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hive for the ‘1960s’ Category

SCHWARZWEISS – 菩提根 Puti Gen

6月 14, 2022

Puti Gen
SCHWARZWEISS

Mein Vater kommt aus einer armen Familie,
es gibt kein Kinderfoto von ihm.
Erst von der Arbeit
kommt ein Schwarzweiß-Bild.
Als er in Pension ging,
hat er ein strahlendes Farb-Foto geschossen.
Voriges Jahr hab ich dieses Foto genommen,
daraus ein Schwarzweiß-Bild gemacht,
für sein Grab.

Übersetzt von MW im Juni 2022

伊沙推荐:感觉+事实的诗意,好!感觉型的诗,阐释尤其显得多余,我就不多说什么了。感谢图雅的助攻。

JEDEN NACHMITTAG UM 4 – 杨森君 Yang Senjun

6月 10, 2022

Yang Senjun
JEDEN NACHMITTAG UM 4

Jeden Nachmittag um 4
erklingt pünktlich die Melodie
zur Zeitansage in der kleinen Stadt
seit über 30 Jahren
weiß nicht warum
um diese Zeit
weiß auch nicht wer das festgelegt hat

Die Zeiten sind anders aber nicht die Musik
es gibt andere Chefs die Musik ist nicht anders
woher der Klang kommt
hat mich nie gekümmert
Ich glaub es weiß kaum ein Mensch

40 Jahre in der kleinen Stadt
30 Jahre die Zeitmelodie
an jedem Nachmittag um 4
Ab jetzt an den Nachmittagen um 4
egal ob du sie brauchst oder nicht
wenn sie jemand brauchen kann, wird sie erklingen

Übersetzt von MW im Juni 2022

新世纪诗典作品联展#杨森君#(5.0)

 

《新诗典》小档案:杨森君,宁夏灵武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出版诗集《梦是唯一的行李》《上色的草图》《砂之塔》(中英文对照)《午后的镜子》《名不虚传》《西域诗篇》《沙漠玫瑰》《石头花纹》等。诗作获宁夏第五届、第六届文艺评奖一等奖,银川市首届贺兰山文艺奖成就奖,首届《朔方》诗歌奖,《飞天》十年诗歌奖,第五届叶圣陶教师文学奖等。

伊沙推荐:对于口语诗人,如上发现并不称奇,但对于抒情诗人,这是转换诗维的信号,当为之鼓掌!毫无疑问,杨森君是一位优秀的抒情诗人,还是我心目中宁夏首席诗人。

况禹点评《新诗典》杨森君《每天下午四点》:下午四点报时确实奇怪,构成了诗的一个梗。背后是什么?应该是人对权利的某种滥用吧。

​【亚坤评诗】
每天下午四点
作者|杨森君
(内容详见新诗典今日推送)

初读这首诗,我一下没找到头绪,感觉有点懵。一直在揣摩作者的用意和这个“报时音乐”的所指。因为这牵涉到这首诗的内部底色和“诗歌基本逻辑”。我必要要弄明白,否则,不好评诗。
事实上,当我晚上处理完各种工作,夜深人静,再次读它时,突然恍然大悟。
这首诗,按照我的理解,它的指向其实非常清楚。
它是一首批判诗,更是一首反讽诗。
它内部指向的其实是一个很常见的现实问题。
那就是基于权力或既定规则上而产生的一种“盲态”现象。
我造了个词——“盲态”。
也就是一种大家习以为常的社会现象,或者大部分人默认无声的“潜规则”。或者是一种臃肿的形式化“毒瘤”。大家常看到的一种睁眼“盲”现象。
不管是基于何种原因,仔细想想,诗中质问的这种现象,在现实生活中,很常见。
这样看,这首诗的“内部力量”就很可观了。
一首骨头里散发着“批判力”的现代诗。

(马亚坤.2022.06.09.上海)

 

和平和戰爭 – Frieden und Krieg, Peace & War

6月 8, 2022

和平和戰爭
維馬丁

俄國侵略烏克蘭
大規模侵略烏克蘭
現在一百多天了
歐洲在二戰以後
有哪些戰爭?
南斯拉夫戰爭,
差不多整個九十年代,
非常殘忍,
非常可恥。
還有現在
俄國在烏克蘭
的侵略戰爭
我是歐洲人
十八歲左右才開始學中文
一開始學繁體字
比簡體字早
那時候在維也納
有台灣女朋友
台灣留學生
一直都說中國
幾乎每次說的是台灣
國民黨教育
1988年到1990年
我在台灣
女朋友留在維也納
她很容易吃醋,
太容易相信人家跟她說
我在台灣怎麼樣怎麼樣
其實沒什麼,真的
在台灣發現了很多當代歷史,
台灣和大陸
都需要找民間的資料
台灣1988年雖然剛剛解嚴
可是相當自由,
外國人都自己找房間
我的房東很巧就是歷史學者
以後也是文學專家,
閩南話文學
他因為不屬於國民黨
不能在大學工作,
對我沒關係
我們幾乎每天晚上交談
我的中文因為他進步,
還有自己喜歡北島等等,
還有崔健
跟女朋友的愛情散了,
主要是她不能相信我。
跟房東,跟台灣,跟一些同學
的友情
一直繼續
關注當代現實,
從台灣和大陸的文學、音樂、朋友
找歷史和現實
也不會停止
我是歐洲人
奧地利人
為什麼寫詩?
為什麼學中文?
一直覺得沒具體的答案
也許有才能,其他的
都是偶爾出來的
不過感情,上面說的一切
無論發生什麼
和平和戰爭
也就是這樣

2022.6

湘莲子制图

湘莲子制图

 

Juliane Adler/Martin Winter Früher war hier der Himmel sehr weit Fotos und Gedichte

Juliane Adler/Martin Winter
Früher war hier der Himmel sehr weit
Fotos und Gedichte

 

 

 

TOTENTAG – 从容 Cong Rong

6月 6, 2022

Cong Rong
TOTENTAG

Ich schaus mir an: Ein Frauenleben.
Denk an dich, nimm einen Schluck
und sag: Geh sterben!
In der Brust tuts auf einmal weh,
dann sag ich: Ich vergeb dir,
Lieber.
Das ist mein Schicksal,
nachdem ich dich abgelehnt hab,
lässt du das Fahrrad stehen, an der Sungang-Brücke.
Ich hab Angst, dass du wütend wirst,
Angst, dass irgendwer wütend wird.
Das ist meine Ahnungslosigkeit,
die ich von meinen Eltern hab.
Ja, ich war feig.
Wir haben geheiratet,
wir haben beide ein Zuhause gebraucht,
besonders hier,
wos keine Wärme gibt.

Wie Hund und Katz,
verschiedene Leute.
Du magst Fleisch,
ich Gemüse.
Fleisch und Gemüse gemischt,
passts oder nicht?
Man pickt was heraus
und füllt sich den Bauch.

Jetzt riecht die Wohnung
ganz nach Likör.
Ich geh dem Geruch nach,
beim Buddha-Altar
der selbstgemachte Pflaumenwein,
da fehlt der Korken…
Du hast gesagt, das sei kein richtiger Wein,
als du noch gelebt hast.
Jetzt seh ich dich nicht,
aber willst du mir sagen,
du magst ihn jetzt, bist mir nah?
Ich find den Verschluss nicht,
in der ganzen Wohnung.
Mein Lieber,
ich muss das fertig kriegen,
nicht mehr auf dich angewiesen sein,
und zwar ohne dich.

2022-04-05
Übersetzt von MW im Juni 2022

伊沙推荐:从容在清明发我此诗并附言:"孩子他父亲往生",我过了很久才敢问:"此诗可以推吗?",得其应允,今日推出,已是芒种。到了我们这个年纪,已能更强烈地感觉到:人生就是一场盛大的迎来送往!便能够更豁达更超脱地看待生死。这是一首优秀的悼亡诗,是6月上半月推荐诗中的上品。

况禹点评《新诗典》从容《清明》:单纯的悼亡诗对于作者的价值要远大于读者,我们甚至可以说:作为亲情诗的一个极端,一般的悼亡诗也有着绝大部分亲情诗的特点——私人化。除非作者在悼亡的过程中还加进了点儿什么——无关生死,但需要关乎生命、成长……这样才能使文本真正进入文学的行列。从容此诗做到了。厚重,但诗的核心仍能固守住个人视角。这才是对人生真实的诗写。

【亚坤评诗】
清明
作者|从容
(内容详见新诗典今日推送)

这首诗实在是太重、太痛了。实在是太难了!
谁又能说得清楚每个人的生活、情感、命运、婚姻、家庭等具体问题呢!这真是千古难题!实在是太痛了!

作者把情感、伤痛、生活、夫妻关系、爱意,甚至大半生都揉进了这首诗里。
尤其最后的“敞开”,更让人心痛和深思。
作者如此地敞开和真诚,在这时间的“阴影”里,在这“生活结局”的背后,我作为一个读者,真的只能选择沉默!
尤其在这首“挽歌”面前,评论似乎失去了“意义”和“效能”,唯有天地与作者同在!

这真是一首“生活史诗”、一首“情感史诗”、一首“婚姻史诗”、一首“时间史诗”、一首“人性史诗”!说再大,都不为过!
祝福作者。

(马亚坤.2022.06.05.上海)

 

FISCHE FÜTTERN – 喂鱼等等

6月 3, 2022

FISCHE FÜTTERN

Letztes Jahr hat Yi Sha
zum Drachenbootfest
geschrieben,
wenn er seine Verwandten in Amerika bittet,
Brotstückchen in den Mississippi zu werfen,
würden die das nicht machen.
Aber wenn er mich bittet,
geh ich sofort zur Donau
und füttere die Fische und Schwäne.
Ich hab gesagt, ist mir eine Ehre,
ich mach das sowieso
die ganze Zeit mit den Kindern,
egal woran man in China gedenkt.
Vielleicht wars vor zwei, drei Jahren,
jedenfalls vor meinem Streit mit Yi Sha.
Werd ich noch zur Donau gehen
und Semmelbrösel reinwerfen?
Die Kinder sind schon groß,
also wahrscheinlich nicht.
Aber das Gefühl
wird nicht verschwinden.

MW 1. Juni auf Chinesisch, 3. Juni auf Deutsch

喂鱼等等
维马丁

去年伊沙
在端午节
写诗说
如果请他在美国的亲戚
把面包屑​
扔进河里​
他们不会答应
如果请我在奥地利
我会去多瑙河
喂天鹅和鱼
我說是,非常荣幸
我带着孩子
一直这样做
无论中国纪念什么
也许不是去年
前年大前年
在伊沙和我
吵架之前
那么我还会去多瑙河
扔面包屑吗?
孩子长大了
大概不会
不过感情
不会消失

2022.6.1

TOOTHACHE

toothache is the best state
to write a poem
you are more careful
just kidding
you go to the dentist
they make you comfortably numb
you go home again
the state is still there
in the background
you know​ it will come out
to bite you
quite soon

MW 6/2/22


​56

fifty – six
sechsundfünfzig
sex & fifty
德语说五十六
就是 sex & 50

五十几和做爱
whatever
其实什么时候有爱
什么时候有光明
和阴影就好
liebe haben
licht & schatten
actually to have love
to see the sun
to be warm
to have light and shade
whenever is fine

2022.6.2

威尼斯

每次到威尼斯
都觉得谢天谢地
威尼斯还在
没有被拆掉
有的小路很像喀什
以前的喀什
意大利当然有装修
但大部分建筑就很破旧
有古老的味道
去年秋天还要戴口罩
威尼斯都是走小路
有时候很拥挤
戴口罩合理
现在不用了
渡船上也许还要
虽然冒险大概也差不多
现在威尼斯
差不多已经像三年前
意大利差不多已经恢复
可以住古老建筑看地中海
可以去游泳
只是
新闻里有战争
欧洲的战争

2022.5.29


BREATH

every breath
of any animal
including you
each drop of water
that nourishes
a tree
or anything​
nourishing
giving shade
is worth more
than a poem.
what is poetry for then?
maybe
among other things
to remind you

MW Mai 28, 2022​

呼吸

每个生物的,也包括你的
每一次呼吸
滋润一棵树,或万物的
每一滴水
能够滋养和
庇护
似乎比一首诗
更有价值
那么诗歌何用?
也许
其价值之一是
提醒你

维马丁5 28, 2022

5/28,2022 石见 水央译

梦见马斯克

这两天妻子做梦碰见马斯克,
埃隆•马斯
他正在吃一种萨拉卷饼​
妻子杜鹃从人家的食品
吃了一口
人家有点不高兴
他还拿着卷饼
周围是杜鹃的家人
他们请马斯克先生吃饭
家人非常不好意思
和生气

2022.5

人品
怎么品出来?
写首诗吧,
如果你会

人品不是那样品得出来
那到底怎么知道?
需要
你需要
你需要的时候
你的朋友
希望他有​

2022.5.28


WAS

was bin ich
was sind wir
was sind wir vier
oder fünf
was ist dieser zug
europa afrika
leben ​
was immer
morgen früh
wenn gott will
wirst du wieder geweckt
oder halt an der grenze
und morgen ist urlaub
oder halt in der früh
wenn du viel glück hast

MW Mai 2022

 

 

维马丁2022年5月诗选

Poems from May 2022

 

旅途想当代历史

中国到底是什么?
奥地利到底是什么?
欧洲到底是什么?
奥地利是什么
在二战前
其实不清楚
在二战中
也许更不清楚​
二战后
也许慢慢清楚起来
不过也是
故意忘记很多
到了八十年代
才慢慢可以记得更多
记得更全
八九年以后
他们说冷战结束
奥地利到底是什么
可以做什么
应该做什么
并不完全​清楚
排外问题
九十年代更明显
同时因为南斯拉夫战争
难民来了
人口多些
从一百年历史来说
都可以是奥地利人
到了新世纪
整个欧洲
其实都有同类的问题
2015年因为叙利亚战争
难民又来的多
除了右派没多大问题
不过还是有
不少不安全感
欧洲各地区
情况都不同
现在有新的战争
新的不安全感
奥地利也许还可以
欧洲也许还好
希望各地
世界各地
不会更坏
不会更糟
虽然知道
预报一般来说
并不好

2022.5

 

 

 

 

SAIGON, 30. APRIL – 陳銘華 Chen Minghua

6月 3, 2022

Chen Minghua
SAIGON, 30. APRIL

Aus welchem Grund werd ichs vergessen?

Sie kamen aus allen Himmelsrichtungen im Unterleib der S-förmigen Gestalt in diese katholische Schule. Am Vormittag auswendig lernen von “Pfaue fliegen nach Südosten”, am Nachmittag Rezitieren aus dem Truyện Kiều. Sie aßen Fladen aus Fujian, tranken Coca-Cola mit Eis, Salz und Zitrone. Sie schauten Lady Chatterley’s Lover und hörten “Heute kommst du nicht heim” von Yao Surong. Sie lernten für die Matura und waren verliebt.

Aus welchem Grund würd ichs vergessen?

Tränen fließen entlang der immer wieder nach Süden begradigten Fronten des Unterleibs. Der Fluß rauscht ganz nah an den Straßen der Stadt. Ein Kampflugzeug fliegt den Nachbarn ins Wohnzimmer. Ein Panzer bricht durch den Bildschirm des Fernsehers. Ein Stahlhelm ohne Gesicht nach dem anderen hebt sich fragend zum Himmel. Eine Uniform ohne Glieder nach der anderen lässt die M16 sinken. Ein Flachboot ohne Pulverdampf nach dem anderen. Ein Mädchen winkt und wird getrennt.

Aus welchem Grund werd ich 2022 den Jahrestag des Falls von Saigon vor 47 Jahren vergessen?

新世纪诗典作品联展#陳銘華#(8.0)

 

伊沙:也许需要对下一代人加个注释:西贡就是今天的胡志明市,作者还私信告诉我:"南越當時的教育制度高中畢業後考上秀才才能選大學"。这是一首大好之诗,读完心中五味杂陈,作者陈铭华代表着《新诗典》散文诗(或曰"不分行诗")的顶流,他老而弥坚越写越好。本诗是6月上半月推荐诗中毫无争议的冠军之作,特置于中国诗人节一一端午节推荐。

​庄生点评《新诗典》陈铭华《4月30日.西贡》:在学生课间休息时,我读了一遍,每次看到繁体字就有亲切感,从小就读繁体字的诗文,没有隔。诗的第二节可以说写学子的岁月静好,而诗的第四节写出了战争的残酷,连续用“我以什么理由忘记”贯穿全诗,撼人身心!在诗人的心中,西贡是淹没了47周年。我不知道诗人是否是1975年的时候去的美国,但看诗人简介是1979年定居美国洛杉矶。人类也没有理由忘记那些过往的惨痛,但诗人唯有以诗记之,告诉后人发生了什么,此诗让人唏嘘!

马金山|读陈铭华的诗《4月30日·西贡》的十一条:
1、分行,或者是不分行,诗,就是诗;
2、人生的经历,即是写作的宝贵财富,不仅暗含着现实的生活,还蕴含着事物的本真面貌;
3、陈铭华,祖籍广东番禺,1956年12月生于越南嘉定,1979年9月定居于美国洛杉矶。中学时期开始写诗,1990年12月偕诗友创办《新大陆》诗双月刊,任主编。著有诗集《河传》等;
4、在陈铭华的诗里,很多次出现过西贡这个地名,可见这个地方对诗人的影响有多大,与此同时,作为诗人,这个地方也成为了他最重要的写作素材;
5、陈铭华的诗,语言厚重而内含丰富,长句子与不分行的文本,既带有典型的时代背景,还具有明显的文化特征,每一首诗,一经发布,即成为经典的诗歌范本;
6、以独具一格的形式,写历史的长河,不容忽视的记忆,不仅告诉我们思维模式的重要性,而且还告诉我们经历对人生的深远影响与意义,本诗即是例证;
7、而第二节(段)不分行的文字里,写满了多重文化信息的内容,字里行间跳动的脉搏,就是历史的文化底蕴与时代符号;
8、诗中以三个独立成行的句子,“我以什么理由来忘记”,既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还有某种情绪的诠释,且饱含着莫名的滋味;
9、而第四节,则布满了战争的痕迹,描述的各种细节深入浅出,而又不免让人有点黯然神伤;
10、本诗给予诗人的启示:“动词,以及文化的信息都是诗歌丰富的内容”;
11、文化之诗、历史之诗、厚重之诗。

【亚坤评诗】
4月30日.西貢
作者|陈铭华
(内容详见新诗典今日推送)

一首大诗!一首内容含量非常丰富的大诗!

首先,这是一首深含“生命况味”的时间回望之诗。从个人角度讲,本诗是作者对自己早年生命旅程和生活记忆的一种深度“回望”和“反哺”。
从历史的角度讲,本诗是作者对西贡那段历史的深度“提纯”、“回望”和“反思”。诗中所展现的“丰富情感”和“幽微情绪”,深刻揭示了作者“个人成长史”中的“暗疤”。
不管是个人的生命痛感,时间记忆,还是历史的“烟尘”,作者内在的“感受”毫无疑问是复杂的、深刻的、厚重的、难忘的。

其次,这也是一首文化之诗。你看诗中第一段提供的“素材”,皆有明显的“文化因素”。我在想:也许是西贡这个地方原本就是一个复杂的“多文化”、“多民族”、“多种群”的集合地。这才给作者“原乡之心”带来了不同的“生命质感”和“文化反思”。

另外,这也是一首反战之诗。你看诗中第二段提供的“内容”,对战争和战争背后的遗留问题,明显具有深度的“思考”和“伤痛”。

全诗素材非常丰富,内容深刻,心灵空间里深含着“善意”。
诗歌形式采用散文化的方式进行推进。很有特点!
两段内容都用相同的主题句来做“引子”。最后还留有“尾声”作为呼应。
诗歌情绪一直贯穿到结尾。情感饱满、思想深刻、意味丰富!好诗!

(马亚坤.2022.06.03.上海)

 

 

 

EIN GLÜCKLICHER MENSCH SEIN – 第一闲人 Diyi Xianren

5月 23, 2022

Diyi Xianren
EIN GLÜCKLICHER MENSCH SEIN

Nicht ins WeChat schauen.
Keine Nachrichten und auch nichts lesen.
Schwimmen, die Sonne untergehen sehen.
Am Wasser sitzen,
denken.
An die Menschen aus den Höhlen in Afrika,
mit ihnen ziehen,
in alle Ecken und Enden der Erde.
Dabei natürlich nicht daran denken
wie sie einander bekämpfen und töten.
Das würde das Glück reduzieren.

2022-04-09
Übersetzt von MW im Mai 2022

新世纪诗典作品联展#第一闲人#(6.0)

 

伊沙推荐:在《新诗典》所有诗人中,真正参过战的大概只有第一闲人,在诗外我也愿意听听他怎么看待眼下的俄乌战争,在诗内我看到的是厌战、超拔,这才是一个人的全部,而偏偏有人非要把人类异化成扑克牌,只有正面和背面。

况禹点评《新诗典》第一闲人《做一个幸福的人》:我在本诗里读出了当代人的禅意。瘟疫和战乱,以及随之而来的人类生活困境加剧,这些负能量的东西本来就多,人类何苦还要通过各色媒体去自我加重内心的不安呢。如果大家不承认自己是庸人中的一员,那真不妨像诗中所写,从告别同类的聒噪开始。

【亚坤评诗】
做一个幸福的人
作者|第一闲人
(内容详见新诗典今日推送)

1.本诗可以看作是一首“时代预言”。它内部隐含的内容,不可谓不深刻。它直接指向的“当前现实”,亦不可谓不精准。闲人老师参加过对越反击战争,他一定有非常刻骨的,不足为外人道的生命、政治和战争体会。如果再结合当前俄乌战争、全球疫情等现实情况,我们回头再来看这首诗,个中滋味可就非常不一样了。很值得去细细体会!

2.在当前环境下,本诗还可以看作是一首个体的“精神之道”。而且,这个“精神之道”有普遍的现实意义。就我本人而言,虽是后学,但依然心有戚戚焉。这种内部心性和精神的建构,正是我目前在做的事情。

3.换句话说,在本诗中,作者说“不刷朋友圈/不看新闻/也不读书……”。难道就真的完全这么做么?毫无疑问,肯定不是。这本质上牵涉的还是一种“心性问题”。它其实不是细节问题,而是“大道”问题。
如果你始终站在一个二元立场上来看待这个问题,连这个道理都想不明白,其它内容根本就没必要谈。
说心里话,在当前环境下,诗人的“心性问题”是一个急需“反观”、“内化”、“批评”并重新“确立”的“棘手问题”。
作为一个年轻诗人,我说这话很容易引起误解或批评。但我确实是这么想的,也深刻的意识到了这个问题的严重性。

(马亚坤.2022.05.22.上海)

马金山|读第一闲人的诗《做一个幸福的人》的十一条:
1、生活里有诗,也有智慧;
2、做一个幸福的人,做一个幸福的诗人;
3、第一闲人,男,1964年生人,本名吴宁洲,当过兵打过仗,做过公务员。办了提前退休 ,或游泳或云游。喜欢写点东西;
4、第一闲人的诗,充满对生命的热爱,且饱含着个体人生的智慧,在诗里行间,尽显积极而美好的一面,构成了独特的个体气质,是诗的,更是人的;
5、本诗给人一种豁达的心境,这是当下最为弥足珍贵的人生态度,而作为打过仗的人,诗人很好地诠释了自己的价值观,与此同时,还给幸福一个全新的注解;
6、诗一开头,即以自然的笔触,描绘出个人的生活,尤其是当下极其嘈杂而又浮躁的时代,选择不干什么似乎更加不易;
7、诗中写到的生活,对于生活在城市里的人来说,是多么的美好而又珍贵呀!
8、而诗人每天都在游泳,看日落,想一些干净的事物,这是人生的修行,也是一种人生境界和高级的智慧;
9、标题是一个很好的人生态度,也一定是一本书的好标题,因为它不仅是人类追求的一种状态,而且还有一定的暗示作用;
10、本诗给予诗人的启示:“心想什么,事将成为什么,如诗”;
11、人生之诗、态度之诗、智慧之诗。

 

 

 

VERKAUFE BOB DYLANS AUTOBIOGRAFIE – 谷驹休 Gu Juxiu

5月 21, 2022

Gu Juxiu
VERKAUFE BOB DYLANS AUTOBIOGRAFIE

Das Cover ist abgenutzt,
die Seiten vergilbt.
Ich habs vor zehn Jahren in die Hand bekommen,
aber nie richtig ernsthaft
auch nur einen Abschnitt gelesen,
obwohls meine Jugend repräsentiert.

He, du Nobelpreisträger,
mit Zigarette und Gitarre,
lieber Herr Dylan,
bitte hören Sie zu:

Ich verkaufe Sie, aber das heißt nicht,
dass meine Welt zusammenbricht.
Ich hör noch Rock’n’roll,
alle möglichen Arten,
obwohl nicht mehr live in der Bar oder auf einem Festival.
Aber ich glaub –
ich hab Ihr Buch schon verstanden.

Unzähligen Trivialitäten und Problemen ins Auge schauen,
das ist ja auch Rock’n’roll.
Außerdem bin ich 8x oder mehr
umgezogen, in Shanghai allein.
Also schon länger ein rolling stone.

Übersetzt von MW im Mai 2022

新世纪诗典作品联展#谷驹休#(9.0)

 

感谢伊沙老师推荐上典,从诗自评几句题外话:

​1、诗题借鉴了万青乐队《杀死那个石家庄人》曲名,而“崩塌”一词在诗中也有新的表达,我想,相比十年前,精神世界有过修正和重塑的同龄人,肯定不止我一个。

2、诗中特地提一嘴“诺贝尔文学奖”,可看作我揶揄西方话语霸权的一个小动作,其实,英美全方位全学科的洗脑能力,坑遍的国家不在少数,它比大多数中国人所意识到的更强大,择善学取之,择不善弃之。

3、摇滚乐普遍有很强现实隐喻,不同乐队不同歌曲怎么解读,可左可右,见仁见智,不变的可贵的是抗争意识和呐喊态度。但是,如果思考过度依赖摇滚歌词上,难免会跑偏。

4、诞生于英美的摇滚乐,曾是解体苏联的外部因素之一,好在这招放今日中国已不灵了,甚至年轻摇滚歌手刘森《温情》里写了一句“灯塔不愿倒”,什么意思你懂。

5、有人说,年轻人越来越“左”,张口“资本”闭口“剥削”,其实这种“左”未经历练并不牢靠,跟十年前,网络上众口一词“民主与自由”的现象相似,大部分属于一种牢骚。

6、与此同时,奥威尔、阿伦特、哈耶克……等名字,开始以短视频形式,下沉到一些城市中老年的朋友圈,与年轻人的b站弹幕互为奇观了。但我信一个老师说的话:任何人任何事任何国家,都没有回头路可走。某种担忧,未必成真,至少会走形。

7、接受 “左”的情绪流量还是“右”的情绪流量,很多时候是屁股决定脑袋,无可厚非,只是一些大热话题,背后姓“资”还是“社”,为改革还是为捣乱,有些屡出谣言,不可不慎。

8、回到此诗,我是想说:不可尽信各路意见领袖,要动用你自己的经验、立场、本心……西方有些社科理论,也许不适合巍巍中华,“自由主义泛滥”或“百家争鸣”的时候,在这片土地上都不是啥好年代。

伊沙推荐:曾经一度,摇滚乐是现代文明教育的部分,在中国,没有当过摇滚青年是悲哀的,当一辈子摇滚青年也是悲哀的,本诗就是这个意思。

况禹点评《新诗典》谷驹休《卖掉那本鲍勃·迪伦自传》:书有千万种,摇滚乐不一定是独属于青春期的,但与摇滚乐有关的书——无论翻译还是原创,却大多数只适合青春期阅读。我曾经想过这个问题,大约跟作者的文笔和涉世都有些关系。而且作者一旦成长,自然也就会对读物有更高的要求。不过本诗还可以扩大一下理解范围——好多青春时节吸引/影响过我们的书,伴随着光阴流逝变得不再吸引我们了,这里面起决定作用的,依然是人的成长与成熟。

【亚坤评诗】
卖掉那本鲍勃·迪伦自传
作者|谷驹休
(内容详见新诗典今日推送)

1.本诗标题就是作者“回望自我青春”的一种现实结果。它暗含作者当下的现实心境。事实上,“卖掉这本自传”就意味着不爱或者结束么,肯定不是。它意味着自我对生活、时间、青春、成长、理想、际遇等现实问题的一次“系统总结”。

2.事实上,作者在接下来的诗中已经解释的很清楚了。“卖掉你/绝非出于什么/精神世界的崩塌……但我想/我已读懂了你”(原诗摘录)。很显然,在生活和时间的“磨砺”下,作者已然更加清醒和成熟。虽然,这里面包含着无法示人的“伤痛”。

3.最后一段尤其好。最后一句更是点睛之笔。“一块滚石”既指向了现实生活对作者的“精神打磨”,又应和了本诗的主体内容(诗歌、摇滚、青春、理想)。

4.由本诗我其实想到了我自己。我与作者差不多。大学作为贝斯手也玩过四年摇滚,也写诗,也喜欢鲍勃·迪伦,在上海也曾搬过七次家,也干过好几种工作。只不过,这些我早早就放下了。所幸,它们都还在心底。有些,甚至已经开花结果!
可见,“守”与“放”都是一种“爱的深度体现”。这中间,贵在一个“诚”字。正如这首诗的优点一样——“赤诚”!

(马亚坤.2022.05.21.上海)

 

ZUFLUCHT – 李振羽 Li Zhenyu

5月 20, 2022

Li Zhenyu
ZUFLUCHT (Buddha, Dharma, Sangha)

Ich nehm am Einheitsfronttreffen teil,
einer neben mir fragt:
“Von welcher Religion kommen Sie?”
“Konfuzianismus.”
“Was ist die Adresse?”
“Konfuziustempel.”
“Welche heiligen Schriften?”
“NPC: Neues Buch der Lieder.”

2022-01-17
Übersetzt von MW im Mai 2022

新世纪诗典作品联展#李振羽#(10.0)

 

《新诗典》小档案:李振羽:1970年生,有著作和诗集多种。有包括《李振羽诗文集》(4卷本,含诗歌、散文随笔、评论、中国先锋诗人访谈录各1卷)《中国先锋诗歌典藏导读》《外国先锋诗歌典藏导读》等在内的谷熟来禽书系待出版。

伊沙推荐:读此诗,我未当作性情之言,而是看作很硬的道理。不是有人云:口语诗是世界观吗?大事一来,别说世界观,观世界都做不到了,立马回到盘峰中的知识分子:首先是知识分子(还要加上"公共的"),其次是诗人。对我来说,除了诗人还是诗人!

​况禹点评《新诗典》李振羽《皈依》:貌似哪儿都不挨着,其实就是那么回事。对于一部分现代诗作者而言(至少我算一个),孔孟著述(不是后人的阐释)所代表的上古中华文化精髓、鲁迅(可能还包括胡适脱俗的一小部分)、十九世纪萌发自欧美的现代诗,乃至汉语中具备现代性的优秀作品,构成当代活体诗歌的一个传承。多数诗外的人会看不明白(无妨),一部分诗内人表示不同意(尊重他们的不同意),但道理就是如此。不讨论,不解释。

【亚坤评诗】
皈依
作者|李振羽
(内容详见新诗典今日推送)

1.这首诗不太好评。诗中牵涉出的文化宗教问题比较复杂。更重要的是诗中所隐含的诗观问题。它引出的是一个复杂而深刻的现代诗学问题。几句话很难说清楚。

2.它不光有诗观问题,我甚至读出了一种个人的“价值观问题”。诗歌最后一句“现代诗经”,在我看来,它不光是一种现代性诗歌观念的阐述,更是一种朴素的,人本化的现代性文化观念的“宣誓”。

3.标题起得好。我们都知道“儒家思想”在中国文化史中,虽未形成“宗教”,但因其强大的文化和精神影响力,以及厚重的历史及现实意义,它几乎已经成为了中国人的“精神宗教”。尤其是历史及现实语境里的知识分子。
那么,站在“文庙”这个大堂里,读书人(诗人也是)究竟应该以怎样的“精神姿态”面对眼前的现实?很显然,这首诗,作者给予了自我的回答。那就是——“现代诗经”。

至于,“现代诗经”究竟有哪些所指,读者可以自己去体会!

4.最后要说一下,这首诗不光有个体精神和价值观的阐述,还隐藏着深刻的批判性。通读诗歌,内容里面藏着一种不卑不亢的“反讽意味”。读者自己可以去体会。

(马亚坤.2022.05.20.上海)

 

IN DIESER NACHT – 蒲永见 Pu Yongjian

5月 19, 2022

Pu Yongjian
IN DIESER NACHT

Der Mond dampft. Im stillen

Wald dieser warmen Nacht
ist ein Stöhnen. Regenwürmer
kriechen auf die Straße,
wechseln ihre Höhlen.
Nachtigallen singen die ganze Zeit diese Nacht,

unter dem Baum, wo du oft hingehst.
Schatten überlagern einander.
Deine Frau schläft, Gesicht zur Wand,
mit einem tiefen Ausdruck,
sehr berührend, wie sie daliegt.

Sollst du das Licht ausmachen und schlafen gehen,
oder die Tür öffnen, das Licht aufdrehen?
In dieser Nacht
weißt du noch gar nicht,
wie du den Morgen erwarten willst.

Übersetzt von MW im Mai 2022

新世纪诗典作品联展#蒲永见#(11.0)

 

《新诗典》小档案: 蒲永见,现居四川江油,中国诗歌学会会员、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绵阳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八十年代开始习诗,其诗或豪放、或宁静;或口语,或“知识分子写作”,全凭心情和心境而论。曾在《人民文学》、《星星诗刊》、《诗歌月刊》、《新诗文》、《诗潮》及《新世纪诗典》等报刊网络发表诗作500余首及部分评论作品,出版诗集《穿过》。诗歌曾入选《新世纪诗典》、《1991年以来的中国诗歌》、《当代诗经》、《中国先锋诗歌年鉴》、《2018中国口语诗年鉴》、《2018四川诗歌年鉴》等选本。认为诗歌应是自然与心灵的感应,只有对心灵高度觉悟的人,才能成为真正的诗人。

伊沙推荐语:去年绵阳李白诗歌奖颁奖礼诗会三甲作品,抒情诗之上品:"今夜你妻子面壁而睡/表情格外深刻/睡态格外动人"一一这三句着实拨动了我的心弦。我这个人,就是一个泛诗主义者,我看一位诗人的所作所为,只按照专业逻辑:有老婆而从未给其写过诗者,是我所不能理解的动物。

况禹点评《新诗典》蒲永见《今夜》:很罕见别致的第二人称抒情作品,可视为情诗,也可视为禅诗,甚至可将其称作“情/禅诗”。我读此诗时,还有一点想起朱自清大师《荷塘月色》结尾那一句。

【亚坤评诗】
今夜
作者|蒲永见
(内容详见新诗典今日推送)

一直在读偏重“写实主义”的作品,突然来一首美好而沉静的“抒情诗”,感觉很惊喜。

首先我对这首诗的“诗歌气息”感到着迷。
应该讲,这是一首具有散文诗气质的精品抒情诗。(要特别强调一下,它不是散文诗,它是一首现代抒情诗,但揉合了散文化的经典气息和质感。我的个人看法)

整首诗的修辞、叙述节奏和内部气息都非常稳定、安静、成熟、迷人。通读这首诗,能明显感觉到作者深厚的文学修养。

全诗总计四段。每一段都独具匠心,精彩极了。
第一段只有一句。它其实是个“总纲”,也可以理解成情境化描述的“引子”。它既交代了时间(今夜),也散发出了非常明确的诗歌气质(月亮散发出热气,是一种环境渲染)。

第二段是在第一段内容基础上的“深度延展”。它还是在渲染“整体环境”,但更细致,更幽微了。请读者们看第二段的铺陈和修辞细节。非常的安静,非常的精准,非常的诗化,气息稳极了!

第三和第四段,在前面情境化描写的基础上,终于进入到了“情感内部” 。主人公出现了。在这里面,“主人公”用的是第二人称——“你”,非常精彩。这种方式给全诗带来一种难以捉摸的“神秘色彩”。

直到最后,作者也没有交代本诗“明确的生命细节”。他让这种安静且沉入式的神秘感一直延续到了最后。
说实话,我还是没弄清楚“女主人”的具体情况。这恰恰是这首诗的迷人之处。

(马亚坤.2022.05.19.上海)

 

 

 

VATERS SCHIRM – 庞琼珍 Pang Qiongzhen

5月 18, 2022

Pang Qiongzhen
VATERS SCHIRM

Vater zieht sich an,
kommt nicht ins Gewand.
Er zieht mir den Mantel an.
Es fängt an zu regnen.
Wir rennen im Regen.
Ich trage Vaters Regenmantel.
Vater wird nass.
Ich will ihm einen Regenschirm kaufen.
Der Regen wird stärker, kein Schirm ist zu finden.
Wir rennen im Regen,
ich find keinen Schirm.
Wir kommen nicht aus dem Regen heraus.

Vater ist vor zehn Jahren gestorben,
aber in meinen Träumen, der Mantel,
der Schirm. Vater, wie bring ich ihn Dir?

2022-03-03
Übersetzt von MW im Mai 2022

新世纪诗典作品联展#庞琼珍#(21.0)

 

新世纪诗典第12季,NPC5月19日,4062首,1254人。第21个庞琼珍(天津)日

《新诗典》小档案:庞琼珍:终于将父亲写进了《新诗典》,而这距我写父亲的第一首诗已经过去37年。那首诗《带着我 父亲》1985年3月发表在中国政法大学《星尘》诗刊(那一期与海子老师同刊)。我是父亲40岁时的孩子,是父母异地工作生活的意外之喜。那时,父亲在油田井队,难得探亲一次。当时条件艰苦,但我很被家人看重。上小学时,父亲给我订的第一本杂志,就是复刊后的《诗刊》。诗是各类学习中最美的文字。我和父亲可以比赛着学习。我上大学时,父亲接近我现在的年龄。那天,在编好父亲十年祭诗歌公号的早晨,我看见了日晕彩虹。哦,父亲,在另一个地方,您十岁了!正是在沙地上撒欢儿的时候。我也希望能和您遥相呼应,每天有新鲜的生命力在长。

伊沙推荐:4.4云诗会订货作品,一首抒情诗之上品。亲情诗依然是典诗的一大热门题材,诗人们真情流露各显神通。本诗的形式是记梦,记梦诗一定要有梦味儿。

​况禹点评《新诗典》庞琼珍《父亲的伞》:很艺术的亲情诗,读时我也在琢磨——为什么跑不出雨呢?也许,雨就是另一种形式的亲情和思念。

【亚坤评诗】
父亲的伞
作者|庞琼珍
(内容详见新诗典今日推送)

“情感诗”依然是当代诗的一个“母题”。
我不知道这样说对不对。但在我的阅读经验里,这是基本成立的。
每天,中国诗坛都会生产出很多情感诗(好诗和坏诗都很多)。这样看,当代诗在系统回到生活内部,完成“写实”任务后,自然也就完成了生活背后“个体心灵”的“勾画”。
这是一份厚重的,非常可信的,独属于中国人的“心灵史”文本。
这是由这首“亲情诗”(情感诗一种)突然想到的一个问题。

下面看诗。

这是一首写“梦”的诗。作者写的是“梦中的父亲”。我们都知道,“梦”具有高度的“精神性”。从“情感沉淀”这个角度讲,“梦”的情感纯度要比现实部分(现实的不可说或没法说或没机会说)更高。
通读本诗,作者在梦中完成了“亲情的倾诉”和“情感的渲泄”。作者的父亲,毕竟已经离开了她。即使在梦里,在暴雨中,她也没能给父亲打上伞。这是一种怎样的“生命痛感”啊!
情感的纯度和思念的浓度,在梦里达到了极致!

你再看当代诗的画面感,这种极端清晰且准确的画面感。它需要非常精准的语言阐述。诗歌看似口语化,很简单,但其实是非常难的。
要知道:梦其实就是“精神影像”。本诗已经形成了一种非常生动的“动态镜头” 。
它一下一下,逐渐把画面推到了我们的心里。
尤其精彩的是:在梦中,大雨里奔跑,作者和父亲都没能从雨中跑出去。
这太幽微了!生命的“况味”是多么复杂,情感的滋味是多么丰富,才能沉入雨中啊!
好诗!一首让人印象深刻的亲情诗!

(马亚坤.2022.05.18.上海)

 

 

HEILUNG MIT SCHMALZ – 刘健 Liu Jian

5月 18, 2022

Liu Jian
HEILUNG MIT SCHMALZ

Früher war Schmalz
etwas Herrliches.
Schmalz machen und damit braten,
Fladen mit Fleisch, der beste Duft.
Aber die tiefste
Erinnerung ist für mich
damals im Winter:
Meine Handrücken,
aufgesprungen vor Kälte.
Mutter streicht Schmalz
auf meinen
erfrorenen Handrücken,
grillt die Hand überm Kohleofen.
Es zischt und zischt.
Ein paar Mal grillen,
die aufgesprungene Haut ist geheilt.

Oktober 2021
Übersetzt von MW im Mai 2022

新世纪诗典作品联展#刘健#(5.0)

 

《新诗典》小档案:刘健,1957年北京生人,一个口语诗初恋的老男人。有诗入选新世纪诗典。

伊沙推荐:一个50后,将猪大油炼成了时代意象,多少人挂在嘴上,就是没写,谁先写就是谁的。由此延及到后一个意象冻疮的"裂口",也非常漂亮,本诗在五月下半月推荐诗中当居亚军。

​况禹点评《新诗典》刘健《猪大油妙用》:“猪大油”在人们记忆中停留的时间,不是一代两代,甚至可以由此上溯到漫长的农业文明时期(今天人们意识不到的东西,不意味着它们不存在)。是可以将其视为中国人生活中地标式的元素。同意主持人说的,这样的诗,谁先写出来就成了谁的专利,文学中的题材,率先“圈地”也是非常重要的,它背后藏着对生活的敏锐。

 

 

PAPA, KOMM SCHAU! – 张书菲 Zhang Shufei

5月 10, 2022

Zhang Shufei
PAPA, KOMM SCHAU!

Die Bäume an der Strasse
sind alle umgehaut!
Sauerstoff wird immer weniger.
Wir werden uns
die Nase zuhalten beim Atmen,
damit wir nicht so viel verbrauchen.

Übersetzt von MW im Mai 2022

新世纪诗典作品联展#张书菲#(4.0)

 

伊沙推荐:高歌、张书菲父女最近的写作形成鲜明对照,父亲忧国忧民忧地球忧人类忧诗忧同行,诗中灵光全无,双线选空;女儿弱弱一呼吸,灵气十足,诗意满满,线上订货。千万别以为,这只是一个角落里的选诗,与大历史无关,那是你文学史没学好。我劝同行躲进纯诗成一统,竟被多人多处反唇相讥,不信就以身试法做实验呗。

况禹点评《新诗典》张书菲《爸爸,快看》:孩子直觉与成人不同。每次遇到类似的事,我会心疼树冠和树荫的消失,小朋友们担心的是氧气。

高歌:自贺女儿的第四首好诗成立,感谢伊沙老师,尤其对我的批评,自我反省:今年以来,读了一肚子史(屎),竟不会写诗了——在诗上下的工夫不够,不够专注,又为时事心焦,终是舍本逐末……今天忙到头昏脑胀,为同事们算绩效,六毛钱要套八个公式去考核,忙活一整天,感觉计算表格还是有问题,明天接着做,回家奖励女儿吃冰淇淋去。

 

 

 

DIEB – 莫沫 Momo

5月 7, 2022

Momo
DIEB

In Paris im 10. Bezirk
verlässt ein junger Mann
mit einem Buch von Patti Smith
eine Buchhandlung.
Ein Wächter schreit:
“Halt! Sie haben nicht bezahlt!”
Er packt
den jungen Mann am Arm,
und starrt ihn an.
Draußen
strömen die Leute
mit Weihnachtseinkäufen,
ein friedliches Treiben.
“Ich gebs zurück wenn ich fertig bin”,
sagt der junge Mann.
Der Wachmann nimmt ihm das Buch aus der Hand
und schiebt ihn aus der Tür:
“Du Dieb!”
Der junge Mann
geht auf der Strasse,
verschwindet langsam
zwischen den Menschen.

Übersetzt von MW im Mai 2022

伊沙推荐语:本诗让我想起鲁迅小说《孔乙己》中的话:窃书不算偷。而这是一个巴黎的孔乙己。而这是一首秘鲁人在法国用中文原创的诗。不论今后的地球如何撕裂,《新诗典》都是多边多极主义文化的信奉者和推动者。

况禹点评《新诗典》莫沫《扒手》:21世纪以来,中文诗坛涌入几位外籍选手,莫沫是其中之一。有时候很羡慕莫沫这样的双语诗人,一边连着乌纳穆诺、洛尔迦,一边连着李白、李清照。通常来说,异质语言可以给一位诗人带来深入认识母语特色的机会,有时还可以讲外语的某种倾向,当成自己双语写作中的疫苗。中文中可做诗歌疫苗的不是古典式,也不是韵律,恰恰是五四松绑后的新诗。口水四溢,罗里吧嗦。它和中国式的热情交际,把不少外籍汉语诗人和研究者都带进了沟里。本诗好在没有这些痕迹。初读给我感觉便像在看某部法国新浪潮电影或是意大利托纳多雷电影的片段,活体生活的韵味十足。诗中的外语人名,中译是帕(芭)蒂·史密斯,是现代摇滚音乐中被誉为第一朋克女歌手的艺术家(同时也是一位作家),音乐迷们应该不陌生。回到文本,诗中的偷书小伙儿显然是兜里没什么钱的,不止蹭读,还“顺”书。这一点非常带感,符合全世界文艺青年的处境。在诗里读到,很亲切。

【亚坤评诗】
扒手
作者|莫沫
(内容详见新诗典今日推送)

一首对话之诗。一首叙事之诗。一首人性之时。一首文明之诗。

全诗情绪非常平静。作者站在第三人的视角,给我们播放了一系列非常精彩的“连动镜头”。我读完,仍能深刻感受到作者隐藏在镜头后面的那双“深邃之眼”。

整首诗基本都是对话,中间和结尾有几句情境化的描写和铺陈。诗歌气质非常“宁静”。这种“内收型”的情绪控制,让这首口语诗爆发出了很强大的“诗歌能量”。仔细读后,真是“五味杂陈”。

这首诗的“画面感”非常出彩。诗中的三次对话,很精准,生动刻画了门卫和年轻男子的“心理细节变化”。

通读本诗,我更看重的是诗中隐忍的情绪和一种隐含的“诗歌文明”。
作者在本诗中并没有展现自己的“价值判断”。她控住的非常好。
结尾处有一种淡淡的“哀愁感”和“心灵波澜”。我甚至都能感受到作者内心的“颤动”!

我在想:如果我面对一个偷书去看的年轻人,我该怎么去处理?

