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hive for the ‘1967’ Category

MISCELLANEOUS: CHINESE NEW YEAR’S EVE – 徐江 Xu Jiang

2月 16, 2023

Xu Jiang
MISCELLANEOUS: CHINESE NEW YEAR’S EVE

Outside
fireworks far away like popped beans,
popped beans down in the pan,
very large pan.
No matter if you are hard up
or happy tonight,
if there is joy among the pain,
to be measured step by step,
365 nights and days had to pass,
till this morning
the beans are done down in the pan.

Translated by MW, February 2023

新世纪诗典作品联展#徐江#(37.0)

徐江自评《新诗典》徐江《杂事诗·除夕》:我绝对是主持人提到的当年被坛子里各色“百晓生”们担忧的“西化式作者”中的醒目一员。好在时间与文本,给了僵化者们响亮的回答。本诗是一个“城市动物”眼中的除夕,它写出了一个当代人在传统节日前的当下体验。《杂事诗》里,以当下体验映射传统日常的诗,可以抻出多条系列,比如十二个月、二十四节气……都是灵感得之一瞬,却又着意捕获而成的篇目。为什么非这样写?答案很简单,无论是传统,还是当下,所有文明的有效构成部分,都是和我们作为活生生的人所息息相关的。再变幻的时代、再复杂的人性,都清晰地勾连着我们的来路和去向。诗就是这样,蹚着生命的溪流与河水,一路走来走去。

高歌:​巨大的锅,锅底的豆,爆起来,活下去……

伊沙推荐:曾记否,诗外诗内那些忧天的杞人们:在诗外,有人担心中国的下一代爱过洋节不爱过传统节日了;在诗内,有人担心中国现代诗全盘西化无视民族文化传统了,现如今,忧天者大多成灰,被忧者也老了,还是正常的中国人,而中国现代诗已经长大成熟一一全盘西化者不可能长大成熟,因其没有身体、血肉和灵魂。现如今,传统的东西反而依赖现代诗写活写真写生动,本诗正是如此。

LIEBE VÖGEL – 君儿 Jun Er

9月 6, 2022

Jun Er
LIEBE VÖGEL

Ich hab als Reporterin
eine biopharmazeutische Fabrik besucht.
Der Direktor kam aus Dänemark,
er hat bemerkt, dass an der großen Glastür
immer wieder Vögel dagegen flogen,
dann waren sie tot oder verwundet.
Das Glas hat den Himmel gespiegelt,
die Vögel haben das für echt gehalten.
Sie haben sich von hoch oben hineingestürzt,
es war praktisch Selbstmord.
Er bat sämtliche Mitarbeiter um Hilfe,
alle dachten nach, und am Ende
hat man zwei täuschend echte Bilder
von Adlern auf die Glastore geklebt.
“Seither hat kein Vogel mehr mit dem Kopf
oder mit dem Körper das Glas angegriffen.”

2021
Übersetzt von MW im September 2022

新世纪诗典作品联展#君儿#(35.0)

 

新世纪诗典第12季,NPC9月7日,4174首,1281人。第35个君儿(天津)日

伊沙推荐:好的平台一定是全部生态系统的抽样调查,君儿在《新诗典》这半月中的处境,就像她在中国诗林中的处境:这是她的35.0,在女诗人中是领先的,绵、厚、韧是她的优势,尖、锐、异是她的劣势,所以这35.0来得真不容易。

