂丰富的时代因素,一骑绝尘,朝自我诗歌之路狂奔!
就本诗来讲,“以蝉声入菜”,并把“蝉声当菜来翻炒”,这种写法,尤其又是结合夏日烈焰当空这个整体语境的写法,真是没见过!精彩至极!
这首诗,作者想象力丰富,通感无边!
他由炎热夏季联想到蝉,由蝉联想到闷热天气下的蝉鸣,由颗粒化并自带附点节奏的蝉鸣声竟然能联想到“绿色的豆子”,由“绿色的豆子”(其实也是意向化的汗珠)又联想到“太阳这口大铁锅”。
由此,进一步拉深诗性空间,他没有直接写“绿色的豆子在这口大铁锅里炒来炒去”,也没有写“蝉声在这口大铁锅里炒来炒去”,那样都太平庸了。
他笔锋一转,直接来了一句“风都在太阳这个大铁锅里炒来炒去”。这可真是神来之笔!
这样写不仅与第一段“蝉声是一粒粒绿色的豆子”形成了“内部呼应”(风都在被炒,何况豆子乎),还进一步加深了夏季的闷人感!让这首诗的主题(这首诗就是以蝉鸣的视角来写炎热夏日)进一步得到深化!真是精准、形象、可感!
读完,蝉鸣绕耳,汗流浃背,如临夏日炎热之境!
小作者凭借丰富的联想,敏锐的“通感能力”,把一个“炎热夏日主题菜谱”写得“色香味”俱全!真正写活了!
(马亚坤.2022.02.14.上海)
马金山|读李子远的诗《蝉声这道菜》的十一条:
1、事物的魅力在于想象;
2、任何事物都有多面性,至少有光,有影,有明暗交界地带,于诗而言,也是如此;
3、李子远,男,2012年7月出生,就读湖南省长沙市枫树山莲湖小学三年级。2岁开始读绘本和诗,6岁开始写童诗。作品入选《透明的拥抱》《童诗日历》等诗歌选本;
4、本诗通过“豆子”这个意象,把蝉声写得生动有趣,充满了浓厚的生命气息,既有事物本真的状态,又有想象的奥秘,且不乏对生活的揭示,多么惊心;
5、第一节,描述的事物,所充满的色彩,即可独立成诗,因为其本身的意趣和想象力,已足以达到并且支撑一首诗的意境;
6、细细品读,由声音,到颜色,形状,再到具体的物体,这是后现代典型的艺术表现手法,却在一位少年的笔下呈现出来了,值得称道;
7、第二节,转化为一个季节,以及自然景观,融进鲜活的生活之中,既有新奇的体验,又有丰富的内涵和通透的事物,质感、生动;
8、整首诗写得老道而巧妙,老道在语言的节制与鲜活,巧妙在奇特的想象空间与本真的事物融合;
9、诗的标题就是一首诗的眼睛,看到“蝉声这道菜”,不禁让人想到台湾诗人管管的同题诗,童趣十足,妙不可言;
10、本诗给予诗人的启示:“奇绝的想象力就是一首好诗”;
11、生活之诗、想象之诗、生命之诗。
标签:animals, cooking, frying, heat, Li Ziyuan, NPC, pan, poetry, sounds, summer, sun, 新世纪詩典, 李子远
发表在 2010s, 2012, 2020s, 2021, 2022, 20th century, 21st century, Antique times, February 2022, January 2022, Middle Ages, NPC, poetry, Translations, 新世纪诗典 | Leave a Comment »
2月 13, 2022

Huang Wenqing
GENE
wenn wer einen schneemann baut
hat der immer was zu tun
mit dem menschen von dem er träumt
Übersetzt von MW im Februar 2022


新世纪诗典11,NPC2022年2月14日(情人节),3969首,1240人。黄文庆(陕西)日
伊沙推荐:北京冬奥会吉祥物之一冰墩墩热卖脱销,不过是利用了全人类对大熊猫永恒的爱,陕西佛坪是大熊猫在陕西的家(不光四川有大熊猫哦),是我父母一生踏遍青山的工作基地之一,对于这里来的诗人,我有一种天然的亲切感。50后诗人,相当于大熊猫。适逢西方情人节(中国情人节在七夕),我推荐本诗,定可与众平台推荐情诗争奇斗艳而不落下风,谁让我们是《新诗典》呢。
况禹点评《新诗典》黄文庆《基因》:严肃的作品,也可以有好玩儿的读法,有一点悬疑,还可以往超验里想想。当然最本真的,还是来源于对真实的投射。
马金山|读黄文庆的诗《基因》的十一条:
1、生活是一切艺术的出发点;
2、艺术埋藏在事物之中,更埋藏在艺术家的心底;
3、黄文庆,1957年生于洋县,陕西作家协会会员,先后在《诗刊》等纸刊发表诗文。出版有散文集《佛坪等你来》《一窗青山》等。现居陕西佛坪;
4、黄文庆的诗,带有独特而丰富的元素,那就是童趣感,语言简洁明快,自然而然,且融入地域文化特点,还不乏对宗教信仰的探究,通透而圆融;
