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s Tagged ‘亚亚’

BRACHFELD IM WINTER – 亚亚 Ya Ya

1月 26, 2022

Ya Ya
BRACHFELD IM WINTER

Eine wilde brache Fläche
bleibt in den Feldern.
Nachdem die Pächter geerntet haben,
sind die Stoppeln
im Wind verdorrt.
Vor über 20 Jahren waren hier
500 Hektar wogender Weizen.
In den hohen Pappeln am Graben
sind immer noch Vogelnester ganz oben.

2021-01-07
Übersetzt von MW im Januar 2022

《新诗典》小档案:亚亚:本名黄亚梅,湖南常德人,60后。傲夫诗社成员。

伊沙推荐:一幅速写,画得干干净净,啥都有了。有人带着对付低级语文老师的意识写诗,以为多做功就好,用字难就好,手法多就好,这样的意识上世纪80年代还可以混一混,现如今是要多low有多low。傲夫诗社成员接连入典,价值观相合使然。

况禹点评《新诗典》亚亚《冬天的田野》:既是冬景,也是凭吊岁月,两者合到一起,复合成不一样的韵味。

黎雪梅读《新世纪诗典》之亚亚《冬天的田野》:“枯败的草杆”与“二十多年前的/十里麦浪”形成鲜明的反差,而“高耸的鸟窝/还在原地”,似乎这是一片看不到任何希望的田野,其中的“变”与“不变”,道出的是世事沧桑与岁月变迁。“鸟窝”的出现让一切变得鲜活起来,是满目的荒凉中难掩的一线生机。丰富的情感欲说还休,恰到好处的留白使诗意越发深邃,富有质感的语言令画面立体而又清晰,闭上眼睛仿佛一切尽在眼前。

读亚亚《冬天的田野》|雪也

亚亚这首诗,是写当下农村凋敝的现状。很自然地想到鲁迅《故乡》的开头——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篷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我的心禁不住悲凉起来了。

亚亚本诗选取的季节,也是冬天。鲁迅用的是萧索,亚亚用的是“荒凉”。诗人在本首诗里,只聚焦了两个意象——“草秆”和“鸟窝”。草秆,在风中枯败。显然这里存在隐喻。鸟窝,前面有四个定语——沟渠边、高高的、白杨树上、高耸的。这里的鸟窝,也有很多的象征意味。可指家、田园、家园、故乡、人类的家园和人类的归宿等等。鸟窝还在原地,与之前的“不复存在”形成对比。

随着时代的发展,农村的青壮年大都到城市打工,乡村只剩下老人和儿童,也叫留守老人和留守儿童。还有少数的老人进城,少数的儿童随着父母进城就读农民工子弟学校。乡村,也可以说“没有一些活气”。农村的很多土地被承包,还有的耕地随着城市化推进逐渐变少。所以说,作者用荒凉来概括现在的田野和农村,是恰当准确的。现在的田野,早已不是过去歌曲里所吟唱的“希望的田野”了。何时可恢复“二十多年前的十里麦浪”,不可推知。

就手法而言,整首诗,是简笔勾勒,属于美术的写意画,而不是繁复的工笔画,让人想到郑板桥的书斋联:“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

马金山|读亚亚的诗《冬天的田野》的十一条:
1、写下,即是活出;
2、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统一起来。是诗的极境;
3、亚亚,本名黄亚梅。60后。湖南常德人。傲夫诗社成员;
4、亚亚的诗,语言简练生动,充满了浓厚的烟火气息,且蕴含着深刻而复杂的社会性,层次感分明,空间感十足;
5、本诗以干净的场景化描述,将冬日的田野风物,通过时光的流逝与变迁,把事物呈现得质感十足,立体感超强的现实景物,清晰明了,韵味悠长;
6、季节,是诗歌的永恒主题,而写出新意,则需要微妙的感觉与变化;
7、把记忆犹新的东西,以充满生活气息的方式呈现出来,貌似简单,实则暗藏玄机,因为这种表达,更加需要生活经历与智慧;
8、诗里行间,没有一丝情感的东西,但不同角度、不同时期的景象描述,却表达出浓郁的感觉与现实;
9、此诗既是对过往岁月的眷恋,还是一种由内而外的情感铺陈,尤其是“草杆”、“麦浪”和“鸟窝”,这三种景物,显现出极富艺术气息浓郁的风物图景;
10、本诗给予诗人的启示:“让事物自己说话,是写好诗的技艺,也是写好诗的要诀之一”;
11、风物之诗、画面之诗、记忆之诗。

​【亚坤评诗】
冬天的田野
作者|亚亚
(内容详见新诗典今日推送)

西方音乐中有一种常见的音乐题材:田园牧歌。读这首诗,我的第一感觉这是一首中国式的“田野挽歌”。

“挽歌”这个词,从现代诗的当代性上看,它似乎有些陈旧。但通读该诗后,它确确实实想表述的内容就是一首“田野挽歌”。

诗歌通过对农村田野非常写实化的呈示,进而给读者展现了一种乡村生活的变迁、衰败和消融。
从心灵层面讲,它还揭示了时间的虚无和流逝。往大了看,通过一首诗的内部精神流动,它还书写了一部乡村变迁的个体“心灵史”。

这首诗的标题“冬天的田野”是很传统的。但通读全诗后,又非常合理。“田野”在这首诗中明显具有更深更广阔的空间性。从第一句“田野一片荒凉残存在田里”就很经典地体现了出来。

本质上讲田野和田地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毫无疑问,随着田地的消融,田野在作者的心灵中也是有残缺的。“望乡”带来的心灵残缺,是一种生命化的绝对诗意。

这首诗最后还有一个核心句“高耸的鸟窝还在原地”。这种生命化的陈述基本印证了我上面的说法。我其实更想问作者的是:鸟窝里还有鸟么?

全诗朴素、干净、完整。虽无大动作,但很好的诠释了一幅乡村心灵田园图。
正所谓:中国式田园挽歌!

(马亚坤.2022.01.26.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