​《新诗典》小档案:君儿:这种一首一首追“典”的历程不觉已经12年了,从2021至2022,其间经过了这么多波澜起伏的生命,种种从未有过的际遇,自己都绝对没有想到的,比如3年大疫,比如个人生活的变故。身边仍有这么多亲人和朋友,仍有诗歌,这是最大的慰藉,夫复何求。
感谢新世纪诗典主持人、伟大的诗人和文学家伊沙,无论鼓励还是批评,都是如此难得和珍贵,使我不断鞭策自己,用心写出独属于自己的诗歌,为这份经历与际遇留下自己的声音。不如此,无以回报,我们为古老汉语言文学做出的任何一点努力与贡献,都将是世界级的,因为我们的国度伟大、独一无二;因为我们的文学辉煌,曾经难有匹俦;因为我们有责任创造出当代的好文学,好诗歌。
以前,我爱说生逢诗江湖时代,有了新诗典,与众多好诗人一起,共沐新诗典每日的诗歌盛会与盛宴,进入前无古人的新诗典时代,常怀幸福与不安。幸福因一个个以自己名字命名的诗歌日,一次次的欢欣鼓舞;不安因下一首好诗还不知何处,自己要付出怎样的心血与求索才能写出。这种矛盾与欣喜交织的创作生活,又交织了太多来自时代、来自生活、来自个性的冲击与羁绊,但创作的价值与意义也正在于此吧,抽刀断水水更流,没有这万古惆怅,没有创造的喜悦与欢乐,写它何来。

​伊沙:此图为《新诗典》2018年首届江南诗会当涂祭李白,这个场景被我写进长篇小说《李白》,在场诗人的接力祭词大部分被引用。

况禹点评《新诗典》君儿《爱鸟》:本诗在君儿诗作里属于出“奇”的一路。但其灵感依然是采自生活,围绕着仍然是写实的核心,这一点尤为难得。

​庄生:写得好!今天在微博上无意看到一段视频,说一段绿道被改造了,安装了透明玻璃,跑步的人看到很多鸟儿撞死了。再读到这首诗,心里悯然。

​李岩:我在小县城也经历了同样的事,还是晚上

 

 

VERSCHIEDENE SACHEN: GEGENMITTEL – 徐江 Xu Jiang

6月 15, 2022

Xu Jiang
VERSCHIEDENE SACHEN: GEGENMITTEL

Schönheit des Flusses der durch die Stadt geht mit hohen Häusern am Ufer
Schönheit der Wolken die langsam vorbeiziehen vor Fensterwänden im leeren Cafe
Schönheit von Baumkronen im dichten Wald egal ob von oben oder von vorn
Schönheit des Verkehrs in der Nacht auf der Brücke
Schönheit der Sterne auf dem Bildschirm auch auf dem Bildschirm der Himmel ist schön
Schönheit des Windes den du nicht siehst im Frühling von vorn von oben im Herbst
Schönheit des Regens der prasselt auf Köpfe auf Autodächer der vor den Wischern rasch zurückweicht
Schönheit wenn Ketten am Hals an den Händen im Kopf aufgehen
Schönheit die schwankt vom Licht in der halbvollen Teetasse oder natürlich
auch manchmal im Whiskey
Schönheit der Zeichen die vom Pinsel fließen oder die springen von der Tastatur
Schönheit wenn Poesie verschwindet, und du der Wiedergabe nachjagst
Schönheit von abgeriebenen Holzschüsseln
Schönheit im Traum im Traum sich winden egal in welchem Traum dann steigst du auf und fliegst wieder zurück
Schönheit von Zigaretten die brennen im Nichts und ihre einzelnen Schreie
Schönheit von Katzenspuren im Schnee oder von anderen kleinen Tieren
Schönheit des Kriegs der alles vernichtet
Nein! Scheiß auf den stinkenden Krieg in dem alles nicht mehr existiert

Übersetzt von MW im Juni 2022

新世纪诗典作品联展#徐江#(35.0)

《新诗典》小档案:徐江,1967年生。著有诗集《徐江的诗》《黄昏前说起天才》《杂事诗》《杂事与花火》《我斜视》、诗学专著《现代诗物语》《这就是诗》等20多种。

伊沙推荐:4.4《新诗典》十一周年云诗会冠军,6月下半月推荐诗冠军。我之所以如此欣赏这首诗,就在于开年以来强大的现实将大把诗人搞得方寸大乱时,本诗是现代主义的。后现代主义口语诗不等于机械写实主义和传统现实主义,我的同志哥们,警醒吧!