(马亚坤.2022.05.05.上海)

马金山|读莫沫的诗《扒手》的十一条:
1、诗事,即史诗;
2、精彩的对话,不仅是小说的灵魂,也是现代诗的精神面貌;
3、莫沫,作家、诗人、纪录片导演。秘鲁人,母语为西班牙语,精通汉语、英语、法语。曾在美国、法国、古巴、西班牙读书和工作。中文创作作品散见于《单读》《诗歌月刊》等;
4、在我的印象中,莫沫的诗,是极其接近中国汉语写作的女诗人,因为其汉语诗歌中没有什么弯弯绕,也没有什么措辞上的问题,且用词极为准确,这些甚至连很多生来就用汉语写作的人都要精彩;
5、莫沫的诗,在自然的地域文化之中,仍然能够看到并感受到异国风情,而这种独有的味道,恰好构成了极富感染力的作品,在平实的语言里,在自然的生活中;
6、本诗以口语化的形式,描述出真实存在的情景,在极富弹性的对话过程中,将人物的性格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既是时代背景,也是特殊人群的精神风貌;
7、诗一开头,以一个熟悉的场景,把书店所发生的一幕,进行了细致入微的观察和记录,日常而细腻,有效地还原了现场;
8、诗中所呈现出来的东西,带有明显的西方色彩,以及早期中国化的故事情节,是一部精彩的微电影,也是现实世界的真实写照;
9、现代版的经典故事,在幽默而诙谐的语言之中,结合进了生活的具体内容,成为了凸显故事结构的诗篇;
10、本诗给予诗人的启示:“细节在写作中,充满了力量”;
11、荒诞之诗、画面之诗、故事之诗。

 

 

KEHRT NICHT ZURÜCK – 莲心儿 Lianxin Er

5月 3, 2022

Lianxin Er
KEHRT NICHT ZURÜCK

Oma Zhen ist gegangen,
sie ist 109 geworden.
Leute vom Dorf sind vorbeigekommen,
sie ist ganz still vor dem Grabstein gesessen.

Im Grab war kein Körper, nur Kleider,
von ihrem “Gatten”, den sie nie getroffen hat,
er wurde nach Burma verschickt als Soldat
und starb im Grenzgebiet vor ein paar Jahren.
Er war nicht der einzige dort
ohne Staatsangehörigkeit.

Als Oma Zhen in seine Familie kam,
trug sie bei der Zeremonie einen Hahn.
Der Mann war gerade eingezogen worden, zum Verteidigungskrieg.
Die Schwiegereltern wollten ihn vorher verheiraten.
Später schrieb der Mann aus Yunnan,
da war ein Foto von ihm in Uniform.
Das war ihr einziges Andenken von ihm.

Als sie starb,
hielt sie dieses Bild
auf ihrem Schoß.

2022-03-01
Übersetzt von MW im Mai 2022

新世纪诗典作品联展#莲心儿#(10.0)

 

首先要感谢伊沙老师在“春天敲响和平的钟”云诗会上订货本诗《没有回家的士兵》,由此,也会有更多人了解和关注到这个群体。
做公益多年,其中一块就是关爱抗战老兵,这是一群被遗忘、被闲置、被灰色的群体,尤其是非常敏感。他们少小离家抗战战死沙场,有墓地墓碑者甚少,能有尸骨回家的更甚之。
在国内,原媒体人孙春龙是关爱抗战老兵的创始人和领路人,他写过一本书《没有回家的士兵》,我也曾有幸参与朗读录制。
其实我一直想多写这个题材,但是这些年写过此类题材确实不多,以后会更多的去写、去做事,铭记历史,他们不能被遗忘。

再次感谢伊沙老师和广大诗友的支持鼓励。遥祝安康顺意!

新世纪诗典第12季,NPC5月3日,4046首,1249人。第10个莲心儿(北京)日

伊沙推荐:
对于抗战中的赴缅远征军,我知道些什么?这是美式装备武英烈的家属,我又能知道些什么?活到109岁,一定是其未曾谋面的丈夫的阳寿加到了她的头上。细读这个故事这首诗,希望下一代不要太离谱,在阅读历史与现实时显得越来越不靠谱的下一代。

况禹点评《新诗典》莲心儿《没有回家的士兵》:一个多月的时间,在电视和网上看人们消费苦难和战争,看到想吐,此刻读此诗,泪目。

高歌点评:
没有国籍的远征军,邢昊兄有杰作在耳,本诗同样令人动容,守望远征军的遗属,怀抱从未谋面的丈夫的照片故去……永恒之爱的雕像。

【亚坤评诗】
没有回家的士兵
作者|莲心儿
(内容详见新诗典今日推送)

当前俄乌战争还没有结束,读到这首写“赴缅远征军”的诗,真是百感交集。
此诗原来在其它群我就读过,也和莲心儿交流过,现在仔细再读,依然深受感动。
最主要的一点是——“这首诗没有落在宏大叙事或空泛抒情上,而是牢牢落在了个人和生命细节上。”

历史有时候很虚无,有时候又很可感。
比如:我如果跟你说80年前远征军赴缅作战如何艰苦,如何悲壮,你只能当故事听,很虚无。但如果我要告诉你——“本诗珍奶奶的故事”,特别是带你去现场看坟。这段历史立马会变得很可感、很具体、很真实。

这首诗就是用“书写个体命运和心灵史”的方式来为远征军的历史“立传”。
这与我写《马家沟纪事》的意义是一样的。
当然,一个具有明确历史、文化和群体意义的文本,需要非常丰富的“个案素材”做支撑。
诗人莲心儿常年关注帮扶“远征军老兵”,这方面,她有很大的优势。
我很期待莲心儿能给我们带来更多这方面的“素材”和“诗歌文本”。

一首叙述很精彩,生命细节很充分,个人情感很饱满的好诗。

(马亚坤.2022.05.02.上海)

 

 

EIN BUB MALT EIN BILD – 江宁坪 Jiang Ningping

5月 1, 2022

Jiang Ningping
EIN BUB MALT EIN BILD

Im Gedränge im Luftschutzbunker
bleibt er dicht bei Mama.
Mit zitternden Fingern
malt er auf das Zeichenpapier
eine zähnefletschende
Kanonenkugel
mit rotem Hintern.
Aber gleich
knirscht er selbst mit den Zähnen
und zerreißt sein Bild.

2022-03-02
Übersetzt von MW am 1. Mai 2022

伊沙推荐语:这是自俄乌开战两个多月以来,《新诗典》推荐的第二首涉战诗,何以如此之少?并未刻意为之,大小题材平等,自然而然的选稿结果。在这样的一首诗面前,你会问:作者站在哪一边的?立场何在?我没问,谁问谁无聊。说穿了,我的立场永远站在好诗一边,并且反对将诗沦为反映现实的工具,诗生性不是工具,它是生物,兀自开花。在五月上半月推荐诗中,本诗当获亚军。

况禹点评《新诗典》江宁坪《一个小男孩的画》:关于国际战争话题,先说两句——我一直觉得对于国人来说,那多数是个宣泄话题——因为疫情和持久被迫的封闭,人的神经变得脆弱,于是为(并非不相干的战事)而吵,成了不分阶层、不论年龄的普遍现象。但相对于真正的战争,多数人不是亲临者,尤其是在信息超级倾斜(双方都在自我神圣化、并对敌方污名化)的当下,很可能一动笔就掉入自选的泥潭。本诗之聪明在于——回到了人和战争关系的本位,尤其是“妈妈”一出现,所有的描写(哪怕是虚构的)都有了充足的合理性和——人类的道义感。

【亚坤评诗】
一个小男孩的画
作者|江宁坪
(内容详见新诗典今日推送)

这是一首写战争的诗。作者借助一个小男孩的视角(画了一个红屁股的炮弹,立即又咬牙切齿撕得粉碎),把自己内在的感受和观念情绪清晰地表述了出来。
当然,你也看成是一种事实画面的直接呈示。作者并没有做任何个人情绪或观念的植入。
不管何种方式,这首诗是写完了。而且,完成度很好。

先说画面感。这首诗有很好的画面感。既有色彩感,又有动作细节,层次分明。
从诗中,判断不出这个画面感是“实相”,还是作者内化出来的“心相”。
这其实给我们一个启示:诗绝不仅仅是事实的呈现。它必须要有“精神”、“血液”,甚至“灵魂”的植入。

其次这首诗写的比较“内收”。作者主体“隐藏”的比较好。诗歌情绪压制很好。
对于战争诗来讲,这很重要。仅有的情绪表达(小男孩的情绪表达)也只有最后两句“咬牙切齿,撕得粉碎”。然后节奏和情绪都立即刹车了。所有诗歌“内部意味”,都留给读者自己去体会!

(马亚坤.2022.05.01.上海)


QU QIUBAI UND DIE INTERNATIONALE​ – 轩辕轼轲 Xuanyuan Shike

5月 1, 2022

Xuanyuan Shike 轩辕轼轲
QU QIUBAI UND DIE INTERNATIONALE​

1923
hat Qu Qiubai die Internationale
als Erster ins Chinesische übersetzt.

1935
hat Qu Qiubai vor seiner Hinrichtung
die Internationale gesungen.​

1966
haben die Roten Garden,
die mit Qu Qiubais Internationale
aufgewachsen waren,
sein Grab zerstört.

1. Mai 2022
Übersetzt von​ MW am 1. Mai 2022

 

 

ICH WEISS – 蒋雪峰 Jiang Xuefeng

4月 29, 2022

Jiang Xuefeng
ICH WEISS

Manche können es gar nicht erwarten,
anderen die Tür zu versiegeln.
Manche verbieten anderen zu pflügen,
verbannen das Rind und den Menschen dazu.
Manche verprügeln alte Leute auf ihrem Spaziergang im Hof.
Manche schnappen ein Ehepaar auf dem Weg ins Spital.
Manche kaufen mit Lebensmitteln in isolierten Höfen
die Körper von Frauen.
Andere verkaufen Passierscheine.
Manche isolieren infizierte Bewohner
von ihren Kindern,
verweigern Versorgung und Medizin bis zum Tod.
Manche verkaufen Tofu so teuer wie Fleisch.
Manche ziehen weiße Kittel an
wie die Parteiuniform der Armee.
Sie sind die Übermenschen
in Macht im Glück,
die anderen sind Juden.

Diese Leute versündigen sich
und handeln im öffentlichen Auftrag.

Da und dort bis zum Himmel sind noch viele Leute,
die können es gar nicht erwarten
“zu helfen”.

Ich weiß!

2022-04-28
Übersetzt von MW am 29. April 2022


我知道/蒋雪峰

有的人迫不及待
去封别人的门
有的人不准别人耕地
连牛带人一起驱逐
有的人在殴打在小区散步的老人
有的人在抓去医病的夫妻
有的人在利用食物
换取被封闭小区女人的肉体
有的人在贩卖通行证
有的人把患病的居民
和子女隔离
断粮断药至死
有的人在把豆腐涨成肉价
有的人穿着大白
如同穿上了党卫军制服
作威作福
把所有人
都当犹太人

这些人明明在作孽
却是在执行公务

身边天边还有很多人
跃跃欲试
等着去“帮助”别人

我知道

2022.4.28(图片借自亨利)
(Bild von Henry)
蒋雪峰四月诗 Gedichte vom April
https://mp.weixin.qq.com/s/auyGQhAzIKSO0tKmEWwFsQ

 

 

A READING 《一份解读》

4月 24, 2022

A READING

people are the same anywhere
anytime, although progress
is very​ very precious
you don’t​ have to be a poet
to realize people and animals
and plants​ and the sun
and the​ earth should be respected

sometimes it’s nice to root for a place​
even a continent maybe​
but to begin a war is wrong
especially if you are big and​ strong

you don’t have to talk about the war
it’s close, but not that close, thank god
we talk about each others’ lives
we are all thankful we’re not in Shanghai

art is good, pictures, music, words
to meet each other and care for another
to read, to listen, to eat and to drink
life is very precious
take care

MW April 23rd, 2022

Photos by Lu Hangang 卢捍钢

Reading organisation etc. by Gudrun Kollegger

Books by Chun Sue 春树, Jiang Xuefeng 蒋雪峰, Juliane Adler 朱鹰 & Martin Winter 维马丁

《一份解读》

人都差不多
无论身处何时何地
虽有进展 这很珍贵
你不必成为诗人
才了解 人类 动物
植物 太阳
地球 应获得尊重

有时 扎根一个地方是好的
甚至也许是一片大陆
然而发动战争就是错
尤其你如此強大

你不必讨论战争
战争很近,却又并不那么近,感谢上帝
我们谈论彼此的生活
我们都庆幸我们不在上海

艺术很美好,图片,音乐,文字
遇见并关心
去读、去听、品尝与畅饮
生命宝贵
且珍惜

维马丁 2022 年 4 月 23 日
石見、水央  译

My poems from April 2022 –

维马丁2022年4月诗选

Photos by Lu Hangang 卢捍钢

Photos by Lu Hangang 卢捍钢

Früher war hier der Himmel sehr weit
Fotos und Gedichte

Photo by Lu Hangang 卢捍钢

Photo by Lu Hangang 卢捍钢

ZOOLOGIE & BOTANIK – 南人 Nan Ren

4月 21, 2022

Nan Ren
ZOOLOGIE & BOTANIK

Die Tiere der Erde
gehen jeden Tag hin und her für die Pflanzen.

Die Pflanzen der Erde
halten jeden Moment die Erde fest für die Tiere.

2022-01-04
Übersetzt von MW im April 2022

新世纪诗典作品联展#南人#(24.0)

 

伊沙推荐语:南人在4.4云诗会上另有订货,发货时发来一组,我觉得本诗更好便推荐本诗,那原先的订货呢?就作废了一一《新诗典》这个催你奋进为你更好的规距到现在还有很多老典人不知,而有心人早就很好地用于己身,谁都知道《新诗典》是舞台,可你知道它还是诗钟吗?本诗,一首开放的富有质感的纯诗,是上品。

况禹点评《新诗典》南人《动植物学》:南人机锋依旧,短短四行,语意无限,留给读者的想象巨大。高级的现代口语诗对读者的思维是具有推动作用的,本诗就是这样。

EIN SCHREIBERLING SPOTTET, LI BAI KANN NICHT SCHREIBEN – 邢昊 Xing Hao

4月 20, 2022

Xing Hao
EIN SCHREIBERLING SPOTTET, LI BAI KANN NICHT SCHREIBEN

Ihr Dichterlinge
sollt nicht arrogant sein.
Müsst ihr Unterlagen schreiben,
könnt ihr keinen Furz tun.
Li Bai konnte wohl
recht gut Sätze bilden.
Er hat sich den Kopf zerbrochen,
wollte gerne im System sein,
vielleicht der große Pinsel
zu Rechten des Kaisers.
Aber er hat gemerkt,
er hat nicht das Zeug,
um das Zeug zu schreiben.

Übersetzt von MW im April 2022

新世纪诗典作品联展#邢昊#(27.0)

 

新世纪诗典第12季,NPC4月21日,4034首,1246人。第27个邢昊(山西)日

《新诗典》小档案:邢昊,原名邢少飞,六十年代初,出生于山西襄垣。近年穿梭于山西、北京、重庆三地。当代先锋诗人、画家。
在《诗刊》《星星》《北京文学》《山花》《作品》,香港《秋萤诗刊》, 韩国《同胞文学》《东北亚新闻》,美国《新大陆诗刊》《休斯顿诗刊》《ΆrchΩ》、《ZET》,奥地利《podium》等国内外文学杂志,发表诗作千余首。
作品入选《新世纪诗典》等六十多种选本。获第四届亚洲诗人奖,第十一届李白诗歌奖特别奖、《都市文学》中国桂冠诗人奖、美国亦凡文学奖。诗作已译成英、法、德、韩、日、蒙、土耳其等外文。
从外部因素方面讲,《新世纪诗典》正从黄金时代,步入白银时代。但从其内部作品品质方面讲,《新世纪诗典》恰恰正从白银时代,步入黄金时代。《新世纪诗典》在捍卫现代汉语诗歌尊严的同时,也坚定地捍卫了中国诗人的独立精神。
在《新世纪诗典》这个残酷的竞技场,我学会了运用减法。一行十个字,我减成五个字;一首十五行,我减成五行;十一年写了近千首诗,我减得只剩下八十首。我的奋斗目标不大也不小,等到《新诗典》十五周年,争取再拿出五十首实打实的干货。

伊沙推荐:这个写材料的别太自信,李白能否写你那种材料我不知道,但李白可以起草大唐帝国的国书,代表作是失传的《嗤蛮书》,李白在大明宫翰林院堪称先进工作者,被皇帝、贵妃频频召见,很忙很红火。是以,当代人这点小聪明小悟性,压根儿就对付不了活色生香的历史。是以,解构它,难度低了点儿。


​【亚坤评诗】
一个写材料的嘲笑李白不是那块料
作者|邢昊
(内容详见新诗典今日推送)

一首非常具有现实意义和事实指向的诗。

这首诗所“特指”的问题,很尖锐、很现实、很棘手、很常见、很可感、很无奈。

一定意义上讲,它是当代诗人、艺术家等群体的“死穴”。
在现实语境和社会丛林中,艺术家如果想求得“自我”,实现“精神纯度”和“艺术生命”的自由圆满,一个最困难的现实问题——怎样在现实社会生态中“破”并最终“立”住。

说得再简单一点,一个艺术家怎样在保持“艺术纯度”、“自由意志”和“高峰体验”的同时,又能整理好世俗生活。最起码,活得好、有尊严、有保障。

这个问题,本质上看,也是这首诗所折射和提纯的问题。

这是自古以来就一直存在的一个“悖论”。
一个真正的“精神陷阱”。

当代诗人侯马曾在他的诗作《在京津塘高速加油站》中说“诗神就是让伊沙证明/当教师也可以写好诗/让徐江证明/自由职业也可以写好诗/让侯马证明/干公职也可以写好诗/让沈浩波证明/经商也可以写好诗”。

这首诗中的观点,我非常认同。它也基本回答了诗人邢昊在本诗中所指向的那个“深度问题”。
我甚至还可以依着本诗补充一点,我要大声说“诗神也可以证明/写好诗的人/也可以写好材料”。

这里面牵涉到“精神的锻造”、“思想的修炼”、“社会的内化”、“人性的把控”,甚至“哲学的沉潜”。
没有什么不可以,重点看你的“精神力”和“心性的修为”。
做好了,它都是互养的“精神财富”。

一首兼具现实意义、批判内质和反讽意味的好诗。

(马亚坤.2022.04.20.上海)

 

 

WINTERABEND – 图雅 Tu Ya

4月 19, 2022

Tu Ya
WINTERABEND

Ein Vogelnest steckt in den Zweigen
wie ein Schädel
Über ein Dutzend Vögel besetzen den Baum
als hätt sie der Schädel hingespuckt
wie die Sterne

2022-01-06
Übersetzt von MW im April 2022

新世纪诗典作品联展#图雅#(29.0)

新世纪诗典第12季,NPC4月20日(谷雨),4033首,1246人。第29个图雅(天津)日

伊沙推荐:图雅在4.4之夜云诗会上读了首猛诗,我虽然当场订货,但也在会后开私窗告诉她:我不打算推荐它,觉得不吉利,并嘱她收起来,不再示人。随后她在来稿投了其他诗,我从中选中本诗。《新诗典》主持人又不正确了?还讲迷信?这么土鳖?没错,老子身为语言天才,又在语言王国里浸淫了四十年,比尔等更懂得语言巫术的力量,在这一点上,去你的现代文明正确!本诗依然不错,是一首可感的富有内力的意象诗,在4月下半月推荐诗中当属上品。

【亚坤评诗】
小寒傍晚
作者|图雅
(内容详见新诗典今日推送)

这首诗的精神气质太“肃杀”了。整首诗所释放的“能量”很契合这首诗的标题——《小寒傍晚》。

站在我个人的感觉上,这首诗有两点很有必要说一下。

1.诗歌的“精神场”问题。

任何一首诗都有自己的“精神场”。这是作者在写作前就应该“内化”,并在写作中气贯全篇的。
如果从写作策略上讲,你选择什么样的“精神场”(写作者的内心调动和提纯),基本就会带来什么样的“诗歌气质”。
坦诚讲,一首诗的“精神场”基本就能决定这首诗的好坏。
比如:你写亲情诗,是“隐忍的精神心理”还是“情感释放的精神心理”。你是冷色调起句,还是暖色调起句。你是用反讽还是用幽默来“钩沉”你的诗句等等。
这里面其实包含非常深刻的诗学问题。

就本诗来讲,它是一首“意向化的纯诗”(个人看法)。整首诗的“精神场”非常“冷”,甚至有浓烈的“肃杀感”。所以,我们读它时,整首诗歌精神内质是“冷色调”的。
这种感觉增强了这首精神纯诗的“内部能量”。

2.诗歌内容的延伸是“智性”和“现实”问题。

这首诗虽然是一首只有五行的“意向诗”。但它和传统“意向诗”根本不同。它更多想表达的是基于“心性”和“智性”基础上的“现实批判”。(个人感觉和看法)

我不知道这首写于年初的诗作,是否隐含“年初的现实语境或社会内容”。但它最后两句“吐沫星子/沾了一树”(吐实为唾,在诗中这么说,也没问题),确实有很明确的“现实指向” 和“当下意义”。

在当前这个舆论环境下,在当前这个“唾沫星子乱飞”的现实环境里,这首诗的“现实意义”、“隐喻的部分”和“评价的部分”,毫无疑问,具有“深刻的智性”和“反思意味”。最起码,我的感觉是这样。

作者写这首诗时,情感内质应该是偏“冷”的。她的“冷静”和“内观”,必然也是一个成熟诗人必备的“心性素养”。

(马亚坤.2022.04.19.上海)

LABA-KNOBLAUCH VOM 2. 2. – 夏微 Xia Wei

4月 19, 2022

Xia Wei
LABA-KNOBLAUCH VOM 2. 2.

Am 2. Februar am späten Abend
schälen Vater und Sohn eine Schüssel voll Knoblauch.
Sie haben beide daheim einen Haarschnitt bekommen.

Ich poste ein Video von ihnen
in unsere WeChat Familiengruppe
und steck den Knoblauch
in ein Essigglas mit Rosengelee und Honig,
dazu trockene Orangenschale, Anis,
Kandiszucker, Lorbeerblätter und Kochwein.

Nach sieben Tagen mach ich das Glas auf,
die Knoblauchzehen sind dunkelgrün
wie vergiftet.

Übersetzt von MW im April 2022

 

伊沙推荐:《新诗典》不论资排辈,但毕竟已做11年,毕竟有个总成绩(实力榜)戳在那儿,那么后来者如何能够居上?当有制度保障才是。在4.4十一周年云诗会上刚获季军的本诗,在4月下半月推荐诗中又获亚军,何以能连获佳绩?就在于陌生化带来的新鲜感,诗贵新,永无错。

​况禹点评《新诗典》夏微《二月二腌制腊八蒜》:本来是平易的生活情趣,但因为一句“下了毒一般”,一下子反向托起了诗的亮点。当汉语和思维的活跃连在一起,妙处真是无处不在。由此也想到了诗外,中国的饮食也确实奇特,明明好吃的东西,有时看着、闻着吓人(臭豆腐、腊肉之类)。不过转念一想,国外饮食也未必没有这个情况,法餐吃蜗牛,日本人吃纳豆,其实也是近似的情况。这也是大千世界有意思的地方。

马金山|读夏微的诗《二月二腌制腊八蒜》的十一条:
1、好的分节,也是好的诗感;
2、于写作者,意外总是能够带出来不同的惊喜,像突如其来的灵感;
3、夏微,女,本名音璠。六十年代生于北京,高校声乐教师。有诗入选《新世纪诗典》,作品发表于《速读》、《诗意人生》及市报和市文联刊物《惊蛰》、《漳河文学》、《潞州文学》等;
4、夏微的诗,写得生活化浓重,不仅饱含深情,而且凸显现实的情感色彩,极富生命感染力与细节的智趣,生动有趣,鲜活有力;
5、估计诗人自己都不会想到,本诗如此的具有丰富的文化气息和奇妙色彩,让生活本来的面目既全新还原,还平添出无限的遐想空间和思想内涵,这就是事物奥秘的另一面;
6、诗的第一节,在短短的三行以内,以平实的语言,叙述了一个又一个饱含质感的生活细节,既互相融合,又自然而然;
7、紧接着,还是日常生活叙述方式的层层推进,充满了浓浓的现场气氛,饱满的情感和事物内在,构成了另外一种境地,与前后之间既个体存在,又互为补充;
8、最后一节,在独立看来,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而仅仅是最后一行形象的比喻出了彩,但是前后内容融合在一起,则出现了一种极其复杂而又奇特的感觉,即后口语的鲜活;
9、诗的标题,直面生活现实,有时令的情景,还有具体的事物与行为,构成了一种奇妙的现象;
10、本诗给予诗人的启示:“创新能力,对于写作,是生命力的源泉”;
11、生活之诗、事物之诗、现实之诗。

伊沙主持 | 新世纪诗典12一周联展(2022.4.10——4.16)

伊沙主持 | 新世纪诗典12一周联展(2022.4.10——4.16)

 

ORIGINAL PROBLEMS – 本来的问题 – PROBLEME, DIE DA WAREN

4月 16, 2022

ORIGINAL PROBLEMS

The pandemic has brought original problems
out for all to see
very clearly
War has brought original problems
out for all to see
very clearly
and even faster
economy problems
society problems
relationship problems
ordinary people
what can they do?
we need
to help each other
that’s clear
for all to see
what else can we do?
we thought
society as it was
economy as it was
relations as they were
would go on like that
nothing could stop it
well, we were wrong

MW April 2022

PROBLEME, DIE DA WAREN

Die Pandemie
bringt die Probleme,
die da waren, ganz klar heraus.
Der Krieg bringt die Probleme,
die da waren, ganz klar heraus,
und zwar noch schneller.
Die Wirtschaft, die da war.
Die Gesellschaft, die da war.
Die Beziehungen, die da waren.
Was können die Leute
da tun?
Wir müssen
einander helfen,
das ist auch ganz klar.
Was kann man noch tun?
Früher haben wir geglaubt,
die Gesellschaft, die da war,
die Wirtschaft, die da war,
die Beziehungen, die da waren,
das geht immer so weiter,
das hält niemand auf.
Das ist gar nicht so,
da kommt man halt drauf.

MW April 2022

本来的问题
维马丁

疫情让本来的问题
显出来
特别清楚
战争让本来的问题
显出来
特别清楚
还要更快
本来的经济
本来的社会
本来的关系
老百姓
可以做什么?
需要
互相帮助​,
这也显出来
特别清楚​
其他还能做什么?
以前以为
本来的社会
本来的经济
本来的关系
一直会下去
不能阻挡
现在知道
并不这样

2022.4

 

​上面头一张图案:
#心向自由
拼贴
创作:柳杨
素材来源:网络

 

 

SCHAM – 程继龙 Cheng Jilong

4月 14, 2022

Cheng Jilong
SCHAM

Ich schau in mein WeChat
und ruf aus dem tausende Meilen entfernten Süden
meinen Vater an.
“Bei Euch ist es so schön,
alles weiß,
wie als ich klein war,
möcht gleich zurückfliegen!”

“Dein Großonkel ist gestern abend gestorben,
gefrorener Boden, die Strasse ist eisig,
es ist niemand da, um den Sarg zu tragen.”

Stille Klause in Zhanjiang, Januar 2022
Übersetzt von MW im April 2022

 

伊沙推荐:其实,程继龙是位颇有成就的青年诗评家,一直不事声张地专研专论中国口语诗,这令我忽略了他作为诗人的存在,感谢他多年为艰辛而有效的口语诗鼓与呼,感谢他主动投诗予我,我始终认为:会写诗、诗写好,做论者,更优秀。

​况禹点评《新诗典》程继龙《羞耻》:欣喜与悲痛,分属情感的两极。在诗中,它们也并不构成因果,难得在于作者照亮了对生命的自我觉悟。

 

 

 

WENN ICH IRGENDWO GEH AUF DER WELT – 李少君 Li Shaojun

4月 14, 2022

Li Shaojun
WENN ICH IRGENDWO GEH AUF DER WELT

Ich war in Osteuropa in einem Weingarten bei einer Kleinstadt.
Strauch und Gras, alles still. Niemand empfängt uns.
Kein kleiner Hund, keine Katze.
Aber es war ein sehr schöner Spaziergang.

Ich war in Teheran im Zentrum in einem Park,
Muslime breiten Teppiche aufs Gras, da sitzt man im Kreis,
Burschen und Mädchen tauchen die nackten Füße in den eiskalten Kanal.
Sie sind froh, tun nicht nur so.

Ich war auch in einem dichten Wald bei New Jersey,
am Straßenrand geparkt, ein Hirsch rennt schnell weg.
Die Leute dort sagen mir, von ganz nah
schaut mich vielleicht ein Wolf kaltblütig an.

Überall wo ich hingeh, hör ich die Ansage:
Wenn Sie aussteigen, achten Sie auf Ihre Wertsachen!
Ich hab mir gedacht, die wertvollsten Sachen, die ich bei mir hab,
das bin ich selbst, und mein Herz.

Übersetzt von MW im April 2022

 

伊沙推荐:开放时代的中国诗人开始走向世界,在本诗中我乐见于这世界是真的世界,而不是被强权分割的世界,我乐见于其中有被西人污化为"邪恶轴心"的"善良轴心"(出自一位德国女作家语),我乐见于"我最贵重的/只有我自己,和我的一颗心"。

​况禹点评《新诗典》李少君《当我在世界各地行走……》:游子行万里,如同书虫破万卷书,这两者最难的,就是守住慧根,而不被世相与心相中的千奇百怪裹挟。这和本诗中“最贵重的……我的一颗心”,其实都是近似的道理。

 

【亚坤评诗】
当我在世界各地行走……
作者|李少君
(内容详见新诗典今日推送)

夜已深了。上海疫情严重,我仍处在“飓风之眼”中。写诗评诗也解决不了什么“问题”,唯能带来“心”的安慰。

这种感觉和诗中作者的内在感觉,在某一时刻,某一种环境里,应该是同和的。

一个写作者,无论在何种境遇里,都应该能找到自己本源的“那个声音”!只有这种,才能回望“心灵之塔”。否则,就非常危险。

如果结合李少君老师本身的工作属性看,这种“内部的警醒”很难得,我能读出其中的“自省”和“自觉”。这种平衡感的把握真得很难!

诗中沉静的叙述,是在内心冷静克制下完成的。很稳,很静寂,很内醒!

整首诗还透着“精神智性”,让我陷入基于诗歌内容背后的个体沉思!

尤其值得特别说一下的是:这首诗的散文化叙述,非常安静。气息真得很稳!这和作者的心性一定有关系!
总共四段,每段四句,结构和形式也非常稳,非常干净!

最后一段,最后两句的“升华”,提炼了这首诗的“精神纯度”。让内部的“生命哲思”得到完满的释放!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天地一瞬,独心与万物同在!

(马亚坤.2022.04.13.上海)


​黄平子读李少君《当我在世界各地行走……》

——《新世纪诗典》4027

当我在世界各地行走……

李少君

我到过东欧小城郊外的葡萄园
草木静寂,没有任何人来欢迎我们
一条小狗一只小猫都没有
但我们仍欣欣然,在枝叶间一路游荡

我还到过德黑兰市中心的公园里
穆斯林在草地上铺开地毯,合围而坐
青年男女赤脚伸进沟渠冰凉的水里
他们的快乐,不只是表面上的

我也到过新泽西附近的茂密森林里
公路旁停留时,我看见一头鹿迅疾离去
但当地人告诉我,隐秘的不远处
也许有一只狼正冷眼盯着我

我每走到一处,总有声音提醒我:
下车时请带好你的贵重物品
我想了一下,我最贵重的
只有我自己,和我的一颗心

黄平子读诗:李少君,1967年生,湖南湘乡人,1989年毕业于武汉大学新闻系,主要著作有《自然集》、《草根集》、《海天集》、《应该对春天有所表示》等十八部,曾任《天涯》杂志主编,海南省文联副主席,现为中国作家协会《诗刊》社主编。第一小节,在“东欧小城郊外的葡萄园”行走。没有人,也没有小狗小猫,“我”体会到了草木的寂静。第二小节,在“德黑兰市中心的公园里”行走。从青年男女身上,“我”体会到了穆斯林的快乐。第三小节,在“新泽西附近的茂密森林里”行走,从“我”眼中的鹿和当地人话中的狼,我体会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第四小节,一句“下车时请带好你的贵重物品”,让“我”体会到了人与人之间的不友好。曹操云:“宁我负人,毋人负我。”面对不友好的世界,“我”显然选择了另一条处世之道:“我想了一下,我最贵重的/只有我自己,和我的一颗心”,“我自己和我的一颗心”,这是别人永远也无法窃取的!
2022年4月13日20点14分

 

MASKENGRUSS – 冈居木 Gang Jumu

4月 12, 2022

Gang Jumu
MASKENGRUSS

Als Maßnahme gegen die Pandemie
wird unser Büro kaserniert.
Nach dem Frühstueck in der Kantine
treff ich Herrn Shi, den alten Kollegen.
Will ihn grad grüßen,
da zieht er sich schon die Maske herunter,
bis der Mund ein bisschen hervorschaut:
“Mahlzeit!”
Ich machs ihm nach, automatisch:
“Mahlzeit!”

Übersetzt von MW im April 2022

新世纪诗典作品联展#冈居木#(12.0)

 

伊沙推荐:中国德州诗人冈居木,不幽默不欢,无幽默不灵,本诗又一次证明。这一方面说明特色鲜明,另一方面说明还须拓宽。

况禹点评《新诗典》冈居木《口罩礼》:本诗维系了作者诗风中一如既往的细腻与幽默。这在人类历经了两年多疫情洗礼的当下,殊为难得。诗中人物寒暄之际,口罩一拉一抬,透出疫情下人情世故的惯性,只是来来往往间,之前坚守半天的防疫功课也算白做了。类似情形其实在生活中并不少见,比如疫情中火车站、机场、社区医院等处摘下口罩的刷脸认证。

【亚坤评诗】
口罩礼
作者|冈居木
(内容详见新诗典今日推送)

这是一首比较纯正的口语诗。
新诗典昨日和今日的推荐诗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智性和幽默。

站在我个人的经验里,这首诗的口语语言非常干净。它与“传统诗歌语言生态”切割得比较彻底。
从美学意味上看,它很容易给爱好者带来一种“淡而无味”的“诗感假象”。

首先,这首诗是一首疫情诗。它的视角完全脱离了传统疫情诗的语境。内容非常独特幽默。写疫情,恐怕还真没有人这样写。
写“口罩礼”(这个词,应该也是新创)这个角度,并如此松弛幽默智性,请问有么?

再者,这首诗的画面感非常“聚焦”。用直白的口语“画”了一幅很可感、很常见、很生活、很真实的“疫期画”。

我就有过这种经验——“在带口罩途中,遇见师长,赶紧拉下口罩,打招呼”。
我想大多数人应该都有过这种经验。
但只有作者,把它写了出来,还写得这么形象、有趣、可感。

更重要的是:“口罩礼”和“吃饱了”这两个细节,直接指向了疫情期间“人心”的幽微变化和不同感受。
它已悄然改变了世界人民的“心理”、“行为”和“生活”。
从这个角度看,此诗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和“现实意义”。

(马亚坤.2022.04.12.上海)

伊沙主持 | 新世纪诗典11、12一周联展(2022.4.3——4.9)

伊沙主持 | 新世纪诗典11、12一周联展(2022.4.3——4.9)

 

ZÄHNE ANSCHAUEN LASSEN – 赵克强 Zhao Keqiang

4月 12, 2022

Zhao Keqiang
ZÄHNE ANSCHAUEN LASSEN

Nach dem Abendessen sagt Zhao Meimei [unsere Tochter],
Zhao Keqiang, nimm mich mit zum Zahnarzt,
ich glaub meine Karies sind schon eine Wohnung mit mindestens drei Schlafzimmern,
wenns auf eine Villa hinauskommt,
wirds noch viel teurer.

2021-11-29
Übersetzt von MW im April 2022

新世纪诗典作品联展#赵克强#(13.0)

伊沙推荐语:本诗向我们提供了一个耐人寻味的现象:精彩的口语其实是修辞:“我觉得我的牙齿/已经被蛀成三室两厅了/如果蛀成别墅”一一用的借代和比喻。所以说,惟口语论者是狭隘的,在开年以来一连串社会公共题材上流露出的意识不但保守,甚至反动。

​况禹点评《新诗典》赵克强《看牙齿》:以住宅术语,来指代和喻指蛀牙,这是诗人赵克强笔下的一道华彩。诗之魅力,有时在意,有时在境,有时在语(技),本诗兼得后两者。堪称巧妙之作。

【亚坤评诗】
看牙齿
作者|赵克强
(内容详见新诗典今日推送)

赵克强老师的诗,我曾评论过。

“非常幽默又后现代的诗歌意识,口语写作的稳定输出能力和语言的极度松弛感!同时,深度的社会现实折射能力以及对中年男性心理的持续解构能力!”

现在看,我更确信我说得没问题。

我有一个很明确的感觉:诗中的幽默感,其实是很难的。这和一个诗人的“心力”和“心性”有关。“幽默”本质上深刻体现了“智性”。它是现代性的一面“镜子”!

赵克强老师的诗非常幽默,深含智性,也有很多“反讽”和“批判”,诗歌精神力非常松弛,是一个真正的现代性诗人!

这首诗就是如此!仅仅六行,语言松弛幽默,口语智性的感觉遍布其间。两处非常形象化的“修辞”异常精彩。它还灵动地指向了现实问题,可感度很高!

带着现代诗的思维,仔细读,你就能感受到它的内核。

通过我的观察和理解,以“幽默”作为核心要素的诗人,放下的比较彻底(真放下和假放下,此关乎修炼,可另谈),生命体验纯度会“很高”!

有很长一段时间(一直到现在,还是如此),诗人的精神触角往往都会沉浸在“沉重现实”、“情感重量”、“哲学思考”、“文化意识”、“政治批评”等语境中。

这些问题,毫无疑问,是诗的“母题”。但如果我们把自我本体全面沉浸其中,让诗的情绪(其实很多是非诗的因素)掌控自我,而不是自我掌控诗,这就非常危险!

当前,恰恰就是如此!最起码,从我的角度上讲,就是如此。从个人心力上讲,我肯定是要“警醒”的!

在这种时候,很有意思,“幽默智性”的诗人往往不会被情绪左右。这真得很明显!
一个值得所有诗人思考的问题!

(马亚坤.2022.04.11.上海)

TÜR- & TORGEPLAUDER – 曲有源 Qu Youyuan

4月 10, 2022

Qu Youyuan
TÜR- & TORGEPLAUDER

Holztüren sind aus Holz,
Eisentüren sind nicht nur aus Eisen.

Und das Tor des Gerichts?
Die Tore der Reichen, der Armen, des Frostes?

Und das Tor der Leere
oder das leere Tor, das Tor der Stimme, das heißt die Höhe, das Tor der Gemeinheit…

Und dann “Am Linken Weg Daneben das Tor”, ein Roman. Und vor der Tür kehren müssen, als Ausgestoßener.

Und besonders wer wem
alle Türen öffnet, professionell.

Übersetzt von MW im April 2022

新世纪诗典作品联展#曲有源#(14.0)

 

 

君儿读诗:http://www.weinisongdu.com/shareOpus?id=57951763&promote_id=957250

《新诗典》小档案:曲有源,1943年生,男,汉族,吉林省怀德县人,祖籍山东蓬莱;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理事。现居家写作,每日笔耕不辍。著有诗集《爱的变奏》、《句号里的爱情》、《曲有源白话诗选》、《曲有源绝句体白话诗集》、《删繁就简》。诗歌《关于入党动机》获全国中青年诗人优秀诗歌奖(1979-1980);诗集《曲有源白话诗选》获第二届鲁迅文学奖;2020年获首屆創世紀現代詩獎。

伊沙推荐:曲有源先生今年79岁,在本典之中,自然还有更高龄的写作者留下过记录,但像他写得这么勤写得这么满的高龄写作者却只有他一个。在中国内地,40后诗人到80岁四下一望已无同代人,50后将会有一个小组,彻底改观须待60后。于是曲成了一面镜子,照着我们。本诗似乎比以往又添了现代的因子,致敬!

况禹点评《新诗典》曲有源《闲话门料》:近十年来有一个词——“正能量”,被媒体用得烂俗,而且许多时候看着听着都像反话。本诗如用该词作评,则完全恢复了本来的词意。

读曲有源《闲话门料》|雪也

这是一首40后老诗人的作品,运用发散思维,也让人脑洞大开。题目是闲话门料,所谓门料,就是构成门的材料。第一节,是实写,是铺垫,是形而下。下面四节,都是敷衍开来,都是形而上,都是抽象之门。涉及的范围,很广,也跟驳杂,也让人深思。据说某地政府大门,被建筑物挡着了,上下班,公务人员都是从两边侧门进出的,于是坊间就有旁门左道的噱语。最后一节,讽刺意味更浓。中国是人情社会,讲究的是关系和人情,于是就有方便之门。总体来看,这首诗第一节可以看做是原点或起点,后四节,都是射线,内容丰富而深刻。

 

FRÜHLING, TAG-UND-NACHTGLEICHE – 李岩 Li Yan

4月 9, 2022

Li Yan
FRÜHLING, TAG-UND-NACHTGLEICHE

Zwei Tage verhüllt und verrührt Himmel und Erde der gelbe Wind,
das ist der Sandsturm, der Staub und der Smog.
Am dritten Tag erbarmt sich der Regen,
zuerst einen Tag Nieseln,
dann einen Tag mäßiger Regen,
dann drittens Schneeregen.
Nach dem Mittagessen weht dichter Schnee,
zu Mittag drehen alle die Scheinwerfer auf.
Und am vierten Tag klarer Himmel zehntausend Meilen.
Auf einem Hang Pfirsichblüten am Föhrenwald.
Vor elf Jahren hab ich mit lahmem Fuß
13 Stämme gezählt.
Jetzt zähl ich dreimal, es sind vierzehn!
Mein Hirn war elf Jahre lahm!

2021-03-20
Übersetzt von MW im April 2022

新世纪诗典作品联展#李岩#(25.0)

 

 

伊沙推荐:春分过去不久,当时各平台几乎都有专题小辑,我们没有合适的,就没有推,现在补上。我敢说老李岩这一首,可以秒杀众诗无商量,《新诗典》的自信就在于诗强,一方面是同行信任我,把最好的投给我;另一方面是我不会辜负他们信任,几乎把把选得准。本诗在这个小半月中也当属上品。

​况禹点评《新诗典》李岩《春分》:描写极见功力(当然不完美,我先不说,别人暂时也看不出来),惊艳处在结尾——一个诗人对发现的偏执—真挚,让人叹服。

【亚坤评诗】
春分
作者|李岩
(内容详见新诗典今日推送)

真是一首好诗!
味道独特极了!
尤其是全篇的叙述、生命动力、智性反思和诗歌结构的“排兵布阵”!

这首诗的标题叫——“春分”。
春分在中国传统诗学语境中,基本都与“生命生发”相关联。
这种类型的古典诗歌数不胜数。这首当代诗也不例外。
细读本诗,尤其作者内部释放出来的智性因素和生命回望,让我基本确认它是在写“命”。生命的“命”,记忆的“命”,生活的“命”,时间的“命”,心灵的“命”。

这首诗的语言和形式都很好!诗歌语言层层推进,一步步剥离“诗歌身体”,直到最后三行,彻底抵达“诗核心脏”(时间、命运和生命的沉思)。

叙述非常稳,语言丰富,有弹性。
细节很清晰(老黄风、沙尘暴、小雨、中雨、雨夹雪、鹅毛大雪、晴空、松树林、桃花等等)。可谓层层推进,以时间线索为引子,步步稳扎稳打,最终直达“诗歌心脏”。

尤其后三行。写诗的人都知道——诗歌写作一般都是开头难“进入”,收尾难“飞升”。
而这首诗,结尾做得尤其好!真正把前面的铺垫支撑了起来!

一首智性之作,生命沉思之作,时间回望之作,个体反思之作。

(马亚坤.2022.04.09.上海)

黄平子读李岩《春分》

——《新世纪诗典》4023

春分

李岩

两天浑天浊地的老黄风后
其实是沙尘暴,也叫尘霾
是三天慷慨的雨水
头一天小雨
第二天中雨
第三天雨夹雪
午饭过后,鹅毛大雪纷飞
正午时分,街上的车都开着灯
第四天晴空万里
一上坡,就看见松树林的桃花亮了
十一年前,我瘸腿数过十三棵
刚才数了三遍,是十四棵
我脑子瘸了十一年呀

2021.3.20

黄平子读诗:“两天浑天浊地的老黄风后”,“两天”,写时间长。“浑天浊地”,写能见度差。“老黄风”,就是下一句说的“沙尘暴,也叫尘霾”。“是三天慷慨的雨水”,承第一句。“慷慨”既写下雨时间长,也写雨大,雨多。“头一天小雨/第二天中雨/第三天雨夹雪/午饭过后,鹅毛大雪纷飞/正午时分,街上的车都开着灯”,具体写“三天慷慨的雨水。前两天略写,第三天详写。“鹅毛大雪纷飞”,正面描写雪大。“正午时分,街上的车都开着灯”,侧面描写雪大。这大概就是传说中的春寒料峭吧。“第四天晴空万里”,春天的天气,孩子的脸。“一上坡,就看见松树林的桃花亮了”,点题。桃花是春天的使者。桃花开了,春天就来了。“亮”不仅写出了桃花之盛,还写出了桃花的之净。这是春风的桃花,雨雪已经洗净了昨日的尘霾。“十一年前,我瘸腿数过十三棵”,回忆。瘸腿是一个细节。“刚才数了三遍,是十四棵”,两次看桃花,两次数树,两个不同的状态,两个不同的结果。“我脑子瘸了十一年呀”,神来的调侃!腿瘸有好时,脑瘸冇药医。
2022年4月9日19点44分

 

MEINE WINTEROLYMPIADE – 蒋涛 Jiang Tao

4月 8, 2022

Jiang Tao
MEINE WINTEROLYMPIADE

Meine Winter-Olympiade,
da waren 9 Pop-up-Fenster,
die melden die Goldmedaillen für China,
sonst ist mir alles auf die Nerven gegangen.

