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s Tagged ‘history’

WENN – 海青 Hai Qing

3月 29, 2022

Hai Qing
WENN

Wenn alle im Alter Pension bekommen,
werden viele Filme
verschwinden.
Wenn es vom Kindergarten bis zur Oberstufe Pflichtschule gibt,
werden viele Filme
verschwinden.
Wenn alle Menschen öffentlich krankenversichert sind,
werden viele Filme
verschwinden.
Wie wenn ein Meer plötzlich austrocknet!
Z.B. 1981 “Xi Ying Men”, dieser Film mit dem alten Hoftor.

Übersetzt von MW im März 2022

新世纪诗典作品联展#海青#(12.0)

《新诗典》小档案:海青,60后先锋诗人,山东人。诗作发表或入选《新世纪诗典》《当代诗经》《山东文学》《当代传世诗歌三百首》《诗探索》《中国诗影响》《诗》(韩国)《中国当代诗经》(韩国,双语)等选本和刊物及众多公众号。出版中韩双语诗集《花落的方式》,《梦境(一)》,《梦境(二)》。

伊沙推荐语:
​这个角度太刁了,看起来在说电影,实际上在写现实。选出好的角度,插入一个杠杆,就能撬起地球。本诗在这扩大的半月中属于特点突出的上乘之作。

况禹点评《新诗典》海青《如果》:好角度。诗歌不是不能反映现实,但写的时候,务求艺术化,在反映对问题的思考和追问同时,也要展示出诗歌本身灵动的特质。这不算太难的事,但不知为什么,近些年钟爱写实与宣泄的热血诗人,恰恰忘掉了。本诗的出现和入典,非常及时。

​黎雪梅读《新世纪诗典》之海青《如果》:“免费养老”、“免费教育”和“免费医疗”,一直是国人梦寐以求的福利,胡星斗教授这些年也多次建议全面推行免费教育、免费医疗和免费养老,但因为种种原因都不了了之了,看样子任重道远。本诗行文上由三个排比构成,收到了循环往复、一唱三叹的效果,虽是预设的场景,却表达了诗人内心强烈的情感与诉求、责任与良知,这既是对现实民生的反照,也让我们从中看到了某种希望。

张小云:​读海青《如果》

好一个重复的如果
好一串电影消失的碎碎念
好一部《喜盈门》。呵呵
咀嚼出来了
表层都读到了
海青中间层触及孝亲育儿现实
内里那一层她可是直刺
计划生育所造成的
不可逆转的代价
她这首诗最妙在于
读的人得解码
这正与伊沙荐评语
所用了那个“刁”字暗合
解得有味道,是她“刁”得妙
“刁”在她转了三道弯

2022.3.28

 

LOVE – 維馬丁 Martin Winter

3月 28, 2022

Martin Winter
LIEBE

Liebe,
wie soll ich das schreiben?
Ich schreib gerne Zeichen
mit ein bisschen mehr Strichen.
Ai, dieses Zeichen,
da ist ein Herz drin.
Aber
die meiste Zeit
ist Zeichen schreiben
besonders wie viele Striche
gar nicht
so
wichtig.

MW Chinesisch im Febr. 2022, auf Deutsch im April 2022

Martin Winter
LOVE

Love,
how to write it?
I’ve always liked
to write traditional characters.
There is a heart in the “ai”,
same as in Japanese.
But actually,
most of the time,
writing,
especially wondering
how many strokes,
isn’t
really
that important.

First written in Chinese,
February 2022. Tr. 3/27/22

新世纪诗典作品联展#维马丁#(17.0)

新世纪诗典11,NPC3月28日,4011首,1243人。第17个维马丁(奥地利)日

《新诗典》小档案:维马丁 (Martin Winter), 1966年生于奥地利维也纳。诗人、译者。住过台北、上海、武汉、重庆、北京等等。在《人民画报》、《人民文学》等等媒体作翻译、编辑。他的诗歌和译作发表在美国、欧洲、亚洲和澳洲。2020年磨铁出版了汉英双语诗选《最终我们赢得了雪》。2013年开始了参加新诗典。

伊沙:维马丁同志最近很忙,忙于为中文诗歌军团当李德,忙于肃清我这种不正确分子诗中的流毒,带病还要工作,动作那么多,行为那么多,说话那么多,到自己的诗上,都不及这一个"爱"字。所以呀,诗真的是做减法,"窗含西岭千秋雪",我要的是窗中千秋雪,不要你的西岭,不要你的冬天。

况禹点评《新诗典》维马丁《爱》:读马丁这首,一是赞叹诗好,二是深受启发——有紧迫感,一位奥地利诗人写汉语诗能写得这么精准、语言那么节制,身为中文作者,还是要老老实实、时刻返观自己的语言状态,尤其是对矢志于口语诗的作者而言。

读维马丁的诗《爱》有感 | 亚黎

每个男人心里都存有一股男孩气
每个女人心里都住着一颗少女心
作为奥地利诗人
一个纯老外
能这么喜欢汉字
还能用我们现在生活里基本不用的
大多出现在书法作品里的繁体字
写出这个“爱”
那句话说得好
“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2022.4.5

韩敬源:在好诗人这个前提下,仅只是因为对单一“公共事件”观点不同就“痛下杀手”的绝对不是现代人,也不是现代诗人,那是把诗工具化了。微马丁本诗在“写字”的过程把敏锐的感觉呈现为微妙的诗意,尤其结尾处还有“得其意忘其形”的发现,诗的高级发现。李勋阳:诗中所写,也正如一些语言文字学家所讲,大陆的文字简化将繁体字里面很多东西没了,比如这个“愛”字就特别典型,让人遗憾,但是我又不会向不少人,呼吁退回去,为什么呢?因为我知道,许多事一旦打开,再退回去几乎是不可能的,花费几倍的力气都没用,徒劳这些精神干嘛,因此我也给我身边写书法的盆友交流过。既来之则安之,不要一写书法还固执地认为繁体才是王道,相反简体字的书法到现在还没有人成为立法者,这才是现在还写书法者的机会。扯远了,这首诗说的“愛”这个字的精华在哪里,所以哪怕字写得不好,正因为里面的心,心意所至,天地可鉴[微笑]

张小云读维马丁《爱》

常常骂简化字胡搞的例子中
无心之“爱”便是其一
没想到维马丁居然将它写成诗
还好,知道“爱”在心理学
被视为贪著,便没露出
嫉妒恨的表情来
但对他在汉语汉字上的用“心”
却生起了深深的敬意

2022.3.27

黄文庆评维马丁的《爱》
维马丁的诗无论长短,内里都有某种“大”的气场,这可能与他的气质和他跨国界、跨语种的写作有关。
这一首透过对一个“爱”字的汉语写法,显示了他内心的开阔、纯真和暖意。
他的这种气度和性情是装不出来的,作为血液里流淌着汉语基因的我们,看到他这样认知、这样写,心里对他油然而生出很多敬意。
当然,字只是一种符号载体,他对太多的其他字无感,我们也是如此。
这首诗,就是因为他所说的“心”字,把我们的心烫了一下,亮了一下,激活了一下,我们,包括伊沙对他投出了仰视的目光。
最近一个阶段,维马丁对伊沙有点意见,且表现得有点尖锐,语言和观点都多少带刺。我也看到了伊沙一改以前的凌厉,做了一定的包容。
其实,他们的小矛盾让我想起恩格斯的一句名言,改造一下就是——“他们的冲突是思想认知角度的,不是相互人格的”。
维马丁写了这样的诗,伊沙选了,我看到他们两位都很“有心”,越过这个坎,友谊还是友谊,只会更加深厚。
所以,这首诗,不单单是一首好诗,他见证和记录了两位重要诗人、一对诤友之间友谊回暖、气度拓展的断代史般的节点。
这是一段诗坛经历思想碰撞后握手言和的划时代事件史话。
2022.3.27


워터 미틴

爱자를
어떻게 쓰나
나는 언제나
번체자를 쓰기 좋아한다
마음을 나타내는 글자가
바로 이 글자이다
그러나
대부분의 경우
글을 쓸 때
글자의 획은
조금도
중요하지
않다

2022.2
全京业  洪君植  译

读维马丁《爱》|雪也

有个观点是知人论世,所以在谈维马丁这首诗之前,首先来谈谈我对维马丁的印象。我没见过维马丁,我翻看了聊天记录,是去年11月5日我加了他微友。他首先解释了他的名字——我在奥地利维也纳,所以交维马丁(应该是叫,他粗心打错了)。他还说——在中国以前在人民画报,目前给人民文学做德语版。奥地利有翻译组织参加了。我回复说,都是国刊都是大刊。同几乎所有的微友一样,我们也只是加微友的时候,简单地聊了几句,后来就很少交流过。我后来拉他进了我的公号微信群,他偶尔也在群里帖诗,公号也选用过他的诗。我经常翻看他的朋友圈,他貌似经常在伊沙老师的朋友圈里留言,有时是询问,有时他会谈他自己的观点。以至于这次乌俄战争,引起了两人不同的争论,甚至友谊的小船差点就翻了。正如赵大爷的留言,他没想到伊沙诗典会推送维马丁的诗,我也没想到。也许这就是君子和而不同吧,当然也可以看出伊沙的胸襟。我感觉到的维马丁,按照我们的界定,可能就是刀子嘴豆腐心,有点执拗,有点偏执,有点一根筋,情商可能不高。但人品,真的不错,这也是伊沙老师没有和他真正分手的原因吧。在我的观感中,很多大艺术家,都是天真烂漫的,维马丁就有类似的品质。

下面我们走近维马丁的这首小诗吧。爱的繁体字,是愛。我是在初中的时候,就知道是这样写的。当时有一位女同学,说了一个谜语,打一个字。具体谜语忘记了,有一句把你搂在怀里,谜底就是愛。关于这个字,维马丁说,他喜欢繁体字,因为是代表心意。但诗歌的后面,他又说,大部分时候,写字笔画一点都不重要。这其实并不矛盾哈。汉字,就是一种书写的工具,可以用来表情达意,具体的笔画真的不重要。但,愛很重要。

愛,让人靠近,让不同国籍的人相识。愛,让人们可以靠近。因为有愛,这个世界,才那么可爱。

【亚坤评诗】

作者|维马丁
(内容详见新诗典今日推送)

维马丁的诗让我很惊叹!这绝不是虚话!
为了评他的诗,我把新诗典推送他的17首中文诗仔仔细细看了几遍。
说实话,我一下子真不知该从哪个纬度说起。
他的中文诗歌,结合他的语言(母语)、生活环境和文化语境看,有很多东西可以说。
如果再结合国内诗歌语言环境看,则可说的东西更多。这甚至能形成一个“诗学个案”。

这个课题可以结合女诗人劳淑珍的“诗学个案”进行对比研究。

因为是短评,我实在无法展开。现在,我换一种策略,在本诗评中,只选择提出问题!

1.维马丁写中国文化诗比较多,往往能写得很纯粹!他甚至能抵达文化精神本体最要害的部位(17首中文推荐诗中有很多首)。相反,母语诗人,则困难很多!甚至,越想写 越远离,这是为什么?

2.就本诗来讲,他的中文诗歌语言已经把“非诗的语言水分”拧得很干了!从诗的角度讲,纯度真得很高!从心的层面、情的层面、物的层面、语言的层面都“很干净”。这到底是天分,还是后学和修炼?
(不光是这一首,请通读他的诗,如果你在那个纬度里,看看就知道了)

3.我从维马丁的朋友圈和各种小细节中发现,他其实是个很单纯、善良,性格有些偏执的人!(不好意思,这只是我的感觉,没有恶意),他对中国的现实生态和骨子里的世俗和情理,其实并没有完全内化。但他却可以写出纯度非常高的“中文诗歌”,尤其文化诗!这到底是什么在起做作用?语言和心象的距离,到底有多远?

4.就本诗来讲,它依然是一首很完满,很有深度的文化诗!毫无疑问,诗人维马丁理解了“爱”这个汉字的深意。

通过他后七句的“转折阐述”,我基本可以确认:他超过了“愛”这个字的“形式部分”,抵达了内容的细部和深部。

中国汉字的“形”、“意”,背后的“情”、“思”、“礼”等问题,我在这首诗中,都读到了。

这是一首好诗,带给我的诗学感受!祝贺诗人维马丁!我就先提这四点感受吧!

(马亚坤.2022.0327.上海)

马金山|读维马丁的诗《爱》的十一条:
1、诗意的终极奥义,还是语言;
2、有的诗,需要多重意趣,而更多的时候,诗只需要一个就好;
3、维马丁 (Martin Winter),1966年生于奥地利维也纳。诗人、译者。住过台北、上海、武汉、重庆、北京等等。在《人民画报》、《人民文学》等等媒体作翻译、编辑。他的诗歌和译作发表在美国、欧洲、亚洲和澳洲。2020年磨铁出版了汉英双语诗选《最终我们赢得了雪》。2013年开始了参加新诗典;
4、维马丁的诗,其对这个世界的感受力极强,这是与生俱来的东西,而正是这种敏感而鲜活的状态,会给勤奋的人,更多的回馈,且惊喜不断;
5、读完这首诗,我专门又搜出“爱”的繁体字来看,惊讶于维马丁的发现和创新精神,这个字中间真的有一个“心”字,而正是这些刻骨铭心的情感,让人更觉温暖;
6、本诗通过一个世界性的字“爱”,以个体独特的思维方式和文化视角,复述内心深处对“爱”的表达,简单直接,却又情深意浓;
7、一开始,即抛出一个问题,来诠释这个“爱”字,由此联系到作者自己的内心想法和感受,并大胆创新入诗,呈现出一种大爱无疆;
8、后半节,诗人对于字的理解,进行了深入而广泛的研究,并付诸于诗中,让观点构成一种“意”,既是一种诗意,还是一种心境;
9、此诗写得智慧且诗意开阔,这些都是很容易让人能够感受到的,是一种气质、气场和境界;
10、本诗给予诗人的启示:“像诗一样,人,简单一点好”;
11、汉字之诗、大爱之诗、感受之诗。

《爱本无心》
张小云

这几天为了下阶段练刻字
题材上找出来的语句中
有带“爱”字的
心想人家繁体字是有心之爱呢
顺便跟大伙儿又对简化字揶揄一通
为了弄清楚字源,还是查了查
翻说文解字,本义是行皃
也就是行走的样子
跟爱不搭界
继续查,才知甲骨文没出现过
到金文才有但它恰恰是由
欠心或旡(即无)心
构成
也就是伸脚一般的笔划
往东拐是欠心
往西歪则是无心

2022.1.13

GEBRÜDER ZHOU – 张敬成 Zhang Jingcheng

3月 18, 2022

Zhang Jingcheng
GEBRÜDER ZHOU

Ich habe einige Bücher gesammelt,
von Lu Xun
und von seinem Bruder Zhou Zuoren.
Zuerst in einem kleinen Teil des Bücherschranks,
dann in einem großen Rahmen.
Ich hab die zwei Brüder
niemals getrennt.
Ich glaub ihre beiden Seelen im Himmel
haben auch nichts dagegen.

Alles in Rauch und Wolken verstreut.

Übersetzt von MW im März 2022

新世纪诗典作品联展#张敬成#(8.0)

《新诗典》小档案:
张敬成,男,1972年9月生于河南济源,中原诗歌节同仁,新诗典诗人,诗歌曾入选《佛城诗刊》、《泉诗刊》、《生活文摘》、《香港流派诗刊》、《雨露风》、《李锋评诗》、《君儿读诗》、《中国教师现代诗选》、《新世纪诗典》、《舌尖上的诗——2019中国口语诗年鉴》、《口语诗人为何必须战斗》等,著有散文集《暗夜明灯》、《巍巍王屋》,诗集《深夜,在路口》。
诗观:做现代人,做先锋诗人,怎么活就怎么写,撷取生活中事实的诗意。

伊沙推荐:有意思!在当前国际形势国内舆情下,特别有意思。汉奸身份,不该也并未影响二先生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但是终究成不了大先生这般的"民族魂",历史公正,文学有道。此诗对作者本人来说,属于另辟蹊径,十分可贵。

​况禹点评《新诗典》张敬成《周氏兄弟》:本诗写出了不少现代文学读者+书虫的共有体验。周大+周二,这兄弟俩的书就该放在一起,互为映衬,互为对照。同理——概念人儿写不出这首诗。这也恰是大先生和二先生的生平与作品留给今人的启迪。

黎雪梅读《新世纪诗典》之张敬成《周氏兄弟》:背道而驰的周氏兄弟,却在诗人的书柜里相依相偎:“从来没有让他兄弟俩/分开过”,诗中毫不掩饰对两位文学大师作品的尊敬与喜爱,足见诗人内心对他俩最终分道扬镳的遗憾和惋惜,只想尽一己之力帮助他俩“复合”,并设想“他们的在天之灵/也没什么意见”,因为在诗人看来,所有的恩怨情仇,在时间的长河里早该“一切都烟消云散了”。短短十行里不仅涉及文学与历史、还有自我意识的彰显,以及特立独行的诗歌精神与素养。

【亚坤评诗】
周氏兄弟
作者|张敬成
(内容详见新诗典今日推送)

坦诚讲,这首诗不太好评。

原因在于:这首诗涉及到的内容比较复杂。
最复杂的是:本诗涉及到一个史观问题。

历史是当下的历史!当然也是非当下的历史!历史是发生的历史,当然也是书写的历史!历史是活着的历史,更是死去的历史!

这里面的复杂性和特殊性问题,搞史学研究的人,应该深有体会。

从我的史学观角度讲,作为一个后学,审视前人的观念、行为、作品等内容时,我会尽力回到“事件本身”,直接呈示,而不会做价值评价,更不会做史学评判!

这倒不是说我本身没有观念或价值标准,而是自我进行“个体悬置”了!这也许是一种相对冷静的史学研究策略!

这首诗说的核心问题,其实就在这里。不管是文学史意义上的,还是政治观念上的,还是生活和情感上的,先不说对错,用作者的原话讲——“一切都烟消云散了”。
是否真的烟消云散了,我们暂且不讲。但,历史的真实性(发生史)影响逐渐弱化,历史的书写性(评价史)影响逐渐增强,这倒是不争的事实!

如果只从文学史的角度看,二周在自己的系统中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这个基本没有争论!

如果从时代行为的角度讲,这兄弟俩的选择差别可就大了。这里面牵涉到政治、价值观、时代处境、个人思想、命运等一系列问题。非常复杂!

但周作人亲日,并在伪政府工作这是事实!
这当然是致命的“污点”!

如果从生活和家庭的角度讲,周家兄弟,唯有周作人处理的最好!也做的最到位!这又是另一个层面的问题了!

不管怎么讲,本诗最终给了一个答案。这个答案,我本人也很认同。
那就是:
“从来没有让他弟兄俩/分开过/我想他们的在天之灵/也没什么意见/一切都烟消云散了”

我想他们如能看到今日之国运,应该感到欣慰!

(马亚坤.2022.03.18.上海)

伊沙主持 | 新世纪诗典11一周联展(2022.3.13——3.19)

伊沙主持 | 新世纪诗典11一周联展(2022.3.13——3.19)

HALSKETTE – 北浪 Bei Lang

3月 15, 2022

Bei Lang
HALSKETTE

Die allerletzte alte Dame im Dorf
mit gebundenen Füßen stirbt auf einmal.
Die Trauernden aus ihrer Familie mütterlicherseits
sagen denen, die sich darum kümmern,
sie wollen der alten Dame
eine goldene Halskette mitgeben.
Das hat sie selbst so bestimmt.
Die Kinder der Alten in Trauerkleidung
sagen, sie werden die Halskette kaufen.
Als der Sarg ins Grab kommt,
liegen eine blinkende Kette
und ein Sack mit Getreide
neben der alten Dame im Sarg.
Manche flüstern,
das sei keine echte,
nur mit Kupfer lackiert.

2021-08-25
Übersetzt von MW im März 2022

新世纪诗典作品联展#北浪#(5.0)

新世纪诗典11,NPC3月15日,3998首,1243人。第5个北浪(甘肃)日

《新诗典》小档案:北浪,原名刘鹏辉,1970年出生,甘肃庆阳人,在庆阳职业技术学院工作,作品入选《新世纪诗典》《中国新乡土诗选》《中国现代诗歌精选》《中国教师现代诗选》及多种诗歌年选,出版诗集《低音区》和文学批评专著《捉影书——21世纪庆阳文学研究》,有文字被译成英、德、韩等语。

伊沙推荐:也许对于作者来说,本诗的重心在于项链的真假,是子女的孝心问题,但是对我这个读者来说,重心前移一一是村里最后一个缠足的大娘,是文化问题、历史问题。事实上,一首现代诗,就该这么开放地读。

况禹点评《新诗典》北浪《项链》:为什么是金?民间以金为贵;过去穷,金更显贵重。为什么是项链,因为是饰物,女性天生爱美。为什么是假项链?还是因为怕穷,不想死者的便宜被别的活人占了。再有就是——现在的人,多数已不信往世和彼岸了。

【亚坤评诗】
项链
作者|北浪
(内容详见新诗典今日推送)

读完这首诗,我的第一反应是:这是一首民间心灵史作品。继而脑海中冒出三个字:民俗志。
乍一听,好像搞得有点高大上。其实不然,通读内容,仔细体会,事实就是如此。

本诗写的是有关丧葬习俗的内容。标题为“项链”。
因为整首诗是依靠“项链”这个点来带动诗歌叙事的,所以“项链”在诗中,很明显,它就是“诗核”。

一直到现代,在中国北方和中原文化系统中,“穿金戴银”依然是丧葬文化中的一个核心“要素”。
“丧葬文化“是整个华夏文化系统中很核心的部分。甚至可以说它就是这部“生存史”中最核心的部分。
因为它本质上牵涉的是“生死问题”。

当然,这首诗也不是只指向“项链”(诗中是“假项链”,这确实是作者想要表达的一个精神点,甚至具有反讽意味),它更深层的意思是通过写丧葬事件,来折射一个地方人的“整体心灵史”。

毫无疑问,通过观察这一家的“丧葬事”,就基本可以窥视这个地方的整体“丧葬习俗”。
通过观察“丧葬习俗”和“人心表现”,就基本能窥探“整个地方人之心灵史”。

请你看诗就明白了。
“村里最后一位/缠足的大娘突然去世”
(有一个很重要的文化符号——缠足。既喻示着传统文化内容,也喻示着年龄辈分很高。)

“来吊唁的娘家人/对管事人提出/要给大娘买一条/金项链陪葬/这是大娘生前的心愿”
(这指出了丧葬文化中很核心的内容:一是娘家人,一是陪葬品。娘家人从礼的角度讲,是贵客。既是丧事,娘家人的重要性仅次于孝子。娘家人提出陪葬品,这也是“礼”的内容,喻示着重要性和尊重。大娘的心愿则喻示着这是一个传统。)

“穿重孝的子女们满口答应/下葬的时辰一到/一条金光闪闪的项链/和五谷杂粮一起/放在棺木里的大娘身边”
(穿重孝喻示着传统,这是大孝。街坊邻居都看着呢!项链和五谷杂粮指向的内容仍然是生活富裕和五谷丰登。这仍是一种“祈佑”。仍然是写活着之人的群象。)

“有人私下议论/那是一条镀铜的/假项链”
(假项链是一个诗眼,也是作者想说的一个点。它最终还是指向了一个现实,指向了人心和人性!我们暂且不管作者的价值判断问题。诗中的假项链,毫无疑问把这首诗的精神内质进一步拉深了。不管它是基于贫困,基于现实,基于人性。)

人性之诗、文化之诗、民俗之诗!

(马亚坤.2022.03.14.上海)

黄平子读北浪《项链》

——《新世纪诗典》3998

项链

北浪

村里最后一位
缠足的大娘突然去世
来吊唁的娘家人
对管事人提出
要给大娘买一条
金项链陪葬
这是大娘生前的心愿
穿重孝的子女们满口答应
下葬的时辰一到
一条金光闪闪的项链
和五谷杂粮一起
放在棺木里的大娘身边
有人私下议论
那是一条镀铜的
假项链

2021.8.25

黄平子读诗:北浪,原名刘鹏辉,1970年出生,甘肃庆阳人,在庆阳职业技术学院工作,作品入选《新世纪诗典》《中国新乡土诗选》《中国现代诗歌精选》《中国教师现代诗选》及多种诗歌年选,出版诗集《低音区》和文学批评专著《捉影书——21世纪庆阳文学研究》,有文字被译成英、德、韩等语。“村里最后一位/缠足的大娘突然去世”,可怜的大娘。可恶的缠足。“来吊唁的娘家人/对管事人提出/要给大娘买一条/金项链陪葬/这是大娘生前的心愿”,这是买项链。客家人说:“天上的雷公,地下的舅公。”舅公就是娘家人。娘家人的要求当然不过份。老一辈的人,把死看得比生还重。“穿重孝的子女们满口答应”,这个去世的,毕竟是子女们的母亲。母亲的一个小小愿望,有什么理由拒绝。“下葬的时辰一到/一条金光闪闪的项链/和五谷杂粮一起/放在棺木里的大娘身边”,这是葬项链。项链为什么不戴在大娘脖子上?五谷压棺是葬礼的另一个习俗。据说其义有二:一、让逝者在另一个世界有吃。二、让逝者庇佑子孙后代。“有人私下议论/那是一条镀铜的/假项链”,这是议项链。项链的真假,当然只有大娘的子女知道了。结尾老大的一个悬念。如欧·亨利的小说一般。
2022年3月14日20点48分

伊沙主持 | 新世纪诗典11一周联展(2022.3.6——3.12)

伊沙主持 | 新世纪诗典11一周联展(2022.3.6——3.12)

NEUJAHRSGELD – 虎子 Huzi

3月 13, 2022

Huzi
NEUJAHRSGELD

Als ich klein war, waren wir arm.
Mond-Neujahrsgeld, das waren vielleicht ein paar Mao,
also ein Bruchteil von einem Yuan.
Meine Eltern haben es lang vorbereitet,
ich hab sie oft gehört,
sie haben gestritten,
wem geben wir mehr,
wem geben wir weniger.
Zum Schluss hat natürlich
meine Mutter entschieden.
Später hab ich gemerkt,
bei Verwandten, die ihm wichtig waren,
da hat mein Vater offen etwas gegeben,
und dann hinterm Rücken von Mutter
heimlich noch einmal etwas dazu.

Übersetzt von MW im Maerz 2022

新世纪诗典作品联展#虎子#(9.0)

 

伊沙推荐:换个角度想想:本诗所写内容,原本只属于不分行的文字:散文、小说、日记、回忆录、传记,便知道口语诗让诗拓宽了多少,文体的表现功能增强了多少。

新世纪诗典11,NPC3月14日,3997首,1243人。第9个虎子(河南)日

《新诗典》小档案:虎子,本名周海涛,河南南阳人,1962年出生。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中原诗歌节同仁。《新世纪诗典》诗人,有诗作收入《中国口语诗年鉴》2018卷、2019卷,《中国先锋诗年鉴2018卷》、《2019年中国诗歌排行榜》等。著有诗集《时光碎语》。

晏非跟读《新世纪诗典》| 2022.3.13诗人虎子《压岁钱》
曾几何时,过年的诱惑除了能吃好吃的,穿新衣服外,还有就是可预见的压岁钱。这在今天的小孩那里绝对不可同日而语。今天的小孩感受一定是轻飘飘的,得来全不费功夫,也自然失去了那种深刻的记忆。这种记忆与特定年代的贫穷有关,与远疏亲近有关,与人情世故有关,如今读来,那些争吵和区别对待更多的化为了折射变迁的光。最后五句像是盖上了一个清晰的水印,让前面有关压岁钱的絮语更加立体,景深感强烈!

 

CLOSE THE SKIES – 關閉天空

3月 7, 2022

CLOSE THE SKIES

It’s very much
like the Bosnian war​
NATO waited for years
Srebrenica
8000 people
One UN safe haven
Tens of thousands
raped
Sarajewo
burned
They waited for years
They are afraid​
if they close the skies
over Kiev
Putin won’t wait
Maybe Berlin
Paris, Vienna
Although we’re not in NATO
I wonder if we still​ have that plane
One Serbian plane
over our city
Not Vienna, maybe it was Graz
Please can I land
We had been proud of our radar
I wonder if we still have that plane

MW March 2022

關閉天空

非常像
波西尼亞戰爭
北約等了多年
斯雷佈雷尼察
8000人被殺
一個聯合國避難之地
成千上萬的人
被強姦
薩拉熱窩
被燒毀
他們等了多年
他們害怕
如果他們關閉
基輔的天空
普京不會等待
也許是柏林
巴黎,維也納
雖然我們不在北約
我想知道我們是否仍然扣留那架飛機
一架飛臨我們城市上空
的塞爾維亞飛機
不是維也納,也許是格拉茨
請問我可以著陸嗎
我們已經在為我們的雷達感到驕傲
我想知道我們是否仍然扣留那架飛機

維馬丁 2022 年 3 月
(荒目 譯) 🇺🇦☮️[合十][玫瑰]

ASPHALTSTRASSENENDE – 劳淑珍 Sidse Laugesen

3月 7, 2022

Sidse Laugesen
ASPHALTSTRASSENENDE

Damals nach China. Kaum Zeichen gekonnt. Alles fremd. Sehr erdig.
Vor vielen Jahren. Fahrradfahren. Hitze in der Sonne. Pechschwarzer Asphalt.
Am Asphaltstraßenende, goldgelber Mais. Rundherum Stille. Auch keine Leute.
Zu meinen Füßen eine Jauchegrube. Angelegt am Asphaltstraßenende.
Die erste Jauchegrube, die ich gesehen hab. Rundherum Stille. Keine Leute. Sonnenhitze.
Pechschwarzer Asphalt. Goldgelber Mais. Nur in der Jauchegrube Bewegung. In dem warmen dunkelbraunen Kot viele tausend Insekten, die tummeln sich froh.

Übersetzt von MW aus dem Chinesischen am 7. März 2022

新世纪诗典作品联展#劳淑珍#(4.0)

新世纪诗典11,NPC3月8日(国际劳动妇女节),3991首,1243人。第4个劳淑珍(丹麦)日

伊沙推荐:国际劳动妇女节,推荐一位丹麦女诗人。用中文写中国,过去的中国,当然可以写,让一般外国朋友最受不了的去处,当然可以写,善意、恶意或敌意暴露的是诗人自己的品,本诗处理得极好。大道理决定不了什么,诗的分寸在毫厘之间,心正者把握起来很容易。

侯马:写出了几十年来我多次设想的一个问题,以给人启发使人愉悦豁达的文学笔触。

黎雪梅读《新世纪诗典》之劳淑珍《柏油路尽头》:柏油路的尽头会有什么?相信很多人会浮想联翩,各种画面应有尽有……然而读者在劳淑珍的引领下看到的是“金黄玉米田出现”还有“一片粪坑”,这样的情景也许和大多数的想象多少有些出入,尤其是“粪坑”的出现会让一些喜欢唯美主义的人产生不适感。然而正是有了这“粪坑”才会孕育出“金黄玉米田”美丽而震撼的景象,这丰收在望的场景让人看到了希望、看到了明天;生命在这里图腾、成了生命的乐园:“成千上万的小虫子快乐地奔腾。”这一幕留在诗人的脑海里经年未散,回忆式的记录让人仍能体会到诗人当时温暖宁静、寂寞欢喜的心境,以及对诗歌独到的发现与体验。

李勋阳:这也是国内乡村卫生最大的问题,记得有段时间,推广把茅厕转变为沼气池,但似乎不太成功。所以春暖花开,骄阳似火时,有时会突然碰见诗里这样的情形,印象中写天热和嘤嘤嗡嗡的情景,我记得马原的《白宽石河滩》里也最让人印象深刻。

伊沙主持 | 新世纪诗典11一周联展之女诗人小辑(2022.2.16——2.28)

伊沙主持 | 新世纪诗典11一周联展之女诗人小辑(2022.2.16——2.28)

FRISCHES FUTTER – 袁源 Yuan Yuan

3月 6, 2022

Yuan Yuan
FRISCHES FUTTER

In der Nacht freigelassen
aus der Quarantäne.
In der Früh aus dem Bett,
in der Wohnung sind Menschen
und Sachen ok,
aber das Futter für die Kaninchen
ist aufgebraucht.
Im untersten Regal
sind die “Sternstunden der Menschheit”
und die “Gedichte von Gary Snyder”
schon ganz
angeknabbert,
zwei richtige Löcher.

2022-01-07
Übersetzt von MW im März 2022

新世纪诗典作品联展#袁源#(20.0)

 

伊沙推荐:同城诗人,我特别注意在一个月的封城期间写的诗,虽说人在幽闭空间里的抗压力和忍耐力有差异,但也能够看出诗人的道行。袁源也没有以头抢地嘛,其实兔子咬出的豁口比怨声载道怨气冲天更有力量,这是诗的力量。

况禹点评《新诗典》袁源《新粮》:重大题材,尤其是带有公共话题性质的重大题材前,保持自控力是非常难的,诗歌恰恰需要一定程度的冷凝作用。

黎雪梅读《新世纪诗典》之袁源《新粮》:两本经典的文学名著成了饥饿的兔子的“新粮”,这是疫情期间真实的文字记录,读来不免有些心疼又心酸。所幸的是“人、事安好”,这应该是最大的安慰。没有捶胸顿足,没有大放悲声,只是精妙的语言、内敛的情感加之具体而微的细节,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后疫情时代对人们的生产生活造成的影响,生动而又深刻。这些都令本诗显得卓尔不群,成为近期读到的最好的疫情诗,没有之一。

马金山|读袁源的诗《新粮》的十一条:
1、关怀力,也是一种力量;
2、后口语的妙处在于,让事物自己表达诗意;
3、袁源,男,1984年11月12日生于陕西宜川。2003年毕业于西北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就职于西安交大附中兴庆校区教科研中心。2013年6月9日《新诗典》推荐的《饥饿史》一诗,为首次发表诗歌作品;
4、袁源的诗,具有独特的现代感,对事物的观察细微而通透,且不乏机智的东西,不仅带有明显的中国元素,还深谙世事的无常与现实,幽默风趣之间,凸显时代特征;
5、本诗以记录生活的方式,将疫情下的事物呈现出来,而其中的细节却在不惊意之间,已道出丰富的情感和疫情对生活的影响,背后是一种态度和力量;
6、诗的前半部分,是对人所处环境的细节描述,以及具体事物的细微感受,这不仅是一种细节的表现,还是真实生活的写照;
7、后半部分,落实在一只兔子上,落在两道豁口上,而这个细节,诗人却赋予它鲜活而生动,让某种独特的感受,自然而然地流淌出来了;
8、诗中描写,是对现实生活的再现,更是对生命的一种尊重与关怀,在本身封闭的环境中,写出了一种生动的状态,着实让人心动;
9、诗的标题用得很是巧妙,让诗歌的内容更加丰富,且充满了意味,这是本诗的另外一个亮点,精准而徒增质感;
10、本诗给予诗人的启示:“发现与呈现,也是种诗写的能力”;
11、疫情之诗、关怀之诗、记录之诗。

 

 

EINSIEDLER AUFGESUCHT, NICHT ANGETROFFEN – 梅花驿 Meihua Yi

3月 6, 2022

Meihua Yi
EINSIEDLER AUFGESUCHT, NICHT ANGETROFFEN

Wir gehen in die Berge, Hundertjährigen-Suche.
Ein alter Mann sitzt vor der Tür
beim Körbeflechten.
Wir fragen ihn nach seinem Alter.
Der alte Mann sagt, 97.
Als er erfährt, warum wir kommen,
sagt er, ihr seid ein bisschen zu spät.
Seit ein paar Tagen gibts keinen mehr.
Kommt in drei Jahren,
vielleicht könnt ihr dann einen sehen.

2022-01-27

新世纪诗典作品联展#梅花驿#(24.0)

 

伊沙推荐:古题新写,也是口语诗的一类,但并不一定通向新古典。广西巴马村的阴影不散,这年头啥不造假?连寿星都造假,所以别当真,而本诗用一种轻松调侃的口气在写,恐怕也是没当真。

况禹点评《新诗典》梅花驿《寻隐者不遇》:“隐居”和鼓吹长寿,似乎是这二十年的俗尚。承平日久,人想长生,可以理解。像此刻正满腹心思、一团乱战的“熊大”“熊二”的国民肯定是没心情作此想。国人好福气,国人同时也好无聊,幸好作者借高龄老人之口幽上这一默,赋予了城乡接合部时代以智性。

黎雪梅读《新世纪诗典》之梅花驿《寻隐者不遇》:题目来自古诗名,扑面而来的古风既神秘又吸睛。内容完全是现代感十足的口语诗,将“寻百岁老人”的过程写得富有戏剧色彩,虽然我国人口的平均年龄已达七十岁左右,但真正要找到一位百岁老人也不是件容易的事。也许寻找的结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参与这一过程当中的乐趣。结尾处那位九十七岁老人所说“三年之后再来/没准能见到百岁老人”,这既是对寻访者给予善意的心理安慰,也流露出自己能长命百岁的自信。看似写人记事,实际上也是对人的观察与思考,“失望”与“希望”交织,也令本诗滋味醇厚,如品醴酪。

【亚坤评诗】
寻隐者不遇
作者|梅花驿
(内容详见新诗典今日推送)

读这首诗,脸上不自主露出会意的微笑。这可能就是“诗歌整体气质”带来的一种心理感觉。

就我个人而言,本诗可以说两点内容。

1.诗歌的标题为:寻隐者不遇。从我的阅读经验上看,“古题新用”在现代诗写作中,还是比较常见的。也许,从一定意义上讲,它能满足诗人向中华诗歌本源进行“追溯”和“应答”的“内在期待”。

即使进入二十一世纪,我们已经处在非常当代的诗歌环境中。我还是认为“那遥远的回声”是一种“诗歌基因”,它一直都活在每一个诗人的精神本体中。这甚至形成了一种“当代招引”!
虽然现代性诗人已经普遍不再写古体诗,但它一定在!最起码它一直存在我的体内,而且还在一直起作用!

本诗标题用得很巧!标题的“古典空间”和作者写的现代性内容非常“同和”。它们基本没有突兀感!很和谐!
我的体会告诉我:“古题今用”,或者更深一步“古诗今译”,其实并不容易操作!很容易适得其反!这里面牵涉到很复杂的“语言、语境、内容等诠释和转换的问题”。这个问题以后可以再讨论!

2.现代诗写作,想写得很松弛、很幽默,甚至产生一种“智趣”,其实很难。这首诗恰恰就有这样的优点。语言看似“漫不经心”,好像既没有发力,也没有太多情绪和情感释放,但就是在这种平实的语言中,诗歌内核已经推进完成了。这就是“释放的好”!“化而无觉”!

我个人的诗歌写作,有很长一段时间,一直掉在“沉”和“重”里,想飞,但飞不起来。一直到现在,其实还有一些!这其实就是“习惯性发力”的问题。本质上,跟“心性”和“成长”有关!

本诗语言松弛,非常生活化,带着一种智性和幽默感。尤其值得学习的是:诗的幽默不是作者硬加入的,而是依靠一个九十七岁的老人之口自然阐述的。这种松弛和幽默的质感巧妙地增加了“生命的厚度”!

一种当代生活意义上的“生命禅诗”!

(马亚坤.2022.03.05.上海)

伊沙主持 | 新世纪诗典11一周联展(2022.2.27——3.5)

伊沙主持 | 新世纪诗典11一周联展(2022.2.27——3.5)

 

ALS ES KRACHT IN KIEW – 湘莲子 Xiang Lianzi

3月 4, 2022

Xiang Lianzi
ALS ES KRACHT IN KIEW

1

Meine Tochter schreibt zehn Emails
an ihre Doktormutter
dann kommt erst die Antwort:
Keine Sorge,
das ist noch nicht das Schlimmste.
Meine Mutter ist Professorin in Moskau,
meine Tochter vermietet ihre Gebärmutter.

2

Meine Tochter heult,
fürchtet, dass ihre Professorin sich umbringt.
Früher sind sie von Achmatovas Gedichten
auf den 2. Weltkrieg gekommen,
dann auf Stefan Zweigs “Die Welt von Gestern”.
Diese Wütenden und das Gejohle der Invasoren!
Und als eine, die weint,
verehrt sie Achmatova,
aber sie wird wie Zweig
sich die Pistole
an die Schläfe setzen!

3

Meine Tochter schreibt wieder Emails,
rät ihrer Professorin, rasch wegzugehen,
zu einem behördlich bereitgestellten Schutzraum,
aber die Professorin sagt nein.
Sie glaubt nicht an russische Raketen,
sie will den Palast der Kunst nicht im Stich lassen,
in der Sowjetunion eine der drei größten Akademien,
sie will bleiben.
Meine Tochter sagt, bitte malen Sie
eine chinesische Flagge, hängen Sie die vom Fenster!
Die Professorin tippt ein Smiley,
danke,
mein Kindchen,
pass Du auch gut auf,
auf Dich und Dein Kind.

4

Am Sonntag
geht die Professorin mit dem Studenten Viktor
in die Sophienkathedrale.
Viktor sagt,
von heute an
wird er nie wieder Russisch sprechen.

Kind!
Was kann Russisch dafür,
was kann der Kiever Rus für das Ganze?

Meine Tochter erinnert sich,
als sie zuerst auf Ukrainisch unterrichten sollte,
hatte die Professorin oft so protestiert.

2022-02-24-27

Übersetzt von MW, 4. 3. 2022

新世纪诗典作品联展#湘莲子#(31.0)

 

《新诗典》小档案:湘莲子:我的女儿曾在基辅留学八年,我无时不在为乌克兰祈祷!

伊沙推荐:俄乌战争爆发已八天,我的立场似乎已经天下知,咦!怎么推了一首挺乌之作?很奇怪吗?一个泛诗论者的立场归根结底只能站在诗这一边,之所以会选本诗,与其挺谁无关,与其新鲜有关,人家有途径搞到第一手材料,而不是分行的新闻(还有假新闻呢)。

况禹点评《新诗典》湘莲子《当基辅传来爆炸声》:滋味复杂的一首复调之作,没有非此即彼简单的对错,只有无尽的哀伤。这是所有善良者的悲恸,诗就该这样,回到《圣经》时代即是这样——“我心里甚是忧伤,几乎要死。”

黎雪梅读《新世纪诗典》之湘莲子《当基辅传来爆炸声》:好诗!这是来自乌克兰首都基辅最真实又新鲜的第一手材料,全诗分四节,每一节都写到女儿与恩师在战争期间的沟通与交流,女儿对恩师的关切与担忧跃然纸上。本诗亦涉及诗歌背后某些复杂的文学、历史及政治方面的内容,庞大的题材却处理得十分得心应手,文字功力着实很不一般;内涵丰富而有厚重,既有现实意义更有历史价值,读之内心收到极大触动与震撼。愿战争早日结束,愿百姓不再受苦!

韩敬源:来自战火中心的切肤之感,一个母亲的担忧和惊恐在具体真实的生活中提供了年轻一代未曾有的贴肉的生命震撼,也是这种“体验”成就了诗——最好一生都不要有这样的体验,愿世界和平!

伊沙主持 | 新世纪诗典11一周联展之女诗人小辑(2022.2.16——2.28)

伊沙主持 | 新世纪诗典11一周联展之女诗人小辑(2022.2.16——2.28)

 

 

 

 

EIN KLUMPEN BUTTER – 宗尕降初 Changka Gyamtso

3月 1, 2022

Changka Gyamtso
EIN KLUMPEN BUTTER

Wenn jemand im Krankenhaus liegt,
besuch ihn und bring einen Klumpen.

Zum Abschied von Verwandten und Freunden
bring einen Klumpen.

Gehst du zu jemand,
bring einen Klumpen.

Nach dem Streit zur Versöhnung
bring einen Klumpen.

Großer Chef kommt ins Dorf,
bring ihm einen Klumpen.

Sprechstunde beim Lehrer deines Kindes,
bring einen Klumpen.

Also
in tibetischen Breiten
gibt es kein Gefühl,
das ein Klumpen nicht ausdrückt.
Oder doch,
dann halt zwei.

2021-10-28
Übersetzt von MW am 1. Maerz 2022

新世纪诗典作品联展#宗尕降初#(5.0)

 


​新世纪诗典11,NPC3月1日,3984首,1243人。第5个宗尕降初(四川)日

伊沙推荐:​尽管我个人无福消受一一不吃奶及所有的奶制品,但我深知酥油在藏族人民生活中有多重要,不可或缺,本诗将此一点写得酣畅淋漓,是一首十分优秀的现代抒情诗,在这个扩大的三月上半月中,在一众名将高手的比拼中脱颖而出,夺取冠军!宗尕降初,为藏族增了光,为90后争了气!

​侯马:写的好。顿时想喝,顿时想到奶茶,去牧民家必送上一块砖茶,千百年深厚的传统和交流交融的历史流淌至今。

​况禹点评《新诗典》宗尕降初《一坨酥油》:一方水土,生一方饮食,而有些食物对于人际,还会溢出“果腹”之外的意义。从本诗看,酥油在藏民之间,显然属于后者。本诗结尾幽默、灵动,使传统的主题罩上了现代色彩。

【亚坤评诗】
一坨酥油
作者|宗尕降初
(内容详见新诗典今日推送)

宗尕降初,藏族,1992年生,甘孜州人。

我认为这是一首典型的“文化诗”。

如果抛开读者身份,尽力靠近作者内心,走进本诗的情感内部,仔细体会,你就能发现这首诗内部涌动的“民族情感”。
这样看来,它本质上又是一首“抒情诗”。

由于这首诗是用口语写作,除了最后的“个体表达”外,基本上都是事实陈述。所以,从诗歌表层上看,我并没有读出太多“显性抒情的内容”。
这正式此诗值得称赞的地方。现代诗写作,尤其是基于现实生活,立足脚下的一线当代诗写作,据我目力所及,现在基本上没有人会选择“传统抒情诗的模式”。

那种建立在词语之上的“拔高式”抒情模式,在很具体的“事实物象”面前,在很现代的“社会情景模式”面前,在非常复杂的人类情感模式面前,在万物互联的“虚拟空间”面前,已基本失效了。
所以,我看到的抒情诗,更多是让诗歌内容或身体本身说话。它甚至都超越了“冷抒情”,直接回到了“自抒情”模式(姑且这样称呼)。

这首诗就是如此。看似写的是藏区常见的“酥油”,看似只是一种事实的陈述,实则是写藏区人民的“精神内部生活”,实则是写一种“生命之道”。
作者对这块土地上的爱和感情,不是用大而显的“词语抒情”展示出来的(那种力量很弱),而是用一种食物(酥油)的“使用频率”来事实陈述的。
我把这种方式称为“事实的抒情”。

很显然,“酥油”不光是藏区人情、礼仪、风俗、生活的“代表物”,更是一种深入民族心灵内部的“生命物”。它是一种“生命之奶”。更是一种“精神血液”!
这样看,它确实又是一种高度提纯的“文化诗”!

(马亚坤.2022.02.28.上海)

黄平子读宗尕降初《一坨酥油》

——《新世纪诗典》3894

一坨酥油

宗尕降初

有人生病住院
拿一堆酥油去看望

与亲戚朋友告别
送一坨酥油

登门拜访
也拿一坨酥油

打架道歉
还是拿一坨酥油

领导进村入户
也送一坨酥油

家长见孩子老师
当然也可以送一坨酥油

因此
在藏区
没有什么情感是
一坨酥油
表达不了的
如果有
那就两坨

2021-10-28

黄平子读诗:宗尕降初,藏族,1992年生,甘孜州人。有诗歌、小说散见《民族文学》、《西藏文学》、《草堂》等报刊,有作品入选《新世纪诗典》、《汉语先锋:2019年度最佳诗歌100首》、《正在写诗的年轻人》等选本。“有人生病住院/拿一堆酥油去看望”,酥油是健康。“与亲戚朋友告别/送一坨酥油”,酥油是思念。“登门拜访/也拿一坨酥油”,酥油是祝福。“打架道歉/还是拿一坨酥油”,酥油是和平。“领导进村入户/也送一坨酥油”,酥油是关坏。“家长见孩子老师/当然也可以送一坨酥油”,酥油是尊敬。“因此
在藏区/没有什么情感是/一坨酥油/表达不了的/如果有/那就两坨”,酥油是物质。情感是精神。精神要通过物质来传递。物质可以传递精神。一坨酥油是一分情感。两坨酥油是两分情感。一切都是那么简单,一切都是那么质朴,一切都是那么纯洁。一切都是那么美好。好一坨酥油!
2022年3月1日20点16分

伊沙主持 | 新世纪诗典11一周联展(2022.2.20——2.26)

伊沙主持 | 新世纪诗典11一周联展(2022.2.20——2.26)

 

 

俄国侵略乌克兰 – RUSSLAND ÜBERFÄLLT DIE UKRAINE

2月 25, 2022

 

俄国侵略乌克兰
维马丁

俄国侵略乌克兰
这几个星期
一直都准备
一直都否认
他会开始打战
俄罗斯🇷🇺侵略乌克兰🇺🇦
欧洲和平
一下取消了
很多人都说了
二零年不好
二一年不要了
二二年会好
俄国侵略乌克兰
这次虎年可以取消吗​?

2022.2.24

 

 

RUSSLAND ÜBERFÄLLT DIE UKRAINE

Russland überfällt die Ukraine.
Diese paar Wochen
haben sies die ganze Zeit vorbereitet,
die ganze Zeit verleugnet,
dass sie Krieg machen.
Russland überfällt die Ukraine.
Frieden in Europa
ist auf einmal gestrichen.
Viele haben gesagt,
2020 war schlecht,
2021 wollen wir nicht mehr,
2022 wird besser.
Russland überfällt die Ukraine.
Können wir dieses Tigerjahr
streichen?

MW 24. Februar 2022,
auf Chinesisch geschrieben, selbst übersetzt

 

Зеленський звернувся до громадян Росії

“Хотят ли русские войны? Я очень хотел бы ответить на этот вопрос. Но ответ зависит только от вас, граждане Российской Федерации”.

 

《比赛》
维马丁
写作
是一种优待
阅读
是一种优待
吃喝
玩耍上班
跳舞
睁开你的眼睛
聆听
我们需要互相照顾
人们需要互相对待
有尊重
有尊严
人不是牛
牛需要好好对待
土壤要好好处理
我们需要互相尊重
我们需要互相关心
作为人类
无论如何
不管我们说什么
我们相信
不管政府怎么说
我们是人
无论如何
每个人都需要尊严
如果我们只有比赛
但没有尊重
我们就没有尊严
当比赛结束时
我们有什么?
哦,是的,我们有枪炮。
维马丁 2022 年 2 月
荒目 译

 

GAMES

to write
is a privilege​
to read
is a privilege
to eat to drink
to play to work
to dance
to open your eyes
to listen​
we need to look out for each other
people need to treat one another
with respect
with dignity​
people aren’t cattle
cattle need to be treated​ well
soil needs to be treated well
we need to respect​ one another
we​ need to care for each other
as human people
no matter​ what
no matter what we say
we be​lieve in
no matter what the government says
we are people
no matter what
every one needs dignity
if we have games
but we don’t have respect
we don’t​ have dignity
when the games are over
what do we have?
oh yeah, we have guns.

MW February 2022​

ALTER BAUM – 李柳杨 Li Liuyang

2月 21, 2022

Li Liuyang
ALTER BAUM

alter baum alter baum
stein da war fleisch
kunst knüpf in ein buch
wasch es mit blut
zusammen der glaube

Übersetzt von MW im Februar 2022

新世纪诗典作品联展#李柳杨#(9.0)

新世纪诗典11,女诗人小辑之六,NPC2022年2月21日,3976首,1241人。第9个李柳杨(海南)日

《新诗典》小档案:李柳杨,双鱼座,著名白日梦专家,著有小说集《没有玫瑰的街道》。

伊沙推荐:总觉得李柳杨的诗有些词大于物,但愿不是绕开了物直接捣鼓词,那就太危险了。这首有点意思,写出了质感,也是这个理儿。

况禹点评《新诗典》李柳杨《古树》:李柳杨这两年致力于小说写作,能同时坚持诗歌,实属难得。虽说世界文学史上不少大家都是诗歌小说“两门抱”,但小说思维与诗歌思维终归是两个劲儿,对作者的拉扯非实践者不能体验。本诗外形类似寓言,实则是作者自身的领悟。好在如此。

【亚坤评诗】
古树
作者|李柳杨
(内容详见新诗典今日推送)

说实话,这首诗我也不知道该怎么评。这并不妨碍它是一首好诗。

我想了想,这其实也很正常。也就是说并不需要每首诗都依靠自我感觉去砸碎它,去细评。
这种自我感觉也不一定可靠,大部分时候,它可能只对自己有效。

就独特性而言,这首诗,如李柳杨其它的诗一样,是一首很有自我特点的“大诗”。

本诗涉及到一个很宏大的主题。既有身体的部分,亦有精神的部分。既有时间的沉思,亦有历史的追溯。既有哲学的思考,亦有宗教的反思。既有艺术的诘问,又有政治的隐喻。

当然,你也可以说我多想了。也许这首诗写的只是一种感觉!基于个人经验上的“生命感觉”。

再多说几句。
李柳杨是90后,既写诗也写小说。她是一个感觉型的诗人,最起码目前是。我很想看到更多她落到“实处”和“生活”的诗!我保持期待!