5、本诗短短三行,却写出了一种事物中最隐秘的情状,这种发现,不仅仅是一种发现,还是对生命的有力解析,奇妙而绝美;
6、第一行,由一问,把涉及到雪人的话题打开了,并由此产生巨大的想象空间,这在北方人的感受里,尤其显著;
7、第二行,联系上“梦中那个人”,这是一种极其真实而生动的情感表露,让内心的声音显得格外珍贵,而又具体;
8、最后一行,落到了一种似是而非的境地,既有想象的感觉,还有现实的样子,好不奇特;
9、标题直抵事物的本质,也是情感的本真状态,幻化而恳切;
10、本诗给予诗人的启示:“不要小瞧生活中任何一句惊叹的话语”;
11、发现之诗、惊喜之诗、奇妙之诗。

伊沙主持 | 新世纪诗典11一周联展(2022.2.6——2.12)
标签:art, building, dreams, 黄文庆, genes, Huang Wenqing, NPC, people, snow, things, 新世纪詩典
发表在 1950s, 1957, 1960s, 1970s, 1980s, 1990s, 2000s, 2010s, 2020s, 2021, 2022, 20th century, 21st century, Antique times, February 2022, Middle Ages, NPC, poetry, Translations, 新世纪诗典 | 1 Comment »
2月 4, 2022

Wu Xinrui
OHNE TITEL
In diesem Winter
ist Xi’an ein Märchenland,
kalt und still.
Menschen werden zu Höhlenbewohnern,
verkriechen sich brav in warmen Löchern,
draußen ist Schneesturm.
Vor jeder Höhle steht ein Eisbär
unter einem Schirm
und verschmilzt mit dem Hintergrund.
Januar 2022
Übersetzt von MW im Februar 2022


伊沙推荐:王允老师不但自己写出了长安封城抗疫之佳作,还为自己的学生助攻。恕我直言,本诗是在我自创的诗外,我所读到的最好的一首长安封城抗疫诗篇,出自于13岁的女中学生之手。这一次,为什么会是年轻年少诗人多出佳作?因为他们入行浅未入圈不了解尔等的套路与预期,尚无观众意识,便没有表演一一是的,尔等入戏太深拿诗表演。
况禹点评《新诗典》吴欣蕊《无题》:怎样表述生活和源于生活的感受,对任何一个作者来说,都是一个可能绵延一生的问题。否则,诗歌史上也就不会有叶芝的“中年变法”一说
。有人讲叶芝后期的诗风焕然一新归功于庞德,有道理,却又简单化了,关键还是叶芝的主动求变。新作者当然无须考虑这个,但他们可以启发成熟作者去做更深层次的自我悟道。吴欣蕊《无题》里的这只大白熊出现得让人惊喜,它来得没有任何道理,貌似也跟“避疫”的主题没有写实逻辑上的联系,但却有着一种艰难情境下的自我治愈效果,让我想起宫崎骏的那只龙猫。
黎雪梅读《新世纪诗典》之吴欣蕊《无题》:疫情诗写出了童话诗的味道,源于少年纯净透明的水晶心,诗中所写真如”冬天的童话”般的“寂静而清冷”,文字不事雕琢所以清新俊逸,对比的手法凸显了西安封城后的真实状态,视线由远及近,由面到点聚焦到”大白熊”上,颇耐人寻味。同样的历史在不同诗人的笔下呈现出不同的面貌,这样的历史才更丰富真实,这样的诗歌才是构成诗史的基本元素。
【亚坤评诗】
无题
作者|吴欣蕊
(内容详见新诗典今日推送)
解读这首诗前,先来介绍一下作者。
吴欣蕊,13岁,家住西安,目前是一所中学八年级的学生。
之所以在诗评中先介绍作者,是因为要想充分理解这首诗,就必须先了解该诗的写作背景。这是理解这首诗的关键。
此诗出自西安疫情严重时期,一位中学生之手。
明白这个背景以后,再来看这首诗。它的“干净”、“剔透”、“童心”与“爱”就可以理解了。
关于本诗,说两点。
其一是干净。甚至可以说,它完全没有经过“污染”(技巧的烂熟就有可能是油与俗)。为什么这么说?我们来看诗。
标题是“无题”。本来,小作者可以选择N种诗歌标题。但这首诗,她却选择了“无题”。这绝不是随意为之。
因为诗歌内容写的是作者对疫期封闭在家,精神孤岛上(西安)人们的一种“童话般的爱意和悲悯”。在这种大疫面前,在这种精神困境面前,在这种生死存亡面前,一切的“文学主旨”都是多余的。唯有“爱”能给人宽慰!