况禹点评《新诗典》徐江《杂事诗·反对时事的诗》:诗人没有不关心时事的,但他不能够为时事所累,尤其是不能被所有正的/反的主流喧嚣所裹挟。如果一个艺术家对时事的理解,和随便哪个地区的首相、外交部长和电视新闻主持人近似,那你还是别写了,同时还要反省——自己怎么被魔鬼摄去了魂魄?

【亚坤评诗】
杂事诗·反对时事的诗
作者|徐江
(内容详见新诗典今日推送)

面对徐江老师这首诗,我一下子有点“哑火”。
尤其是面对一个资深诗人,一个三十多年来一直身处中国诗歌一线的诗人。
尤其是面对一个抒情、意向、口语、后口语等都可以自如写作,古典诗境、文化阐释、知识分子理数等都可以“自由进出”的现代诗人。
我原来不想仅就一首诗来评一首诗。我希望看到一个诗人的全部。所以,在新诗典推送的诗人中,我都会去看他的全部推送。

在读诗和评诗的过程中,我总想从中拆解出一些独属于自我的“独特意味”,这其实是有问题的。
追寻意义的过程,也许就是消解意义的过程。何况是面对一首好诗。何况是面对其他人的一首好诗。更何况这是评论。也许,理性退后,我更应该重视感受。
只针对一首诗的精准感受。
以后,也许应该多几种花样评诗。比如:

请看这首诗的文学修养。它每一句都有独立的“诗点”,每一句都有一个独特的“诗性画面”。

请看这首诗的感觉。它每一句都有聚焦和精微的透视。诗歌质感可以抵达“一滴水的内部”。

请看这首诗的形式和节奏的变化。它的形式形成了一种铺陈的“绵密之美”。它长线条的“乐句”中,每一句都有节奏的转折。
而最后一句,恰是一个惊天的节奏变化。
一个完满的“诗核爆破”!

(马亚坤.2022.06.15.上海)

WENN ICH IRGENDWO GEH AUF DER WELT – 李少君 Li Shaojun

4月 14, 2022

Li Shaojun
WENN ICH IRGENDWO GEH AUF DER WELT

Ich war in Osteuropa in einem Weingarten bei einer Kleinstadt.
Strauch und Gras, alles still. Niemand empfängt uns.
Kein kleiner Hund, keine Katze.
Aber es war ein sehr schöner Spaziergang.

Ich war in Teheran im Zentrum in einem Park,
Muslime breiten Teppiche aufs Gras, da sitzt man im Kreis,
Burschen und Mädchen tauchen die nackten Füße in den eiskalten Kanal.
Sie sind froh, tun nicht nur so.

Ich war auch in einem dichten Wald bei New Jersey,
am Straßenrand geparkt, ein Hirsch rennt schnell weg.
Die Leute dort sagen mir, von ganz nah
schaut mich vielleicht ein Wolf kaltblütig an.

Überall wo ich hingeh, hör ich die Ansage:
Wenn Sie aussteigen, achten Sie auf Ihre Wertsachen!
Ich hab mir gedacht, die wertvollsten Sachen, die ich bei mir hab,
das bin ich selbst, und mein Herz.

Übersetzt von MW im April 2022

 

伊沙推荐:开放时代的中国诗人开始走向世界,在本诗中我乐见于这世界是真的世界,而不是被强权分割的世界,我乐见于其中有被西人污化为"邪恶轴心"的"善良轴心"(出自一位德国女作家语),我乐见于"我最贵重的/只有我自己,和我的一颗心"。

​况禹点评《新诗典》李少君《当我在世界各地行走……》:游子行万里,如同书虫破万卷书,这两者最难的,就是守住慧根,而不被世相与心相中的千奇百怪裹挟。这和本诗中“最贵重的……我的一颗心”,其实都是近似的道理。

 

【亚坤评诗】
当我在世界各地行走……
作者|李少君
(内容详见新诗典今日推送)

夜已深了。上海疫情严重,我仍处在“飓风之眼”中。写诗评诗也解决不了什么“问题”,唯能带来“心”的安慰。

这种感觉和诗中作者的内在感觉,在某一时刻,某一种环境里,应该是同和的。

一个写作者,无论在何种境遇里,都应该能找到自己本源的“那个声音”!只有这种,才能回望“心灵之塔”。否则,就非常危险。

如果结合李少君老师本身的工作属性看,这种“内部的警醒”很难得,我能读出其中的“自省”和“自觉”。这种平衡感的把握真得很难!

