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hive for 2022年3月

ANGEHENDE MAMA – 宋壮壮 Song Zhuangzhuang

3月 30, 2022

Song Zhuangzhuang
ANGEHENDE MAMA

Sie steht starr wie ein Holzhuhn
im Korridor,
vier oder fünf Meter
von der Tür ihres Sprechzimmers.
Ich frag sie, was sie da macht.
Sie sagt, drinnen wärmt jemand Essen in der Mikrowelle.
Aber da muss man sich doch
nicht so weit verstecken!
Als ob da was explodiert!
Mit der Zeit merk ich,
ihr Bauch
ist ein bisschen gewölbt,
dann versteh ich, was los ist.

2022-03-03
Übersetzt von MW am 30. März 2022

新世纪诗典作品联展#宋壮壮#(21.0)

伊沙推荐:另一位成长很快的85后诗人,是宋壮壮。对于医生,我很好奇,见多识广的他们是变得更麻木还是更敏感?本诗告诉我,至少兼作诗人的医生变得更敏感、更有爱心、更有领悟力。本诗在这个扩大的半月中亦属上乘之作。

​高歌:宋大夫好诗[强]人类的情感啊,有些是无须经历与体验,就能怦然心动的,而有些是浸淫其中也无感的,也实在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所谓共情,有时也是双向的,有时自己共不到别人,别人也共不到自己,却也不必苛责,一切随缘吧,无缘对面不相逢啊。题外话。

黎雪梅读《新世纪诗典》之宋壮壮《准妈妈》:诗中所写女同事对有人用“微波炉热饭”的强烈反应,不由想起人们常说的,“女本柔弱,为母则刚”,这样的反应应该是一个“准妈妈”出于本能对胎儿进行的保护,虽然感觉有些夸张,但也完全可以理解。“我”由当初的“大惑不解”到“恍然大悟”的过程,写得真实细腻而又富有表现力,叙述的节奏不徐不缓,为我们展现了同事之间温暖如春的和睦关系,亲切自然的“准妈妈”形象更是给人留下了深刻而又难忘的记忆。

马金山|读宋壮壮的诗《准妈妈》的十一条:
1、生活是诗歌之母;
2、诗,是安静的产物,你在读它们的时候,哪怕是再大声;
3、宋壮壮,1988年出生,针灸科大夫,猫咪、篮球及野钓爱好者;
4、宋壮壮的诗,常常以细微的事物,最小的动静,把一首诗呈献得独特而有力量,不仅奇妙,而且妙趣横生,既有荒诞的效果,还有隐秘的智慧,反映出先进的现实与世相;
5、本诗通过一个细节,支撑起一首极其细腻而精致的诗,而正是这种奇特的感觉,以及诗人敏感的发现,才构成了充满温暖的诗;
6、前半部分,以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为背景,在细致入微的感受与观察之中,构成了奇妙的现实生活的景象,画面撷取干净、明澈;
7、诗中所流露出来的意味,以及其中所包含的内容,纹路清晰,内涵极富感染力,且画面的质感效果极富特点;
8、后半部分,事实上是最后的四行,由一个细节的发现,给出了明确而具体的答案,这是一种极强的感悟能力,也是生活的智慧;
9、题目也用得巧妙极了,不仅极含新颖别致,而且独具创意,让人一目了然,而又深刻;
10、本诗给予诗人的启示:“把握好细小的事物,就是把握住了本真的诗意”;
11、细节之诗、发现之诗、世相之诗。

MILCHZAHN – 庄生 Zhuang Sheng

3月 29, 2022

Zhuang Sheng
MILCHZAHN

Der zweite Milchzahn der großen Tochter
ist beim Brotessen rausgefallen.
Sie hat ein bisschen geweint,
dann hat sie den Zahn genommen,
ist ins Bad gegangen,
hat ihn mit ihrer kleinen Bürste
sauber gemacht
und in die Milchzahnschachtel gelegt.

Zum Schluss hat sie ihrer Mama gesagt,
heute gehen wir früher schlafen,
und im Wohnzimmer darf kein Licht sein,
sonst kann die Zahnfee nicht kommen.

2022-02-08
Übersetzt von MW im März 2022

新世纪诗典作品联展#庄生#(21.0)

 

《新诗典》小档案:庄生,1985年生,广东潮汕人。新诗典常青藤诗人,视觉艺术家。主编《蝴蝶》诗刊。2020年10月1日,创办“庄生诗歌奖”。中国首位拒绝任何诗歌奖的诗人。著有诗集《冷的光》、诗文集《火焰的脸上》,摄影集《这就是爱》。现居深圳。

伊沙点评:《新诗典》快满11周岁了。11年前中国诗坛的生态环境是什么样子?80后已出现,但都是大80,85后以降还都是全新的。今明两天,我们推荐两位由《新诗典》发现并推成的85后诗人,他们都已成长为颇具实力的诗人。首先是庄生,这首诗写得多可爱,童趣与民俗跃然纸上,融化人心。

​0329况禹点评《新诗典》庄生《乳牙》:戾气过众的春天(我当然知道它为什么,但不展开讲,反正绝不是众人自作聪明飞蛾扑鬼火的那类原因),太喜欢读真、纯之诗,庄生这一首,从孩子的成长出发,却已泯然超拔于时代的公共噪音,堪为大作。

黎雪梅读《新世纪诗典》之庄生《乳牙》:伴着童话故事长大的孩子们真幸福,乳牙掉了也不怕,晚上还会梦见牙仙子;有个诗人爸爸更幸福,孩子长大以后总能在爸爸的文字里找到自己成长的点点滴滴……本诗写得
充满童趣,记录了女儿换牙期中的某个片段,一系列富有个性特点的动作描写,可以说给足了画面感,使女儿乖巧可爱的形象呼之欲出,令人莞尔一笑的同时,觉得心也被这纯洁美好的童真给萌化了。

​【亚坤评诗】
乳牙
作者|庄生
(内容详见新诗典今日推送)

记得前几年,诗人盛兴开始每天写六首诗,并一直持续到现在。我也弄不清楚从什么时候开始,诗人庄生也每天开始写好几首诗,并按时发到公众号上。

这个行为其实挺难坚持的!它很考验一个诗人的精力、耐力和创造力!

通过阅读庄生兄的诗,我基本可以确认他是一个当代意识很强的诗人!
他正在自己的诗歌生态和美学里疯狂跋涉!
他也是一个“自我诗学”意识很强的诗人。这是由朋友圈的相处,得到的一个确切感受!

他想突围(更多的是精神性的,而不是纯功利性的)。正如我想突围一样!虽然我们都有自我不同的“诗歌内心”!

是的,诗歌需要“突围”!我主要指的是个体意识上的“突围”!

庄生兄的诗,从口语的角度讲,非常干净!他是纯粹的后口语诗人!
他的诗很“及物”,很“生活”,很可感!从美学的角度讲,“词语诗性”释放很干净!诗本身的“纯度”很高!

就本诗来讲:这是一首成年人写的童话诗!

成年人的童话诗自然就与真正的童话诗不同。
作者站在父亲的视角,去观察“女儿掉乳牙”这个事情,像是在看一幕童话剧!而可爱的女儿,就是他的童话!

也就是说,这首诗本质上写的其实是爱、生活和生命的感受。

“乳牙”其实是一个很有生命况味的词!
一定意义上讲,它也深含“生命密码”!
而钥匙,就在生活经历、情感体悟和生命成长里!

这是一首真正的亲情诗!爱之诗!生活之诗!整首诗玲珑剔透,干净有趣!好极了!
祝贺庄生兄!

(马亚坤.2022.03.29.上海)

 

 

WENN – 海青 Hai Qing

3月 29, 2022

Hai Qing
WENN

Wenn alle im Alter Pension bekommen,
werden viele Filme
verschwinden.
Wenn es vom Kindergarten bis zur Oberstufe Pflichtschule gibt,
werden viele Filme
verschwinden.
Wenn alle Menschen öffentlich krankenversichert sind,
werden viele Filme
verschwinden.
Wie wenn ein Meer plötzlich austrocknet!
Z.B. 1981 “Xi Ying Men”, dieser Film mit dem alten Hoftor.

Übersetzt von MW im März 2022

新世纪诗典作品联展#海青#(12.0)

《新诗典》小档案:海青,60后先锋诗人,山东人。诗作发表或入选《新世纪诗典》《当代诗经》《山东文学》《当代传世诗歌三百首》《诗探索》《中国诗影响》《诗》(韩国)《中国当代诗经》(韩国,双语)等选本和刊物及众多公众号。出版中韩双语诗集《花落的方式》,《梦境(一)》,《梦境(二)》。

伊沙推荐语:
​这个角度太刁了,看起来在说电影,实际上在写现实。选出好的角度,插入一个杠杆,就能撬起地球。本诗在这扩大的半月中属于特点突出的上乘之作。

况禹点评《新诗典》海青《如果》:好角度。诗歌不是不能反映现实,但写的时候,务求艺术化,在反映对问题的思考和追问同时,也要展示出诗歌本身灵动的特质。这不算太难的事,但不知为什么,近些年钟爱写实与宣泄的热血诗人,恰恰忘掉了。本诗的出现和入典,非常及时。

​黎雪梅读《新世纪诗典》之海青《如果》:“免费养老”、“免费教育”和“免费医疗”,一直是国人梦寐以求的福利,胡星斗教授这些年也多次建议全面推行免费教育、免费医疗和免费养老,但因为种种原因都不了了之了,看样子任重道远。本诗行文上由三个排比构成,收到了循环往复、一唱三叹的效果,虽是预设的场景,却表达了诗人内心强烈的情感与诉求、责任与良知,这既是对现实民生的反照,也让我们从中看到了某种希望。

张小云:​读海青《如果》

好一个重复的如果
好一串电影消失的碎碎念
好一部《喜盈门》。呵呵
咀嚼出来了
表层都读到了
海青中间层触及孝亲育儿现实
内里那一层她可是直刺
计划生育所造成的
不可逆转的代价
她这首诗最妙在于
读的人得解码
这正与伊沙荐评语
所用了那个“刁”字暗合
解得有味道,是她“刁”得妙
“刁”在她转了三道弯

2022.3.28

 

LOVE – 維馬丁 Martin Winter

3月 28, 2022

Martin Winter
LIEBE

Liebe,
wie soll ich das schreiben?
Ich schreib gerne Zeichen
mit ein bisschen mehr Strichen.
Ai, dieses Zeichen,
da ist ein Herz drin.
Aber
die meiste Zeit
ist Zeichen schreiben
besonders wie viele Striche
gar nicht
so
wichtig.

MW Chinesisch im Febr. 2022, auf Deutsch im April 2022

Martin Winter
LOVE

Love,
how to write it?
I’ve always liked
to write traditional characters.
There is a heart in the “ai”,
same as in Japanese.
But actually,
most of the time,
writing,
especially wondering
how many strokes,
isn’t
really
that important.

First written in Chinese,
February 2022. Tr. 3/27/22

新世纪诗典作品联展#维马丁#(17.0)

新世纪诗典11,NPC3月28日,4011首,1243人。第17个维马丁(奥地利)日

《新诗典》小档案:维马丁 (Martin Winter), 1966年生于奥地利维也纳。诗人、译者。住过台北、上海、武汉、重庆、北京等等。在《人民画报》、《人民文学》等等媒体作翻译、编辑。他的诗歌和译作发表在美国、欧洲、亚洲和澳洲。2020年磨铁出版了汉英双语诗选《最终我们赢得了雪》。2013年开始了参加新诗典。

伊沙:维马丁同志最近很忙,忙于为中文诗歌军团当李德,忙于肃清我这种不正确分子诗中的流毒,带病还要工作,动作那么多,行为那么多,说话那么多,到自己的诗上,都不及这一个"爱"字。所以呀,诗真的是做减法,"窗含西岭千秋雪",我要的是窗中千秋雪,不要你的西岭,不要你的冬天。

况禹点评《新诗典》维马丁《爱》:读马丁这首,一是赞叹诗好,二是深受启发——有紧迫感,一位奥地利诗人写汉语诗能写得这么精准、语言那么节制,身为中文作者,还是要老老实实、时刻返观自己的语言状态,尤其是对矢志于口语诗的作者而言。

读维马丁的诗《爱》有感 | 亚黎

每个男人心里都存有一股男孩气
每个女人心里都住着一颗少女心
作为奥地利诗人
一个纯老外
能这么喜欢汉字
还能用我们现在生活里基本不用的
大多出现在书法作品里的繁体字
写出这个“爱”
那句话说得好
“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2022.4.5

韩敬源:在好诗人这个前提下,仅只是因为对单一“公共事件”观点不同就“痛下杀手”的绝对不是现代人,也不是现代诗人,那是把诗工具化了。微马丁本诗在“写字”的过程把敏锐的感觉呈现为微妙的诗意,尤其结尾处还有“得其意忘其形”的发现,诗的高级发现。李勋阳:诗中所写,也正如一些语言文字学家所讲,大陆的文字简化将繁体字里面很多东西没了,比如这个“愛”字就特别典型,让人遗憾,但是我又不会向不少人,呼吁退回去,为什么呢?因为我知道,许多事一旦打开,再退回去几乎是不可能的,花费几倍的力气都没用,徒劳这些精神干嘛,因此我也给我身边写书法的盆友交流过。既来之则安之,不要一写书法还固执地认为繁体才是王道,相反简体字的书法到现在还没有人成为立法者,这才是现在还写书法者的机会。扯远了,这首诗说的“愛”这个字的精华在哪里,所以哪怕字写得不好,正因为里面的心,心意所至,天地可鉴[微笑]

张小云读维马丁《爱》

常常骂简化字胡搞的例子中
无心之“爱”便是其一
没想到维马丁居然将它写成诗
还好,知道“爱”在心理学
被视为贪著,便没露出
嫉妒恨的表情来
但对他在汉语汉字上的用“心”
却生起了深深的敬意

2022.3.27

黄文庆评维马丁的《爱》
维马丁的诗无论长短,内里都有某种“大”的气场,这可能与他的气质和他跨国界、跨语种的写作有关。
这一首透过对一个“爱”字的汉语写法,显示了他内心的开阔、纯真和暖意。
他的这种气度和性情是装不出来的,作为血液里流淌着汉语基因的我们,看到他这样认知、这样写,心里对他油然而生出很多敬意。
当然,字只是一种符号载体,他对太多的其他字无感,我们也是如此。
这首诗,就是因为他所说的“心”字,把我们的心烫了一下,亮了一下,激活了一下,我们,包括伊沙对他投出了仰视的目光。
最近一个阶段,维马丁对伊沙有点意见,且表现得有点尖锐,语言和观点都多少带刺。我也看到了伊沙一改以前的凌厉,做了一定的包容。
其实,他们的小矛盾让我想起恩格斯的一句名言,改造一下就是——“他们的冲突是思想认知角度的,不是相互人格的”。
维马丁写了这样的诗,伊沙选了,我看到他们两位都很“有心”,越过这个坎,友谊还是友谊,只会更加深厚。
所以,这首诗,不单单是一首好诗,他见证和记录了两位重要诗人、一对诤友之间友谊回暖、气度拓展的断代史般的节点。
这是一段诗坛经历思想碰撞后握手言和的划时代事件史话。
2022.3.27


워터 미틴

爱자를
어떻게 쓰나
나는 언제나
번체자를 쓰기 좋아한다
마음을 나타내는 글자가
바로 이 글자이다
그러나
대부분의 경우
글을 쓸 때
글자의 획은
조금도
중요하지
않다