所以,“无题”不是无言。它是一种情绪积满状态下的“无声”。它是一种“寂静的雪意”!这是一种“心灵的大爱”!
其二是内容。“这个冬天 西安像童话 寂静而清冷”,第一大句是很平静的陈述。非常干净!它指向了疫情期间,西安封城后的冷寂。
我甚至感觉只有孩子写出来,读后才能有这种感觉!气息才能这么纯!换一个成人,同样的语言,感觉一定会弱化!这可能就是“心灵纯度的问题”。
“人们开始了穴居生活 静静地躲在温暖的洞里 外面是漫天风雪”,这一大句交代了疫情封城后,全城百姓居家状态。“满天风雪”喻示疫情严重。
最核心的是第二段。
“每个洞口都有一只大白熊 撑着伞 和背景融为一体”
这一段是诗意内部生成的核心段。你看,作者还是个孩子,她多么善良!她希望每一个家庭门口都能拥有一个遮风挡雨的“英雄”。那就是一只大白熊!很显然,“大白熊”就是这个小女孩内心的“天使”!它指向了“爱”。
这真是人间之诗!这真是大爱之诗!这真是一首纯诗!
一首真正的“疫期童话”!
(马亚坤.2022.02.04.上海)
标签:animals, bears, fairytales, lockdown, NPC, pandemic, people, snow, winter, Wu Xinrui, Xi'an, 吴欣蕊, 新世纪詩典
发表在 2000s, 2008, 2009, 2010s, 2020s, 2021, 2022, 20th century, 21st century, February 2022, January 2022, Middle Ages, NPC, poetry, Translations, 新世纪诗典 | Leave a Comment »
2月 3, 2022

Mo Yan
ENDE
ich geh bis ans ende der sprache
und verstehe die sprache der vögel
ich geh bis ans ende der farbe
und sehe das wesen der blüten
ich geh bis ans ende des lebens
und träume vom neugeborenen kind
ich geh bis ans ende der liebe
und treffe die mutter
Übersetzt von MW im Januar 2022

新世纪诗典11,NPC2022年1月31日(除夕),3955首,1236人。第2个莫言(北京)日
《新诗典》小档案:莫言,本名管谟业,男,1955年2月17日生于山东省高密县河涯乡平安庄(现为高密市东北乡文化发展区大栏平安村),中国当代作家,中共党员。现为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国际写作中心主任,河北大学特聘教授。2012年10月,成为首位中国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伊沙推荐:莫言获得诺奖后,其文学选项增加了诗歌与戏剧,去过世界级殿堂的,其见识就把同类项甩开了。本诗是从其公开发表的第二组诗中所选的一首,感觉没得说,甚至还大有潜力可挖,但是必须写短,能说半句不说一句,思维也需要转换:无须画圆,画个半圆或直线即可,不要叙事而要叙述。
况禹点评《新诗典》莫言《尽头》:文学家在中年以后以诗人的身份发表作品是需要勇气的,因为小说讲求平衡,散文讲求从容,诗歌则要求极致(哪怕是最讲求平衡的诗篇也是站在极致一线的平衡),从这一点来讲,在文学史上功成名就的莫言,显然比太多同龄作者野心要大。本诗的最大亮点是“遇到了母亲”,有了这一句,感知便进入到了最贴心的层面。
【亚坤评诗】
尽头
作者|莫言
(内容详见新诗典今日推送)
今日新世纪诗典推送中国作家莫言的新诗。考虑到近两年文学舆论界的现实情况,再结合这首充满哲学深意和人间大爱的诗作,我个人要向新诗典表达我内心真诚的敬意!