(马亚坤.2022.02.20.上海)

 

EDGE OF HISTORY – 游若昕 You Ruoxin

2月 19, 2022

You Ruoxin
EDGE OF HISTORY

My desk neighbor,
to get ahead of me next term
at the history exams,
bought a roll of toilet paper on Taobao,
printed with the main points of history.
One day when she didn’t pay attention,
I ripped off a square
and ran to the bathroom.
Just when I returned to class,
she who would never leave the room,
flew at me, chasing me
all through the corridor.

1/21/22
Tr. MW in February 2022

新世纪诗典作品联展#游若昕#(26.0)

 

新世纪诗典11,女诗人小辑之五,NPC2022年2月20日,3975首,1241人。第26个游若昕(福建)日

《新诗典》小档案:游若昕,女,2006年出生,2012年开始诗歌创作。现就读于福建省宁德市高级中学。曾获第四届李白诗歌奖入围奖(2015)、第七届李白诗歌奖金诗奖(2018年),2021年获评《新世纪诗典》新世纪中国十大女诗人。系中国口语诗年鉴编委。在《诗歌月刊》《作品》《诗潮》《青春》《读诗》《边缘艺术》《雨露风》《鹿鸣》《新大陆诗刊》等海内外刊物发表诗作,作品被译成英语、德语、韩语、日语、阿拉伯语、西班牙语、俄语等。

伊沙推荐:游若昕是《新诗典》所推出的最有才华、实力与成就的少年诗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她不可避免地来到了蜕变期。在诗上给人的印象:感觉上的新鲜感少了,知性在增强,但还远远没有多到能够制造新的新鲜,这个蜕变期一定不会在短时期结束,甚至会带来困惑与痛苦一一这一切我都经历过,我的建议是在以学习为主的正常生活中自然解决问题,学习最忙(譬如高考之年)时可以暂停写诗。

况禹点评《新诗典》游若昕《历史的一角》:有喜感。喜感背后起支撑的,仍是我们熟悉的内地学校教育所特有的气息。只是这次镜头太近,已近乎“偷拍”——这就是“诗人卧底”所带来的效果。本诗属于纯写实,与作者以往那种想象力跳脱式的写法不太一样,但游若昕就是游若昕,即便写实也还是比旁人多出不少生趣来。

​黎雪梅读《新世纪诗典》之游若昕《历史的一角》: 这是若昕版《同桌的你》,虽写的是求学的日常,细细品味,却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它不是一般的酸甜苦辣,有着青苹果的清甜与纯净;满是纯真无邪的少年情怀与深挚的同窗之情,也许若干年后回想起来嘴角依然会微微上扬。这样的记录不仅仅是当年的情景再现,更是自己一段青春岁月与生命情感的密码,在漫漫的人生长河中的尤显得弥足珍贵。

 

 

AFTERSHOCK – 水央 Shui Yang

2月 16, 2022

Shui Yang
AFTERSHOCK

The car enters a long narrow tunnel
in Boston.
There are lights inside,
but it’s still dark.
Right away I think of Zhengzhou,
the Jingguang Road tunnel
in the dog days.
I feel a shiver,
like I can’t
breathe.

Translated by MW in February 2022

新世纪诗典11,女诗人小辑之二,NPC2022年2月17日,3972首,1241人。第8个水央(美国)日

伊沙推荐:我不想用"一颗中国心"来说,我想用"香蕉人"的反面"菠萝蜜"(我的发明)来说,作者一定是把老公、孩子都听不懂的话,写进了中文诗,祖国的同行读得懂。一有社会公共话题起,便读到一堆矫情烂诗,本诗却让我读来舒服,入心即化,不是自不自然,分不分寸的问题,而是人的问题,现在反而是老手易出烂作,因为你已被异化了。本诗当居2月下半月亚军。

况禹点评《新诗典》水央《后遗症》:地球村的时代,信息再也无法封闭。祖国母亲的每一次颤抖,都牵连着游子持久的心痛。

马金山|读水央的诗《后遗症》的十一条:
1、诗,像一瓶打翻的酒瓶子,你闻到的,就是它的灵魂;
2、无论任何时代,独立的精神与意识,都是最为重要而宝贵的财富;
3、水央,出生四川成都,70后,作品发表中国先锋诗刊《新世纪诗典》、美国诗刊《新大陆》等。出版发行中英文个人诗集《心镜》。荣获2021年度李白诗歌大奖翻译奖;
4、水央的诗,视角独特,题材多样,多以乡愁诗为主,将个人的生活和过去的一切,进行嵌入式的对比与呈现,且不乏禅性之作,这也是一种高度匹配人生与命运的写作;
5、本诗以一种异国他乡的经历,联想到昨日故国相似的体验,却从另一种角度,写出了拳拳的中国心,不禁让人心生感慨;
6、短短十行,已经融入了整个世界的不同境遇,但在情感方面却潜藏着隐秘的力量,通透明亮而又自然天成,一种家国情怀油然而生;
7、诗中所带出来的东西,值得人们深思,因为其中奥秘饱含深情演绎,有生活,也有颤动人心的气氛和画面;
8、标题用得也极为巧妙,是事物本身的一部分,也是其中的奥秘和滋味,让人感受到,诗在语言之外;
9、此诗还揭示出写诗之一种章法,那就是诗无定法,诗由心生;
10、本诗给予诗人的启示:“事物本身的差异化,就是现实的本真状态”;
11、情怀之诗、生活之诗、感受之诗。

 

SCHULWEG – 莫高 Mo Gao

2月 2, 2022

Mo Gao
SCHULWEG

Meine zwei großen Schwestern und ich
sind damals oft barfuß
im matschigen Lehm gesteckt.
Wir mussten durch eine lange Schlucht,
bis unter die Bogenbrücke von Changzhen,
dort haben wir uns den Schlamm abgewaschen.
In der Schultasche hatten wir neue Stoffschuhe
(mit selbstgestickten Sohlen von Mama),
so sind wir dann in die Schule gegangen,
von Stadtkindern
nicht zu unterscheiden.

2021-10-10
Übersetzt von MW am 1. Februar 2022

新世纪诗典作品联展#莫高#(6.0)


​新世纪诗典11,NPC2022年2月2日(大年初二),3957首,1236人。第6个莫高(四川)日

伊沙推荐:大过年的,不能因为这半月进前二的是一家子,这个亚军就不给了。本诗之所以是亚军之作,一是有一份难能可贵的诚实,我发现并不是所有口语诗人都能做到这一点(不诚实要口语诗干吗);二是本诗很有社会学意义:农村出身的孩子就是比城里的孩子更知道奋斗,作者自己就是明证。

​况禹点评《新诗典》莫高《上学记》:小时曾在南方的矿区小学读过一个多学期,身边的同学与北方的不太一样。当时只以为是地域差别,现在回想,还有城市与城镇的区别。本诗所写的经历,当与我那些南方同学的条件,还要有一定差距。遥想岁月,我们都是从什么样的地方出发,一路坎坷走来呵,改革开放在国人生活中的伟大,由此可见。

黎雪梅读《新世纪诗典》之莫高《上学记》:记忆中留下的多是个人史中弥足珍贵的部分,而细致入微的细节呈现则令诗歌具体而深入人心,唯其如此,诗歌才能传递出被封存的诗意,释放出历久弥香的岁月芬芳。诗歌的最后尤为出彩,也是的点睛之笔,将乡下孩子的自尊与自信展现得淋漓尽致,同时也深入到本诗的内核,一首诗的力度,也正是从这样的内核的抵达而来。

晏非跟读《新世纪诗典》| 2022.2.1诗人莫高《上学记》
春节期间,浓浓的怀旧味道暖人心,新诗典上也不例外。这首诗也是一首暖人心的诗,曾经艰辛的上学路化为多年后的诗作上学记,对细节的刻画倾注着诗人对妈妈和两个姐姐的情感,倾注着对乡村的苔沟、拱桥的情感,当时觉得苦的东西,如今能咂巴出更多的味。最后两句诗“我们就和城里的孩子/没有了区别”,仿佛一下子调亮了整首诗的色调,让读者也跟着明亮起来。

​马金山|读莫高的诗《上学记》的十一条:
1、好好生活,就会写出好好的诗;
2、极好的诗,往往表面平静,而给人内心的感受往往极其复杂而且深刻;
3、莫高,本名肖棱,1972年生,《新世纪诗典》典人,中国诗歌学会会员;
4、昨天木匠,今天莫高,一定会让人记住,且会记住很久,不只是因为他们是夫妻关系,更是因为他们的好诗,以及这个重大的新年的日子,值得他们值视一生,骄傲一生。祝贺!祝福!
5、莫高的诗,以平实的语言,善于挖掘内心深处的情感,结合个人的体验,注入新鲜的事物,以及具有深层的含义和引人思考的东西,值得细细回味;
6、本诗以具体的细节,深入浅出的描述,将农村孩子上学的经历,以高清的视角,形象生动的画面,还原了一代人共同的生活和记忆,
7、所揭示出来的东西,不仅仅是本真的社会现象,更是一代人心理世界建构的精神状态,虽然诗里行间的味道平实,但给人带来的回味感,却印象最深;
8、尤其是“妈妈亲手纳的鞋底”,对于那个时代而言,既充满着浓浓的爱与温暖,更是内心的幸福与欢喜,这是一种真实的内心世界,这一点,我极有共鸣;
9、诗的结尾,把社会化的城镇现象,以及童年时光中,最再乎的东西呈现出来了,且达成了某种积极的,健康的感觉,这点对于成长过程中的孩子而言,至关重要;
10、本诗给予诗人的启示:“写具体的事物就好了,情感自己会流泻出来”;
11、记录之诗、童年之诗、时代之诗。


【亚坤评诗】
上学记
作者|莫高
(内容详见新诗典今日推送)

因为新诗典昨日推送的木匠老师和今日推送的莫高老师是一家子。本着对诗严肃的态度,我又回头仔细对比了一下这两首诗。

首先要说一下,今日之诗和昨日之诗都是写内心深处的情感和记忆,都充满着爱意和苦涩,都是以情动人。但这两首诗的内质却非常不同。

昨天的诗,细读之后有一种柔和而又内强的女性气息(请你仔细读,读个几十遍)。诗歌主要靠致命的细节、语言的幽微和女性视角取胜。而今日之诗,语言诚实、质朴、本分。读后,诗歌有一种深远的空间感。气息和内部力量更加克制、平稳、隐忍。

也许是因为我从小生活在农村,又有作者这种深度的生命体验,所以这首诗带给我的情感冲击力还是很强的。
诗的前六行是平静的叙述,没有什么情感波澜,却非常重要。首先它是诗歌整体情绪的累积和推进。这六行内容的具体呈示,是为了后面诗歌内核的爆发做准备的。它越平静越好!事实上,作者完全控制住了。

诗的前六行还有几个细节,非常重要。我整理了一下“我和两个姐姐,经常光着脚,叉着黄泥巴,走很长的苔沟,在进入场镇一座拱桥下,上学前,把泥脚洗干净”。
这些叙述指向作者内心记忆里的一个“情感空间”。贫困生活中带着暖意!它是诗歌内部力量的生发点!是这首诗生命的“魂”!

直到后五句的出现,这首诗的内部情感才最终得到了完满释放!
哦!我们终于知道“赤脚叉黄泥,又洗脚穿鞋去上学”,是因为那是一双母亲手纳的新布鞋。这时,情感的浓度达到高潮。令人泪目!

更重要的还没完。最后三句“穿上后再去学校 我们就和城里的孩子  没有了区别”
这直接把一首高浓度的个体情感之诗推向了更宏阔的社会学语境中去了。由此,它就不再是作者的“个案”,而是特殊时代,农村孩子的“共性命运”。

作者依靠“乡村生活记忆”、“母爱高浓度表达”、“深远社会学反思”三个层面,把一个农村孩子的命运、情感和心理写活了!真诗!情诗!重诗!

(马亚坤.2022.02.01.上海)

 

DIE FLÜCHTIGE TANTE – 木匠 Mu Jiang

2月 1, 2022

Mu Jiang
DIE FLÜCHTIGE TANTE

Mutter und ihre Schwestern waren 4,
sie war die älteste.
Die jüngste Schwester
war nicht mehr jung und frisch,
sie ist zu den Lius verheiratet worden.
Später
hat sie die Schläge echt nicht mehr ausgehalten,
in einer finsteren stürmischen Nacht
ist sie geflüchtet.
Das war vor über 40 Jahren,
sie ist nie zurückgekommen.

Heute
komm ich vorbei an ihrer Stadt.
Ich schau aus dem Fenster,
schau, was sie hier anbauen,
ungefähr dasselbe wie dort bei uns.
Maisfelder, Reisfelder,
Erdnüsse, Weintrauben, Paprika.
Auf einmal ist mir
viel wohler.

2021-07-15
Übersetzt von MW am 31. Januar 2022

新世纪诗典作品联展#木匠#(5.0)

 

新世纪诗典11,NPC2022年2月1日(大年初一),3956首,1236人。第5个木匠(四川)日

伊沙推荐:以二月上半月冠军诗篇,向《新世纪诗典》全体诗人拜年!本诗之所以勇夺新春之桂冠,正在于它写得大(不是假大空的大)写得开阔写得豁达写得畅亮,第一节是世道,第二节是人心。

况禹点评《新诗典》木匠《那个逃婚的姨》:如此长的时间跨度,表达的其实是一个古老国度传统的话题——有时是因为父母包办,有时则纯粹是因为饥饿……这种中国式传统婚姻形形色色的苦,快些在人间绝迹吧。

【亚坤评诗】
那个逃婚的姨
作者|木匠
(内容详见新诗典今日推送)

读这首诗,它通篇的爱和情感的隐忍深深打动了我。
这是一首以女性视角写就的,关乎女性命运的佳作。

作者是女性。诗的标题“那个逃婚的姨”主人公也是女性。而诗歌的核心内容也是在写特殊时期一个普通女性一生的命运。

正因为作者写得很小(只写了她逃婚的小姨),写得很幽微(命运的波折感叙述很细腻),我们才能从一个普通女性一生的命运中看到那个特殊时代,普通女性的整体命运。从这个角度讲,这首诗其实是一首“情感大诗”。

全诗两段。第一段是回忆性的个体叙述。语言平静、舒缓、幽微。这一段中有几个很核心的句子。比如:最小的妹妹,一个干饼子,挨不住打,逃了出去,四十年没回来。
大家仔细看,这里有多少细节。可以讲,完全就是用细节的力量来支撑整个叙事的进行。
“因为一个饼子,就嫁人了。最小的姨因为承受不住挨打,半夜逃了出去,四十年都不愿再回去。”
我们可以想象:这是一种怎样的心灵伤痛!这是一种怎样的情感冲击!

第二段的写作更加精彩!作者从回忆回到了现实。
她路过“那个被打,逃婚的,最小的姨母的城市”。这种情感的冲击是很沉重的。但作者却没有写她姨的具体状况或者自己的感受,而是笔锋一转,写了车窗外地里的庄稼。“看到地里的庄稼 和我们那边差不多  也种的有玉米,水稻 花生,葡萄和辣椒  心里一下子 宽慰了许多”
这真是神来之笔!由具体可感的,活着的,泥土里的庄稼来折射一个普通女人一生的命运。真是精彩!
而最后两句由物思人后的情感宽慰,让这首诗的情绪达到了极致!好诗!

((马亚坤.2022.01.31.上海))

​马金山|读木匠的诗《那个逃婚的姨》的十一条:
1、诗,让思想变得更加丰富与活力;
2、写出来的,都是人生。活下去的,都是灵魂之痕,唯有诗,让生命充满温暖与光;
3、木匠,本名王春云。女,70后,《新世纪诗典》诗人;
4、我注意到,木匠的简介里,每一次入典,都会有些许的变化,这既是一种正常的状态,还是一种写作的态度,比如本次,是《新世纪诗典》诗人;
5、木匠的诗,口语化,生活化,之中,自带对人文的关怀和对时代的揭露与批判;
6、回到本诗,这是一首高级的诗,这是一首抵达时代背景的诗,这是一首充满生命内涵的诗,将人世的沧桑与世事的变迁都展现出来了,开阔而饱满,深入且透彻;
7、诗的第一节,描写的是家庭、社会与事件,而正是这些情节,在自然条件下,形成了旧时代背景,揭示出来的是环境的复杂和现实的残酷;
8、第二节,好像一个电影镜头,一下子切到了现在,把看见的,让自己内心明亮的东西,言之有物地呈现出来了,既是一种心理状态,还是舒心又美妙的感觉;
9、本诗写出来,就是一种批判,就是一种关怀,就是一种生活,就是一种态度;
10、本诗给予诗人的启示:“事物本身,在诗中呈现的逻辑性,于诗而言,是大与伟大的关系”;
11、中国之诗、命运之诗、人物之诗。

​黄平子读木匠《那个逃婚的姨》

——《新世纪诗典》3956

那个逃婚的姨

木匠

母亲姊妹4个
她排行老大
最小的那个妹妹
一个干饼子
就嫁去了刘家
后来
实在挨不住打
在一个夜黑风高的晚上
逃了出去了
40多年过去了
她再没回来过

今天
我路过她住的那个城市
从车窗望出去
看到地里的庄稼
和我们那边差不多
也种的有玉米,水稻
花生,葡萄和辣椒
心里一下子
宽慰了许多

2021.7.15

黄平子读诗:木匠,女,70后,《新世纪诗典》诗人。“母亲姊妹4个/她排行老大”,先前的人姊妹多,真的挺好。“最小的那个妹妹/一个干饼子/就嫁去了刘家”,男大当婚,女大当嫁。“一个干饼子”,说明彩礼可怜。看似闲闲的一笔,却是后来悲剧的起因。“后来/实在挨不住打”,家暴。不过,那个年代好像还没有这个概念。女人挨打是常事。“在一个夜黑风高的晚上/逃了出去了”,夜黑风高夜,杀人放火天。“40多年过去了/她再没回来过”,夫家没什么留恋,娘家呢?“那个逃婚的姨”是不是把不幸的根源归结到了娘家?“今天/我路过她住的那个城市”,人没有回过,联系还是有吧?否则“我”又怎么知道她住哪里?“从车窗望出去/看到地里的庄稼/和我们那边差不多/也种的有玉米,水稻/花生,葡萄和辣椒”,这是一个南方的城市了。从水稻和花生可以知道。“心里一下子/宽慰了许多”,哪块土地不长庄稼,哪块土地不养人。
2022年1月31日18点52分

 

 

AUF DEM LANGSAMEN GLEIS BEIM BAHNHOF HUANG SHAN – 邢昊 Xing Hao

1月 20, 2022

Xing Hao
AUF DEM LANGSAMEN GLEIS BEIM BAHNHOF HUANG SHAN

Mehrere Fans des Dichters Haizi
[er hat sich vor einen Zug geworfen]
stehen direkt auf dem Gleis,
es sind Dichterinnen in hohem Alter.
Sie bringen Gedichtbände,
halten Blumen hoch, die sie gepflückt haben,
sie tanzen mit Tüchern,
erheben die Köpfe in schrillen Schreien.
Sie werfen ihr Haar kokett in die Luft.
Sie klappern und hören nicht auf.
Die Bahnarbeiter
rufen sich heiser,
es hilft einfach nichts.

Übersetzt von MW im Januar 2022

新世纪诗典作品联展#邢昊#(26.0)

 

新世纪诗典11,NPC2022年1月20日,3944首,1231人。第26个邢昊(山西)日

《新诗典》小档案:邢昊,原名邢少飞,1963年2月,出生于山西襄垣。近年穿梭于山西、北京、重庆三地。诗人、画家。著有诗集《房子开花》《人间灰尘》《蛇蝎美人》《苦役之舟》《时光沙漠里的梦想王国》《伤风吹》《白日梦》《怀乡记》。诗作已译成英、法、德、韩、日、蒙、土耳其等外文。获亚洲诗人奖。
邢昊诗观:新诗典诗人,都是冒着枪林弹雨,一仗一仗打过来的。每次新诗典诗会,诗人们都在憋足力气拼杀。有的人一炮打响,有的人打出一颗哑弹,有的人子弹打光了,战争如此惨烈。我可以给你撂句狠话:新诗典就是一个残酷的战场。

伊沙推荐:此诗显示的是立场,不是两种风格之间的抉择,而是对流行诗歌说不。海子也可怜,用死亡换来了流行,在其生前,与流行毫不沾边,在诗歌界也是辨识度很低的存在,在泛第三代中,属于二流甚至三流。祝贺邢昊,终于修成正果:荣获今届李白奖特别奖。

况禹点评《新诗典》邢昊《黄山火车站一段慢行道上》:本诗极棒,写出了中国文学(不止是诗歌)特有的一个症候——错爱!海子死在山海关,跑到黄山的铁轨去怀念,显然是哭错坟了。
海子生于1964年,要是活到今天,已经接近花甲。而时光如果倒转,诗中的“大龄女诗人”恐怕多数会跟“糊涂的四姐妹”一个年龄段。我一直觉得海子弃世与诗歌的关系有限,情欲得不到宣泄,倒可能关系更大一点。而那时,正值青春的大龄女诗人们恐怕正忙着崇拜国刊编辑或大小文坛干部呢。本诗很好地揭示出了生活对艺术充满反讽的一面。

邢昊:刚获李白诗歌奖特别奖,今天又迎来我的入典日,可以说是双喜临门。感谢感激感恩《新世纪诗典》!从诗江湖、太行诗人节的典前时代,到新诗典时代;从我的第一首诗作《囚》入典,到第二十六次入典。我走的坎坎坷坷。每个新诗典诗人,都在憋足力气,拿出自己最好的诗作拼杀。“战争”如此惨烈,我当继续“备战”!你说也真就奇了怪啦,我家很久未开的蝴蝶兰,今天它居然就开了!

马金山|读邢昊的诗《黄山火车站一段慢行道上》的十一条:
1、一首诗,能用十二行的,坚决不用十三行;
2、一首诗,如果有很多种解读性,毫无疑问,那一定是一首好诗;
3、邢昊,原名邢少飞,1963年2月,出生于山西襄垣。近年穿梭于山西、北京、重庆三地。诗人、画家。著有诗集《房子开花》《人间灰尘》《蛇蝎美人》《苦役之舟》《时光沙漠里的梦想王国》《伤风吹》《白日梦》《怀乡记》。诗作已译成英、法、德、韩、日、蒙、土耳其等外文。获亚洲诗人奖;
4、在我的印象中,即使不是诗歌圈里的人,都对海子非常的熟悉,甚至对海子的人生始末了如指掌,这些道出了文化圈里的一种奇怪现象,即对于某些人来说,其价值在诗之外;
5、邢昊的诗,言简意赅,生动鲜活,视角独特,充满生活的质感和层次感,且不失批判主义精神,构成了“邢昊式”的写作风格;
6、本诗仍然是诗人一贯的风格,干脆直接的表达方式,将生活中最具特点的东西,以白描的手法,细致入微地把看见的,生动而又简洁明快地呈现出来了,诙谐有趣,立场鲜明;
7、诗一开头,即以一种在场的形式,将目睹到的,以镜头式的方式进行细致入微的描述,而这一情景不仅产生了强烈的喜剧效果,还流露出极为悲情的感觉,让人觉得痛切而莫名;
8、尤其是四个排比句,四种场景,所表现出来的那种崇拜和入迷,透露出已经深入骨髓的状态,无不让人叹息;
9、诗的结尾,更加惊心动魄,竟然在铁轨上劝不走,涉不涉及到违法暂且不论,至少已将海子的诗和死的那部分深入到了自己的灵魂深处,的确恐怖而荒谬;
10、本诗给予诗人的启示:“对事物有力的揭示,既需要心里面有,更需要有效的描述与呈现”;
11、反讽之诗、情景之诗、荒诞之诗。

 

GEBORENE YUAN – 沈浩波 Shen Haobo

1月 19, 2022

Shen Haobo
GEBORENE YUAN

Als ich lesen gelernt hab,
hab ich Omi gefragt,
“Wie heißt du?”
Omi hat Kreide genommen,
auf die Wand geschrieben: Geborene Yuan.
Die zwei Zeichen, die Striche
sehr schön gemalt.
Omi hat halt
nur ein paar Zeichen schreiben können.
Die zwei Zeichen für Geborene Yuan
haben dabei die meisten Striche,
sind am schwersten zu schreiben.
Omi hat diese zwei Zeichen
für ihren Rufnamen gehalten.

2021-12-16
Übersetzt von MW im Januar 2022

新世纪诗典作品联展#沈浩波#(34.0)

新世纪诗典11,NPC2022年1月18日,3942首,1231人。第34个沈浩波(北京)日

伊沙推荐:初选毕的心声:此诗从体形看,就是好诗。喊一万声女权,不如写这么一首好诗!如此之佳作,此次未入半月前二的原因在于:在典史上,在多年前,梅花驿写过一首同类型的佳作。

0117况禹点评《新诗典》沈浩波《袁氏》:家中老奶奶,有姓无名,以“氏”当“名”。这好像也是现当代文学中的一个母题了。而惟其关于家人,每一次进入文学,都会带给读者不一样的贴身之疼。传统之可怕、绵延,并没有因当年《狂人日记》的疾呼而戛然终止。这恐怕是比“女权”概念更大、更发人深省的话题。我不知道《袁氏》会不会是该母题下诞生的最后一首名篇,希望是吧。毕竟,我们希望自己的土地,多少能再进化一些,哪怕是一小点。

​晏非跟读《新世纪诗典》| 2022.1.17诗人沈浩波《袁氏》
袁氏,一个姓袁男人的女人,本不是名字,但奶奶当成了自己的名字,一方面是因为识字不多,更深层次的原因往往是在那个男尊女卑的年代里,女人往往是男人的附庸,本应有的名字也淡化不提,只称为某氏,比如这首诗里的”袁氏“。尽管这两个字在奶奶的识字里,”笔画最多/最难写的“,但她依然”一笔一划/写得很好看“,这个细节加深了命运的景深,亦可看作一种情感的流露。

马金山|读沈浩波的诗《袁氏》的十一条:
1、诗是万物的肉身;
2、写好一首诗,与用不用力无关,和是否写出了事物本身的内涵有关;
3、沈浩波,1976年出生于江苏泰兴,1999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出版有诗集中文诗集《心藏大恶》、《蝴蝶》、《文楼村记事》、《命令我沉默》、《向命要诗》、《花莲之夜》等,西班牙语诗集《下半身》,韩语诗集《理想国》。 现居北京;
4、才气,是沈浩波给我的最深刻的印象。在他的身上,才,不只是诗,还在于强大的感染力与表现力;而气,则主要表现在他的精气神与气场,每每让人感到活力满满,激情四射;
5、沈浩波的诗,先锋、厚实、温情,而且层次分明,逻辑性强,能够把平实的事物写得通透自然而又明澈,且不乏极强的探索精神,给人以强烈的震撼力与生命感;
6、本诗以记录的方式,将存留于记忆与内心深处的故事,以个人化的表达,干净的语言,把一个时代女性的社会地位和教育背景展现无疑,而其中所揭示出来的东西,即为史;
7、对于一个人来说,名字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直接影响到一个人的一生,而本诗正是以文字的载体,很好地记录了下来,并构成一个时代独具特色的中国姓名史;
8、诗中微妙的细节,在于诗人以问的方式,来寻求心中所想要的答案,而不识几个字的奶奶未回一言,则以写出的“袁氏”二字作为回应,既是一种情感交流,还是一种独特的表达;
9、本诗给我了巨大的共鸣,因为我也有过类似的经历,虽然情节不同,但是足以震撼到我;
10、本诗给予诗人的启示:“把萦绕在心中的记忆,以个体的语言,细致地把它们记录下来,那可能就是最好的诗”;
11、记录之诗、时代之诗、残酷之诗。

BIN BIS HEUTE KEIN MÖNCH UND BEREUE ES NICHT – 李岩 Li Yan

1月 16, 2022

Li Yan
BIN BIS HEUTE KEIN MÖNCH UND HABS NICHT BEREUT

Als ich 36 war,
wollte meine Mutter, dass ich ein Mönch werde.
Ich hab Frau und Kind nicht verlassen können
und hab der Alten den Wunsch nicht erfüllt.
Ich hab auch gar keinen Antrieb gehabt.
Für Mutter wär es das Höchste gewesen.
Sie war damals 58
und grad vom Qigong des Dorfes der Schwebenden Kraniche
zum Buddhismus gekommen.
Den ganzen Tag hat sie die Hühner aufgescheucht
und erklärt,
sie wird gehen und Nonne werden.

2021-12-06
Übersetzt von MW im Januar 2022

新世纪诗典作品联展#李岩#(24.0)

 

《新诗典》小档案:李岩,1960年农历七月十四生于陕北佳县白云山二姨家,米脂县人,1983年陕西师大中文系毕业。长期在陕西榆林文联工作,前西安《创世纪》杂志编辑部主任、原地方读物《陕北杂志》主编(副乡级)、纯文学美术民刊《沙漠之花》《沙漠之花副刊》主编,已退休。诗人,编辑,美术爱好者。非各级作协、美协会员,无党派。《新世纪诗典》新世纪中文诗歌百大诗星,《新世纪诗典》常青藤诗人。

新世纪诗典11,NPC2022年1月16日,3940首,1231人。第24个李岩(陕西)日

​伊沙推荐:李岩呆在陕北,非要转型为口语诗人,转着转着便转成了更有口语意味的纯口语诗人。昨日我在上《现代诗写作》云课时说:写口语诗,一要心思活泼,二要用语灵活,最忌机械、呆板、认死理儿。如今的李岩,正是正面的例子,当获一月下半月冠军。

​况禹点评《新诗典》李岩《我至今还没有出家也不遗憾》:汉语的现代诗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和之前岁月的的其他诗一样,它也是从泥土挣扎出来的,所以它自带了一种纠结的土腥,以及先天复调的后现代属性(当然只是对自觉者而言)。老李这首诗,活生生地反映出了这一复杂。

湘莲子:​简直就是我母亲!

马金山|读李岩的诗《我至今还没有出家也不遗憾》的十一条:
1、诗神在每一个诗人的心中;
2、诗无定法,唯有写,才是一切的可能;
3、李岩,1960年农历七月十四生于陕北佳县白云山二姨家,1983年陕西师大中文系毕业。长期在陕西榆林文联工作,前西安《创世纪》杂志编辑部主任、原地方读物《陕北杂志》主编(副乡级)、纯文学美术民刊《沙漠之花》《沙漠之花副刊》主编,已退休;
4、去年六月,绵阳诗会,在首场的欢迎晚宴上,李岩老兄坐在我的右边,虽是第一次见面,但仍然能够感受诗人之间的简单与纯粹,其言语不多,但每碰一杯酒,就有一杯的滋味与美好;
5、李岩的诗,充满人生的感觉与地方性文化底蕴,在一行行的文字里,蕴藏着无限耐磨的东西,凸显事物的质感和诗意的质朴;
6、本诗以诚实的语言,自然的生活状态,在朴实而真切的体验里,构成极具现代气息和两代人不同的信仰观,有对比,有排比,还有难以言说的东西;
7、诗一开头,即以时间刻度来叙述自己的人生经历,且将每一种内心世界里的东西描写得真真切切,并由此道出一种真相,是“我”的,也是现象的;
8、诗中可贵之处在于真实,既是对个人经历的再现,还是对那个时代的生活状态,以及复杂信仰的有力揭示,纯彻、活性;
9、而题目,也是一首诗,且是诗较为重要的一部分,因为其表达的不仅仅是一种,或者两种状态,更是多种内涵的搭配与融合;
10、本诗给予诗人的启示:“经历和记忆于写作而言,就是一座座宝矿”;
11、人生之诗、生活之诗、记忆之诗。

 

 

TANGSHAN ZUR JAHRHUNDERTWENDE – 后乞 Hou Qi

1月 10, 2022

Hou Qi
TANGSHAN ZUR JAHRHUNDERTWENDE

Über 20 Jahre nach dem Beben
ist der Schatten nicht weggegangen.
Viele viele Alarmübungen,
der primitive Alarm
gewährt genug Zeit, dass die Familie
mit Decken und Thermoskannen
auf den kleinen Versammlungsplatz kommt.
Ich war damals ein Kleinkind,
Camping mitten in der Nacht war ganz toll neu.
Ich spring dauernd zwischen den Beinen
der Erwachsenen hin und her
und hör sie sagen:
Uroma kommt nicht heraus,
sagt, wenn ich erschlagen werd,
werd ich erschlagen.

2021-07-16
Übersetzt von MW im Januar 2022

新世纪诗典作品联展#后乞#(2.0)

 

新世纪诗典11,NPC2022年1月10日,3934首,1227人。第2个后乞(北京)日

《新诗典》小档案:后乞,1995年生于唐山,毕业于四川大学。诗人,编辑。现居北京。作品刊登于多个网络平台。

伊沙推荐:一次大的灾难,对于当事者及其后代的影响有多大?大学时代,我认识一位体育系的同学,对于毕业分配,只有一个要求:打死不回原籍唐山,最终如愿分到首钢附中教体育(首钢后来是否又搬到了唐山?)。这位同学生于1964年,唐山大地震中亲眼目睹了全家的死亡。后乞是生于1995年的唐山的孩子,完全没有经历那次灾难,但通过本诗你可以看出其心理的阴影。诗如一面幽幽的镜子,照出岁月照出山河照出人心。

​况禹点评《新诗典》后乞《世纪之交的唐山》:此诗来得及时。刚才在等候核酸的队列里还听家长们提及,这两年学童们的不易。灾难留给人的伤痛和震撼是很难挥之而去的。津京唐大地震在我的记忆里始终是清晰的,那些残垣断壁、临建棚、人们为两根柳杆一捆油毡几罗秫秸秆奔忙的情景……不时会随意识的流动浮出岁月的水面。它们一方面承载着我们的亲情与怀念。一方面又构成了我们坚强面对日后灾变的经验和精神支撑。(写于等候本市全员核酸检测的队列。)

​黎雪梅读《新世纪诗典》之后乞《世纪之交的唐山》:提起唐山人们会自然而然和“大地震”三个字联想到一块儿,因为当年那场突如其来的灾难带给人们的惨痛记忆可以称得上刻骨铭心。俗话说:“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灾难留给人的阴影往往影响其一生,甚至几代人。本诗给人们呈现的就是“震后二十多年”,也就是世纪之交的唐山的真实写照,地震带给人们的阴霾还未完全散去,幸存的人犹如惊弓之鸟,随时要做好逃生的准备。虽是童年的记忆,却无比清晰而深刻;这样的记录是个人史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构成民族史与国家史的不可或缺的内容。

 

 

ALL DIE ZEICHEN, DIE JAHRE – 王小龙 Wang Xiaolong

1月 9, 2022

Wang Xiaolong
ALL DIE ZEICHEN, DIE JAHRE

Das Notebook vom Anfang des Jahrtausends,
irrsinnig teuer, irrsinnig schwer.
Über zehn Jahre unten im Bücherschrank
praktisch vergessen.
Beim Bücherordnen entdeckt, bisschen schlechtes Gewissen.
Schnell den Staub abgewischt von der Tasche,
aufgestellt, angesteckt, grumbelnd wirds hell.
Er lebt noch! Leben in Dokumenten!
Nacheinander aufgemacht, wie war Xiaolong?
Nicht viele zweifelhafte Stellen,
Aber viel Mist.
Er brummt und vibriert,
gefrorene Erde fängt an zu schmelzen.
Uralte Viren wachen auf,
kriechen aus dem Dunkel, es steht auf dem Schirm
die Armee des Khan in Reihen um Reihen.
All diese Zeichen, diese Jahre,
all die Zeit
in meinem Leben.

November 2021
Übersetzt von MW im Januar 2021

新世纪诗典作品联展#王小龙#(9.0)

 

《新诗典》小档案:王小龙,1954年生,在上海。

伊沙推荐:​两大元素聚合在一起,令本诗达到一种至高的纯度,产生了奇特的魅力,那便是:上世纪80年代特有的清洁之气+一位口语诗老战士的历尽沧桑。本诗在一月上半月推荐诗中当居亚军。

​马金山读《新世纪诗典》诗的十一条(2021年12月合辑)
https://mp.weixin.qq.com/s/35MC5MBJezg9GHZpehF9zw
本期诗人:
吴雨伦、陈庚樵、刘傲夫、马非、韩敬源
黄海兮、游连斌、梅花驿、张小云、白立
苇欢、任意、陈铭华、苹果皮、庄本铁影
赵小北、周洪勇、张韬、默问、周献
张敬成、刘一君、海青、庄生、陆福祥
海菁、湘莲子、西娃、小虾、维马丁
伊沙

伊沙主持 | 新世纪诗典11一周联展(2022.1.2——2022.1.8)

伊沙主持 | 新世纪诗典11一周联展(2022.1.2——2022.1.8)

 

 

KINDER MÖCHTEN SICH KÜMMERN – 君兒 Jun Er

1月 4, 2022

Jun Er
KINDER MÖCHTEN SICH KÜMMERN

Kinder möchten sich kümmern, dann ist niemand mehr da, heißt es bei Konfuzius.
Mama, nach so vielen Jahren,
können wir uns endlich versöhnen,
einander lieb haben.
Mit 40 Mutterliebe genießen ist auch nicht zu spät.
Draußen kracht es, schon wieder Neujahr.
Lass uns aus dem Haus gehen,
lass uns umherstreifen,
umherstreifen und nah beisammen bleiben,
verbunden in Leben und Tod.
Mama, ich hab schon Angst, Du gehst fort, eines Tages.
Du bist der einzige Mensch auf der Welt,
der weiß, wie ich empfangen worden,
wie ich auf die Welt gekommen bin,
die ersten schlimmen Sachen überlebt hab.
Heute, Mama,
seh ich in der Früh, wie Du aufwachst,
am Abend ess ich was du kochst, obwohls nicht gut schmeckt.
Du stellst meine Unterhosen aus am Balkon,
die sammle ich sonst die ganze Woche
und wasch sie am Sonntag.
Aber Du findest sie immer früher
in einem Eck von meinem Bett.
Dann wäscht Du sie mit der schmutzigen Jacke,
die ich ein paar Monate angehabt hab.
Ich kauf Dir einen Buddha mit dickem Bauch,
er bringt Dir vielleicht ein friedliches Herz.
Ich kauf Dir Mittel für Herz und Kopf,
dann kannst Du besser schlafen als früher.
Ich kauf Dir mit Melanzani gefülltes Huhn,
und zwei lebende Hasen, um die kannst Du Dich sorgen.
Ich kauf Dir einen kleinen modischen Spiegel,
Du entdeckst mit ihm drei kleine Wimmerl am Mund.
Sehr oft keifst Du noch unerbittlich,
aber Mama, ich bin schon zufrieden.
Weil Du jetzt froh sein kannst,
zauber ich auf einmal drei Weihrauchschalen herbei,
für die Guanyin mit tausend Augen und Armen,
die einzige Göttin, die Du gut kennst.
Ich will, dass Deine Wünsche weit aufsteigen können.
Ich will, dass Du merkst,
Glück ist, wenn Leute zusammenhalten
ohne Fremdheit dazwischen.
Ich bring Dich ins Gasthaus, ins Restaurant,
Du kriegst jeden Tee, isst nur, was Dich freut.
Mama, wir haben die dreifache Sichuan-Suppe gelöffelt,
was kann uns noch fehlen?

2010
Übersetzt von MW im Januar 2022

新世纪诗典作品联展#君儿#(33.0)

 

新世纪诗典11,NPC2022年1月3日,3927首,1227人。第33个君儿(天津)日

《新诗典》小档案:君儿:1968年生。有诗集《飞越太平洋的鸟》等10种和评论随笔集《诗在写我》。居天津。

“第一次见伊沙/记得是在徐江家里/南开大学举办穆旦诗歌节/伊沙参加完北京诗会/转道天津/是诗歌节受邀嘉宾/那时伊沙大概有180斤/走路铿锵有力/像个将军//第二次见伊沙/是在我住的滨海/伊沙,唐欣,徐江,李伟/从东北诗会回来/我接他们到家中小聚/伊沙下了出租/提着沉重的箱子上六楼/180斤的体重/行走如飞/像个战士//这世界上有将将军和战士/完全融合的合体吗/觉得伊沙便是/多年里一直有这个感觉/这个攻城掠地的将军/其实自己就是百万兵(初见伊沙)”。

伊沙推荐:​我原来读本诗的感受是:君儿是个本色的抒情诗人,这些年一心一意转型,也把女子憋坏了(照陕北话读),这一首放开了好好抒把子情,酣畅淋漓地抒情。就在刚才,下载手稿,才见稿末所署写作时间:2010。心说:难怪!顺便对自己读诗的纯粹性又膜拜了一下下。这对其他人倒是个提醒:《新诗典》不是年度诗选,它面对不断扩张的新世纪!

况禹点评《新诗典》君儿《子欲养》:也许是人种的特点,中国人,每个儿女心里都有一些话想对父母说,却又永远无法直接面对时说起,只能默默写在纸上,或是让心里的另一个自己对着想象中的父母来倾诉。本诗就是这样,说了很多,都是琐事,但又到都牵动着亲情和自身的成长。诗末的“三巴汤”是一个梗,没听作者提过,我查了一下,貌似是出自古时巴国的三个地区,用牛唇、牛鞭和牛尾配合药材熬制的汤汁。不知与作者所说的是否一致。

马金山|读君儿的诗《子欲养》的十一条:
1、每一个诗人,都应该是这个世界上,最独具一格的人;
2、大多数时候,最终成为一个伟大作家的,不是他的作品本身,而是有关他的一切,比如他的语录、访谈、书信,或者其他记录下来的只言片语,所揭开的较为完整的传奇;
3、君儿,1968年生。有诗集《飞越太平洋的鸟》等10种和评论随笔集《诗在写我》。居天津;
4、说实话,我对读长诗有一种莫名的恐惧感,不是讨厌这种作品,而是这种作品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解读它,全面而精准地去理解它,不是给作品减分,而是加持,这就是我评诗的标准与自我要求;
5、读了君儿一些诗,给我最大的感受是,她敢写,敢于坦露内心深处的东西,敢于直面自己的生活与想法,反过来想,这不正是诗歌作品的基础和生命嘛,顿时让人心生敬意;
6、君儿的诗,带有一种独特的女性特质,将生活的日常鲜活地呈现出来,既是现实的印记,还是对残酷人生的有力批判与揭露,以唤醒生命的力量,这就是诗歌作品的生命力;
7、诗一开头,即交待出复杂的母女关系,并套用了孔子家语的主要内容,把传统的风格色彩及元素,自然地融合在一起,深刻、深情;
8、诗中以抒怀的形式,把日常中的生活琐事娓娓道来,悉数将亲人之间看似微不足道的事物,有力地展现出来,既是一个女儿对母亲的内心声音,还是深切体会的人生点滴;
9、看到此诗,写于十多年前,说真的,作者由优秀的抒情诗人,活生生转变成了一个口语诗人,真的不知道是好还是坏,最终,一切只有时间才能够给出答案;
10、本诗给予诗人的启示:“生活状态的微妙变化和内心的有趣记录,即为诗”;
11、生活之诗、亲情之诗、记录之诗。

伊沙主持 | 新世纪诗典11一周联展(2021.12.26——2022.1.1)

伊沙主持 | 新世纪诗典11一周联展(2021.12.26——2022.1.1)

 

 

 

DER KLEINE SCHNEIDER – 湘莲子 Xiang Lianzi

12月 27, 2021

Xiang Lianzi
DER KLEINE SCHNEIDER

Sie haben Gräber gesprengt,
der kleine Schneider
hat einen kleinen Stein
an die Schläfe bekommen.
Er war im Spital,
über zehn Jahre später
schreibt er mir auf WeChat.
Sie haben etwas Neues,
nicht mehr Dynamit wie im Bergbau.
Die Bäume dort oben
haben seine Hosen an,
liegen im Sarg.

Hab gehört, er sei reich geworden,
er macht seit Jahren Live-Videos,
dabei steht er vor einem Schornstein,
redet mit Händen und Füßen,
lässt sein Publikum raten
welche Art von Hose
er dem Rauchfang anzieht.

2021-11-14

新世纪诗典作品联展#湘莲子#(30.0)

 

新世纪诗典11,NPC12月27日,3920首,1227人。第30个湘莲子(广东)日

君儿读诗:http://www.weinisongdu.com/shareOpus?id=57088459&promote_id=957250

湘莲子《新诗典》小档案:

致敬诗人伊沙兼祝自己《新世纪诗典》30.0

直至今天
我才恍然大悟
那正是我的更年期
遇上了女儿的青春期
为逃避我
她才建议我忘掉平平仄仄
去看看伊沙
在写什么
怎么写

那不就是大白话
敲得回车键么
是的
你仔细看伊沙的回车键
敲出来的声音
像看音乐剧和绘画一样
带上耳朵

这一看
就快十二年
从博客到微博
从新浪到网易
从网易微博到新浪微博
从微博到微信
到跟着伊沙上衡山
跟着《新世纪诗典》去越南
去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
去韩国
去老挝
去日本
去柬埔寨
去俄罗斯
去奥地利匈牙利斯洛伐克

从不在状态
到每一次“订货”
每一次“入典”
我都会屏住呼吸
双手合十
冥想​
一个人
在大峡谷下
仰望珠穆拉玛

2021.12.16

伊沙推荐:好诗。在12月下半月推荐的诗中属于上乘之作。本诗最大的特点,便是灵活地借力打力,用诗中人物的病态意识来塑造人物,比别的写人的诗,便多了一点什么。

况禹点评《新诗典》湘莲子《小裁缝》:读本诗需要弄清一个大前提——它是出自心理康复医生之手的一首诗,了解完此点,读者的疑惑便会迎刃而解。本诗的语言特点在于——用常态语言转述他人变型的思维表达。而透过这些,又折射出了时代的快速发展。

黎雪梅读《新世纪诗典》之湘莲子《小裁缝》:也许正应了国人那句老话“否极泰来”,诗中的小裁缝十多年前曾遭遇过一场意外,之后却“他发财了”,还做起了直播,甚至还打算给大烟囱做一条裤子。虽然如此,但是总让人觉得这个小裁缝哪里不对劲,他病态的言行举止满是荒诞的意味,人们似乎能从他身上看到堂吉诃德或者敏豪森男爵的影子,然而我们并不觉得陌生,因为在我们的周围像小裁缝这样的人越来越多。同时从中也折射出人与自然、社会的微妙而复杂的关系。本诗的内涵十分丰富,因而对诗歌的解读也就更宽泛、更灵活。

晏非跟读《新世纪诗典》| 2021.12.26诗人湘莲子《小裁缝》
缝衣做裤来钱慢,开山炸坟来钱快,但后者自带的危险也使其终身患上某种疯癫的疾病,即便身体痊愈了,但心理上的疾病仍挥之不去,在现实中就有了夸张和荒诞的举动。而且,饶有意味的是,这些夸张和荒诞的举动竟都与其早年从事的裁缝老本行有关,你看他对治疗精神病的医生诗人说的话,“山上的树/都穿上了他做的裤子”,一句“躲在棺材里”,写的是树,照见的是当年小裁缝自己躲避命运一击造成的恐惧心理。你看他“经常站在一个大烟囱下/手舞足蹈/叫人猜一猜/他会给烟囱做一条什么款式的/裤子”,三句不离老本行,神经兮兮的。唯一的收获可能是他这种另类的让人发笑的直播,反而可能获得巨大围观,人们在看笑话的时候也无意中为他制造了流量,这是一个发财发的让人心酸的小裁缝,而诗人的悲悯情怀就在这诗行中流淌开来!

马金山|读湘莲子的诗《小裁缝》的十一条:
1、诗,一旦来了,请务必以最快的速度把它写下来,因为这些文字很可能比诗人活得更久;
2、写自己熟悉的东西,至少要写自己了解的事物,文字才会通透明亮,深入人心;
3、湘莲子,本名肖功莲,诗人,心理治疗师。 60后,湖南衡阳人。著有《未了集》《火祭》《想好梦话再睡觉》《机车必须替轨道行驶》。现居东莞;
4、湘莲子的诗,题材多变,既深入生活的内部,又饱含心理医生的职业,还有强烈的个性化和先锋性意识,将日常不同的理念融合于一体,滋味浓郁而回味悠远;
5、本诗犹如一部微电影,先抛出一个极其丰富的镜头,瞬间跳到十年后,并引入第一个画面中的因果,形成了完整而曲折的故事结构,既有人物形象,又有时代背景,除此之外,就是弦外之音;
6、诗的第一节,由诗里人物的一种意外的经历,将事物自然地叙述出来,并由此刻画出一种极为独特的心理活动,既是一种语言的表达,还是一种内心的纹络;
7、尤其是前两行与后面六行的关系,形成微妙的变化和奇妙的感觉,且充满了极大的反差与人性的扭曲,让人倍感现实的残酷;
8、第二节,将听来的情节细细呈现,既有生动的画面,又有生活中微妙的东西,平实的文字背后,透视出事实的真相;
9、题目直面人物,既是一种形象塑造,还是蕴含其后的莫名感觉与人物特点;
10、本诗给予诗人的启示:“把故事叙述成诗,单纯的故事情节还不够,还要有其他不易察觉的一些什么”;
11、荒诞之诗、命运之诗、故事之诗。

湘莲子:九十年代,有一段时间政府用炸药炸平了一些违建的坟墓,小裁缝路过的时候被炸坟墓的石头伤了脑袋,精神不正常,有表达性失语,经常会说一些莫名其妙的话。这句话的意思可能是怕那些树冻死,想给它们套上保护的麻绳,又怕被人砍了做棺材吧。

 

 

 

 

 

CHRISTMAS MEMORY – 伊沙 Yi Sha – WEIHNACHTSERINNERUNG

12月 25, 2021

Yi Sha
CHRISTMAS MEMORY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1990s,
this town where I am
didn’t celebrate Christmas.
The college I teach at,
the foreign studies university, did.
Every class had their parties,
students and their foreign teachers.
Christmas carols in foreign languages,
wafting out from the classroom windows,
singing in harmony with the snowflakes,
whether it was snowing or not.
I stopped and listened,
feeling culture and beauty
closing the fresh wound in my heart.

Translated by MW, 12/25/21


圣诞之忆 | 伊沙

在 1990 年代初期
我所在的城市
是不过圣诞节的
我任教的大学
一所外语学院过
更像是各班在开联欢会
学生与他们的外教
用外语唱的圣诞歌
从教学楼的窗口飘出来
为天空中有或没有的雪花
唱出和声
引我驻足倾听
感觉到文明与美好
内心的新伤在愈合

Yi Sha
WEIHNACHTSERINNERUNG

Am Anfang der 1990er Jahre
hat die Stadt wo ich war
Weihnachten nicht gefeiert.
Die Uni wo ich unterrichtet hab,
eine Fremdsprachenhochschule, schon.
Parties in jedem Fach, jedem Jahrgang.
Studenten mit ausländischen Lehrkräften
singen in Fremdsprachen Weihnachtslieder.
Es weht aus den Fenstern des Lehrgebäudes,
klingt in Harmonie mit dem Schnee,
ob es schneit oder nicht.
Ich bleib stehen, hör zu,
spür Schönheit, Kultur,
das heilt meine frische Wunde im Herzen.

Übersetzt von MW am 24. 12. 2021

Merry Christmas!  Click on the link to read more poems by different authors in Chinese.

Merry Christmas!
Click on the link to read more poems by different authors in Chinese.

Picture by Tu Ya

PASSION – 庄生 Zhuang Sheng

12月 23, 2021

Zhuang Sheng
PASSION

Fleisch
verschwindet.

Knochen
sind

das Kreuz.

Übersetzt von MW am 23. Dezember 2021

新世纪诗典作品联展#庄生#(20.0)

 

新世纪诗典11,NPC12月24日(平安夜),3917首,1227人。第20个庄生(广东)日

伊沙推荐:中国的这座城,需要唤醒它的本名:长安!地球的这个夜,需要众神保佑它:平安!调一首内含十字架的诗,祝全地球全人类,平安夜多平安,新年里永长安!

况禹点评《新诗典》庄生《受难》:本诗可以有多种阐释空间。大多数超验之作,其灵感来源依然还是生活。以眼前而论,两载巨疫仍在延续,人类仍在受难,我们需要以生命为旗,坚信自己力所能及的力量,可以带引我们最终穿越雪山沼泽。

黎雪梅读《新世纪诗典》之庄生《受难》:读到诗中的关键词“受难”、“十字架”,自然而然会联想到耶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受难而死,这一对世界影响深远的重要历史事件,基督受死是为了要拯救世人、救赎罪人,“十字架”则代表着爱与救赎。这两年的疫情,全球数十亿人受难,生存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只有坚持心中的信仰,凭着屹立不倒的信念,方可化险为夷。但愿有十字架的护佑,多灾多难的人类能够早日否极泰来。寥寥数行,仅仅十一个字却内涵极其丰富,扎扎实实的语言让我们看到的是咬牙的坚持,同构般的感受力以及直击人心的力量。晏非跟读《新世纪诗典》| 2021.12.23诗人庄生《受难》精短之诗,必须强力出击,才能制胜。庄生这首诗也不例外,十一个字,五行诗,三小节,把短几乎要逼向极致了。我不清楚在新诗典推荐诗作中,这首诗算不算最短之诗,但肯定会位居短诗行列前排。诗虽短,份量却不轻,力道并不小,可谓力透纸背。让人记住的原因,不全是短,而是写透了,把人的一种状态写透了!

