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hive for the ‘1964’ Category
1月 7, 2023

Tu Ya
DIESE STUNDE
Der Mond steht mir genau gegenüber.
Im Westen ist der Kreisbogen fertig,
im Osten wächst er noch.
In vier Tagen ist Vollmond.
Bis dahin
muss ich mich wirklich nicht sorgen
ob der Rest noch nachwächst.
Ich seh ja eh zwei Monde,
oder sogar drei
übereinander.
So wie von Andy Warhol,
drei Polaroidfotos übereinander,
das Selbstporträt.
Was ich sehe, zu dieser Stunde,
ist eben dieses Gesicht,
drei gleiche Gesichter.
Echte und falsche
durcheinander aufeinander gepresst,
ich muss es so akzeptieren.
2022-09-06
Übersetzt von MW am 7. Jänner 2023


《新诗典》小档案:图雅,生于1964年,居天津。诗人。绘画、摄影、音乐爱好者。国际跨界诗人沙龙创立者。《新世纪诗典》第四届评论奖获得者,第十届文化奖获得者,第十一届金诗奖获得者。《新世纪诗典》(2011—2021)新世纪中文诗歌百大诗星、十大60后诗人、中国十大女诗人之一。2017年在韩国获得亚洲诗人奖。2020年获得“2020中国天津摄影周”优秀奖。现为《新世纪诗典》云诗会策划,筹办过七场百人大型云诗会。代表作:《母亲在我腹中》。
伊沙推荐《此刻》:一首现代纯诗。纯诗与非纯诗的分野在于前者以诗为本后者比较模糊。传统纯诗与现代纯诗的区别在于前者还是风华雪月的自然意象,后者则是现代都市的生活、人文环境。开放的现代纯诗,《新诗典》坚守的立场。
张韬:画家的光感和线条感,兼具时代感和女性的敏感,图雅老师关于月亮和存在的独特波普艺术。

标签:arc, circle, curve, east, face, faces, full, growing, moon, NPC, painting, photo, photography, photos, Tu Ya, waning, Warhol, waxing, west, 图雅, 新世纪詩典
发表在 1960s, 1964, 1970s, 1980s, 1990s, 2000s, 2010s, 2020s, 2022, 2023, 20th century, 21st century, Middle Ages, NPC, poetry, September 2022, Translations, 新世纪诗典 | Leave a Comment »
9月 16, 2022

Tu Ya
ERFAHRUNG
Sie hat dreißig Jahre allein gelebt.
In diesen Tagen ohne ihn,
ich weiß nicht, wie viel sie durchgemacht hat.
Allein die Kinder großgezogen,
hat ein beneidenswertes Leben.
Eine Schulkollegin brütet immer noch
über ihren Exmann.
Aber sie sagt, hass ihn nicht,
du sollst ihm danken,
er hat dir einen Samen gegeben.
2022-07-12
Übersetzt von MW im September 2022


新世纪诗典第12季,NPC9月17日,4184首,1285人。第30个图雅(天津)日
伊沙推荐语:豪迈、尊严、平等、现代,这是大女人,大女人的诗,真正成立的女性诗歌。本诗是今夏绵阳诗会单场季军之作,又是9月下半月亚军。
高歌:世事人情,总有内心纠结、让人难言之所,向左走向右走有时只是脑筋一转,所谓想开了,想开了就释然了,想不开就继续自我折磨,一如本诗中的女性,不要有恨,不要做李莫愁——全天下的男人没有一个好东西,还要感谢曾经的给予,哪怕他(她)害你久久,毕竟爱过,美好过……一日夫妻百日恩过。
张韬:近日读图雅老师的诗集,感觉和这首诗一样,和图雅老师唱歌一样——中国式的女性美声,不仅美,而且厚,而且硬!把男性给予女性的困境用三十年变成幸福,这感觉就像《红楼梦》有了一个圆满结局,林妹妹走向现代,活入了改革开放,甚至更远的未来,让人开心,更让我这种臭男人有了一种被救赎之感。
天山雪:当下的事,时间一过,变成历史,如果没有反思,回想或回忆起来的时候,还是当时反应时的情感情绪作用于自己,好的情绪情感还好,如果是不好的情绪情感反应,那真是回忆一次,想到一次,就又是重新伤害自己一次。反思的作用在于,审视当时的事实和当时自己的反应与处理方式,然后消化,抚平伤口,得出经验教训,避免下一次相同或类似的情况还处理不好。这时你才能真的说,打不死你的,最终会是你更加强大。
没有反思的人生不值得一过,因为你每次都是同一思路同一方法原地踏步。时间流逝,却没有一点变化进展,那活个啥呢?
【亚坤评诗】
过来人
作者|图雅
(内容详见新诗典今日推送)
1.面对这首诗,一时间沉默了。主要是因为:这是一首女性之诗,而我是男性。面对诗本身,我必须要“更换角色”,尽力冷静、客观、共情、深入地观察诗歌。所以,诗评者,其实更要学会沉默。
尤其重要的是它写的是婚姻,以及婚姻中的夫妻关系。再深一点看,它也涉及了由婚姻和家庭关系而延伸出的社会问题。
说实话,本诗写得很绝。在两性基础上,它剥开外壳,直接写到了最本源的母题——“生育”。或者再直接一点,那是动物性的“繁衍”。(本诗直接一刀到底,说是提供了一个“精子”)
2.本诗,我个人认为是苦涩的。风轻云淡下,是一颗破碎的心。其实,我更想看的是诗中作者或者他者是否已经放下。本诗内容似乎已经放下,但仔细体会,其实也没有。它深含“内力”,在最后来了一“枪”。
说实话,诗中所写的问题,我也无法回答。它似乎是一个社会性的“死题”。据闻,全国好多城市,离婚率已超过50%。这似乎是“时代之泪”,也是“人性之镜”,更是“社会之脸”。
3.我很欣赏诗中作者的语气。即使心如狂海,依然平静低回,缓缓而来,轻轻而诉。
作者借第三者之口,说出了一个“世纪难题”。这是有必要的。它最起码保持了写作者的“独立性”和“第三只眼”。
诗的“隐”与“放”,在这里取得了一种平衡!
(马亚坤.2022.09.16.上海)