先看标题部分:
这首诗的标题是“尽头”。“尽头”从词义上看既可以理解成非常具象的终止点,比如:某个具体道路的尽头。也可以理解成非常抽象的“终止点”,比如:灵魂的尽头,爱的尽头等等。从哲学意义上讲,抽象的“终止点”是无尽的,本质上并没有尽头。
这样再来看这首诗的标题,“尽头”之深意就很阔远而无尽了。如果你再仔细看内容,就会发现标题的深意与内容的指向是遥相呼应的。这正是这首诗成功的关键。
再看内容部分:
全诗总共八句,两两对应!每两句中第一句是动势的“因”,第二句是静势的“果”。也就是说每两句之中,第一句是作者行动化的“自问”,第二句是作者思辩性的“自答”。尤其需要注意的是:这两句之中都包含着深刻的内在矛盾性和哲学思辩力。这是该诗内部精神力量冲突最核心的部分。也是它成功的关键。
试举一句,比如:“我走到语言的尽头 听懂了鸟的鸣叫”。语言的尽头是什么?恐怕谁也说不清楚。但作者却回答他听懂了鸟的鸣叫。很显然“鸟的鸣叫”是精神化的“所指”。它所意味的内容是完全开阔的。从“物性”的角度讲,人类语言的尽头并不可能听懂鸟鸣。这就上升到了“神性”的部分。也就是“诗化”的部分。
全诗中,两句之间,这种内部哲学化的深刻对答和矛盾冲突一直持续到结束。从而给该诗带来了深度的哲学意味和精神冲击力。
“语言尽头——听懂鸟鸣;颜色的尽头——花的本质;生命的尽头——初生的婴儿;爱的尽头——母亲”
请你仔细看,每两句都有矛盾与统一。每一个内部对立都是一种哲学和社会学的深度沉思!
该诗还有一个巨大的优点:节制。
这种对立只运用四次,见好就收!我甚至感觉再多一次,它就是败笔!形式化控制非常好!
最后一句点题升华:爱的尽头是母亲。体现了作者落地之后内心深含的人间爱意!
为生于五零年代,主写小说,而又能持续贡献精彩现代诗的莫言老师高兴!真是一首精彩的现代诗!
马金山|读莫言的诗《尽头》的十一条:
1、世间万物,皆为诗,源自于一颗平常心;
2、任何事物都有关联,哪怕是再不起眼的,需要诗人做的,除了发现,就是呈现和坚持呈现;
3、莫言,本名管谟业,男,1955年2月17日生于山东省高密县河涯乡平安庄(现为高密市东北乡文化发展区大栏平安村),中国当代作家,中共党员。现为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国际写作中心主任,河北大学特聘教授。2012年10月,首位中国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4、莫言,已然是当代中国无可替代的享誉世界的大作家,不仅声誉卓著,而且作品里充满了魔幻现实主义色彩,以特殊的历史特征和社会背景,写出了伟大的作品,在世界面前,挺起了中国人的脊梁;
5、回到莫言的诗,褒贬不一,不管怎样,只要活着,只要写着,不停地写着,这还不是一首漂亮而伟大的诗吗?
6、回到本诗,以现代的艺术形式,表达自己的体验、情感和思想意识,本身就是一种智慧与力量,更是一种多元的文化底蕴,自带哲思的功能与作用;
7、诗中分别以语言,颜色,生命和爱的四个方面,来诠释人类的生存状态与成长过程,这是一种有效的总结,也是一种有力的呈现,构成了饱含情感的世界;
8、而与之相对应的,是鸟鸣,花,婴儿和母亲,使得每一层的观念与认识,形成了鲜明的色彩和活力,既揭透出事物的本质,又达到了思想的高度,简洁而大气;
9、如果在这首诗里,真的要提出一点什么的话,我觉的,如果每两行为一节,就显得更加明晰,直观了;
10、本诗给予诗人的启示:“语言的高度凝练,和人生经历的有效提炼,也是写好诗的重要内容”;
11、思想之诗、人生之诗、情感之诗。
标签:animals, birds, blossoms, color, end, 莫言, flowers, goal, horizon, language, life, love, Mo Yan, mother, NPC, people, poetry, 新世纪詩典
发表在 1950s, 1955, 1960s, 1970s, 1980s, 1990s, 2000s, 2010s, 2020s, January 2022, Middle Ages, NPC, poetry, Translations, 新世纪诗典 | Leave a Comment »
2月 3, 2022

Wang Yun
SÄE ERBSEN, ERNTE SOLDATEN
All die Schätzchen
haben gehen gelernt,
als die Leute im Winterschlaf waren.
Ein paar Frühlingsstrahlen
und alle Kleinen der Wohnhausanlage
springen aus ihren Windeln,
aus dem Kinderwagen,
aus den Armen der Mutter.
Sie treten ins Licht
und rennen herum.