2022-02-20
Übersetzt von MW im April 2022

新世纪诗典作品联展#蒋涛#(28.0)

新世纪诗典第12季,NPC4月9日,4022首,1243人。第28个蒋涛(北京)日

《新诗典》小档案:蒋涛,1969年2月生于西安,诗人作家编剧导演,居北京。1990年于西外因伊沙写诗,1991年被伊沙推荐在《一行》发表。第四届亚洲诗人奖大奖、第五届李白诗歌奖铜诗奖得主。《新世纪诗典》十大60后诗人,常春藤诗人。出版诗集《雾都孤儿》等。

伊沙推荐语:在家门口举办的冬奥会成了诗的冷门题材,并非全是由于诗人大多不爱体育之故,还有爱戴有色眼镜的原因(题材被分成三六九等)。蒋涛是没有被异化的正常人,脑子里没有那些个劳什子,他写他的冬奥,诗中有高科技带来的好玩。

况禹点评《新诗典》蒋涛《我的冬奥》:弹窗过于活跃是近年微软系统电脑的常态型困扰(最近也正折磨着我),冬奥则是非常态型主题,这两个东西发生碰撞,本身就是一件奇事。这一次,蒋涛羚羊挂角式的思维,又为我们上演了它接地气后的惊喜。

黎雪梅读《新世纪诗典》之蒋涛《我的冬奥》:读到本诗才突然想起来,二月份举办的北京冬奥会已然成为过去,竟然没见几首与此相关的诗歌。今天读到这首诗无疑是一种惊喜,诗作从一个侧面写出了作为网络用户对弹窗儿的切身感受。由最初带给人的新奇感,到现在对用户所形成的诸多困扰。用户们普遍都对这种强迫式的广告形式很厌恶,既影响了访问者的上网速度,同时还会有很多潜在的不安全因素。而我对弹窗“唯一不反感”的原因,是因为它会“告诉我中国得了金牌”,也可看出“我”对冬奥会的关注,甚至还有一种欲说还休的归属感,态度客观而又真实,足见诗人心胸的坦荡与豁达。

​张小云读蒋涛《我的冬奥》

好吧,是蒋涛的冬奥
因为看到诗中“唯一”一词
我也有了眼睛一亮的“不反感”
这让我很快闪到高中读到的
子集交集并集差集补集这一堆集合概念
又想起后来碰到的集合必存唯一
第一元素最后元素唯一后继唯一前驱
谁是谁的那啥谁是谁的唯一
这些我连看都看不进去的结构
说真的,除了金牌,它是谁的冬奥
北京和张家口的朋友们也说没弄明白
回过神说句话:蒋涛这4句诗
集合起来有点狠

2022.4.8

读蒋涛的诗《我的冬奥》有感 | 亚黎

诗题《我的冬奥》与文中“我的冬奥”
可能不是一个意思
文中的会不会是冬奥网页的标题名
看到中国得金的心情
才应了诗题的内涵

一个屏幕上同时出现9个弹窗儿
照常理会很烦人
但受一颗中国心的促使
忽略了

2022.4.8

WANNA FIGHT? – 想打架 – WILL RAUFEN

4月 8, 2022

WANNA FIGHT?

You think
you have to say what’s right.
So you write
sodden poetry.
No one has to say what’s true or not.
If you have a feeling
you can write how the war is absurd,
how people suffer.
You can write what you feel.
You cannot write
what people should think.
Yesterday I told a friend
a story from the year 2000.
I was in Xinjiang,
spent the night in Kashgar.
In the lobby at the hotel,
someone screamed:
Wanna fight?
In several languages,
including Chinese.
Huge guy,
not a bad fighter.
Some people tried,
couldn’t get past him.
I said something,
don’t remember exactly,
maybe let’s sit down,
have a drink.
He calmed down a little,
sat down with me, told me his story.
He was from Kazakhstan,
going back and forth
buying and selling,
had been on the road for many years.
He spoke Russian at home.
At that time Putin had just come to power.
He really liked Putin,
Putin would reinstate the Soviet Union.
We were sitting and talking,
sometimes he would get up
to see if anyone
would want to fight him.
Calming down
was a process.
I remember feeling
he was very direct,
I could respect him.
At the same time
I was hoping no one would get hurt.
I respect him,
like every ordinary person.
He is a person,
his Putin is a fantasy.
A rather funny fantasy at the time.
You are an ordinary person,
you tell me your fantasy,
I don’t get mad at you.
You think a poet
has to tell you what’s true.
On the contrary,
you can say what you feel,
what’s in your heart.
Some say it well,
it gets very moving.
If you take your fantasy
to tell people
what you think is right,
I’d rather have that guy
who wanted to fight.

MW 4/5/22 in Chinese,
English version 4/9/22

维马丁2022年4月诗选 – poems from April

WILL RAUFEN

du glaubst
du musst sagen was richtig sei
deshalb schreibst du
schlechte gedichte
niemand muss sagen was stimmt oder nicht
wenn du das gefühl hast
kannst du schreiben wie absurd der krieg sei
wie hilflos die leute
du kannst schreiben was du spürst
du kannst nicht schreiben
was irgendwer denken soll
gestern hab ich einem freund
eine geschichte erzählt
im jahr 2000, vor über 20 jahren
war ich in xinjiang unterwegs,
nicht weit von pakistan
hab in kashgar übernachtet
im hotel in der lobby
hat auf einmal einer geschrien
wer will mit mir raufen?
in mehreren sprachen
auch auf chinesisch
ein grosser kerl,
wahrscheinlich betrunken
nicht schlecht im raufen,
ein paar habens versucht
ich hab mit ihm geredet,
vielleicht hab ich gesagt,
trinken wir was zusammen
er hat sich hingesetzt und erzählt,
er sei ein händler aus kasachstan,
er lebe schon viele jahre auf reisen,
kaufen und verkaufen
in seiner familie spreche er russisch
putin war damals erst grad an der macht
der raufende händler
war sehr für putin
putin werde die sowjetunion wiederherstellen
wir sind gesessen und haben geredet
manchmal ist er noch aufgestanden
er hat sehen wollen
ob noch wer bereit war zu raufen
es hat länger gedauert
es war ein prozess
ich hab das gefühl
er war sehr direkt
ich kann ihn respektieren
gleichzeitig hoff ich
dass niemand verletzt war
ich respektier ihn
ich respektier alle gewöhnlichen leute
hoffentlich
er ist ein mensch
sein putin ist seine vorstellung
damals eine eher lustige vorstellung
du bist ein gewöhnlicher mensch
du erzählst mir was du dir vorstellst
ich reg mich nicht auf
du glaubst ein dichter
muss sagen was richtig sei
ich mein im gegenteil
du kannst von deinen gefühlen erzählen
was du auf dem herzen hast
manche können das sehr bewegend
wenn du deine vorstellung nimmst
und allen sagst was stimmt oder nicht
dann hab ich noch lieber
den raufenden händler

MW auf Chinesisch am 5. April,
auf Deutsch am 6. April 2022

《想打架》
维马丁

你以为
你需要讲道理
所以进来
你写得不好
没有人需要讲道理
诗人有感觉
可以写战争的荒谬
可以写平民的无助
可以写自己的感觉
不可以写
应该想什么道理
昨天跟朋友
讲一个故事
2000年,二十多年前
我在新疆旅行
在喀什过夜
旅馆一楼
突然有人喊
谁跟我打架?
用两三种语言
也包括中文
他身体很大
也许喝醉了
打架还可以
有几个人试试
打不过他
我跟他说话
不记得很清楚
也许说我们坐下
一块喝一杯吧
他安静下来
坐下跟我讲
他是哈萨克人,
做生意多年了
跑来跑去做买卖
他的家庭讲俄语
那时候普京刚上台了
那个人说
他挺喜欢普京
普京该恢复苏联
我们坐着讲话
有时候他还站起来
看看有没有人
想跟他打架
安静下来
是慢慢的过程
回忆里我觉得
这个人很直率
可以尊敬他
同时候希望
打架没有人受伤
我尊敬他
尊敬所有碰到的普通人
他是人
他的普京是幻想
那时候是有点可笑的幻想
你当普通人
你讲你的幻想
我不跟你生气
你以为大诗人
都需要讲道理
我觉得刚刚相反
可以讲你的感觉
可以讲你的心情
有的人讲得非常感动
如果拿你的幻想
给大家讲道理
你还不如那个
想打架的人

2022.4.5

记录

维马丁

一条很长很长的桌子
只有一个独坐者
他死了
也许这是最后的记录
也许其他的记录都丢了
以后谁看
还真的难说

2022.3.29 晚上于维也纳

RECORD

A very long table.
One lone guy
sits at one end.
He’s dead.
Maybe this is the last thing recorded.
Maybe all other records are lost.
Hard to say
who is going to watch it.

MW 30/3/22

AUFZEICHNUNG

Ein sehr langer Tisch.
Ein einsamer Kerl
sitzt an einem Ende.
Er ist tot.
Vielleicht ist das die letzte Aufzeichnung.
Vielleicht sind alle anderen verloren gegangen.
Schwer zu sagen
wer sie anschauen wird.

MW Chinesisch 29. März 2022, deutsche Fassung 5. April 2022

GEDICHTE SCHREIBEN

Gedichte schreiben ist keine Schule,
es ist ein Spiel für zwischendrin.
Schreiben ist nicht etwas begründen,
Gedichte sind grundlos.
Manche haben Regeln,
Regeln des Klanges,
eine Stimmung für die Musik.
Klang und Bedeutung sind nicht zu trennen.
Im Kern des Gedichts steckt dein Gefühl.
Dein Gefühl, wenn dus schreibst,
dein Gefühl, wenn dus liest.
Dein heimlicher Spaß außer der Schule,
deine diebische Freiheit.

MW Chinesisch März 2022, deutsche Fassung 5. April 2022

Picture by Xing Hao 邢昊

Picture by Xing Hao 邢昊

写诗

维马丁

写诗不是上课
是课外的游戏
写诗不是讲道理
诗没有道理
有的诗有规则
声音的规则
音乐的调律
意思和声音是分不开的
诗的核心是你的感觉
作者的感觉
读者的感觉
给你偷偷的
课外的乐
偷偷的自由

2022.3

Picture by Xing Hao 邢昊

Picture by Xing Hao 邢昊

LIEBESGESCHICHTE

Gestern hier in der Klasse
hat jemand gesagt,
Gedichte Schreiben sei grundlos.
Heute werden wir diskutieren
warum diese Annahme
völlig grundlos ist.
Werfen wir einen Blick
auf das Buch der Lieder,
aufgezeichnet um 500 vor unserer Zeitrechnung.
Darin sieht man ganz deutlich
den Stand der Gesellschaft,
die Situation der Zentralebene.
Schauen wir noch
auf andere Kulturen,
zum Beispiel sumerische
oder ägyptische alte Gedichte,
die sind von Gesellschaft und Religion
überhaupt nicht zu trennen!
Ich glaub hier in der Klasse
hat noch jemand gesagt,
durch dreitausend Jahre
seien im Buch der Lieder
die Liebesgeschichten
immer am beliebtesten gewesen!
Das sei ähnlich wie mit dem Hohelied
in der hebräischen Bibel!
Liebesgeschichten
als Liebesgeschichten
sind völlig grundlos!
Gut, Schluss für heute,
morgen schreiben wir Prüfung,
ihr müsst euch gut vorbereiten!

MW Chinesisch März 2022, deutsche Fassung 7. April 2022

爱情故事
维马丁

昨天上课
有同学说
诗没有道理
今天我们好好讨论
无道理说法
为什么无道理
你们看诗经
是不是反应
社会的状态
九州的局势
那么看看
其他的文化
中东古老诗歌
不是跟那边
那时候社会宗教情况
都分不开的?
好像还有同学
说诗经里
读的最广
三千年下去
仍然还都是
爱情故事
跟圣经雅歌
同样的局势
爱情故事
当爱情故事
多么无道理!
好,时间到了
今天下课了
明天有考试
要好好准备!

2022.3

EIGENE AUFZEICHNUNG

Hoffentlich hat jeder gern keinen Krieg,
hoffentlich hat jeder gern keinen Streit.
Ich muss nicht unbedingt sehr viel schreiben.
Deutsch zwei Gedichte, Englisch zwei Texte,
noch ein paar Chinesisch ist schon genug.
Manche Wut muss ich nicht wieder herzeigen.

MW April 2022, zuerst auf Chinesisch

自己的记录

希望谁都宁可无战争
也宁可无吵架
自己写了少点好了
德语两首,英语两首
中文几首已经很好
有的气话不用再宣扬

2022.4

天气愚人节

维马丁(奥地利)

我们这里
在奥地利
一直到昨天
雨水太少
一直太干燥
都几个月了
受到大西洋
等等的影响
好像中国这几个月
雨水不少,下雪很多
如果你本来就觉得
北约近二十几年
在南斯拉夫等等方面
不一定很成功
要不说非常糟糕
也许你觉得欧盟一样
那么如果官方媒体
说欧洲下雨下雪很厉害
整个北约一直都下雪
都几个月了
你相信吗?
奥地利不属于北约
奥地利对俄罗斯
对苏联
对南斯拉夫
有很复杂的历史
很复杂的关系
这几个月到底怎么样?
我们这里不下雨
一直到昨天
而且没有人
制裁古典音乐
除了本来
不喜欢古典音乐的人
你想相信啥
跟这里的情况
也许完全不符合
那么整个欧洲
整个欧盟
整个北约美国西方天下
都制裁古典音乐吗?
会吗?
近几十年
到底谁一直都相信官方新闻?
二战时候
犹太人和纳粹
都热爱贝多芬、
莫扎特、舒伯特
欧洲等等
没有人制裁俄罗斯音乐
纽约也没有
有一个指挥因为他一直
非常支持俄罗斯领导
现在不受欢迎
这也很可惜,俄罗斯指挥
对俄罗斯音乐感觉很好
就这样而已
那么现在这里的天气
我跟你说
你相不相信?

2022.4.1

维马丁2022年3月诗选

PARENTS

what did we have ten years ago?
what did not have ten years ago?
we had everything
we must have lacked something
where did we screw up?
where did we succeed?
some things I know
some things I don’t know
it was yesterday
it was long ago

MW March 2022

父母

我们十年前有什么?
我们十年前缺什么?
我们曾经拥有一切
我们一定是缺失了什么
我们在哪里搞砸了?
我们在哪里成功了?
有些已知
有些不知
那是昨天
那是很久以前

维马丁 2022 年 3 月
石见译

《世界日》

世界喷嚏日
世界咳嗽日
世界窒息日
世界精疲力尽日
世界伤痛日
世界遗忘日
世界之日
阳春
或秋日

维马丁2022 年 3 月 20 日
3/20/2022 石见译

WORLD DAY

world day of snot
world day of coughing
world day of short breath
world day of exhaustion
world day of pain
world day of forgetting
world day
of spring
or fall

MW March 20, 2022

GEHEIMNIS – 江湖海 Jianghu Hai

4月 7, 2022

Jianghu Hai
GEHEIMNIS

Vaters kleinen Geheimschrank
haben wir Jungen gemeinsam aufgemacht.
Mit fiebrigem Blick und flinker Hand
hab ich mir wie der Blitz was geschnappt.
Nach dem Brauch im Dorf
verbrennen wir Vaters Sachen vorm Tor.
Das Feuer schlägt hoch,
ich werf hinein, was ich geschnappt hab.
Sie machens genauso,
niemand hat mich gefragt,
was ich mir gegriffen
und wieder verbrannt hab.

März 2022
Übersetzt von MW am 7. 4. 2022

新世纪诗典作品联展#江湖海#(30.0)

 

伊沙推荐语:江湖海近期屡有选空,也留下了掉轮记录,一则是在诗的形式上躺得太平,二来自恋过度自信满满而不思,这一首例外,但也很难说是自觉的产物,只是亲人离世冰冷而强大的事实把一个独特的发现硬塞给了诗人,我由于刚经历过同样的事,所以能洞悉。

况禹点评《新诗典》江湖海《秘密》:读至诗末,发现内容如题,带出了悬疑和神秘感。我国地大,民俗的种类、层次与内涵都颇丰富,而且事关家长,读者读了也不好妄猜。但本诗也因此成了,它的切入点是生命的离去,但指向的依然是生。

黎雪梅读《新世纪诗典》之江湖海《秘密》:秘密之所以成为秘密,就在于其不为人知的隐蔽性。所以父亲小密柜里被我抓住之后,又扔进火堆里的东西究竟是什么,就无从知晓了。然而也许正是这样的仪式或风俗,才能体现对逝者最大的尊重,让秘密永远尘封于历史的烟尘中,使秘密真正成为秘密。也使诗歌也蒙上了一层迷离而神秘的色彩,诗歌最后家人们的“心照不宣”,反映了亲人之间的理解与默契,在父亲离世这样悲情的气氛中透出阵阵暖意。

江湖海:荣幸进入新世纪诗典新季先遣团。此为第三十首,三十而立,诗歌已立,从汉语诗歌第一品牌而立。感谢伊沙兄,感谢新诗典!

马金山|读江湖海的诗《秘密》的十一条:
1、诗在事实之中;
2、唯有诗,才是事物的金子;
3、江湖海,60后,湖南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1979年起发表诗歌、小说、散文、评论1000多首(篇)。出版个人专著20余部。现居广东;
4、江湖海的诗,对日常生活化描述的东西非常多,题材极为丰富,内容涉及面广泛,不仅关乎到生命的内涵,还涉及到瞬间的顿悟,互照现实,又独自成史;
5、本诗以特定的环境和背景,写下了较为复杂而深刻的生命体感,清晰的语言之中,饱含着沉重的情绪与神秘气息,察觉到无以复加的内心觉知;
6、诗一开头,直面现场,不仅将一连串的动作呈现出来,而且还把一个具体的细节,处理得奇妙而深入,言轻而意深;
7、诗中将一种在场写得细致入微,既凸显地方性风俗民情,又充实着隐秘的东西,让人察觉到人性的真相和背后的故事;
8、最后部分,“我”的举动,构成了诗意的另外一种可能与感觉,并由此挖掘出微妙的变化和活脱脱的现实与人性;
9、诗的标题,已然成为内容的本质与核心,将事物的一切精要含入其中了,既有指向性,又有隐秘感;
10、本诗给予诗人的启示:“踏实的记录生活,就是完整的还原世界”;
11、人性之诗、现场之诗、隐秘之诗。

 

 

RITUS – 伊沙 Yi Sha

4月 7, 2022

Yi Sha
TRAUM 1494

Gewittertag
Nur ein Schirm ist übrig
Aber da sind zwei Leute,
ich und ein früherer Freund.
Er spannt den Schirm auf,
ich geh unterm Schirm,
wir gehen und schweigen
auf dem ganzen Weg.

2018
Übersetzt von MW im März 2022


Yi Sha
TRAUM 1510

Ich bin
ein jüdisches Kind
und versteck mich in jedem Eck,
das es im Traum gibt
und fühl mich immer noch
nicht sicher.
Erwacht
fühl ich noch weniger sicher.

2018
Übersetzt von MW im März 2022


Yi Sha
TRAUM 1538

Meiner früh verstorbenen großen Schwester
(vielleicht in Wirklichkeit die früh verstorbene Tante?)
wird in der Unterwelt vor dem Richter gewährt
sie darf wiederkehren,
sie darf wieder leben.
Sie hat abgelehnt
und diese Chance weitergegeben,
an den Dichter Lu Xun.
Der große Meister lebt also länger,
er wird 71
und schreibt seinen weltberühmten Roman:
„Dinocruta, die Riesenhyäne“.

2018
Übersetzt von MW im März 2022


Yi Sha
TRAUM 1541

Poesiefestival in einem Hotel,
heute Abend gibts einen Ball.
Zhong Dao sagt:
„Wir haben zuwenig Damen,
ruf Chen Hong an!“
Ich sag: „Sie schreibt keine Gedichte,
das geht nicht!“

Chen Hong,
meine Spielkameradin, als ich klein war,
im Traum will ich sie noch beschützen.

2019
Übersetzt von MW im März 2022

 

 

Yi Sha
TRAUM 1542

Ich schwimme oben in einem Strom,
über mir am Himmel ist noch ein Strom.

2019
Übersetzt von MW im März 2022

 

Yi Sha
TRAUM 1595

Äxte stecken weithin in der Erde.

Jede Axt
ist ein Grabstein.
Jeder Stein ist voller Namen
von den Erschlagenen.

Auf jeder Axt.

2019
Übersetzt von MW im März 2022


Yi Sha
TRAUM 1660

Ich geh mit der Mutter zusammen,
sie geht schnell,
ich geh langsam.
Sie wird vor meinen Augen
in den Strom von Menschen hineingezogen.
Um sie noch zu erwischen,
muss ich auf eine Mauer klettern
und oben weitergehen.
Als ich sie eingeholt hab,
kann ich nicht gut hinunter.
Die Mutter schreit,
um mich vom Springen abzuhalten.

2020
Übersetzt von MW im März 2022

Yi Sha
TRAUM 1698

Seltsames Gedicht.
Die Zeilen berühren
ist wie in der Nacht
eine Hand ergreifen,
mit lauter Haaren.

2020
Übersetzt von MW im März 2022

 

Yi Sha
TRAUM 1695

Der Traum letzte Nacht
ist wie die Mondkuchen
vom Mondfest im Jahr 2020.
In der schwarzen Bohnenpaste
mit grob gemahlenem Zucker
steckt ein kaltes Herz
aus bitteren
Mandeln.

2020
Übersetzt von MW im März 2022


Yi Sha
DAUERFEUER

Sie kennen ihr ganzes Leben
nur was auf dem Tisch liegt,
nur dieses Prinzip.
Abgesehen davon
sind sie keine Menschen.

Februar 2022
Übersetzt von MW im Februar 2022

 

《点射》
伊沙

他们一辈子
就懂桌面上
这点道理
除此之外
不是人

2022.2.24

 

 

Yi Sha
ICH FÄLSCHE KAFKAS TAGEBUCH

Tigerjahr 22, 24. Tag
Vormittag, Russland-Ukraine Krieg ausgebrochen
Nachmittag, Fußball

Februar 2022
Übersetzt von MW im Februar 2022

 

《仿卡夫卡日记》
伊沙

壬寅虎年,正月二十四
上午,俄乌战争爆发
下午,踢球

2022.2.24

 

 

Yi Sha
FRIEDEN UND KRIEG

Der ukrainische Sportler,
der letzten Monat
bei der Olympiade in Peking
einen russischen Sportler
so herzlich umarmt hat,
der ist jetzt auf dem Schlachtfeld gefallen.
Ich kann nicht garantieren,
ob diese Nachricht stimmt.
In einem Roman
so etwas zu schreiben
würde mir etwas
künstlich vorkommen.
Aber das beeinflusst nicht
mein Gesamturteil
von diesen Jahren der Pandemie:
Die Köpfe der Menschen
sind vom Virus vergiftet.
Was früher da war,
wird zusammengepresst
und in eine Dose gesteckt,
inklusive Frieden und Krieg.

2022-03-08
Übersetzt von MW am 8. März 2022

 

 

《和平与战争》
伊沙

上个月
在北京冬奥会上
与俄罗斯选手
热烈拥抱的
那个乌克兰选手
战死在战场上
我不敢保证
这条消息是真的
假如小说里
这么写
我会觉得
有点假
但这不会影响
我对大疫之年
所做的整体判断
人类的头脑
被病毒毒坏了
往常的一切
都被压缩了
被压进一个罐头中
包括和平与战争

2022.3.8


Yi Sha
BLICK AUF DIE LEUTE

Ein Krematorium in Kiev,
Urnen
in einer Ecke,
niemand holt sie ab.

Die Kirchenglocken
läuten pünktlich,
das macht nicht der Priester,
das machen die Menschen.

März 2022
Übersetzt von MW im März 2022

 

Yi Sha
TRAUM 1934

Mach mir immer noch Sorgen wegen der schlechten Note in Chemie.
Mach mir immer noch Vorwürfe,
weil den Schal verloren hab, den mir die Mutter gestrickt hat.
Im Traum in den Bergen ist ein Regenbogen,
dort kann ich in die Kindheit.

März 2022
Übersetzt von MW im März 2022

 

《梦(1934)》

还在为化学成绩不佳而焦虑
还在为搞丢了
母亲亲手织的毛围脖而自责
梦境仿佛山峰之间的彩虹
让我回到了少年时光

新作速递丨伊沙 无限制超长诗《梦》(1914—1939)

 

Yi Sha
RITUS

Am Friedhof ist alles streng verboten,
Papier verbrennen, Feuerwerkknallen.
Am Friedhofstor
verkauft jemand Popcorn.
Eine Weile, dann Peng!
Eine Weile, dann Peng!
Bald sind es
21 Schuss Salut
für alle Seelen.

Ende März 2022
Übersetzt von MW Ende März 2022

 

仪式
伊沙

墓园严禁
烧纸、放炮
墓园门口
有人卖爆米花
过一阵儿嘣一声
过一阵儿嘣一声
便是为所有亡灵
鸣放的二十一响
礼炮

 

KLEINE SCHWESTER WIRD NICHT GELESEN – 君儿 Jun Er

4月 6, 2022

Jun Er
KLEINE SCHWESTER WIRD NICHT GELESEN

ich komm aus dem tempel
eine frau mit kopftuch im mittleren alter
ruft mich an
“kleine schwester lass dir lesen!”
hehe, was mir zustoßen soll
ist mir ungefähr schon zugestoßen
die kleine schwester lässt nicht lesen

Übersetzt von MW im April 2022

新世纪诗典作品联展#君儿#(34.0)

伊沙:新世纪诗典第12季,NPC4月7日,4021首,1243人。第34个君儿(天津)日

《新诗典》小档案:君儿,1968年生,大学习诗,98正式写作。先后出版诗集和评论集11种。荣获“新世纪十大诗人奖”、“《新世纪诗典》李白诗歌奖金诗奖”、“亚洲诗人奖”、“第二届中国口语诗银舌奖(最佳诗人奖)”、“谷熟来禽桂冠诗歌奖”等荣誉。感谢伊沙先生12年来,使我第34次登上这全球唯一的最好的诗歌平台,他金子般的推荐语也一直是我写作的指南与方向。

伊沙推荐语:"淡妆浓抹总相宜",君儿好诗,多出"浓抹",抒情诗人出身嘛。所以此次选稿,一见此诗,我立马相中,这可是淡妆,甚至是素面,一下子丰富了她,在这个小半月中,当属上品。

​徐江点评《新诗典》君儿《妹妹不看相》:有层次、有生活厚度、又有态度的一首诗。尤为难得的是——作者没有固守于凝重,而是采用了幽默的口吻。

​侯马:该经历的
​差不多都已经历
​瞬间想起君儿诗里的许多场景
​阅读君儿的​许多感受

黎雪梅读《新世纪诗典》之君儿《妹妹不看相》:相面可以称作是一项民间艺术,或者民间技术,至于其是否科学尚未有定论,准确与否也全凭个人感觉。看相的目的也无非是要知命而为,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并能做长远的规划。对于一个人到中年,已是看尽人间冷暖,并富有人生智慧的女诗人来说,自然不需要别人在一旁指点江山,正如诗中所说“嗬嗬该经历的/差不多都已经历”,诗人的自信与诙谐如在眼前,既不失礼貌,又机智幽默,不由得令人心生敬意。

【亚坤评诗】
妹妹不看相
作者|君儿
(内容详见新诗典今日推送)

写生活、命运、人生际遇等重大问题的诗,究竟该怎么写?
有的人依靠独特的情感体验取胜。有的人依靠丰富的细节取胜。有的人依靠特别的素材取胜。可谓不一而足。
我们再来看看这首诗,可以说在口语的基础上,开拓了另一种让人惊奇的写法。

本诗的标题为——“妹妹不看相”。
“看相”是此诗一个很核心的“诗点”。从传统文化语境上看,“看相”本身牵涉的“内容”也非常丰富。从诗的角度讲,“看相”可以拉深、拉大诗歌背后的“精神语境”。
“内容意味”很值得读者揣摩。
在本诗中,“看相”最本质的指向,我以为那就是“命运”。也就是“算命”!

从诗核上讲,作者本质上想探讨的就是“自我命运的回望、体味和确认”。

由于作者在非常轻松,毫无发力感的语言叙述中,带着幽默与自嘲拒绝了“看相”。
且自说“该经历的/差不多都已经历/妹妹不看相”。
我们由此能深度体会到作者轻松的语言背后那“复杂的生命况味”!
虽然,作者没有说自己生命的故事或体会,但无数的“精神内容”仍在这首诗中体现了出来。那是一句包含多么丰富内容的“嗬嗬”啊!

这是典型的以“轻”打“重”。毫不发力,又力重千钧!

对于写诗的人来讲,基于我的经验,写很重的诗,情感植入其中,内力喷薄,很难!
但写得很轻,内容释放很松弛的诗,一定意义上,更难!
如果再能带着一点幽默,则更难矣!

说到底,这和心性的修炼、内控和释放相关联系!

这首诗,就是如此!一首质感非常特别的好诗!

(马亚坤.2022.04.06.上海)

马金山|读君儿的诗《妹妹不看相》的十一条:
1、无趣的是人,而不是经历;
2、写出自己的人生,不只是经历,而这些留下的痕迹,更加值得信赖与珍视;
3、君儿,1968年生,大学习诗,98年正式写作。先后出版诗集和评论集11种。荣获“新世纪十大诗人奖”、“《新世纪诗典》李白诗歌奖金诗奖”、“亚洲诗人奖”、“第二届中国口语诗银舌奖(最佳诗人奖)”、“谷熟来禽桂冠诗歌奖”等荣誉;
4、君儿的诗,多重题材,多种风格,有的写得厚重、疼痛,有的写得轻松却不乏幽默风趣,让生活充满了活力,构成了全新的生活体验和人生感悟;
5、本诗以寺庙门口的生活经历为主题,与看相的人简约而轻松的对话,将个人的人生态度直观的表现出来,貌似仅仅是幽默的一句话,而背后写满了复杂而智慧的人生;
6、短短七行,只有一个情景再现,却把一种极其重要而又深远的一面体现出来了,看似轻松简单,实则暗藏沉重的内容,这是近年来君儿比较拿手的技艺;
7、诗中以简明的笔法,细腻的语言,超脱的个性,表现出内涵丰富的命运之光,即人生的智慧与生命的态度;
8、诗人将标题仍然使用的诗的最后一行,风趣幽默的方式,来诠释个人的态度,轻松而充盈着人生的肌理;
9、全诗看似轻快,仅仅只是一个画面,一组对话,而其中所饱含的东西,足以支撑起一首完整的诗,在让人会心一笑的同时,不勉心生无限感慨;
10、本诗给予诗人的启示:“好的角度和生活切面,足以支撑起一首好诗”;
11、人生之诗、经历之诗、记录之诗。

​黄平子读君儿《妹妹不看相》

——《新世纪诗典》4021

妹妹不看相

君儿

从寺里出来
戴头巾的中年妇女
叫住了我
“妹妹看相吗”
嗬嗬该经历的
差不多都已经历
妹妹不看相

黄平子读诗:君儿,1968年生,大学习诗,98正式写作。先后出版诗集和评论集11种。荣获“新世纪十大诗人奖”、“《新世纪诗典》李白诗歌奖金诗奖”、“亚洲诗人奖”、“第二届中国口语诗银舌奖(最佳诗人奖)”、“谷熟来禽桂冠诗歌奖”等荣誉。“从寺里出来”,背景。“戴头巾的中年妇女/叫住了我/‘妹妹看相吗’”,俗话说得好:“无事不登三宝殿!”“中年妇女”在寺外拉人算命,可谓生财有道。“戴头巾”是一个细节。“嗬嗬该经历的/差不多都已经历/妹妹不看相”,自我调侃。子夏说:“生死有命,富贵在天。”小哪吒又说:“我命由我不由天!”不管信哪一条,“妹妹”的命运都不是“姐姐”所能主宰的了的。更何况“天机不可泄露”。嗬嗬!
2022年4月6日21点05分

AUF UND UNTER DEM TISCH – 伊沙 Yi Sha

4月 3, 2022

Yi Sha
AUF UND UNTER DEM TISCH

Ein Kreis von Menschen
rund um den Tisch.
Sie
tauschen
auf dem Tisch
Zeitungen
und Bücher aus,
diskutieren
alle möglichen Themen.
Ein Buch
ist auf den Boden gefallen.
Ich beug mich hinunter
um es aufzuheben
und bemerke
sie haben keine Beine.
Unterm Tisch
ist alles leer.

Januar 2022
Übersetzt von MW im April 2022

新世纪诗典作品联展#伊沙#(33.0)

 

伊沙推荐:本诗作者是对中国口语诗的创建、发展、中兴、壮大最有贡献者,却从不在口语诗上躺平为消费者,更对口语诗主流日益严重的机械写实化充满警惕,其诗一直保留着超现实的这一根筋,否则不会去大力写《梦》,本诗又有超现实的神笔一抖,这是建树在对人物、事物、现象的深刻思考及认知上,其开年以来在社会公共题材上与集体的明显分歧也正在于此,本诗在《新世纪诗典》第11季末冲刺阵中当获冠军。

​况禹点评《新诗典》伊沙《桌子上下》:事实的诗意,其实也是可以用到超验的手法的,更有意思的在于,诗没有止于寓言,而是抵达了悬疑。后口语的魅力在本诗中毕现。

张小云读伊沙《桌子上下》

读完不知不觉鼓掌
这是一种久违了的感受
前一段跟厦门的朋友谈到达达时
就聊及过相关的话题
超现实主义快百年了吧
当时冒芽于战火缝隙里的欧洲
那地方现在又成战场。但这一回
超现实不再只是他们的专利
伊沙这首诗呈现的场景中,“他们”
象是《理水》那群鸟头先生投胎
其梦幻般登场却又如此当代
但这一切在伊沙这里才只是前戏
“书”掉落下来才进入正剧
正剧是令人叫绝的“空”
俯身去拣的“我”让
事实的诗意与超现实实现无缝对接
不管是跟着蹲在桌下
还是站起来再扫视桌面场景
或是闭目回味
这的确是我所置身的世界
它又是如此的虚幻如此扭曲

2022.4.3

马金山|读伊沙的诗《桌子上下》的十一条:
1、在一首诗里,运用好动词,往往动人心;
2、细节的魅力,在于事实的诗意,以及色彩的变化和语言活力;
3、伊沙,1966年生于四川成都,中国当代著名诗人、作家、翻译家、编选家。其代表性编著有《世纪诗典》(《文友》杂志连载三年,后结集为《被遗忘的经典诗歌》上下集,扩编为《现代诗经》),《新世纪诗典》(1一9季,前5季精选集《当代诗经》),主编中国口语诗年鉴,出版两季。其编著在业界内外影响巨大;
4、伊沙的诗,不同时期,有不同时期的特点、广度和深度,题材多样,多变,多重效果,而且表现出惊人的语言能力,这一切都取决于强大的诗,和伊沙式的独立精神和自由意志;
5、本诗将在场的情景,以个体的眼光,细致入微的观察与描述,呈现出高清的画面效果,超验而且具象,事物回到了事实的本身上来,让人内心随之一颤;
6、诗虽未分节,但是在读的过程中,不由得还是分出了层次,即一节是看见的现场,日常化的情景真相,细腻入微,平实而简洁;
7、而另一节,则把“我”参与其中,回到了实实在在的现场,并在这一刻,发现了诗意生活本身,也即是事实的根源,让事物充满了残酷的色彩;
8、诗中细节的描写与刻画,与传统的口语写作,有着独特的感受和体验,这是一种较为特殊的视角和表达方式,带给我们新的探索实践和挖掘能力;
9、尤其是结尾的情节,似乎在那么一瞬间掏空了内心,生长出莫名的错位感,冷峻而且深刻,显露出掷地有声的炸裂感;
10、本诗给予诗人的启示:“写看见的,事物本身自带力量”;
11、画面之诗、超验之诗、震撼之诗。

 

 

 

GEDANKEN AM VALENTINSTAG – 张小云 Zhang Xiaoyun

4月 1, 2022

Zhang Xiaoyun
GEDANKEN AM VALENTINSTAG

Zu Neujahr spazier ich am Ufer des Ting.
Ein paar alte Junge Intellektuelle
erzählen von der Landverschickung.
Wo sie gewohnt haben auf dem Land,
der Hausherr war Haus Ost,
die Hausfrau haben sie Haus West genannt.
Zuerst war das für mich sehr neu.
Am nächsten Tag im Yancheng-Gebäude
kauf ich ein Buch mit Geschichten von solchen Leuten,
es heißt “Der Taiba-Walzer”.
Die erste Geschichte ist von Shu Ting,
genau über Haus-Ost und Haus-West.
Ich habs auf dem Weg ein paarmal gelesen
und für mich geschmunzelt und geseufzt.
Die jungen Verschickten waren sehr weise.
Ost-West, das heißt Ding, alle Dinge:
Essen, Trinken, Frauen, Männer
unter einem Haus.

Übersetzt von MW am 1. April 2022
Anmerkung: In der Kulturrevolution wurden ‘junge Intellektuelle’ oder “gebildete Jugendliche” (“zhiqing”) in Massen aus den Staedten in entlegene Gebiete aufs Land verschickt, um dort zu arbeiten. Hausherr, Vermieter oder Vermieterin heißt auf Chinesisch Fang-dong, wörtlich Haus-Ost (der Hausherr wohnte im Osten des Hofes).
Dong-xi, wörtlich Ost-West, ist ‘Ding’ oder ‘Dinge’.

新世纪诗典作品联展#张小云#(19.0)

 

伊沙推荐:随着《人世间》的热播,知青一代再次回到人们关注的视野中,被孙子辈所关注。那一代人真不容易,他们当年战天斗地的插队生活也一定是酸甜苦辣俱全,我们的诗也跟过来了,在张居士笔下变得更有意味,更富禅意。

况禹点评《新诗典》张小云《情人节想到的东西》:诗中“房东”“房西”两个词,说明了生活中口语的活力。能在疫情和全球动荡的写出此作,说明了小云作为诗人的好定力、好性情。不过补充一个细节,我小时很少倒是听长辈们讲他们支边插队的事。大约还是心里太苦吧。所以迄今也不太相信那个年代城里人去了乡下能乐到啥地步。即便文学里也曾遇到过梁晓声阿城王小波的各自演绎。借用另一位小说家的名言大意——坐过牢的人事后回忆起大墙往事,说不定也会觉得某些场景是美好的,虽然现实根本不是那么回事。

黎雪梅读《新世纪诗典》之张小云《情人节想到的东西》:从“老知青”对当年知青生活的回忆,我们看到了知青们在艰苦单调的环境中迸发出的生活智慧及独特的创造性,也折射出了词语的变迁,可以说时代的发展也相应地驱动了语言文字的发展。本诗的语言俏皮活泼富有幽默感,记叙的事件较为久远,读来却仍觉得新鲜,并没有违和感。丰富的情感与思想性兼具,也是对诗歌意识的自由呈现。有些东西虽然随着时间的流逝,逐渐淡出人们视线,但却在记忆里永存。

​【亚坤评诗】
情人节想到的东西
作者|张小云
(内容详见新诗典今日推送)

这又是一首让我有点不知道怎么评的诗。一首神奇的诗。
诗歌的角度和素材都没得说。说实话,很特别,很新奇!
写知青的诗是有的。但用这种方式写知青的诗,我真的没有读到过。

角度新奇是此诗的第一个重要特点。

作者写的是知青,但本质上其实写的是情人节自己内心的感受。(从内容看,本质指向应该是爱情、婚姻和生活)

素材特别是此诗的第二个重要特点。

写知青的诗歌有很多,但站在“男主被称为房东,女主被称为房西”这个有趣的素材上来写的,几乎没有。最起码我是没有看到过。

素材的特别,自然带来了诗歌非常不同的趣味感和新颖度。

语言特别是此诗的第三个重要特点。

这首诗的语言非常松弛自然。可以讲,完全就是在说话,就是在给读者讲个故事。仅此而已!但“内里”却闪现着浓厚的趣味性。读来,还有一种幽默感!这很不容易。

最后两句尤其出彩。它直接指向了本诗的“诗核”。也就是作者情人节想到的答案!至于答案是什么,作者其实已经说了。
请读者自己仔细体会!虽然,每个人的答案可能会不同!

(马亚坤.2022.03.31.上海)

马金山读《新世纪诗典》诗的十一条(2022年3月合辑)

本期诗人:

宗尕降初、侯马、唐欣、徐江、湘莲子

梅花驿、袁源、劳淑珍、丁小琪、叶臻

马金山、柏君、大九、虎子、北浪

蔡喜印、黄平子、石见、张敬成、陆福祥

严力、潘洗尘、梁园、杜思尚、刘傲夫

李东泽、三个A、维马丁、海青、庄生

宋壮壮

 

GESCHENKE – 笨笨SK Benben SK

4月 1, 2022

Benben SK
GESCHENKE

Während der Pandemie
hab ich von Kolleginnen und Kollegen
eine Scheibe Brot bekommen,
eine halbe Mandarine,
einen verschrumpelten Apfel.
Eier von meiner Nachbarin Lao G.
Bilder von Kindern im Hof.
Handwärmer von Fremden.
Bücher von weit entfernten Freunden.
Deng’s Corona-Kräuter von Landsleuten im Süden.
Sellerie, Rettich und Koriander von der Regierung.
Und auf dem Heimweg um Mitternacht auf der Straße,
von einem aufmerksamen Polizisten
einen Salut.

2021-12-06
Übersetzt von MW am 1. April 2022

新世纪诗典作品联展#笨笨.S.K#(18.0)

 

《新诗典》小档案:笨笨.S.k,曾用笔名白若唐,现笔名笨笨.swind.klily,简称笨笨.S.k。医务工作者。喜欢喝茶、旅行、写诗,吹埙,画画。有散文、诗歌作品共计1000余首(篇),200多首(篇)见于报纸杂志,并入选《当代诗经》、《新世纪诗典》、《新诗典时代》等选本,诗集《顺着风 顺着风》正在出版中。部分作品被翻译成英文、德文、韩文、俄文,日文、法文等。

诗观:诗歌是时光的翅膀,当把爱、生命和思想铸进文字,铸进一首诗句里,它们就会一起飞翔。那神奇的翅膀,也载着我们的梦境、过往与前路。

伊沙推荐语:
​封城中与封城外,是否经历过封城,感受都会有别,但我想一个真诗人的正派态度是:在场、亲历、个人性,写出你所亲身经历的真实,不被非诗者别有用心的心理预期裹胁,不预设同行与读者的掌声,不虚妄地为谁代言……精通后口语诗学者,做到这些并不困难,本诗便是明证。

​黎雪梅读《新世纪诗典》之笨笨.SK《礼物》:疫情期间的人情百态图,读来非常亲切舒服。我们每个人都能从其中某个画面中找到自己的影子,这就使得共性与个人性兼具,带给人满满的温暖与感动。前半部分与后半部分的衔接也契合无痕,显得十分自然。诗中所写虽是些看似并不起眼的馈赠,从物质到精神,却是在危难时期来自他人最真诚地关心与帮助,所以称得上是人间最珍贵的礼物,值得永远铭记与珍藏。

WENN – 海青 Hai Qing

3月 29, 2022

Hai Qing
WENN

Wenn alle im Alter Pension bekommen,
werden viele Filme
verschwinden.
Wenn es vom Kindergarten bis zur Oberstufe Pflichtschule gibt,
werden viele Filme
verschwinden.
Wenn alle Menschen öffentlich krankenversichert sind,
werden viele Filme
verschwinden.
Wie wenn ein Meer plötzlich austrocknet!
Z.B. 1981 “Xi Ying Men”, dieser Film mit dem alten Hoftor.

Übersetzt von MW im März 2022

新世纪诗典作品联展#海青#(12.0)

《新诗典》小档案:海青,60后先锋诗人,山东人。诗作发表或入选《新世纪诗典》《当代诗经》《山东文学》《当代传世诗歌三百首》《诗探索》《中国诗影响》《诗》(韩国)《中国当代诗经》(韩国,双语)等选本和刊物及众多公众号。出版中韩双语诗集《花落的方式》,《梦境(一)》,《梦境(二)》。

伊沙推荐语:
​这个角度太刁了,看起来在说电影,实际上在写现实。选出好的角度,插入一个杠杆,就能撬起地球。本诗在这扩大的半月中属于特点突出的上乘之作。

况禹点评《新诗典》海青《如果》:好角度。诗歌不是不能反映现实,但写的时候,务求艺术化,在反映对问题的思考和追问同时,也要展示出诗歌本身灵动的特质。这不算太难的事,但不知为什么,近些年钟爱写实与宣泄的热血诗人,恰恰忘掉了。本诗的出现和入典,非常及时。

​黎雪梅读《新世纪诗典》之海青《如果》:“免费养老”、“免费教育”和“免费医疗”,一直是国人梦寐以求的福利,胡星斗教授这些年也多次建议全面推行免费教育、免费医疗和免费养老,但因为种种原因都不了了之了,看样子任重道远。本诗行文上由三个排比构成,收到了循环往复、一唱三叹的效果,虽是预设的场景,却表达了诗人内心强烈的情感与诉求、责任与良知,这既是对现实民生的反照,也让我们从中看到了某种希望。

张小云:​读海青《如果》

好一个重复的如果
好一串电影消失的碎碎念
好一部《喜盈门》。呵呵
咀嚼出来了
表层都读到了
海青中间层触及孝亲育儿现实
内里那一层她可是直刺
计划生育所造成的
不可逆转的代价
她这首诗最妙在于
读的人得解码
这正与伊沙荐评语
所用了那个“刁”字暗合
解得有味道,是她“刁”得妙
“刁”在她转了三道弯

2022.3.28

 

SPUREN – 梁园 Liang Yuan

3月 23, 2022

Liang Yuan
SPUREN

Das Qinling-Gebirge
im silbernen Schnee.
Kleiner weißer Weg,
eine Wildspur
schräg darüber.
Im Reif am Wegrand
ein Haufen Müll.
Trinkflaschen, Esstaschen
wirr durcheinander.

2022-02-19
Übersetzt von MW im März 2022

新世纪诗典作品联展#梁园#(6.0)

《新诗典》小档案:梁园,本名梁晓英,1968年5月出生,陕西宝鸡人,年轻时曾有散文作品发表,新诗典诗人,诗作发表在《解放军文艺》《文化艺术报》等报刊,入选《与李白对饮》 《人间最美丽的故事》《中国女诗人先锋诗选》等。

伊沙推荐:一首环保诗。大家设想一下,假如本诗所写地点不是秦岭,换成别的随便什么山,诗的力量就小多了,这充分说明了符号的力量。所以,诗人不要虚妄,我们可以创造语言,但更多时候,我们只是在利用、消费语言以及语言学的成果。

况禹点评《新诗典》梁园《痕迹》:城里人为什么向往自然?因为远离人群以及人类自身的浊气。可惜,随着商业化进程,人迹罕至的地方确乎已然不多,凡有景观处,皆有人之污浊行为的遗迹。本诗中把所描写的污染发生地选在秦岭,更凸显了问题。秦岭是什么地方?中国南北地理和气候的分界线,也是历代假隐士们迷恋的终南山等名山的所在。

黎雪梅读《新世纪诗典》之梁园春晓《痕迹》:作为一名环保志愿者,诗人没有在诗中向人们大声疾呼保护环境,不要乱扔垃圾。而是先描绘了一幅美丽的“雪后秦岭图”,野兽也在此留下了脚印👣,而与美景格格不入的是人类留下的“一堆丢弃的垃圾”,鲜明的反差触目惊心,这样的一幕已足够令人反省与深思。先扬后抑的写法使得批评与谴责反而显得多余,“大音希声”便是如此。秦岭被尊为华夏文明的龙脉,尚且逃不脱环境污染的尴尬,想必其他地方也好不到哪儿去。所以环保意识不是嘴上说说而已,不落实到身体力行一点一滴去做,都是空谈,于事无补。

​【亚坤评诗】
痕迹
作者|梁园
(内容详见新诗典今日推送)

一首好诗!一首灵动的画面诗!
一首干净的纯诗!