​马金山|读庄生的诗《受难》的十一条:
1、事与物之间,思想相融;
2、任何形式的艺术,都脱离不了思想;
3、庄生,1985年生,广东潮汕人。新诗典常青藤诗人,视觉艺术家。主编《蝴蝶》诗刊。2020年10月1日,创办“庄生诗歌奖”。中国首位拒绝任何诗歌奖的诗人。著有诗集《冷的光》、诗文集《火焰的脸上》,摄影集《这就是爱》。现居深圳;
4、转瞬之间,又是一年了,已经认识庄生近九年了,也由老朋友,变成了更老的朋友,由最初的诗,到后来的街拍和画画,一路走来,既相互影响,而又互相鼓励,让人相信,艺术是一切美好的事物;
5、庄生的诗感极强,能够随时随地将看到的事物,瞬间脱口成诗,这不仅仅是一种能力,更是诗人与生俱来的天赋,值得珍视;
6、庄生的诗,有人喜欢,也有人不喜欢,这应该和所有诗人一样吧!再牛逼的诗人,也会有人不喜欢,超不喜欢,甚至遭到无休无止的谩骂,而对于庄生的诗,我认为很牛逼,牛逼在每每都能够写出事物本身的诗意,且不装逼,仅此一点,已足以立压群芳;
7、本诗仅仅五行,十一个字,貌似简单,却有无限的可阐释性,既有对生命的解构,还有对人类的另类演绎,以及时代的色调,且不乏精神文明的高度;
8、诗里行间,分行极具匠心,而这种节奏化的方式,所带出来的效果,又何尝不是一种诗意的感觉与表达呢;
9、此诗所呈现出来的还是一个个人的信仰,与强大的力量,在大疫的情景下,徒增了不少让人玩味的东西;
10、本诗给予诗人的启示:“简到极致,仍需心中有”;
11、时代之诗、生命之诗、人类之诗。

 

 

ABSCHLECKEN – 刘一君 Liu Yijun

12月 21, 2021

Liu Yijun
ABSCHLECKEN

der alte yang wurde in schweren zeiten geboren,
es gab nichts zu essen.
von klein auf hat er das besteck abgeleckt,
stäbchen und schalen, manchmal auch teller.
als die verhältnisse besser wurden,
hat sich viel geändert.
aber vor dem gebrauch die stäbchen ablecken,
das macht er immer noch.
er sagt das sei der geschmack des lebens.
unlängst besucht er den sohn in peking,
der sohn muss früh aufstehen,
also macht ihm der alte frühstück.
aus der mikrowelle nimmt er gares rindfleisch,
schneidet mit dem obstmesser stücke,
legt sie auf den teller.
er sieht auf dem messer noch
saft und schönes fleisch,
leckt es ab aus gewohnheit.
leider passt auf die zunge kein pflaster.

2021-09-27
Übersetzt von MW im Dezember 2021

新世纪诗典作品联展#刘一君#(9.0)

 

新世纪诗典11,NPC12月22日,3915首,1227人。第9个刘一君(北京)日

《新诗典》小档案:刘一君    原名刘君一。湖北襄阳人。1988年写诗至今。1995年拍电影至今。多次获国内外电影节奖项。曾获赶路诗歌奖。现居北京。

伊沙推荐:愚以为:有两种人,必须是细节控,小说家和电影导演。口语诗人后来居上,已经步入其中。作者是电影导演,又是口语诗人,把细节写得精彩,是题中应有之义。

况禹点评《新诗典》刘一君《舔》:精彩。细节决定品质,对生活和历史的理解则又决定着细节。

​黎雪梅读《新世纪诗典》之刘一君《舔》:饥饿年代养成舔舐食具的习惯,即使岁月变迁,也很难彻底根除,也许正如主人公所说“这是生活的滋味”。本诗围绕老杨这一习惯的成因、略有改变,到积习难改最终付出惨痛的代价,娓娓道来故事性极强,富有表现力的细节呈现,使人物形象更加立体可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结尾处独具匠心的安排,更显戏剧化,令人啼笑皆非的同时又隐隐作痛。

晏非跟读《新世纪诗典》| 2021.12.21诗人刘一君《舔》独特的饥饿经历带来独特的人生行为:舔!舔在当代语境中几乎就是一个贬义词,尽管很多人每天都在舔,不舔没法活。但这首诗创造的语境却写出了另一个更有意味的舔。这个舔的缘由没什么深奥的道理可言,就是“没吃食”,舔这个行为延长了进食的时间,虽然进不了多少,但在体验上仿佛多进了食。习惯成自然,物质条件改善后,舔的习性仍未全改,这不,舔到刀刃上了吧,出血了吧,可惜“舌头上贴不了创口贴”,没法止血。这个细节太好了,太自然了,但却写得极其深刻,它把一辈子舔的辛酸、卑微全给揭开了,血淋淋的,教人永远也忘不了!

 

 

 

 

ZURÜCK IN DER ZEIT – 陳銘華 Chen Minghua

12月 13, 2021

Chen Minghua
ZURÜCK IN DER ZEIT

Auf einmal ist es 7.7., Liebestag, wenn Mondkalender. Viruskampf wie Widerstand gegen Japan, Autofahren wie frischer Führerschein, Tastatur wie früher, Bildschirm wie gestern…
Daheim im Büro durch das Jahr, immer wieder desinfizieren, im Herzen am ersten Arbeitstag, immer noch
überall Staub aufgewirbelt.

2021-07-07
Übersetzt von MW im Dezember 2021

新世纪诗典作品联展#陳銘華#(7.0)

 

《新诗典》小档案:陳銘華,祖籍廣東番禺,1956年12月生於越南嘉定,1979年9月定居於美國洛杉磯。中學時期開始寫詩,1990年12月偕詩友創辦《新大陸》詩雙月刊,兼任主編。著有詩集《河傳》、《重返地球》等。新世纪诗典11,NPC12月13日(国家公祭日),3906首,1225人。第7个陈铭华(美国)日

伊沙推荐:本诗一提及"七七"、"抗战",让我差点泪目:这是一个生在越南定居美国五十余载的美籍华人的"中国心"!让我以12.13"国家公祭日"推荐来厚待之!诗中说得好:"抗疫如抗戰",全球华人需要这种精神,人类需要这种态度,来面对这场堪比战争的大瘟疫。况禹点评《新诗典》陈铭华《回到從前》:“抗疫如抗战”,说得好!这一句,便高出太多国内油腻作者们的认识。诗需要觉悟,从哪里来——你眼前的生活、你的日思夜想。铭华兄此诗,高级!黎雪梅读《新世纪诗典》之陈铭华《回到从前》:一句“抗疫如抗战”,道出了这两年为疫情所苦的亿万人的心声,在这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多少人付出了时间、自由、健康乃至生命的代价;也改变了无数人关于生产、生活、出行以及处事等方面的思维和行为方式,对人类的影响丝毫不亚于战争。诗人由眼前的日历上的数字自然联想起当年那个不堪回首的日子,以及现实生活中与大疫相关的种种,由表及里揭示出这个时代令人瞩目的一面,无不迸发出诗人思想与智慧的光芒,鲜明而深刻的诗意亦令人过目难忘。晏非跟读《新世纪诗典》| 2021.12.12诗人陈铭华《回到从前》没有经历抗战的,终于经历了抗疫,全民又一次被苦难笼罩,又一次以牺牲和团结赢得安宁,零星的战斗仍在持续,但总体胜劵在握。本诗以个人体验切入生活中司空见惯的场景,劫后余生激发出一连串绝妙的比喻,衬托得一切都是那么鲜亮,记忆在往昔与此在间反复切换,总的来说,上班第一天仍心有余悸,回想新冠肆虐那惊心动魄的一幕幕,总是担心自己不知啥时候又“处处惹尘埃”。

 

FAHNENSTANGE – 張小云 Zhang Xiaoyun

12月 8, 2021

Zhang Xiaoyun
FAHNENSTANGE

Vor dem Familientempel der Chen stehen 8 Fahnenstangen.
Jede Fahnenstange wird an beiden Seiten von Steinen gehalten.
Auf den Steinen stehen die Absolventen der Palastprüfungen von der Song- bis zur Qing-Dynastie.
Auf dem Platz davor liegen 6 abgezogene Föhrenstämme.
Bürgermeister Chen sagt, manche Stangen müssen ersetzt werden.
Ich frage, was ist, wenn jetzt jemand aus der Familie
seinen Doktor macht und so weiter, kriegt er vielleicht eine Stange?
Der Bürgermeister schüttelt den Kopf.
Aber er fügt gleich hinzu, bei der letzten Renovierung vor über zehn Jahren
haben die Ältesten sich besprochen,
falls ein Nachfahre
etwas Höheres wird als Vize-Kreisvorstand,
dann kann man schon darüber beraten.

2021-10-28
Übersetzt von MW im Dezember 2021

新世纪诗典作品联展#张小云#(18.0)

 

伊沙推荐:这个地方,在福建漳州,我也到访过,不曾写成诗,关键在于:当时无从了解当代情况,所以无缘古今嫁接擦出火花,也就无诗而归。时隔多年,读小云兄诗,受教了!

​高歌:那些断裂的,未延续下来的,是太厚古拘泥,还是不同时代的价值观对接不上呢?不过,做官在此间倒是亘古不变地被尊重被推崇……

况禹点评《新诗典》张小云《旗杆》:张小云的诗里有一路,属于“有滋有味的当代风俗画”,之前已经领略过他笔下的北京现代市井,这一首又把我们带到了福建漳州。至于博士博士后没有过去的进士在老人处获凭高(这一点我很赞同),副县长以上却又评官威胜出(其实也不算太错,因为古代相当多县令都是进士出身,当代的副县长好赖也算个县丞罢),这都不过是顺笔一带的,也正因不刻意,反倒显出了机锋。黎雪梅读《新世纪诗典》之张小云《旗杆》:“学而优则仕”的观念对国人有着非常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历来是中国知识分子毕生的追求的目标,因为只要达到了这个目标,活着的时候不仅可以光宗耀祖,受人尊敬与崇拜,死了之后还可以在祠堂立牌位,受后人供奉祭祀。这一点至今并没有发生根本的变化,如诗中所写“如果哪位后生当到副县长以上/就可以研究为他立杆”,这仍然是对权力尊崇与膜拜,哪怕是读到博士与博士后也不能网开一面。一根旗杆横贯古今,细致入微地景观描摹,让我们能感受到陈氏宗祠悠久的历史与文化,在其中还有荣耀、有传统,还有根深蒂固的家族观念及国人的心理意识,教科书级别地呈现,令人思接千载,不胜感慨唏嘘。晏非跟读《新世纪诗典》| 2021.12.8诗人张小云《旗杆》立旗杆表彰优秀之士,本无可厚非,奈何历朝历代说到底就是官本位,当了官才算优秀人才,当了大官才是栋梁之材,才能光宗耀祖,其他的技能都只是等而下之,或者奇技淫巧。我们在那些枯黄的地方志书中,能够连篇累牍地看到这种糟朽的记载。这种现状到了近代以降,在华夏大地是否有了实质性改观,本诗可作一个样本考察,读到博士博士后的明确不能立旗杆旌表,而“如果哪位后生当到副县长以上/就可以研究为他立杆”,官本主义的现实仍未真正破局,未来的路还会很艰辛。需要指出的是,以前的进士好歹都可称学富多车,学而优则仕能够理解,而今官场所见所闻,可称得上怪现状,既看不到进之学识,亦看不到士之风采。马金山|读张小云的诗《旗杆》的十一条:1、很多时候,把事物写清楚,就是诗;2、写作的目的首先是表达情感,表现事物,然后让已经死的东西,再重新的活过来,并且充满活力;3、张小云,1965年生于厦门,走过第三代诗歌年代,倡行过荒诞与类型实验写作。著有诗集《我去过冬天》、《够不着》、《现代汉语读本》、《北京类型》、《买菜哪MyChina》、《一路畅通》等。2019年1月获亚洲诗人奖,2020年6月获李白诗歌奖特别奖;4、至今为止,也见过居士两面,一次是2017年冒着台风参加的惠州诗会上,另一次是今年六月份的绵阳诗会上,其在沉静中,依然给人以朴实而温暖的感觉,这就是诗人无形的通感;5、张小云的诗,荒诞之中,充盈着禅性的意蕴,含厚中显现出独特的精神内涵,既有口语化的质感,还有现代化的生活记录,却总有一种陌生化的力量深藏其中,让人回味悠长;6、诗以镜头式的布局,一步步引向深入,透过现象,书写独具特色的传统文化,并在此基础上,将古今的门第观念,予以融汇贯通,细致入微,而又深刻透彻;7、诗中不紧不慢的陈述,具体到一个明确的区域,位置,以及宗祠上面,从而形成了鲜明的时代背景和历史纵深,并由旗杆融为一体,不仅是精神的,更是信仰的;8、不在于文化程度的高低,而在于官位的大小,这是从古至今一直以来,人的价值观现实一面的真实写照,还是根深蒂固的思想体系;9、诗的标题《旗杆》,在本诗中带有信仰的东西,而且让人深刻地感受到宗教事务的高级文化,并自带典型的意识与力量,又颇有代表性;10、本诗给予诗人的启示:“诗的呈现,是一切事物的力量”;11、信仰之诗、观念之诗、文明之诗。

 

 

STATUSFRAGE – 黄海兮 Huang Hai

12月 6, 2021

Huang Haixi
STATUSFRAGE

hab kukuruz gekauft auf dem markt
die haut abgezogen, ein wurm windet sich

ich seh schon, er ist noch ein wurm vom land
aber kennt er meinen früheren status?

Übersetzt von MW im Dezember 2021

新世纪诗典作品联展#黄海兮#(26.0)

 

伊沙推荐:物我互换,已成技巧,关键在于:用得怎样?作者用这种悠悠然的口气,带有拙劲儿的发问,真是好极了。

况禹点评《新诗典》黄海兮《身份问题》:一头是寻常所见,另一个牵着人生之问。思维的跳脱把它们连结起来,问得读者心头一惊。

庞华点评《新诗典》之黄海兮《身份问题》:一声追问,尽现诗的哲学性和哲学的诗性,其实并非高深莫测,其实更在于一种现实中邂逅的主客体互见、交织的事实性顿悟:我之为我,我之为他,两面对立并存的镜子。

黎雪梅读《新世纪诗典》之黄海兮《身份问题》:一个城里的诗人对一条乡下的虫子发出的追问,语言不乏孩子气的稚拙与烂漫,说是“童真未泯”也不为过。身份问题从哲学角度来说,就是身份角色问题,对人们来说是一个很重要,并影响人生选择的问题。在此诗人对一条虫子发问,看似痴傻,况且这一问可能永远得不到答案,但也丝毫不影响本诗的意义和价值。诗人沉浸在这物我两忘,主客体完全融为一体的创作状态,正是文学创作乃至一切艺术创作的最高境界。

晏非跟读《新世纪诗典》| 2021.12.5诗人黄海兮《身份问题》
一首有趣之诗,有趣源于巨大与微小的对比;一首物我交换之诗,交换止于疑问而没有全盘武断。我倒是相信,进了城的人与进了城的虫子都会丢失某些原先的身份,只要时间足够长。因为现实残酷啊,坚硬啊,不丢失不行啊。如果丢失了原先的东西,在现代之城又吸纳到新鲜的东西,能活下来,也未必是坏事。诗人看它像乡下的虫子,可能虫子未必这样认为,虫子也有新生之欲望;就像诗人希望虫子能认出他乡下的身份,同样,虫子也未必这样认为,也许虫子看到的诗人亦是一个新人。

马金山|读黄海兮的诗《身份问题》的十一条:
1、诗歌也是取舍的艺术,在于没有任何意图与偏见,而在于个体的人生;
2、在简约的文字里,能够支撑起强大的思想观念,与生活某一方面的价值,本身就是一种艺术境界;
3、黄海兮,原名黄海。诗歌和小说写作者。新诗典常青藤诗人和磨铁读诗会(2017)中国十佳诗人。现居西安;
4、在过去的几年里,见到过诗人两次,一次是2018年在北京参加他领取磨铁诗人奖,另一次是2019年,单位组织到西安旅游,期间找他玩,总体感觉,诗与人达到了某种统一,这是一件奇妙而美好的事情;
5、黄海兮的诗,貌似简单,但无论是在题材方面,还是在对事物敏锐的观察力和细节性呈现能力方面,都有着强大的力量感,且不乏对故乡的情怀,将现实与超现实的东西,写得厚,写得巧,写得丰富而独特,而又颇具生命价值和文化气息;
6、本诗短短四行,以直铺的形式呈现出动态的生活画面,并在“虫子”与“我”之间的相互转换,引发出意味深长的一问,不由让人内心一颤,随之而来的就是思考;
7、诗的前两行,可谓是一句话,三种行为,一个是“买回苞谷”,另一个是“剥皮”,最后一个是“虫子蠕动”,在动态的过程里,构成了生活的一部分;
8、后两行,回到“我”目睹的情景,并即刻在脑海中浮现出“乡下的虫子”,由此及彼,构成内心深处的追问,情深意切;
9、最后的生命一问,既是对人生的叩问,还是对来时的路的寻觅,更是对身份的某种确认,巧妙而又互为关联,无论是情感的,还是情绪的;
10、本诗给予诗人的启示:“在诗的每一行里,都有一个动态的画面,是一件特别而至关重要的事情”;
11、生活之诗、画面之诗、哲理之诗。

伊沙主持 | 新世纪诗典11一周联展(2021.11.28——12.4)

伊沙主持 | 新世纪诗典11一周联展(2021.11.28——12.4)

 

 

 

FERNER BERG – 陈庚樵 Chen Gengqiao

12月 2, 2021

Chen Gengqiao
FERNER BERG

Der ferne Berg gleicht einer schwarzen Pyramide.
Die Seele des Pharaoh kommt nicht übers Meer,
auch nicht über die Ebenen rundherum.
Schlangen, Krähen, auch Kragenbären
halten die Gipfelregionen besetzt.
Am Fuß des Berges
leuchten Motorradscheinwerfer auf
und verschwinden wie Glühwürmchen.
Ich weiß, das sind Wanderarbeiter nach ihrer Schicht.
Sie wohnen ganz unten an der Pyramide.

Übersetzt von MW am 1. Dezember 2021

新世纪诗典作品联展#陈庚樵#(5.0)

 

新世纪诗典11,NPC12月2日,3895首,1224人。第5个陈庚樵(四川)日

伊沙推荐:​《新诗典》是活水,每月都有"新人"加入进来,是其永葆活力的源泉之一。在疫年以来加入的"新人"中,陈庚樵是实力突出的一位,他最大的特点是文学素养好,这令其诗充满了文学性,读起来很有血肉感。本诗当获12月上半月亚军。

​况禹点评《新诗典》陈庚樵《远山》:一幅活体的现代国画,动感十足、滋味丰富。

晏非跟读《新世纪诗典》| 2021.12.1诗人陈庚樵《远山》
整首诗围绕着一个漂亮的比喻“远山像金字塔”展开,但没有为比喻而比喻,而是继续循此喻体生发,这种生发亦不是无中生有,而是从目力所及的塔尖到塔底,从蛇、乌鸦、狗熊到农民工,写出了事实的诗意,写得自然而深刻。

黎雪梅读《新世纪诗典》之陈庚樵《远山》:好一幅《民工夜归图》,在夜的背景之下,高峻的远山与渺小如蝼蚁的民工,以及“蛇,乌鸦,还有狗熊/占据了塔的顶端”与“是农民工下班了/塔的底,有他们的家”,形成了鲜明的反差;合理的比喻和联想令诗歌充满张力,“金字塔”、“法老”这些富有异国情调的内容,使诗歌透出一种无法言喻的神秘感,纷繁的意象被赋予了复杂而丰富的内涵,诗人深厚的文学和文化素养由此可见一斑。而对农民工生活和生存状态的同情与关注,是本诗中别具人情味,又于无形之中感人至深的那一部分。

​马金山|读陈庚樵的诗《远山》的十一条:
1、事物加上想象,就是明晃晃的光;
2、写的时候,切忌任何私心杂念,而那些突如其来的惊喜,就是最宝贵,且是最值得珍藏的东西;
3、陈庚樵,1971年生,四川绵阳人,小企业主,口语诗学习者;
4、陈庚樵的诗,在题材及内容的表现方面,总有一种难以界定的感觉,却在不同的场域之中,显现出极为个性化的一面,而这些正好构成了一个与众不同的陈庚樵来;
5、本诗以别出心裁的写作方式,将人民的生活写得独特而又别致,让人从文字上感受到种通感的东西,揭示出生存的状况,滋味浓郁,情景交融;
6、诗里行间,由多种文化元素融于一体,有信仰的东西,还有具体的细节场景,在作者的笔下,形成了鲜明而又不失个性的表现形式;
7、诗的纹路,既清晰明了,又有事物的触碰感,在动态化的空间里,显得十分奇特,在读者面前,有一种新奇的感觉;
8、这就是好诗的格调与品味,还是混沌状态的别样风情,给人以强烈的视觉效果和想象空间;
9、题目《远山》,是场景,是内心的形象,还是一幅图画,把眼球和心神粘合在一起;
10、本诗给予诗人的启示:“漂亮的诗,从诗的第一行开始”;
11、视觉之诗、情景之诗、动感之诗。

 

 

LU XUNS GEBURTSTAG – 李贡 Li Gong

11月 30, 2021

Li Gong
LU XUNS GEBURTSTAG

Ich wärm eine Schale Reiswein,
heute ist Dein Geburtstag.
Du sagst, wir sollen Dich vergessen.
Viele habens geschafft.

Übersetzt von MW im Nov. 2021

伊沙推荐:写得好,以鲁迅的小说笔法起兴,微言大义。后口语诗,也可以不日常、不琐碎、不一地鸡毛,也可以有风骨,也可以尖锋时刻,也可以高峰体检。

新世纪诗典11,NPC11月29日,3892首,1223人。黎贡(广西)日

Li Gong, Künstlername von Huang Juntang. Gehört zur Volksgruppe der Zhuang, 1984 geb. in Shangsi, Fangchenggang, Provinz Guangxi. Schreibt Gedichte und erzählende Prosa.《新诗典》小档案:黎贡,本名黄俊棠。壮族,男性。1984年生,广西防城港市上思县人。好读闲书,喜看电影,写诗和小说。

况禹点评《新诗典》黎贡《鲁迅诞辰》:绝对应该有一首汉语现代诗为鲁迅贺寿,不是用我们阅读经验里熟识的硬,而是用我们习惯麻木了的绝望。正如本诗。

黎雪梅读《新世纪诗典》之黎贡《鲁迅诞辰》:一首异常精短的小诗,却有着异常丰富的信息量,读完忍不住唏嘘不已。诗歌的开头“温一碗酒”,读过鲁迅先生代表作《孔乙己》的人,一定会对文中孔乙己这句经典的台词记忆犹新,因为这个旧中国下层知识分子的形象塑造得太经典、太深入人心了,以至于给人留下终身难忘的印象。作为那个时代最著名的作家,鲁迅这个名字太过耀眼,他不仅堪称现代中国的民族魂,他的精神也深刻影响着他的读者、研究者,以及一代又一代的中国现代作家、现代知识分子。鲁迅同时又是20世纪世界文化巨人之一。他的一生追求民主不畏强暴,执笔向封建旧文化宣战、不断与压迫民众的旧思想旧文化作斗争,显示出一个正直文人的英雄气概。他生前曾在散文《死》中写道“忘记我,管自己的生活。——倘不,那真是糊涂虫。”他的本意是希望后人能够摆脱他带来的标签,可以自由地生活。但这样的鲁迅不应该被抹杀,更不应该被遗忘,诗人在鲁迅先生诞辰之日完成此诗,是很有深意的。诗歌的最后,虽然写得隐忍与克制,但诗人的痛惜与无奈却直击人心:“你叫我们忘掉你/很多人做到了”,倘若真的如此,就是这个世界,以及活在这个世界里的人们最大的悲哀,这恐怕才是最大的悲剧。晏非跟读《新世纪诗典》| 2021.11.28诗人黎贡《鲁迅诞辰》鲁迅的诞辰是9月25日。他在病逝前的《死》一文中,曾向亲人交代了七条遗嘱,第四条写的就是要人们忘记他:“忘记我,管自己生活——倘不,那就真是糊涂虫。”现在,正如诗人写到的“你叫我们忘掉你/很多人做到了”。我们的确做到了,那我们就真的不是糊涂虫了吗?我们就真的有了自己的生活吗?我想,我们不应该忘记鲁迅,读鲁迅甚至写鲁迅还是应该成为我们今天的一个自觉自发行为。我曾有诗:“几千年中国/应将鲁迅置顶/现当代中国/应将伊沙置顶/你可以说我/痴人说梦”。又有诗:”每个中国家庭/都该放一套鲁迅全集/哪怕充充门面/束之高阁也行/哪怕自己不看/留给子孙也行”。最后,我想以鲁迅的一段来结束:”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此后如竟没有炬火,我们便是唯一的光。”诗人温酒敬鲁迅,那酒里也有光,我看到了。马金山|读黎贡的诗《鲁迅诞辰》的十一条:1、写下,即唤醒;2、以简约的语言,表现出无限的滋味,是一首诗最具价值的体现;3、黎贡,本名黄俊棠。壮族,男性。1984年生,广西防城港市上思县人。好读闲书,喜看电影,写诗和小说;4、本诗短短四行,貌似波澜不惊,实则蕴含着丰富的内容,一方面带着现代生活化的感觉与细节,另一方面由鲁迅这个人物,记取历史,让人深思;5、诗中由酒,联系到诞辰,对一个作家的作品进行了有效的回顾,在互不关联的事物之间,构建出带有明显差异和历史色彩的印记;6、第三行,则通过对话的方式,既是对鲁迅先生的交流,更是一种值得思考的问题,看似平淡无奇,实则意味深长;7、而诗的最后一行,凸显锋利的棱角,还原了现实的残酷,并正视现实的本象,言简而意切;8、标题不仅将一个人物的名字直接命名进去,而且附带上其诞辰的定义,直白又不失明确;9、最悲的悲剧作品,在于不着一字悲与哀,在字里行间,却什么情绪都已经有了;10、本诗给予诗人的启示:“有的诗,需要品,需要静下心来,思考”;11、后口语诗、时代之诗、现实之诗。黄平子读黎贡《鲁迅诞辰》——《新世纪诗典》3892鲁迅诞辰黎贡温一碗酒今天是你的诞辰你叫我们忘掉你很多人做到了黄平子读诗:黎贡,本名黄俊棠。壮族,男性。1984年生,广西防城港市上思县人。好读闲书,喜看电影,写诗和小说。“鲁迅诞辰”是1881年9月25日。“温一碗酒”,本句典出鲁迅《孔乙己》。孔乙己刚出场的时候,是:“‘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便排出九文大钱。”“温一碗酒”,是孔乙己打折了腿时的情形。彼时的孔乙己,已经非常落寞了。“你叫我们忘掉你”,这句话不知道典出哪里。“很多人做到了”,这句话好像不大对。鲁迅先生的作品从小学到中学到大学一直在学着,不管学生愿不愿意。2021年11月29日20点40分

 

 

伊沙主持 | 新世纪诗典11一周联展(2021.11.21——11.27)

伊沙主持 | 新世纪诗典11一周联展(2021.11.21——11.27)

 

 

ERBSTÜCK DER SCHWIEGERMUTTER – 李啟践 Li Qijian

11月 28, 2021

Li Qijian
ERBSTÜCK DER SCHWIEGERMUTTER

In den 1970er Jahren
bei einer Handelsreise ins Ausland
ist mein Onkel im Flugzeug gesessen.
Für jeden Fluggast gab es zwei Zigaretten, Marke CHUNGHWA.
Mein Onkel hat eine davon geraucht,
die andere hat meine Schwiegermutter bekommen.
Ungefähr ein Dutzend Jahre später
ist meine Schwiegermutter gestorben.
Unter ihrem Kopfpolster war eine kleine Blechdose,
darin ist der Zigarettenfilter gelegen,
eingewickelt
in Papier.

Maerz 2021
Übersetzt von MW im Nov. 2021

《新诗典》小档案:李启践,男,1963年生,重庆市南川区人,1982年中师毕业,现在教小学音乐课。闲时喜骑行、驴行、攀岩、探洞等。有诗作在《佛城诗歌》《银河系》等刊物发表。伊沙推荐:60后以上的,都还记得那个年代,我记得:父亲连飞机上发的面包都舍不得吃,带回家里让我和妹妹尝尝。记下它,这是最鲜活最生动最真实的历史。前几日,我在课堂上又口吐莲花:《史记》贵为第一史,因其有文学性: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小说之鼻祖。况禹点评《新诗典》李启践《婆婆的遗物》:不同年代的生活,后人听起来恍若隔世。比如坐飞机、抽中华烟,五十年前那可都不是普通人家敢想象的。今天我们之所以觉得距离不太遥远了,既要感谢商品经济下的价值化差异,取代了社会生活里的制度性差异,也要感谢顺应民意推动了改革开放。[Rose]周洪勇点评李启践的上典诗《婆婆的遗物》:引以为豪的珍藏,却是让人泪目的辛酸。临近退休的老朋友李启践,重庆南川区第8位上典诗人。据说,最近在某区县什么杯文旅征文中溃败,优秀奖也没捞着1个,写征文的老手不活便了,而诗作的上典,已足够可以抚慰——他的创痕!还是收起我风风凉凉的嘴,热烈的祝贺他!————黎雪梅读《新世纪诗典》之李启践《婆婆的遗物》: 一只中华烟的过滤嘴烟头,成了婆婆留在世间,留给子孙的遗物,在外人看来这烟头也许一文不值,但在当年带给婆婆的除了惊喜、荣耀,还有对子女爱的回馈的无比珍惜,所以被一直安放在“她枕头边的小铁盒子里”,几十年如一日直到老人去世。于是这小小的烟头,便成了家人之间爱的见证,以及晚辈思念老人的一个念想。虽是一首“个人”之诗,却能唤起很多人的共情,诗中的场景很多人都不会觉得陌生,很“中国化”,时代的印记和个人的情感交织,书写的是历史的、现实的、内心的多种经验,不仅是个人史、家族史,也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另一种史。君儿读诗:http://www.weinisongdu.com/shareOpus?id=56853175&promote_id=957250马金山|读李启践的诗《婆婆的遗物》的十一条:1、再悲情的诗,也会有让人愉悦的一面,而这一面,正是写出作品本身所带给作者的;2、第一个在作品里,写出与众不同的人,不是开创者,就是默默无闻者,这一切,都取决于老天的安排;3、李启践,男,1963年生,重庆市南川区人,1982年中师毕业,现在教小学音乐课。闲时喜骑行、驴行、攀岩、探洞等。有诗作在《佛城诗歌》《银河系》等刊物发表;4、本诗记下的,是一个具体的场景与事物,但在这个过程中,勾勒出的不只是时间的年轮,个人简史,还是一种家庭化的再现;5、诗一开头,直接引入时间的节点,而这个时段,描绘出来的不只是一个人的时间,更加是一个时代的样子,也是一种记忆的再次唤起;6、紧接着,以记录的方式,抒写并明确出遗物的来源,将场景化的东西予以呈现,叫人倍感熟悉而又温暖;7、随之而来的,是另一个人物的出场,也是关于香烟的又一次延续,这种延续,正是生活故事情节的变化与现实;8、最后一节,则把烟头的细节,鲜明地体现出来,直击人心,而又给人以无限的回味和触动;9、此诗除了情境式的描述之外,就是一种唤醒 ,一种对生命,对人生的深度思考与探究;10、本诗给予诗人的启示:“把触动心灵的那部分,完完整整地记录下来,就是时代史诗”;11、记录之诗、时代之诗、记忆之诗。

伊沙主持 | 新世纪诗典11一周联展(2021.11.21——11.27)

伊沙主持 | 新世纪诗典11一周联展(2021.11.21——11.27)

 

 

HOFFNUNG – 宋壮壮 Song Zhuangzhuang

11月 17, 2021

Song Zhuangzhuang
HOFFNUNG

In meinem Arztkittel
hab ich eine Münze von Kaiser Shunzhi.
Shun heisst glatt, ‘zhi’ regulieren, heilen.
Das ist meine Hoffnung für alle Patienten.

2021-10-13
Übersetzt von MW im Nov. 2021

新世纪诗典作品联展#宋壮壮#(20.0)

 

伊沙推荐:诗意,惊奇,个人。如果你自己活得足够独特足够诗意,其实完全不必满世界去找诗;满世界都找不到诗的人,恐怕自己也活得没啥诗意没啥个性。本诗当获11月下半月亚军。​况禹点评《新诗典》宋壮壮《希望》:在我看来,新冠疫情带来的全球性浩劫,是人类有史以来绝无仅有的。不止是对人类肉体的攻击,也包括了精神和整个文明。在这种前提下,大爱之心在地球上却变得空前稀缺和珍贵了。本诗所写的正是大爱之心。堪称大作!王凤飞:作为一个医生,他相信科学,但他的思想里又有迷信色彩..这才是人,也就是诗题要表达的黎雪梅读《新世纪诗典》之宋壮壮《希望》:数百年前的顺治皇帝恐怕绝对没有想到,一个当代的医生以一颗救治患者的医者仁心,对当时流通的货币“顺治通宝”中“顺治”的含义,按照自己的理解重新进行了解读。两相对照,高下立判:一个是封建王朝的统治者,他希望百姓顺从以便于自己的统治,眼里只有自己的“家天下”;而我们的诗人医生,眼里只有他的患者,一切从患者的利益出发。如果所有的医生都能如此,相信患者的幸福感也应该是满满的。由彼“顺治”到此“顺治”,不禁让人想起臧克家的诗句:“骑在人民头上的/人民把他摔垮;给人民做牛马的/人民永远记住他!”真挚的情感毫不做作,自然而含蓄,却令人深受感染。读宋壮壮《希望》|雪也本诗共四行,第一行告诉我们作者的职业,是医生。从简介来看,确切地说,作者是针灸科大夫。针灸,是中医常用的治疗方法,分为针法和灸法。第二句告诉读者,作者的衣兜里有一枚顺治通宝。所谓顺治通宝,就是清朝顺治年间铸造的钱币,多为黄铜,俗称铜钱。作者的兜里,为何有一枚这样的铜钱呢?最后两行,点题并解疑。原来,作者是希望他的患者,都能够顺利治疗。钱币名为顺治,作者解读为顺利治疗。医者仁心,作者的希望,就是白衣天使的愿望。又想到那句——只要世上人莫病,何愁架上药生尘。虽然当下存在某种程度医患关系的紧张,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大多数医生还是春风化雨,妙手回春,竭力解除患者病痛的。我们要向作者这样的好医生致敬!晏非跟读《新世纪诗典》| 2021.11.16诗人宋壮壮《希望》短短四句,一个好大夫、好诗人的形象跃然笔端!这个好是个体的、具象的、独特的,因而更加可感可信可靠。读这首诗内心也在回响一个声音,每个人的生活、性格、经历、志趣各不相同,必然造成口语诗的千姿百态,好的口语诗人总是能从兜里掏出属于自己的最新奇的那一枚枚“顺治通宝”。作为大夫的宋壮壮和多数医生一样从事着救死扶伤的事业,但在他的身份里,还有一个口语诗人身份在里面,或许多出的这个口语诗人的身份正是他职场生涯的顺治通宝,揣在心里。马金山|读宋壮壮的诗《希望》的十一条:1、诗,也是事物与事物碰撞的声音;2、诗,就在身边,就在衣兜里,就在每一个诗人的心中,只是有的时候,被诗人忽略罢了;3、宋壮壮,1988年出生,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科大夫。口语诗人;4、宋壮壮的诗,在不同的阶段,发生着不一样的感觉与变化,这是诗人的写作历程,也是对这个奇妙世界的不同阶段的观点和看法,令人耳目一新;5、截止目前,宋壮壮已经在自身的职业领域,写出不少的好诗,包括今天的这一首,而在未来,如果出现一本职业领域的诗集,也将是多么重要而美妙的事情;6、本诗以不易被人察觉到的事物,来完成个人心理上的寄托,而这种微妙的关系与变化,正是诗意奇妙的东西,个体、独特而又幽远;7、短短四行,不只是带着文化性,还具有非常丰富的职业性,尤其是具体到了医者仁心上来,更加显现出诗人的大爱情怀;8、诗中动静极小,但这样的感觉,更需要写作的功力,以及对生活和事物的挖掘能力,才会使得事与物浑然一体;9、再精短的诗,都要有事物的对应关系,才会更加显现出诗意的浓度,比如诗里的“我的”与“患者”,再比如“顺治通宝”和“顺利治疗”,都是奇妙的融合与新鲜的元素;10、本诗给予诗人的启示:“常怀一颗仁爱之心,也是诗人必须拥有的能量”;11、职业之诗、情怀之诗、大爱之诗。

 

NO TITLE – 曲煜萌 Qu Yumeng – OHNE TITEL

11月 15, 2021

Qu Yumeng
OHNE TITEL

Der Strom des Lebens fließt auf der Tafel,
darin ist das Blut der Unterdrückten.

Übersetzt v. MW im Nov. 2021

Qu Yumeng
NO TITLE

The river of destiny flows on the blackboard.
In there is the blood of the oppressed.

Translated by MW in Nov. 2021

新世纪诗典11,NPC11月15日,3878首,1220人。曲煜萌(江苏)日​伊沙推荐:一个旧词"受压迫者",置于新的语境中竟能产生奇妙的效果新鲜的表达,这也属于陌生化手法。感谢袁源的助攻。况禹点评《新诗典》曲煜萌《无题》:写现代诗,陌生化写法是必然要过的一道关。但问题是,有多少作者能始终让自己的灵感浸泡在陌生化的情境里呢?其中,激活常态用语,或者已被淡忘的曾经流行过的用语,也能写出陌生化的好诗,关键是你选的词语,和把它们与怎样的背景放到一起。高歌:教育大问题,诗意新呈现,历史长河里的受压迫者,给予我们的是什么……不该遗忘,绵延不绝。黎雪梅读《新世纪诗典》之曲煜萌《无题》:现在已经很少有人提及“受压迫者”这样的词语了,仿佛这个词语与现代文明社会格格不入,也怕引来一些不必要的麻烦。本诗让我联想起美国著名诗人休斯的代表作《黑人说江河》,他通过江河的形象,沉思默想世界的秩序,由此宣称自己的精神是神圣的,并且早于人类的诞生”。与休斯个人宣言式的写法不同的是,本诗的作者打通了横亘在“黑板”和“生命之河”之间的神秘暗道,通过隐喻和象征赋予了对“受压迫者”悲悯和痛惜,内涵异常丰富,异质感十足。晏非跟读《新世纪诗典》| 2021.11.14诗人曲煜萌《无题》大凡叫无题的诗,要么是不方便叫个啥,要么就是拿不定主意叫个啥,诗总还是有个方向的。这首诗也不例外,不同人生阅历的人可能体会有所不同,但读到“受压迫者”这一几乎陈旧的词语时一定会眼前一亮,继而会心一笑。新诗典上以短诗取胜者多矣,少至一行,一般不超十行,往往隽永深刻,诗意爆发力超强,本首也不例外,两行诗,攫取一个场景,就呈现出惊人的事实的诗意。进入本诗,该怎么理解黑板上那条生命之河?我的阅读感受,一种是老师画上去的一条河,一种是看上去像一条河的一条线或一条裂缝,这些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当诗人把所看到的视为一条河时,它必须同时还是生命之河,为了把第二句里蕴藏的巨大的诗意发射出来!​黄平子读曲煜萌《无题》——《新世纪诗典》3878无题曲煜萌 黑板上流淌着一条生命之河里面是受压迫者的血液黄平子读诗:曲煜萌,女,00后,学生,西安人,现居南京。曲煜萌这首诗怪怪的,她将这首诗叫无题,估计是像大多数作者一样,自己也无法确定这首诗的主题吧?曲煜萌是学生,所以诗里很自然地出现了“黑板”这个意象。“黑板上流淌着一条生命之河”,这条河可能是事实上的河,比如老师在上课,刚好投影了一条河。不过也可能是想象的河。这只有曲煜萌知道了。“里面是受压迫者的血液”,水是生命之源,河里的水是卑贱的水,所以河里流淌的是受压迫者的血液。河里流的,也可能是失败者的血液,不是有一个成语叫做“血流成河”吗?曲煜萌有没有从这个成语里获得灵感?2021年11月14日20点44分​马金山|读曲煜萌的诗《无题》的十一条:1、诗的目的是提纯情感,升华内涵;2、对于写诗而言,诗是边缘化的艺术,而时间则是最好的答案;3、曲煜萌,女,00后,学生,陕西西安人,现居江苏南京;4、一位首次听说的诗人,但通过今天的《无题》,不由心中有一个期许,愿作者写出更多更好的,像今天这类深刻而又饱满的意象之诗;5、本诗以司空见惯的字词,组合于生命的一部分,构成了鲜明的时代印记,既有旧的观念语调,更有奇妙的轮廓效果,激发出无限的遐想空间与视觉变化;6、短短两行,画面的骨骼瞬间生长,并且显现出来,既有活生生的现实意义,还有精神的内在力量,关乎生命,关乎思想意识;7、诗中通过一种感受到的,看见的,动态的,触动内心深处的细节,刻画出非同凡响的情景,抵达事物的终极;8、以《无题》为题,让诗在简约的文字表面,更显丰富的感觉与魅力,可解读的面更加富有内涵,此为新思想的另一种不凡表现;9、在无意间,我还有一个特别的发现,比如诗里的空间表达,“黑板”与“里面”;比如动态的部分,“流淌着”与“河”和“血液”;再比如活的内容,“生命”与“受压迫者”。这些内容,都构成了绝妙的对应关系,让诗达到了另外一种境界;10、本诗给予诗人的启示:“以简驭繁,也是诗的精要”;11、意象之诗,形象之诗,想象之诗。

 

 

EXKURSION – 草屋 Cao Wu

11月 11, 2021

Cao Wu
EXKURSION

in der unterstufe
holt man ihn aus der klasse
bringt ihn ins zentrum auf den sportplatz
eines kindergartens
gibt ihm ein megafon
er muss seinem vater zureden
der sich in zimmer 301 versteckt
dass er seine waffe aufgibt
und keine kinder
als geisel nimmt

Übersetzt von MW im Nov. 2021

新世纪诗典作品联展#草屋#(5.0)

《新诗典》小档案:草屋,本名赵学臣,1963年生,吉林梅河口人。诗、小说和评论散见于国内外多家杂志及网刊、民刊,出版小说集《有件事我要告诉你》等。新世纪诗典11,NPC11月10日,3873首,1217人。第5个草屋(吉林)日伊沙推荐:写得过瘾!像小说中对典型人物的刻画。但是"他"该有出处,与"我"产生关联一一如此,方才是后口语诗与小说之区别,目前这样写多了,成惯常手法,别人就会说你《故事会》。况禹点评《新诗典》草屋《课外题》:无论从哪个角度看,诗中所述,都是一段极虐心的残忍事。甚至事实、虚构?已不算重要。人类是世上最凶残的动物吗?我认为是的,尤其对于里面某些道义动物。草屋:写《课外题》这首诗,缘起于一起恶性事件,尽管过去有三十年了,因其行为的残忍程度,至今提起时还是让人唏嘘不已。这个学生的父亲,是我们原单位农药科的一名科员。起因是他工作不顺心,怀疑科长和经理在进口农药、化肥时有贪腐行为。几次写检举信,没有得到政府有关部门的重视,因此对政府不满,伺机报复。那天他拎着装在提包里改短的双管猎枪去政府大院,被门卫拦截,没能入内,便改道去了市中心幼儿园,对无辜的孩子开了枪(有数名死伤),并挟持一个班的孩子当人质,要求单位某领导上去,与他对质。他儿子被公安人员带到操场,劝说他放下武器时,武警除了拦截住拼命往幼儿园里闯的孩子家长们,各个角度都埋伏好了狙击手。也因此他亲眼看见他爹,从窗口刚一露头,就被枪击毙命的场面……黎雪梅读《新世纪诗典》之草屋《课外题》:这道“课外题”确实非常难,一方面在于“他”能否通过自己的劝说,让父亲放下武器,以免在犯罪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最终酿成大祸;另一方面关乎那个被父亲当人质的孩子的安危,让人确实捏了一把汗。所以这不是一道普通的“课外题”,更是一个重要的社会命题。诗歌并没有交代“他”劝说父亲的结果如何,“他”的这段扣人心弦的离奇故事,如同小说中的情节一般,给读者留下了悬念和巨大的想象空间。诗歌的语言很节制,然而透过文字我们依然能够感受到现实的残酷性,以及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对人的成长所带来的影响,塑造出非常态的诗歌主体和艺术形象,而对其命运的隐忧更是其中尤为动人心魄的部分。晏非跟读《新世纪诗典》| 2021.11.9诗人草屋《课外题》事实的诗意充沛,甚至饱和。说的真好,“不要拿孩子/当人质”,但诗中说到的“他”,也不过是一个初一学生,也还是个孩子,就被警察拿出来当作劝说他爹放下武器的人质了!孩子无疑是大人的软肋,我想诗中这次人质解救事件应该以成功告终了,因为双方都是把孩子当作人质了。诗题很有意思,的确是一道“课外题”,这次课外真人秀,拷问着社会和成人的良心,以及我们到底该如何对待孩子。尤其,当“他”被人从教室游街一样带出,带到幼儿园的操场上时,作为一个绑架人质的犯罪嫌疑人的孩子,那种无助、恐惧、害怕、羞辱、委屈,肯定五味杂陈,而这对一个孩子的心灵产生的伤害可能更大,但在形势所迫下却无人很好地顾及。同样,在诗中没有出现的那一个或几个处于犯罪嫌疑人胁迫下的孩子,恐怕感受也大同小异吧。希望在孩子这件事上,现代人都能打个及格分。马金山|读草屋的诗《课外题》的十一条:1、诗里行间动态的东西,是鲜活的魂;2、诗是诗人的信仰。写抒情诗的,信仰就是抒情诗;写意象诗的,信仰就是意象诗;写口语诗的,信仰就是口语诗;3、草屋,本名赵学臣,1963年生于吉林梅河口。诗、小说和评论散见于国内外多家杂志及网刊、民刊,出版小说集《有件事我要告诉你》等;4、草屋的诗,在娓娓道来的故事情节里,有着小说的语言表达和细节描写,还有夺人眼球的诙谐部分,且充满讥讽气息,又兼具现实、现场、现代的生活,读之让人为之一颤;5、本诗通过一个电影镜头式的画面,一气呵成,在日常的语言内,散发出非同凡响的味道,既有现实的残酷,还有留下空白,给人以巨大的想象空间;6、诗一开头,即以一种真实的生活状态,在一种紧张的氛围中,表现出中国式的教育现状与细节,尤其是“带”字和“要求”,诸如此类字眼的情景,显示出了普遍存在的问题;7、诗中描写的故事与情节,尤其是每一行里都有动态的细节,无不闪烁着鲜活的气息,而又反映出现实中极其复杂而残忍的一面,形象、生动;8、自始至终,诗里没有血淋淋的内容,但却已经将现实的残酷表现得淋漓尽致,这就是后口语诗最具代表性与价值的地方;9、诗的标题,用得也极为巧妙,不仅是事实的根源,还是话外弦音,给人以无限的回味与内心的震撼,一语双关,且不乏讽剌的意味;10、本诗给予诗人的启示:“写诗也需要一鼓作气,写尽,写绝”;11、社会之诗、教育之诗、残忍之诗。

 

FEDER – 洪君植 Hong Junzhi

11月 5, 2021

Hong Junzhi
FEDER

in der mittelschule
sieht ein freund
ich schreib nur mit kugelschreiber
und schenkt mir eine feder,
die hat sein vater als preis gewonnen.
eine kusine die neben uns wohnt
sagt ich hab ihre feder gestohlen.
ich weine beim fahrradfahren
zu meinem schulfreund fünf kilometer,
bitte ihn dass er für mich aussagt.
am nächsten tag macht mein freund
die sache in der schule publik.
ich geh nach haus und finde
in meiner schultasche
zwei dutzend federn.
also müssen
mehr als die hälfte der klasse
mir federn geschenkt haben.

eine davon
verwend ich
bis heute.

Übersetzt von MW im Nov. 2021

新世纪诗典作品联展#洪君植#(12.0)

 

新世纪诗典11,NPC11月6日,3869首,1217人。第13个洪君植(美国)日伊沙推荐:60后诗人开始忆同学少年,很好,要忆就要为自己负责,为读者负责,为历史负责,为文学负责:细节准确、质地朴素,不拔高,不贬低,无可辩驳,不可置疑,比最好的现实主义小说家还要真实,惟后口语诗可以胜任。​况禹点评《新诗典》洪君植《钢笔》:读着心里热乎乎,甚至有些泪目。连带着也回想了一下自己的童年,似乎没有如此暖人的记忆,大概东北的人情味儿更浓,加上那时天津属于超一线城市,大城市的人情更冷漠吧。班上同学闹唤丢文具的记忆倒还是有的,不过最后也终归成了岁月中的“无头案”。多年后分析“案情”,大约还是那时的小伙伴们家里太穷吧。贫穷足以改变孩子的品行,不变的要么是那时家教(一个没啥家教的年代)的超级成功,要么归功于天性。也惟其如此,本诗所写的委屈,和接踵而来的温情,显得尤其动人。这同样也是口语和日常视角的成功。李勋阳:诗写钢笔,别说作者,就连小一代的我到初高中还盼望自己🈶 一支好钢笔(诗里最后竟然一下有20多支钢笔,真是都有点“小富翁”了啊),到现在我还有浓重的钢笔情结,为数不多的写字机会都使用钢笔——最后赞叹一下,作者的钢笔书法真漂亮啊,用得多写🉐 就好,正如现在人们所说,电脑毁了一代人的书法,80后以降普遍书法不好,就是手写已经都不常用了啊​黎雪梅读《新世纪诗典》之洪君植《钢笔》:在我看来,同学情是仅次于亲情的人类情感,不掺杂任何功利性在里面,在当今物欲横流的时代尤觉弥足珍贵,更有许许多多共同学习和陪伴成长的快乐,令人终生难忘。本诗从一只钢笔入手,引出一段少年时代的回忆,后来一只钢笔变成二十几只钢笔的过程,不仅仅是钢笔的量变过程,更是友情、同窗之情的沉淀和累积,水晶般清澈透明;叙述一波三折富有故事性,情感起伏跌宕格外扣人心弦,读来温暖动人极易唤起读者的共鸣。读洪君植《钢笔》|雪也这是一首温暖的诗。是一首有关钢笔的故事,我相信作者没有任何的虚夸,是事实的诗意,是人性的温暖。故事,也是发生在初三。朋友看作者用的是圆珠笔,于是送了作者一支钢笔。而且,是朋友父亲领奖的钢笔。谁知道,邻家的表妹说作者偷了她的钢笔。这样的委屈,年少的作者难以承受,哭着骑自行车到九里外朋友家,请朋友过来澄清。那么这事情,也算告一段落了。没想到,这位朋友又在学校里把这事公开地说了出去。可能主要目的,也是澄清和安慰吧。但结果是,放学回家后,作者发现书包里有二十几只钢笔,全班半数同学都送了作者一支钢笔。作者啥心情呢?没说。这里就是留白。作者的心情也无需多说。第二节,只有三行。其中的一只,作者一直在用。那作者的内心,读者或可以猜测到了。又是一首回忆之诗,又是一首动人之诗。没有任何的矫饰,只是平静地叙述。让人读来,也倍感温暖。这里闪耀着人性的光辉。

 

 

 

BAMBUSBLÄTTERSCHUHE – 周鸣 Zhou Ming

11月 4, 2021

Zhou Ming
BAMBUSBLÄTTERSCHUHE

im ersten jahr mittelschule mit 12
in der nacht hats geschneit
in der früh muss ich
sechs oder sieben kilometer gehen
den berg hinunter zur schule
ich habe keine gefütterten schuhe
meine großmutter nimmt große bambusblätter,
wickelt die alten gummischuhe,
die ich trage,
wie man reisdreiecke wickelt,
und bindet sie fest mit spagat.
das gehen war mühsam
durch den schnee auf dem berg
aber als ich ankomm in der schule
ist mir den ganzen tag warm.

