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s Tagged ‘fatal’

WHY AM I NOT HAPPY? – 潘洗塵 Pan Xichen

11月 19, 2021

Pan Xichen
WHY AM I NOT HAPPY?

Recovered from a fatal disease,
it’s like a miracle.
But why
am I not really happy?
Because the whole world
is in a terminal state.

2021-10-23
Translated by MW, Nov. 2021

Pan Xichen
WARUM BIN ICH NICHT FROH

Eine wunderbare Heilung
von einer tödlichen Krankheit.
Aber warum bin ich nicht glücklich?
Die ganze Welt
ist unheilbar krank.

2021-10-23
Übersetzt von MW im Nov. 2021

新世纪诗典作品联展#潘洗尘#(26.0)

新世纪诗典11,NPC11月20日,3883首,1220人。第26个潘洗尘(云南)日《新诗典》小档案:潘洗尘,当代诗人。有作品入选普通高中语文课本和大学教材。先后出版诗集17部。作品被译成英、法、德、俄等多种文字,获得各类文学奖项百余次。现为《读诗》主编,天问诗歌艺术节主席,天问文化传播机构董事长。​伊沙点评《为什么不高兴》:本诗读罢,感受强烈,第一节,读之大喜,为之振奋!第二节,读之共鸣,这个世界,真是太坏了!人性让人绝望!诗在有时候,就要敢于一杆子插到底。况禹点评《新诗典》潘洗尘《为什么不高兴》:大白话,也是大实话,充满凛然正气。韩敬源:为潘洗尘老师从一场必死的大病中奇迹般痊愈而高兴——一定是诗护佑期待潘洗尘老师出更多杰作。他近年的诗绝望中突转希望,浓烈的烟火气中通透明亮,真好!黎雪梅读《新世纪诗典》之潘洗尘《为什么不高兴》:人生大事,无非生老病死。“一场必死的大病 /奇迹般的痊愈”,这是一件多么幸运的事情,本来可喜可贺,而我却并未因此而感到高兴。原来“我”的病虽然好了,但却发现“整个世界/已病入膏肓”,这样鲜明的对比,对于“我”来说是惊人的意外,由其所带来的巨大失望,早已将大病痊愈的喜悦涤荡得一干二净。面对如此不可救药的世界,“我”个人即使痊愈了又该如何面对?在此,诗人没有将“我”和世界对立起来,而是和谐共生的关系:世界好,“我”则好;世界不好,“我”亦不好。诗人关注的不是个人的好坏,而是将注意力放在了对整个世界、大多数人的关注上。诗人坚守的良知和责任感,让诗人怎么也“高兴不起来”。诗人在此袒露出的宽阔的胸襟,令人钦佩与叹服。也许人生大多时候,即是一场临时的存在,活着就是进退维谷,心态必须以常态待之。由此更见禅意之妙:临在。所以要坦荡豁达地面对天地万事万物,拿起与放下都是一码事儿。但又要不屈命运:怀着一丝希望奋争。莫不如是:听天命尽人事。本诗在叙述上先果后因的安排,不仅悬念顿生、十分引人入胜,也增强了诗歌的表达效果,好诗的魅力尽显。晏非跟读《新世纪诗典》| 2021.11.19诗人潘洗尘《为什么不高兴》我的书架上有一本潘洗尘先生的诗集《深情可以续命》,几年过去了,也许正是日常生活中的那些深情,清醒看待世界的那些深情,有诗为伴的那些深情,让“一场必死的大病/奇迹般的痊愈”。当我读到这儿时,真心为潘洗尘先生战胜病魔由衷的高兴,非常的高兴。我甚至认为是诗神实在看不下去了,出手了,让一个优秀的诗人继续在尘世上创造好诗。即便如此,诗人还是高兴不起来,因为诗人关注的不止是自己的疾病,更胸怀世界,深刻地看到整个世界“已病入膏肓”,当然也就高兴不起来了,但诗人因此而写下这首好诗,我想内心应该也是高兴的吧。

B I G IN CHINA!!!《老鼠(第一、第八十一章)》维马丁 Martin Winter:Old Rats, chapter 1st & 81st

2月 15, 2021
picture by Yan Chao

picture by Yan Chao

老鼠(第一、第八十一章)

维马丁
猫可猫,非常猫
鸣可鸣,非常鸣
无鸣,地下之始
有鸣,万鼠之母
故常无毒,以观其妙
常有毒,以观其暴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
同谓之险
险之又险,众鼠之门