标签:child, children, divorce, live, marriage, memory, men, NPC, people, spirit, spirits, Tu Ya, women, 图雅, 新世纪詩典
发表在 1960s, 1964, 1970s, 1980s, 1990s, 2000s, 2010s, 2020s, 2022, 20th century, 21st century, July 2022, Middle Ages, NPC, poetry, September 2022, Translations, 新世纪诗典 | Leave a Comment »
5月 23, 2022

Diyi Xianren
EIN GLÜCKLICHER MENSCH SEIN
Nicht ins WeChat schauen.
Keine Nachrichten und auch nichts lesen.
Schwimmen, die Sonne untergehen sehen.
Am Wasser sitzen,
denken.
An die Menschen aus den Höhlen in Afrika,
mit ihnen ziehen,
in alle Ecken und Enden der Erde.
Dabei natürlich nicht daran denken
wie sie einander bekämpfen und töten.
Das würde das Glück reduzieren.
2022-04-09
Übersetzt von MW im Mai 2022


伊沙推荐:在《新诗典》所有诗人中,真正参过战的大概只有第一闲人,在诗外我也愿意听听他怎么看待眼下的俄乌战争,在诗内我看到的是厌战、超拔,这才是一个人的全部,而偏偏有人非要把人类异化成扑克牌,只有正面和背面。
况禹点评《新诗典》第一闲人《做一个幸福的人》:我在本诗里读出了当代人的禅意。瘟疫和战乱,以及随之而来的人类生活困境加剧,这些负能量的东西本来就多,人类何苦还要通过各色媒体去自我加重内心的不安呢。如果大家不承认自己是庸人中的一员,那真不妨像诗中所写,从告别同类的聒噪开始。
【亚坤评诗】
做一个幸福的人
作者|第一闲人
(内容详见新诗典今日推送)
1.本诗可以看作是一首“时代预言”。它内部隐含的内容,不可谓不深刻。它直接指向的“当前现实”,亦不可谓不精准。闲人老师参加过对越反击战争,他一定有非常刻骨的,不足为外人道的生命、政治和战争体会。如果再结合当前俄乌战争、全球疫情等现实情况,我们回头再来看这首诗,个中滋味可就非常不一样了。很值得去细细体会!
2.在当前环境下,本诗还可以看作是一首个体的“精神之道”。而且,这个“精神之道”有普遍的现实意义。就我本人而言,虽是后学,但依然心有戚戚焉。这种内部心性和精神的建构,正是我目前在做的事情。
3.换句话说,在本诗中,作者说“不刷朋友圈/不看新闻/也不读书……”。难道就真的完全这么做么?毫无疑问,肯定不是。这本质上牵涉的还是一种“心性问题”。它其实不是细节问题,而是“大道”问题。
如果你始终站在一个二元立场上来看待这个问题,连这个道理都想不明白,其它内容根本就没必要谈。
说心里话,在当前环境下,诗人的“心性问题”是一个急需“反观”、“内化”、“批评”并重新“确立”的“棘手问题”。
作为一个年轻诗人,我说这话很容易引起误解或批评。但我确实是这么想的,也深刻的意识到了这个问题的严重性。
(马亚坤.2022.05.22.上海)
马金山|读第一闲人的诗《做一个幸福的人》的十一条:
1、生活里有诗,也有智慧;
2、做一个幸福的人,做一个幸福的诗人;
3、第一闲人,男,1964年生人,本名吴宁洲,当过兵打过仗,做过公务员。办了提前退休 ,或游泳或云游。喜欢写点东西;
4、第一闲人的诗,充满对生命的热爱,且饱含着个体人生的智慧,在诗里行间,尽显积极而美好的一面,构成了独特的个体气质,是诗的,更是人的;
5、本诗给人一种豁达的心境,这是当下最为弥足珍贵的人生态度,而作为打过仗的人,诗人很好地诠释了自己的价值观,与此同时,还给幸福一个全新的注解;
6、诗一开头,即以自然的笔触,描绘出个人的生活,尤其是当下极其嘈杂而又浮躁的时代,选择不干什么似乎更加不易;
7、诗中写到的生活,对于生活在城市里的人来说,是多么的美好而又珍贵呀!
8、而诗人每天都在游泳,看日落,想一些干净的事物,这是人生的修行,也是一种人生境界和高级的智慧;
9、标题是一个很好的人生态度,也一定是一本书的好标题,因为它不仅是人类追求的一种状态,而且还有一定的暗示作用;
10、本诗给予诗人的启示:“心想什么,事将成为什么,如诗”;
11、人生之诗、态度之诗、智慧之诗。
标签:第一闲人, Diyi Xianren, happiness, history, killing, life, media, memory, news, NPC, people, reading, sitting, social media, sunset, swimming, war, 新世纪詩典
发表在 1960s, 1964, 1970s, 1980s, 1990s, 2000s, 2010s, 2020s, 2022, 20th century, 21st century, April 2022, May 2022, Middle Ages, NPC, poetry, Prehistoric times, Translations, 新世纪诗典 | Leave a Comment »
4月 19, 2022

Tu Ya
WINTERABEND
Ein Vogelnest steckt in den Zweigen
wie ein Schädel
Über ein Dutzend Vögel besetzen den Baum
als hätt sie der Schädel hingespuckt
wie die Sterne
2022-01-06
Übersetzt von MW im April 2022