Übersetzt von MW im Nov. 2021

新世纪诗典作品联展#周鸣#(16.0)

 

《新诗典》小档案:周鸣,1966年8月生,浙江黄岩人。口语诗人,《新世纪诗典》"百名诗星"。新世纪诗典11,NPC11月5日,3868首,1217人。第16个周鸣(浙江)日
伊沙推荐:细节、地方性、朴素,是本诗留给我最深刻的印象。往昔是贫寒的,回忆是温暖的,文学是最感性的个人史。

高歌:专门查了一下什么是竹箬,然后再想象用竹箬包裹的鞋子,贫瘠时代的美好回忆……稍稍富裕一点,不能作回去啊。

况禹点评《新诗典》周鸣《竹箬鞋》:“箬”读ruò,据说是一种叶大而宽的竹子,可编竹笠、包粽子,放在本诗理解,不妨将其理解成一种大粽叶。粽叶包鞋取暖,这一定是贫寒岁月的记忆。记忆欺骗人的地方在于,哪怕是最痛苦的经历,隔着时间的河面回看,都容易让人错解出一丝悠然。其实哪里有,苦就是苦,悠然不过是人类用来自我治愈的马后炮罢了。或者说,再悠然的回忆里,多少都藏了疼痛。​黎雪梅读《新世纪诗典》之周鸣《竹箬鞋》:似乎女性做了母亲以后,身上的潜能都被莫名地激发出来了。为了子孙们总能费劲心力地去做各种别人望而却步的事情,用以呵护他们的成长。一如本诗中的祖母,在寒冬腊月没有棉鞋的情况下,祖母就地取材,用几片竹箬给孙子做成了暖和的竹箬鞋,不仅温暖了那个冬天,也足以温暖一生,令一段本来透着心酸的回忆,充满了亲情的美好。诗中的竹箬鞋,不再是一个简单的意象,而是特定年代的特殊产物,更是承载着祖孙三代人情感的载体。诗歌的语言朴实无华,细节处理深挚动人,生命感和时代感交织,自有一种直抵人心的力量。​晏非跟读《新世纪诗典》| 2021.11.4诗人周鸣《竹箬鞋》口语诗的一个功能,就是让人对某个地方风物记忆深刻。这首诗里写到的竹箬就是这样的,同时还有着诗人独特的命名:竹箬鞋。竹箬,竹名,也叫箬竹,竹子的一种,其特点是叶片大,质薄,多用以衬垫茶叶篓或作各种防雨用品,也用以包裹粽子。本诗中,祖母就是用生活中显见之物,灵动一机,用来包裹鞋,让普通的胶鞋变成了蹩脚但暖和的“竹箬鞋”,写出了人世间那种永恒的慈爱与心疼。是叙述,也是细节,让这双“竹箬鞋”清晰地走在积雪的山路上,也让这首生发于大山深处的诗作定格为个人不灭的心灵记忆。

FRÜH ENTSCHLOSSEN – 李勋阳 Li Xunyang

11月 2, 2021

Li Xunyang
FRÜH ENTSCHLOSSEN

In der 3. oder 4. Klasse
hatte ich einen Freund,
der hat wegen Lu Xun,
der das Zeichen für “früh”
in seine Schulbank geritzt hat,
sich mit einer Tuschefeder
das Zeichen in seinen Arm gestochen.
Aber sieben oder acht Jahre später
hat er die Oberstufe aufgegeben
und wollte Soldat werden.
Wegen dieses Tattoos
auf seinem Arm
hat er die Untersuchung nicht bestanden,
ist heimgeschickt worden.

Übersetzt von MW am 2. Nov. 2021

新世纪诗典作品联展#李勛陽#(28.0)

 

新世纪诗典11,NPC11月3日,3866首,1217人。第28个李勋阳(云南)日​伊沙推荐:忆往昔,本典有男女二诗怪,现如今,隐居一段时间的女诗怪李荼回来了,依然怪;一直在线的男诗怪李勋阳不怪了,由此可见,诗上怪,不是想怪就能怪的,也不是随时都能怪的,做出来的怪一一怪的有理就没意思了,就像有人当过顶多一年天才,就以为自己永远是天才,于是一直扮天才,像个演员。​况禹点评《新诗典》李勋阳《早立志》:挺好,从“怪”一变,而为“黑色幽默”。鲁迅元素让诗中人在生活面前“碰壁”,好像之前还没人写过。但没人写,不等于它不存在。黎雪梅读《新世纪诗典》之李勋阳《早立志》:哈哈,太真实了!虽然人们常说早起的鸟儿有虫吃,然而有时候也并非如此。也由本诗想到自己当年上学时有同学模仿鲁迅先生,在桌角用小刀深深刻了个“早”字却仍然天天迟到的梗。只不过本诗中“我”的小伙伴敢想敢做,“直接用用墨水笔/在自己胳膊上/扎了个“早”字”,的确勇气可嘉。一时的意气用事让胳膊上多了个令人羡慕的“早”字,也许还化为了某种学习的动力。孰料多年以后却因胳膊上这个“早”字属于纹身的范围过不了体检,断送了自己当兵的梦想,从而改变了自己的人生轨迹。本诗写得极为精炼,从“立志”到“失志”,过程并不复杂但信息量十分丰富,并刻有明显的时代印记,举重若轻的手法令诗歌轻松风趣却不失深刻。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晏非跟读《新世纪诗典》| 2021.11.2人诗人李勋阳《早立志》这首诗可视为是一首解构之作,是对我们习惯里极为肯定的“早立志”的一次诗意颠覆,反转得自然,又撞进现实。从口语诗本身来讲,也永远在追求另一个的样本,另一个与众不同的样本,因为不同而显得无比珍贵。当然,这个样本还显得诙谐风趣而又意味深长,值得读者玩味。黄开兵:我家瓜哥7岁,读暴走漫画版的鲁迅早字典故,他说:这个学不了,老师会骂乱写乱画破坏公物!时代不同了……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马金山|读李勋阳的诗《早立志》的十一条:1、诗歌,是对现实世界的又一次重构与重现;2、写作是愉悦的过程,是惊喜不断的生活,是内心深处的一团火;3、李勋阳,1980年生于陕西丹凤,诗人、小说家、新锐儿童文学家。创作有诗歌专辑《身体快乐》,小说《别摇了,滚吧》、《黑白心跳》,儿童文学《小尾巴奇遇记》、《少林鼠》等。新世纪诗典常青藤诗人,第七届唐青年诗人奖和第十届李白诗歌奖银奖获得者。现居云南丽江;4、李勋阳的诗,日常事物中,有着敏锐的观察力和洞察能力,且饱含生活的质感与现实的残酷,既有奇的一面,更有朴实的部分,完成了鲜明的时代元素;5、本诗由前后的时间轴为线索,通过一个人的少年与青年,贯穿一个人的人生轨迹,并浸入鲁迅的典敌,在平实的语言世界里,一气呵成,把一个人的命运,自然而然地勾勒出来;6、对于当兵的人来说,体检和政审是至关重要的一环,而这个细节,却构成了诗人笔下的最具代表性的文化内涵,给人以共鸣感;7、尤其是诗中的一个“早”字,暗含着人生的一段时期,还自带某种程度上的启示意义,更有命运的捉弄与无奈;8、除了字面内外的意思之外,诗里行间还流露出某种根源性的东西,日常而又非常态,滋味浓郁而绵长;9、诗的标题,用得巧妙,让本诗的内容增色不少,与此同时,这也是李勋阳的拿手绝活,颇具参考意义和价值;10、本诗给予诗人的启示:“人生无常,常有不可言说的话,而诗,正好就是这个载体”;11、人生之诗,命运之诗,时光之诗。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UNMÖGLICH – 黄开兵 Huang Kaibing

10月 21, 2021

Huang Kaibing
UNMÖGLICH

Bei einem Verlagstreffen
werde ich als Dichter vorgestellt.
Dann rückt einer zu mir,
will über Poesie plaudern.
Gu Cheng hat seine Frau umgebracht
und Selbstmord begangen,
was sei meine Meinung dazu?

Ich ignorier ihn.

Nachher sieht er mich schreiben,
kommt wieder zu mir,
will über Kalligraphie reden.
Kang Youwei, auch genannt Kang Nanhai,
habe ich seine Schrift studiert?
Er habe gehört, Kang Youwei
habe als alter Mann
ein junges Mädchen
zur Konkubine genommen,
habe sich die Eier
eines Orang-Utan einpflanzen lassen,
sei zuletzt steif gestorben.
Was sei meine Meinung
dazu?

Ich ignorier ihn.

2021-03-21
Übersetzt von MW im Oktober 2021

新世纪诗典作品联展#黄开兵#(10.0)

 

伊沙推荐:《新诗典》正在建成一种文化,许多诗人的业余爱好、跨界发展正是为这一文化的建成添砖加瓦。《新诗典》文化当与《新诗典》作品相一致,那便是要有专业品质。在此之中,黄开兵以书法耀目,其诗也活,涉文化诗一定要写活才好。

况禹点评《新诗典》黄开兵《没法交流》:确实没法搭理。本诗写出了内地近乎独有的风情。其实不止是诗歌和书法,绝大多数文艺门类的从业者,差不多都有过一些近似的际遇。有什么办法规避它们?好像还真没有。只能看开点儿,毕竟嘴是长在对方身上的。

高歌:嗯,我经常犯的错误,就是没法交流的人,也会耐心地试图沟通、达成共识,结果人家不要什么严肃的答案,要的只是过一下嘴瘾,庸俗化地取笑一下他们不理解、不接受的事物。这几年慢慢懂了,如开兵兄本诗一般,不解释,不作答,不交流。与有缘人交可也,无缘对面不相逢。

黎雪梅读《新世纪诗典》之黄开兵《没法交流》:同感,与三观不同的人打交道,很多事情确实没法交流,我也多次遇到这样的人和事。本诗中的“他”便是那种品味低下、附庸风雅一类人的代表,诗人用极其简练的语言,活画出一个无所事事,专门打探名人的异闻野史的人,貌似征求别人的看法,实则仅是无聊的卖弄。就像一只苍蝇,令人厌恶却毫不自知。对待这种人,诗人用反复的手法表明了自己的态度:“我懒得理他”,满是鄙夷与不屑,多说无益,不予理睬便是最好的回答。用笔虽轻却很有力度,颇具讽刺和讥诮的味道。

晏非跟读《新世纪诗典》| 2021.10.21诗人黄开兵《没法交流》
加入新诗典微信群,印象深的,是开兵每日用漂亮的书法书写新诗典推荐诗、推荐语,而且如此年轻。能感受到,新诗典十年像墨水着纸向周围扩散开来,包括以书法书写新诗典。这首诗又让人看到他在口语诗上的收获,诗题“没法交流”是对两段叙述直接有力的回应,一个有态度、有性格、懒得理那些八卦文人的诗人形象跃然纸上。

 

 

MEISTER ZONG XIAN – 邢昊 Xing Hao

10月 19, 2021

Xing Hao
MEISTER ZONG XIAN

Ein Mensch fragt,
“Existiert Buddha?”
Der Meister sagt, “Ja!”
Ein anderer fragt, “exisiert Buddha?”
Meister Zongxian: “Nein!”
Der dritte fragt,
“Existiert Buddha?”
Meister Zongxian
bleibt stumm wie ein Fisch.

Der erste, der fragt
ist ein Buddhist.
Der zweite
ist ein Atheist.
Der dritte
ist natürlich Beamter.
Er möchte, dass Buddha
seinen Hut mitbeschützt.

Übersetzt von MW im Oktober 2021

新世纪诗典作品联展#邢昊#(25.0)

 

 

新世纪诗典11,NPC10月18日,3850首,1212人。第25个邢昊(山西)日

伊沙推荐:本诗与我的入典诗《智慧》写了同一个人物,那是十一年前我与本诗作者等一众诗人在南岳衡山一座寺庙里做一日修行体验时遇到的宗显法师,换一个角度,可以证明这是一位有智慧的真僧。本诗在十月下半月推荐诗中当居亚军。

况禹点评《新诗典》邢昊《宗显法师》:二十来岁开始,对禅宗有些兴趣,于是这些年零敲碎打,中外禅宗和尚的公案、逸事都会翻一翻。本诗中的这位法师是南岳衡山的,观其思路,应是禅宗无疑。我依稀记得任洪渊老师当年有过一个观点,他认为禅宗是中华文明中诗性思维与佛教碰撞后奉献给世界的最重要的贡献,是十足的东方智慧。诗中的场景也印证了这一点。至少是其辩证和观照因具体人而不同的一面。

 

张小云:读邢昊《宗显法师》

既有对机而说的意趣
又明缘起之理
实际邢昊何止于此
功夫啊
好一顶乌纱帽
非典乃至戴冠的
病毒都为之不得不遁逃的家伙
居然借宗显法师的“不吭”
将贪者这一世间最凶毒源首味
“显”于无声

2021.10.17

 

《宗显禅师》
君儿

法师告诉我们
入世是为更好的出世
将来他的心愿是办一所孤儿院
办一座慈善医院
建一座广济小镇
只是广济在山中
不知这个小镇应坐落何处
法师告诉我们
菩萨畏因
众生畏果
并让我们记下来
法师说不同宗教
不同法门
原本清凉一味
法师说他不敢破斋食肉
呵佛骂祖
因他没到此境
还穿不过去
法师希望
这世上多一些信佛的人
那样人间灾难
就可以大大减少
阿弥陀佛
我信

 

马金山|读邢昊的诗《宗显法师》的十一条:
1、诗在诗人那里,就是信仰;
2、诗歌是抒情的产物,是智慧的结晶,是内心的力量,还是精神的艺术;
3、邢昊,原名邢少飞。诗人、画家。1963年生于山西襄垣。现穿梭于晋城、北京、重庆三地。著有诗集《人间灰尘》《蛇蝎美人》《怀乡记》等。诗作已译成英、法、德、韩、日、蒙、土耳其等外文。获《都市文学》中国桂冠诗人奖,亚洲诗人奖;
4、邢昊的诗,充满先锋的气息,并在精练与极简的语言表达中,显现出非凡的生活质感与生命力量,且张力十足,给人以无限的回味感;
5、本诗由三个人的问,与法师的三种回答,告诉我们,佛既是唯一,也是无限,而正是这种态度,才构成了人世的多种,即真正的“佛”到底在那里,通过一个人物,凸显出来人类的大智慧;
6、诗的第一节,罗列了三个人,和法师之间不同的对话,而同样的问题,因人而异,答案不同,却正是这样的错垫,传递出佛家的博大与精深;
7、第二节,既是对第一节的补充,还是对三个不同身份的人的明确与注解,更是对特定身份的一群人的印象与表达,态度干脆而鲜明;
8、尤其是最后两行,对于“官”的内心刻画,再反观法师的态度,何尝不是一种伟大的智慧表现呢;
9、此诗整体的结构并不复杂,却显现出极为丰富的厚实气息,在字里行间,不仅感受到一种场景感,而且让人感触到一种境界,思想意识的真实,以及背后所包涵的精神世界;
10、本诗给予诗人的启示:“写诗的简单在于,录出现场,升华心理活动”;
11、场景之诗,生命之诗,智慧之诗。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黄平子读邢昊《宗显法师》

——《新世纪诗典》3850

宗显法师

邢昊

一个人问
“佛存在吗?”
宗显法师答:“是!”
另一个人问
“佛存在吗?”
宗显法师答:“不!”
第三个人问
“佛存在吗?”
宗显法师
没有吭声

第一个提问者
是个佛教徒
第二个提问者
是无神论者
第三个提问者
当然是个官了
他只想让佛保住
自己的乌纱帽

黄平子读诗:第一小节,三问三答。三个人问的问题都相同,为什么宗显法师的三次回答却各异?诗人开篇抖出一个老大的包袱。第二小节,解谜。对佛教徒来说,佛是存在的。对无神论者来说,佛是不存在的。对“只想让佛保住/自己的乌纱帽”的官来说,佛可能存在,也可能不存在。《论语》云:“ 祭如在,祭神如神在。”毛主席在《反对党八股》中说得更通俗:“俗话说:‘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看情形办理,文章和演说也是这样。”
2021年10月18日20点44分

 

 

SCHNEELAMPE – 侯马 Hou Ma

10月 18, 2021

Hou Ma
SCHNEELAMPE

An einem Fluss innerhalb der Stadt
auf einer Lichtung in einem Wald
seh ich eine Lampe mit einem Schirm
die ist von einer Freundschaftsstadt im Nachbarland,
ein Geschenk an diese Stadt.
Sie ist schon sehr alt,
geliebt und beschädigt
und nach der Versöhnung,
was wird noch wieder gut?

2021-07-24
Übersetzt von MW im Okt. 2021

 

新世纪诗典作品联展#侯马#(32.0)

新世纪诗典11,NPC10月17日,3849首,1212人。第32个侯马(内蒙古)日

伊沙推荐:口语的说法真好,以这种弱弱的口气透着无奈说出来真好。其他的我就不阐释了,一切尽在诗本身。在十月下半月推荐诗中稳稳地拿走冠军。

​况禹点评《新诗典》侯马《雪灯》:国际话题、时政话题,在口语的处理里,也是可以有体温的,关键看作者的处理得足够细腻,当然还有诗人非同一般的格局。

​庞琼珍读《新世纪诗典》侯马《雪灯》:游泳回来,站在秋阳下晾头发,读到侯马的这首诗。一种难得的如今天空气指数19的清澈和湛蓝铺开。《雪灯》很轻,很柔,甚至有些空灵。但它写的却是重大的复杂多变的双边国家关系:“深爱过/又伤害过/已经和好了/还怎么再和好呢”,以极其简练的笔触勾画出两国关系的历史。这个邻国,现在是世界上最不发达的国家之一,七百多年前却是世界霸主。我曾给该国学员讲课,他们送我一幅牛皮画。在边疆肩负重任的侯马,举重若轻,将千钧之力、万般情绪蕴于笔下,提纯的却是如一盏灯安静明亮的诗。复杂得纯粹,安静得深远。艺术就像那盏自带屋檐的雪灯,可以抵御漫天而降的大雪,超越历史、疆域、民族、文化的局限,散发持久的光芒。诗人也该做世界文明的促进者吧。这首国际关系领域的杰作,让人深思:“还怎么再和好呢”?

马金山|读侯马的诗《雪灯》的十一条:
1、把一首诗写大,写重,需要灵感,除此之外,更重要的在于胸怀;
2、写作,予生活,是山珍海味;予生命,是血肉呼吸;
3、侯马,1967年生于山西。最新出版诗集《夜行列车》(中国桂冠诗丛第三辑),其他个人诗集有《他手记(增编版)》、《大地的脚踝》、 《夜班》、 《侯马的诗》等。多次获得诗歌大奖。现居呼和浩特;
4、全诗以境为引,以情为本,从物象达到事政的结构与功效,显现出国与国之间,人与人之间,深刻的感受与情感,高级而又极富感染力;
5、诗一开头,直抵事物现场,且在寥寥数笔之间,已勾勒出景与境的风物,是画面的布局,还是个体参与的景象呈现;
6、紧随着目光的焦点,镜头缓缓向前推进,高清晰度里深触现实的物体,并由此一目,汇聚到一座城,又由一座城聚焦于一盏灯,质感、细腻;
7、诗中以细小的事物,描绘出宏大的世界,并在场域的开阔与宽广度上,均表现出非凡的效果与水平,言简而意趣幽深;
8、“——已破旧了”,此承上启下的一行,既有对前一节场景化描述的过渡与缓冲,又有对后一节情感的表达与阐释,绝妙而进退有度;
9、最后一节,亳不拖沓,直接回到人,回到了人的内心,回到了真情实感的部分,不由得给人以重重一击,见微知著;
10、本诗给予诗人的启示:“达到化境的效果,不仅需要对事物深入的观察和思考,更需要胸怀与真实的情感”;
11、现场之诗,现实之诗,现史之诗。

 

 

 

ON THE MOON – 伊沙 Yi Sha

10月 14, 2021

Yi Sha
ON THE MOON

when you’re very low down
writing on the moon
is putting together beautiful words
or smart little phrases

a little less low
you think writing the moon
means romantic imagination
of a shallow disposition

when you start to go up
you realize the moon
the eternal waste land
ten thousand lonely generations
in your human heart

you step on the moon

September 2021
Translated by MW in October 2021


《关于月亮》||伊沙

最low的时候
以为写月亮
是整几个靓词儿
或小修辞

次low的时候
以为写月亮
是浪漫的想象力
是轻浮的小性情

开始走高的时候
懂得月亮
是亘古的荒凉
是万世的寂寞

是人心的登陆

ÜBUNG MACHT DEN MEISTER – 蓝风 Lan Feng

10月 12, 2021

Lan Feng
ÜBUNG MACHT DEN MEISTER

vor 20 jahren
war ich im dorf einigkeit angestellt
einmal gehen vizebürgermeister wu und ich
zur kreisverwaltung
er geht in der früh auf den kreisvorstand warten
ich wart unten auf ihn
zu mittag gegen dienstende
kommt er erst heraus
er hält sich die ganze zeit sein gesicht
ich geh schnell zu ihm
frag ihn was los ist
er sagt der kreisvorstand
liebt witze erzählen
wenn man was von ihm will
viele witze sind gar nicht lustig
aber du musst mitlachen
da waren noch zwei die was von ihm wollten
wir drei haben um die wette
aus vollem hals gelacht
den halben tag gelacht
bis uns das gesicht geschwollen ist
heute
ist vizebürgermeister wu
zum vizekreisvorstand geworden
nach einem halben leben lachen
sind seine wangen glänzend und dick

2021-09-26
Übersetzt von MW im Okt. 2021

新世纪诗典作品联展#蓝风#(2.0)

 

伊沙推荐:官场文化,相由心生,这绝对不是开玩笑,而是心学+生理学=科学。换成社会学来吧,就是职业病吧。

新世纪诗典11,NPC10月12日,3844首,1209人。第2个蓝风(湖北)日

1010况禹点评《新诗典》王爱红《悲愤交加》:手机时代行乞者竟然也流行开了扫码收款,这种无限趋近于主流的生活转变,放在十年前可能都会使人瞠目结舌,现在则见怪不怪。不能说所有以手机行乞的人都是产业式行乞,但无疑,伸手讨钱的老太,还是更贴近于乞讨本色,但是遗憾——她竟因为收钱手段的原始讨不到钱了,而施舍未遂的作者气愤地摁汽车喇叭的举动,把科技发展强加给人类心灵的荒诞凸显到了顶点。

黎雪梅诗读《新世纪诗典》之蓝风《功夫》:诗中的“乌副县长”的确功夫了得,官场的那一套他已经达到炉火纯青之地步。既善于琢磨领导的心思,察言观色;更善于阿谀逢迎,投其所好。果不其然,越是这样的人越容易在职场平步青云步步高升,由“乌副镇长已变成/乌副县长”便是最好的证明。最后诗人将镜头由远及近,从二十多年前回到眼前这位今非昔比的“乌副县长”,画面定格在他那“笑了大半辈子/脸上的肉/练得又厚又亮”的面庞上,这是一个脸上有故事的人,也是把《马屁经》念到极致的人,在我们的身边也不乏其人,读来你会觉得很熟悉,一点都不陌生。不得不承认诗人塑造的这个形象十分经典,并且极具代表性。对于此类人我们内心充满了鄙夷与不屑,但也只能仅此而已。是非对错已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够引起我们对官场文化更多的关注与思考。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晏非跟读《新世纪诗典》|2021.10.10人诗人蓝风《功夫》
今天中午第一时间就读了这首诗,读后,当时并没有想跟读的欲望,原因很简单,如今官场的现实远比诗中反映的要强烈许多,或者说进化了,更成熟了,更高明了,登峰造极了,阿谀奉承自然需要,但也得有满满的干货才行。置身其中,听到的,看到的,想到的,无奈又沉默,深感老祖宗基因强大,将很多现代社会的常识碾压成齑粉。因此,只要自己稍逮着机会做点事,尽可能自省规避那种窠臼,不让自己成为自己讨厌的人,但阴郁的氛围太过浓厚,多数时候个体不过徒增一点人在做、天在看的安慰罢了。这样的中国人的日常,如此普通,应该成为口语诗的一座富矿。有一句话是说什么不幸诗家幸,这个诗家幸,应该幸在能够让诗人写出深刻揭示现实的好诗来。这首诗里有讽刺,有荒诞,还让我读出一种耳濡目染的危害以及可怕的传承。这样的循环往复,别的不说,空耗了中国人多少的时间。鲁迅说,浪费别人的时间等于谋财害命,这样相互的谋财害命何时才是个头啊!

马金山|读蓝风的诗《功夫》的十一条:
1、在场,本真;
2、生活是由一个个碎片组成的,一个个碎片,就是一个个陌生的点,点自己会呈现面;
3、蓝风,70后,湖北襄阳人。著有诗集《彼岸》、《俗世的光芒》;
4、此诗以回忆录的形式,讲述了一个又一个荒诞喜剧,将笑话讲到了极致,与此同时,还将一个人物形象聚拢于一身,鲜活、生动;
5、在平实的故事描述当中,现实生活状态活灵活现地呈现出来了,不仅如此,更揭示出人性中最本真的原色,读罢,不由得让人会心一笑;
6、诗一开头,即回到了“我”,回到了生活现场,回到了官场之间,语言通俗易懂,直观而又不失质感,且透出一个“透”字;
7、诗中县长讲的不好笑的笑话,作为下级仍然笑得前俯后仰,本质上也是一种拍马,只是拍的方式不同,但其中所充斥的秘密,不言自明;
8、通过两人不同时段的对话,现实版的官场情景呼之欲出,且在时间的推移下,愈发显得特别而搞笑;
9、诗的结尾,通过事物的现象即看到了本质,尤其是“脸上的肉/练得又厚又亮”,这其中所蕴含的意义与滋味无限悠远而又绵长;
10、本诗给予诗人的启示:“带有明显色彩的生活,充满幽默感的感觉,就是诗”;
11、现实之诗,批判之诗,记录之诗。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TRAURIG ZORNIG – 王爱红 Wang Aihong

10月 11, 2021

Wang Aihong
TRAURIG ZORNIG

Heute auf dem Weg hinaus
einer alten Dame begegnet
Eine Hand ausgestreckt vorm Autofenster
bebend, schwankend
leer und nur leer –
Eine gestrige Bettelmethode
sie hat keinen QR-Code
ich hab nur mein Handy
Sie entfernt sich enttäuscht
ich drück auch noch
auf die Hupe

Übersetzt von MW im Okt. 2021

新世纪诗典作品联展#王爱红#(3.0)

 

伊沙推荐:现在不容易遇见乞丐了,好不容易遇上一位,又无法满足别人,于是悲愤交加,捶响喇叭。在同题材诗中有所刷新,如我在课堂上所讲:先不提创造,从创意开始。

黎雪梅读《新世纪诗典》之王爱红《悲愤交加》:这几年自从手机支付的方式悄然兴起,的确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方便,于是很多人身上都不习惯携带现金了。这就如同双刃剑有利也有弊,方便的同时也有不便,在偶尔需要用现金的场合就不免会尴尬,一如本诗中所遭遇的:先进的付款方法遇见了落后的乞讨方式,空有助人为乐的热情和一颗悲悯之心,口袋里却掏不出一毛钱,悲愤交加、捶胸顿足之余一记拍大腿的动作,“我却竟然锤响了/喇叭”,让人不由唏嘘感叹。虽然这只是日常生活的一个小插曲,而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但是读来依然会让你的心灵有所触动、有所思考,这恐怕便是作者的无心之得了。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读王爱红《悲愤交加》

张小云:
“捶响喇叭”让“悲愤”
有了高分贝的形象
至于
悲愤交加为哪般?
是没能帮上那位老太的自己?
是让行乞都颤颤巍巍空空荡荡的空气?
读的人尽管想

2021.10.10

晏非跟读《新世纪诗典》|2021.10.10诗人王爱红《悲愤交加》:悲愤交加的似乎是,对于弱势群体,我们的社会救助和保障水平仍不足以令人放心,而技术进步带来老年人(包括这位老太乞丐)的不适应确实需要改进,但似乎不会令人悲愤交加吧。最后两句把悲愤推向高潮,但不是强指,而是事实的诗意,内心的情绪影响到肢体变化,“我竟然捶响了/喇叭”。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马金山|读王爱红的诗《悲愤交加》的十一条:
1、要相信,在生活面前,诗意会随时发生;
2、细节,是摄入诗的灵魂,而日常的真实,就是想象的写照;
3、王爱红,1963年生,山东潍坊安丘市人,中国作协会员、中国美协会员、中国书协会员,中国侨联文艺家协会理事,出版诗文集、书法集多部,曾主编或参与主编《当代著名诗人作家手迹》等,曾多次获奖。现居北京;
4、此前未读过作者的诗,今天这一首,作为有过同样经历者,唯一的不同是没有后面的“捶响喇叭”,没有把这一切写成诗,而这些,更加重了我强烈的共鸣感;
5、本诗的在场感与真实性极强,笔触细腻,语言清晰、明快,内容又凸显现实性,其中所包含的情怀纯澈而幽深,给人以无限的触感和回味;
6、尤其是诗里所显现出来的生活底色,与本身的社会情状形成差异,特别是行乞者没有微码这件事,是“活”的诗眼点,还是诗维的过渡,既巧合,又绝妙;
7、诗中两个不同身份人的立场,同样有的失落感,注入了鲜活的生命质感,并透析出人性无限的遐想与光辉,擂动人心;
8、结尾部分,是一个情节,或者动作的描述,还是内心情绪的一种表达,却正是这个细节,进一步升华了全诗的意蕴和内涵;
9、标题由一个成语构成,既直面现实,又直击内心,可谓与诗的内容相得益彰,还是事物本真的投射;
10、本诗给予诗人的启示:“你所经历的,给你心颤的瞬间,务必精准的记录下来,因为它是诗”;
11、现实之诗,人性之诗,生活之诗。

黄平子读王爱红《悲愤交加》

——《新世纪诗典》3843

悲愤交加

王爱红

今天出门
我遇见一位老太
车窗外有一只伸过来的手
颤颤巍巍
空空荡荡
行乞的方式停在昨日
她没有微码
我只有手机
看着她失望地走远
我竟然捶响了
喇叭

黄平子读诗:“今天出门”,时间,背景。“我遇见一位老太”,人物。写人用“位”,这是表尊敬。“老太”是行乞之人,“我”能尊而敬之,非常了不起。比给她钱更了不起!“车窗外有一只伸过来的手/颤颤巍巍/空空荡荡”,动作描写,细节描写,强调其老,其空。“行乞的方式停在昨日/她没有微码/我只有手机”,行乞也要与时俱进。“看着她失望地走远/我竟然捶响了/喇叭”,点题:“悲愤交加”。悲的是“老太”,愤的是自己。看多了各种乞讨,看多了各种“筹”,经常“被乐捐”,我早已麻木,难得王爱红还有一颗想给而不得的“悲愤交加”之心。捶喇叭是一个有趣的细节。
2021年10月11日16点11分

 

 

IM BILD – 江湖海 Jianghu Hai

10月 3, 2021

Jianghu Hai
IM BILD

Auf einmal wisch ich auf eine Nachricht: Laos!
“am 29. 08. in Luang Prabang,
vier neue einheimische Infizierte. ”
Das sind Untertitel, im Bild: ein Mönch
legt Feuerholz nach. Der Sender der Nachricht
kommentiert auf Chinesisch:
“In den Tempeln werden nicht nur
mehr Verstorbene eingeäschert,
die Mönche und Nonnen kümmern sich um Waisenkinder,
sie helfen den Laien bei allen möglichen Sorgen.”
Ich erinnere mich an ein anderes Bild,
das hab ich in Luang Prabang
vor drei Jahren und acht Monaten selbst aufgenommen.
Es hat sich auch in mein Gedächtnis eingebrannt,
als etwas Heilsames:
Sechs junge Brüder in roten Roben,
ein schwarzer Hund, ein fremdes Mädchen in Dunkelblau
scharen sich um ein tanzendes Feuer.
Außerhalb dieses Rahmens sind noch im Bild dabei
ein Haufen Chinesen, das sind wir Dichter von NPC,
wir bringen Poesie. Heuer im Frühling aus China
sind Ärzte gekommen, mit Medikamenten, Masken und Impfungen.

1. September 2021
Übersetzt von MW am 3. Oktober 2021

《新诗典》小档案:江湖海,60后,湖南人,居广东。中国作协会员,新诗典诗人。1979年起发表诗歌、小说、散文、评论1000多首(篇)。出版个人专著20余部。作品入选100余种选本,被译为英、德、俄、法、日、韩等多种文字。获NPC李白诗歌奖金奖、亚洲诗人奖、深圳第一朗读者最佳诗人、广东有为文学奖诗歌奖、井秋峰诗歌奖年度大奖等多个奖项。

新世纪诗典11,NPC10月4日,3836首,1209人。第29个江湖海(广东)日

伊沙推荐:
整合之诗:将《新诗典》文化与当前疫年文化巧妙有效地整合在一起,令人感慨万千,疫情尚未完全控制,地球的未来莫测,我希望在未来我们想起这些出国的经历时不会说:那是《新诗典》的黄金时代。

况禹点评《新诗典》江湖海《画面》:三四年间,天地翻覆,无论是驴友,还是诗人,还是其他的人群,几乎关于生活的所有,人们都在从头适应,从头学起。剧变固然令人惆怅,但滔天疫情下,诗歌又何尝不是心灵之药呢。

黄开兵:那幅照片,我还有印象,画面很令人深刻!和平温暖,诗人诗歌;疫情死亡,医生药品……画面重叠间呈现出悲悯情怀。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黎雪梅读《新世纪诗典》之江湖海《画面》:但凡你去过某个地方,在那里留下了自己的脚印,无形中那个地方就与你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那里的荣辱兴衰也会牵动着你的喜怒哀乐。诗人眼前视频中呈现的悲惨凄凉的疫情景象,与多年前狂欢美好的回忆形成鲜明的反差,令人油然而生淡淡的忧伤,两种画面的叠映中交织的是跨国之谊和诗人之情,还有隐隐作痛的担忧。巧妙的构思,情感的把控,以及文字产生的张力,都彰显出诗人卓越的诗写功力。诗的最后“今年开春之后/前往的是中国医生/他们带去药,口罩和疫苗”,我们看到的不仅是文化的输出,更有中国医生救死扶伤的人间大爱和国际主义精神,让人温暖又心安。

晏非跟读《新世纪诗典》|2021.10.3诗人江湖海《画面》
直到此刻,老挝的新冠疫情仍在持续蔓延,但总体上并不算严重。截止10月1日,老挝境外输入病例27例、本土病例437例;累计确诊病例24310例,死亡19例。这在相当程度上得益于诗人提到的中国医生,提到的药、口罩和疫苗。这首诗从现实的画面切入记忆的画面,从疫情时不时的提醒强行返回三年多前此地一派祥和的情景。这种对比是抖动的,剧烈的,也是丰富的,能看出这样一个崇尚佛教的国家对待生死的态度,以及对待人的态度。“火焰”一词既灼心,又照亮了整首诗。灾难下的火焰,一个重要使命就是超度亡灵火化遗体,因而是死亡之火、祈祷之火;记忆里的火焰,则是六个红袍少僧、一只黑狗、一个少女围簇一起舞蹈的薪火,因而是希望之火、生命之火。给诗人造成强烈视觉冲击,难以释怀的可能还有一点,那就是两种不同意义的火焰竟在同一座城市点燃!资料显示,2018年2月初,新诗典诗人专门组织过西双版纳-老挝行,其中新世纪诗典第50场,正值新诗典2500首诗之夜,就是在琅勃拉邦举行的。诗中写到的琅勃拉邦,算是老挝比较繁华的城市了。短短几年,今非昔比,物是人非,几多悲欢,令人感叹。所幸这一切,有新诗典诗人见证,这位名字里每个字都蓄满水的诗人把两个画面定格,把诗人和医生定格,显得意味深长。事实上,对于任何一个苦难中的国度,诗人和医生,天然承担着“疗愈”之职,二者皆深怀仁爱之心,二者皆有大造于世,我想,老挝的天空一定会铭记他(她)们吧。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马金山|读江湖海的诗《画面》的十一条:
1、简洁语言本身的韧性,或者说弹跳力,给诗意注入了新鲜活力的同时,更增添了它的无穷活力与独特魅力;
2、文本是诗人生命的骨头,生活的血肉,呼吸与声音,还是迷人的身材与心跳;
3、江湖海,60后,湖南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1979年起发表诗歌、小说、散文、评论1000多首(篇)。出版个人专著20余部。作品入选100余种选本,被译为英、德、俄、法、日、韩等多种文字。获NPC李白诗歌奖金奖、亚洲诗人奖、深圳第一朗读者最佳诗人、广东有为文学奖诗歌奖、井秋峰诗歌奖年度大奖等多个奖项。现居广东;
4、江湖海其人,充满了血性的色彩,这是2015年长安诗歌节第163场(深圳专场)的诗会上,我读了一首《两个小孔》,而受到非口语诗人极度的排斥与讥讽,却受到其仗义执言好诗时我感受到的,与此同时,通过对其日常的关注,能够感受到其对待工作就像对待诗歌一样,充满了期待与热情;
5、江湖海的诗,首先凸显出来的是高产,其次就是对个体生活与经历的呈现,既直击现场,又触动人心,并给人带来巨大惊喜的同时,还给人以强烈的力量感;
6、回到本诗,先由看到网络上的国外事物,再回到记忆里曾经所经历过的种种情景,融合于一体,构成了一幅幅色彩斑斓的世界,一切都在同一个时代,却有着不同的变换莫测的人生故事;
7、诗中从几个角度描述,以细腻的笔触呈现出独特的异域风情,并由此带来了不同的文化元素,还能够深刻感受到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善念,这不仅仅是诗的魅力,更应该是文化的胜利;
8、此诗的诗维虽然复杂,却层次分明,犹如一幅画面上的不同色块,既相互兼容,而又相对独立,这也正是本诗在诗维逻辑上,最值得珍视的部分;
9、就诗的内容而言,生动鲜活的画面,何尝不是一首诗呢,更何况带着现实的残酷与大爱和温暖;
10、本诗给予诗人的启示:“我们所经历的这个时代的一切,正在一步步成为史诗”;
11、当代之诗,情景之诗,融合之诗。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伊沙主持 | 新世纪诗典11一周联展(2021.9.26——10.2)

伊沙主持 | 新世纪诗典11一周联展(2021.9.26——10.2)

ULMENBLÄTTERREGEN – 里所 Li Suo

10月 1, 2021

Li Suo
ULMENBLÄTTERREGEN

Omi klettert auf einen Baum,
Ulmenblätter pflücken.
Ihre Schwägerin kann vor Hunger nicht klettern
und bittet Omi, sie raufzuziehen.
Omi sagt, das schaff ich nicht,
da fallen wir beide runter,
und die Familie ist verhungert.

30 Jahre nach der Revolution von 1911
scheint die Sonne auf Omi, zwölfjährig, mager,
und auf ihre Schwägerin, noch magerer.
Das Mädchen auf dem Baum greift aus ihrem Korb
eine Handvoll Blätter,
lässt auf die Schwägerin, der schwindlig ist,
einen Regen zum Essen niedergehen.

Januar 2021
Übersetzt von MW am 1. Oktober 2021

新世纪诗典作品联展#里所#(23.0)

 

伊沙推荐:小中有大,游刃有余。今夏内蒙草原帐篷诗会订的货。疫年成全诗,里所长了一大块后下不来了,可喜可贺。本诗在十月上半月推荐诗中可居亚军。

新世纪诗典11,NPC10月2日,3834首,1209人。第23个里所(北京)日

《新诗典》小档案:里所,诗人、译者、编辑。1986年生于安徽,在新疆喀什度过中学时期,现居北京。2006年开始写诗,2008年本科毕业于西安外国语大学,2012年获北京师范大学硕士学位。出版有诗集《星期三的珍珠船》,译作《爱丽丝漫游奇境》、布考斯基书信集《关于写作》。

况禹点评《新诗典》里所《榆叶雨》:记得去年春天,各地防疫任务艰巨的时候,避住在路上空阔少人的郊外,家人摘了不少簇新的榆钱儿,和面做成团子,一面吃一面感慨,此物在饥荒之年,曾救下过多少人命。本诗带读者回到了1941、1942年前后的岁月。那应该是因小说和电影而变得颇为著名的灾荒年代。但诗中所写,却又是来自真实的生活。这样的生活今天想来,依然是凄楚的。当然,在时间的长河中,又是平凡的。毕竟,还有更痛不欲生的岁月。后人写这些,不止是为了追祭缅怀先辈,更是为了显示人类对这样一种生活的拒斥。愿它们永不再来。

黎雪梅读《新世纪诗典》之里所《榆叶雨》:本诗以上世纪四十年代大饥荒为背景,记录了一家姑嫂二人在树上觅食的生活场景,也是当时万千家庭的一个缩影。因时代较为久远,诗中所写让现在的很多人难以置信,只在年龄比较偏大的人群中还有残存的记忆。残酷的现实扑面令人感到窒息,然而即便在这种艰难的生存环境之下,仍闪烁出的人性的光芒。那些从“奶奶”手中下的“可以吃的雨”,是生存的希望和火苗,足以照亮那漫漫长夜,是人之所以为人的高光时刻,当载入诗史,足以照亮后世。

晏非跟读《新世纪诗典》|2021.10.1里所《榆叶雨》

榆叶,因其外形圆薄,状如钱币,故也称榆钱。这种榆钱,在中国多少代人的记忆里,饥馑时可以当救命之钱,大自然所赐之钱。即便到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榆钱仍是众多乡村少年胃袋里最香甜的记忆。这是一首与榆钱有关的回忆之诗,表现的正是饥荒之年,奶奶和她的小嫂子靠榆钱存活下来的真实场景。
这首诗可以理解为三个特写镜头的组合,有小电影的效果。第一个镜头,特写“爬树摘榆叶”,镜头是灰暗的,但仍然有一丝希望;第二个镜头,感觉诗人一下子把镜头后置,用阳光那束光聚光到两个瘦弱的女孩子身上,用“瘦”和“更瘦”特写出了那个食不果腹的年代,是一种必要的背景交待。第三个镜头,气氛一下子明亮起来,欢快起来,这得益于这位少女奶奶灵机一动,给树下饿得快晕倒的嫂子“下起榆叶雨”,这一阵“可以吃的雨”,不止滋润了生命,也一扫灰暗的色调,把全诗染得发绿透亮,让人感受到苦难中的温情!
全诗三段高清晰的诗写像素,戳在眼前,仿佛诗人穿越到了现场,甚至就置身在那个现场,亲眼目睹,快速写就。几乎可以肯定,诗人写到最后内心是喜悦的,读者读到最后内心也会是喜悦的,不过仍然属于悲喜交集的范畴。

马金山|读里所的诗《榆叶雨》的十一条:
1、诗歌的绝妙之处在于,用朴素的语言,把事物说清楚;
2、写无定法,能够真诚地打动人心的作品,就是好作品;
3、里所,诗人、译者、编辑。1986年生于安徽,在新疆喀什度过中学时期。2006年开始写诗,2008年本科毕业于西安外国语大学,2012年获北京师范大学硕士学位。出版诗集《星期三的珍珠船》,译作《爱丽丝漫游奇境》、布考斯基书信集《关于写作》。现居北京;
4、里所的诗,越来越触及生活的切面,还原并升华事物本身的质感,在生命的细节表达中,凸显生命力,且由此给人以强大的震撼力;
5、一段饥饿史,小人物史,活生生的现实,记忆里最悲惨的时刻,在作者细腻的笔触下,新鲜的语言里,构成了极富生活质感的时代原貌;
6、诗一入笔,直抵生活现场,引发到奶奶的身上,并在一系列生动的细节内部,还原了一个时代本真的样子,关乎生活,关乎生命,关乎生存;
7、尤其是诗中瘦小的人,形象而鲜活的画面,好像一个高清的摄像镜头,提炼出紧密且疏缓的情节,却渲然出现实生活中最饱满的一面;
8、而榆叶在那个作为粮食的年代,在当下人面前,已经是有钱人在饭桌上的美味佳肴,既是岁月的轮回,还是生活的巨大变化;
9、结尾的镜头,调皮可爱的生动描述,新鲜的比喻,给人带来喜悦感觉的同时,又给人以内心的震撼;
10、本诗给予诗人的启示:“把听来的事物,写出鲜活的感觉与真实的画面,是一个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
11、苦难史诗,小人物诗,生存之诗。

马金山九月十一条

(本期诗人:赵克强、左右、高歌、摆丢、曲有源、
大九、周芳如、亚黎、范可心、图雅、
香香美食居、喵小咪、万野、暮云平、孙丽珠、沈浩波、徐江、南人、李岩、马金山、君儿、莫高、木匠、第一闲人、劳淑珍、宗尕降初、夏微、霍巧玲、蓝色妖姬、圆白点)

马金山读《新世纪诗典》诗的十一条(2021年9月合辑)

 

黄平子读里所《榆叶雨》

——《新世纪诗典》3834

榆叶雨

里所

奶奶爬到树上
摘榆叶
她嫂子饿得爬不了树
叫奶奶拉她上去
奶奶说我可拉不动
你要是把我也坠下去
一家人今天就饿死了

民国30年的阳光
照着十二岁的瘦奶奶
和她更瘦的小嫂子

树上的少女忽然从筐中
抓起一把叶子
给她快晕倒的嫂子
下了一阵可以吃的雨

2021/01

黄平子读诗:民国30年就是1941年。维马丁先生问是不是1942年的河南大饥荒。里所说,她的老家在安徽阜阳。这就是不是的意思。1942年的河南大饥荒有两个大背景,一是1938年6月,蒋介石为抵御侵华日军西犯,下令炸开花园口段黄河堤坝,使河南、安徽、江苏三省44个县成了黄泛区。二是抗战进入了关键的相持阶段。1941年,安徽还有榆树叶子吃,当然还没有到最苦的时候。虽然十二岁的“奶奶”很瘦,虽然“奶奶”的小嫂子更瘦。诗中有几个值得关注的细节,第一个是:“她嫂子饿得爬不了树”。爬树本来应该是孩子和男人的事,“奶奶”的小嫂子,一个小媳妇也来爬树,肯定是迫不得已的事。第二个是:“你要是把我也坠下去/一家人今天就饿死了”,一家人的命竟然悬于一个十二岁的小朋友之手,命运之神多么会捉弄人啊。第三个是:“树上的少女忽然从筐中/抓起一把叶子/给她快晕倒的嫂子/下了一阵可以吃的雨”,这阵可以吃的,自然是榆钱雨。这是民国30年唯一的亮点。
2021年10月1日20点33分

 

 

 

 

MITTHERBSTMOND – 伊沙 Yi Sha

9月 28, 2021

Yi Sha
MITTHERBSTMOND

heuer im mondjahr
der mond am 15. 8.
war vor allem gelb
wie eine ganz runde
selbstgemachte torte
mit wirklich sehr viel
ei

Übersetzt von MW im September 2021

 

《中秋月》
伊沙

今年
八月十五的月亮
黄是最大特色
像一块圆圆的
鸡蛋加得过于实在的
自制蛋糕


Yi Sha
TRAUM 1826

In der zweiten Nacht
nachdem ich beim Tor vorbeigegangen bin,
hab ich von meiner Schule geträumt,
der Dritten Mittelschule von Xi’an.
In einer Nacht mit starkem Wind, ohne Mond
kann ich nicht heraus
aus dem Hof,
als wär ich im Horrorfilm
die Hauptperson.

Übersetzt von MW im September 2021

 

《梦(1826)》
伊沙

在从它门口
经过的第二天晚上
梦回母校
西安三中
在月黑风高之夜
封闭庭院式的校园
我出不来了
像恐怖片的
主角

 

Yi Sha
BONUS-POESIE

Jedesmal, wenn ich das Hotel seh,
das All Seasons Hotel,
denk ich an Poesie
als Geschenk für die Kunden,
obwohl sie noch gar nicht
mich hergeschenkt haben,
sondern den von meiner Frau und mir
übersetzten Martin Winter.

Übersetzt von MW im September 2021

 

《送诗的酒店》
伊沙

每次看到
全季酒店
我心里都会说:
给顾客
送诗的酒店
虽然还没有
送过我
但送过
我和老G译的
维马丁


Yi Sha
15. TAG NACH VATERS TOD

Jahreszeit ändert sich,
ich acht immer noch
auf das wechselnde Wetter,
merk aber auf einmal,
niemand ermahnt mich.

Übersetzt von MW im September 2021

 

《父亡第15天》
伊沙

换季时节
我还在关心
天气的瞬息万变
忽然发现
已经无人叮嘱

 

Yi Sha
TRAUM 1827

Sternenhimmel,
Fische schwimmen.

Übersetzt von MW im September 2021

 

《梦(1827)》
伊沙

夜望星空
鱼翔浅底

 

Yi Sha
KEINE SCHMUTZIGEN WÖRTER

ich glaub immer,
die beziehung von mensch und natur,
ohne austreten
können die beiden nicht eins werden.

September 2021
Übersetzt von MW im September 2021

 

《不说秽语你以为我就写不了吗》
伊沙

总是感觉
人与山河大地的关系
不排泻一下
就不算融为一体

 

Yi Sha
MODERNE GEDICHTE: GUT ALS NOTIZBUCH

Gestern frag ich meine Frau:
„Die Tante vom jüngeren Onkel
hat uns letztes Jahr Niangao-Kuchen geschenkt,
zu welchem Feiertag?
„Weiß nicht mehr.“
„An dem Tag waren wir
beim Changning-Palast …“
Sie erinnert sich nicht.
Heut in der Früh
seh ich die Zeitschrift „Masken“
hat ein Gedicht von mir.
In dem Gedicht
steht das mit dem Kuchen war am Nachmittag
vom Heiligen Abend.

Übersetzt von MW im September 2021

 

《现代诗:记事的功能》

昨天我还问妻:
"小舅妈给咱们
送年糕是在去年的
什么节日?"
"记不清了"
"就是咱们
去常宁宫的那天……"
妻还是想不起来
今晨
我见《脸谱》微刊上
选发了我的一首诗
该诗告诉我
这件事发生在
去年平安夜的下午

 

All photos by Yi Sha

All photos by Yi Sha

Yi Sha
3 WOCHEN NACH VATERS TOD

Friedhof Shou Yang Shan,
elf Uhr am Vormittag,
Totengeld verbrennen.
Beim Anzünden, in dem Moment
hört der Regen auf,
der uns das Mondfest
und die nationale Olympiade
die ganze Zeit durchnässt hat.
Aber ich hab schon gehört,
nach dem Nationalfeiertag,
grad wenn wir das Poesie-Kochen machen,
da kommt wieder
der Regen.

September 2021
Übersetzt von MW im September 2021

 

《父亡三七日》
伊沙

寿阳山陵园
上午十一点
祭奠亡父烧纸钱的火
点燃的一瞬间
自中秋节后开始下
浇透了全运会的雨
住了
但听说
等国庆节后
厨艺诗会举办时
另一场雨
还会再来

 

Yi Sha
TRAUM 1824

Im Nachlass meines Vaters
ist ein Auto,
ein Spielzeugauto.

September 2021
Übersetzt von MW im September 2021

 

《梦(1824)》
伊沙

在父亲的遗产中
有一台车
玩具车

 

Yi Sha
VATER UND SOHN

In der Mittelschule,
wenn jemand seinen Vater erwähnt hat,
wollt ich nichts davon hören.
Das hat sich geändert,
als ich jemanden hatte
der mich erwähnen kann.
Erst dann hab ich auch meinen Vater erwähnt.

Übersetzt von MW im September 2021

 

《子与父》

记得上中学时
别人提父亲
我是不愿听的
我开始愿意听
甚至自己也开始提
是在我也有人提
之后


Yi Sha
LIVE-UNTERRICHT

meine erste lehrveranstaltung
in diesem semester
wird von studierenden
live übertragen.
aus einem corona-gebiet
hat es jemand nicht hergeschafft.
deshalb macht jemand mit handy
und ständer
die übertragung.
dieses detail
gibt mir auftrieb
und spornt mich an.

15. September 2021
Übersetzt von MW im September 2021

 

《上课》
伊沙

本学期
第一次上课
有直播
一个学生
为另一个
因在疫情风险区
而延迟报到的学生
架上手机
做了直播
这个细节
成为我
将课上好的
新动力

 

Yi Sha
AN MEINEN GEOGRAPHIELEHRER

ich hab in PUPPENTHEATER
über ihn geschrieben.
heute hab ich mir plötzlich gedacht,
so alt wie er sein muss,
wahrscheinlich war er noch nie im ausland,
und wegen seiner gesundheit,
wahrscheinlich hat er die welt schon verlassen.
ich denk an damals,
er hat mir so viele orte,
so viele namen,
wo er nie war,
vorgetragen wie verse,
voller gefühl,
extra für mich,
so lernte ich von anfang an
die welt zu lieben
und kein lokaler trottel zu werden.