2022.2
全京业  洪君植  译

读维马丁《爱》|雪也

有个观点是知人论世,所以在谈维马丁这首诗之前,首先来谈谈我对维马丁的印象。我没见过维马丁,我翻看了聊天记录,是去年11月5日我加了他微友。他首先解释了他的名字——我在奥地利维也纳,所以交维马丁(应该是叫,他粗心打错了)。他还说——在中国以前在人民画报,目前给人民文学做德语版。奥地利有翻译组织参加了。我回复说,都是国刊都是大刊。同几乎所有的微友一样,我们也只是加微友的时候,简单地聊了几句,后来就很少交流过。我后来拉他进了我的公号微信群,他偶尔也在群里帖诗,公号也选用过他的诗。我经常翻看他的朋友圈,他貌似经常在伊沙老师的朋友圈里留言,有时是询问,有时他会谈他自己的观点。以至于这次乌俄战争,引起了两人不同的争论,甚至友谊的小船差点就翻了。正如赵大爷的留言,他没想到伊沙诗典会推送维马丁的诗,我也没想到。也许这就是君子和而不同吧,当然也可以看出伊沙的胸襟。我感觉到的维马丁,按照我们的界定,可能就是刀子嘴豆腐心,有点执拗,有点偏执,有点一根筋,情商可能不高。但人品,真的不错,这也是伊沙老师没有和他真正分手的原因吧。在我的观感中,很多大艺术家,都是天真烂漫的,维马丁就有类似的品质。

下面我们走近维马丁的这首小诗吧。爱的繁体字,是愛。我是在初中的时候,就知道是这样写的。当时有一位女同学,说了一个谜语,打一个字。具体谜语忘记了,有一句把你搂在怀里,谜底就是愛。关于这个字,维马丁说,他喜欢繁体字,因为是代表心意。但诗歌的后面,他又说,大部分时候,写字笔画一点都不重要。这其实并不矛盾哈。汉字,就是一种书写的工具,可以用来表情达意,具体的笔画真的不重要。但,愛很重要。

愛,让人靠近,让不同国籍的人相识。愛,让人们可以靠近。因为有愛,这个世界,才那么可爱。

【亚坤评诗】

作者|维马丁
(内容详见新诗典今日推送)

维马丁的诗让我很惊叹!这绝不是虚话!
为了评他的诗,我把新诗典推送他的17首中文诗仔仔细细看了几遍。
说实话,我一下子真不知该从哪个纬度说起。
他的中文诗歌,结合他的语言(母语)、生活环境和文化语境看,有很多东西可以说。
如果再结合国内诗歌语言环境看,则可说的东西更多。这甚至能形成一个“诗学个案”。

这个课题可以结合女诗人劳淑珍的“诗学个案”进行对比研究。

因为是短评,我实在无法展开。现在,我换一种策略,在本诗评中,只选择提出问题!

1.维马丁写中国文化诗比较多,往往能写得很纯粹!他甚至能抵达文化精神本体最要害的部位(17首中文推荐诗中有很多首)。相反,母语诗人,则困难很多!甚至,越想写 越远离,这是为什么?

2.就本诗来讲,他的中文诗歌语言已经把“非诗的语言水分”拧得很干了!从诗的角度讲,纯度真得很高!从心的层面、情的层面、物的层面、语言的层面都“很干净”。这到底是天分,还是后学和修炼?
(不光是这一首,请通读他的诗,如果你在那个纬度里,看看就知道了)

3.我从维马丁的朋友圈和各种小细节中发现,他其实是个很单纯、善良,性格有些偏执的人!(不好意思,这只是我的感觉,没有恶意),他对中国的现实生态和骨子里的世俗和情理,其实并没有完全内化。但他却可以写出纯度非常高的“中文诗歌”,尤其文化诗!这到底是什么在起做作用?语言和心象的距离,到底有多远?

4.就本诗来讲,它依然是一首很完满,很有深度的文化诗!毫无疑问,诗人维马丁理解了“爱”这个汉字的深意。

通过他后七句的“转折阐述”,我基本可以确认:他超过了“愛”这个字的“形式部分”,抵达了内容的细部和深部。

中国汉字的“形”、“意”,背后的“情”、“思”、“礼”等问题,我在这首诗中,都读到了。

这是一首好诗,带给我的诗学感受!祝贺诗人维马丁!我就先提这四点感受吧!

(马亚坤.2022.0327.上海)

马金山|读维马丁的诗《爱》的十一条:
1、诗意的终极奥义,还是语言;
2、有的诗,需要多重意趣,而更多的时候,诗只需要一个就好;
3、维马丁 (Martin Winter),1966年生于奥地利维也纳。诗人、译者。住过台北、上海、武汉、重庆、北京等等。在《人民画报》、《人民文学》等等媒体作翻译、编辑。他的诗歌和译作发表在美国、欧洲、亚洲和澳洲。2020年磨铁出版了汉英双语诗选《最终我们赢得了雪》。2013年开始了参加新诗典;
4、维马丁的诗,其对这个世界的感受力极强,这是与生俱来的东西,而正是这种敏感而鲜活的状态,会给勤奋的人,更多的回馈,且惊喜不断;
5、读完这首诗,我专门又搜出“爱”的繁体字来看,惊讶于维马丁的发现和创新精神,这个字中间真的有一个“心”字,而正是这些刻骨铭心的情感,让人更觉温暖;
6、本诗通过一个世界性的字“爱”,以个体独特的思维方式和文化视角,复述内心深处对“爱”的表达,简单直接,却又情深意浓;
7、一开始,即抛出一个问题,来诠释这个“爱”字,由此联系到作者自己的内心想法和感受,并大胆创新入诗,呈现出一种大爱无疆;
8、后半节,诗人对于字的理解,进行了深入而广泛的研究,并付诸于诗中,让观点构成一种“意”,既是一种诗意,还是一种心境;
9、此诗写得智慧且诗意开阔,这些都是很容易让人能够感受到的,是一种气质、气场和境界;
10、本诗给予诗人的启示:“像诗一样,人,简单一点好”;
11、汉字之诗、大爱之诗、感受之诗。

《爱本无心》
张小云

这几天为了下阶段练刻字
题材上找出来的语句中
有带“爱”字的
心想人家繁体字是有心之爱呢
顺便跟大伙儿又对简化字揶揄一通
为了弄清楚字源,还是查了查
翻说文解字,本义是行皃
也就是行走的样子
跟爱不搭界
继续查,才知甲骨文没出现过
到金文才有但它恰恰是由
欠心或旡(即无)心
构成
也就是伸脚一般的笔划
往东拐是欠心
往西歪则是无心

2022.1.13

DER TAUCHER A GENG – 三个A – 3A

3月 26, 2022

3A
DER TAUCHER A GENG

Jedesmal wenn er taucht,
liegt die abgelegte Halbprothese
einsam auf dem Boot.
Einmal ist er runtergegangen
und seine Ausrüstung war kaputt.
Er hat die Reserve-Sauerstoffflasche genommen,
aber die hat auch geleckt.
Wegen seiner
langen Erfahrung
ist er noch sicher hinauf gekommen.
Er hat sich prustend,
außer Atem,
den Bauch voller Wasser gehalten
und erzählt von der Gefahr.
Zuerst mit ganz erschrecktem Gesicht,
aber sehr bald
mit einem unwillkürlichen Lächeln
über das eigene Überleben.
In diesem Moment
hab ich bemerkt,
seine Prothese daneben
hat auf einmal gezittert.

Übersetzt von MW im März 2022

新世纪诗典作品联展#三个A#(16.0)

 

伊沙推荐《潜水手阿更》:这首人物诗写得好,有特点,是"这一个"。结尾处,在一般作者大脑最容易缺氧的地方,又保持着足够的灵性,是这个扩大半月中的上乘之作。

​黎雪梅读《新世纪诗典》之三个A《潜水手阿更》:本诗成功塑造了一位经验丰富、身残志坚的潜水手阿更形象,身体残疾,但能够成功地在水下处理突发状况并化险为夷,这是身体健康的正常人都难以做到的。阿更沉着冷静而又乐观积极的精神风貌立体又生动,着实令人钦佩不已,也避免了人物形象的概念化和单一化。叙述上流畅自然,丝毫不拖泥带水,结尾处“假肢/突然抖动了一下”,这一细节的捕捉亦真亦幻,令人颇感意外,其实另有深意及复杂的情感,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读三个A的诗《潜水手阿更》有感 | 亚黎

生活里
与我们和谐共处的事物
不管有无生命
日子久了
或多或少会有一些感情
花、草、宠物、衣物、床、居室……
假肢这个人造肢体
与人体长久磨合融为一体
更甚于那些身外之物
成了主人身体的一部分

2022.3.26

【亚坤评诗】
潜水手阿更
作者|三个A
(内容详见新诗典今日推送)

这首诗,很有意思,可以和昨天新诗典推送的那首诗对比着解读。

昨天那首诗——《细节的力量》,是由一个单一性的特殊细节(“不抽烟,但常备打火机,时刻准备给领导点烟”——这实际是一个心理细节,再追深一点,本质是一个精神细节)来带动全诗的。

而本诗,恰恰相反,它是依靠多种很具象的人物细节,结合很生动的画面细节(靠叙述呈现的),在非常可视化的诗歌空间里来完成诗歌运动的。

本质上看,一个是抽象的精神细节。一个是具象的生活细节。
当然,《潜水手阿更》这首诗,在结尾处,也由实(作者叙述的现实画面)入虚了(“假肢抖动了一下”其实就是心象。现实是不可能的。这就是作者个体感受上的精神细节)。

这恰恰是本诗的精彩点!坦诚讲,如果抛开最后四句,只看前面的内容,这首诗虽然叙述也很精彩,但还够不上是一首极其出彩的好诗。
一旦在结尾处加上“假肢抖动”(精神化)这个细节,就与开头的“假肢”(现实生活)形成了内部呼应。
这样看,整首诗,不管是形式上,还是内容上,甚至是精神上,都打通了!

这一抖,虽然是虚的,但从诗的角度讲,是站得住的,是成功的,是出彩的!

此诗语言细节丰富,画面感十足,叙述老练,最后的一抖,成功把诗带进了精神性的内部世界里。
让我们体会到了一种生活的酸楚和生命的质感!好诗!

(马亚坤.2022.03.26.上海)

MACHT DER KLEINIGKEIT – 李东泽 Li Dongze

3月 25, 2022

Li Dongze
MACHT DER KLEINIGKEIT

damals hat es mich überrascht,
erst viele jahre später
hab ich die bewegung kapiert.
er raucht nicht,
hat aber immer ein feuerzeug in der hand,
um einem chef
die zigarette anzuzünden.

2021-07-07
Übersetzt von MW im März 2022

新世纪诗典作品联展#李东泽#(16.0)

 

伊沙推荐语:
口语诗塑造的典型人物,我一方面觉得很可笑,另一方面又对典型人物心生怀疑一一经历决定立场:我也在现实生活中,见过这么一位爷,但是人家在给领导点烟之余,也给我点过烟,我眼见他也给其他普通群众点过烟,所以不典型,不叫人讨厌。究竟典型好还是不典型好?或者中国口语诗学(相当伟大)应该确认哪种?说出来供作者、同行、读者思考。

况禹点评《新诗典》李东泽《细节的力量》:本诗写了一个中国特色的职场—官场—人际的极端型个案。我读的时候,又想起刘傲夫的那首《和领导一起尿尿》,都是国产恶俗等级思维的病灶反应,传统小说里吴敬梓和契诃夫都擅长捕捉这类场景,本诗则呈现了它的当代版本,语言干净、节制,把控得很稳。

黎雪梅读《新世纪诗典》之李东泽《细节的力量》:不得不佩服诗人写法的高明。通过诗歌来塑造生活中我们常见的这类溜须拍马、曲意逢迎的“马屁精”,诗人没有用具体的事例进行“正面突破”,而是采取了“侧面烘托”的方式,从“他”并不起眼的小细节入手:“他不抽烟/却火机从不离手/是为了/给领导点烟”,活画出一个在领导跟前点头哈腰、殷勤点烟的官场投机者形象,让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我”对此人此事的顿悟中亦不乏讥诮与同情,表达上却又非常含蓄。整首诗用力很轻却力道十足,给人留下鲜明而又深刻的印象。

​高歌:上次酒桌上刚好和几位朋友说到我的这个文学观:典型环境中的典型形象,杂取种种人合成这一个的问题——我这几年就存疑:现实生活中的人没那么典型,为什么非要典型化,是不是一种失真甚至单薄了?和几个朋友提到,未有回应。

伊沙主持 | 新世纪诗典11一周联展(2022.3.20——3.26)

伊沙主持 | 新世纪诗典11一周联展(2022.3.20——3.26)

 

SONNENBLUME – 刘敖夫 Liu Aofu

3月 24, 2022

Liu Aofu
SONNENBLUME

Man sagt, du sehnst dich nach dem Licht.
Ich sag, du richtest dich nach dem Sonnengesicht,
hängst dein Fähnchen nach dem Wind,
du stehst nur auf, wenns etwas bringt.

Die Sonnenblume sagt,
ihr habt jeder recht.
Aber ich denk an meine hunderttausend Körner im Bauch.

Übersetzt von MW im März 2022

新世纪诗典作品联展#刘傲夫#(13.0)

 

主持人伊沙推荐语:一个诡辩,自圆其说,甚好甚好,向日葵这个热门题材,便有所突破。作为网红诗人,傲夫走红后让我最满意之处在于:他近几轮的诗各首都不一样,有区别,说明用心很深。

况禹点评《新诗典》刘傲夫《向日葵》:把一个熟知的意象放入现实的语境,一切看起来就不一样了。而这时对其做进一步的现场剖析,便显得格外具有震撼性。

周鱼:相比旁观者的声音,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该做什么、为什么负责更重要。

王乙蓝:以往的文学作品中的向日葵不管怎么写都是理想的象征,正能量的化身,诗人刘傲夫的向日葵是千千万万个真实的你我中的一个。

兰象戎:这首厉害,两个转折的思辨,自然物相的社会启示,格物致知……

王飞长沙:向日葵一直很无辜,古往今来诗人们陟罚臧否,用以寄托各自的理想,今天终于有人替向日葵说了句公道话。

读刘傲夫《向日葵》|雪也

向日葵,也是永恒的题材了,古今中外写向日葵的诗歌很多了。在当代诗人中,印象最深刻的是刘家魁老师的《向日葵》——
我只把太阳仰望
我只向泥土低头
我只遵守一个法——季节
我只开放一朵花——自由。
只有四行的诗歌,却让人读后过目不忘。同样也许会给你带来如电视剧《金粉世家》片头般那样的视觉冲击力和震撼。

诗歌和其他所有艺术一样,都讲究的是创新。刘傲夫的《向日葵》就有与众不同的艺术特质。诗歌7行,两个小节,三种说法。“有人说你向往阳光”,这是中性的看法,或褒义,因为向往阳光,没问题啊。世间万物,都需要阳光的普照。“我”的看法,明显就是贬义了。“看太阳脸色”,“见风使舵”,“无利不起早”等等,这也是“我”批驳向日葵的理由,这也有道理啊!对应人间,有很多的人可以对号入座的。

真是横看成岭侧成峰啊。最后我们再来看看向日葵的答辩——你们都说得对,但我得对腹中的十万颗籽粒负责。也就是说,你们说的都有道理,但是我有十万颗籽粒(这里是夸张的修辞手法),我要对他们负责,他们就是我必须护佑的子女。既然要对他们负责,那我就必须要看太阳的脸色,必须见风使舵,必须起早,必然向往阳光。

表面上,本诗似乎没什么意义。其实,这里有象征和隐喻的。太阳,向日葵,作为诗歌的意象,可以有哪些所指。这首诗,和目前的俄乌战争,有没有什么关联。这都是我们可以联系起来的方向和思路。

 

 

AM DRITTEN NEUJAHRSTAG REZITIERT MEINE MUTTER DIE ZEHN GEBOTE – 杜思尚 Du Sishang

3月 24, 2022

Du Sishang
AM DRITTEN NEUJAHRSTAG REZITIERT MEINE MUTTER DIE ZEHN GEBOTE

Viele Jahre
war der zweite Tag im Mondjahr
der fröhliche Tag
im Haus vom Onkel.
Heute ist von der Generation
nur meine Mutter noch da.
Die Jüngeren
sind auch vom Leben enttäuscht.
Dieses Jahr am dritten Tag
kommen der jüngere Cousin vom Onkel her
und der ältere von der Tante her
zu meiner Mutter.
Wir spielen und trinken wie früher,
reden von Politik und Gesellschaft im Land
in Sorgen, im Streit.
Die 89jährige Mutter
sagt plötzlich auswendig
die Zehn Gebote aus der Bibel.
An der Tafel
wirds ganz still.
In der kalten sinkenden Sonne
spür ich auf einmal
ein anderes Licht.