新世纪诗典第12季,NPC4月20日(谷雨),4033首,1246人。第29个图雅(天津)日
伊沙推荐:图雅在4.4之夜云诗会上读了首猛诗,我虽然当场订货,但也在会后开私窗告诉她:我不打算推荐它,觉得不吉利,并嘱她收起来,不再示人。随后她在来稿投了其他诗,我从中选中本诗。《新诗典》主持人又不正确了?还讲迷信?这么土鳖?没错,老子身为语言天才,又在语言王国里浸淫了四十年,比尔等更懂得语言巫术的力量,在这一点上,去你的现代文明正确!本诗依然不错,是一首可感的富有内力的意象诗,在4月下半月推荐诗中当属上品。
【亚坤评诗】
小寒傍晚
作者|图雅
(内容详见新诗典今日推送)
这首诗的精神气质太“肃杀”了。整首诗所释放的“能量”很契合这首诗的标题——《小寒傍晚》。
站在我个人的感觉上,这首诗有两点很有必要说一下。
1.诗歌的“精神场”问题。
任何一首诗都有自己的“精神场”。这是作者在写作前就应该“内化”,并在写作中气贯全篇的。
如果从写作策略上讲,你选择什么样的“精神场”(写作者的内心调动和提纯),基本就会带来什么样的“诗歌气质”。
坦诚讲,一首诗的“精神场”基本就能决定这首诗的好坏。
比如:你写亲情诗,是“隐忍的精神心理”还是“情感释放的精神心理”。你是冷色调起句,还是暖色调起句。你是用反讽还是用幽默来“钩沉”你的诗句等等。
这里面其实包含非常深刻的诗学问题。
就本诗来讲,它是一首“意向化的纯诗”(个人看法)。整首诗的“精神场”非常“冷”,甚至有浓烈的“肃杀感”。所以,我们读它时,整首诗歌精神内质是“冷色调”的。
这种感觉增强了这首精神纯诗的“内部能量”。
2.诗歌内容的延伸是“智性”和“现实”问题。
这首诗虽然是一首只有五行的“意向诗”。但它和传统“意向诗”根本不同。它更多想表达的是基于“心性”和“智性”基础上的“现实批判”。(个人感觉和看法)
我不知道这首写于年初的诗作,是否隐含“年初的现实语境或社会内容”。但它最后两句“吐沫星子/沾了一树”(吐实为唾,在诗中这么说,也没问题),确实有很明确的“现实指向” 和“当下意义”。
在当前这个舆论环境下,在当前这个“唾沫星子乱飞”的现实环境里,这首诗的“现实意义”、“隐喻的部分”和“评价的部分”,毫无疑问,具有“深刻的智性”和“反思意味”。最起码,我的感觉是这样。
作者写这首诗时,情感内质应该是偏“冷”的。她的“冷静”和“内观”,必然也是一个成熟诗人必备的“心性素养”。
(马亚坤.2022.04.19.上海)

标签:animals, birds, head, NPC, plants, poetry, skull, spitting, stars, tree, Tu Ya, 图雅, 新世纪詩典
发表在 1960s, 1964, 1970s, 1980s, 1990s, 2000s, 2010s, 2020s, 20th century, 21st century, April 2022, January 2022, Middle Ages, NPC, poetry, Translations, 新世纪诗典 | Leave a Comment »
1月 20, 2022

Xing Hao
AUF DEM LANGSAMEN GLEIS BEIM BAHNHOF HUANG SHAN
Mehrere Fans des Dichters Haizi
[er hat sich vor einen Zug geworfen]
stehen direkt auf dem Gleis,
es sind Dichterinnen in hohem Alter.
Sie bringen Gedichtbände,
halten Blumen hoch, die sie gepflückt haben,
sie tanzen mit Tüchern,
erheben die Köpfe in schrillen Schreien.
Sie werfen ihr Haar kokett in die Luft.
Sie klappern und hören nicht auf.
Die Bahnarbeiter
rufen sich heiser,
es hilft einfach nichts.
Übersetzt von MW im Januar 2022

新世纪诗典11,NPC2022年1月20日,3944首,1231人。第26个邢昊(山西)日
《新诗典》小档案:邢昊,原名邢少飞,1963年2月,出生于山西襄垣。近年穿梭于山西、北京、重庆三地。诗人、画家。著有诗集《房子开花》《人间灰尘》《蛇蝎美人》《苦役之舟》《时光沙漠里的梦想王国》《伤风吹》《白日梦》《怀乡记》。诗作已译成英、法、德、韩、日、蒙、土耳其等外文。获亚洲诗人奖。
邢昊诗观:新诗典诗人,都是冒着枪林弹雨,一仗一仗打过来的。每次新诗典诗会,诗人们都在憋足力气拼杀。有的人一炮打响,有的人打出一颗哑弹,有的人子弹打光了,战争如此惨烈。我可以给你撂句狠话:新诗典就是一个残酷的战场。
伊沙推荐:此诗显示的是立场,不是两种风格之间的抉择,而是对流行诗歌说不。海子也可怜,用死亡换来了流行,在其生前,与流行毫不沾边,在诗歌界也是辨识度很低的存在,在泛第三代中,属于二流甚至三流。祝贺邢昊,终于修成正果:荣获今届李白奖特别奖。
况禹点评《新诗典》邢昊《黄山火车站一段慢行道上》:本诗极棒,写出了中国文学(不止是诗歌)特有的一个症候——错爱!海子死在山海关,跑到黄山的铁轨去怀念,显然是哭错坟了。
海子生于1964年,要是活到今天,已经接近花甲。而时光如果倒转,诗中的“大龄女诗人”恐怕多数会跟“糊涂的四姐妹”一个年龄段。我一直觉得海子弃世与诗歌的关系有限,情欲得不到宣泄,倒可能关系更大一点。而那时,正值青春的大龄女诗人们恐怕正忙着崇拜国刊编辑或大小文坛干部呢。本诗很好地揭示出了生活对艺术充满反讽的一面。
邢昊:刚获李白诗歌奖特别奖,今天又迎来我的入典日,可以说是双喜临门。感谢感激感恩《新世纪诗典》!从诗江湖、太行诗人节的典前时代,到新诗典时代;从我的第一首诗作《囚》入典,到第二十六次入典。我走的坎坎坷坷。每个新诗典诗人,都在憋足力气,拿出自己最好的诗作拼杀。“战争”如此惨烈,我当继续“备战”!你说也真就奇了怪啦,我家很久未开的蝴蝶兰,今天它居然就开了!
马金山|读邢昊的诗《黄山火车站一段慢行道上》的十一条:
1、一首诗,能用十二行的,坚决不用十三行;
2、一首诗,如果有很多种解读性,毫无疑问,那一定是一首好诗;
3、邢昊,原名邢少飞,1963年2月,出生于山西襄垣。近年穿梭于山西、北京、重庆三地。诗人、画家。著有诗集《房子开花》《人间灰尘》《蛇蝎美人》《苦役之舟》《时光沙漠里的梦想王国》《伤风吹》《白日梦》《怀乡记》。诗作已译成英、法、德、韩、日、蒙、土耳其等外文。获亚洲诗人奖;
4、在我的印象中,即使不是诗歌圈里的人,都对海子非常的熟悉,甚至对海子的人生始末了如指掌,这些道出了文化圈里的一种奇怪现象,即对于某些人来说,其价值在诗之外;
5、邢昊的诗,言简意赅,生动鲜活,视角独特,充满生活的质感和层次感,且不失批判主义精神,构成了“邢昊式”的写作风格;
6、本诗仍然是诗人一贯的风格,干脆直接的表达方式,将生活中最具特点的东西,以白描的手法,细致入微地把看见的,生动而又简洁明快地呈现出来了,诙谐有趣,立场鲜明;
7、诗一开头,即以一种在场的形式,将目睹到的,以镜头式的方式进行细致入微的描述,而这一情景不仅产生了强烈的喜剧效果,还流露出极为悲情的感觉,让人觉得痛切而莫名;
8、尤其是四个排比句,四种场景,所表现出来的那种崇拜和入迷,透露出已经深入骨髓的状态,无不让人叹息;
9、诗的结尾,更加惊心动魄,竟然在铁轨上劝不走,涉不涉及到违法暂且不论,至少已将海子的诗和死的那部分深入到了自己的灵魂深处,的确恐怖而荒谬;
10、本诗给予诗人的启示:“对事物有力的揭示,既需要心里面有,更需要有效的描述与呈现”;
11、反讽之诗、情景之诗、荒诞之诗。
标签:邢昊, fans, flowers, Haizi, history, memory, people, poetry, rails, railway, singing, suicide, train, train station, Xing Hao, 海子
发表在 1960s, 1963, 1964, 1970s, 1980s, 1989, 1990s, 2000s, 2010s, 2020s, 2021, 2022, 20th century, 21st century, January 2022, Middle Ages, NPC, poetry, Translations, 新世纪诗典 | Leave a Comment »
1月 8, 2022