Übersetzt von MW im September 2021

 

致我的地理老师
伊沙

我在《木偶剧场》中
写过他
今晨我忽然想到
由于岁数的因素
他可能至今未出过国
由于身体的因素
他可能已不在人世了
遥想当年
他把他从未抵达过的
那么多的地方
那么多的地名
朗诵诗一般
充满感情地
讲授给我
让我从根儿上开
学会爱世界
不做土巴佬

Yi Sha 1993, photo by Jiang Tao

Yi Sha 1993, photo by Jiang Tao

Yi Sha
HORROR-EXTREM

geistermofa
geisterauto
geisterzug
geisterboot
geisterflugzeug
geisterraumschiff
geistersatellit
geistermond
geistersonne
geistererdball
geisterweltall

September 2021
Übersetzt von Jacqueline und Martin Winter im September 2021

 

《恐怖至极》
伊沙

幽灵摩托
幽灵汽车
幽灵火车
幽灵船
幽灵飞机
幽灵飞船
幽灵卫星
幽灵月亮
幽灵太阳
幽灵地球
幽灵宇宙

 

Yi Sha
! ! !

Mein Vater ist von uns gegangen,
ab jetzt werd ich vielleicht noch
von Älteren ermahnt und ermutigt,
aber sicher nicht mehr
mit so vielen Rufzeichen!

September 2021
Übersetzt von MW im September 2021

 

《!!!》
伊沙

父亲走了
往后或许
我还会得到
长辈的叮嘱与鼓励
但是再也不会夹杂
那么多的感叹号了

Picture by Xing Hao

Picture by Xing Hao

Yi Sha
IM HERZEN

Warum starr ich die ganze Zeit
auf ausländische Filme?
Weil früher für mich
als Kind und als Bursch
die Filme die Welt waren.
Von diesen Filmen her hab ich
meine ersten guten Gedichte geschrieben.
Heute,
indem meine Zeit alt wird mit mir,
ist es immer noch so.

September 2021
Übersetzt von MW im Sept. 2021

 

《心思》
伊沙

我为什么
死死盯住外国电影不放
因为曾经一度
从童年到少年
它是我全部的世界
并因此而写出过
最初的好诗
今后
当时代与我一起老去
它仍然会是如此

Picture by Xing Hao

Picture by Xing Hao

 

Yi Sha
MILIEU

Vorm Südttor der Uni
an der Straße
ein Lastwagen,
eine Bauersfrau
sammelt Recycling.
Scharf
und grob
ist ihre Sprache,
mit schmutzigen Wörtern:
„Du Schasverkäufer!
Du Furzfabrikant!“
Ich hör das,
für mich klingts
so warm und vertraut,
ich bin schon als Kind
damit aufgewachsen,
und hab es genau
in Romanen beschrieben.

September 2021
Übersetzt von MW im Sept. 2021

 

《环境》
伊沙

校南门外
马路边上
一个拉架子车
收破烂的农妇
尖锐地
粗鲁地
骂出了人间
最脏的话:
"你个卖P货!"
我听着
好熟悉
好亲切
我打小
就是听着
这种话长大的
《中国往事》
所写属实

Picture by Xing Hao

Picture by Xing Hao

Yi Sha
TRAUM 1831

Ich träum von einer Dichterin.
Alle männlichen Dichter im Traum
in Beziehung zu ihr,
das stimmt alles nicht.
Aber sie selbst, soweit sie kenne,
das ist wie in Wirklichkeit.

September 2021
Übersetzt von MW im Sept. 2021

《梦(1831)》

伊沙

梦见一位女诗人
我梦见的
与之有关的男诗人们
都是不对的
但对她的认识
梦与现实无异

Yi Sha
TRAUM 1832

Bin vielleicht noch in Hohhot,
Xu Yan bringt mich in ein Gasthaus,
wie ein mongolischer Palast.
An der Tür zum Separee in einem Becken
schwimmen zwei Schildkröten.
Xu Yan sagt:
“Die essen wir heute.”

September 2021
Übersetzt von MW im September 2021

《梦(1832)》

伊沙

好像还在呼和浩特
徐厌带我去一家
蒙古王府式的酒楼
包间门口的水盆里
游着两只乌龟
徐厌说:
"今天我们就吃它"

Picture by Xing Hao

Picture by Xing Hao

 

Yi Sha
TRAUM 1830

Ein Mensch
bringt Regen.
Wohin er auch geht,
bringt er den Regen mit.

September 2021
Übersetzt von MW im Sept. 2021

 

《梦(1830)》

伊沙

一个人
自带雨季
走到哪里
把雨带到哪里

 

WAS VATER GEDACHT HAT – 夏微 Xia Wei

9月 27, 2021

Xia Wei
WAS VATER GEDACHT HAT

Vater war Armeearzt.
Er war in Hebei stationiert,
in der alten Stadt Xingtai.
Nur wenn er Urlaub hatte,
kam er zu Mutter zurück nach Beijing.
Ich war drei,
wir wohnten in der Qianmao Hutong,
Xinjiekou.
Meine Mutter war im Xiehe-Spital,
sie hatte meine Schwester geboren.
Vater ging sie mit mir zusammen besuchen.
Wir nehmen den Bus,
auf einmal drückt er
ganz fest meine Hand.
Die ganze Fahrt ist er bedrückt,
er ist mir sowieso fremd.
Und dieses finstere Gesicht.
Im Spital sehen wir Mama,
die ganze Bedrückung muss jetzt heraus,
ich fang laut an zu heulen.
Mama weiss, Papa weint mit,
weil sie mir
keinen kleinen Bruder geboren hat.

Uebersetzt von MW im September 2021

伊沙推荐:赵立宏组稿推荐过来一组山西长治诗人的诗,成功入典四位。地方诗人欲使其影响扩大到中国诗坛乃至中文诗坛,我想不出比《新诗典》更便捷有效的跑道了。夏微这首在其中比较突出,信息丰富,丝丝入扣,叙述颇有韵味。

​况禹点评《新诗典》夏微《父亲的心思》:人心的变化,说快也快。转眼已是生儿子,被解嘲为“赔钱货”的时代了。诗中所写的主人公的微妙心思,恰好可以留作几千年中华农业文明下性别价值观的一个较近标本。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新诗典》小档案:夏微,女,本名音璠。1964年9月生于北京,高校声乐教师,现居山西长治。喜爱诗词和诗歌写作,主要从事声乐教学与诗词歌曲的创作。作品多存于网络,偶在市报和市文联刊物《惊蛰》、《漳河文学》、《潞州文学》等发表。

黎雪梅读《新世纪诗典》之夏微《父亲的心思》:父亲的心思如果不说出来,当子女的不一定能猜中,而和父亲生活多年的母亲应该能猜个八九不离十。在一个特定的时间和场合里,“我”和“母亲”同样是委屈地“哭”,又都是因“父亲”而起,但哭中包含的原因却并不相同。诗人不疾不徐娓娓道来,虽是一段久远的回忆,但读来犹如身临其境;时代感、根深蒂固的传统思想,以及丰富而细腻的情感交织在一起,都令本诗有着厚重而绵密的质感,显得如此卓尔不群。

晏非跟读《新世纪诗典》|2021.9.26夏微《父亲的心思》

母女都哭了,母亲因二胎没有生下带把的对丈夫感觉亏欠而哭,女诗人作为长女,因父亲一路没好气委屈而泣。诗中父亲的心思,有着从传统承继来的重男轻女的心思,有着毕竟时代有所变化重男轻女也变得含蓄隐忍起来的心思,当然也有着父亲内心难以名状的矛盾。这位父亲本身是医生,而且还是军医,他的职业使得他的表现当然与一般父亲有所不同,虽然并无本质不同。我想这位父亲肯定是提前就知道了他又得一女的消息,这对他来说肯定不是那么好的消息,人往往可能就是这样,事情要久不来,要来就一起扎堆,父亲坐上公共车,“不知道他怎么/把手给挤了”,透过语言的车窗,那分明就是一个时代的力量把他的手给挤了!这一细节的呈现,加上最后母女两人一起哭的爆发力,让我们一下子记住了这首诗。

马金山|读夏微的诗《父亲的心思》的十一条:
1、写作是蠢人的事业,太过精明的人,写不好耐人寻味的东西,至少耐力是一个考验;
2、于写作者而言,无论何种题材,都不能搁置过久,否则就会有流产的可能;
3、夏微,女,本名音璠。1964年9月生于北京,从事声乐教学与诗词歌曲的创作。作品多存于网络,偶在市报和市文联刊物《惊蛰》等。现居山西长治;
4、山西的整体诗坛环境并不好,不好在众人对口语诗的不屑与排斥,而长治的诗坛则不然,不仅生态良好,且在一批好的口语诗人不断的成长过程中,影响着整个长治诗坛的阵容在更大范围内的影响力;
5、回到本诗,将过往的记忆,又重新唤起,在平铺直叙式的描绘里,把细节之处写得生动形象,语言通俗而又极富感染力,并绕有滋味;
6、诗一开头,即交待出父亲生前的职业身份,以及工作状态情况,并将家庭住址和生活信息予以描述,呈现出人生的背景与底色;
7、笔触一转,勾勒出记忆深处最为深刻而复杂的现实生活,在细腻的情景带入下,让人觉得身临其境,沉实而且饱满;
8、诗中流露出来的传统观念,在自然的气息里,显现出复杂而微妙的情感,其中暗含着无以名状的本真状态;
9、结尾点亮了整首诗,也回应了现实的问题,将一个时代的问题揭露了出来;
10、本诗给予诗人的启示:“记忆犹新的事物,就是鲜活的生命力”;
11、观念之诗,记忆之诗,时代之诗。

父亲的心思
夏微

父亲生前是军医
部队在河北古城
只有探亲假时
才回北京和母亲团聚
那年我三岁
家住新街口前帽胡同
母亲在协和医院
生了妹妹
父亲带我去医院探望
乘坐公交车时
不知道他怎么
把手给挤了
一路没好气的
本来就对他陌生
脸色又那么重
到了医院一见着母亲
所有的委屈瞬间爆发
哇的一声哭了起来
母亲知道,父亲是
因为她生的不是弟弟
和我一起哭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LAND OHNE FRAUEN – 第一闲人 Diyi Xianren

9月 23, 2021

Diyi Xianren
LAND OHNE FRAUEN

ich krieg den anruf,
hab mich noch nicht gemeldet,
da unterbricht sie mich schon:
bruder, du kriegst kein kindermädchen,
du kriegst keine frau auf dem land.
weißt du wie alt mein sohn ist,
er ist 29,
hat noch keine freundin.
nicht dass er nichts besonderes wär,
nicht, dass es daheim nicht so gut wär,
es gibt einfach keine frau
auf dem land.
auch eine wie ich in meinem alter
kommt nur zum frühlingsfest für ein paar tage
und ist dann wieder weg.
so eine alte mama
kann ich ihn auf jeden fall nicht
suchen lassen.

2021-02-18
Übersetzt von MW im September 2021

 

 

《新诗典》小档案:第一闲人,男,属龙,本名吴宁洲,当过兵打过仗,做过公务员。办了提前退休 ,或游泳或云游。喜欢写点东西。

伊沙推荐语:在本典以军事题材引人瞩目的第一闲人,换成其他题材也不错,阅历抑或生活的积淀使然。我说过,口语诗让诗回归了文学,它的写作完全合乎文学原理,让有劲儿的诗人使得上劲儿了,而不是瞎折腾。

况禹点评《新诗典》第一闲人《乡里没了女人》:几十年前的国人,盼望着城市化;今天的城里人,却又开始向往过往记忆里的农村。淳朴、低成本劳动力的日子,已经一去不返了,我们不适应,全世界也跟惊讶,可生活——就是这么推进的。本诗以对一段电话转述,侧写出了这个大时代。

黎雪梅读《新世纪诗典》之第一闲人《乡里没了女人》:是啊,除了老人和小孩,“乡里没了女人”,这是不争的事实,在很多地方都普遍存在。不要说29岁的好小伙在乡里找不到女朋友,就连找个保姆都如此的困难。本诗没有直接去表现农村暴露出来的人口和社会、经济等方面的问题,而是巧妙地通过“我”和“她”对话的方式,将隐藏在文字背后残酷的现实浮出水面,不但节省了诸多笔墨的铺垫,令诗歌简洁明晰;并且由当事人直陈其言,也更加地使内容真实可信。有责任和担当的诗人从来不会缺失,而诗的功用和价值也由此得以体现。

黄平子读第一闲人《乡里没了女人》

——《新世纪诗典》3826

乡里没了女人

第一闲人

电话接通
我才开口
她就打断我道
大哥,找保姆
不能在乡下
你知道不
我儿子29岁了
没谈女朋友
不是孩子不优秀
也不是家里条件差
是乡里
没了女人
也就我这年龄的
过年回来几天
过完年就走了
总不能让我儿子
找个妈吧

2021.02.18

黄平子读诗:“电话接通/我才开口/她就打断我道”,打断别人说话当然是不礼貌的。“她”会打断“我”的话至少说明:“她”和“我”比较熟;“我们”先前讨论过这个话题;“她”知道“我”要说什么。“大哥,找保姆/不能在乡下”,这应该是“我俩”争论的焦点。“我儿子29岁了/没谈女朋友”,这是要给儿子找临时保姆吗?看起来像要找女朋友。“不是孩子不优秀/也不是家里条件差/是乡里/没了女人”,点题,现在很多乡里不仅没有女人,也没有男人,连孩子也没有了,都去了进城。大人进城务工,小孩子进城读书。“也就我这年龄的”,这是走不了的留守女人。“过年回来几天/过完年就走了”,这是“儿子”的情况。“总不能让我儿子/找个妈吧”这不是给“儿子”找保姆,是找临时女朋友的节奏。“儿子”难得回家一趟,做母亲的是要通过找保姆让“儿子”接触一下女人吗?“乡里没了女人”,城里找到的保姆,大多也是“出口转内销”的吧?
2021年9月23日17点50分

 

 

OLD PAPERS – 莫高 Mo Gao – ALTE ZEITUNGEN

9月 21, 2021

Mo Gao
OLD PAPERS

I have begun to write with a brush,
and to save paper,
found a big heap of old news.
They call it old news,
actually it doesn’t look like anyone read it.
I think I haven’t read papers in over ten years.
While I’m writing,
I am reading some headlines.
These great thick characters,
they’re influencing me.

Translated by MW in September 2021

Mo Gao
ALTE ZEITUNGEN

In letzter Zeit schreib ich gern mit dem Pinsel.
Um Papier zu sparen,
hab ich einen Haufen alter Zeitungen gefunden.
Alte Zeitungen,
sie schauen aber gar nicht gebraucht aus.
Hab auch über zehn Jahre keine Zeitung mehr in der Hand gehabt.
Beim Üben mit dem Pinsel
schau ich ein bisschen die Schlagzeilen an.
Diese dicken, groben Zeichen,
die haben Einfluss auf mich.

Übersetzt von MW im September 2021

新世纪诗典作品联展#莫高#(5.0)

伊沙推荐:很有意思很有趣,习书者体会犹深。什么是诗?如果说破便不存在的东西,即诗。这便是阐释学的诗评模式,弄不好便成为诗之敌。

况禹点评《新诗典》莫高《旧报纸》:本诗揭出了报纸时代生活的一奇——除了输送资讯,报纸还有以下三大用处——练书法、卷烟叶、上公厕。本诗貌似着重落笔于前一种,但又不全是,它在有意无意之间隐含的信息量极大,关乎精神,也关乎个人的认知。没有执着于讨论,而且恰到好处的呈现。

​《新诗典》小档案:莫高,近五十,说人话,写口语诗!

新世纪诗典,NPC9月22日,3824首,1205人。第5个莫高(四川)日

 

9/11, 20 years on

9月 12, 2021

20

9/11 is like 1989.
People will remember.
20, 30, a hundred years after.
One such year is more than enough
in a lifetime, if you were there
among the carnage
or when the wall came down,
or was opened​, at first.
I was on a beach in 1989,
in the winter.
Weeks on a beach,
and Romania burned,
after Czechoslovakia didn’t,
and so on and so on.
A beach in Thailand, sunset beach.
Sunrise is on the other side
of the peninsula.
There is a mountain in between,
and there was one water buffalo left,
as far as I remember.
Krabi, Krabi! crie the boatsmen,
we didn’t go back to Krabi, the nearest town,
for quite a while.
Newspapers were from days ago, a week ago.
It was a marvelous year.
In 1989, I was in Taiwan, and in between, in the US and in Thailand.
In 2001, I was in Beijing.
Jackie worked in the Austrian embassy.
I was teaching and translating.
We saw it on TV, not right away,
as far as I remember.
We talked to friends and relatives
on the phone.
It was two years after 1999,
when Belgrade was bombarded.
They bombed the Chinese embassy,
it’s still not clear why.
I was in China then too,
in Chongqing.
I cried when I saw the towns over there on TV,
it looked too much like home.
They did to Belgrade what the Serbian side
had done to Sarajewo, and other cities,
and there was the massacre of Srebrenica
and so on and so on.
Yugoslavia is the place in Europa
that had no walls coming down in 1989,
rather some going up, more and more.
In 2012 we did a magazine issue here in Vienna,
Headfirst through the Great Wall of China,
or something like that.
It was crazy.
We had Yan Jun for reciting poetry and drama,
and we had Hui Ye, a very versatile local artist, mostly based in Austria.
Yan Jun is a famous poet and experimental musician from Lanzhou,
lives mostly in Beijing, very much on the fringe.
So we were doing a small local magazine,
but we were so excited, we told all the world!
I did, mostly. It was really great.
We had Yugoslavia, mainland China, Taiwan
and a Turkish German author wrote
the Great Wall was a sleeping dragon
that woke up once in a few centuries
and people came to grief.
And the magazine editor wanted to kill that,
thought it was disrespectful.
I don’t think he knew anyone from China.
How is this about 9/11?
9/11 was like 1989, in a way.
Everyone knows what happened in 1989,
or everyone doesn’t,
depends where you are.
There are still thousands of people
who died in New York on that day,
but there are no remnants.
They are still searching for traces.

MW September 2021

 

 

 

ICH KOMME AUCH INS KREMATORIUM – 曲有源 Qu Youyuan

9月 4, 2021

Qu Youyuan
ICH KOMME AUCH INS KREMATORIUM

Vom Kaiser bis zu einfachen Leuten,
von alters her bis heute,
niemand entgeht dem Lauf der Zeit.

Auch wenn ich mich verkrieche
in meine Jahresringe,
am Ende
komm ich auch ins Krematorium.

Übersetzt von MW im September 2021

新世纪诗典作品联展#曲有源#(13.0)

 

 

《新诗典》小档案:曲有源,1943年生,男,汉族,吉林省怀德县人,祖籍山东蓬莱;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理事。现居家写作,每日笔耕不辍。著有诗集《爱的变奏》、《句号里的爱情》、《曲有源白话诗选》、《曲有源绝句体白话诗集》、《删繁就简》。诗歌《关于入党动机》获全国中青年诗人优秀诗歌奖(1979-1980);诗集《曲有源白话诗选》获第二届鲁迅文学奖。

 

伊沙推荐:家有一老,如有一宝,曲老就是我们《新诗典》的宝,40后以上的诗人还能战者,目前只剩他一人,本来,鲁迅奖第二届就撸上的他,不在我给奖的考虑范围之内,不过他老人家这个创作劲头,看来非得来个李白奖成就奖加冕不可了。老年写作就要有老年写作的样儿,就要包含历尽人生大彻大悟的智慧,本诗正是如此。

简评曲有源《岁月不饶人自己也难免火化》|雪也

诗的题目,其实是两句话,基本是两节诗的最后一句,或者说也概括了两节诗的内容。第一节,从历史的角度来谈岁月。在时间年前,帝王和平民是平等的。岁月没饶过任何人,又有人说,“不信抬头看,苍天饶过谁”。第二节,诗人回到自身,来谈生死。虽然躲进年轮,但最终难免被火化。古人云:二十弱冠、三十而立、四十为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花甲,七十古来稀,八十耄耋。由简介可知,作者已七十高龄,由诗也可以看出,诗人已看淡生死,看透生死,以淡泊宁静之心,对待未来,对待时间,对待生死。

黎雪梅读《新世纪诗典》之曲有源《岁月不饶人自己也难免火化》:是啊,“岁月没饶过一个人”。遥想当年多少帝王为求得“长生不老”,费尽心机结果依然未能如愿。正如曹操所言:“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没有谁能逃脱死亡,这是自然规律。本诗对生死看得极为通透,诗人坦言“而自己躲进年轮/最终/也难免被火化”,惧怕、躲避都不能逃脱死亡,谁会一直长生呢,恐怕只有文学作品里的仙人妖怪罢了。人到老时,身体会变得虚弱,精力也会变得不那么充实。老了其实不可怕,怕的是心态出了问题,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至关重要,既然无法躲避,何不笑对人生?亦是超脱于生死。只不过是死有所归,如是而已。

黄平子读曲有源《岁月不饶人自己也难免火化》

——《新世纪诗典》3807

岁月不饶人自己也难免火化

曲有源

从帝王到平民
从古到今
岁月没饶过一个人

而自己躲进年轮
最终
也难免被火化

黄平子读诗:这是一位78岁老诗人写的诗。“从帝王到平民”,这是从人物身份的角度看。“从古到今”,这是从时间的角度看。“岁月没饶过一个人”,这是点题目的前半句:“岁月不饶人”。“而自己躲进年轮”,这是拟物,把自己比作一棵树。“最终/也难免被火化”,这是点题目的后半句:“自己也难免火化”。先前,火化是树的命运。现在,火化是人的命运。借用伊沙老师的话说:“这是活出来的诗”。
2021年9月4日20点14分

 

 

AFFENKÖNIG – 高歌 Gao Ge

9月 2, 2021

Gao Ge
AFFENKÖNIG

An der Kreuzung an einem Eck
seh ich den Affenkönig,
ein Mensch mit Fell aus dem Fernsehen.
Liu Xiao Ling Tong, “das sechsjährige Kind”,
mit seinem grossen Stab,
er wartet auf die Ampel.
Als es rot wird,
humpelt er auf seinen Stab gestützt,
unbeholfen,
zu einer Reihe von Autos,
klopft immer an die Scheibe
und bittet um Almosen.
Ich bekomm feuchte Augen.
Mein großer Bruder in Buddha
ist hoffentlich genug geprüft
auf seiner Reise in den Westen.

Übersetzt von MW im Sept. 2021

新世纪诗典作品联展#高歌#(25.0)

 

伊沙:用喜剧的方法写悲剧,也许才是正剧。并且这还是正宗的华夏文明中国诗。80后者,名为愤青的乖戾之徒不少,高歌能够得以幸存,从身居穷乡僻壤却爱出国、爱足球,就找到答案了。

《新诗典》小档案:高歌,山东滕州人,生于1980年6月9日。《新世纪诗典》“新世纪中文诗歌百大诗星”、常青藤诗人、十大80后诗人,曾荣获第三届亚洲诗人奖,唐·名人堂成员,葵同仁,泉同仁。说几句心里话:不好意思,我就是那个写前妻,把自己写得声名狼藉的男人。三年来由于“前妻诗”和随感论语《断言》(不是诗),感觉自己继蒋涛之后,也成了女诗人公敌。可我们一点都不厌女,恰恰是被女厌受害者。本来都是去中心化、身在边缘的诗人,抒写的也都是个人的遭际与心灵,奈何一遇宏大叙事,就抱团主流话语圈,去攻击真正独立的思考,写个离婚就是不尊重女性,写个代孕就是宣扬剥削思想,难道先锋得就剩下一堆正确了吗?

黎雪梅读《新世纪诗典》之高歌《大圣归来》:乍一看题目,以为大圣归来必是衣锦还乡,谁料读完才发现这是一首让人悲喜交集的诗,悲的是归来的大师兄“悟空”竟然沦落到“敲着车窗化缘”的境地,让人悲从中来;喜的是这个“悟空”的“照着六小龄童/粘毛妆扮”的模样,着实滑稽可笑,再加上他拿着金箍棒当拐棍,走路“一瘸一拐”的形象,行为举止与大家心目中“孙大圣”相去甚远,更添了几分喜剧色彩。诗的最后对“大师兄”真诚的祝愿,让我们看到了诗人一颗悲天悯人之心,完全不同于那些只是沉浸在关注自我的、“小我”式写作当中的诗人,而是将视线投向了社会,投向了那些需要被关注的,挣扎在温饱线上的底层人民身上,这样的作品也定是读者所喜闻乐见的。

简评高歌《大圣归来》|雪也

这是诗人在十字路口看到的现象:打扮成孙悟空的乞丐,在红灯亮起的时候,拄着拐棍,走向一辆辆小车,敲着车窗化缘。金箍棒,本是孙悟空的致胜武器,此处却成了拐棍。这样的一身行头,到底能否乞讨更多的钱,不得而知。但这副景象,却打动了作者,“眼眶一热”,并且还有美好的祝福。不知这样的悟空,是男是女,年龄多大,但要知道,我们的低保和养老机制,要加强和进一步完善。这是一首情怀之诗,但写法不同,诚如伊沙所言,是用喜剧的方法写悲剧。诚哉斯言。

马金山|读高歌的诗《大圣归来》的十一条:
1、在事物之中,力量即一切;
2、在写作过程中,不必追求全方位的写作,只需要有钉子精神,有的放矢,定会有所收获;
3、高歌,山东滕州人,生于1980年6月9日。《新世纪诗典》“新世纪中文诗歌百大诗星”、常青藤诗人、十大80后诗人,曾荣获第三届亚洲诗人奖,唐·名人堂成员,葵同仁,泉同仁;
4、今年六月,绵阳诗会,首次见到高歌,既能够感受到生活带给他的沧桑感,更能够感受到他对诗歌炽热的心,透着真实与赤诚;
5、高歌的诗,语言通俗而结实,在现实的事物中,凸显现场的情节,其中蕴藏着丰富的生活,以及绝妙的先锋意识和后口语的质地,还不乏历史的纵深;
6、诗的前面一节,布满了欢快的节奏与氛围,浓郁而又饱满,且平铺着淡淡的生活意味,具体而又形象;
7、而后面的一节,则话锋一转,让人潸然泪下,与前一部分形成鲜明而强烈的反差;
8、诗中极其平常的一幕,在作者的笔下,散发着迷人的气息,细节强大而且细腻,实现了画面和内心的完美融合;
9、还有一点,就是诗里的动作,让诗意成为了一种骨感,也是一种诗感;
10、本诗给予诗人的启示:“通过另外一种角度或者思维方式,达到更加丰富的诗意,也是一种写作能力”;
11、悲剧之诗,现场之诗,生活之诗。

别名(老健)

新诗典推荐高歌的诗
大圣归来
诗里写有人照着
六小龄童扮的悟空
扛着金箍棒
在路口
敲车窗化缘
为新诗典荐诗
翻译的
远在奥地利诗人
维马丁问
六小龄童
是一个还是六个
六岁的儿童
打扮当孙悟空
一个人去乞讨
高歌回复
中国家喻户晓的
1986版电视剧
西游记中孙悟空的
扮演者叫
六小龄童
维马丁说哦明白
是孙悟空的
别名

黄平子读高歌《大圣归来》

——《新世纪诗典》3805

大圣归来

高歌

十字路口的一角
照着六小龄童
粘毛妆扮的悟空
扛着金箍棒
在等红绿灯
红灯亮起
他拄着
金箍棒的拐棍
一瘸一拐地走向
一辆辆小轿车
敲着车窗化缘
我的眼眶一热
祝大师兄化够
人生西行的盘缠

黄平子读诗:“十字路口的一角”,这是地点。“照着六小龄童/粘毛妆扮的悟空”,这是人物。六小龄童扮演的孙悟空是最深入人心的孙悟空。要扮孙悟空,当然要学他的样。“扛着金箍棒”,这是孙悟空的标配。“在等红绿灯”,电视里的孙悟空可是一个筋斗云十万八千里啊。想不到现实中的大圣被一个红绿灯给挡住了。“红灯亮起/他拄着/金箍棒的拐棍/一瘸一拐地走向/一辆辆小轿车”,红灯停,绿灯行。大圣为什么反其道而行之?金箍棒变成了拐棍,这大圣原来是残疾人啊?孙悟空是猴子,不残疾,走路也是一瘸一拐的。“敲着车窗化缘”,解谜。十字路口很危险,这位大圣也是迫于生计吧。“我的眼眶一热”,这是神态描写。“祝大师兄化够/人生西行的盘缠”,这是心理描写。“大师兄”是孙悟空在《西游记》中的排行。网络上说:“人生如西行,妖精真磨人,大圣归来……被尿淋。”想不到电视里上天入地的角,变成了生活中被迫乞讨的主。

2021年9月2日20点06分

 

 

BIRDS NEED TO SING – 伊沙 Yi Sha – VÖGEL WOLLEN SINGEN

8月 30, 2021

Yi Sha
BIRDS NEED TO SING

Last night the birds
have all slept in.
They were watching
the opening of the Tokyo olympics.
Not to partake in the humans’ carnival
after their great calamity,
but to help the origami pigeons
they folded for peace
with their songs.

Translated by MW on August 31st, 2021

Yi Sha
VÖGEL WOLLEN SINGEN

Diese Nacht haben die Vögel
alle lange geschlafen.
Sie haben sich die Eröffnung
der Olympischen Spiele in Tokio angeschaut.
Nicht um teilzunehmen an diesem Karneval
nach dem großen Unheil unter den Menschen.
Aber um für die Papiertauben,
die für den Frieden gefaltet wurden,
zu singen.

Juli 2021
Übersetzt von MW am 30. August 2021


Yi Sha
VOGELRUF

Gott sagte, es werde Klang!
Und es war Klang,
und die Vögel sangen.

August 2021
Übersetzt von MW am 30. August 2021

《鸟鸣》

上帝说要有声
于是便有了声
有灵则鸣

新世纪诗典作品联展:伊沙(31)

《新诗典》小档案:伊沙,男性中国公民,当代著名诗人、作家、翻译家、编选家,五十五岁,写诗逾两万,出书百余本,中国口语诗之中兴者、大成者、光大者,近三十载始终影响着中国现代诗的发展态势,对中国现代文明进程有着积极的贡献。

​伊沙推荐语:奥运会与世界杯,原本就是年代标记,延后一年举行的东京奥运会一定会成为大疫之年的重要标记,《新世纪诗典》应该以诗做出反应,别人没选出,那我自己来,而这是必须达到的目标:在当下性中爆发永恒性。爱诗者中体盲多,我来普及一个历史知识,是本诗利用的软掌故:1988年汉城奥运会开幕式上,放飞和平鸽时,一部分鸽子飞入圣火,被烧死了,放飞仪式随之取消,此次在东京以纸鸽复活。本诗当居八月下半月冠军。

况禹点评《新诗典》伊沙《鸟欲鸣》:奥运一奇景,它源自另一则奥运逸事,体现了人的进步,文明的进步,且在全球大疫之下,更具震撼和警示。

黎雪梅读《新世纪诗典》之伊沙《鸟欲鸣》:一首净化心灵的好诗。汉城奥运会飞入圣火的鸽子被烧死,这次东京奥运会以纸鸽的形式复活,这么做也许是出于安全的考虑,为了避免悲剧的再次发生。只是纸鸽毕竟不是活物,它永远不可能发出鸟儿的鸣叫。于是一群围观的鸟儿便想替纸鸽“发出鸣叫”,所以这些不是普通的鸟儿,鸟欲鸣而必鸣,只因它们有悲悯的情怀,以及向往和平的心愿,这足以令人肃然起敬。什么时候我们能够处在一个幸福祥和的大环境中,耳边听到的天籁,是天空传来的真正的和平鸽的鸣叫(而不是由别的鸟儿替其发声),相信那才是你我想要拥有的幸福生活。本诗聚焦当下残酷的现实,紧握时代的脉搏,体现了一个优秀诗人应有的责任和担当,当然这也是内心的需要和时代的要求。

简评伊沙《鸟欲鸣》|雪也

“昨夜”,指的是东京奥运开幕时。“鸟儿睡得都晚”,这是诗人的主观判断。鸟儿为何睡得都晚?因为“他们在围观”,注意此处诗人没有用“它们”,而是用“他们”,也就把鸟儿和人平等看待。鸟儿的围观,不是参与人类的狂欢,而是替和平纸鸽发出鸣叫。为何是纸鸽呢?且看诗人自荐语提到的掌故:1988年汉城奥运会开幕式上,放飞和平鸽时,一部分鸽子飞入圣火,被烧死了,放飞仪式随之取消,此次在东京以纸鸽复活。鸽子被烧死,多么惨烈的场面,虽然是无意而为之。其他诗人没有注意到,但伊沙觉得必须要写,要达到的目标就是——“在当下性中爆发永恒性”,这也是诗人应该达成的一致目标。鸟鸣,大自然中美好的天籁之音。毋庸讳言,本诗作者站的更高,想的更远。这是一首大诗!关乎人与自然,关乎世界和谐。

马金山|读伊沙的诗《鸟欲鸣》的十一条:
1、诗的共情力,也是一种境界与能力;
2、把一首诗写透之前,首先要先写通亮,那么它所蕴含的意义和价值将超乎想象;
3、伊沙,原名吴文健,1966年5月19日生于四川成都,当代诗人、作家、翻译家、编选家。1989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现居陕西西安,任教于西安外国语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
4、伊沙其人,越来越是一位精神贵族,这不单单仅靠其写了多少诗,出了多少本书,编了多少人的诗,或者就一句对于文学的热爱所能够阐释清楚的,更是一种信仰;
5、伊沙的诗,从题材的角度出发,既包罗万象又丰富多姿,而从内容的角度来看,具有良好的语言质地和细节抓取,且深入思想内涵与现实生活;
6、回到本诗,在一连串的现实生活中的鲜活事物,所标注出来的内容留下了时代最重要的痕迹,有知识的凝思,还有对生命的悲悯情怀,以及对和平的有效诠释;
7、短短九行,从时间到空间,从大事件到人类文明,再从自然到和平,无不透着精神与力量,有责任坦露,还有胸怀宽广,更有时代之光;
8、诗中描写的事物层层叠叠,不仅饱满细腻,而且厚重有力,不鸣则已,一鸣即歌,是意识和观念,还是热爱与聚焦;
9、尤其是诗的最后部分,把整首诗提升到极致,个中奥妙无穷魅力,散发出迷人的弦外之音;
10、本诗给予诗人的启示:“汉语的博大精深,自身所包含的东西,丰富而又精彩;
11、时代之诗,情怀之诗,人类之诗。

马金山读《新世纪诗典》诗的十一条(2021年8月合辑)

ECHO – 嚴力 Yan Li

8月 29, 2021

Yan Li
ECHO

Kleine Wege im Wald sind kompliziert.
Alle gehören zu ihrem Teil im All.
Ich glaub, was ich gesagt und getan hab,
bringt sicher viele Arten von Echo.
Darunter sind auf jeden Fall
Parolen, Gebete und Heulen,
aufsteigend und niederfallend.

Apropos Echo,
jedesmal, wenn die Menschen metaphysisch
Vorfrühling als Idee ans Jahr übergeben,
kommt hehres Rezitieren von Versen zurück.
Es ist nur,
der physische Stein, den sie vor unserer Zeitrechnung
in die Tiefe geworfen haben,
ist 2021 noch ohne Echo.

2021-03-21, Internationaler Tag der Poesie
Übersetzt von Martin Winter am 29. August 2021

新世紀詩典作品聯展:嚴力(26)

伊沙推荐:为什么诗人作为文学家的那一面是需要反复强调的?而作为思想家的这一面则强调得少?因为后者大诗人才需要。尤其是当"事实的诗意"确立之后,当代诗人们的综合思辩力集体下降了,严力又一次凸显出来,形象的思辨本来就是他的强项,本诗在思考疫年之中诗歌存在的意义,在8月下半月推荐诗中当居亚军。

况禹点评《新诗典》严力《回声》:思辨型作品通常分为两种:一种是装在语言的套子里,看着挺深奥,实则空话一堆;一种是用明白话思考、辨析道理。严力的作品属于后一种。他的诗还有一个特色——能把抽象的词语、术语当作形象来写。这在当代汉语诗里,也属于别无分号。

黎雪梅读《新世纪诗典》之严力《回声》:关于形而上和形而下的关系,汉唐以来的哲学家们展开了长期的争论,王弼派玄学家和宋明时期的理学家都认为形而上的东西先于并决定形而下的东西。而在文学界却很少有这样关于二者的思辨,本诗从诗人的个人经验出发,进行了纵深的思考,这也必将引发更多人的关注和反响。无数的事实证明,形而下的东西随着的时间流逝迟早会灰飞烟灭,哪怕就是坚如磐石也会化为沙砾。而形而上的东西作为人类的意识对物质的反映,如同大山里喊了几嗓子总是会不断有回声传来。诗人以形而上的诗歌产生的回声,与形而下的坚硬石子“公元前扔进深度洞的/2021年依然没有回声”进行对比,印证了只有诗歌才有回声,这“回声”便是诗歌存在的意义与价值,它不会被时间冲淡,只会代代相传历久弥坚,而创造这一奇迹的就是诗人及他们的创作。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简评严力《回声》|雪也

第一节诗人设置的环境是林中的小径,“我”的言行举止,传来回声,这回声包括“口号”“祈祷”和“嚎叫声”。第二节,由个体的“我”上升到人类。人类把初春递给岁月,会传回“诗歌朗诵”,这是形而上的。公元前某日某人扔的石子,直到2021年依然没有回声。这是形而下的。“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所以第二节诗人又运用了对比的手法。整体来看,作为画家的诗人,又带来很鲜活的画面感。在2021年国际诗歌日,诗人来写“回声”,注定隐藏了诗人的喜好、思考和一定的张力。

黄开兵:写字,难在克服惯性书写。写诗应该更是!天天训练,目的在于写得更好,但形成惯性,又容易写得油滑。主持人所说:思辩,乃行家言语!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马金山|读严力的诗《回声》的十一条:
1、诗歌照见到了另一个自己,另一个自己又是无数个人;
2、世间最美好的事情,莫过于拥有诗歌与善良的心灵,还有真正的三两个知己;
3、严力,诗人、艺术家,1954年生于北京。1985年留学美国并于1987年在纽约创立“一行”诗刊,任主编(2000年停刊),2020年6月复刊为一年两期的上、下半年刊。2018年出任纽约“法拉盛诗歌节”主任委员,同年出任纽约“海外华文作家笔会”会长;
4、严力,是一位老诗人,是足见格局和才华的大诗人,而且通过各方面的关注,其还是一位值得珍视与尊重的人,更是一位颇具实力与素养的艺术家;
5、严力的诗,是时代的声线,是生命的强劲之力,是思想的重要表现,还是深刻而饱含情感纯度的存在,淳厚且足见功力;
6、诗中语言通感十足,浑厚有力,所包含的内容和精神状态全部集中其中,是行为本身,还是内外相间的弦外之音;
7、诗里行间,此起彼伏的声响激荡着的除了思维的碰撞与交融,丰富而多彩的人生经历,既是时代的强劲之音,还是世间的本真之情;
8、从形而上,到形而下,皆构成了由时间到空间,再从现实到精神层面的延伸,传递出浓烈的思辩力和智慧性;
9、无论是从思想的纵深推进,还是诗艺的横向延展,都透着浓浓的内心感受,是意识的觉悟,还是人性的坦露;
10、本诗给予诗人的启示:“诗的丰富性,在于形象与本真”;
11、智慧之诗,时代之诗,思辩之诗。

马金山读《新世纪诗典》诗的十一条(2021年8月合辑)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LIED AN DER GRENZE – 游若昕 You Ruoxin

8月 28, 2021

You Ruoxin
LIED AN DER GRENZE

Unterwegs zum Flughafen Baita,
auf dem Weg nach Haila’er
bin ich extra
zum Grab von Zhaojun gefahren.
Ich geh in die Ausstellung,
seh die Geschichtszeugnisse,
denk wie Zhaojun
aus der Hauptstadt Chang’an
tausend Meilen weit weg
an die Hunnen verheiratet wird,
für den Frieden
zwischen der Han-Dynastie
und dem Volk der Xiongnu.
Und ich flieg in die Innere Mongolei,
komm zu Zhaojuns Grab
nur zum Vergnügen,
nur als Touristin.
Ich weiß wirklich nicht, soll ich mich freuen
oder schämen.

2021-07-14
Übersetzt von MW im August 2021

新世纪诗典作品联展:游若昕(25.0

新世纪诗典作品联展#游若昕#(25.0)

伊沙推荐语:在草原,我在游若昕的身上看到了成长,看到她的思维方式已经诗人化了。由此可见,把孩子锁在真空里,未必是好事,有选择地接触一下诗坛,不见得是坏事。教无定法,因人而异。

况禹点评《新诗典》游若昕《出塞曲》:关于昭君,后人的“惭愧”之感(包括变体),已经读到不少,有的出于格局,有的是出于个人对历史的奉献感,它们更多是源自文化、传统和课堂的升华式教育;“欣喜”则是承平日久的当代人、在父母和爱心教育呵护下的当代少年普遍会产生的。两种感觉都有其合理与偏颇之处。本诗发乎于心,止笔在“欣喜”和“惭愧”两者间的摆动,有着少有的平衡感和智性成分。

黎雪梅读《新世纪诗典》之游若昕《出塞曲》:在内蒙草原,小诗人游若昕与王昭君相遇了,只是二人一生一死跨越千年,当年的王昭君因为和亲来到了内蒙草原,个人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因而想到这些小若昕会自然而然与昭君进行比较,产生“飞到内蒙/来到昭君墓/仅仅是为了/欣赏/游玩/我真不知应当欣喜/还是惭愧”这样微妙而复杂的心理。如果诗人还处在孩提时代受知识和阅历所限,应该不会做出这样的比较,而处在少女时期的若昕就不同了,这种对比正是小诗人思想日趋成熟,对事物、历史有着独立的思考和判断的体现,诗的力度也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增强,着实令人惊喜。相信随着岁月增长,小若昕还会给大家不断带来更多的惊喜,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略评游若昕《出塞曲》|雪也

诗的前半部分,是写“我”抽空前往昭君墓和展览馆参观,看史料。诗的后半部分,是“我”和昭君的对比。都是远到内蒙,且都是女性(虽然作者年龄尚小,但早就应该有性别的意识)。对比的结果,“我”有“欣喜”或“惭愧”之感。因为昭君,是为了和平,为了民族大义。而我,为了“欣赏游玩”。在此,作者并没有过分地拔高自己,而是描述事实。这其实也是过去的“名人”和当今“平民”的对比。这样看来,作者无须惭愧,平常心就好。

韩敬源:少年游若昕正在长成青年游若昕,诗歌也随年龄增长而风格渐变,本诗里有着15岁年龄里生命感觉中的“纯”和“真”——我们遗忘了“惭愧”顺便也失去了诗意——后现代口语诗不是人文化的不是观念化的,是最真切的生命感,所以能撼动人心。祝贺若昕15岁生日快乐!

黄开兵:幸好!游若昕没有去学书法。如果去学,肯定会让书法老师给教坏了!小游的字和她的诗一样有灵气。重心下移,结体外拓,我试着用毛笔临了她的手稿,真有写经体的味道!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马金山|读游若昕的诗《出塞曲》的十一条:
1、诗达极境则意趣幽远;
2、对事与物的挖掘,以及其中的意与味,在于人性和智慧;
3、游若昕,女,2006年出生。福建宁德人。第七届李白诗歌奖金诗奖得主。中国口语诗年鉴编委。2021年获评《新世纪诗典》新世纪中国十大女诗人;
4、游若昕的诗,有着对现实深入的感受与理解,还有对生命深刻的领悟和启示,并时刻保持着一颗敏感而自然的敏锐洞察力,又不乏充实的感觉与意味;
5、回到本诗,典型的后口语诗的表达,在日常的生活与语言之间,将个人与历史人物进行了有效的融合,并联系上自身以及内心的思想状态,不仅有既视感,又不乏空间感;
6、诗一开头,去一个目的地的途中,突然改道至新的旅游景点,却由此触及历史的现实,而正是因为游玩,使得全诗颜色透彻而自然;
7、诗中文字干净细腻,情节曲折而不失质感,并且文字之间通透着思想的纹路和思维模式的变化,充满惊喜与思考;
8、一波三折之间,微妙的细节裸露,显现出对事物的独特感受和体验,并将历史的长河延绵出无限种可能性,饱满而且鲜活;
9、诗的结尾,是一记长长的问号,是一种心境,还是一个总结与反思;
10、本诗给予诗人的启示:“历史赋予生活的,不仅是政治,还有诗意的栖居与人生的感悟”;
11、游记之诗,自省之诗,体验之诗。

马金山读《新世纪诗典》诗的十一条(2021年8月合辑)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ALTERSSICHTIG – 隐形鸟 Yinxing Niao

8月 24, 2021

Yinxing Niao
ALTERSSICHTIG

Ich sehe oft
das Wort für Feind:
敌人 [dí-rén]
und les es als
alter Freund:
故人 [gù-rén]

Übersetzt von MW im August 2021

新世纪诗典作品联展#隐形鸟#(5.0)

伊沙推荐:妙!妙在真实,不是在那儿硬憋生造出来的。自然是人间大道、诗之大道。有人写一辈子连边都挨不着,人的问题一一假人儿岂能做真诗?

况禹点评《新诗典》隐形鸟《眼花》:确是生活所赐,身体、岁月所给。但更关键的,需要有心人去捕捉并写出来。“眼花”也是一个出灵感的题材类型,就像疫年里的“口罩”。所不同的,前者更日常。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新诗典》小档案:隐形鸟,女,原名陈秀銮,1969年12月出生,广东揭阳人,教师。口语诗爱好者。

黎雪梅读《新世纪诗典》之隐形鸟《眼花》:不经意的一瞥或者眼花很容易造成误读,定睛一看才发现原来并非如此。本诗正是基于这种真实的生活经验,写出了现实当中的某种残酷:伴着年龄的增长,眼花这一生理现象会随时出现,随手记录下来一首趣诗便这样手到擒来。由“敌人”到“故人”,词语仿佛突破了原有的语意屏障,不但“形似”,更兼“神似”,带给我们一种奇妙神秘的关联,仔细一品,还真的颇有几分道理:多少“故人”变成了“敌人”,多少“敌人”曾经是“故人”。所以生活如此广阔,只要心中有诗,所见即诗,所写即诗。

庞琼珍读《新世纪诗典》隐形鸟《眼花》:一首难得的佳作,把那一愣神的错觉,恰如其分地写出来,先是诧异,后是会心一笑,回味悠长,貌似妙手偶得,实是做人胸襟。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马金山|读隐形鸟的诗《眼花》的十一条:
1、在诗中,深刻的另一个名字叫透彻;
2、把诗写绝,不只在于极简,更在于把它写通透到极致;
3、隐形鸟,女,原名陈秀銮,1969年12月出生,广东揭阳人,教师。口语诗爱好者;
4、从隐形鸟每天乐此不疲地推出《诗快报》,足以见得其是真爱诗,反过来看,也因为每天的诗都是极速推出,也免不了泥沙俱下;
5、回到本诗,不得不说出一个字:“绝”,看似一句话分行,但其中饱含的人与事不可谓不质感,而在另一方面,这也是诗神的眷顾;
6、全诗仅仅十一个字,却深藏着人性本真的部分,而且是在自然而然的状态下发生的,更加显现出汉字一撇的奥秘;
7、诗中关于“敌”和“故”字的一笔,这个发现不容小觑,把两个向度的东西全部深埋其中了,另一方面就是感觉的事情了;
8、从某种意义上说,本诗还是后现代主义的解构之诗,而这细微的变化正在于它激发出无限的况味;
9、标题《眼花》,与诗的内容,达成了完全的一致,构成了人性的复杂,而且由看,到见,又在一个逻辑上形成统一;
10、本诗给予诗人的启示:“用最少的字,把话说清楚,也是一门技艺”;
11、发现之诗,人生之诗,奥妙之诗。

张小云读隐形鸟《眼花》

都说慈悲没有敌人
隐形鸟又呈现另一种境界
“眼花”没有敌人
眼花不执着
眼花不较真儿
其间何止是逻辑
何止是善解汉语之妙
更蕴含着智慧

2021.8.24

黄平子读隐形鸟《眼花》

——《新世纪诗典》3795

眼花

隐形鸟

我常常

敌人
看成了
故人

黄平子读诗:这首诗很短,连题目一起也只有十三个字,但这首诗的含义却很深,深得每一个词都值得推敲。“我”自然是人物。“常常”不仅指事情发生不止一次,还指时间相隔不久。“把/敌人/看成了/故人”,是事件。原因在题目:“眼花”。“把/敌人/看成了/故人”有两个解。第一个解是:把“敌人”这个词看成了“故人”这个词。“我”“眼花”当然是原因,但是还有一个原因:这两个词太像了,只有一笔之差。第二个解是:把生活当中的“敌人”,看成了生活当中的“故人”。“敌人”是敌对的人,“故人”是老朋友。把敌对的人看成了老朋友,“我”“眼花”当然是原因,但是还有一个原因:“敌人”太狡猾了,竟然扮成了故人!或者说,“故人”太狡猾了,原来是个深藏不露的敌人。好可怕的敌人!好可怕的故人!好单纯的“我”!愿大家都能擦亮眼睛如擦亮皮鞋!
2021年8月24日20点44分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TEICH DER WEISSEN PFERDE – 北浪 Bei Lang

8月 14, 2021

Bei Lang
TEICH DER WEISSEN PFERDE

Ich war mit Song Yulan in der Oberstufe.
Vor dem Liebesfest kommt sie aus dem Süden und besucht Verwandte.
Wir treffen uns bei der Schule wie vor 30 Jahren.

Die Oberstufe ist jetzt ein Kindergarten.
In den Bergen im Westen am Teich der weißen Pferde
ist immer noch ein stiller Weg unter Bäumen.
Wir sitzen Schulter an Schulter im Wald,
reden über Mitschüler von damals.
Wang Jun und Zhao Qiong kommen auf,
wir versinken in Schweigen.
Nach dem Abschluss wollten sie heiraten,
die Eltern haben die Hochzeit verhindert.
Die beiden haben sich im Teich ertränkt ,
das war in der Gegend
ganz lange das Thema.

Den Hang hinauf
nehmen wir uns von selbst
an der Hand.

12. 8. 2021
Übersetzt von MW im August 2021

新世纪诗典作品联展#北浪#(4.0)

伊沙推荐语
七夕,中国的情人节,特推荐本诗。殉情的事,任何年代都有,推荐这个,是何用意?这只是一首诗,跳过诗去探寻它的社会意义,有些人(甚至还是"诗人")病得不轻,异化至变态。拒绝异化,让我专注于诗。

新世纪诗典11,NPC8月14日(七夕节),3784首,1194人。第4个北浪(甘肃)日

况禹点评《新诗典》北浪《白马池》:中国人是没有情人节的。为何?文化。存天理、灭人欲,貌似是中华文化的基因。今人硬要对标欧美,选了个惨兮兮的牛郎织女纪念日。即便如此,还是无来由,世间本无“牛郎”,国外倒是有,属于腐朽制度下的男性工作者。“织女”一直倒是有,但不是来自天上,而是黄道婆一类的苦工总称(当然,也有例外。《四世同堂》里大赤包倒是被委任为“织女”管理者,但那其实又不是“织女”称谓本意,而是旧社会性工作者了)。总之,情侣过节,在我国似乎一直放不准位置(古人多放在清明节和元宵节)。但事实真是如此吗?答案是否定的。不信就去读志在教化百姓而编的《诗经》,孔夫子大砍大删后的情诗,许多时候也都洋溢着开心和欢乐。从这点说,《白马池》由殉情回忆,到享受岁月过后的“劫后”欢乐,实在是给“七夕”注入了全新的人间正能量。

黎雪梅读《新世纪诗典》之北浪《白马池》:临近七夕,读到这首诗心里多少有点沉甸甸的。宁静的白马湖边令人触景生情,旧事重提之时同窗之情与爱情交织,殉情的悲情故事让人不由想起莎士比亚戏剧《罗密欧与朱丽叶》里的主人公,也许正是因为经历了失去的惋惜与留恋,所以才分外懂得珍惜。随着的流逝带给人更多的是默然的思索与感触,诗的结尾处:“我们不约而同地/牵着彼此的手”,此处无声胜有声,只有彼此的相偎相依,更深切而动人。

李子缘点评《新世纪诗典》之北浪《白马池》:同是棒打鸳鸯散,但没走极端,活着才是硬道理……这怕是入典最快的一首[Laugh]此诗亦悲亦喜,结尾圆了多少人的梦,甚好……是的,选稿信息不知多少人看见了,我也看见了,但没敢投稿,投新诗典不是撞大运,要想写出如北浪老师一击即中的诗,还是需要阅力和功力的。诗的结尾,诗人用看似轻描淡写的笔调,用饱含深情悲天怜人的大爱,让一对恋人复活……我们即他们。

 

李振羽点评北浪新诗典4.0《白马池》:
北浪是我大学时的同门师弟,他的诗歌又一次上典,我比任何人都兴奋。他原是官刊的宠儿,也是陇东乃至陇上最有影响力的中青年诗人和评论家。大约2014年他开始跟读《新世纪诗典》,次年参与筹办新诗典·崆峒山诗会后,他也上典了,至昨天推荐,已有《闪着光》《碑文》《火攻》《白马池》四首好诗上典。凭这四张金色的诗歌名片,北浪开始真正走出了陇上一隅,而得以跻身全国先锋诗界。
《闪着光》属意象淑清类的新乡土诗,也是他过往十多年此类诗歌的登顶之作;自《碑文》开始转向口语,撮取生活片段写世相人心,已入佳境;《火攻》写疫情下的民俗细节,颇显口语之妙趣;《白马池》以复调笔触写历经三十年时光冲刷濯洗的感情、爱情、同学友情,语言天然质朴,叙述干净老道,感情控制与溢出恰到好处,几已臻于化境。
据我所知,北浪为人,心底纯净,且对生活颇多思考感悟,在芜杂纷繁的当下真有一颗虔诚的“佛心”;北浪为诗,视域宽阔,广涉博取,且对文本多有打磨萃取,在激荡变革的诗歌大潮中,真有一颗金贵的“诗心”。在大70后的这拨诗人开始迈入理智之年,大多处于气踹嘘嘘爬坡求变的瓶颈式困境,《白马池》让我看到了北浪写作的一次实实在在的大提升大突破,也由此似乎可以预见他日后诗歌写作的光明之境。
去年之初,我力主把谷熟来禽·谷熟(新锐)诗歌奖授予北浪,当时心底还有点恻隐之心,有了这首《白马池》,我就完全可以坦然了。
再次祝贺北浪!这样真好,我的诗歌旅途中的好兄弟。
(2021年8月14日星期六)

马金山|读北浪的诗《白马池》的十一条:
1、当一行诗蹦出来,钻进你心里面的时候,一定要抓住它,很有可能,它是一首伟大诗篇的骨头;
2、无论任何人,哪怕你是他人口中的天才,也千万别把写诗当成一件容易的事,更别把它当做儿戏,因为谁糊弄它,它必定会给你开一个大大的玩笑,让你身败名裂,成为历史的笑柄;
3、北浪,原名刘鹏辉,1970年2月出生于甘肃庆阳,在庆阳职业技术学院工作,作品发表于《新世纪诗典》等,著有诗集《低音区》和文学批评专著《捉影书——21世纪庆阳文学研究》,有文字被译成英、德、韩等语种;
4、北浪的诗,带有原始固有的个体性思维习惯和观念,将自身的经历和生活汇集其中,且蕴含着丰富多样的内容与形式,意境深远而不失个性;
5、本诗以当下的生活,穿插记忆深处的故事,在七夕这个特殊的日子,写出了最具痛切与震撼人心的情感本身,叫人唏嘘不已;
6、第二行中的“七夕”,把这首诗的调子,定在了这个颇具含义而又具体的情景,让一个特定时间和区域凸显质感;
7、在平实而自然的语言里,把一种再次的相聚,以及身边的一事一物,触动内心深处最真实而深刻的一面,情景交融,生死交织;
8、切除掉中间一节,仅仅一头一尾两节,也是一首诗,但是却不会构成一种真实的情感纠葛与现实,更不会达到深度的效果与深刻的情态;
9、标题则再度成为一个地方性的印记,使得一首诗的份量更加丰富与厚实,更加凸显一首诗的力量;
10、本诗给予诗人的启示:“记录即诗,细节即诗”;
11、记录之诗,生活之诗,现场之诗。

 

伊沙主持 | 新世纪诗典11一周联展(2021.8.8——8.14)

伊沙主持 | 新世纪诗典11一周联展(2021.8.8——8.14)

 

 

 

108 BUDDHAKINDER – 莲心儿 Lianxin’er

8月 11, 2021

Lianxin Er
108 BUDDHAKINDER

Beim Wenchuan-Erdbeben 2008
wurde die Frauen- und Geburtsklinik von Shifang gefährlich beschädigt.