诗中沉静的叙述,是在内心冷静克制下完成的。很稳,很静寂,很内醒!

整首诗还透着“精神智性”,让我陷入基于诗歌内容背后的个体沉思!

尤其值得特别说一下的是:这首诗的散文化叙述,非常安静。气息真得很稳!这和作者的心性一定有关系!
总共四段,每段四句,结构和形式也非常稳,非常干净!

最后一段,最后两句的“升华”,提炼了这首诗的“精神纯度”。让内部的“生命哲思”得到完满的释放!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天地一瞬,独心与万物同在!

(马亚坤.2022.04.13.上海)


​黄平子读李少君《当我在世界各地行走……》

——《新世纪诗典》4027

当我在世界各地行走……

李少君

我到过东欧小城郊外的葡萄园
草木静寂,没有任何人来欢迎我们
一条小狗一只小猫都没有
但我们仍欣欣然,在枝叶间一路游荡

我还到过德黑兰市中心的公园里
穆斯林在草地上铺开地毯,合围而坐
青年男女赤脚伸进沟渠冰凉的水里
他们的快乐,不只是表面上的

我也到过新泽西附近的茂密森林里
公路旁停留时,我看见一头鹿迅疾离去
但当地人告诉我,隐秘的不远处
也许有一只狼正冷眼盯着我

我每走到一处,总有声音提醒我:
下车时请带好你的贵重物品
我想了一下,我最贵重的
只有我自己,和我的一颗心

黄平子读诗:李少君,1967年生,湖南湘乡人,1989年毕业于武汉大学新闻系,主要著作有《自然集》、《草根集》、《海天集》、《应该对春天有所表示》等十八部,曾任《天涯》杂志主编,海南省文联副主席,现为中国作家协会《诗刊》社主编。第一小节,在“东欧小城郊外的葡萄园”行走。没有人,也没有小狗小猫,“我”体会到了草木的寂静。第二小节,在“德黑兰市中心的公园里”行走。从青年男女身上,“我”体会到了穆斯林的快乐。第三小节,在“新泽西附近的茂密森林里”行走,从“我”眼中的鹿和当地人话中的狼,我体会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第四小节,一句“下车时请带好你的贵重物品”,让“我”体会到了人与人之间的不友好。曹操云:“宁我负人,毋人负我。”面对不友好的世界,“我”显然选择了另一条处世之道:“我想了一下,我最贵重的/只有我自己,和我的一颗心”,“我自己和我的一颗心”,这是别人永远也无法窃取的!
2022年4月13日20点14分

 

ODD JOBS POETRY: HORROR MOVIE – 徐江 Xu Jiang

3月 3, 2022

Xu Jiang
ODD JOBS POETRY: HORROR MOVIE

me in 1971, 4 years old
sees 54-year-old me in the mirror

predicts people spend every day
between smog and virus

Translated by MW, 3/3/22

新世纪诗典作品联展#徐江#(34.0)

 