由于这首诗作者选择的地点是“秦岭”,从内部气息、精神干净度和诗歌空间感上讲,它确实起到了很纯正的“引领作用”。

秦岭是华夏命脉!
作者写“秦岭”,尤其又是写“痕迹”,不管是写“野兽的脚印”(文明的心迹,诗中有一种神秘性,指向很深的文化肌理),还是写“塑料瓶和食品袋”(现实的痕迹,诗中有一种批判力,指向很深的社会肌理),内部精神都折射出一种“文化心迹”!

也就是说,这其实是一首基于现实反思意识上的文化诗!

它内容上写的是“环境生态问题”,实际诗核内部写的是“精神生态问题”。

这是个很复杂的问题。所以,作者选择写“秦岭”,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它的空间足够大,精神视野足够辽阔,基本能容纳作者“精神的表达”!

标题“痕迹”与诗中的内容遥相呼应!

诗中野兽出没的痕迹(脚印)和人类活动的痕迹(垃圾)形成了两种精神空间的“交涉”,把“精神痕迹”这个母题带到历史、文化、自然和社会现实中去了!
“浅”可述“环境生态”,“深”可表“文化精神”。
可谓好诗!“内化”的妙!“拾取”的妙!

(马亚坤.2022.03.22.上海)

伊沙主持 | 新世纪诗典11一周联展(2022.3.13——3.19)

伊沙主持 | 新世纪诗典11一周联展(2022.3.13——3.19)

STOP, ICH FRAG WARUM – 潘洗尘 Pan Xichen

3月 21, 2022

Pan Xichen
STOP, ICH FRAG WARUM

Stop! Wünsch mir nicht sofort
Frohes Neues Jahr!
Ich will dich zuerst fragen,
Die Blütenpracht letztes Jahr im Garten,
Bauhinie, Azalee, Kamelie, Magnolie…
Jetzt sind alle verblasst,
und warum?

Übersetzt von MW im März 2022

新世纪诗典作品联展#潘洗尘#(27.0)

 

新世纪诗典11,NPC3月22日,4005首,1243人。第27个潘洗尘(云南)日

伊沙推荐:继续过全球诗人节一一世界诗歌日。面向世界,中文诗歌的最大平台,照样还是里子面子同讲,再请出一位老将、名将、悍将。中文诗玩抒情,潘洗尘是顶级高手,你看本诗写得多么节制,话说一半藏一半,时代的巨浪打过来,自以为真理、正义、大道在手的诗人写起来就大喊大叫大讲大理无节制一把草了,诗最终惟艺术性是取,本诗是个很好的提醒。

况禹点评《新诗典》潘洗尘《停,我先问问你这是为什么》:最近不时在电视上看到“二手玫瑰”的主场梁龙,他那辨识度极高的糙嗓,每听都让我快乐。前两天还想,这个穿一身花花绿绿西装的家伙怎么这么眼熟?哦,还真有点儿像诗人潘洗尘!这不,又看到了老潘的玉照。还真像。本诗是一设问,问得空灵、跳脱,举重若轻。不用讨论,也无须急着回到。跟着问题进入思考和冥想,并尽量把这状态延长就好。

黎雪梅读《新世纪诗典》之潘洗尘《停,我先问问你这是为什么》:诗中提出的问题,也许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答案,也许答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诗人想让你多抬眼看看周围的世界,多关心关心“去年还满园都姹紫嫣红的/紫荆、杜鹃、茶花、玉兰”,它们是否快乐?如果它们都不快乐,何必问我快不快乐?心怀悲悯的人,不仅对他人怀着温情,就算是动物,花花草草牵亦挂于心,也会如同人一般看待。即便答案诗人早已了然于胸,但对于我们每一个被提问的人来说无异于一次警醒与沉思。

张小云:读潘洗尘《停,我先问问你这是为什么》

停!气势在先
问——反问,还是个不容回避的责问
这时代就是停不下来呀
去年的满园春色今年的暗哑
老潘没有答案吗
当然有
他要是的

必须给交待
疫情连绵战火纷飞的眼下
跟老潘诗中的境相不相干吗
他责问的你
是谁呢

2022.3.21

黄平子读潘洗尘《停,我先问问你这是为什么》

——《新世纪诗典》4005

停,我先问问你这是为什么

潘洗尘

停  先不要急于跟我说
新年快乐
我想先问问你
去年还满园都姹紫嫣红的
紫荆、杜鹃、茶花、玉兰……
今年都暗哑
这到底是为什么

黄平子读诗:潘洗尘:当代诗人。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诗歌创作,有诗作《饮九月初九的酒》、《六月我们看海去》等入选普通高中语文课本和大学语文教材,先后出版诗集、随笔集17部。2009年以来先后创办并主编《诗歌EMS》周刊、《读诗》、《译诗》、《评诗》等多种诗歌刊物。曾获《绿风》奔马奖、柔刚诗歌奖、《十月》文学奖、《上海文学》奖、《诗潮》最受读者喜爱的诗歌年度金奖、《新世纪诗典》李白诗歌奖成就奖等多种诗歌奖项。“停  先不要急于跟我说/新年快乐”,打断别人的话是很不礼貌的,何况是新年祝福。连新年祝福都忍不住要打断,你可以想象“我”的内心有多么着急。“我想先问问你/去年还满园都姹紫嫣红的/紫荆、杜鹃、茶花、玉兰……/今年都暗哑”,今昔对比。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没有对比,就不知去年的好。没有对比,就不知今年的惨。“这到底是为什么”,这到底是为什么?只要看到过去年美景的人,肯定要问一问。这到底是为什么?只要看到过今年现状的人,肯定要问一问。这到底是为什么?天知,地知,你知,我知。
2022年3月21日20点48分

 

ERSCHEINUNG – 严力 Yan Li

3月 20, 2022

Yan Li
ERSCHEINUNG

die fußspur hat körperwärme
ich fall hin
sie geht weiter
ich hab die augen zu
mein gesicht ist wach

Übersetzt von MW im März 2022

新世纪诗典作品联展#严力#(28.0)

 

新世纪诗典11,NPC3月21日(世界诗歌日),4004首,1243人。第28个严力(美国)日

《新诗典》小档案:严力(诗人、艺术家)1954年生于北京。1985年从北京留学美国并于1987年在纽约创立“一行”诗刊(2000年停刊),2019年6月在纽约复刊。继续任主编。2018年出任纽约“法拉盛诗歌节”主任委员,同年出任纽约“海外华文作家笔会”会长。

伊沙推荐:世界诗歌日。面向世界,中文诗歌的最大平台,里子面子同讲,请出一位老将、名将、悍将。中文诗玩意象,以老严为最高,比起其《今天》派同仁,虽说玩的都是意象,但老严在精神领域朝后现代挪了半步,所以它的意象有诡异带幽默。

况禹点评《新诗典》严力《现象》:读此诗,我想起老严早年的那些名作。好像一触碰到与鞋、脚及其周边相关的元素,严力就特别能写出名篇。本诗也是,它伴着诗人生命的步伐,结结实实,继续向前。

​黎雪梅读《新世纪诗典》之严力《现象》:是的,“脚印是有体温的”,因为它还残存着人体的温度,所以“我倒下”,它仍然能够“独自往前”。就如同那些著作等身的文学艺术家们,即使他(她)们的生命逝去,后人依然能够从他(她)们的作品里感受到温度和心跳,因而人们并未觉得他们已经逝去,只是换了一种存在的方式与这个世界交流、沟通而已。本诗写出了异于常人的生命感,你能从中感受到蓬勃向上的力量和不轻易放弃的执拗;当一般人的目光只是停留在物象的表面时,我们的诗人早已用睿智的目光洞穿了它的本质。

黄平子读严力《现象》

——《新世纪诗典》4004

现象

严力

脚印是有体温的
我倒下
它独自往前
我闭眼
脸醒着

黄平子读诗:严力(诗人、艺术家)1954年生于北京。1985年从北京留学美国并于1987年在纽约创立“一行”诗刊(2000年停刊),2019年6月在纽约复刊。继续任主编。2018年出任纽约“法拉盛诗歌节”主任委员,同年出任纽约“海外华文作家笔会”会长。现象是指事物在发展、变化中所表现的外部形式。本诗写了三种现象。现象一、“脚印是有体温的”。脚印是人留下的。脚印的体温缘自人。脚印还有体温,说明这是刚刚留下的脚印。现象二、“我倒下/它独自往前”。脚印是人留下的。“我倒下”,脚印自然会终止。能够“独自往前”的,不可能是事实的脚印,只能是“我”的精神。臧克家在《有的人》中说:“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本诗写的,是不是这种情况?现象三、“我闭眼/脸醒着”,“我闭眼”承“我倒下”。有一个词语叫做“死不瞑目”,指人目的未达到,死也不甘心。这里用“闭眼”,是不是指死而无憾?如果是,脸上也就会安详、平静了。不过这里的“闭眼”也可以指休息、睡觉。“脸醒着”,指内心的宁静。
2022年3月20日20点01分

 

GEBRÜDER ZHOU – 张敬成 Zhang Jingcheng

3月 18, 2022

Zhang Jingcheng
GEBRÜDER ZHOU

Ich habe einige Bücher gesammelt,
von Lu Xun
und von seinem Bruder Zhou Zuoren.
Zuerst in einem kleinen Teil des Bücherschranks,
dann in einem großen Rahmen.
Ich hab die zwei Brüder
niemals getrennt.
Ich glaub ihre beiden Seelen im Himmel
haben auch nichts dagegen.

Alles in Rauch und Wolken verstreut.

Übersetzt von MW im März 2022

新世纪诗典作品联展#张敬成#(8.0)

《新诗典》小档案:
张敬成,男,1972年9月生于河南济源,中原诗歌节同仁,新诗典诗人,诗歌曾入选《佛城诗刊》、《泉诗刊》、《生活文摘》、《香港流派诗刊》、《雨露风》、《李锋评诗》、《君儿读诗》、《中国教师现代诗选》、《新世纪诗典》、《舌尖上的诗——2019中国口语诗年鉴》、《口语诗人为何必须战斗》等,著有散文集《暗夜明灯》、《巍巍王屋》,诗集《深夜,在路口》。
诗观:做现代人,做先锋诗人,怎么活就怎么写,撷取生活中事实的诗意。

伊沙推荐:有意思!在当前国际形势国内舆情下,特别有意思。汉奸身份,不该也并未影响二先生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但是终究成不了大先生这般的"民族魂",历史公正,文学有道。此诗对作者本人来说,属于另辟蹊径,十分可贵。

​况禹点评《新诗典》张敬成《周氏兄弟》:本诗写出了不少现代文学读者+书虫的共有体验。周大+周二,这兄弟俩的书就该放在一起,互为映衬,互为对照。同理——概念人儿写不出这首诗。这也恰是大先生和二先生的生平与作品留给今人的启迪。

黎雪梅读《新世纪诗典》之张敬成《周氏兄弟》:背道而驰的周氏兄弟,却在诗人的书柜里相依相偎:“从来没有让他兄弟俩/分开过”,诗中毫不掩饰对两位文学大师作品的尊敬与喜爱,足见诗人内心对他俩最终分道扬镳的遗憾和惋惜,只想尽一己之力帮助他俩“复合”,并设想“他们的在天之灵/也没什么意见”,因为在诗人看来,所有的恩怨情仇,在时间的长河里早该“一切都烟消云散了”。短短十行里不仅涉及文学与历史、还有自我意识的彰显,以及特立独行的诗歌精神与素养。

【亚坤评诗】
周氏兄弟
作者|张敬成
(内容详见新诗典今日推送)

坦诚讲,这首诗不太好评。

原因在于:这首诗涉及到的内容比较复杂。
最复杂的是:本诗涉及到一个史观问题。

历史是当下的历史!当然也是非当下的历史!历史是发生的历史,当然也是书写的历史!历史是活着的历史,更是死去的历史!

这里面的复杂性和特殊性问题,搞史学研究的人,应该深有体会。

从我的史学观角度讲,作为一个后学,审视前人的观念、行为、作品等内容时,我会尽力回到“事件本身”,直接呈示,而不会做价值评价,更不会做史学评判!

这倒不是说我本身没有观念或价值标准,而是自我进行“个体悬置”了!这也许是一种相对冷静的史学研究策略!

这首诗说的核心问题,其实就在这里。不管是文学史意义上的,还是政治观念上的,还是生活和情感上的,先不说对错,用作者的原话讲——“一切都烟消云散了”。
是否真的烟消云散了,我们暂且不讲。但,历史的真实性(发生史)影响逐渐弱化,历史的书写性(评价史)影响逐渐增强,这倒是不争的事实!

如果只从文学史的角度看,二周在自己的系统中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这个基本没有争论!

如果从时代行为的角度讲,这兄弟俩的选择差别可就大了。这里面牵涉到政治、价值观、时代处境、个人思想、命运等一系列问题。非常复杂!

但周作人亲日,并在伪政府工作这是事实!
这当然是致命的“污点”!

如果从生活和家庭的角度讲,周家兄弟,唯有周作人处理的最好!也做的最到位!这又是另一个层面的问题了!

不管怎么讲,本诗最终给了一个答案。这个答案,我本人也很认同。
那就是:
“从来没有让他弟兄俩/分开过/我想他们的在天之灵/也没什么意见/一切都烟消云散了”

我想他们如能看到今日之国运,应该感到欣慰!

(马亚坤.2022.03.18.上海)

伊沙主持 | 新世纪诗典11一周联展(2022.3.13——3.19)

伊沙主持 | 新世纪诗典11一周联展(2022.3.13——3.19)

NACH DEM FENSTERPUTZEN – 石見 Shi Jian

3月 17, 2022

Shi Jian
NACH DEM FENSTERPUTZEN

Ein Blauhäher
knallt gegen die Glastür,
fällt auf die Terrasse, liegt fünf Minuten,
dann kommt er torkelnd
weg.

2021-12-18
Übersetzt von MW im März 2022

新世纪诗典作品联展#石见#(2.0)

 

新世纪诗典11,NPC3月18日,4001首,1243人。第2个石见(美国)日

《新诗典》小档案:石见,1962年生于北京,八十年代末去加拿大多伦多留学工作,九十年代末去美国。从事的工作有跨国企业设计总监,纪录片编导,翻译,服装设计师及色彩设计师。2020 年开始写口语诗,并翻译诗作,是国际跨界诗人沙龙成员,2021年,诗作《雪天》入选《新世纪诗典》。摄影作品和诗作曾经参加年先锋诗人跨界影展,著有设计教程。喜爱旅行,摄影,和茶。

伊沙推荐:太棒了!这个扩大半月中纯诗的上品!4000首抵达后一个新的开端!提醒我们:在纷纭的乱世中,在时代的洪流中,一定要守住诗的窗口一一这才是诗人的本分!

况禹点评《新诗典》石见《擦完玻璃后》:动感、戏剧感,有趣。一首诗有其中的两条,也就足够不错。

黎雪梅读《新世纪诗典》之石见《擦完玻璃后》:太有画面感了!飞来的冠蓝鸟却在撞晕之后一瘸一拐地“走了”,可怜的鸟儿让人好笑又心疼,怪也只怪这玻璃擦得太干净了!诗人没有直接夸赞玻璃擦得有多么一尘不染,而是从鸟儿的误判导致撞晕的结果,侧面来说明玻璃擦得干净程度,充满了智性;而抓住鸟的细节来写,又无形之中增加了诗歌的趣味性,同时又留给读者无限的遐想空间,在一首篇幅精短的小诗里,能做到这些实属不易。

 

 

TESTAPPARAT – 蔡喜印 Cai Xiyin

3月 15, 2022

Cai Xiyin
TESTAPPARAT

Die Dampfbrötchen-Verkäuferin
kommt vorbei an unserer Tür,
fragt uns,
ob wir welche wollen.
Mutter wedelt mit der Hand,
das heißt nein.
Als sie weg ist,
sagt die kleine Schwester,
“Ihre Mantous sind nicht gut.”
Ich werde neugierig,
“Woher weisst du das?”
“Mama hat einen schlechten Magen,
wenn etwas nicht stimmt mit der Qualität,
wird sie sofort krank,
gleich nach dem Essen.
Das ist genauer
als jeder Test.”

2022-01-04
Übersetzt von MW im März 2022

新世纪诗典作品联展#蔡喜印#(4.0)

 

新世纪诗典11,NPC3月16日,3999首,1243人。第4个蔡喜印(湖北)日

《新诗典》小档案:蔡喜印,生于1966年10月,毕业于合肥工业大学勘查地球物理专业,工程师,有诗作入选《葵》、《新世纪诗典》、《1991年以来的诗歌》、《口语诗年鉴》、《先锋诗歌年鉴》等。

​伊沙推荐:本诗写的是贫困、艰辛、苦难吗?是,但是我们中国人不这么课题化,变成了眼前这首诗,不光这些,还包括忍耐、坚毅、苦中生趣,这才叫丰富,这才是中国人三观与诗学的高级。

况禹点评《新诗典》蔡喜印《检测仪》:久未读到蔡喜印,葵论坛时代的老朋友,再读新作,果然又厚重了许多。本诗写出一个事实——欧美人鉴别食物和养分多靠仪器,我们呢,多靠身体——此生吃的不靠谱东西太多了,于是自身的痛感也就成了另一种更精密的鉴别仪器,带着苦难和艰辛的光泽。

黎雪梅读《新世纪诗典》之蔡喜印《检测仪》:如果说检测仪对食品质量的检测靠的是经验,那么人的身体对它的检测完全靠的是体验,往往更直接更有效。如本诗所写的这种体验很多人都有,但如何将其转化为诗歌考验的却是诗人的功力。本诗滋味厚重,有对底层百姓的艰辛所动的悲悯之心,亦有亲人之间的关爱与呵护,还有种源自生活的冷幽默。相信不同的人读到这首诗时,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触动,这便是好诗的力量。

​韩敬源:俄乌战争掀起中国先锋诗人们的头脑风暴,比疫情掀起的还强,今天授课讲到情感态度、个人经验和生命智慧在诗中的作用,但忘记了其局限性,经验使人追求“正确”,本诗真是一反常态,切入被遗忘或者本没有的死角,可引发新的启示。

​【亚坤评诗】
检测仪
作者|蔡喜印
(内容详见新诗典今日推送)

这又是一首带有中国文化属性的,体现生命幽微质感、生活细节画面和精神丰富肌理的好诗。
这几天新诗典推送的诗,已形成了一个“小组合”。即:深入中国传统文化内部,立足民间、乡土和历史,深挖民族心灵史背后的内容和精神。

这种拨开面纱,直达精神本质的诗(不管是精华的,还是糟粕的),在当前的语境下,都很有意义。也很及时!

就本诗而言,有三点可以说一说。

1.标题“检测仪”,很显然,在诗中,它是一个精准“意象”。指向的内容是诗中作者母亲的“胃”。老母亲的“胃”,从本质上讲,它指向的是一种“民族之胃”、“生活之胃”,更是一种“生命之胃”。

诗中母亲的“胃”不好,它像检测仪一样,精准预测着“食物”的好坏。

你要明白,“胃”这个概念,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深厚的“精神况味”。它是很复杂的。既可以是功能上的,也可以是文化上的,更可能是精神上的。

虽然诗中只写的是食物,但通读之后,我还是体会到了更复杂和幽微的“味道”。
这是由“胃”的广阔空间感和强悍生命力所带来的一种感受。

2.本诗除了是一首文化诗之外,它明显还具有生命的质感!这是一首活出来的诗!一切的“生命况味”都存在诗核——母亲的胃里。

同时,要特别强调的是:它还是一首批判诗。

作者通过写“卖馒头女人”做的馒头质量不行,进而指向了一个“中国胃”的反应。在这里,我明显读到了作者的价值判断。

这样看,本质上,它又是在“批评”,如果基于文化的意识,它也是在“批判”。

一个具有无限空间、无限容量、无限内容,更具有复杂情绪、复杂情感、复杂文化的“中国胃”。这真是“检测仪”一般透析的“胃”!

(马亚坤.2022.03.15.上海)

 

NEUJAHRSGELD – 虎子 Huzi

3月 13, 2022

Huzi
NEUJAHRSGELD

Als ich klein war, waren wir arm.
Mond-Neujahrsgeld, das waren vielleicht ein paar Mao,
also ein Bruchteil von einem Yuan.
Meine Eltern haben es lang vorbereitet,
ich hab sie oft gehört,
sie haben gestritten,
wem geben wir mehr,
wem geben wir weniger.
Zum Schluss hat natürlich
meine Mutter entschieden.
Später hab ich gemerkt,
bei Verwandten, die ihm wichtig waren,
da hat mein Vater offen etwas gegeben,
und dann hinterm Rücken von Mutter
heimlich noch einmal etwas dazu.

Übersetzt von MW im Maerz 2022

新世纪诗典作品联展#虎子#(9.0)

 

伊沙推荐:换个角度想想:本诗所写内容,原本只属于不分行的文字:散文、小说、日记、回忆录、传记,便知道口语诗让诗拓宽了多少,文体的表现功能增强了多少。

新世纪诗典11,NPC3月14日,3997首,1243人。第9个虎子(河南)日

《新诗典》小档案:虎子,本名周海涛,河南南阳人,1962年出生。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中原诗歌节同仁。《新世纪诗典》诗人,有诗作收入《中国口语诗年鉴》2018卷、2019卷,《中国先锋诗年鉴2018卷》、《2019年中国诗歌排行榜》等。著有诗集《时光碎语》。

晏非跟读《新世纪诗典》| 2022.3.13诗人虎子《压岁钱》
曾几何时,过年的诱惑除了能吃好吃的,穿新衣服外,还有就是可预见的压岁钱。这在今天的小孩那里绝对不可同日而语。今天的小孩感受一定是轻飘飘的,得来全不费功夫,也自然失去了那种深刻的记忆。这种记忆与特定年代的贫穷有关,与远疏亲近有关,与人情世故有关,如今读来,那些争吵和区别对待更多的化为了折射变迁的光。最后五句像是盖上了一个清晰的水印,让前面有关压岁钱的絮语更加立体,景深感强烈!

 

STERNENHIMMEL – 叶臻 Ye Zhen

3月 9, 2022

Ye Zhen
STERNENHIMMEL

er ist eingesperrt im verhörraum,
sieht mich stehen am fenster, ich starr in den pechschwarzen himmel
er fragt, ob es sterne gibt,
ich sage, nein

er reibt sich die glatze mit der linken hand,
dann mit der rechten,
sagt, in der nacht als ihr mich hereingebracht habt,
da war der himmel
noch voller sterne

2021-08-24
Übersetzt von MW im März 2022

新世纪诗典作品联展#叶臻#(16.0)

 

新世纪诗典11,NPC3月10日,3993首,1243人。第16个叶臻(安徽)日

伊沙推荐:这是人道主义的悲悯之心在一位罪犯或犯罪嫌疑人身上所产生的诗意,这个可以有,属于现代文明。前一段舆论打拐,对于人贩子,我有一句话差点脱口而出:应该恢复古代凌迟之刑(古代判的就是这个刑)一一我忽然又想到,我曾经说过:有凌迟之刑的朝代应该灭亡一万次。便将此话咽下去了,文明与野蛮的界线究竟何在?值得我们事事处处常思考。

况禹点评《新诗典》叶臻《星空》:把人身上的社会符号掩去,只留下最本真的,然后呈现它。这是现代诗必须要过的一关,许多当代作者做不好,不妨拿叶臻的这一首作为学习的范本。

黎雪梅读《新世纪诗典》之叶臻《星空》:也许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憧憬,是每个人内心不懈地追求,哪怕他(她)是个坏人或罪犯,这样的追求也依旧难以泯灭。本诗从一个执法者的角度写犯罪嫌疑人,没有激烈的立场冲突,也没有呵斥与谴责,却道出了人性的真实与复杂,亦不乏一丝温情与悲悯,这也正是诗歌最有力量、最打动人心的地方。

 

 

EINES TAGES, EINE JÜNGERE SCHWESTER – 丁小琪 Ding Xiaoqi

3月 8, 2022

Ding Xiaoqi
EINES TAGES, EINE JÜNGERE SCHWESTER

Eines Tages hat eine jüngere Schwester
ein leuchtend grünes Kostüm getragen,
grün wie eine Melone. Ich frag warum,
sie sagt, mein Mann hat mich betrogen,
und ich geh so zu seiner Familie,
ich will, dass das allen bei ihnen auffällt,
was er aus mir gemacht hat.

Übersetzt von MW am 8. 3. 2022

新世纪诗典作品联展#丁小琪#(3.0)

 

新世纪诗典11,NPC3月9日,3992首,1243人。第3个丁小琪(河南)日

《新诗典》小档案: 丁小琪,女,南阳人,60后。声乐教师,诗人,历史文化随笔作家。出版有诗集《花儿开在月光下》《爱情伸长了手》等。

伊沙推荐:继续过三八,推荐一位中国女诗人,本诗属于女人写、写女人,算是女性诗歌。祝《新世纪诗典》全体女诗人节日快乐!这是丁小琪的3.0,她从1.0到2.0,用了五年;从2.0到3.0,用了四年一一以往我要列举出来,一定是带批评的,今天不,在经历了开年以来公共话题密集期中国诗人(包括少数外国诗人)相互强迫症式的自虐之后,我意识到不强求一律才是人性,才是尊重,才是美德,每个人请按自己的节奏来!

​况禹点评《新诗典》丁小琪《有一天,一个妹妹》:女性不容易,以幽默来这样表现愤怒的女性更了不起,同样,意识到捕捉这样的情节入诗的作者同样具备了现代诗的大心脏。

黎雪梅读《新世纪诗典》之丁小琪《有一天,有一个妹妹》: 一个被老公背叛了女人,只能以一身绿衣去婆家表示抗议,不免令人心疼又心酸。本诗反映的是现代人婚姻家庭中并不鲜见的实际问题,并有一定代表性,同时也带给人启发与深思:虽然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好了,可经营一段婚姻的难度却提升了。

【亚坤评诗】
有一天,一个妹妹
作者|丁小琪
(内容详见新诗典今日推送)

哈哈!太好玩了,我读笑了。
曾几何时,我们读现代诗,更多的是沉重、悲伤、反思、批判等偏内化的情绪。现在,随着口语诗的发展,越来越多偏向“智性”、“幽默”和“解构”的诗开始进入我们的视野。应该讲,这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

试问:
如果你觉得一个人站在黑暗中哭泣是一种“深度情感”释放,那么当一个人给你讲一段脱口秀,你开怀大笑,而他笑着笑着,却流泪了,这是不是一种“深度情感”?

试问:
当你聆听贝多芬音乐的“沉重命运”或肖邦音乐的“极致抒情”时,你觉得这很艺术。那么当你聆听莫扎特的“松弛”、“纯净”、“幽默”和“含着眼泪欢笑”时,请问这是不是艺术?

归根结底,现代诗的发展,不会因为一种思潮的影响,或者一种诗歌审美的“凝固”与“偏见”而停止“自我内部更新”的步伐。它一定会站在“诗歌身体内部”不断推陈出新!

回到这首诗,我们也可以看到一些有意义的东西。

1.这首诗的标题是整首诗的第一句。
我的写作经验告诉我:一首诗的标题、起始句和收尾句是最难整的三个部分。

其中标题尤其难搞!很多写作者,当标题难以确定时,他会直接选择诗里的一句或第一句作标题。这个很常见!这首诗就是。这未尝不是一个办法!

2.这首诗给我们的第一感觉是很松弛、很口语、很生活、很幽默、很简单。

但我想问的是:在现代快餐文化盛行的现实环境里,你觉得这首诗真正的“情感本质”和“内核指向”是什么?
你觉得它的本质轻松么?幽默么?它真正的现实意义是深刻的,还是浅薄的?

(马亚坤.2022.03.08.上海)

伊沙主持 | 新世纪诗典11一周联展之女诗人小辑(2022.2.16——2.28)

伊沙主持 | 新世纪诗典11一周联展之女诗人小辑(2022.2.16——2.28)

 

EINSIEDLER AUFGESUCHT, NICHT ANGETROFFEN – 梅花驿 Meihua Yi

3月 6, 2022

Meihua Yi
EINSIEDLER AUFGESUCHT, NICHT ANGETROFFEN

Wir gehen in die Berge, Hundertjährigen-Suche.
Ein alter Mann sitzt vor der Tür
beim Körbeflechten.
Wir fragen ihn nach seinem Alter.
Der alte Mann sagt, 97.
Als er erfährt, warum wir kommen,
sagt er, ihr seid ein bisschen zu spät.
Seit ein paar Tagen gibts keinen mehr.
Kommt in drei Jahren,
vielleicht könnt ihr dann einen sehen.

2022-01-27

新世纪诗典作品联展#梅花驿#(24.0)

 

伊沙推荐:古题新写,也是口语诗的一类,但并不一定通向新古典。广西巴马村的阴影不散,这年头啥不造假?连寿星都造假,所以别当真,而本诗用一种轻松调侃的口气在写,恐怕也是没当真。

况禹点评《新诗典》梅花驿《寻隐者不遇》:“隐居”和鼓吹长寿,似乎是这二十年的俗尚。承平日久,人想长生,可以理解。像此刻正满腹心思、一团乱战的“熊大”“熊二”的国民肯定是没心情作此想。国人好福气,国人同时也好无聊,幸好作者借高龄老人之口幽上这一默,赋予了城乡接合部时代以智性。

黎雪梅读《新世纪诗典》之梅花驿《寻隐者不遇》:题目来自古诗名,扑面而来的古风既神秘又吸睛。内容完全是现代感十足的口语诗,将“寻百岁老人”的过程写得富有戏剧色彩,虽然我国人口的平均年龄已达七十岁左右,但真正要找到一位百岁老人也不是件容易的事。也许寻找的结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参与这一过程当中的乐趣。结尾处那位九十七岁老人所说“三年之后再来/没准能见到百岁老人”,这既是对寻访者给予善意的心理安慰,也流露出自己能长命百岁的自信。看似写人记事,实际上也是对人的观察与思考,“失望”与“希望”交织,也令本诗滋味醇厚,如品醴酪。

【亚坤评诗】
寻隐者不遇
作者|梅花驿
(内容详见新诗典今日推送)

读这首诗,脸上不自主露出会意的微笑。这可能就是“诗歌整体气质”带来的一种心理感觉。

就我个人而言,本诗可以说两点内容。

1.诗歌的标题为:寻隐者不遇。从我的阅读经验上看,“古题新用”在现代诗写作中,还是比较常见的。也许,从一定意义上讲,它能满足诗人向中华诗歌本源进行“追溯”和“应答”的“内在期待”。

即使进入二十一世纪,我们已经处在非常当代的诗歌环境中。我还是认为“那遥远的回声”是一种“诗歌基因”,它一直都活在每一个诗人的精神本体中。这甚至形成了一种“当代招引”!
虽然现代性诗人已经普遍不再写古体诗,但它一定在!最起码它一直存在我的体内,而且还在一直起作用!

本诗标题用得很巧!标题的“古典空间”和作者写的现代性内容非常“同和”。它们基本没有突兀感!很和谐!
我的体会告诉我:“古题今用”,或者更深一步“古诗今译”,其实并不容易操作!很容易适得其反!这里面牵涉到很复杂的“语言、语境、内容等诠释和转换的问题”。这个问题以后可以再讨论!

2.现代诗写作,想写得很松弛、很幽默,甚至产生一种“智趣”,其实很难。这首诗恰恰就有这样的优点。语言看似“漫不经心”,好像既没有发力,也没有太多情绪和情感释放,但就是在这种平实的语言中,诗歌内核已经推进完成了。这就是“释放的好”!“化而无觉”!

我个人的诗歌写作,有很长一段时间,一直掉在“沉”和“重”里,想飞,但飞不起来。一直到现在,其实还有一些!这其实就是“习惯性发力”的问题。本质上,跟“心性”和“成长”有关!

本诗语言松弛,非常生活化,带着一种智性和幽默感。尤其值得学习的是:诗的幽默不是作者硬加入的,而是依靠一个九十七岁的老人之口自然阐述的。这种松弛和幽默的质感巧妙地增加了“生命的厚度”!

一种当代生活意义上的“生命禅诗”!

(马亚坤.2022.03.05.上海)

伊沙主持 | 新世纪诗典11一周联展(2022.2.27——3.5)

伊沙主持 | 新世纪诗典11一周联展(2022.2.27——3.5)

 

ALS ES KRACHT IN KIEW – 湘莲子 Xiang Lianzi

3月 4, 2022

Xiang Lianzi
ALS ES KRACHT IN KIEW

1

Meine Tochter schreibt zehn Emails
an ihre Doktormutter
dann kommt erst die Antwort:
Keine Sorge,
das ist noch nicht das Schlimmste.
Meine Mutter ist Professorin in Moskau,
meine Tochter vermietet ihre Gebärmutter.

2

Meine Tochter heult,
fürchtet, dass ihre Professorin sich umbringt.
Früher sind sie von Achmatovas Gedichten
auf den 2. Weltkrieg gekommen,
dann auf Stefan Zweigs “Die Welt von Gestern”.
Diese Wütenden und das Gejohle der Invasoren!
Und als eine, die weint,
verehrt sie Achmatova,
aber sie wird wie Zweig
sich die Pistole
an die Schläfe setzen!

3

Meine Tochter schreibt wieder Emails,
rät ihrer Professorin, rasch wegzugehen,
zu einem behördlich bereitgestellten Schutzraum,
aber die Professorin sagt nein.
Sie glaubt nicht an russische Raketen,
sie will den Palast der Kunst nicht im Stich lassen,
in der Sowjetunion eine der drei größten Akademien,
sie will bleiben.
Meine Tochter sagt, bitte malen Sie
eine chinesische Flagge, hängen Sie die vom Fenster!
Die Professorin tippt ein Smiley,
danke,
mein Kindchen,
pass Du auch gut auf,
auf Dich und Dein Kind.

4

Am Sonntag
geht die Professorin mit dem Studenten Viktor
in die Sophienkathedrale.
Viktor sagt,
von heute an
wird er nie wieder Russisch sprechen.

Kind!
Was kann Russisch dafür,
was kann der Kiever Rus für das Ganze?

Meine Tochter erinnert sich,
als sie zuerst auf Ukrainisch unterrichten sollte,
hatte die Professorin oft so protestiert.

2022-02-24-27

Übersetzt von MW, 4. 3. 2022

新世纪诗典作品联展#湘莲子#(31.0)

 

《新诗典》小档案:湘莲子:我的女儿曾在基辅留学八年,我无时不在为乌克兰祈祷!

伊沙推荐:俄乌战争爆发已八天,我的立场似乎已经天下知,咦!怎么推了一首挺乌之作?很奇怪吗?一个泛诗论者的立场归根结底只能站在诗这一边,之所以会选本诗,与其挺谁无关,与其新鲜有关,人家有途径搞到第一手材料,而不是分行的新闻(还有假新闻呢)。

况禹点评《新诗典》湘莲子《当基辅传来爆炸声》:滋味复杂的一首复调之作,没有非此即彼简单的对错,只有无尽的哀伤。这是所有善良者的悲恸,诗就该这样,回到《圣经》时代即是这样——“我心里甚是忧伤,几乎要死。”

黎雪梅读《新世纪诗典》之湘莲子《当基辅传来爆炸声》:好诗!这是来自乌克兰首都基辅最真实又新鲜的第一手材料,全诗分四节,每一节都写到女儿与恩师在战争期间的沟通与交流,女儿对恩师的关切与担忧跃然纸上。本诗亦涉及诗歌背后某些复杂的文学、历史及政治方面的内容,庞大的题材却处理得十分得心应手,文字功力着实很不一般;内涵丰富而有厚重,既有现实意义更有历史价值,读之内心收到极大触动与震撼。愿战争早日结束,愿百姓不再受苦!

韩敬源:来自战火中心的切肤之感,一个母亲的担忧和惊恐在具体真实的生活中提供了年轻一代未曾有的贴肉的生命震撼,也是这种“体验”成就了诗——最好一生都不要有这样的体验,愿世界和平!

伊沙主持 | 新世纪诗典11一周联展之女诗人小辑(2022.2.16——2.28)

伊沙主持 | 新世纪诗典11一周联展之女诗人小辑(2022.2.16——2.28)

 

 

 

 

ODD JOBS POETRY: HORROR MOVIE – 徐江 Xu Jiang

3月 3, 2022

Xu Jiang
ODD JOBS POETRY: HORROR MOVIE

me in 1971, 4 years old
sees 54-year-old me in the mirror

predicts people spend every day
between smog and virus

Translated by MW, 3/3/22

新世纪诗典作品联展#徐江#(34.0)

 

新世纪诗典11,NPC3月4日,3987首,1243人。第34个徐江(天津)日《新诗典》微信版:徐江,1967年生。著有诗集《徐江的诗》《黄昏前说起天才》《杂事诗》《杂事与花火》《我斜视》、诗学专著《现代诗物语》《这就是诗》等20多种。1991年创办同仁诗刊《葵》。 五次获《新世界诗典》李白诗歌奖,曾获首届亚洲诗人奖、《世界诗人》2006年度国际最佳诗人。庄生诗歌奖2021年得主。伊沙推荐:这是一首叫人开脑洞的诗,1971年,我们物质匮乏,但环境洁净,现如今,我们物质充盈,但环境黑暗,那时若有一个孩子预言了现在,就是恐怖片。在机械写实主义甚嚣尘上之际(在口语诗人中),这首角度刁钻的超现实诗尤其可贵,老诗人们依然在对中国现代诗做着积极的贡献。​转徐江自评:老妈家的旧地砖起幺蛾子,刚和装修师傅讨论翻修方案,悉心算来,连装修、带挪书搬家具,还可能要尽快租房周转,都是让人“望而生畏”的琐事,送走师傅,看到今天推荐本诗。过去听说人一过中年都累,不以为然。体质下降后,觉得处处如此。经此感受之后,再看世间诸事,更多了一分敏感上的体认,也多了一分对我等人类自以为的各色智慧摸高的解嘲。还是那句话,群情瞎激奋的岁月漩涡里,勉力多写才是硬道理。司马迁这么做的,老师任洪渊这么努力过,老朋友伊沙一直这样做,我会继续努力。黎雪梅读《新世纪诗典》之徐江《杂事诗.恐怖片》:人们常说的“一语成谶”大概如此吧,当年“四岁的我”对“54岁的我”所说的预言,看似难以置信和荒诞不经,却在今天都一一应验,甚至可能比预言的情形更为严重和可怕,这便是我们这个时代及人类的尴尬处境。所以在我看来这不仅是超现实主义的诗歌,也是写实主义的诗歌。让人们意识到人类若是继续放纵自己的行为,我们每一个人就不仅仅是恐怖片的观众了,而是会成为恐怖片里一个个惊恐不安的角色。本诗写得智性而又节制,语言虽不激烈却令人警醒,寥寥数行却意味深长。【亚坤评诗】杂事诗·恐怖片作者|徐江(内容详见新诗典今日推送)这是一首超现实主义诗作,又是一首现实主义诗作。说它是超现实主义,是因为作者是站在自己的“心象”中来进行诗歌叙事的。他把54岁当下的自己“穿越”到4岁这个年龄来说话!54岁的当下,是现实的,是可感的。而4岁的自己是超现实的,是一种“心象”。这种“心象移位”的写作方式,无形中增加了这首诗内部的“精神力”。试问:对当下现实“毒霾”和“病毒”的“喻示”和“批判”,是“四岁孩子”说出来更有力,还是当下54的作者本身说出来更有力?说它是现实主义,是因为它本质上指正的还是“现实生发的问题”。不管是“毒霾”还是“病毒”,它都不是50年前发生的突出问题,而是当下存在的突出问题。这样看,这种由“诗中主角”(四岁心象)代替“现实本我”(五十四岁实象)说话的写作方式,是一种超现实的“写作策略”。我的体悟,从精神本质上讲,这首诗仍是一首“批判诗”和“反思诗”。你看,不管站在四岁孩童的视角,还是站在现实成人的视角,当下的现实环境和正在发生的事情,都是一种“恐怖片”。一首真正意义上的“文明之诗”!(马亚坤..2022.03.03.上海)

伊沙主持 | 新世纪诗典11一周联展之女诗人小辑(2022.2.16——2.28)

伊沙主持 | 新世纪诗典11一周联展之女诗人小辑(2022.2.16——2.28)

 

WARUM NICHT TANZEN – 唐欣 Tang Xin

3月 3, 2022

Tang Xin
WARUM NICHT TANZEN

Neujahr Da sollt man was schreiben
Aber Was eigentlich Der Heimatort ist
von Mikroben erobert Was soll ich reden
Das ist schwer zu sagen Und die großen Länder – Beziehungssorgen
Die schauen nicht so schlimm aus
Wie die von den Nachbarn Die über
90jährige Tante seufzt Schon so lang
war nichts mehr da das einen freut Auf
einmal im WeChat sagt einer Warum
nicht tanzen? Hm, gute Frage Stimmt
Eine gute Antwort Warum nicht tanzen
Also Probiert man Die alten Glieder
zum Tanzen zu bringen Aber die Tochter
sagt dazu Das ist richtig schrecklich

Januar 2022
Übersetzt von MW am 3. 3. 2022

新世纪诗典作品联展#唐欣#(34.0)

《新诗典》小档案:唐欣,1962年生于陕西,现在北京石油化工学院任教。新诗典资深诗人。

伊沙推荐:在集体无意识的洪流中,更能看清唐欣的价值,他是最具个人性的中国诗人之一,在其诗中有一个活生生的唐夫子,浮躁年代读书则明的典型,恶意误解者不管,善意者不要误解我的意思,老唐的存在可以此联句概括一一躲进小楼成一统,窗含西岭千秋雪一一正是当前最好的存在。

况禹点评《新诗典》唐欣《何不跳舞》:年初岁尾,市井和官媒都最易热闹,但于敏感者,却又往往是心情黯淡感慨时。读本诗发现老唐和我一样,也有着近似的感受。“何不跳舞”是亮眼一问,心情为之一振。“太可怕了”是女儿之口自黑,但对于清醒者,自黑也未尝不是另一种自嗨。

黎雪梅读《新世纪诗典》之唐欣《何不跳舞》:是啊,“何不跳舞”?如果跳舞能让人忘却烦恼和忧愁,能让人开心快乐,何乐而不为呢?可现实是,当你真正“舞动起自己的老胳膊老腿”,却让你最亲近的人都难以接受,在她(他)们看来“太可怕了”,于是乎就如同当头被泼了一瓢凉水,顿时兴味索然。现实就是如此,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快乐也变得越来越少,施展个人的喜好也不得不考虑他人的感受,这便是现实生活的矛盾。本诗道出了“他”日常生活与写作中的困惑与冲突,袒露的是真实可感的内心世界,委婉细腻却不乏幽默风趣,语言的纵深感值得反复学习与品味。

​【亚坤评诗】
何不跳舞
作者|唐欣
(内容详见新诗典今日推送)

昨天和今天,新诗典推送的都是成熟诗人。成熟诗人的作品都有很强的自我特征。他们往往能给后学一种“启示”!
随着我自己逐渐进入诗歌内部进行诗评,这种感受变得越来越强烈。

我评诗,除了会针对诗歌本身说一些个人体会外,还想依据诗歌内容,适度拉深,说一些延展性的问题(只对个人有效的问题)。这里面必然充斥着我的局限性、独特性和偏见性。

就本诗来讲,我想说三点体会。

1.一首好诗,它往往具有时代的“预见性”。诗人需要训练一个核心能力,即:“个人心理能量”容纳“时代能量”的能力。这看起来,好像是不可能完成的事情。就我本人观点讲,其实不然。有很多诗,它的指向其实都是“超时代的”。也就是说,它们的“诗核”能量是超前的,往往具有前瞻性和预见性!

这首诗,如果结合写作日期看(作者标注的是一月,也许是一月底,丰县事件已发生了),再结合今年一月底(丰县事件)和二月(俄乌战争)发生的事情看,我们就能明白。它其实是一首“预言”。

2.本诗的情绪,其实是偏“内收”的。甚至,有一点点“颓丧”(这是由本诗的内部精神决定的)。一定意义上讲,也是由新年期间,作者的“内部情感”决定的。弥漫在诗中的“低情绪”,甚至其内容的“反讽”意味,一直持续到结束(尤其是结尾)。

这种感觉,已经形成了一种事实上的“荒诞感” 。它基本把新年之下,群体心理的“病症”给解构了!

3.这首诗的形式也很有意思的。我以为:当前环境下,诗歌的结构和形式是一个很值得讨论的问题。

就唐欣老师的诗歌形式讲,他特别喜欢用空格。这种方式也许有的人不喜欢,但它很容易造成一种内部节奏的跳跃感。有时甚至是“断层感”。我甚至认为这几乎已经形成唐欣老师的“诗歌标签”(虽然也有不少人这么用)。
这首诗的分段和空格,很讲究,很有意思!有心的人,自然会细细体会。

(马亚坤.2022.03.02.上海)

伊沙主持 | 新世纪诗典11一周联展之女诗人小辑(2022.2.16——2.28)

伊沙主持 | 新世纪诗典11一周联展之女诗人小辑(2022.2.16——2.28)

 

EUPHRAT-PAPPEL:侯馬 Hou Ma

3月 3, 2022

Hou Ma
EUPHRAT-PAPPEL

Du bist die Meisterin der Trauer, die aus Wunden weint.
Die Meister-Asketin, die Schönheit von Falten und Narben her kennt.
Die Meister-Überlebende, die ihre Krone abwirft.
Die Meisterin der Anmut, die Weidenblätter trägt in der Jugend, Pappellaub in mittleren Jahren, Ahornblätter im Alter.
Sie sagen, du seist im Alter am schönsten.
In Wirklichkeit bist du am schönsten als Tote.
Du einsamer Laubbaum!
Deine Schönheit ist weit entfernt von der Schönheit der Massen.
Du Meisterin der Freude, die nicht daran glaubt, dass sie stirbt!
Du Meisterin des Düfte, die aus der Wüste das Meer destilliert!
Du Meisterin der Kunst des Alterns und des Todes!

2021-11-05
Übersetzt von MW am 2. März 2022

新世纪诗典作品联展#侯马#(33.0)

 

新世纪诗典11,NPC3月2日,3985首,1243人。第33个侯马(内蒙古)日

伊沙推荐:纷纭乱世中,几位求道派老诗人稳如泰山,稳健在这时显出了价值,其中侯马这一首在文本上最为完美:情感之饱满,视角之独特,修辞之新颖,是脱态于传统咏物诗而创造出的纯度厚度至高的现代抒情诗,当居半月亚军。

况禹点评《新诗典》侯马《胡杨》:此诗看得人不禁称奇——1.“大师”一词自打在汉语里沦为常用词以来,词性已从最初的高评级别降为自带喜感、具备一定反讽效果的词汇,使用它,会具备一定的风险。迄今为止,包括译诗在内,以前只有在策兰《死亡赋格》中“死亡是来自德国的大师”,该词的使用最为郑重。本诗在我所读的佳作里堪称第二次完美使用,也是汉语里的第一。2.本诗采用了欧化语态,与习见的侯马诗歌中的日常风格大异,当然对于我来言不算意外,也正好借此提及大家注意到侯马气质中现代式维美与抒情这一元。

黎雪梅读《新世纪诗典》之侯马《胡杨》:在一般人的眼里,胡杨给人的印象无非是“生而三千年不死,死而三千年不倒,倒而三千年不朽”,像这样三生三世的神奇生物,人们看到的只是它顽强的生命力和动人心魄的美丽。而在诗人侯马的眼里,胡杨的形象是如此丰富而又立体,它简直就是无所不能的“大师集合体”:“悲情大师”、“苦修大师”、“生存大师”、“风度大师”、“欢乐大师”、“芳香大师”及“审美大师”,对胡杨的审视由表及里、由内而外,由物质到精神,突破了胡杨作为一传统的诗性意象,而给予其新鲜可感、意蕴深邃的内涵;在诗人笔下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具有“自然属性”的胡杨,更多的是它身上所具有的“人性”和“神性”,这也是我所见到的对胡杨的最高礼节的赞誉。同时诗人将对胡杨的赞美 ,对生命、衰老与死亡的豁达,以及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等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情感内敛而不张扬。这些因素纵横交织,读后无不令人灵魂震颤,进而思绪万千……

​【亚坤评诗】
胡杨
作者|侯马
(内容详见新诗典今日推送)

这首诗真是绝了!这真是典型的经典化写作!我甚至觉得作者这首诗就是奔着经典化写作方向去的。写得太独特了!太有质感了!
如果仅仅是把“胡杨”的生命形态写好也就算了,问题是诗歌的内核比这一层高很多啊。它写的是“生命形态”问题啊!甚至把“生命形态”还拔高了一个层次,写的是“哲学-道”的问题啊!真得不佩服不行!