Übersetzt von MW, 2022-03-23

新世纪诗典作品联展#杜思尚#(10.0)

 

况禹点评《新诗典》杜思尚《年初三,母亲给我们背十诫》:岁月的变迁与生命流逝的感伤,很高明地融在了一起。“十诫”的出现有些突然,但也因此而带来别样的亮眼感。

韩敬源:生活事实之下折射出现代中国普通民众生活的日常图景,开放的中国就应当吸纳人类所有的文化,五四先辈这话没错: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口语诗的以小见大背后是心境中的冰山一角。

黎雪梅读《新世纪诗典》之杜思尚《年初三,母亲给我们背十诫》:中国老人过传统节日春节时,为自己的子孙们背圣经中的十条诫命,这样的情形在过去也许会让有些人难以理解与接受,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已经见怪不怪了。因为现在是一个开放的时代,文化与宗教早已跨越国界与民族,得以相互融合与发展。有人是因为机缘巧合,有人是为了寻求生活的安慰或灵魂的安宁与基督教结缘。本诗让我们看到的是一个中国老人以背十诫的方式,安抚晚辈们的“吵闹,忧心”,使他们的内心获得宁静。“我似乎看到了/另一种光”,这“光”既像是神光(就像《薄伽梵歌》里的阿周那),更是爱的光芒,令人踏实又温暖。

​【亚坤评诗】
年初三,母亲给我们背十诫
作者|杜思尚
(内容详见新诗典今日推送)

如果从诗的内容上看,这首诗的大半篇幅都是在平静地叙述。
当然,这种叙述带有很浓郁的个人感情和生命记忆。它为最后八句的“高潮部分”,也就是“诗飞升的部分”做了很扎实的“情感铺垫”。

作者非常有耐心。前面这么长的十六行,一直都在压制着“诗歌内核”,不让它有太多出挑的部分。
仅仅依靠质朴和真切的“回忆性叙述”,就把“诗歌情绪”立住了。
说实话,前面的叙述很稳、很朴实、很真切。诗歌气息非常纯正。
给我一种诗的真实感和安全感(这是一种本分!有些诗,本质上,作者与诗有距离。那怕再智性,技巧再弥合,读后,这种诗仍会感觉没有安全感)。

应该说,这首诗真正的亮点是后八句的转折!它引出来一个核心人物——作者的母亲。89岁的母亲确实是这首诗的“魂”!

这首诗虽然既有宗教因素(基督教,另一种文明视角),又有文化表达(十条诫命,本质上比文化表达还要深刻很多,它应该是一种生命体悟和接续!), 但本质上,我以为它更多的是一首情感倾诉之诗!

一首建立在时间和个人记忆之上的情感大诗!
这里面掺杂着非常复杂的情感!
我最喜欢里面透出的“浓浓生命况味”!

(马亚坤.2022.03.23.上海)

伊沙主持 | 新世纪诗典11一周联展(2022.3.20——3.26)

伊沙主持 | 新世纪诗典11一周联展(2022.3.20——3.26)

SPUREN – 梁园 Liang Yuan

3月 23, 2022

Liang Yuan
SPUREN

Das Qinling-Gebirge
im silbernen Schnee.
Kleiner weißer Weg,
eine Wildspur
schräg darüber.
Im Reif am Wegrand
ein Haufen Müll.
Trinkflaschen, Esstaschen
wirr durcheinander.

2022-02-19
Übersetzt von MW im März 2022

新世纪诗典作品联展#梁园#(6.0)

《新诗典》小档案:梁园,本名梁晓英,1968年5月出生,陕西宝鸡人,年轻时曾有散文作品发表,新诗典诗人,诗作发表在《解放军文艺》《文化艺术报》等报刊,入选《与李白对饮》 《人间最美丽的故事》《中国女诗人先锋诗选》等。

伊沙推荐:一首环保诗。大家设想一下,假如本诗所写地点不是秦岭,换成别的随便什么山,诗的力量就小多了,这充分说明了符号的力量。所以,诗人不要虚妄,我们可以创造语言,但更多时候,我们只是在利用、消费语言以及语言学的成果。

况禹点评《新诗典》梁园《痕迹》:城里人为什么向往自然?因为远离人群以及人类自身的浊气。可惜,随着商业化进程,人迹罕至的地方确乎已然不多,凡有景观处,皆有人之污浊行为的遗迹。本诗中把所描写的污染发生地选在秦岭,更凸显了问题。秦岭是什么地方?中国南北地理和气候的分界线,也是历代假隐士们迷恋的终南山等名山的所在。

黎雪梅读《新世纪诗典》之梁园春晓《痕迹》:作为一名环保志愿者,诗人没有在诗中向人们大声疾呼保护环境,不要乱扔垃圾。而是先描绘了一幅美丽的“雪后秦岭图”,野兽也在此留下了脚印👣,而与美景格格不入的是人类留下的“一堆丢弃的垃圾”,鲜明的反差触目惊心,这样的一幕已足够令人反省与深思。先扬后抑的写法使得批评与谴责反而显得多余,“大音希声”便是如此。秦岭被尊为华夏文明的龙脉,尚且逃不脱环境污染的尴尬,想必其他地方也好不到哪儿去。所以环保意识不是嘴上说说而已,不落实到身体力行一点一滴去做,都是空谈,于事无补。

​【亚坤评诗】
痕迹
作者|梁园
(内容详见新诗典今日推送)

一首好诗!一首灵动的画面诗!
一首干净的纯诗!

由于这首诗作者选择的地点是“秦岭”,从内部气息、精神干净度和诗歌空间感上讲,它确实起到了很纯正的“引领作用”。

秦岭是华夏命脉!
作者写“秦岭”,尤其又是写“痕迹”,不管是写“野兽的脚印”(文明的心迹,诗中有一种神秘性,指向很深的文化肌理),还是写“塑料瓶和食品袋”(现实的痕迹,诗中有一种批判力,指向很深的社会肌理),内部精神都折射出一种“文化心迹”!

也就是说,这其实是一首基于现实反思意识上的文化诗!

它内容上写的是“环境生态问题”,实际诗核内部写的是“精神生态问题”。

这是个很复杂的问题。所以,作者选择写“秦岭”,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它的空间足够大,精神视野足够辽阔,基本能容纳作者“精神的表达”!

标题“痕迹”与诗中的内容遥相呼应!

诗中野兽出没的痕迹(脚印)和人类活动的痕迹(垃圾)形成了两种精神空间的“交涉”,把“精神痕迹”这个母题带到历史、文化、自然和社会现实中去了!
“浅”可述“环境生态”,“深”可表“文化精神”。
可谓好诗!“内化”的妙!“拾取”的妙!

(马亚坤.2022.03.22.上海)

伊沙主持 | 新世纪诗典11一周联展(2022.3.13——3.19)

伊沙主持 | 新世纪诗典11一周联展(2022.3.13——3.19)

STOP, ICH FRAG WARUM – 潘洗尘 Pan Xichen

3月 21, 2022

Pan Xichen
STOP, ICH FRAG WARUM

Stop! Wünsch mir nicht sofort
Frohes Neues Jahr!
Ich will dich zuerst fragen,
Die Blütenpracht letztes Jahr im Garten,
Bauhinie, Azalee, Kamelie, Magnolie…
Jetzt sind alle verblasst,
und warum?

Übersetzt von MW im März 2022

新世纪诗典作品联展#潘洗尘#(27.0)

 

新世纪诗典11,NPC3月22日,4005首,1243人。第27个潘洗尘(云南)日

伊沙推荐:继续过全球诗人节一一世界诗歌日。面向世界,中文诗歌的最大平台,照样还是里子面子同讲,再请出一位老将、名将、悍将。中文诗玩抒情,潘洗尘是顶级高手,你看本诗写得多么节制,话说一半藏一半,时代的巨浪打过来,自以为真理、正义、大道在手的诗人写起来就大喊大叫大讲大理无节制一把草了,诗最终惟艺术性是取,本诗是个很好的提醒。

况禹点评《新诗典》潘洗尘《停,我先问问你这是为什么》:最近不时在电视上看到“二手玫瑰”的主场梁龙,他那辨识度极高的糙嗓,每听都让我快乐。前两天还想,这个穿一身花花绿绿西装的家伙怎么这么眼熟?哦,还真有点儿像诗人潘洗尘!这不,又看到了老潘的玉照。还真像。本诗是一设问,问得空灵、跳脱,举重若轻。不用讨论,也无须急着回到。跟着问题进入思考和冥想,并尽量把这状态延长就好。

黎雪梅读《新世纪诗典》之潘洗尘《停,我先问问你这是为什么》:诗中提出的问题,也许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答案,也许答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诗人想让你多抬眼看看周围的世界,多关心关心“去年还满园都姹紫嫣红的/紫荆、杜鹃、茶花、玉兰”,它们是否快乐?如果它们都不快乐,何必问我快不快乐?心怀悲悯的人,不仅对他人怀着温情,就算是动物,花花草草牵亦挂于心,也会如同人一般看待。即便答案诗人早已了然于胸,但对于我们每一个被提问的人来说无异于一次警醒与沉思。

张小云:读潘洗尘《停,我先问问你这是为什么》

停!气势在先
问——反问,还是个不容回避的责问
这时代就是停不下来呀
去年的满园春色今年的暗哑
老潘没有答案吗
当然有
他要是的

必须给交待
疫情连绵战火纷飞的眼下
跟老潘诗中的境相不相干吗
他责问的你
是谁呢

2022.3.21

黄平子读潘洗尘《停,我先问问你这是为什么》

——《新世纪诗典》4005

停,我先问问你这是为什么

潘洗尘

停  先不要急于跟我说
新年快乐
我想先问问你
去年还满园都姹紫嫣红的
紫荆、杜鹃、茶花、玉兰……
今年都暗哑
这到底是为什么

黄平子读诗:潘洗尘:当代诗人。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诗歌创作,有诗作《饮九月初九的酒》、《六月我们看海去》等入选普通高中语文课本和大学语文教材,先后出版诗集、随笔集17部。2009年以来先后创办并主编《诗歌EMS》周刊、《读诗》、《译诗》、《评诗》等多种诗歌刊物。曾获《绿风》奔马奖、柔刚诗歌奖、《十月》文学奖、《上海文学》奖、《诗潮》最受读者喜爱的诗歌年度金奖、《新世纪诗典》李白诗歌奖成就奖等多种诗歌奖项。“停  先不要急于跟我说/新年快乐”,打断别人的话是很不礼貌的,何况是新年祝福。连新年祝福都忍不住要打断,你可以想象“我”的内心有多么着急。“我想先问问你/去年还满园都姹紫嫣红的/紫荆、杜鹃、茶花、玉兰……/今年都暗哑”,今昔对比。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没有对比,就不知去年的好。没有对比,就不知今年的惨。“这到底是为什么”,这到底是为什么?只要看到过去年美景的人,肯定要问一问。这到底是为什么?只要看到过今年现状的人,肯定要问一问。这到底是为什么?天知,地知,你知,我知。
2022年3月21日20点48分

 

ERSCHEINUNG – 严力 Yan Li

3月 20, 2022

Yan Li
ERSCHEINUNG

die fußspur hat körperwärme
ich fall hin
sie geht weiter
ich hab die augen zu
mein gesicht ist wach

Übersetzt von MW im März 2022

新世纪诗典作品联展#严力#(28.0)

 

新世纪诗典11,NPC3月21日(世界诗歌日),4004首,1243人。第28个严力(美国)日

《新诗典》小档案:严力(诗人、艺术家)1954年生于北京。1985年从北京留学美国并于1987年在纽约创立“一行”诗刊(2000年停刊),2019年6月在纽约复刊。继续任主编。2018年出任纽约“法拉盛诗歌节”主任委员,同年出任纽约“海外华文作家笔会”会长。

伊沙推荐:世界诗歌日。面向世界,中文诗歌的最大平台,里子面子同讲,请出一位老将、名将、悍将。中文诗玩意象,以老严为最高,比起其《今天》派同仁,虽说玩的都是意象,但老严在精神领域朝后现代挪了半步,所以它的意象有诡异带幽默。

况禹点评《新诗典》严力《现象》:读此诗,我想起老严早年的那些名作。好像一触碰到与鞋、脚及其周边相关的元素,严力就特别能写出名篇。本诗也是,它伴着诗人生命的步伐,结结实实,继续向前。

​黎雪梅读《新世纪诗典》之严力《现象》:是的,“脚印是有体温的”,因为它还残存着人体的温度,所以“我倒下”,它仍然能够“独自往前”。就如同那些著作等身的文学艺术家们,即使他(她)们的生命逝去,后人依然能够从他(她)们的作品里感受到温度和心跳,因而人们并未觉得他们已经逝去,只是换了一种存在的方式与这个世界交流、沟通而已。本诗写出了异于常人的生命感,你能从中感受到蓬勃向上的力量和不轻易放弃的执拗;当一般人的目光只是停留在物象的表面时,我们的诗人早已用睿智的目光洞穿了它的本质。

黄平子读严力《现象》

——《新世纪诗典》4004

现象

严力

脚印是有体温的
我倒下
它独自往前
我闭眼
脸醒着

黄平子读诗:严力(诗人、艺术家)1954年生于北京。1985年从北京留学美国并于1987年在纽约创立“一行”诗刊(2000年停刊),2019年6月在纽约复刊。继续任主编。2018年出任纽约“法拉盛诗歌节”主任委员,同年出任纽约“海外华文作家笔会”会长。现象是指事物在发展、变化中所表现的外部形式。本诗写了三种现象。现象一、“脚印是有体温的”。脚印是人留下的。脚印的体温缘自人。脚印还有体温,说明这是刚刚留下的脚印。现象二、“我倒下/它独自往前”。脚印是人留下的。“我倒下”,脚印自然会终止。能够“独自往前”的,不可能是事实的脚印,只能是“我”的精神。臧克家在《有的人》中说:“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本诗写的,是不是这种情况?现象三、“我闭眼/脸醒着”,“我闭眼”承“我倒下”。有一个词语叫做“死不瞑目”,指人目的未达到,死也不甘心。这里用“闭眼”,是不是指死而无憾?如果是,脸上也就会安详、平静了。不过这里的“闭眼”也可以指休息、睡觉。“脸醒着”,指内心的宁静。
2022年3月20日20点01分

 

NERVENKRANKE – 陆福祥 Lu Fuxiang

3月 19, 2022

Lu Fuxiang
NERVENKRANKE

Er hat eine Hacke
und überfällt das Nervenkrankenhaus.
Die Patienten beschützen
die Ärzte,
sie können entkommen.