新世纪诗典11,NPC3月4日,3987首,1243人。第34个徐江(天津)日《新诗典》微信版:徐江,1967年生。著有诗集《徐江的诗》《黄昏前说起天才》《杂事诗》《杂事与花火》《我斜视》、诗学专著《现代诗物语》《这就是诗》等20多种。1991年创办同仁诗刊《葵》。 五次获《新世界诗典》李白诗歌奖,曾获首届亚洲诗人奖、《世界诗人》2006年度国际最佳诗人。庄生诗歌奖2021年得主。伊沙推荐:这是一首叫人开脑洞的诗,1971年,我们物质匮乏,但环境洁净,现如今,我们物质充盈,但环境黑暗,那时若有一个孩子预言了现在,就是恐怖片。在机械写实主义甚嚣尘上之际(在口语诗人中),这首角度刁钻的超现实诗尤其可贵,老诗人们依然在对中国现代诗做着积极的贡献。​转徐江自评:老妈家的旧地砖起幺蛾子,刚和装修师傅讨论翻修方案,悉心算来,连装修、带挪书搬家具,还可能要尽快租房周转,都是让人“望而生畏”的琐事,送走师傅,看到今天推荐本诗。过去听说人一过中年都累,不以为然。体质下降后,觉得处处如此。经此感受之后,再看世间诸事,更多了一分敏感上的体认,也多了一分对我等人类自以为的各色智慧摸高的解嘲。还是那句话,群情瞎激奋的岁月漩涡里,勉力多写才是硬道理。司马迁这么做的,老师任洪渊这么努力过,老朋友伊沙一直这样做,我会继续努力。黎雪梅读《新世纪诗典》之徐江《杂事诗.恐怖片》:人们常说的“一语成谶”大概如此吧,当年“四岁的我”对“54岁的我”所说的预言,看似难以置信和荒诞不经,却在今天都一一应验,甚至可能比预言的情形更为严重和可怕,这便是我们这个时代及人类的尴尬处境。所以在我看来这不仅是超现实主义的诗歌,也是写实主义的诗歌。让人们意识到人类若是继续放纵自己的行为,我们每一个人就不仅仅是恐怖片的观众了,而是会成为恐怖片里一个个惊恐不安的角色。本诗写得智性而又节制,语言虽不激烈却令人警醒,寥寥数行却意味深长。【亚坤评诗】杂事诗·恐怖片作者|徐江(内容详见新诗典今日推送)这是一首超现实主义诗作,又是一首现实主义诗作。说它是超现实主义,是因为作者是站在自己的“心象”中来进行诗歌叙事的。他把54岁当下的自己“穿越”到4岁这个年龄来说话!54岁的当下,是现实的,是可感的。而4岁的自己是超现实的,是一种“心象”。这种“心象移位”的写作方式,无形中增加了这首诗内部的“精神力”。试问:对当下现实“毒霾”和“病毒”的“喻示”和“批判”,是“四岁孩子”说出来更有力,还是当下54的作者本身说出来更有力?说它是现实主义,是因为它本质上指正的还是“现实生发的问题”。不管是“毒霾”还是“病毒”,它都不是50年前发生的突出问题,而是当下存在的突出问题。这样看,这种由“诗中主角”(四岁心象)代替“现实本我”(五十四岁实象)说话的写作方式,是一种超现实的“写作策略”。我的体悟,从精神本质上讲,这首诗仍是一首“批判诗”和“反思诗”。你看,不管站在四岁孩童的视角,还是站在现实成人的视角,当下的现实环境和正在发生的事情,都是一种“恐怖片”。一首真正意义上的“文明之诗”!(马亚坤..2022.03.03.上海)

伊沙主持 | 新世纪诗典11一周联展之女诗人小辑(2022.2.16——2.28)

伊沙主持 | 新世纪诗典11一周联展之女诗人小辑(2022.2.16——2.28)

 

EUPHRAT-PAPPEL:侯馬 Hou Ma

3月 3, 2022

Hou Ma
EUPHRAT-PAPPEL

Du bist die Meisterin der Trauer, die aus Wunden weint.
Die Meister-Asketin, die Schönheit von Falten und Narben her kennt.
Die Meister-Überlebende, die ihre Krone abwirft.
Die Meisterin der Anmut, die Weidenblätter trägt in der Jugend, Pappellaub in mittleren Jahren, Ahornblätter im Alter.
Sie sagen, du seist im Alter am schönsten.
In Wirklichkeit bist du am schönsten als Tote.
Du einsamer Laubbaum!
Deine Schönheit ist weit entfernt von der Schönheit der Massen.
Du Meisterin der Freude, die nicht daran glaubt, dass sie stirbt!
Du Meisterin des Düfte, die aus der Wüste das Meer destilliert!
Du Meisterin der Kunst des Alterns und des Todes!