仔细读这首诗,真能学到好多东西。这就是成熟写作者的心性、思想、精神、审美、文化等高度提纯后的结果!

一个晚上,我多次盯着手机读这首诗。实在找不出什么破绽。它可以说的点实在太多了。就这样,一直过了十二点,我都没有下手。
实事求是讲,这首写胡杨的诗,基本打破了当前“胡杨”写作的所有“内容模式”。从这个角度讲,这首诗写作角度之“刁钻”可见一斑。
写胡杨生命体变化形态的有很多,但把具象的生命体变化形态(可视的)和各种抽象的“大师”链接起来,进而沉淀出如此深度的“生命况味”,还真从未见过!真是绝了!

我一直有关注和跟读侯马老师的作品。这首诗让我心里一惊!原因是:我感受到了作者明确的求变思维和现实突破。
事实上看,这首诗确实是变了!它突破了!

语言技巧的娴熟、结构安排的匠心、诗歌修辞的独特、精神高度的提纯、审美思维的质感,共同造就了这首诗的“突破”(如果和作者其它经典作品类比的话)

对于一个成熟且知名的写作者来讲,特别是对于侯马老师这种经典化写作意识很强的作者来讲,每一首诗的亮相都是一次“登山”。它其实是有“风险的”。
这一首,毫无疑问,提供了一种新的质感和审美境域!
我还想说,技巧真是太好了!这首诗真不知是一气呵成的“灵感之作”,还是苦心孤诣后的“雕刻之作”。
诗中每一个与“大师”相互对应的修辞和细节,都是如此精准。它们彼此之间“内部精神”还是相互连通的”。同时“内部力量”也是相互“挤压的”。这种矛盾的冲突和统一,形成了很高的“精神效能”和“美学效应”!

真是一首对生命进行极致化抒情的作品!
我就先说这么多!

(马亚坤.2022.03.02.上海)

​黄平子读侯马《胡杨》

——《新世纪诗典》3985

胡杨

侯马

你这从伤口流泪的悲情大师
以皱褶和皱裂美容的苦修大师
自断树冠的生存大师
携柳叶之童年杨树叶之中年
枫叶之晚年的风度大师
人们以为你晚年最美
其实你死后最美
你这孤独的乔木
远离众美的最美
你这不相信最后一次死亡的欢乐大师
在荒漠中萃取大海的芳香大师
衰老与死亡的审美大师

2021、11、5

黄平子读诗:侯马,1967年生于山西。最新出版诗集《夜行列车》(中国桂冠诗丛第三辑),2022年获第十一届NPC李白诗歌成就奖。现居呼和浩特。“你这从伤口流泪的悲情大师”,胡杨流的当然不是泪,是盐。当体内盐分积累过多时,胡杨会从树干的节疤和裂口处将多余的盐分自动排泄出去,形成白色或淡黄色的块状结晶,称“胡杨泪”或“梧桐泪”,也称“胡杨碱”。“以皱褶和皱裂美容的苦修大师”,指胡杨条裂状的树皮。“自断树冠的生存大师”,当胡杨树树龄开始老化时,会逐渐自行断脱树顶的枝杈和树干,最后降低到三、四米高,依然枝繁叶茂,直到老死枯干,仍旧站立不倒。“携柳叶之童年杨树叶之中年/枫叶之晚年的风度大师”,胡杨树树叶奇特,因生长在极旱荒漠区,为适应干旱环境,生长在幼树嫩枝上的叶片狭长如柳,大树老枝条上的叶却圆润如杨。故胡杨有“变叶杨”、 “异叶杨”之称。胡杨叶如枫叶,到了秋天就会变黄、变红或者变褐。“人们以为你晚年最美/其实你死后最美”,这大概就是人们常说的:“生而不死一千年,死而不倒一千年,倒而不朽一千年,三千年的胡杨,一亿年的历史!”“你这孤独的乔木/远离众美的最美”,因为远离众美,所以孤独。因为孤独,所以有了与众不同的美。“你这不相信最后一次死亡的欢乐大师”,胡杨的死亡就是重生,像凤凰涅槃一样。“在荒漠中萃取大海的芳香大师/衰老与死亡的审美大师”,胡杨是沙漠的守护神,活着,美。死了,也美。
2022年3月2日22点09分

伊沙主持 | 新世纪诗典11一周联展之女诗人小辑(2022.2.16——2.28)

伊沙主持 | 新世纪诗典11一周联展之女诗人小辑(2022.2.16——2.28)

 

 

RAUCHEN LERNEN – 蓝狐 Lan Hu

2月 25, 2022

Lan Hu
RAUCHEN LERNEN

Der Papa von meinem Cousin raucht nicht,
der junge Cousin kann keine Zigaretten stehlen,
also dreht er sich welche aus Laub
und raucht sie mit Spielkameraden.
Andere haben gelernt zu rauchen,
dem Cousin hat man wegen Vergiftung den Magen ausgewaschen,
er hat es sich bis heute nicht angewöhnt.

Übersetzt von MW im Februar 2022

新世纪诗典作品联展#蓝狐#(2.0)

 

新世纪诗典11,女诗人小辑之十一,NPC2022年2月26日,3981首,1241人。第2个蓝狐(内蒙古)日

《新诗典》小档案:蓝狐,原名:吴晓雪,女,汉族1968年生人。现居呼和浩特。作家、心理咨询师。喜欢口语诗,努力学习、创作中。

伊沙推荐:​抽树叶,事实的诗意,如此学抽烟,果然爱不上,我很怀疑诗中学会者,是这一次学会的,莫说通过抽树叶,就是抽真烟,初学者也得经过多次才可学会。

黎雪梅读《新世纪诗典》之蓝狐《学抽烟》:“堂弟”学抽烟却不幸“中毒洗胃”,这个代价确实大了点。想起我小时候看大人们抽烟也好奇地跟着吸了一口,呛得我半天没缓过神来,从那以后再也没敢碰过烟。类似这样学抽烟的故事可以说每天都在上演,能够抚今追昔以诗歌的形式呈现的,却并不多见。可见诗人对诗歌的素材进行提炼加工的能力极佳,一个真实而又令人深思的故事,带给人的是质朴而又从容的阅读感受之外,更有一种穿越时空的厚重感。

 

俄国侵略乌克兰 – RUSSLAND ÜBERFÄLLT DIE UKRAINE

2月 25, 2022

 

俄国侵略乌克兰
维马丁

俄国侵略乌克兰
这几个星期
一直都准备
一直都否认
他会开始打战
俄罗斯🇷🇺侵略乌克兰🇺🇦
欧洲和平
一下取消了
很多人都说了
二零年不好
二一年不要了
二二年会好
俄国侵略乌克兰
这次虎年可以取消吗​?

2022.2.24

 

 

RUSSLAND ÜBERFÄLLT DIE UKRAINE

Russland überfällt die Ukraine.
Diese paar Wochen
haben sies die ganze Zeit vorbereitet,
die ganze Zeit verleugnet,
dass sie Krieg machen.
Russland überfällt die Ukraine.
Frieden in Europa
ist auf einmal gestrichen.
Viele haben gesagt,
2020 war schlecht,
2021 wollen wir nicht mehr,
2022 wird besser.
Russland überfällt die Ukraine.
Können wir dieses Tigerjahr
streichen?

MW 24. Februar 2022,
auf Chinesisch geschrieben, selbst übersetzt

 

Зеленський звернувся до громадян Росії

“Хотят ли русские войны? Я очень хотел бы ответить на этот вопрос. Но ответ зависит только от вас, граждане Российской Федерации”.

 

《比赛》
维马丁
写作
是一种优待
阅读
是一种优待
吃喝
玩耍上班
跳舞
睁开你的眼睛
聆听
我们需要互相照顾
人们需要互相对待
有尊重
有尊严
人不是牛
牛需要好好对待
土壤要好好处理
我们需要互相尊重
我们需要互相关心
作为人类
无论如何
不管我们说什么
我们相信
不管政府怎么说
我们是人
无论如何
每个人都需要尊严
如果我们只有比赛
但没有尊重
我们就没有尊严
当比赛结束时
我们有什么?
哦,是的,我们有枪炮。
维马丁 2022 年 2 月
荒目 译

 

GAMES

to write
is a privilege​
to read
is a privilege
to eat to drink
to play to work
to dance
to open your eyes
to listen​
we need to look out for each other
people need to treat one another
with respect
with dignity​
people aren’t cattle
cattle need to be treated​ well
soil needs to be treated well
we need to respect​ one another
we​ need to care for each other
as human people
no matter​ what
no matter what we say
we be​lieve in
no matter what the government says
we are people
no matter what
every one needs dignity
if we have games
but we don’t have respect
we don’t​ have dignity
when the games are over
what do we have?
oh yeah, we have guns.

MW February 2022​

GROSSER BRUNNEN – 喵小咪 Miao Xiaomi

2月 24, 2022

Miao Xiaomi
GROSSER BRUNNEN

Großer Brunnen,
das Wasserspeicherprojekt unseres Dorfes,
dafür hat die “Jugend-Guerilla”
einen Teich ausgehoben,
zwanzig Meter Durchmesser.

Buben schwimmen darin,
Mädchen waschen ihr Haar,
Männer gießen die Felder,
Frauen waschen Kleider.
Und einige wenige jungen Leute
bringen sich darin um.

Übersetzt von MW im Februar 2022

新世纪诗典作品联展#喵小咪#(2.0)

 

新世纪诗典11,女诗人小辑之十,NPC2022年2月25日,3980首,1241人。第2个喵小咪(山西)日《新诗典》小档案:喵小咪,本名李小艳,山西长治诗群一员,有诗歌、散文在当地纸媒发表,有诗入《新世纪诗典》,新近加入傲夫诗社。伊沙推荐语:一定有人认为本诗结尾好,甚至认为只需要结尾两句一一错,本诗好就好在有这么多句,是原生态,是全生态,才给人更真实的感觉一一这就是我为什么越来越讨厌愤青偏激幼稚之作的原因。黎雪梅读《新世纪诗典》之喵小咪《大口井》:一个被辛辛苦苦挖出来、本该造福于民的蓄水工程——大口井,就像一把双刃剑在人们的心头高悬,在人们享受其所提供的生活之便利时,竟也成了年轻人自杀的“鬼门关”,由热闹归于寂静,不免令人感慨唏嘘。先扬后抑的写法,前后形成鲜明的反差,情节跌宕起伏给人印象极深。质朴的文字揭示的是生活的秘境与残酷的现实,是独属于诗人的那份心灵的震颤。读喵小咪的《大口井》|雪也题目是《大口井》,这井可真够大的,直径二十米。又称之为池塘,其实是村里的蓄水工程。是青年突击队挖的。青年突击队,是夸年代的,具有历史感的名词。最早的一支青年突击队,诞生于50年代,出现在北京。又可分为临时型、业余型和固定型三种。诗人没具体说,这里的青年突击队,是指何年何月,但估计时间应该有很长一段时间了。第一节,是简单的介绍大口井的来历和规模。第二节,诗人具体阐释大口井的作用。前四行,分性别来说明大口井对于村民的作用。男孩,凫水。男人,浇地。女孩,洗头。女人,洗衣。很显然,这里有年龄的区别了。很容易就想到那两句——“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诗歌到这里,还是很温馨,很美好的。但生活,不仅于此。如果,仅限于此,那就不是真正的生活了。最后一句,诗人说——为数不多的几个年轻人用它自尽。这就是大口井的另一面,也是生活的另一面。就好比,我们这边的黄河和运河,也有为数不多的年轻人跳河。这就是大口井,这就是生活。诗人,无能为力,只能叙述,无法拯救。在叙述的背后,诗人的内心,是如何波涛汹涌,不得而知。

 

 

EDGE OF HISTORY – 游若昕 You Ruoxin

2月 19, 2022

You Ruoxin
EDGE OF HISTORY

My desk neighbor,
to get ahead of me next term
at the history exams,
bought a roll of toilet paper on Taobao,
printed with the main points of history.
One day when she didn’t pay attention,
I ripped off a square
and ran to the bathroom.
Just when I returned to class,
she who would never leave the room,
flew at me, chasing me
all through the corridor.

1/21/22
Tr. MW in February 2022

新世纪诗典作品联展#游若昕#(26.0)

 

新世纪诗典11,女诗人小辑之五,NPC2022年2月20日,3975首,1241人。第26个游若昕(福建)日

《新诗典》小档案:游若昕,女,2006年出生,2012年开始诗歌创作。现就读于福建省宁德市高级中学。曾获第四届李白诗歌奖入围奖(2015)、第七届李白诗歌奖金诗奖(2018年),2021年获评《新世纪诗典》新世纪中国十大女诗人。系中国口语诗年鉴编委。在《诗歌月刊》《作品》《诗潮》《青春》《读诗》《边缘艺术》《雨露风》《鹿鸣》《新大陆诗刊》等海内外刊物发表诗作,作品被译成英语、德语、韩语、日语、阿拉伯语、西班牙语、俄语等。

伊沙推荐:游若昕是《新诗典》所推出的最有才华、实力与成就的少年诗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她不可避免地来到了蜕变期。在诗上给人的印象:感觉上的新鲜感少了,知性在增强,但还远远没有多到能够制造新的新鲜,这个蜕变期一定不会在短时期结束,甚至会带来困惑与痛苦一一这一切我都经历过,我的建议是在以学习为主的正常生活中自然解决问题,学习最忙(譬如高考之年)时可以暂停写诗。

况禹点评《新诗典》游若昕《历史的一角》:有喜感。喜感背后起支撑的,仍是我们熟悉的内地学校教育所特有的气息。只是这次镜头太近,已近乎“偷拍”——这就是“诗人卧底”所带来的效果。本诗属于纯写实,与作者以往那种想象力跳脱式的写法不太一样,但游若昕就是游若昕,即便写实也还是比旁人多出不少生趣来。

​黎雪梅读《新世纪诗典》之游若昕《历史的一角》: 这是若昕版《同桌的你》,虽写的是求学的日常,细细品味,却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它不是一般的酸甜苦辣,有着青苹果的清甜与纯净;满是纯真无邪的少年情怀与深挚的同窗之情,也许若干年后回想起来嘴角依然会微微上扬。这样的记录不仅仅是当年的情景再现,更是自己一段青春岁月与生命情感的密码,在漫漫的人生长河中的尤显得弥足珍贵。

 

 

BLUE – 蛮蛮 Man Man

2月 18, 2022

Man Man
BLUE

I wake up in the morning,
A Yu tells me old Mr. Ren is gone.
Just saw him last year,
he was hale and strong.
I make a sound,
then go out to buy food.
Lifting my head to look at the sky,
a rare clear blue.
You can see how a plane flies by,
a grey blinking light.

August 2020
Tr. MW in February 2022

新世纪诗典作品联展#蛮蛮#(10.0)

 

新世纪诗典11,女诗人小辑之四,NPC2022年2月19日,3974首,1241人。第10个蛮蛮(陕西)日

《新诗典》小档案:蛮蛮,90后,山东兰陵人,毕业于西安外国语大学。现居西安。作品见于《新世纪诗典》《当代诗经》《口语诗——事实的诗意》《给孩子的诗》《陪孩子读诗》。

伊沙推荐:口语诗真不只是语言的口语化,它已经积累了很多东西:譬如个人性,本诗充分体现了这一点。关于任洪渊先生之死,我这么写就不对了,蛮蛮这么写对得很,如果是传统抒情诗又会统一成一个口径。天然的诗人,绝无矫情之忧,因为她不懂表演,写给自己顶多还有阿煜看。本诗在这个半月中绝对算上品。

​况禹点评《新诗典》蛮蛮《蓝》:诗意自然,不矫情。挺好。一个人生死的讯息对于不同的人,激起的反应是不一样的。哪怕这讯息是关于诗人的。一句“任老”就够了,里面流露出自然而然的尊敬,同时有毫不矫情的淡然。任洪渊先生天上有知,一定也会感到欣然。此诗也可作为去新诗化的学习范本——尤其对那些爱为非亲非故逝者大写嚎啕过誉词句的作者。

黎雪梅读《新世纪诗典》之蛮蛮《蓝》: 从诗的表面看似云淡风轻,实则是诗人对情感表达的拿捏恰到好处: 若是表现得捶胸顿足、肝肠寸断,明显过了头,太假;而不痛不痒、无动于衷又显得过于冷漠无情。诗人只是用天空“清澈的蓝”便将自己对逝者的尊敬与追思恰到好处地展现出来,哀而不伤,毫不做作。诗歌的结尾处亦颇有深意:人的一生也许正如天空中经过的飞机,能够留给世间的便是那道“闪着银灰色的光”。

 

QUARANTINE DAWN – 庞琼珍 Pang Qiongzhen

2月 17, 2022

Pang Qiongzhen
QUARANTINE DAWN

Snow has fallen,
the compound is clean and still.
A cat slinks out
along the wall
looking for something.
It is very light,
but the sound-sensitive lamp
above the door
goes on.

1/22/22
Tr. MW in February 2022

新世纪诗典作品联展#庞琼珍#(20.0)

 

新世纪诗典11,女诗人小辑之三,NPC2022年2月18日,3973首,1241人。第20个庞琼珍(天津)日

《新诗典》小档案:庞琼珍:诗人,法律人,知识产权研究人。1966年生于四川南充,现居天津。

伊沙推荐:这是一首教科书般的后口语诗,像冬奥会上运动员所穿的优质羽绒服,极度保暖但又十分轻便,不会影响体形,变成冰墩墩。本诗是这半月中的上品之作,想起作者是从重口味的泛抒情诗起步的,人还特别体制化欠诗意,到今天能写教科书,我只能说:诗无定律。

况禹点评《新诗典》庞琼珍《清零的拂晓》:最近看到的负面喧嚣有点多,读本诗,倒读出一点治愈系的感觉。小猫呆萌,声控灯带感,这种反差透出一点惊喜。联系到诗题,和春节前后天津疫情清零的反复与艰难,诗中显现的温暖,可谓极为珍贵。

黎雪梅读《新世纪诗典》之庞琼珍《清零的拂晓》:  极简的语言,如汝窑中刚烧出的瓷器一般干净漂亮。一双慧眼将生活中极易被人忽视的小细节捕捉并提纯后,立体而又清晰地再现。一只轻巧的猫让声控灯亮了起来,这是下雪天冷与暖的交织,画面温暖而又宁静,结合诗题《清零的拂晓》,不难看出诗人内心难掩的喜悦,以及对未来可期的生活满满的自信,于无形之中让人深受感染。加之对历史、日常与生活的体认,宏大的叙事被个人化的视角所取代,这些都令本诗闪烁着诗性的光芒。

 

 

GENE – 黄文庆 Huang Wenqing

2月 13, 2022

Huang Wenqing
GENE

wenn wer einen schneemann baut
hat der immer was zu tun
mit dem menschen von dem er träumt

Übersetzt von MW im Februar 2022

 

新世纪诗典11,NPC2022年2月14日(情人节),3969首,1240人。黄文庆(陕西)日

伊沙推荐:北京冬奥会吉祥物之一冰墩墩热卖脱销,不过是利用了全人类对大熊猫永恒的爱,陕西佛坪是大熊猫在陕西的家(不光四川有大熊猫哦),是我父母一生踏遍青山的工作基地之一,对于这里来的诗人,我有一种天然的亲切感。50后诗人,相当于大熊猫。适逢西方情人节(中国情人节在七夕),我推荐本诗,定可与众平台推荐情诗争奇斗艳而不落下风,谁让我们是《新诗典》呢。

况禹点评《新诗典》黄文庆《基因》:严肃的作品,也可以有好玩儿的读法,有一点悬疑,还可以往超验里想想。当然最本真的,还是来源于对真实的投射。

​马金山|读黄文庆的诗《基因》的十一条:
1、生活是一切艺术的出发点;
2、艺术埋藏在事物之中,更埋藏在艺术家的心底;
3、黄文庆,1957年生于洋县,陕西作家协会会员,先后在《诗刊》等纸刊发表诗文。出版有散文集《佛坪等你来》《一窗青山》等。现居陕西佛坪;
4、黄文庆的诗,带有独特而丰富的元素,那就是童趣感,语言简洁明快,自然而然,且融入地域文化特点,还不乏对宗教信仰的探究,通透而圆融;
5、本诗短短三行,却写出了一种事物中最隐秘的情状,这种发现,不仅仅是一种发现,还是对生命的有力解析,奇妙而绝美;
6、第一行,由一问,把涉及到雪人的话题打开了,并由此产生巨大的想象空间,这在北方人的感受里,尤其显著;
7、第二行,联系上“梦中那个人”,这是一种极其真实而生动的情感表露,让内心的声音显得格外珍贵,而又具体;
8、最后一行,落到了一种似是而非的境地,既有想象的感觉,还有现实的样子,好不奇特;
9、标题直抵事物的本质,也是情感的本真状态,幻化而恳切;
10、本诗给予诗人的启示:“不要小瞧生活中任何一句惊叹的话语”;
11、发现之诗、惊喜之诗、奇妙之诗。

伊沙主持 | 新世纪诗典11一周联展(2022.2.6——2.12)

伊沙主持 | 新世纪诗典11一周联展(2022.2.6——2.12)

 

 

ENDE – 莫言 Mo Yan

2月 3, 2022

Mo Yan
ENDE

ich geh bis ans ende der sprache
und verstehe die sprache der vögel
ich ​geh bis ans ende der farbe
und sehe​ das wesen der blüten
ich geh bis ans ende des lebens
und träume vom neugeborenen kind
ich geh bis ans ende der liebe
und treffe die mutter

Übersetzt von MW im Januar 2022

新世纪诗典作品联展#莫言#(2.0)

 

新世纪诗典11,NPC2022年1月31日(除夕),3955首,1236人。第2个莫言(北京)日

​《新诗典》小档案:莫言,本名管谟业,男,1955年2月17日生于山东省高密县河涯乡平安庄(现为高密市东北乡文化发展区大栏平安村),中国当代作家,中共党员。现为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国际写作中心主任,河北大学特聘教授。2012年10月,成为首位中国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伊沙推荐:莫言获得诺奖后,其文学选项增加了诗歌与戏剧,去过世界级殿堂的,其见识就把同类项甩开了。本诗是从其公开发表的第二组诗中所选的一首,感觉没得说,甚至还大有潜力可挖,但是必须写短,能说半句不说一句,思维也需要转换:无须画圆,画个半圆或直线即可,不要叙事而要叙述。

​况禹点评《新诗典》莫言《尽头》:文学家在中年以后以诗人的身份发表作品是需要勇气的,因为小说讲求平衡,散文讲求从容,诗歌则要求极致(哪怕是最讲求平衡的诗篇也是站在极致一线的平衡),从这一点来讲,在文学史上功成名就的莫言,显然比太多同龄作者野心要大。本诗的最大亮点是“遇到了母亲”,有了这一句,感知便进入到了最贴心的层面。

【亚坤评诗】
尽头
作者|莫言
(内容详见新诗典今日推送)

今日新世纪诗典推送中国作家莫言的新诗。考虑到近两年文学舆论界的现实情况,再结合这首充满哲学深意和人间大爱的诗作,我个人要向新诗典表达我内心真诚的敬意!

先看标题部分:
这首诗的标题是“尽头”。“尽头”从词义上看既可以理解成非常具象的终止点,比如:某个具体道路的尽头。也可以理解成非常抽象的“终止点”,比如:灵魂的尽头,爱的尽头等等。从哲学意义上讲,抽象的“终止点”是无尽的,本质上并没有尽头。

这样再来看这首诗的标题,“尽头”之深意就很阔远而无尽了。如果你再仔细看内容,就会发现标题的深意与内容的指向是遥相呼应的。这正是这首诗成功的关键。

再看内容部分:
全诗总共八句,两两对应!每两句中第一句是动势的“因”,第二句是静势的“果”。也就是说每两句之中,第一句是作者行动化的“自问”,第二句是作者思辩性的“自答”。尤其需要注意的是:这两句之中都包含着深刻的内在矛盾性和哲学思辩力。这是该诗内部精神力量冲突最核心的部分。也是它成功的关键。

试举一句,比如:“我走到语言的尽头 听懂了鸟的鸣叫”。语言的尽头是什么?恐怕谁也说不清楚。但作者却回答他听懂了鸟的鸣叫。很显然“鸟的鸣叫”是精神化的“所指”。它所意味的内容是完全开阔的。从“物性”的角度讲,人类语言的尽头并不可能听懂鸟鸣。这就上升到了“神性”的部分。也就是“诗化”的部分。
全诗中,两句之间,这种内部哲学化的深刻对答和矛盾冲突一直持续到结束。从而给该诗带来了深度的哲学意味和精神冲击力。

“语言尽头——听懂鸟鸣;颜色的尽头——花的本质;生命的尽头——初生的婴儿;爱的尽头——母亲”
请你仔细看,每两句都有矛盾与统一。每一个内部对立都是一种哲学和社会学的深度沉思!

该诗还有一个巨大的优点:节制。
这种对立只运用四次,见好就收!我甚至感觉再多一次,它就是败笔!形式化控制非常好!
最后一句点题升华:爱的尽头是母亲。体现了作者落地之后内心深含的人间爱意!

为生于五零年代,主写小说,而又能持续贡献精彩现代诗的莫言老师高兴!真是一首精彩的现代诗!

马金山|读莫言的诗《尽头》的十一条:
1、世间万物,皆为诗,源自于一颗平常心;
2、任何事物都有关联,哪怕是再不起眼的,需要诗人做的,除了发现,就是呈现和坚持呈现;
3、莫言,本名管谟业,男,1955年2月17日生于山东省高密县河涯乡平安庄(现为高密市东北乡文化发展区大栏平安村),中国当代作家,中共党员。现为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国际写作中心主任,河北大学特聘教授。2012年10月,首位中国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4、莫言,已然是当代中国无可替代的享誉世界的大作家,不仅声誉卓著,而且作品里充满了魔幻现实主义色彩,以特殊的历史特征和社会背景,写出了伟大的作品,在世界面前,挺起了中国人的脊梁;
5、回到莫言的诗,褒贬不一,不管怎样,只要活着,只要写着,不停地写着,这还不是一首漂亮而伟大的诗吗?
6、回到本诗,以现代的艺术形式,表达自己的体验、情感和思想意识,本身就是一种智慧与力量,更是一种多元的文化底蕴,自带哲思的功能与作用;
7、诗中分别以语言,颜色,生命和爱的四个方面,来诠释人类的生存状态与成长过程,这是一种有效的总结,也是一种有力的呈现,构成了饱含情感的世界;
8、而与之相对应的,是鸟鸣,花,婴儿和母亲,使得每一层的观念与认识,形成了鲜明的色彩和活力,既揭透出事物的本质,又达到了思想的高度,简洁而大气;
9、如果在这首诗里,真的要提出一点什么的话,我觉的,如果每两行为一节,就显得更加明晰,直观了;
10、本诗给予诗人的启示:“语言的高度凝练,和人生经历的有效提炼,也是写好诗的重要内容”;
11、思想之诗、人生之诗、情感之诗。

 

 

BRACHFELD IM WINTER – 亚亚 Ya Ya

1月 26, 2022

Ya Ya
BRACHFELD IM WINTER

Eine wilde brache Fläche
bleibt in den Feldern.
Nachdem die Pächter geerntet haben,
sind die Stoppeln
im Wind verdorrt.
Vor über 20 Jahren waren hier
500 Hektar wogender Weizen.
In den hohen Pappeln am Graben
sind immer noch Vogelnester ganz oben.

2021-01-07
Übersetzt von MW im Januar 2022

《新诗典》小档案:亚亚:本名黄亚梅,湖南常德人,60后。傲夫诗社成员。

伊沙推荐:一幅速写,画得干干净净,啥都有了。有人带着对付低级语文老师的意识写诗,以为多做功就好,用字难就好,手法多就好,这样的意识上世纪80年代还可以混一混,现如今是要多low有多low。傲夫诗社成员接连入典,价值观相合使然。

况禹点评《新诗典》亚亚《冬天的田野》:既是冬景,也是凭吊岁月,两者合到一起,复合成不一样的韵味。

黎雪梅读《新世纪诗典》之亚亚《冬天的田野》:“枯败的草杆”与“二十多年前的/十里麦浪”形成鲜明的反差,而“高耸的鸟窝/还在原地”,似乎这是一片看不到任何希望的田野,其中的“变”与“不变”,道出的是世事沧桑与岁月变迁。“鸟窝”的出现让一切变得鲜活起来,是满目的荒凉中难掩的一线生机。丰富的情感欲说还休,恰到好处的留白使诗意越发深邃,富有质感的语言令画面立体而又清晰,闭上眼睛仿佛一切尽在眼前。

读亚亚《冬天的田野》|雪也

亚亚这首诗,是写当下农村凋敝的现状。很自然地想到鲁迅《故乡》的开头——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篷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我的心禁不住悲凉起来了。

亚亚本诗选取的季节,也是冬天。鲁迅用的是萧索,亚亚用的是“荒凉”。诗人在本首诗里,只聚焦了两个意象——“草秆”和“鸟窝”。草秆,在风中枯败。显然这里存在隐喻。鸟窝,前面有四个定语——沟渠边、高高的、白杨树上、高耸的。这里的鸟窝,也有很多的象征意味。可指家、田园、家园、故乡、人类的家园和人类的归宿等等。鸟窝还在原地,与之前的“不复存在”形成对比。

随着时代的发展,农村的青壮年大都到城市打工,乡村只剩下老人和儿童,也叫留守老人和留守儿童。还有少数的老人进城,少数的儿童随着父母进城就读农民工子弟学校。乡村,也可以说“没有一些活气”。农村的很多土地被承包,还有的耕地随着城市化推进逐渐变少。所以说,作者用荒凉来概括现在的田野和农村,是恰当准确的。现在的田野,早已不是过去歌曲里所吟唱的“希望的田野”了。何时可恢复“二十多年前的十里麦浪”,不可推知。

就手法而言,整首诗,是简笔勾勒,属于美术的写意画,而不是繁复的工笔画,让人想到郑板桥的书斋联:“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

马金山|读亚亚的诗《冬天的田野》的十一条:
1、写下,即是活出;
2、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统一起来。是诗的极境;
3、亚亚,本名黄亚梅。60后。湖南常德人。傲夫诗社成员;
4、亚亚的诗,语言简练生动,充满了浓厚的烟火气息,且蕴含着深刻而复杂的社会性,层次感分明,空间感十足;
5、本诗以干净的场景化描述,将冬日的田野风物,通过时光的流逝与变迁,把事物呈现得质感十足,立体感超强的现实景物,清晰明了,韵味悠长;
6、季节,是诗歌的永恒主题,而写出新意,则需要微妙的感觉与变化;
7、把记忆犹新的东西,以充满生活气息的方式呈现出来,貌似简单,实则暗藏玄机,因为这种表达,更加需要生活经历与智慧;
8、诗里行间,没有一丝情感的东西,但不同角度、不同时期的景象描述,却表达出浓郁的感觉与现实;
9、此诗既是对过往岁月的眷恋,还是一种由内而外的情感铺陈,尤其是“草杆”、“麦浪”和“鸟窝”,这三种景物,显现出极富艺术气息浓郁的风物图景;
10、本诗给予诗人的启示:“让事物自己说话,是写好诗的技艺,也是写好诗的要诀之一”;
11、风物之诗、画面之诗、记忆之诗。

​【亚坤评诗】
冬天的田野
作者|亚亚
(内容详见新诗典今日推送)

西方音乐中有一种常见的音乐题材:田园牧歌。读这首诗,我的第一感觉这是一首中国式的“田野挽歌”。

“挽歌”这个词,从现代诗的当代性上看,它似乎有些陈旧。但通读该诗后,它确确实实想表述的内容就是一首“田野挽歌”。

诗歌通过对农村田野非常写实化的呈示,进而给读者展现了一种乡村生活的变迁、衰败和消融。
从心灵层面讲,它还揭示了时间的虚无和流逝。往大了看,通过一首诗的内部精神流动,它还书写了一部乡村变迁的个体“心灵史”。

这首诗的标题“冬天的田野”是很传统的。但通读全诗后,又非常合理。“田野”在这首诗中明显具有更深更广阔的空间性。从第一句“田野一片荒凉残存在田里”就很经典地体现了出来。

本质上讲田野和田地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毫无疑问,随着田地的消融,田野在作者的心灵中也是有残缺的。“望乡”带来的心灵残缺,是一种生命化的绝对诗意。

这首诗最后还有一个核心句“高耸的鸟窝还在原地”。这种生命化的陈述基本印证了我上面的说法。我其实更想问作者的是:鸟窝里还有鸟么?

全诗朴素、干净、完整。虽无大动作,但很好的诠释了一幅乡村心灵田园图。
正所谓:中国式田园挽歌!

(马亚坤.2022.01.26.上海)

 

 

LADEN ABZUGEBEN – 四面来峰 Si Mian Lai Feng

1月 26, 2022

Simian Laifeng
LADEN ABZUGEBEN

Am Altwarenmarkt
vor dem Won-Ton Laden aus Fujian
mit dem Schild Laden Abzugeben
zwischen den Resten von Zuckerrohrstangen
liegt ein Paar Krücken
die ganze Nacht
und wartet vergeblich
auf seinen Menschen.

2021-12-28
Übersetzt von MW im Januar 2022

新世纪诗典作品联展#四面来峰#(2.0)

 

新世纪诗典11,NPC2022年1月25日(北方小年),3949首,1231人。第2个四面来峰(江西)日

伊沙推荐:我是在重译莎士比亚十四行诗时接触到一个词:衰变之美。本诗大抵写的就是这个吧?生死兴衰,属于自然规律,所以有美(诗意)可书,如同秋叶赢得人间多少诗。

况禹点评《新诗典》四面来峰《店面转租》:我也一直好奇拐杖的主人去了哪里?也许是得了一副新拐杖,也许不再需要拐杖,也许主人就是寻求铺面转租的主人……这是一首以悬疑唤起爱心的诗,无论是否出于作者的初衷。也许在读解时还可以提醒我们这一点——诗中的景象发生在新冠疫情降临人间之后。

马金山|读四面来峰的诗《店面转租》的十一条:
1、让事物说出更多的东西,这是值得深入思考的一个问题;
2、对于每一位诗人的评论文字,我都将以最好状态和方式,写出最深刻而又精彩的一面,甚至于期望这些文字能够出现在每一位诗人的每一本书的封面上,既是自我勉励,还是自我要求;
3、四面来峰,本名龙剑锋,60后,江西高安市人。作品散见《新世纪诗典》《磨铁读诗会》等。傲夫诗社成员。主编诗歌公众号《四面来峰不是四面来风》;
4、每天都能在一些微信群里,看到四面来峰推荐出来的诗,有时候有我的诗,有时候没有,有时候我会看,有时候我不会看,但无论如何,选诗都需要花费时间和精力的,对此乐此不彼的行为表示认同,因为这也是读诗的一个过程与方式;
5、四面来峰的诗,给我最大的惊喜与感触就是诗里行间给人带来的空间感,这好像是他的拿手绝活,而这种对事物,对描述过程中关于度的把握,不只是有好的文字表达能力就可以做到的,更需要心里面对这一切的思考和节制,值得总结;
6、本诗看似简单,实则极其难写,因为写这类诗,需要去掉所有的杂念,才能够达到极具层次而又充满奇特的状态,让文字的力量自己显现出来,真实而绝妙;
7、诗中描写,首先引出一个具体的情景,然后在此基础上,缓缓打开微妙的感觉,让事物自己发声,达到一种效果,这是一种高级的写作;
8、把看到的,以细腻的笔触,将本真的场景还原出来,显现出颇有深意的气息与味道,既是口语诗写的奥秘,还是后现代诗典型的现象;
9、第四行和第五行,在细读的时候,总感觉有点绕口,如果是“一对拐杖/躺在一地甘蔗尾部中”,会不会更加好呢,这权当我的个人感觉吧;
10、本诗给予诗人的启示:“把物当人来写,事实上不是一个拟人手法这么简单,而是内心的有无”;
11、画面之诗、现场之诗、现实之诗。

【亚坤评诗】

店铺转租|四面来峰

总体来讲,这是一首疫期之诗。虽然诗中没有出现疫情,但写作时间仍可以确证这是一首疫期之作。

全诗的聚焦一直向下,角度很小,从旧货市场到馄饨店,从馄饨店到门前地上,从门前地上到甘蔗,从甘蔗到甘蔗尾部,从甘蔗尾部开始指向本诗的内核,一个比喻,一个诗化的空间,即:人间拐杖。

全诗朴素悲悯,带着良善,视角很低,一直盯着活着的众生。最后一句“等了一晚,也没有等来它的主人”指向了疫期悲情的结局。

全诗深刻揭示了疫情之下,普通人的生存状态。诗有很多功能,但我以为一个诗人,当他有所选择的时候,应该首先选择向下,回到人,回到基本的人性。这是现代诗之所以存在的一个核心基础。
很显然,这首诗,做到了。

(马亚坤评.2022.01.24.徐州)

 

 

MEIN VATER SCHLÄFT AUF MEINEM BETT – 周芳如 Zhou Fangru

1月 23, 2022

Zhou Fangru
MEIN VATER SCHLÄFT AUF MEINEM BETT

Seit ich verheiratet war, ist er in meinem Zimmer
und schläft in meinem Bett.
Ich hab den blöden Kerl unbedingt wollen,
deswegen hat mein Vater sicher in meinen Polster geweint.
Und bei meiner Scheidung
ist er dort gelegen, unter Lachen und Tränen.
Wegen meiner Krankheit
hat er in meinem Bett geseufzt bis zum Morgen,
unzählige Nächte.
Ab und zu komm ich auf Besuch,
jedesmal geh ich in mein Zimmer,
also in sein Zimmer,
und sitz still eine Zeit.

2021-08-13
Übersetzt von MW im Januar 2022

新世纪诗典作品联展#周芳如#(9.0)

0121况禹点评《新诗典》周芳如《父亲睡在我的床上》:父女情也是亲情诗中极常见、又极不易写好的。本诗没有过多沉溺于情感的宣泄,而是从具体的器物入手,揭开成长与人生的大幕,回看岁月沉淀下的亲情。落笔克制,信息饱满。

读周芳如《父亲睡在我的床上》|雪也

这首诗,是亲情诗,写父爱,很感人。全诗十三行,可分为三小节。前两句,是第一小节,是具体阐释题目,是出嫁后,“父亲”到了我的房间,在我的床上睡了。第3到第9句,是第二小节,也是全诗最突出的中心部分。三个场景,三个细节,但都是作者的想象。虽是想象,但比事实更动人,更真实。因为遇人不淑,因为离婚,因为病痛,那么作为父亲,一定会泪湿枕头,一定会笑了又哭,一定会叹气到天明,因为父女心心相通。第三节,就是余下四行,宕开一笔,写“我”的一个小细节。那就是,“我”偶尔回家,每次都会到我曾经的房间,“他”现在的房间,什么也不做,就是“静静坐一会儿”。这也是一种留白吧,这个房间也是父女心心相通的空间所在,也是父女之情的明证,也是全诗第二节想象的落脚之处。正如伊沙先生所言,本诗的确是很高级的一种写法。遂想到白居易的那首诗《邯郸冬至夜思家》最后两句“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和本诗的主要手法,大体是一致的。

​黎雪梅读《新世纪诗典》之周芳如《父亲睡在我的床上》: 没有一个大词,没用一句比喻,却将父女之情写到了极致,亦不乏内心的自省与审视,让人深受感染。这样的深情不需任何夸张的言辞,父女之间这一言一行便足以说明一切。诗人直面情感,直面生活的勇气,亦为本诗增色不少。一张小小的床,是身心栖息之地,是诗人与生命的约定,更是两代人之间情感的载体,读完禁不住泪眼婆娑。

​马金山|读周芳如的诗《父亲睡在我的床上》的十一条:
1、在阳光下,把看见的,体验到的,黑暗的部分,写出来,你不会想到吧!它们也会闪闪发光;
2、我的一首写孩子跳楼的诗,有人是这样评论的,“好扎心,不提倡写这样的诗”。这是写社会现象的,写他人的,如果写自己的,会怎么样呢?
3、周芳如,生于1979年,广东茂名人。有诗作入选《新世纪诗典》等选本。有诗作被译成韩语、英语、德语等语种;
4、第一次见到周芳如,是在深圳,不过具体的时间忘记了。第二次,是去年六月,绵阳诗会,前后两次的感觉,可以说是大相径庭,或许,这与其接触“新诗典”有关,这充分体现了一个平台的伟大和重要;
5、周芳如的诗,敢于直面自己的内心,敢于直面自己的生活,敢于直面自己的情感,敢于直面自己的身体,敢于直面自己的人生,而这一切,于口语诗人来说,就是一种能力,就是一种先锋性;
6、本诗通过对“睡在我的床上”的父亲,关于“我”所遭受到的人生境遇,以干净而细腻的语言,呈现出震撼人心的父女情状,沉重而痛切;
7、诗一开头,即直铺真实的生活,将个人的经历还原本貌,不带任何的形容词藻,却已抵达了现场,透彻、质感;
8、诗里行间,因为“要嫁”、“离婚”和“曾经的病”,三种重大的人生经历,来诠释人世的无常和残酷,直击现实,痛击人心;
9、诗的结尾,仍然以直击现场的冷笔触,回到了具有强大诗核的部分,没有一丝情感的东西,却已让人泪目,这就是文字真实的魔力;
10、本诗给予诗人的启示:“事物,就是诗意本身”;
11、命运之诗、生活之诗、残酷之诗。

伊沙主持 | 新世纪诗典11一周联展(2022.1.16——1.22)

伊沙主持 | 新世纪诗典11一周联展(2022.1.16——1.22)

SPRITZMITTEL – 茗芝 Ming Zhi

1月 21, 2022

Ming Zhi
SPRITZMITTEL

bringt nicht nur
die krankheit weg und die schädlinge
nimmt auch
in den dörfern
tief in den bergen
die leben mit
der verzweifelten
verkauften frauen

Übersetzt von MW im Januar 2022

新世纪诗典作品联展#茗芝#(12.0)

新世纪诗典11,NPC2022年1月21日,3945首,1231人。第12个茗芝(广东)日

伊沙推荐:对于一位诗人来说,恐怕难有一生的平台,但会有一个阶段相对稳定的平台一一在过去11年间,对于中国最优秀的现代诗人来说,《新世纪诗典》正是这样一个存在。毫无疑问,茗芝是本典土生土长的00后诗人的重要代表,她成长得很好:创作、学习两不误,以自己的节奏在前行,我当然希望年轻有为的诗人为本典添砖加瓦,但我更希望他们的人生充满规划整盘皆赢,天知我用心良苦!

况禹点评《新诗典》茗芝《农药》:一首思维横向跳跃的少见佳作,从农药杀虫,到人在无奈绝望下求助于农药来解脱,呈现出的视野跨度极广,崭新且凝重的诗意,也由此而形成。

​黎雪梅读《新世纪诗典》之茗芝《农药》:世上很多事物就像一把双刃剑,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这便是事物的两面性。小诗人茗芝以自己洞察世界的双眼,对社会初心不改地关注,准确而又敏锐地捕捉到了农药既能“带走/农作物的病虫害”,又能夺去“对生活绝望的/妇女的生命”这一事实,加之先扬后抑的写法,尽现生活的残酷与辛酸,诗虽小却如投进湖中的石子,一样会激起阵阵涟漪,令人心绪久久不能平静。

马金山|读茗芝的诗《农药》的十一条:
1、诗是诗人最好的代言;
2、很多时候,把诗写出来,就是人类最大的悲悯之心和关切之情;
3、茗芝,2007年冬至生,出版诗集《茗芝童谣》(九州出版社)、《茗芝诗歌》(现代出版社)两部。诗作入选《当代诗经》《新世纪诗典》等多种选本。获奖若干。作品被译成多国语言;
4、2016年2月,在珠海参加完伊沙的诗歌活动,送江湖海兄回惠州,首次见到其女茗芝,给我的印象非常深刻,她不仅文静礼貌,而且大方得体,还对小动物极有爱心,眼睛里充满了光。祝福茗芝,祝福她们一家;
5、当时,送给我的诗集《茗芝诗歌》,仍然在我的书架最显眼的位置,经常取下来翻看,依然会给我无限的惊喜和意外,这就是好诗的魅力所在;
6、初读本诗,让人膛目结舌,只要有过农村生活经历的人,都会颇有感触,尤其是萦绕耳边的“毒药”,即诗中的“农药”,以及一个骷髅头图案,不由让人心颤;
7、本诗并不因为其短,而否定是一首大诗,其中所揭示出来的社会性问题和人类的命运,以及一部分特殊群体,在进入小康社会的21世纪的今天,仍然需要关注与重视,或许,这也是该文本的重大意义;
8、诗的前半节,对病虫害一笔带过,而后半节,关乎生命的部分,诗人则深入细致的描述,形成了极大的反差,诗意的东西自然的,真实而残酷的,悲惨的,现实的社会现象,倾泄而出;
9、而诗人把它们写出来了,且写得深刻有力,很多时候,用诗的方式写出来,即是一种关怀。本诗做到了,而且做得非常好;
10、本诗给予诗人的启示:“发现与呈现的统一,必将成就出好文本”;
11、人类之诗、关怀之诗、残酷之诗。

 

AUF DEM LANGSAMEN GLEIS BEIM BAHNHOF HUANG SHAN – 邢昊 Xing Hao

1月 20, 2022

Xing Hao
AUF DEM LANGSAMEN GLEIS BEIM BAHNHOF HUANG SHAN

Mehrere Fans des Dichters Haizi
[er hat sich vor einen Zug geworfen]
stehen direkt auf dem Gleis,
es sind Dichterinnen in hohem Alter.
Sie bringen Gedichtbände,
halten Blumen hoch, die sie gepflückt haben,
sie tanzen mit Tüchern,
erheben die Köpfe in schrillen Schreien.
Sie werfen ihr Haar kokett in die Luft.
Sie klappern und hören nicht auf.
Die Bahnarbeiter
rufen sich heiser,
es hilft einfach nichts.