Die vielen Frauen hat man nebenan in den Tempel der Arhats gebracht,
108 Kinder kamen sicher zur Welt.

 

Meister Suquan ließ zwei Altäre aneinanderstellen,
als Operationstisch und Krankenbett.
Im Tempel wurden sogar Hühner geschlachtet,
für schwangere Frauen.

 

Nach den Regeln
waren Frauen verboten,
Blut war verboten,
Fleisch war verboten.

Alle drei Gebote
auf einmal gebrochen.

Es gibt kein unbedingtes Gebot!

 

2021-05-12

Übersetzt von MW im August 2021

新世纪诗典作品联展#莲心儿#(7.0)

伊沙推荐:是的,佛无定法,人间有善。更有意思更为重要的是:诗在世相、宗教面前,找到了自己的位置,显示了自己的存在。诗不比谁小,也不比谁大,就是用来诗意地命名罗汉娃的。

况禹补评《新诗典》莲心儿《108个罗汉娃》:大爱为善。此系公理,无论哪个文明体系,都是一样的。真正的文明,是反教条的。

 

黎雪梅读《新世纪诗典》之莲心儿《108个罗汉娃》:世间所有的条条框框没有一成不变的,佛法无边也因缘和合而生,并没有绝对的“有”或绝对的“无”,更何况在巨大的灾难降临之时,有什么比危急关头挽救生命更重要的事情呢?佛家的慈悲为怀在住持素全法师身上尽显,108个罗汉娃的顺利出生,便是佛门最大的功德。苍天或许有眼,也许冥冥之中一种无形的力量,让108这个数字与罗汉寺产生某种奇妙的关联。因为悲悯、良善和大爱,才能让我们见证了这样的人间奇迹,所以即使破了三戒又何妨?

马金山|读莲心儿的诗《108个罗汉娃》的十一条:
1、诗,亦无定法;
2、再好的故事也不一定是诗,但好的诗事,一定是经典的故事;
3、莲心儿,原名陈雪薇,号妙因。北京通州出生,80后。诗人,创作人,公益人,受残障影响女性,无障碍推广者,残障人群生活重建导师;
4、几年前,在北京见过作者,后其来到深圳,但因各种因素未能再聚,相信来日可期,其诗多以个人的身体和信仰为素材,写出了多数常人难以想象到的部分,为个体的生活与精神,更是残酷的现实;
5、本诗所写可谓人世无常,除此之外,还是人间大爱,在寺庙这个特定的环境中,突破三戒,却行至于善,给宗教这一存在,还人以命;
6、此诗分为六节,四个层次,首先由地震引发出一系列的事件,特别是108个新生婴儿在罗汉寺出生,使得本诗厚重起来;
7、紧接着是孕妇进寺,寺庙内杀鸡,让清修之地突破了戒律,但却呈现出了慈悲为念的善良之举,描绘得细致入微,不由令人心中一颤;
8、而第三层和第四层,则总结佛门圣地的大忌,与前面三节构成了强烈的反差,但正是这种状况,才更加的凸显人性的光辉和佛门的大善与佛无定法;
9、此诗标题既独具匠心,又有创意的设计,尤其是108,这个数字,在佛法中有着特殊的含义,而罗汉娃则带来了诗的意味和地理位置的命名,着实巧妙而又鲜活;
10、本诗给予诗人的启示:“写自己熟悉的,写身边的,尽量不写听到的”;
11、宗教之诗,人世之诗,人性之诗。

伊沙主持 | 新世纪诗典11一周联展之女性诗小辑(2021.7.4——7.14)

伊沙主持 | 新世纪诗典11一周联展之女性诗小辑(2021.7.4——7.14)

张小云读莲心儿《108个罗汉娃》

信仰的追求当“完成在人格”
太虚大师倡行人生佛教是
为现实人生的是服务大众的
“人成即佛成,是名真现实”
这句名言广为传诵和践行
诗人写及震时
什邡罗汉寺的故事
正是其中的一例
慈悲,是
佛法的“莲心儿”

2021.7.10

黄开兵手书新诗典(2021年7月合辑)

黄开兵: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何况是108个初生的生命。此诗写人间善行,大爱无垠。写得宁静却让人深受震动。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WM-ZEITUNGSKIND:小雨 Xiao Yu

8月 9, 2021

Xiao Yu
WM-ZEITUNGSKIND

als kleines kind
war ich wirklich ein zeitungsjunges
bei der fussball-wm
ein fernseher drei haushalte
papa hat mich losgeschickt
ich hab eine zeitung zusammengerollt
und das ergebnis hinaustrompetet
mindestens bis zur fünften familie

2018-06-08
Übersetzt von MW im August 2021

新世纪诗典作品联展#小雨#(2.0)

 

伊沙推荐语:本诗作者曾以笔名"小龙女"入过典,今又易名为"小雨"以"新人"面目再入典。照理说这算是佳话,但我不喜欢这样的佳话,易名是作者的自由(虽然我也不喜欢),但我希望我面对的作者是一个稳定、正常的社会人,我不希望《新诗典》掺有任何可疑的因素(那正是敌人所欢迎的)。

况禹点评《新诗典》小雨《世界杯报童》:男足不行,现在女足也被祸祸得差不多了。但全民为足球狂热的年代,还是一段温馨且纯真的记忆。那是一段向上的、充满光明希望的岁月。

新世纪诗典11,NPC8月10日,3780首,1193人。第2个小雨(内蒙古)日

黎雪梅读《新世纪诗典》之小雨《世界杯报童》:一段童年的回忆,打着那个时代特有的烙印。简洁明快又清新活泼的文字,再现了自己当年做“世界杯报童“的经历,让人嘴角忍不住荡漾出笑意。这样的生活经验不是人人都有,诗作者却可以凭借这一资历丰富了阅历,丰盈了人生,真好!

马金山|读小雨的诗《世界杯报童》的十一条:
1、写作的意义在于觉醒一些什么,更加在于给予人类一些什么启示;
2、在写诗前,企图一写就是经典的观念是诗歌的敌人,更是诗人的敌人,且会是失败的诗人;
3、小雨,原名王雨涵,70后,1996年毕业于内师大中文系,内蒙古达拉特人。作品入选《HPW》(国际诗坛)2020年秋创刊号。寄居青城;
4、在北京参加诗歌活动见过作者一面,其敏感里透着浓浓的生活气息,并且对人生有着非常独特的认知与观点,我把这些理解为思想上的充分自由;
5、今天的这首诗,作者以小雨为名,且取自于自己本名中的中间一个雨字,我觉得挺好,又一个全新的自己,这不仅是书面文字上的,更是内心深处的;
6、本诗把一群热爱球的人聚集在一起,场景和球迷们熟悉的画面,生动而具体地再现,更是一段激动人心的特殊时期;
7、诗中一气呵成,将一段美好的记忆瞬间,以诗歌的形式表达出来,既纯粹又疏缓,散发出迷人的光芒;
8、特别是诗里一系到的动作,把一个报童形象展现的淋漓尽致,尤其诗中报信的过程,细腻而富有色彩;
9、结尾部分,一个漂亮的“挺进”,一语双关,意味深长,给人以无限的力量;
10、本诗给予诗人的启示:“所有的诗,都应该是一口气的产物,或者是一个情景再现的产物”;
11、球迷之诗,回忆之诗,时代之诗。

 

TRANSLATOR OVERLORD – 伊沙 Yi Sha

8月 1, 2021

Yi Sha
TRANSLATOR OVERLORD

Austrian poet Martin Winter
speaks eight different languages
(his wife Jackie speaks seven),
he is Translator Overlord.
I translate him English to Chinese,
striving to make his Chinese edition
even more poetic.
Today I discover
in the manuscript
of English poems he gave me,
there is one in Danish!
Danish knows me,
though I don’t know Danish.
Seems like he also thinks I am
Translator Overlord.

8/7/18
Translated by Martin Winter, 2021
Translator’s note: Actually she speaks in more tongues!

超级译霸

伊沙

奥地利诗人维马丁
自己会八种语言
(他老婆杜鹃会七种)
是个超级译霸
我为他英译中
只是为了让他的中译本
更诗一些
今天,我发现他
在给我提供的
其诗的英文版中
有一首是丹麦文
丹麦文认识我
我不认识丹麦文
看来他也把我
当成超级译霸了

2018.8.7

Yi Sha
DRAGONFLY

From childhood on
there was a dragonfly
going round in my brain:
three-dimensions,
beautiful
like a glittering
translucent blade of grass,
flying and flying
all the way
till I grew up.
Entering my middle age,
I began to worry,
that thing must be my fate,
why hasn’t it flown
out of my head?

2017
Translated by MW in 2021

 

Yi Sha
THOUSAND-YEAR-RAIN

I come back from Japan
to a downpour in Chang’an,
finally got to use the umbrella
I hadn’t needed for the whole trip.
From under there
I size up the clouds
racing over the city,
it’s the same sky
the Tang dynasty envoy
must have spied
under his bamboo hat.

2018
Translated by MW in 2021

Yi Sha
SANCTUARY

It has snowed hard all day, now it suddenly stops. At the end it snows while the sun is shining. Colored clouds are floating, until dusk finally falls, all over this deserted intersection in Space City …
The three of us are walking over the zebra crossing.
Five or six little restaurants along the road, not one person inside.
Maybe it is the snow, our son chooses northeast cuisine from the home of the winter, a steaming welcome.
“Into such a deserted restaurant, there comes a frustrated man, this is the begin of a movie, a movie with Ken Takakura. He orders rice wine, pork liver fried rice, and a few sticks of grilled meat. The landlady says, now that’s a real man, he can eat! And that’s how the story begins …”, I say to my son the film student.
This evening he eats a lot. My wife eats very little.
This night, because of the snow, we are stuck at our new apartment. It is the base I have prepared for my writing in my old age – my last sanctuary.

2018
Translated by MW in 2021

Yi Sha
LONELY ISLAND

One year, the poet Shen Haobo and I came to a lonely island. We met a university student, a genius in expressing himself in colloquial language …
I predicted: He will become a good poet.
Xiaobo didn’t agree, said he loved money too much.
Both our predictions came true.
He went on to write very well, you can even say, not bad at all.
But his writing was short-lived, gone very fast.

2018
Translated by MW in 2021

Yi Sha
COOL PROF

In times of yearning for classical learning, the poet teaches the nation.
In times of romance, the poet is a rebellious prince in self-exile.
In modernist times, the poet is the cultural elite, a detached philosopher.
In neo-modernist times, the poet doesn’t look like a poet, but like a next-door uncle.
This is how the image of the poet develops through history, it’s how the role of the poet changes as civilization moves forward.
For this here above, I award myself 100 points, you won’t hear this in a university lecture anywhere in China.
If you don’t take this down it’s your loss! Because I won’t say this twice, we don’t have time for it either.
Class dismissed!

2018
Translated by MW in 2021

Yi Sha
LONELY FIGURE

The way I am going to think of Cambodia,
a lonely guy who has lost his whole family,
with broken teeth and a false leg,
who totters ahead to no-one knows where,
at least his future cannot get worse.

2019
Translated by MW in 2021

Yi Sha
ARCTIC

The first
“Eskimo” kid,
who rode in a white man’s airplane, said:
“I have sat in the soul of a raven.”

2019
Translated by MW in 2021

NEW MOUNTAINS AND SEAS – 維馬丁《新山海經》Martin Winter

8月 1, 2021

NEW MOUNTAINS AND SEAS

Japanese
are like Germans.
Chinese
are like Italians.
Other people
are in between.
The alps
are as deep
as the Mediterranean sea.

Written in Chinese 1/31/21, English version 8/1/21

NEUE MEERE UND BERGE

deutsche
sind wie japaner
italiener
sind wie chinesen
alle anderen
sind dazwischen
die alpen sind so tief
wie das mittelmeer​

31. 1. 2021 Chinesisch
Deutsche Fassung Sommer 2021

新世纪诗典作品联展#维马丁#(15.0)

伊沙:什么是诗人?对人公平者,维马丁就是如此。这首诗太难得了,叫人肃然起敬!当居8月上半月冠军。本主持内蒙古武川县推荐。

新世纪诗典11,NPC8月2日,3773首,1193人。第15个维马丁(奥地利)日

0801况禹点评《新诗典》维马丁《新山海经》:完全同意诗中的印象。每次看意大利电影,那些剧中人在街上唠唠叨叨,包括家长管教孩子,都让我联想到童年的记忆。日本人近似德国人,这一点几乎也是不少同胞的共同印象。但它们现在出自欧洲诗人笔下,还是让人有些惊讶。但诗的后三分之一更惊人,把地中海的深度和阿尔卑斯的高度并提,我相信中国诗人肯定不会想到,可马丁这么写了——用汉语!了不起,祝贺他。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黎雪梅读《新世纪诗典》之维马丁《新山海经》:本诗虽小,却文化底蕴深厚,内涵极其丰富。从开头诗人用类比的手法,表达对“日本人/像德国人/中国人/像意大利人”的认知,不是指这四个国家的人在外貌上的近似,而是指他们在精神境界、做事方法、以及在饮食、文化、对家庭的重视、对民族历史的骄傲等方面的高度契合。然后由人到自然界山水,宕开一笔得出“地中海/跟阿尔卑斯山/一样深”的结论,着实令人惊叹于维马丁老师学识的广博、灵动的气韵及对汉语驾轻就熟的能力,涵盖了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特知识,实在难能可贵。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马金山|读维马丁的诗《新山海经》的十一条:
1、诗歌是人生的过程,也是内心以及精神的反映,更是生活的脉络,否则就不是好的文本,至少不会是诗;
2、顾随说的好,“诗根本不是教训人的,只是在感动人的”,如果以诗为刀为枪,那么这些人,是不受人尊敬的,甚至是不会被历史认可的;
3、维马丁, 1966年六月生于奥地利维也纳。诗人、译者。教过书,在《人民画报》、《人民文学》等报刊作翻译、编辑。代表作《报摊》(晚报,晚报!)等;
4、维马丁的诗,有一种自然的现实感与本真面貌,还有个人化对生活世相的本质认知和观念,在汉语的博大精深里,饱含人性的光辉与思想的深彻;
5、本诗以人与物之间,人种差异与物体关系之间,人文与地理之间,构成了奇妙的内在精神文明,质感透彻,语言生动而通灵;
6、诗一开头,由两个比喻组成,在东西人种的相似程度上进行有效的对比与呈现,简约而不失本真的样子,纹理清晰可见;
7、五六行,既是内容的过渡,还是精神的又一次爆发,与此同时,还将人引入到了物,将山海经的话题传递出来,颇有文化底蕴与人生哲理;
8、最后一节,在自然风物的流线下,显现出自然的生态文明,还原了深似海这个形象的存在,本真、本象;
9、标题系于诗身,文字融于自然,是其味,更是诗格的体现;
10、本诗给予诗人的启示:“作品是生命的体现,还是精神的再度燃烧”;
11、风物之诗,文明之诗,人性之诗。

马金山读《新世纪诗典》诗的十一条(2021年8月合辑)

庞琼珍读《新世纪诗典》维马丁《新山海经》:一首奇绝的诗!一首让我拍案叫绝、又反复端详、久久沉思的诗,一首诗能够抵达的地域广度、人性深度和历史长度,它都做到了。这首诗是有阅读门槛的,真正读懂不容易。而我更关注的是怎么写出来的。首先是地域广度,如果没有阿尔卑斯雪峰的跋涉攀登,地中海蓝色海岸的扬帆徜徉,比较和转换不会这样自如,好在奥地利是意大利的邻居,诗人再熟悉不过了。第二是人性深度,如果没有对德国人和日本人、意大利人和中国人的深刻洞察和把握,也得不出那样自然的结论。第三是历史长度,作为汉学家的诗人,用的这个诗题让我这个中国诗人自愧不如啊。要有怎样的博学,才能写出这首诗?要有怎样的提纯能力,才能写出这首诗?深奥,朴素,极简,浓缩在9行34字中,字词精准在握,诗意浩瀚无边。让我叹服。

黄平子读维马丁《新山海经》

——《新世纪诗典》3773

新山海经

维马丁

日本人
像德国人
中国人
像意大利人
其他人
都在中间
地中海
跟阿尔卑斯山
一样深

2021.1.31

黄平子读诗:说实话,这首诗我没怎么看懂。看不懂就不装懂。诗题既然叫《新山海经》,当然就应该有所本,这所本的,就是《山海经》。说到《山海经》,肯关不该忽视这样一些关键词:神话传说、地理知识、寓言故事、远古异人、状貌风格……“日本人/像德国人/中国人/像意大利人”这是拿了四国人进行对比。诗人只说像,没有说怎么像,哪方面像。这是笼统的坏处,也是笼统的好处。“其他人/都在中间”,从这一句看,诗人是把日本人、德国人放在一极,把中国人、意大利人放在另一极,世界上的其他人,则处于折中的位置。以上是概写世界人物。“地中海/跟阿尔卑斯山/一样深”,这是具体写两大地貌。地中海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海之一,历史比大西洋还要古老。地中海沿岸还是古代文明的发祥地。阿尔卑斯山脉是欧洲最大的山脉。根据现代板块学说,地中海位于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的交界处,两大板块不断地碰撞、挤压,使地中海面积不断地缩小、变深。相反,阿尔卑斯山在两大板块的不断碰撞和挤压下却日渐抬升。地中海当然和阿尔卑斯山一样深,因为它们原本就是两大板块碰撞、挤压挤压下的产物。所不同的是,一个向下伸展,产生了“深”。一个向上伸展,产生了“高”。
2021年8月1日20点47分

君儿读维马丁《新山海经》​​http://www.weinisongdu.com/shareOpus?id=55779686&promote_id=957250

新山海经
维马丁

日本人
像德国人
中国人
像意大利人
其他人
都在中间
地中海
跟阿尔卑斯山
一样深

2021.1.31

신 산해경
MARTIN WINTER

일본인들은
독일인 같고
중국인들은
이딸리아인 같고
다른 사람들은
그 사이
지중해에 있어
알프스산처럼
깊다

2021.1.31
全京业  洪君植  译

FUSSBALLMATCH 1914 – 杜思尚 Du Sishang

8月 1, 2021

Du Sishang
FUSSBALLMATCH 1914

Nasskalter Schützengraben,
regennasse Leichen.
Diese Bilder vom ersten Weltkrieg
sind schon über hundert Jahre alt.
Was ich jetzt noch weiß,
das ist der Weihnachtstag,
wo die Soldaten auf beiden Seiten
ihre Waffen niedergelegt
und auf dem Schlachtfeld
Fussball gespielt haben.
Neben dem Match
tauschen sie Zigaretten und Rum.
Sie holen Familienfotos heraus
und feiern die Tore.

Übersetzt von MW am 1. August 2021

新世纪诗典作品联展#杜思尚#(9.0)

Du Sishang, geb. 1974 in Nanyang, Provinz Henan, ist seit 1992 bei der Armee. Er hat die Kunstakademie der Streitkräfte abgeschlossen. Er hat zwei Gedichtbände publiziert, seine Texte sind in vielen Zeitschriften und Anthologien erschienen. 《新诗典》小档案:杜思尚,1974年生于河南南阳,1992年从军至今。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诗歌作品发表于《文艺报》、《解放军报》、《解放军文艺》、《诗潮》、《橄榄绿》、《读诗》等刊物,入选《新世纪诗典》、《葵》、《中国先锋诗歌年鉴》、《中国口语诗年鉴》、《中国诗歌排行榜》等文本。著有诗集《人间》,《我常垂钓于逝水河畔》。

伊沙点评《1914年的足球赛》:八一建军节,又适逢东京奥运会期间,特推荐《新诗典》迄今1193位诗人中惟一的现役诗人杜思尚一首写足球的诗,此诗在8月上半月中可居亚军。本主持呼和浩特推荐。

况禹点评《新诗典》杜思尚《1914年的足球赛》:有些史实细节的记述,宏大的“官史”多数时候不予重视,但往往正是这类细节,才藏着人性和文明的秘密。为世人发掘出它们,也是现代诗不同于以往诗歌的贡献之一。

黎雪梅读《新世纪诗典》之杜思尚《1914年的足球赛》:残酷的战争时期里一场特殊的球赛,让诗人至今记忆犹新,可见这是一场看似普通却又极不普通的球赛。如果抛开交战双方士兵们战士的身份及各为其主的因素,这些普通人家的孩子是完全可以放下芥蒂,做到和谐相处、友好交往的,诗中那些关于球赛的感人肺腑的细节、暖心的画面便是明证。若世间没有战争,而是多些这样的球赛、烟丝、照片和朗姆酒该有多好!宏大的背景与具体而微的细节、人性的善良与战争的丑恶交织,带给读者内心强烈的冲击与反思,久久难以平静。

马金山|读杜思尚的诗《1914年的足球赛》的十一条:
1、一首诗应该是一颗种子,和一堆燃烧的篝火,更是一颗智慧的内心;
2、于诗于诗人而言,对于那些不是在内心深处真正的怀有一颗敬畏之心的人,甚至于把人当成物品的人,何必要尊重他呢;
3、杜思尚,1974年生于河南南阳,1992年从军至今。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诗歌作品发表于《文艺报》、《解放军报》、《解放军文艺》等刊物,入选《新世纪诗典》等文本。著有诗集《人间》、《我常垂钓于逝水河畔》;
4、久未读到杜思尚的诗,当然,在这里专指其再次入典的作品,而同为有过军旅生涯的我,读到今天的推荐诗,不由得让人倍感亲切;
5、杜思尚的诗,语言极为厚实而简洁,形式上具有多重角度和力度,内容方面则更加丰富、饱满,而且清晰,在思想意识与深度层面,更加的深刻与沉实;
6、本诗以战争为背景,并以破天荒的足球赛为主题,写出了圣诞节交战双方的精神状态和心理世界,尽管已过去百余年,但诗里行间的层次感和画面感,凸凹有致,色彩纷呈;
7、诗中由三节构成,一节是战场中冰冷血腥的画面,另一节是战场成为足球场的细节挖掘与呈现,最后则是由球回到观众战士的精神层面,令人动容;
8、战争时期的精神文明生活,对于战斗中的人来说,至关重要,因为它既可以增加战斗力,更加可以有效改善人们内心深处的紧张情绪与恐惧心理,但此诗却写出了交战双方的“合作”,凸显出人性的善恶是非,值得深思;
9、诗的标题,从时间到故事情节,直面现实而又不失深刻,将二手资料转化为自然的“我”之诗意,绝妙而真切;
10、本诗给予诗人的启示:“现实是残酷的,更是荒诞离奇的”;
11、荒诞之诗,画面之诗,反思之诗。

马金山读《新世纪诗典》诗的十一条(2021年8月合辑)

GESPRÄCHE 《最终我们赢得了雪》终于回维也纳!

7月 29, 2021

liebe freundinnen und freunde, liebe leute, liebe sternchen und stars, liebe familie ;),

hier unten ist ein text. bitte weiterverbreiten, wenn ihr wollt. und oder sagt mir was euch einfaellt. wies euch geht. bin neugierig!

gestern hab ich endlich mein buch aus china bekommen. 2020 im herbst erschienen, die buecher gibts dort in buchhandlungen und online, bis mai 2021 haben sich nachweislich ueber fuenfhundert stueck verkauft. das ist wenig dort, aber immerhin, von wien aus gesehen. oesterreichische kunst und kultur. Uebersetzt von Yi Sha 伊沙 und Lao G 老G.
mein chinesisches handy hat keine umlaute, sorry. oder ich bin inkompetent oder beides 🙂

oesterreichische kunst und kultur, also z.b. auch ein gedicht für den toten vierzehnjährigen florian p., den ein polizist in den rücken geschossen hat, als der bub etwas stehlen wollte in einem supermarkt. dieser text ist drinnen, ebenso wie andere aus beijing, die auch kritisch sind. es ist ein gutes buch. (dieser absatz ist ein nachtrag mit umlauten 🙂

der chinesische zoll hat mehrere mal diese chinesischen buecher aus china nicht durchgelassen. aber diesmal war es sehr schnell, nur zehn tage oder so. xiron heisst der verlag, xiron poetry club 磨铁读诗会  ist die reihe, begruendet von Shen Haobo 沈浩波. sichuan wenyi 四川文艺出版社 ist der verlag der die isbn bereitgestellt hat. es gibt ja keine privaten verlage in china. jedenfalls duerfen nur organisationen der provinzen des staates etc. isbns erhalten, die verkaufen sie dann weiter. sichuan wenyi, da faellt mir ein, wenyi kann auch seuche sein, mit anderen zeichen. wenyi im sinn von kunst und kultur in diesem fall selbstverstaendlich.

FINALLY WE HAVE SNOW heisst das Buch, auf Chinesisch 最终我们赢得了雪. eine zitrone. a lemon also kein superhit vorlaeufig vielleicht. auf dem umschlag ist eine zitrone. sollte eine scheibe sein. ist es ja, ist ja ein bild. a slice of lemon a slice of tangerine a ginger cake finally we have snow ein stueck zitrone ein stueck mandarine ein ingwerkuchen endlich haben wir schnee. das ist das titelgedicht.

manche texte im buch sind in beijing entstanden, manche in wien, viele an vielen anderen orten. manche sind sehr kritisch. manche haben absichtlich oder unabsichtlich etwas beruehrt oder erwaehnt, was dann nicht gedruckt werden durfte. die meisten dieser texte spielen nicht in china. es sind nicht so viele. aber es gibt ein eigenes kleines extra-buch dafuer im verlag fabrik.transit, auch letztes jahr erschienen.

im maerz ist ja auch hier in oesterreich ein buch mit gedichten herausgekommen, auf chinesisch und deutsch. BRETT VOLLER NAEGEL 布满钉子的木板子, NPC-Anthologie. neue poesie aus china. 1.Band A-J, 81 Autorinnen und Autoren, mit Sternchen und Stars.

Dieses zweite Buch habe ich uebersetzt, herausgegeben haben es Juliane Adler und ich. Wird fortgesetzt!
fabrik.transit heisst der verlag, www.fabriktransit.net

das buch ist natuerlich auch vom chinesischen zoll abgefangen worden, obwohl keine dissidentinnen und dissidenten dabei sind, nur sternchen und stars, wie gesagt. ein oder zwei sind durchgekommen. aber es wird gehen.

liebe gruesse

euer
martin
(usw)

GESPRAECHE

ich bin jeden tag im gespraech mit china
mein china ist ein dichter kreis
oder ein loser kreis
von gewinnern
von verlierern
von leuten die gedichte schreiben
von freunden
bekannten
unbekannten
das sind die meisten
leute die schreiben
lesen
schuften manchmal
hoffentlich keine schufte
aber faschisten
aber vorsitzende
europaeische sowjetische asiatische ehemals jugoslawische usw
ihre verteidiger mittelfeldspieler
stuermer
die haben alle gedichte geschrieben
jedenfalls viele
frauen eher weniger
oder gibts solche schuftinnen?
was weiss ich
ich bin jeden tag im gespraech
mit meiner sprache
mit unseren sprachen

MW Juli 2021

 

TANTENMILCH – 白立 Bai Li

7月 21, 2021

Bai Li
ICH HAB BEI MEINER TANTE GETRUNKEN

Ich bin zurückgefahren zum Begräbnis,
da hab ich noch nicht gewusst, dass es im Dorf
möglich ist, Verstorbene im Eiswasser-Kristallsarg
zu sehen. Aber niemand ist hinter den Opferaltar
gegangen und hat die Tante im Kühlsarg besucht,
nicht einmal ihre Kinder.
Ich bin hingegangen,
bin lange bei der Tante gestanden,
mir sind die Tränen heruntergeronnen.
Ihre Kinder haben sich gewundert,
haben fast gefragt:
wieso trauerst du mehr als wir?

Sie kommen nie darauf, als ich klein war,
und Mama war nicht da,
ich hab die Milch von der Tante getrunken.

Übersetzt von MW um Juli 2021

 

伊沙推荐:中文有句俚语:给奶便是娘一一系贬义语。本诗反其道而行之,给奶未必是娘,但是给奶当记人恩。在我们的文化传统中,哪些向善?哪些向恶?要仔细辨析。

况禹点评《新诗典》白立《我吃过姨的奶》:白立写出了乡村(甚至也包括了一些城镇)童年特有的经历。中国有着广阔的乡村人口,相信太多人有过类似的童年记忆,关键是你怎么把那些自己难忘的情感写出来。

黎雪梅读《新世纪诗典》之白立《我吃过姨的奶》:姨妈去世,“我泪水止不住地流”,伤心难过的程度竟比姨妈亲生的子女有过之而无不及,难怪他们“都是一副奇怪的表情”,我的悲伤并不是人前作秀,而是内心真实情感的自然流露。不为别的,只为小时候“我吃过姨的奶”,这样的恩情必须铭记于心。现在老人离世,泪洒棺前也是人之常情,羊尚有跪乳之恩,鸦亦有反哺之义,更何况是重情重义的好男儿呢?本诗以广阔的农村生活为背景,有传统民俗,有亲情伦理,还有真实人性的交织……等等,都让本诗如同钻石的切面,从每一个角度看都熠熠生辉。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黄开兵:知恩感恩,是作为人的最基本的伦理。生存于世,最小的善,本应最易做到的,却猛然发现:其实也很难!以致于变得弥足珍贵的人类情感。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马金山|读白立的诗《我吃过姨的奶》的十一条:
1、诗的虚构性是存在的,但诗意的虚构是不存在的,这不是主张,而是写作的更宽的拓展;
2、热爱就是伤疤痒痒,就是时时刻刻惦念,就是诗意颤颤,除此之外,别无其他;
3、白 立,1963年出生,《秦岭文学》执行主编,陕西省作协会员,宝鸡市作协副主席。作品入《当代诗经》《新世纪诗典》等多种选本。作品被翻译成英语、韩语、俄语、德语等多种语言。出版散文集《为了梦中的椰子树》,诗集《西部之恋——白立抒情诗百首》《一个被漠视的诗人》《诗歌的普及》等;
4、六月中旬,绵阳诗会,又一次见到白立兄,和几年前一样,依旧的潇洒如往,其积极的人生态度,无不叫人神往;
5、白立的诗,不做作,不张扬,从生活的具体细节为背景,保持着自身独具个性与温度的语言,成为了一位实在而本真的被漠视的诗人;
6、本诗以后口语的方式,以叙述记事的方式抒写情景,但诗里行间却饱含深情,尤其是诗中的细节呈现,更显内心深处的话语,深彻而又纯澈;
7、诗中通过对人物的描写,既是真实的写照,还是现实生活本身的存在,不仅如此,还道出一种真切的内心之声;
8、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姨的儿女们对我伤心难过一事的问题,让人感到内心一凉,人情冷暖,世态炎凉,瞬间一目了然;
9、而我没有说出的话,成为了诗的核心内容,鲜活地构成了这首诗的诗意,让作者内心深处的情感更加清晰,准确;
10、本诗给予诗人的启示:“丰富的情感,在文字自身,也在语言之外”;
11、亲情之诗,感动之诗,恩赐之诗。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1975 – 虎子 Huzi

7月 2, 2021

Huzi
1975

Auf der Staudammbaustelle
sagt der Chefkoch,
wenn ich ihm eine Armeekappe
borge,
dann trägt er für mich jeden Tag
zehn Punkte ein für volle Arbeit.
Die Versuchung war zu groß.
Ich konnt nicht widerstehen,
mein Onkel hat Verwandte besucht
und hat seine Kappe dagelassen,
die hab ich hergeborgt.
Und so
hab ich die ganzen Sommerferien
mit einer Armeekappe
mühelos geerntet,
ohne zu säen.

2021-06-21
Übersetzt von MW am 2. Juli 2021

新世纪诗典作品联展#虎子#(7.0)

伊沙:依然是中原诗人,依然是向杜甫的"诗史"传统致敬,依然是现代编年诗。我在想:有些时代特色,不了解历史背景的下一代是否可以完全读懂?我想错了,或许不了解反而读出了更多的事实的诗意,像童话,像传说。

况禹点评《新诗典》虎子《1975》:如果我说,“1970年代”时的一顶绿军帽对一个年轻人的吸引力,就像是前两年一个中学生在苹果手机、苹果电脑面前的所感受到的。不知道会不会被人认为夸大?一点儿没夸大。物质生活空前匮乏的时代,一本新华字典、一顶绿军帽,所带来的诱惑绝对是今人无法想象的。诗歌在今天记下了这一幕,恰恰说明它是现有文学体裁里唯一没有死掉的。

黎雪梅读《新世纪诗典》之虎子《1975》:正如主持人伊沙老师所说,不知道那段历史的就当是欣赏一个故事或传说,而曾经经历过或对那段历史有所了解的人,就会知道本诗所写是多么的真实。一首小诗便是一段浓缩的历史,诗人对其所写不予置评,全凭读者自己去解读,无论是事实也好,人性的弱点也罢,注定由一个人的生活阅历和知识结构,来决定他(她)的阅读体验。

马金山|读虎子的诗《1975》的十一条:
1、经历是宝藏,是诗的翅膀;
2、记忆所留下的痕迹,事实就是诗的黄金;
3、虎子,本名周海涛,河南南阳人,1962年出生。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中原诗歌节同仁。作品入选《中国口语诗年鉴》2018卷、2019卷等多种选本。著有诗集《时光碎语》;
4、早已加了虎子兄微信,六月中旬绵阳诗会,终得一见,犹如自家兄弟,倍感亲切与美好,或许这就是更大的收获;
5、又是一首史诗,昨天是我们的河南诗人王清让,今天还是河南老乡虎子,同样以年代为主题,却写出了不同特点的经历,还原了那个年代本来的面貌;
6、本诗选材新颖独特,描述简捷明快,却把“我”经历的那个记忆犹新的日子,充满了意趣,而正是这种体验,尤显珍贵与重要;
7、诗虽简短,但所包含的内容,包括了三个层次,以总分总的方式,表达那个时期的记忆,分别从一个是借军帽,记工分,和第二个是军帽的来历,到最后一个是军帽所带来的好处;
8、诗中反映出一段时期,先辈们所经受过的贫困生活,并显现出精神世界里的缺失,而本诗正好再现了这样一种场景,极为丰富而且颇具意义;
9、此诗的独特在于一顶军帽,更在于军队的个体化经历,构成了更为真实的一面,因为作者的当兵经历,使得本诗更加原质原味;
10、本诗给予诗人的启示:“时间就是生命的过程,更是诗意的生活”;
11、历史之诗,生活之诗,记录之诗。

 

 

1942 – 王清让 Wang Qingrang

7月 1, 2021

Wang Qingrang 王清让
1942

Ein japanischer Soldat
hat einen Kohlenzug requiriert.
Er liegt auf der Lokomotive
mit einem schweren Maschinengewehr,
kreuz und quer durch die Zentralebene,
als wär das Land menschenleer.

Übersetzt von MW am 1. Juli 2021

新世纪诗典作品联展#王清让#(6.0)

伊沙推荐:今明两天,两位中原诗人,将以两首编年诗,向其伟大的同乡杜甫的"诗史"传统致敬!今天这一首,本来要放在七七事变纪念日推荐,只是为了保障即将亮相的"女性诗小辑"的完整性而提至今天:让诗中所写的这一幕,永远不会重演,当为全体国民的共同目标。

况禹点评《新诗典》王清让《1942》:有点突兀、有点怪诞。前者是简洁带来的效果,后者是历史贡献的滴血的剪影。

黎雪梅读《新世纪诗典》之王清让《1942》:浓缩就是精华,一点没错。本诗短短六行,如同电影里的蒙太奇镜头,却将那个特殊年代里很有代表性的历史事件,直观地呈现在读者眼前,信息量大且画面感很强,但是带给人内心的震撼和强烈的屈辱感,足可匹敌小说及影视剧。“一个日本兵”和“中原大地”形成强烈的反差,令人不胜唏嘘。诗歌题目和内容相互映照,构成强大的张力。好在这段历史已成过去,并坚信永不会再来,直到它们凝聚成人们记忆深处的幻像并被渐渐遗忘。

马金山|读王清让的诗《1942》的十一条:
1、现场就是现实,现实就是诗里的生活与生命;
2、史诗,在口语诗人的笔下,依然可以“只呈现,不表现”;
3、王清让,男,1976年8月生。在《人民文学》等发表诗歌,有诗入选《新世纪诗典》等多种选本。出版诗集《那年》。现居河南新乡;
4、在绵阳诗会,首次见到作者,并在首场诗会中听到其读了本诗,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抗日剧里面的一个情节,但在诗人的笔下,却构成了一种史记;
5、本诗仅仅六行,一行一个印记,在一连串的动词中,构建出多重画面,让人不由觉得历历在目,而又心有余悸;
6、诗的前两行,作者从具体的数据角度来显现那个让人不忍直视的一幕,可以想象那个不堪回首的残酷现实,一人一车,尤其耐人寻味;
7、三四行,笔触继续深入,又从另外一个画面,将情节加以延展,使得戏剧化的一面显得格外突出,更加让人反思,当以史为镜;
8、诗中语言充满活力与弹性,凸显某些特定的状态,很易引入人们的视线范围,印象中,王清让对于这类编年史诗体颇为见长;
9、此诗标题,为标准的编年诗,而且是带着沉重记忆的年份,写下这个时间,似乎佳作已成功一半,剩下的就是真实的画面了;
10、本诗给予诗人的启示:“动词,让诗意蓬勃、生辉,透视出鲜活的光”;
11、史诗之诗,反思之诗,年代之诗。

 

 

 

 

IN BEICHUAN – 后乞 Hou Qi

6月 28, 2021

Hou Qi
IN BEICHUAN

Soft sand is left, after the flood recedes.
Houses collapsed a dozen years ago in the earthquake.
Underground, human bones and white walls cannot be distinguished now.
Mouths and eyeballs have changed into grass.

Translated by MW in June 2021

Hou Qi, born in 1995 in Tangshan city, graduated from Sichuan University, lives in Beijing. 《新诗典》小档案:后乞,1995年生于唐山,毕业于四川大学,现居北京,诗歌编辑。个人公众号:后乞之秀。诗观:从自我生命中拷问出真实,眼睁睁看它成为一条独立的诗之生命,如风般超越一切言说,这是奇迹。

伊沙推荐:这是《新诗典》绵阳诗会采风成果。不过,一个生在唐山在四川上的大学的诗人,应该写出一首关于地震的佳作,这是诗人的责任。灾难诗不该只在灾难发生时才出现。

况禹点评《新诗典》后乞《在北川》:我是先读了诗,才从主持人的点评知道作者的背景的。是啊,北川,一个沉重的地名,它已经和四十多年前的唐山一样,构成我们人生记忆里最心疼的一块。本诗打通了上述两个伤处的隐痛,更难得的是,用了高级的艺术的方式。

 

黎雪梅读《新世纪诗典》之后乞《在北川》:灾难过后留下的遗迹,无论是“柔软的沙子”、“倒塌的房子”,抑或是“白墙”与“小草”,眼前历历在目的荒凉景象,无不令人触景生情,勾起诗人关于那次大地震的惨痛记忆,彰显出诗人独特的精神内涵。灾难诗传达给我们的,应该不是某个过程的简单记录和浅显的展览,也不应止于唤起人们的生命意识,更不是生糙的痛苦情感的一般宣泄,灾难诗体现的更多的应该是人们在灾难面前真实的心态、人类对自身行为的反思及生存的意义。

 

马金山|读后乞的诗《在北川》的十一条:
1、从具体的事物里找诗,再加上细节的效果呈现,生活就回归了诗意;
2、画面是诗,想象也是另一个画面,更是诗;
3、后乞,女,1995年生于河北唐山,毕业于四川大学,诗歌编辑。个人公众号:后乞之秀。现居北京;
4、此次也是首次读到其诗,但在读诗之前,已经在内心深处进行了预设,因为其为诗歌编辑,诗一定也很不错,果然;
5、与此同时,在读这首诗的时候,我又扫了一眼作者的简介,其为唐山人,不正是四十多年前,发生过严重地震的地方嘛,随即让人更加感到这首地震诗的厚重;
6、本诗以白描手法,由数个排比句式,形象而生动地展现并挖掘出震后遗址的风物,构筑出一幅风物画,不由叫人心生一颤;
7、短短四行,却着眼于最具质感与代表性的风貌,将事物与场景,生命和环境,紧密地结合起来,比喻事物大胆而丰富;
8、诗里行间,不仅言之有物,还充满想象和现实的一面,由物及事,寓情于景,通透于一体,使得画面触目凄凉;
9、这首诗,还有一个极为丰富与珍贵的地方,就是字与字之间,行与行之间的互相通达,以及粘合性,让全诗更显力量;
10、本诗给予诗人的启示:“事物的呈现力和想象力,都是诗的创造力”;
11、地震之诗,生命之诗,史记之诗。

 

黄平子读后乞《在北川》

——《新世纪诗典》3739

在北川

后乞

柔软的沙子是涨水时留下的
房子是十几年前地震时倒塌的
地下的人骨和白墙已经不分彼此
而嘴唇和眼珠已化为了小草

黄平子读诗:“北川”,北川羌族自治县,隶属四川省绵阳市。我这样说,肯定还有很多人不清楚。还是换一种介绍吧:2008年5月12日,北川羌族自治县为汶川大地震中受灾最严重的区域之一,治所曲山镇因“5·12”大地震夷为平地。这是一首缅怀“5·12”大地震的诗。“柔软的沙子是涨水时留下的”,涨水后,留下了沙子。“房子是十几年前地震时倒塌的”,地震后,留下了废墟。“地下的人骨和白墙已经不分彼此”,白骨是曾经的人。白墙是曾经的房子。“而嘴唇和眼珠已化为了小草”,化成小草的,不仅有嘴唇和眼珠,还有肌肉,有五脏,有六腑……所有的人最终都会化成一抔黄土。大难中的人如此,寿终正寝的人也如此。

2021年6月28日20点12分

 

 

 

VATER IST HEUER AUCH TAUB – 唐朝晖 Tang Chaohui

6月 27, 2021

Tang Chaohui
VATER IST HEUER AUCH TAUB

Vater war über dreißig,
bei der Arbeit am Feld
hat die Siebente Oma aus Großberg gesagt:
Ich hab letzte Nacht nicht gut geschlafen.
ein paar Geister haben die ganze Zeit mit mir geredet.
Vater hat geantwortet:
Du bist so taub, dass Du den Donner nicht hörst,
wie kannst Du hören, was Geister sagen?

Übersetzt von MW im Juni 2021

新世纪诗典作品联展#唐朝晖#(1.0)

伊沙点评《父亲今年也聋了》:上世纪90年代,作者在湖南老家办地下诗报,就约我的诗;新世纪以后到了北京,一度主持《青年文学》,还不忘约我的诗,我对这样永远不忘记我的朋友玩君子之交淡如水,直到今天才推荐他的诗,所以老天爷惩罚我:一路遇尽白眼狼。本诗有文化,有智性,是人生之诗。

况禹点评《新诗典》唐朝晖《父亲今年也聋了》:幻觉也好,异度空间的空间的瞬间打通也好,一代人,自有一代人对生命的体察,前人无法越殂,后人无法代庖。都要等到生命的某个节点来到,方能有深切的体验。

黎雪梅读《新世纪诗典》之唐朝晖《父亲今年也聋了》:以前也曾听一些听力不好的老人,说他们能听见鬼神之类的说话,当时只当是在说胡话而一笑置之。也许人生真的就是一场轮回,有些事情真得到了一定的年龄,唯有亲身经历过后才能有所领悟,才能深解其中滋味。本诗通过一老一少的对话,深层次地反映了在广阔的农村背景下,两代人之间思想观念的差异和各自不同的性格特征,隐隐还透着些神秘感。题目“父亲今年也聋了”,很有深意,可看作是诗歌的后续。不知“父亲”是否还记得,当年对七奶奶说过“你聋得连打雷都听不到/还能听见鬼讲话?”

马金山|读唐朝晖的诗《父亲今年也聋了》的十一条:
1、编选诗歌的过程,就是一个挖宝的过程;
2、关于诗歌的走向,观念是一件至关重要的事情。除了诗歌本身的写作之外,一切不是那么重要了,或许,这就是作为诗人最关键的要义;
3、唐朝晖,七零年代出生,湖南湘乡人出版有诗集《通灵者》《梦语者》《心灵物语》《勾引与抗拒》和长篇非虚构散文《一个人的工厂》《折扇》《百炼成钢》等图书。现居北京;
4、看到本诗伊沙的推荐语,不由得让人倍感钦佩与赞叹,这可是真正的把日子修炼成平常心的人,虽然古有文人相轻的言论,但更有今日不懈的精神追求与生命之光;
5、回到本诗,以日常性与场景感,结合生活细节,以及身体的变化,体悟到生命之重,且不乏智慧的光芒和岁月的积尘;
6、诗一开头,即呈现出农村生活的场面,以此背景下,凸显人物的性格特征和角色设定,且具有独特的深度意识和思想;
7、诗中关于耳聋能够听到鬼话,很容易让人想到,日常生活中,耳聋的人,平时的话听不到,可一旦有人说其坏话,似有神助,突然就能听见了;
8、后面六行,虽为两个人的一组对话,但是它却布满了双重滋味,既有可触,还有可感;
9、诗的标题,虽然道出的是一个现象,却蕴含着深厚的意趣,既是本身的样子,还是另外一重含义;
10、本诗给予诗人的启示:“诗意是简单的,而生活本身却充满丰富与内涵”;
11、对话之诗,人生之诗,身体之诗。

 

 

 

SÜSZKARTOFFELGEDÄCHTNIS – 农家旺 Nongjia Wang

6月 27, 2021

Nongjia Wang
SÜSZKARTOFFELGEDÄCHNTNIS

Weißhautkartoffeln Nordostkartoffeln Rote Kartoffeln Kürbiskartoffeln Lila Kartoffeln
Gedörrte Süßkartoffeln Süßkartoffelgelee Süßkartoffelbonbons Süßkartoffelnudeln Süßkartoffelbällchen Süßkartoffelsuppe
Gegrillte Süßkartoffeln gedämpfte Süßkartoffeln gekochte Süßkatoffeln gebratene Süßkartoffeln Süßkartoffel-Pommes Frites
Eine Süßkartoffel in der Schultasche,
auf dem Heimweg am Dorf-Süßkartoffelfeld wenn kein Mensch da ist eine stehlen
und sie daheim dann mit ein paar anderen aufhängen am Kopfende von meinem Bett
Die Süßkartoffeln wo schon der Zucker rauskommt sind die allerbesten Süßkartoffeln
Mein Magen war in meiner Jugend nur lauter Süßkartoffeln

2021-02-22
Übersetzt von MW im Juni 2021

新世纪诗典作品联展#农家旺#(1.0)

伊沙点评《薯忆》:谁都经历过,你没写出来,你写出来的,没有别个绝,你就失败了,诗写充满了,这样的失败,在本诗面前,一地失败者。

况禹点评《新诗典》农家旺《薯忆》:红薯充斥的年代,甜吗?今天的人肯定会觉得甜。但天天吃,胃是会反酸的。不过要说它是“时代病” ,还真谈不上。红薯是南方人的叫法,北方人叫白薯、山芋、地瓜、山药(河北一些地方这么叫),叫法不一样,品相也不一样,“红薯”依然是这里面最好吃的一种。而且北方的白薯或山芋、地瓜,产的还是少,我小时候城里粮店买不到它们和糙米(机米)的时候,大家只好买玉米甚至红色的高粱米吃。我还吃过高粱米面蒸的窝头,您猜怎么着,胃里像坠了团软水泥。这一切,直到伟大的改革开放到来,才渐渐退出人们的记忆。

黄平子读农家旺《薯忆》

——《新世纪诗典》3736

薯忆

农家旺

白皮薯 东北薯 红心薯 南瓜薯 紫薯
红薯干 红薯皮 红薯糖 红薯粉 红薯丸子 红薯稀饭
烤红薯 蒸红薯 煮红薯 炒红薯 炸红薯
上学时书包里揣一个红薯
课间偷偷掏出来啃一口
回家路过村里的红薯地趁着无人偷一个
红薯收回家了在床头挂几个
糖分出来的红薯是最好吃的红薯
红薯填满了我少年时代的胃

2021.01.22

黄平子读诗:“薯忆”也是忆薯。“白皮薯 东北薯 红心薯 南瓜薯 紫薯”,这是薯的种类。“红薯干 红薯皮 红薯糖 红薯粉 红薯丸子 红薯稀饭”,这是薯的产品。“烤红薯 蒸红薯 煮红薯 炒红薯 炸红薯”,这是薯的吃法。“上学时书包里揣一个红薯”,这是小时候的主食,也是小时候的零食。“课间偷偷掏出来啃一口”,也有人上课偷偷掏出来啃一口。“回家路过村里的红薯地趁着无人偷一个”,我们这里除了偷红薯,还可以偷花生,有的时候也可以偷香瓜和甘蔗。在那个物质缺乏的年代,有谁没有偷过东西?“红薯收回家了在床头挂几个”,不知道这是什么意思。“糖分出来的红薯是最好吃的红薯”,这句话也不太懂。我们的经验是:收了水,开始变蔫的红薯是最好吃的红薯。“红薯填满了我少年时代的胃”,我也是吃红薯过来的人。到现在也还深爱着红薯。人吃红薯,猪吃红薯藤,红薯真是个好东西。

2021年6月26日20点38分

 

 

EINÄUGIGER SCHNEEMANN – 周鸣 Zhou Ming

6月 17, 2021

Zhou Ming
EINÄUGIGER SCHNEEMANN

Ich war klein.
Eines Tags hat es groß geschneit.
Ich hab draußen vor der Tür
einen Schneemann gebaut,
mit schwarzen Knöpfen
als Augen.
Am nächsten Tag in der Früh
bemerk ich ein Knopf ist weg,
als wär er ganz von selbst fortgeflogen.
Ich will grad rufen „Einäugiger Schneemann!“,
hab noch nicht „ein“ gesagt,
da halt ich mir schon
den Mund zu.
Denn neben mir
steht
groß und ernst
mein einäugiger Vater.