食物不美,美物不食
善鼠不变,变鼠不善
吃者不薄,薄者不吃
剩鼠不积,既以为鼠己愈有,
既以与鼠己愈多
天之猫,害而有利
剩鼠之猫,为而不争
2020年12月31日星期四

【诗人简介】维马丁,1966年六月生于奥地利维也纳。诗人、译者。曾经住台北、上海、武汉、重庆、北京等等。教过书。在《人民画报》、《人民文学》等报刊作翻译、编辑。诗和译作刊登于瑞士、德国、美国、中国等等权威报刊。写作用德语、英语、中文。代表作《报摊》(晚报,晚报!)等等。2013年开始参与新世纪诗典。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OLD RATS (1st & 81st)

Cat, what a cat, no long-lasting cat.

Cry, you can cry, no long-lasting cry.

No cries, underground starts.

Cries, mother of ten thousand rats.

So if there’s no poison, there is something to see.

When there is poison, violence is on.

These two come together, under different names.

Both are called danger.

Danger in danger, gate to ten thousand rats.

Things to eat aren’t nice, nice stuff you can’t eat.

Good rats don’t change, changed rats ain’t good.

Those who eat aren’t thin, thin ones aren’t eaten.

Leftover rats don’t hoard, the more they do for rats, the more they have.

The more they give to rats, the more there is.

Heaven’s cats, destruction and profit.

Leftover rats, cats, don’t you fight!

Translated by MW in February 2021

新世纪诗典作品联展#维马丁#(14.0)

伊沙点评《老鼠(第一、第八十一章)》:先锋不仅仅是世界观,还是方法论。本诗提醒我们:后现代之戏拟,在目前依然很先锋。在一群中国诗人中间,有一个外国人,他不仅是翻译家,还是很先锋很优秀的诗人,那么这一群人就会有出息一一这便是维马丁之于《新诗典》诗人的作用与证明。本诗在二月下半月推荐诗中当居亚军。大年初五,有请维马丁出场向《新诗典》所有身在海外的诗人(不论族裔与国籍)拜年!因为有他们在,《新诗典》便是国际化世界性的。

况禹点评《新诗典》维马丁《老鼠》:不同时代的戏拟,华彩是不一样的。维马丁的戏拟有着当代特有的“植入”特性——将猫鼠植入老子的《道德经》,这一招就成了,很棒。

黎雪梅读《新世纪诗典》之维马丁《老鼠》:在现代文学中,戏拟的创作手法被广泛使用。如乔伊斯在《尤利西斯》中把一个丑陋、卑微的人描述为古希腊的伟大英雄,显然也是运用了戏拟的方法。但在后现代艺术中,戏拟的功能更加强大,由原来的创作手段而上升为一种创作的观念。一如本诗中维马丁老师将猫与鼠成功地与老子的《道德经》“嫁接”在一起,形成了一种既古典又现代的独特风景,作品的意义空间也呈现出开放性,所以对于作品的解读也是多样性的,其先锋性更是显而易见的。

[cp]#五点半以诗拜年#之维马丁——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老鼠(第一、第八十一章)
维马丁

猫可猫,非常猫
鸣可鸣,非常鸣
无鸣,地下之始
有鸣,万鼠之母
故常无毒,以观其妙
常有毒,以观其暴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
同谓之险
险之又险,众鼠之门

食物不美,美物不食
善鼠不变,变鼠不善
吃者不薄,薄者不吃
剩鼠不积,既以为鼠己愈有,
既以与鼠己愈多
天之猫,害而有利
剩鼠之猫,为而不争
2020年12月31日星期四

쥐(제1, 제81장)
Martin Winter

고양이가 고양이라면, 일상 말하는 고양이가 아니고
울림이 울림이라면, 일상 말하는 울림이 아니다
울림이 없으면, 지하의 시작이고
울림이 있다면, 모든 쥐들의 어미이다
그러므로 항상 독이 없어, 그 신묘한 모습을 관찰하고
항상 독이 있어, 그 포악함을 관찰한다
이 둘은, 똑같으나 이름이 달라
이를 위험이라 한다
위험하고 더 위험함이, 뭇 쥐들의 문이다

음식이 변변치 못하여, 미식은 먹지 않는다
착한 쥐는 변하지 않고, 변한 쥐는 착하지 않다
먹는 자는 박하지 않고, 박한 자는 먹지 않는다
나머지 쥐는 쌓이지 않고, 쥐로 되었으니 더 많이 챙기고
기왕에 쥐로 되었으니 더욱 가까워진다
하늘의 고양이는, 해로우나 이롭고
남은 쥐의 고양이는, 애는 쓰지만 다투지는 않는다
2020년12월31일 목요일