Übersetzt von MW im Januar 2022

新世纪诗典作品联展#邢昊#(26.0)

 

新世纪诗典11,NPC2022年1月20日,3944首,1231人。第26个邢昊(山西)日

《新诗典》小档案:邢昊,原名邢少飞,1963年2月,出生于山西襄垣。近年穿梭于山西、北京、重庆三地。诗人、画家。著有诗集《房子开花》《人间灰尘》《蛇蝎美人》《苦役之舟》《时光沙漠里的梦想王国》《伤风吹》《白日梦》《怀乡记》。诗作已译成英、法、德、韩、日、蒙、土耳其等外文。获亚洲诗人奖。
邢昊诗观:新诗典诗人,都是冒着枪林弹雨,一仗一仗打过来的。每次新诗典诗会,诗人们都在憋足力气拼杀。有的人一炮打响,有的人打出一颗哑弹,有的人子弹打光了,战争如此惨烈。我可以给你撂句狠话:新诗典就是一个残酷的战场。

伊沙推荐:此诗显示的是立场,不是两种风格之间的抉择,而是对流行诗歌说不。海子也可怜,用死亡换来了流行,在其生前,与流行毫不沾边,在诗歌界也是辨识度很低的存在,在泛第三代中,属于二流甚至三流。祝贺邢昊,终于修成正果:荣获今届李白奖特别奖。

况禹点评《新诗典》邢昊《黄山火车站一段慢行道上》:本诗极棒,写出了中国文学(不止是诗歌)特有的一个症候——错爱!海子死在山海关,跑到黄山的铁轨去怀念,显然是哭错坟了。
海子生于1964年,要是活到今天,已经接近花甲。而时光如果倒转,诗中的“大龄女诗人”恐怕多数会跟“糊涂的四姐妹”一个年龄段。我一直觉得海子弃世与诗歌的关系有限,情欲得不到宣泄,倒可能关系更大一点。而那时,正值青春的大龄女诗人们恐怕正忙着崇拜国刊编辑或大小文坛干部呢。本诗很好地揭示出了生活对艺术充满反讽的一面。

邢昊:刚获李白诗歌奖特别奖,今天又迎来我的入典日,可以说是双喜临门。感谢感激感恩《新世纪诗典》!从诗江湖、太行诗人节的典前时代,到新诗典时代;从我的第一首诗作《囚》入典,到第二十六次入典。我走的坎坎坷坷。每个新诗典诗人,都在憋足力气,拿出自己最好的诗作拼杀。“战争”如此惨烈,我当继续“备战”!你说也真就奇了怪啦,我家很久未开的蝴蝶兰,今天它居然就开了!

马金山|读邢昊的诗《黄山火车站一段慢行道上》的十一条:
1、一首诗,能用十二行的,坚决不用十三行;
2、一首诗,如果有很多种解读性,毫无疑问,那一定是一首好诗;
3、邢昊,原名邢少飞,1963年2月,出生于山西襄垣。近年穿梭于山西、北京、重庆三地。诗人、画家。著有诗集《房子开花》《人间灰尘》《蛇蝎美人》《苦役之舟》《时光沙漠里的梦想王国》《伤风吹》《白日梦》《怀乡记》。诗作已译成英、法、德、韩、日、蒙、土耳其等外文。获亚洲诗人奖;
4、在我的印象中,即使不是诗歌圈里的人,都对海子非常的熟悉,甚至对海子的人生始末了如指掌,这些道出了文化圈里的一种奇怪现象,即对于某些人来说,其价值在诗之外;
5、邢昊的诗,言简意赅,生动鲜活,视角独特,充满生活的质感和层次感,且不失批判主义精神,构成了“邢昊式”的写作风格;
6、本诗仍然是诗人一贯的风格,干脆直接的表达方式,将生活中最具特点的东西,以白描的手法,细致入微地把看见的,生动而又简洁明快地呈现出来了,诙谐有趣,立场鲜明;
7、诗一开头,即以一种在场的形式,将目睹到的,以镜头式的方式进行细致入微的描述,而这一情景不仅产生了强烈的喜剧效果,还流露出极为悲情的感觉,让人觉得痛切而莫名;
8、尤其是四个排比句,四种场景,所表现出来的那种崇拜和入迷,透露出已经深入骨髓的状态,无不让人叹息;
9、诗的结尾,更加惊心动魄,竟然在铁轨上劝不走,涉不涉及到违法暂且不论,至少已将海子的诗和死的那部分深入到了自己的灵魂深处,的确恐怖而荒谬;
10、本诗给予诗人的启示:“对事物有力的揭示,既需要心里面有,更需要有效的描述与呈现”;
11、反讽之诗、情景之诗、荒诞之诗。

 

EIER WÄHLEN – 左右 Zuo You

1月 19, 2022

Zuo You
EIER WÄHLEN

im supermarkt eier kaufen
sie glaubt immer ich kanns nicht
erinnert mich jedesmal
ich muss die eier wählen
die auf der schale
hühnerscheisse haben
dann brauch ich mich nicht sorgen
dass die eier schlecht sind

obwohls zehntausendmal zuwider ist
aber ich halt mich immer daran
was sie gesagt hat
und bring einen sack
kotverschmierter eier
heim

2021-08-22
Übersetzt von MW im Januar 2022

新世纪诗典作品联展#左右#(30.0)

 

新世纪诗典11,NPC2022年1月19日,3943首,1231人。第30个左右(陕西)日《新诗典》小档案:1988年9月16日生于陕西省商洛市山阳县。自16岁写作至今。自我爆料:我以前户口上的名字叫左长盼,小名盼盼。诗观:有人为“新诗典”写作,有人为“好诗”写作,有人为“经典”写作,有人为“冒犯”写作,我为“挑战上帝”写作。伊沙推荐语:左右在北京鲁院高研班学习三个月,避开了长安封城之困,他所在之小区属于高风险的重灾区,他这种单身独居听力不便者注定会受困,我对老G说:这是此人长期以来与人为善积德行善修来的一一我现在更加确信这一点。本诗所写之逼真细节,似乎是封城中某一事件的确凿证据:超市里所买鸡蛋是沾鸡屎的!史失,可以求诸诗一一当然,也只有后口语诗可以求。况禹点评《新诗典》左右《挑鸡蛋》:听说过有类似的挑选法。还有一种说法是,沾血的更好(大约属于鸡的头胎)。不过管它呢,大疫情之下,有鸡蛋可买,能自由地买,便是幸运,便值得庆贺。能写出挑鸡蛋的诗(其实是写对“她”的在意),更值得高兴。黎雪梅读《新世纪诗典》之左右《挑鸡蛋》:俗话说“听人劝,吃饱饭”,纵使心里有所怀疑,有一千个不愿意,事到临头时仍会犯嘀咕之后还是听从别人当初的建议,因为不愿怀疑别人的好心,更何况是他人多年生活经验的总结,至少对自己没有什么损害,姑且听之信之吧。本诗写得诙谐俏皮,无奈又苦涩,满是喜感和画面感,读完许久眼前那一袋“沾满屎的鸡蛋”仿佛还在眼前晃动。晏非跟读《新世纪诗典》| 2022.1.18诗人左右《挑鸡蛋》诗里写到的生活经验,”专挑带屎的鸡蛋下手“,每个人或许都曾有过,尽管完全照着经验去做的少之又少,顶多偶尔为之。但作为一首诗这样抓住不放去写却是非常具有典型性的,给人以深意和启迪。口语诗某种意义上就是无畏的苍蝇,专挑生活中有缝的蛋去盯。这首诗盯的是鸡蛋,写出的是万象。​马金山|读左右的诗《挑鸡蛋》的十一条:1、细节就是诗的咽喉;2、在评一首好诗时,我总会花很长的时间,去不断的完善或者补充已经写出来的,也像是在写一首诗,直到自己满意了为止;3、左右,1988年9月16日生于陕西省商洛市山阳县。自16岁写作至今。曾参加《诗刊》第32届青春诗会,出版作品集《命》等十部,编有诗歌绘本《孩子都是天生的诗人》等。现居西安;4、每一次和左右见面,都会聊到诗歌,都会有所启发,这是一件非常愉快的事情,因为他能够看见很多人看见了,却进不到心里的东西,不得不说,这就是一种能力;5、我一直在关注着左右的写作,尤其是他近期的三个月在北京鲁院学习,看到其对自己的以往已经被人认可,且已然成为经典的诗歌作品,进行再次修改,有的仅仅是断行的改变,有的仅仅是三两字的修改,但是,这种对诗歌态度的严谨态度和观念,值得大加赞赏与学习;6、左右的诗,敢于直面自己的身体与内心深处,在其细腻入微,干净利落的诗行里,能够让人感受到其真实、纯粹的生活与精神世界,这是一种宝贵的财富,呈现在诗歌作品里,还是一种境界;7、本诗看似是在描述诗人所经历的,事实上是在以细微的动静,对现实生活的一种有效的挖掘,以及对不同角度的人的内心探究,极具生活化,且饱含情感的浓度和事物的呈现力度;8、诗中的挑鸡蛋细节,在平实的语言中,凸显生活的质感,不仅场景明澈,而且激起读者丰富的思想与想象,还有诗人对生活的态度;9、除了以上的阐述之外,本诗还让我联想到社会的发展与变化,尤其是现实世界的巨变,以及农村人与城里人的观念和思维方式的差异,也是一种文化的不同;10、本诗给予诗人的启示:“把想要表达的,表达清楚,对于口语诗人来说,至关重要”;11、生活之诗、现实之诗、态度之诗。

 

SAG NICHTS MEHR – 图雅 Tu Ya

1月 17, 2022

Tu Ya
SAG NICHTS MEHR

Ich sag ihm ich fühl mich nicht gut.
Er sagt, der Mensch isst Körner und Bohnen, jeder wird einmal krank.
Nachher sag ichs ihm nicht mehr.

Ich sag ihm, im Büro hat es jemand auf mich abgesehen.
Er sagt, fang bei dir selber an.
Nachher sag ichs ihm nicht mehr, wenn was passiert.

Nachher klagt meine Mama, sie fühlt sich nicht gut.
Ich sag, Menschen essen Körner und Bohnen, jeder wird einmal krank.
Meine Mama sagt mir nichts mehr.

Nachher sagt mir meine kleine Schwester, sie wird in ihrer Ehe gekränkt.
Ich sag, du musst bei dir selbst beginnen.
Meine Schwester sagt mir nichts mehr.

Enttäuscht sein, Verzweiflung lassen mich spüren,
dass sie von mir enttäuscht und verzweifelt sind.
Aber ich kann nichts machen, es wird halt nicht wärmer.

Und so hab ich ihm vergeben.

2021-12-30
Übersetzt von MW im Januar 2022

新世纪诗典作品联展#图雅#(28.0)

 

《新诗典》小档案:图雅,生于1964年,居天津。诗人。绘画、摄影、音乐爱好者。国际跨界诗人沙龙创立者。《新世纪诗典》第四届评论奖获得者,第十届文化奖获得者。《新世纪诗典》(2011—2021)新世纪中文诗歌百大诗星、十大60后诗人、中国十大女诗人之一。2017年在韩国获得亚洲诗人奖。2020年获得“2020中国天津摄影周”优秀奖。现为《新世纪诗典》活动策划,主持过四场百人大型云诗会。代表作:《母亲在我腹中》。

伊沙推荐:在总推荐数相等的情况下,半月冠亚军的数量积分决出了今届李白诗歌奖金银诗奖,图雅两个冠军积4分,韩敬源无此纪录得0分,图金韩银。现在,图雅又可加1分,本诗在一月下半月推荐诗中当居亚军。图雅的诗自带尖锐,自背悬崖,是典型的现代主义属性,常进半月前二及现场诗会前三,不是新闻,恭喜她苦修十载终于修成正果,拿下金奖!

读图雅《不说了》|雪也

全诗六个小节,讲述的是和亲人或爱人之间语言的交流。前两节,是我和他的交流。他,或是“我”的爱人。我和他说,我的身体不舒服,我在单位被人欺负。我其实需要的是一种安慰,或是一种心理的倾诉。但是,语言如球撞击了墙壁,被反弹了回来。他说,人吃五谷杂粮,哪有不生病。他说,先要检查自己。于是我不再和他诉说。

第三节,是母亲向我述说,她的身体不舒服。第四节,是妹妹讲述她婚姻里的委屈。我就用他的回答,来分别回复母亲和妹妹。他们也不再向我诉说。

第五节,是我的自省或反省。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我曾经感受过失望和绝望,也就能够完全理解母亲和妹妹的失望和绝望。进一步坦陈,我只能冷漠。

最后一节,呼应前两节,也是画了一个圆,“于是我原谅了他”。亲人之间,是不设防的,所以也是最容易受伤害的。

本诗,就是触及亲人或爱人之间的交流,说的都是一竿子到底的话,说的都是最容易伤害人的话。如果是朋友之间有如此的询问,一定会有语言的理解和安慰,虽然可能是敷衍,虽然可能是虚以委蛇,但亲人之间却忽略了。还好,毕竟是爱人,毕竟是亲人,血浓于水,“真”是爱,“冷漠”也是爱。

​周洪勇读《新世纪诗典》图雅的《不说了》:

图雅触及的是一个哲学命题——孤独。你的孤独,还要你自己承受,连爱人亲人也无能为力。余华在《在细雨中呼喊》中写道:“我不再装模作样地拥有很多朋友,而是回到孤单之中,我们以前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最后却发现,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无关。”家庭里的日常生活,就这么平淡,平淡得近乎冷漠。明白这个道理后,诗人选择了——体谅对方。有这样的体谅,进一步的爱,才有可能。

————
君儿读诗:http://www.weinisongdu.com/shareOpus?id=57234026&promote_id=957250

​黎雪梅读《新世纪诗典》之图雅《不说了》:读完“心有戚戚焉”。我们很多人都是如此,把最好的脾气和最大的耐心都给了别人,对自己的身边人就只剩下冷漠和无情,而我们自己却浑然不知。家本来应该是最安全的地方,可以用温暖来包容你所有的不幸,你还能安心地卸下所有伪装。然而有时亲人之间彼此传递的不是爱和关怀,而是失望和绝望,冷漠的话语就像锋利的刀刃,将感情一点点地消磨殆尽。感觉说什么都毫无用处,只能徒增伤感,还不如“不说了”。本诗为我们呈现出当代人家庭与亲情所面临的困境,人性的复杂与弱点,典型性与代表性兼具,能引起很多人的共鸣与反思,可谓功莫大焉。

马金山|读图雅的诗《不说了》的十一条:
1、文学充满意外,这是作品最具价值的东西;
2、写作是生活的再现与解构,还是内心的又一次激荡和建设;
3、图雅,生于1964年,居天津。诗人。绘画、摄影、音乐爱好者。国际跨界诗人沙龙创立者。《新世纪诗典》第四届评论奖获得者,第十届文化奖获得者。《新世纪诗典》(2011—2021)新世纪中文诗歌百大诗星、十大60后诗人、中国十大女诗人之一。2017年在韩国获得亚洲诗人奖。2020年获得“2020中国天津摄影周”优秀奖。现为《新世纪诗典》活动策划,主持过四场百人大型云诗会。代表作:《母亲在我腹中》;
4、首先,祝贺图雅荣获2021年度李白诗歌奖金诗奖,同一天推荐其诗,也是另外一种形式的肯定与褒奖;
5、图雅的诗,锋利、真实而又深刻,在此基础上,以尖锐的声音,阐释着个体的生命与现实生活,敢于写出自己内心的东西,这些恰恰正是写好诗的重要部分;
6、本诗的结构严谨,层次分明,在日常生活中常见,尤其具有代表性的问题的一问一答之间,既形成了鲜明的特点,又还原了当代家庭本身的生活面貌;
7、诗中所阐释的话题,是一种亲人之间的相处与关系,而这些具体而日常的内容,其本身就带有一种独特而真实的存在,不仅仅是一种体验与心境,还是一种自省和成长;
8、尤其是个体的生活感受,到收获的反馈,再将反馈的东西转达出去,是因果循环,也是人生百味,给人以共鸣的同时,表现出一种个人的态度;
9、敢于直面自己的生活,事实上就是最重要,而且最好的写作表达方式与能力;
10、本诗给予诗人的启示:“于写作者而言,把生活中自己的遭遇写岀来,本身就是一种能力”;
11、生活之诗、对话之诗、自省之诗。

 

BIN BIS HEUTE KEIN MÖNCH UND BEREUE ES NICHT – 李岩 Li Yan

1月 16, 2022

Li Yan
BIN BIS HEUTE KEIN MÖNCH UND HABS NICHT BEREUT

Als ich 36 war,
wollte meine Mutter, dass ich ein Mönch werde.
Ich hab Frau und Kind nicht verlassen können
und hab der Alten den Wunsch nicht erfüllt.
Ich hab auch gar keinen Antrieb gehabt.
Für Mutter wär es das Höchste gewesen.
Sie war damals 58
und grad vom Qigong des Dorfes der Schwebenden Kraniche
zum Buddhismus gekommen.
Den ganzen Tag hat sie die Hühner aufgescheucht
und erklärt,
sie wird gehen und Nonne werden.

2021-12-06
Übersetzt von MW im Januar 2022

新世纪诗典作品联展#李岩#(24.0)

 

《新诗典》小档案:李岩,1960年农历七月十四生于陕北佳县白云山二姨家,米脂县人,1983年陕西师大中文系毕业。长期在陕西榆林文联工作,前西安《创世纪》杂志编辑部主任、原地方读物《陕北杂志》主编(副乡级)、纯文学美术民刊《沙漠之花》《沙漠之花副刊》主编,已退休。诗人,编辑,美术爱好者。非各级作协、美协会员,无党派。《新世纪诗典》新世纪中文诗歌百大诗星,《新世纪诗典》常青藤诗人。

新世纪诗典11,NPC2022年1月16日,3940首,1231人。第24个李岩(陕西)日

​伊沙推荐:李岩呆在陕北,非要转型为口语诗人,转着转着便转成了更有口语意味的纯口语诗人。昨日我在上《现代诗写作》云课时说:写口语诗,一要心思活泼,二要用语灵活,最忌机械、呆板、认死理儿。如今的李岩,正是正面的例子,当获一月下半月冠军。

​况禹点评《新诗典》李岩《我至今还没有出家也不遗憾》:汉语的现代诗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和之前岁月的的其他诗一样,它也是从泥土挣扎出来的,所以它自带了一种纠结的土腥,以及先天复调的后现代属性(当然只是对自觉者而言)。老李这首诗,活生生地反映出了这一复杂。

湘莲子:​简直就是我母亲!

马金山|读李岩的诗《我至今还没有出家也不遗憾》的十一条:
1、诗神在每一个诗人的心中;
2、诗无定法,唯有写,才是一切的可能;
3、李岩,1960年农历七月十四生于陕北佳县白云山二姨家,1983年陕西师大中文系毕业。长期在陕西榆林文联工作,前西安《创世纪》杂志编辑部主任、原地方读物《陕北杂志》主编(副乡级)、纯文学美术民刊《沙漠之花》《沙漠之花副刊》主编,已退休;
4、去年六月,绵阳诗会,在首场的欢迎晚宴上,李岩老兄坐在我的右边,虽是第一次见面,但仍然能够感受诗人之间的简单与纯粹,其言语不多,但每碰一杯酒,就有一杯的滋味与美好;
5、李岩的诗,充满人生的感觉与地方性文化底蕴,在一行行的文字里,蕴藏着无限耐磨的东西,凸显事物的质感和诗意的质朴;
6、本诗以诚实的语言,自然的生活状态,在朴实而真切的体验里,构成极具现代气息和两代人不同的信仰观,有对比,有排比,还有难以言说的东西;
7、诗一开头,即以时间刻度来叙述自己的人生经历,且将每一种内心世界里的东西描写得真真切切,并由此道出一种真相,是“我”的,也是现象的;
8、诗中可贵之处在于真实,既是对个人经历的再现,还是对那个时代的生活状态,以及复杂信仰的有力揭示,纯彻、活性;
9、而题目,也是一首诗,且是诗较为重要的一部分,因为其表达的不仅仅是一种,或者两种状态,更是多种内涵的搭配与融合;
10、本诗给予诗人的启示:“经历和记忆于写作而言,就是一座座宝矿”;
11、人生之诗、生活之诗、记忆之诗。

 

 

ALL DIE ZEICHEN, DIE JAHRE – 王小龙 Wang Xiaolong

1月 9, 2022

Wang Xiaolong
ALL DIE ZEICHEN, DIE JAHRE

Das Notebook vom Anfang des Jahrtausends,
irrsinnig teuer, irrsinnig schwer.
Über zehn Jahre unten im Bücherschrank
praktisch vergessen.
Beim Bücherordnen entdeckt, bisschen schlechtes Gewissen.
Schnell den Staub abgewischt von der Tasche,
aufgestellt, angesteckt, grumbelnd wirds hell.
Er lebt noch! Leben in Dokumenten!
Nacheinander aufgemacht, wie war Xiaolong?
Nicht viele zweifelhafte Stellen,
Aber viel Mist.
Er brummt und vibriert,
gefrorene Erde fängt an zu schmelzen.
Uralte Viren wachen auf,
kriechen aus dem Dunkel, es steht auf dem Schirm
die Armee des Khan in Reihen um Reihen.
All diese Zeichen, diese Jahre,
all die Zeit
in meinem Leben.

November 2021
Übersetzt von MW im Januar 2021

新世纪诗典作品联展#王小龙#(9.0)

 

《新诗典》小档案:王小龙,1954年生,在上海。

伊沙推荐:​两大元素聚合在一起,令本诗达到一种至高的纯度,产生了奇特的魅力,那便是:上世纪80年代特有的清洁之气+一位口语诗老战士的历尽沧桑。本诗在一月上半月推荐诗中当居亚军。

​马金山读《新世纪诗典》诗的十一条(2021年12月合辑)
https://mp.weixin.qq.com/s/35MC5MBJezg9GHZpehF9zw
本期诗人:
吴雨伦、陈庚樵、刘傲夫、马非、韩敬源
黄海兮、游连斌、梅花驿、张小云、白立
苇欢、任意、陈铭华、苹果皮、庄本铁影
赵小北、周洪勇、张韬、默问、周献
张敬成、刘一君、海青、庄生、陆福祥
海菁、湘莲子、西娃、小虾、维马丁
伊沙

伊沙主持 | 新世纪诗典11一周联展(2022.1.2——2022.1.8)

伊沙主持 | 新世纪诗典11一周联展(2022.1.2——2022.1.8)

 

 

AUF DEM WEG ZUM GEFÄNGNISBESUCH – 第一闲人 Diyi Xianren

1月 8, 2022

Diyi Xianren
AUF DEM WEG ZUM GEFÄNGNISBESUCH

Im Warteraum
schaut mich eine Frau lange an,
auf einmal kommt sie zu mir.
Großer Bruder, eine Frage, kennen Sie mich noch?
Ich schüttle den Kopf. Die große Schwester von Soundso Ping, sagt sie,
vor über 20 Jahren bin ich zu Ihnen gekommen,
mein kleiner Bruder ist, wie Sie wissen,
dann statt zum Tod zu lebenslänglich verurteilt worden.
So viele Jahre sind meine Eltern und ich
die ganze Zeit auf dem Weg zum Gefängnisbesuch gewesen.
Die Fabrik daheim ist auch schon weg,
verkauft worden, wir haben Geld gebraucht.
Papa ist auf dem Weg zum Gefängnis gestorben,
Mama auch bald danach.
Ich selbst bin immer noch allein.
Mein Bruder war verrückt und hat jemanden umgebracht,
aber er lebt noch, nur unsere Familie ist schon gestorben.

Ich will sagen, hätte man ihn gleich zum Tod verurteilt,
wärs vielleicht besser gewesen.
Aber ich halt mich zurück.

2021-08-29
Übersetzt von MW im Januar 2021

新世纪诗典作品联展#第一闲人#(5.0)

 

伊沙:仿佛日片或韩片的调调儿,现实残酷的调调儿,说明的是中国文艺的差距,以及中国诗歌(主要是口语诗)之入时。如第一闲人般在《新诗典》崛起的60后诗人,大大强化了60后诗人队伍,无代可与之争峰。

况禹点评《新诗典》第一闲人《探监路上》:确是有如日韩等邻国的电影,不过毫无疑问,同胞们拍不出来,准确说自打杨德昌时代过去后,中文电影这方面仅有的基因就褪掉了。但是不要紧,中文现代诗——口语诗,为当代艺术补上了这个空缺。

新世纪诗典11,NPC2022年1月8日,3932首,1227人。第5个第一闲人(广东)日

《新诗典》小档案:第一闲人,男,1964年生人,本名吴宁洲,当过兵打过仗,做过公务员。办了提前退休 ,或游泳或云游。喜欢写点东西。

黎雪梅读《新世纪诗典》之第一闲人《探监路上》:虽说世上的道路千万条,唯独这“探监之路”最凄苦最漫长。一如诗中所写那位妇女的弟弟:“他神经病杀人没死/我们家却死了”,患精神病的弟弟杀了人判死缓,害得一家人终年奔波在探监的路上,直至家破人亡。这不是小说中的情节,类似的家庭悲剧也许我们身边每天都在上演,这也是个人的悲剧和伦理的悲剧。最后“我”的那句“当时判死刑也许更好”,终于没有说出来,这种欲言又止的情态恰是“我”复杂心理的一种表现,也代表了很多人的心声。明白流畅的叙述语言没有丝毫炫技的成分,却能于无形之中深入人心,而其深刻的社会意义应是诗人无心的赋予。

​读第一闲人《探监路上》|雪也

这是一首叙事诗。地点在候车室,主要人物是一位妇女,主要内容是这位妇女的诉说。这位妇女,到底认识“我”吗?我看未必。要么是她认错人了,要么是她太痛苦了,需要找一个人诉说,就像鲁迅笔下的祥林嫂。二十多年了,他们一家一直在探监的路上。家里的工厂,为筹钱,转手了。父亲,死在,探监路上。母亲,不久,也死了。她,也是,孤单的,一个人。
然后她总结说,“他神经病杀人没死,我们家却死了。”无疑其弟弟的杀人,造成了一家的命运悲剧。第二节,可以看作是心理描写,是作者内心的真实反映。是的,如果当初其弟弟被判死刑,也许全家三口的结局,就不会如此。作者忍住了,还是没说,又担心对这妇女也是一种打击。在作者平静的叙述中,展示了一个家庭的悲情。读来让人唏嘘不已。

伊沙主持 | 新世纪诗典11一周联展(2022.1.2——2022.1.8)

伊沙主持 | 新世纪诗典11一周联展(2022.1.2——2022.1.8)

 

 

WARTEN AUF DEN BUS AN DER KREUZUNG BEIM DORF – 独化 Du Hua

1月 8, 2022

Du Hua
WARTEN AUF DEN BUS AN DER KREUZUNG BEIM DORF GAOCHENG ZHAI IN KREIS JINGNING

Mit Frau
und Kind
auf Besuch im Heimatort.
Fertig besucht,
nachher
warten wir auf den Bus.
Ein Bauernhof hat ein einziges Schaf
in einem Pferch.
Das Schaf blökt
monoton und verzweifelt.
Der Rufer hat keine Absicht,
der Hörer hört etwas
und weint bitterlich.

2019-06-08
Übersetzt von MW im Januar 2022

新世纪诗典作品联展#独化#(9.0)

 

伊沙推荐:11年,独化来到了9.0。他是一个薄产者,他的诗靶心与我有出入,双方交的是相切的部分,他从无怨言,还动用自己全部的资源为《新诗典》贡献了一场至今难忘的崆峒山诗会,我俩堪称君子之交!我向来不惧随时翻脸的小人,但也还是希望多交君子。

况禹点评《新诗典》独化《静宁县高城寨村路口等车》:想起了意大利大诗人萨巴写羊的那首诗。两首不同在于,萨巴的诗由羊联想到“闪族人的脸”,本诗则因其欲说还休的语意,让人联想到古诗。(评于注射第三针新冠疫苗日,轻度反应中。)

​黎雪梅读《新世纪诗典》之独化《静宁县高城寨村路口等车》:刚读到诗的前三行,不禁让人想起一首老歌《常回家看看》,感觉明快而轻松。随后诗人写到与家人短暂的相聚之后,迎来的便是离别的怅惘,恰在此时一只被主人囚禁的羊发出悲苦的咩叫,也许是触景生情,也许是联想到了与之相关的某些人或事,不由得“潸然泪下”。这种情绪上先扬后抑的变化,实际上更是一种思想的变化,也是对心灵的结构。而每四字一行的诗歌形式,显现出诗人与众不同的思维方式与呈现方式,达到了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统一。令“等车”这样无聊的事情平添了几缕生活的诗意。

伊沙主持 | 新世纪诗典11一周联展(2022.1.2——2022.1.8)

伊沙主持 | 新世纪诗典11一周联展(2022.1.2——2022.1.8)

 

 

DREAM OF AN INJURED BICYCLE – 维马丁 Martin Winter – TRAUM VOM VERLETZTEN FAHRRAD

1月 8, 2022

Photo by Lu Hangang

Photo by Lu Hangang

Martin Winter
DREAM OF AN INJURED BICYCLE

Dreamt of an injured bicycle,
or was it a deer pulling a vehicle?
Or something in between,
brown, very beautiful.
I want to pull it out of a fence.
Have to be careful, of course.
Seems to be female, probably.
She is quiet, must be in pain.
I think someone has hurt her.
Body and bicycle buttoned together,
I see there are buttons.
Brown leather with metal,
not strange at all in my dream.

July 2021, written in Chinese in a train in Italy.
English version January 5, 2022

 

Martin Winter
TRAUM VOM VERLETZTEN FAHRRAD

hab von einem verletzten fahrrad getraeumt
oder war es ein reh, das einen wagen zieht
oder etwas dazwischen
jedenfalls sehr schoen
ich wollte es aus einem zaun befreien
das war nicht einfach
wahrscheinlich ein weibliches reh
es ist ganz ruhig, trotz seiner wunden
da ist sicher ein mensch schuld
koerper und fahrrad sind eine einheit
aber es gibt knoepfe
leder mit fell und metall oder so
im traum bin ich nicht sehr erstaunt

MW 3. Juli 2021, zuerst auf Chinesisch geschrieben, im Zug nach Rom.

新世纪诗典作品联展#维马丁#(16.0)

从2019年新世纪诗典每月冠军、亚军诗

实力榜第54位

实力榜第54位

张敬成:前两天我给学生说一定要学好中文,长大以后发现外国人中文比你学的好,会羞愧的。你说你很爱国,连自己的母语都没学好,情何以堪!!!现在看到维马丁写中文诗写的这么好,还有啥说的呢?坚持努力呀,别让自个羞愧!!

伊沙评:真正的有梦味儿的写梦的杰作,在12月下半月推荐诗中可居亚军。一个外国人,将中文运用得如此精心、娴熟、艺术,值得我们中国诗人扪心自问:我们对自己的母语,可曾有如此的态度?

​况禹点评《新诗典》维马丁《梦见受伤的自行车》:物—我—他(或她/它),许多梦呈现的无非是这三者(或三个层面)关系的纠结与扭曲。在本诗里,物是“自行车/鹿”,它/她不确定,好像一会儿是篱笆,一会儿又是女性。而按照题目的提示,女性好像又是自行车,与篱笆无关。超现实的氛围由此在纠结中铺展开来。写梦境忌讳拖泥带水,本诗恰恰叙述得很干脆。这种清晰,与梦本身的含混形成了反差。

庞琼珍读《新世纪诗典》维马丁《梦见受伤的自行车》:一个奇特的梦,而又梦得合情合理。梦里有自行车,拉车的鹿,篱笆,纽扣,棕色的皮和纽扣等6种事物,生动离奇。在诗里,我似乎看见诗人维马丁着急的样子,是因为找不到合适的量词。量词在外语学习,尤其是孤立语和黏着语的学习中,是最难的,数词太简单,量词的匹配最难。我读到诗人的敏感,担心,伤害,疼痛,然而是不确定的,就如火车行进中的动静。意大利的火车,我在20年前坐过,很舒适,愉悦,场景适合做梦。

黎雪梅读《新世纪诗典》之维马丁《梦见受伤的自行车》:以梦为题材进行写作的诗人何其多,可是能够写好的却是少之又少。今天读到维马丁老师用汉语写成的这首诗,除了惊叹之外,更多的是折服。一个给诗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梦境,诗人以诗歌的形式将其“情景再现”,“一匹受伤的自行车”、“也许是一头拉车的鹿”,是梦中的主角也是意象,梦境里的一切多多少少是现实的变形,却不乏理性的分析,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扩大了书写的叙事空间。诗人以自己娴熟的汉语语言组织能力以及卓越的诗歌表现力,为我们呈现了一个亦真亦幻的梦中世界,虽然是在梦里情感依然丰富:有赞美、有思考、有担忧,还有同情等等,读到这样的文字,无形之中我们的心灵会不同程度地受到某些感染和触动。

晏非跟读《新世纪诗典》| 2021.12.29诗人维马丁《梦见受伤的自行车》
进入梦,也就进入了一个超现实的境地,不管看到什么事物,总和现实中是有些许区别的。这首写梦的诗,写了一辆自行车与一头鹿子的纠葛,要么是有人将鹿子与自行车缝扣在一起,要么是鹿子要把一辆自行车从篱笆的束缚中挣脱出来,无论是哪一种,都感到是诗人在梦中睁开眼睛看到了现实向梦境坠落时伤感的一幕,都饱含着人对世界的观察和内省,而这一切在“梦里一点儿都不奇怪”,梦让不可能的成为了可能!整首诗有着强烈的隐喻味道,但写得通透明澈,仿佛梦中有无数的灯照亮了现场。坐在火车上是否有助于做梦,无从考证,但这首诗让我想到一点,火车上做的梦极可能让梦境也具有有更多的行动。

马金山|读维马丁的诗《梦见受伤的自行车》的十一条:
1、写作是诗人的事情,诗歌的命运交给上帝就是了;
2、一首好诗是怎么写出来的,不想写之外的任何私心杂念,只管写已经想好的,一口气把它写完,然后再大声地读一遍两遍三遍,把多余的枝蔓,全部裁剪;
3、维马丁,1966年六月生于奥地利维也纳。诗人、译者。曾经住台北、上海、武汉、重庆、北京等。教过书,在《人民画报》、《人民文学》等报刊作翻译、编辑。诗和译作刊登于瑞士、德国、美国、中国等等权威报刊。代表作《报摊》(晚报,晚报!)等;
4、维马丁的诗,以汉语的写作风格,表现出强大的精神力量,既随性自然,而又真实有感,且颇具文化观念与意识,有对这个世界的独特体验与感受,还有对人性的有力揭示,总能给人们带来新鲜的惊喜与感动;
5、本诗以极富想象力和艺术性的方式,将几种不相关的事物联系在一起,使得其既互相达意,而又互为转化,绽放出口语化新鲜的诗意人生;
6、一个个场景,在细致化的描述下,是梦幻之种种,而事实上,何尝不是现实生活中的又一种再现或折射呢;
7、诗中每行里都有奇妙的东西,既有含糊其词的效果,还有一瞥惊鸿的感觉,因为一旦醒来再回想梦中的一切,的确会有清晰的内容,以及记不起来的地方,这种状态正好构成了梦之风貌;
8、尤其是诗中溢出的种种情绪,无不体现出诗人对事物的领悟能力和诗性的繁殖能力,读来无不令人动容;
9、对于此诗,哪怕再写上十一条,还远远不够,因为它的可阐释性实在太强,换言之,这就是好诗的样子,让你深刻感受到它的丰富性和艺术价值;
10、本诗给予诗人的启示:“想象力是花,只有让它任意地绽放,才是正果”;
11、梦境之诗、现实之诗、生活之诗。

黄平子读维马丁《梦见受伤的自行车》

——《新世纪诗典》3923

梦见受伤的自行车

维马丁

梦见一匹受伤的自行车
也许是一头拉车的鹿
不知道应该​用什么量词
棕色的,非常漂亮
正要把它从一个篱笆拉开
当然需要小心
好像是女的,母的,不确定
她很安静,应该很痛苦
我觉得有人伤害她了
身体是跟自行车扣在一起,
有纽扣
也许是棕色的皮跟金属
梦里一点儿都不奇怪

2021.07.03  早晨,在意大利的火车上

黄平子读诗:维马丁, 1966年六月生于奥地利维也纳。诗人、译者。教过书, 在《人民画报》、《人民文学》等报刊作翻译、编辑。诗和译作刊登于瑞士、德国、美国、中国等等权威报刊。“梦见一匹受伤的自行车/也许是一头拉车的鹿/不知道应该​用什么量词”,维马丁不知道该用什么量词,不是不懂语法,是梦产生了错位:不知道梦见到是自行车还是鹿。梦总是荒诞到的,这是证明。“棕色的,非常漂亮”,这是颜色和观感。“正要把它从一个篱笆拉开”,这是位置。“当然需要小心”,因为受伤了。“好像是女的,母的,不确定”,这是性别。鹿才有性别,自行车没有。“她很安静,应该很痛苦/我觉得有人伤害她了”,再写受伤。“身体是跟自行车扣在一起,/有纽扣/也许是棕色的皮跟金属”,在这里,梦又将鹿和自行车扭结到了一起。“梦里一点儿都不奇怪”,梦里可以天马行空,所以不奇怪。梦醒之后再看就奇怪了。因为梦太过天马行空,所以没有必要谈主题。虽然弗洛伊德说梦是愿望的达成。维马丁将诗题命名为《梦见受伤的自行车》,在他到潜意识里,这个怪物的自行车成分还是要多一点。
2021年12月31日17点53分

伊沙主持 | 新世纪诗典11一周联展(2021.12.26——2022.1.1)

伊沙主持 | 新世纪诗典11一周联展(2021.12.26——2022.1.1)

 

 

SEHR SCHWER – 伊沙 Yi Sha

1月 7, 2022

Yi Sha
SEHR SCHWER

An dem Tag als mein Vater starb,
hab ich auch ein Gedicht vorgestellt.
Den Autor
vergess ich mein Lebtag nicht.
Nächstes Mal, wenn ich sie seh,
frag ich, ob sie mir ein Essen spendiert,
oder eine Zigarette.
Denn das war
wirklich sehr schwer.
Ich hab die allerkürzeste
Präsentation
aller Zeiten geschrieben.
Ein kleiner Satz mehr
war einfach nicht möglich.
Obwohl
es eine Dichterin war.

Übersetzt von MW am 30. Dezember 2021

新世纪诗典作品联展#伊沙#(32.0)

 

伊沙推荐:太难了!真的是太难了!怕引起大家身心不适,当时推荐诗的时空环境我就不讲了,这也是我在疫年之中的终极体验,致命时刻!个人之诗,泣血之作,且为内出血,当得起半月冠军!叫人五味杂陈七窍生烟的2021年,再见!

况禹点评《新诗典》伊沙《太难了》:确实太难了。读诗的此刻又何尝不难!当全国为西安的疫情突然吃紧而震惊、叹息和鼓劲儿的时刻,本诗的作者却和往常一样,继续他十年如一日的创作、教研,以及为新诗典选诗、评诗的历程!太难了,在最难的时节,在全世界最难的艺术人生里矢志不渝,这就是我这一代作者中最杰出者为中国文学树立的地标!

​黎雪梅读《新世纪诗典》之伊沙《太难了》:确实难!十年如一日地、没有一天间断地推荐好诗和诗人,即使在至亲离世这样痛彻心扉日子里也要咬牙坚持,没有超常的毅力和高度的责任感是很难做到的:这边还沉浸在悲伤里难以抑制,又要处理许许多多相关的事宜;那边又要按时推荐好诗,因为职责所在。所以在两难的情形下,“我写了史上/最短的/推荐语/多一句/都写不出来”,这绝不是找理由敷衍或搪塞,这一细节让我们看到诗人和所有面临相同变故的人一样,这是最正常的反应:大脑昏沉,连思维似乎都停止了……真实的经历,真实的心态,一字一句都是从艰难生活中提炼出来的一滴血、一行泪,或者是一声哽咽或叹息;又如同一记记重锤,敲在诗人的心里,响在读者的耳畔,心头的敬意便油然而生。

​马金山|读伊沙的诗《太难了》的十一条:
1、写吧!写你心心念的东西,准没错;
2、写作这种事,只要你写,它就有,不写,再说什么它也没有;
3、伊沙,原名吴文健,文学家,以诗名世。1966年生于四川成都,1989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后于西安外国语大学任教至今。现已出版著、译、编作品一百余部。获国内外数十项诗歌奖及其他文学类奖项。应邀出席国内外众多诗歌节、文学节和其他交流活动。代表诗集有《车过黄河》《鸽子》《蓝灯》《无题》《唐》《白雪乌鸦》等;
4、不可否认,在不知不觉之间,伊沙已经成为这个时代最伟大的诗人,哦,这样描述他还不够准确,因为无论是在小说,评论,还是翻译方面,都表现出非凡的能量和成就,不得不让人敬重,他就是精神的贵族;
5、对于伊沙主持的《新世纪诗典》,已然成为当代最重要的一个诗歌推荐平台,而且已不仅仅是一个诗人平台,更是一群志同道合者的天堂,以及无可替代的社交载体;
6、近些年,和伊沙见过一二三四五次面,每次见面的感觉都会不尽相同,但是每一个场景都历历在目。第一次是2014年,从容主持的“第一朗读者”活动上,虽是首次见面,但倍感亲切与美好;第二次是2016年,参加“饿死诗人”伊沙诗歌分享会,从他口中让我记住了诗性的智慧与生活的诗意;第三次是2017年,由江湖海主办的新诗典惠州诗会活动中,让人看到了一个激情燃烧的伊沙;第四次是2018年,沈浩波的磨铁诗歌活动中,没有交流,但感到了他对诗歌的严谨态度;第五次是2020年,新诗典绵阳诗会,他的一份责任和使命感,扑面而来;
7、读到本诗,首先在我脑海里出现几个关键词:一是责任,二是命运,三是真实,四是残酷,而这些不仅构成了现实中的生活,还是五味杂陈,矢志不渝的人生;
8、诗里行间,结合疫情的背景,融合进推荐诗的情节和状况,呈现出来的是诗人的博大情怀与终极体验,是含泪的撕心裂肺的记忆,还是活生生的残酷现实,而作为诗人,以最好的方式把它写成了诗;
9、一句“太难了”,一语多关,在这个大疫环境下,又有几人没有共鸣呢,而背后又有多少无奈与痛苦呢,只有遇到的人才能够真正的体悟;
10、本诗给予诗人的启示:“好诗就是毫不掩饰地把真实的东西真诚地写出来”;
11、命运之诗、现实之诗、泣血之诗。

黄平子读伊沙《太难了》

——《新世纪诗典》3924

太难了

伊沙

父亲去逝那天
推荐的诗人
我将永生难忘
下次见面
我会向她讨吃一顿饭
或讨要一条烟
因为当时
太难了
我写了史上
最短的
推荐语
多一句
都写不出来
虽然
她是位女诗人

黄平子读诗:伊沙,1966年生,男人。中国当代写诗最多、著作最丰的诗人,量大而质优,全能文学家,最具专业性的写作教授。力争成为中国文学界最老的踢球者。“父亲去逝那天”,这是人生生活中的大难。“推荐的诗人/我将永生难忘”,伊沙十几年如一日,每日推荐一首诗,这种坚持,是执着中的大难。在这种关键时刻的推荐,肯定永生难忘。“下次见面/我会向她讨吃一顿饭/或讨要一条烟”,“讨吃”,“讨要”,说得非常谦恭。伊沙是个豪爽的人,敌人满诗坛,朋友更是满诗坛。在这个物资极大丰富的时代,一顿饭,一条烟,这是多么微不足道的事情。“因为当时/太难了/我写了史上/最短的/推荐语”,回顾当时具体的难。其实好的推荐语当然不在长短。“多一句/都写不出来”,这两句诗让我想起了宋玉的《登徒子好色赋》:“东家之子,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 ;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虽然/她是位女诗人”,女诗人心思更细腻,估计更能体谅推荐者彼时的心情。
2022年1月2号19点44分

伊沙主持 | 新世纪诗典11一周联展(2021.12.26——2022.1.1)

伊沙主持 | 新世纪诗典11一周联展(2021.12.26——2022.1.1)

 

 

 

FAHREN OHNE FÜHRERSCHEIN – 赵克强 Zhao Keqiang

1月 7, 2022

Zhao Keqiang
FAHREN OHNE FÜHRERSCHEIN

Hast du meinen Fuehrerschein gesehen?
frag ich die Freundin, sie kocht in der Küche.
Schlafzimmer, Wohnzimmer, Bibliothek und Büro
hab ich schon ganz durchsucht.
Ohne Führerschein, wenn mich ein Polizist erwischt,
muss ich Strafe zahlen!
Nicht gesehen, sagt die Freundin,
und fügt hinzu,
du und ich,
wir fahren bald drei Jahre ohne Schein,
es ist noch kein Polizist kontrollieren gekommen.

2021-08-14

Übersetzt von MW im Januar 2022

新世纪诗典作品联展#赵克强#(12.0)

 

伊沙推荐:这是一位幽默的诗人,幽默也属于智性。写《李白》时,我大胆地以今川人的幽默来写唐蜀人。昨日上云课,还以川震中川人面对灾难的幽默豁达疏导封闭中的孩子们。口语诗为不幽默的民族注入了幽默,中国现代诗中的幽默十有八九来自于口语诗。

​况禹点评《新诗典》赵克强《无证驾驶》:女友幽默,但也透出幸福中的小埋怨。赵爷爷要留意了。本诗妙在现场感,“无证驾驶”显示出口语的传神。

晏非跟读《新世纪诗典》| 2022.1.5诗人赵克强《无证驾驶》
诗人的女友由现实中寻找驾照联想到男女关系中的无证驾驶,前者无证驾驶违规,因为可能影响公众安全,后者无证驾驶却体现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涉及的只是个人的隐私,当然诗中也有女性意识的觉醒。口语诗捕捉到生活中有趣的点滴并形成诗作,让人们读后从紧绷的现实中幽默一下,轻松一下,也是功德一件。估计这首诗出来后,诗人和她的女友领证的速度应该加快了,想到这儿,不由得笑出声来。

​藕的丝点评:赵大爷的诗看起来幽默、轻松,实则尖锐、深刻。赵大爷不正经,我早有耳闻,其女友这般幽默,倒是出我意料,看来还真是“不是一家人,不入一家门”啊!读了这首《无证驾驶》,才知道赵大爷喜得“香车”了,我得先祝贺一下,不过作为一名资深交警,今天我还得管管“无证驾驶”这事,敲一敲赵大爷那光秃秃的脑瓜子——老赵啊,试驾都三年了,走合期早都过了,该领证就领证去,还磨叽个啥?罚款你不心疼是吧?扣下你的“香车”试试,看你心疼不心疼?(2022.1.5)

黎雪梅读《新世纪诗典》之赵克强《无证驾驶》:万事万物都是讲究“磁场”的,人和人之间也是如此。有些人磁场相吸,就会自然而然走到一起,也就是所谓的“缘分天注定”,想分也分不开。本诗的作者赵克强就是一个幽默风趣的人,相伴三年的女友应该也不乏幽默细胞,即便本身缺少点幽默感,耳濡目染这些年也熏陶得差不多了,所以才会说出“我和你/无证驾驶快三年了/警察也没来查嘛”这样俏皮风趣的话语,很有川妹子快人快语的特点,虽然也包含有嗔怪的弦外之音,但更多的是安于现状的自得和满足。人生得此佳偶,人生一大幸事!可以想象得到,这样的一对磁场相吸的活宝生活在一起是多么地合拍,再平淡的生活也能过得有滋有味,传说中的“神仙眷侣”大概也不过如此吧?