2021-05-25
Übersetzt von MW im Juni 2021

新世纪诗典作品联展#周鸣#(15.0)

伊沙推荐:几天前,在绵阳,李白诗歌奖十年大奖颁出了当代诗歌史上空前(希望不绝后)的团体奖一一中国新世纪十大诗歌强省奖。此奖颁发时,不少诗人都在计算自己对所在省的贡献。浙江省幸得第十,仅比第十一名广西多得3分。因此刚才,我看了看实力榜,看看周鸣为浙江贡献了几分?结果是13分,今天是第14分。本诗在4.4云诗会上险些进三甲,这半月险些进冠亚,它好在脱离了反映什么,表现什么,而达诗趣自成。

况禹点评《新诗典》周鸣《独眼雪人》:读至诗尾,也有点儿替小时候的作者担心,虽说童言无忌,可那也是要挨揍的节奏啊——而诗(乃至文学)的韵味,就在于传递这种简单却又醇厚的生活感。

黎雪梅读《新世纪诗典》之周鸣《独眼雪人》:哈哈,面前是“独眼雪人”,身后是“独眼父亲”,而中间是怕“祸从口出”,紧紧捂着嘴巴的“我”,这搞笑的画面定格在脑海中,让人忍不住哈哈大笑。我小时候因为乱说话没少挨打,所以不禁为诗中的“我”捏了一把汗,幸好“我”反应灵敏才及时止损,不然恐怕免不了遭受皮肉之苦。这种近似的情感经验很容易勾起读者的回忆和共情,更具生活的质感和诗歌的意趣,实属难得。

 

 

 

MEIN KÖRPER IST IHR GRAB – 王小龙 Wang Xiaolong

6月 17, 2021

Wang Xiaolong
MEIN KÖRPER IST IHR GRAB

Es ist kein Tag zum Gräberbesuch,
am Friedhof sind nicht viele lebende Leute.
Niemand kommt wie ich mit leeren Händen,
hebt ein Gingkoblatt vom Boden auf
um eines Freundes zu gedenken.
Auf dem Grabstein ist sein Foto eingefasst,
da ist Zhang Baji in besten Jahren.
Baji war technisch auf höchstem Niveau.
Gib ihm ein Bruchstück von einem Zahnrad,
er findet ein neues, das passt.
Was nützt ihm das, gar nichts.
Tüchtige, untüchtige, alle hat man nach Haus geschickt,
die Fabrik geschlossen,
den Boden verscherbelt.
Essen, essen, schlafen, schlafen noch ein paar Jahre,
dann ist er hier eingezogen.
Zhang Baji,
du lebst jetzt drinnen in meiner Brust.
Eher links, nu, hier.
Ich verstreu ein paar Gingkoblätter,
zum Beispiel als Schild, dort oben
steht nämlich gar nichts.
Auf den Steinen sind nur große Namen.
Vielleicht hat sie ihren ein paar Mal verwendet,
ich weiß nur, alle nannten sie Fähige Zhou,
eine fähige Hand, ihre Füße waren entscheidend,
acht Stunden war sie auf ihren Füßen,
Webstühle kontrollieren, wer weiß wieviele Schritte sie geht
in ihrem Leben, wieviele Enden sie zusammendreht.
Das Große Shanghai braucht keine Baumwollfabriken mehr,
Webstühle zerbrochen,
Fabriken abgerissen.
Sie kehrt zurück ins Neue Baumwolldorf,
geht gar nicht mehr vor die Tür.
Auf dem Foto, ein armes Kindergesicht,
zwinkert und lacht.
Zhou Nengshou, fähige Zhou,
du lebst jetzt in meinen Rippen.
Rechte Seite, nu, hier.
Ich verstreu ein paar Gingkoblätter.
Kein einziges Zeichen bleibt über dich.
Was soll ich dir sagen!
Alles wär nicht genug.
Noch jemand, ein trotziges Gesicht.
Xiao Jiangbei von der Schiffswerft,
er baut auf dem Ofen ein hohes Gerüst,
ein Ruck mit der Zange, glühend rote Nieten
fahren zischend in Stahlplatten und in die kleinen Löcher am Kiel,
dann schwingt der große Hammer gleich nach.
Diese Arbeit, die gibt es nicht mehr.
Xiao Jiangbei, das war seine Spezialität,
Umschulung zahlt sich auch nicht mehr aus,
Wanderarbeiter sind billiger.
Er kann nur daheim mit zwei Walnüssen spielen,
im Traum schlägt und tritt er noch.
Xiao Jiangbei,
du wohnst jetzt in meinem Kopf auf der linken Seite,
nu, hier.
Die andere Seite bleibt für den ältesten Wang.
Er war der beste Maurer unter dem Himmel.
Die jetzigen Hochhäuser, warum
sind das nur lauter Glaspaläste?
Richtige Mauern und Fassaden,
die kriegen sie gar nicht mehr zusammen.
Zum Beispiel die Häuser am Bund in Shanghai,
die kriegen sie nicht mehr zusammen.
Tüchtige Maurer, gibts nicht mehr.
Wang Laoda ist nicht mehr da.
Du hast dich gemeldet beim Krematorium
jetzt lebst du in meiner rechten Kopfhälfte,
nu, hier.
Lauter Gingkoblätter, ein goldener Boden.
Wenn der Wind kommt, werdens gleich komische Zeichen.
Zurückgestellt, in Reserve, abgebaut,
potentielle Arbeitskraft, wieder einzugliedern, Plan 4050:
Frauen ab 40, Männer ab 50,
in Rente gehen, von der Wirtschaft in die Gesellschaft,
sozalisierte Menschen, ehrenwerte verdammte Gesellschaft,
früher hieß das Kandidaten fürs Arbeitslager.
Einen Ausdruck hasse ich am meisten,
das heißt, gesunden Leuten die Hand abhacken.
Warum hackst du nicht einfach deine eigene Hand ab,
was machst du mit meiner Hand?
Zhang Baji,
Zhou Nengshou,
Xiao Jiangbei,
Staub zu Staub,
Erde zu Erde.
Sie wohnen alle in meinem Körper,
in meinen Knochen,
im Blut,
in meinem Atem.
Mein Körper ist jetzt ihr Grab.
Sie können nichts sagen,
aber ich darf nicht schimpfen?
Eine Handvoll Gingkoblätter,
der Freunde gedenken.
Es ist kein Tag zum Gräberbesuch,
am Friedhof sind nicht viele lebende Leute.
Niemand kommt wie ich, mit leeren Händen,
greift in die Luft, als wollt er jemanden würgen.

Oktober 2017, redigiert Dezember 2020

新世纪诗典作品联展#王小龙#(8.0)

《新诗典》小档案:王小龙,1954年生于上海,海南琼海人。

伊沙推荐:在绵阳《新诗典》十年大庆酒桌上,口语诗先驱者王小龙先生成为一个话题,沈浩波说他到今天还写得这么好是得益于性格中有硬的东西,我说没有这种硬当年也跨不出那一步。这种硬不像上海人,像其祖籍海南人一一过敏症患者别过敏,我娘就是上海人,这里没有地域歧视,只是文学批评。本诗以小见大,收放自如,写得真好,该当6月下半月冠军。

况禹点评《新诗典》王小龙《我身体就是他们的坟》:这是一首滚烫的写给已故工友们的挽歌。典型的城市文明的产物,且深深地打着作者生命历程留在心底的烙印。

黎雪梅读《新世纪诗典》之王小龙《我身体就是他们的坟》:一首情真意切的悼亡诗。墓园里睹物思人,斯人已逝,往事却历历在目,那些曾属于他(她)们的辉煌早已随风而去,心中的悲伤逆流成河却无以言表,只有将自己的身体当做“他们的坟”来寄托哀思、埋葬痛苦。这样的人间悲剧不仅仅是诗人个人的,也是时代的悲剧,家国的悲剧。整首诗感情炽烈、悲愤难抑,首尾以“不是上坟的日子/墓园里活人不多/没有人如我,两手空空”遥相呼应,结构浑然一体,生死形成强烈反差,情感也进一步加强,大有苏轼“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的孤独寂寞、凄凉无助而又无处诉说的沉痛,格外感人。

 

马金山|读王小龙的诗《我身体就是他们的坟》的十一条:
1、一首诗的轻与重,在于这记拳头能否打在心脏上;
2、于诗,现实是时代文明的一部分;
3、王小龙,诗人、纪录片工作者。1954年生于上海,海南琼海人。著有《每一首都是情歌》;
4、王小龙的诗,读的多了,发现一个很难得的特点,就是诗的开头非常的“抓”人,这可是一门真功夫;
5、本诗通过对四个人物的描写,以细腻而具体的生活和生命的裸露,呈现出一个时代最本真的色彩与面貌,叫一代人刻骨铭心,而且饱含深情;
6、其中的人物命运,不仅仅是个体的,更是一个极为特殊的历史时期的,正是这样的一个个小人物记,才构成了宏大的历史使命;
7、诗中由作者熟悉的场景和人物,作为底色背景,在城市建设中所发生的变化为线条,勾勒出一个个鲜活的生命轨迹,烙下了深深的记忆;
8、诗的开头与结尾,都以“不是上坟的日子/墓园里活人不多”为实,写得沉重有力,充满诗意的质感,壮观而意外;
9、整首诗的旋律真切,情感浓烈,语言生动形象,并且劲道十足,绘制出一幅幅色彩斑斓的历史时期;
10、本诗给予诗人的启示:“以小见大,是当下写作值得深思的一个问题”;
11、生命之诗,悼念之诗,时代史诗。

 

 

 

MIR FEHLTS NICHT AN MÄNNERN – 顽石 Wan Shi

6月 12, 2021

Wan Shi
MIR FEHLTS NICHT AN MÄNNERN

Eine Freundin
hat mir
eine Gesamtausgabe
von Lu Xuns Werken geschenkt.
Schön gebunden,
ich war sehr froh.
Es war das erste Mal,
dass mir ein weibliches Wesen
Schriftwerke verehrt hat.
Später hab ich erfahren,
dass sie die gleiche Ausgabe
auch einem anderen Freund geschenkt hat.
Da wars mir dann
nicht mehr so kostbar.
Und ich hab mir gedacht,
wahrscheinlich war das Geschenk
zum Ausgleich,
weil ich damals
mit ihr Essen einkaufen war
und für uns beide bezahlt hab.
Nachher hat sie mir gesagt,
sie hat fünf Gesamtausgaben
an fünf Freunde verschenkt.
Dann hat sie mir ernsthaft erklärt,
„Mir fehlt es nicht an Männern.“

Übersetzt von MW im Juni 2021

伊沙:60后,继续抢"新人"名额。退休前后再出发,将构成这一代人特有的现象。这一代人还远远不到下结论的时候。本主持在四川青莲陇西院推荐。

黎雪梅读《新世纪诗典》之《我不缺男人》:诗中的“女性朋友”,身上有种女文青的气质,也可能是大龄剩女,送给她的“男性朋友”,而且是“给五个男性朋友”都送了同款的鲁迅全集,以证明自己“我不缺男人”,又透出某种自得、虚荣和庸俗的市侩气息,至于这位声称不缺男人的女子是否真如她自己所说,只有她自己心里知道。诗人寥寥数行就将生活中这类令人厌弃、附庸风雅的女子刻画得淋漓尽致,令人叫绝。

马金山|读顽石的诗《我不缺男人》的十一条:
1、诗是生活磨出来的粉,是生命炼出来的墨,文字就是它滚烫的尸骨;
2、诗究竟能解决什么问题,它将通向哪里,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3、顽石,原名,史曙明,男,生于60年代中期,江西省永新县第二中学高中语文教师。今年起开始写口语诗;
4、本诗作者,前段时间在刘傲夫的朋友圈见到过,顺带读了他一些诗,对于生活的经历,以及对生活的理解有着深刻的感受与个体化的体悟与切入;
5、此诗不仅回到了内心,还还原了生活的本来面貌,读之叫人会心一笑,又意趣绵长,这就是生活,以及生活所展现出来的细节力量之谜;
6、诗一开头,在自然的人际交往中,把具体的事物进行有效的处理,并娓娓道来,在亳无防备的情况下,给人带来莫名的惊喜,即为诗的铺垫;
7、随即而来的,好像是一种揭秘,让某种意外瞬间产生,而事实上,也是诗性的发生;
8、诗中的送书,或者是一种巧合与偶然,也或许就是用心而为的行为,却让诗意的滋味增色不少,既是现实所缺的精神状态,还是人情世故的用心而为;
9、最后部分,当事人对于结果的揭露,凸显出一种人性的存在,还是诗的另一种互通,又增强了诗的张力与动感;
10、本诗给予诗人的启示:“情节的一波三折,构成了诗意的强大与丰富,质感和通透性”;
11、生活之诗,人性之诗,滋味之诗。

伊沙主持 | 新世纪诗典11一周联展(2021.6.6——6.12)

伊沙主持 | 新世纪诗典11一周联展(2021.6.6——6.12)

 

 

 

 

 

FETTE HEUSCHRECKE – 壹篮小麦

6月 12, 2021

Yilan Xiaomai
FETTE HEUSCHRECKE

Die alte Tante vom Westen im Dorf
ist groß und stark wie ein Pferd.
Ihr Spitzname ist „Fette Heuschrecke“.
Erwachsene Leute sagen,
zum Gräbertag im Hungerjahr
war sie beim Grab von der grad verstorbenen Oma.
Der ganze Friedhof war totenstill,
sogar der Wind war kraftlos vor Hunger.
Nur sie
hat geheult, dass es Himmel und Erde schreckt,
„Aii ah, meine Mama —
iih, eine fette Heuschrecke da!“
Den zweiten Satz hat sie gesagt,
nachdem sie dreimal gekreist ist ums Grab
bis sie eine Heuschrecke erwischt hat.
Andere Leute zwischen den Gräbern
wollten lachen
und haben doch nicht gelacht.

2021-05-06
Übersetzt von MW im Juni 2021

新世纪诗典作品联展#壹篮小麦#(1.0)

伊沙推荐:60后诗人又跳出来抢占"新人"名额,这一代人似乎挖不尽,好啊!咱们就看看,何时能挖到底。这是一首质感尤其突出的诗,写口语诗就是要讲质感,有人做很多工,效果甚微,有人做工不多,效果却佳,质感强烈。

况禹点评《新诗典》壹篮小麦《大肉蚂蚱》:读到第三行就觉出好玩儿。没想到后半部分还有惊喜。口语的微妙、火候适度尽显。

黎雪梅读《新世纪诗典》之壹篮小麦《大肉蚂蚱》:本诗讲述了一个牛高马大的女人绰号“大肉蚂蚱”的来历,读完想笑却没笑出来,瞬间就淹没随之而来的心酸里,这种心酸不是人们常说的那种“感同身受”,因为我根本就没有这样的生活经历和生命体验。虽然我们几乎没有饿过肚子,但还是被诗中饥肠辘辘的大妈见到“大肉蚂蚱”时的惊喜所深深打动,语言极富表现力,细节的刻画也是本诗最大的亮点,每一个细节里都藏有值得细细玩味的东西。闭上眼睛那情那景仿佛就在眼前,那人那声让人身临其境,好诗的感染力就是如此之强,根本无需咬牙切齿,费着吃奶的劲去想着如何表现,如同武林高手杀人于无形,一切都不露痕迹,就已稳操胜券。

马金山|读壹篮小麦的诗《大肉蚂蚱》的十一条:
1、质感,是文字的一种通透度;
2、如果:“活”,是口语诗的灵;那么,生命力,就应该是口语诗的魂;
3、壹篮小麦,本名孙海。男,1966年出生,山东威海人,1986年开始发表诗歌,中间停笔二十余年,2021年重新提笔;
4、此诗看到标题与作者名字,就觉得欢喜,即刻写出一首诗:

《奥秘》

今天
伊沙推荐的
诗:《大肉蚂蚱》
壹篮小麦
写的,连起来读
又是一首诗。

诗不正是这样嘛,貌似无关的事物,组合在一起的时候,它忽然就显得通透、明亮起来;
5、本诗在一个巧合的细节内,把一个鲜活的画面,以干净而纯粹的语言,表现出极度通透的状态来,尤其是在人们司空见惯的情节里,注入了强大的生命力,表达得清晰而准确;
6、除了对人物的剧情描述之外,诗中还隐藏着几处“暗器”,如“人高马大”、“挨饿那年”,将人物形象、年代特点及生存条件自然地融入并呈现,由此延伸出人类的另类世界;
7、诗中还有一点让诗凸显感觉,在于一种气味,一句“哎哟我的妈呀——/咦,一个大肉蚂蚱”,倾刻而出,还充满了情趣和鲜活的生活质地,这应该也是口语诗给我们带来的惊喜;
8、结尾部分,令人忍俊不禁,尤其是诗中的人物与现实中的“事物”产生了巨大的互应时,更是将某种意味推向了无限的遐想空间,使得诗意更加的复杂与饱满;
9、毫无疑问,本诗是有生活积淀的,尤其是一连串的事物自然的存在和变化,构建出又一个后现代主义的精彩瞬间,且诗中各方面的度,亦把握得恰到好处,堪称此类题材的完美之作;
10、本诗给予诗人的启示:“写熟悉的生活与事物,让它们最大程度的通,透起来”;
11、饥饿之史,人类之诗,后口语诗。

 

 

 

NORDDORF – BEI ZHUANG CUN:一兵 Yi Bing

6月 10, 2021

Yi Bing
NORDDORF – BEI ZHUANG CUN

In der Volksschule
hab ich ein Formular ausgefüllt.
Bei Zhuang Cun, Norddorf.
In der Mittelschule hab ich geschrieben
Gemeinde Ulmenwald, Norddorf,
auf Chinesich Yulin xiang, Bei Zhuang cun.
Als ich in der Stadt war, hab ich geschrieben,
Kreis Xiangyuan, Gemeinde Ulmenwald.
Von der Provinz aus hab ich geschrieben
Stadt Changzhi, Kreis Xiangyuan.
Heute würde ich schreiben,
Provinz Shanxi, Kreis Xiangyuan.
Nach dem Ausfüllen
würd ich manchmal
im Herzen
innehalten, ein paar Sekunden,
und „Norddorf“ denken.

2021-03-11
Übersetzt von MW im Juni 2021

新世纪诗典作品联展#一兵#(2.0)

伊沙:人之为人的三大命题:我从哪里来?我是谁?我到哪里去?籍贯关涉对前两个命题的认知。本诗向我们展示了认知的过程。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籍贯可是已经落伍了,于是便出现了这样滑稽的现象:有的人,年纪不小了,却从未去过他的籍贯。如果将籍贯填成出生地,可生下俩月就迁走的人呢?总之,这是一个文化性的选题。

况禹点评《新诗典》一兵《北庄村》:像电影镜头,从一隅无限拉远,拉出一路辽远的岁月,但无论岁月再壮阔、再幽深,它的中心点仍然来自我们降临人世的那个小小的角落,并一次次令我们在不同的节点上回首。生命之旅正是这样。本诗很形象,也让读者想起自己的那一个“北庄村”。

黎雪梅读《新世纪诗典》之一兵《北庄村》:随着时代的变迁,“籍贯”一词在如今的社会文化中已经价值不大了,但在法律意义上,籍贯仍有严格的定义,也是各类个人资料必填项目之一。诗人以一首小诗将“籍贯”这个具有历史意义的名词载入“诗册”,也是贯穿其半生个人文化生活的记录,有着独特的历史感,打着时代的烙印。结尾处“北庄二字/有时也会/在心里/停留那么几秒”,面对再熟悉不过的故乡名,它不仅仅是表格上填写的一个地名,更有一种故土难离的复杂滋味,流露出的是淡淡的乡愁,使人“心有戚戚焉”。

马金山|读一兵的诗《北庄村》的十一条:
1、诗界性,有时候就是一个点;
2、记录即诗,无论是对事物的,还是内心变化的;
3、一兵,本名张一兵。山西襄垣人。70后,诗歌作品见于《新世纪诗典》、《磨铁读诗会》、《中国口语诗年鉴》(2019年卷)、《山东诗歌》、《中国诗影响》、《角落》等报刊杂志;
4、去年七月,与赵立宏兄和吴涛兄长治相聚,首次见到一兵兄,近一年来对于其写作的关注,越来越有生命的质感和生活的浓稠度,并在不同的向度有新鲜的挖掘,值得点赞;
5、谈及籍贯,尤其是在职场,仍具有极强的实用价值,面对每一个员工,都有必要进行深入的了解,以求服务于管理,所以它的重要性在不同的领域,仍然有用且有效;
6、而本诗中所写到的各个环节,是有不同的触及感,无论是谁都逃脱不掉这个事实,更脱离不掉其中所暗含的情感,更是一个宏大的时代课题;
7、诗开始由两节组成,一个是层层递进,由地名的状态,到心理的状态,而且是极其重要、敏感而深刻的点;
8、诗中由村到乡,再由县到市,并由市到省,由省回到村,这样描写的纵深推进,将籍贯的角色转换,变成了活生生的现实;
9、一生能够写出一首关于故乡的好诗,是一件特别值得庆贺的事情,更是一件一生都值得骄傲与自豪的事情,无疑诗人一兵抓取住了;
10、本诗给予诗人的启示:“层次即逻辑,清晰即细腻的质地,情感的宝藏”;
11、故乡之诗,时代之诗,情感之诗。

 

黄平子读一兵《北庄村》

——《新世纪诗典》3721

北庄村

一兵

小学时
籍贯栏里填写
北庄村
上了初中写
榆林乡北庄村
到了市里是
襄垣县榆林乡
再到省里时
长治市襄垣县
如今我填写
山西省襄垣县
填完表
北庄二字
有时也会
在心里
停留那么几秒

2021.3.11

黄平子读诗:“小学时/籍贯栏里填写/北庄村”,读小学没有出乡。“上了初中写/榆林乡北庄村”,读初中没有出县。“到了市里是/襄垣县榆林乡”,这是没有出市。“再到省里时/长治市襄垣县”,这是没有出省。“如今我填写/山西省襄垣县”,这是出省了。这时可以算是真正离开了家乡。因为离开了家乡,所以对家乡开始了思念:“填完表/北庄二字/有时也会/在心里/停留那么几秒”。那停留的几秒,就是思念,虽然只是短短的几秒。现代人离乡的概率远比古人大,离乡的时间也不会比古人短,但是现代人很少有乡愁,究其原因,应该是交通太发达,通讯太方便!

2021年6月10日17点14分

 

 

 

LEUTE AUF DEM LAND – 张敬成 Zhang Jingcheng

6月 7, 2021

Zhang Jingcheng
LEUTE AUF DEM LAND

In der Pandemiezeit hab ich was nachgeholt,
die Fernsehserie “Zaun, Frau und Hund“.
Da gibt es den alten Mao Yuan,
der tätschelt seinen Hennen den Hintern
und sagt, heute werden sechs Eier gelegt.
Er hat das Gefühl und die Erfahrung.
Meine Oma hat es genau so gemacht.
Wie viele Eier die Hennen jeden Tag legen,
sie hat es gewusst.
Wenn die Eier mehr waren,
hat sie gewusst, die kommen vom Nachbarn,
da hat die Henne ins falsche Nest gelegt.
Dann ist sie getrippelt mit kleinen Füßen
und hat das Ei hingebracht.

2020-03-28
Übersetzt von MW im Juni 2021

新世纪诗典作品联展#张敬成#(6.0)

伊沙推荐:实话实说,4.4云诗会上,面对本诗,我犹豫了五秒,为什么?因为它写得不聪明,本诗之亮点在于摸鸡有数的生活质感,你不必告知我灵感从哪儿来,在什么期间,这是口语诗中的口水部分,像日记,像原材料。有些口语诗人觉悟(或者丧心病狂故意为之):口语诗不是另有标准,口语诗的标准仍是诗的标准。

况禹点评《新诗典》张敬成《乡村人家》:生活感很足。从影视或其他作品得来的灵感切入,本来属于间接经验,有点吃亏。但作者很快和奶奶的记忆衔接上了,间接经验很快转轨到了直接经验,这样质感也就成立、可信了。

黎雪梅读《新世纪诗典》之张敬成《乡村人家》:艺术来源于生活,一点没错。我们在影视剧中看到的很多生活场景,你会觉得很熟悉,因为差不多都是我们生活的常态,只不过表现形式不同而已。无论是电视剧中的“茂源老汉”,还是“我奶奶”,都是乡村人家的典型代表,是带给我们艺术创作灵感的钥匙。诗中洋溢的淳朴的民风,浓厚的乡村生活气息,以及奶奶善良美好的品性,都带给人亲切自然的阅读体验。虽然诗的前半部分稍嫌冗赘,但瑕不掩瑜,仍不失为一首好诗。

马金山|读张敬成的诗《乡村人家》的十一条:
1、诗意在于意;
2、文字是思想的体现,诗就是精神的内涵;
3、张敬成,男,1972年9月生于河南济源,中原诗歌节同仁,新诗典诗人,诗歌曾入选《佛城诗刊》等,著有散文集《暗夜明灯》、《巍巍王屋》,诗集《深夜,在路口》;
4、敬成兄在诗人和教师的身份下,又拥有了诗评者的身份,并在逐步建立一种新的平台符号,这于诗事也将是一个莫大的功德;
5、本诗的素材,具有典型的中国式风格和深刻的一代人记忆,而诗的风格则具有独特的后现代主义色彩,有章无句,却字字可触及生活的事物;
6、诗一开头,即以大疫入笔,交待出具体的历史背景,并由此延伸出生活里所有可记录的内容,即为诗质的转角;
7、尤其是诗中的“《篱笆、女人和狗》”、“鸡下几个蛋”和“小脚”,这些充满了生活质感与时代特点的印记,将细腻的情感,具体的人物形象和生活还原于生活本身;
8、而诗最后的描述,特别是“迈开小脚/给人家送去”,倾刻间将作品拔高到一定程度,不仅是对人物形象的描写,更是对人物精神层面的挖掘与呈现;
9、唯一的缺憾是,诗的前几行如果再干净,直接一点就更加好了,毕竟好的开头,是吸人眼球的基础;
10、本诗给予诗人的启示:“好的诗,洁净度是一个重要的因素之一”;
11、生活之诗,质感之诗,后现代诗。

 

 

梦见 JULIANE 被抓了 DREAM OF JULIANE’S ARREST – TRAUM VON JULIANES VERHAFTUNG

6月 6, 2021

Photo by Lu Hangang

Photo by Juliane Adler

梦见 JULIANE 被抓了
维马丁

梦见朱麗安讷被逮捕了
Juliane, 不记得汉字怎么写
伊沙、新诗典德语编辑
抓她要干嘛
七十多岁了
前东德长大的
在维也纳只当博物馆保卫
和自己做艺术
怎么抓到她
梦里也不知道在哪里
讲话应该是德语
我赶到现场
警察一定要押她到以前的单位
那单位很荒谬
我觉得很奇怪
不过警察完全肯定
走路押着她走得很远
我一直跟着
她的眼镜卡在她嘴边
我不敢帮助她
现实里她一般不戴眼镜
只能跟着
等到达单位再说

2021.6.5

Photos by Lu Hangang

Photo by Juliane Adler

DREAM OF JULIANE’S ARREST

I dreamt they had grabbed Juliane.
She has edited many books,
I have done books together with her.
Why would they arrest an art book editor?
She was born in the 1950s,
grew up in East Germany, the GDR.
Later in Vienna she worked in museums
so she could make her own art at home.
Why arrest her? For what?
I am not sure if we were in Vienna.
Anyway the language was probably German.
I arrived at the scene in the street,
the police was dragging her
to her former workplace.
A very strange kind of workshop.
I was very surprised.
But the police was sure she belonged there.
We walked on the streets all the way,
her glasses hanging at the side of her mouth.
I didn’t dare to help her.
Normally she doesn’t wear glasses.
I kept thinking,
hopefully something clears up once we get there.

MW June 2021

Originally written in Chinese on June 5, 2021

Grafik von Juliane Adler

TRAUM VON JULIANES VERHAFTUNG

Hab geträumt, sie haben Juliane verhaftet.
Aufschreiben ging dann zuerst mit Chinesisch.
Sie ist ja Herausgeberin von Yi Sha und NPC.
Aber warum haben sie Juliane geschnappt?
Sie ist in den 50er Jahren geboren,
aufgewachsen in der DDR.
In Wien hat sie in Museen gearbeitet
und ihre eigene Kunst gemacht.
Wozu wird sie verhaftet?
Weiß nicht genau, wo der Traum spielt.
Sprache ist wahrscheinlich Deutsch.
Ich komm gerade dazu,
als die Polizei sie unbedingt
zu ihrer früheren Arbeitsstelle bringen will.
Irgendeine völlig absurde Werkstatt.
Dort soll sie wirklich gearbeitet haben?
Die Polizei ist sich vollkommen sicher.
Das Ganze zu Fuß, es ist ziemlich weit.
Auf dem ganzen Weg
hängt ihre Brille aus ihrem Mund.
Ich trau mich nicht, ihr zu helfen.
In Wirklichkeit trägt sie keine Brille.
Ich kann nur mitgehen und denk mir,
hoffentlich klärt sich am Ende was auf.

MW Juni 2021, übersetzt aus der chinesischen Fassung.

Picture by An Qi

Picture by An Qi

Picture by An Qi

Picture by An Qi

Picture by An Qi

Picture by An Qi

Picture by An Qi

Picture by An Qi

Picture by An Qi

Picture by An Qi

Picture by An Qi

Picture by An Qi

Picture by An Qi

Picture by An Qi

Picture by An Qi

Picture by An Qi

FENSTERTAG

6月 5, 2021

FENSTERTAG

Fenstertag,
heute war Schule,
jedenfalls in Leos Schule.
Nächstes Schuljahr
gibt’s nicht mehr,
die Bildungsdirektion
der Stadt Wien,
der Stadtschulrat,
sagt, es gibt kein Geld
vom Ministerium,
um denen, die es brauchen,
noch Schule zu geben.
Das betrifft uns.
Und noch ein paar Eltern
und Kinder, Jugendliche.
Und Friederike Mayröcker
ist gestorben.
Und heute ist 4. Juni,
Gedenktag für 1989 in China,
nur nicht offiziell halt.
Offiziell hat der junge Oberdissident
von Belarus
alles zugegeben,
im Fernsehen.

Martin Winter 4. Juni 2021

 

NOCH LANGE LEBEN – 伊沙 Yi Sha 《但愿人长久》

6月 4, 2021

Yi Sha
MÖGEN WIR LANGE LEBEN UNTER DEM MOND

Der Geburtstag meines Vaters
an den ich mich am besten erinnere
ist der 5. 8. 1990, er war 55.
Am Anfang der Ferien ging ich nach Beijing,
Kommilitonen wie Xu Jiang und Sang Ke
haben an unserer Uni ein Zimmer gemietet.
Ich hab mit ihnen zwei Poesie-Wochen verbracht,
(wir wollten unsere Uni-Zeit einfangen,
die gerade erst vorbei war).
Ich bin genau an dem Tag zurück gekommen,
um Vaters Geburtstag zu feiern.
Damals war die Alte G noch meine Freundin,
und meine Mutter war noch gesund.
Was sie gekocht hat,
hab ich in diesem Leben
am liebsten gegessen.
Beim Essen hat sie so unendlich froh
zu mir hingeschaut,
als ob die ganze Welt mich verwöhnt,
so wie die Alte G jetzt unsern Sohn anschaut.

2018-08-05
Übersetzt von MW am 4. Juni 2021

 

但愿人长久

伊沙

迄今最难忘的父亲生日
是1990年8月5日
他的55岁生日
一放暑假我就去了北京
徐江、桑克等同学抗分
在北师大占了一间宿舍
我去跟他们以诗度日了两周
(真想留住我们
刚刚逝去的大学时代啊)
这一天刚好赶回来
给父亲过生日
那时老G还是女朋友
那时母亲还健康
她做的饭菜是我此生
最爱吃的饭菜
吃饭时她就那么
无限欣赏地看着我
仿佛全世界都在宠着我
就像现在老G望看吴雨伦一样

2018.8.5

 

Yi Sha
MÖGEN WIR ALLE NOCH OFT DEN MOND ANSCHAUN

der geburtstag von meinem vater
den ich überhaupt nicht vergessen kann
das war am 5.8. 1990
mein vater war 55
ich war in den ferien nach Beijing gefahren
zu xu jiang, sangke und anderen von unserem jahrgang
wir haben ein studentenheimzimmer besetzt
an unserer pädagogischen hochschule
ein dichtertreffen zwei wochen lang
dann bin ich zum vatergeburtstag zurück
damals war meine frau nur meine freundin
meine mutter war noch gesund
was sie gekocht hat war das allerbeste
was ich jemals gegessen hab
während des essens hat sie mich so angeschaut
als ob die ganze welt mich verwöhnen will
so wie meine frau jetzt unsern sohn

August 2018
Übersetzt von MW im August 2018

AM 15.AUGUST:伊沙 Yi Sha

 

TRÄUME – 伊沙

6月 4, 2021

Yi Sha
TRAUM 1776

In einer Stadt in Europa
auf dem Stadtplatz,
vor den Springbrunnen
kommen NPC – Dichter.
Ich sag zu Ma Fei:
“Ich bin grad im Traum,
Springbrunnen hab ich
imTraum am häufigsten
gesehen.
Also träume ich!”

Mai 2021
Übersetzt von MW im Juni 2021

《梦(1776)》
伊沙

欧洲某国某城
城市广场
喷泉前
《新诗典》诗人
来也
我对马非说:
"我在做梦
喷泉是我
梦见过的

最多的东西
说明我在做梦"

2021.5

Yi Sha
TRAUM 1780

Preisverleihung 10 Jahre NPC
findet in Beijing statt.
Meine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meine Studentenzeit, 1500 Plätze,
Halle der Wissenschaft und Kultur
Ich bringe Preise mit,
aber drei zuwenig.
Vielleicht daheim vergessen?
Muss sie holen, zurückfliegen,
aber zuerst ruf ich Mama an.
Ah! Damals lebt Mama noch!
Wenn was nicht klappt, wird jemand sagen:
“Nicht gleich aufregen,
wird nicht so schlimm sein.”

Mai 2021
Übersetzt von MW im Juni 2021

《梦(1780)》
伊沙

《新诗典》十周年颁奖礼
似在北京举行
我大学时代的北师大
一千五百座的
科学文化厅
我带去的奖杯
少了三座
是不是落在了家里
我准备飞回去取
还是先打电话问问妈妈
啊!这时候妈妈还活着
出了错有人会对我说:
"先别急
有什么大不了的呢"

2021.5

Yi Sha
TRAUM 1781

Auch im Traum
macht mich das
wütend.
An einer Strassenecke
legt ein Dichter
einem anderen
eine Hundeleine an.

Mai 2021
Übersetzt von MW im Juni 2021

《梦(1781)》
伊沙

即使在梦里
这个场面也让我
出离愤怒
在街角
一个诗人
给另一个诗人
拴上了狗链子

2021.5

 

 

BIN EIN KERL – 绿鱼 Lü Yu

6月 3, 2021

Lü Yu
BIN EIN KERL

Meine Frau weiß,
wann ich jeden Monat
mein Gehalt krieg.
Und an dem Tag,
ganz pünktlich,
erinnert sie mich mit einer Nachricht,
ich soll ihr Geld überweisen.
Machmal gehts mir auf die Nerven,
manchmal möcht ichs nicht hergeben.
Von meiner Mama
hab ich ein Lied im Ohr,
das kommt mir dann daher:
„Ehe mit Kerl, Essen, frierst nicht mehr!“

2021-03-01
Übersetzt von MW im Juni 2021

新世纪诗典作品联展#绿鱼#(3.0)

伊沙推荐:《新诗典》推荐语永远实话实说(是中国新诗批评最高水平的日常体现):在相对显弱的六月上半月里,两位90后诗人脱颖而出,夺取冠亚军。冠军绿鱼胜在生活之重、质感、态度。"也有不想给的时候"一一谁不知道谁啊!在中国当代诗的语境中,连这种实话都不普遍,尤其是传统抒情诗,话不假大空,是不会说出口写进诗的。

黎雪梅读《新世纪诗典》之绿鱼《我是汉》:读完心里有说不出的滋味,只是觉得活着不易,做人更难,做个有责任心、养家糊口的汉子更是难上加难。虽然时代在进步,人们的观念也在改变,可思想里某些根深蒂固的东西还是会时时跳出来作祟,虽说男女平等,都有各自的工作和事业,不再像过去“女主外男主内”,但家庭中对男性的倚重还是多一些。一如本诗中,当“我也有烦的时候/也有不想给的时候”,母亲的那句:“嫁汉嫁汉,穿衣吃饭”就会冒出来,虽然没有交代到底给还是没给,但答案已是不言自明。口语诗人对内心世界真实的袒露,对生活无所不至的揭示,以及对人性的刻画是如此地深刻,本月上半月之冠当之无愧。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马金山|读绿鱼的诗《我是汉》的十一条:
1、真实即诗实,即诗的骨核;
2、深刻,是内心的诗意,还是诗性的再次显现;
3、绿鱼,本名程逊,1990年1月出生,安徽涡阳人。2012年毕业于山西广播电影电视管理干部学院,目前在北京工作及生活;
4、本诗作者,在北京磨铁诗歌活动中见过,低调、沉浸,还有一次,我在山西工作时,其到离我不远的城市办事,本已约了,但因相互之间的信息未能及时响应而未能相聚,通过关注其朋友圈动态,可以感受到其敏感、真实的内心世界;
5、在诗里说出真实的话,对于很多非口语诗人来说,都会觉得没什么深度,更没有什么可写的,甚至都不认为是诗,殊不知,好诗就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这就是观念的本质区别;
6、回到本诗,语言平实而富有活力,且具有生活的弹性,质地细腻而且全部是真实写照,又不乏鲜活的生活之痕,本真而充实;
7、诗中的细节,不仅呈现出生活的底色状态,还溢满亲人之间最本质的元素,而“我妈的话”,使我本来的模样暴露无余;
8、原汁原味的诗性,原汁原味的人性,原汁原味的语境,原汁原味的生活,原汁原味的质感,原汁原味的诗维观念;
9、还有一点,值得关注,对于生活细腻、干净、透彻,就是诗意的另一种境界与丰富;
10、本诗给予诗人的启示:“生活的本来面貌即为诗,就从身边开始吧”;
11、生活之诗,本真之诗,质感之诗。

黄开兵:绿鱼好诗!让我心生共鸣。最近直接想瘫平。心绪烦杂,字也慌乱,生存境况,如此潦草……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黄平子读绿鱼《我是汉》

——《新世纪诗典》3713

我是汉

绿鱼

妻子知道
每个月
我什么时候发工资
每到发工资那天
她准时
微信提醒我
该给她转钱了
我也有烦的时候
也有不想给的时候
每当那个时候
我妈的话
就从我脑子里
钻出来:
“嫁汉嫁汉,穿衣吃饭”

2021.3.1

黄平子读诗:“妻子知道/每个月/我什么时候发工资”,妻子关心丈夫的工资日,这很正常。“每到发工资那天/她准时
微信提醒我/该给她转钱了”,这有一点点不正常:首先,“妻子”为什么每个月都要“我”给她转钱。绿鱼是90后,他的妻子年龄也差不多吧。才30左右的人,自己没有工作吗?还是钱不够用?其次,为什么每次都要提醒,是“我”太健忘吗?第三,为什么要微信提醒?是两人关系不好吗?第四,为什么要那么准时提醒,是怕“我”发完工资乱花吗?“我也有烦的时候/也有不想给的时候”,“我”是烦“妻子”吗?还是烦别人。给妻子的钱难道不是一家人的正常开支吗?“我”为什么会不想给?“妻子”是全职太太还是有工作的人?“每当那个时候/我妈的话/就从我脑子里/钻出来:‘嫁汉嫁汉,穿衣吃饭’”“我”要靠妈妈的话,要靠一句俗话来维系和“妻子”之间的关系,看来“我们”之间是出了问题了。“嫁汉嫁汉,穿衣吃饭”这是没有经济独立时代的女人说的话。如果现在一个女人还要靠“汉”来“穿衣吃饭”,肯定会让人瞧不起。我觉得“她”应该去读一读鲁迅先生的《娜拉走后怎样》

2021年6月2日20点12分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GAZA 伊沙

5月 28, 2021

Yi Sha
MEINE EINSTELLUNG

Im Konflikt Israel – Palästina
schein ich die ganze Zeit
auf der Seite von Israel zu stehen
aber dann find ich endlich
einen palästinensischen Film
und ich bin irrsinnig froh

Mai 2021
Übersetzt von MW im Mai 2021

 

《我的态度》
伊沙

巴以冲突
我似乎一直站在
以色列一边
可是好不容易
搜到一部
巴勒斯坦电影时
我又是多么欣喜

2021.5


Yi Sha
FILM AUS PALÄSTINA

In Gaza
graben die Leute
Tunnel
bis nach Ägypten
aber
was haben sie
der Welt
zu verkaufen?
Not und Elend
gefiltert
durch singende Kinder
im Chor
Not und Elend
Die Welt hört es gern

Mai 2021
Übersetzt von MW im Mai 2021

《巴勒斯坦片》
伊沙

在加沙
人们挖有
地下通道
通向埃及
可是
有什么
可以
卖给世界的呢
苦难
沉淀在
童声合唱中的
苦难
他们爱听

2021.5


Yi Sha
GAZA

Cool! Rennende junge Burschen in unendlich weiten Ruinen!

Mai 2021
Übersetzt von MW im Mai 2021

 

《加沙》
伊沙

酷!在轰炸造成的辽阔的废墟上跑酷的少年

2021.5

Yi Sha
GAZA LIED

unser land
war noch nie
in den bergen und flüssen
immer wieder zerschlagen
zerschlagen bis es nicht schlimmer geht
die kinder
spielen wieder fröhlich
sie wissen nicht
wie auf der welt
andere kinder
leben mögen
hinter der mauer

Mai 2021
Übersetzt von MW im Mai 2021

《加沙吟》
伊沙


从来就不在
山河
被反复打破
破得不能再破
孩子们
照样很快乐
他们不知道
世界上
别的孩子
在隔离墙之外
怎样生活

2021.5

 

 

 

 

IM JAHR 756 – 桑克 Sang Ke

5月 26, 2021

Sang Ke
IM JAHR 756

Wohin soll ich noch fliehen?
Dörfer sind keine Dörfer mehr, auch in den Bergen
kann man sich nicht verstecken. Kann nur hier warten,
Schafott oder sonst ein Schicksal. Der Zug
steht am Bahnsteig, die Leute schauen aus den Ritzen,
beneiden mich wahrscheinlich. Ich dagegen
beneide die flatternden Spatzen,
die Wolken, die reinen Asketen, die sich bald auflösen.
Weiß keinen Ausweg, dreh mich im Kreis,
denk mir das Ende ist mir ganz klar, aber dann
wein ich doch. Bin noch verwirrt,
über den Augen sitzen nur Weißkopfraben,
Köpfe am Stadttor, krah krah.

2020-06-02
Übersetzt von MW im Mai 2021

新世纪诗典作品联展#桑克#(6.0)

伊沙:从杜甫的视角写开去,桑克是能写清楚的知识分子诗人一一大部分知识分子是写不清楚或者不敢写清楚的,因为腹中空空没有啥,一清楚就现原形了。在北师大诗群中,桑克也是一个独特的存在,这更说明这群诗人不是学校培养出来的,只是学校幸运,赶上了这群人。

况禹点评《新诗典》桑克《天宝十五载》:“谜底就在谜面上”,天宝十五年,是安史之乱爆发的年头。作者在想象中把自己幻化成了杜甫,往来穿行于唐代和现代,发着人生和时光的感怀。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黎雪梅读《新世纪诗典》之桑克《天宝十五载》:如同一部穿越剧的片段,随着诗圣杜甫的脚步来到了天宝十五载,在这特殊的时间节点,杜甫为避免兵祸从奉先老家出逃,本诗的记录应该与此经历相关。诗中的“我”即“杜甫”,“杜甫”即“我”,这一段内心独白将心理活动刻画得极为细腻动人,可以清晰地感受到“我”惶恐无助、迷茫孤独的心绪,在此刻“蓬间雀”、“虚无的云”都成了“我”眷恋的对象,以至于“无计可施”、“落下泪来”, 内心的纠结与眼前之景令人徒增感伤;而诗的末尾一笔宕开:“眼球们/延秋门上的白乌头/呱呱叫了起来。”由虚入实,余韵袅袅。史诗般的记录,精彩地语言表达,也许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诗史与史诗,是可以相互书写的。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马金山|读桑克的诗《天宝十五载》的十一条:
1、清而不白,是诗的妙处,更是妙用;
2、把诗的层次感写的清晰、明了,就是一首诗的魅力所在,还是一首诗的思想内涵;
3、桑克,1989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
著有《桑克的诗》《朴素的低音号》等。现居哈尔滨;
4、桑克的诗,语言结实而丰盛,层次清晰且分明,有强烈的趣味性和思辨力,且有活泼的内在质地,文本极具通感和鲜活效果;
5、本诗以仿写他人为我心,犹临其境,又如某人,视角独特而丰富,穿越古今,如果背景清楚了,这首诗就不难理解,可感可触了;
6、诗一开头,很自然地进入到了一个特定的场域,由地的方位到环境的幻境,由物及事,隐含其中;
7、诗中写到的每一个事与物,细节透亮,语境颇有韧性,每一句与另一句之间,既独立成句,又互为关联,构成了强大的诗性张力;
8、此诗既是现场的娓娓道来,又是情境的一一再现,还是心理的游记与滑行,毫无违和地撕裂开生活的实锤;
9、诗题直面历史的时间纵轴,像极了记叙的味道,又直抵原形原貌,既是开始,还是结尾的纵深;
10、本诗给予诗人的启示:“混沌是一个人的世界,也是一首现代诗的状态”;
11、穿越史诗,情境之诗,另一首诗。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黄平子读桑克《天宝十五载》

——《新世纪诗典》3706

天宝十五载

桑克

我还往哪儿逃呢?
乡下已非过去的乡下,而山野之间
也藏不住人了。只能在这里等着
斧钺或者命运的指令。火车
停在站台上,那些从孔隙向外张望的人
恐怕还在羡慕我吧。而我呢,
却在慕恋着从空中飞过的蓬间雀,
慕恋着已将境界修炼得近于虚无的云。
想到无计可施,原地转了几个圈,
便以为将结局想透彻了,谁知竟然
落下泪来。还是糊涂哇,
眼球们/延秋门上的白乌头
呱呱叫了起来。

2020.06.02.

黄平子读诗:伊沙老师说,这是一首“从杜甫的视角写开去”的诗。他的第一根据应该是“延秋门上的白乌头/呱呱叫了起来”,这两句诗吧?因为杜甫写过一首《哀王孙》,其诗有云:“长安城头头白乌,夜飞延秋门上呼。这里提个小小的疑问:“白乌头”有没有写错?是不是应该为“白头乌”。杜甫诗中说的“头白乌”指的是白头颈的乌鸦。这种乌鸦称“头白乌”和“白头乌”都可以,称“白乌头”好像解释不通。伊沙老师的第二根据应该是本诗的题目:《天宝十五载》。天宝是唐玄宗李隆基的年号,共计使用15年。天宝三载正月朔,改“年”为“载”。天宝十四载,发生了安史之乱。天宝十五载——安禄山在洛阳称大燕皇帝。六月,唐玄宗由延秋门(长安禁苑西门)出长安,赴蜀避难,途中发生了马嵬驿之变。杜甫的《哀王孙》写的就是这件事。百度杜甫年谱说:“756年杜甫45岁。岁初,在长安。五月,至奉先避难。闻肃宗(唐玄宗之子) 即位灵武,即留妻子于三川,只身从芦子关奔行在所(皇帝行宫)。途中为贼所得, 遂至长安。”756年就是天宝十五载。天宝十四载十月,也就是安史之乱前一个月,杜甫曾赴奉先探望寄居此地的妻儿,写下了著名的《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桑克写的,是杜甫的那次至奉先避难之事吗?有意思的是,桑克还让主人公玩了一次小小的穿越:“火车/停在站台上,那些从孔隙向外张望的人/恐怕还在羡慕我吧。”伊沙老师说这是杜甫的视角,可我读来读去总觉得诗中的“我”像李隆基。最后“眼球们”几个字没读懂,也是穿越吗?是不是指哪些看热闹的人?
2021年5月26日20点27分

伊沙主持 | 新世纪诗典11一周联展(2021.5.23——5.29)

伊沙主持 | 新世纪诗典11一周联展(2021.5.23——5.29)

PLATZ – 邢昊 Xing Hao

5月 23, 2021

Xing Hao
PLATZ

Ein alter Dichter
vermachte zu Lebzeiten seine Sachen
als es ihm noch ganz gut ging
dem Museum moderner Literatur
um rechtzeitig
einen herausragenden
Platz zu erhaschen.

Übersetzt von MW im Mai 2021

新世纪诗典作品联展#邢昊#(24.0)

邢昊诗画近作选

伊沙:此事是一则旧闻,那个人我记得是谁,现在是真的死了,代表作早已没有人读。永恒之事,人算不过天,搞点小动作没啥用。前几日看电影《柳青》,他说作品好不好,五十年后再看,他说的五十年已经到了,再往后更没指望一一时间就是如此残酷,你生前就算是绿巨人又能奈何得了它吗?

况禹点评《新诗典》邢昊《位置》:看此诗,又学习了一个常识——原来现代文学馆是不展活人东西,只展出遗物的(原来还以为活的死的都一起展呢)。这也是本诗的一个关键前提——“老诗人”过于在意不朽,玩了一手“低级操作”。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黄开兵:新儒林外史!这样的“诗人”,又能写出什么好诗呢?就这个着急劲,最多也只能赶赶“公共汽车”,还是那种喝令年轻人让座的货色!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黎雪梅读《新世纪诗典》之邢昊《位置》:古语云:“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由此可见,普天之下芸芸众生为了各自的利益而劳累奔波并乐此不疲,其中的“利”,不外乎金钱和名望。而文人墨客更看重的是“名留青史”或“流芳百世”,所以才会有本诗中那位“老诗人”,为了在文学馆抢占一个显赫的位置,“人还好好的/就早早把遗物/给送来了”,这种行为在一般人觉得匪夷所思,甚至还认为有些“不吉利”,但对于利欲熏心的个别人来说,为了达到目的,没有什么手段是不可以采用的。作为一个诗人如此执着于名利,真是可悲又可叹。想起臧克家先生在他的名作《有的人》中写道:“把名字刻入石头的,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两相对照,境界之高下立见,有如云泥之别,时间能验证一切,无需多言。诗人现实主义的手法只是呈现,并未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加以评判,相信读者心里自有见地,诗中辛辣的讽刺意味却忍不住令人拍手称快。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黄平子读邢昊《位置》

——《新世纪诗典》3703

位置

邢昊

一位老诗人
为了在现代文学馆
抢占一个
显赫的位置
人还好好的
就早早把遗物
给送来了

黄平子读诗:“一位老诗人”是人物。“位”暗示了“我”对“老诗人”的尊敬。“老”写“诗人”的年龄。“人还好好的/就早早把遗物/给送来了”,这是事件。“遗物”本来是死者留下来的东西,人还没有死,就把“遗物”给送来了,多么搞笑的行为啊!“好好”、“早早”是叠词,叠词可以使意思更形象,更确切,还有强调的效果。“老诗人”为什么有这么搞笑的行为?原来是“为了在现代文学馆/抢占一个/显赫的位置”。呵呵,这位“老诗人”看来是白活了。文学馆又不是饭店,难道是凭先来后到吗?邢昊的诗让我想起了臧克家的《有的人》。伊沙说这位老诗人已经死了。不知道他(她)的遗物现在摆在现代文学馆的哪个位置。

2021年5月23日19点54分

 

 

BITTE – 梁园 Liang Yuan

5月 22, 2021

Liang Yuan
BITTE

Meine Uroma
hat sechs Kinder geboren.
Bei jedem hat sie im Tempel
100 Teigtaschen geopfert,
für die Kinder gebetet,
langes Leben, Gesundheit.
Uroma war Pächterin,
Getreide war knapp,
die Teigtaschen waren
in Daumengröße.

Den Gottheiten waren
die Teigtaschen vielleicht zu klein.
Von den Kindern
ist eines 18 geworden,
das kleinste nur 6,
sie sind alle gestorben,
nur eines von ihnen
ist alt geworden,
meine Oma.