Diyi Xianren
AUF DEM WEG ZUM GEFÄNGNISBESUCH
Im Warteraum
schaut mich eine Frau lange an,
auf einmal kommt sie zu mir.
Großer Bruder, eine Frage, kennen Sie mich noch?
Ich schüttle den Kopf. Die große Schwester von Soundso Ping, sagt sie,
vor über 20 Jahren bin ich zu Ihnen gekommen,
mein kleiner Bruder ist, wie Sie wissen,
dann statt zum Tod zu lebenslänglich verurteilt worden.
So viele Jahre sind meine Eltern und ich
die ganze Zeit auf dem Weg zum Gefängnisbesuch gewesen.
Die Fabrik daheim ist auch schon weg,
verkauft worden, wir haben Geld gebraucht.
Papa ist auf dem Weg zum Gefängnis gestorben,
Mama auch bald danach.
Ich selbst bin immer noch allein.
Mein Bruder war verrückt und hat jemanden umgebracht,
aber er lebt noch, nur unsere Familie ist schon gestorben.
Ich will sagen, hätte man ihn gleich zum Tod verurteilt,
wärs vielleicht besser gewesen.
Aber ich halt mich zurück.
2021-08-29
Übersetzt von MW im Januar 2021


伊沙:仿佛日片或韩片的调调儿,现实残酷的调调儿,说明的是中国文艺的差距,以及中国诗歌(主要是口语诗)之入时。如第一闲人般在《新诗典》崛起的60后诗人,大大强化了60后诗人队伍,无代可与之争峰。
况禹点评《新诗典》第一闲人《探监路上》:确是有如日韩等邻国的电影,不过毫无疑问,同胞们拍不出来,准确说自打杨德昌时代过去后,中文电影这方面仅有的基因就褪掉了。但是不要紧,中文现代诗——口语诗,为当代艺术补上了这个空缺。
新世纪诗典11,NPC2022年1月8日,3932首,1227人。第5个第一闲人(广东)日
《新诗典》小档案:第一闲人,男,1964年生人,本名吴宁洲,当过兵打过仗,做过公务员。办了提前退休 ,或游泳或云游。喜欢写点东西。
黎雪梅读《新世纪诗典》之第一闲人《探监路上》:虽说世上的道路千万条,唯独这“探监之路”最凄苦最漫长。一如诗中所写那位妇女的弟弟:“他神经病杀人没死/我们家却死了”,患精神病的弟弟杀了人判死缓,害得一家人终年奔波在探监的路上,直至家破人亡。这不是小说中的情节,类似的家庭悲剧也许我们身边每天都在上演,这也是个人的悲剧和伦理的悲剧。最后“我”的那句“当时判死刑也许更好”,终于没有说出来,这种欲言又止的情态恰是“我”复杂心理的一种表现,也代表了很多人的心声。明白流畅的叙述语言没有丝毫炫技的成分,却能于无形之中深入人心,而其深刻的社会意义应是诗人无心的赋予。
读第一闲人《探监路上》|雪也
这是一首叙事诗。地点在候车室,主要人物是一位妇女,主要内容是这位妇女的诉说。这位妇女,到底认识“我”吗?我看未必。要么是她认错人了,要么是她太痛苦了,需要找一个人诉说,就像鲁迅笔下的祥林嫂。二十多年了,他们一家一直在探监的路上。家里的工厂,为筹钱,转手了。父亲,死在,探监路上。母亲,不久,也死了。她,也是,孤单的,一个人。
然后她总结说,“他神经病杀人没死,我们家却死了。”无疑其弟弟的杀人,造成了一家的命运悲剧。第二节,可以看作是心理描写,是作者内心的真实反映。是的,如果当初其弟弟被判死刑,也许全家三口的结局,就不会如此。作者忍住了,还是没说,又担心对这妇女也是一种打击。在作者平静的叙述中,展示了一个家庭的悲情。读来让人唏嘘不已。