Übersetzt von MW im März 2022

新世纪诗典作品联展#陆福祥#(9.0)

新世纪诗典11,NPC3月20日(春分),4003首,1243人。第9个陆福祥(广西)日

《新诗典》小档案:陆福祥,1985年8月生,壮族,广西南宁人,新诗典诗人。

伊沙推荐:最近对精神病人体会深,尤其身处于中外诗人之中,我在开战第一时间用的肾上腺素飙升不足以概括他们面对这场战争的疯狂,所有人好像都动了元气,因为这是对价值观的总清算。回到本诗,这是一首荒诞诗,写出的是现实的荒诞不经。

况禹点评《新诗典》陆福祥《精神病人》:全世界的病人在医院遇袭时都是和医护人员站在一起的,只有一个例外和变数——精神病人,因为你说不好病患在发作时会是什么反应。本诗好玩儿在于,精神病人这一次表现得英勇而理性,这其实又构成了另一次的反常。荒诞如此突如其来,以至于读者已经来不及去追问那位挥着柴刀的袭击者了。

黎雪梅读《新世纪诗典》之陆福祥《精神病人》:袭击精神病院的人,大概率也是一个精神出了问题的人。对于这样一个突发事件,医生竟然能“在病人们的掩护下/成功逃离”,让人深感意外,与袭击者相比,这些精神病院的病人们倒是更像一群正常人。 也许精神病人和正常人之间本就是一念之差。“他”是谁?为什么袭击精神病院?诗中并无交代,留给读者想象与猜测。本诗所写看似荒诞又滑稽,其实现实远比文学作品更为残酷荒诞;极简的文字因其特有的张力,开出了纷繁艳丽的花朵,尽显语言的奥妙与奇异。

【亚坤评诗】
精神病人
作者|陆福祥
(内容详见新诗典今日推送)

一首荒诞派诗小说!
一首现实主义诗小说!

这首诗很短,只有五行。作者仅用24个字,就写出了一篇既荒诞又现实的“诗小说”。

说它荒诞,是因为诗的内容。请看诗!

标题虽然叫精神病人,但作者在诗中并没有写谁是精神病人。也就是说诗歌标题是一种开阔性结构。
如果结合诗歌内容来看,依我的理解,它总计出现了四个角色。他们分别是:手持砍刀的施暴者、精神病院的病人、医生、社会大众(注意这个其实是隐藏在诗歌背后的)。

诗歌内容是这么写的——“他用柴刀/袭击精神病院/在病人们的掩护下/医生成功逃离”。

我们可以设想:施暴者本人是不是精神病人?他是不是这个精神病院的病人呢?他去精神病院袭击的到底是病人还是医生,还是无差别攻击?(从内容看好像是袭击医生),更荒诞的是医生(正常人)在精神病人(非正常人)的掩护下,成功逃离了。

你说这是不是很荒诞?你感觉是不是在读一篇离奇故事?!离奇么?

问题就在于:这首诗还不是纯粹的荒诞离奇。它本质上是在批判现实。甚至,它有可能写的就是现实。

我们都知道: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人的各种压力快速增大。精神病群体现象、现代人心理问题和医患矛盾都非常严重。
近些年,“医患事件”屡屡发生,“高额医疗费”也一直是国人心中的一座大山。

由此,再来看本诗。读者们可以仔细体会它背后的内容指向究竟是什么?
这样看,它是不是一首“基于现实主义基础上的批判性作品”?

更重要还有:我们都在这个故事的局中!我们都是主角,也都是看客!
你说这是不是一篇既荒诞又现实的“诗小说”?
一声叹息罢了!

(马亚坤.2022.03.19.上海)

黄平子读陆福祥《精神病人》

——《新世纪诗典》4003

精神病人

陆福祥

他用柴刀
袭击精神病院
在病人们的掩护下
医生
成功逃离

黄平子读诗:陆福祥,1985年8月生,壮族,广西南宁人,新诗典诗人。本诗最少写了三个精神病人。第一个,用柴刀袭击精神病院的人。一个正常的人当然不会去袭击精神病院。这个人为什么要袭击精神病院?不知道。第二个,精神病院的病人们。不过这群病人好像没有病。你看:“在病人们的掩护下/医生/成功逃离”。多么荒唐、多么可笑。医生和病人的角色是不是反了?如果精神病院的病人们没有精神病,那么有精神病的当然是第三个人:把这些人当作病人关进精神病院的人。呵呵,不说了,就此打住。
2022年3月19日19点20分

伊沙主持 | 新世纪诗典11一周联展(2022.3.13——3.19)

伊沙主持 | 新世纪诗典11一周联展(2022.3.13——3.19)

GEBRÜDER ZHOU – 张敬成 Zhang Jingcheng

3月 18, 2022

Zhang Jingcheng
GEBRÜDER ZHOU

Ich habe einige Bücher gesammelt,
von Lu Xun
und von seinem Bruder Zhou Zuoren.
Zuerst in einem kleinen Teil des Bücherschranks,
dann in einem großen Rahmen.
Ich hab die zwei Brüder
niemals getrennt.
Ich glaub ihre beiden Seelen im Himmel
haben auch nichts dagegen.

Alles in Rauch und Wolken verstreut.

Übersetzt von MW im März 2022

新世纪诗典作品联展#张敬成#(8.0)

《新诗典》小档案:
张敬成,男,1972年9月生于河南济源,中原诗歌节同仁,新诗典诗人,诗歌曾入选《佛城诗刊》、《泉诗刊》、《生活文摘》、《香港流派诗刊》、《雨露风》、《李锋评诗》、《君儿读诗》、《中国教师现代诗选》、《新世纪诗典》、《舌尖上的诗——2019中国口语诗年鉴》、《口语诗人为何必须战斗》等,著有散文集《暗夜明灯》、《巍巍王屋》,诗集《深夜,在路口》。
诗观:做现代人,做先锋诗人,怎么活就怎么写,撷取生活中事实的诗意。

伊沙推荐:有意思!在当前国际形势国内舆情下,特别有意思。汉奸身份,不该也并未影响二先生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但是终究成不了大先生这般的"民族魂",历史公正,文学有道。此诗对作者本人来说,属于另辟蹊径,十分可贵。

​况禹点评《新诗典》张敬成《周氏兄弟》:本诗写出了不少现代文学读者+书虫的共有体验。周大+周二,这兄弟俩的书就该放在一起,互为映衬,互为对照。同理——概念人儿写不出这首诗。这也恰是大先生和二先生的生平与作品留给今人的启迪。

黎雪梅读《新世纪诗典》之张敬成《周氏兄弟》:背道而驰的周氏兄弟,却在诗人的书柜里相依相偎:“从来没有让他兄弟俩/分开过”,诗中毫不掩饰对两位文学大师作品的尊敬与喜爱,足见诗人内心对他俩最终分道扬镳的遗憾和惋惜,只想尽一己之力帮助他俩“复合”,并设想“他们的在天之灵/也没什么意见”,因为在诗人看来,所有的恩怨情仇,在时间的长河里早该“一切都烟消云散了”。短短十行里不仅涉及文学与历史、还有自我意识的彰显,以及特立独行的诗歌精神与素养。

【亚坤评诗】
周氏兄弟
作者|张敬成
(内容详见新诗典今日推送)

坦诚讲,这首诗不太好评。

原因在于:这首诗涉及到的内容比较复杂。
最复杂的是:本诗涉及到一个史观问题。

历史是当下的历史!当然也是非当下的历史!历史是发生的历史,当然也是书写的历史!历史是活着的历史,更是死去的历史!

这里面的复杂性和特殊性问题,搞史学研究的人,应该深有体会。

从我的史学观角度讲,作为一个后学,审视前人的观念、行为、作品等内容时,我会尽力回到“事件本身”,直接呈示,而不会做价值评价,更不会做史学评判!

这倒不是说我本身没有观念或价值标准,而是自我进行“个体悬置”了!这也许是一种相对冷静的史学研究策略!

这首诗说的核心问题,其实就在这里。不管是文学史意义上的,还是政治观念上的,还是生活和情感上的,先不说对错,用作者的原话讲——“一切都烟消云散了”。
是否真的烟消云散了,我们暂且不讲。但,历史的真实性(发生史)影响逐渐弱化,历史的书写性(评价史)影响逐渐增强,这倒是不争的事实!

如果只从文学史的角度看,二周在自己的系统中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这个基本没有争论!

如果从时代行为的角度讲,这兄弟俩的选择差别可就大了。这里面牵涉到政治、价值观、时代处境、个人思想、命运等一系列问题。非常复杂!

但周作人亲日,并在伪政府工作这是事实!
这当然是致命的“污点”!

如果从生活和家庭的角度讲,周家兄弟,唯有周作人处理的最好!也做的最到位!这又是另一个层面的问题了!

不管怎么讲,本诗最终给了一个答案。这个答案,我本人也很认同。
那就是:
“从来没有让他弟兄俩/分开过/我想他们的在天之灵/也没什么意见/一切都烟消云散了”

我想他们如能看到今日之国运,应该感到欣慰!

(马亚坤.2022.03.18.上海)

伊沙主持 | 新世纪诗典11一周联展(2022.3.13——3.19)

伊沙主持 | 新世纪诗典11一周联展(2022.3.13——3.19)

NACH DEM FENSTERPUTZEN – 石見 Shi Jian

3月 17, 2022

Shi Jian
NACH DEM FENSTERPUTZEN

Ein Blauhäher
knallt gegen die Glastür,
fällt auf die Terrasse, liegt fünf Minuten,
dann kommt er torkelnd
weg.

2021-12-18
Übersetzt von MW im März 2022

新世纪诗典作品联展#石见#(2.0)

 

新世纪诗典11,NPC3月18日,4001首,1243人。第2个石见(美国)日

《新诗典》小档案:石见,1962年生于北京,八十年代末去加拿大多伦多留学工作,九十年代末去美国。从事的工作有跨国企业设计总监,纪录片编导,翻译,服装设计师及色彩设计师。2020 年开始写口语诗,并翻译诗作,是国际跨界诗人沙龙成员,2021年,诗作《雪天》入选《新世纪诗典》。摄影作品和诗作曾经参加年先锋诗人跨界影展,著有设计教程。喜爱旅行,摄影,和茶。

伊沙推荐:太棒了!这个扩大半月中纯诗的上品!4000首抵达后一个新的开端!提醒我们:在纷纭的乱世中,在时代的洪流中,一定要守住诗的窗口一一这才是诗人的本分!

况禹点评《新诗典》石见《擦完玻璃后》:动感、戏剧感,有趣。一首诗有其中的两条,也就足够不错。

黎雪梅读《新世纪诗典》之石见《擦完玻璃后》:太有画面感了!飞来的冠蓝鸟却在撞晕之后一瘸一拐地“走了”,可怜的鸟儿让人好笑又心疼,怪也只怪这玻璃擦得太干净了!诗人没有直接夸赞玻璃擦得有多么一尘不染,而是从鸟儿的误判导致撞晕的结果,侧面来说明玻璃擦得干净程度,充满了智性;而抓住鸟的细节来写,又无形之中增加了诗歌的趣味性,同时又留给读者无限的遐想空间,在一首篇幅精短的小诗里,能做到这些实属不易。

 

 

SOMMER – 黄平子 Huang Pingzi

3月 16, 2022

Huang Pingzi
SOMMER

Reis
senkt wie Mutter den Kopf
Mutter
beugt sich hinunter wie Reis
Mutter
schneidet den Reis mit der Sichel
Reis
schneidet mit Halmen Mutter ins Gesicht

Übersetzt von MW im März 2022

新世纪诗典作品联展#黄平子#(2.0)

 

新世纪诗典11,NPC3月17日,4000首,1243人。第2个黄平子(江西)日

《新世纪诗典》大节点一4000首纪念日!

《新诗典》小档案:黄平子,男,70后,中学教师,在《新世纪诗典》、《磨铁读诗会》、《诗快报》等发表作品。磨铁读诗会2020年度汉语十佳诗人。傲夫诗社成员。写作是一种编码的过程,阅读是一种解码的过程。

伊沙推荐:《新世纪诗典》,第4000首推荐诗,留给一首极具经典性的作品。如果没有最后一句质感十足的蛰人句子,这只是一首很一般的诗,有了此句,一跃而居上品,这便是句的重要性,以及句与篇的关系。

伊沙:《新世纪诗典》4000天纪念日,萧衍有言:刻意为之,不算功德一一以此言自勉,走向未来。

​况禹点评《新诗典》黄平子《夏天》:诗是一种非常奇特的文学体裁。奇就在于它不能以逻辑和因果来判定成败。有的诗,句句惊人,捏合到一起不成样子,甚至到结尾彻底掉了链子。有的诗,句句平易,临到结尾却来了句漂亮的翻转。本诗即是后者的一个代表。

黄平子读黄平子《夏天》

——《新世纪诗典》4000

夏天

黄平子

水稻
像母亲一样低头
母亲
像水稻一样弯腰
母亲
用禾镰割水稻
水稻
用叶子割母亲的脸

2021年11月30日6点49分

黄平子,男,70后,中学教师,在《新世纪诗典》、《磨铁读诗会》、《诗快报》等发表作品。磨铁读诗会2020年度汉语十佳诗人。写作是一种编码的过程,阅读是一种解码的过程。首先,要感谢磨铁,感谢沈浩波,里所,后乞。《夏天》先在磨铁读诗会选用。磨铁的肯定,增加了我投稿新世纪诗典的信心。其次,感谢伊沙,感谢他的选稿,感谢他在新世纪诗典4000首大关这个重要节点推荐《夏天》。第三,感谢《夏天》的评论者,翻译者,推荐者。《夏天》是写母亲的,也不仅仅写母亲。《夏天》是写童年记忆的,记忆里有苦痛,又不仅仅是苦痛。我喜欢夏天,喜欢夏天的热。在最热的夏天,我也不戴草帽,一任炎热的太阳晒出我的汗,晒脱我的皮。我一直很怕冷,夏天很好,不用愁没有衣服穿,大不了打赤膊。夏天是农村的收获季节。水稻在夏天成熟,花生在夏天成熟,西瓜在夏天成熟……虽然夏天忙得人直不起腰来,但是忙过了就有吃,有什么不好呢?我的老家太窝要山没山,要水没水。我们一家人就靠几亩薄地糊口。我父亲结扎后身体不好,家里的活大多由母亲做。在农村,割稻子是最辛苦的事。头顶有烈日,脚下有泥水。水稻的长叶子上长着锯齿,像一把把小锯子。一发稻子割下来,脸上、手上,到处都是血口子。稻子上还有细细的绒毛,沾到身上,有说不出的痒。天太热,湿答答的衣服又捂出了一身痱子……这让人又爱又恨的夏天啊!2022年3月16日20点43分

我的新长征之路

黄平子

从《小萝卜头》
到《夏天》
从1.0
到2.0
从3450
到4000
我整整走了
550天
此时
中央红军
已经胜利到达
陕西吴起镇
完全了
举世闻名的
二万五千里长征

2022年3月16日21点31分

 

TESTAPPARAT – 蔡喜印 Cai Xiyin

3月 15, 2022

Cai Xiyin
TESTAPPARAT

Die Dampfbrötchen-Verkäuferin
kommt vorbei an unserer Tür,
fragt uns,
ob wir welche wollen.
Mutter wedelt mit der Hand,
das heißt nein.
Als sie weg ist,
sagt die kleine Schwester,
“Ihre Mantous sind nicht gut.”
Ich werde neugierig,
“Woher weisst du das?”
“Mama hat einen schlechten Magen,
wenn etwas nicht stimmt mit der Qualität,
wird sie sofort krank,
gleich nach dem Essen.
Das ist genauer
als jeder Test.”