全京业  洪君植  译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马金山|读维马丁的诗《老鼠(第一、第八十一章)》的十一条:
1、诗艺,也是一种打开,也是一种诗性的解放;
2、维马丁,诗人、译者。1966年生于奥地利维也纳。2013年开始参加新诗典;
3、一年前的元月一日,我是由维马丁的《西安月亮》开始每天跟评典诗的,一年下来,一举荣获2020年度大奖——第十届李白诗歌奖评论奖,并由此积累并获得了大量的经验和诗写的智慧,今日再读维马丁的《老鼠》,感慨万千;
4、维马丁的诗,具有先锋的原始元素,不仅如此,还有厚实、结实、沉实和迷人,在现实与梦境之间互相跳脱、映照;
5、本诗让我突然想起多年前,我写的一首诗:“《邓小平理论》/终于/我发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竟然也是他妈的/写好口语诗的真理”。在出离的思想观念下,碰撞出别样的火花,才是真正的鲜活;
6、回到本诗,不管是从诗的形式上,还是从诗的节奏和旋律,包括诗的意境,都精彩到无以言表,既有批判的态度,还有时代的内涵和戏拟的幽深,大胆而入微;
7、翻出《道德经》第一章和第八十一章,同本诗第一节和第二节对比来读,多处的一字、两字,多字的变化与替代,足见作者的匠心独到,而又意味深长,巧妙而又融会贯通;
8、此诗于古典和现代为一体,在空间上立体而多变,可解读性强,饱含鼠之情景,又着艺术的魅力,言重而意达;
9、此诗标题,直接阐明来源,并取名《老鼠》,当属真实而本相,轻化为一种奇特的观念,和而不同,半隐半现;
10、本诗给予诗人的启示:“创新精神,也是诗人的一种能力,尤其在当下诗歌生态环境下”;
11、解构之诗,批判之诗,时代之印。

黄平子《新世纪诗典》留言266

3606

老鼠(第一、第八十一章)

【奥地利】维马丁

猫可猫,非常猫
鸣可鸣,非常鸣
无鸣,地下之始
有鸣,万鼠之母
故常无毒,以观其妙
常有毒,以观其暴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
同谓之险
险之又险,众鼠之门

食物不美,美物不食
善鼠不变,变鼠不善
吃者不薄,薄者不吃
剩鼠不积,既以为鼠己愈有,
既以与鼠己愈多
天之猫,害而有利
剩鼠之猫,为而不争

2020年12月31日星期四

这是奥地利诗人维马丁仿老子《道德经》之作。老子的《道德经》,中国人都没几个人能看懂。维马丁一个外国人竟然能仿作,我除了敬佩,还是敬佩。《道德经》讲的是哲学大道理,维马丁以之写鼠,用的是化庄为谐的戏说手法。《鼠》诗题后有一个括号,注明选取的是第一和第八十一章。从《道德经》的结构看,这是诗的第一章和最后一章。以下是《道德经》的相应章节,有兴趣的读者可以比照着看:
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
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
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
同谓之玄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善者不辩辩者不善
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
既以与人己愈多
天之道利而不害
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需要说明的是,一、我特意将《道德经》的结构按照维马丁的《鼠》式结构进行了排版。二、我删掉了《道德经》里的标点,因为《道德经》的断句有很多争议。维马丁的断句只是其中的一种。2021年2月15日20点53分

张小云:

读维马丁《老鼠》

从这首诗读出
维马丁不仅深谙汉语的表达模式
更能将中国文化
导入汉语公式
精妙中难与之比的是
他自带普世思维
不服不行

2021.2.14

伊沙主持 | 新世纪诗典10一周联展(2021.2.14——2.20)

UMGANGSSPRACHE ZUM FÜRCHTEN! 赵立宏

5月 10, 2017

Zhao Lihong
UMGANGSSPRACHE ZUM FÜRCHTEN!

einheimische dichter kommen zusammen.
ein nicht-umgangssprachlicher dichter sagt:
nur zhao lihong schreibt in umgangssprache!
wir müssen vorsichtig sein was wir sagen!
wenn jemand vorkommt bei ihm,
dann ist das noch fataler
als abgehört werden,
oder von kameras aufgezeichnet!

2017-03-12
Übersetzt von MW im Mai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