Januar 2022
Übersetzt von MW im Februar 2022

新世纪诗典11,NPC2022年2月4日(立春),3959首,1236人。第3个王允(陕西)日
伊沙推荐:封城中的人们,确实是在"冬眠",解封当然是"春光"。好的抗疫诗,都不太像抗疫诗(已经形成套路和预期的所谓"抗疫诗"),它是日常的,又是永恒的;它是生活之歌,又是生命之歌。又出自90后诗人之手,好样的!
况禹点评《新诗典》王允《撒豆成兵》:对于成人,尤其是初为父母的人,没有比见到新生儿下地走路,更让人感到惊喜的了。但是疫情告诉你,有接近那种惊喜的——因疫情进入封禁的人们迎来全城解禁。至于“撒豆成兵”,好像国人生来就知道这类词语所表达的神奇之意,但我读时多接入了一重联想——孙悟空拔下一把毫毛,天地间无数小悟空随风起舞时的那种欢快。
黎雪梅读《新世纪诗典》之王允《撒豆成兵》:本诗一扫众多疫情诗低沉、悲伤的基调,有如春风拂面,焕发出勃勃生机与活力,读之格外轻松令人精神一振。它既是世界的也是时代的,更是一道美丽的风景,我们仿佛能听到诗人心灵深处的喜悦的和鸣,这是生命的最强音,也是人类的希望之所在。
马金山|读王允的诗《撒豆成兵》的十一条:
1、诗的角度,关乎诗的意境;
2、好诗,往往是不经意间的产物,甚至在有的时候就连诗人自己都没有察觉到。也或许,一但写就,就给诗人自己强烈的震撼,并欢喜不已;
3、王允,男,生于1990年,陕西咸阳人,中学语文教师;
4、本诗以简洁明快的风格,以熟悉的生活场景,以孩子们的成长过程为主线,将细微的生命变化,转化为现实世界中诗意的存在;
5、如果抛开疫情的大背景,本诗仍然充满了对生命的热爱,以及对生活日常化的细节呈现,足以见得,本诗还是一首优秀的日常作品;
6、把疫情诗写出日常的味道,但不缺少诗意的挖掘和力量,这是一种高级的生活体验,更是一种高级的写作;
7、诗中动静极小,通过孩子的成长,以及其中的变化与反差,将“冬眠”与“春光”两者的本真状态,呈现了出来,却达到了意想不到的惊喜和效果;
8、诗的底色为暖色柔光,饱含着现实与时代的色彩,让强大的人生力量,强烈而明澈起来;
9、标题很有意思,不只是一个成语,还是一个历史典故,而正是这些典型的与特殊时期的生活,表现出别有一番滋味的东西;
10、本诗给予诗人的启示:“层次感与丰富性,是一首诗的血脉”;
11、生命之诗、生活之诗、现实之诗。
黄平子读王允《撒豆成兵》
——《新世纪诗典》3959
撒豆成兵
王允
所有宝宝
都在别人冬眠时
学会了走路
春光一照
满小区的宝宝们
都从襁褓
从婴儿车
从母亲的怀里跳下来
踩着白光
跑来跑去
黄平子读诗:王允,男,生于1990年,陕西咸阳人,中学语文教师。撒豆成兵是有典故的,据说是施法以黄豆为载体,让每一粒黄豆承受施法者一息灵气,告祭天地之后画符召请地府阴兵现身阳世。阴兵现身之后抢食黄豆,吞入黄豆的同时也吞食了黄豆上承载的灵气,由此接受施法者的神识控制。如果成语本意果真如此,那么用在这里是不太恰当的。王允这首诗想表达的意思是:经过一个冬天(这个冬天可以是自然的冬天,也可以是疫情的冬天),那些不会走路的宝宝们,一下子学会了走路。王允想用“撒豆成兵”来表现宝宝们突然学会走路的神奇,但是忽视了道士召请的是地府阴兵这一层意思。抛开这一层意思,本诗是非常活泼有趣的,还有很点神话色彩。
2022年2月3日19点23分
标签:babies, baby, children, city, 王云, fairytales, family, kids, life, light, lockdown, NPC, pandemic, people, run, running, spring, story, walk, walking, Wang Yun, winter, Xi'an, 新世纪詩典
发表在 1990, 1990s, 2000s, 2010s, 2020s, 2021, 20th century, 21st century, February 2022, January 2022, Middle Ages, NPC, poetry, Translations, 新世纪诗典 | Leave a Comment »
2月 2, 2022

Mo Gao
SCHULWEG
Meine zwei großen Schwestern und ich
sind damals oft barfuß
im matschigen Lehm gesteckt.
Wir mussten durch eine lange Schlucht,
bis unter die Bogenbrücke von Changzhen,
dort haben wir uns den Schlamm abgewaschen.