2022-01-04
Übersetzt von MW im März 2022

新世纪诗典作品联展#蔡喜印#(4.0)

 

新世纪诗典11,NPC3月16日,3999首,1243人。第4个蔡喜印(湖北)日

《新诗典》小档案:蔡喜印,生于1966年10月,毕业于合肥工业大学勘查地球物理专业,工程师,有诗作入选《葵》、《新世纪诗典》、《1991年以来的诗歌》、《口语诗年鉴》、《先锋诗歌年鉴》等。

​伊沙推荐:本诗写的是贫困、艰辛、苦难吗?是,但是我们中国人不这么课题化,变成了眼前这首诗,不光这些,还包括忍耐、坚毅、苦中生趣,这才叫丰富,这才是中国人三观与诗学的高级。

况禹点评《新诗典》蔡喜印《检测仪》:久未读到蔡喜印,葵论坛时代的老朋友,再读新作,果然又厚重了许多。本诗写出一个事实——欧美人鉴别食物和养分多靠仪器,我们呢,多靠身体——此生吃的不靠谱东西太多了,于是自身的痛感也就成了另一种更精密的鉴别仪器,带着苦难和艰辛的光泽。

黎雪梅读《新世纪诗典》之蔡喜印《检测仪》:如果说检测仪对食品质量的检测靠的是经验,那么人的身体对它的检测完全靠的是体验,往往更直接更有效。如本诗所写的这种体验很多人都有,但如何将其转化为诗歌考验的却是诗人的功力。本诗滋味厚重,有对底层百姓的艰辛所动的悲悯之心,亦有亲人之间的关爱与呵护,还有种源自生活的冷幽默。相信不同的人读到这首诗时,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触动,这便是好诗的力量。

​韩敬源:俄乌战争掀起中国先锋诗人们的头脑风暴,比疫情掀起的还强,今天授课讲到情感态度、个人经验和生命智慧在诗中的作用,但忘记了其局限性,经验使人追求“正确”,本诗真是一反常态,切入被遗忘或者本没有的死角,可引发新的启示。

​【亚坤评诗】
检测仪
作者|蔡喜印
(内容详见新诗典今日推送)

这又是一首带有中国文化属性的,体现生命幽微质感、生活细节画面和精神丰富肌理的好诗。
这几天新诗典推送的诗,已形成了一个“小组合”。即:深入中国传统文化内部,立足民间、乡土和历史,深挖民族心灵史背后的内容和精神。

这种拨开面纱,直达精神本质的诗(不管是精华的,还是糟粕的),在当前的语境下,都很有意义。也很及时!

就本诗而言,有三点可以说一说。

1.标题“检测仪”,很显然,在诗中,它是一个精准“意象”。指向的内容是诗中作者母亲的“胃”。老母亲的“胃”,从本质上讲,它指向的是一种“民族之胃”、“生活之胃”,更是一种“生命之胃”。

诗中母亲的“胃”不好,它像检测仪一样,精准预测着“食物”的好坏。

你要明白,“胃”这个概念,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深厚的“精神况味”。它是很复杂的。既可以是功能上的,也可以是文化上的,更可能是精神上的。

虽然诗中只写的是食物,但通读之后,我还是体会到了更复杂和幽微的“味道”。
这是由“胃”的广阔空间感和强悍生命力所带来的一种感受。

2.本诗除了是一首文化诗之外,它明显还具有生命的质感!这是一首活出来的诗!一切的“生命况味”都存在诗核——母亲的胃里。

同时,要特别强调的是:它还是一首批判诗。

作者通过写“卖馒头女人”做的馒头质量不行,进而指向了一个“中国胃”的反应。在这里,我明显读到了作者的价值判断。

这样看,本质上,它又是在“批评”,如果基于文化的意识,它也是在“批判”。

一个具有无限空间、无限容量、无限内容,更具有复杂情绪、复杂情感、复杂文化的“中国胃”。这真是“检测仪”一般透析的“胃”!

(马亚坤.2022.03.15.上海)

 

HALSKETTE – 北浪 Bei Lang

3月 15, 2022

Bei Lang
HALSKETTE

Die allerletzte alte Dame im Dorf
mit gebundenen Füßen stirbt auf einmal.
Die Trauernden aus ihrer Familie mütterlicherseits
sagen denen, die sich darum kümmern,
sie wollen der alten Dame
eine goldene Halskette mitgeben.
Das hat sie selbst so bestimmt.
Die Kinder der Alten in Trauerkleidung
sagen, sie werden die Halskette kaufen.
Als der Sarg ins Grab kommt,
liegen eine blinkende Kette
und ein Sack mit Getreide
neben der alten Dame im Sarg.
Manche flüstern,
das sei keine echte,
nur mit Kupfer lackiert.

2021-08-25
Übersetzt von MW im März 2022

新世纪诗典作品联展#北浪#(5.0)

新世纪诗典11,NPC3月15日,3998首,1243人。第5个北浪(甘肃)日

《新诗典》小档案:北浪,原名刘鹏辉,1970年出生,甘肃庆阳人,在庆阳职业技术学院工作,作品入选《新世纪诗典》《中国新乡土诗选》《中国现代诗歌精选》《中国教师现代诗选》及多种诗歌年选,出版诗集《低音区》和文学批评专著《捉影书——21世纪庆阳文学研究》,有文字被译成英、德、韩等语。

伊沙推荐:也许对于作者来说,本诗的重心在于项链的真假,是子女的孝心问题,但是对我这个读者来说,重心前移一一是村里最后一个缠足的大娘,是文化问题、历史问题。事实上,一首现代诗,就该这么开放地读。

况禹点评《新诗典》北浪《项链》:为什么是金?民间以金为贵;过去穷,金更显贵重。为什么是项链,因为是饰物,女性天生爱美。为什么是假项链?还是因为怕穷,不想死者的便宜被别的活人占了。再有就是——现在的人,多数已不信往世和彼岸了。

【亚坤评诗】
项链
作者|北浪
(内容详见新诗典今日推送)

读完这首诗,我的第一反应是:这是一首民间心灵史作品。继而脑海中冒出三个字:民俗志。
乍一听,好像搞得有点高大上。其实不然,通读内容,仔细体会,事实就是如此。

本诗写的是有关丧葬习俗的内容。标题为“项链”。
因为整首诗是依靠“项链”这个点来带动诗歌叙事的,所以“项链”在诗中,很明显,它就是“诗核”。

一直到现代,在中国北方和中原文化系统中,“穿金戴银”依然是丧葬文化中的一个核心“要素”。
“丧葬文化“是整个华夏文化系统中很核心的部分。甚至可以说它就是这部“生存史”中最核心的部分。
因为它本质上牵涉的是“生死问题”。

当然,这首诗也不是只指向“项链”(诗中是“假项链”,这确实是作者想要表达的一个精神点,甚至具有反讽意味),它更深层的意思是通过写丧葬事件,来折射一个地方人的“整体心灵史”。

毫无疑问,通过观察这一家的“丧葬事”,就基本可以窥视这个地方的整体“丧葬习俗”。
通过观察“丧葬习俗”和“人心表现”,就基本能窥探“整个地方人之心灵史”。

请你看诗就明白了。
“村里最后一位/缠足的大娘突然去世”
(有一个很重要的文化符号——缠足。既喻示着传统文化内容,也喻示着年龄辈分很高。)

“来吊唁的娘家人/对管事人提出/要给大娘买一条/金项链陪葬/这是大娘生前的心愿”
(这指出了丧葬文化中很核心的内容:一是娘家人,一是陪葬品。娘家人从礼的角度讲,是贵客。既是丧事,娘家人的重要性仅次于孝子。娘家人提出陪葬品,这也是“礼”的内容,喻示着重要性和尊重。大娘的心愿则喻示着这是一个传统。)

“穿重孝的子女们满口答应/下葬的时辰一到/一条金光闪闪的项链/和五谷杂粮一起/放在棺木里的大娘身边”
(穿重孝喻示着传统,这是大孝。街坊邻居都看着呢!项链和五谷杂粮指向的内容仍然是生活富裕和五谷丰登。这仍是一种“祈佑”。仍然是写活着之人的群象。)

“有人私下议论/那是一条镀铜的/假项链”
(假项链是一个诗眼,也是作者想说的一个点。它最终还是指向了一个现实,指向了人心和人性!我们暂且不管作者的价值判断问题。诗中的假项链,毫无疑问把这首诗的精神内质进一步拉深了。不管它是基于贫困,基于现实,基于人性。)

人性之诗、文化之诗、民俗之诗!

(马亚坤.2022.03.14.上海)

黄平子读北浪《项链》

——《新世纪诗典》3998

项链

北浪

村里最后一位
缠足的大娘突然去世
来吊唁的娘家人
对管事人提出
要给大娘买一条
金项链陪葬
这是大娘生前的心愿
穿重孝的子女们满口答应
下葬的时辰一到
一条金光闪闪的项链
和五谷杂粮一起
放在棺木里的大娘身边
有人私下议论
那是一条镀铜的
假项链

2021.8.25

黄平子读诗:北浪,原名刘鹏辉,1970年出生,甘肃庆阳人,在庆阳职业技术学院工作,作品入选《新世纪诗典》《中国新乡土诗选》《中国现代诗歌精选》《中国教师现代诗选》及多种诗歌年选,出版诗集《低音区》和文学批评专著《捉影书——21世纪庆阳文学研究》,有文字被译成英、德、韩等语。“村里最后一位/缠足的大娘突然去世”,可怜的大娘。可恶的缠足。“来吊唁的娘家人/对管事人提出/要给大娘买一条/金项链陪葬/这是大娘生前的心愿”,这是买项链。客家人说:“天上的雷公,地下的舅公。”舅公就是娘家人。娘家人的要求当然不过份。老一辈的人,把死看得比生还重。“穿重孝的子女们满口答应”,这个去世的,毕竟是子女们的母亲。母亲的一个小小愿望,有什么理由拒绝。“下葬的时辰一到/一条金光闪闪的项链/和五谷杂粮一起/放在棺木里的大娘身边”,这是葬项链。项链为什么不戴在大娘脖子上?五谷压棺是葬礼的另一个习俗。据说其义有二:一、让逝者在另一个世界有吃。二、让逝者庇佑子孙后代。“有人私下议论/那是一条镀铜的/假项链”,这是议项链。项链的真假,当然只有大娘的子女知道了。结尾老大的一个悬念。如欧·亨利的小说一般。
2022年3月14日20点48分

伊沙主持 | 新世纪诗典11一周联展(2022.3.6——3.12)

伊沙主持 | 新世纪诗典11一周联展(2022.3.6——3.12)

NEUJAHRSGELD – 虎子 Huzi

3月 13, 2022

Huzi
NEUJAHRSGELD

Als ich klein war, waren wir arm.
Mond-Neujahrsgeld, das waren vielleicht ein paar Mao,
also ein Bruchteil von einem Yuan.
Meine Eltern haben es lang vorbereitet,
ich hab sie oft gehört,
sie haben gestritten,
wem geben wir mehr,
wem geben wir weniger.
Zum Schluss hat natürlich
meine Mutter entschieden.
Später hab ich gemerkt,
bei Verwandten, die ihm wichtig waren,
da hat mein Vater offen etwas gegeben,
und dann hinterm Rücken von Mutter
heimlich noch einmal etwas dazu.

Übersetzt von MW im Maerz 2022

新世纪诗典作品联展#虎子#(9.0)

 

伊沙推荐:换个角度想想:本诗所写内容,原本只属于不分行的文字:散文、小说、日记、回忆录、传记,便知道口语诗让诗拓宽了多少,文体的表现功能增强了多少。

新世纪诗典11,NPC3月14日,3997首,1243人。第9个虎子(河南)日

《新诗典》小档案:虎子,本名周海涛,河南南阳人,1962年出生。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中原诗歌节同仁。《新世纪诗典》诗人,有诗作收入《中国口语诗年鉴》2018卷、2019卷,《中国先锋诗年鉴2018卷》、《2019年中国诗歌排行榜》等。著有诗集《时光碎语》。

晏非跟读《新世纪诗典》| 2022.3.13诗人虎子《压岁钱》
曾几何时,过年的诱惑除了能吃好吃的,穿新衣服外,还有就是可预见的压岁钱。这在今天的小孩那里绝对不可同日而语。今天的小孩感受一定是轻飘飘的,得来全不费功夫,也自然失去了那种深刻的记忆。这种记忆与特定年代的贫穷有关,与远疏亲近有关,与人情世故有关,如今读来,那些争吵和区别对待更多的化为了折射变迁的光。最后五句像是盖上了一个清晰的水印,让前面有关压岁钱的絮语更加立体,景深感强烈!

 

DORFVERSTEHER – 大九 Da Jiu

3月 13, 2022

Da Jiu
DORFVERSTEHER

die vom gemeinsamen geld geheuerte lehrkraft
kann nur bis zum vierten jahr unterrichten
nachher muss man ins nachbardorf ins internat
mein mitschüler Guo Wowo
seine eltern müssen sparen
sagen ihm lern ein paar zeichen verstehen
dass du nicht betrogen wirst
also hat er vier jahre gelernt
dann die schafe gehütet
und das dreißig jahre
ab heuer ist er bürgermeister
der einzige junge mensch im dorf
wird selbstverständlich
der dorfvorsteher

Übersetzt von MW im März 2022

新世纪诗典作品联展#大九#(9.0)

 

新世纪诗典11,NPC3月13日,3996首,1243人。第9个大九(内蒙古)日

《新诗典》小档案:大九,本名郭彦星,1981年生,有诗集《灵书》《肉危机》《七色空》等,编著诗选集《百年新诗精选》《我们的诗篇》《马兰诗集》等。诗歌作品偶见各种期刊,入选《新世纪诗典》《中国先锋诗歌年鉴》《中国诗歌排行榜》《口语诗——事实的诗意》《舌尖上的诗》《给孩子的诗》《爸爸们的诗》《中国青年诗选》等。作品被翻译成英、法、韩、德、蒙等语言。

伊沙推荐:现实的质感,地方的味道,是我欣赏本诗的两点,这类诗堪称当代新乐府,文人趣味沾得越少越好,多怨则伤,过而不及,心正则宜。

​黎雪梅读《新世纪诗典》之大九《照门人》:看似平淡无奇的叙述,却包含着来源于生活的最深沉的诗意,我们追随着文字可以清晰地看见诗意从无到有,由淡至浓的过程,尽现语言之奇妙;“村里唯一的年轻人/理所当然/成了村子的照门人”,一语道出农村人口凋敝、老龄化严重的现状,既有典型性又有代表性。主人公的命运令人喜忧参半,沉甸甸的同时也带给人更多地思索。

 

WO KANN ICH WEINEN? – 柏君 Bai Jun

3月 11, 2022

Bai Jun
WO KANN ICH WEINEN?

Daheim sind die Mama,
meine Frau, mein Sohn,
im Büro sind Kollegen,
auf der Straße
gehen lauter Leute hin und her.
An dem Tag bin ich im Keller,
einfach beim Stöbern,
komm drauf, die große Schwester, letztes Jahr
krank geworden, gestorben, hat mir den Pullover gestrickt.
Halts nicht mehr aus,
meine Augen werden feucht und warm,
ein Schluchzer
und draußen wirds hell,
die klangempfindliche Lampe.