伊沙主持 | 新世纪诗典11一周联展(2022.1.2——2022.1.8)
标签:brother, case, 第一闲人, death penalty, dialogue, Diyi Xianren, family, father, jail, kill, killing, law, memory, mother, NPC, people, poetry, prison, road, sister, talk, verdict, visit, way, 新世纪詩典
发表在 1960s, 1964, 1970s, 1980s, 1990s, 2000s, 2010s, 2020, 2021, 20th century, 21st century, August 2021, January 2022, Middle Ages, NPC, poetry, Translations, 新世纪诗典 | Leave a Comment »
11月 24, 2021

Xu Yan
WINZIGE WOHLTAT
Beim Essen in Hohhot,
am Nachbartisch sind Leute aus Henan.
Ich versteh eher nicht was sie reden,
aber sie regen sich gar nicht auf.
Fast zwei Wochen nach der grossen Überschwemmung
wird mein Herz zum ersten Mal ruhig.
2021-07-30
Übersetzt von MW im November 2021

伊沙推荐:最小的慈善,用最小的动静来表现,就是最对的,本诗有着与生活同步的真实,像人的呼吸一样自然一一这也体现出口语诗的要诀。
况禹点评《新诗典》徐厌《最小的慈善》:餐厅哪有不热闹的。热闹下却衬出心静。“小慈善”不算小,反倒隐藏着沉甸甸的大爱心。
晏非跟读《新世纪诗典》| 2021.11.24诗人徐厌《最小的慈善》
除了物质方面支持遭受洪灾的人民,其实我们可以做的还有很多,比如这首诗里体现出的对灾民的尊重,连吵闹也不觉得是吵闹了,反而感到心静。这的确是最小的慈善,人人似乎都可以做到的慈善,也是一个现代文明的社会应有之义。继中原之后,山西今年稍后也被灾,但引起的关注并不大,于是,在微博上,我见到与本省洪灾有关的帖子都会点个赞,希望一个个赞能有助于把它送上热搜,在我看来,这也是小小的慈善。小小的慈善,辽阔的抚慰,把心都融化了,口语诗功莫大焉。
莲心儿读《新世纪诗典》徐厌之2.0诗《最小的慈善》
我在此次大西北公益回访之行抵达呼和浩特时,徐厌大哥和众诗友、文友设宴招待,我第一次见到了行侠仗义、为正能量为正义两肋插刀的老徐本人。那之后的每次酒宴,都是读诗谈诗写诗的盛宴,老徐在进入写诗状态时简直是那种走火入魔的痴狂状态,只见他是边琢磨边嘟囔边修改每一句每一个词,写到绝妙之处他会站起来击掌疾奔。我还记得他写了特棒的一首《秋天的妹妹都是好命的》。
这首《最小的慈善》从意想不到之处着手,却又颇显人之常情,微妙之处见真善,微小之处更震撼。本诗写得短小精悍毫不赘述,结尾之处一语中的简直太妙了!大好之诗!
黎雪梅读《新世纪诗典》之徐厌《最小的慈善》:七月的大洪灾给中原人民造成了严重的生命财产损失,牵动着亿万国人的心,每一个善良朴素的人都对灾区人民致以诚挚的祈祷与祝福。古语云大音希声,其实大爱也是无声的。有时候不需要你去施舍,也不需要主动地去做些什么,而是默默地给予关注,以及理解与宽容,让自己获得心灵的宁静澄澈,就已足够。如果每个人都能对他人抱有“最小的慈善”,那么所有这些“小善”就会汇成“大爱”的海洋,人间也会因此变得更加温暖与祥和。诗人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了我们什么是“最小的慈善”,言简而意深,“情动于衷而形于言”,加之平民化、个人化的视角,无不彰显出一个诗人的良知与胸襟,令人肃然起敬。
马金山|读徐厌的诗《最小的慈善》的十一条:
1、记录生活,记录心境,就是记录人生,于诗人而言,就是写诗;
2、细小的事物,在细微的变化之间,构成了鲜明与丰富,这是诗艺的节奏,也是一门高境界的写作;
3、徐厌,男,1964年4月生于江苏金坛,久居呼和浩特,长期从事建设工程。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发表诗作,偶获小奖,上过《新世纪诗典》;
4、徐厌的诗,充满生命的思考和生活的奥义,在简洁的语言风格里,流露出浓烈的奇特气息,让人感受到不易察觉的细节,凸显个体的人生与精湛的技艺;
5、本诗的动静真小,但这种小的细节,却让微妙的感觉,给人无限的震撼力,简直干净极了,就像诗里由纯粹而带出来的情感一样,饱满而富有魔力;
6、短短六行,语言通俗而结实,层次分明,从场景到心境,从感觉到的事物,丝毫不掺加任何修饰,即把真实的生活,完完全全地呈现出来,却迸发出非同寻常的感觉来;
7、诗里行间,有多种对应关系,有情景的,有地理位置的,有心境的,有事件的,互相呼应,而又紧密相连;
8、不得不说,诗的标题用得真好,既一语中的,而又意味深长,有形容的东西,但又落到了实处,且留下了内心的激荡;
9、此诗还告诉我们,诗除去思想和生活的表达外,还是文字与文字的碰撞与融合;
10、本诗给予诗人的启示:“诗,也是把自己放进去,然后再自然地跳脱出来”;
11、生活之诗、感觉之诗、时代之诗。

伊沙主持 | 新世纪诗典11一周联展(2021.11.14——11.20)
标签:body, catastrophy, charity, eating, flood, food, heart, mind, NPC, people, worry, Xu Yan, 徐厌, 新世纪詩典
发表在 1960s, 1964, 1970s, 1980s, 1990s, 2000s, 2010s, 2020, 2021, 20th century, 21st century, July 2021, Middle Ages, November 2021, NPC, poetry, Translations, 新世纪诗典 | Leave a Comment »
11月 17, 2021