In der Schultasche hatten wir neue Stoffschuhe
(mit selbstgestickten Sohlen von Mama),
so sind wir dann in die Schule gegangen,
von Stadtkindern
nicht zu unterscheiden.
2021-10-10
Übersetzt von MW am 1. Februar 2022


新世纪诗典11,NPC2022年2月2日(大年初二),3957首,1236人。第6个莫高(四川)日
伊沙推荐:大过年的,不能因为这半月进前二的是一家子,这个亚军就不给了。本诗之所以是亚军之作,一是有一份难能可贵的诚实,我发现并不是所有口语诗人都能做到这一点(不诚实要口语诗干吗);二是本诗很有社会学意义:农村出身的孩子就是比城里的孩子更知道奋斗,作者自己就是明证。
况禹点评《新诗典》莫高《上学记》:小时曾在南方的矿区小学读过一个多学期,身边的同学与北方的不太一样。当时只以为是地域差别,现在回想,还有城市与城镇的区别。本诗所写的经历,当与我那些南方同学的条件,还要有一定差距。遥想岁月,我们都是从什么样的地方出发,一路坎坷走来呵,改革开放在国人生活中的伟大,由此可见。
黎雪梅读《新世纪诗典》之莫高《上学记》:记忆中留下的多是个人史中弥足珍贵的部分,而细致入微的细节呈现则令诗歌具体而深入人心,唯其如此,诗歌才能传递出被封存的诗意,释放出历久弥香的岁月芬芳。诗歌的最后尤为出彩,也是的点睛之笔,将乡下孩子的自尊与自信展现得淋漓尽致,同时也深入到本诗的内核,一首诗的力度,也正是从这样的内核的抵达而来。
晏非跟读《新世纪诗典》| 2022.2.1诗人莫高《上学记》
春节期间,浓浓的怀旧味道暖人心,新诗典上也不例外。这首诗也是一首暖人心的诗,曾经艰辛的上学路化为多年后的诗作上学记,对细节的刻画倾注着诗人对妈妈和两个姐姐的情感,倾注着对乡村的苔沟、拱桥的情感,当时觉得苦的东西,如今能咂巴出更多的味。最后两句诗“我们就和城里的孩子/没有了区别”,仿佛一下子调亮了整首诗的色调,让读者也跟着明亮起来。
马金山|读莫高的诗《上学记》的十一条:
1、好好生活,就会写出好好的诗;
2、极好的诗,往往表面平静,而给人内心的感受往往极其复杂而且深刻;
3、莫高,本名肖棱,1972年生,《新世纪诗典》典人,中国诗歌学会会员;
4、昨天木匠,今天莫高,一定会让人记住,且会记住很久,不只是因为他们是夫妻关系,更是因为他们的好诗,以及这个重大的新年的日子,值得他们值视一生,骄傲一生。祝贺!祝福!
5、莫高的诗,以平实的语言,善于挖掘内心深处的情感,结合个人的体验,注入新鲜的事物,以及具有深层的含义和引人思考的东西,值得细细回味;
6、本诗以具体的细节,深入浅出的描述,将农村孩子上学的经历,以高清的视角,形象生动的画面,还原了一代人共同的生活和记忆,
7、所揭示出来的东西,不仅仅是本真的社会现象,更是一代人心理世界建构的精神状态,虽然诗里行间的味道平实,但给人带来的回味感,却印象最深;
8、尤其是“妈妈亲手纳的鞋底”,对于那个时代而言,既充满着浓浓的爱与温暖,更是内心的幸福与欢喜,这是一种真实的内心世界,这一点,我极有共鸣;
9、诗的结尾,把社会化的城镇现象,以及童年时光中,最再乎的东西呈现出来了,且达成了某种积极的,健康的感觉,这点对于成长过程中的孩子而言,至关重要;
10、本诗给予诗人的启示:“写具体的事物就好了,情感自己会流泻出来”;
11、记录之诗、童年之诗、时代之诗。
【亚坤评诗】
上学记
作者|莫高
(内容详见新诗典今日推送)
因为新诗典昨日推送的木匠老师和今日推送的莫高老师是一家子。本着对诗严肃的态度,我又回头仔细对比了一下这两首诗。
首先要说一下,今日之诗和昨日之诗都是写内心深处的情感和记忆,都充满着爱意和苦涩,都是以情动人。但这两首诗的内质却非常不同。
昨天的诗,细读之后有一种柔和而又内强的女性气息(请你仔细读,读个几十遍)。诗歌主要靠致命的细节、语言的幽微和女性视角取胜。而今日之诗,语言诚实、质朴、本分。读后,诗歌有一种深远的空间感。气息和内部力量更加克制、平稳、隐忍。
也许是因为我从小生活在农村,又有作者这种深度的生命体验,所以这首诗带给我的情感冲击力还是很强的。
诗的前六行是平静的叙述,没有什么情感波澜,却非常重要。首先它是诗歌整体情绪的累积和推进。这六行内容的具体呈示,是为了后面诗歌内核的爆发做准备的。它越平静越好!事实上,作者完全控制住了。
诗的前六行还有几个细节,非常重要。我整理了一下“我和两个姐姐,经常光着脚,叉着黄泥巴,走很长的苔沟,在进入场镇一座拱桥下,上学前,把泥脚洗干净”。
这些叙述指向作者内心记忆里的一个“情感空间”。贫困生活中带着暖意!它是诗歌内部力量的生发点!是这首诗生命的“魂”!