2021-11-05
Übersetzt von MW am 2. März 2022

新世纪诗典作品联展#侯马#(33.0)

 

新世纪诗典11,NPC3月2日,3985首,1243人。第33个侯马(内蒙古)日

伊沙推荐:纷纭乱世中,几位求道派老诗人稳如泰山,稳健在这时显出了价值,其中侯马这一首在文本上最为完美:情感之饱满,视角之独特,修辞之新颖,是脱态于传统咏物诗而创造出的纯度厚度至高的现代抒情诗,当居半月亚军。

况禹点评《新诗典》侯马《胡杨》:此诗看得人不禁称奇——1.“大师”一词自打在汉语里沦为常用词以来,词性已从最初的高评级别降为自带喜感、具备一定反讽效果的词汇,使用它,会具备一定的风险。迄今为止,包括译诗在内,以前只有在策兰《死亡赋格》中“死亡是来自德国的大师”,该词的使用最为郑重。本诗在我所读的佳作里堪称第二次完美使用,也是汉语里的第一。2.本诗采用了欧化语态,与习见的侯马诗歌中的日常风格大异,当然对于我来言不算意外,也正好借此提及大家注意到侯马气质中现代式维美与抒情这一元。

黎雪梅读《新世纪诗典》之侯马《胡杨》:在一般人的眼里,胡杨给人的印象无非是“生而三千年不死,死而三千年不倒,倒而三千年不朽”,像这样三生三世的神奇生物,人们看到的只是它顽强的生命力和动人心魄的美丽。而在诗人侯马的眼里,胡杨的形象是如此丰富而又立体,它简直就是无所不能的“大师集合体”:“悲情大师”、“苦修大师”、“生存大师”、“风度大师”、“欢乐大师”、“芳香大师”及“审美大师”,对胡杨的审视由表及里、由内而外,由物质到精神,突破了胡杨作为一传统的诗性意象,而给予其新鲜可感、意蕴深邃的内涵;在诗人笔下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具有“自然属性”的胡杨,更多的是它身上所具有的“人性”和“神性”,这也是我所见到的对胡杨的最高礼节的赞誉。同时诗人将对胡杨的赞美 ,对生命、衰老与死亡的豁达,以及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等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情感内敛而不张扬。这些因素纵横交织,读后无不令人灵魂震颤,进而思绪万千……

​【亚坤评诗】
胡杨
作者|侯马
(内容详见新诗典今日推送)

这首诗真是绝了!这真是典型的经典化写作!我甚至觉得作者这首诗就是奔着经典化写作方向去的。写得太独特了!太有质感了!
如果仅仅是把“胡杨”的生命形态写好也就算了,问题是诗歌的内核比这一层高很多啊。它写的是“生命形态”问题啊!甚至把“生命形态”还拔高了一个层次,写的是“哲学-道”的问题啊!真得不佩服不行!

仔细读这首诗,真能学到好多东西。这就是成熟写作者的心性、思想、精神、审美、文化等高度提纯后的结果!

一个晚上,我多次盯着手机读这首诗。实在找不出什么破绽。它可以说的点实在太多了。就这样,一直过了十二点,我都没有下手。
实事求是讲,这首写胡杨的诗,基本打破了当前“胡杨”写作的所有“内容模式”。从这个角度讲,这首诗写作角度之“刁钻”可见一斑。
写胡杨生命体变化形态的有很多,但把具象的生命体变化形态(可视的)和各种抽象的“大师”链接起来,进而沉淀出如此深度的“生命况味”,还真从未见过!真是绝了!

我一直有关注和跟读侯马老师的作品。这首诗让我心里一惊!原因是:我感受到了作者明确的求变思维和现实突破。
事实上看,这首诗确实是变了!它突破了!