Yu Si
FISCHER DER FREIGELASSENEN FISCHE
Ein paar hundert Fische, vom Markt
zum Qingshui geführt, freigelassen.
Aber davor müssen sie sich eine halbe Stunde lang Sutras anhören.
Aus Plastiksäcken (mit Wasser und Sauerstoff),
in den Fluss gekippt,
da sind die Fische noch etwas betäubt.
Viele wollen nicht gleich in die Mitte,
verstecken sich am Rand in den Algen,
werden im Netz an der Stange gefangen.
Dieser Fischer der freigelassenen Fische,
ich glaub, den nennen sie Schwarzkind.
Schwarzkind, wenn der sonst einen Fisch fängt,
grinst er den halben tag lang vor Freude.
Jetzt hat grad vier, fünf gefangen,
nur sein Gesicht bleibt unbewegt.
Von flussabwärts läuft eine Frau,
bleibt stehen und sagt, er sei genial!
wie könne er wissen,
wohin genau die Fische schwimmen?
Er steht da und hält den Mund,
sein Gesicht bleibt unbewegt.
2021-11-04
Übersetzt von MW im Nov. 2021


伊沙推荐:国庆期间在长安,从赵克强口中得知,于斯就是蔡椿芳,我上大学时就知道的诗人。老将回归,老马识途。本诗是"事实的诗意"的典型佐证,"捞放生鱼"这个事实一摆在这儿,整首诗便强大地立起来了,力压群雄,勇夺11月下半月冠军!
况禹点评《新诗典》于斯《捞放生鱼的人》:来自生活的真滋味,不是构思出来的,也不是概念出来的,而是有心人品味后的打捞。
黎雪梅读《新世纪诗典》之于斯《捞放生鱼的人》:在佛教里,是把放生看作诸多功德中排第一位的,是积最大的福,行最大的善。很多佛教的信徒们都会选择合适的机会,搞些简单的仪式后进行放生。这样的活动也让不少精明的人看到了商机,并从中渔利。本诗中的主人公“黑娃”无疑也是这样一个黑心的商人,把别人放生的鱼捕获后,再次进行售卖进行牟利。诗中多次提到他的表情,是亮点也暗藏着玄机,现在的他连着捞四五条放生鱼也不及当初捞一条鱼所带来的喜悦,“脸上一点表情也没有”,这一前一后鲜明的反差,正是他胸有成竹、见惯不怪的的表现,当然其中也有不愿被人识破而泄露了天机的故作矜持。诗中的细节描写尤为值得称道,“没有细节,就没有文学艺术”,对于典型人物的塑造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并因此而催生出强大的诗意。
晏非跟读《新世纪诗典》| 2021.11.15诗人 于斯《捞放生鱼的人》
这是一首内涵丰富的口语诗,也就是说,它不是在一个平面上写完的,因而写得有皱褶,有难度。全诗共两段,第一段写了鱼的三种状态:一种是衣食无忧的鱼,在市场上,这些鱼装在塑料袋里,有水可饮,有氧可吸,可谓悠哉,但随时可能丧失生命。第二种是被救赎的鱼,也就是被念经放生的鱼,在清水河里,生命得以相对自由。第三种是无法救赎的鱼,在河岸边的水草中,这些鱼习惯了塑料袋塑造的虚幻的美好环境,已丧失了生命的活力,不敢中流击水,被捞放生鱼的人捞起来,满足了口腹之欲,三种鱼的命运,层层推进,推出了一个悲剧。一般口语诗写到这儿也就可以了,也算有看点有亮点了,但诗人于斯不是这样,他在第二段把视线从鱼切换到人,切换到捞放生鱼的人身上,继续把诗意引入深入。这个叫黑娃的捞鱼人,有一个奇怪的行为,平时捞到鱼笑个不停,捞到放生鱼时却不笑不说话,其中的缘因,或许他自己隐约是清楚的,毕竟这些放生鱼是被念过经的鱼,谁知道捞这些鱼会不会给自己带来些意想不到的事情呢。
马金山|读于斯的诗《捞放生鱼的人》的十一条:
1、成就伟大的作家,平实的,不断的写作之心,是作品的生命;
2、诗的生活,是内心的激荡,脖子上的喉结,舌尖上的一抹抹红,还是生长在诗人尖尖上的柔软;
3、于斯,1964年生于湖北新洲。1983年大学毕业赴西藏工作,1993年转业到成都。1983年起曾在《飞天-大学生诗苑》等平台发表诗歌。出版诗集《冈仁布钦及其它》《降临》。《嘀嗒诗歌》主编;
4、与作者虽未曾谋面,但通过朋友圈,足见其对诗是真热爱,主要表现在,其拖着病体,仍然乐此不疲地编选诗歌,推荐在其主编的《嘀嗒诗歌》上,让人敬佩;
5、本诗从语言表达能力来看,通透明亮而又细腻丰富,从诗维角度来看,诗路的层次清晰,在事物的本质特征来看,在情景的过程中,徐徐展开,可谓意趣横生,生机盎然;
6、诗由两节组成,一节是对即时性现场的有效描写与呈现,而另一节,则是对记忆中场景的又一次刻画,并将一个人对事物的不同阶段,进行了全面而细腻的描述,且丝毫不留痕迹;
7、诗里行间,还有不少弹性十足的句子,且饱含滋味,比如:“笑容要在脸上停老半天”等,简直太有语言的感受力和表现力了,或许这就是好诗的味道与样子吧;
8、标点符号的运用,尤其是逗号和句号,是诗中极为重要而传统的东西,在这里,呈现出与众不同的效果,值得关注与重视;
9、题目既直接,而又有画面效果,且不乏生活的角力与生命的变化,在一张一驰之间,构成了一种印记;
10、本诗给予诗人的启示:“细节,即震撼力”;
11、画面之诗,信仰之诗,人性之诗。
黄平子读于斯《捞放生鱼的人》
——《新世纪诗典》3879
捞放生鱼的人
于斯
几百条鱼,从市场运到
清水河边,被放生前,
要听几个信徒念半小时经。
从装满水、灌了氧气的
塑料袋里,进入河水,
这些鱼有点懵,
其中很多条不肯游到中流去,
老往岸边水草中躲藏,
被长杆捞网捞起来了。
这个捞放生鱼的人,
我曾听见有人喊他黑娃,
黑娃平时钓着一条鱼,
笑容要在脸上停老半天。
刚刚一会儿工夫,
他就捞着了四五条放生鱼,
脸上一点表情也没有。
有个从下游跑步过来的女人,
停下夸他简直神了,问
他怎么知道
这些鱼要游到这儿,
他闭着嘴不说话,
脸上一点表情也没有。
2021.11.4
黄平子读诗:于斯,1964年生于湖北新洲。曾出版诗集《冈仁布钦及其它》、《降临》和长篇小说,发表中短篇小说二十余篇。病退后住在成都。《嘀嗒诗歌》主编。“几百条鱼”,说明鱼多。“从市场运到/清水河边”,一个是死地,一个是生门,鱼儿有幸。“被放生前,/要听几个信徒念半小时经”,半小时太长,只争分秒。可不可以先放生,再念经?“从装满水、灌了氧气的/塑料袋里,进入河水,/这些鱼有点懵”,听念经听懵的。“其中很多条不肯游到中流去,/老往岸边水草中躲藏”,有理有据,事实胜于雄辩。“被长杆捞网捞起来了”,可怜!才出市场,又入捞网!“这个捞放生鱼的人,/我曾听见有人喊他黑娃”,这娃真够黑,放生鱼也捞。“黑娃平时钓着一条鱼,/笑容要在脸上停老半天。/刚刚一会儿工夫,/他就捞着了四五条放生鱼,/脸上一点表情也没有”,对比。钓鱼和捞鱼是两回事。一条和四五条也是两回事。黑娃也有笑不起来的时候。“有个从下游跑步过来的女人,/停下夸他简直神了,问/他怎么知道/这些鱼要游到这儿”,女人到底是夸还是损?黑娃到底是神还是鬼?黑娃自己当然很清楚:“他闭着嘴不说话,/脸上一点表情也没有。”他敢说吗?他敢笑吗?他敢怒吗?
2021年11月16日20点57分
标签:animals, fish, fishing, food, NPC, people, religion, village, Yu Si, 新世纪詩典, 于斯
发表在 1960s, 1964, 1970s, 1980s, 1990s, 2000s, 2010s, 2020, 2021, 20th century, 21st century, Middle Ages, November 2021, NPC, poetry, Translations, 新世纪诗典 | Leave a Comment »
9月 10, 2021