直到后五句的出现,这首诗的内部情感才最终得到了完满释放!
哦!我们终于知道“赤脚叉黄泥,又洗脚穿鞋去上学”,是因为那是一双母亲手纳的新布鞋。这时,情感的浓度达到高潮。令人泪目!
更重要的还没完。最后三句“穿上后再去学校 我们就和城里的孩子 没有了区别”
这直接把一首高浓度的个体情感之诗推向了更宏阔的社会学语境中去了。由此,它就不再是作者的“个案”,而是特殊时代,农村孩子的“共性命运”。
作者依靠“乡村生活记忆”、“母爱高浓度表达”、“深远社会学反思”三个层面,把一个农村孩子的命运、情感和心理写活了!真诗!情诗!重诗!
(马亚坤.2022.02.01.上海)
标签:children, country, countryside, 莫高, family, history, memory, Mo Gao, mud, NPC, people, river, school, shoes, siblings, sisters, walking, 新世纪詩典
发表在 1970s, 1972, 1980s, 1990s, 2000s, 2010s, 2020s, 2021, 2022, 20th century, 21st century, February 2022, Middle Ages, NPC, October 2021, poetry, Translations, 新世纪诗典 | Leave a Comment »
2月 1, 2022

Mu Jiang
DIE FLÜCHTIGE TANTE
Mutter und ihre Schwestern waren 4,
sie war die älteste.
Die jüngste Schwester
war nicht mehr jung und frisch,
sie ist zu den Lius verheiratet worden.
Später
hat sie die Schläge echt nicht mehr ausgehalten,
in einer finsteren stürmischen Nacht
ist sie geflüchtet.
Das war vor über 40 Jahren,
sie ist nie zurückgekommen.
Heute
komm ich vorbei an ihrer Stadt.
Ich schau aus dem Fenster,
schau, was sie hier anbauen,
ungefähr dasselbe wie dort bei uns.
Maisfelder, Reisfelder,
Erdnüsse, Weintrauben, Paprika.
Auf einmal ist mir
viel wohler.
2021-07-15
Übersetzt von MW am 31. Januar 2022



新世纪诗典11,NPC2022年2月1日(大年初一),3956首,1236人。第5个木匠(四川)日
伊沙推荐:以二月上半月冠军诗篇,向《新世纪诗典》全体诗人拜年!本诗之所以勇夺新春之桂冠,正在于它写得大(不是假大空的大)写得开阔写得豁达写得畅亮,第一节是世道,第二节是人心。
况禹点评《新诗典》木匠《那个逃婚的姨》:如此长的时间跨度,表达的其实是一个古老国度传统的话题——有时是因为父母包办,有时则纯粹是因为饥饿……这种中国式传统婚姻形形色色的苦,快些在人间绝迹吧。
【亚坤评诗】
那个逃婚的姨
作者|木匠
(内容详见新诗典今日推送)
读这首诗,它通篇的爱和情感的隐忍深深打动了我。
这是一首以女性视角写就的,关乎女性命运的佳作。
作者是女性。诗的标题“那个逃婚的姨”主人公也是女性。而诗歌的核心内容也是在写特殊时期一个普通女性一生的命运。
正因为作者写得很小(只写了她逃婚的小姨),写得很幽微(命运的波折感叙述很细腻),我们才能从一个普通女性一生的命运中看到那个特殊时代,普通女性的整体命运。从这个角度讲,这首诗其实是一首“情感大诗”。
全诗两段。第一段是回忆性的个体叙述。语言平静、舒缓、幽微。这一段中有几个很核心的句子。比如:最小的妹妹,一个干饼子,挨不住打,逃了出去,四十年没回来。
大家仔细看,这里有多少细节。可以讲,完全就是用细节的力量来支撑整个叙事的进行。
“因为一个饼子,就嫁人了。最小的姨因为承受不住挨打,半夜逃了出去,四十年都不愿再回去。”
我们可以想象:这是一种怎样的心灵伤痛!这是一种怎样的情感冲击!