语言技巧的娴熟、结构安排的匠心、诗歌修辞的独特、精神高度的提纯、审美思维的质感,共同造就了这首诗的“突破”(如果和作者其它经典作品类比的话)

对于一个成熟且知名的写作者来讲,特别是对于侯马老师这种经典化写作意识很强的作者来讲,每一首诗的亮相都是一次“登山”。它其实是有“风险的”。
这一首,毫无疑问,提供了一种新的质感和审美境域!
我还想说,技巧真是太好了!这首诗真不知是一气呵成的“灵感之作”,还是苦心孤诣后的“雕刻之作”。
诗中每一个与“大师”相互对应的修辞和细节,都是如此精准。它们彼此之间“内部精神”还是相互连通的”。同时“内部力量”也是相互“挤压的”。这种矛盾的冲突和统一,形成了很高的“精神效能”和“美学效应”!

真是一首对生命进行极致化抒情的作品!
我就先说这么多!

(马亚坤.2022.03.02.上海)

​黄平子读侯马《胡杨》

——《新世纪诗典》3985

胡杨

侯马

你这从伤口流泪的悲情大师
以皱褶和皱裂美容的苦修大师
自断树冠的生存大师
携柳叶之童年杨树叶之中年
枫叶之晚年的风度大师
人们以为你晚年最美
其实你死后最美
你这孤独的乔木
远离众美的最美
你这不相信最后一次死亡的欢乐大师
在荒漠中萃取大海的芳香大师
衰老与死亡的审美大师

2021、11、5

黄平子读诗:侯马,1967年生于山西。最新出版诗集《夜行列车》(中国桂冠诗丛第三辑),2022年获第十一届NPC李白诗歌成就奖。现居呼和浩特。“你这从伤口流泪的悲情大师”,胡杨流的当然不是泪,是盐。当体内盐分积累过多时,胡杨会从树干的节疤和裂口处将多余的盐分自动排泄出去,形成白色或淡黄色的块状结晶,称“胡杨泪”或“梧桐泪”,也称“胡杨碱”。“以皱褶和皱裂美容的苦修大师”,指胡杨条裂状的树皮。“自断树冠的生存大师”,当胡杨树树龄开始老化时,会逐渐自行断脱树顶的枝杈和树干,最后降低到三、四米高,依然枝繁叶茂,直到老死枯干,仍旧站立不倒。“携柳叶之童年杨树叶之中年/枫叶之晚年的风度大师”,胡杨树树叶奇特,因生长在极旱荒漠区,为适应干旱环境,生长在幼树嫩枝上的叶片狭长如柳,大树老枝条上的叶却圆润如杨。故胡杨有“变叶杨”、 “异叶杨”之称。胡杨叶如枫叶,到了秋天就会变黄、变红或者变褐。“人们以为你晚年最美/其实你死后最美”,这大概就是人们常说的:“生而不死一千年,死而不倒一千年,倒而不朽一千年,三千年的胡杨,一亿年的历史!”“你这孤独的乔木/远离众美的最美”,因为远离众美,所以孤独。因为孤独,所以有了与众不同的美。“你这不相信最后一次死亡的欢乐大师”,胡杨的死亡就是重生,像凤凰涅槃一样。“在荒漠中萃取大海的芳香大师/衰老与死亡的审美大师”,胡杨是沙漠的守护神,活着,美。死了,也美。
2022年3月2日22点09分

伊沙主持 | 新世纪诗典11一周联展之女诗人小辑(2022.2.16——2.28)

伊沙主持 | 新世纪诗典11一周联展之女诗人小辑(2022.2.16——2.28)

 

 

ALTE LANDSTRASSE IM WESTEN – 李少君 Li Shaojun

11月 20, 2021

Li Shaojun
ALTE LANDSTRASSE IM WESTEN

Wer vom Osten daherrast auf der Autobahn,
der passt nicht zum Rhythmus hier in der Wildnis.

Wenn die Sonne untergeht, wird es noch einsamer.
Vorn auf der Strasse trotten die Kuehe.
Egal, wie du hupst, egal wie du schreist,
egal wie du bruellst, sie geben nicht Vorrang.

Diese Viecher sagen dir damit:
Sie sind eigentlich hier die Herren!