2021-01-15
Übersetzt von MW im Mai 2021

新世纪诗典作品联展#梁园#(4.0)

伊沙推荐:有人写诗,天然有优势,不论写什么,写得有意思一一这个"有意思"怎么能翻译成书面语词汇呢?"有趣"吗?"好玩"吗?"有天趣"吗?好像都差点意思,总之就是"有意思",梁园就是这样的诗人。

0522况禹点评《新诗典》梁园《许愿》:家族记忆中的生活,也依然是实实在在的生活。本诗与宗教关系不大,更多地涉及近代的风俗。也是写人生的诗、生命的诗,言之有物,但又拒绝被形形色色的概念和意义框住。就像生活本身。

黎雪梅读《新世纪诗典》之梁园《许愿》:正如主持人所说,这是一首有意思的诗。有民俗,有家史,有个人的命运,还有关于神灵的神秘感,不知“太姥姥”的几个孩子早夭和 “也许神灵/嫌弃饺子小”有没有必然联系,与太姥姥的不幸遭遇相比,“我姥姥”能够“最终活到老”无疑是不幸中的万幸,简洁流畅的语言,读来格外舒服,淡淡的忧伤与无奈萦绕期间,让人读之难忘。

韩敬源:口语诗的“冷抒情”真是高级,规避了那种不知所云酸不溜秋的直抒胸臆,本诗就是间接抒情、冷抒情的典范,沉重而有趣的诗,生命之诗。十部新诗典,一部近现代中国人的心灵史,上苍保佑还没有吃饱饭的人民,上苍保佑吃饱了饭的人民。

MUTTER, DIE ARBEITERIN – 乌城 Wu Cheng

5月 21, 2021

Wu Cheng
MUTTER, DIE ARBEITERIN

Mutter hat ein rasches Temperament.
Als Arbeiterin
hat sie sich am meisten angestrengt.
Wenn der Chef nicht da war,
hat sie genauso um ihr Leben gearbeitet,
bis sie nicht mehr konnte.
Auch wenn der Chef gekommen ist,
hat sie sich dann ausgeruht.
Jedesmal wenn sie davon erzählt,
ist es nicht,
um zu zeigen, wie ehrlich sie ist.
Sie will mich warnen,
man muss die Situation im Auge behalten.
Beim Arbeiten muss man aufpassen,
sonst geht es einem wie ihr.
Sie war ihr ganzes Leben nur Arbeiterin
und ist immer kränker geworden
und früh in Krankenpension gegangen.

2021-01-18
Übersetzt von MW im Mai 2021

新世纪诗典作品联展#乌城#(15.0)

伊沙:活出来的诗,风吹雨打的诗,中国人民的诗。在平实的外表下,是生活深厚的积淀,中国特有的人情世故与做人原则的纠结,它不像那些大词说得那么大,却比那些大词微妙复杂得多。

况禹点评《新诗典》乌城《工人母亲》:对母亲的爱有万千内容,只有口语现代诗才能呈现出它的丰富与复杂。有乌城此诗为证。

张小云读乌城《工人母亲》

母亲把自己当“反面教材”
所有付出在“我”这里却是正向的
都因为爱:去付出,去感知
乌城实诚的叙事塑绘了
真实的百姓生活场景
言辞中透出角色之微妙
行文过程也紧紧把住
人物关系的分寸

2021.5.21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高歌:多少人生智慧——中国智慧,都是迫不得已、血泪教训后的挫败感,然后传递给下一代要明哲保身,不要逞能,难得糊涂,能喘息时且喘息,真不想一代代重复下去,可是怎么办……善待劳模母亲,善待所有的劳模,不是最需要的吗?

黎雪梅读《新世纪诗典》之乌城《工人母亲》:在事业上遭受挫败的长辈们,总是将自己失败的工作经验或生活经验当成反面教材,指导自己的孩子们在职场上该如何应对,就是为了让子女们少走些弯路。一如本诗中的工人母亲告诫我:“做事要有眼力见/干工作要多长个心眼”,这些活生生的掺杂着生活血泪的经验,无疑也是长辈留给子女珍贵的精神财富,富有中国元素和年代感的叙述,丰富内敛的情感,读来滋味厚重, 有着淡淡的苦涩。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马金山|读乌城的诗《工人母亲》的十一条:
1、微言大义,也是诗的精华;
2、诗的厚,在于味,而诗的微妙,则在于思维的广度与深度;
3、乌城,生于1977年,吉林辽源人,毕业于东北师大。高中数学教师。诗歌收录于《新世纪诗典》、《葵》、《中国先锋诗歌年鉴》、《中国口语诗年鉴》等。现居顺义;
4、翻开和作者的聊天记录,忽然想起很多东西,并由此可以看到其诗的内敛与精湛,其人的纯粹、低调,像诗的结实和细腻总是滋味悠长;
5、此诗和乌城很多的诗一样,语言通俗,内涵丰富,情景交融,微妙而颇具现实意义,这一切,都含有生活的质感与生命的力量;
6、本诗既是在写自己的母亲,而事实上是在写一代人,甚至是一个群体的人物形象与性格,还充满深厚的温情与爱;
7、诗中描写的各种情节,不仅细腻深刻,而且妙趣丛生,在直铺的语言里面,包裹着浓浓的情感,既有老一辈的体验与分享,还有人世的冷暖和世故人情;
8、而诗中母亲鲜明的性格,是那个时代极为常见且坚守自我做人的一种准则,映照出人性的复杂与残酷的现实;
9、现实里都是诗,呈现是一切,这是本诗的思想,也是所有口语诗,以及后口语诗里所自带的能量;
10、本诗给予诗人的启示:“抓住关键点,深入浅出地讲述与挖掘,也是诗写核心的技艺”;
11、人生之诗,生活之诗,一代记忆。

黄开兵:乌城此诗,工人母亲的形象非常典型。之后母亲的告诫更加典型。如果按“套路”写作,强行升华:塑造一个任劳任怨的母亲,肯定流俗了!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SCHWIMMERGESCHICHTE – 梅花驿 Meihua Yi

5月 18, 2021

Meihua Yi
SCHWIMMERGESCHICHTE

Die heißen Sommertage sind da.
Die Schule verbietet
das Schwimmen im Fluss.
Am Nachmittag am Schultor
kontrolliert der diensthabende Lehrer.
die nackten Arme der Jungen.
Er zieht einen leichten Strich
mit einem Fingernagel.
Die Jungen, bei denen nichts zurückbleibt,
rennen Hals über Kopf in die Klasse.
Die Jungen mit einem weißen Strich
müssen in der Sonne stehen und nachdenken,
bis es zum Unterricht läutet.

Übersetzt von MW im Mai 2021

新世纪诗典作品联展#梅花驿#(22.0)

伊沙推荐:我在课堂上讲过:什么人应该成为"细节仓库"?小说家、电影导演一一现在,似应加入诗人,当然只能是口语诗人。细节,业已成为中国口语诗之利器一一本诗告诉你,这个利器有多强,我向来文质并重,本诗是五月下半月冠亚军的有力争夺者。

况禹点评《新诗典》梅花驿《游泳史》:什么时候学校开始不组织校外活动了?好像是九十年代。一代代金贵的独生子女、越来越乱的城镇交通,让学生的安全问题构成了学校的困扰,孩子们也随之失去了认识大千社会的许多机会。什么时候学校和老师不让学生下河游泳了?让我再想想——好像从我小时候那阵就这样了,理由当然还是安全——在我和比我更年长的人的记忆里,几乎每个人都知道一两条河、一两个湖,年年在相同的节令淹死一两个孩子——有的家长说,那是一代代淹死鬼在寻找替身。梅花驿这首诗提供了新的生动细节,在胳膊上划、验白道儿。别小看这白道儿,仅仅一笔,就把读者带入了诗中的现场。

黎雪梅读《新世纪诗典》之梅花驿《游泳史》:夏季能在清凉的河里游泳是男孩子们的一大乐事,然而因此而引起的安全事故也层出不穷,学校针对这样头疼的事情,也自有其妙招:“下午同学进校门/值班老师逐个检查/在男生的光胳膊/用指甲轻轻划一下”以能否划出白线,来判定学生是否在中午偷偷下河游泳了,方法很简单却很奏效(此法或可为也其他学校提供一个范本)。对有胳膊上划出白线的学生的惩罚,也只是让他们“反省”,虽有些严厉却也不乏人情味,至于会起到什么样的作用,估计只有当事者心里清楚了。本诗读来明白晓畅,强大的细节呈现是一大亮点,“事实的诗意”由此得以彰显。诗题为《游泳史》加以记录,不仅是游泳史,也是个人成长史、校史和社会史,是耐咀嚼
值得一读的好诗。

黄开兵:梅花驿此诗一下把带回少年时代,当年我们,每到夏天,天天跑到河里游泳,个个晒得油黑油黑的……在胳膊上划痕太有经验了!我把此诗抄到绢面折扇上,夏天了,扇子更应景。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马金山|读梅花驿的诗《游泳史》的十一条:
1、诗的状态,即是诗的格局与境界;
2、诗歌文本的硬,在于内心的微,和生命的气味,更在于细节的累积与生命力的生长和繁殖;
3、梅花驿,原名秦学昌。生于1965年。入选“新世纪中文诗歌百大诗星”及常青藤诗人。著有诗集《孤独的火车》《云潮集》。现居河南平顶山;
4、和昨天的莫高一样,本诗作者,也是在北京磨铁诗歌活动中见过一面,不同的是,梅花驿还是我河南的老乡,为人质朴,口含浓厚的河南话,让人倍感亲切;
5、梅花驿的诗,在平实的语言情境里,自带平民化的质地,不仅意味纯正,而且饱含艺术的魅力与文化,剧透文明之光;
6、回到本诗,以“胳膊上划白线”的细节,再现了一代人共同的成长记忆,语言生动形象,细腻入微,生长出独特的感受与自然的魅力;
7、尤其是诗中,对违反“下河游泳”要求这一行为,以体罚的手段,还原了生活的本来面貌,且不乏智慧与意趣,构成了强大的诗意空间;
8、以点概面,由局部引伸全面的意味,是口语诗神奇的秘密武器,更是独立的先锋精神,幽中见深;
9、诗题《游泳史》,大气而不失质感,是生活史,生命史,还是诗歌史,现代史,高级而厚重;
10、本诗给予诗人的启示:“平实的语言,在任何时候,都是诗骨头的脆响”;
11、诗歌之史,现场之诗,时代之诗。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POESIE AUS CHINA, GERUCH VON BERLIN – 中国诗歌的柏林气味

5月 18, 2021

POESIE AUS CHINA, GERUCH VON BERLIN – 中国诗歌的柏林气味

Von Jing Bartz, aus: Caixin Weekly, 10. Mai 2021

Der österreichische Dichter und Übersetzer Martin Winter hat mir ein Buch geschickt, es steckt ganz starr in meinem Briefkasten fest. In Hamburg hat sich die Corona-Situation weiter verschlechtert, mein Briefträger hat wie alle keine Lust, an der Tür zu klingeln und mir ein Päckchen in die Hand zu geben. Also stopft er es in den Schlitz, soweit es hineingeht, lässt es hängen und trollt sich. Ich zieh wie zehn Zugochsen, krieg es heraus und reiß es gleich auf. Ein sehr dicker Gedichtband, über 500 Seiten, von einem kleinen österreichischen Kunstverlag. Das Buch ist auch deshalb so dick, weil es zweisprachig ist. Auf Chinesisch heißt es Xin Shiji Shi Dian, auf Englisch New Century Poetry Canon, abgekürzt NPC. Und NPC ist auch der Titel auf Deutsch, Neue Poesie aus China, übersetzt von Martin Winter. Martin hat mir vor langer Zeit erzählt, dass er jeden Tag ein chinesisches Gedicht übersetzt, ich hab nicht geglaubt, dass er es ernst meint. Jetzt liegt das Buch vor mir, auf der linken Seite ist das chinesische Original, auf der rechten Seite Martins Übersetzung, man kann es zusammen lesen und vergleichen. Ich kenne nur Bei Dao, Chun Sue und Han Dong, alle anderen sind mir fremd.

Weiter (Hier Klicken!)

 

 

STEINLÖWEN – 莫高 Mo Gao

5月 17, 2021

Mo Gao
STEINLÖWEN

Unsere Nachbarn renovieren,
die Hofmauer und das Tor werden wie in Europa.
Das Steinlöwenpaar, die sind überflüssig,
sie liegen beim Kieshaufen gegenüber.
Wenn es regnet, sieht man verweinte Gesichter.
Meine Frau sagt, wir sollten mit den Herrchen verhandeln,
die Steinlöwen könnten vor unserer Tür stehen.
Ich sag, das geht nicht,
die Steinlöwen sind schon lange bei denen,
die haben eine Seele.

2021-04-16
Übersetzt von MW im Mai 2021

新世纪诗典作品联展#莫高#(4.0)

伊沙:记得游若昕也写过石狮子,那石狮子是死的、冰冷的,莫高的这只石狮子是活的、会流泪的、有灵性的一一前者是鲁迅"吃人派",占大多数的正确认识,所以后者就是祛蔽,就是别开生面,就是5月下半月亚军。我年轻时不是一个彻底的"吃人派",我中年以后也不是一个完全的"复古派",我永远关心的是思维不能僵化、诗维拒绝正确。前些日子,华少"代孕诗"所引起的种种争议,我的心迹也无非如此。

况禹点评《新诗典》莫高《石狮子》:好题材!国人爱在门前立物辟邪,狮子是最常见的一种。不过姿态神情却是随着匠人们的趣味各异,记得有好几次在幼儿园之类的门前看到小狮子咧着嘴,分明像那些哭闹着不想上幼儿园的娃娃。莫高这首涉及到了时代的审美风尚改变,一部分石狮子也开始步入“退役”时段。读了让人感慨。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黎雪梅读《新世纪诗典》之莫高《石狮子》:我国人民自古以来就认为石狮子是风水上的瑞兽,摆放在大门口不仅可以化解很多房屋格局造成的形煞,还能够增强建筑物的阳气,因为狮子生性凶猛,所以才会有镇邪护宅的作用。这样的传统一直延续到现在,才有了本诗中命运多舛的那对石狮子,只是因为主人装修风格的变化,在欧式风格面前,石狮子显得有些不伦不类,于是便沦落到“被丢到对面的一堆砂石旁”的下场,可谁知大至一世界,小至一微粒,万物都是有灵性的,这对狮子当然也被认为“是有灵性的”,可正是因为“石狮子跟着主人久了/是有灵性的”,才使得它们的命运注定不会被改变。所以今后的日子里每当下雨,石狮子依然会“泪流满面”,读到此处不由令人心酸:石犹如此,人何以堪?妻子的感性与善良,我的理智与坚决,形象鲜明生动,寥寥数语便呼之欲出。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马金山|读莫高的诗《石狮子》的十一条:
1、言外之意,即为诗;
2、事物的错位,甚至是移位,构成的弹性,皆为诗性,或者诗意;
3、莫高,本名肖棱,1972年生,新世纪诗典典人,中国诗歌学会会员;
4、去年北京磨铁诗歌活动中,见到过作者一面,其诗与其人一样,具有同质的感觉,里面都潜藏着一个字:“活”,或许,这就是生命力;
5、本诗的好,除了其中极为丰富的合义,和画面的清晰与真实感外,还有故事情节的新鲜感和生命活力,不仅轮廓分明,而且线条自然流畅;
6、正如诗中所写的那样,石狮子被作者写活了,带有生命的质感、事物的触碰和时光的纹理性,语言通俗而紧实,并暗含某种深意;
7、诗中石狮子的命运,虽然写的是物的,但在物的背后,揭露的是人的信仰和传统观念的影响力,特别是中西文化的碰撞,挖掘出更深一层的思想性;
8、不难看出,诗中描写的是旧题材,而思想给予了它“新”的东西,且既有深刻的认识,还有对生命更深层面的感受,不可谓不绝妙而精彩;
9、特别是结尾的观念情节,充斥着人性的光辉形象,溢满生活的智慧,灵动、鲜活而明澈,冒出诗意的光芒;
10、本诗给予诗人的启示:“诗维的奇异和鲜活,构成了诗的层次与境界”;
11、生命之诗,情景之诗,画面之诗。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黄平子读莫高《石狮子》

 

 

 

 

 

 

WÄCHTER DER HAUPTSTADT – 原音 Yuan Yin

5月 7, 2021

Yuan Yin
WÄCHTER DER HAUPTSTADT

Die Wohnstätte des Dichters Lu Xun,
an einem bedeckten Tag.
Ich betrete den Hof.
Um zu verstehen,
wo unser Lehrer der Moderne geschlafen hat,
frag ich einen Wächter:
„Wohin ist Süden?“
„Sag ich Ihnen nicht!“
„Wieso?“
„Ich bin Wächter, kein Führer!“
„Ich frag Sie ja nur
nach der Richtung!“
Der Wächter zeigt in eine Richtung:
„Ich sag Ihnen nur,
dort geht die Sonne auf!“

2020-11-16
Übersetzt von MW im Mai 2021

伊沙推荐:语言歧义出好诗,后现代的花样多着呢,一个只知道平仄格律的读者,你让他怎么阅读观代诗?就算他读了文学专业的博士在大学里把一辈子教授,也不见得会懂这些,怎么办呢?有大志的诗人只好抛弃读者。

况禹点评《新诗典》原音《北京保安》:大学时几乎隔两周就去新街口一带的北魏书店(离今天的新街口地铁站不远)去逛,鲁迅的八道湾故居好像也离那一带不太远。但时间有点久,已记不清自己到底去凭吊过没有。貌似没有,又貌似去过。不过今天回过头来琢磨这件事,如果去过,那是应该的本分。如果确实没去过,考虑各地旅游部门对名人故居的做派,倒也不是多遗憾的事。鲁爷的书在我的每间书房里,鲁爷的文字甚至也融入了我对母校的记忆里,那还需要什么形式感吗。读原音这首诗,保安那令人不太舒服的俏皮,让我又一次想到这些。

黎雪梅读《新世纪诗典》之原音《北京保安》:哈哈,好一个职责分明,“不在其位,不谋其政”的保安,人在异地摸不清东西南北很正常,运气好的话能遇到热情周到的当地人给你指个方向,如果遇到本诗中保安这样的,你也只能苦笑不得,好在最后保安手指一个方向, “只告诉你太阳/是从那边升起来的” ,含蓄地告知东面的方位,让人心里稍稍有所宽慰。诗人将“人在旅途”中遭遇的尴尬,写得饶有趣味,极易唤起读者的共鸣,语言简洁明了,却张力无限。

马金山|读原音的诗《北京保安》的十一条:
1、诗是共鸣的艺术;
2、对话录,在诗里诗外,都具有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纵深;
3、原音,70后,诗人,《摘星楼》主编,星语诗社发起人,少儿诗歌教育研究者和践行者;
4、在北京磨铁诗歌活动中,见到过同说河南话的熟面孔原音兄,畅谈甚欢,而且其近半年来的《摘星楼》诗刊亦办得如火如荼,甚是精彩;
5、由作者亲身经历,在一问一答之间,构筑成语言之谜途,沾染生活的底色,勾勒出别具韵味的声响,智慧、深切;
6、诗中的地名,可谓承载着特别的意义,在某些特定的时间和空间里,均会给人以极强的共鸣感,既显复杂,又不失含蓄;
7、而结尾的一句“我只告诉你太阳/是从那边升起来的”,既是习惯性的地域强势语调,还是另外一种想象的引伸,真可谓掷地有声;
8、题目中特别的区位,确定了特殊的人群,而正是这种特殊,构成了敏感的现实与话题的呈现力,以及精神层面丰富的内在事物关联,明晰而鲜活;
9、此诗凸显后现代主义风格,在平实的语言世界里,道出了人与人之间极为微妙的东西,既中国化,还是中国式的;
10、本诗给予诗人的启示:“对话的世界里,充满话题和值得玩味的元素,这既是汉语的魅力”;
11、现代之诗,对话之诗,中国之诗。

黄平子读原音《北京保安》

——《新世纪诗典》3687

北京保安

原音

参观鲁迅故居
那一日阴天
走进院内
为弄明白
先生住的方位
我问保安
“哪边是南?”
保安回答“不告诉你”
“为什么?”
“我是保安不是导游”
“我也只是问你
方向又不是别的”
保安手指一个方向说
“我只告诉你太阳
是从那边升起来的”

2020.11.16

黄平子读诗:我喜欢有趣的诗,像这首一样。我喜欢有趣的人,就像那个北京保安。在所有的职业中,我觉得保安是挺无趣的。你想想,一个人整天在一个地方坐着或者站着,看人或者车子进进出出,多无聊啊。如果有人过来搭讪,当然要幽他一默喽:“哪边是南?”——什么人哦?我在这里当了一辈子保安,还从来没有人问过我这个问题吔!这个人想耍什么阴谋诡计?“不告诉你”!“为什么?”为什么?因为“我是保安不是导游”,你又没有给我钱,我凭什么要告诉你?“我也只是问你/方向又不是别的”。你确定?你确定?不过,你没给我钱,“我只告诉你太阳/是从那边升起来的”,够意思了吧。这是鲁迅故居的保安,有鲁迅一样的冷幽默。一个小幽默,可以扫除一日的阴霾。

2021年5月7日15点42分

 

FAMILIENPORTRÄT – 二月蓝 Eryue Lan

5月 5, 2021

Eryue Lan
FAMILIENPORTRÄT

Meine große Schwester und ihr Mann
kommen nach Chongqing zurück auf Besuch.
Bevor sie wieder abreisen, machen wir
zum ersten Mal mit Vater und Mutter
ein „offizielles“ Familienphoto.
Bei genauer Betrachtung fällt mir auf,
im Lächeln von Vater kann man deutlich sehen,
dass er gerade erst operiert worden ist.
Der Mann neben meiner Schwester
ist auch nicht ihr erster.
Meine kleine Schwester und ich,
wir sind nacheinander wieder Single geworden.
Von meinen kleinen Brüdern trägt der große schon Altersgläser,
der ganz kleine hat ein Bein verloren.
Auf unserem Weg weiter ins Alter
weiß ich nicht, ob der Freund meiner Tochter
und die Freundin von meinem Neffen
schließlich am Ende mit uns gemeinsam
zur Familie gehören.

2020-12-09
Übersetzt von MW im Mai 2021

新世纪诗典作品联展#二月蓝#(15.0)

伊沙推荐语:二月蓝也口语诗了,生活逼的,表达欲催的。本诗就是我们爱说的那种"活出来的诗",属于钝刀砍人,貌似没有锋芒,实则刀刀致命。

况禹点评《新诗典》二月蓝《全家福》:生活之诗。一张家庭合影,浓缩了家族的生活与沧桑岁月。

黎雪梅读《新世纪诗典》之二月蓝《全家福》: 读完本诗不知不觉竟湿了眼眶,在我心里有张全家福的人家都算得上是幸福的,直到父母相继离世,我们几个兄妹都没有和父母同框过,这不能不说是人生最大的遗憾。本诗以小见大以一张“全家福”反映了一家数人的各种变故:得与失、分与合,有疼痛、遗憾,还有对未来的期许,这便是人生的滋味;又如开启了一扇窗子,扑面而来的是我们熟悉的生活气息,及岁月悄然远去的脚步声。整首诗极具中国特点和厚重的生命感,令人感慨唏嘘而过目难忘。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沙凯歌:写太好了,越读越有味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TRIVIALITIES: LONG AND SHORT 徐江 Xu Jiang

5月 3, 2021

Xu Jiang
TRIVIALITIES: LONG AND SHORT

The France I used to like has disappeared,
Paris is thronged with people from places
very far away from the outskirts of Gaul.
The America I used to love
has gone back into the movies.
Many people who live there now are villains from fiction,
Robert Penn Warren, William Styron, Faulkner and Steinbeck.
Hemingway characters have been condensed into fairytales.
And those bumpkins ridiculed by Thomas Wolfe,
they would like to hold the world by its throat as a matter of course.
I am thinking of Ellery Queen, Bogart, Jack Nicholson
and all sorts of Pacino,
standing between shadows and light, DeNiro people.
I am not sure whether the lives
described by the great Annie Proulx and Ring Lardner
have really existed.
If it really was like that,
then Philip Roth and Salinger, those two masters,
they didn’t have it any easier than Bernard Malamud or myself.
The Britain I liked and also hated,
the world of Dickens, Hardy, Emily Brontë, Evelyn Waugh,
also the world of Guy Maddin.
Chaplin and Hitchcock, they came from England,
no matter if they thought of it as their grandmother‘s home or whatever,
that kind of world is gone, no-one can go back to it.
Italy, of Umberto Saba’s bitter poetry,
of Tornatore’s splendor,
Fellini’s ghosts and deities,
a world has gone under but another world has not risen.
Poor Barcelona, poor Spain,
aside from Messi, what else can you make me think of?
The bullets shot at Lorca?
Thick smoke covers Cervantes and Unamuno.
But you are singing, saying what does this have to do with you?
As you go north, farther north, everywhere north in the world
you’ll run into people drinking forever.
They are crawling out of Ibsen, Hamsun, Dostoyevski’s White Nights,
Crawling all the way till today until half of what Solzhenitsyn described is gone.
I really don’t know if this is a good thing or not.
Neither Tolstoy nor Maupassant nor the wisdom of Martin du Gard can advise me.
Old Hesse stares into the distance with his Steppenwolf eyes and doesn’t speak.
At this time everyone can understand a little why Stefan Zweig and Richard Strauss broke down.
Bukowski didn’t care about any of this, he drank a bottle and went on writing.
Pasternak screwed up his horse face and stared at a row of trees in the snow.
Wandering souls drive their chariots, circling and circling,
soundlessly crushing expectations and fear;
crushing Nietzsche and Stephen Hawking, actually
all of this can be seen to belong to Stephen King.
But it’s ok,
just be glad it’s still ok,
food is eaten, television’s turned on.
Ineffective dreams are about to start,
about to start again.
You will wake up, we will wake up,
from utter sadness, wake up to enter
indefinite nights, poisoned days.
Yes, everything definitely indefinite.
Let us clear away this forest,
let us see the distance in the past.
Not so we can see the past,
but so we can see once more
the distance we longed for.

Translated by MW on May 2nd, 2021

新世纪诗典作品联展#徐江#(32.0)

伊沙推荐:徐氏现代感怀赋体诗,是徐江在一首决胜争奖时惯用的杀手锏,确实能够展示一名诗人的综合修养与实力,但在我的评判中并非次次都奏效,取决于真知灼见与书生义气所占比例之多寡,当然是前者百分比越高就越好。本诗不算高也不算低,所以入典推荐但不染指荣誉,好在作者新近刚获李白诗歌奖新世纪中国十大诗人奖并继续保持满额。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况禹点评《新诗典》徐江《杂事诗·长短调》:本诗的缘起当然是横行全球的新冠疫情,主题则是这一疫情下文明的崩溃与混乱,以及人所应持有的正确反应。属于作者当下题材的作品中,最重要的主题之一。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黎雪梅读《新世纪诗典》之徐江《杂事诗.长短调:》这是一首关于疫情的诗歌,在诗中你能感受到各种秩序的混乱,无论欧洲还是美洲;你还能遇见很多熟悉的作家及诗人的名字,仿佛跨越时空,他们都站在你的面前,与你探讨自由、正义和死亡等有关人类存在最基本的问题,也许每个人的观点不同,但人们还是看见了远方的曙光,这正是人类的希望所在。

黄开兵:密集恐惧症——抄了两个多小时!孩子都快看完两部电影了。推荐词部分特意用了朱墨书写,避免因为密集而难以辨别。视觉效果不错!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黄平子读徐江《杂事诗·长短调》

——《新世纪诗典》3682

黄平子读诗:百度了一下“长短调”,由于该词涉及到音乐、摄影等知识,徐江老师又将其运用到诗里,我还是搞不大明白。不懂不装懂,这是我的读诗原则。猜一下:该诗叫长短调,大约是前后两节写了不同的内容,用了不同的手法吧。从“我喜欢的法国消失了”到“所有这些你也都可以看成是斯蒂芬·金”是诗的第一小节。诗人从法国开始,先后写到美国、英国、意大利、巴萨罗那、西班牙、北方、更北方、全世界所有的北方。诗人通过追忆那些逝去的大师们,最终发出感慨:“一个世界沉没了可另一个世界并没有升起来”。从“不过还好”到“我们过去向往的远方”是诗的第二小节。诗人由回忆回到现实:“你将醒来我们将醒来/从确切的悲伤中醒来”。过去很美好,现在不尽人意,不过将来肯定会更好。徐江不是悲观论者,这一点,诗写得很清楚:“不是为了看到过去/而是为了重新看一看/我们过去向往的远方”。第一小节偏叙事,第二小节偏议论。从百度关于长短调的定义来看,第一小节应该属于短调,第二小节属于长调。不知道有没有搞错。好几个诗人都说这是一首疫情诗。我觉得不是。《长短调》缅怀的是逝去的大师和过去璀璨的文明:“那样的世界今天的人现在都回不去了”。

2021年5月2日21记47分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马金山|读徐江的诗《杂事诗·长短调》的十一条:
1、文字燃烧思想,现实成就诗史;
2、当代性,即先锋性。活出文明,诗写人生;
3、徐江,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1991年创办《葵》。著有诗集《黄昏前说起天才》《徐江的诗》《花火》《雾》《杂事诗》《我斜视》、诗学论著《这就是诗》《现代诗物语》等二十余种。主持编选《1991年以来的中国诗歌》《给孩子们的诗》。五次荣获新世纪诗典“李白诗歌奖”。曾获首届亚洲诗人奖、《世界诗人》2006年度国际最佳诗人;
4、徐江的诗,尤其是短制系列作品,是极其少有的值得我整理打印出来一读再读的,其作品给我最多的意义在于丰富与智慧,并且文字的言外之意,何等绚烂、精彩;
5、《杂事诗》系列,对于诗人徐江来说,应该是尤为重要的,不仅如此,对于新世纪的诗坛来说,何偿不是一部重要的作品呢,既有个人化的印记,还有时代的呼吸与脉搏,庞大而丰富;
6、本诗写作的背景,毫不回避的是现实与疫情,不只如此,还有个体的情感与生活,除此之外,还有审视的眼光和内在的格局,均对世界物象的触感具有智性的广度与深度;
7、诗里行间,不仅有细小的颗粒,还有辽阔的世界性建构,在纹理细腻的情感排列中,既有清晰的空间,还有现代的文明,锋利而又鲜活;
8、浓厚与庞杂,是这个世界的秩序,还是我读这首史诗的深切感受,几乎每一节,都是芬芳,都是灿烂与文明,这是很多作品所不具备的,而此诗有,想要的一切;
9、未来可期,这是本诗给予我提供的精神价值,传递健康积极的生活态度与思想观念,也是此诗给予的力量;
10、本诗给予诗人的启示:“伟大的诗,源于伟大的时代,而这个时代,何尝不是伟大的历史时期呢”;
11、时代之诗,文化之诗,文明史记。

150-YEAR-OLD MULBERRY TREE 君儿 Jun Er

5月 1, 2021

Jun Er
150-YEAR-OLD MULBERRY TREE

Entering a compound,
before the houses there is a big tree,
they put a fence around it
and installed a sign:
Old mulberry tree, 150 years.
Not many branches with leaves any more.
Holes in the trunk are filled out with concrete.
150 years, that means in 1870,
this tree was born.
It has witnessed some desintegration,
war and unrest.
But it has kept on living
all the way until
I happened to come by its side,
so it could have this little biography
for me to write.

Translated by MW on May 1st, 2021

新世纪诗典作品联展#君儿#(31.0)

伊沙推荐:替树作传一一充满文化性的事实的诗意一一仅凭这一点,本诗便从众诗中拔出来了,当获五月上半月亚军,也是作者刚获荣誉一一李白诗歌奖新世纪中国十大诗人奖的新证。君儿是《新诗典》十年排名最高的女诗人,靠的不是诗歌内外以"先锋"为名的各种"作",靠的就是行大道走长路的正常诗的好,有心的懂行人当看在眼里。

况禹点评《新诗典》君儿《150岁的老桑树》:如果是人事,150年的时长,足以承载几代人参与其中的史诗了,但是树呢?只能等候有心人的到来、读解。不过本诗的亮点不在上述虚拟的史诗性,而在于树与诗人内心的关系。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黎雪梅读《新世纪诗典》之君儿《150岁的老桑树》:邂逅一棵150岁的老桑树,也许是巧遇,也许是上天冥冥之中的安排,恐怕更是人与树百年修来的缘分,在这一刻诗人与老桑树无声地灵魂交流,为了纪念这段奇缘,“为它的身世/作此小传”,以诗作传传递的是诗人的感动与喜悦,时间与空间交错,历史的纵深感使人深受感染。一首好诗无需多言,懂的人只要读进去,便知道它的好。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黄平子读君儿《150岁的老桑树》

——《新世纪诗典》3681

150岁的老桑树

君儿

进入一个小区时
楼前一株大树
被圈了起来
并立了牌子
写着老桑树,150岁
枝头叶子没几片了
树干残缺处糊着水泥
150年,也就是说1870年
它就诞生了
它目睹过多少分崩离析
连年战火与动乱
竟一直活着等我
偶然来到它的身边
为它的身世
作此小传

黄平子读诗:“进入一个小区时”这是地点。“进入”和后文的“偶然”相互应,说明这不是“我”所在的小区。“楼前”写树的具体位置。“一株大树”这是远观,是“我”的第一映像。“被圈了起来”,这是重点保护。此树在建小区时没有被挖,当属万幸。“并立了牌子/写着老桑树,150岁”,这是近看,也是点题。“枝头叶子没几片了/树干残缺处糊着水泥”,这是细赏,是细节描写。桑树是落叶乔木。前一句暗示看树的时间。后一句写桑树的老态。“150年,也就是说1870年/它就诞生了/它目睹过多少分崩离析/连年战火与动乱”,这是在为桑树的身世作小传。桑树目睹了什么,“我”并不知道。所谓的“分崩离析/连年战火与动乱”也只是“我”一厢情愿的猜测。“竟一直活着等我/偶然来到它的身边/为它的身世/作此小传”,这是拟人。把桑树的“活着”,想象成“等我”“为它的身世/作此小传”,君儿的脑洞真大啊。老桑树,这首诗就是你的小传。你看到了吗?

2021年5月1日20点43分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马金山|读君儿的诗《150岁的老桑树》的十一条:
1、拟人化,在于诗人化;
2、先锋诗写,已不是身体本身,而在于生命本真的样子和抵达;
3、君儿,1968年生。有诗著和评论集10余种。曾多次获奖。编选《中国先锋诗歌地理天津卷》《君儿读诗》《中国女诗人先锋诗歌》等。现居天津;
4、君儿一贯的“狠”,一贯”毅然决然”,一贯的直指现场,一贯的毫不掩饰,一贯的意有多重,一贯的语言朴实、鲜活;
5、本诗以树喻人,写出了最具人文的气息,是几代人的印记,是一棵树的形象,还是累累伤痕的所解之语,现代性的物语,当代化的启示;
6、诗一开始,即以现代化的小区,目睹到一株大树,不仅如此,还150岁了,此刻在诗的肌理上,已构成了某种意义上的反差或对比,或许可称之为诗的意趣;
7、不仅如此,还以司空见惯的姿态,面对平实的事物,以细节的角度深度观察与挖掘,并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深刻而复杂的结构特点,充实而饱满;
8、结尾部分,引向了类似人的传记性的诗性,真可谓绝妙而奇特,并在自然的呈现中,有效达到了生命的至高境界,引发无限的况味;
9、诗题连结两个点,均关乎到生命的一部分,一个是“150岁”,一个是“老”,毫不犹疑的,均直达一株桑树,平实而大气,并直抵生命的本真;
10、本诗给予诗人的启示:“写生命,在于拐出原始的固化思维模式和状态,是珍贵的”;
11、生命之诗,当代史诗,岁月之痕。

 

 

GOLDENE UHR – 沈浩波 Shen Haobo

4月 30, 2021

Shen Haobo
GOLDENE UHR

Ich hab eine Armbanduhr gehabt,
eine goldene Uhr.
In meiner Handfläche
war sie wie eine ganz kleine Sonnenblume.

Als ich sie gehabt hab
war sie eine gewöhnliche Armbandihr,
ich hab sie einfach irgendwo hingelegt.

Viele verlorene Gegenstände
tauchen im Gedächtnis wieder auf
und können dabei etwas zeigen,
was du damals nicht bemerkt hast,
aber es hat schon zu ihnen gehört.

Kurz vor meinem Abschluss an der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ich war Vorsitzender des Literaturklubs,
bin ich zum letzten Mal in den Laden gegangen,
Laser-Phototypesetting,
ganz in der Nähe.

Damals war ich praktisch jeden Monat dort,
für unsere Literaturzeitung,
also für das Layout,
den Satz und den Druck.

Das Geschäft war sehr klein.
Die Chefin war jung,
sie hat oft selbst unsere Zeitschrift gesetzt,
ich hab mich hingesetzt und zugeschaut.

Ich hab sie nie
nach ihrem Namen gefragt.
Am letzten Tag, als ich gehen wollte,
da sagt sie, ich hab ein Geschenk für dich.

Wahrscheinlich war es als Dank
für die treue Kundschaft,
ich hab gar nichts extra gesagt,
sie hat auch gar nichts extra gesagt.

Aber zwischen uns beiden
war dann eben noch eine Uhr,
eine jetzt schon verlorene
Armbanduhr.

Eines Tages hab ich mich erinnert
an diese golden glänzende Uhr,
und an den Ausdruck auf ihrem Gesicht,
als sie mir die Uhr gegeben hat,
als wär es eine beliebige Sache.

Als würde sie mir etwas geben,
das man nicht extra erwähnt,
und ich hab wirklich geglaubt,
ich muss es nicht extra erwähnen.

25. Januar 2021
Übersetzt von MW am 30. April 2021

Shen Haobo, geboren 1976 in Taixing, Provinz Jiangsu, 1999 Abschluss der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im Fach Chinesische Literatur. Lebt in Beijing. International berühmter Dichter und Verleger.

《新诗典》小档案:沈浩波,1976年出生于江苏泰兴,1999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现居北京。

1998年发表《谁在拿90年代开涮》一文,这篇文章后来成为引发1999年中国先锋诗界“民间立场”和“知识分子写作”大论争(盘峰论争)的导火索。并成为该诗歌论争中“民间立场”一方的中坚人物之一。

2000年7月和一些朋友一同发起创办《下半身》同人诗刊,并写作《下半身写作及反对上半身》。掀起了对中国诗歌影响深远的“下半身诗歌运动”。

出版有诗集中文诗集《心藏大恶》、《蝴蝶》、《文楼村记事》、《命令我沉默》、《向命要诗》、《花莲之夜》等,西班牙语诗集《下半身》,韩语诗集《理想国》。

曾获得2000年《作家》杂志诗歌奖;2008年御鼎诗歌奖;2010年《人民文学》诗歌奖;2011年中国首届桂冠诗集奖;2012年首届“新世纪诗典”金诗奖等;2012年第三届长安诗歌节. 现代诗成就大奖;第十一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诗人奖。2013年《十月》诗歌奖。2016年度王维诗歌奖等。第八届李白诗歌奖成就奖。

2016年12月3日,在微信朋友圈发表《关于各种诗歌奖》一文,宣布从此不再接受任何国内诗歌奖项。

2015年创办“磨铁读诗会”,致力于传播、推广、出版中国当代先锋诗歌和世界范围内的优秀诗歌。

诗歌被翻译成英语、西班牙语、德语、俄语、丹麦语、韩语、荷兰语、波斯语、阿拉伯语、印地语等在海外发表约100多首。

新世纪诗典作品联展#沈浩波#(32.0)

伊沙推荐:浩波之诗,还得我选。众人总选出一个固化的沈浩波(或者说他们想要固化沈浩波),我却能选出一个位移的沈浩波,前者属于诗坛,后者属于诗歌。本诗正是他今年诗作中被众选家漏选之作,正好入《新诗典》。这是他对学生时代青春岁月的一次重写,却是在更对的一个生命点上:心性不再有青春激情的热,语言却抵达炉火纯青的纯,构成了十分完美的事实的诗意,是其开年以来的经典之作,当得五月上半月冠军,是其刚获荣誉一一李白诗歌奖新世纪中国十大诗人奖的新证。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况禹点评《新诗典》沈浩波《金色手表》:细腻,且入微。诗中描写的母校和场景读起来令我感到亲切、似曾相识。不止是因为印象中学生时代的沈浩波,还因为我的学生时代——所有中国式文青,我们都曾走过的青年时代。那些岁月,中年以后回看,会大不一样,不仅仅是它余烬中的温暖,还有对以往生活的重新觉醒。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黎雪梅读《新世纪诗典》之沈浩波《金色手表》:一块金色的手表,关乎一段青春的岁月,关乎再也回不去的曾经,以及那些“你以为的”其实并不真的是“你以为的”;也许只有经历了岁月的沉淀,蓦然回首才会有所顿悟;也许有些东西失去了才会觉得弥足珍贵,但已是“昨日之日不可留”,只能“明朝散发弄扁舟”了,试想谁没有追悔莫及的青春?而能将心中所想、所念述以此文者,则少之又少……冷静凝炼而又余韵绵长的文字,呈现的是滋味厚重的时代感,相信很多人都能在其中找到自己的青春记忆。诗人对内心世界真诚地袒露,对细节细腻传神地呈现,对情感洞幽烛微地探察,无一不彰显出诗人诗写之风头正劲,活力不减当年,着实令人叹服。

 

黄平子读沈浩波《金色手表》

金色手表

沈浩波

我曾经有过一块手表
金色的手表
放在掌心
像一朵小小的向日葵

当我拥有它时
它是一块普通的手表
被我随意搁在某处

很多消失的事物
会在记忆中重现
呈现出我当时没有注意
但却是它
本来应该有的样子

大学毕业前夕
作为北师大文学社的社长
我最后一次
走进学校附近的
那家激光照排店

那两年我几乎每个月
都会去那里
给我们编辑的文学报
排版、出片

照排店很小
老板是个年轻女人
很多时候
她亲自动手排版
我坐在旁边看

我从来没有问过
她叫什么名字
那天我走的时候
她说我送你一个礼物

大概是对我
一直以来照顾她的生意
表示感谢吧
我没有多说什么
她也没有多说什么

但是我们之间
多出了一块手表
一块现在已经
消失了的手表

有一天我又想起
这块金色的手表
想起她递给我时
脸上有种
看起来很随意的表情

就好像送出了一件
不值一提的东西
而我竟真的以为
它是不值一提的

2020.1.25

黄平子读诗:第一小节点题。“曾经”说明过去。“像一朵小小的向日葵”,说明手表漂亮。第二小节,写“我”对手表的态度。“普通”,“随意搁在某处”,说明“我”对手表不在乎,不重视。第三小节,写由手表的消失引出的回忆与思辨。第四小节是追忆。“大学毕业前夕”,是具体时间。“北师大文学社的社长”,是“我”的身份。“那家激光照排店”,是“她”工作的地点。第五小节,写“我”去“激光照排店”的原因。“两年”说明持续的时间长。“几乎每个月”说明去的频率高。第六小节追忆“我”和“她”在一起度过的美好时光。第七小节,追忆送手表的情节。“我从来没有问过/她叫什么名字”,说明“我”对“她”没有任何感觉。第八小节写“我”对“她”送表行为的猜测:“我”是北师大的高才生,“她”只是激光照排店的小老板。“我”和“她”身份悬殊,除了“表示感谢”,还能有什么意思呢?“我没有多说什么/她也没有多说什么”,说明彼此心照不宣。“她”的话已经在表里。“我”的话在猜测里。第九小节,写表的出现和消失。“我”和“她”之间,难道仅仅多出了一块表吗?第十小节,再次追忆“她”送“我”手表时的情形:“想起她递给我时/脸上有种/看起来很随意的表情”。“看起来很随意”,其实呢?第十一小节是诗眼。“好像”“不值一提”,恰恰说明礼物珍贵。“以为”“不值一提”,说明“我”年少无知。好一块金色手表,好一段金色回忆,好一段金色年华。

2021年5月1日15点52分于寻乌

 

 

 

VIZE-DIREKTORIN:雪克 Xue Ke

4月 24, 2021

Xue Ke
VIZE-DIREKTORIN

Er kommt frisch von der Uni,
hängt bei seinem Schreibtisch
ein Holzschnittporträt des Dichters Lu Xun auf.
Die Vizedirektorin
bemüht sich von Herzen,
belehrt ihn: Wir sind alle junge Menschen,
wenn, dann häng Wirtschaftsleute des Jahres,
wie kannst du deinen Opa
den ganzen Tag ausstellen?

Übersetzt von MW im April 2021

新世纪诗典作品联展#雪克#(4.0)

伊沙推荐:好一句"你爷爷"!肯定是人家的"爷爷"!让人哭笑不得的一首诗。口语诗貌似语言简单,但一定要写出味道来,如此五味杂陈,甚好!

况禹点评《新诗典》雪克《女副总》:本诗所写读来有喜感。抱歉——不是喜感,却是现实。而且与鲁迅作品在教材中锐减、萧红作品在课本中被改得百孔千疮……相映成趣。鲁迅的祖国对鲁迅正变得陌生起来,这一幕会越发常见——说来也是,好东西,阿猫阿狗也不配知道。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黎雪梅读《新世纪诗典》之雪克《女副总》:曾以为鲁迅先生在中国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女副总的一句“咱们都是年轻人/要摆/也要摆那些年度经济人物/怎能把你爷爷/成天搁这呢”令人啼笑皆非,也写出了某种精神和物质的疏离感,看样子女副总崇拜的莫过于那些年度经纪人物,这也许就是所谓的“道不同不相为谋”吧,所以也就不足为奇了。清晰集中的语言,所蕴涵的爆发力和张力却是无穷的,相信每个人都能在诗中反复咂巴出不同的滋味。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黄平子读雪克《女副总》

女副总

雪克

刚入职的大学生
在案头摆了
一帧鲁迅先生的木刻画像
女副总发现后
掏心掏肺地
教育他:咱们都是年轻人
要摆,也要摆那些年度经济人物
怎能把你爷爷
成天搁这呢

黄平子读诗:维马丁先生说:“怎么可能她认不出鲁迅画像?”呵呵,她认不出就对了。其一,人家“是年轻人”嘛。中国的年轻人,虽然天天学着鲁迅的文章,但那是教材,是为考试学的,为老师学的。谁会在意鲁迅长啥样呢?其二,人家的精力全在“那些年度经济人物”身上嘛。鲁迅算老几?没钱不说,还又矮又小的。我不奇怪女副总认不出鲁迅先生的像,我只奇怪她搞错了鲁迅先生的辈分。鲁迅先生于1881年9月25日,病逝于1936年10月19日,享年56岁。流行画像中的鲁迅先生最多只能当刚入职大学生的爸爸,女副总怎么就认成了爷爷呢?不过话又说会来,人家年纪轻轻就混到了副总,还是有两把刷子滴。“刚入职的”帅哥(不是哥,怎么会迷鲁迅,不是哥,怎能让女副总掏心掏肺),快收下女副总的心和肺吧。2021年4月24日21点18分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STATE OF THINGS – 侯马 Hou Ma – LAGE

4月 19, 2021

Hou Ma
STATE OF THINGS

In a bar in Beijing
I ask Mang Ke, if he‘s still writing.
He asks me back, openly,
are there any changes?
A few years later
when I was at that age
I didn’t write for a while,
and I was even proud,
even content.
Later Yi Sha went back
to editing and presenting poetry.
I knew I had to come forth,
to write something for NPC.
10 years have gone by,
to me it’s like yesterday.
NPC is the boat,
I have saved myself on it.

2021-03-06
Translated by MW in April 2021

Hou Ma
LAGE

In Beijing in einem Lokal
frag ich Mang Ke, ob er noch schreibt.
Er fragt mich völlig gelassen zurück,
hat sich an der Lage etwas geändert?
Ein paar Jahre später
war ich auch in dem Alter
und hab eine Zeit nichts geschrieben,
und war sogar stolz
und hielt es für richtig.
Nachher hat Yi Sha wieder angefangen,
Gedichte zu suchen und zu präsentieren.
Ich hab gewusst, da muss ich hin,
für NPC schreiben.
Zehn Jahre sind verflossen,
es ist noch wie gestern.
NPC ist das Boot,
auf das ich mich gerettet hab.

2021-03-06
Übersetzt von MW im April 2021

新世纪诗典作品联展#侯马#(31.0)

伊沙推荐:当代诗歌史料:丁当"为《他们》写作",成全了自己的80年代,伊沙"为《一行》写作",成全了自己的90年代,侯马"为《新诗典》写作",成全了自己新世纪第二个十年。不是所有的平台,值得你为之而写作,但值得的平台一旦出现,能不能将它一把抓住进而成全自己的写作,那就看个人的智慧了。

况禹点评《新诗典》侯马《情况》:写作是为了追求荣誉,还是为了自救?我们过去往往说:“不同的人自有不同的选择。”侯马以此诗告诉大家——其实不全对,它不止是不同人生的选择,还是同一个人不同阶段的选择,以及一个人对自己生命纯度的选择。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黎雪梅读《新世纪诗典》之侯马《情况》:
若干年前和若干年后情况有所不同,做出的选择也会相应发生变化,关键是遇见了对的人或者平台,心境也跟着有所变化。古语云:“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为了报答他人的知遇之恩,很多人会像古代的英雄不惜倾其所有,会义无反顾、执着地做自己认为值得的事情,甚至会把这么做当成自救,并乐此不疲,其实这也体现了人的精神价值,他们在自己的人生舞台上也是拥有自由个性、血性勇气的独立战士。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马金山|读侯马的诗《情况》的十一条:
1、坚定的坚守,也是诗之源;
2、生活,即诗,即为时代之诗,史记之诗;
3、侯马,1967年生于山西。1989年开始现代诗写作。最新出版诗集《夜行列车》(中国桂冠诗丛第三辑),其他个人诗集有《他手记(增编版)》、《大地的脚踝》、 《夜班》、 《侯马的诗》等。曾多次荣获。现居呼和浩特;
4、去年,在北京,参加磨铁诗歌活动,首次见到侯马,正如其诗内所写,透着鲜活与本真,没有诗外的油腻感,有的是诗内的纯澈见底和厚重深沉;
5、回到本诗,在一问一答之间,构成了新世纪作者的写作状态,且不乏反思之语,“为《新诗典》写作”,这将载入诗册的智慧之光,不仅给典人以指引,更给诗坛以光辉;
6、诗一开头,即由诗人之间的生活脉络为根茎,由诗人之间的交流为核心,由不同的观点为主题,迸发出世纪的一诗一问;
7、紧接着,结合自己的写作和价值观念,融入现代的生活当中,并且倾情于思维变化,皆因诚于诗心,无不彰显着生命之痕;
8、而结尾部分,在写作理念的指引下,十年如一日,既有传统的诗路之路,还有自我审视的自救之舟,透彻而明亮;
9、标题的《情况》,看似无痕,实际在诗行之中,充满变化和张力,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情况,一切皆蕴含其中,绝妙而高级;
10、本诗给予诗人的启示:“诗人的写作、生活,和思考,都是诗,这就是诗格,层次,与魔力”;
11、诗人之诗,生活之诗,世纪之诗。

黄开兵:2021年开始跟抄新诗典推荐,今抄到了侯马先生的第二首诗,也就是说,又是新的一轮了。才惊觉,我已经坚持了近4个月了!但我马上又按住了激动:伊沙老师已做了整整十年!真是小巫见大巫,不值一提,唯有继续努力,坚定前进!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Calligraphy by Huang Kaibing

黄平子读侯马《情况》

——《新世纪诗典》3669

情况

侯马

在北京一家酒吧
我问芒克还写嘛
他十分坦然地反问我
情况有什么变化嘛
若干年后
到了芒克那时的岁数
一阵子不写
我竟也骄傲
竟也心安理得
后来伊沙恢复
选诗编诗
我知道必须冲了
为新诗典写作
漫漫十年
犹如一日
新诗典是我搭上的
自救之舟

2021、3、6

黄平子读诗:“在北京一家酒吧/我问芒克还写嘛/他十分坦然地反问我/情况有什么变化嘛”,这是情况一。诗人写诗,属于正常情况。诗人不写诗,属于不正常情况。“我”的北京之问,看似多余,其实透露出了对芒克的关心。芒克的坦然反问,说明其情况正常。“若干年后/到了芒克那时的岁数/一阵子不写/我竟也骄傲/竟也心安理得”,这是情况二。“一阵子不写”,已经不正常。“竟也骄傲/竟也心安理得”,实属反常。特别提一句“到了芒克那时的岁数”,是为了和芒克对比。当“我”“骄傲”当“我”“心安理得”的时候,有没有忘记芒克当年说的话:“情况有什么变化嘛”?“后来伊沙恢复/选诗编诗/我知道必须冲了/为新诗典写作”,这是情况三。诗人恢复写诗,这是新诗典的幸运,更是诗人自己的幸运。“漫漫十年/犹如一日/新诗典是我搭上的/自救之舟”,这是情况四。恢复写诗,只是小幸,坚持十年,是为大幸。十年一日,也是小幸。自我救赎,是为大幸。早上起来,收到洪君植老师北京时间2:20发来的短信:“一直等你的大评。谢谢。可以收尾了。”以前跟《新世纪诗典》留言,都是第一时间。近段时间因为多了几次应酬,喝完酒回来不想写,借口事情多,积压了几天。本来以为拖几天也无所谓,看了洪老师的信息让我汗颜,也让我高兴。我掉队了,有人在等我,快赶啊!还没有刷牙,洗脸,先补上一篇。新世纪诗典,也是我的自救之舟。

2021年4月23日7点2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