2022-01-05
Übersetzt von MW im März 2022

新世纪诗典作品联展#柏君#(9.0)

 

伊沙推荐:一首优秀的口语抒情诗。用口语诗抒情,与传统抒情诗最大的区别在于:抒情主人公必须回到个体从个体出发(小我),抒情这个动作必须有"止动",而不是惯性延伸或无端放大一一这个概念,我是从一代乒乓名将庄则栋先生大著《闯与创》中借鉴来的。

况禹点评《新诗典》柏君《哪里能让我大哭一场?》:亲情是核,声控灯是亮点。千古的亲情,被现代的光源再次映照。这也是正是现代的口语诗该做的事,以自身的、当下的体感,赋予永恒的主题以全新的视角。

黎雪梅读《新世纪诗典》之柏君《哪里能让我大哭一场?》:泣血的文字,忍不住令人泪眼潸然……世界真的很大,可当你要大放悲声的时候才发现,竟然没有一个地方可以安放这突如其来的悲伤,因为你不想让你的情绪影响到别人,哪怕是最亲近的家人;也不想让别人以讶异的目光看待自己,这时就连声控灯都不允许你的感情恣意汪洋。个人情感经验地真实再现,永远是诗人诗思不竭的源泉。读了这样的文字,眼里再也容不下那些假大空的矫情,就如同眼里容不得沙子。因为能清晰地感受到这首诗里的每一个字符,都能与灵魂碰撞出耀眼的火花,这灵魂的震颤便是诗歌无与伦比的魅力之所在。

 

DAMALS – 马金山 Ma Jinshan

3月 10, 2022

Ma Jinshan
DAMALS

Familienplanung steht vor der Tür!
In der Panik
versteckt mich Vater
in dem Sarg, den Opa
vorbereitet hat für sich selbst.
Ich krieg keine Luft
und hämmere
an die Wände.
Also werd ich entdeckt,
und der letzte
Sack Reis
den wir haben
wird
fortgetragen.

2021-10-19
Übersetzt von MW im März 2022

新世纪诗典作品联展#马金山#(15.0)

新世纪诗典11,NPC3月11日,3994首,1243人。第15个马金山(广东)日

《新诗典》小档案:马金山,1981年6月26日生于河南南阳。1998年曾当过兵。部分作品被翻译为英、德、韩、印尼等多种语言。出版诗集《吸引》、《此一歌》、《答谢词》、《礼物》等。现居深圳。

伊沙推荐:​计生时代,已然过去,但记忆还在,一个诗人就是一个民族的记忆,与此同时,一个人要是失去对自己的命运感,也太麻木了,枉为诗人一一这便是本诗的可贵。

​况禹点评《新诗典》马金山《那年》:家有二孩飞速升至家有三孩的年代,公共话题速朽的年代,谁还记得独生子女时代超生家庭的惶恐不安,诗当代不是生活的流水账,诗人也不是社会的记录员(旧小说家才去干那个),诗的功能是——自觉承担起良知对历史与现实的审视。本诗即是。

​黎雪梅读《新世纪诗典》之马金山《那年》:所有的历史都会在人们的记忆里留下深深浅浅的印记,而诗人作家们的作品就如同帮助人们进行记忆恢复,让某些曾经模糊的东西变得越发清晰。尽管人生经历了一些个人无法抗拒的痛苦与磨难,但对于诗人来说,也可能是命运的恩赐和馈赠,这样的经历内化为诗人写作的动力,更守住了内心水晶一般的本真。

 

STERNENHIMMEL – 叶臻 Ye Zhen

3月 9, 2022

Ye Zhen
STERNENHIMMEL

er ist eingesperrt im verhörraum,
sieht mich stehen am fenster, ich starr in den pechschwarzen himmel
er fragt, ob es sterne gibt,
ich sage, nein

er reibt sich die glatze mit der linken hand,
dann mit der rechten,
sagt, in der nacht als ihr mich hereingebracht habt,
da war der himmel
noch voller sterne

2021-08-24
Übersetzt von MW im März 2022

新世纪诗典作品联展#叶臻#(16.0)

 

新世纪诗典11,NPC3月10日,3993首,1243人。第16个叶臻(安徽)日

伊沙推荐:这是人道主义的悲悯之心在一位罪犯或犯罪嫌疑人身上所产生的诗意,这个可以有,属于现代文明。前一段舆论打拐,对于人贩子,我有一句话差点脱口而出:应该恢复古代凌迟之刑(古代判的就是这个刑)一一我忽然又想到,我曾经说过:有凌迟之刑的朝代应该灭亡一万次。便将此话咽下去了,文明与野蛮的界线究竟何在?值得我们事事处处常思考。

况禹点评《新诗典》叶臻《星空》:把人身上的社会符号掩去,只留下最本真的,然后呈现它。这是现代诗必须要过的一关,许多当代作者做不好,不妨拿叶臻的这一首作为学习的范本。

黎雪梅读《新世纪诗典》之叶臻《星空》:也许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憧憬,是每个人内心不懈地追求,哪怕他(她)是个坏人或罪犯,这样的追求也依旧难以泯灭。本诗从一个执法者的角度写犯罪嫌疑人,没有激烈的立场冲突,也没有呵斥与谴责,却道出了人性的真实与复杂,亦不乏一丝温情与悲悯,这也正是诗歌最有力量、最打动人心的地方。

 

 

EINES TAGES, EINE JÜNGERE SCHWESTER – 丁小琪 Ding Xiaoqi

3月 8, 2022

Ding Xiaoqi
EINES TAGES, EINE JÜNGERE SCHWESTER

Eines Tages hat eine jüngere Schwester
ein leuchtend grünes Kostüm getragen,
grün wie eine Melone. Ich frag warum,
sie sagt, mein Mann hat mich betrogen,
und ich geh so zu seiner Familie,
ich will, dass das allen bei ihnen auffällt,
was er aus mir gemacht hat.

Übersetzt von MW am 8. 3. 2022

新世纪诗典作品联展#丁小琪#(3.0)

 

新世纪诗典11,NPC3月9日,3992首,1243人。第3个丁小琪(河南)日

《新诗典》小档案: 丁小琪,女,南阳人,60后。声乐教师,诗人,历史文化随笔作家。出版有诗集《花儿开在月光下》《爱情伸长了手》等。

伊沙推荐:继续过三八,推荐一位中国女诗人,本诗属于女人写、写女人,算是女性诗歌。祝《新世纪诗典》全体女诗人节日快乐!这是丁小琪的3.0,她从1.0到2.0,用了五年;从2.0到3.0,用了四年一一以往我要列举出来,一定是带批评的,今天不,在经历了开年以来公共话题密集期中国诗人(包括少数外国诗人)相互强迫症式的自虐之后,我意识到不强求一律才是人性,才是尊重,才是美德,每个人请按自己的节奏来!

​况禹点评《新诗典》丁小琪《有一天,一个妹妹》:女性不容易,以幽默来这样表现愤怒的女性更了不起,同样,意识到捕捉这样的情节入诗的作者同样具备了现代诗的大心脏。

黎雪梅读《新世纪诗典》之丁小琪《有一天,有一个妹妹》: 一个被老公背叛了女人,只能以一身绿衣去婆家表示抗议,不免令人心疼又心酸。本诗反映的是现代人婚姻家庭中并不鲜见的实际问题,并有一定代表性,同时也带给人启发与深思:虽然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好了,可经营一段婚姻的难度却提升了。

【亚坤评诗】
有一天,一个妹妹
作者|丁小琪
(内容详见新诗典今日推送)

哈哈!太好玩了,我读笑了。
曾几何时,我们读现代诗,更多的是沉重、悲伤、反思、批判等偏内化的情绪。现在,随着口语诗的发展,越来越多偏向“智性”、“幽默”和“解构”的诗开始进入我们的视野。应该讲,这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

试问:
如果你觉得一个人站在黑暗中哭泣是一种“深度情感”释放,那么当一个人给你讲一段脱口秀,你开怀大笑,而他笑着笑着,却流泪了,这是不是一种“深度情感”?

试问:
当你聆听贝多芬音乐的“沉重命运”或肖邦音乐的“极致抒情”时,你觉得这很艺术。那么当你聆听莫扎特的“松弛”、“纯净”、“幽默”和“含着眼泪欢笑”时,请问这是不是艺术?

归根结底,现代诗的发展,不会因为一种思潮的影响,或者一种诗歌审美的“凝固”与“偏见”而停止“自我内部更新”的步伐。它一定会站在“诗歌身体内部”不断推陈出新!

回到这首诗,我们也可以看到一些有意义的东西。

1.这首诗的标题是整首诗的第一句。
我的写作经验告诉我:一首诗的标题、起始句和收尾句是最难整的三个部分。

其中标题尤其难搞!很多写作者,当标题难以确定时,他会直接选择诗里的一句或第一句作标题。这个很常见!这首诗就是。这未尝不是一个办法!

2.这首诗给我们的第一感觉是很松弛、很口语、很生活、很幽默、很简单。

但我想问的是:在现代快餐文化盛行的现实环境里,你觉得这首诗真正的“情感本质”和“内核指向”是什么?
你觉得它的本质轻松么?幽默么?它真正的现实意义是深刻的,还是浅薄的?

(马亚坤.2022.03.08.上海)

伊沙主持 | 新世纪诗典11一周联展之女诗人小辑(2022.2.16——2.28)

伊沙主持 | 新世纪诗典11一周联展之女诗人小辑(2022.2.16——2.28)

 

CLOSE THE SKIES – 關閉天空

3月 7, 2022

CLOSE THE SKIES

It’s very much
like the Bosnian war​
NATO waited for years
Srebrenica
8000 people
One UN safe haven
Tens of thousands
raped
Sarajewo
burned
They waited for years
They are afraid​
if they close the skies
over Kiev
Putin won’t wait
Maybe Berlin
Paris, Vienna
Although we’re not in NATO
I wonder if we still​ have that plane
One Serbian plane
over our city
Not Vienna, maybe it was Graz
Please can I land
We had been proud of our radar
I wonder if we still have that plane

MW March 2022

關閉天空

非常像
波西尼亞戰爭
北約等了多年
斯雷佈雷尼察
8000人被殺
一個聯合國避難之地
成千上萬的人
被強姦
薩拉熱窩
被燒毀
他們等了多年
他們害怕
如果他們關閉
基輔的天空
普京不會等待
也許是柏林
巴黎,維也納
雖然我們不在北約
我想知道我們是否仍然扣留那架飛機
一架飛臨我們城市上空
的塞爾維亞飛機
不是維也納,也許是格拉茨
請問我可以著陸嗎
我們已經在為我們的雷達感到驕傲
我想知道我們是否仍然扣留那架飛機

維馬丁 2022 年 3 月
(荒目 譯) 🇺🇦☮️[合十][玫瑰]

ASPHALTSTRASSENENDE – 劳淑珍 Sidse Laugesen

3月 7, 2022

Sidse Laugesen
ASPHALTSTRASSENENDE

Damals nach China. Kaum Zeichen gekonnt. Alles fremd. Sehr erdig.
Vor vielen Jahren. Fahrradfahren. Hitze in der Sonne. Pechschwarzer Asphalt.
Am Asphaltstraßenende, goldgelber Mais. Rundherum Stille. Auch keine Leute.
Zu meinen Füßen eine Jauchegrube. Angelegt am Asphaltstraßenende.
Die erste Jauchegrube, die ich gesehen hab. Rundherum Stille. Keine Leute. Sonnenhitze.
Pechschwarzer Asphalt. Goldgelber Mais. Nur in der Jauchegrube Bewegung. In dem warmen dunkelbraunen Kot viele tausend Insekten, die tummeln sich froh.

Übersetzt von MW aus dem Chinesischen am 7. März 2022

新世纪诗典作品联展#劳淑珍#(4.0)

新世纪诗典11,NPC3月8日(国际劳动妇女节),3991首,1243人。第4个劳淑珍(丹麦)日

伊沙推荐:国际劳动妇女节,推荐一位丹麦女诗人。用中文写中国,过去的中国,当然可以写,让一般外国朋友最受不了的去处,当然可以写,善意、恶意或敌意暴露的是诗人自己的品,本诗处理得极好。大道理决定不了什么,诗的分寸在毫厘之间,心正者把握起来很容易。

侯马:写出了几十年来我多次设想的一个问题,以给人启发使人愉悦豁达的文学笔触。

黎雪梅读《新世纪诗典》之劳淑珍《柏油路尽头》:柏油路的尽头会有什么?相信很多人会浮想联翩,各种画面应有尽有……然而读者在劳淑珍的引领下看到的是“金黄玉米田出现”还有“一片粪坑”,这样的情景也许和大多数的想象多少有些出入,尤其是“粪坑”的出现会让一些喜欢唯美主义的人产生不适感。然而正是有了这“粪坑”才会孕育出“金黄玉米田”美丽而震撼的景象,这丰收在望的场景让人看到了希望、看到了明天;生命在这里图腾、成了生命的乐园:“成千上万的小虫子快乐地奔腾。”这一幕留在诗人的脑海里经年未散,回忆式的记录让人仍能体会到诗人当时温暖宁静、寂寞欢喜的心境,以及对诗歌独到的发现与体验。

李勋阳:这也是国内乡村卫生最大的问题,记得有段时间,推广把茅厕转变为沼气池,但似乎不太成功。所以春暖花开,骄阳似火时,有时会突然碰见诗里这样的情形,印象中写天热和嘤嘤嗡嗡的情景,我记得马原的《白宽石河滩》里也最让人印象深刻。

伊沙主持 | 新世纪诗典11一周联展之女诗人小辑(2022.2.16——2.28)

伊沙主持 | 新世纪诗典11一周联展之女诗人小辑(2022.2.16——2.28)

FRISCHES FUTTER – 袁源 Yuan Yuan

3月 6, 2022

Yuan Yuan
FRISCHES FUTTER

In der Nacht freigelassen
aus der Quarantäne.
In der Früh aus dem Bett,
in der Wohnung sind Menschen
und Sachen ok,
aber das Futter für die Kaninchen
ist aufgebraucht.
Im untersten Regal
sind die “Sternstunden der Menschheit”
und die “Gedichte von Gary Snyder”
schon ganz
angeknabbert,
zwei richtige Löcher.

2022-01-07
Übersetzt von MW im März 2022

新世纪诗典作品联展#袁源#(20.0)

 

伊沙推荐:同城诗人,我特别注意在一个月的封城期间写的诗,虽说人在幽闭空间里的抗压力和忍耐力有差异,但也能够看出诗人的道行。袁源也没有以头抢地嘛,其实兔子咬出的豁口比怨声载道怨气冲天更有力量,这是诗的力量。

况禹点评《新诗典》袁源《新粮》:重大题材,尤其是带有公共话题性质的重大题材前,保持自控力是非常难的,诗歌恰恰需要一定程度的冷凝作用。

黎雪梅读《新世纪诗典》之袁源《新粮》:两本经典的文学名著成了饥饿的兔子的“新粮”,这是疫情期间真实的文字记录,读来不免有些心疼又心酸。所幸的是“人、事安好”,这应该是最大的安慰。没有捶胸顿足,没有大放悲声,只是精妙的语言、内敛的情感加之具体而微的细节,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后疫情时代对人们的生产生活造成的影响,生动而又深刻。这些都令本诗显得卓尔不群,成为近期读到的最好的疫情诗,没有之一。

马金山|读袁源的诗《新粮》的十一条:
1、关怀力,也是一种力量;
2、后口语的妙处在于,让事物自己表达诗意;
3、袁源,男,1984年11月12日生于陕西宜川。2003年毕业于西北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就职于西安交大附中兴庆校区教科研中心。2013年6月9日《新诗典》推荐的《饥饿史》一诗,为首次发表诗歌作品;
4、袁源的诗,具有独特的现代感,对事物的观察细微而通透,且不乏机智的东西,不仅带有明显的中国元素,还深谙世事的无常与现实,幽默风趣之间,凸显时代特征;
5、本诗以记录生活的方式,将疫情下的事物呈现出来,而其中的细节却在不惊意之间,已道出丰富的情感和疫情对生活的影响,背后是一种态度和力量;
6、诗的前半部分,是对人所处环境的细节描述,以及具体事物的细微感受,这不仅是一种细节的表现,还是真实生活的写照;
7、后半部分,落实在一只兔子上,落在两道豁口上,而这个细节,诗人却赋予它鲜活而生动,让某种独特的感受,自然而然地流淌出来了;
8、诗中描写,是对现实生活的再现,更是对生命的一种尊重与关怀,在本身封闭的环境中,写出了一种生动的状态,着实让人心动;
9、诗的标题用得很是巧妙,让诗歌的内容更加丰富,且充满了意味,这是本诗的另外一个亮点,精准而徒增质感;
10、本诗给予诗人的启示:“发现与呈现,也是种诗写的能力”;
11、疫情之诗、关怀之诗、记录之诗。

 

 

EINSIEDLER AUFGESUCHT, NICHT ANGETROFFEN – 梅花驿 Meihua Yi

3月 6, 2022

Meihua Yi
EINSIEDLER AUFGESUCHT, NICHT ANGETROFFEN

Wir gehen in die Berge, Hundertjährigen-Suche.
Ein alter Mann sitzt vor der Tür
beim Körbeflechten.
Wir fragen ihn nach seinem Alter.
Der alte Mann sagt, 97.
Als er erfährt, warum wir kommen,
sagt er, ihr seid ein bisschen zu spät.
Seit ein paar Tagen gibts keinen mehr.
Kommt in drei Jahren,
vielleicht könnt ihr dann einen sehen.