马金山|读赵克强的诗《无证驾驶》的十一条:
1、安静下来,把生活中最细微的东西记录下来,即为诗;
2、让生活,让生命,在诗里面还原它的本来的面目,不仅是一种境界,还是一种能力;
3、赵克强,60后,属虎。诗作入选《新世纪诗典》《磨铁读诗会》《中国口语诗年鉴》。有诗集《我告诉你什么叫穷凶极恶》《假牙》。荣获2019NPC李白诗歌奖铜诗奖;
4、去年六月,参加绵阳诗会,首次见到赵大爷,深切感受到,现实中的赵大爷和网络中的赵大爷一样,不仅幽默风趣,而且豪爽大气,诗如其人,人如其诗;
5、尤其是在他粗犷豪放的身上,散发出来的是洒脱的性格,以及细腻而富有活力的诗,不,应该是魅力四射的光芒,滋润生活,滋润生命;
6、赵克强的诗语言平实,内容丰富而又不失内涵,时而现场,时而现实,其中既有智性的锋利之光,还有一种由内而外的生活质感,又有一种独有的“赵克强式”的幽默与智慧,因为他的诗不是写出来的,而是活出来的;
7、读此诗的第一念是,赵大爷,还是抽时间尽快完证,才是当前最重要,也是最迫切的事情,既是一念,还是期盼;
8、诗中由我问她答的对话,将日常的细节,展现的活色生香,有关生活,有关生活,还是有关生活,既有画面效果,还有人与人之间微妙的关系与变化,更渗透出淡淡的幸福感觉,一切都在其中了;
9、无证驾驶,一语双关,诙谐风趣,滋味浓郁,这是一种生活的态度,还是真切而炙热的情感,引人发笑,而又思绪万分;
10、本诗给予诗人的启示:“诗和小说一样,也可以是对话的艺术”;
11、生活之诗、对话之诗、记录之诗。

 

 

 

EINSAME INSEL – 南人 Nan Ren

1月 5, 2022

Nan Ren
EINSAME INSEL

Die Expressboten
kommen im Ruderboot
und bringen Nahrungsmittel
zur ​Insel.

Auf dem Meer
schwimmen lauter
weiße Schachteln.​

2021-10-19
Übersetzt von MW im Januar 2022​

新世纪诗典作品联展#南人#(23.0)

 

《新诗典》小档案:南人,男,江苏泰州人,1994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2000年创办先锋诗歌网站诗江湖。作品入选《中国先锋诗歌档案》《新世纪诗典》《当代诗经》《中国新诗年鉴》《中国诗典》《中国先锋诗歌年鉴》《舌尖上的诗》等;出版有诗集《最后一炮》《黑白真相》《致L》等。获磨铁诗歌奖2017年度十佳诗人奖;获新世纪诗典第十届李白诗歌奖特别奖;《致L》获《诗参考》杂志第二届十年优秀作品奖、中国诗歌30年优秀长诗奖。现居北京。

伊沙推荐:南人是我两天之内推荐的另一位智性诗人,不过这回他玩的不是智性,而是意境,"郊寒"般的意境,来自于"白色餐盒"的刺目意象,展示了现代诗的丰富性。

况禹点评《新诗典》南人《孤岛》:本诗可作现代禅诗来读——当然,其内涵和想象空间又远超禅师。首先快递小哥划船送餐便有时代感,泡沫餐盒漂满水面,无疑又加入了环保的思维元素。再回到题目——《孤岛》,既有意象展示的意味,又有一点指向灵感来自的时代背景——大疫情人们被迫隔绝的生活。

​黎雪梅读《新世纪诗典》之南人《孤岛》:一座被“白色餐盒”包围了的“孤岛”,闭上眼睛仿佛眼前这画面就在脑海里浮现,且挥之不去。这如同灾难片中的场景,离我们的生活并不遥远,有些人可能正在亲历,如果任其继续发展,相信这就不仅仅是梦魇,而会成为我们大多数人难以摆脱的生活现实:在“孤岛”上过着几乎与世隔绝的生活,与白色垃圾为伴,终日得过且过……诗中时代的印记,诗人的思想和意象,对人类生存环境的关注与发现,完美融合在一起,同时振聋发聩的警示作用亦不可小觑。

 

 

KINDER MÖCHTEN SICH KÜMMERN – 君兒 Jun Er

1月 4, 2022

Jun Er
KINDER MÖCHTEN SICH KÜMMERN

Kinder möchten sich kümmern, dann ist niemand mehr da, heißt es bei Konfuzius.
Mama, nach so vielen Jahren,
können wir uns endlich versöhnen,
einander lieb haben.
Mit 40 Mutterliebe genießen ist auch nicht zu spät.
Draußen kracht es, schon wieder Neujahr.
Lass uns aus dem Haus gehen,
lass uns umherstreifen,
umherstreifen und nah beisammen bleiben,
verbunden in Leben und Tod.
Mama, ich hab schon Angst, Du gehst fort, eines Tages.
Du bist der einzige Mensch auf der Welt,
der weiß, wie ich empfangen worden,
wie ich auf die Welt gekommen bin,
die ersten schlimmen Sachen überlebt hab.
Heute, Mama,
seh ich in der Früh, wie Du aufwachst,
am Abend ess ich was du kochst, obwohls nicht gut schmeckt.
Du stellst meine Unterhosen aus am Balkon,
die sammle ich sonst die ganze Woche
und wasch sie am Sonntag.
Aber Du findest sie immer früher
in einem Eck von meinem Bett.
Dann wäscht Du sie mit der schmutzigen Jacke,
die ich ein paar Monate angehabt hab.
Ich kauf Dir einen Buddha mit dickem Bauch,
er bringt Dir vielleicht ein friedliches Herz.
Ich kauf Dir Mittel für Herz und Kopf,
dann kannst Du besser schlafen als früher.
Ich kauf Dir mit Melanzani gefülltes Huhn,
und zwei lebende Hasen, um die kannst Du Dich sorgen.
Ich kauf Dir einen kleinen modischen Spiegel,
Du entdeckst mit ihm drei kleine Wimmerl am Mund.
Sehr oft keifst Du noch unerbittlich,
aber Mama, ich bin schon zufrieden.
Weil Du jetzt froh sein kannst,
zauber ich auf einmal drei Weihrauchschalen herbei,
für die Guanyin mit tausend Augen und Armen,
die einzige Göttin, die Du gut kennst.
Ich will, dass Deine Wünsche weit aufsteigen können.
Ich will, dass Du merkst,
Glück ist, wenn Leute zusammenhalten
ohne Fremdheit dazwischen.
Ich bring Dich ins Gasthaus, ins Restaurant,
Du kriegst jeden Tee, isst nur, was Dich freut.
Mama, wir haben die dreifache Sichuan-Suppe gelöffelt,
was kann uns noch fehlen?

2010
Übersetzt von MW im Januar 2022

新世纪诗典作品联展#君儿#(33.0)

 

新世纪诗典11,NPC2022年1月3日,3927首,1227人。第33个君儿(天津)日

《新诗典》小档案:君儿:1968年生。有诗集《飞越太平洋的鸟》等10种和评论随笔集《诗在写我》。居天津。

“第一次见伊沙/记得是在徐江家里/南开大学举办穆旦诗歌节/伊沙参加完北京诗会/转道天津/是诗歌节受邀嘉宾/那时伊沙大概有180斤/走路铿锵有力/像个将军//第二次见伊沙/是在我住的滨海/伊沙,唐欣,徐江,李伟/从东北诗会回来/我接他们到家中小聚/伊沙下了出租/提着沉重的箱子上六楼/180斤的体重/行走如飞/像个战士//这世界上有将将军和战士/完全融合的合体吗/觉得伊沙便是/多年里一直有这个感觉/这个攻城掠地的将军/其实自己就是百万兵(初见伊沙)”。

伊沙推荐:​我原来读本诗的感受是:君儿是个本色的抒情诗人,这些年一心一意转型,也把女子憋坏了(照陕北话读),这一首放开了好好抒把子情,酣畅淋漓地抒情。就在刚才,下载手稿,才见稿末所署写作时间:2010。心说:难怪!顺便对自己读诗的纯粹性又膜拜了一下下。这对其他人倒是个提醒:《新诗典》不是年度诗选,它面对不断扩张的新世纪!

况禹点评《新诗典》君儿《子欲养》:也许是人种的特点,中国人,每个儿女心里都有一些话想对父母说,却又永远无法直接面对时说起,只能默默写在纸上,或是让心里的另一个自己对着想象中的父母来倾诉。本诗就是这样,说了很多,都是琐事,但又到都牵动着亲情和自身的成长。诗末的“三巴汤”是一个梗,没听作者提过,我查了一下,貌似是出自古时巴国的三个地区,用牛唇、牛鞭和牛尾配合药材熬制的汤汁。不知与作者所说的是否一致。

马金山|读君儿的诗《子欲养》的十一条:
1、每一个诗人,都应该是这个世界上,最独具一格的人;
2、大多数时候,最终成为一个伟大作家的,不是他的作品本身,而是有关他的一切,比如他的语录、访谈、书信,或者其他记录下来的只言片语,所揭开的较为完整的传奇;
3、君儿,1968年生。有诗集《飞越太平洋的鸟》等10种和评论随笔集《诗在写我》。居天津;
4、说实话,我对读长诗有一种莫名的恐惧感,不是讨厌这种作品,而是这种作品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解读它,全面而精准地去理解它,不是给作品减分,而是加持,这就是我评诗的标准与自我要求;
5、读了君儿一些诗,给我最大的感受是,她敢写,敢于坦露内心深处的东西,敢于直面自己的生活与想法,反过来想,这不正是诗歌作品的基础和生命嘛,顿时让人心生敬意;
6、君儿的诗,带有一种独特的女性特质,将生活的日常鲜活地呈现出来,既是现实的印记,还是对残酷人生的有力批判与揭露,以唤醒生命的力量,这就是诗歌作品的生命力;
7、诗一开头,即交待出复杂的母女关系,并套用了孔子家语的主要内容,把传统的风格色彩及元素,自然地融合在一起,深刻、深情;
8、诗中以抒怀的形式,把日常中的生活琐事娓娓道来,悉数将亲人之间看似微不足道的事物,有力地展现出来,既是一个女儿对母亲的内心声音,还是深切体会的人生点滴;
9、看到此诗,写于十多年前,说真的,作者由优秀的抒情诗人,活生生转变成了一个口语诗人,真的不知道是好还是坏,最终,一切只有时间才能够给出答案;
10、本诗给予诗人的启示:“生活状态的微妙变化和内心的有趣记录,即为诗”;
11、生活之诗、亲情之诗、记录之诗。

伊沙主持 | 新世纪诗典11一周联展(2021.12.26——2022.1.1)

伊沙主持 | 新世纪诗典11一周联展(2021.12.26——2022.1.1)

 

 

 

DORF AN DORF – 蒋涛 Jiang Tao

1月 4, 2022

Jiang Tao
DORF AN DORF

Im Flugzeug
seh ich dicht an dicht Dörfer
und bin beruhigt.
Unser Land hat überall Leute.
Ich seh sogar
die Strasse für Heiratsvermittlung
von einem Dorf
zu einem anderen.

2021-11-14
Übersetzt von MW im Januar 2021

新世纪诗典作品联展#蒋涛#(27.0)

 

 

新世纪诗典11,NPC2022年1月4日,3928首,1227人。第27个蒋涛(北京)日《新诗典》小档案:蒋涛1969年2月出生于西安市。诗人、作家、编剧、导演。现居北京。1990年在西外上学期间受伊沙影响开始写诗,1991年在美国《一行》发表《一旧旧一年历》。第五届李白诗歌奖铜诗奖、第四届亚洲诗人奖大奖得主。《新世纪诗典》十大60后诗人,常春藤诗人、新世纪中文诗歌百大诗星。伊沙推荐:今明两天,连推两位智性诗人,智性乃后现代主义之显性,它也是一种硬碰硬:我诗人就是比你们聪明,就是来给你们开脑洞的,不服你们也聪明点儿啊!你能想到连接两个村庄的是"相亲之路"吗?你不能。况禹点评《新诗典》蒋涛《村庄与村庄》:蒋涛是能在诗中让读者瞬时灵魂出窍的奇人。这次又来了。但好像又不是过去那个踩着感性台阶表演灵魂出窍的蒋涛,这一次,他的立足点是理性。其实在近几次的入典作品里,他一直偷偷在自己的诗思中强化理性成色。这样的状态让人惊喜。黎雪梅读《新世纪诗典》之蒋涛《村庄与村庄》:居高临下,以俯视的角度可以看见“村庄密布”、“祖国处处有人家”,然后由面到线洞悉了村庄与村庄连接的秘密——相亲。在农村大都是方圆三里五村联姻的居多。这也是农村一直以来的习惯使然。村子距离的近,人际关系才能够更加的了解,也多了一些中间人在其中牵线搭桥,于是更加利于促成婚姻。极简的文字蕴含着丰富的信息量,“所见即所得”,人口的现状,现代与传统的交织,叙述充满智性与诗性,诗人独特的个人风格亦十分突出。​马金山|读蒋涛的诗《村庄与村庄》的十一条:1、诗是生活的再现,还是生命的延续;2、好的结尾,决定着一首诗,到底是一堆垃圾,还是一座宝藏;3、蒋涛,诗人、作家、编剧、导演。1969年2月生于陕西西安。1990年在西外上学期间受伊沙影响开始写诗。1991年在美国《一行》发表《一旧旧一年历》。第五届李白诗歌奖铜诗奖、第四届亚洲诗人奖大奖得主。《新世纪诗典》十大60后诗人,常春藤诗人、新世纪中文诗歌百大诗星。现居北京;4、蒋涛的诗,无厘头、智性,而这种纯粹性,就是蒋涛独有的特色,语言新鲜,或者鲜活,这是蒋涛的诗歌正确,也是蒋涛的生活的偶然出离,更是蒋涛的灵魂的力量,以及诗性本身;5、读到本诗,先闭上眼睛,再一次先联系上自己坐飞机的经历,只觉人间点点灯火,以及莫名的安静,因为手机可以毫无顾忌的关机了,也会有灵魂出窍的时候,但是都太过于感性,却从来没有把在飞机上的所见写出一首代表作,甚为遗憾;6、而蒋涛,切换到另一个角度看世界,却收获了不一样的体验与诗思,不得不让人赞叹的同时,就是奇妙的感受与惊喜;7、诗中描写的场景,既是现实中的状态,还是想象中的状态,但是用到了“祖国”这样的大词,使得整首诗的状态与层次完全不同了,不只是境高,意味则更深;8、结尾好一个“相亲之路”,不仅联系实际,而且还饱含生活的样子,让通俗的东西,更加贴近生活,丰富多样;9、此诗精练,简约,诗里情景相通,可阐释性极强,有画面效果,更有人间烟火气息,隐秘的东西,在文字之间凸显出来;10、本诗给予诗人的启示:“不按正常的套路出牌,也是牌的另外一种,或者多种打法”;11、智性之诗、生活之诗、想象之诗。

 

 

DER KLEINE SCHNEIDER – 湘莲子 Xiang Lianzi

12月 27, 2021

Xiang Lianzi
DER KLEINE SCHNEIDER

Sie haben Gräber gesprengt,
der kleine Schneider
hat einen kleinen Stein
an die Schläfe bekommen.
Er war im Spital,
über zehn Jahre später
schreibt er mir auf WeChat.
Sie haben etwas Neues,
nicht mehr Dynamit wie im Bergbau.
Die Bäume dort oben
haben seine Hosen an,
liegen im Sarg.

Hab gehört, er sei reich geworden,
er macht seit Jahren Live-Videos,
dabei steht er vor einem Schornstein,
redet mit Händen und Füßen,
lässt sein Publikum raten
welche Art von Hose
er dem Rauchfang anzieht.

2021-11-14

新世纪诗典作品联展#湘莲子#(30.0)

 

新世纪诗典11,NPC12月27日,3920首,1227人。第30个湘莲子(广东)日

君儿读诗:http://www.weinisongdu.com/shareOpus?id=57088459&promote_id=957250

湘莲子《新诗典》小档案:

致敬诗人伊沙兼祝自己《新世纪诗典》30.0

直至今天
我才恍然大悟
那正是我的更年期
遇上了女儿的青春期
为逃避我
她才建议我忘掉平平仄仄
去看看伊沙
在写什么
怎么写

那不就是大白话
敲得回车键么
是的
你仔细看伊沙的回车键
敲出来的声音
像看音乐剧和绘画一样
带上耳朵

这一看
就快十二年
从博客到微博
从新浪到网易
从网易微博到新浪微博
从微博到微信
到跟着伊沙上衡山
跟着《新世纪诗典》去越南
去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
去韩国
去老挝
去日本
去柬埔寨
去俄罗斯
去奥地利匈牙利斯洛伐克

从不在状态
到每一次“订货”
每一次“入典”
我都会屏住呼吸
双手合十
冥想​
一个人
在大峡谷下
仰望珠穆拉玛

2021.12.16

伊沙推荐:好诗。在12月下半月推荐的诗中属于上乘之作。本诗最大的特点,便是灵活地借力打力,用诗中人物的病态意识来塑造人物,比别的写人的诗,便多了一点什么。

况禹点评《新诗典》湘莲子《小裁缝》:读本诗需要弄清一个大前提——它是出自心理康复医生之手的一首诗,了解完此点,读者的疑惑便会迎刃而解。本诗的语言特点在于——用常态语言转述他人变型的思维表达。而透过这些,又折射出了时代的快速发展。

黎雪梅读《新世纪诗典》之湘莲子《小裁缝》:也许正应了国人那句老话“否极泰来”,诗中的小裁缝十多年前曾遭遇过一场意外,之后却“他发财了”,还做起了直播,甚至还打算给大烟囱做一条裤子。虽然如此,但是总让人觉得这个小裁缝哪里不对劲,他病态的言行举止满是荒诞的意味,人们似乎能从他身上看到堂吉诃德或者敏豪森男爵的影子,然而我们并不觉得陌生,因为在我们的周围像小裁缝这样的人越来越多。同时从中也折射出人与自然、社会的微妙而复杂的关系。本诗的内涵十分丰富,因而对诗歌的解读也就更宽泛、更灵活。

晏非跟读《新世纪诗典》| 2021.12.26诗人湘莲子《小裁缝》
缝衣做裤来钱慢,开山炸坟来钱快,但后者自带的危险也使其终身患上某种疯癫的疾病,即便身体痊愈了,但心理上的疾病仍挥之不去,在现实中就有了夸张和荒诞的举动。而且,饶有意味的是,这些夸张和荒诞的举动竟都与其早年从事的裁缝老本行有关,你看他对治疗精神病的医生诗人说的话,“山上的树/都穿上了他做的裤子”,一句“躲在棺材里”,写的是树,照见的是当年小裁缝自己躲避命运一击造成的恐惧心理。你看他“经常站在一个大烟囱下/手舞足蹈/叫人猜一猜/他会给烟囱做一条什么款式的/裤子”,三句不离老本行,神经兮兮的。唯一的收获可能是他这种另类的让人发笑的直播,反而可能获得巨大围观,人们在看笑话的时候也无意中为他制造了流量,这是一个发财发的让人心酸的小裁缝,而诗人的悲悯情怀就在这诗行中流淌开来!

马金山|读湘莲子的诗《小裁缝》的十一条:
1、诗,一旦来了,请务必以最快的速度把它写下来,因为这些文字很可能比诗人活得更久;
2、写自己熟悉的东西,至少要写自己了解的事物,文字才会通透明亮,深入人心;
3、湘莲子,本名肖功莲,诗人,心理治疗师。 60后,湖南衡阳人。著有《未了集》《火祭》《想好梦话再睡觉》《机车必须替轨道行驶》。现居东莞;
4、湘莲子的诗,题材多变,既深入生活的内部,又饱含心理医生的职业,还有强烈的个性化和先锋性意识,将日常不同的理念融合于一体,滋味浓郁而回味悠远;
5、本诗犹如一部微电影,先抛出一个极其丰富的镜头,瞬间跳到十年后,并引入第一个画面中的因果,形成了完整而曲折的故事结构,既有人物形象,又有时代背景,除此之外,就是弦外之音;
6、诗的第一节,由诗里人物的一种意外的经历,将事物自然地叙述出来,并由此刻画出一种极为独特的心理活动,既是一种语言的表达,还是一种内心的纹络;
7、尤其是前两行与后面六行的关系,形成微妙的变化和奇妙的感觉,且充满了极大的反差与人性的扭曲,让人倍感现实的残酷;
8、第二节,将听来的情节细细呈现,既有生动的画面,又有生活中微妙的东西,平实的文字背后,透视出事实的真相;
9、题目直面人物,既是一种形象塑造,还是蕴含其后的莫名感觉与人物特点;
10、本诗给予诗人的启示:“把故事叙述成诗,单纯的故事情节还不够,还要有其他不易察觉的一些什么”;
11、荒诞之诗、命运之诗、故事之诗。

湘莲子:九十年代,有一段时间政府用炸药炸平了一些违建的坟墓,小裁缝路过的时候被炸坟墓的石头伤了脑袋,精神不正常,有表达性失语,经常会说一些莫名其妙的话。这句话的意思可能是怕那些树冻死,想给它们套上保护的麻绳,又怕被人砍了做棺材吧。

 

 

 

 

 

CHRISTMAS MEMORY – 伊沙 Yi Sha – WEIHNACHTSERINNERUNG

12月 25, 2021

Yi Sha
CHRISTMAS MEMORY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1990s,
this town where I am
didn’t celebrate Christmas.
The college I teach at,
the foreign studies university, did.
Every class had their parties,
students and their foreign teachers.
Christmas carols in foreign languages,
wafting out from the classroom windows,
singing in harmony with the snowflakes,
whether it was snowing or not.
I stopped and listened,
feeling culture and beauty
closing the fresh wound in my heart.

Translated by MW, 12/25/21


圣诞之忆 | 伊沙

在 1990 年代初期
我所在的城市
是不过圣诞节的
我任教的大学
一所外语学院过
更像是各班在开联欢会
学生与他们的外教
用外语唱的圣诞歌
从教学楼的窗口飘出来
为天空中有或没有的雪花
唱出和声
引我驻足倾听
感觉到文明与美好
内心的新伤在愈合

Yi Sha
WEIHNACHTSERINNERUNG

Am Anfang der 1990er Jahre
hat die Stadt wo ich war
Weihnachten nicht gefeiert.
Die Uni wo ich unterrichtet hab,
eine Fremdsprachenhochschule, schon.
Parties in jedem Fach, jedem Jahrgang.
Studenten mit ausländischen Lehrkräften
singen in Fremdsprachen Weihnachtslieder.
Es weht aus den Fenstern des Lehrgebäudes,
klingt in Harmonie mit dem Schnee,
ob es schneit oder nicht.
Ich bleib stehen, hör zu,
spür Schönheit, Kultur,
das heilt meine frische Wunde im Herzen.

Übersetzt von MW am 24. 12. 2021

Merry Christmas!  Click on the link to read more poems by different authors in Chinese.

Merry Christmas!
Click on the link to read more poems by different authors in Chinese.

Picture by Tu Ya

PASSION – 庄生 Zhuang Sheng

12月 23, 2021

Zhuang Sheng
PASSION

Fleisch
verschwindet.

Knochen
sind

das Kreuz.

Übersetzt von MW am 23. Dezember 2021

新世纪诗典作品联展#庄生#(20.0)

 

新世纪诗典11,NPC12月24日(平安夜),3917首,1227人。第20个庄生(广东)日

伊沙推荐:中国的这座城,需要唤醒它的本名:长安!地球的这个夜,需要众神保佑它:平安!调一首内含十字架的诗,祝全地球全人类,平安夜多平安,新年里永长安!

况禹点评《新诗典》庄生《受难》:本诗可以有多种阐释空间。大多数超验之作,其灵感来源依然还是生活。以眼前而论,两载巨疫仍在延续,人类仍在受难,我们需要以生命为旗,坚信自己力所能及的力量,可以带引我们最终穿越雪山沼泽。

黎雪梅读《新世纪诗典》之庄生《受难》:读到诗中的关键词“受难”、“十字架”,自然而然会联想到耶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受难而死,这一对世界影响深远的重要历史事件,基督受死是为了要拯救世人、救赎罪人,“十字架”则代表着爱与救赎。这两年的疫情,全球数十亿人受难,生存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只有坚持心中的信仰,凭着屹立不倒的信念,方可化险为夷。但愿有十字架的护佑,多灾多难的人类能够早日否极泰来。寥寥数行,仅仅十一个字却内涵极其丰富,扎扎实实的语言让我们看到的是咬牙的坚持,同构般的感受力以及直击人心的力量。晏非跟读《新世纪诗典》| 2021.12.23诗人庄生《受难》精短之诗,必须强力出击,才能制胜。庄生这首诗也不例外,十一个字,五行诗,三小节,把短几乎要逼向极致了。我不清楚在新诗典推荐诗作中,这首诗算不算最短之诗,但肯定会位居短诗行列前排。诗虽短,份量却不轻,力道并不小,可谓力透纸背。让人记住的原因,不全是短,而是写透了,把人的一种状态写透了!

​马金山|读庄生的诗《受难》的十一条:
1、事与物之间,思想相融;
2、任何形式的艺术,都脱离不了思想;
3、庄生,1985年生,广东潮汕人。新诗典常青藤诗人,视觉艺术家。主编《蝴蝶》诗刊。2020年10月1日,创办“庄生诗歌奖”。中国首位拒绝任何诗歌奖的诗人。著有诗集《冷的光》、诗文集《火焰的脸上》,摄影集《这就是爱》。现居深圳;
4、转瞬之间,又是一年了,已经认识庄生近九年了,也由老朋友,变成了更老的朋友,由最初的诗,到后来的街拍和画画,一路走来,既相互影响,而又互相鼓励,让人相信,艺术是一切美好的事物;
5、庄生的诗感极强,能够随时随地将看到的事物,瞬间脱口成诗,这不仅仅是一种能力,更是诗人与生俱来的天赋,值得珍视;
6、庄生的诗,有人喜欢,也有人不喜欢,这应该和所有诗人一样吧!再牛逼的诗人,也会有人不喜欢,超不喜欢,甚至遭到无休无止的谩骂,而对于庄生的诗,我认为很牛逼,牛逼在每每都能够写出事物本身的诗意,且不装逼,仅此一点,已足以立压群芳;
7、本诗仅仅五行,十一个字,貌似简单,却有无限的可阐释性,既有对生命的解构,还有对人类的另类演绎,以及时代的色调,且不乏精神文明的高度;
8、诗里行间,分行极具匠心,而这种节奏化的方式,所带出来的效果,又何尝不是一种诗意的感觉与表达呢;
9、此诗所呈现出来的还是一个个人的信仰,与强大的力量,在大疫的情景下,徒增了不少让人玩味的东西;
10、本诗给予诗人的启示:“简到极致,仍需心中有”;
11、时代之诗、生命之诗、人类之诗。

 

 

ISLÄNDER – 海青 Hai Qing

12月 22, 2021

Hai Qing
ISLÄNDER

Wegen Corona
kommen keine Touristen.
Der chinesische Wirt
zeigt auf WeChat
grünes Gras vom Sommer,
gelbe Blumen,
Moos auf Felsen, grün und grau.
Weißer Wasserfall,
dunkle Berge, Erde, Strände im Winter.
Blaue Eishöhlen, faszinierend.
Roter Meeresginseng, sehr günstig!
Die lange Nacht wacht nicht auf,
Nordlichter sieht man von seinem Balkon.

Übersetzt von MW im Dezember 2021

新世纪诗典作品联展#海青#(11.0)

 

新世纪诗典11,NPC12月23日,3916首,1227人。第11个海青(山东)日

《新诗典》小档案:海青,60后先锋诗人,写小说,摄影。诗作发表或入选《新世纪诗典》《当代诗经》《山东文学》《当代传世诗歌三百首》《诗探索》《中国诗影响》《诗》(韩国)《中国当代诗经》(韩国,双语)等选本和刊物及众多公众号。出版中韩双语诗集《花落的方式》和《梦境》。

伊沙推荐:过去总以为冰岛是天涯海角世界尽头,有一天忽然发现它不是,欧洲、北美之间的一座岛,差不多是中心吧?真相是:没有中心与边缘,任何地方都是其他地方的边缘和自己的中心。行诗写水了是游记,写好了才是诗,仿佛一棵树,得开出花来。

​况禹点评《新诗典》海青《冰岛人》:有视觉效果——但又是无声的,淡淡的,却又同时是强烈的,传递出了疫情给生活带来的荒芜感。

ABSCHLECKEN – 刘一君 Liu Yijun

12月 21, 2021

Liu Yijun
ABSCHLECKEN

der alte yang wurde in schweren zeiten geboren,
es gab nichts zu essen.
von klein auf hat er das besteck abgeleckt,
stäbchen und schalen, manchmal auch teller.
als die verhältnisse besser wurden,
hat sich viel geändert.
aber vor dem gebrauch die stäbchen ablecken,
das macht er immer noch.
er sagt das sei der geschmack des lebens.
unlängst besucht er den sohn in peking,
der sohn muss früh aufstehen,
also macht ihm der alte frühstück.
aus der mikrowelle nimmt er gares rindfleisch,
schneidet mit dem obstmesser stücke,
legt sie auf den teller.
er sieht auf dem messer noch
saft und schönes fleisch,
leckt es ab aus gewohnheit.
leider passt auf die zunge kein pflaster.

2021-09-27
Übersetzt von MW im Dezember 2021

新世纪诗典作品联展#刘一君#(9.0)

 

新世纪诗典11,NPC12月22日,3915首,1227人。第9个刘一君(北京)日

《新诗典》小档案:刘一君    原名刘君一。湖北襄阳人。1988年写诗至今。1995年拍电影至今。多次获国内外电影节奖项。曾获赶路诗歌奖。现居北京。

伊沙推荐:愚以为:有两种人,必须是细节控,小说家和电影导演。口语诗人后来居上,已经步入其中。作者是电影导演,又是口语诗人,把细节写得精彩,是题中应有之义。

况禹点评《新诗典》刘一君《舔》:精彩。细节决定品质,对生活和历史的理解则又决定着细节。

​黎雪梅读《新世纪诗典》之刘一君《舔》:饥饿年代养成舔舐食具的习惯,即使岁月变迁,也很难彻底根除,也许正如主人公所说“这是生活的滋味”。本诗围绕老杨这一习惯的成因、略有改变,到积习难改最终付出惨痛的代价,娓娓道来故事性极强,富有表现力的细节呈现,使人物形象更加立体可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结尾处独具匠心的安排,更显戏剧化,令人啼笑皆非的同时又隐隐作痛。

晏非跟读《新世纪诗典》| 2021.12.21诗人刘一君《舔》独特的饥饿经历带来独特的人生行为:舔!舔在当代语境中几乎就是一个贬义词,尽管很多人每天都在舔,不舔没法活。但这首诗创造的语境却写出了另一个更有意味的舔。这个舔的缘由没什么深奥的道理可言,就是“没吃食”,舔这个行为延长了进食的时间,虽然进不了多少,但在体验上仿佛多进了食。习惯成自然,物质条件改善后,舔的习性仍未全改,这不,舔到刀刃上了吧,出血了吧,可惜“舌头上贴不了创口贴”,没法止血。这个细节太好了,太自然了,但却写得极其深刻,它把一辈子舔的辛酸、卑微全给揭开了,血淋淋的,教人永远也忘不了!

 

 

 

 

IM HEIMATORT ZUM BEGRÄBNIS – 张敬成 Zhang Jingcheng

12月 20, 2021

Zhang Jingcheng
IM HEIMATORT ZUM BEGRÄBNIS

Er hält die Seelenfahne
hoch über dem Grab,
wendet sich an die Leute,
lange weiße Haare zucken in seinen Brauen,
macht einen langen Seufzer, sagt:

“Für jeden kommt diese Stunde,
der Mensch frisst jedenTag Staub,
sein ganzes Leben,
dann frisst ihn die Erde, der Staub mit einem Haps.”

Niemand macht mehr den Mund auf,
nur noch
die Erde
sagt

Puh,
puh, puh,
puh puh, puh puh puh,
puh puh puh puh puh
… …

2021-04-10
Übersetzt von MW im Dezember 2021

新世纪诗典作品联展#张敬成#(7.0)

 

新世纪诗典11,NPC12月21日(冬至),3914首,1227人。第7个张敬成(河南)日

​《新诗典》小档案:张敬成,男,1972年9月生于河南济源,中原诗歌节同仁,新诗典诗人,诗歌曾入选《佛城诗刊》、《泉诗刊》、《生活文摘》、《香港流派诗刊》、《雨露风》、《李锋评诗》、《君儿读诗》、《中国教师现代诗选》、《新世纪诗典》、《舌尖上的诗——2019中国口语诗年鉴》、《口语诗人为何必须战斗》等,著有散文集《暗夜明灯》、《巍巍王屋》,诗集《深夜,在路口》。

诗观:做现代人,做先锋诗人,怎么活就怎么写,撷取生活中事实的诗意。

​伊沙推荐:口语诗写风土民情,也占优势,你说口语诗还有写啥不占优势?一方是符号、概念、加泛泛抒情,一方是对于具体事实的挖掘、发现、开采,你说谁会占优势?不言自明。

​况禹点评《新诗典》张敬成《回老家埋人》:人生大感慨,既直观、具体又超验,“土吃人”看得人惊心动魄,后面的象声词小节,进一步强化了这种冲击力。

黎雪梅读《新世纪诗典》之张敬成《回老家埋人》:一句“土吃人只一口”,这是诗中的“他”对人“生于尘土,归于尘土”最深刻的理解,无论是“人吃土”改是“土吃人”都阐释的是“人”与“土”密不可分的关系,也是用最朴素的语言表达了人类对自然现象的认识与把握,以及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顺应与抗衡。 整个最后一节都由拟声词构成“扑 / 扑,扑 / 扑扑,扑扑扑”,这是土埋人的声音,是逝者入土为安的声音,也是生命拔节的声音,也许正是如此这般 生命才能循环往复 ,生生不息。

马金山|读张敬成的诗《回老家埋人》的十一条:
1、作品是最有意义的东西,其次才是作者,才是作品以外其他的东西;
2、写事与物,越细小的部分,越具有丰富而独特的弹性力,在内心深处产生强烈的震撼效果;
3、张敬成,男,1972年9月生于河南济源,中原诗歌节同仁,新诗典诗人,诗歌曾入选《佛城诗刊》等。著有散文集《暗夜明灯》、《巍巍王屋》,诗集《深夜,在路口》;
4、去年十一月,北京磨铁诗歌活动前与敬成兄首次见面,并同居一室,聊诗至晚,倍感亲切与温暖。今年六月份,在绵阳再次见面,仍然印象深刻,这是诗人的聚会,更是纯粹的友谊;
5、张敬成的诗,自带中原风情和乡土气息,在细微的事物变化之间,构筑起本真的生活质感和强大的事实诗意,诗里行间具有丰富而典型的地域文化与思想内涵;
6、本诗由一个情景,在鲜明的画面之中,将深藏生命体验的话,以及震撼人心的生活状态,直观地铺垫出来,无不透着生命之重;
7、诗的第一节,在一系列的动作之中,形成了鲜明场景和效果,不仅交待出了丧事情节,还明确出年长者的形象,为下面的画面提供了有力的铺垫;
8、后面三节,首先是老者的感慨,接着是众人的表情,以及埋葬的填土声,莫名的带给人伤感的同时,就是沉重的内心波动;
9、标题也较为口语化,以极其直接的方式,表达具体的事物,凸显生命之重,既有直叙,又有展开;
10、本诗给予诗人的启示:“好诗不仅是生动的语言,还是一气呵成的产物”;
11、乡土之诗、生动之诗、口语之诗。

 

 

LEUTE IN CHENGDU – 周献 Zhou Xian

12月 20, 2021

Zhou Xian
LEUTE IN CHENGDU

Leute in Chengdu sind flink und gescheit,
es ist die Provinzhauptstadt,
da wird mehr erwartet als auf dem Land.
Diese paar Tage
war die Virussituation angespannt,
an diesem Tag auf der Straße
sind zwei Elektroräder zusammengestoßen.
Die zwei haben zuerst geschaut
ob der andere einen grünen Pass hat.
Dann erst haben sie angefangen,
zu keifen und zu streiten.

2021-11-12

新世纪诗典作品联展#周献#(6.0)

 

新世纪诗典11,NPC12月20日,3913首,1227人。第6个周献(四川)日《新诗典》小档案:周献,男,60后,网络用名小也,小夜之父。毕业于四川大学中文系,北京大学师从钱理群先生访学一年。现在某学院副教授。主要诗作发表在伊沙主持的《新世纪诗典》,其它诗作散见《磨铁读诗会》《独立》等公众号。伊沙推荐:​我在写《李白》,这点把握很对:蜀人好玩,比中原人、江南人、北方人都好玩……本诗又给我提供了佐证:诗好玩,说明作者好玩,蜀人写蜀人,就是这么好玩!此为好玩之疫年版。好玩即诗意。​况禹点评《新诗典》周献《成都人都很精灵的》:岂止成都人,我觉得所有川人里都是性情中人居多。但疫情下撞车的这一幕,还是令人爆笑——无奈中的爆笑,也正是大疫情下生态之一种。黎雪梅读《新世纪诗典》之周献《成都人都很精灵的》:在很多人的印象里,四川人豪爽简直是毋庸置疑的。这豪爽和北方人的粗矿、南方人的细 腻是完全不一样的风格。豪爽的表现是多方面的: 待人诚恳热情,心直口快;处事利落干脆,绝不拖泥带水;工作风风火火,果 断干练……而成都人作为四川人的代表,除了豪爽,精明自然也是不言而喻的。一如本诗所写,两人吵架之前都不忘先看看对方的绿码,才敢放心大胆地激烈争吵,这一细节真的是绝了:将疫情之下人们日渐增强的自我保护意识,以及人物泼辣利落、粗中有细的性格都表现得十分到位,既有典型性又有代表性,读完会心地哈哈一笑,便是对本诗最大的褒奖。​晏非跟读《新世纪诗典》| 2021.12.19诗人周献《成都人都很精灵的》这首诗没啥可说的,写的太好了,很好地发挥了口语诗的优势,在疫情并未完全过去的当下,让人读了心情大好。我前年去过成都,住在春熙路,去看过杜甫草堂,看过宽窄巷,觉得成都挺好的,因时间停留太短,没有发生太多有趣的事情。这首诗弥补上了这个缺憾,尽管这个有趣是一次争吵,是查看完绿码才开始的争吵。

ERSTER TAG IM MONDJAHR – 默问 Mo Wen

12月 18, 2021

Mo Wen
ERSTER TAG IM MONDJAHR

Ein Dorf ohne Feuerwerkskracher,
man sieht auch keine Leute,
die zu zweit oder dritt gratulieren.

Aber in jedem Haushalt
gibt es Erdnüsse, Süßwaren, Samen
zum Opfer für Vorfahren
am Hausaltar.

Bei der Tante knie ich vor dem Stammbaum,
nach dem Kotau
zeigt mir der Cousin jeden Namen
der einzelnen Vorfahren.

Die Opas haben immer die Namen,
die Omas heißen nur Hohe Mutter.

Übersetzt von MW im Dezember 2021

新世纪诗典作品联展#默问#(6.0)

 

新世纪诗典11,NPC12月19日,3912首,1227人。第6个默问(河北)日

《新诗典》小档案:默问,新诗典诗人。

伊沙推荐:表面上是在写过年,实际上是在争女权,但这样微言大义的艺术表现,不讨人嫌。时间过得真快,疫年的时间过得更快,转眼又快过年了,让本诗带来一点气氛。

况禹点评《新诗典》默问《大年初一》:女性祖先不给署名,在今天看来肯定是令人不平的,但在当年当事家族恐怕未必有此认识,这从“太君”的敬称能够读出。中国文艺几千年,最扎样的“太君”无非是《杨家将演义》和《红楼梦》里的两位“老祖宗”,现在出现在诗中颇让人一惊。本诗还有一条暗线是大疫情背景,沉浸下去读,更添了感触上的微妙。

​黎雪梅读《新世纪诗典》之默问《大年初一》:因为疫情或心态的变化,大年初一的过年气氛显得格外冷清,与重要节日对祖宗家谱一成不变的上大供形成反差,这当中的“变”与“不变”,是农村生活与传统习俗的真实写照。随后镜头聚焦在族谱上,密密麻麻的列祖列宗里“爷爷们都有名字/奶奶们都是太君”,又形成鲜明的对比。千百年来家谱文化不但传承了姓氏及家谱中的经典内容,也随着时代的进步而发展出了许许多多顺应时代潮流的全新产物。但在封建社会里,女性却不能入本姓族的谱,而是记入丈夫姓族谱。这不仅是男权的绝对和极度的显示,也是封建社会对女性的家庭、社会以及政治地位作出的的否定。所幸的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女性地位的提高,如今的家谱文化也发展得愈加理性与成熟,女性入谱已成为必然现象。这是时代的进步,也是人们正视历史,令珍贵的家谱文化能够更加久远地传承下去的必由之路。

 

 

FISCHEN – 张韬 Zhang Tao

12月 17, 2021

Zhang Tao
FISCHEN

Am Abwasserkanal unserer Schule
sind ein paar alte Männer am Fischen.
Die glauben sicher,
in jedem Wasserlauf gibt es Fische.
Ein alter Herr fragt einen anderen,
ob er heut schon was gefangen hat?
Der Gefragte antwortet sehr deutlich,
Nagel auf den Kopf, hörst du!
“Wie kann da drin ein Fisch sein?
Ich will nur nicht nach Haus!”

März 2020
Übersetzt von MW im Dezember 2021

新世纪诗典作品联展#张韬#(2.0)

 

新世纪诗典11,NPC12月18日,3911首,1227人。第2个张韬(四川)日

《新诗典》小档案:张韬,男,1997年生,四川绵阳人,傲夫诗社成员,“诗人最好的名片是诗”,看诗吧,不扯了。

伊沙推荐:此诗将老人心态揭示得好,或许越是年轻人反而越能揭示老人的心态。作者国庆期间来长安,在诗上表现得不错,路还长,健步走。

况禹点评《新诗典》张韬《钓鱼》:诗乃世间最难事(当然是之一),只待有心人。本诗即如此,作者有心,于是好在细节——不是描绘,而是对内心处境的呈现。

黎雪梅读《新世纪诗典》之张韬《钓鱼》:古有欧阳修“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今有大爷明知“排污水的河边”钓不到鱼,却偏偏一本正经地装作钓鱼,真是“钓翁之意不在鱼,在乎不想回家也”,至于为什么不想回家,诗中并没有交代,从而留给读者极大的想象空间,也正是诗歌的张力所在,不同的人会做出迥然不同的解读。诗题为《钓鱼》,实则河中并无鱼,二者之间构成的反差,让人不免对有家不愿回的大爷动同情与恻隐之心。简洁有力的对话将大爷的性情、心态、想法及生存状态表现得淋漓尽致,浓浓的时代感和生活气息扑面而来。

​马金山|读张韬的诗《钓鱼》的十一条:
1、对于写作者,唯有作品才是生命,至于其他,关心则乱;
2、语言的奥秘,在于弦外之音,在于细节的意味和事物本身带来的惊喜;
3、张韬,男,1997年生,四川绵阳人,傲夫诗社成员;
4、张韬的诗,多写自己看到的,想到的,感受到的事物,从日常生活的细节出发,饱含人生的奇妙和趣味,且迸发出弦外之音;
5、本诗以一种情景化的形式,描述出细微的日常生活,既关乎生命里极为微妙的东西,又反映出老人的生活与心境,让人五味杂陈,不由得又感慨不已;
6、诗一开头,由一个具体的场景,在细腻的笔触下,将看见的画面,以及想象中的状态,不紧不慢地道来,趣味十足;
7、一对老人的对话,使得另一位老人的心事坦露出来,揭示出一个家庭矛盾与社会问题,而正是这些,才击中人心,况味倍增;
8、诗里行间,层次分明,而朴实的文字背后,是耐人寻味的故事,更是人生中极为复杂的一面,揭示出现实而本真的世界;
9、很多时候,把经历过的一切写出来,就是再一次把生活进行了还原;
10、本诗给予诗人的启示:“细节的呈现,是现代诗重要的一部分”;
11、对话之诗、画面之诗、情境之诗。

 

 

ZURÜCK IN DER ZEIT – 陳銘華 Chen Minghua

12月 13, 2021

Chen Minghua
ZURÜCK IN DER ZEIT

Auf einmal ist es 7.7., Liebestag, wenn Mondkalender. Viruskampf wie Widerstand gegen Japan, Autofahren wie frischer Führerschein, Tastatur wie früher, Bildschirm wie gestern…
Daheim im Büro durch das Jahr, immer wieder desinfizieren, im Herzen am ersten Arbeitstag, immer noch
überall Staub aufgewirbelt.

2021-07-07
Übersetzt von MW im Dezember 2021

新世纪诗典作品联展#陳銘華#(7.0)

 

《新诗典》小档案:陳銘華,祖籍廣東番禺,1956年12月生於越南嘉定,1979年9月定居於美國洛杉磯。中學時期開始寫詩,1990年12月偕詩友創辦《新大陸》詩雙月刊,兼任主編。著有詩集《河傳》、《重返地球》等。新世纪诗典11,NPC12月13日(国家公祭日),3906首,1225人。第7个陈铭华(美国)日

伊沙推荐:本诗一提及"七七"、"抗战",让我差点泪目:这是一个生在越南定居美国五十余载的美籍华人的"中国心"!让我以12.13"国家公祭日"推荐来厚待之!诗中说得好:"抗疫如抗戰",全球华人需要这种精神,人类需要这种态度,来面对这场堪比战争的大瘟疫。况禹点评《新诗典》陈铭华《回到從前》:“抗疫如抗战”,说得好!这一句,便高出太多国内油腻作者们的认识。诗需要觉悟,从哪里来——你眼前的生活、你的日思夜想。铭华兄此诗,高级!黎雪梅读《新世纪诗典》之陈铭华《回到从前》:一句“抗疫如抗战”,道出了这两年为疫情所苦的亿万人的心声,在这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多少人付出了时间、自由、健康乃至生命的代价;也改变了无数人关于生产、生活、出行以及处事等方面的思维和行为方式,对人类的影响丝毫不亚于战争。诗人由眼前的日历上的数字自然联想起当年那个不堪回首的日子,以及现实生活中与大疫相关的种种,由表及里揭示出这个时代令人瞩目的一面,无不迸发出诗人思想与智慧的光芒,鲜明而深刻的诗意亦令人过目难忘。晏非跟读《新世纪诗典》| 2021.12.12诗人陈铭华《回到从前》没有经历抗战的,终于经历了抗疫,全民又一次被苦难笼罩,又一次以牺牲和团结赢得安宁,零星的战斗仍在持续,但总体胜劵在握。本诗以个人体验切入生活中司空见惯的场景,劫后余生激发出一连串绝妙的比喻,衬托得一切都是那么鲜亮,记忆在往昔与此在间反复切换,总的来说,上班第一天仍心有余悸,回想新冠肆虐那惊心动魄的一幕幕,总是担心自己不知啥时候又“处处惹尘埃”。

 

IN PENSION – 任意 Ren Yi

12月 12, 2021

Ren Yi
IN PENSION

Ich geh selten zur Firma,
heute ruft mich die Gruppe,
ich komm halt vorbei.
Im Hof kenn ich die Bäume,
nicken mir die ganze Zeit zu.
Im Büro kenn ich die Pflanzen,
die lächeln mich die ganze Zeit an.
Die Leute, die ich kenne,
sind mir fremd.
Der Hocker, auf dem ich gesessen bin,
mag mich nicht mehr,
hat mir die Knie verletzt,
großer blauer Fleck!