Tu Ya
BAMM!
Ich such einen Hintergrund für ein paar Blumen
und hör ein Klopfen, bamm bamm bamm –
von einem Schachtisch, Chinesisches Schach.
Oh, ein kleines Kind!
Ein dickes Händchen
schlägt fest auf das eiskalte Metall.
Die Tante bei ihm sagt, er ist erst eins,
er klopft bis zur Grenze der Han,
wenn er ein bisschen größer ist,
kommt er bis zum Fluss Chu.
2021-04-21
Übersetzt von MW im September 21


伊沙推荐语:中国教师节到了,作为《新诗典》诗人群第一大职业一一教师的节日,我们得有所表示。有请教育工作者、天津女诗人图雅老师出场!至于诗之妙,您品吧。
新世纪诗典11,NPC9月10日(中国教师节),3812首,1200人。第27个图雅(天津)日
《新诗典》小档案:图雅,生于1964年,居天津。诗人。绘画、摄影、音乐爱好者。国际跨界诗人沙龙创立者。新世纪诗典第四届评论奖获得者,第十届文化奖获得者。 获得过2017年亚洲诗人奖;《新世纪诗典》(2011—2021)新世纪中文诗歌百大诗星、十大60后诗人、中国十大女诗人等荣誉;“2020中国天津摄影周”优秀奖。 现为新世纪诗典活动策划,主持过四场百人大型云诗会。
黄开兵:好诗人,都善于从生活场景中抓取诗意,而且裁剪得体。此诗之妙,在于“道具”,很生活、很中国!
马金山|读图雅的诗《拍》的十一条:
1、当代的写作,新鲜感,也是诗的命;
2、对于冗长的东西,我抱以反感的态度,那怕是长长的东西,我也会把它们切成一片一片的出现在人们的面前;
3、图雅,生于1964年,居天津。诗人。绘画、摄影、音乐爱好者。国际跨界诗人沙龙创立者。新世纪诗典第四届评论奖获得者,第十届文化奖获得者等;
4、几年前,因工作在东戴河,距离天津不是很远,加之对诗歌的热爱,以及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并在此期间,多次见到这位真心爱诗且勇于为诗奉献自己光与热的知心姐姐; 5、图雅的诗,独具女性的个体魅力,在身体性与精神层面的双重作用下,构建出鲜活的生命力,且颇显诗意的先锋性和思想的艺术气息;
6、回到本诗,从生活的场景里汲取诗意,由画面和事物中的情节与人物融合于一体,在生动形象中自然地展现了出来,值得思考与玩味;
7、一道亮丽的风景,就是活生生的美,而这些在诗人的角度与视角,则生发出灵巧而精彩的画面,细腻入微;
8、诗的结尾,不仅在文字上充满活力,还在文化的底蕴方面凸显魅力,惊奇而奇趣;
9、诗的标题,一个《拍》字,把诗里的每一个字都带活了,不仅如此,还将一切刻骨铭心的东西推向了极致;
10、本诗给予诗人的启示:“写出事物中式微的部分,除了技艺,更是感触”;
11、画面之诗,风景之诗,灵动之诗。 李勋阳:大人看着小孩拔节似的成长,就会有一种不由自主地欣喜感,诗里的阿姨用了棋盘的标尺在欣喜地看着小孩变化,同时也能知道阿姨经常带这小孩在这儿玩,这些已经成了小孩无意识的玩具。
黄平子读图雅《拍》 ——《新世纪诗典》3812
拍
图雅
正在给一丛花儿选景
忽然啪啪啪几声
从不远处的象棋桌上传来 哦,一个小娃娃
胖乎乎的手掌
使劲地拍在冰凉的铁面棋桌上
旁边的阿姨说他才一岁
只能摸到汉界
再长大一点就拍到
楚河了
2021.4.21
黄平子读诗:诗的题目叫做《拍》。本诗一共写了三个“拍”。第一个“拍”,是“我”在拍照片:“正在给一丛花儿选景”。这个“拍”正在准备阶段,被第二个“拍”打断了。第二个“拍”,是“一个小娃娃”在“拍”棋桌:“忽然啪啪啪几声/从不远处的象棋桌上传来/哦,一个小娃娃/胖乎乎的手掌/使劲地拍在冰凉的铁面棋桌上”,“突然”写事件的突兀。“啪啪啪”是声音描写。“小娃娃”写孩子的年龄。“胖乎乎”写孩子的可爱。“使劲”和“小娃娃”形成鲜明对比。“铁面棋桌”写棋桌的结实。棋桌而用铁面,说明这是永久性棋桌。永久性棋桌意味着这里有固定的象棋铁粉。棋桌“冰凉”有两种可能:一是天气冷,二是棋桌在阴凉处。第三个“拍”出自带孩子的阿姨之口:“旁边的阿姨说他才一岁/只能摸到汉界/再长大一点就拍到/楚河了”,阿姨的话里,有满满的自豪。孩子健康活泼,长得很快。一个带孩子的阿姨也知道楚河汉界,说明象棋的普及程度广。不过阿姨可能不知道,楚河就是汉界,汉界就是楚河。
2021年9月9日21点06分
黎雪梅读《新世纪诗典》之图雅《拍》:一首妙趣横生的小诗,在常人看似平淡无奇的生活场景,落到正在选景的诗人眼里,于是花朵一般调皮又天真的孩子,对孩子满是宠溺和疼爱的“阿姨”,都成了眼前最美的风景,诗人便成了美的发现者和记录者;由拍汉界到拍楚河,一个“拍”字,寄予了长辈对孩童成长的殷殷期盼。本诗切入的角度、诗语的灵动以及诗思的精妙,都值得细读与品味。 张小云读图雅《拍》: 拉远距离来看图雅的“拍” 她“拍”到的是一个人的成长史 而小娃娃今天他“拍”着汉界 是向着楚河的 那位阿姨所说的“目标” 算不算是个引导? 不管小娃娃怎么个长大 这朵“花儿”从本来的“被”取景 将渐渐成为主角了 尤其是在那位阿姨的心里 而在这首诗里 牢牢控制着快门的 是诗人