第二段的写作更加精彩!作者从回忆回到了现实。
她路过“那个被打,逃婚的,最小的姨母的城市”。这种情感的冲击是很沉重的。但作者却没有写她姨的具体状况或者自己的感受,而是笔锋一转,写了车窗外地里的庄稼。“看到地里的庄稼 和我们那边差不多 也种的有玉米,水稻 花生,葡萄和辣椒 心里一下子 宽慰了许多”
这真是神来之笔!由具体可感的,活着的,泥土里的庄稼来折射一个普通女人一生的命运。真是精彩!
而最后两句由物思人后的情感宽慰,让这首诗的情绪达到了极致!好诗!
((马亚坤.2022.01.31.上海))
马金山|读木匠的诗《那个逃婚的姨》的十一条:
1、诗,让思想变得更加丰富与活力;
2、写出来的,都是人生。活下去的,都是灵魂之痕,唯有诗,让生命充满温暖与光;
3、木匠,本名王春云。女,70后,《新世纪诗典》诗人;
4、我注意到,木匠的简介里,每一次入典,都会有些许的变化,这既是一种正常的状态,还是一种写作的态度,比如本次,是《新世纪诗典》诗人;
5、木匠的诗,口语化,生活化,之中,自带对人文的关怀和对时代的揭露与批判;
6、回到本诗,这是一首高级的诗,这是一首抵达时代背景的诗,这是一首充满生命内涵的诗,将人世的沧桑与世事的变迁都展现出来了,开阔而饱满,深入且透彻;
7、诗的第一节,描写的是家庭、社会与事件,而正是这些情节,在自然条件下,形成了旧时代背景,揭示出来的是环境的复杂和现实的残酷;
8、第二节,好像一个电影镜头,一下子切到了现在,把看见的,让自己内心明亮的东西,言之有物地呈现出来了,既是一种心理状态,还是舒心又美妙的感觉;
9、本诗写出来,就是一种批判,就是一种关怀,就是一种生活,就是一种态度;
10、本诗给予诗人的启示:“事物本身,在诗中呈现的逻辑性,于诗而言,是大与伟大的关系”;
11、中国之诗、命运之诗、人物之诗。
黄平子读木匠《那个逃婚的姨》
——《新世纪诗典》3956
那个逃婚的姨
木匠
母亲姊妹4个
她排行老大
最小的那个妹妹
一个干饼子
就嫁去了刘家
后来
实在挨不住打
在一个夜黑风高的晚上
逃了出去了
40多年过去了
她再没回来过
今天
我路过她住的那个城市
从车窗望出去
看到地里的庄稼
和我们那边差不多
也种的有玉米,水稻
花生,葡萄和辣椒
心里一下子
宽慰了许多
2021.7.15
黄平子读诗:木匠,女,70后,《新世纪诗典》诗人。“母亲姊妹4个/她排行老大”,先前的人姊妹多,真的挺好。“最小的那个妹妹/一个干饼子/就嫁去了刘家”,男大当婚,女大当嫁。“一个干饼子”,说明彩礼可怜。看似闲闲的一笔,却是后来悲剧的起因。“后来/实在挨不住打”,家暴。不过,那个年代好像还没有这个概念。女人挨打是常事。“在一个夜黑风高的晚上/逃了出去了”,夜黑风高夜,杀人放火天。“40多年过去了/她再没回来过”,夫家没什么留恋,娘家呢?“那个逃婚的姨”是不是把不幸的根源归结到了娘家?“今天/我路过她住的那个城市”,人没有回过,联系还是有吧?否则“我”又怎么知道她住哪里?“从车窗望出去/看到地里的庄稼/和我们那边差不多/也种的有玉米,水稻/花生,葡萄和辣椒”,这是一个南方的城市了。从水稻和花生可以知道。“心里一下子/宽慰了许多”,哪块土地不长庄稼,哪块土地不养人。
2022年1月31日18点52分
标签:environment, family, fate, flight, food, history, marriage, matches, matchmaking, memory, Mu Jiang, NPC, people, plants, society, tradition, 新世纪詩典, 木匠
发表在 1970s, 1980s, 1990s, 19th century, 2000s, 2010s, 2020s, 2021, 2022, 20th century, 21st century, Antique times, February 2022, July 2021, Middle Ages, NPC, poetry, Translations, 新世纪诗典 | Leave a Comme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