2021-11-10
Übersetzt von MW im Dez. 2021

新世纪诗典11,NPC12月12日,3905首,1225人。任意(上海)日《新诗典》小档案:任意,本名任志林。上海人,50后。写诗5年。《浦江文学》编辑。2014年出版散文集《走笔浮生》。2015年春开始接触先锋诗。有作品刊于《上海诗人》、《·翻》(华文文学双语诗特刊)、有诗入选 《中国当代城市诗典》、《中国先锋诗年歌年鉴(2018卷)》等多种选本。在2018年上海市民文化节新诗创作大赛中荣获“百首优秀诗作”称号。已出版诗集《今夜我在山里》(上海文艺出版社),《六只麻雀站在窗台上》(四川民族出版社),《挖》中英文双语(澳大利亚)。伊沙推荐:随着60后逐年进入退休生活,中国退休潮已经到来,在此推荐的一首50后"新人"表现退休生活及心态的诗,《新诗典》总是与时俱进,紧扣时代的脉搏。况禹点评《新诗典》任意《退休后》:有客观有主观,亦真实亦遐想,很好地呈现出退休者的心理。读完此诗禁不住叹一句——人退休后能写作,也是一种大福气。不然是真憋屈啊。​晏非跟读《新世纪诗典》| 2021.12.11诗人任意《退休后》最后一个细节,活灵活现,把中国人单位生活刻画得入木三分!一方面是人走茶凉,“那些熟悉的人/很陌生”,另一方面平时忙于工作无暇顾及的那些树啊花啊,依然保持着与人的善意。这种对比构成了反差,诗意在反差中自然生发。

马金山|读任意的诗《退休后》的十一条:
1、冲动与兴奋,是一切好作品的源泉;
2、所有的杰作,都不外乎一个共通点:思想才是真正的根和本;
3、任意,本名任志林。上海人,50后。《浦江文学》编辑。出版散文集《走笔浮生》。2015年春开始接触先锋诗。出版诗集《今夜我在山里》、《六只麻雀站在窗台上》、《挖》中英文双语;
4、之前,在一公众号,读过任意的诗,写得极其生活化,不仅生动巧妙,饱含人生的积淀和现实的凌厉,而且独具先锋的意识和写作的多元,又凸显技巧性,给人以无限的回味感;
5、本诗通过退休后的生活,“故地重游式”的经历,再现了现实的人生,表现出这个时代的变迁,并以细节的情景表达,阐释出复杂的人生;
6、诗一开头,即引入到不一样的境遇,以“召唤”之名,介入到生活现场,既有被迫的感觉,还有本真的味道;
7、紧接着,由排比的句子,将司空见惯的事物,以及旧的环境,进行情绪的渲然,是“树、花”的线条,更是内心的波澜;
8、遂即由熟悉的陌生,在一笑一颦之间,展开深入的延续,亦真亦假,忽左忽右,此情此景,个中滋味,让人无限遐思;
9、结尾几行,一个意外,是一个具体的状态,却深入人心,可谓人同此景,事同此情,细致入微;
10、本诗给予诗人的启示:“题材本身,带有强大的潜在的写作价值”;
11、时代之诗、情景之诗、生活之诗。

 

 

VOLKSPOLIZIST LÖST EINEN FALL – 白立 Bai Li

12月 9, 2021

Bai Li
VOLKSPOLIZIST LÖST EINEN FALL

Einer kommt eine Anzeige machen,
er hat etwas verloren.
Was hat er verloren, fragt der Polizist.
Er sagt, er hat Flaschen verloren,
Alkohol und Getränke, weit über 100.
Und er hat eine Spur!
Es waren Kollegen, die haben sie gestohlen!
Das war ein ganzer Arbeitstag!
Der Polizist sagt müde:
Ihr Müllsammler müsst schon selbst
auf eure gesammelten Sachen aufpassen.
Wenn du weggehst,
glauben die anderen, du willst es nicht mehr.
Da können wir wirklich nichts machen.

Der Müllsammler dreht sich stumm um
und geht grimmig weg.

Übersetzt von MW im Dezember 2021

新世纪诗典作品联展#白立#(17.0)

 

伊沙推荐:本诗甚好,好就好在:它不是"关怀底层",也不是"批判国民性"一一这些都是文人态度,作者采取了诗人态度一一即文学的态度:表现底层,于是连拾荒者的生存逻辑都写出来了。

《新诗典》小档案:白 立,1963年出生,《秦岭文学》执行主编,宝鸡市作协副主席。作品入《当代诗经》《新世纪诗典》《中国先锋诗歌年鉴》《中国口语诗年鉴》《中国先锐诗选》《中国先锋诗歌地图陕西卷》《中华精短散文选》《中国当代爱情诗选》等数十种选本。有作品被翻译成英语、韩语、俄语、德语等多种文字,跟随“新诗典”诗人团诗旅9个国家。曾获“中国潮”全国报告文学奖、省报刊优秀编辑奖、市政府优秀创作奖等。出版散文集《为了梦中的椰子树》,诗集《西部之恋——白立抒情诗百首》《一个被漠视的诗人》《诗歌的普及》等。

况禹点评《新诗典》白立《民警断案》:生活气息浓,且有着近似原声传递的现场感。甚至让人联想起类似《秋菊打官司》《有话好好说》这类电影中的桥段。诗中的民警和拾荒者都让人同情,又都带了某种无奈下的戏剧感。

​黎雪梅读《新世纪诗典》之白立《民警断案》:本诗以警察和拾荒者的对话展开,两人各执一词,最后警察明显占了上风,眼看报案无果,以“拾荒者二话没说/转身悻悻地走了”而告终。诗人作为旁观者,并没有对此事发表任何意见和看法,而是遵从自己的内心和喜好,将读者带入诗歌特定的情境之中,感受个性鲜活的人物形象与时代脉搏。叙述上一气呵成,富有节奏感,凸显了语言的奇妙和表现力。

 

 

FAHNENSTANGE – 張小云 Zhang Xiaoyun

12月 8, 2021

Zhang Xiaoyun
FAHNENSTANGE

Vor dem Familientempel der Chen stehen 8 Fahnenstangen.
Jede Fahnenstange wird an beiden Seiten von Steinen gehalten.
Auf den Steinen stehen die Absolventen der Palastprüfungen von der Song- bis zur Qing-Dynastie.
Auf dem Platz davor liegen 6 abgezogene Föhrenstämme.
Bürgermeister Chen sagt, manche Stangen müssen ersetzt werden.
Ich frage, was ist, wenn jetzt jemand aus der Familie
seinen Doktor macht und so weiter, kriegt er vielleicht eine Stange?
Der Bürgermeister schüttelt den Kopf.
Aber er fügt gleich hinzu, bei der letzten Renovierung vor über zehn Jahren
haben die Ältesten sich besprochen,
falls ein Nachfahre
etwas Höheres wird als Vize-Kreisvorstand,
dann kann man schon darüber beraten.

2021-10-28
Übersetzt von MW im Dezember 2021

新世纪诗典作品联展#张小云#(18.0)

 

伊沙推荐:这个地方,在福建漳州,我也到访过,不曾写成诗,关键在于:当时无从了解当代情况,所以无缘古今嫁接擦出火花,也就无诗而归。时隔多年,读小云兄诗,受教了!

​高歌:那些断裂的,未延续下来的,是太厚古拘泥,还是不同时代的价值观对接不上呢?不过,做官在此间倒是亘古不变地被尊重被推崇……

况禹点评《新诗典》张小云《旗杆》:张小云的诗里有一路,属于“有滋有味的当代风俗画”,之前已经领略过他笔下的北京现代市井,这一首又把我们带到了福建漳州。至于博士博士后没有过去的进士在老人处获凭高(这一点我很赞同),副县长以上却又评官威胜出(其实也不算太错,因为古代相当多县令都是进士出身,当代的副县长好赖也算个县丞罢),这都不过是顺笔一带的,也正因不刻意,反倒显出了机锋。黎雪梅读《新世纪诗典》之张小云《旗杆》:“学而优则仕”的观念对国人有着非常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历来是中国知识分子毕生的追求的目标,因为只要达到了这个目标,活着的时候不仅可以光宗耀祖,受人尊敬与崇拜,死了之后还可以在祠堂立牌位,受后人供奉祭祀。这一点至今并没有发生根本的变化,如诗中所写“如果哪位后生当到副县长以上/就可以研究为他立杆”,这仍然是对权力尊崇与膜拜,哪怕是读到博士与博士后也不能网开一面。一根旗杆横贯古今,细致入微地景观描摹,让我们能感受到陈氏宗祠悠久的历史与文化,在其中还有荣耀、有传统,还有根深蒂固的家族观念及国人的心理意识,教科书级别地呈现,令人思接千载,不胜感慨唏嘘。晏非跟读《新世纪诗典》| 2021.12.8诗人张小云《旗杆》立旗杆表彰优秀之士,本无可厚非,奈何历朝历代说到底就是官本位,当了官才算优秀人才,当了大官才是栋梁之材,才能光宗耀祖,其他的技能都只是等而下之,或者奇技淫巧。我们在那些枯黄的地方志书中,能够连篇累牍地看到这种糟朽的记载。这种现状到了近代以降,在华夏大地是否有了实质性改观,本诗可作一个样本考察,读到博士博士后的明确不能立旗杆旌表,而“如果哪位后生当到副县长以上/就可以研究为他立杆”,官本主义的现实仍未真正破局,未来的路还会很艰辛。需要指出的是,以前的进士好歹都可称学富多车,学而优则仕能够理解,而今官场所见所闻,可称得上怪现状,既看不到进之学识,亦看不到士之风采。马金山|读张小云的诗《旗杆》的十一条:1、很多时候,把事物写清楚,就是诗;2、写作的目的首先是表达情感,表现事物,然后让已经死的东西,再重新的活过来,并且充满活力;3、张小云,1965年生于厦门,走过第三代诗歌年代,倡行过荒诞与类型实验写作。著有诗集《我去过冬天》、《够不着》、《现代汉语读本》、《北京类型》、《买菜哪MyChina》、《一路畅通》等。2019年1月获亚洲诗人奖,2020年6月获李白诗歌奖特别奖;4、至今为止,也见过居士两面,一次是2017年冒着台风参加的惠州诗会上,另一次是今年六月份的绵阳诗会上,其在沉静中,依然给人以朴实而温暖的感觉,这就是诗人无形的通感;5、张小云的诗,荒诞之中,充盈着禅性的意蕴,含厚中显现出独特的精神内涵,既有口语化的质感,还有现代化的生活记录,却总有一种陌生化的力量深藏其中,让人回味悠长;6、诗以镜头式的布局,一步步引向深入,透过现象,书写独具特色的传统文化,并在此基础上,将古今的门第观念,予以融汇贯通,细致入微,而又深刻透彻;7、诗中不紧不慢的陈述,具体到一个明确的区域,位置,以及宗祠上面,从而形成了鲜明的时代背景和历史纵深,并由旗杆融为一体,不仅是精神的,更是信仰的;8、不在于文化程度的高低,而在于官位的大小,这是从古至今一直以来,人的价值观现实一面的真实写照,还是根深蒂固的思想体系;9、诗的标题《旗杆》,在本诗中带有信仰的东西,而且让人深刻地感受到宗教事务的高级文化,并自带典型的意识与力量,又颇有代表性;10、本诗给予诗人的启示:“诗的呈现,是一切事物的力量”;11、信仰之诗、观念之诗、文明之诗。

 

 

TAU – 梅花驿 Meihua Yi

12月 7, 2021

Meihua Yi
TAU

ein tropfen tau
überwindet gebirge
er reist tag und nacht
nur um einmal
die sonne zu sehen

2021-11-26
Übersetzt von MW im Dezember 2021

新世纪诗典作品联展#梅花驿#(23.0)

 

新世纪诗典11,NPC12月8日,3901首,1224人。第23个梅花驿(河南)日《新诗典》小档案:梅花驿,原名秦学昌。生于1965年。中原诗歌节同仁。《新世纪诗典》常青藤诗人。著有诗集《孤独的火车》《云潮集》。现居河南平顶山。​伊沙推荐:这是口语诗人写的意象诗一一这是《新诗典》自开办以来形成的特有现象之一:由口语诗人写出更正宗更庞德更玲珑更剔透的意象诗,而不是晦涩化浑浊化浪漫化新诗化杂语化的土特产意象诗。这就叫正本清源。况禹点评《新诗典》梅花驿《露珠》:最简单的笔法,能写出最复杂的况味,这就不是简单了,而是由繁入简。口语诗的厉害,“立足人生而写”的厉害,也正在于此。韩敬源:黄海兄这种“呆呆”的发问中有种“人的瞬间的出神”,这种出神不可分析但可感知——得物忘形,“存在”的感知,依我的个人经验而言,这种感知越多诗歌越灵诗和人越有现代感,这也是口语诗高级之所在。黎雪梅读《新世纪诗典》之梅花驿《露珠》:这是一颗有信仰的露珠,明知道为了“看一眼太阳”会付出生命的代价,也依然“翻山越岭/日夜兼程”而在所不惜。在这里“露珠”不是作为一个简单的意象存在,更是一个有着执着追求、不屈不挠的追梦者的形象,与传统文学作品中“露似真珠月似弓”、“清露坠素辉”、“夕露沾我衣”中唯美脆弱的露珠不同,诗人赋予其强大的精神内涵和蓬勃的生命力,这种化抽象为具体的写法,使原本美丽的露珠更加光彩夺目,也表现了诗人对不断超越自我、不断自我完善的更高人生境界的追求。

 

STATUSFRAGE – 黄海兮 Huang Hai

12月 6, 2021

Huang Haixi
STATUSFRAGE

hab kukuruz gekauft auf dem markt
die haut abgezogen, ein wurm windet sich

ich seh schon, er ist noch ein wurm vom land
aber kennt er meinen früheren status?

Übersetzt von MW im Dezember 2021

新世纪诗典作品联展#黄海兮#(26.0)

 

伊沙推荐:物我互换,已成技巧,关键在于:用得怎样?作者用这种悠悠然的口气,带有拙劲儿的发问,真是好极了。

况禹点评《新诗典》黄海兮《身份问题》:一头是寻常所见,另一个牵着人生之问。思维的跳脱把它们连结起来,问得读者心头一惊。

庞华点评《新诗典》之黄海兮《身份问题》:一声追问,尽现诗的哲学性和哲学的诗性,其实并非高深莫测,其实更在于一种现实中邂逅的主客体互见、交织的事实性顿悟:我之为我,我之为他,两面对立并存的镜子。

黎雪梅读《新世纪诗典》之黄海兮《身份问题》:一个城里的诗人对一条乡下的虫子发出的追问,语言不乏孩子气的稚拙与烂漫,说是“童真未泯”也不为过。身份问题从哲学角度来说,就是身份角色问题,对人们来说是一个很重要,并影响人生选择的问题。在此诗人对一条虫子发问,看似痴傻,况且这一问可能永远得不到答案,但也丝毫不影响本诗的意义和价值。诗人沉浸在这物我两忘,主客体完全融为一体的创作状态,正是文学创作乃至一切艺术创作的最高境界。

晏非跟读《新世纪诗典》| 2021.12.5诗人黄海兮《身份问题》
一首有趣之诗,有趣源于巨大与微小的对比;一首物我交换之诗,交换止于疑问而没有全盘武断。我倒是相信,进了城的人与进了城的虫子都会丢失某些原先的身份,只要时间足够长。因为现实残酷啊,坚硬啊,不丢失不行啊。如果丢失了原先的东西,在现代之城又吸纳到新鲜的东西,能活下来,也未必是坏事。诗人看它像乡下的虫子,可能虫子未必这样认为,虫子也有新生之欲望;就像诗人希望虫子能认出他乡下的身份,同样,虫子也未必这样认为,也许虫子看到的诗人亦是一个新人。

马金山|读黄海兮的诗《身份问题》的十一条:
1、诗歌也是取舍的艺术,在于没有任何意图与偏见,而在于个体的人生;
2、在简约的文字里,能够支撑起强大的思想观念,与生活某一方面的价值,本身就是一种艺术境界;
3、黄海兮,原名黄海。诗歌和小说写作者。新诗典常青藤诗人和磨铁读诗会(2017)中国十佳诗人。现居西安;
4、在过去的几年里,见到过诗人两次,一次是2018年在北京参加他领取磨铁诗人奖,另一次是2019年,单位组织到西安旅游,期间找他玩,总体感觉,诗与人达到了某种统一,这是一件奇妙而美好的事情;
5、黄海兮的诗,貌似简单,但无论是在题材方面,还是在对事物敏锐的观察力和细节性呈现能力方面,都有着强大的力量感,且不乏对故乡的情怀,将现实与超现实的东西,写得厚,写得巧,写得丰富而独特,而又颇具生命价值和文化气息;
6、本诗短短四行,以直铺的形式呈现出动态的生活画面,并在“虫子”与“我”之间的相互转换,引发出意味深长的一问,不由让人内心一颤,随之而来的就是思考;
7、诗的前两行,可谓是一句话,三种行为,一个是“买回苞谷”,另一个是“剥皮”,最后一个是“虫子蠕动”,在动态的过程里,构成了生活的一部分;
8、后两行,回到“我”目睹的情景,并即刻在脑海中浮现出“乡下的虫子”,由此及彼,构成内心深处的追问,情深意切;
9、最后的生命一问,既是对人生的叩问,还是对来时的路的寻觅,更是对身份的某种确认,巧妙而又互为关联,无论是情感的,还是情绪的;
10、本诗给予诗人的启示:“在诗的每一行里,都有一个动态的画面,是一件特别而至关重要的事情”;
11、生活之诗、画面之诗、哲理之诗。

伊沙主持 | 新世纪诗典11一周联展(2021.11.28——12.4)

伊沙主持 | 新世纪诗典11一周联展(2021.11.28——12.4)

 

 

 

ERBSTÜCK DER SCHWIEGERMUTTER – 李啟践 Li Qijian

11月 28, 2021

Li Qijian
ERBSTÜCK DER SCHWIEGERMUTTER

In den 1970er Jahren
bei einer Handelsreise ins Ausland
ist mein Onkel im Flugzeug gesessen.
Für jeden Fluggast gab es zwei Zigaretten, Marke CHUNGHWA.
Mein Onkel hat eine davon geraucht,
die andere hat meine Schwiegermutter bekommen.
Ungefähr ein Dutzend Jahre später
ist meine Schwiegermutter gestorben.
Unter ihrem Kopfpolster war eine kleine Blechdose,
darin ist der Zigarettenfilter gelegen,
eingewickelt
in Papier.

Maerz 2021
Übersetzt von MW im Nov. 2021

《新诗典》小档案:李启践,男,1963年生,重庆市南川区人,1982年中师毕业,现在教小学音乐课。闲时喜骑行、驴行、攀岩、探洞等。有诗作在《佛城诗歌》《银河系》等刊物发表。伊沙推荐:60后以上的,都还记得那个年代,我记得:父亲连飞机上发的面包都舍不得吃,带回家里让我和妹妹尝尝。记下它,这是最鲜活最生动最真实的历史。前几日,我在课堂上又口吐莲花:《史记》贵为第一史,因其有文学性: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小说之鼻祖。况禹点评《新诗典》李启践《婆婆的遗物》:不同年代的生活,后人听起来恍若隔世。比如坐飞机、抽中华烟,五十年前那可都不是普通人家敢想象的。今天我们之所以觉得距离不太遥远了,既要感谢商品经济下的价值化差异,取代了社会生活里的制度性差异,也要感谢顺应民意推动了改革开放。[Rose]周洪勇点评李启践的上典诗《婆婆的遗物》:引以为豪的珍藏,却是让人泪目的辛酸。临近退休的老朋友李启践,重庆南川区第8位上典诗人。据说,最近在某区县什么杯文旅征文中溃败,优秀奖也没捞着1个,写征文的老手不活便了,而诗作的上典,已足够可以抚慰——他的创痕!还是收起我风风凉凉的嘴,热烈的祝贺他!————黎雪梅读《新世纪诗典》之李启践《婆婆的遗物》: 一只中华烟的过滤嘴烟头,成了婆婆留在世间,留给子孙的遗物,在外人看来这烟头也许一文不值,但在当年带给婆婆的除了惊喜、荣耀,还有对子女爱的回馈的无比珍惜,所以被一直安放在“她枕头边的小铁盒子里”,几十年如一日直到老人去世。于是这小小的烟头,便成了家人之间爱的见证,以及晚辈思念老人的一个念想。虽是一首“个人”之诗,却能唤起很多人的共情,诗中的场景很多人都不会觉得陌生,很“中国化”,时代的印记和个人的情感交织,书写的是历史的、现实的、内心的多种经验,不仅是个人史、家族史,也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另一种史。君儿读诗:http://www.weinisongdu.com/shareOpus?id=56853175&promote_id=957250马金山|读李启践的诗《婆婆的遗物》的十一条:1、再悲情的诗,也会有让人愉悦的一面,而这一面,正是写出作品本身所带给作者的;2、第一个在作品里,写出与众不同的人,不是开创者,就是默默无闻者,这一切,都取决于老天的安排;3、李启践,男,1963年生,重庆市南川区人,1982年中师毕业,现在教小学音乐课。闲时喜骑行、驴行、攀岩、探洞等。有诗作在《佛城诗歌》《银河系》等刊物发表;4、本诗记下的,是一个具体的场景与事物,但在这个过程中,勾勒出的不只是时间的年轮,个人简史,还是一种家庭化的再现;5、诗一开头,直接引入时间的节点,而这个时段,描绘出来的不只是一个人的时间,更加是一个时代的样子,也是一种记忆的再次唤起;6、紧接着,以记录的方式,抒写并明确出遗物的来源,将场景化的东西予以呈现,叫人倍感熟悉而又温暖;7、随之而来的,是另一个人物的出场,也是关于香烟的又一次延续,这种延续,正是生活故事情节的变化与现实;8、最后一节,则把烟头的细节,鲜明地体现出来,直击人心,而又给人以无限的回味和触动;9、此诗除了情境式的描述之外,就是一种唤醒 ,一种对生命,对人生的深度思考与探究;10、本诗给予诗人的启示:“把触动心灵的那部分,完完整整地记录下来,就是时代史诗”;11、记录之诗、时代之诗、记忆之诗。

伊沙主持 | 新世纪诗典11一周联展(2021.11.21——11.27)

伊沙主持 | 新世纪诗典11一周联展(2021.11.21——11.27)

 

 

WINZIGE WOHLTAT – 徐厌 Xu Yan

11月 24, 2021

Xu Yan
WINZIGE WOHLTAT

Beim Essen in Hohhot,
am Nachbartisch sind Leute aus Henan.
Ich versteh eher nicht was sie reden,
aber sie regen sich gar nicht auf.
Fast zwei Wochen nach der grossen Überschwemmung
wird mein Herz zum ersten Mal ruhig.

2021-07-30
Übersetzt von MW im November 2021

新世纪诗典作品联展#徐厌#(2.0)

 

伊沙推荐:最小的慈善,用最小的动静来表现,就是最对的,本诗有着与生活同步的真实,像人的呼吸一样自然一一这也体现出口语诗的要诀。况禹点评《新诗典》徐厌《最小的慈善》:餐厅哪有不热闹的。热闹下却衬出心静。“小慈善”不算小,反倒隐藏着沉甸甸的大爱心。晏非跟读《新世纪诗典》| 2021.11.24诗人徐厌《最小的慈善》除了物质方面支持遭受洪灾的人民,其实我们可以做的还有很多,比如这首诗里体现出的对灾民的尊重,连吵闹也不觉得是吵闹了,反而感到心静。这的确是最小的慈善,人人似乎都可以做到的慈善,也是一个现代文明的社会应有之义。继中原之后,山西今年稍后也被灾,但引起的关注并不大,于是,在微博上,我见到与本省洪灾有关的帖子都会点个赞,希望一个个赞能有助于把它送上热搜,在我看来,这也是小小的慈善。小小的慈善,辽阔的抚慰,把心都融化了,口语诗功莫大焉。莲心儿读《新世纪诗典》徐厌之2.0诗《最小的慈善》我在此次大西北公益回访之行抵达呼和浩特时,徐厌大哥和众诗友、文友设宴招待,我第一次见到了行侠仗义、为正能量为正义两肋插刀的老徐本人。那之后的每次酒宴,都是读诗谈诗写诗的盛宴,老徐在进入写诗状态时简直是那种走火入魔的痴狂状态,只见他是边琢磨边嘟囔边修改每一句每一个词,写到绝妙之处他会站起来击掌疾奔。我还记得他写了特棒的一首《秋天的妹妹都是好命的》。这首《最小的慈善》从意想不到之处着手,却又颇显人之常情,微妙之处见真善,微小之处更震撼。本诗写得短小精悍毫不赘述,结尾之处一语中的简直太妙了!大好之诗!黎雪梅读《新世纪诗典》之徐厌《最小的慈善》:七月的大洪灾给中原人民造成了严重的生命财产损失,牵动着亿万国人的心,每一个善良朴素的人都对灾区人民致以诚挚的祈祷与祝福。古语云大音希声,其实大爱也是无声的。有时候不需要你去施舍,也不需要主动地去做些什么,而是默默地给予关注,以及理解与宽容,让自己获得心灵的宁静澄澈,就已足够。如果每个人都能对他人抱有“最小的慈善”,那么所有这些“小善”就会汇成“大爱”的海洋,人间也会因此变得更加温暖与祥和。诗人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了我们什么是“最小的慈善”,言简而意深,“情动于衷而形于言”,加之平民化、个人化的视角,无不彰显出一个诗人的良知与胸襟,令人肃然起敬。马金山|读徐厌的诗《最小的慈善》的十一条:1、记录生活,记录心境,就是记录人生,于诗人而言,就是写诗;2、细小的事物,在细微的变化之间,构成了鲜明与丰富,这是诗艺的节奏,也是一门高境界的写作;3、徐厌,男,1964年4月生于江苏金坛,久居呼和浩特,长期从事建设工程。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发表诗作,偶获小奖,上过《新世纪诗典》;4、徐厌的诗,充满生命的思考和生活的奥义,在简洁的语言风格里,流露出浓烈的奇特气息,让人感受到不易察觉的细节,凸显个体的人生与精湛的技艺;5、本诗的动静真小,但这种小的细节,却让微妙的感觉,给人无限的震撼力,简直干净极了,就像诗里由纯粹而带出来的情感一样,饱满而富有魔力;6、短短六行,语言通俗而结实,层次分明,从场景到心境,从感觉到的事物,丝毫不掺加任何修饰,即把真实的生活,完完全全地呈现出来,却迸发出非同寻常的感觉来;7、诗里行间,有多种对应关系,有情景的,有地理位置的,有心境的,有事件的,互相呼应,而又紧密相连;8、不得不说,诗的标题用得真好,既一语中的,而又意味深长,有形容的东西,但又落到了实处,且留下了内心的激荡;9、此诗还告诉我们,诗除去思想和生活的表达外,还是文字与文字的碰撞与融合;10、本诗给予诗人的启示:“诗,也是把自己放进去,然后再自然地跳脱出来”;11、生活之诗、感觉之诗、时代之诗。

伊沙主持 | 新世纪诗典11一周联展(2021.11.14——11.20)

伊沙主持 | 新世纪诗典11一周联展(2021.11.14——11.20)

 

 

SAKA SAKA! – 庞琼珍 Pang Qiongzhen

11月 22, 2021

Pang Qiongzhen
SAKA SAKA!
– für meine Freundinnen aus der Republik Kongo

Saka Saka!
Das Geräusch der Maniokblätter,
mir rinnt das Wasser im Mund zusammen.
Saka Saka!
Wir sind in Strandkleidung im Unterricht,
Saka Saka!
wenn wir müde sind, kauen wir Blätter und tanzen.
Saka Saka!
Es ist lustig, aber ich lächle gezwungen.
Saka Saka!
Kongo! Kongo!
Zwei Mal im Leben ein großes Fest!
Hochzeit! Begräbnis!

Uebersetzt von MW im Nov. 2021
(Saka Saka ist im Kongo ein typisches Essen aus Maniokblättern.)

新世纪诗典作品联展#庞琼珍#(19.0)

 

新世纪诗典11,NPC11月22日,3885首,1220人。第19个庞琼珍(天津)日伊沙推荐:记得我早年有首诗《非洲食葬仪式上的挽歌部分》,读过那首诗的人便会知道我为什么会选择本诗,以及我的语言观:我就是希望汉语能够呈现多姿多彩,它可以击出非洲鼓的节奏,近四十余年以来,现代汉诗的巨大进步与现代汉语的开放包容发展相辅相成,诗人们为母语的生长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况禹点评《新诗典》庞琼珍《萨卡!萨卡!》:语感、节奏都不错,双行内容的选择也把握到位,一首诗就这么成了!黎雪梅读《新世纪诗典》之庞琼珍《萨卡!萨卡!》:一首节奏感很强的诗歌,读着读着心也跟着仿若鼓点的韵律飞扬起来,眼前就会浮现出刚果人载歌载舞的画面,“萨卡”作为当地的特色食品,也是人们生命力量的载体和凝聚,虽远隔万里也似乎能闻到其散发出的诱人的香味,这就是文字带来的超强感染力。而“萨卡!萨卡!”一句在诗中的反复使用,也构成了段与段之间的排比,如同串项链的绳子贯穿始终,串起的是记忆里最珍贵的点点滴滴,也是是制造节律、渲染气氛、抒发感情的必要手段。简洁有力、脆生响亮的短句,跳跃而活泼,好像惟其如此才能写得酣畅淋漓,曲尽其妙。就连诗句里不变的深情与灵魂,以及诗歌最后的感叹也不曾离开它。诗歌表达的内涵是无比丰富的,但“诗无尽解”,不同的人可以有不同的理解。仅仅感受一下这节奏、气势、色彩以及蓬勃而出的命力,就已足矣。晏非跟读《新世纪诗典》| 2021.11.21诗人庞琼珍《萨卡!萨卡!——写给刚果(布)双边班的朋友》有的诗让人若有所思,有的诗教人热情起舞,这首诗显然是一首能让人起舞的诗,至少在内心里会有节奏的律动。有的诗适合念,有的诗适合唱,这首诗写得极具气势,章法有度,充满生命的活力,唱起来一定也会是明快奔放的。萨卡作为刚果的一种食品,不知什么味道,但我想能让诗人一下子激情四射,仿佛唤醒了身体内沉睡的摇滚,一定有它的别样滋味吧。我想像琼珍写这首诗时,像一个人在打架子鼓,不亦忙乎,不亦乐乎,她脑海中出现的是她中刚双边班的朋友们,大家服饰华丽,笑容洋溢在脸上,一起在她“萨卡!萨卡!”节奏的驱动下,进入她的诗行,成就了这首别开生面的好诗。马金山|读庞琼珍的诗《萨卡!萨卡!》的十一条:1、诗歌评论是诗弹跳出来的球,至于它会不会再弹跳回诗人的诗里,那不是诗评家的事情;2、好诗都是活出来的,我不禁要问,在这个看似蓬勃发展,实则混乱不堪的人世,又有谁不是在用力地活着呀?所以好诗不只是活出来的,更是写出来的;3、庞琼珍,诗人、法律人、援外老师。1966年生于四川南充。中国政法大学法学学士,南开大学经济学硕士。著有诗集《时间停在里面》,汉英对照诗集《庞琼珍短诗选》,中韩双语诗集《断代史》;4、本诗的巧妙之处,在于节奏,节奏,还是节奏,本诗的丰富之处,在于语言的生长能力,生长能力,而独特的文化,就是现实的丰盈;5、诗中的动词,就是跳动的脉搏,让诗性充满活力与朝气,这既是节奏的声音,也是时代的跳荡,更是文明的状态,融合为现代,强化于母语;6、一行一行的串联,构成的是在场,是画面,是情景,是细节,还是精彩纷呈的一面,两面,多面;7、结尾的两行,尤为突出,而又极其重要,突出的在于写尽了一生,重要在两次礼成,鲜活而又生动;8、诗的标题,尽管是一个词的累积,但其中还是带有动态的效果,而这种感觉,是带有惯性力的,还带着语言的魅力,耐人咀嚼;9、此诗在分节上,把每两行分为一节,这样的变化,一定会让诗增色不少,虽然这是西方国家很多诗人和中国官方诗人把诗写短后常用的技艺,但如果在这首诗里用到也会漂亮不少;10、本诗给予诗人的启示:“不要忽视了简单的重复,这可也是生活真实,诗写的精要”;11、现场之诗、情景之诗,生动之诗。

 

 

ALTE LANDSTRASSE IM WESTEN – 李少君 Li Shaojun

11月 20, 2021

Li Shaojun
ALTE LANDSTRASSE IM WESTEN

Wer vom Osten daherrast auf der Autobahn,
der passt nicht zum Rhythmus hier in der Wildnis.

Wenn die Sonne untergeht, wird es noch einsamer.
Vorn auf der Strasse trotten die Kuehe.
Egal, wie du hupst, egal wie du schreist,
egal wie du bruellst, sie geben nicht Vorrang.

Diese Viecher sagen dir damit:
Sie sind eigentlich hier die Herren!

Uebersetzt von MW im Nov. 2021

新世纪诗典作品联展#李少君#(7.0)

 

新世纪诗典11,NPC11月21日,3884首,1220人。第7个李少君(北京)日《新诗典》小档案:李少君,1967年生,湖南湘乡人,1989年毕业于武汉大学新闻系,主要著作有《自然集》、《草根集》、《海天集》、《应该对春天有所表示》及英语诗集《碧玉》、《李少君诗歌精选》等十八部,被誉为“自然诗人”。作品被翻译成英、法、日、德、西班牙、韩、俄、葡萄牙等十多种文字,收入大学教材等上百种选本。曾任《天涯》杂志主编,海南省文联副主席,现为中国作家协会《诗刊》社主编。​伊沙推荐:李少君被称为"自然诗人",自己也似乎欣然接受了,而这是很有风险的。自然主义者、环保主义者,似乎都是复古、反现代化的代名词,我宁愿认为:譬如本诗,不是"自然诗人"的必然结果,而是一个诗人的瞬间感觉。​况禹点评《新诗典》李少君《西部的旧公路》:有西部感。出乎意料的洋气,又绝对是本土的,接地气。长度也恰到好处。这种题材,惧繁复,越多说,留给读者的空间就越小。而诗歌这种体裁,空间在许多时候就是美感本身。黎雪梅读《新世纪诗典》之李少君《西部的旧公路》:东部和西部不仅是存在自然景观的差异,人们的观念、生活节奏和思维方式也大为不同,就连动物的行为也被潜移默化,都是慢条斯理的。基于此,西部的人到东部,不习惯那里喧嚣和快节奏;而东部的人到了西部,也很难适应这里的荒凉和慢节奏。本诗便是这一现象的真实写照,心急火燎的东部人遭遇西部牛群的慢慢吞吞、旁若无人,任你再大本事也无可奈何,因为“它们才是这里真正的主人!”,所以正应了国人那句“客随主便”,其中哭笑不得和无可奈何的情态富有画面感,滋生出别样的幽默风趣,并可自由出入于现实、时空与心灵,无所不往,无所顾忌。

WHY AM I NOT HAPPY? – 潘洗塵 Pan Xichen

11月 19, 2021

Pan Xichen
WHY AM I NOT HAPPY?

Recovered from a fatal disease,
it’s like a miracle.
But why
am I not really happy?
Because the whole world
is in a terminal state.

2021-10-23
Translated by MW, Nov. 2021

Pan Xichen
WARUM BIN ICH NICHT FROH

Eine wunderbare Heilung
von einer tödlichen Krankheit.
Aber warum bin ich nicht glücklich?
Die ganze Welt
ist unheilbar krank.

2021-10-23
Übersetzt von MW im Nov. 2021

新世纪诗典作品联展#潘洗尘#(26.0)

新世纪诗典11,NPC11月20日,3883首,1220人。第26个潘洗尘(云南)日《新诗典》小档案:潘洗尘,当代诗人。有作品入选普通高中语文课本和大学教材。先后出版诗集17部。作品被译成英、法、德、俄等多种文字,获得各类文学奖项百余次。现为《读诗》主编,天问诗歌艺术节主席,天问文化传播机构董事长。​伊沙点评《为什么不高兴》:本诗读罢,感受强烈,第一节,读之大喜,为之振奋!第二节,读之共鸣,这个世界,真是太坏了!人性让人绝望!诗在有时候,就要敢于一杆子插到底。况禹点评《新诗典》潘洗尘《为什么不高兴》:大白话,也是大实话,充满凛然正气。韩敬源:为潘洗尘老师从一场必死的大病中奇迹般痊愈而高兴——一定是诗护佑期待潘洗尘老师出更多杰作。他近年的诗绝望中突转希望,浓烈的烟火气中通透明亮,真好!黎雪梅读《新世纪诗典》之潘洗尘《为什么不高兴》:人生大事,无非生老病死。“一场必死的大病 /奇迹般的痊愈”,这是一件多么幸运的事情,本来可喜可贺,而我却并未因此而感到高兴。原来“我”的病虽然好了,但却发现“整个世界/已病入膏肓”,这样鲜明的对比,对于“我”来说是惊人的意外,由其所带来的巨大失望,早已将大病痊愈的喜悦涤荡得一干二净。面对如此不可救药的世界,“我”个人即使痊愈了又该如何面对?在此,诗人没有将“我”和世界对立起来,而是和谐共生的关系:世界好,“我”则好;世界不好,“我”亦不好。诗人关注的不是个人的好坏,而是将注意力放在了对整个世界、大多数人的关注上。诗人坚守的良知和责任感,让诗人怎么也“高兴不起来”。诗人在此袒露出的宽阔的胸襟,令人钦佩与叹服。也许人生大多时候,即是一场临时的存在,活着就是进退维谷,心态必须以常态待之。由此更见禅意之妙:临在。所以要坦荡豁达地面对天地万事万物,拿起与放下都是一码事儿。但又要不屈命运:怀着一丝希望奋争。莫不如是:听天命尽人事。本诗在叙述上先果后因的安排,不仅悬念顿生、十分引人入胜,也增强了诗歌的表达效果,好诗的魅力尽显。晏非跟读《新世纪诗典》| 2021.11.19诗人潘洗尘《为什么不高兴》我的书架上有一本潘洗尘先生的诗集《深情可以续命》,几年过去了,也许正是日常生活中的那些深情,清醒看待世界的那些深情,有诗为伴的那些深情,让“一场必死的大病/奇迹般的痊愈”。当我读到这儿时,真心为潘洗尘先生战胜病魔由衷的高兴,非常的高兴。我甚至认为是诗神实在看不下去了,出手了,让一个优秀的诗人继续在尘世上创造好诗。即便如此,诗人还是高兴不起来,因为诗人关注的不止是自己的疾病,更胸怀世界,深刻地看到整个世界“已病入膏肓”,当然也就高兴不起来了,但诗人因此而写下这首好诗,我想内心应该也是高兴的吧。

SPÄTE JAHRE DER MUTTER – 唐欣 Tang Xin

11月 19, 2021

Tang Xin
SPÄTE JAHRE DER MUTTER

Späte Jahre, das beginnt mit Verlust?
Die Namen in der Familie weiß sie nicht mehr,
von ihrem Mann weiß sie nichts mehr.
Jetzt weiß sie auch nicht mehr, wer sie ist.
Aber ich glaub, sie geht zurück,
bis in ihre Kindheit in Chongqing.
Gestern sagt sie, ihre Geschwister kommen sie abholen,
sie muss unbedingt unten warten.
Aber warum sind sie dann nicht gekommen?
Wahrscheinlich hat es bei ihnen geregnet.
Die Namen von Onkel und Tante stimmen,
aber der Wohnort ist halt Beijing.
Außerdem bin ich einer von ihnen.
Das hätt ich wirklich nie gedacht,
dass meine Mutter zu meiner Schwester wird.

Oktober 2021
Übersetzt von MW im Nov. 2021

新世纪诗典作品联展#唐欣#(33.0)

 

伊沙推荐:唐欣并非以情动人的诗人,也不是常能出新的诗人,他母亲这个病得得一箭双雕地支持了他的诗。母亲在就好,她不认识我们了,我们认识她!况禹点评《新诗典》唐欣《晚年的母亲》:人到高龄,意识的流动不是顺时针的,有时会逆向,有时又犹如漩涡。我们有幸,在一个科学和医学常识(还包括一部分心理学)疯狂普及的年代陪父母一起经历这些,它们有时带来幽默,有时带来自嘲,有时带来泪水。这一切,就是时间和亲情,也是生命的别样庄严。黎雪梅读《新世纪诗典》之唐欣《晚年的母亲》:今天走在我前面一个步履蹒跚的老人,让我仿佛看到了自己的老年,读到这首诗,这样的感觉更是无比地真切。本诗记录了母亲老年生活的点点滴滴,母亲还是那个母亲,只是因为患有老年病让人觉得熟悉而又陌生,同时也更像一个需要悉心呵护的孩子,由当初的“羊羔跪乳”到现在的“乌鸦反哺”,不变的是流淌在血液里骨肉亲情。因为诗人真情实感的流露,即便是冷抒情式地叙述,但由于以这样一种冷抒情的方式写出来,反而使诗获得了更深邃的情感空间。冷叙述在叙事性得到加强的同时,蕴含着内心深处的疼痛与心酸,同样直击人心,令人动容。晏非跟读《新世纪诗典》| 2021.11.17诗人唐欣《晚年的母亲》这是一首写亲情的好诗,有张力的好诗,写得不紧不慢,像是迈过中年的诗人陪着晚年的母亲在絮语,弥漫着一种怀旧感伤的氛围,又时不时冒出一些让人温暖喜乐的画面。读过唐欣的很多诗,这首诗即便不看名字,也几乎可以在短时间内认定是唐欣之作。这就是一个诗人的辨识度,他与语言构成了如何生成一首诗的某种内在的关系,虽然这种关系绝非一成不变。我还感到,这首诗有一种梦幻的味道,超现实的味道,或许进入晚年的母亲,随着一定程度上的失忆,其实也可视为进入一种梦幻,在这个梦幻里,一切不可能的皆有了可能,就像诗的最后两句:“这确实是我没想到的  母亲/有一天  变成了我的妹妹”。​马金山|读唐欣的诗《晚年的母亲》的十一条:1、以微澜的动静,丰富而独特的感受,以及滋味浓郁的文字,写出充满温度的生活,也是写作的一种境界;2、写作像日常生活的状态,就是有话好好说,让这个载体,表现出不凡的思想,发挥语言应有的光芒,让真实回归于真实;3、唐欣,当代诗人、批评家。1962年生于陕西。现在北京石油化工学院任教。1984年开始写诗。著有诗集《在雨中奔跑》、《晚点的列车》、《雨天和蛇》、《母亲和雪》等。现居北京;4、唐欣的诗,可谓诗如其人,在平实的语言背后,以安静、淡然的心境,真实而厚重的生活,在柔软细腻的笔触下,构成了细致入微的感觉,达成了饱含情感的表达,给人以无限的回味;5、本诗由生活回归到日常,由生命回归到现实世界,由细节集中到细节,由时间组合成时间,构建出了情景交融的人生;6、诗一开头,就抓人心,这可不是一般的问题,而是一种活生生的存在,且这种存在,一个词:“丢失”的表现,让“晚年”融于一体,直击人心;7、随之而来的,从三个角度,写出了老人晚年的生活逻辑,一个是“想不起来了”“亲人的名字”,另一个是“不记得了”“伴侣”,三是“搞不清楚了”“自己”,由周围的亲人,回到了自己,呈现事实,表现意趣;8、诗中描写母亲接人的细节画面,式微而又充满生活气息,并将一个老人形象,以及行为刻画得惟妙惟肖,无不令人感动,而又叫人难以忘怀;9、最后一节,写得也是多么的漂亮呀,“母亲/有一天/变成了我的妹妹”,是总结,是不一样的感觉,再一次落到了“晚年的母亲”身上,难以名状,莫名而幽然;10、本诗给予诗人的启示:“写出生活,写出生活本真的样子,这不只是时间的刻度,还是生命的温度”;11、亲情之诗、痛切之诗、时光之诗。​黄平子读唐欣《晚年的母亲》——《新世纪诗典》3881晚年的母亲唐欣晚年是从丢失开始的吗亲人的名字想不起来了曾经的伴侣不记得了  现在甚至连自己  也搞不清了但又似乎是往回走  一直回到童年的重庆老家  昨天她说  她的哥哥姐姐要来接她了  非要下楼去等着那他们最后怎么又没来呢大概是那儿  天下雨了吧舅舅和嬢嬢的名字都没错可是居住地  换成了北京好像又跟我混成了一个人这确实是我没想到的  母亲有一天  变成了我的妹妹2021.10黄平子读诗:唐欣,1962年生于陕西,现在北京石油化工学院任教。《新诗典》资深诗人。“晚年是从丢失开始的吗”,是疑问,也像设问,因为后面有答。“亲人的名字想不起来了”,丢失之一。丢名字。“曾经的伴侣不记得了”,丢失之二。丢伴侣。“现在/甚至连自己  也搞不清了”,丢失之三。丢自己。三丢层层递进,越丢越严重。“但又似乎是往回走”,晚年的另一种情况,严重程度不亚于丢失。“一直/回到童年的重庆老家”,往回走之一。空间倒流。“昨天/她说  她的哥哥姐姐要来/接她了  非要下楼去等着”,往回走之二。时间倒流。“那他们最后怎么又没来呢/大概是那儿  天下雨了吧”,补充说明。无奈之下,调侃之情,溢于言表。“舅舅和嬢嬢的名字都没错/可是居住地  换成了北京”,往回走之三。人与地的置换。“好像又跟我混成了一个人”,往回走之四。人与人的置换。“这确实是我没想到的  母亲/有一天  变成了我的妹妹”,无奈之下的再一次调侃。唐欣是一个幽默风趣的人。乐观才能幽默,有识才能风趣。先前,人的寿命更短,估计不会出现那么多的老人问题。现在,人的寿命长了,问题也就多起来了。长寿也是一把双刃剑。

2021年11月18日21点14分