2021.9.9
川江十六:图雅老师是我走进诗歌圈子的导师。她的诗经常都是寥寥数句,但诗意却有丰富的人文情感和世间乐趣。比如这首“拍”,是生活中司空见惯的场景,但她用心抓住了,并用诗的语言抒发出了妙不可言的乐趣[微笑]
况禹点评《新诗典》图雅《拍》:幼儿的一举一动都易带感,不止是由于稚嫩,更因为勾连着生命的成长。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标签:age, chess, child, Chinese chess, courtyard, flowers, hand, iron, NPC, poetry, sound, table, Tu Ya, 图雅, 新世纪詩典
发表在 1960s, 1964, 1970s, 1980s, 1990s, 2000s, 2010s, 2020, 2021, 20th century, 21st century, April 2021, Middle Ages, NPC, poetry, September 2021, Translations, 新世纪诗典 | Leave a Comment »
12月 5, 2020

Gang Jumu
ERBSTÜCK
Ich räum meinen Kleiderschrank auf,
seh wieder diesen
brandneuen Daunenmantel,
ein Erbstück von meinem Vater.
2012 im Spätherbst hat er ihn noch nicht getragen
und ist von uns gegangen.
Mutter sagt, Verbrennen wär schade,
lass ihn für dich zum Anziehen.
Acht Jahre
hängt er still da drinnen,
ich hab ihn nicht ein Mal angehabt.
Tag für Tag
seh ich er wird
langsam, langsam
zu meinem Erbstück.
21. Juli 2020
Übersetzt von MW im Dezember 2020


标签:clothes, family, father, Gang Jumu, heirloom, mother, NPC, people, relics, remains, seasons, son, things, time, 冈居木, 新世纪詩典
发表在 1964, 2020, 20th century, 21st century, July 2020, Middle Ages, NOVEMBER 2020, NPC, poetry, Translations, 新世纪诗典 | Leave a Comment »
6月 23, 2019

Tu Ya
MOTHER CHEN
1962
in her mother’s womb
she stayed seven months
and came among the people,
weight only two pounds 16 ounces.
Mother asks army doctor,
will it live?
Brain development normal,
extremities sound,
says the doctor.
Mother sighs with relief,
oh, as long as it can serve the people,
that’s fine.
4/8/19
Translated by MW, June 2019
Tu Ya
MUTTER CHEN
1962
sie war sieben Monate
in der Gebärmutter
und kam unter die Menschen,
nur ein Kilo fünfundvierzig.
Mutter fragt Militärarzt
kann es überleben?
Gehirnausbildung normal,
Extremitäten richtig entwickelt,
antwortet der Arzt.
Mutter atmet auf.
Oh, solange es dem Volke dienen kann,
bin ich froh.
2019-04-08
Übersetzt von MW im Juni 2019


标签:army, birth, brain, child, development, doctor, early, extremities, famine, health, hospital, language, military, NPC, people, Tu Ya, 图雅, 新世纪詩典
发表在 1960s, 1962, 1964, 20th century, 21st century, April 2019, June 2019, Middle Ages, NPC, poetry, Translations, Uncategorized, 新世纪诗典 | Leave a Comme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