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s Tagged ‘程宇琦’

STILLE – 程宇琦 Cheng Yuqi

1月 28, 2022

Cheng Yuqi
STILLE

manchmal sehn ich mich nach der stille in amerika
zum beispiel möcht ich gern zum vergnügen auf einen friedhof gehen

ich möcht was von einem fernen nachmittag sagen
nicht von einer gefährlichen expedition
stille wie sonne auf gesichtern von armen leuten

Übersetzt von MW im Januar 2022

​伊沙:我做翻译比较注重译出外语之美,所以并不反对汉语欧化,但要有度,要化得好,化得美。本诗语言就很欧化,但化得不错,来自于湘莲子的助攻。

新世纪诗典11,NPC2022年1月28日,3952首,1234人。程宇琦(北京)日

《新诗典》小档案:程宇琦,男,1998年生,二十出头,三十不到,好多事情都没有做好,写诗是比较规律的事情,希望能够调整好自己平时的状态。

​况禹点评《新诗典》程宇琦《寂静》:本诗有文化,更难得是,文化后对全诗起支撑作用的是——有来自生命的内涵。

马金山|读程宇琦的诗《寂静》的十一条:
1、情境诗,在于景由境深;
2、每时每刻,每事每物,每个人的感觉,都不尽相同,而诗人要做的事情,就是写下每一刻,每一种深入骨髓的体验与感受;
3、程宇琦,男,1998年生,湖北武汉人。华中师范大学毕业。写诗歌、写小说。现在北京当编辑谋生;
4、读本诗之前,搜索作者相关资料时,看到有关其访谈,这才了解到,程宇琦是一个内心深处真正自由的人,甚至有点自由过度,因为他所回答的,都太过真实了,而这些,恰恰正是写出好诗最重要的东西;
5、本诗的语言表达,对于中国读者来说,极具陌生气息,尤其是蕴含着丰富而独特的个体化生命内涵,既言之有物,而又意味深长;
6、诗的前二行,先对内心的描述,再到具体的地域,凸显事与物的微澜,这种情状不仅奇特,而且有种莫名的感觉;
7、后三行,可阐释性更为丰富与辽阔,既有对场景化的呈现,还有对人的关切,更有对时光的觉察,揭示出与众不同的饱满色彩与质地;
8、本诗写出的,是一种感觉,是一种状态,是一种心境,还是一种人生感悟与智慧;
9、以言化语,声入人心,也是语言之声,更是一种语言之美;
10、本诗给予诗人的启示:“任何事物自己都会说话,都会发出它们自己的光”;
11、感觉之诗、生命之诗、化境之诗。

【亚坤评诗】
寂静
作者|程宇琦
(内容详见新诗典今日推送)

读这首诗,第一感觉是语感比较陌生,非本土性诗感。第二感觉是不太好评。因为这首诗的节奏比较陌生,同时诗核也不是常规性路数,而是深度意向兼口语化表达。

我的个人感觉:既然作者的这首诗是感觉型写法,兼有西化的内质。那从评论者的角度讲,我也会运用感觉型方式来评。

这首诗的标题很有意思,叫“寂静”。从国内目前写作环境讲,现代性诗人的日常写作,据我目力所及,已经很少有人会这样写标题了(诗歌爱好者除外)。
由此,这首诗的“寂静”并非是词语意义上的寂静,而是一个内部空间很大的,深度精神化的,哲学化的,意向化的“寂静”。
所以,这首诗,其实是一首“大诗”。

它的指向性,据我的感觉,最起码有两个核心点可以谈。
第一、对人类学意义上的文化冲突和生命存在的思考。这层意义在第一段中尤其明显。
“有时我也思念美国的寂静 譬如我常想去墓地呆着”这是原诗第一段,只有两句。这一段很显然,作者已经站在不同族群,文化冲突的角度来思考当代人类学问题了。
作者的这首诗是汉语写作,我不知道作者是否长时间生活在国外,或者本身就是移居民。但就这首诗而言,很明显,它带有浓厚的文化冲突体悟和个人思考。

第二、对历史的沉思和族群的回望。这层含义主要体现在第二段。
“我想说出一个久远的午后”,这一句很明显地指向了“时间”。历史的虚无和沉重往往就在一瞬间。“危险地试探”则更加印证了我的感觉。这是人类学意义上的不同文化价值的冲突。
而最后一句“寂静如阳光下的穷人面孔”,诗歌终于回到了人,回到了本心,回到了现实。它充满悲悯和良善,兼具本土性的,很浓郁的个体反思和自我追问。
最后我想说,汉语一直都在,这块土地也一直都在,不管在国内还是国外,欢迎回家!

(马亚坤.2022.01.27.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