2022-01-27

新世纪诗典作品联展#梅花驿#(24.0)

 

伊沙推荐:古题新写,也是口语诗的一类,但并不一定通向新古典。广西巴马村的阴影不散,这年头啥不造假?连寿星都造假,所以别当真,而本诗用一种轻松调侃的口气在写,恐怕也是没当真。

况禹点评《新诗典》梅花驿《寻隐者不遇》:“隐居”和鼓吹长寿,似乎是这二十年的俗尚。承平日久,人想长生,可以理解。像此刻正满腹心思、一团乱战的“熊大”“熊二”的国民肯定是没心情作此想。国人好福气,国人同时也好无聊,幸好作者借高龄老人之口幽上这一默,赋予了城乡接合部时代以智性。

黎雪梅读《新世纪诗典》之梅花驿《寻隐者不遇》:题目来自古诗名,扑面而来的古风既神秘又吸睛。内容完全是现代感十足的口语诗,将“寻百岁老人”的过程写得富有戏剧色彩,虽然我国人口的平均年龄已达七十岁左右,但真正要找到一位百岁老人也不是件容易的事。也许寻找的结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参与这一过程当中的乐趣。结尾处那位九十七岁老人所说“三年之后再来/没准能见到百岁老人”,这既是对寻访者给予善意的心理安慰,也流露出自己能长命百岁的自信。看似写人记事,实际上也是对人的观察与思考,“失望”与“希望”交织,也令本诗滋味醇厚,如品醴酪。

【亚坤评诗】
寻隐者不遇
作者|梅花驿
(内容详见新诗典今日推送)

读这首诗,脸上不自主露出会意的微笑。这可能就是“诗歌整体气质”带来的一种心理感觉。

就我个人而言,本诗可以说两点内容。

1.诗歌的标题为:寻隐者不遇。从我的阅读经验上看,“古题新用”在现代诗写作中,还是比较常见的。也许,从一定意义上讲,它能满足诗人向中华诗歌本源进行“追溯”和“应答”的“内在期待”。

即使进入二十一世纪,我们已经处在非常当代的诗歌环境中。我还是认为“那遥远的回声”是一种“诗歌基因”,它一直都活在每一个诗人的精神本体中。这甚至形成了一种“当代招引”!
虽然现代性诗人已经普遍不再写古体诗,但它一定在!最起码它一直存在我的体内,而且还在一直起作用!

本诗标题用得很巧!标题的“古典空间”和作者写的现代性内容非常“同和”。它们基本没有突兀感!很和谐!
我的体会告诉我:“古题今用”,或者更深一步“古诗今译”,其实并不容易操作!很容易适得其反!这里面牵涉到很复杂的“语言、语境、内容等诠释和转换的问题”。这个问题以后可以再讨论!

2.现代诗写作,想写得很松弛、很幽默,甚至产生一种“智趣”,其实很难。这首诗恰恰就有这样的优点。语言看似“漫不经心”,好像既没有发力,也没有太多情绪和情感释放,但就是在这种平实的语言中,诗歌内核已经推进完成了。这就是“释放的好”!“化而无觉”!

我个人的诗歌写作,有很长一段时间,一直掉在“沉”和“重”里,想飞,但飞不起来。一直到现在,其实还有一些!这其实就是“习惯性发力”的问题。本质上,跟“心性”和“成长”有关!

本诗语言松弛,非常生活化,带着一种智性和幽默感。尤其值得学习的是:诗的幽默不是作者硬加入的,而是依靠一个九十七岁的老人之口自然阐述的。这种松弛和幽默的质感巧妙地增加了“生命的厚度”!

一种当代生活意义上的“生命禅诗”!

(马亚坤.2022.03.05.上海)

伊沙主持 | 新世纪诗典11一周联展(2022.2.27——3.5)

伊沙主持 | 新世纪诗典11一周联展(2022.2.27——3.5)

 

ALS ES KRACHT IN KIEW – 湘莲子 Xiang Lianzi

3月 4, 2022

Xiang Lianzi
ALS ES KRACHT IN KIEW

1

Meine Tochter schreibt zehn Emails
an ihre Doktormutter
dann kommt erst die Antwort:
Keine Sorge,
das ist noch nicht das Schlimmste.
Meine Mutter ist Professorin in Moskau,
meine Tochter vermietet ihre Gebärmutter.

2

Meine Tochter heult,
fürchtet, dass ihre Professorin sich umbringt.
Früher sind sie von Achmatovas Gedichten
auf den 2. Weltkrieg gekommen,
dann auf Stefan Zweigs “Die Welt von Gestern”.
Diese Wütenden und das Gejohle der Invasoren!
Und als eine, die weint,
verehrt sie Achmatova,
aber sie wird wie Zweig
sich die Pistole
an die Schläfe setzen!

3

Meine Tochter schreibt wieder Emails,
rät ihrer Professorin, rasch wegzugehen,
zu einem behördlich bereitgestellten Schutzraum,
aber die Professorin sagt nein.
Sie glaubt nicht an russische Raketen,
sie will den Palast der Kunst nicht im Stich lassen,
in der Sowjetunion eine der drei größten Akademien,
sie will bleiben.
Meine Tochter sagt, bitte malen Sie
eine chinesische Flagge, hängen Sie die vom Fenster!
Die Professorin tippt ein Smiley,
danke,
mein Kindchen,
pass Du auch gut auf,
auf Dich und Dein Kind.

4

Am Sonntag
geht die Professorin mit dem Studenten Viktor
in die Sophienkathedrale.
Viktor sagt,
von heute an
wird er nie wieder Russisch sprechen.

Kind!
Was kann Russisch dafür,
was kann der Kiever Rus für das Ganze?

Meine Tochter erinnert sich,
als sie zuerst auf Ukrainisch unterrichten sollte,
hatte die Professorin oft so protestiert.

2022-02-24-27

Übersetzt von MW, 4. 3. 2022

新世纪诗典作品联展#湘莲子#(31.0)

 

《新诗典》小档案:湘莲子:我的女儿曾在基辅留学八年,我无时不在为乌克兰祈祷!

伊沙推荐:俄乌战争爆发已八天,我的立场似乎已经天下知,咦!怎么推了一首挺乌之作?很奇怪吗?一个泛诗论者的立场归根结底只能站在诗这一边,之所以会选本诗,与其挺谁无关,与其新鲜有关,人家有途径搞到第一手材料,而不是分行的新闻(还有假新闻呢)。

况禹点评《新诗典》湘莲子《当基辅传来爆炸声》:滋味复杂的一首复调之作,没有非此即彼简单的对错,只有无尽的哀伤。这是所有善良者的悲恸,诗就该这样,回到《圣经》时代即是这样——“我心里甚是忧伤,几乎要死。”

黎雪梅读《新世纪诗典》之湘莲子《当基辅传来爆炸声》:好诗!这是来自乌克兰首都基辅最真实又新鲜的第一手材料,全诗分四节,每一节都写到女儿与恩师在战争期间的沟通与交流,女儿对恩师的关切与担忧跃然纸上。本诗亦涉及诗歌背后某些复杂的文学、历史及政治方面的内容,庞大的题材却处理得十分得心应手,文字功力着实很不一般;内涵丰富而有厚重,既有现实意义更有历史价值,读之内心收到极大触动与震撼。愿战争早日结束,愿百姓不再受苦!

韩敬源:来自战火中心的切肤之感,一个母亲的担忧和惊恐在具体真实的生活中提供了年轻一代未曾有的贴肉的生命震撼,也是这种“体验”成就了诗——最好一生都不要有这样的体验,愿世界和平!

伊沙主持 | 新世纪诗典11一周联展之女诗人小辑(2022.2.16——2.28)

伊沙主持 | 新世纪诗典11一周联展之女诗人小辑(2022.2.16——2.28)

 

 

 

 

ODD JOBS POETRY: HORROR MOVIE – 徐江 Xu Jiang

3月 3, 2022

Xu Jiang
ODD JOBS POETRY: HORROR MOVIE

me in 1971, 4 years old
sees 54-year-old me in the mirror

predicts people spend every day
between smog and virus

Translated by MW, 3/3/22

新世纪诗典作品联展#徐江#(34.0)

 

新世纪诗典11,NPC3月4日,3987首,1243人。第34个徐江(天津)日《新诗典》微信版:徐江,1967年生。著有诗集《徐江的诗》《黄昏前说起天才》《杂事诗》《杂事与花火》《我斜视》、诗学专著《现代诗物语》《这就是诗》等20多种。1991年创办同仁诗刊《葵》。 五次获《新世界诗典》李白诗歌奖,曾获首届亚洲诗人奖、《世界诗人》2006年度国际最佳诗人。庄生诗歌奖2021年得主。伊沙推荐:这是一首叫人开脑洞的诗,1971年,我们物质匮乏,但环境洁净,现如今,我们物质充盈,但环境黑暗,那时若有一个孩子预言了现在,就是恐怖片。在机械写实主义甚嚣尘上之际(在口语诗人中),这首角度刁钻的超现实诗尤其可贵,老诗人们依然在对中国现代诗做着积极的贡献。​转徐江自评:老妈家的旧地砖起幺蛾子,刚和装修师傅讨论翻修方案,悉心算来,连装修、带挪书搬家具,还可能要尽快租房周转,都是让人“望而生畏”的琐事,送走师傅,看到今天推荐本诗。过去听说人一过中年都累,不以为然。体质下降后,觉得处处如此。经此感受之后,再看世间诸事,更多了一分敏感上的体认,也多了一分对我等人类自以为的各色智慧摸高的解嘲。还是那句话,群情瞎激奋的岁月漩涡里,勉力多写才是硬道理。司马迁这么做的,老师任洪渊这么努力过,老朋友伊沙一直这样做,我会继续努力。黎雪梅读《新世纪诗典》之徐江《杂事诗.恐怖片》:人们常说的“一语成谶”大概如此吧,当年“四岁的我”对“54岁的我”所说的预言,看似难以置信和荒诞不经,却在今天都一一应验,甚至可能比预言的情形更为严重和可怕,这便是我们这个时代及人类的尴尬处境。所以在我看来这不仅是超现实主义的诗歌,也是写实主义的诗歌。让人们意识到人类若是继续放纵自己的行为,我们每一个人就不仅仅是恐怖片的观众了,而是会成为恐怖片里一个个惊恐不安的角色。本诗写得智性而又节制,语言虽不激烈却令人警醒,寥寥数行却意味深长。【亚坤评诗】杂事诗·恐怖片作者|徐江(内容详见新诗典今日推送)这是一首超现实主义诗作,又是一首现实主义诗作。说它是超现实主义,是因为作者是站在自己的“心象”中来进行诗歌叙事的。他把54岁当下的自己“穿越”到4岁这个年龄来说话!54岁的当下,是现实的,是可感的。而4岁的自己是超现实的,是一种“心象”。这种“心象移位”的写作方式,无形中增加了这首诗内部的“精神力”。试问:对当下现实“毒霾”和“病毒”的“喻示”和“批判”,是“四岁孩子”说出来更有力,还是当下54的作者本身说出来更有力?说它是现实主义,是因为它本质上指正的还是“现实生发的问题”。不管是“毒霾”还是“病毒”,它都不是50年前发生的突出问题,而是当下存在的突出问题。这样看,这种由“诗中主角”(四岁心象)代替“现实本我”(五十四岁实象)说话的写作方式,是一种超现实的“写作策略”。我的体悟,从精神本质上讲,这首诗仍是一首“批判诗”和“反思诗”。你看,不管站在四岁孩童的视角,还是站在现实成人的视角,当下的现实环境和正在发生的事情,都是一种“恐怖片”。一首真正意义上的“文明之诗”!(马亚坤..2022.03.03.上海)

伊沙主持 | 新世纪诗典11一周联展之女诗人小辑(2022.2.16——2.28)

伊沙主持 | 新世纪诗典11一周联展之女诗人小辑(2022.2.16——2.28)

 

WARUM NICHT TANZEN – 唐欣 Tang Xin

3月 3, 2022

Tang Xin
WARUM NICHT TANZEN

Neujahr Da sollt man was schreiben
Aber Was eigentlich Der Heimatort ist
von Mikroben erobert Was soll ich reden
Das ist schwer zu sagen Und die großen Länder – Beziehungssorgen
Die schauen nicht so schlimm aus
Wie die von den Nachbarn Die über
90jährige Tante seufzt Schon so lang
war nichts mehr da das einen freut Auf
einmal im WeChat sagt einer Warum
nicht tanzen? Hm, gute Frage Stimmt
Eine gute Antwort Warum nicht tanzen
Also Probiert man Die alten Glieder
zum Tanzen zu bringen Aber die Tochter
sagt dazu Das ist richtig schrecklich

Januar 2022
Übersetzt von MW am 3. 3. 2022

新世纪诗典作品联展#唐欣#(34.0)

《新诗典》小档案:唐欣,1962年生于陕西,现在北京石油化工学院任教。新诗典资深诗人。

伊沙推荐:在集体无意识的洪流中,更能看清唐欣的价值,他是最具个人性的中国诗人之一,在其诗中有一个活生生的唐夫子,浮躁年代读书则明的典型,恶意误解者不管,善意者不要误解我的意思,老唐的存在可以此联句概括一一躲进小楼成一统,窗含西岭千秋雪一一正是当前最好的存在。

况禹点评《新诗典》唐欣《何不跳舞》:年初岁尾,市井和官媒都最易热闹,但于敏感者,却又往往是心情黯淡感慨时。读本诗发现老唐和我一样,也有着近似的感受。“何不跳舞”是亮眼一问,心情为之一振。“太可怕了”是女儿之口自黑,但对于清醒者,自黑也未尝不是另一种自嗨。

黎雪梅读《新世纪诗典》之唐欣《何不跳舞》:是啊,“何不跳舞”?如果跳舞能让人忘却烦恼和忧愁,能让人开心快乐,何乐而不为呢?可现实是,当你真正“舞动起自己的老胳膊老腿”,却让你最亲近的人都难以接受,在她(他)们看来“太可怕了”,于是乎就如同当头被泼了一瓢凉水,顿时兴味索然。现实就是如此,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快乐也变得越来越少,施展个人的喜好也不得不考虑他人的感受,这便是现实生活的矛盾。本诗道出了“他”日常生活与写作中的困惑与冲突,袒露的是真实可感的内心世界,委婉细腻却不乏幽默风趣,语言的纵深感值得反复学习与品味。

​【亚坤评诗】
何不跳舞
作者|唐欣
(内容详见新诗典今日推送)

昨天和今天,新诗典推送的都是成熟诗人。成熟诗人的作品都有很强的自我特征。他们往往能给后学一种“启示”!
随着我自己逐渐进入诗歌内部进行诗评,这种感受变得越来越强烈。

我评诗,除了会针对诗歌本身说一些个人体会外,还想依据诗歌内容,适度拉深,说一些延展性的问题(只对个人有效的问题)。这里面必然充斥着我的局限性、独特性和偏见性。

就本诗来讲,我想说三点体会。

1.一首好诗,它往往具有时代的“预见性”。诗人需要训练一个核心能力,即:“个人心理能量”容纳“时代能量”的能力。这看起来,好像是不可能完成的事情。就我本人观点讲,其实不然。有很多诗,它的指向其实都是“超时代的”。也就是说,它们的“诗核”能量是超前的,往往具有前瞻性和预见性!