Uebersetzt von MW im Nov. 2021

新世纪诗典作品联展#李少君#(7.0)

 

新世纪诗典11,NPC11月21日,3884首,1220人。第7个李少君(北京)日《新诗典》小档案:李少君,1967年生,湖南湘乡人,1989年毕业于武汉大学新闻系,主要著作有《自然集》、《草根集》、《海天集》、《应该对春天有所表示》及英语诗集《碧玉》、《李少君诗歌精选》等十八部,被誉为“自然诗人”。作品被翻译成英、法、日、德、西班牙、韩、俄、葡萄牙等十多种文字,收入大学教材等上百种选本。曾任《天涯》杂志主编,海南省文联副主席,现为中国作家协会《诗刊》社主编。​伊沙推荐:李少君被称为"自然诗人",自己也似乎欣然接受了,而这是很有风险的。自然主义者、环保主义者,似乎都是复古、反现代化的代名词,我宁愿认为:譬如本诗,不是"自然诗人"的必然结果,而是一个诗人的瞬间感觉。​况禹点评《新诗典》李少君《西部的旧公路》:有西部感。出乎意料的洋气,又绝对是本土的,接地气。长度也恰到好处。这种题材,惧繁复,越多说,留给读者的空间就越小。而诗歌这种体裁,空间在许多时候就是美感本身。黎雪梅读《新世纪诗典》之李少君《西部的旧公路》:东部和西部不仅是存在自然景观的差异,人们的观念、生活节奏和思维方式也大为不同,就连动物的行为也被潜移默化,都是慢条斯理的。基于此,西部的人到东部,不习惯那里喧嚣和快节奏;而东部的人到了西部,也很难适应这里的荒凉和慢节奏。本诗便是这一现象的真实写照,心急火燎的东部人遭遇西部牛群的慢慢吞吞、旁若无人,任你再大本事也无可奈何,因为“它们才是这里真正的主人!”,所以正应了国人那句“客随主便”,其中哭笑不得和无可奈何的情态富有画面感,滋生出别样的幽默风趣,并可自由出入于现实、时空与心灵,无所不往,无所顾忌。

YERPA – 洪烛 Hong Zhu

5月 19, 2020

Hong Zhu
YERPA

Attachment is hard, you want to break free and you can’t.
Laughter, then crying, crying, then laughs.
Is laughing better? Not as high as the mountain or small as the moon.
You are still attached, you want to forget and you can’t.
Would be good if you could, good and gone.
Gone but not gone? Be good, leave it unfinished?
Attachment is ever unfinished.
Because you want too much, and receive not enough,
you have trouble. Black hair can be cut,
trouble cannot.
Attachment is understood but not gone, because you don`t want it
or cause you don’t dare? You can`t give it up,
or don`t get what you want?
You have one hundred thousand great peaks, I only want
a temple so small you don’t know it is there.
You have the ends of the world, I only want
ten steps of green grass.

Translated by MW, May 2020

Hong Zhu, orig. name Wang Jun, born in May 1967 in Nanjing, died 3/18/20 in Nanjing. Chief editor of China Federation Literature press. Famous high school poet, many awards.《新诗典》小档案:洪烛(1967年~2020年3月18日),原名王军,生于南京,1979年进入南京梅园中学,1985年保送武汉大学,1989年分配到北京,全国文学少年明星诗人,原中国文联出版社文学编辑室主任。洪烛曾出版有诗集《南方音乐》《你是一张旧照片》《我的西域》《仓央嘉措心史》《仓央嘉措情史》等[2]。洪烛是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全国文学少年明星,当时还在读中学的他就在《语文报》、《星星》、《鸭绿江》、《诗刊》、《儿童文学》、《少年文艺》等一系列报刊发表大量诗歌散文,十几次获得《文学报》等全国性征文奖,在全国中学校园赢得一定的知名度。洪烛因病于2020年3月18日在南京去世。

GREEN PARAKEETS – 侯马

4月 8, 2020

Hou Ma
GREEN PARAKEETS

Over ten thousand green parakeets
land on a big tree,
they fly up again in a great sound
and on the tree
there are still ten thousand green parakeets
but these are its own leaves.

1/16/20
Translated by MW, April 2020

 

 


%d 博主赞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