这首诗,如果结合写作日期看(作者标注的是一月,也许是一月底,丰县事件已发生了),再结合今年一月底(丰县事件)和二月(俄乌战争)发生的事情看,我们就能明白。它其实是一首“预言”。

2.本诗的情绪,其实是偏“内收”的。甚至,有一点点“颓丧”(这是由本诗的内部精神决定的)。一定意义上讲,也是由新年期间,作者的“内部情感”决定的。弥漫在诗中的“低情绪”,甚至其内容的“反讽”意味,一直持续到结束(尤其是结尾)。

这种感觉,已经形成了一种事实上的“荒诞感” 。它基本把新年之下,群体心理的“病症”给解构了!

3.这首诗的形式也很有意思的。我以为:当前环境下,诗歌的结构和形式是一个很值得讨论的问题。

就唐欣老师的诗歌形式讲,他特别喜欢用空格。这种方式也许有的人不喜欢,但它很容易造成一种内部节奏的跳跃感。有时甚至是“断层感”。我甚至认为这几乎已经形成唐欣老师的“诗歌标签”(虽然也有不少人这么用)。
这首诗的分段和空格,很讲究,很有意思!有心的人,自然会细细体会。

(马亚坤.2022.03.02.上海)

伊沙主持 | 新世纪诗典11一周联展之女诗人小辑(2022.2.16——2.28)

伊沙主持 | 新世纪诗典11一周联展之女诗人小辑(2022.2.16——2.28)

 

EUPHRAT-PAPPEL:侯馬 Hou Ma

3月 3, 2022

Hou Ma
EUPHRAT-PAPPEL

Du bist die Meisterin der Trauer, die aus Wunden weint.
Die Meister-Asketin, die Schönheit von Falten und Narben her kennt.
Die Meister-Überlebende, die ihre Krone abwirft.
Die Meisterin der Anmut, die Weidenblätter trägt in der Jugend, Pappellaub in mittleren Jahren, Ahornblätter im Alter.
Sie sagen, du seist im Alter am schönsten.
In Wirklichkeit bist du am schönsten als Tote.
Du einsamer Laubbaum!
Deine Schönheit ist weit entfernt von der Schönheit der Massen.
Du Meisterin der Freude, die nicht daran glaubt, dass sie stirbt!
Du Meisterin des Düfte, die aus der Wüste das Meer destilliert!
Du Meisterin der Kunst des Alterns und des Todes!

2021-11-05
Übersetzt von MW am 2. März 2022

新世纪诗典作品联展#侯马#(33.0)

 

新世纪诗典11,NPC3月2日,3985首,1243人。第33个侯马(内蒙古)日

伊沙推荐:纷纭乱世中,几位求道派老诗人稳如泰山,稳健在这时显出了价值,其中侯马这一首在文本上最为完美:情感之饱满,视角之独特,修辞之新颖,是脱态于传统咏物诗而创造出的纯度厚度至高的现代抒情诗,当居半月亚军。

况禹点评《新诗典》侯马《胡杨》:此诗看得人不禁称奇——1.“大师”一词自打在汉语里沦为常用词以来,词性已从最初的高评级别降为自带喜感、具备一定反讽效果的词汇,使用它,会具备一定的风险。迄今为止,包括译诗在内,以前只有在策兰《死亡赋格》中“死亡是来自德国的大师”,该词的使用最为郑重。本诗在我所读的佳作里堪称第二次完美使用,也是汉语里的第一。2.本诗采用了欧化语态,与习见的侯马诗歌中的日常风格大异,当然对于我来言不算意外,也正好借此提及大家注意到侯马气质中现代式维美与抒情这一元。

黎雪梅读《新世纪诗典》之侯马《胡杨》:在一般人的眼里,胡杨给人的印象无非是“生而三千年不死,死而三千年不倒,倒而三千年不朽”,像这样三生三世的神奇生物,人们看到的只是它顽强的生命力和动人心魄的美丽。而在诗人侯马的眼里,胡杨的形象是如此丰富而又立体,它简直就是无所不能的“大师集合体”:“悲情大师”、“苦修大师”、“生存大师”、“风度大师”、“欢乐大师”、“芳香大师”及“审美大师”,对胡杨的审视由表及里、由内而外,由物质到精神,突破了胡杨作为一传统的诗性意象,而给予其新鲜可感、意蕴深邃的内涵;在诗人笔下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具有“自然属性”的胡杨,更多的是它身上所具有的“人性”和“神性”,这也是我所见到的对胡杨的最高礼节的赞誉。同时诗人将对胡杨的赞美 ,对生命、衰老与死亡的豁达,以及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等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情感内敛而不张扬。这些因素纵横交织,读后无不令人灵魂震颤,进而思绪万千……

​【亚坤评诗】
胡杨
作者|侯马
(内容详见新诗典今日推送)

这首诗真是绝了!这真是典型的经典化写作!我甚至觉得作者这首诗就是奔着经典化写作方向去的。写得太独特了!太有质感了!
如果仅仅是把“胡杨”的生命形态写好也就算了,问题是诗歌的内核比这一层高很多啊。它写的是“生命形态”问题啊!甚至把“生命形态”还拔高了一个层次,写的是“哲学-道”的问题啊!真得不佩服不行!

仔细读这首诗,真能学到好多东西。这就是成熟写作者的心性、思想、精神、审美、文化等高度提纯后的结果!

一个晚上,我多次盯着手机读这首诗。实在找不出什么破绽。它可以说的点实在太多了。就这样,一直过了十二点,我都没有下手。
实事求是讲,这首写胡杨的诗,基本打破了当前“胡杨”写作的所有“内容模式”。从这个角度讲,这首诗写作角度之“刁钻”可见一斑。
写胡杨生命体变化形态的有很多,但把具象的生命体变化形态(可视的)和各种抽象的“大师”链接起来,进而沉淀出如此深度的“生命况味”,还真从未见过!真是绝了!

我一直有关注和跟读侯马老师的作品。这首诗让我心里一惊!原因是:我感受到了作者明确的求变思维和现实突破。
事实上看,这首诗确实是变了!它突破了!

语言技巧的娴熟、结构安排的匠心、诗歌修辞的独特、精神高度的提纯、审美思维的质感,共同造就了这首诗的“突破”(如果和作者其它经典作品类比的话)

对于一个成熟且知名的写作者来讲,特别是对于侯马老师这种经典化写作意识很强的作者来讲,每一首诗的亮相都是一次“登山”。它其实是有“风险的”。
这一首,毫无疑问,提供了一种新的质感和审美境域!
我还想说,技巧真是太好了!这首诗真不知是一气呵成的“灵感之作”,还是苦心孤诣后的“雕刻之作”。
诗中每一个与“大师”相互对应的修辞和细节,都是如此精准。它们彼此之间“内部精神”还是相互连通的”。同时“内部力量”也是相互“挤压的”。这种矛盾的冲突和统一,形成了很高的“精神效能”和“美学效应”!

真是一首对生命进行极致化抒情的作品!
我就先说这么多!

(马亚坤.2022.03.02.上海)

​黄平子读侯马《胡杨》

——《新世纪诗典》3985

胡杨

侯马

你这从伤口流泪的悲情大师
以皱褶和皱裂美容的苦修大师
自断树冠的生存大师
携柳叶之童年杨树叶之中年
枫叶之晚年的风度大师
人们以为你晚年最美
其实你死后最美
你这孤独的乔木
远离众美的最美
你这不相信最后一次死亡的欢乐大师
在荒漠中萃取大海的芳香大师
衰老与死亡的审美大师

2021、11、5

黄平子读诗:侯马,1967年生于山西。最新出版诗集《夜行列车》(中国桂冠诗丛第三辑),2022年获第十一届NPC李白诗歌成就奖。现居呼和浩特。“你这从伤口流泪的悲情大师”,胡杨流的当然不是泪,是盐。当体内盐分积累过多时,胡杨会从树干的节疤和裂口处将多余的盐分自动排泄出去,形成白色或淡黄色的块状结晶,称“胡杨泪”或“梧桐泪”,也称“胡杨碱”。“以皱褶和皱裂美容的苦修大师”,指胡杨条裂状的树皮。“自断树冠的生存大师”,当胡杨树树龄开始老化时,会逐渐自行断脱树顶的枝杈和树干,最后降低到三、四米高,依然枝繁叶茂,直到老死枯干,仍旧站立不倒。“携柳叶之童年杨树叶之中年/枫叶之晚年的风度大师”,胡杨树树叶奇特,因生长在极旱荒漠区,为适应干旱环境,生长在幼树嫩枝上的叶片狭长如柳,大树老枝条上的叶却圆润如杨。故胡杨有“变叶杨”、 “异叶杨”之称。胡杨叶如枫叶,到了秋天就会变黄、变红或者变褐。“人们以为你晚年最美/其实你死后最美”,这大概就是人们常说的:“生而不死一千年,死而不倒一千年,倒而不朽一千年,三千年的胡杨,一亿年的历史!”“你这孤独的乔木/远离众美的最美”,因为远离众美,所以孤独。因为孤独,所以有了与众不同的美。“你这不相信最后一次死亡的欢乐大师”,胡杨的死亡就是重生,像凤凰涅槃一样。“在荒漠中萃取大海的芳香大师/衰老与死亡的审美大师”,胡杨是沙漠的守护神,活着,美。死了,也美。
2022年3月2日22点09分

伊沙主持 | 新世纪诗典11一周联展之女诗人小辑(2022.2.16——2.28)

伊沙主持 | 新世纪诗典11一周联展之女诗人小辑(2022.2.16——2.28)

 

 

EIN KLUMPEN BUTTER – 宗尕降初 Changka Gyamtso

3月 1, 2022

Changka Gyamtso
EIN KLUMPEN BUTTER

Wenn jemand im Krankenhaus liegt,
besuch ihn und bring einen Klumpen.

Zum Abschied von Verwandten und Freunden
bring einen Klumpen.

Gehst du zu jemand,
bring einen Klumpen.

Nach dem Streit zur Versöhnung
bring einen Klumpen.

Großer Chef kommt ins Dorf,
bring ihm einen Klumpen.

Sprechstunde beim Lehrer deines Kindes,
bring einen Klumpen.

Also
in tibetischen Breiten
gibt es kein Gefühl,
das ein Klumpen nicht ausdrückt.
Oder doch,
dann halt zwei.

2021-10-28
Übersetzt von MW am 1. Maerz 2022

新世纪诗典作品联展#宗尕降初#(5.0)

 


​新世纪诗典11,NPC3月1日,3984首,1243人。第5个宗尕降初(四川)日

伊沙推荐:​尽管我个人无福消受一一不吃奶及所有的奶制品,但我深知酥油在藏族人民生活中有多重要,不可或缺,本诗将此一点写得酣畅淋漓,是一首十分优秀的现代抒情诗,在这个扩大的三月上半月中,在一众名将高手的比拼中脱颖而出,夺取冠军!宗尕降初,为藏族增了光,为90后争了气!

​侯马:写的好。顿时想喝,顿时想到奶茶,去牧民家必送上一块砖茶,千百年深厚的传统和交流交融的历史流淌至今。

​况禹点评《新诗典》宗尕降初《一坨酥油》:一方水土,生一方饮食,而有些食物对于人际,还会溢出“果腹”之外的意义。从本诗看,酥油在藏民之间,显然属于后者。本诗结尾幽默、灵动,使传统的主题罩上了现代色彩。

【亚坤评诗】
一坨酥油
作者|宗尕降初
(内容详见新诗典今日推送)

宗尕降初,藏族,1992年生,甘孜州人。

我认为这是一首典型的“文化诗”。

如果抛开读者身份,尽力靠近作者内心,走进本诗的情感内部,仔细体会,你就能发现这首诗内部涌动的“民族情感”。
这样看来,它本质上又是一首“抒情诗”。

由于这首诗是用口语写作,除了最后的“个体表达”外,基本上都是事实陈述。所以,从诗歌表层上看,我并没有读出太多“显性抒情的内容”。
这正式此诗值得称赞的地方。现代诗写作,尤其是基于现实生活,立足脚下的一线当代诗写作,据我目力所及,现在基本上没有人会选择“传统抒情诗的模式”。

那种建立在词语之上的“拔高式”抒情模式,在很具体的“事实物象”面前,在很现代的“社会情景模式”面前,在非常复杂的人类情感模式面前,在万物互联的“虚拟空间”面前,已基本失效了。
所以,我看到的抒情诗,更多是让诗歌内容或身体本身说话。它甚至都超越了“冷抒情”,直接回到了“自抒情”模式(姑且这样称呼)。

这首诗就是如此。看似写的是藏区常见的“酥油”,看似只是一种事实的陈述,实则是写藏区人民的“精神内部生活”,实则是写一种“生命之道”。
作者对这块土地上的爱和感情,不是用大而显的“词语抒情”展示出来的(那种力量很弱),而是用一种食物(酥油)的“使用频率”来事实陈述的。
我把这种方式称为“事实的抒情”。

很显然,“酥油”不光是藏区人情、礼仪、风俗、生活的“代表物”,更是一种深入民族心灵内部的“生命物”。它是一种“生命之奶”。更是一种“精神血液”!
这样看,它确实又是一种高度提纯的“文化诗”!

(马亚坤.2022.02.28.上海)

黄平子读宗尕降初《一坨酥油》

——《新世纪诗典》3894

一坨酥油

宗尕降初

有人生病住院
拿一堆酥油去看望

与亲戚朋友告别
送一坨酥油

登门拜访
也拿一坨酥油

打架道歉
还是拿一坨酥油

领导进村入户
也送一坨酥油

家长见孩子老师
当然也可以送一坨酥油

因此
在藏区
没有什么情感是
一坨酥油
表达不了的
如果有
那就两坨

2021-10-28

黄平子读诗:宗尕降初,藏族,1992年生,甘孜州人。有诗歌、小说散见《民族文学》、《西藏文学》、《草堂》等报刊,有作品入选《新世纪诗典》、《汉语先锋:2019年度最佳诗歌100首》、《正在写诗的年轻人》等选本。“有人生病住院/拿一堆酥油去看望”,酥油是健康。“与亲戚朋友告别/送一坨酥油”,酥油是思念。“登门拜访/也拿一坨酥油”,酥油是祝福。“打架道歉/还是拿一坨酥油”,酥油是和平。“领导进村入户/也送一坨酥油”,酥油是关坏。“家长见孩子老师/当然也可以送一坨酥油”,酥油是尊敬。“因此
在藏区/没有什么情感是/一坨酥油/表达不了的/如果有/那就两坨”,酥油是物质。情感是精神。精神要通过物质来传递。物质可以传递精神。一坨酥油是一分情感。两坨酥油是两分情感。一切都是那么简单,一切都是那么质朴,一切都是那么纯洁。一切都是那么美好。好一坨酥油!
2022年3月1日20点16分

伊沙主持 | 新世纪诗典11一周联展(2022.2.20——2.26)

伊沙主持 | 新世纪诗典11一周联展(2022.2.2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